一、“官德”是块试金石(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1](2020)在《习近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论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干部队伍建设是践行党的组织路线的关键,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历来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早在1938年,毛泽东就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认为对于执政党来说,干部是治理好、管理好党的关键问题;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的事业之所以不断取得成功,原因就在于建设了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胡锦涛也对干部队伍建设很重视,他指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现今,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和我国深化改革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习近平强调,“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新时代,习近平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从破除选人用人的“四唯”现象入手,围绕“什么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使用好干部”等重大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内涵丰富、底蕴深厚、见解深刻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理论体系。习近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论述以马克思主义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为基础,继承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智慧,广泛汲取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吏治思想,主要涵盖了干部的选拔任用、干部的培养教育、干部的考核评价、干部的监督管理四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凝练出了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鲜明特征,即更加突出政治标准、从严力度明显增强、注重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理论方面,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深化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在实践方面,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净化干部队伍政治生态,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张世阳[2](2019)在《第一财经日报专访录音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基于“理解、表达、取舍”框架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显着提高,中国正逐步从世界边缘走向舞台中央,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专家学者、国家政要将目光聚焦中国,这使得国内各大媒体对翻译的需求量不断扩大。本实践报告以笔者在第一财经日报实习期间翻译的三段录音材料为研究对象,从翻译任务描述、翻译过程描述、翻译案例分析、翻译实践总结依次展开,探究“理解、表达、取舍”框架对录音翻译的指导意义。其中,翻译任务描述主要介绍了任务背景、任务性质特点和任务研究意义;翻译过程描述从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译后校对三部分展开;翻译案例分析主要结合是具体实例,从理解、表达和取舍三方面入手对录音翻译进行分析,总结录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从而探究“理解、表达、取舍”框架对录音翻译的指导作用。最后,总结此次翻译实践,分享此次翻译实践的收获和感悟,希望该实践报告能为以后从事录音翻译实践的译者提供借鉴。在“理解、表达、取舍”框架的指导下,此次翻译实践得以圆满完成。通过对专访录音翻译相关知识的了解,以及“理解、表达、取舍”框架对录音翻译的指导作用,确认此翻译实践报告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撰写价值。
贺连辉[3](2018)在《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研究》文中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党要领导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大背景下,围绕党如何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所逐步形成的全面管党治党的战略部署。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围绕党的自身建设问题,特别是如何从严管党治党问题,在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新思路、新思想。并在2014年正式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崭新概念,实现了“从严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的飞跃,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深刻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如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供了理论指导,也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围绕“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主题,本文依据习近平同志相关论述和举措,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思想和实践,尝试构建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体系。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从理论上阐述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分析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紧迫性,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内涵,梳理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渊源,阐释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基本观点:全面从严治党是我党的一贯要求和优良传统,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根本保证。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的党建理论基础上,继承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阶段实践探索形成的建党、管党、治党经验和理论,紧扣今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情和党情,应对世情变化,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第二章,反“四风”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切入点。抓住当前群众对党的作风问题中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反映,聚焦“四风”,深刻剖析党风问题存在的主观思想根源和客观上的体制缺陷原因,结合实践,总结十八大以来反“四风”的重要举措和经验,一是制定实施八项规定,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以上率下,“打铁还需自身硬”;二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党与群众的关系,克服脱离群众的危险;三是深入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党忠诚、干事干净,勇于担当;四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始终保持反“四风”高压态势,“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第三章,坚定理想信念是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根本。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好经验、好传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但在今天,思想建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一方面,全党要充分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建党的极端重要性;另一方面,还要深刻认识思想建党面临新时代的严峻挑战,坚定马克思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在当前,思想建党要突出抓好对共产主义理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信念的教育,凝聚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夯实精神支柱,为此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以来的重要讲话精神,学好习近平思想;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炼就共产党人的“金刚不坏之身”。第四章,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通过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锤炼党性修养。针对当前管党治党存在的宽松软问题,一要科学把握党内政治生活的内涵,掌握党内政治生活的特点和要求,着力提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认识水平;二要发扬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坚决抵制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思想的侵袭、始终保持党的纯洁;三要围绕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战斗性、政治性,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克服党内政治生活娱乐化、庸俗化。第五章,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从严治吏。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治党首要治吏,抓住党员干部队伍中少数人、关键少数,以点带面,覆盖全党。一是从严监督管理干部,以严格的标准、严格的措施、严格的纪律要求干部、管理干部、约束干部,特别要把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作为重中之重;二是从严选拔任用干部,建立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着力破解干部选人用人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严格把关干部选用;三是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抓常、抓细、抓长,对干部的管理监督严在经常,严在日常,形成党内正正常常的人际关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第六章,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保障。制度具有长期性的特点,用制度来管党治党更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制度治党是新的历史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突出亮点。这是新形势下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自身建设的的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扎牢“制度笼子”对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十八大以来,总结党的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把握新形势下党的制度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制度建设和改革,着力解决制度意识淡薄、制度体系不健全、重视度建设轻制度实施、重制度形式轻制度效果的突出问题。一是强化党内法规的教育引导,增强党员干部对党内法规的认同,解决党内法规意识薄弱问题;二是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着力解决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三是从严执行制度,扎牢制度篱笆,真正让铁规禁令发力生威;四是严格督查制度执行,落实制度执行责任追究,保证制度面前无禁区,制度面前一律平等,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余国强[4](2017)在《政治机关要带头增强党内政治生活“四性”》文中研究说明习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这一重要论述,是针对当前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突出问题开出的"良药",也为严格规范和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全面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提供了强大武器和根本遵循。党内政治生活"四性"内涵及其对政治机关的要求政治性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首位要求。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政治性要求是管总的,是第一位的。如何增强
高瞻,朱海滔[5](2017)在《领导干部要把爱好“藏好”》文中研究指明"爱好与权力交织,方寸麻将打开贪腐之‘门’",前不久,媒体刊登的四川省农业厅原巡视员胡相全违纪违法案件警示录,再度提醒领导干部须谨防个人爱好被别有用心者利用,成为突破廉洁堤坝的"缺口"。人生在世,难免有所好。健康的爱好能陶冶情操、激励斗志、强健体魄,有益身心。但领导干部掌握着权力这种稀缺资源,如果对个人爱好不加节制,就很可能埋下隐患。清人汪辉祖说":近利以利来,
赵文铎[6](2017)在《新形势下中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做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始终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当前,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青年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拥护信任,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满信心。新形势下,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不断深化,青年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信仰正遭受着过度的物质主义、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冲击,国内外敌对势力也在竞相争夺青年一代,企图弱化他们的民族意识和主权观念,冲淡他们的忠诚信仰和爱国情感,给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带来了严重挑战。因此,如何推动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研究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然而,目前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缺乏系统研究,特别是对其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研究亟待加强。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文献研究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比较法对新形势下中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深入探讨了忠诚、政治忠诚、政治忠诚教育的科学内涵,全面考察了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并在分析了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时代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目标指向、主要内容和基本路径,以期待为忠诚可靠的社会主义新青年的培养、中华优秀传统公忠文化的传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作出贡献。论文共分六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本部分主要从党的青年事业的健康发展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等层面阐述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研究的背景,并指出本选题的研究意义。然后,重点梳理和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整体态势、发展历程及相关研究成果,并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交代,最后对本研究的创新点进行概要说明。第二章是“基本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本章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本范畴的一般性分析,主要界定和阐释本研究的三个基本概念,首先在探讨忠的含义、诚的含义、忠与诚的关系基础上明确忠诚的基本意涵,辨析忠诚的相关概念,并分析忠诚的现代意蕴,进而阐述政治忠诚的文化渊源、基本意涵和基本维度,最后以政治教育为进路界定政治忠诚教育,并分析其独特品性,试图从全方位、多角度梳理和界定这些基本概念;另一是在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政治忠诚思想的基础上,以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核心的相关论述为主线阐明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忠诚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从而为本研究奠定价值基调和理论基础。第三章是“中外政治忠诚及其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启示”。本章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重新审视和发掘有益于现代政治治理实践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德观念与忠德教化的精神资源,首先考察中国传统政治忠诚观念的历史演变,继而从天人关系、公私关系、忠孝关系中探讨中国传统忠德教化思想的一些规律性特征,最后总结凝炼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治忠诚及其教育思想的精华;另一是合理借鉴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近现代国外典型国家政治忠诚教育思想和实践,首先梳理西方古代文化中政治忠诚观的嬗变,然后在概述近现代国外典型国家政治忠诚教育状况的基础上,总结当代西方政治忠诚教育思想中值得借鉴的有益经验,最后指出以个人本位为价值基础的当代西方政治忠诚思想存在不可克服的内在困境,从而凸现中国共产党所提倡的政治忠诚观的独特价值。第四章是“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时代状况”。本部分主要立足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现实,首先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背景下分析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继而在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实践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总结这一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基本经验,最后从教育目标、内容、途径等要素层面分析影响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实效性的主要问题。第五章是“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本章分为三个部分:鉴于政治忠诚教育目标和内容的阶级性、历史性、合目的性特征,首先探讨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目标和内容确立的政治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及主体性原则;基于忠诚的情感、意识、行为三个核心要素维度的考虑,具体分析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情感态度目标、思维价值目标和行为实践目标;为了引导青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以及从不同层次提升青年的基本政治素养,主要从三个层面构建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内容结构体系:一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教育为主导性内容;二是以中国精神教育和理性爱国教育为基础性内容;三是以政治担当教育和公恩意识教育为拓展性内容。第六章是“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路径选择”。鉴于青年干部和青年学生是国内外敌对势力重点腐蚀的对象,本章分为两部分分别对青年干部和青年学生的政治忠诚教育途径进行分析,以提高针对性。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加强青年干部政治忠诚教育的实践路径如下:一要利用和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制度化学习渠道强化理论培训;二要发挥革命先辈、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三要抓好关键少数、重要时机,切实在提高教育实效上下功夫。新形势下改进青年学生政治忠诚教育的路径思路如下:把突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点、拓展公忠文化熏陶的载体、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等多个途径紧密结合起来,使青年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得到升华,以提高教育效果。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借助天与人、公与私、忠与孝等伦理关系来分析基本概念的文化内涵和主要特征,深化了对政治忠诚教育主题基本范畴的研究。对忠诚、政治忠诚基本范畴的科学性认识是政治忠诚教育主题研究的元问题。而理论界对这些问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现有成果大都停留在对基本含义的简单演绎,鲜有在特定的伦理关系中去把握这些概念的文化内涵和主要特征,导致了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些概念使用和理解的随意性。本研究则借助天人关系、公私关系、忠孝关系等道德关系来讨论忠诚、政治忠诚的文化渊源和践行理路,主要是考虑到这些道德关系宰制与规约着人们的忠德行为和忠德实践,影响着忠德观念的历史建构。第二,以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为基点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观的先进性和历史进步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观价值研究的理论视野。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观是本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对其先进性的理论论证是研究的关键。而当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观的价值研究主要依托于“忠于无产阶级政党、忠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忠于劳动群众的利益、忠于共产主义事业”这样的固有范式,本研究为了更加凸显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观的独特优势,立足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观以人的主体性地位的确立为前提和旨归,显然比诉诸于压抑人的主体性、牺牲人的个性自由去实现统治者的统治秩序的传统政治忠诚观更为进步。第三,从忠诚品质的情感、意识、行为三个核心要素维度对新形势下中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目标进行了系统化研究,拓展了相关研究的视角。忠诚可靠作为我国青年教育的核心目标,已经被确立为教育法规。然而,学术界对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具体目标讨论不多。新形势下,传统的理想型、期待型的静态目标已经很难有效引导青年的思想和行为,本研究注重主体的能力素质结构探究,以目标的动态性和结构性为指向,基于忠诚的情感、意识、行为三个基本要素维度的考虑,具体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情感态度目标、思维价值目标和行为实践目标,为广大青年自觉坚守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的政治品格提供了更为具体的目标方向。
白琳琳[7](2016)在《习近平干群关系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干群关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地深入探索和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充分继承和发扬,更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不断拓展和丰富。这一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念的重要构成,为我国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勾划出了清晰的发展蓝图,同时也对新时期的领导干部提出了可供遵循的时代标准,从而体现了干群思想的与时俱进、常提常新和辩证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如何更好地中国化进行了深入探索,为我国党建工作如何更好地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国际新形势、国内新环境和党内新问题,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入手点,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为奋斗目标,以与时俱进全方位、多维度、新视角的新思维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干群关系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的干群关系思想,这一思想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着作和系列重要讲话中,渗透于习近平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践活动中。当前,我们面对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任务,习近平干群关系思想以其科学性和与时俱进性对当今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以及我们党的党建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习近平的干群关系思想进行梳理提炼,分析了习近平干群关系思想的理论渊源,阐述了具体内容,并指出了其对于今后我党党建工作的重要价值。
马雅楠[8](2015)在《以电视媒体力量弘扬反腐倡廉正能量》文中认为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历史和现实的教训一再告诫我们党,要确保巩固执政基础,保持江山永固,就必须遏制住干部的腐败违纪行为,而要控制这"贪之火""欲之水",就必须强化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廉政宣传教育和监督工作,激浊扬清,塞源截流,固本强基,以达到预防、控制、减少和最终杜绝腐败发生的目的。通过深思,笔者立足本职岗位,就利用电视节目加强对干部宣传教育监督问题谈一些
王新宇[9](2014)在《弘扬主流媒体正能量 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文中提出2013年8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主流媒体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普遍认识到,坚定信心,从自身做起,发挥主流媒体正能量的重要性。在宣传工作上要真正实现党性
刘宝吉[10](2013)在《巨灵与藤蔓:鲁南大刀会及黄石山惨案研究1900-1940》文中研究指明作为鲁南地方居民对1925年至1931年间严重的社会生态灾难(集中体现在泛滥成灾的匪患上)的应激反应,大刀会的传播与扩散是一种地方性的文化迁移现象。这一社群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再造了地方社会结构,修复了被土匪所破坏的地方社会生态,而莒县、沂水大刀会是这方面的一个杰出典型。然而,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鲁南旗会事件以一系列冲突的形式发生,并最终导致了黄石山惨案,莒沂大刀会由此走向了它的终点。鲁南旗会事件发生在韩氏主鲁初年,一个全新的地方社会秩序正处于重建之中。在这一国家主导的过程中,莒沂青旗会不仅面临着合法性的困境,还在自卫和自治两个方面上与政府发生了冲突。作为一种强势的文化权力网络,国家的归来对地方社会场域产生了微妙变化,地方政府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控制和社会动员能力,而莒沂青旗会的悲剧性结局正与此密切有关。不过,国家的扩张也遇到了难以解决的困境,最终导致了地方社会生态的再度恶化。大刀会在鲁南的出现与消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地方性社会文化现象。一方面,作为地方居民的一场社会文化实践,大刀会的启动方式是地方社会生态的一种反映;另一方面,大刀会的消失是它与国家这一巨大的文化系统个体在地方社会场域中冲突、斗争的结果。鲁南大刀会的遭遇不仅折射了“近代”以来(特别是民国以来)地方民众一些共同的遭遇,以及国家与地方社会之间的一些深层互动,更是一场地方性文化与现代性文化的对话,而这种对话一直持续至今。
二、“官德”是块试金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官德”是块试金石(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一 选题依据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
三 历史分析法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
一 研究思路 |
二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形成条件 |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理论基础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
二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
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吏治思想 |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时代背景 |
一 形势复杂多变的国际背景 |
二 任务艰巨繁重的国内背景 |
三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基本内容 |
第一节 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地位 |
一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要求 |
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选择 |
三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 |
第二节 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主要内容 |
一 重视干部的选拔任用 |
二 完善干部的培养教育 |
三 规范干部的考核评价 |
四 强化干部的监督管理 |
第三节 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特征 |
一 更加突出政治标准 |
二 从严力度明显增强 |
三 注重以问题为导向 |
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重要意义 |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理论意义 |
一 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
二 深化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内涵 |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实践意义 |
一 为密切干群关系提供行动指南 |
二 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人才保证 |
三 对净化干部队伍政治生态有重大的引领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2)第一财经日报专访录音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基于“理解、表达、取舍”框架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翻译任务描述 |
1.1 任务背景介绍 |
1.2 任务性质特点 |
1.3 任务研究意义 |
第2章 翻译过程描述 |
2.1 译前准备 |
2.1.1 译前时间准备 |
2.1.2 译前工具准备 |
2.1.3 译前理论准备 |
2.2 翻译过程 |
2.2.1 理解阶段 |
2.2.2 听写阶段 |
2.2.3 翻译阶段 |
2.3 译后校对 |
2.3.1 听写校对 |
2.3.2 翻译校对 |
第3章 翻译案例分析 |
3.1 “理解、表达、取舍”框架 |
3.2 理解 |
3.2.1 背景知识理解层面 |
3.2.2 词语理解层面 |
3.2.3 句子理解层面 |
3.3 取舍 |
3.3.1 合理增译信息 |
3.3.2 语义信息转换 |
3.3.3 调整原文形式 |
3.4 表达 |
3.4.1 明确表达 |
3.4.2 希望表达 |
3.4.3 应该表达 |
第4章 翻译实践总结 |
4.1 翻译实践收获 |
4.2 翻译实践感悟 |
4.3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主要内容、创新点和不足 |
第一章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提出及其演变过程 |
第一节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一、从严管党从严治党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
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求全面从严管党治党 |
三、从严管党治党是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根本保证 |
第二节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理论渊源 |
一、马克思恩格斯:“到处都有一部分工人领袖必然要蜕化” |
二、列宁:“注意党员质量的提高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 |
三、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从严治党思想演进 |
第三节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 |
一、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形成脉络 |
二、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科学内涵 |
三、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价值 |
第二章 全面从严治党的切入点:反“四风” |
第一节 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
一、作风败坏必然导致人亡政息 |
二、党风不正是把党和群众隔开来的墙 |
第二节 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
一、以“八项规定”破局党的作风建设 |
二、以改进作风为主题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三、深入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
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覆盖全党 |
五、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治理作风问题 |
六、“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份子的藏身之地” |
第三节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
一、打牢转变作风的思想根基 |
二、始终保持反“四风”高压态势 |
三、依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作风建设 |
四、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 |
第三章 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坚定理想信念 |
第一节 充分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建党的严峻挑战 |
一、“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 |
二、轻视思想政治工作使制度得不到落实 |
第二节 思想建党重点突出理想信念教育 |
一、“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 |
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三、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三节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
一、“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
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 |
三、共产党员“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
第四章 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
第一节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起 |
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
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 |
三、对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的严重后果保持高度警惕 |
第二节 发扬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 |
第三节 全面从严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 |
一、着力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认知水平 |
二、着力推进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 |
三、着力强化党内核心意识自觉维护中央权威 |
四、着力增强问责监督的有效性 |
第五章 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从严治吏 |
第一节 党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 |
一、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 |
二、干部队伍的素质和作风是从严治党的重要保证 |
三、党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 |
第二节 从严管理干部 |
一、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 |
二、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 |
三、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 |
四、把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作为重中之重 |
五、加强从严管理干部的责任追究 |
六、戒除“为官不易”、“为官不为” |
第三节 从严选任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 |
一、建立新时期好干部的标准破解干部选任“四唯”问题 |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抵制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 |
第六章 全面从严治党的保障:制度治党 |
第一节 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证 |
一、“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 |
二、“建立健全——立体式、全方位的制度体系” |
三、增强党员干部对党内法规这门全党“必修课”的认同 |
第二节 狠抓制度执行维护制度权威 |
一、要狠抓制度执行 |
二、“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4)政治机关要带头增强党内政治生活“四性”(论文提纲范文)
党内政治生活“四性”内涵及其对政治机关的要求 |
政治机关要做坚守党内政治生活“四性”的表率 |
(6)新形势下中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当前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界说 |
2.1.1 忠诚的内涵、关联与现代意蕴 |
2.1.2 政治忠诚的概念分析 |
2.1.3 政治忠诚教育的界说 |
2.2 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忠诚思想 |
2.2.2 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教育思想 |
第3章 中外政治忠诚及其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启示 |
3.1 中国传统忠德教化思想的演进、特征及现代转向 |
3.1.1 中国传统政治忠诚观念的历史演变 |
3.1.2 中国传统忠德教化思想的主要特征 |
3.1.3 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治忠诚及其教育思想的精华 |
3.2 西方政治忠诚及其教育思想的概况 |
3.2.1 西方古代文化中政治忠诚观的嬗变 |
3.2.2 近现代国外典型国家的政治忠诚教育状况 |
3.2.3 当代西方政治忠诚及其教育思想的启示与借鉴 |
3.2.4 当代西方政治忠诚及其教育思想的内在困境与反思 |
第4章 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时代状况 |
4.1 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 |
4.1.1 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思想文化的入侵 |
4.1.2 信息化背景下敌对势力对中国的贬损 |
4.1.3 市场化背景下功利私利意识的扩张 |
4.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回顾与经验 |
4.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简要回顾 |
4.2.2 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青年政治忠诚教育 |
4.2.3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多元政治思潮 |
4.2.4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推进青年政治忠诚教育 |
4.2.5 注重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 |
4.3 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4.3.1 对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4.3.2 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理论研究薄弱 |
4.3.3 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目标探究视角的固化 |
4.3.4 青年政治忠诚教育内容的真理魅力未被充分彰显 |
4.3.5 青年政治忠诚教育途径有待改进和加强 |
第5章 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
5.1 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确立原则 |
5.1.1 立足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观,确保教育目标和内容政治正确 |
5.1.2 立足新形势下的世情国情党情,推进教育目标和内容更新拓展 |
5.1.3 立足青年政治素质的提升,突出理性、自觉、参与的品格培养 |
5.2 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目标指向 |
5.2.1 情感态度目标:使青年的爱党爱国忠贞情感得到激发 |
5.2.2 思维价值目标:使青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观得以树立 |
5.2.3 行为实践目标:使青年的报国效国之行得到范导 |
5.3 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主要内容 |
5.3.1 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教育为主导性内容 |
5.3.2 以中国精神教育和理性爱国教育为基础性内容 |
5.3.3 以政治担当教育和公恩意识教育为拓展性内容 |
第6章 新形势下我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的路径选择 |
6.1 加强青年干部政治忠诚教育的实践路径 |
6.1.1 在党委、党组和党支部集体学习中进行政治忠诚教育 |
6.1.2 在各级党校和干部学院培训中进行政治忠诚教育 |
6.1.3 用革命先辈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进行政治忠诚教育 |
6.1.4 用优秀共产党员的模范事迹进行政治忠诚教育 |
6.1.5 结合重要工作和重要岗位进行政治忠诚教育 |
6.1.6 在非常时刻和严峻时期进行政治忠诚教育 |
6.2 改进青年学生政治忠诚教育的途径思考 |
6.2.1 把握好课堂教育主渠道主阵地 |
6.2.2 拓展公忠爱国文化熏陶的载体 |
6.2.3 重视社会礼仪和实践活动的历练养成作用 |
6.2.4 重点推进网络新媒体教育阵地建设 |
6.2.5 依托高校党团等组织活动 |
6.2.6 注重良好师德师风示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习近平干群关系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基本思路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2章 习近平干群关系思想的理论渊源 |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干群关系思想 |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干群关系思想 |
2.1.2 列宁的干群关系思想 |
2.2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干群关系思想 |
2.2.1 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主要内容 |
2.2.2 邓小平干群关系思想的主要内容 |
2.2.3 江泽民干群关系思想的主要内容 |
2.2.4 胡锦涛干群关系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章 习近平干群关系思想的主要内容 |
3.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习近平干群关系思想的根本宗旨 |
3.1.1 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
3.1.2 增强克己奉公意识,为群众排忧解难 |
3.1.3 增强勤俭节约意识,与群众同甘共苦 |
3.2 密切干群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习近平干群关系思想的本质与核心 |
3.2.1 密切干群关系,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
3.2.2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 |
3.3 干部选用“四有论”是习近平干群关系思想的具体体现 |
3.3.1“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的贯彻观 |
3.3.2“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的创新观 |
3.3.3“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的敬业观 |
3.3.4“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的务实观 |
3.4 干部德行评价“三观论”是习近平干群关系思想的重要支撑 |
3.4.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
3.4.2“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 |
3.4.3“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马克思主义事业观 |
3.5 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是习近平干群关系思想的重要实践 |
3.5.1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赋予新内涵 |
3.5.2 以反四风为任务聚焦新问题 |
3.5.3 以焦裕禄精神为红线制定新标准 |
3.5.4 以三严三实为途径践行新要求 |
第4章 习近平干群关系思想的当代价值 |
4.1 习近平干群关系思想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创新发展 |
4.2 习近平干群关系思想是推动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 |
4.3 习近平干群关系思想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助推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以电视媒体力量弘扬反腐倡廉正能量(论文提纲范文)
一、规范电视主流媒体的声音, 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政环境 |
二、创新电视节目载体形式, 发挥新闻监督与警示的作用 |
三、以电视问政的力量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引导政德与官德建设 |
(9)弘扬主流媒体正能量 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流媒体在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上, 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性原则, 发挥主流媒体作用 |
二、在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上, 充分体现人民性, 体现“三贴近”原则, 坚持“走转改”, 真正为人民服务 |
三、在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上, 要不断创新广播电视节目载体形式, 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无缝对接, 水乳交融 |
(10)巨灵与藤蔓:鲁南大刀会及黄石山惨案研究1900-1940(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缀语 |
引言 现身于地方生活的大刀会 |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地方居民的生活景观 |
1、“×石山”:一桩被遮蔽的惨劫 |
2、日常视角:常人世界的综观 |
二、“错画”里的栖居者:地方性社群大刀会 |
1、学术史回顾、论文结构和资料综述 |
2、理论思路:“地方社会场域”的引入 |
第一编 地方?空间鲁南场景:蒙山诉水间的世界 |
引子 黄世山惨案 |
第一章 人与地:地理人文环境 |
第一节 生民其居:沂属之地 |
一、山水怀抱:自然地理环境 |
1、齐鲁锁钥:山水形成的脉络 |
2、沂州府地:政治技术的标签 |
二、人居形态:基本聚落三种 |
1、村庄起源以及节点般的集镇 |
2、金城汤池:作为中心的县城 |
三、“休咎尤要”:自然生态概况 |
1、“见面一大片”:论略里的注解 |
2、旱魃、虫子市和蝗神的故事 |
四、1934年素描:“十八世纪式的社会” |
1、“富于保守性”:乡土调查里的民情 |
2、社会现状概略:《重修莒志》里的记载 |
第二节 社群辨析:社会的基本形态 |
一、“敬宗收族”:基础性的社群 |
1、“家族本位”:以汀沟于氏为例 |
2、请家堂:“世代相传”的文化 |
二、民谚俗语里的大族传说:以刘南宅为例 |
1、神话里的家族与住宅:“刘南宅” |
2、科举与望族:帝国庇荫下的巨室 |
三、“客家子”与“主家”:租佃制度概况 |
1、由庄户人、财主脖子谈到张家庄子 |
2、干打鞭与陪牛地、吃地粮与拨房工 |
四、“出家人”:边缘社群的生活 |
1、出家与受戒:杨志明的个人回忆 |
2、浮来旧事:佛成和他的弟子们 |
第三节 民生脉络:隐现的经济圈 |
一、“绕着地头转”:作为生计之本的农业 |
1、农事一年:《农圃便览》里的记载 |
2、五谷及其他:耕作法和农产种类 |
二、百工与商旅:各县工商业概况 |
1、“皆农家者流”:由《考工记》谈起 |
2、中心与腹地:工商业的地理差异 |
三、“一方之货”:蚕桑与花生 |
1、“蚕缫微利”:东山柞茧与南山丝 |
2、“出口大宗”:许村与花生的故事 |
四、“纤悉均关生计”:脆弱的经济体系 |
1、“凶荒之妙制”:由煎饼谈衣食住行 |
2、旧法与凶岁:“耕识图”和“呼吁书” |
第四节 生态细微:日常生活的若干剖面 |
一、集会与节庆:地方生活的两个副章 |
1、“通工易事”:集与会的分工协作 |
2、节庆之链:地方居民的心灵节拍 |
二、“庙多神众”:混沌的信仰世界 |
1、“敬祷诸神”:由“莒州庙全”谈起 |
2、“搬龙王爷爷”:灵公山龙神庙祈雨 |
三、“搭台唱戏”的流动景观 |
1、“万人坑”:张之栋的个人回忆 |
2、“唯一的娱乐”:农村演剧简析 |
四、缩微标本:社会生态系统里的庙会 |
1、1932年浮来山庙会:李鼐先生的讲述 |
2、信仰、娱乐与经济:庙会与地方社会生态 |
第二章 从危机到灾难:二十年代社会生态的恶化 |
引子 迟钝的村民 |
第一节 从帝国到民国:清末民初的地方影像 |
一、王朝遗迹:枯骨冢、僧王庙和圩寨 |
1、“只有神佛能弄清”:枯骨冢与僧王庙 |
2、团练与圩寨:防卫策略的官民分野 |
二、震荡余波:民初沂水县的纷争 |
1、“三麟之乱”:学校、政党及刘南宅的没落 |
2、“肚子里有牙”:讼棍与同盟会员张克缦 |
三、名宦与好官:一个县官的民国经历 |
1、仕莒记略:“与莒人相习若一家然” |
2、“要想当好官”:“护官符”与大仙堂 |
四、新政二例:警察与学校的开设 |
1、“开办数年不能推广”:警察的设立 |
2、洋学与私塾:学制之变后的“双轨制” |
第二节 “稀有之惨剧”:1925-1930年间的天灾人祸 |
一、“天道无亲”:1928年灾荒纪略 |
1、“重重灾劫”:赈务报告里的图景 |
2、“飞蝗神话”:“蚂蚱市”及其他 |
二、“山东百姓受了坑”:鲁张之祸 |
1、“甲于全国”:苛捐杂税之害 |
2、“兵来一扫清”:丘八之祸 |
三、“国民干遭殃”:百姓眼中的“北伐” |
1、“都是土豪大头黄”:刘黑七祸莒 |
2、“可怜莒民受牵连”:高桂滋困城 |
四、“土匪市”:社会基础的破坏 |
1、惨案种种及日常生活紊乱 |
2、雪天哀鸿:逃亡者的讲述 |
第三节 致命的创口:从隐患到灾祸 |
一、作为盗薮:沂州匪患问题探微 |
1、“天命将乱”:一份伪示里的真言 |
2、“非自今始”:“土匪世界”三度出现 |
二、“噬脐之祸”:兵匪通气的积弊 |
1、“十八家大人”:一个绝妙的例证 |
2、兵匪通气论:相关报道的梳理 |
三、匪祸告哀:八里巷惨案前后 |
1、未有之浩劫:各界电文与官方处理 |
2、冤枉庙的警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
四、徒劳的努力:地方精英的失败 |
1、兖沂治安讨论会的成立和呼吁 |
2、杯水车薪:合法途径解决无望 |
第四节 “匪夷所思”:刘黑七的人生注解 |
一、亡命之徒:“以掠夺为职业的游民” |
1、破坏性社群的定位与基本构成 |
2、“出身捷径”:杀人放火做大官 |
二、匪首群像:何谓“职业土匪” |
1、“西南马子”:以抱犊崮为标志的匪区 |
2、石增福从匪记:被“染污”的人生 |
三、“闯土匪”:羊倌刘堂的选择 |
1、山神节前:家庭、经历和誓言 |
2、放羊调里:“寻思寻思不坦然” |
四、改名前后:一朝匪皮换新装 |
1、刘团发祥史:作为匪巢的蒙山万寿宫 |
2、“就抚”国军:北伐先遣军与新四师 |
第二编 事件.曰常乡土之蔓:鲁南乡村中的大刀会 |
——以莒沂青旗会为例 |
引子 那时的年头 |
第三章 “借秧子”:鲁南大刀会的兴起 |
第一节 “自卫之好教材”:蒙阴八寨的故事 |
一、匪情与自卫方式的交互演变 |
1、“几无一日不遭匪劫”:蒙阴匪祸及其根源 |
2、“失败中的觉悟”:由不相顾到守围 |
二、八寨之地:聚落景观的构筑 |
1、原则:先人和,再地利 |
2、方法:围墙、炮楼与械弹 |
三、“组织系统”与“防守法” |
1、寨之组织:战时与平时 |
2、日常“防守法”的演变 |
四、由村到寨:社会更生与文化实践 |
1、“自卫之效力”和“大的趋势” |
2、多重之寨:小社会的自治与更生 |
第二节 神威与大运:莒沂青旗会的兴盛 |
一、大古家沟:一个村庄的行动 |
1、龙公山下:条子、族长和武学堂 |
2、土地庙前:杜梨子树上的“成果” |
二、从“保护村庄”到“谩骂鲁张” |
1、八里巷与太湖村:两个村庄的遭遇 |
2、“跋扈”“横行”:鲁张时期略影 |
三、“声势浩大”:莒沂大刀会的发端 |
1、村庄之链:田瑞、张恒远与青旗会 |
2、“南军打,北军退,中间出了个五旗会” |
四、“神通得此证明”:渊子河一役的威名 |
1、渊子河畔:时间、经过和参加者 |
2、新增份子:徐谦凤所讲的细节 |
第三节 道会暗林:鲁南社会的另一面 |
一、隐秘网络:“秘密社会”管窥 |
1、“无足深怪”:“孝帽子会”辨证 |
2、密语召唤:孙守立的个人遭遇 |
二、“民国第一家”:在家礼、三番子 |
1、仪式与手势:一个“盒子皮”之所见 |
2、“土匪都不敢惹”:“大杂烩”的威力 |
三、夏家道的变迁:从吃斋道到茹素团 |
1、夏半仙、《救世宝筏》和神仙府 |
2、“莒沂总斋团”:“茹素团”与九大寨 |
四、社会危机的反应:两个例证的结论 |
1、“二把手”上:万教传在沂水的威风 |
2、乘舆辨名:道会兴起与社会危机 |
第四节 应激反应:生态灾难与“工具理性” |
一、大刀会的宗旨及其渊源 |
1、误传何来:“孝帽子会”再辨证 |
2、“符法护身”:一则遗曲里的历史 |
二、“二周村”之劫:带血的“勾子” |
1、重镇悦庄:修围及惨案原委 |
2、“处决勾子”:庙会上的审判 |
三、劫后余谈:会场里的新面孔 |
1、“破围子”:刘黑七的拿手好戏 |
2、管廷献论结寨的六便与七难 |
四、地方社会对生态灾难的应激反应 |
1、由山社说起:农村合作组织的丰富性 |
2、会名的思考:工具命名之下的理性 |
第四章 在乡土上滋蔓:旗会蔓延分析 |
第一节 地方性文化迁移:迁入与传播简析 |
一、“怪异的学问”:入会仪式一览 |
1、“结入其群”:徐谦凤的讲述 |
2、大同小异:相关记载的梳理 |
二、精神转换法:作为信仰的身体话语 |
1、“装身”:神灵、兜肚和禁忌 |
2、“过场”:请神、吃符和排刀 |
三、“请老师”:由外地到本地的过程 |
1、睡庄的启示:渠道与媒介 |
2、“滕峄地方”:勃兴之地探源 |
四、“立会”:本地化依托的文化网络 |
1、会员探视:日常场景下的必然 |
2、桃园三月:拜把子背后的神话 |
第二节 “俨然宗教”:社群的崛起 |
一、旗会的基本成员和组织形态 |
1、不可分离:会员与农民的双重身份 |
2、超越村落:会与团的两级组织 |
二、大刀问题:武器里的经济理性 |
1、三种武器:大刀、快枪与扎枪头 |
2、枪价考略:“人人看着快枪好” |
三、首领群像:旗会造就的“精英” |
1、调查里关于旗会领袖的内容 |
2、旗会首领的基本情况分析 |
四、“同心土变金”:大刀会“摸底” |
1、由被动到主动:防御性策略的演进 |
2、“会者,合也”:旗会的整合作用 |
第三节 “总老师”:枣红大马上的田瑞 |
一、田瑞前传:大老粗、经纪和小商贩 |
1、“袖中乾坤”:由莒地嘎语谈经纪 |
2、人物素描:出身、经历和见识 |
二、从白马到红马:礼物的多重意味 |
1、“门口拴着高头马”:一段“牛马经” |
2、“走马看红”:“负重致远”的开始 |
三、一个比较案例:红旗会首领法真 |
1、赵善义的转变:从和尚到法师 |
2、游侠之性:家庭、寺院和帮伙 |
四、职业的意义:“总老师”、“总会” |
1、另类经纪:师承关系与权力结构 |
2、群体与个人:首领的责任和性格 |
第四节 神秘与熟识:旗会的出场 |
一、神秘的香堂:象征空间分析 |
1、“不然,是不允许你到香堂看的” |
2、由土地庙说起:独特的聚落景观 |
二、分离和契合:日常生活的重构 |
1、练功习武:古秀林的讲述 |
2、独辟领域:生活场景举例 |
三、关于“搭台唱戏”的两则回忆 |
1、“好不威风”:五天五夜的大戏 |
2、“一大快事”:马家拐头的聚会 |
四、神楼的见证:戏台上的大刀会 |
1、戏里戏外:狂欢之中的社会交流 |
2、乡土颤抖:浮来山庙会上的场景 |
第五章 从冲突到惨案:莒沂青旗会的结局 |
第一节 “一点恶因”:沂水六区事件 |
一、重回水由村:追述的起点 |
1、“没起冲突”:袁福英等的回忆 |
2、宣战与对抗:1933年的报道 |
二、杜绍曾的外号及对青旗会的指责 |
1、“杜烧包”:六区区长杜绍曾 |
2、“大刀会是邪教,不是顺民” |
三、“点他的火烧他的包”:杜绍增之死 |
1、“兴办学堂”:关于起因的三种记载 |
2、“杜绍增必须服输”:冲突经过和结果 |
四、“实为地方三幸”:事件的“和平处理” |
1、“今后要安分守己”:劝导、宣慰和弹压 |
2、应变有方:运其昌所受嘉奖与恭颂 |
第二节 风波迭起:多次上演的血剧 |
一、风潮日重:青旗会与红旗会冲突 |
1、“失教的民众”和三种思想的显现 |
2、满堂坡:“细故”与“门户之见” |
二、“轩然大波”:五旗会与红旗会冲突 |
1、“螳臂当车”:一篇详实的报道 |
2、县志记载、德政宣言及其他 |
三、事起防务捐:盛家垛庄之祸 |
1、“连庄会会费”,还是“防务捐”? |
2、“一个大仗”:黄沙沟交火的回忆 |
四、北乡暴动:沙沟事件始末 |
1、李德的回忆:赵玉瑞的办会 |
2、“打局子”:与李景岗的冲突 |
第三节 “暴动”造成:苏村遭遇前后 |
一、苏村遭遇:一次“激战”的考证 |
1、乡下老造反:展书堂谈骚乱始末 |
2、“巧遇而已”:回忆与调查里的记载 |
二、骑虎难下:青旗会陷入的困境 |
1、“拉到沂水去闹”:田瑞的愤怒 |
2、“两全其美”:刘荫第的阴谋计 |
三、闯了大祸:盛家垛庄的包围 |
1、“包围”考证:端午节那天的事情 |
2、“意涉偏袒”:为何青旗会不信运其昌 |
四、息事宁人:李树春二次宣抚 |
1、二赴鲁南:相关报道的梳理 |
2、立刻归正:告民众书和告民众歌 |
第四节 从招安到惨案:不平静的麦季 |
一、风雨欲来:麦熟时节的“招安” |
1、“欺骗的办法”:邵德孚的讲述 |
2、“一网打尽”:真相及其后果 |
二、“黄石山上出黄牛,大劫来了起云头” |
1、“神牛相助”:赵钟璞的讲述 |
2、沂河以西:谣言和黄石山寨 |
三、人间地狱:黄石山惨案的发生 |
1、大举攻剿:运其昌对此事的说法 |
2、“奇酷极惨”:三名亲历者的讲述 |
四、惨案的罹难人数与善后事宜 |
1、“有城三重”:相关报道及罹难人数 |
2、“泽及枯骨”:官方和民间的善后 |
第六章 腹地的大症结:大刀会与地方社会生态 |
第一节 藤蔓伸展:农民自救与社群合作 |
一、“根株总未能绝”:从清末到民国 |
1、火神庙唱戏:帝国晚期的案例 |
2、无处不在:“以抵抗兵匪为战事” |
二、大堰堤庄的例子:红枪会与无极道会 |
1、“唯一的救命星”:红枪会的组织和工作 |
2、反感与仇视:接踵而至的无极道会 |
三、“农民自救运动”的其情其理 |
1、冯锐论红枪会发生的“必然趋势” |
2、“挣扎着活下去”:“农民自救运动” |
四、“农民自救运动”的实现形式 |
1、“立会”:“办公事”的组合形态 |
2、不可磨灭:社群生活的合作精神 |
第二节 “暴动”初探:以社群为视角 |
一、地方社会场域里的突变 |
1、旗会崛起与社会结构的制衡 |
2、旗会林立:社群扩张的结果 |
二、旗会之间的合作与冲突 |
1、由“联合战线”到“互相攻击” |
2、矛盾原因:“那些头头本身有问题” |
三、潜滋暗长:旗会的“不轨”行为 |
1、“反对盐务”:闹沭水盐行 |
2、“甚至反抗赋税”的罪名 |
四、失败的调解与冲突的演变 |
1、“与他们彼此都结为好友” |
2、祸事西引:由莒县到沂水 |
第三节 “四老师”的不归路与归路 |
一、“轴筋子小土地主”:家境与性情 |
1、被烧的油坊:家境状况简析 |
2、习武之人:一段传说的背后 |
二、豪侠传奇:“大庄客”的故事 |
1、“事大事小,应九到就了” |
2、“作了乱子”:聚义驼儿山 |
三、儿子之死:张恒远的威望巅峰 |
1、最初的声名:兵工厂、“四老师’ |
2、公私之间:他那一刻的犹豫 |
四、个性的两面:怕官与决绝 |
1、他为何采取了刘荫第的建议 |
2、“死了也得去”:最后的选择 |
第四节 疾病与医生:流行症及其善后方案 |
一、冯锐针对红枪会问题的补救办法 |
1、“远久适用”:治本的三种方法 |
2、“暂时用用”:治标的三个时期 |
二、王镜铭对红枪会问题的探讨 |
1、红枪会构成社会心理的解剖 |
2、亡羊补牢:五项治标方法 |
三、“未来的善后”:向云龙的方案 |
1、“社会久病已发的一个表征” |
2、政治、教育和经济的措施 |
四、“没有好的收场”:善后方案的前提 |
1、“真正的民国”:关于医生的隐喻 |
2、为什么“没有好的收场”呢? |
第三编 国家.在场巨灵起舞:地方社会场域中的国家幻影——鲁南旗会事件的深度解读 |
引子 场,祭神道也 |
第七章 “北方模范省”:韩氏主鲁时期的“训政” |
第一节 韩氏主鲁:政治变迁与秩序重建 |
一、巨灵归来:从地方社会场域考察政治变迁 |
1、麟的归来:纪念小学、匾额及其他 |
2、“建国大纲”中的“训政”规划 |
二、制度变更:北伐后的山东地方政府 |
1、“省政大定”:省政府的组织与日常生活 |
2、县政改革:从县公署到县政府的改组 |
三、“小道可观”:韩复榘的人治政风 |
1、“纳民于轨物”:四大“预定行政计画” |
2、1933年出巡鲁南:韩氏政治的争议 |
四、由李树春谈起:政府的事件处理 |
1、忙碌的民政厅长:由“特殊事件”看运行机制 |
2、“抗拒清乡”:由抚到剿及善后方式 |
第二节 “殊属不法已极”:青旗会在体系外的命运 |
一、“根本清乡”:官方的努力 |
1、“当务先其所急”:以兜剿抱犊崮为例 |
2、清乡特区:一项要政的制度考察 |
二、省防与县防:防卫体系的构建 |
1、第三路军、公安局与民团 |
2、“社会自卫”:联庄会考略 |
三、合法性之困:青旗会加入新秩序的失败 |
1、“法定民众之唯一自卫团体” |
2、“不正当之团会”的下场 |
四、“不祥之器”:地方驻军在事件中的角色 |
1、由“调和”到“血洗”:运其昌的“两手” |
2、“没有钱是不能打仗的”:驻军生态一览 |
第三节 乡霸的产生:李五秃与联庄会 |
一、甲长的产生机制:制度、家族及其他 |
1、“责无旁贷”:范筑先与联庄会 |
2、沙沟李家、香山堂和崖庄局子 |
二、“拔壮丁”:青旗会与联庄会的竞争 |
1、常备会丁问题与轮调训练定章的制定 |
2、“俺会上的人就不受训”:庄户人的逻辑 |
三、“洗手办公”:枪械及经费问题 |
1、老蒲的遭遇:《五十元》里的派枪问题 |
2、“都是老百姓的钱”:义务职及经费问题 |
四、骚扰地方:联庄会和民团的问题 |
1、保民与害民:训令里的民团问题 |
2、“义勇堪嘉”:由匾额谈到体制 |
第四节 “古树的花朵”:范筑先的县长生涯 |
一、“亲民之官”:韩氏主鲁时期的县长 |
1、从参议到县长:由出身谈到资格和程序 |
2、“职责专重”:以“勤政爱民”的唐介仁为例 |
二、“如此惨局”:范筑先与旗会的遭遇 |
1、“勿蹈前辙”:李树春和韩复榘的训令 |
2、从“改组”、“防范”到“因病调省” |
三、“临沂水倒流”:沂水桥头的范筑先 |
1、一清二白:上任原因和离任情景 |
2、“县政府的太上皇”:驻军的“坏处” |
四、“世道人心太坏”:成败之间的县长生态 |
1、“法外”“重典”:韩氏惩戒县长的“奇闻” |
2、“干一年就算好”:县长的困难与“上计” |
第八章 新政病民:地方自治的深层回响 |
第一节 “国家良法美意”:训政下的地方自治 |
一、“总理遗教”:“训政工作之重心”的实施 |
1、“克期完成”:标准、程序与期限 |
2、“急起直追”:山东开展经过与成绩 |
二、“自治之花,宪政之果”:区长的产生 |
1、“实验室”:训练所、学员、课程与实习 |
2、“怎样去办理地方自治”:一位厅长的嘱托 |
三、“立机关”:自治团体的组织 |
1、区公所:地点、职能、编制与经费 |
2、“密厥组织”:自治给地方带来的网络 |
四、“小官多设”:委任区长的政治属性 |
1、区长之贵:自治人员,还是“行政官吏”? |
2、“以本县人办本地方事”:回避原则的争论 |
第二节 “虐民扰民之具”:区长流弊及被废 |
一、“流弊百出”:韩复榘的发现和应对 |
1、从“应禁四条”开始的“整饬” |
2、由“回避本籍”到“从新选任” |
二、“奉中央命令裁撤”:区制废除前后 |
1、立为特例:改进原则的制定 |
2、区名不废:善后事宜诸端 |
三、理念失语:“国家政权建设” |
1、“一举两得”,还是“自相矛盾”? |
2、两份检讨:官办自治的名与实 |
四、“莫大之隐患”:“土劣自治”的症结 |
1、“擅加附捐”和“私立公堂” |
2、流弊深重:各地签注的理由 |
第三节 “杜烧包”:巨灵之火 |
一、“新兴触手”:“国家陶甄”的花果 |
1、“自治之义”:委任区长的出身问题 |
2、旧区长与新区长:崇拜与信仰问题 |
二、“事小体大”:“革命人物”与黑旗会的纠葛 |
1、“办事不当”,还是“办事过于认真”? |
2、“某也不良”:新进少年的失望表现 |
三、“无一不是过去的学生”:教育厅长的反思 |
1、“士大夫教育”:“中学最有希望” |
2、“反心自念”:一位同学的来信 |
四、真谛丧失:“新土豪劣绅”的签注 |
1、“北部几省特别来得多”:一条解释的考证 |
2、“激成恶感”:区乡长的负面印象 |
第四节 衙门内外:不安分的张之祥 |
一、“人之初”:“在这湾污水中鬼混” |
1、、“这湾污水”:两个小伙的出走 |
2“吏无变更”:民国以后的书吏 |
二、“永绝旧日书役积弊”:“刷新县政之要务” |
1、从房科书吏到政务警察:改组办法 |
2、“从前班房旧制至此始为之清结” |
三、社群之间游移:投机中的身份转换 |
1、“维持”的结果:从青旗会首领到区长 |
2、“日后咱们一家子了”:军师与招安代表 |
四、“不肖者奔竞而进”:公门的诱惑 |
1、分区设署:蒋委员长的改制 |
2、“张先生,你就冤枉这一次吧!” |
第九章 不光彩的角色:鲁南旗会事件中的士绅 |
第一节 从调解到买嘱:地方士绅的选择 |
一、作为地方性精英群体的士绅 |
1、“官僚的一种变体”:以莒沂商会为例 |
2、打倒土劣:绅治、官治与自治 |
二、“无以矜式于其乡”:帝国沦落后的士绅生态 |
1、“钻营奔竞”:民国绅士的负面形象 |
2、齐大滑传:齐华亭的士绅奋斗史 |
三、“战胜环境”:韩氏眼里的“劣绅” |
1、“蟊贼”与“臭虫”:韩对“劣绅”的痛斥 |
2、“土菜”的故事:由支应局看官绅互动 |
四、在青旗会与官府之间:士绅的倒向 |
1、由“拉肥猪”说到“刘桂堂祸莒记闻” |
2、“最大妨碍”:那次县政会议上的事情 |
第二节 帝国余荫:“拔爷”刘荫第 |
一、光耀门楣:家世与“呈身之路” |
l、齿录与行状:刘荫第的家世和榜样 |
2、“清贵的功名”:作为“正途”的拔贡 |
二、十年风烟:帝国的最后一批官员 |
1、最后的出路:举贡会考与七品小京官 |
2、“时不利兮”:同族兄弟的“疏途” |
三、“清潭鲂鲤”:民国之后的刘荫第 |
1、名流之间:“拔爷”的交际网络 |
2、参议员之争:一场贿选丑剧的主角 |
四、“买好”:刘荫第抉择的深层原因 |
1、“有大事还请他出主意”:由一份乡谥文说起 |
2、调解、“阴谋计”和电请:国大代表的注解 |
第三节 “本固枝荣”:张善人的立身之道 |
一、“先认人,再认票”:善人碑的由来 |
1、“像刮桲椤叶一样”:双祥号的成功之道 |
2、治乱枢纽:“转山堂”里的土票简史 |
二、“乐善好施”:作为地方性群体的“善人” |
1、耆英绘像:褒扬匾额里的常见细节 |
2、“善行可风”:古老信量桥的见证 |
三、道院中人:作为宣道长的纯性 |
1、沂水道院:籍方表里的群英会 |
2、神语示警:“不可挽回”的“世道” |
四、善人与首领:张熙恒与青旗会 |
1、幸免劫运:离奇“善行”与票子零落 |
2、“会徒对张极信仰”:首领与特使 |
第四节 “公正士绅”:幕后人物“于四爷” |
一、家大业大:于经武对家业的经营 |
1、“修德于乡”:由耆德二老看“六大家” |
2、家庭、教育以及成为富商的经历 |
二、“不是一个官,也是一个绅” |
1、跻身政界:短暂的财政局长任期 |
2、清乡办事处副主任和汽车公司经理 |
三、“数着‘汀沟’好财主” |
1、“养班子”:淳沟班的经营 |
2、财主的崛起及卍字分会 |
四、“后台操纵者”:于四爷与大刀会 |
1、“于四爷跺跺脚”:“土皇帝”的传说 |
2、红旗会首领和万仙会总会长 |
第十章 “渐入轨道”:地方政治风景素描 |
第一节 “朝发夕至”:运氏警告的“深意” |
一、文明所系:交通与国家建设 |
1、“多匪之区”的民风解释 |
2、“在国家建设上极关重要” |
二、建设成绩:“化外之区”的转变 |
1、空白填充:路政“成绩尤为良好” |
2、网络铺开:“传达政令,异常便捷” |
三、脉络生长:巨灵的“非常道” |
1、织工面目:政治运作与社会动员 |
2、器物之力:政治有机体的扩张 |
四、隐蔽的在场:以鲁南旗会事件为视角 |
1、“仆仆征途”:李树春的行踪 |
2、控制与反控制:旗会的回应 |
第二节 “一切建筑工作才可以开始” |
一、贼名扔掉:两个匪首的不同结局 |
1、了阳崮上:石增福的“好事” |
2、匪皮难脱:刘黑七投诚始末 |
二、韩复榘考试:兜剿刘黑七 |
1、“务期歼灭”:韩氏的最大决心 |
2、“全部解决”和“军运之效” |
三、“山东的‘太平’是铁般的事实” |
1、一则关于“着名匪区”的训令 |
2、1935年宣言:“现本省并无股匪” |
四、从县长到专员:张里元的政绩 |
1、“努力剿匪”:报告与牌示里的记载 |
2、“可怜乡长作事难”:张里元的经验 |
第三节 “官土匪”:从预算书而来的解读 |
一、“渐有起色”:山东财政的就绪 |
1、一大义务:《纳粮须知》里的解说 |
2、“竭力整顿”:王向荣的“苦楚” |
二、“无非人民滴血点汗”:大刮与零刮 |
1、“政务日繁”:预算书里所作的说明 |
2、“永远着为禁令”:有关附捐的文告 |
三、“内幕重重”:农民负担真相 |
1、“农民之负担”:调查里的揭示 |
2、最为苛刻:“零刮”以外的问题 |
四、“逼命的来啦”:大刀会员的“诅咒” |
1、“反对盐务及增加杂税等事” |
2、轻微事件?“防务捐”再探讨 |
第四节 同物异名:梁漱溟的办法 |
一、1930年批评:“如玩幻术的政治大业” |
1、“卤莽灭裂”与“莫大的苛政” |
2、“形成土豪劣绅的绝好机缘” |
二、检查过去:1934年韩复榘的检讨 |
1、剿匪问题:“虽办而不能澈底” |
2、建设乡村:“根本而重要的工作” |
三、乡农学校:梁漱溟“亲身作事” |
1、“社会学校化”:三种成分的结合 |
2、“富户兵”及雇替现象的再现 |
四、“乡治”与“自治”:“区公所之变相” |
1、“本非同物”与“引为同调” |
2、“二十里侯”:一位老者的回忆 |
第四编 现象?轨迹轨与物:国家之败下的地方遭遇 |
引子《左传》里关于“乱政”的话 |
第十一章辗转相因:扩张与收束之间 |
第一节 被扯出的恶果:“农民非法团体” |
一、“会匪”与“股匪”的共同归宿 |
1、邪会面目:县长讲演里的反映 |
2、“严加取缔”与“导入正轨” |
二、“匪”的造成:从“良民”到“会匪” |
1、自卫与自治:秩序重建的运作 |
2、控制与动员:政府、驻军和士绅 |
三、“祸乱之阶”:由一则议案谈起 |
1、“通令严禁”:“农民非法团体”的结局 |
2、民众团体规定和《神祠存废标准》 |
四、“党逼民反”:江北小刀会暴动 |
1、“为它苦害民情”:江北民众告白 |
第二节 “今日之县政”:一个县长的反思 |
一“深入核心”:研究的主旨和出发点 |
1、“何以要研究县政”:有机体、元素与核心 |
2、“由下而上”:从探讨农村衰落开始 |
二、“内政寄军令”:保卫团的利害两途 |
1、从历史到现状:“各自为政的畸形发展” |
2、从“过去的观察和经验”来的“几点供献” |
三、自治的假招牌:以江苏省为例 |
1、症结所在:人员病态与经费困难 |
2、“新土豪劣绅”:革命时代的骇闻 |
四、重回旧路:土豪劣绅问题 |
1、“本为中国的特产”:“土劣”简史 |
2、“完全复古”:土劣回乡以后 |
第三节 “吁其危哉!”:乱政与农村破产 |
一、“安养生息”与“新政规模”的矛盾 |
1、农村破产:“最当前剧烈之问题” |
2、小康“消失”:一份财政检讨 |
二、“满目荒凉”:李鼐的观察和分析 |
1、“话好说,饿难挨!”:旅行中的对话 |
2、“破坏动力”:一个农村市集的调查 |
三、绝望的怒吼:临朐的景象 |
1、“烟(眼)看着,丝(死)逼着” |
2、火上加油:比匪祸更严重的事情 |
四、《某村小景》里诸问题考证 |
1、最大破坏力与铁一般的形势 |
2、车道、凑粮米、村长和乡长 |
第四节 一鳞半爪:未了的“庙堂之争” |
一、诸神殉难:破除迷信运动 |
1、“神权的支配”:《民众周刊》上的应征文 |
2、僧王庙终结:“民国戊辰,砸了庙神” |
二、建国要图:“兴学”及其困难 |
1、自治与兴学:“文明进化之泉源” |
2、迷信捐及其他:增筹经费和取缔私塾 |
三、再度回旋:持续发作的“庙堂之争” |
1、“时代的产儿”与被冒犯的香堂 |
2、洋学堂的象征性:谣言里的会众心态 |
四、诸神复活:“他们为什么信神?” |
1、恢复旧观:庙会调查里的发现 |
2、俞异君对此的反思及其方案 |
结语 现代性与地方性的对话 |
一、大刀会与地方性社会文化实践 |
1、“防备世变”:地方居民采取的方式 |
2、象形命名:大刀会与联庄会之辨 |
二、“某村小景”:巨灵与地方社会生态 |
1、巨灵之路以及筑路带来的恼烦 |
2、“他者”命运:被驱逐的大刀会 |
附录 |
一、文献 |
1、社会生态灾难的见证:《报灾请恤呈文》 |
2、《陆军第八十一师二百四十三旅旅长运其昌告民众书》 |
二、法规 |
1、地方防卫体系的一部:《山东各县联庄会暂行章程》 |
2、作为理念的“自治”:《山东区乡镇自治公约大纲》 |
参考文献 |
一、档案和资料 |
二、地方志 |
三、报纸期刊 |
四、文史资料 |
五、论着 |
六、文学作品 |
铭辞(代后记) |
四、“官德”是块试金石(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论述研究[D]. 李丹. 郑州大学, 2020(03)
- [2]第一财经日报专访录音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基于“理解、表达、取舍”框架的分析[D]. 张世阳. 天津大学, 2019(06)
- [3]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研究[D]. 贺连辉.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4]政治机关要带头增强党内政治生活“四性”[J]. 余国强. 政工学刊, 2017(06)
- [5]领导干部要把爱好“藏好”[J]. 高瞻,朱海滔. 中国纪检监察, 2017(09)
- [6]新形势下中国青年政治忠诚教育研究[D]. 赵文铎. 西北工业大学, 2017(01)
- [7]习近平干群关系思想研究[D]. 白琳琳. 沈阳理工大学, 2016(05)
- [8]以电视媒体力量弘扬反腐倡廉正能量[J]. 马雅楠. 记者摇篮, 2015(06)
- [9]弘扬主流媒体正能量 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J]. 王新宇. 记者摇篮, 2014(01)
- [10]巨灵与藤蔓:鲁南大刀会及黄石山惨案研究1900-1940[D]. 刘宝吉. 复旦大学,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