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进工艺设备提高中药片剂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武汉中联制药厂[1](1976)在《改进工艺设备提高中药片剂质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通过将喷雾干燥设备用于中药生产,缩短了工序,提高了药品质量;改进了中药片剂制粒工艺,采用转简喷雾制粒方法,解决了用水代替酒精制粒问题同时革新干配混合机代替手工配制颗粒等。由于在中药片剂生产中实现了这些新工艺,从而提高了中药片剂的质量。
金晶[2](2020)在《质量风险管理在片剂制剂生产管理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说明质量风险管理是2010版GMP规范中增加的新要求,其规定制药企业建立质量风险管理程序,对如何防范污染与交叉污染、供应商管理、产品回收及重新加工、验证与确认、偏差管理、预防与纠正措施、变更管理、洁净厂房及设施等方面运用质量风险管理工具,以控制药品的总体风险,保障药品的安全、有效。随着我国加盟ICH以及药品管理法的修订,无论是从管理层面还是法规层面而言,药品生产的质量风险管理在制药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本人在所属公司运用质量风险管理的探索过程中发现以下难点:(1)运用较为传统的风险管理工具,使风险管理的内容分散,无法构成系统性的文件以指导在生产管理中合理分配管理资源,以指导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能力的持续提升。(2)风险识别的过程中,风险项容易遗漏。(3)在对已上市药品的生产管理进行风险评估时,容易受到现有管理措施对风险程度判断的干扰,造成误判。针对以上难题,本文以一种中药片剂A产品在片剂生产过程中的管理为研究对象,采用作业流程分析及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片剂生产工作流程中影响各事件元的质量五大要素进行分析。共识别出119项风险特征问题,其中低程度风险项为74项,中程度风险项为36项,高程度风险项为9项。通过对不同程度风险的识别及评估克服了上述难点,为采取可实施的有效方法提供了依据。通过对A产品在片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管理研究,探索在生产管理中运用适当的风险管理工具来开展质量风险分析评估工作,为在药品生产管理中,运用质量风险管理工具提供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郝博,曹欢,鹿扩建,笔雪艳,张清波[3](2020)在《蜂蜜作为药用辅料应用及质量控制的研究概述》文中研究指明蜂蜜作为天然的营养物质和医家的良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生物学功能,在饮食、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笔者从蜂蜜的化学成分、作为药用辅料在炮制和制剂中的应用及其质量控制方法等方面作一概述,以期为蜂蜜更深入的研究和蜂蜜的药用质量标准的全面提升提供基础和参考。
肖琼,朱莲华,沈平娘[4](2004)在《防潮型薄膜包衣材料TF-NMP & EMP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防潮型薄膜包衣材料的研制方法。方法从包衣材料的配方组成和制备工艺两方面考虑,分析了影响薄膜包衣材料防潮性能的主要原因。结果研制出了两种不同防潮能力的薄膜包衣材料TP-NMP & EMP,通过在4个不同中药片剂品种上的防潮实验证实了其优良的防潮性能。结论本文工作对防潮型薄膜包衣材料的研制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周亚萍[5](2019)在《基于国家公告数据的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药品质量是药品安全的源头,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一切国计民生问题的根本,也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的重点。药品质量公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相关质量检测标准,对药品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定期发布。本文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的国家药品质量公告信息,分析我国药品质量状况,揭示不合格药品的分布特点,找出药品质量主要影响因素及相关性,为国家药品质量监督管理提供参考。本文对药品质量不合格问题进行研究,结合药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理论研究文献,整理归纳CFDA发布的2014-2017年的药品质量不合格公告数据,选取真实有效数据,录入EXCEL表格,建立质量不合格药品原始数据库,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中的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单因素ANOVA分析以及SPSS modeler14.1统计分析软件中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药学相关知识理论对所得结果进行挖掘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参考意见。研究显示,不合格药品中,中药饮片占比53.63%,中成药占比30.27%,化学药品占比15.03%,中药饮片药品质量有待提高。在不合格化学药品中,注射剂占比42.29%,片剂占比34.14%;在不合格中成药中,片剂占比49.07%,胶囊剂占比27.01%。主要不合格项目统计结果显示:化学药品当中,可见异物不合格项占比25.91%,有关物质项占比14.15%,含量测定项占比14.03%;中成药当中,性状不合格项占比32.09%,装量差异项占比17.00%,水分项占比13.78%;中药饮片性状不合格项占比39.48%;含量测定项占比12.98%;灰分项占比11.89%。其中不合格中成药的分布呈现区域相关性。依据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有针对性地治理药品质量问题。例如化学药品注射剂型和中成药片剂的质量问题及不合格项目中化学药品的可见异物项,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性状项的质量问题。(2)中药饮片质量是中药质量监督管理的重中之重,尽快完善统一中药饮片相关质量标准。(3)中成药质量不合格与生产地区、被抽捡地区有差异相关性,可以有效的划分南方和北方俩个地区,并根据同类型省区药品针对性的治理药品质量安全风险,促进相似省区的药品安全风险治理经验交流与协作;(4)需要加强对药品质量不合格公告方面的规范化管理,使药品质量公告数据在药品安全监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董乃全[6](1984)在《片剂的新辅料》文中指出 片剂是药物与辅料经加工制成的片状剂型,可供内服、注射和外用;具有剂量准确、服用、贮运方便、成本较低等优点;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问世以来,已有一百四十年的历史。随着医药和相关学科的技术进步及片剂机械的出现和不断改进,十九世纪末期以来,片剂的质量、品种和产量提高与发展迅速。我国自50年代以来,中药汤剂、散剂和丸剂等传统剂型,改制成片剂的品种很多,如桑菊感冒片、羚翘解毒片、牛黄解
郝非非,刘静红,姚培春[7](2008)在《科技创新促企业发展》文中提出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是改造传统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国际化能力的必由之路。走中药现代化之路,促中药产业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中新药业抓住时机,整合公司资源,改进生产装备,应用四新技术,聚集技术优势,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了企业发展,扛起了天津市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大旗。
刘静红[8](2006)在《科技创新 提升中药现代化水平》文中提出
沈悦敏[9](2016)在《黄芪生脉速释制剂的制备与评价》文中指出本课题以黄芪生脉(HQSM)浸膏为原料,简化制备工艺筛选辅料种类和用量,制备中间体——HQSM浸膏粉末。采用隔离酸碱制粒压片法制备了HQSM泡腾片,采用减压干燥技术制备了HQSM多孔片,并对两种速释制剂进行了初步的质量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HQSM速释制剂处方前研究。测定了浸膏的密度、含水量和黏度等物理性质,通过内皮细胞保护实验初步探究了药材相关成分的药效学。建立了含量测定方法学,同时测定多个有效成分。结果显示:浸膏中的原儿茶酸、党参炔苷、五味子醇甲、鲁斯可皂苷元、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均可有效降低HCY导致的内皮细胞损伤。含量测定方法可同时测定原儿茶酸、党参炔苷和五味子醇甲的含量。2)HQSM浸膏粉末的制备与评价。以抗吸湿、外观、流动性和溶解性为因素建立综合指标,优化HQSM浸膏粉末的辅料种类和用量。结果显示:当以甘露醇为辅料,药辅比为1:3时得到的粉末综合性质最好,24 h吸湿百分率为4.47±0.04%,休止角为38.96±1.81°,溶解时间为15±1 s。3)HQSM泡腾片的制备与评价。以产气量和崩解时间为指标,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HQSM泡腾片的处方工艺。结果表明:当酒石酸17.95%,碳酸氢钠14.70%,6.96%PVP乙醇溶液适量时,其崩解时间为99.0±1.6 s,产气量为1.04±0.05 mL。4)HQSM多孔片的制备与评价。考察了稀释剂种类与用量、压缩程度、真空度对多孔片膨胀性和溶解时间的影响,优化多孔片的处方工艺。最佳处方工艺为:以甘露醇为稀释剂,药辅比为1:3,预制片片高5.25 mm,真空度0.01 atm。优化速溶片膨胀率为128.6±13.8%,溶解时间为4.0±1.0s。
邹向宇[10](2006)在《药物品质检测仪器及相关方法研究》文中提出介绍了一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Ⅱ)中收载的转篮法和搅拌法自行研制组装的溶出度测定仪,这台溶出仪自动化程度比较高,成本又较低。其具有检测快速准确的优点,尤其适于复方药剂的测定。本溶出仪由机械溶出系统、光学检测系统、自动进样系统及数据处理系统四部分组成,本文对每一部分作了详细的研究。对这台溶出仪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溶出度测量的溶剂进行了改进使得溶出方式更接近药物在人体内的溶出情况并对一些实际样品进行了分析检测。另外,鉴于药典中记载的转篮法和搅拌法的一些缺点和不足,在第四章设计安装了一台循环式溶出仪并对其性能及应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药物的分布状况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研究药物分子作用采用体内法一般来讲研究周期比较长。由于研究样本的个体差异难以产生稳定的研究结果,对于确定研究规律和研究模型不是很有利。开发体外研究方法是十分有效的研究手段,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Surfaceplasmon resonance,简称为SPR)技术可以研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本文采用白色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组装了一套新型SPR装置,本试验装置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光源系统,SPR传感器,样品引入系统,光学传输及检测系统。所用仪器装置元器件简单、廉价、易得,利于小型化等优点,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利用这套装置测定了药物与蛋白结合率和手性药物与蛋白作用差异分析。
二、改进工艺设备提高中药片剂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进工艺设备提高中药片剂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2)质量风险管理在片剂制剂生产管理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质量风险管理在国外药品生产中运用的发展 |
1.2 质量风险管理在中国药品生产中运用的发展 |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质量风险管理程序及工具简介 |
2.1 质量风险管理流程简介 |
2.2 质量风险管理工具 |
2.2.1 质量风险管理常用工具简介 |
2.2.2 片剂生产管理中质量风险管理工具的选择 |
2.2.2.1 作业流程分析实施方法 |
2.2.2.2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实施方法 |
2.3 风险管理工具应用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生产管理的质量风险识别 |
3.1 作业流程分析 |
3.1.1 生产作业流程图 |
3.1.2 作业流程分析 |
3.2 讨论 |
3.3 小结 |
第四章 生产管理的质量风险分析与评估 |
4.1 A产品制剂生产第一阶段配料管理风险评估 |
4.2 A产品制剂生产第二阶段制粒管理风险评估 |
4.3 A产品制剂生产第三阶段整粒总混管理风险评估 |
4.4 A产品制剂生产第四阶段压片管理风险评估 |
4.5 A产品制剂生产第五阶段包衣管理风险评估 |
4.6 讨论 |
4.7 小结 |
第五章 质量风险管理指导下的改善与收获 |
5.1 改善实施内容 |
5.2 改善带来的收益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主要工作总结 |
6.2 后续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3)蜂蜜作为药用辅料应用及质量控制的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蜂蜜的化学成分 |
1.1 糖类成分 |
1.2 酶类成分 |
1.3 维生素、酸类成分 |
1.4 其他类有益成分 |
1.5 有害成分 |
2 蜂蜜作为药用辅料在炮制及制剂中的应用 |
2.1 中药炮制工艺中的应用 |
2.2 中药口服制剂中的应用 |
2.3 中药丸剂中的应用 |
2.4 中药片剂中的应用 |
2.5 其它制剂中的应用 |
3 蜂蜜质量控制常用的检测分析方法 |
3.1 半透膜渗析法 |
3.2 红外光谱法 |
3.3 紫外分光光度法 |
3.4 高效液相色谱法 |
3.5 其他方法 |
4 讨论 |
(5)基于国家公告数据的药品质量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AR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1.5.1 创新点 |
1.5.2 研究不足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3 数据库建立 |
2.4 主要分析方法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不合格药品基本信息统计 |
3.1.1 不合格药品类型统计 |
3.1.2 不合格药品剂型统计 |
3.1.3 不合格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统计 |
3.1.4 不合格药品品种统计 |
3.1.5 不合格药品公告来源统计 |
3.2 不合格药品标示生产企业区域统计 |
3.2.1 不合格化学药品标示生产企业省区统计 |
3.2.2 不合格中成药标示生产企业省区统计 |
3.2.3 不合格中药饮片标示生产企业省区统计 |
3.3 不合格药品被抽检单位区域统计 |
3.3.1 不合格化学药品被抽检单位省区统计 |
3.3.2 不合格中成药被抽检单位省区统计 |
3.3.3 不合格中药饮片被抽检单位省区统计 |
3.4 药品不合格项目统计 |
3.4.1 化学药品不合格项目统计 |
3.4.2 中成药不合格项目统计 |
3.4.3 中药饮片不合格项目统计 |
3.5 不合格药品关联规则挖掘 |
3.6 中成药不合格项目地区聚类与单因素分析 |
3.6.1 中成药标示生产地区聚类与单因素分析 |
3.6.2 中成药抽检地区聚类与单因素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4.1 不合格药品剂型分析 |
4.2 不合格药品流通环节分析 |
4.3 药品不合格项目分析 |
4.4 不合格药品关联规则分析 |
4.5 不合格项目与地区关联性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与的科研项目 |
(8)科技创新 提升中药现代化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源整合突显技术优势 |
1.1 中新药业技术核心———现代中药产业园 |
1.1.1 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中心 |
1.1.2 中药现代化技术工程中心暨中试基地 |
1.1.3 提取中心 |
1.1.4 制剂中心 |
1.2 中新药业技术核心———超临界萃取及滴丸生产基地 |
1.3 中新药业技术核心———中药口服固体制剂产业群 |
1.4 中新药业技术核心———标准药材生产基地 |
2 高新技术应用成效显着 |
3 技术聚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3.1 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
3.2 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
3.3 药品上市后出现问题的几率锐减 |
3.4 生产环境让人耳目一新 |
4“十一五”发展战略和目标 |
(9)黄芪生脉速释制剂的制备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简表(Abbreviations)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中药浸膏 |
1.1.1 中药浸膏干燥技术 |
1.1.2 中药浸膏的吸湿与防潮措施 |
1.2 速释制剂的分类与制备 |
1.2.1 泡腾片 |
1.2.2 速溶片 |
1.3 HQSM及其制剂 |
1.3.1 HQSM简介 |
1.3.2 HQSM制剂及现状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HQSM速释制剂处方前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仪器 |
2.2.3 HQSM浸膏物理性质的研究 |
2.2.4 HQSM相关成分细胞药效学 |
2.2.5 HQSM浸膏含量测定方法学的建立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HQSM浸膏的物理性质 |
2.3.2 HQSM相关成分的细胞保护作用 |
2.3.3 HQSM浸膏的含量测定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HQSM浸膏粉末的制备与评价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仪器 |
3.2.3 HQSM浸膏粉末的制备 |
3.2.4 吸湿性的测定 |
3.2.5 外观及流动性的测定 |
3.2.6 溶解性的测定 |
3.2.7 综合指标评价 |
3.2.8 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填充剂种类对吸湿性的影响 |
3.3.2 填充剂种类对外观及流动性的影响 |
3.3.3 填充剂种类对溶解性的影响 |
3.3.4 综合指标筛选填充剂种类 |
3.3.5 填充剂用量对吸湿性的影响 |
3.3.6 填充剂用量对外观及流动性的影响 |
3.3.7 填充剂用量对溶解性的影响 |
3.3.8 综合指标筛选填充剂用量 |
3.3.9 优化处方及质量评价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HQSM泡腾片的制备与评价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仪器 |
4.2.3 泡腾片的制备 |
4.2.4 颗粒得率、外观、片重的测定 |
4.2.5 澄明度、产气量、崩解时间、影响因素的测定 |
4.2.6 含量测定 |
4.2.7 响应面设计优化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辅料的筛选 |
4.3.2 制粒与压片方式的影响 |
4.3.3 响应面设计法优化 |
4.3.4 优化处方及质量评价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HQSM多孔片的制备与评价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材料 |
5.2.2 实验仪器 |
5.2.3 多孔片的制备 |
5.2.4 膨胀率的测定 |
5.2.5 溶解时间的测定 |
5.2.6 微观结构的测定 |
5.2.7 影响因素的测定 |
5.2.8 含量测定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稀释剂种类的影响 |
5.3.2 稀释剂用量的影响 |
5.3.3 压缩程度的影响 |
5.3.4 真空度的影响 |
5.3.5 优化处方及质量评价 |
5.3.6 多孔片膨胀的影响因素研究 |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10)药物品质检测仪器及相关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药物溶出度检测仪的研制开发 |
第一章 溶出度概述 |
1.1 溶出度的定义 |
1.2 溶出度测定的重要意义 |
1.3 溶出度测定的应用 |
1.3.1 评价与控制固体制剂的质量 |
1.3.2 在片剂中的应用 |
1.3.3 用于中药口服固体剂型溶出特性的研究 |
1.3.4 在栓剂中的应用 |
1.3.5 在软膏剂中的应用 |
1.4 溶出度测定原理 |
1.4.1 药物的胃肠吸收 |
1.4.2 溶出度测定的实验原理及模型 |
1.5 药物溶出度测定方法 |
1.5.1 转篮法 |
1.5.2 搅拌法 |
1.5.3 小杯法 |
1.5.4 药物溶出度测定的其他方法 |
1.5.5 溶出度检测过程中溶出液检测方法 |
1.6 溶出度测定仪 |
1.6.1 仪器的设计原则 |
1.6.2 溶出度测定的自动化 |
1.6.3 常用的溶出仪 |
1.6.4 商品仪器 |
1.7 溶出度测定方法及仪器的发展趋势 |
1.8 本部分论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基于光电耦合器件的新型全自动药物溶出度测定仪 |
2.1 仪器总体结构 |
2.1.1 仪器主机外观结构 |
2.1.2 仪器总体结构框图 |
2.1.3 仪器的测定流程 |
2.2 机械溶出系统 |
2.2.1 胃肠蠕动 |
2.2.2 机械溶出系统 |
2.2.3 溶出仪的校正 |
2.3 光路系统 |
2.3.1 整体光学结构 |
2.3.3 光纤的选择 |
2.3.3 小型光谱仪 |
2.4 自动进样系统 |
2.4.1 取样技术 |
2.4.2 取样头 |
2.4.3 取样头的取样位置的研究 |
2.4.4 滤器及微孔滤膜 |
2.4.5 流动式吸收池 |
2.4.6 蠕动泵 |
2.5 数据处理系统 |
2.5.1 数据的分布状况研究 |
2.5.2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数据处理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所研制溶出仪的性能及实际样品分析 |
3.1 影响溶出仪测定的因素 |
3.1.1 样品量 |
3.1.2 搅拌速度和取样速率 |
3.1.3 固体制剂的湿润 |
3.1.4 溶剂中溶有气体的影响 |
3.1.5 溶剂的选择 |
3.2 本溶出仪的性能指标 |
3.3 应用于单方药剂测定 |
3.3.1 仪器与药品 |
3.3.2 测量方法和过程 |
3.3.3 结果和讨论 |
3.4 应用于复方药剂测定 |
3.4.1 仪器与试剂 |
3.4.2 测量方法 |
3.4.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循环式溶出仪的初步研制 |
4.1 研制循环式溶出仪的意义 |
4.2 仪器的装置图 |
4.3 溶出系统 |
4.4 溶出池 |
4.4.1 稳流槽 |
4.4.2 样品室 |
4.5 本溶出仪的一些性能参数 |
4.6 操作流程 |
4.7 应用实例 |
4.7.1 仪器与药品 |
4.7.2 测量方法和过程 |
4.7.3 结果和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检测技术的药物分子作用仪的研制开发 |
第五章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检测技术概述 |
5.1 前言 |
5.2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生物传感器 |
5.2.1 表面等离子体子 |
5.2.2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简介 |
5.2.3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类型 |
5.3 波长检测型SPR 传感器 |
5.3.1 棱镜型SPR 传感器 |
5.3.2 光纤型SPR 传感器 |
5.3.3 光栅型SPR 传感器 |
5.4 SPR 传感器的灵敏度及其影响因素 |
5.5 SPR 传感器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
5.6 商品仪器 |
5.6.1 BIAcore 系列 |
5.6.2 集成化手持式Spreeta TM SPR 传感器 |
5.6.3 Windsor Scientific IBIS 系统 |
5.6.4 Quantech DPX 仪器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小型广谱硅光源SPR 药物分子作用仪的研制 |
6.1 立题目的 |
6.2 仪器的总体结构 |
6.2.1 仪器主机外观结构 |
6.2.2 实验装置 |
6.2.3 光源系统 |
6.2.4 SPR 传感元件 |
6.2.5 样品引入系统 |
6.2.6 光学传输及检测系统 |
第七章 小型广谱硅光源SPR 药物分子作用仪应用实例 |
7.1 药物与蛋白结合率的测定 |
7.1.1 药物与蛋白的结合 |
7.1.2 实验部分 |
7.1.3 结果与讨论 |
7.2 手性药物与蛋白作用差异分析 |
7.2.1 实验部分 |
7.2.2 结果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摘要) |
Abstract |
作 者 简 历 |
四、改进工艺设备提高中药片剂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进工艺设备提高中药片剂质量[J]. 武汉中联制药厂. 中草药通讯, 1976(03)
- [2]质量风险管理在片剂制剂生产管理中的运用[D]. 金晶.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3]蜂蜜作为药用辅料应用及质量控制的研究概述[J]. 郝博,曹欢,鹿扩建,笔雪艳,张清波. 中医药学报, 2020(10)
- [4]防潮型薄膜包衣材料TF-NMP & EMP的研制[A]. 肖琼,朱莲华,沈平娘. 首届全国药用新辅料与中药制剂新技术应用研讨会资料汇编, 2004
- [5]基于国家公告数据的药品质量问题研究[D]. 周亚萍. 河南大学, 2019(01)
- [6]片剂的新辅料[J]. 董乃全. 齐鲁药事, 1984(03)
- [7]科技创新促企业发展[J]. 郝非非,刘静红,姚培春.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8(06)
- [8]科技创新 提升中药现代化水平[J]. 刘静红. 天津科技, 2006(01)
- [9]黄芪生脉速释制剂的制备与评价[D]. 沈悦敏. 浙江工业大学, 2016(04)
- [10]药物品质检测仪器及相关方法研究[D]. 邹向宇. 吉林大学,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