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突发性耳聋与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摘要)

特发性突发性耳聋与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摘要)

一、特发性突聋与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的关系(摘要)(论文文献综述)

陈敬彩[1](2014)在《全身或鼓室内应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全身或鼓室内注射类固醇激素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比较鼓室内注射(初始治疗)与全身使用激素后再鼓室内注射(补充治疗)的疗效,探讨分析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被确诊为突发性聋的156例患者,其中初始治疗组78例和全身+补充治疗(全身使用激素后再鼓室内注射78例。初始治疗组注射类固醇激素1次/d,1周为1疗程,1-4疗程;全身+补充治疗组全身静滴类固醇激素,10d后改为鼓室内给药。两组同时静滴丹参(16ml/d),加或不加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每周复查纯音测听(pure tone average,PTA)。随访3个月。结果:按PTA恢复≥15dBHL为有效,初始治疗有效率73.1%,全身+补充治疗有效率为53.8%,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PTA恢复≥10dBHL为有效,初始治疗76.9%,全身+补充治疗为64.1%,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表明: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听力水平及激素的两种治疗方式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初诊时间、伴耳鸣、眩晕、听力图类型及高压氧治疗等因素与预后相关。从初诊时间上来看,初诊时间<3d有效率为73.0%,3-7d有效率为69.4%,7-14d有效率为44.4%,>14d有效率为36.4%,3d与3-7d相比较,疗效分别为73.0%和6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4d与14d以上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d以内和7d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耳鸣来看,伴耳鸣有效率44.4%,无耳鸣有效率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眩晕来看,伴眩晕有效率49.3%,无眩晕有效率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听力图类型上看,上升型(低频型)、平坦型、下降型(高频型)和全聋型有效率分别为64.9%、56.6%、55.6%、50.0%,上升型的有效率与其它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高压氧治疗来看,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有效率74.2%,无高压氧治疗有效率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疗效好。结论:全身或鼓室内注射类固醇激素治疗突发性聋均有效。初始鼓室内注射类固醇激素能达到或超过全身治疗的效果,鼓室内注射类固醇激素是一种安全、耐受性良好的治疗突发性聋的方式,可以把初始治疗作为首选治疗。发病到治疗1周后预后差。不同的听力图类型是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重要因素,上升型预后好。伴有耳鸣、眩晕的患者预后较差。药物治疗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疗效好。

曹恒恩[2](2012)在《桥臂梗死16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桥臂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神经影像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广泛、深刻的了解桥臂梗死。方法:对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12月~2012年1月收治的16例桥臂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本组16例患者,男9例,女7例,年龄50~83岁,平均(67.56±11.47岁),既往高血压病史13例(82%);糖尿病病史8例(50%);冠心病病史6例(38%);心房纤颤病史2例(13%);陈旧心肌梗死病史3例(19%);高脂血症病史3例(19%);脑梗死病史6例(38%);脑出血病史2例(13%);吸烟史8例(50%);饮酒史4例(25%)。本组16例均急性起病:安静状态起病12例,一般活动中起病4例。本组16例患者以眩晕、伴/不伴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的有13例(81%);以突发耳聋、伴/不伴耳鸣为首发症状的有5(31%);以走路不稳为首发症状的有6例(38%);以言语不清为首发症状的有6例(38%);以面部、伴/不伴肢体感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有3例(19%);饮水呛咳、伴/不伴吞咽困难2例(13%);头痛1例(6%)。病程中出现短暂复视2例(13%)。体征包括自发性水平眼震7例(44%);患侧周围性面瘫7例(44%);患侧听力障碍8例(50%);轻度构音障碍8例(50%);患侧面部感觉减退5例(31%);共济失调13例(81%);同向性凝视1例(6%)。16例患者发病24小时后经头颅CT检查:1例双侧臂梗死、小脑模糊低密度影;1例右侧小脑半球低密度灶;10例可见腔隙性梗死灶、伴/不伴脑室周围白质脱髓鞘;4例未见异常。头MRI+DWI检查发现:单侧桥臂梗死6例(38%);双侧桥臂梗死3例(19%);桥臂伴脑干或小脑梗死7例(44%)。10例行头MRA示: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不同程度闭塞、伴/不伴多处局部狭窄;2例双侧椎动脉纤细,多处局部狭窄。1例头CTA示双侧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及右侧椎动脉多处狭窄,左侧椎动脉未显影。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增高10例(63%);血脂异常9例(56%);同型半胱氨酸增高2例(13%);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5例(31%);余未见异常。心电图提示轻度ST-T改变10例(63%);左心室增大1例(6%);心房纤颤1例(6%);4例未见异常。胸X片示心脏增大,主动脉硬化9例(56%);7例未见异常。13例行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5例(31%)提示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3例(19%)右侧椎动脉狭窄/闭塞;2例(13%)左侧椎动脉闭塞;1例(6.0%)双侧椎动脉狭窄;2例未见异常。15例行颈部动脉彩超检查:7例(44%)示双侧颈动脉、椎动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6例(38%)示一侧椎动脉狭窄伴血流减慢;1例(6%)提示双侧椎动脉狭窄;1例(6%)未见异常。8例听力障碍患者听力测试,入院时为:89.44±15.50dB;出院时为:43.89±12.94dB。本组均按缺血性脑血管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脑细胞活化剂及自由基清除剂等药物治疗。调控血压、血糖、血脂及防治并发症等。本组16例平均住院日为12.31±2.63d,2例(13%)痊愈。10例(63%)遗留部分桥臂受损体征,其中听力受损3例,构音障碍4例,共济失调4例,周围性面瘫3例,Horner征1例。3例(19%)病情进展,为桥臂伴小脑或脑干梗死。死亡1例,为双侧桥臂伴脑桥基底部梗死。结论:1.桥臂梗死临床并不少见,典型临床表现为突发听力障碍、眩晕、小脑性共济失调、周围性面瘫、面部感觉减退及Horner综合征等。突发的听力障碍,是桥臂梗死的特异临床表现。2.本病多见于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死等危险因素的患者,以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栓形成为主,心源性栓塞少见。3.神经影像学可表现为孤立单侧桥臂梗死、孤立双侧桥臂梗死、单侧桥臂伴其它后循环梗死、双侧桥臂伴其它后循环梗死。4.孤立的单侧、双侧桥臂梗死预后相对较好。桥臂伴其它后循环梗死预后相对较差,有进展加重、危及生命的风险。

刘丽娜[3](2010)在《突发性耳聋76例回顾性病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D )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听力一般在72小时内下降到最低点,其发病为10万分之5到7。关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一直未明,目前存在多种学说,包括微循环障碍、感染、自身免疫、窗膜破裂和代谢障碍等,(1)微循环障碍学说:认为内耳血栓形成、栓子栓塞、血流量下降、血管痉挛等引起耳蜗血流灌流减少,使内耳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内耳毛胞坏死和退行性改变;(2)感染学说:直接和间接的证据证明突聋和病毒感染相关,部分突聋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突聋患者的血液中发现病毒抗体,病毒原体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方式直接或间接引起内耳损伤;(3)免疫学说:认为原发性免疫病局限于内耳或是继发于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内耳的损伤;(4)窗膜破裂学说:认为气压伤、外伤、跳水等原因引起的内耳压强改变可以导致窗膜破裂,表现为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扩血管药物、抗病毒药物、吸入混合氧、维生素类、口服或鼓室注射糖皮质激素等,但是目前何种治疗最有效果尚不明确,尚无直接证据。因此探讨突发性耳聋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影响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因素有一定意义,并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07.9—2010.2收治的有详细病史资料的7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时对病人进行详细查体,仔细询问病史,全部病人均行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部分患者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图检查、必要的放射学检查(头颅及内听道CT、MRI等)检查,排除相关疾病。把患者的年龄、性别、耳别、就诊时间、耳聋程度、耳聋类型、眩晕、耳鸣、全身疾病情况、疗效进行列表,分析突聋的病因、临床特点,并采用x2检验,探讨年龄、性别、耳别、就诊时间、耳聋程度、耳聋类型、眩晕、耳鸣、全身疾病情况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突聋患者发病率较高,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年龄以40—60岁为多(47例,占61.84% ),单侧聋为主(72例占94.74%),4例表现为双侧聋,52例患者(68.4%)伴耳鸣,18例患者(23.7%)伴眩晕。经x2检验,患者年龄、耳聋程度、耳聋类型、伴随眩晕、就诊时间与预后相关,耳别、性别、耳鸣与预后无明显关系。结论: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要详细查体,治疗突聋时,应全面考虑各种影响预后的因素,针对病因进行病因及对症采取综合治疗,尽量提高治愈率。

孙建松,漆一飞,程永华,熊世珍[4](2008)在《突发性耳聋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突发性耳聋与脑梗塞关系的研究,探讨突发性耳聋的病因。方法对316例听力检测结果确诊为突发性耳聋患者,常规行颅脑MRI检查。结果56(17.72%)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脑梗塞。结论突发性耳聋与脑梗塞存在密切关系,基底节区域或小脑前下动脉损害缺血是引起突发性耳聋的病因之一。

王晓红[5](2002)在《以突发性聋为首发表现的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分析(附4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以突发性聋为首发症状的脑梗塞的诊断问题。方洁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4年 至2000年耳鼻咽喉科及神经内科54例脑梗塞患者,对其听力学、影象学及物理学检查资料进行评估。 结果 发现有4例(5耳,占7.4%)脑梗塞患者以突发听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纯音测听显示均为感音神 经性耳聋,其中2例为右耳,1例为左耳,另1例为双耳患病。4例中3例存活,1例10天后因抢救无效死 亡。结论 对于突发性聋患者,应常规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除外脑梗塞性病变。

江远仕,苏玉发,张帆,张长椿,施清士,刘元生,杜登青[6](1992)在《特发性突聋与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的关系(摘要)》文中提出 1989年5月至1991年12月,我科收治特发性突聋18例27耳,问时作脑CT 检查,意外发现脑内有腔隙性梗塞之表现。为进一步了解特发性突聋的发病原因,现摘要报告如下并进行分析。 一、临床资料 特发性突聋18例27耳,男10例,女8例,平均

二、特发性突聋与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的关系(摘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特发性突聋与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的关系(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1)全身或鼓室内应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语缩略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桥臂梗死1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突发性耳聋76例回顾性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论文 突发性耳聋76例回顾性病例分析(题目)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后循环障碍与突发性耳聋的关系研究
致谢
个人简历

(4)突发性耳聋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特发性突聋与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的关系(摘要)(论文参考文献)

  • [1]全身或鼓室内应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D]. 陈敬彩. 石河子大学, 2014(03)
  • [2]桥臂梗死16例临床分析[D]. 曹恒恩. 大连医科大学, 2012(01)
  • [3]突发性耳聋76例回顾性病例分析[D]. 刘丽娜. 河北医科大学, 2010(04)
  • [4]突发性耳聋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J]. 孙建松,漆一飞,程永华,熊世珍.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05)
  • [5]以突发性聋为首发表现的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分析(附4例报告)[J]. 王晓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2(02)
  • [6]特发性突聋与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的关系(摘要)[J]. 江远仕,苏玉发,张帆,张长椿,施清士,刘元生,杜登青.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2(04)

标签:;  ;  ;  ;  ;  

特发性突发性耳聋与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摘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