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风型内燃机车运用保养工作的几点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张乐山[1](2013)在《搞好轴瓦失效分析的几点体会》文中指出根据多年的研究实践,结合一部分分析实例,就明确失效分析的基本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失效分析的知识技能等方面,介绍了个人的经验和体会。
孙汉武[2](2010)在《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交通运输市场需求旺盛、铁路建设迅猛增长、铁路技术装备更新换代、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等与铁路交通安全有关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和谐铁路的建设和保证国民经济正常稳定发展,其安全保障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认清铁路交通安全形势,保障铁路交通安全的措施和方法,深入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建立起铁路交通安全评价体系及铁路安全保障体系,是确保持续铁路安全稳定的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本文结合国家科技部科研计划项目、铁道部科研计划项目,对国际上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相关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了我国铁路实施安全保障管理的现状;基于安全生产保障及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的相关理论的研究,结合我国铁路行车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及安全检查、监测、监控装备的发展方向,提出了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及其主要建设内容,建立了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主要工作平台——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研究我国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的现状,分析我国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我国实施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2.对国际上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相关行车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和运用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和分析我国可以借鉴的主要经验。3.结合我国铁路发展的需要,提出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测、监控系统装备技术发展方向和装备集成建议。4.提出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体系的内涵和建设的主要内容。5.详细分析铁路安全检查监洲保障信息服务平台的设备及用户需求,研究各类安全检测信息接入方式及联网监控标准,提出建立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信息集成和资源共享的技术方案,完成该平台的总体设计,并开发该平台系统。6.以郑州铁路局为背景,应用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检测了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验证平台的功能和应用效果。
黄伟福[3](2008)在《微机控制油压减振器试验台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安全可靠性、平稳性和舒适性的研究是目前高速机车运行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油压减振器作为机车车辆走行机构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机车车辆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先进、可靠的油压减振器试验台是油压减振器出厂检验及维护保养的关键设备。本文首先针对机车油压减振器及其检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简要分析了我国目前铁路上几种常见的油压减振器的原理、作用、性能特点及动力学特性。同时对国外和国内机车油压减振器试验台的结构及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现状,提出了低成本微机控制油压减振器试验台的方案。(1)、本试验台是根据最新铁标《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试验台技术条件》和《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技术条件》研制的。可分别对垂向和横向(包括抗蛇行)减振器进行测试,适用于国内已有的各种型号的机车减振器的试验,同时还可满足欧洲油压减振器试验之用。(2)、试验台采用齿轮变速加无级变频调速,微机控制及闭环转速控制技术,利用正弦激励振动实现油压减震器的各项性能测试。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相比其他测试方案,生产成本更低。同时因采用精密滑轨及同步传动技术使设备的振动更小,噪音更低。(3)、以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开发平台,借鉴Microsoft 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许多先进特性和设计思想,利用windows系统的多任务管理功能,采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的VB6.0的语言编制的测试系统软件,使整个测试系统的人机界面友好,实现了测量、控制、参数设定、记录和数据处理的全自动化,使现场操作更便捷。
后宗彪[4](2006)在《费用现值目标函数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综合优化》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根据工程决策综合优化的设计思想,研究一般山区铁路综合优化问题。在确定运量增长模式的条件下,拟定了各阶段能力加强措施,充分考虑了新线铁路建设以及既有铁路改建的运营与工程建设全过程。以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中对工程、运营指标影响较大的机车牵引力、最大坡度、最小曲线半径、站间距离和铁路能力各加强阶段过渡年限为设计变量。通过理论计算、数理统计分析及利用MATLAB数学计算软件,建立了工程、运营以及施工对运营干扰等费用的数学模型。鉴于资金的时间价值,选用动态费用现值法建立各阶段加强措施唯一实施年度参与优化的目标函数。以运能及相关规范对设计变量的要求作为约束条件,选用混和离散变量优化方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计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定性分析。 研究表明:对于山区地形,宜选用较大的最大坡度和较小的最小曲线半径以适应地形的变化,节省工程投资;可采用双机或多机牵引的方式,增大机车牵引力,以满足线路运营条件的需要。本文的计算结果反映出运量与线路标准之间的关系完全符合理论分析的情况。
刘恩青,于彬,牛学强[5](2002)在《建立科学合理的检修体制,探索并推进修程修制改革》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提出铁路企业机车检修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我段在实施修程修制改革的做法和取得的实际效果。
莫伟驹,宜辉,邵祥荣[6](1993)在《《铁道标准设计》附录三 铁路标准设计工作会议简况与会议主要文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说明从1953年铁道部组建铁路标准设计专职机构到1993年的40年间,共计召开了十次全路性的标准设计工作会议。现将经过努力收集到的会议文件择主要的摘要汇编成本附录,以便读者对全路标准设计工作会议的概况有所了解。40年来,由于机构变更、人员调动、档案散失等原因,有的会议文件收集不全,因而汇编不够完整,希望关心标准设计工作的同志,能拾遗补缺,指出错误,供今后修编时补充改正。
肖作成[7](1992)在《加强基础建设档案管理跨上新台阶》文中研究说明 我厂综合档案管理机构是1987年成立的。近几年来,在工厂领导的支持和上级机关的关怀下,全体档案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档案法》等有关档案工作的法规文件,积极开展档案管理升级达标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1988年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管理企业,1990年通过国家一级档案管理企业的评审。回顾这几年的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傅纯力[8](1991)在《依靠技术进步 创造企业优势》文中认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七五”期间,我们大连机车车辆厂认真实施“技术立厂,滚动开发,质量取胜”的治厂方针,全力依靠技术进步,促进了企
姚宝成[9](1988)在《进口内燃机车的维修及后期管理》文中指出本文介绍了ND1、NC3、NY5、6、7型进口内燃机车在北京内燃机务段(下简称北京段)的运用概况。指出了为使进口内燃机车保持良好的运用状态,必须有科学的保养和检修措施,并应抓住检修中的关键问题及采用国产配件代替进口配件。最后谈了在进口机车的后期管理中所应采取的措施。
徐瑞林,陈尧,王子瑞,尚景华,张发,鲁祥[10](1985)在《使用JLBM—1分类编码系统对风东4型内燃机车易耗件进行分类编组的几点体会》文中认为唐山机车车辆工厂这篇报道是将JLBM—1分类编码系统,根据本厂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这是正常的情况,因为世界上任何一种分类编码系统也不可能对所有各类型企业均适应,应先进行科学地具体分析,修改后才能适用,这篇经验报导值得大家参考。
二、东风型内燃机车运用保养工作的几点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风型内燃机车运用保养工作的几点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2)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我国铁路交通安全面临的新形势 |
1.2 国外铁路安全管理现状 |
1.3 我国铁路安全监测保障系统发展现状 |
1.4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现状分析 |
2.1 我国铁路事故故障管理问题分析 |
2.2 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督问题分析 |
2.3 我国铁路安全监测监控装备现状 |
2.4 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测装备存在问题分析 |
2.5 安全检查监测装备完善建议 |
2.6 安全检查监测装备发展方向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框架设计 |
3.1 铁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
3.2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需要建设的主要内容 |
3.3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构建思路 |
3.4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需求分析 |
4.1 用户分类 |
4.2 用户需求 |
4.3 数据需求 |
4.4 业务流程分析 |
4.5 数据流程分析 |
4.5 平台功能需求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总体设计 |
5.1 平台建设目标 |
5.2 平台总体设计 |
5.3 平台功能设计 |
5.4 数据库设计 |
5.5 接口设计 |
5.6 运行环境设计 |
5.7 安全设计 |
5.8 关键技术研究 |
5.9 技术创新点 |
5.10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的实现 |
6.1 开发平台及应用环境 |
6.2 平台应用功能构成 |
6.3 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子系统 |
6.4 监测报警信息处理子系统 |
6.5 安全检查信息处理子系统 |
6.6 综合信息服务子系统 |
6.7 系统维护管理子系统 |
6.8 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
6.9 本章小结 |
第7章 应用实例 |
7.1 项目背景简介 |
7.2 系统建设情况 |
7.3 全局安全信息看板 |
7.4 安全监督管理核心业务管理 |
7.5 故障分析与跟踪 |
7.6 系统运行效果 |
7.7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附录 我国行车安全监控设备/系统部署运用情况研究 |
1 移动设备 |
2 固定设备 |
3 自然灾害 |
4 视频监控 |
5 应急救援 |
(3)微机控制油压减振器试验台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油压减振器试验台现状分析 |
1.3 课题研究的方法、内容与目的 |
1.4 小结 |
第二章 机车油压减振器的特性及检测技术 |
2.1 机车油压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
2.1.1 机车油压减振器的工作原理 |
2.1.2 机车油压减振器的分类 |
2.2 常用的铁路油压减振器技术性能分析 |
2.2.1 DISPEN油压减振器 |
2.2.2 KONI油压减振器 |
2.2.3 SACHS油压减振器 |
2.2.4 QY型油压减振器 |
2.2.5 ALSTOM D15PEN型减振器 |
2.2.6 TYG 型油压减振器 |
2.3 油压减振器的动力学特征 |
2.4 油压减振器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2.5 油压减振器检的测技术及其发展 |
2.5.1 国内油压减振器检测技术的发展 |
2.5.2 国外油压减振器检测技术的发展 |
2.5.3 油压减振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
2.6 小结 |
第三章 微机控制减振器试验台方案设计研究 |
3.1 油压减振器试验台系统方案设计 |
3.1.1 油压减振器试验台功能分析 |
3.1.2 试验台测试的主要内容 |
3.1.3 油压减振器试验台系统方案设计 |
3.1.4 试验台主要的技术参数 |
3.2 试验台工作原理 |
3.3 减振器阻尼特性的数值模拟 |
3.3.1 拉伸行程的数学模型 |
3.3.2 压缩行程的数学模型 |
3.4 试验台机械系统方案设计 |
3.5 变频器的控制频率、电机转速及活塞速度的计算 |
3.6 小结 |
第四章 试验台检测系统软件的开发研究 |
4.1 应用VB技术的可靠性分析 |
4.2 软件检测系统方案设计 |
4.3 检测系统的人机交互窗体设计 |
4.3.1 “参数设置”的窗体设计 |
4.3.2 “调试”的窗体设计 |
4.3.3 “自动测试”窗体的设计 |
4.3.4 “数据编辑”的窗体设计 |
4.3.5 “帮助”的窗体设计 |
4.3.6 “退出”的窗体设计 |
4.4 小结 |
第五章 试验台的调试、验收及应用 |
5.1 减振器试验台的安装、调试 |
5.1.1 减振器试验台的安装 |
5.1.2 减振器试验台的调试 |
5.1.3 位移和速度误差分析 |
5.1.4 速度曲线对比 |
5.1.5 参考与实测曲线对比 |
5.2 减振器试验台的验收 |
5.2.1 试验台性能技术指标测试 |
5.2.2 减振器实际测试过程验收 |
5.2.3 验收结论 |
5.3 减振器试验台的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和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部分测试源程序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费用现值目标函数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综合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综合优化思想的提出与意义 |
1.3 本文研究概况 |
第2章 费用现值模型研究方法 |
2.1 设计变量的选择 |
2.1.1 机车计算牵引力F |
2.1.2 最小曲线半径R |
2.1.3 最大坡度G |
2.1.4 站间距离S |
2.1.5 各加强措施的过渡年度 |
2.2 运量及其增长模式的确定 |
2.3 拟定逐期加强措施 |
2.3.1 工程中常用的加强措施 |
2.3.2 加强措施的选择原则 |
2.3.3 本文拟定的加强措施及其能力计算 |
2.3.4 运量图及其最优过渡年限的确定 |
2.4 计算参数的选取 |
2.4.1 铁路基准折现率 |
2.4.2 计算期n。 |
2.4.3 列车对数计算的有关参数 |
2.5 费用现值法目标函数 |
第3章 工程费的数学模型 |
3.1 新线建设土建工程费的数学模型 |
3.1.1 建立主体工程费数学模型的思路 |
3.1.2 主体工程费的数学模型 |
3.1.3 新线建设土建工程费IA |
3.2 电化改造工程费的数学模型 |
3.2.1 电化改造主体工程费 |
3.2.2 配合电化改造的有关土建工程费 |
3.3 双插能力加强阶段投资的数学模型 |
3.3.1 双插长度的确定 |
3.3.2 双插能力加强阶段工程费的计算 |
3.4 增建第二线工程费的数学模型 |
第4章 牵引计算与运营费数学模型 |
4.1 概述 |
4.2 牵引计算 |
4.2.1 列车运动方程式 |
4.2.2 作用于列车上的力 |
4.2.3 与行车有关的技术运营指标数值解法 |
4.2.4 区间线路纵断面的选取 |
4.2.5 计算程序设计 |
4.3 运营费的数学模型 |
4.3.1 与行车量有关的年走行费数学模型 |
4.3.2 固定设备维修费的数学模型 |
4.3.3 因小半径曲线磨耗引起的附加维修费数学模型 |
4.3.4 因最大坡度引起闸瓦磨耗的附加维修费数学模型 |
第5章 施工运营相互干扰费与货物延滞费模型 |
5.1 施工与运营之间相互干扰费用的数学模型 |
5.1.1 运营对施工的干扰费 |
5.1.2 施工对运营的干扰费 |
5.2 在途货物延滞损失费的数学模型 |
第6章 机车车辆购置费与残值 |
6.1 机车购置费的数学模型 |
6.1.1 机车配置台数 |
6.1.2 按年度购置机车台数 |
6.1.3 年度机车购置费的数学模型 |
6.2 车辆购置费的数学模型 |
6.2.1 车辆配用辆数 |
6.2.2 年度车辆购置费的数学模型 |
6.3 残值计算 |
6.3.1 内燃机车设备残值 |
6.3.2 线路设备残值 |
第7章 展线系数与优化模型 |
7.1 展线系数λ的数学模型 |
7.1.1 线路展长系数的数学模型 |
7.1.2 线路展长系数的数学模型 |
7.2 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综合优化模型的建立 |
7.2.1 优化模型目标函数的建立 |
7.2.2 优化模型约束函数的建立 |
第8章 优化模型的计算及结果 |
8.1 混和离散变量优化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及基本概念 |
8.2 基于复合行法的混和离散变量的组合形优化设计方法 |
8.2.1 复合形法的基本原理 |
8.2.2 初始混和离散变量组合形的产生 |
8.2.3 一维离散搜索 |
8.2.4 约束条件的处理 |
8.2.5 混和离散变量组合形的调整 |
8.2.6 混和离散变量组合形算法的收敛准则 |
8.2.7 混和离散变量组合形算法步骤及原理框图 |
8.3 优化计算结果及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建立科学合理的检修体制,探索并推进修程修制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原有机车检修制度状况分析 |
3 修程修制改革的必要性 |
4 修程修制改革的实践 |
4.1 新修程修制方案的主要思路 |
4.2 新修程修制方案对检修修程和范围做如下调整 |
4.3 组织结构和制度的建立 |
4.4 新修程修制主要有以下特点 |
5 实行新修程修制的效果 |
6 修程修制改革的几点体会 |
7 今后探索的方向 |
(1) 针对目前各型机车检修范围仍存在的“大而全”问题, 确定新的检修周期。 |
(2) 完善机车检修信息管理系统。 |
(3) 进一步完善故障检测和诊断系统。 |
四、东风型内燃机车运用保养工作的几点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搞好轴瓦失效分析的几点体会[A]. 张乐山. 2013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3
- [2]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 孙汉武. 西南交通大学, 2010(04)
- [3]微机控制油压减振器试验台的研制[D]. 黄伟福. 上海交通大学, 2008(04)
- [4]费用现值目标函数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综合优化[D]. 后宗彪. 西南交通大学, 2006(09)
- [5]建立科学合理的检修体制,探索并推进修程修制改革[J]. 刘恩青,于彬,牛学强. 铁道机车车辆, 2002(S1)
- [6]《铁道标准设计》附录三 铁路标准设计工作会议简况与会议主要文件[J]. 莫伟驹,宜辉,邵祥荣. 铁道标准设计, 1993(S2)
- [7]加强基础建设档案管理跨上新台阶[J]. 肖作成. 辽宁档案, 1992(01)
- [8]依靠技术进步 创造企业优势[J]. 傅纯力. 中国计划管理, 1991(09)
- [9]进口内燃机车的维修及后期管理[J]. 姚宝成. 内燃机车, 1988(06)
- [10]使用JLBM—1分类编码系统对风东4型内燃机车易耗件进行分类编组的几点体会[J]. 徐瑞林,陈尧,王子瑞,尚景华,张发,鲁祥. 成组技术, 198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