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浓缩溶液和熔体的粘弹性

聚合物浓缩溶液和熔体的粘弹性

一、高分子浓溶液和熔体的粘弹性(论文文献综述)

颜家华,彭玉成[1](1998)在《聚合物熔体本构关系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总结和评述了聚合物熔体本构关系的研究成果,并着重介绍分子链缠结动力学的结构网络本构理论.

贺子如[2](1992)在《苯乙烯—二烯嵌段共聚物热塑性弹性体的粘弹性统计理论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以阴离子聚合方法合成的苯乙烯—二烯嵌段共聚物热塑性弹性体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易于加工成型的特点已获得了大规模的商业应用,大量的文献报道了它们的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变特征,但至今尚无一个合理的理论对其粘弹性进行系统而确切的数学描述和结构表征。鉴于大量的实验事实和文献依据,在作者硕士论文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多相网络结构模型,利用一系列结构、性能的表征手段和数学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实验分析,综合和发展了一个新的粘弹性统计理论,它既能描述SDS弹性固体、熔体及浓溶液的粘弹性行为,又可推广用来表征溶胀网的弹性力学行为和极限断裂行为。 现代流变学认为,高聚物弹性固体与流体之间没有截然不同的界限,同一材料可兼容固体和流体两种力学行为。高聚物之所以出现各种力学状态,归咎于聚合物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内部结构单元和运动单元的不同,以及各运动单元在松弛时间上的差异性。基于此概念,模型认为SDS嵌段共聚物处于受迫高弹态(如低于橡胶相的T?时的弹性固体)时,局部链段运动是一种最基本的运动模式,此时有可能出现次级松弛转变;处于高弹态时,微区—高分子链物理吸咐链组、交联链组和缠结链组是最主要的运动单元,它们之间相互牵制构成强大的三维网络结构,提供有效的弹性应力;而处于单分子熔体状态时,由于剪切运动和布朗运动,使单分子链上的缠结链组不断破灭和再生,驱使共聚物单个大分子链的质心发生移动。随着温度的升高或剪切过程的应力活化,其运动单元发生了变化,从而表现出粘弹性材料所具有的弹性形变和粘性流动的特征,呈现出各种力学状态和转变区域。因而该微观结构模型(参见图8)可由微区和链段所构成的微区—高分子链物理吸咐链组、交联链组和缠结链组相互牵制而成的三维网络结构,以及随着剪切过程的发展PS链段不断从微区中分离出来所形成的单个大分子链构成,随着温度和剪切速率的增加,存在着四种理想的微观结构形态。从弹性体向熔体的转换经历一个力学状态转变过程,通过其中运动单元和流动单元的数目及松弛时间的变化,结合从随机统计力学计算得到的各网络链组的末端距几率分布函数,可推导出体系总的粘弹形变自由能[3-2-41式],它包含着三项的贡献,即三维弹性网中交联链组、缠结链组和微区—高分子链物理吸附链组的弹性形变自由能贡献,单分子熔体的粘弹形变自由能贡献以及从高弹态向粘流态转换的力学状态转变自由能。从而成功地使我们早先发展起来的SDS弹性体和均相聚合物熔体的粘弹性统计理论得到了有机的统一和进一步的完善。 从体系总的粘弹形变自由能出发,本文导出了下面一系列的物理模型: 1.根据溶胀体和非溶胀体的应变储能函数,可得到四种形变类型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式; 2.从单轴拉伸下的应力—应变状态方程出发,可得到弹性体的弹性模量和柔量表达式以及充油弹性网的平衡模量; 3.可得到结构流体的记忆函数,并结合非线性积分型本构方程,得到了如下所示的各种流场下的一系列物料函数; 4.稳态剪切流的稳切粘度、第一、第二法向应力差系数、第一法向应力差、稳态起始流的切应力增长系数和第一法向应力增长系数以及稳切流静止后的切应力衰减系数和第一法向应力衰减系数;

庄昕[3](2018)在《三维粘弹性熔体注塑成型充填和保压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注塑成型因具有生产效率高、成型精度高、易于成型复杂形状制品等优点而成为塑料成型加工领域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注塑成型充填和保压过程中,材料性能、模具结构、工艺参数等对型腔内熔体的流动状态、热状态和受力状态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最终制品的外观质量和力学性能。然而,传统的解析和实验研究方法难以解决注塑成型这一复杂的工程问题。随着计算流变学理论的日趋成熟,数值模拟为研究聚合物熔体充填和保压过程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目前,大多数充填和保压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都基于2.5维粘性模型,无法准确预测厚壁或复杂型腔内粘弹性聚合物熔体的复杂流变行为以及热力学行为。鉴于此,本文针对注塑成型过程中熔体流动及传热的特点,首先给出了合理描述三维非等温粘弹性聚合物熔体充填和保压过程的数学模型。其次,针对上述三维计算模型,发展了有效求解相应控制方程的数值方法。最后,结合区域扩充技术,成功模拟了三维复杂型腔内非等温粘弹性聚合物熔体的充填和保压过程。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为了突破2.5维模型的限制,采用描述粘性熔体充填过程的三维非等温牛顿-粘性两相流数学模型。该模型基于Level Set函数将型腔内气体和粘性熔体流动控制方程统一为一个广义的Navier-Stokes方程,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求解三维多场耦合问题的复杂度。采用高分辨率有限差分法求解Level Set自由界面追踪方程,并采用稳定性好、易于实施的同位网格有限体积SIMPLE方法求解三维熔体流动与传热控制方程。(2)针对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的粘弹性熔体充填过程,提出了一种全三维非等温牛顿-粘弹性两相流模型。该模型采用XPP本构方程描述支化聚合物熔体的非线性流变行为,并引入Arrhenius方程描述聚合物粘度和松弛时间对温度的依赖关系。为了更准确地模拟三维非等温粘弹性熔体充填过程,基于XPP本构方程推导了能量源项表达式和固壁应力边界条件。(3)基于三维牛顿-粘性两相流模型,数值模拟了三维粘性熔体充填过程。首先,对平板型腔Cross熔体充填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MOLDFLOW软件预测结果的比较验证了三维牛顿-粘性两相流模型的有效性。随后,针对复杂型腔引入区域扩充技术,成功实现了三维复杂型腔内Cross熔体充填过程的动态模拟,准确预测了熔体前沿界面的演化过程、喷泉效应以及凝固现象。(4)基于三维牛顿-粘弹性两相流模型,实现了三维粘弹性熔体充填过程的动态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对平板型腔等温XPP熔体充填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随后,对平板带嵌件型腔非等温XPP熔体充填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了三维型腔中熔体压力、温度和流动诱导应力等物理量的分布情况,讨论了XPP模型参数及充填工艺参数对法向应力差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本文三维牛顿-粘弹性两相流模型能够有效模拟真实型腔内粘弹性熔体的充填过程。(5)针对非等温XPP熔体保压问题,引入三维非等温微可压缩粘弹性流动模型。该模型采用双域Tait状态方程描述聚合物熔体的可压缩性,并首次采用同位网格有限体积CLEAR方法求解三维保压过程的控制方程。为了提高三维粘弹性熔体保压过程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基于延迟修正方法构造了动量方程和XPP本构方程对流项的高分辨率AVLSMART格式。(6)应用三维粘弹性熔体保压过程数值模拟技术对三维粘弹性熔体保压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对非等温XPP熔体平板型腔保压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保压过程中熔体密度、压力、温度以及流动诱导应力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保压压力和熔体温度对密度和法向应力差的影响,数值预测所得流动诱导双折射与实验测量结果一致。随后,成功实现了三维半球壳型腔XPP熔体保压过程的数值模拟。

王小俊[4](2010)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流变行为及其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聚合物的流变性质决定了其加工性能,研究UHMWPE的流变行为,对制备性能优良的UHMWPE材料具有指导意义。本文系统的研究了UHMWPE的稀溶液、浓溶液及本体的在全浓度范围内的流变行为,得到UHMWPE长链分子缠结形态、粘度与剪切速率、温度、聚合物浓度等之间的关系,探讨适用于常规双螺杆挤出机的UHMWPE加工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具有生物活性的UHMWPE/OCP(磷酸八钙)复合材料。同时本文提出利用亚稳性现象加工UHMWPE的新方法,并研究其加工工艺,实现在低温低压下加工制得高性能UHMWPE制品,为解决UHMWPE加工困难问题开辟了新的思路。本文采用粘度法表征了UHMWPE液体石蜡稀溶液中临界缠结浓度与聚合度之间的关系,得到方程式。UHMWPE液体石蜡溶液凝胶中,UHMWPE分子链为单链多晶形态,随着溶液凝胶浓度的降低,凝胶中UHMWPE片晶晶粒更细小。UHMWPE液体石蜡凝胶凝胶点温度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凝胶点温度Cc rNC cr? N1/2 =94Tg el与凝胶质量浓度C m之间的关系式为:Tg el = 0.32C m+ 110.4(0.8%≤≤8%) ;(10%≤≤40%);CmTg el = 31.9 Cm+ 115.1C mTg el = 24.5 Cm+ 113.2( Cm≥45%)。UHMWPE液体石蜡凝胶是假塑性凝胶,在165℃时充分熔融,凝胶中UHMWPE分子链形成熔融充分的呈高斯分布的线团,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较低的损耗模量。温度在165℃时以上,剪切速率-粘度曲线在低剪切速率区域出现一个平台,然后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下降,且温度高的凝胶的粘度平台区更宽。液体石蜡的溶胀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小UHMWPE的粘度,不同浓度下的UHMWPE液体石蜡凝胶的粘度与剪切频率之间为幂律方程关系。凝胶粘度对温度及对浓度的敏感性均比其对剪切速率的敏感性更为显着。UHMWPE本体的粘度-剪切速率关系符合幂律方程,可以用方程式η= kγα来描述。UHMWPE分子量在250万-600万之间时,分子量对UHMWPE的流变行为影响不大,但分子量高的UHMWPE比分子量低的UHMWPE的粘度随剪切频率的增加而下降的幅度要大,其流变行为对温度更为敏感。当温度升高至185℃时,UHMWPE分子链内部的结晶消失,相互贯穿的分子链到达网络缠结点密度的最高点,分子形态呈无规线团状。当温度升高到225℃以上时,分子链间缠绕与解缠绕达到动态平衡,粘度基本不再变化。粘均分子量为3.5×106g/mol的UHMWPE柱塞挤出过程中,在154℃-157℃的“温度窗口”中,出现亚稳性现象,表现为挤出压力出现突降并稳定下来,挤出棒材表面光滑,不出现熔体破裂现象。实现了低温低压下柱塞挤出成型加工UHMWPE,使得不需改进设备,采用传统的柱塞挤出机挤出成型UHMWPE成为现实,且显着降低了生产中所需能耗。控制螺杆转速40N/min;温度165℃,可在常规双螺杆挤出机上实现50%的UHMWPE液体石蜡凝胶的顺利挤出。通过UHMWPE和OCP纤维在双螺杆挤出机上溶胀共混挤出制备的UHMWPE/OCP复合材料在OCP纤维质量分数为25%时具有较为优异的力学性能,该复合材料在仿生条件下可诱发表面类骨磷灰石层的生成。UHMWPE经丙烯酸改性后,表面含有大量活性基团,可用于原位化学合成UHMWPE/CaCO3复合材料。原位化学合成法制备的UHMWPE/CaCO3复合材料比纯UHMWPE以及机械共混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更佳的拉伸强度和耐热变形温度。用该法制得的CaCO3含量为9.5%的UHMWPE/CaCO3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可达到43.8MPa,耐热变形温度可高达106℃。

曹宝格[5](2006)在《驱油用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及粘弹性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与HPAM相比,缔合聚合物溶液具有更好的粘弹性。由于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可以提高驱油效率,因此,为了研究实际油藏条件下缔合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粘弹性及其与驱油效率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通过实验手段研究了实际油藏条件下缔合聚合物溶液和HPAM溶液在流变仪和多孔介质中的流变性和粘弹性,并通过驱替实验研究了缔合聚合物溶液粘弹性对驱油效率的作用。通过本文研究可以为缔合聚合物溶液驱油方案设计和现场应用等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针对化学驱油技术领域对聚合物溶液粘弹性的不同认识,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分析认为分子链间的作用力是聚合物溶液粘弹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本文通过对缔合聚合物溶液粘弹性的研究,进一步证实这类溶液的粘弹性主要是由分子链间的缔合作用引起的。缔合聚合物溶液的弹性常常表现于溶液中因缔合作用而产生的超分子聚集体之间的缔合及其自身的拉伸形变与恢复,分子链间缔合作用产生的溶液弹性明显大于分子链间范德华力引起的弹性。 在别人研究多孔介质中聚合物溶液流变性和粘弹性的基础上,从理论的角度提出了测定多孔介质中聚合物溶液流变性和粘弹性的方法;提出用阻力系数随渗流速度的变化来研究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变性;采用粘性阻力系数和弹性阻力系数来表征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粘弹性。 缔合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流变性和粘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缔合聚合物溶液的粘性阻力系数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在一定的剪切速率内,弹性阻力系数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增大;多孔介质中,CAC是缔合聚合物溶液有无明显弹性的分界点,与流变仪的测定结果一致,且CAC以上缔合聚合物溶液在流变仪和多孔介质中表现出了相似的流变规律,说明在流变仪中缔合聚合物溶液粘弹性的测定结果可以相对指导多孔介质中缔合聚合物溶液粘弹性的变化;频率比较高时缔合聚合物溶液储能模量随频率的变化和弹性阻力系数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规律和趋势相同,从而可以用缔合聚合物溶液(在相对比较高频率下)的储能模量与频率之间的关系相对表征缔合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弹性及其随剪切速率的变化。 流变仪和多孔介质中聚合物溶液流变性和粘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缔合聚合物溶液与HPAM溶液粘弹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粘弹性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不同: (1)HPAM溶液的粘弹性主要是由于分子链间的缠结作用引起的,溶液的弹性常常表现于分子链的拉伸形变与恢复。而缔合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除分子链间的缠结起作用外,更重要的是由分子链间的缔合作用引起的,溶液的弹性常常表现于溶液中因缔合作用而产生的超分子聚集体之间的缔合及其自身的拉伸形变与恢复。 (2)只有当分子链有效链长比较长和聚合物浓度比较高时HPAM溶液才表现出明显的弹性。而缔合聚合物溶液在较低的浓度(大于CAC)下就表现出了明显的弹性,

郑晓松[6](2004)在《聚合物溶液的弹性粘度理论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针对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时,在流速高于临界粘弹流速的情况下聚合物溶液的弹性拉伸显着问题,本文在国内外有关聚合物溶液粘弹性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对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聚合物溶液的弹性粘度、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弹性粘度和聚合物溶液弹性粘度理论在聚合物驱油中的应用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取得了如下的研究成果: 通过HPAM水溶液流变性实验,用流变仪测定了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研究了聚合物溶液流变性的影响因素。稳态剪切实验表明,聚合物溶液的剪切粘度随分子量的增高,浓度的增高而增高,随剪切速率的增高而降低:动态粘弹性实验表明,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随分子量的增加、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据Rouse-Bueche-Zimm(RBZ)理论,在Bird根据有限拉伸的、非线性的弹性(FENE)哑铃分子模型得到的仅适用于聚合物稀溶液的松弛时间公式的基础上,将FENE哑铃分子模型的聚合物稀溶液松弛时间公式进行了推广,建立了不仅适用于聚合物稀溶液,也适用于聚合物浓溶液的新的松弛时间公式。稳态剪切流变性实验表明,用本文建立的松弛时间公式计算的聚合物溶液松弛时间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规律,与RBZ理论得到的聚合物溶液松弛时间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规律相同。 根据聚合物流变学分子理论,将高分子模拟为FENE哑铃分子模型,在低拉伸速率和高拉伸速率条件下,推导了聚合物稀溶液的弹性粘度公式。对考虑水动力学相互作用的聚合物稀溶液,应用平衡平均Oseen张量建立了在整个拉伸速率范围内聚合物稀溶液的弹性粘度公式。对考虑水动力学相互作用的聚合物稀溶液弹性粘度公式进行了推广,建立了考虑水动力学相互作用的聚合物浓溶液的弹性粘度公式。将考虑水动力学相互作用的聚合物溶液弹性粘度与未考虑水动力学相互作用的聚合物溶液弹性粘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水动力学相互作用增加了分子的拉伸程度,弹性粘度增大,弹性效应增强;考虑水动力学相互作用的聚合物溶液临界Deborah数小于未考虑水动力学相互作用的临界Deborah数。 通过HPAM水溶液在人造岩心中的渗流实验测定的压降随流速的变化关系表明:当流速高于临界粘弹流速,聚合物溶液在岩心中的压降与流速关系曲线显示出粘弹特性。在Durst等人根据FENE哑铃分子理论建立的聚合物稀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Deborah数和用综合阻力系数建立的聚合物稀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有效弹性粘度公式的基础上,对这两个公式进行了推广,建立了不仅适用于聚合物稀溶液,也适用于聚合物浓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Deborah数公式和有效弹性粘度公式。HPAM水溶液在人造岩心中的渗流实验表明,用本文建立的Deborah数公式和有效弹性粘度公式计算的有效弹性粘度随Deborah数的变化规律,与考虑水动力学相互作用的聚合物溶液弹性粘度随Deborah数的变化规律相同,临界Deborah数与考虑水动力学相互作用聚合物溶液的临界Deborah数大小吻合。 根据非线性Maxwell流体在平面收缩—扩张流道中流动的受力情况,建立了可视为粘弹性流体的聚合物溶液在收缩—扩张流道中的压降公式。并在Cogswell工作的基础上,将多孔介质看作由一组串联的缩扩流道并联组成的毛细管束模型,即缩扩孔隙模型,用微元分析方法,建立了可视为粘弹性流体的聚合物溶液在缩扩孔隙模型中流动的弹性粘度公式。根据HPAM水溶液在人造岩心中的渗流实验,对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弹性粘度与有效弹性粘度进行的对比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有效弹性粘度公式与弹性粘度公式都可有效地表征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弹性流动的发生和发生的程度。由于有效弹性粘度是无因次量,且含剪切粘度,基于聚合物溶液在缩扩孔隙模型中的弹性粘度物理意义更趋明显。 探讨了本文的聚合物溶液弹性粘度理论在聚合物驱油工程中的应用。HPAM水溶液在人造岩心中 摘要的驱油实验表明:在注入参数许可条件下,浓度较高、分子量较大的聚合物溶液的弹性粘度越大,因此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效率越高;当流速达到临界粘弹流速,流速越大,聚合物溶液的弹性粘度越大,因此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效率越高。说明根据本文建立的聚合物溶液弹性粘度理论来优选聚合物注入参数是可行的。用非稳定方法通过HPAM水溶液驱油实验测定了不同弹性粘度时聚合物/油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溶液弹性粘度增加,聚合物溶液相的相对渗透率变小、等渗点处的含水饱和度增大、残余油饱和度降低,说明弹性粘度的增大,增高了聚合物驱油效率。 上述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聚合物流变学分子理论、聚合物溶液渗流力学理论和聚合物驱油理论,对进一步提高和指导聚合物驱油技术具有重要学术理论意义和工程实际意义。

王峰,陈晓明,王献彪[7](2018)在《高分子粘弹性的串讲》文中提出粘弹性显着是高分子一个独特力学表现。本文从高分子粘弹性的基本公式出发,结合高分子物理、材料力学、流变学的知识,对高分子粘弹性响应的非本质因素和本质因素做了全面的串讲。时间、外界作用力σ对高分子的粘弹性响应是非本质因素,高分子模量G、延迟时间τ和本体粘度η因为和高分子内部作用和结构紧密关联被认为是本质因素。具象地讨论了时间、外界作用力和模量、延迟时间和本体粘度对高分子粘弹性响应的影响。高分子粘弹性响应不仅仅存在于固体形态,高分子粘弹性还存在于在高分子熔体和浓溶液状态。

高普阳[8](2018)在《流动问题模拟的有限元-间断有限元耦合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流动问题广泛存在于航空航天、聚合物加工生产、海洋工程、天气预测等各个领域,因此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具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及实用价值。实际的流动问题一般比较复杂,常常伴有对流、扩散等物理现象,也会遇到两种不同的流体以及变化的自由运动界面,因此发展稳定、高效、准确的数值方法,一直以来备受各界学者的关注。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因其具有容易处理非规则区域、便于实施边界条件、能够得到高精度数值解等优点,成为求解流动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在运用传统FEM求解不可压缩流动问题时,会遇到Ladyzhenskaya-Babu?ka-Brezzi(LBB)限制条件、Reynolds(Re)数增加而引起的对流占优、较高Weissenberg(We)数所导致的数值不稳定以及运动界面难以精确捕捉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提出了稳定化FEM,然而稳定化参数的选取并不容易,而且对结果有着较大影响。近年来,间断有限元(Discontinuous Galerkin,DG)方法因其能够稳定、精确地处理对流问题,易于得到高精度的数值解而备受青睐。然而,在处理椭圆型方程时,需要引入额外的中间变量或者惩罚项,这会增加总的计算量以及程序设计的复杂度。本文发展了一套基于分裂格式的FEM-DG耦合算法,充分吸收两种方法的各自优势,并运用其对若干典型的流动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FEM在处理不可压缩流动问题时遇到的LBB限制条件、Re数增加引起的对流占优、DG方法在处理椭圆型方程时需要引入额外的未知量或者惩罚项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裂格式的FEM-DG耦合算法。对于分裂得到的子方程,该耦合算法充分利用FEM和DG方法各自的优势分别进行求解,即:采用DG方法处理对流方程,运用FEM处理Poisson和Helmholtz方程。同时,耦合算法中速度和压力采用等阶插值基函数,进而降低了内存容量及编程复杂度。相比于FEM,耦合算法能够避免使用任何稳定化方法;和统一的DG格式相比,耦合算法能够提高总的计算效率。(2)针对FEM处理Oldroyd-B非牛顿流动时遇到的较高We数问题以及应力奇异问题,本文进一步发展了基于分裂格式的FEM-DG耦合算法,用以求解较高We数下的Oldroyd-B非牛顿流动问题。对于非牛顿流动中Navier-Stokes方程的求解,采用FEM-DG耦合格式。对于Oldroyd-B本构方程的求解,运用Runge-Kutta Discontinuous Galerkin(RKDG)方法。该耦合算法中,速度、压力、应力依旧采用等阶插值基函数,且避免了选取任何稳定化参数。与稳定化FEM相比,该耦合算法处理含有应力奇异点问题效果更好。(3)针对模拟粘性-粘性不可压缩两相流问题时遇到的两种大密度、大粘度比的流体,以及较为剧烈变化的自由界面、稳定化FEM求解两相流问题时,需要在每个时间步进行Level Set函数重新初始化过程、Level Set方法存在质量不守恒性等问题。本文建立了一种FEM-DG-Level Set的耦合算法,用以求解各种情形下的粘性不可压缩两相流动问题。对于粘性两相流中Navier-Stokes方程的求解,采用FEM-DG的耦合算法。对于Level Set及其重新初始化方程的求解,运用RKDG方法。另外,还引入了一个简单的质量校正技术。该耦合算法可以有效、稳定、准确地处理粘性-粘性两相流问题,在较长时间内无需对Level Set函数进行重新初始化,并能保证良好的质量守恒性。(4)针对聚合物充填过程中所遇到的粘弹性-粘性两相流动,简单的幂律型方程不能很好地描述聚合物浓厚体系的流变行为、流动过程中会涉及到非规则的型腔制件等问题。本文基于eXtend Pom-Pom(XPP)本构方程,进一步发展了FEM-DG-Level Set的求解框架。对于粘弹性-粘性两相流中的Navier-Stokes方程,采用FEM-DG的耦合算法进行求解。对于XPP本构方程,运用RKDG方法进行求解。该耦合算法可以稳定、有效地处理粘弹性-粘性两相流问题,成功模拟较为复杂的五孔插座面板型腔中的充填过程,为聚合物工业过程提供数值预测方法。

朱新军[9](2012)在《丙烯腈聚合物/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流体特性及纺丝挤出动力学模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丙烯腈均聚物和共聚物(聚丙烯腈,PAN)在衣物服饰、家纺用品和工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高性能的聚丙烯腈纤维可用于制备碳纤维。然而,聚丙烯腈分子链中的侧基睛基间有极强的偶极矩相互作用,导致了聚丙烯腈只能溶解在极性溶剂中,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和二甲基亚砜(DMSO)中。离子液体是近年来开发的用于丙烯腈聚合和纺丝成形的新溶剂,尽管其工程化和工业化进程强烈依赖于离子液体的工业化成本和有效地回收利用,然而作为一种新溶剂体系所表现出的不同于常规溶剂体系的聚合物溶液特性和纺丝工艺特征,说明聚丙烯腈/离子液体的溶液纺丝不能照搬传统溶剂体系的纺丝工艺,启示我们有必要细致研究其纺丝成形动力学,为通过以离子液体为溶剂制备PAN纤维的工程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工艺指导。首先利用溶液红外吸收光谱和流变学的方法分别研究了丙烯腈均聚物(PAN)和共聚物P(AN-co-MA)、P(AN-co-AM)在[BMIM]Cl中的溶解机理。溶液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均聚物PAN分子链上的腈基C≡N波数发生了红移,同时发现[BMIM]C1中C(2)H的吸收峰发生蓝移现象,说明聚合物PAN与[BMIM]Cl发生了相互作用。而对于P(AN-co-MA)/[BMIM]C1溶液,仅有P(AN-co-MA)侧基腈基C≡N波数发生向低频方向移动,侧基羰基C=O波数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是对于P(AN-co-AM)/[BMIM]Cl溶液,不仅有侧基腈基C≡N波数发生红移,而且由酰胺基团引入的侧基羰基C=O波数也出现了红移,说明P(AN-co-AM)通过侧基腈基C≡N和羰基C=O共同与溶剂[BMIM]C1发生了相互作用;按照流变学增比粘度、松弛时间对浓度的标度依赖关系讨论了共聚单体种类和含量对PAN/[BMIM]C1溶液流变学的影响,发现[BMIM]C1是PAN、P(AN-co-MA)的θ溶剂,是P(AN-co-AM)的良溶剂,与红外光谱的结果一致。可以推测,PAN主链上的侧基腈基C≡N与[BMIM]Cl中的阳离子[BMIM]+发生静电相互作用,破坏了PAN主链上C≡N之间强烈的偶极矩作用,实现了PAN在[BMIM]C1中溶解;对于P(AN-co-MA)在[BMIM]Cl中只发生侧基C≡N与[BMIM]Cl中的阳离子[BMIM]+静电相互作用,而对于P(AN-co-AM)/[BMIM]C1溶液,不仅存在着C≡N与[BMIM]+的相互作用,而且还存在着侧基酰胺基团中C=O与[BMIM]+的相互作用,引起了P(AN-co-AM)大分子在[BMIM]C1中更为舒展。通过流变学的方法研究了丙烯腈共聚物P(AN-co-IA)/BMIM]C1溶液的流体特性,主要考察了浓溶液的粘弹性对浓度和温度的依赖性,为进行流体纺丝挤出动力学模拟提供流变学参数。P(AN-co-IA)/[BMIM]Cl溶液可以划分为三个浓度区,稀溶液区、半稀非缠结区和浓的缠结浓度区。利用流变模型分别得到了各浓度区的粘度、松弛时间等流变学参数。通过考察P(AN-co-IA)/BMIM]C1浓溶液在降温过程中的粘弹性参数,发现P(AN-co-IA)/BMIM]C1浓溶液在降温过程中形成了微相分离的非均相结构,发生了溶胶—凝胶热可逆转变。利用Winter和Chambon的方法,求得了P(AN-co-IA)/BMIM]C1浓溶液的凝胶点温度Tgel,Tgel表现出强烈的浓度依赖性。利用有限元的方法,对P(AN-co-IA)/BMIM]C1浓溶液在圆形管道内的收缩流动进行了模拟。对比不同模型建立的本构,发现粘弹性的PTT流体模型不仅能够模拟低流速下的收缩流动,而且能够模拟较大流速和较高弹性的收缩流动,所以,以PTT流体模型为基础,考察了流动参数收缩率、流量、流体温度等对收缩流动的流线、速度、压力降、剪切速率和剪切应力的影响规律;通过增大流动速率考察了流体在收缩流动中的凸角回旋流(salient vortex)的变化趋势。发现,对于收缩率为CR=2-6的收缩管道,当流动速率增大时,凸角回旋流(salient vortex)的尺寸在轴向和径向都显着增大,回旋流中心逐渐靠近收缩入口处,但在收缩入口没有出现入口回旋流。对于收缩率CR=8的收缩管道,当流动速率进一步增大到Re=1.51×10-3(We=0.527)时,在收缩入口处出现了入口回旋流(lipvortex),二次回旋流大小随流体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考察了收缩率和流体流量对压力降的影响规律,发现流体在收缩管道内的压力降受流动速率影响较大,而几乎不受收缩率大小的影响;剪切应力主要集中在收缩入口的拐角处(re-entrant corner),出现应力集中现象;最后针对出现入口回旋流的收缩率CR=8的收缩管道,探讨了消除二次流动的方法。对熔融纺丝控制方程进行了调整,建立了适用于P(AN-co-IA)/[BMIM]C1浓溶液干喷湿纺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P(AN-co-IA)/[BMIM]C1浓溶液干喷湿纺空气段中的纺丝挤出动力学进行了模拟计算,重点研究了纺丝细流的挤出胀大现象,以及细流半径、速度和温度分布情况。首先考察了纺丝细流在喷丝孔出口附近的挤出胀大现象,发现挤出胀大受空气段长度和牵伸比共同影响。空气段长度越长,挤出胀大现象越明显。牵伸比越大,挤出胀大现象越弱;在对纺丝细流半径的研究中发现喷丝孔体积流量一定的情况下,纺丝细流半径只与牵伸比有关而与空气段长度无关;纺丝流体的速度分布明显受到细流位置点、空气段长度和牵伸速度的影响。纺丝细流轴向速度的变化可以分为两部分,空气段前端的速度增加平缓区和后端的速度极速增大区;空气段中,纺丝细流的表面温度随轴向距离增加一直下降,径向温度差很小,可以忽略。空气段纺丝挤出动力学的模拟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加深对干喷湿纺空气段纺丝动力学的认识。通过控制纺丝牵伸速度,空气段长度等措施控制纺丝细流的挤出胀大、直径、速度分布等,达到预期纺丝成型结果。

姜海峰[10](2008)在《粘弹性聚合物驱提高驱油效率机理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关于多孔介质中聚合物驱的驱油机理,得到广泛认可的理论是对于一定的液体-岩石系统,驱油效率由驱替液的粘滞压力梯度和残余油上滞留力的比值决定,前者与驱替液的粘度和流速成正比,后者主要取决于界面张力,二者的比值定义为毛管数。根据该理论,聚合物溶液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与水驱相近,宏观压力梯度相同,两种驱替液的毛管数相近,因此聚合物驱的驱油效率与水驱相同,这与聚合物驱的室内和现场实验数据不符。此时,无法用宏观力解释聚合物溶液粘弹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聚合物驱时驱油效率的提高只能是不增加宏观压力梯度的微观力引起的。本文通过对不同种类聚合物溶液粘弹性的测试,系统的对比了不同聚合物溶液的粘弹特性,找出了适合本实验的定量表征聚合物溶液粘度和弹性的方法;从残余油的微观受力分析出发,提出了驱替液的弹性性质会改变孔隙中的微观流线,从而增加作用于残余油团突出部位的微观作用力,使突出部位移动这一微观驱油机理;通过宏观岩心驱替实验验证了微观力对不同类型残余油的作用,及粘弹性和毛管数对驱油效率的影响。本研究中采用的聚合物包括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梳形聚合物和缔合聚合物三种。通过动态力学实验和稳态剪切实验分别测试了三种聚合物溶液的粘弹特性,分析了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浓度等对溶液粘弹性的影响。通过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三种不同分子结构的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特点。结果显示,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和弹性随分子量和聚合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动态力学试验和稳态剪切实验中都观察到了相同的结果,粘度对质量浓度更为敏感而弹性对分子量更为敏感;与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相比,梳形聚合物溶液在质量浓度相同时具有更高的粘度,但弹性较低,当聚合物种类不同时,动态力学实验的结果在粘弹性的对比中往往不如稳态剪切实验的结果准确,利用稳态剪切实验中第一法向应力差随剪切速率变化直线的斜率可以定量表征不同聚合物体系的弹性大小;缔合聚合物在低浓度时体现出的粘弹性质与普通聚丙烯酰胺相同,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溶液的粘度急剧上升,该浓度为缔合聚合物溶液的临界缔合浓度,实验结果显示,高于临界缔合浓度后的缔合聚合物溶液具有比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溶液更高的粘度,缔合作用对弹性贡献不大,弹性仍然取决于聚合物的分子量。分析了不同孔隙介质条件下微观残余油的状态及分步,对稳定状态下残余油团的应力分步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残余油团在综合驱动力的作用下必然会在沿流动方向的后段形成一个突起部位以提供足够的毛管力平衡前方的驱动力,使残余油团平衡。因此驱替液的流线在突起部位变化最大,微观流速的改变会产生微观的惯性力,对残余油团的突出部位产生推动力。粘弹性流体由于具有法向应力效应,流线改变的幅度大于牛顿流体;另外,粘弹性流体在毛细管中的速度剖面更均匀,靠近残余油团处的流速更大,所以粘弹性流体可以产生更大的微观驱动力,并且弹性越高,微观力越大。微观力是粘弹性流体提高驱油效率的主要原因。在亲油和亲水人造均质岩心上研究了不同聚合物溶液驱时粘弹性及毛管数对驱油效率和残余油饱和度的影响。利用驱替过程中岩心两端的压力梯度计算毛管数值,有效的避免了驱替液粘度和渗透率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梳形聚合物和缔合聚合物等不同类型的聚合物驱,增加体系的毛管数和增加溶液的弹性都可以有效的提高驱油效率、降低残余油饱和度。对具有不同粘弹性特点的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效果进行对比,发现驱油效率与聚合物溶液弹性的对应关系具有很好的规律性,证明了弹性对驱油效率的作用。梳形聚合物和缔合型聚合物由于弹性低于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溶液,所以驱油效率较低,粘度对驱油效率没有影响。合理的提高驱替液的弹性,可以获得与超低界面张力同样的驱油效果。高浓度聚合物驱的现场试验结果显示,提高驱油效率的幅度达到20%OOIP以上,为普通聚合物驱的二倍,且聚合物溶液前缘更加平缓,波及效率更高。综上所述,聚合物溶液的弹性性质,在不增加驱替压力梯度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多孔介质中的驱油效率。粘弹性驱替液提高驱油效率的主要机理是:驱替液的弹性性质会改变孔隙中的微观流线,从而增加作用于残余油团突出部位的微观作用力,使突出部位移动。这一机理可以比较好地解释聚合物驱在微观实验和宏观试验中所见到的现象,有助于化学驱化学剂的设计、合成与筛选,有助于化学驱驱油方案的设计和优选、化学驱数模的发展和微观渗流力学的发展。

二、高分子浓溶液和熔体的粘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分子浓溶液和熔体的粘弹性(论文提纲范文)

(2)苯乙烯—二烯嵌段共聚物热塑性弹性体的粘弹性统计理论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VITA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框图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1 SDS的微相分离和形态结构
        1.1.1 微相分离结构
        1.1.2 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和形态结构的热力学分析
        1.1.3 微相分离结构模型
    1.2 高聚物粘弹性的唯象描述
        1.2.1 蠕变和应力松弛
        1.2.2 Boltzmann叠加原理
        1.2.3 时-温对应原理与迭合曲线
        1.2.4 WLF方程
        1.2.5 聚合物体系的动态粘弹行为与分子运动
        1.2.6 玻璃化转变
        1.2.7 力学模型
        1.2.8 分数指数模型
        1.2.9 材料在形变过程中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描述
    1.3 苯乙烯—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热塑性弹性体的熔体流变学研究现状
        1.3.1 测量方法
        1.3.2 SDS的熔体流变学特征
        1.3.3 影响流变性能的各种因素
        1.3.4 流动机理与结构转换
        1.3.5 非均相固体非牛顿流体的流变学模型
        1.3.6 评价和展望
    1.4 粘弹性分子理论的近期进展
        1.4.1 RBZ分子理论理论的发展
        1.4.2 网络理论
        1.4.3 Monte Carlo方法模拟
        1.4.4 标度概念和蠕动理论
        1.4.5 粘弹性统计理论
        1.4.6 本文的主要任务
第二篇 实验部分
第三篇 理论部分
    3.1 多相聚合物网的微观结构及其微观结构模型
        3.1.1 SDS型共聚物微相分离和形态结构的实验分析
        3.1.2 SBS、SIS多相聚合物网微观结构模型的建立
        3.1.3 本章小结
    3.2 粘弹性统计理论
        3.2.1 理论基本假定与事实概要
        3.2.2 由化学连接、物理吸附和微区—高分子链物理吸附所构成的三种链组的结构模型
        3.2.3 微区—高分子链物理吸附链组和缠结链组的末端距几率分布函数
        3.2.4 三种链组和单分子链的数目
        3.2.5 体系的粘弹形变自由能
        3.2.6 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状态方程
        3.2.7 弹性模量与柔量
        3.2.8 本章小结
    3.3 SDS共聚物结构流体的非线性本构方程和物料函数
        3.3.1 记忆函数
        3.3.2 高分子链上吸咐—缠结链组破裂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
        3.3.3 积分型本构方程
        3.3.4 物料函数
        (1).简单剪切流
        (2).瞬时拉伸流
        (3).熔体流动过程中的动态剪切
        (4).稳态剪切流的起始应力增长
        (5).稳态剪切流静止后的应力松弛
        (6).切松弛模量对温度和时间的依赖性
        3.3.5 本章小结
    3.4 线性粘弹性行为
        3.4.1 均相熔体或良溶剂下均相浓溶液的连续松弛谱
        3.4.2 SDS在剪切过程中的松弛特点
        3.4.3 描述线性粘弹性行为的本构方程
        3.4.4 瞬间形变后的应力松弛
        3.4.5 剪切流静止后的应力松弛
        3.4.6 应力—应变线性响应下的动态力学谱
        3.4.7 本章小结
    3.5 粘弹性统计理论在其它方面的应用和推广
        3.5.1 溶胀物网的弹性力学行为
        3.5.2 流动双折射
        3.5.3 等速拉伸下SDS多相聚合物网的极限断裂强度模型
        3.5.4 本章小结
第四篇 结果与讨论
    4.1 应力—应变关系粘弹性统计模型理论的验证
        4.1.1 结构参数C_((?)m)的物理意义
        4.1.2 软段链长对应力—应变行为和C_((?)m)参数的影响
        4.1.3 温度的影响
        4.1.4 星型共聚物中PS含量比的影响
        4.1.5 样品在不同存放条件下的拉伸行为
        4.1.6 拉伸速率的影响
        4.1.7 本章小结
    4.2 应力—应变关系群子统计理论模型的处理
    4.3 杨氏模量对拉伸速率和PS含量的依赖性
        4.3.1 杨氏模量与剪切速率的关系
        4.3.2 杨氏模量对PS含量的依赖关系
        4.3.3 本章小结
    4.4 稳态剪切粘度
        4.4.1 SDS结构流体流动曲线的拟合—七参数模型
        4.4.2 良溶剂下浓溶液的流动曲线拟合—四参数模型
        4.4.3 拟合参数结果分析及其经验标度律
        4.4.4 影响流变性能的几点因素
        4.4.5 本章小结
    4.5 瞬时拉伸应力增长系数
        4.5.1 实验数据计算方法
        4.5.2 实验结果分析
        4.5.3 模型拟合与讨论
        4.5.4 本章小结
    4.6 线性粘弹体的应力松弛特性
        4.6.1 拉伸应力松弛
        4.6.2 剪切瞬间形变后的应力松弛
        4.6.3 本章小结
    4.7 动态力学性能
        4.7.1 实验结果与讨论
        4.7.2 动态力学频率谱
        4.7.3 本章小结
    4.8 SDS粘弹性统计理论推广模型的检验
        4.8.1 SDS充油溶胀网的弹性力学行为
        4.8.2 极限力学行为
        1.断口表面形貌及断裂机理分析
        2.理论同实验的对比
        4.8.3 本章小结
第五篇 结论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3)三维粘弹性熔体注塑成型充填和保压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聚合物流动过程的研究综述
        1.2.1 聚合物流体的本构方程
        1.2.2 粘弹性流体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 注塑成型过程及流动诱导残余应力的研究综述
        1.3.1 充填过程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2 保压过程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3 注塑成型流动诱导残余应力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三维Level Set方法及数值格式
    2.1 Level Set方法
        2.1.1 Level Set演化方程
        2.1.2 重新初始化方程
    2.2 数值求解格式
        2.2.1 WENO格式
        2.2.2 TVD Runge-Kutta时间离散格式
    2.3 修正的Level Set方法
    2.4 修正Level Set方法的有效性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维注塑成型充填过程的数学模型和数值方法
    3.1 熔体前沿界面追踪方程
    3.2 三维粘性熔体充填过程的数学模型
        3.2.1 牛顿-粘性流体两相流模型
        3.2.2 Cross-WLF粘度模型
        3.2.3 边界条件
    3.3 三维粘弹性熔体充填过程的数学模型
        3.3.1 牛顿-粘弹性流体两相流模型
        3.3.2 非等温XPP本构模型
        3.3.3 XPP本构方程的能量源项
        3.3.4 应力边界条件
    3.4 粘弹性流体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方法
        3.4.1 控制方程的离散
        3.4.2 基于同位网格的动量插值方法
        3.4.3 界面应力插值
        3.4.4 非等温粘弹性熔体充填过程的计算流程图
    3.5 模型与数值方法的有效性验证
        3.5.1 溃坝问题
        3.5.2 Oldroyd-B流体平面Poiseuille流
        3.5.3 等温XPP流体圆柱绕流
        3.5.4 非等温XPP流体圆柱绕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维粘性熔体充填过程的数值模拟
    4.1 引言
    4.2 PP和 ABS材料基于Cross-WLF模型的流变曲线
    4.3 平板型腔充填过程模拟
    4.4 区域扩充法
    4.5 带嵌件型腔充填过程模拟
    4.6 半球壳型腔充填过程模拟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维粘弹性熔体充填过程的数值模拟
    5.1 引言
    5.2 等温粘弹性熔体充填过程模拟
        5.2.1 熔体前沿界面的演化
        5.2.2 压力分布
        5.2.3 流动诱导残余应力分布
        5.2.4 XPP模型流变参数对法向应力差的影响
    5.3 非等温粘弹性熔体充填过程模拟
        5.3.1 熔体前沿界面的演化
        5.3.2 压力分布
        5.3.3 温度分布
        5.3.4 流动诱导残余应力分布
        5.3.5 成型工艺参数对法向应力差的影响
        5.3.6 能量源项对法向应力差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三维粘弹性熔体保压过程的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
    6.1 引言
    6.2 三维粘弹性熔体保压过程的数学模型
        6.2.1 控制方程
        6.2.2 Tait状态方程
    6.3 数值方法
        6.3.1 控制方程离散
        6.3.2 基于延迟修正的高分辨率AVLSMART格式
        6.3.3 压力方程
        6.3.4 CLEAR算法的实施步骤
    6.4 模型及数值方法的有效性验证
    6.5 三维粘弹性熔体保压过程的数值模拟
        6.5.1 平板型腔保压过程模拟
        6.5.2 半球壳型腔保压过程模拟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本文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流变行为及其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UHMWPE概述
        1.1.1 UHMWPE性能与应用
        1.1.2 UHMWPE结构与加工特性
    1.2 UHMWPE的加工技术现状
        1.2.1 压制-烧结成型(含热压)
        1.2.2 挤出成型
        1.2.3 注塑成型
        1.2.4 凝胶纺丝成型
        1.2.5 其它成型方法
    1.3 改善UHMWPE流动性的改性
        1.3.1 聚合物类改性UHMWPE
        1.3.2 流动改性剂对UHMWPE改性
    1.4 UHMWPE流变性质研究进展
        1.4.1 UHMWPE流变学方程
        1.4.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5 UHMWPE复合材料的研究
        1.5.1 碳元素类改性UHMWPE
        1.5.2 矿物陶瓷类材料改性UHMWPE
        1.5.3 聚合物材料增强UHMWPE
    1.6 研究意义和内容以及创新性
        1.6.1 研究意义和内容
        1.6.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UHMWPE的流变行为研究
    2.1 聚合物的结构流变学
        2.1.1 柔性链高分子稀溶液
        2.1.2 浓溶液和熔体
    2.2 UHMWPE稀溶液中分子形态
        2.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2.2 试验步骤
        2.2.3 结果与分析
    2.3 UHMWPE浓溶液中分子形态
        2.3.1 浓溶液的制备
        2.3.2 溶液凝胶的凝胶点温度与浓度的关系
        2.3.3 溶液凝胶结晶与浓度的关系
    2.4 UHMWPE凝胶流变行为
        2.4.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4.2 试样的制备
        2.4.3 液体石蜡在UHMWPE中的扩散行为
        2.4.4 凝胶点温度与浓度的关系
        2.4.5 凝胶流变行为的测试与分析
    2.5 UHMWPE本体流变行为
        2.5.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5.2 试样的制备
        2.5.3 测试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UHMWPE的毛细管流变仪挤出现象
    3.1 UHMWPE的挤出加工
        3.1.1 试验设备
        3.1.2 实验材料
        3.1.3 挤出成型过程
    3.2 奇异的UHMWPE挤出现象
        3.2.1 UHMWPE挤出压力突降的出现
        3.2.2 聚合物相变中的亚稳性现象
        3.2.3 UHMWPE的亚稳性现象
        3.2.4 UHMWPE挤出压力突降的解释
    3.3 挤出条件的影响
        3.3.1 加工温度的影响
        3.3.2 升温与降温过程的影响
        3.3.3 柱塞速率的影响
        3.3.4 载荷的影响
        3.3.5 毛细管长径比的影响
        3.3.6 分子量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UHMWPE/OC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4.1 UHMWPE凝胶的挤出成型
        4.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1.2 UHMWPE凝胶挤出工艺参数
        4.1.3 凝胶挤出样条
    4.2 制备UHMWPE/OCP复合材料的意义
    4.3 0CP纤维的制备
        4.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3.2 合成方法
        4.3.3 结果与讨论
    4.4 UHMWPE/OCP复合材料的制备
        4.4.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4.2 复合材料的挤出共混
        4.4.3 挤出次数的影响
        4.4.4 复合材料的板材成型
    4.5 UHMWPE/OCP复合材料的形态
    4.6 UHMWPE/OCP复合材料的性能
        4.6.1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4.6.2 复合材料的生物活性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UHMWPE/CaC0_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5.1 碳酸钙在树脂中的应用
    5.2 聚合物表面化学改性
    5.3 UHMWPE/CaC0_3复合材料的原位合成和制备
        5.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5.3.2 UHMWPE粉末的表面改性
        5.3.3 原位合成UHMWPE/CaC0_3复合材料
        5.3.4 共混法制备UHMWPE/CaC0_3复合材料
        5.3.5 UHMWPE/CaC0_3复合棒材和板材的制备
    5.4 测试仪器与表征方法
    5.5 测试结果与讨论
        5.5.1 改性时间对UHMWPE表面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5.5.2 原位合成对CaC0_3负载率的影响
        5.5.3 复合材料的形貌
        5.5.4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耐热性能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驱油用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及粘弹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 聚合物驱油机理的发展现状
        1.1.2 耐温耐盐驱油用聚合物的主要研究方向
        1.1.3 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发展历程
        1.1.4 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结构的研究进展
        1.1.5 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性质的研究进展
        1.1.6 疏水缔合聚合物在EOR领域的研究进展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主要的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创新点
2 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理论基础
    2.1 对材料粘弹性的认识
        2.1.1 牛顿粘性
        2.1.2 胡克弹性
        2.1.3 材料的粘弹性
        2.1.4 材料粘性和弹性的转化
    2.2 聚合物溶液的主要弹性表现
        2.2.1 稳态剪切流动中的法向应力效应
        2.2.2 射流胀大现象
        2.2.3 孔压力误差
        2.2.4 无管虹吸
    2.3 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本质
        2.3.1 聚合物溶液的结构
        2.3.2 聚合物溶液的分子运动理论
        2.3.3 聚合物溶液粘弹性的分子运动理论
    2.4 聚合物溶液粘弹性的实验研究方法
        2.4.1 稳态剪切流动中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
        2.4.2 动态流动中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
        2.4.3 拉伸流动中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
    2.5 本章小结
3 不同油藏条件下缔合聚合物溶液的宏观流变性研究
    3.1 实验条件
    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2.1 聚合物溶液的增粘能力
        3.2.2 渤海油藏条件下缔合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
        3.2.3 大庆油藏条件下缔合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
        3.2.4 胜利油藏条件下缔合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
    3.3 本章小结
4 不同油藏条件下缔合聚合物溶液的动态粘弹性研究
    4.1 实验条件
    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2.1 渤海油藏条件下聚合物溶液的动态粘弹性
        4.2.2 大庆油藏条件下聚合物溶液的动态粘弹性
        4.2.3 胜利油藏条件下聚合物溶液的动态粘弹性
    4.3 本章小结
5 多孔介质中缔合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实验研究
    5.1 多孔介质中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基础理论
        5.1.1 聚合物溶液与多孔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5.1.2 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粘弹性对流变性的影响
    5.2 流变性测定方法的优选
    5.3 缔合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实验研究
        5.3.1 实验条件
        5.3.2 实验步骤
        5.3.3 缔合聚合物溶液的渗流特性
        5.3.4 阻力系数
        5.3.5 残余阻力系数
        5.3.6 缔合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流变性参数的表征
    5.4 缔合聚合物溶液在流变仪和多孔介质中流变性的对比
    5.5 本章小结
6 多孔介质中缔合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及其对驱油效率的作用研究
    6.1 缔合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弹性效应
    6.2 多孔介质中缔合聚合物溶液粘性和弹性的表征
    6.3 缔合聚合物溶液粘弹性对驱油效率的作用研究
        6.3.1 实验条件
        6.3.2 实验方法
        6.3.3 实验内容
        6.3.4 实验结果讨论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发表情况
答辫委员会

(6)聚合物溶液的弹性粘度理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应用概况
        1.2.1 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和粘弹性
        1.2.2 聚合物溶液流变学的分子理论
        1.2.3 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性
        1.2.4 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粘弹效应
        1.2.5 粘弹性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机理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聚合物的结构及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
    2.1 聚合物的类型和结构
    2.2 聚合物分子链的构象统计
    2.3 聚合物溶液及其流变性
        2.3.1 聚合物溶液的粘度
        2.3.2 聚合物溶液的特性粘数
        2.3.3 聚合物溶液的分类
        2.3.4 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
    2.4 聚合物溶液的剪切特性
    2.5 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
        2.5.1 粘弹性的模型描述
        2.5.2 应力松弛与松弛函数
        2.5.3 动态粘弹性能
第三章 聚合物溶液的弹性粘度
    3.1 相空间理论与随机运动分布函数
    3.2 弹性哑铃分子模型
        3.2.1 弹性哑铃分子模型的运动方程
        3.2.2 分布函数的扩散方程
    3.3 聚合物稀溶液的弹性粘度
        3.3.1 低拉伸速率下聚合物稀溶液的弹性粘度
        3.3.2 高拉伸速率下聚合物稀溶液的弹性粘度
        3.3.3 弹性粘度公式的简化
    3.4 考虑水动力学相互作用的聚合物稀溶液弹性粘度
        3.4.1 低拉伸速率下聚合物稀溶液的弹性粘度
        3.4.2 高拉伸速率下聚合物稀溶液的弹性粘度
        3.4.3 弹性粘度公式的简化
    3.5 考虑水动力学相互作用的聚合物浓溶液弹性粘度
第四章 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弹性粘度
    4.1 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
        4.1.1 Kozeny-Darcy定律的推导
        4.1.2 Kozeny-Darcy定律的能量耗散
        4.1.3 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总能量耗散
    4.2 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实验
        4.2.1 实验材料和实验装置
        4.2.2 聚合物溶液的配制
        4.2.3 实验流程和实验方案
        4.2.4 实验结果
    4.3 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变特性
        4.3.1 幂律流体在等径平行毛细管模型中的流动
        4.3.2 聚合物溶液在平面收缩扩张流道中的流动
    4.4 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有效弹性粘度
        4.4.1 粘弹效应系数
        4.4.2 摩擦系数与雷诺数
        4.4.3 综合阻力系数
        4.4.4 Deborah数的推广
        4.4.5 有效弹性粘度的推广
    4.5 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弹性粘度
        4.5.1 聚合物溶液在缩扩流道中的压降
        4.5.2 聚合物溶液在串联的缩扩流道中的压降
        4.5.3 聚合物溶液在缩扩孔隙模型中的弹性粘度
第五章 聚合物溶液弹性粘度理论在聚合物驱油中的应用
    5.1 弹性粘度在聚合物溶液注入参数优选中的应用
        5.1.1 聚合物分子量的优选
        5.1.2 聚合物溶液浓度的优选
        5.1.3 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流速的优选
    5.2 弹性粘度对聚合物溶液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
        5.2.1 有效粘度和弹性粘度的确定
        5.2.2 非稳定法测量相对渗透率
        5.2.3 相对渗透率实验
        5.2.4 弹性粘度对聚合物溶液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
    5.3 弹性粘度对聚合物溶液驱油效率的影响
        5.3.1 不同流速下聚合物溶液弹性粘度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5.3.2 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溶液弹性粘度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5.3.3 不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弹性粘度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7)高分子粘弹性的串讲(论文提纲范文)

1 关于粘性和弹性
2 高分子粘弹性的表象和本质
    2.1 高分子粘弹性的表象
    2.2 高分子粘弹性的本质阐述
    2.3 高分子不同“态”的粘弹性
3 结论

(8)流动问题模拟的有限元-间断有限元耦合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数值方法的简要介绍
        1.2.2 牛顿不可压缩牛顿流动问题的研究概述
        1.2.3 非牛顿不可压缩流动问题的研究概述
        1.2.4 界面追踪技术的研究概述
        1.2.5 牛顿-牛顿两相流动问题的研究概述
        1.2.6 聚合物充填过程的研究概述
    1.3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牛顿不可压缩流动问题求解的FEM-DG耦合算法
    2.1 引言
    2.2 牛顿单相流动的控制方程
    2.3 数值求解方法
        2.3.1 动量方程的时间离散及分裂格式
        2.3.2 空间离散的预备知识
        2.3.3 空间离散
        2.3.4 FEM和 DG之间的信息传递
        2.3.5 算法流程
    2.4 数值算例
        2.4.1 Poiseuille流动
        2.4.2 后台阶流动
        2.4.3 圆柱绕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牛顿不可压缩流动问题的FEM-DG数值模拟
    3.1 引言
    3.2 非牛顿单相流动的控制方程
    3.3 数值算法
        3.3.1 非牛顿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的求解格式
        3.3.2 Oldroyd-B本构方程的求解格式
        3.3.3 耦合算法的计算流程
    3.4 数值算例
        3.4.1 Poiseuille流动
        3.4.2 4:1 平板收缩流
        3.4.3 方腔驱动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牛顿-牛顿两相流问题的FEM-DG-Level Set数值模拟
    4.1 引言
    4.2 Level Set方法介绍
    4.3 数学模型
        4.3.1 牛顿-牛顿两相流动的控制方程
        4.3.2 自由界面演化方程
    4.4 数值算法
        4.4.1 牛顿-牛顿两相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的求解格式
        4.4.2 Level Set及其重新初始化方程的求解
        4.4.3 质量校正算法
        4.4.4 耦合算法的计算流程
    4.5 数值算例
        4.5.1 气泡上升问题
        4.5.2 溃坝坍塌流动
        4.5.3 Rayleigh-Taylor流动
        4.5.4 浇铸过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聚合物充填过程的FEM-DG-Level Set数值模拟
    5.1 引言
    5.2 数学模型
        5.2.1 非牛顿-牛顿两相流动的控制方程
        5.2.2 自由界面演化方程
    5.3 数值方法
        5.3.1 非牛顿-牛顿两相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的求解格式
        5.3.2 XPP本构方程的求解格式
        5.3.3 充填过程模拟的流程
    5.4 数值实验
        5.4.1 矩形型腔的充填过程
        5.4.2 带有菱形嵌件矩形腔的充填过程
        5.4.3 五孔插座型腔的充填过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主要结论
    6.3 本文创新点
    6.4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丙烯腈聚合物/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流体特性及纺丝挤出动力学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聚丙烯腈纤维概况
        1.1.2 聚丙烯腈的溶剂
    1.2 聚丙烯腈/离子液体溶液体系研究进展
    1.3 聚合物流体模拟计算研究进展
        1.3.1 聚合物流体纺丝模拟
        1.3.1.1 纺丝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1.3.1.2 异型、中空纤维模拟
        1.3.2 聚合物流体收缩流动模拟
        1.3.2.1 凸角回旋流
        1.3.2.2 入口回旋流
        1.3.3 聚合物流体挤出模拟
    1.4 聚合物溶液纺丝动力学研究进展
        1.4.1 干法纺丝动力学模拟
        1.4.2 干喷湿纺纺丝动力学模拟
        1.4.3 溶液纺丝动力学模拟中存在的不足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丙烯腈聚合物在[BMIM]Cl中的溶解机理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
        2.2.2 聚合方法
        2.2.3 聚合物表征
        2.2.3.1 红外光谱(FTIR)
        2.2.3.2 元素分析(EA)
        2.2.3.3 凝胶渗透色谱(GPC)
        2.2.4 溶液配制
        2.2.5 流变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丙烯腈聚合物在[BMIM]Cl中的红外光谱特征
        2.3.2 丙烯腈共聚物在[BMIM]Cl中的流变学特性
        2.3.3 丙烯腈共聚物在[BMIM]Cl中的溶解机理推测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P(AN-co-IA)/[BMIM]Cl溶液的流体特性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
        3.2.2 溶液配制
        3.2.3 流变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AN-co-IA)/[BMIM]Cl溶液流变特性的浓度依赖性
        3.3.1.1 稳态模式下溶液的粘弹性
        3.3.1.2 动态模式下溶液的粘弹性
        3.3.2 P(AN-co-IA)/[BMIM]Cl浓溶液流变特性的温度依赖性
        3.3.2.1 浓溶液的粘弹性
        3.3.2.2 浓溶液的sol-gel转变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P(AN-co-IA)/[BMIM]Cl溶液在管道中的收缩流动模拟
    4.1 引言
    4.2 问题描述及控制方程
        4.2.1 几何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4.2.2 控制方程
        4.2.2.1 连续性方程
        4.2.2.2 本构方程
    4.3 模拟计算原理及流程
        4.3.1 计算原理
        4.3.2 计算流程
    4.4 结果讨论
        4.4.1 牛顿流体收缩流动流线
        4.4.2 粘弹性流体收缩流动流线
        4.4.2.1 剪切变稀流体模型对比
        4.4.2.2 流动速率对流体流线的影响
        4.4.2.3 收缩率对流体流线的影响
        4.4.2.4 温度对流体流线的影响
        4.4.3 速度分布
        4.4.4 压力降
        4.4.5 剪切速率
        4.4.6 剪切应力分布
        4.4.7 回旋流的消除方法
    4.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P(AN-co-IA)/[BMIM]Cl溶液干喷湿纺空气段动力学模拟
    5.1 引言
    5.2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5.2.1 模型的建立
        5.2.2 控制方程
        5.2.2.1 物料平衡方程
        5.2.2.2 力平衡方程
        5.2.2.3 能量守恒方程
        5.2.2.4 本构方程
        5.2.3 材料参数
        5.2.4 模型与网格
        5.2.5 边界条件
        5.2.6 温度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喷丝孔挤出胀大
        5.3.2 纺丝细流半径
        5.3.3 纺丝细流速度
        5.3.4 纺丝细流温度
        5.3.4.1 轴向温度
        5.3.4.2 径向温度
    5.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粘弹性聚合物驱提高驱油效率机理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1.2.1 聚合物溶液的流变特性
        1.2.2 疏水缔合型聚合物
        1.2.3 梳形聚合物
        1.2.4 聚合物驱油技术
        1.2.5 聚合物驱油机理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和粘弹性
    2.1 聚合物溶液粘弹性理论基础
    2.2 聚合物溶液的粘性
        2.2.1 粘度的概念
        2.2.2 非牛顿液体的剪切依赖粘度
    2.3 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
        2.3.1 线性粘弹性
        2.3.2 法向应力
    2.4 聚合物溶液粘弹性的数学描述
        2.4.1 数学模型的发展
        2.4.2 本构方程
    2.5 表征聚合物溶液弹性的参数
        2.5.1 松弛时间
        2.5.2 德博拉(Deborah)数
        2.5.3 威森博格(Weissenberg)数
        2.5.4 储能模量
        2.5.5 第一法向应力差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聚合物体系粘弹性实验研究
    3.1 高分子浓溶液体系的粘弹性特点
        3.1.1 从稀溶液到浓溶液
        3.1.2 浓溶液的流变性质
    3.2 实验条件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的粘弹特性
        3.3.1 分子量为1800 万HPAM 的粘弹性
        3.3.2 分子量为2300 万HPAM 的粘弹性
        3.3.3 分子量为3500 万HPAM 的粘弹性
        3.3.4 分子量对聚丙烯酰胺溶液粘弹性的影响
    3.4 梳形聚合物溶液的粘弹特性
        3.4.1 梳形聚合物的粘弹性
        3.4.2 梳形聚合物的粘弹性与普通聚合物的比较
    3.5 缔合型聚合物溶液的粘弹特性
        3.5.1 动态力学实验结果
        3.5.2 稳态剪切实验结果
        3.5.3 缔合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3.6 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溶液粘弹性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合物驱微观驱油机理
    4.1 微观力的提出
    4.2 粘弹性流体的流线特点
        4.2.1 应力分布对流线的影响
        4.2.2 流速剖面及流线对微观力的影响
    4.3 微观力的特点及其与宏观力的异同
        4.3.1 微观力的特点
        4.3.2 微观力与宏观力的异同
    4.4 稳定状态残余油团的形状
    4.5 可视岩心实验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驱实验结果
    5.1 实验条件
        5.1.1 实验材料及设备
        5.1.2 实验步骤
    5.2 毛管数的计算
    5.3 分子量1800 万聚丙烯酰胺溶液驱实验结果
    5.4 分子量2300 万聚丙烯酰胺溶液驱实验结果
        5.4.1 亲水孔隙介质中粘弹性及毛管数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5.4.2 亲油孔隙介质中粘弹性及毛管数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5.5 分子量3500 万聚丙烯酰胺溶液驱实验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梳形聚合物驱实验结果
    6.1 弱亲油岩心中梳形聚合物驱实验结果
    6.2 与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驱效果的比较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缔合型聚合物驱实验结果
    7.1 弱亲油岩心中缔合型聚合物驱实验结果
    7.2 与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驱油效果的比较
    7.3 甘油验证实验
    7.4 不同聚合物溶液弹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高浓度聚合物驱现场试验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详细摘要

四、高分子浓溶液和熔体的粘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聚合物熔体本构关系的研究进展[J]. 颜家华,彭玉成. 力学进展, 1998(02)
  • [2]苯乙烯—二烯嵌段共聚物热塑性弹性体的粘弹性统计理论及其应用[D]. 贺子如. 北京化工大学, 1992(01)
  • [3]三维粘弹性熔体注塑成型充填和保压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 庄昕. 西北工业大学, 2018(02)
  • [4]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流变行为及其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D]. 王小俊.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7)
  • [5]驱油用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及粘弹性实验研究[D]. 曹宝格. 西南石油大学, 2006(01)
  • [6]聚合物溶液的弹性粘度理论及应用[D]. 郑晓松. 大庆石油学院, 2004(04)
  • [7]高分子粘弹性的串讲[J]. 王峰,陈晓明,王献彪. 高分子通报, 2018(11)
  • [8]流动问题模拟的有限元-间断有限元耦合方法研究[D]. 高普阳. 西北工业大学, 2018(02)
  • [9]丙烯腈聚合物/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流体特性及纺丝挤出动力学模拟[D]. 朱新军. 东华大学, 2012(03)
  • [10]粘弹性聚合物驱提高驱油效率机理的实验研究[D]. 姜海峰. 大庆石油学院, 2008(07)

标签:;  ;  ;  ;  ;  

聚合物浓缩溶液和熔体的粘弹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