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Cr-MoV耐热钢中碳化物的分析

12 Cr-MoV耐热钢中碳化物的分析

一、12铬钼钒耐热钢中碳化物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江莲桂子[1](2019)在《微量元素对铬钼钢性能影响及热处理工艺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型机械设备的升级,机械零件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材料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铬钼碳钢是一种常见的机械零件材料,它具有良好的整体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目前已广泛应用在机械制造,汽车和石化行业,用于制造传动轴和紧固件等零部件,经适当的热处理加工后,它具有很高的硬度、韧性、塑性和耐热性。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合金钢性能的影响也不一样,本文通过研究35CrMo合金钢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其塑性、韧性以及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热处理工艺参数,从而提高综合性能。在35CrMo合金钢中添加微量合金元素Ti,探究微量合金元素对合金钢性能的影响,为铬钼碳钢更好地在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改变淬火及回火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对35CrMo合金钢进行不同的热处理加工,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硬度计等仪器观察分析热处理后的组织成分及硬度等性能,结果表明当淬火温度为900℃,淬火保温时间为60min,回火温度为500℃,回火保温时间为90min时35CrMo合金钢组织最好性能最优。(2)对于42CrMo合金钢,在工厂热处理工艺参数的基础上,增加退火工艺,并研究不同的退火、淬火和回火温度对42CrMo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在真空电弧熔炼炉中将42CrMo合金钢和微量Ti元素进行重熔得到试样,通过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对试样成分进行分析以及扫描电镜观察断面形貌,最后利用硬度计对42CrMo合金钢力学性能测试,发现添加微量Ti元素后42CrMo合金钢的组织得到细化,塑性、强度等力学性能都有所提高。热处理中的新工艺与钛元素结合相关物质的形变,产出新型的材料结合物,这种新工艺能使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从而提高金属材料在工业上的应用。图[25]表[15]参[97]

朱麟[2](2019)在《高铬耐热钢高温蠕变行为及寿命预测》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满足火力发电、能源化工等基础领域内对运行设备的高参数需求,高铬耐热钢因其优异的高温持久强度、抗高温氧化性能、较高的热导率、较低的热膨胀系数等综合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上述设备中的高温过热器、再热器、高温集箱和蒸汽管道等关键结构。在长达数十年的高温、高压共同作用下,这些服役构件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蠕变现象与性能劣化,并将严重威胁到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因此,对于高铬耐热钢蠕变行为的系统研究以及长时蠕变寿命的精准预测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9Cr-1Mo(P91)回火马氏体耐热钢为研究对象,结合一系列蠕变试验深入分析其在高温蠕变过程中的变形行为;借助多种表征手段,系统考察析出相、位错、亚结构等多种微观组织在蠕变过程中的演化机制。在此基础上,从微观组织演化的视角建立蠕变寿命的评估模型,以实现对P91耐热钢长时蠕变寿命的精准预测。开展的具体研究内容与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高温单轴拉伸试验,测得P91钢在本文所研究的580、600和620℃下相关力学性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相应的应力水平附近进行高温持久蠕变试验,以获得三个温度条件下不同应力水平的P91钢完整蠕变曲线;采用一系列的间断蠕变试验以制备给定条件下的不同蠕变状态试样。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蠕变三个阶段(减速阶段、稳态阶段和加速阶段)变形与断裂行为的深入分析,揭示了P91钢的蠕变变形机制及其损伤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在本文所选取的蠕变条件下P91钢蠕变变形与其内部的位错运动紧密相关,同时其蠕变损伤主要来源于材料内部的微观组织劣化。(2)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以及透射电镜等多种表征手段,对上述试验制备的P91钢试样在高温蠕变过程中多种微观组织(诸如析出相-M23C6碳化物与MX碳氮化物、亚结构等)的演化行为进行了系统考察。结果显示,具有多尺度特点的P91钢原始回火马氏体组织在蠕变过程中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多样性。例如,具有较高热稳定性的MX碳氮化物在短时蠕变过程中尺寸与分布未发生明显变化。相比之下,分布在不同界面上的M23C6碳化物以及马氏体亚结构均发生了明显粗化现象。同时,在等温条件下随着应力水平的降低与蠕变时间的延长,这些碳化物和亚结构的粗化现象也愈发显著。此外,在本文蠕变条件下P91钢的断裂形式为典型的韧性断裂。(3)结合X射线衍射、显微硬度以及纵波超声等检测方法,对上述间断蠕变试验制备的具有不同损伤状态的P91钢试样进行了多角度的参数化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结合半高宽参数和Williamson-Hall(W-H)模型定量分析了蠕变过程中的可动位错密度变化情况;通过显微硬度测量,探讨了蠕变过程中维氏显微硬度的变化规律;采用纵波超声测量技术,考察了超声衰减系数和声速等参量与蠕变寿命分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可动位错密度在整个蠕变过程中呈现单调下降趋势,特别是在蠕变初始阶段快速下降之后基本保持不变直至蠕变断裂;维氏显微硬度在蠕变过程中呈现单调下降趋势;超声衰减系数在整个蠕变过程中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又增大的非单调性规律,而声速的变化则在加速阶段较为显著。进一步结合上述微观组织演化行为的分析可知,所选参量在蠕变初始阶段的显著变化与P91钢位错的演化行为密切相关;在蠕变稳态和加速阶段的变化现象源于M23C6碳化物和亚结构的粗化行为。(4)在上述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蠕变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化的视角出发,分别建立了基于MG(Monkman-Grant,MG)方程与析出相粗化理论的长时蠕变寿命预测模型和基于物理本质的连续介质损伤力学(Continuum damage mechanics,CDM)模型。其中,相比于传统幂律本构方程而言,本文中的预测模型通过借助内应力参量而量化了析出相与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同时,在CDM模型中通过引入多个损伤因子而综合考虑了位错、析出相等多种微观组织和加工硬化现象对蠕变过程的影响。通过利用已有数据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上述两种模型均可以有效预测P91钢的长时蠕变寿命。相比之下,CDM模型是从揭示蠕变现象发生的物理本质出发,以量化完整的蠕变过程。因此,对基于CDM模型的高温耐热钢长时蠕变寿命预测方法研究,在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中均具有较大潜力。

闫红霞[3](2016)在《低合金铬钼钢回火脆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低合金铬钼钢为研究对象,利用金相显微镜、冲击试验机、淬火式热膨胀仪、SEM、Thermo Calc软件、TEM、XRD等手段,对该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及其回火脆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淬火式热膨胀仪绘制出低合金铬钼钢的CCT曲线,并用热处理炉研究了不同正火冷速对低合金铬钼钢试样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加快,贝氏体含量逐渐地增多,当冷却速度为空冷时,材料中组织基本上全为贝氏体组织,但基体组织构成及铁素体/贝氏体两相组织比例对冲击韧性影响不大。接着利用热处理炉研究不同回火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且运用SEM、Thermocalc软件、TEM、XRD碳化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560和600℃回火后,连续分布于贝氏体铁素体基体上微观组织中的碳化物主要是条状、块状的形貌,在冲击条件下,基体铁素体发生塑性变形,位错源在切应力作用下开动,位错运动至条状或大块状碳化物处,由于碳化物具有较高的硬度,是脆性相,不容易产生位错,因此在两相的界面上发生塞积,导致了应力集中,从而容易使片状的碳化物产生脆断或着是形成了微裂纹,裂纹的扩展方向主要是两侧或者是前方,相连的碳化物,会导致微裂纹产生后沿着连续的碳化物扩展,产生较大裂纹,这也是冲击韧性比较低的原因;通过观察显微组织可以得出,在640℃至710℃的范围内进行回火后,微观组织中发生了以下变化,片状或块状的连续不均匀相的碳化物变为均匀且微小的弥散相,从而使得应力集中也降低,在整个冲击的过程中,微裂纹的启裂功也就升高,因此,碳化物的微观组织的形貌转的转变,是冲击韧性改善的主要原因。应用实验室研究结果,分析了实际生产中的核电汽轮机外缸G18CrMo2-6的冲击韧性偏低的现象,并对生产热处理的工艺进行了改进,将铸件在正火温度950±10℃下保持10小时,回火温度从660℃提高至680℃,并保温10小时,获得了G18Cr Mo2-6低合金钢综合性能良好的铸件,编写了一套G18Cr Mo2-6的热处理作业指导书。

郭兴伟[4](2012)在《新型马氏体耐热钢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短缺成为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燃煤发电用超临界、超超临界汽轮机通过提高蒸汽的温度和压力可以明显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而提高蒸汽温度和压力的关键是耐热钢,本研究马氏体耐热钢拟应用于该类机组,材料的工作温度是650℃,但是该类马氏体耐热钢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为此本课题拟设计新型马氏体耐热钢,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分析了马氏体耐热钢的强化机制,包括固溶强化、析出相强化等,以材料的强化机制为基础,设计了新型马氏体耐热钢。参考现有牌号的马氏体耐热钢的成分、力学性能及其设计过程,利用Thermo-calc软件模拟了元素含量对马氏体耐热钢平衡相组成的影响,最后确定新型马氏体耐热钢的合金成分,由于P、S是有害元素,其成分应控制在一定含量以下。通过热处理对所设计的新型马氏体耐热钢的显微组织和析出相进行进一步的控制。以同类型材料的热处理工艺为基础,结合热处理经验公式及Thermo-calc模拟的平衡相图,确定新型马氏体耐热钢的热处理工艺是1100℃×2h正火,然后分别进行660℃×2h、700℃×2h、740℃×2h回火,回火随炉冷却到300℃时出炉空冷。材料在1100℃×2h正火+660℃×2h回火后的抗拉强度超过1000MPa,冲击功约为10J;材料在1100℃×2h正火+740℃×2h回火后的抗拉强度900MPa,冲击功16J。显微组织观察表明:铸态组织、660℃回火后的显微组织均是典型的板条马氏体;700℃回火后的材料晶粒粗化,马氏体板条特征弱化;在740℃回火,晶粒粗化十分明显,马氏体的板条特征更加弱化,微区成分分析表明此时有更多的析出物析出。材料在1100℃×2h正火+660℃×2h回火后主要析出物是Cr23C6、MX型化合物;材料在各个热处理状态均有铁素体存在。根据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得出较优的热处理工艺是:1100℃正火+660℃-700℃回火。采用减重法对材料进行高温抗氧化性能试验。材料在650℃氧化100h的平均氧化速度为0.52g/m2h,在750℃氧化100h的平均氧化速度为1.0g/m2h。650℃氧化100h主要的析出相是Cr7C3、MoC以及α铁素体,在750℃氧化的主要析出相是Cr7C3、MoC、α铁素体及M2X型化合物V2C、Nb2C。材料在300℃的高温抗拉强度为695MPa,在500℃的高温抗拉强度为480MPa。随着拉伸温度的升高,材料的抗拉强度和韧性都降低,高温拉伸断口无明显塑性变形,呈脆性断裂特征。

李军[5](2016)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应用于电站锅炉受热面组织结构和性能诊断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火力发电行业,承受高温高压的金属材料的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据统计,由于金属材料失效引起受热面爆管等事故占火电厂各类非计划停运事故的50%以上。一旦计划外停运和发生故障,将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对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受热面材料在长期的高温高压服役过程中,其微观组织结构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导致裂纹的产生和力学性能的下降,进一步导致发生爆管等事故的几率大大增加。受热面材料的这种组织结构变化和机械性能退化称为老化。由于缺乏快速有效的监测技术,现役电厂往往通过未到期更换受热面材料等措施来降低受热面爆管事故的发生率,从而确保机组运行安全性。而已有的受热面失效检测技术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对检测环境和被检测部件的要求高,无法在受热面材料还在服役状态时对其失效趋势进行预测分析。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技术。它能够分析物质的成分和含量,具有对分析物损伤小、多元素同步检测、快速、可实现远距离检测等优点,同时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也受基体效应的影响。对于传统的定量分析而言,基体效应的存在是不利因素,然而恰恰可以利用基体效应来反映被检测对象的组织结构特性。本文正是利用基体效应的存在尝试将LIBS技术引入到电厂锅炉受热面的检测中。利用LIBS对电厂受热面材料进行检测,通过等离子体特性来反映受热面材料的组织结构与特性,为发展锅炉受热面高温失效趋势预测分析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论文在调研了受热面失效分析的技术水平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并介绍了常用的受热面失效分析无损检测方法,阐述了LIBS的发展历程以及LIBS在金属材料领域的相关研究以及对基体效应的研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基于LIBS的原理以及等离子体的物理特性,搭建了一套可以适用于不同管径受热面管材检测的LIBS实验装置。为了深刻理解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12Cr1MoV和T91钢,对其的特性和失效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利用单色仪并配合示波器对对不同金相组织的12Cr1MoV的等离子体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12Cr1MoV钢的含量选取一些特征谱线来对比分析,主要对比了同一元素的离子线和原子线以及不同金相组织样品间的等离子体时间演化特性。并分析了等离子体强度与金相组织之间的关系。同时还研究了金相组织同为回火索氏体但碳化物颗粒大小不同的T91的等离子体时间演化特性。分析了不同抗拉强度T91的等离子体特性,引入PCA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区分,并建立了谱线强度、离子线和原子线的谱线强度比与抗拉强度之间的线性关联性。最后利用LIBS技术对不同老化等级的T91进行研究。分析其等离子体特性(等离子体温度、电子密度、等离子谱线强度)与老化等级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离子线与原子线的谱线强度比与老化等级之间的关联性,同时也建立了合金元素与基体元素的谱线强度比和老化等级以及硬度之间的关联性。所得到的Cr/Fe和Mo/Fe的谱线强度比与老化等级和硬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联性,为发展受热面失效趋势预测分析的新方法以及LIBS技术在新领域和新方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张新,张志刚,王晓茹,李少华[6](2017)在《电站锅炉用耐热钢管焊接接头再热裂纹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再热裂纹的特征、形成机理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综述了火力发电机组电站锅炉用耐热钢管焊接接头中再热裂纹的研究进展。目前关于再热裂纹的研究和应用还不十分深入,认识也不统一,对部分材料发生再热裂纹现象的解释还不充分,甚至存在相互矛盾之处。今后对电站锅炉用耐热钢管焊接接头再热裂纹的研究应集中在材料成分与性能的优化、沉淀析出、失效模型和高分辨率组织等方面,同时应建立再热裂纹评价系统以实现再热裂纹的预测与评价。

张朝晖,李东林,邢相栋,刘世锋,张光曦,鲁慧慧[7](2020)在《钼在合金钢冶炼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目前国内外钼在合金钢冶炼中的应用现状,介绍了传统钼铁生产工艺,并明确了传统工艺能耗较高、污染严重的弊端。系统分析了采用工业氧化钼直接合金化生产含钼合金钢的方法和优势,针对该工艺存在的氧化钼易挥发等关键问题进行总结,阐述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解决途径,即利用在氧化钼合金化过程中配加CaO等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方式能够有效抑制氧化钼挥发。最后,进一步分析了钼在不锈钢、低合金钢、工模具钢及其他合金钢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提出了钼在合金钢冶炼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胡方剑[8](2012)在《X12CrMoWVNbN铁素体耐热钢热加工过程中组织演变的研究》文中指出X12CrMoWVNbN铁素体耐热钢是一种超超临界蒸汽轮机高中压转子用钢。为了弄清该钢在制备过程中的组织特点及碳化物形成规律,从而为其国产化提供理论支持,本文通过感应电炉制备了不同冷却速率下的铸态试样,使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热模拟试验机等研究了该钢的铸态组织、锻后组织、热处理组织以及碳化物的析出与演变。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冷却速率在0.05℃/s5℃/s范围内,X12钢铸态下基体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锻压后的组织为典型的板条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淬火后的组织为板条状的马氏体,回火后的典型组织为回火马氏体+铁素体。冷却速率越低的铸态试样,锻后组织,淬火组织和回火组织中马氏体板条的越细小,回火组织中马氏体含量越少,铁素体含量越多。(2)X12钢铸态下晶界和晶粒内部存在碳化物主要是M3C,随着冷却速率的减小晶界析出的碳化物粗化,晶内析出的针状碳化物逐渐细小,冷却速率减小到0.05℃/s时,晶粒内出现近球形碳化物。锻压和淬火后X12钢中的碳化物亦为M3C,铸态组织、锻压组织和淬火组织中均未发现M23C6型碳化物;高温回火后,晶界上析出呈链状分布的多边型M23C6,晶内亦析出M23C6、MX型碳化物及Laves相。(3)探讨可能的碳化物形成机制:M3C通常以重平衡机制优先形核,高温回火过程中,M23C6存在原位形核和独立形核两种机制。

刘辉[9](2012)在《热轧高铝310S耐热钢的组织和性能及铝元素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石化装置材料310S耐热钢易受高温氧化,本课题组研发了铸态高铝310S耐热钢,改性后的310S耐热钢具有优良的高温抗氧化性,同时力学性能并未出现明显降低。本文在此基础上将高铝310S耐热钢热轧加工成板材,并研究板材的组织、室(高)温力学性能、焊接性能以及固溶处理工艺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目标是在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的前提下,保证高铝310S耐热钢板材的力学性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以310S耐热钢为基础,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2、4、6的Al,利用真空电弧炉熔炼并在水冷铜坩埚中冷却,将熔炼制备的高铝310S耐热钢在压力机和热轧机上进行开坯、轧制,并对热轧加工后的板材进行组织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热轧加工后,Al元素不再同铸态组织那样始终固溶于基体,而是以Al4C3的形式出现富集,并且随着铝含量的增加富集现象越严重。随着铝含量的增加,Cr7C3的含量逐渐减少,且聚集状态逐渐由团聚状向颗粒状转变。铝质量分数为6%时,基体组织变为α+γ双相组织,热轧加工后出现大量鱼骨状碳化物,性能急剧恶化。研究了Al质量分数为0、2、4%310S耐热钢板材的室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Al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强度略有降低,塑性先升高后降低并在Al质量分数为2%时达到最大值。经1200℃+2h的固溶处理后,基体中碳化物(Cr7C3、Al4C3)的数量大幅减少,强度较固溶处理前有所降低、塑性得到提升。研究了各合金在800℃的瞬时拉伸性能,结果表明不含铝和含铝2%的合金其高温力学性能基本一致,但当铝质量分数增加到4%时,合金的高温强度显著提高、塑性有所降低。研究了Al质量分数为0、2、4%310S耐热钢板材的焊接性能,结果表明Al质量分数为2、4%的合金其焊接后的力学性能与母材基本一致,而不含Al的合金(310S)其焊接后的力学性能明显低于母材的力学性能。高铝310S耐热钢板材的焊接性能良好,力学性能满足国家标准对310S耐热钢板材的要求。

陈德利[10](2018)在《抚钢先进汽轮机叶片钢的制备工艺与组织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汽轮机叶片材料作为发展先进发电技术最重要的基础,是限制机组参数提高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国外超超临界汽轮机技术的引入以及汽轮机参数的不断提高,我国汽轮机行业对高品质叶片新材料的需求极为迫切,在产品洁净度、组织均匀性和调质态交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结合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汽轮机叶片钢的工业化生产实践,以10Cr11 Co3B、1Cr12Ni3Mo2VN、X20Cr13等钢为代表,针对汽轮机企业对叶片钢的技术指标最新要求,进行汽轮机叶片钢“高纯净化冶炼技术”、“组织性能均匀性研究”及“叶片扁钢连续调质技术”开发,本文的技术突破和研究结果如下:(1)开发了10Cr11Co3B超超临界叶片钢纯净化冶炼技术。依据元素烧损规律设计电极成分,通过电极高洁净度冶炼、氩气保护浇注电极和采用电渣过程加入附加脱氧剂的工艺措施,实现该系列钢低成本稳定化生产。(2)对1Cr12Ni3Mo2VN钢进行了三元渣系、四元渣系电渣对比试验,研究电渣过程元素烧损、氧含量、非金属夹杂物变化规律,得出采用四元渣系冶炼可以实现非金属夹杂物9项总和达到≤2.0级。(3)采用低碳低氮工业纯铁冶炼技术和双真空冶炼技术,研制出末级长叶片PH13-8Mo沉淀硬化不锈钢,通过优化冶炼工艺参数,实现锻材晶粒度8级,铁素体含量≤0.2%,力学性能检验结果达到标准要求,锻造后的叶片质量水平与国外相当,为后续材料的国产化奠定了基础。(4)通过对10Cr11Co3B电渣锭铸态组织偏析研究以及高温扩散过程合金元素均匀化效果的深入研究,确定了电渣锭最佳高温扩散参数,解决了该系列钢由于铸态组织钨钼偏析严重,造成热加工开裂和链状碳化物技术难题。(5)系统地研究了锻造方式对叶片钢“性能等向性”方面影响,采用快锻墩拔开坯和精锻机变频锻造结合的创新工艺技术,成功开发纵横向性能一致的叶片钢。试验结果表明:1Cr12型耐热钢棒在δ-Fe铁素体含量<0.2%,S 0.001%,钢具有高的纯洁度的情况下,快锻机四镦四拔锻造,锻制钢棒纵、横向冲击功的比值达到1.17~1.20,采用快锻机墩拔开坯与精锻机联合成材,锻制棒材纵横向冲击功比值达到≤1.05。(6)利用国内首条离线式多功能合金钢连续热处理线,开发了汽轮机叶片扁钢连续调质工艺,淬火冷却设备利用水-空控时淬火技术,进行水浸,雾冷,风冷等组合式冷却,实现冷却能力由强到弱的转换,最终获得要求的组织与性能,调质叶片扁钢多个品种获得美国GE公司、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意大利安莎尔多等国际知名公司产品认证。

二、12铬钼钒耐热钢中碳化物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2铬钼钒耐热钢中碳化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微量元素对铬钼钢性能影响及热处理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低合金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低合金的发展情况
        1.2.2 低合金钢的合金化
    1.3 合金元素在铬钼低合金钢中的作用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试验材料和设备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流程
    2.3 正交试验概述
    2.4 力学性能试验
        2.4.1 夏比冲击试验
        2.4.2 洛氏硬度试验
    2.5 显微组织分析
        2.5.1 金相显微镜
        2.5.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5.3 X射线衍射仪(XRD)物相分析
    2.6 热处理试验设备
        2.6.1 热处理试验炉
        2.6.2 真空电弧熔炼炉
    2.7 本章小结
3 35CrMo钢的热处理工艺优化
    3.1 工厂原始热处理工艺
    3.2 热处理制度的确定
        3.2.1 淬火加热温度的确定
        3.2.2 淬火保温时间的确定
        3.2.3 淬火介质的确定
        3.2.4 回火加热温度的确定
        3.2.5 回火保温时间的确定
    3.3 35CrMo钢的热处理工艺优化
        3.3.1 正交试验指标和因素水平的确定
        3.3.2 正交试验正交表确定
        3.3.3 正交实验的极差分析
        3.3.4 正交实验的方差分析
    3.4 35CrMo钢的热处理工艺对组织的影响
        3.4.1 淬火工艺对试验钢组织的影响
        3.4.2 回火工艺对试验钢组织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42CrMo钢的热处理工艺与钛的微合金化性能分析
    4.1 42CrMo钢的热处理工艺
        4.1.1 工厂原始热处理工艺
        4.1.2 热处理制度的确定
        4.1.3 42CrMo钢的热处理工艺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4.2 42CrMo钢与钛的微合金化
        4.2.1 钛的微合金化原理
        4.2.2 化学成分
        4.2.3 显微组织
        4.2.4 力学性能
        4.2.5 断口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高铬耐热钢高温蠕变行为及寿命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超(超)临界机组发展历程及现状
        1.2.1 国外超超临界机组技术发展
        1.2.2 国内超超临界机组技术发展
    1.3 超超临界机组中耐热钢的应用
    1.4 高温蠕变
        1.4.1 蠕变现象
        1.4.2 蠕变(率)曲线
        1.4.3 蠕变变形机制
    1.5 9-12%Cr钢强化机制
        1.5.1 析出相与位错间交互作用
        1.5.2 析出相与(亚)晶界交互作用
        1.5.3 位错间交互作用
        1.5.4 主要合金化元素对耐热钢组织性能影响
    1.6 蠕变寿命及损伤状态研究现状
    1.7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高温单轴拉伸试验
    2.3 高温单轴蠕变试验
    2.4 微观组织分析
        2.4.1 样品制备
        2.4.2 金相观察
        2.4.3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与能谱分析
        2.4.4 电子背散射衍射观测
        2.4.5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
    2.5 其它表征手段
        2.5.1 X射线衍射检测
        2.5.2 显微硬度测试
        2.5.3 超声测量
第三章 高温蠕变与变形行为
    3.1 引言
    3.2 高温单轴拉伸试验
    3.3 高温单轴蠕变试验
        3.3.1 蠕变持久试验
        3.3.2 蠕变间断试验
    3.4 不同蠕变阶段变形行为
        3.4.1 初始蠕变阶段
        3.4.2 稳态蠕变阶段
        3.4.3 加速蠕变阶段
    3.5 蠕变断裂变形
        3.5.1 蠕变率与断裂时间的关系
        3.5.2 损伤容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温蠕变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化行为
    4.1 引言
    4.2 原始母材微观组织
    4.3 蠕变过程中多尺度微观组织演化行为
        4.3.1 原奥氏体晶粒
        4.3.2 析出相
        4.3.3 亚结构
        4.3.4 位错
    4.4 等温条件下蠕变应力对微观组织演化行为的影响
        4.4.1 析出相
        4.4.2 亚结构
        4.4.3 固溶原子
    4.5 蠕变断裂
        4.5.1 断口形貌
        4.5.2 蠕变断裂行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观组织演化行为的检测与表征
    5.1 引言
    5.2 X射线衍射测量
        5.2.1 X射线衍射图谱
        5.2.2 可动位错密度
    5.3 显微硬度测量
        5.3.1 蠕变过程中显微硬度的变化
        5.3.2 等温条件下应力对显微硬度的影响
        5.3.3 微观组织演化对显微硬度影响
    5.4 超声测量
        5.4.1 超声参数
        5.4.2 微观组织演化对超声参数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微观组织演化的P91钢长时蠕变寿命预测
    6.1 引言
    6.2 长时蠕变过程中不同强化相演化行为建模
        6.2.1 M23C6 碳化物
        6.2.2 MX碳氮化物
        6.2.3 Laves相
        6.2.4 Z相
        6.2.5 固溶强化
    6.3 基于MG方程与析出相粗化模型的P91 钢长时蠕变寿命预测
    6.4 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的P91 钢长时蠕变寿命预测
    6.5 寿命预测比较分析
    6.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3)低合金铬钼钢回火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低合金钢的发展情况
    1.2 低合金钢的合金化
    1.3 低合金铬钼钢的工作环境以及性能要求
        1.3.1 工作环境
        1.3.2 性能要求
    1.4 合金元素在低合金铬钼钢中的作用
        1.4.1 碳元素的影响
        1.4.2 锰元素的影响
        1.4.3 铬元素的影响
        1.4.4 钼元素的影响
    1.5 低合金铬钼钢存在的问题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热处理工艺发展方向
    1.7 本论文的意义及工作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和设备
    2.1 试验材料
    2.2 成分分析
    2.3 力学性能试验
        2.3.1 夏比冲击试验
        2.3.2 拉伸试验
        2.3.3 布氏硬度
    2.4 组织分析
        2.4.1 金相分析
        2.4.2 扫描电镜(SEM)
        2.4.3 X射线衍射仪(XRD)物相分析
        2.4.4 透射电镜(TEM)
    2.5 热处理试验设备
        2.5.1 MR-20 热处理试验炉
        2.5.2 SSJ-13A热处理试验炉
        2.5.3 L78RTA快速淬火热膨胀仪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低合金铬钼钢热处理正火工艺试验
    3.1 CCT曲线的测试
        3.1.1 CCT曲线测量方法
        3.1.2 结果分析与讨论
    3.2 正火冷速对低合金铬钼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2.1 试验设计
        3.2.2 不同正火冷速组织分析
        3.2.3 正火冷速对低合金铬钼钢冲击性能的影响
    3.3 试验结果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回火温度对低合金铬钼钢组织和力学性能
    4.1 试验安排
    4.2 回火温度对低合金铬钼钢物理性能的影响
    4.3 回火温度对低合金铬钼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4.3.1 Thermo calc平衡相图计算
        4.3.2 SEM显微组织分析
        4.3.3 碳化物阳极萃取分析
    4.4 回火时间对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4.5 小结
第5章 核电汽轮机缸体热处理工艺的应用
    5.1 核电汽轮机外缸生产工艺
    5.2 核电汽轮机外缸附铸试块组织和性能
    5.3 热处理工艺优化改进
        5.3.1 回火时间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5.3.2 回火工艺的改进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新型马氏体耐热钢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马氏体耐热钢的发展概况
        1.2.1 国外发展概况
        1.2.2 国内发展概况
    1.3 耐热钢的分类及牌号
        1.3.1 耐热钢的分类
        1.3.2 合金元素的作用
        1.3.3 马氏体耐热钢的牌号
    1.4 马氏体耐热钢的研究现状
        1.4.1 析出相
        1.4.2 强韧化
        1.4.3 成分设计
        1.4.4 高温性能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方法及设备
    2.1 实验设备
    2.2 THERMO-CALC 成分模拟
    2.3 实验材料熔炼
    2.4 新型马氏体耐热钢的常温力学性能测试
        2.4.1 常温拉伸试验
        2.4.2 硬度测试
        2.4.3 冲击韧性试验
    2.5 新型马氏体耐热钢的高温性能测试
        2.5.1 高温抗氧化性能测试
        2.5.2 高温抗拉强度测试
    2.6 新型马氏体耐热钢组织观察
        2.6.1 光学显微镜观察
        2.6.2 扫描电镜(SEM)组织观察
        2.6.3 能谱分析(EDS)
        2.6.4 X 射线衍射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马氏体耐热钢的组织和成分设计
    3.1 马氏体耐热钢的性能要求
    3.2 钢的组织及其控制
    3.3 新型马氏体耐热钢的成分
        3.3.1 国内外主要牌号马氏体耐热钢的成分和性能
        3.3.2 新型马氏体耐热钢的成分设计
    3.4 新型马氏体耐热钢成分的 THERMO-CALC 模拟分析
        3.4.1 钼对相组成的影响
        3.4.2 铌对相组成的影响
        3.4.3 钒对相组成的影响
        3.4.4 新型马氏体耐热钢的相组成
    3.5 新型马氏体耐热钢的成分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马氏体耐热钢的常温力学性能及组织
    4.1 新型马氏体耐热钢的热处理
        4.1.1 正火
        4.1.2 回火处理
    4.2 常温力学试验结果和分析
        4.2.1 正火和回火温度对新型马氏体耐热钢强度的影响
        4.2.2 热处理对新型马氏体耐热钢韧性的影响
        4.2.3 正火和回火温度对新型马氏体耐热钢硬度的影响
    4.3 铸态组织观察分析
    4.4 热处理后显微组织观察分析
        4.4.1 正火和回火温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4.4.2 热处理后组织分析
    4.5 试样断口分析
        4.5.1 拉伸试样断口分析
        4.5.2 冲击试样断口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型马氏体耐热钢的高温性能
    5.1 新型马氏体耐热钢高温抗氧化性能试验过程
    5.2 高温抗氧化性能试验结果及分析
        5.2.1 高温氧化动力学
        5.2.2 高温氧化后材料的强度分析
        5.2.3 高温氧化 100h 后物相分析
        5.2.4 高温氧化后试样的微观组织分析
    5.3 新型马氏体耐热钢高温强度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应用于电站锅炉受热面组织结构和性能诊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受热面的无损检测方法
        1.2.1 常规无损检测方法
        1.2.2 无损检测新方法
    1.3 LIBS的发展历程
    1.4 LIBS在金属材料领域及基体效应的研究现状
        1.4.1 LIBS在金属材料领域的研究现状
        1.4.2 LIBS基体效应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
        1.5.1 本文的课题来源
        1.5.2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LIBS原理及受热面材料的失效机理
    2.1 LIBS的原理及等离子体的物理特性
        2.1.1 等离子体的产生机制
        2.1.2 等离子体的辐射机制
        2.1.3 等离子体的物理特性
    2.2 LIBS实验台架
    2.3 受热面材料的特性及失效机理
        2.3.1 12Cr1MoV钢的特性及失效机理
        2.3.2 T91钢的特性及失效机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受热面材料等离子时间演化特性研究
    3.1 不同金相组织 12Cr1MoV样品制备及实验介绍
    3.2 不同金相组织 12Cr1MoV的等离子体时间演化特性研究
        3.2.1 特征谱线
        3.2.2 元素的离子线和原子线演化特性
        3.2.3 不同金相组织样品的等离子体演化特性
    3.3 不同碳化物颗粒T91样品的制备和实验介绍
    3.4 不同碳化物颗粒T91的等离子体时间演化特性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抗拉强度T91的等离体特性研究
    4.1 不同抗拉强度T91样品制备和实验介绍
    4.2 PCA分析方法区分不同抗拉强度T91
    4.3 光谱特性与抗拉强度之间的关联性
        4.3.1 谱线强度与抗拉强度的关联性
        4.3.2 离子线原子线强度比与抗拉强度的关联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老化等级T91的等离子体特性研究
    5.1 样品制备和实验介绍
    5.2 光谱特性分析
        5.2.1 谱线强度分析
        5.2.2 等离子体温度分析
        5.2.3 电子密度分析
    5.3 光谱特性与老化等级之间的关联性
        5.3.1 离子线原子线强度比与老化等级的关联性
        5.3.2 合金元素基体元素强度比与老化等级、硬度的关联性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创新之处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电站锅炉用耐热钢管焊接接头再热裂纹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再热裂纹的特征
2 再热裂纹敏感性计算及敏感温度区间的确定
3 再热裂纹的产生原因
    3.1 再热裂纹产生的内在因素
    3.2 再热裂纹产生的外在因素
4 再热裂纹的开裂机制
    4.1 无沉淀析出带弱化机理
    4.2 蠕变晶界滑移机理
    4.3 其他机理
5 再热裂纹的控制措施
    5.1 合理控制合金元素
    5.2 降低残余应力避免应力集中
    5.3 合理选择回火温度区间
6 结束语

(7)钼在合金钢冶炼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钼铁生产
    1.1 传统钼铁生产工艺
    1.2 钼铁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
2 工业氧化钼直接合金化
    2.1 工艺背景
    2.2 研究进展
3 钼在合金钢中的应用
    3.1 含钼不锈钢
    3.2 含钼低合金钢
    3.3 含钼工模具钢
    3.4 其他含钼合金钢
4 前景展望
5 结语

(8)X12CrMoWVNbN铁素体耐热钢热加工过程中组织演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超超临界发电技术
        1.1.2 耐热钢
    1.2 高铬铁素体耐热钢
        1.2.1 国外发展状况
        1.2.2 国内发展状况
    1.3 合金元素在超超临界高中压转子钢中的作用
        1.3.1 抗氧化元素Cr 的影响
        1.3.2 铁素体稳定元素Mo、W 和Si 的影响
        1.3.3 强碳化物(氮化物)形成元素V、Nb、Ti 和Ta 的影响
        1.3.4 固溶间隙元素C、N 和B 的影响
        1.3.5 非碳化物析出的奥氏体稳定元素Ni、Cu、Mn 和Co 的影响
        1.3.6 杂质去除元素Al 和Re 的影响
    1.4 超超临界转子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强化机理
        1.4.1 微观结构和析出相
        1.4.2 强化机理
    1.5 选题目的和意义
    1.6 本文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材料、设备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装置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准备
        2.3.2 实验过程
    2.4 样品表征
第三章 冷却速率对铸态下X12 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3.1 引言
    3.2 铸态下X12 钢的显微组织与物相分析
    3.3 碳化物的分析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锻压和热处理工艺对X12 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4.1 引言
    4.2 X12 钢等温热锻后显微组织研究
        4.2.1 高温塑性变形方案的选择
        4.2.2 变形抗力模型
        4.2.3 等温热锻后的组织
        4.2.4 高温变形过程中碳化物的析出行为
    4.3 X12 钢热处理后显微组织研究
        4.3.1 X12 钢热处理工艺参数的选择
        4.3.2 X12 钢淬火后的显微组织
        4.3.3 X12 钢回火后的显微组织
    4.4 锻后热处理各阶段对显微硬度的影响
    4.5 分析与讨论
        4.5.1 钢中残余奥氏体、渗碳体及碳的过饱和度的交互影响
        4.5.2 Laves 相析出的原因分析
        4.5.3 钢中碳化物可能的形成机制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附件

(9)热轧高铝310S耐热钢的组织和性能及铝元素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耐热钢的选用及发展概况
        1.2.1 高温下对耐热钢的基本要求
        1.2.2 耐热钢的冶炼、加工工艺特点
        1.2.3 耐热钢和高温合金的发展概况
    1.3 310S 耐热钢的发展概况
        1.3.1 310S 耐热钢的应用
        1.3.2 310S 耐热钢的组织
        1.3.3 310S 耐热钢的力学性能
        1.3.4 310S 耐热钢的高温抗氧化性
        1.3.5 310S 耐热钢的轧制性能
        1.3.6 310S 耐热钢的焊接性能
    1.4 国内外加铝耐热钢的研究现状
        1.4.1 铝元素对耐热钢组织的影响
        1.4.2 Al 元素对耐热钢高温抗氧化、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1.4.3 Al 元素对耐热钢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目的
        1.5.1 本工作的理论基础
        1.5.2 主要内容
        1.5.3 主要目的
第二章 高铝 310S 耐热钢的组织及铝元素的作用机制
    2.1 实验过程
        2.1.1 合金材料的制备
        2.1.2 实验合金的开坯轧制
    2.2 试验材料的检测
    2.3 试验结果
        2.3.1 室温组织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高铝 310S 耐热钢的室温力学性能及铝元素的作用机制
    3.1 试验过程
        3.1.1 室温拉伸性能
        3.1.2 断口扫描
    3.2 试验结果
        3.2.1 室温拉伸性能测试
        3.2.2 室温拉伸断口形貌观察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固溶处理对高铝 310S 耐热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4.1 试验过程
        4.1.1 固溶处理工艺的制定
        4.1.2 试验合金的组织检测
        4.1.3 试验合金的力学性能
    4.2 试验结果
        4.2.1 实验合金的显微组织
        4.2.2 室温拉伸性能测试
    4.3 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高铝 310S 耐热钢的高温力学性能及 Al 元素的作用机制
    5.1 试验过程
        5.1.1 试验合金的制备
        5.1.2 高温力学性能测试
        5.1.3 断口扫描
    5.2 实验结果
        5.2.1 高温拉伸性能测试
        5.2.2 高温拉伸断口形貌观察
    5.3 讨论
    5.4 结论
第六章 高铝 310S 耐热钢的焊接性能及 Al 元素的作用机制
    6.1 实验过程
        6.1.1 焊接材料和对象
        6.1.2 焊接工艺
    6.2 实验结果
        6.2.1 合金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
        6.2.2 合金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6.3 讨论
    6.4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抚钢先进汽轮机叶片钢的制备工艺与组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超超临界技术简介
        1.2.1 国外超超临界技术的发展历程
        1.2.2 我国超超临界技术开发
    1.3 耐热钢简介
        1.3.1 耐热钢的种类
        1.3.2 耐热钢中常用合金元素
        1.3.3 马氏体型叶片钢研究进展
        1.3.4 叶片钢性能要求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难点
第2章 汽轮机叶片钢纯净化冶炼工艺研究
    2.1 10Cr11Co3B钢的电渣纯净化冶炼研究
        2.1.1 10Cr11Co3B钢简介
        2.1.2 10Cr11Co3B钢主要技术指标与冶炼难点
        2.1.3 10Cr11Co3B钢的工艺流程
        2.1.4 10Cr11Co3B钢的冶炼工艺试验
    2.2 1Cr12Ni3Mo2VN钢电渣纯净化冶炼研究
        2.2.1 试验材料及方法
        2.2.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3 PH13-8Mo叶片钢双真空纯净化冶炼
        2.3.1 低碳低氮工业纯铁冶炼技术研究
        2.3.2 VIM+VAR双联冶炼技术开发
        2.3.3 PH13-8Mo叶片钢VIM+VAR工艺实施效果
第3章 汽轮机叶片钢的组织性能均匀性研究
    3.1 10Cr11Co3B钢高温均匀化工艺研究
        3.1.1 实验材料及方法
        3.1.2 不同固溶温度对改善碳化物不均匀性的影响
        3.1.3 电渣锭铸态碳化物及锻材碳化物形貌及构成分析的影响
        3.1.4 电渣锭高温均匀化试验
        3.1.5 高温均匀化处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2 锻造工艺对1Cr12型耐热钢横向冲击功的影响
        3.2.1 试验材料及方法
        3.2.2 电渣锭锻造墩拔试验
        4.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 X20Cr13叶片扁钢连续调质技术研究
        3.3.1 水-空交替控时淬火冷却(ATQ)技术原理
        3.3.2 ATQ技术在X20Cr13叶片扁钢中的应用
        3.3.3 X20Cr13叶片扁钢ATQ工艺实施效果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四、12铬钼钒耐热钢中碳化物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微量元素对铬钼钢性能影响及热处理工艺研究[D]. 江莲桂子.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2]高铬耐热钢高温蠕变行为及寿命预测[D]. 朱麟. 西北大学, 2019
  • [3]低合金铬钼钢回火脆化研究[D]. 闫红霞. 兰州理工大学, 2016(01)
  • [4]新型马氏体耐热钢的设计与研究[D]. 郭兴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02)
  • [5]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应用于电站锅炉受热面组织结构和性能诊断的研究[D]. 李军.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5)
  • [6]电站锅炉用耐热钢管焊接接头再热裂纹研究进展[J]. 张新,张志刚,王晓茹,李少华. 机械工程材料, 2017(02)
  • [7]钼在合金钢冶炼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J]. 张朝晖,李东林,邢相栋,刘世锋,张光曦,鲁慧慧. 钢铁研究学报, 2020(01)
  • [8]X12CrMoWVNbN铁素体耐热钢热加工过程中组织演变的研究[D]. 胡方剑.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7)
  • [9]热轧高铝310S耐热钢的组织和性能及铝元素的作用机制[D]. 刘辉. 兰州理工大学, 2012(10)
  • [10]抚钢先进汽轮机叶片钢的制备工艺与组织性能研究[D]. 陈德利. 东北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12 Cr-MoV耐热钢中碳化物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