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北地区三叠纪海相化石层与石千峰群时代

陕西渭北地区三叠纪海相化石层与石千峰群时代

一、陕西渭北地区三叠纪海相化石层并论石千峰群的时代(论文文献综述)

殷鸿福,林和茂[1](1979)在《陕西渭北地区三叠纪海相化石层并论石千峰群的时代》文中研究表明 石千峰群以往被认为是一套陆相红层,在华北地区分布较广,自下而上分为孙家沟组、刘家沟组及和尚沟组。其地质时代多年来众说不一,主要有晚二叠世、二叠—三叠纪和早三叠世三种意见。张文昭、吴华元等(1957)曾在陕西岐山后周公庙等地的石千峰群中采得海相化石;第三普查勘探大队普查分队(1964)在陕西麟游紫石崖一带的刘家沟组

刘超,孙蓓蕾,曾凡桂[2](2014)在《太原西山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地层最大沉积年龄的碎屑锆石U-Pb定年约束》文中认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是古生界向中生界过渡的重要地质历史转折时期,发生了地史时期规模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石千峰组作为华北地台二叠系—三叠系过渡阶段沉积,其时代归属对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准确划分至关重要。本文应用LA-MC-ICPMS对华北中部太原西山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刘家沟组中4件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4件砂岩样品(SNF、XM、K8、LJG)分别给出了最年轻锆石峰值年龄270Ma、296Ma、250Ma、262Ma,表明太原西山上石盒子组师脑峰砂岩(SNF)的沉积时间不早于270Ma,石千峰组底部K8砂岩(K8)沉积时间不早于250Ma。因此,太原西山地区石千峰组应归属于早三叠世,二叠系—三叠系的界线应位于石千峰组K8砂岩之下。

刘鸿允,刘宪亭[3](1984)在《山西的陆相三叠系石千峰群和二马营群》文中指出 山西的三叠纪地层1882年李希霍芬(F.V.Richthofen)即有提及,当时通称煤系以上砂岩系;1907年维理士(B.Willis)再把煤系以上砂岩系改称为山西系。将三叠系单独提出,而又研究较为详细者,当自那琳(E.Norin)始。1922,年那琳首先把太原石千峰山、关头村一带,石盒子系以上的巧克力色、紫红色砂岩、泥灰岩层定名为石千峰系(实测厚度约400米)。它包括(1)银杏植物带,(2)石膏泥灰岩带及(3)砂岩带三部分,前两者划为二叠三叠纪,后者归属三叠纪。1924年那琳复谈到:银杏植物带与其下的大羽羊齿带均为温热气侯下沉积,与干燥气侯下的石千峰系堆积显然不同,依沉积环境和室内分析结果,将银杏植物带下移归入上石盒子系。那琳由此确立了石千峰群这样一个地层单位,

楚道亮,缪雪,吴玉样,郭文伟,舒文超,童金南[4](2018)在《陕西渭北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叶肢介化石及其地层对比》文中提出陆相二叠纪-三叠纪地层划分与对比对全面认识该时期全球性重大生物与环境突变事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国际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陕西渭北为重点研究区域,通过对该地区石川河剖面和后周公庙剖面的叶肢介化石进行系统的分类学研究,恢复了叶肢介化石的面貌和组合特征,从而利用叶肢介化石组合来进行该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其中,石川河剖面共产出叶肢介化石4属8种,后周公庙剖面共产出叶肢介化石2属3种.据此,该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叶肢介化石由老到新可划分为3个组合,分别是晚二叠世晚期的Pseudestheria minutaPseudestheria xinjiangensis组合,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期的Euestheria gutta-Palaeolimnadiopsis vilujensis组合和早三叠世早期的Magniestheria subcircularis-Cornia germari组合,并且通过这些叶肢介化石组合可以大致建立不同沉积区之间的生物地层对比关系.另外,两条剖面上都存在叶肢介化石与海相化石同层产出的现象,认为通过研究陕西渭北地区由于多期次海泛事件所导致的海、陆混合生物群,有望建立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该地区与海相地层的生物地层对比关系.

王自强,王立新[5](1987)在《华北石千峰群下部晚二叠世植物化石》文中提出本文描述华北石千峰群下部晚二叠世孙家沟组植物化石30个属44个种(新属1,新种17), 其中有相当多的属种系据显微特征鉴定。文中结合化石的组成特征和化石产地的埋藏特征,初步总结了华北二叠纪末期的植被类型,据此提名为 Ullmannia bronnii-Yuania magnifolia 组合,代表华北古生代最晚期植物群.最后,对有关此植物群的欧美区系性质,华北古植代与中植代间的演替,和此植物群中若干安加拉分子出现的意义等重要问题,作了详尽的讨论.

童金南,楚道亮,梁蕾,舒文超,宋海军,宋婷,宋虎跃,吴玉样[6](2019)在《中国三叠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文中指出中国三叠系分布广泛,海、陆相地层同时发育,既有典型的南海北陆空间分异,也有下海上陆的时间转变,地层结构十分复杂.中国南方拥有三叠系底界的全球年代地层界线层型(GSSP),而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三叠系(尤其中三叠统之上及陆相地层)具有显著的地方性,难以进行全球对比.因此,中国的三叠系既有国际研究的热点,也有地层学研究的科学难题.文章通过系统总结和分析中国三叠纪地层学相关资料,从年代地层、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和化学地层等方面,初步建立中国的三叠纪综合地层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三大构造古地理区的岩石地层序列提出一个框架性的地层对比关系.综合分析表明,虽然经典的三叠纪生物和年代地层学研究是以菊石作为基础的,但牙形石在年代地层界线研究中更具有优势.中国仍具有竞争奥伦尼克阶底界和安尼阶底界GSSP的潜力.借助于二叠纪-三叠纪"过渡层"及相关生物-环境事件标志,结合叶肢介、脊椎动物、古植物等生物地层学研究,能够建立海、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对比关系.碳同位素已成为三叠纪海相地层的有效对比手段,而氧同位素(其所反映的温度变化)和锶同位素则可能是建立海、陆相地层联系的重要桥梁,但目前尚无陆相地层对照研究.鉴于中国三叠系大部分层段以及陆相地层尚难进行国际对比,当前提出的中国三叠纪海、陆相地层建阶方案,对中国三叠纪地层学及相关研究工作还是必要的,但需要在概念上尽量与国际接轨,并尽快加强研究,完善其定义.

刘鸿允,刘宪亭[7](1984)在《山西的陆相三叠系石千峰群和二马营群》文中认为一、绪言山西的三叠纪地层1882年李希霍芬(F.V.Richthofen)即有提及,当时通称煤系以上砂岩系;1907年维理士(B.Willis)再把煤系以上砂岩系改称为山西系。将三叠系单独提出,而又研究较为详细者,当自那琳(E.Norin)始。1922,年那琳首先把太原石千峰

杨遵仪,殷鸿福,林和茂[8](1979)在《陕西渭北石千峰群的海相化石》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记述了岐山后周公庙孙家沟组及麟游紫石崖刘家沟组的海相化石,计有瓣鳃类9属10种,蛇尾纲1种,腕足类一未定种。根据这些海相化石的研究,认为渭北地区整个石千峰群均应属早三叠世。

谭聪,袁选俊,于炳松,刘策,李雯,崔景伟[9](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二叠统——中下三叠统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气候、古环境指示意义》文中提出为探索陆相湖泊环境记录中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古气候演化的信息,以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陕西铜川石川河剖面上二叠统石千峰组(P3s)和三叠系的刘家沟组(T1l)、和尚沟组(T1h)、纸坊组(T2z)为研究对象,对界面上下地层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通过主量和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以及TOC测试对古盐度、古氧化还原环境和古气候演化规律进行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在二叠系—三叠系(P/T)界线附近主、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发生较明显的变化,气候环境代用化学指标的波动指示了从晚二叠世至早中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的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上二叠统石千峰组形成于河流-三角洲沉积环境,氧化程度相对低,古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下三叠统刘家沟组与和尚沟组的紫红色砂泥岩代表水体较浅的河流-三角洲相,强氧化环境,气候干旱炎热;而到中三叠统纸坊组沉积期,湖平面上升,元素的迁移作用加强,氧化程度变弱,气温降低,气候转为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碳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陆相P/T界线上δ13CPDB存在显著负偏,与全球范围内的海相P/T界线具有一致性,说明在华北地台陆相P/T界线上同样存在气候突变和生物灭绝等重大地质事件的沉积记录,与海相地层可对比。

余爽杰[10](2019)在《豫西宜阳地区孙家沟组沉积时代、物源区及沉积环境分析》文中提出在二叠纪三叠纪转折时期,全球发生显生宙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古构造、古生物和古气候等均产生了重大变革。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与全球变化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孙家沟组是华北陆块二叠纪三叠纪转折时期的沉积记录,其沉积环境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对于分析华北陆块在这一转折时期古环境的重大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华北陆块南部豫西宜阳地区孙家沟组主要是三叠纪早期的陆相沉积地层,出露良好,是研究二叠纪三叠纪转折时期陆相沉积环境的重要材料。本文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沉积学、地球化学等方法,对豫西宜阳地区下三叠统孙家沟组的沉积环境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认识:(1)豫西宜阳地区孙家沟组下段岩性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上段以碳酸盐岩和泥岩组成的韵律层为主。根据岩石学特征、沉积序列和沉积构造特征,从下部到上部,发育了三角洲相到湖泊相沉积,是一个水体逐渐变浅的沉积环境。(2)根据碎屑锆石确定的最大沉积年龄(YSG),豫西宜阳地区孙家沟组下段底部土黄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最大沉积年龄(YSG)为248±6.9Ma,孙家沟组上段底部紫红色泥岩最大沉积年龄(YSG)为247±6.7Ma,孙家沟组沉积时代应归属于早三叠世;根据碎屑锆石确定的物源区分析,孙家沟组下段主要物源来自华北陆块北部内蒙古隆起和华北陆块的变质基底,次要物源来自北秦岭造山带,上段主要物源转为以北秦岭造山带为主。(3)根据孙家沟组上段薄层碳酸盐岩层岩石薄片、X衍射和碳氧同位素分析,薄层碳酸盐岩层与上覆紫色泥岩层组成的韵律层总体上与湖盆的沉降有关,但其形成过程主要与气候有关,碳酸盐岩层是降雨量突然增大,已沉积的泥岩强烈水解,钙质大量流失并汇聚到湖盆中的结果,碳酸盐岩层上覆的紫色泥岩的原岩是湖盆逐渐变浅造成的。孙家沟组上段由下部到上部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的变化,揭示出当时的湖泊环境经历了由相对开放到相对封闭,再到相对开放的演化,孙家沟组上段湖泊环境的产生,以及湖泊环境的演化可能均与北秦岭造山带的隆升有关。(4)根据豫西宜阳地区孙家沟组上段上部由碳酸盐岩和泥岩组成的韵律层中泥岩的元素含量变化,认为它们是水体变浅出露地表时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当降雨量突然增大,这些紫色泥岩的原岩产生强烈的化学风化,伴随着钙质大量流失和铁质富集,流失的钙质,伴随着湖平面的升高,汇聚在湖盆中,形成碳酸盐岩沉积。此后,由于水体变浅,物源供给增加,就在碳酸盐岩层的上部沉积了紫色泥岩的原岩,呈现水体逐渐变浅的沉积序列。

二、陕西渭北地区三叠纪海相化石层并论石千峰群的时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陕西渭北地区三叠纪海相化石层并论石千峰群的时代(论文提纲范文)

(2)太原西山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地层最大沉积年龄的碎屑锆石U-Pb定年约束(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地质背景
2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2.1 样品采集
    2.2 测试方法
3 测试结果
4 讨论
    4.1 地层最大沉积年龄探讨
    4.2 石千峰组的时代归属
5 结论

(3)山西的陆相三叠系石千峰群和二马营群(论文提纲范文)

一、绪言
二、地层序、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
    石千峰群
    二马营群
三、时代讨论
    二马营群的时代
    石千峰群的时代
四、命名问题
五、结语

(4)陕西渭北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叶肢介化石及其地层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化石面貌
    2.1 石川河剖面化石面貌
    2.2 后周公庙剖面化石面貌
3 陆相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叶肢介生物地层对比
4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重要叶肢介化石属种描述
5 结论

(6)中国三叠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三叠纪年代地层研究历史和现状
3 中国三叠纪综合地层框架
    3.1 中国三叠纪年代地层框架
        3.1.1 印度阶 (Induan)
        3.1.2 奥伦尼克阶 (Olenekian)
        3.1.3 安尼阶 (Anisian)
        3.1.4 拉丁阶 (Ladinian)
        3.1.5 卡尼阶 (Carnian)
        3.1.6 诺利阶 (Norian) 和瑞替阶 (Rhaetian)
    3.2 中国三叠纪生物地层框架
        3.2.1 中国海相三叠纪生物地层框架
        3.2.2 中国陆相三叠纪生物地层框架
    3.3 中国三叠纪磁性地层框架
    3.4 中国三叠纪化学地层框架
    3.5 中国三叠纪岩石地层对比框架
4 结论和问题讨论
    4.1 三叠纪年代地层系统及中国建阶
    4.2 三叠纪年代地层对比及生物-环境-年代地层研究
    4.3 三叠纪年代地层框架及延伸研究

(9)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二叠统——中下三叠统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气候、古环境指示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背景
2 样品采集与实验方法
3 测试结果
4 讨论
    4.1 古盐度恢复
    4.2 古氧化还原条件
    4.3 古气候演化
5 鄂尔多斯盆地陆相P/T界线附近气候环境演化及全球对比
6 结论

(10)豫西宜阳地区孙家沟组沉积时代、物源区及沉积环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孙家沟组研究现状
        1.2.1.1 孙家沟组定义及岩性变化
        1.2.1.2 孙家沟组地质时代研究现状
        1.2.1.3 孙家沟组沉积环境研究现状
        1.2.1.4 华北陆块南部孙家沟组物源区研究现状
        1.2.2 沉积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工作量
    1.5 创新点
2 地质概况
    2.1 构造背景
    2.2 地层概况
        2.2.1 中新元古界
        2.2.2 古生界
        2.2.3 中生界
        2.2.4 新生界
3 沉积序列和岩石学特征
    3.1 野外实测剖面
    3.2 沉积序列
        3.2.1 下段沉积序列
        3.2.2 上段沉积序列
    3.3 岩石学特征
        3.3.1 碎屑岩类
        3.3.2 碳酸盐岩类
4 沉积时代和物源区
    4.1 碎屑锆石的形貌和微量元素
    4.2 碎屑锆石的U-Pb年龄
    4.3 孙家沟组的最大沉积年龄
    4.4 物源分析
        4.4.1 古生代-三叠纪碎屑锆石的物源区
        4.4.2 前寒武纪碎屑锆石的物源区
        4.4.3 碎屑锆石年龄谱的变化
5 沉积环境
    5.1 孙家沟组下段沉积环境
        5.1.1 沉积构造
        5.1.1.1 层理构造
        5.1.1.2 层面构造
        5.1.1.3 同沉积变形构造
        5.1.2 下段沉积相划分
    5.2 孙家沟组上段沉积环境
        5.2.1 沉积构造
        5.2.2 上段沉积相划分
        5.2.3 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5.2.3.1 分析结果
        5.2.3.2 古气候和古环境
        5.2.4 沉积地球化学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5.2.4.1 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
        5.2.4.2 地球化学特征对古环境的指示意义
6 控制因素分析
    6.1 构造因素
        6.1.2 物源区转换
        6.1.3 物源区转换
    6.2 表生变化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陕西渭北地区三叠纪海相化石层并论石千峰群的时代(论文参考文献)

  • [1]陕西渭北地区三叠纪海相化石层并论石千峰群的时代[J]. 殷鸿福,林和茂. 地层学杂志, 1979(04)
  • [2]太原西山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地层最大沉积年龄的碎屑锆石U-Pb定年约束[J]. 刘超,孙蓓蕾,曾凡桂. 地质学报, 2014(08)
  • [3]山西的陆相三叠系石千峰群和二马营群[J]. 刘鸿允,刘宪亭.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4(02)
  • [4]陕西渭北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叶肢介化石及其地层对比[J]. 楚道亮,缪雪,吴玉样,郭文伟,舒文超,童金南. 地球科学, 2018(11)
  • [5]华北石千峰群下部晚二叠世植物化石[A]. 王自强,王立新. 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5), 1987
  • [6]中国三叠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J]. 童金南,楚道亮,梁蕾,舒文超,宋海军,宋婷,宋虎跃,吴玉样.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01)
  • [7]山西的陆相三叠系石千峰群和二马营群[A]. 刘鸿允,刘宪亭. 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9), 1984
  • [8]陕西渭北石千峰群的海相化石[J]. 杨遵仪,殷鸿福,林和茂. 古生物学报, 1979(05)
  • [9]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二叠统——中下三叠统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气候、古环境指示意义[J]. 谭聪,袁选俊,于炳松,刘策,李雯,崔景伟. 现代地质, 2019(03)
  • [10]豫西宜阳地区孙家沟组沉积时代、物源区及沉积环境分析[D]. 余爽杰. 河南理工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陕西渭北地区三叠纪海相化石层与石千峰群时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