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穆伦陶露天矿间断—连续工艺配套设备的使用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陈树召[1](2008)在《拉斗铲无运输倒堆工艺下运煤系统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论文从我国引进拉斗铲无运输倒堆工艺的需要出发,综合运用露天采矿学、系统分析原理、可靠性理论、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系统模拟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对拉斗铲无运输倒堆工艺下运煤系统进行了优化研究。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了应用拉斗铲无运输倒堆工艺对运煤系统布置的影响,提出三种典型的运煤系统布置方式:卡车—地面破碎站—带式输送机运输方式、卡车—端帮破碎站—带式输送机运输方式和卡车—坑底破碎站—巷道带式输送机运输方式。并指出卡车运输通道选择、斜坡道和破碎站移设步距是地面破碎站方式的优化重点;卡车运输通道选择、破碎站布置方式、斜坡道和破碎站移设步距、带式输送机铺设通道为端帮破碎站方式的优化重点;破碎站形式与位置、巷道形式和转载方式是坑底破碎站方式的优化重点。通过综合分析,研究确定了不同系统布置方式下的卡车运输通道和破碎站移设步距优化准则,并建立了相应优化模型。结合露天煤矿生产特点提出了运煤系统方案优选指标,并通过权重系数法和“德尔菲法”建立运煤系统的评选体系,为拉斗铲无运输倒堆工艺下运煤系统选择提供了综合评价择优方法。论文采用准格尔能源有限公司黑岱沟露天煤矿生产条件作为基础进行实例研究,验证了优化方法的实用性和现行运煤系统的合理性。论文针对我国资源条件对拉斗铲无运输倒堆工艺下运煤系统进行优化研究,研究结果对于解决该工艺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制约瓶颈和改善该工艺应用的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任高峰[2](2005)在《基于位移反分析法的深凹边坡形状力学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越来越多的露天矿山转入深凹露天开采,有利于深凹边坡稳定性的最优边坡力学形状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所认识和重视。深凹露天矿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是边坡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减少和防止各种深凹露天边坡事故的发生,有必要加强这类边坡稳定性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 本文以《金堆城凹陷露天矿边坡形状力学优化研究》项目为依托,对深凹露天矿边坡的空间受力状态进行了分析,对边坡形状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对小北露天坑现场边坡岩体节理裂隙产状的统计分析,初步确定了露天采场构造应力的方向:通过对边坡岩体内部位移监测找出了边坡内部岩体的变形规律;通过对边坡内部岩体声波测试研究探讨了边坡松弛层范围;通过有限元位移反分析研究确定了露天采场构造应力的大小;利用弹性力学方法分析了采场平面形状与水平构造应力之间的关系。在现场试验及室内计算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ANSYS 8.1建立了小北露天采场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并分析了边坡岩体的应力状态;通过ANSYS 8.1软件的优化模块进行了边坡力学形状优化研究,获得了适合于小北露天下步深凹开采的最佳采场方位及最优边坡形状。本文还对小北露天采场的生产爆破震动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爆破震动沿各帮边坡岩体的传播与衰减规律。利用同济大学启明星软件SLOPE 1.0完成了各帮边坡分别在自然状态下以及爆破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为露天矿现场生产爆破提供了指导。
张松[3](2005)在《深凹露天边坡形状力学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内外工业的飞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许多露天矿浅部矿体资源开采殆尽,开始对深部矿体进行开发,转入深凹露天开采,矿体赋存条件和开采工艺都变得复杂,矿山的剥采比迅速增加,露天边坡的形状对开采设计和矿山经济效益的影响日益重要。鉴于传统的确定露天边坡角和安全系数的方法比较简单,而且不符合深凹露天边坡形状的特点,因而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本文针对金堆城钼业公司小北露天矿将转入深凹开采而进行了边坡形状的优化研究,考虑到边坡的空间几何形状和边坡不同深度形成时间的长短、岩性的不同、对稳定性保持时间长短要求的不同等因素,应用导师所提出的“凹陷露天矿边坡少剥离技术的时空原理”进行深凹露天边坡的力学优化,得出小北露天深凹边坡合理的立体形状,同时,回归出椭圆长短轴端边坡垂直边坡曲线的方程表达式。与按传统方法设计的同样深度的小北露天坑相比,边坡角可以提高1~2°,少剥离废石量4000多万吨。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原设计小北露天坑和优化后的小北露天坑进行了模拟分析,在赋予相同的岩体参数下,从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看,原设计露天坑由于边坡形状设计的不合理,在转入深凹开采时,边坡岩体出现受力不均和应力集中现象,尤其是四个边帮呈直线状态,在边帮中部拉应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形成滑坡,不利于边坡的稳定,给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优化后的露天坑边坡符合力学原理,转移了上部岩体自重产生的集中应力,同时,边坡应力沿椭圆形环向分布,因而边坡所受应力的整体分布趋于均匀、合理,使边坡的稳定性得到提高。不但从理论上证明了符合深凹露天边坡的合理形状是上缓下陡、在平面上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形状特点,而且从模拟计算上也说明了这种深凹露天坑形状的合理性。本项研究成果为其他深凹露天矿确定合理边坡形状和边坡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使矿山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实现优化开采,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Е.Д.尼科拉耶夫,В.И.德米特林,Л.С.科斯捷林,А.И.费德多连科,周叔良,牛成俊[4](2000)在《深凹露天矿用大倾角带式输送机的结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大倾角带式输送机的结构分析 ,叙述了该机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前景。
O.H.马利金,П.A.舍梅托夫,C.C.科洛姆尼科夫,邹霞[5](1996)在《穆伦陶露天矿间断-连续工艺系统的使用经验》文中指出本文简述了穆伦陶金矿的一般地质技术条件和露天开采使用间断-连续工艺系统的经验,指出了这一工艺目前尚存的缺欠及克服这些缺欠所采取的措施。
李长宝[6](1995)在《国外金属露天矿间断-连续工艺在设计与应用上的一些特点(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А.Н.卢基杨诺夫,А.Б.施泰因贝格,O.H.马立金,А.И.克里缅科,周叔良[7](1993)在《改进露天矿矿岩运输的主要工艺方案》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简要介绍了穆龙陶露天矿自1974年投产以来所采用的运输工艺及设备,并指出了随着采场的延深及运距的加长柴油汽车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针对采场深度将达500~600m、采场地表边界扩大300~350m这一下一期工程计划,提出了制定矿山运输工程发展的基本原则。文章着重论述了从工艺上解决改进露天矿运输问题的若干基本方向。
曹增哲,张宗熙[8](1992)在《架线汽车运输》文中研究表明 纳沃伊斯克矿冶公司的穆龙陶露天矿位于乌兹别克炎热的克孜勒库姆沙漠地带,露天坑的体积约为70000m3。不久它将转入深露天矿的行列,这便使现已存在的问题更加尖锐。现阶段由于汽车运输已使露天坑内有害气体的含量增高,而为使有害气体的浓度降低到允许范围经常被迫停止作业。1990年
胡爱华,湘沅[9](1992)在《穆伦陶露天矿间断—连续工艺配套设备的使用经验》文中认为 根据乌克兰设计研究院按照乌克兰科学院地球工程力学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完成的设计,穆伦陶露天金矿采用间断一连续工艺配套设备运输坚硬的剥离岩石(500毫米块度矿岩的平均产出率为1.8一2%)。间断一连续工艺由间断工艺
胡爱华,湘沅[10](1991)在《穆伦陶露天矿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文中提出 穆伦陶露天金矿位于沙漠气候地区。目前露天矿坑的体积大约为7亿立方米,深度250米,其设计深度达600米。露天矿大气被污染的主要根源是汽车运输。尽管其它根源也很重要(例如,定期大量抛出有害物质和粉尘的爆破作业),但终究是非主要的。露天矿大气正常化的问题应整个地看作是周围环境,其中包括人类生活环境问题的一个组成成分。抛出的粉尘和废气除污染周围环境以外,还使露天矿职工生活在有毒气体含有量过多的有害环境中,甚至导致工作临时中断。1990年,由于这个原因,穆伦陶露天矿电铲的停工时间达3500小时。
二、穆伦陶露天矿间断—连续工艺配套设备的使用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穆伦陶露天矿间断—连续工艺配套设备的使用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拉斗铲无运输倒堆工艺下运煤系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拉斗铲倒堆作业对运煤系统的影响 |
2.1 拉斗铲无运输倒堆工艺概述 |
2.1.1 拉斗铲无运输倒堆工艺特点 |
2.1.2 拉斗铲应用概况 |
2.1.3 拉斗铲无运输倒堆工艺适用条件 |
2.2 国内运煤系统分析 |
2.3 拉斗铲无运输倒堆工艺下可行运煤系统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运煤系统优化 |
3.1 半连续工艺系统一般优化方法 |
3.2 卡车—地面破碎站—带式输送机运煤系统优化 |
3.2.1 卡车运输通道优化 |
3.2.2 斜坡道移设步距优化 |
3.2.3 地面破碎站移设步距优化 |
3.3 卡车—端帮破碎站—带式输送机运煤系统优化 |
3.3.1 破碎站布置方式 |
3.3.2 斜坡道与破碎站移设步距优化 |
3.3.3 带式输送机铺设通道优化 |
3.4 卡车—坑底破碎站—巷道带式输送机运煤系统优化 |
3.4.1 破碎站与转载方式选择 |
3.4.2 巷道形式选择 |
3.5 本章小结 |
4 运煤系统比较 |
4.1 评价指标 |
4.1.1 系统可靠性 |
4.1.2 经济效益 |
4.1.3 生产系统间的相互影响 |
4.2 指标计算方法 |
4.2.1 系统可靠性 |
4.2.2 经济效益计算 |
4.3 运煤系统综合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5 实例研究 |
5.1 矿山条件概况 |
5.1.1 地质条件概况 |
5.1.2 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
5.1.3 拉斗铲无运输倒堆工艺概况 |
5.2 运煤系统优化 |
5.2.1 地面破碎站方案优化 |
5.2.2 端帮破碎站方案优化 |
5.2.3 坑底破碎站方案优化 |
5.3 运煤系统比较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基于位移反分析法的深凹边坡形状力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1.1 国内外深凹露天边坡研究现状 |
1.2 深凹露天边坡优化设计思想 |
1.3 岩土工程位移反分析研究现状及发展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金堆城深凹露天矿工程概况及物理力学性质调查 |
2.1 矿区概述 |
2.2 金堆城露天矿 |
2.2.1 金堆城露天矿简介 |
2.2.2 金堆城露天矿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
2.3.3 金堆城露天矿开采 |
2.2.4 金堆城露天矿山技术设备 |
2.2.5 金堆城露天矿爆破技术 |
2.2.6 金堆城露天矿排土技术 |
2.2.7 金堆城露天矿采场防排水 |
2.3 矿区岩体节理裂隙调查 |
2.3.1 金堆城露天矿边坡岩体节理裂隙测量 |
2.3.2 金堆城露天矿边坡岩体节理裂隙产状分析 |
2.4 工程意义 |
2.4.1 节理裂隙与构造应力场方向关系的研究 |
2.4.2 节理裂隙对爆破效果影响的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3 金堆城露天矿边坡岩体声波测试研究 |
3.1 声波测试概述 |
3.2 边坡岩体声波测试 |
3.2.1 边坡岩体声波测试孔的布置原则 |
3.2.2 边坡岩体声波测试方法及测试设备 |
3.3 金堆城露天矿边坡岩体声波测试结果与分析 |
3.3.1 声波测试孔的布置 |
3.3.2 声波测试结果及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金堆城露天矿边坡岩体内部位移测试研究 |
4.1 概述 |
4.2 多点位移计测试工艺 |
4.2.1 测试原理 |
4.2.2 测点安装 |
4.2.3 数据测读 |
4.3 金堆城钼矿边坡岩体内部位移多点位移计监测系统 |
4.3.1 监测点的布置 |
4.3.2 监测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金堆城深凹边坡位移反分析研究 |
5.1 引言 |
5.2 国内位移反分析研究的进展 |
5.2.1 位移反分析的研究范围 |
5.2.2 位移反分析的研究动态 |
5.2.3 位移反分析的研究存在的问题 |
5.3 位移反分析研究方法 |
5.4 线弹性位移反分析的基本原理 |
5.4.1 均匀初始应力场的有限元法位移反分析原理 |
5.4.2 岩体弹性模量及初始地应力反演 |
5.4.3 非均匀地应力场的位移反分析 |
5.5 金堆城钼矿地应力场位移反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金堆城深凹边坡形状力学优化研究 |
6.1 概述 |
6.2 深凹露天矿平面形状的力学分析 |
6.3 深凹边坡形状力学优化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 |
6.3.1 计算范围、边界条件和单元类型的选取 |
6.3.2 本文岩体本构模型及单元类型的选择 |
6.3.3 非线性分析方法及部分准则 |
6.3.4 ANSYS优化设计模块 |
6.3.5 露天矿坑边坡形状的三维数值分析 |
6.3.6 金堆城深凹露天边坡形状力学优化研究 |
6.3.7 金堆城深凹露天边坡岩石剥离量对比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金堆城深凹边坡爆破振动测试及稳定性分析 |
7.1 引言 |
7.2 爆破地震波概述 |
7.2.1 爆破地震波的形成及特征 |
7.2.2 爆破地震波的基本参数 |
7.2.3 爆破地震效应 |
7.3 爆破振动测试 |
7.3.1 爆破振动测试的基本原理 |
7.3.2 测试仪器概述 |
7.3.3 测线布置 |
7.4 金堆城深凹边坡爆破振动测试研究 |
7.4.1 金堆城钼矿爆破基本参数 |
7.4.2 金堆城钼矿爆破测试数据统计 |
7.4.3 金堆城钼矿爆破振动测试成果分析 |
7.5 金堆城深凹边坡稳定性的对比分析 |
7.5.1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7.5.1.1 极限平衡求解方法 |
7.5.1.2 考虑圆弧形破坏的边坡极限平衡求解 |
7.5.2 无爆破载荷作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
7.5.3 爆破载荷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
7.6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深凹露天边坡形状力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引言 |
1.1 深凹露天边坡形状优化研究的发展过程与现状 |
1.2 岩体力学在岩土工程研究方面的应用与发展 |
1.2.1 岩体力学与工程实践 |
1.2.2 岩体力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
1.2.3 岩体力学研究的展望 |
1.3 数值分析方法在研究岩体稳定性方面的应用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2章 金堆城矿区概况与现场试验 |
2.1 矿区概况 |
2.2 矿床地质与水文地质 |
2.3 现场试验与监测 |
2.3.1 岩体物理力学性质调查 |
2.3.2 岩体超声波测试 |
2.3.3 露天边坡地表位移监测 |
2.3.4 露天边坡岩体内部位移监测 |
2.3.5 爆破震动测试 |
2.4 小结 |
第3章 边坡稳定分析的极限平衡法与数值计算方法 |
3.1 极限平衡法 |
3.1.1 极限平衡法简介 |
3.1.2 极限平衡法算例 |
3.2 数值模拟计算方法 |
3.2.1 显式有限差分法FLAC |
3.2.1.1 差分方程 |
3.2.1.2 运动方程和位移计算 |
3.2.1.3 应力应变的求解 |
3.2.1.4 失衡力的求解 |
3.2.1.5 FLAC算法流程 |
3.2.1.6 FLAC程序中正负号的确定 |
3.2.2 三维有限差分法FLAC3D |
3.2.3 算例说明 |
3.3 无明显滑裂面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3.3.1 岩质边坡稳定性的显式有限差分法综合分析 |
3.4 小结 |
第4章 金堆城露天矿边坡合理形状的确定与优化 |
4.1 金堆城露天矿边坡问题的提出 |
4.2 金堆城深凹边坡合理形状的确定方法 |
4.2.1 深凹露天边坡合理形状的力学分析 |
4.2.1.1 平面为圆形的深凹边坡力学分析 |
4.2.1.2 平面为椭圆形的深凹边坡力学分析 |
4.2.1.3 金堆城小北露天矿深凹边坡形状的确定 |
4.3 边坡形状三维有限差分模拟综合分析 |
4.3.1 计算范围、边界条件和单元类型的选择 |
4.3.1.1 计算范围 |
4.3.1.2 边界条件 |
4.3.1.3 单元类型及网络划分 |
4.3.2 深凹露天边坡三维模型的建立 |
4.3.2.1 金堆城小北露天坑三维模型的建立 |
4.3.2.2 金堆城小北露天坑三维模型计算分析 |
4.4 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穆伦陶露天矿间断—连续工艺配套设备的使用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拉斗铲无运输倒堆工艺下运煤系统优化研究[D]. 陈树召. 中国矿业大学, 2008(01)
- [2]基于位移反分析法的深凹边坡形状力学优化研究[D]. 任高峰. 武汉理工大学, 2005(04)
- [3]深凹露天边坡形状力学优化研究[D]. 张松. 武汉理工大学, 2005(05)
- [4]深凹露天矿用大倾角带式输送机的结构分析[J]. Е.Д.尼科拉耶夫,В.И.德米特林,Л.С.科斯捷林,А.И.费德多连科,周叔良,牛成俊. 国外金属矿山, 2000(02)
- [5]穆伦陶露天矿间断-连续工艺系统的使用经验[J]. O.H.马利金,П.A.舍梅托夫,C.C.科洛姆尼科夫,邹霞. 国外金属矿山, 1996(02)
- [6]国外金属露天矿间断-连续工艺在设计与应用上的一些特点(二)[J]. 李长宝. 国外金属矿山, 1995(02)
- [7]改进露天矿矿岩运输的主要工艺方案[J]. А.Н.卢基杨诺夫,А.Б.施泰因贝格,O.H.马立金,А.И.克里缅科,周叔良. 国外金属矿山, 1993(01)
- [8]架线汽车运输[J]. 曹增哲,张宗熙. 世界采矿快报, 1992(24)
- [9]穆伦陶露天矿间断—连续工艺配套设备的使用经验[J]. 胡爱华,湘沅. 世界采矿快报, 1992(01)
- [10]穆伦陶露天矿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J]. 胡爱华,湘沅. 世界采矿快报, 1991(34)
标签: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