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128例B超观察

针刺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128例B超观察

一、B 超观察针刺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128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君,邵素菊,杨宁[1](2021)在《邵氏组方配伍突三针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邵氏组方配伍突三针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治疗10周。观察组采用邵氏组方配伍突三针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症状进行配穴,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治疗10周。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结节最大直径均较治疗前减小,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邵氏组方配伍突三针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梁莹[2](2021)在《疏肝化痰消瘿方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气郁痰阻证)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疏肝化痰消瘿方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最大直径及其数量、中医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影响,初步评价疏肝化痰消瘿方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气郁痰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其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就诊于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二科门诊且确诊为甲状腺结节,中医辨证属气郁痰阻证瘿病,同时符合相关标准的7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疏肝化痰消瘿方治疗;对照组仅定期随诊观察。两组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适碘饮食、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观察周期为12周,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结节大小、结节数量、甲功以及相关安全指标的变化。将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研究实际完成64例,其中剔除3例,脱落5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为32例。2.一般资料比较:对64名患者分别在性别,病程,年龄,结节大小,结节数量,中医单项证候积分及其总积分等方面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各方面均具有可比性。3.中医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结果提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为15.63%,通过数据分析P<0.05,提示在中医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通过治疗,治疗组总积分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提示治疗组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中医证候单项积分比较:治疗组各项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疏肝化痰消瘿方可以改善气郁痰阻证甲状腺结节患者所表现出的各项症候:对照组除喉中有痰、烦躁易怒外,其余各项无明显改善(P>0.05),提示定期随访观察对气郁痰阻证甲状腺结节中医症候无明显改善。通过组间比较发现,无论是在改善主症方面还是次症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6.结节的最大直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结节较前缩小,数量较前减少,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未见明显缩小,数量未见明显减少,治疗前后对照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治疗组在缩小结节直径、较少其数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7.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9.38%,对照组为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于临床疗效而言治疗组更具优势。8.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相关的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甲功及甲状腺自身抗体、血、尿、便常规、肝肾功等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疏肝化痰消瘿方对良性甲状腺结节(气郁痰阻证)患者具有明显的疗效,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的同时,缩小结节体积,减少数量,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研究、应用。

张美绪[3](2021)在《疏肝补肾汤治疗肝郁肾虚型甲状腺结节合并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理论探讨,阐述甲状腺结节(TN)与乳腺增生症的病因病机、治疗、相关性等内容,运用疏肝补肾汤治疗“肝郁肾虚”型甲状腺结节合并乳腺增生症,以观察、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患者,在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给予疏肝补肾汤口服治疗,治疗12周。观察本方对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结节最大径、乳腺肿块的质地、及大小、乳房疼痛情况、甲状腺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以及安全性观测指标的影响。结果:1.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18.75±5.96),治疗后(10.16±5.38),前后比较有所下降(P<0.05);2.中医证候单项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3.中医证候疗效分析总有效率为85.71%,显效10例(17.86%)、有效38例(67.86%)、无效8例(14.29%);4.甲状腺最大结节直径治疗前1.01±0.23cm,治疗后0.56±0.24cm,前后比较有明显缩小(P<0.05),甲状腺结节疗效总有效率达80%;5.治疗前乳腺肿块的大小、质地、乳房疼痛积分分别为3.48±1.11、6.48±2.48、16.07±5.96,治疗后分别为1.55±1.62、3.21±3.61、8.57±4.41,前后进行比较各项均下降(P<0.05),乳腺增生症疗效总有效率达82%;6.治疗后二者合病皆有效患者45例,临床总有效率达80.00%;7.治疗前后患者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指标均未出现异常,且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常见不良反应。结论:1.疏肝补肾汤能降低肝郁肾虚型甲状腺结节合并乳腺增生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2.疏肝补肾汤能缩小肝郁肾虚型甲状腺结节合并乳腺增生症患者的甲状腺结节直径。3.疏肝补肾汤能使肝郁肾虚型甲状腺结节合并乳腺增生症患者乳腺肿块直径缩小、乳腺肿块质地变好、乳房疼痛减轻。4.疏肝补肾汤治疗肝郁肾虚型甲状腺结节合并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良好。5.疏肝补肾汤治疗肝郁肾虚型甲状腺结节合并乳腺增生症患者依从性较强,未出现明显副作用,安全性较好。

柴佳鹏[4](2021)在《王富春教授穴位贴敷经验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运用王富春教授关于穴位贴敷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经验方,阐述其关于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证经验和用药原则。为其经验方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并通过临床观察结果验证所用方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根据王富春教授已发表的着作以及论文,阐释其经验方法和治疗特点。2.通过临床观察验证王富春教授经验方的疗效。选择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及大连维特奥国际医院患者共36例。运用王富春教授穴位贴敷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经验方,每位患者治疗30天为1个疗程,隔日贴一次,疗程间休息1天,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14天后进行随访。3.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包括颈部不适,局部结节、喉咙异物感、常叹息、多汗、乏力、胸胁窜痛、情绪起伏、纳差的积分,通过彩超观察结节最大直径、甲状腺功能的变化,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1.验证了王富春教授经验方对于甲状腺结节(气郁痰阻型)具有良好的疗效。2.中医证候疗效上,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90.70%,甲状腺结节直径缩小疗效有效率为87.5%。在中医证候积分单项比较中,其中一些症状例如情绪不稳定,常叹息等疗效良好。3.结合试验研究结束后的随访,治疗前和随访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延续性,病情复发程度低。结论:1.王富春教授经验方在治疗(气郁痰阻型)甲状腺结节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2.在随访中,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的疗效体现出了延续性,复发率低。3.通过对试验前后进行对比,未见其他损害,验证了穴位贴敷疗法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田叶红[5](2021)在《基于肿瘤神经新生学说探讨p75NTR介导的电针围刺的抑瘤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神经新生已成为肿瘤的重要获得性特征之一,研究表明通过基因技术特异性操控乳腺癌神经,激活交感神经促进乳腺癌进展,激活副交感神经抑制乳腺癌生长。神经调控肿瘤的分子机制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阻断神经为抗肿瘤治疗提供重要靶标。然而,目前针对神经生长的相关因子及受体的抑制剂研究正处于初始阶段。围刺为传统中医刺法,可沟通局部经脉、络脉、浮络和皮部之间的联系,以理气活血、化瘀通络。针对肿瘤的围刺,即以肿瘤局部为中心,沿肿瘤边缘进行多针包围性针刺。前期研究显示电针围刺后肿瘤组织内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p75NTR)表达明显增多,与抑瘤率变化趋势一致,且参与调控了肿瘤内的轴突导向因子Sema3a表达,提示围刺可能影响肿瘤神经。但围刺是否能够调控肿瘤神经及相关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阐明。本研究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包括两方面:一是从临床应用角度,对围刺疗法及瘤周注射在肿瘤的运用和疗效进行整理、总结;二是从现代医学角度,梳理和总结了肿瘤神经新生及p75NTR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为实验研究:目的:1比较不同围刺法对乳腺癌移植瘤肿瘤生长及癌细胞凋亡的影响;2观察电针围刺对肿瘤神经、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NTs)及相应受体的影响;3通过有参转录组测序获取电针围刺相关的差异基因表达,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电针围刺调控肿瘤神经的候选靶基因和相关分子机制;4以p75NTR为突破口,通过电针围刺后抑制p75NTR信号转导,观察p75NTR对电针围刺调控神经、细胞凋亡及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4T1乳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实验一分为TG组(模型组)、ETG组(电针围刺组)、ATG组(毫针围刺组),TG组小鼠每天抓握3min,ETG组予电针围刺3min/天,ATG组予毫针围刺3min/天,于干预后1周、2周、3周取材,绘制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比较电针与毫针围刺对肿瘤生长、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二分为TG组、ETG组、NG组(空白组)、ENG组(空白电针组),TG组、ETG组干预同实验一,NG组、ENG组均为正常小鼠,其中NG组每天抓握3分钟,ENG组电针围刺,其针刺部位、方法与ETG组一致,通过HE、IHC、ELISA检测,以明确电针围刺对肿瘤神经、神经递质、NTs及受体的影响。实验三样本来自实验二,取TG组与ETG组干预1周的肿瘤组织冰冻样本,每组各3个,共6个样本用于有参转录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分析,以探索电针围刺对肿瘤神经的调控作用及潜在机制。基于前期研究电针围刺对p75NTR的上调作用,实验四分为TG组、ETG组、ETTG组(TP组,即p75NTR抑制剂组),TG组、ETG组干预同前,ETTG组电针干预同ETG组,并在电针后15分钟腹腔注射p75NTR受体抑制剂TAT-Pep5(75μg/kg·d),以明确抑制p75NTR信号传导对肿瘤神经、肿瘤细胞凋亡及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1电针与毫针围刺抑制4T1小鼠乳腺癌肿瘤生长的比较(1)肿瘤生长曲线显示,ETG组肿瘤生长最慢,TG组最快,ATG介于ETG组与TG组之间;在实验干预第15天,三组肿瘤生长曲线开始趋于一致。肿瘤体积的组间比较显示,ETG组肿瘤体积于实验干预第5-18天较TG组显着缩小(p<0.05),ATG组肿瘤体积于实验干预第6-14天较TG组显着缩小(p<0.05)。(2)三个取材时点的瘤重比较,ETG组瘤重最小,TG组瘤重最大,ATG组瘤重介于ETG组与TG组之间。(3)在三个取材时点,ETG组抑瘤率分别为36.93%、46.49%、27.89%,ATG组抑瘤率分别30.79%、26.61%、21.67%。(4)TUNEL染色结果显示,ETG组在三个取材时点的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着高于ATG组与TG组(p<0.05),且在实验干预2周的凋亡指数最高,ATG组的凋亡指数与TG组相当。2电针围刺对4T1小鼠乳腺癌神经的影响(1)HE染色、IHC标记PGP 9.5均提示4T1小鼠乳腺癌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有神经支配。(2)β3-tubulin+神经:ETG组β3-tubulin+神经束在实验干预1周、2周均少于TG组,至实验干预3周两组无差别;ETG组神经纤维在三个取材时点均多于TG组;IPP半定量分析β3-tubulin+表达面积显示,ETG组在三个取材时点β3-tubulin+表达面积均显着少于TG组(p<0.05)。(3)TH+交感神经:TH+神经纤维呈细丝状,分布于肿瘤间质,且多围绕在血管周围,ETG组在三个取材时点的TH+神经纤维均显着少于TG组。(4)血清神经递质:ENG组NE、ACH、AD较NG组均有一过性升高趋势,其中仅干预3周的AD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ETG组NE、ACH、SP含量较TG组有一过性升高趋势,其中仅第3周NE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5)肿瘤组织神经递质:ETG组在三个取材时点的NE含量均低于TG组,其中干预2周、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TG组 ACH水平均低于TG组,其中干预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血清NTs:NGF、BDNF、NT-3、NT-4含量在三个取材时点组间比较均无差异。(7)肿瘤组织NTs:ETG组在干预1周、2周的NGF含量均明显高于TG组(p<0.05),ETG组在干预3周的NT-3水平显着高于TG组(p<0.05),BDNF、NT-4水平在ETG与TG组均无差异,ETG组proNGF相对表达量在三个取材时点均显着高于TG组(p<0.05)。(8)NTs相关受体:ETG组在三个取材时点的p75NTR相对表达量均显着高于TG组(p<0.05),TrkA、TrkB相对表达量在ETG与TG组均无差异。3有参转录组测序探索电针围刺对肿瘤神经的作用相较于TG组,ETG组共获得116个差异基因,其中66个上调基因,50个下调基因,GO功能注释分析显示电针围刺相关的差异基因主要与免疫反应、细胞死亡与稳态、氧化应激、物质与能量代谢等生物学过程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电针围刺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神经、免疫反应、物质与能量代谢相关,其中在神经的生物学过程中,包含四个神经递质兴奋性突触通路和一个神经轴突导向通路,涉及1 1个差异基因,5-HT2、VGCC、COX、TRPC1、Ablim 下调,Gi/o、PLA2、GLS、CREB、Boc、Netin-G2上调,涵盖胞吐、钙离子内流、神经兴奋性、神经保护、轴突导向、神经递质释放的反馈抑制调节、突触可塑性等生物学功能。4 p75NTR介导电针围刺调控肿瘤神经及癌细胞凋亡的机制腹腔注射TAT-Pep5以抑制p75NTR信号传导,观察电针围刺对肿瘤神经、癌细胞凋亡的影响。(1)β3-tubulin+神经:ETTG组β3-tubulin+神经总数和神经纤维较ETG组和TG组均有减少趋势(p>0.05),而β3-tubulin+神经束比ETG组和TG组有增多趋势(p>0.05),此外,ETTG组在实验干预1周、2周β3-tubulin+表达面积显着高于ETG组(p<0.05)。(2)TH+神经:ETTG组TH+神经纤维在三个取材时点均显着多于ETG组(p<0.05);ETTG组在干预1周、2周的TH+神经纤维与TG组相当,至干预3周明显少于TG组(p<0.05)。(3)肿瘤组织神经递质(NE、ACH):ETTG组肿瘤组织NE含量介于TG组与ETG组之间;ETTG组肿瘤组织ACH含量在三个取材时点均高于ETG组,其中实验干预2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TG组无差异。(4)肿瘤组织NGF、proNGF:ETTG组在三个取材时点的NGF含量均显着高于TG组(p<0.05),在实验干预1周与ETG组相当,2周显着低于ETG组,3周高于ETG组;对于proNGF,在三个取材时点ETTG组proNGF表达均与ETG组相当,而显着高于TG组(p<0.05)。(5)肿瘤生长:ETTG组瘤体、瘤重均介于ETG组与TG组之间,三个取材时点ETTG组的抑瘤率显着低于ETG组(p<0.05)。(6)癌细胞凋亡:ETTG组在三个取材时点的凋亡指数均显着低于ETG组(p<0.05),而与TG组相当。结论:1单纯电针与毫针围刺均可抑制肿瘤生长,电针围刺较毫针围刺抑瘤作用更强、更持久,其中电针围刺的抑瘤机制之一为癌细胞凋亡增加。2电针围刺调控肿瘤神经,具体表现为促进神经新生、抑制神经浸润(PNI)和交感神经形成,调节肿瘤组织神经递质(ACH、AD、NE)、NTs(NGF、proNGF、NT-3)水平,上调 p75NTR 表达,可能为电针围刺抑瘤潜在分子机制。3电针围刺可能通削弱胞吐、抑制钙离子内流、调节神经兴奋性等作用抑制神经递质释放,及通过促进神经保护和轴突导向而诱导神经轴突生成,以调控肿瘤微环境。4电针围刺上调p75NTR/proNGF信号转导诱导癌细胞凋亡而直接抑制肿瘤生长,同时经由p75NTR介导以抑制PNI和交感神经支配,下调肿瘤组织NE、ACH水平,以调控肿瘤微环境而发挥间接抑瘤作用。

梁婉娴[6](2021)在《白涎线、肝瘿线舌象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抑郁焦虑状态测评分析》文中认为背景及目的:中医藏象理论涵盖了内在脏腑及其外在生理、病理表现等内容。舌象能够直观反映人体脏腑气血的生理、病理状态,是中医望诊和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观舌象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不可或缺的一步。一般情况下,舌诊主要关注舌形、舌色、苔色、苔质等方面,但一些特殊舌象具有特征性的临床意义。白涎线、肝瘿线是中医舌诊中的特殊舌象表现,白涎线又称“舌缨线”、“舌边白涎”、“肝郁线”,是舌部两侧边缘内约5mm处由涎沫凝聚而成的线索状泡沫带,病机为肝郁气滞、脾失健运、痰湿内阻;肝瘿线又称“肝积舌”、“肝淤舌”,是舌部两侧边缘的青紫色条纹或不规则细管状的斑样黑点,病机为肝郁气滞,瘀血内阻。白涎线、肝瘿线临床中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共同反映于舌象,见于多种疾病,以肝相关病变为主,且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状态异常。白涎线、肝瘿线属于肝藏象的病理特征的一部分。关于白涎线、肝瘿线和心理状态的研究目前仅限于病例报道,尚无有效、客观的心理测评证据证实白涎线、肝瘿线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本研究分析了白涎线、肝瘿线的临床特点,运用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以及国际公认的Beck焦虑量表、Beck抑郁量表对白涎线、肝瘿线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测评,探索白涎线、肝瘿线患者的心理状态,客观评价白涎线、肝瘿线与抑郁、焦虑心理状态之间的相关性;对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评估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在本研究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①收集白涎线、肝瘿线舌象患者共计108例(白涎线66例,肝瘿线24例,白涎线+肝瘿线18例),采集舌象、填写临床信息,分析临床特点。②以观察组:对照组=2:1的比例,纳入观察组100例(由白涎线61例,肝瘿线21例,白涎线+肝瘿线18例组成),正常舌组成的对照组50例。采用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Beck焦虑量表、Beck抑郁量表对入组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24.0,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肝经相关脏器病变情况,得出结果,分析讨论。结果:运用SPSS24.0处理试验数据,统计结果如下:①白涎线、肝瘿线的发病特点:白涎线、肝瘿线患者以50岁以上人群、女性多见。白涎线组患者以甲状腺疾病38/66(57.58%),肺部疾病28/66(42.42%),乳腺疾病25/66(37.88%)的患病率最高。肝瘿线组患者以肝胆疾病13/24(54.17%),乳腺疾病11/24(45.83%),甲状腺疾病10/24(41.67%)患病率最高。白涎线+肝瘿线组患者以消化道疾病10/18(55.56%),肺部疾病7/18(38.89%),肝胆疾病4/18(22.22%)和甲状腺疾病4/18(22.22%)患病率最高。②心理量表异常率:观察组的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总分均值为46.11±12.01,对照组总分均值为32.91±8.35。观察组中90例(90.00%)患者的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评分异常,对照组中25例(50.00%)患者的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评分异常,观察组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异常率较对照组高(P<0.01);观察组中65例(65.00%)患者处于焦虑状态,48例(48.00%)为轻度焦虑,14例(14.00%)为中度焦虑,3例(3.00%)为重度焦虑;对照组中8例(16.00%)患者处于焦虑状态,7例(14.00%)患者为轻度焦虑,1例(2.00%)患者处于重度焦虑状态,观察组焦虑状态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1)。观察组中30例(30.00%)患者处于抑郁状态,其中12例(12.00%)为轻度抑郁,13例(13.00%)为中度抑郁,5例(5.00%)为重度抑郁;对照组4例(8.00%)处于抑郁状态,其中1例(2.00%)为轻度抑郁,2例(4.00%)为中度抑郁,1例(1.00%)为重度抑郁状态,观察组抑郁状态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1)。③心理量表测值积分比较:观察组的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总分及肝经、焦虑、抑郁三个维度积分,Beck焦虑量表积分、Beck抑郁量表积分均较对照组高(P<0.01)。④倾向性评分匹配的心理量表测值比较:匹配后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的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总分及肝经、焦虑、抑郁三个维度积分,Beck焦虑量表积分、Beck抑郁量表积分均较对照组高(P<0.01)。⑤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的信效度分析: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的焦虑维度积分与Beck焦虑量表测量值总分,抑郁维度积分与Beck抑郁量表测量值总分均有显着相关性(r=0.794,P<0.01;r=0.770,P<0.01);肝经维度积分与Beck焦虑量表测值总分、Beck抑郁量表测值总分均存在相关性(r=0.717,P<0.01;r=0.577,P<0.01);Cronbach’sα系数=0.889,折半信度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17。⑥观察组中,2个及2个以上肝经相关脏器患有“结节”、“增生”、“囊肿”、“肿块”类型病变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①白涎线、肝瘿线舌象患者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为主。②白涎线、肝瘿线与抑郁、焦虑状态具有相关性,白涎线、肝瘿线舌象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较一般患者严重,白涎线、肝瘿线对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具有提示性作用;③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在中医肝证及情绪测评信效度高,值得应用于更多相关的中医研究。④白涎线、肝瘿线患者更容易出现多个肝经相关脏器同时存在病变的情况。

张杨[7](2021)在《疏肝化痰散结汤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探讨和研究祖国医学对甲状腺结节的认识,运用导师自拟验方“疏肝化痰散结汤”治疗甲状腺结节中经中医辨证属肝郁痰凝型的患者,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甲状腺结节的最大横截面直径、中医证候积分、甲状腺功能、抗体滴度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评价疏肝化痰散结汤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以及评估本方的安全性,为中医治疗甲状腺结节提供思路。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痰凝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健康宣教,动态观察8周。治疗组在生活干预基础上服用导师验方疏肝化痰散结汤治疗,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相关疗效指标及安全指标,将治疗前后得出的数据通过统计软件SPSS26.0进行处理分析,探求疏肝化痰散结汤对甲状腺结节辨证属肝郁痰凝证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纳入60例,无脱落及剔除病例。治疗前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①疾病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0%,对照组1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②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结节最大横截面直径缩小比较:组内比较,治疗组结节最大直径缩小较为显着(P<0.01),对照组直径缩小不明显(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结节缩小优于对照组(P<0.05)。④甲状腺功能、抗体滴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及抗体滴度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显着差异(P>0.05)。⑤安全指标:治疗前后患者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抗体滴度等检查结果均正常。服药期间,治疗组患者未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无出现皮疹、过敏等不良反应,无因不良反应中途退出研究者。结论:经过初步临床观察,疏肝化痰散结汤可以改善肝郁痰凝型甲状腺结节的中医临床症状,缩小结节,安全性较高。

李素华[8](2020)在《B超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B超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辽宁省建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先后开展X线检查及B超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肾积水的检出率及不同大小、不同数量、不同部位结石的检出率。结果 B超对肾积水的检出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对直径5 cm及以下的结石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对数量1~2个、3~5个及5个以上结石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对输尿管上段、中段、下段结石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诊断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较高,不仅操作方便,普及性高,还可全方面了解结石状况,为后续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罗宇庭[9](2020)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手术方法及优效性研究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方法、过程及特点并分析手术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实施腔镜甲状腺手术的198名患者病例资料。统计分析157名接受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手术相关参数及术后并发症资料;并对比分析其中47例实施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与41例经胸乳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出血量、感染率、淋巴清扫情况、美容评分与术后创伤免疫指标(白介素-6、C反应蛋白及皮质醇)。结果:1.一般资料:接受TOETVA的患者共157名。其中男性患者为9名,女性患者为148名。年龄范围为13-48岁(平均30.11±7.83岁)。术前B超评分3类89例,4类53例,5类15例。其中83例患者接受了单侧TOETVA手术,27例患者接受了双侧TOETVA手术,47例接受了癌根治TOETVA手术。对比47例接受了经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与41例接受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B超评分上均无明显差别(P>0.05)。2.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切除方式为:83例(52.9%)患者接受了TOETVA的单侧甲状腺手术,27例(17.2%)患者接受了TOETVA双侧甲状腺手术,47例(29.9%)接受了经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3.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术后相关并发症:术后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1例(7.0%),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RLN)损伤10例(6.4%),出现皮下血肿3例(1.9%),出现术后感染6例(3.8%),出现皮下瘢痕牵拉1例(0.6%)。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永久性RLN损伤。所有手术无颏神经损伤、皮下气肿、气管损伤、食管损伤、气胸等并发症发生。4.经口腔前庭入路组vs经胸乳入路组相比:出血量更少(P=0.02<0.05)、淋巴结清扫更彻底(P<0.01)以及术后患者对美容效果的评分更高(P<0.01);并且手术并发症(暂时性RLN损伤、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皮下血肿以及术后感染等)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5.经口腔前庭入路组与经胸乳入路组在术后8h白介素6的检测值有差异(P=0.0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时间段中患者的白介素6、C反应蛋白、皮质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能够实现经自然通道运用腔镜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术后无体表手术瘢痕,能够达到良好的美容效果。较其他入路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其淋巴结的清扫更彻底。在安全性及疗效均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是目前最佳的腔镜甲状腺手术方式。第二部分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安全性的研究目的:论述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安全基础与术中应用神经监测技术提升手术安全性。方法:统计分析35例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喉返神经监测与54例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资料及并发症;分析患者伴发桥本氏甲状腺炎时对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手术参数的影响;结果:1.TOETVA+IONM组与TOETVA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喉返神经探查数、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均无差异(P>0.05)。2.TOETVA+IONM组相比于TOETVA组,手术时间更短(P<0.01),术中出血量更少(P=0.03<0.05)、术后引流量更少(P=0.001<0.05),喉返神经损伤率更低,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7>0.05)。3.TOETVA伴有桥本相比于TOETVA不伴桥本,手术时间更长(P<0.01),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会更高(P<0.01),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4.TOETVA+IONM伴有桥本相比于TOETVA伴桥本,手术时间更短(P=0.001<0.01),术后引流量更低(P=0.03<0.05),喉返神经损伤率更低(P=0.001<0.01),术中出血量与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因其操作空间狭小、视野自上而下等因素,使得甲状腺外科医师的操作难度增加。术中应用神经监测技术能有效防止喉返神经损伤,有效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手术的并发症,也为患者腔镜手术体验及加速康复做好保障。第三部分: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ERAS模式的研究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围术期ERAS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应用优势。方法:对比89例ERAS围术期模式下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68例常规围术期模式下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分析对比围术期并发症、预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1.ERAS组vs常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超评分以及手术方式均无明显差别(P>0.05)。2.ERAS组与常规组均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永久性RLN损伤、颏神经损伤、皮下气肿、气管损伤、食管损伤、气胸等并发症。在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损伤、暂时性RLN损伤、皮下血肿、术后感染、皮下瘢痕牵拉等并发症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3.ERAS组vs常规组:手术预约时间更短、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以及患者满意度更高(P<0.01)。结论:围术期ERAS模式下的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手术预约时间较短、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更低以及更被年轻患者所接受。在如此短暂的术后住院观察下,其并发症并未升高,安全性能够保证。在ERAS快速发展现状下,更多患者能够得到优质、安全、有效与及时的治疗。

巴志强[10](2020)在《101例甲状腺结节的中医临床特征及治疗总结》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临床收集101例甲状腺结节资料,分析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候、体质特点,总结导师治疗经验,为中医治疗甲状腺结节提供临床思路。方法1.病例来源:收集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在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李鸣镝主任医师门诊就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2.研究内容:基于真实情景记录病例数据,参考2008年《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诊断学》(新世纪第二版),《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二版),《中医外科学》(新世纪第二版)关于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收集甲状腺结节患者一般资料,参考放射协会关于超声诊断与影像为基础的甲状腺结节管理2016修订版的共识与推荐声明标准等记录甲状腺B超情况,临床症状,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患者填写中医体质自评价、处方用药等。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体型、遗传病史、烟酒史、甲状腺结节特征(部位、数量、大小、性质、分级等)中医临床症状分布、中医证候、体质特征、处方用药规律等规律。3.统计:病例资料录入Excel 2017,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2.0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及相关性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一般资料:101例患者中,男性25例(25.25%),女性76例(76.75%),男女之比约1:3。年龄最小21岁,最大74岁,其中中老年比例较高,51~60岁者27例(26.73%),61~70 岁者 24 例(23.76%)。BMI 正常者 46 例(45.5%),超重者 33 例(32.67%)。稳定工作者46例(45.5%),退休人员43例(42.57%),已婚者86例(85.15%),有甲状腺结节家族史者22例(21.78%)。吸烟不饮酒者,男性6例,女性2例;饮酒但不吸烟者,男性1例,女性1例;吸烟并饮酒者,男性10例,女性0例。2.甲状腺B超特点:单发结节者23例(22.77%),多发结节者78例(77.23%)。仅左侧患结节者25例(24.75%),仅右侧患结节者19例(18.81%),双侧均患结节者57例(56.44%),峡部结节者5例(4.95%)。结节小于等于1.0cm者52例(51.49%),1.1~2.0 cm 者 32 例(31.68%),2.1~3.0 cm 者 9 例(8.91%),大于 3.1cm 者 8 例(7.92%)。囊性结节者6例(5.94%),实性结节者34例(33.66%),囊实混合性61例(61.40%)。边界欠清晰者10例(9.90%),边界不规则者12例(11.88%),有钙化者15例(14.85%)。TI-RADS-2 级 29 例(28.71%),TI-RADS-3 级 59 例(58.42%),TI-RADS-4 级 13 例(12.87%)。3.临床表现、体质及证候特征:3.1症状分布:有颈前作胀者36例(35.64%),颈前肿大者53例(52.48%),颈部疼痛者24例(23.76%),咽部有异物感者69例(68.32%)。临床症状中急躁易怒(85例,84.16%)和口干咽燥(85例,84.16%)最多,其次是倦怠乏力(84例,83.17%)、失眠多梦(80 例,79.21%)、焦虑(80 例,79.21%)、口苦(78 例,77.23%)、抑郁(76 例,75.25%)、气短(70 例,69.31%)、面色晦暗/褐斑(69 例,68.32%),身体刺痛(66例,65.35%)、口唇色暗(66例,65.35%)、怕热多汗(60例,59.41%)等症状频率亦较高。3.2中医证候:10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气滞痰阻证(40例,39.60%)最多,痰瘀互结证(35例,34.65%)次之,痰浊阻滞证16例,占15.84%,其他证候者10例,占9.90%。男性患者以痰浊阻滞证(36.00%)、痰瘀互结证(32.00%)为主,女性患者以气滞痰阻证(44.74%)、痰瘀互结证(35.53%)为主。3.3体质特征:以气郁质者最多(是/倾向是67例,66.34%),其次是血瘀质(54例,53.47%)、痰湿质(47例,46.53%)、阴虚质(37例,36.63%)、阳虚质(32例,31.68%)、湿热质(29 例,28.71%)、气虚质(27 例,26.73%),平和质(8 例,7.92%)及特禀质(10例,9.90%)最少。4.用药规律:4.1整体用药:纳入统计处方217张,共涉及中药188味。出现频率>50%的药味分别为半夏(184次,85.19%)、柴胡(164次,75.93%)、浙贝母(157次,72.69%)、夏枯草(157 次,72.69%)、陈皮(143 次,66.20%)、山慈菇(117 次,54.17%)、茯苓(117次,54.17%)、皂角刺(115次,53.24%)、猫爪草(112次,51.85%)。4.2分类用药:4.2.1常用的理气类中药分别是柴胡(164次,75.93%)、厚朴(105次,48.61%)、紫苏叶(98次,45.37%)、炒枳壳(72次,33.33%)、青皮(70次,32.41%)、香附(57 次,26.39%)等。4.2.2化痰散结类中药使用频率最高的分别是半夏(184次,85.19%)、浙贝母(157次,72.69%)、陈皮(143次,66.20%),较常使用的还有僵蚕(27次,12.50%)、石菖蒲(26 次,12.04%)、橘核(25 次,11.57%)等。4.2.3处方中常配伍使用软坚散结类中药皂角刺(115次,53.24%)、穿山甲(89次,41.20%)、莪术(47 次,21.76%)等。4.2.4活血散结类中药常配伍使用丹参(93次,43.06%)、川芎(90次,41.67%)、当归(64次,29.63%)、赤芍(46次,21.30%)等,亦常配伍使用通络药物地龙、水蛭、全蝎、丝瓜络等。4.2.5清热散结药物常配伍的中药分别为山慈菇(117次,54.17%)、猫爪草(112次,51.85%)、黄芩(106 次,49.07%)、连翘(54 次,25.00%)等。4.2.6富碘中药使用较少。结论1.10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女性发病率高,男女之比约1:3,与文献报道一致,多见于51~70岁中老年人群。2.甲状腺结节B超特点:10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多发、双侧为主,结节≤3cm较多,实性及囊实性混合多见,TI-RADS分级集中在2-4级。3.中医体质以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多见,可伴见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和湿热质,平和质与特禀质最少。4.中医证候分布依次是气滞痰阻证(39.60%)、痰瘀互结证(34.65%)、痰浊阻滞证(15.84)及其他(9.90%)。5.用药规律与经验总结:5.1早期调气、中期化痰、后期活血,或两法并举,或三法并用。5.2肝气郁滞者以逍遥散为基本方,胆气郁滞者以小柴胡汤为基本方,气机不调者以四逆散为基本方,常用药物为柴胡、香附、橘叶、郁金、紫苏叶、陈皮、枳壳、枳实等,兼热者佐以清热,兼寒者佐以温阳。5.3依痰浊凝结的轻重,甲状腺结节的大小、病性(轻重、软硬、寒热)等,选用不同作用强度的化痰散结药物。轻者可选半夏、白芥子、浙贝母等,重者选制南星、白僵蚕、山慈菇、莪术、穿山甲等。兼热者选土贝母、浙贝母、山慈菇、玄参、连翘、夏枯草等;兼寒者选用白芥子、姜半夏等。结节偏软者选用二陈汤加贝母等,结节较硬者常采用生牡蛎、山慈菇、莪术、皂角刺等。5.4治疗不忘活血消瘿。根据瘀血的轻重,兼夹疾病等,审证使用。5.5慎用含碘中药。

二、B 超观察针刺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12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 超观察针刺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128例(论文提纲范文)

(1)邵氏组方配伍突三针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观察组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3.2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
4 讨论

(2)疏肝化痰消瘿方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气郁痰阻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甲状腺结节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疏肝补肾汤治疗肝郁肾虚型甲状腺结节合并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甲状腺结节的研究
        1.1 文献记载
        1.1.1 病因
        1.1.2 病机
        1.2 中医治疗方法
    2 西医对甲状腺结节的研究
        2.1 甲状腺结节的病因
        2.2 甲状腺结节的西医治疗
    3 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的研究
        3.1 文献记载
        3.1.1 病因
        3.1.2 病机
        3.2 中医治疗方法
    4 西医对乳腺增生症的研究
        4.1 乳腺增生症的病因
        4.2 乳腺增生症的西医治疗
    5 甲状腺结节与乳腺增生症相关性研究
        5.1 西医相关研究
        5.2 中医相关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病例来源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
    3 治疗方法
    4 观测指标
        4.1 疗效性观测指标
        4.2 安全性观测指标
    5 疗效判定标准
        5.1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5.2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6 数据分析
    7 结果
        7.1 患者年龄情况
        7.2 患者病程情况
        7.3 结果分析
        7.4 疗效分析
    8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立论依据
    2 疏肝补肾汤的组方分析
        2.1 组方分析
        2.2 现代药理学研究
    3 临床疗效分析
    4 机理探讨
    5 临床疗效评价
    6 不足与展望
        6.1 不足
        6.2 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4)王富春教授穴位贴敷经验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近十年甲状腺结节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中医外治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王富春教授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证经验
    1 王富春教授学术思想及成果概述
    2 王富春教授对甲状腺结节病的认识
    3 王富春教授确立的治则治法
    4 临证诊疗特点
    5 选穴分析
    6 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依据
    7 典型案例举隅
第三部分 临床观察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案
    3 疗效观察
    4 安全性评价指标
    5 统计方法
    6 研究结果
    7 安全性分析
    8 脱落情况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研究结果分析
问题与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知情同意书?知情告知页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5)基于肿瘤神经新生学说探讨p75NTR介导的电针围刺的抑瘤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围刺法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1 围刺治疗单纯性囊肿
        2 围刺治疗甲状腺结节
        3 围刺治疗其他良性肿瘤
        4 围刺治疗恶性肿瘤
        5 瘤周注射治疗恶性肿瘤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神经新生及p75NTR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1 神经新生在乳腺癌中的研究
        2 p75NTR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电针与毫针围刺对4T1小鼠乳腺癌肿瘤生长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 电针围刺对4T1小鼠乳腺癌神经新生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三 有参转录组测序探索电针围刺对肿瘤神经的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四 p75NTR对电针围刺调控肿瘤神经及癌细胞凋亡的机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与不足
致谢
主要研究成果

(6)白涎线、肝瘿线舌象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抑郁焦虑状态测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白涎线的相关研究进展
        1 白涎线的定义
        2 白涎线的中医理论
        3 白涎线的西医病理机制
        4 白涎线与中医临床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肝瘿线的相关研究进展
        1 肝瘿线的定义
        2 形成机理
        3 临床意义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研究一 白涎线、肝瘿线舌象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纳排标准
        3 方法及工具
        4 结果
        5 讨论
    临床研究二 白涎线、肝瘿线舌象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测评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纳排标准
        3 方法及工具
        4 结果
        5 讨论
典型病例
    1 病例一
    2 病例二
    3 病例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中医肝脏象情绪评定量表
    附录2 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
    附录3:Beck抑郁量表第2版(BDⅠ-Ⅱ)
致谢
个人简历

(7)疏肝化痰散结汤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瘿病的认识
        1.1 古代医家对瘿病的探讨
        1.2 当代医家对瘿病的探讨
    2 西医对甲状腺结节的认识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甲状腺结节的症状
        2.3 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检查
        2.4 甲状腺结节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资料
    1 病例选择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数量及来源
        2.2 试验设计
    3 治疗方法
        3.1 给药方案
        3.2 中药来源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性指标
        4.2 安全性指标
        4.3 疗效性指标
    5 疗效评定标准
        5.1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5.2 甲状腺最大横截面最大直径缩小疗效评定标准
    6 生化指标及安全性评定标准
        6.1 相关指标正常范围
        6.2 安全性判定
    7 统计学处理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病例入选及完成情况
    2 基本情况分析
        2.1 性别比较
        2.2 年龄比较
        2.3 病程比较
        2.4 治疗前结节最大横截面直径比较
        2.5 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6 治疗前甲状腺功能、抗体滴度比较
    3 疗效指标
        3.1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2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3 治疗后中医症状比较
        3.4 治疗前后结节最大横截面最大直径比较
        3.5 治疗前后结节最大横截面直径缩小疗效比较
        3.6 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抗体滴度比较
    4 安全性指标比较
        4.1 一般指标
    5 不良反应
第四部分 讨论
    1 立论依据
        1.1 肝气郁滞为始动因素
        1.2 痰凝为本病关键
        1.3 病久痰瘀互结
    2 治则治法
    3 疏肝化痰散结汤方药组成及药理分析
        3.1 方药组成
        3.2 单药分析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一般资料分析
        4.2 甲状腺结节最大横截面最大直径比较
        4.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4 疗效比较
        4.5 安全性指标比较
    5 问题与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甲状腺结节临床观察表
    附表2 中医证候评分表
    附表3 主要英文缩写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B超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临床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对肾积水的检出率比较
    2.2 两种方法对不同大小结石的检出率比较
    2.3 两种方法对不同数量结石的检出率比较
    2.4 两种方法对不同部位结石的检出率比较
3 讨论

(9)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部分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手术方法及优效性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建腔
        2.4 切除甲状腺
        2.5 清扫淋巴结
        2.6 统计资料收集整理方案
        2.7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临床资料
        3.2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手术特点
        3.3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术后相关并发症
        3.4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美容效果
        3.5 两组内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对比
        3.6 两组内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炎症损伤生化指标对比
    4 讨论
        4.1 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发展史
        4.2 TOETVA的特点及优势
        4.3 TOETVA实施经验
        4.4 TOETVA的进一步创新
        4.5 TOETVA的现状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安全性的研究
    1 前言
    2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方法
        2.2 统计资料收集整理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ERAS模式的研究
    1 前言
    2 一般资料与方法
        2.1 统计资料收集整理
        2.2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4 讨论
        4.1 ERAS发展历史
        4.2 ERAS围术期经口腔镜甲状腺手术经验
        4.3 ERAS围术期经口腔镜甲状腺手术现状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论文综述 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进展
    参考文献

(10)101例甲状腺结节的中医临床特征及治疗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研究概述
        1. 中医病名
        2. 古代中医对甲状腺结节病因病机的认识
        3. 现代中医对甲状腺结节相关因素的认识
        4. 辨证论治
        5. 针灸及外治
        6. 中医治疗甲状腺结节用药概述
        7.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西医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研究概况
        1. 流行病学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及诊断
        4. 治疗方法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101例甲状腺结节的中医临床特征及治疗总结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典型病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甲状腺结节临床病例观察表
附录2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及体质判定标准
附录3 甲状腺结节中医症状积分表
个人简历

四、B 超观察针刺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12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邵氏组方配伍突三针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观察[J]. 张君,邵素菊,杨宁. 中国民间疗法, 2021(16)
  • [2]疏肝化痰消瘿方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气郁痰阻证)的疗效观察[D]. 梁莹.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疏肝补肾汤治疗肝郁肾虚型甲状腺结节合并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D]. 张美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王富春教授穴位贴敷经验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观察[D]. 柴佳鹏.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肿瘤神经新生学说探讨p75NTR介导的电针围刺的抑瘤机制[D]. 田叶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白涎线、肝瘿线舌象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抑郁焦虑状态测评分析[D]. 梁婉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疏肝化痰散结汤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B超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价值[J]. 李素华. 医疗装备, 2020(24)
  • [9]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D]. 罗宇庭. 南昌大学, 2020(01)
  • [10]101例甲状腺结节的中医临床特征及治疗总结[D]. 巴志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针刺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128例B超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