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税务局积极推动乡镇企业生产发展

景德镇市税务局积极推动乡镇企业生产发展

一、景德镇市税务局积极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生产(论文文献综述)

张浩煜[1](2020)在《艺术陶瓷税收征管研究 ——以景德镇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景德镇市在我国历史上素有“瓷都”之称,其生产的艺术陶瓷在历史上名扬海外,素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特色。在丰富的人力资源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推动下,景德镇市艺术陶瓷产业历经千年长盛不衰,不仅在世界艺术陶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也是我国其他艺术陶瓷产区难以媲美的。通过“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一件件绚丽多姿的景德镇艺术陶瓷产品走向世界,成为我国与东西方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笔者在景德镇市度过了 5年的税务工作时光。在此期间,笔者注意到景德镇市艺术陶瓷产业发展中存在诸如税收政策“水土不服”、税收征管力量薄弱等突出问题,认为这些问题会制约艺术陶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笔者也注意到景德镇市税务部门多次多渠道向有关上级部门和领导反映景德镇市艺术陶瓷产业发展税收瓶颈问题,提出诸如降低产业税负、手工技法制瓷适用文化创意产业税收政策、对艺术陶瓷名人实行统一规范管理等一系列税收建议,得到上级领导和各相关部门的积极关切回应,政策争取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艺术陶瓷产业的产值、税收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对推动景德镇市经济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在当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形势下,笔者以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和景德镇市市情、税务部门工作实际情况作为参考和依据,对景德镇市艺术陶瓷产业发展和税收征管现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改进性的意见建议,力求推动艺术陶瓷产业健康发展、税收征管质效不断提升。

郁枫[2](2006)在《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 ——对中部地区五镇变迁的调查与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在当前快速城镇化及乡村产业格局变迁的背景下,我国中部地区村镇聚落正处于剧烈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其空间重构过程也呈现出加速的迹象,这其中既有理性的改进,也浮现出“建设性破坏”的无序躁动。论文以问题为导向,引入了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的双向视角,指出村镇聚落中空间与社会同时发生的巨大变革均不是孤立的现象,两者具有明显的关联性。论文首先对我国中部地区五镇进行了案例比较研究,通过田野调查,在村镇聚落变迁的空间——社会两个层面上进行深层次挖掘,将所得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出两者相互影响的关键机制,并从社会视角探讨了对空间重构的评价。论文通过对“唯空间论”的反思倡导一种新型价值观,还从建筑规划专业角度,就空间重构如何适应和促进社会转型提出了一些空间营建策略。论文总结了中部地区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之间的一些规律性问题。研究的核心是探求“过程”的动态机制,而不是研究一种静态的“模式”。通过该领域的研究,人们可以洞察社会转型引发和深化空间变革的机制。本文认为,对于中部地区村镇聚落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复杂的空间问题,应基于“政府—市场—社会”的多元视野下来看待它,三者是一个紧密联系又相互有别的“共同体”,简单地就空间而论空间无助于解决问题。研究表明,虽然中部地区的村镇大都源自于农业聚落,但在不同的区位条件、发展时段、资源禀赋和政策背景下,各村镇聚落经历了不同的社会转型或社会转型的不同阶段,走向了不同的空间重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本文所提炼的社会——空间互动机制是不同类型村镇聚落差异化发展的关键参数。总体而言,当代我国中部地区村镇聚落的发展态势已由过去的“同质同构”转变为“异质异构”,而目前许多建设主体(包括规划技术部门)经常采取几种固定的“模式”去套用到村镇聚落中。这些村镇建设工作往往忽略了形塑空间的社会背景与内涵,也忽略了作为个体的“人”的存在价值、以及人(尤其是掌握了一定社会资源的人或作为利益群体代表的人)的主观意识带来的干扰。基于这种理解,论文提出中部地区村镇聚落应保持差异性发展路径和多元化发展目标。

刘斌[3](2016)在《基层地税部门纳税评估问题研究 ——以景德镇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纳税评估是税务征管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有利于降低税源流失率和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虽然发达国家的纳税评估体系建设的比较完善,而在我国还正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目前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纳税评估体系。目前在我国基层纳税评估中存在众多问题,包括纳税评估主体素质偏低,纳税评估范围确定不合理,纳税评估方法不科学等。这些问题大大降低了我国基层税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这些问题也显示出基层税务部门在具体工作中存在众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为更好的保障税源的同时,不断优化纳税服务环境,纳税评估成为了纳税征管中相当重要的环节。因此本文以景德镇市地税部门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纳税评估的定义、程序等理论来进行阐释,再对景德镇市地税部门在纳税评估工作的现状、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本文还以基层地税部门存在的具体问题为导向,分别从主体建设、评估方法选择、评估手段运用等方面提出可行的路径,包括加强对评估人员的选拔和培训,拓宽信息化评估渠道,实行分类管理等。通过对基层地税部门存在的切合实际的问题进行系统性多方位的研究,结合主观和客观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出提升纳税评估能力的可行路径。

付艳君[4](2017)在《“营改增”后转变地税征管方式研究 ——以景德镇市地税局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特征。税收征管工作要按照经济税收的理念,一方面,要适应税收收入增幅随之相应放缓的态势,另一方面,更要紧紧抓住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发展特征,顺应“营改增”改革给地税征管带来的新变化。“营改增”是深化征管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在深化我国税收征收管理体系改革过程中,其核心内容为征管方式的转变,而这也是保障税收征管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解决目前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途径。2016年5月“营改增”全面推开,2016年7月江西省地税提出了全面推进“二次创业”的实施意见,“二次创业”的核心是重构业务,而重构业务的关键是转变征管方式。本文以景德镇市地方税务局的征管状况为研究对象,对“营改增”后地税面临征管方式转变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的研究分为五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对本文研究背景、内容、方法、国内外对个人所得税论述等的介绍。第二章:“营改增”的理论综述,主要是关于“营改增”的概念、税收征管方式的概念及特点,以及“营改增”对税收征管方式的影响。第三章:介绍景德镇市“营改增”后的税收征管现状及问题。本文首先对景德镇市“营改增”的推进情况及收入现状进行了初步地探索,运用大量的景德镇市地税部门提供的税收统计数据进行说明。重点针对“营改增”后地税征管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主要包括组织收入下降、征管手段弱化、干部思想盲从、执法风险加大等等。第四章:通过对景德镇地税“营改增”后征管问题的调查分析,从征管主体因素和征管外部因素两个方面,综合论述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征管主体因素一方面是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主要是干部管理方式相对老旧,另一方面是征纳主体在纳税申报、税源监控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第五章:针对上述存在的原因,提出转变税收征管方式的对策和建议,主要是从“管户制”向“管事制”转变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征管水平,以信息技术手段专业化管理税源,利用大数据平台强化综合治税,依托国税、地税合作加强地税征管。第六章:全文总结。

景德镇市工业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5](2020)在《景德镇市工业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航空房地产建筑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信息安全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景工强市小组办字[2020]13号2020年8月6日各产业链链长制责任部门,市工业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经全市航空、房地产建筑、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信息安全产业链链长同意,现将《景德镇市航空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景德镇市房地产建筑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景德镇市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景德镇市信息安全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丁瑜[6](2012)在《景德镇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问题一直是全球范围内亟待研究与解决的课题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大批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等问题。作为“千年瓷都”的景德镇市是江西省老工业城市,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高岭土等资源枯竭的严重约束,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着地区经济的平稳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的重要途径,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的格局已成为景德镇市打破困局的历史使命。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遵循“问题导向→理论研究→实证分析→政策应用”的技术路线,通过现状分析和比较研究,最终提出景德镇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建议。本文在结构上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与现代服务业概述;第三章为景德镇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第四章为国内外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经验借鉴;第五章为景德镇市现代服务业接续产业的选择—基于蛛网模型比较赋值法的分析;第六章为景德镇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措施;第七章为结论与展望。本文依托国内外产业结构选择的成熟理论,在明确资源枯竭型城市和现代服务业涵义、类型与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日本九州、德国鲁尔、法国洛林和我国阜新、白银、白山几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现代服务业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强大的推动作用。而景德镇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优越的基础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从而对各备选产业从五个不同侧面选取指标进行衡量,并运用蛛网模型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等优先接续产业,确立了打造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建设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与发展布局。最后从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健全税收优惠措施,多方位拓宽投融资渠道,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构建产业技术激励机制与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六个方面提出景德镇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具体对策措施。

吴靖青[7](2020)在《税收优惠对江西省小微企业的税负影响研究》文中指出自2008年以来,民营经济的成长日新月异,小微企业俨然已演变成为了社会中至关重要的组成成分,是为中国国民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渠道。制定扶持性财税政策,助力企业发展,在经济下行大背景下,能起到稳定国内就业市场、缓解经济运行压力、优化产业结构转型等重要作用。从2010年度开始,税收上就对小微企业订定了许多的优惠方针,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多方面都有针对性条款,这些关于小微企业的判定准则和优惠幅度都在逐年上升,同时还增加了印花税、资源税等多个种类税种和行政费用的减免以及跟进的配套措施,再加上纳税申报和办税流程的简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的确帮小微企业缓解了很多压力。根据2019年暑期“江西省税源结构细化分析”课题组实地调研时,从江西省税务局以及省内11个设区市税务局中提取的数据,江西省小微企业的数量一直占比在90%以上,近年来更是激增并稳定到95%以上,是江西省社会发展的排头兵。无论是在巩固经济方面、加大就业方面、税款组成方面、科研攻关方面、结构调整方面还是在社会长治久安方面都做出了不可小视的贡献,获得了政府及市场的双重重视。但是由于小微企业存在着人员散乱、资金匮乏、宣传不力等诸多的问题,导致其欠缺市场竞争力,缺乏水准、精力来准确了解和申报本企业的税款,加之税制的漏洞和税收征管的纰漏,使得很多对于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政策其实并没有落到实处,许多家企业的减税红利并没有真正应享尽享。本文首先整理了学者们关于小微企业及其政策研究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做出汇总并寻找新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大多数学者认同这些日渐全面的税收政策切实减少了小微企业的整体税负,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政策制定的随意性、变动性和政策执行的疏漏性导致了国家税款的流失和政策执行效果的欠佳。现有的分析主要聚焦于小微企业的筹资融资难题和技术创新功用,缺少对于人才训练、员工补贴、就业帮扶、加大进出口等方面作用的研究。本文侧重于综合性分析,在结合实际国情以及江西省小微企业目前整体状况的前提下,从理论、现实和实证三方面对税收政策给江西省小微企业带来的影响展开了研究。理论部分,明确了小微企业与税收优惠政策的相关概念,并引用了财政学以及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现实部分,介绍了江西省近年来小微企业的数量、收入、经营状况等基本信息并理清了近几年来江西省小微企业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与演变历程,并将此类企业的各项指标与省内的大中型企业进行了比较,结合其各项税负的变化,对现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以及纳税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实证部分,研究了江西省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效应的实际影响因素。采用了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应用SPSS程序,对江西省各税种对于小微企业税负变动的影响进行了主成份分析和因子分析,总结出了五个成份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政策执行区域以及针对行业进行了聚类分析,总结出税种、地区和产业对于小微企业税负变化以及政策在江西省的实施效应造成的影响。最后就以上三个部分的分析以及提出的现存问题进行整理汇总,并给出适当的建议,争取让税收政策制定更有指向性和实操性,并且能够真正执行到位,纳税服务体系也能构建得更加完善、更加便捷、更加亲民,助力小微企业降低税负。让政策的制定与其目的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同时也让这些政策能够更快更好地落地,切实发挥其缓解江西省小微企业压力、推动省内民营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帮助此类企业更全面、更迅捷地发挥其经济职能、市场职能与社会职能。

王俊[8](2016)在《构建景德镇市陶瓷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体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今是信息时代,也是电子商务的时代。电子商务因具有物美价廉、选择范围广、自主性强、交易便捷等优势,已深深地影响我国居民消费观念和方式,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商务模式,成为未来贸易发展的方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电子商务逐渐走上成熟,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提出未来要大力发展“互联网+”,这标志着在国家的层面,互联网发展及电子商务发展已提升到一个战略的高度。景德镇市因瓷而立市,历经千年,是举世闻名的瓷都,陶瓷产业一直是景德镇市的支柱产业,特别是十大瓷厂改制后,民营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涌现不少知名的陶瓷企业和陶瓷名人。现在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景德镇市陶瓷产业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电子商务逐渐渗透到传统的陶瓷产业中,给陶瓷销售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景德镇市陶瓷电子商务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对于景德镇市税务部门来说,如何来规范景德镇市陶瓷电子商务税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我国现行的税制是建立在传统贸易的基础上,由于电子商务的虚拟化、数据化、网络化给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和税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目前未能对电子商务交易实现有效的监管,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基本处于一片空白。本文将着重对构建景德镇市陶瓷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体系进行论述,将重点研究景德镇市陶瓷电子商务的整个流程,通过加强景德镇市税务部门的征管方式,探索和构建一套科学的税收征管体系,从而增加税收收入,维护税负公平。

钟小华,李长寿[9](1992)在《景德镇市税务局积极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生产》文中研究说明 江西省景德镇市税务局积极涵养税源,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生产。该局对乡镇企业一是在政策上扶。根据国家税法及税收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七五"期间对新办乡镇企业及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的乡镇企业,报经批准,共减免税241户次,促使这些企业发展了生产,同时注意检查基层税务机关以及乡镇企业减免税政策的执行情况,严防越权减免税和减免税不当现象的发生。二是工作上帮。1988年以来,利用税务机关信息灵敏、接触面广等优势,共为企业解决产、供、销难题50多项。三

哈雪丰[10](2020)在《宜春市税源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税源是税收的源泉,反映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必须要大力推进税源培育,使其与经济发展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通过政府决策和各项支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只有通过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和区域优势资源,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引入优质产业提升经济规模,不断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才能保持经济和税收的稳定增长。宜春市是江西省第四大经济体。近年来,该市抢抓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经济和税收持续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但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的改变,该市税源增长缺乏后劲、税源结构不合理、县域税源不均衡、重点税源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2009—2019年十一年间宜春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和税收收入的变化趋势,以及宏观税负和税收弹性的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重点从产业结构、县域经济和重点税源等方面,分析了2016—2019年尤其是近三年宜春市税源变化特点,并与江西省内其它设区市和2018年中部六省前十强城市经济税源情况进行了横向比较。同时,通过聚类分析探索了宜春市的8个新兴税源行业。通过分析,阐明了宜春市税源中存在的规模不足、结构不合理、县域税源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等方面的问题,分析了问题背后存在的区域公共资源属性限制、政策环境影响、财政收入需求驱动下地方政府的决策偏好和对税源管理的干预、税源管理模式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等四个方面的原因。最后,本文针对性地从壮大税源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税收监管效率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宜春市税源培育的对策,以期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设区市级税源培育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二、景德镇市税务局积极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生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景德镇市税务局积极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生产(论文提纲范文)

(1)艺术陶瓷税收征管研究 ——以景德镇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特种产业
        1.3.2 艺术陶瓷
        1.3.3 税收征管
        1.3.4 税收征管对特种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1.3.5 研究述评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艺术陶瓷
        2.1.2 艺术陶瓷与一般陶瓷产品的区别
        2.1.3 艺术陶瓷产业与一般产业税收征管的相同点
        2.1.4 艺术陶瓷产业与一般产业税收征管的不同点
    2.2 相关理论
        2.2.1 产业经济学理论
        2.2.2 税收征管理论
第3章 景德镇市艺术陶瓷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3.1 景德镇市概况
    3.2 景德镇市艺术陶瓷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3.2.1 来自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扶持
        3.2.2 企业效益稳步增长,从业人员不断增加
        3.2.3 艺术陶瓷产业链条日益完善
        3.2.4 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3.3 景德镇市艺术陶瓷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3.1 与国外艺术陶瓷产业相比的不足之处
        3.3.2 艺术陶瓷领军品牌缺失
        3.3.3 生产资源日渐枯竭
        3.3.4 企业管理创新能力偏落后
        3.3.5 难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
        3.3.6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3.4 艺术陶瓷产业发展趋势
第4章 景德镇市艺术陶瓷产业税收征管现状
    4.1 成立独立的税收征管部门
    4.2 宏观税负和税收占比偏低
    4.3 从纳税情况看,增值税、所得税占比较高
    4.4 税收受陶瓷行情影响较大
    4.5 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4.6 当前艺术陶瓷产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4.6.1 税款征收率不高,执行力不够到位
        4.6.2 税源监控难度较大,信息共享水平不高
        4.6.3 艺术陶瓷名人监管存在漏洞
        4.6.4 部分税收政策“水土不服”
        4.6.5 纳税服务质量仍显不足
        4.6.6 管理力量仍显薄弱
        4.6.7 历史遗留问题增添征管阻力
第5章 适合艺术陶瓷产业发展税收征管的路径选择
    5.1 立足实际,不断提升税收征管水平
        5.1.1 加强领导,形成加强陶瓷税收征管合力
        5.1.2 推进综合治税,提升信息管税水平
        5.1.3 持续加强监管力度
        5.1.4 严格执行现行奖惩制度
        5.1.5 将艺术陶瓷名人作为征管重点
    5.2 发挥税务职能,推动艺术陶瓷产业稳定发展
        5.2.1 精准辅导企业,提升企业获得感
        5.2.2 科学核定税负,确保税负公平
        5.2.3 突出政策引导,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5.2.4 充实干部力量,提升队伍素质
    5.3 优化服务,支持艺术陶瓷产业做大做强
        5.3.1 落实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5.3.2 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提升纳税人满意度
        5.3.3 形成工作合力,共同防范税收风险
        5.3.4 建立宣传常态化机制
    5.4 科学评估,为政府当好“参谋”
        5.4.1 深入企业开展税收调研
        5.4.2 积极为地方党政建言献策
        5.4.3 打通税收抵扣链条,突破政策瓶颈
    5.5 对艺术陶瓷企业实行专业化管理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 ——对中部地区五镇变迁的调查与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研究缘起——社会视角的空间重构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我国村镇聚落空间重构的历史机遇与挑战
        1.1.2 城乡差距——二元分割问题的历史解读
        1.1.3 中部崛起——区域统筹发展的现实选择
        1.1.4 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的双向视角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第一篇 背景
    第1章 概念界定
        1.1 村镇聚落相关概念
        1.1.1 聚落
        1.1.2 小城镇
        1.1.3 乡村
        1.2 空间重构相关概念
        1.2.1 空间重构
        1.2.2 空间结构
        1.2.3 空间形态
        1.3 社会转型相关概念
        1.3.1 社会转型
        1.3.2 社会变迁
        1.4 小结
    第2章 社会变迁背景下中部地区村镇聚落的空间—历史谱系
        2.1 背景说明
        2.1.1 时间范围的界定
        2.1.2 历史标点的定位
        2.2 中部地区村镇聚落空间重构的历史分析
        2.2.1 封建社会中期至晚期(唐代~清1840 年鸦片战争)
        2.2.2 晚清至民国(1840 年鸦片战争至1949 年)
        2.2.3 建国后至文革结束(1949 年~1978 年)
        2.2.4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1978 年至今)
        2.2.5 乡镇企业发展兴衰的影响(1984 年至今)
        2.3 小结
    第3章 前我国中部地区村镇聚落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的宏观图景
        3.1 村镇聚落社会转型的背景
        3.1.1 产业结构调整:单一农业经济——三产并举
        3.1.2 社会形态演变:传统小农社会——现代社会
        3.1.3 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3.1.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移
        3.1.5 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日益尖锐
        3.2 村镇聚落空间重构的多元化表象
        3.2.1 乡村住区
        3.2.2 集镇住区
        3.2.3 乡村都市混合区
        3.2.4 新集体农庄
        3.2.5 旅游服务+农业社区
        3.3 中部地区村镇聚落空间重构当前面临的问题
        3.3.1 我国村镇建设相关主体的“唯空间论”认识观
        3.3.2 城乡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拉美化”的隐患
        3.3.3 中部地区农村主要矛盾由“税费”向“空间”问题的转移
        3.3.4 自上而下的空间重构安排与基层实际问题的冲突
        3.3.5 空间营建策略对地区差异性的忽视
        3.4 小结
    第4章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理论及研究
        4.1 建筑规划与地理学科相关研究
        4.1.1 乡村城镇化研究
        4.1.2 小城镇发展与建设研究
        4.1.3 乡村空间形态与景观风貌研究
        4.1.4 区域视角下的村镇聚落空间结构研究
        4.2 社会学科相关研究
        4.2.1 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支撑
        4.2.2 乡村社会变迁的研究
        4.3 小结
第二篇 剖析——五个案例村镇的田野调查研究
    第5章 瑶里镇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的互动
        5.1 空间——社会互动中的“蓄势”现象
        5.2 社会转型对空间重构的整体影响
        5.2.1 产业结构特点:农业向旅游业转型
        5.2.2 人口数量与结构的改变
        5.3 社会转型背景下瑶里镇的空间重构过程
        5.3.1 “微观”层面主导作用下的空间重构
        5.3.2 宏观镇域结构层面
        5.3.2.1 聚落之间关系:孤立发展——协作与竞争
        5.3.2.2 村镇聚落空间扩散模式演变
        5.3.3 中观镇区结构层面
        5.3.3.1 新区与旧区空间关系
        5.3.3.2 公共服务空间结构演变
        5.3.4 微观空间形态层面
        5.3.4.1 空间容量的变革
        5.3.4.2 环境意向的变迁
        5.3.4.3 聚居模式的变迁
        5.4 小结
    第6章 鹅湖镇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的互动
        6.1 空间——社会互动中的“整合”态势
        6.2 社会转型对空间重构的整体影响
        6.2.1 产业结构特点:农业向商贸业转型
        6.2.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移
        6.2.3 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
        6.3 社会转型背景下鹅湖镇的空间重构过程
        6.3.1 “中观”层面主导作用下的空间重构
        6.3.2 宏观镇域结构层面
        6.3.2.1 小城镇首位度变化
        6.3.2.2 鹅湖镇辐射区域变动
        6.3.3 中观镇区结构层面
        6.3.3.1 旧区向新区的空间跃迁
        6.3.3.2 商贸用地空间拓展方式
        6.3.3.3 核心与边缘的互动
        6.3.4 微观空间形态层面
        6.3.4.1 马路经济的反思
        6.4 小结
    第7章 洪源镇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的互动
        7.1 空间——社会互动中的“失衡”隐患
        7.2 社会转型对空间重构的整体影响
        7.2.1 产业结构特点:农业向工业转型
        7.2.2 土地资源稀缺与农民失地
        7.3 社会转型背景下洪源镇的空间重构过程
        7.3.1 “宏观”层面主导作用下的空间重构
        7.3.2 宏观镇域结构层面
        7.3.2.1 城镇化的总体态势
        7.3.2.2 村镇体系的演化
        7.3.2.3 “网络内外”视角下的村镇聚落
        7.3.3 中观镇区结构层面
        7.3.3.1 公共服务空间结构演变
        7.3.3.2 产业土地利用格局演变
        7.3.4 微观空间形态层面
        7.3.4.1 圈地现象的泛滥
        7.4 小结
    第8章 黄麓镇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的互动
        8.1 空间——社会互动中的“共生”关系
        8.2 社会转型对空间重构的整体影响
        8.2.1 产业结构特点:地方乡镇企业的“一支独秀”
        8.2.2 现行管理体制下空间重构的随机性
        8.3 社会转型背景下黄麓镇的空间重构过程
        8.3.1 “中观”层面主导作用下的空间重构
        8.3.2 宏观镇域结构层面
        8.3.2.1 巢西城镇带的组群发展模式
        8.3.3 中观镇区结构层面
        8.3.3.1 镇区空间布局的演变趋势
        8.3.3.2 企业办社会背景下的空间割裂
        8.3.3.3 新旧商业街的发展更替
        8.3.4 微观空间形态层面
        8.3.4.1 新农村建设“鱼或渔”的路径选择
        8.3.4.2 乡镇企业对集镇空间营建的推动
        8.4 小结
    第9章 铜闸镇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的互动
        9.1 空间——社会互动中的“变革”局势
        9.2 社会转型对空间重构的整体影响
        9.2.1 产业结构特点:农业向综合工贸转型
        9.2.2 行政区划与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变
        9.3 社会转型背景下铜闸镇的空间重构过程
        9.3.1 “宏观”层面主导作用下的空间重构
        9.3.2 宏观镇域结构层面
        9.3.2.1 镇区异地新建——“革命式”的空间重构
        9.3.2.2 支离破碎的空间布局
        9.3.2.3 迷惘的产业定位
        9.3.3 中观镇区结构层面
        9.3.3.1 造镇运动+马路经济的实效反馈
        9.3.4 微观空间形态层面
        9.3.4.1 历史“碎片”的未来
        9.3.4.2 村集体对空间约束力的下降
        9.4 小结
第三篇 凝炼
    第10章 村镇聚落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的案例研究总结
        10.1 社会转型背景下空间重构的总体态势:同质同构——异质异构
        10.1.1 空间构成要素的变化
        10.1.2 空间结构关系的变化
        10.1.3 空间尺度与风貌的变化
        10.1.4 聚落内外关系的变化
        10.2 空间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载体
        10.3 社会转型、空间结构与空间形态重构三者关系探讨
        10.4 社会转型背景下村镇聚落多元化的空间重构方式
        10.4.1 行政主导下的“造镇运动”
        10.4.1.1 新镇开发
        10.4.1.2 撤并乡镇
        10.4.1.3 迁村并点
        10.4.1.4 移民建镇
        10.4.2 市场调节下的自适应更新
        10.5 小结
    第11章 村镇聚落社会转型与空间重构的互动机制
        11.1 互动机制的分类剖析
        11.1.1 行政范畴
        11.1.1.1 行政干预与市场调控的并存
        11.1.1.2 城乡户籍制度的空间阻隔
        11.1.1.3 地方政府、村民组织、村民的权利博弈
        11.1.2 市场范畴
        11.1.2.1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主导的空间生产
        11.1.2.2 乡镇政府“法团化”过程中的利益驱动
        11.1.2.3 “草根经济”的本土性与企业集聚推动城镇化的矛盾
        11.1.3 社会范畴
        11.1.3.1 空间重构集体意识——“亢奋”与“彷徨”
        11.1.3.2 外来文化与乡土文化的碰撞
        11.1.3.3 空间“个体消费”与“集体消费”
        11.2 通过分析“参数化”互动机制对五镇提出发展建议
        11.2.1 参数的多样混合作用导致的差异性变迁路径
        11.2.2 互动机制对各村镇聚落发展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11.2.3 在各类变迁过程中对相应机制加以抑制或倡导
        11.3 小结
    第12章 从社会视角探讨对空间重构的评价
        12.1 新型价值观的确立
        12.1.1 “唯空间论”发展观的反思
        12.1.2 在建设项目中对空间重构的社会意义进行评估
        12.2 社会转型背景下村镇聚落空间重构的阶段划分
        12.2.1 静态稳定阶段
        12.2.2 不平衡阶段
        12.2.3 动态均衡阶段
        12.2.4 晚期相对稳定阶段
        12.3 村镇聚落社会——空间关联效应评价
        12.3.1 正向关联
        12.3.2 负向关联
        12.4 小结
    第13章 基于社会——空间互动的空间营建策略
        13.1 社会——空间互动背景下的空间营建关键步骤
        13.1.1 通过探究社会——空间互动机制分析空间症结
        13.1.2 促进村镇聚落正向关联的空间策略
        13.1.3 消解村镇聚落负向关联的空间策略
        13.2 社会转型背景下小城镇空间营建的分类指导
        13.2.1 以地理环境与发展区位为分类依据
        13.2.2 以产业类型为分类依据
        13.3 中部地区村镇聚落发展的政策建议
        13.3.1 中部地区村镇聚落空间意向的多元化
        13.3.2 谨防陷入追求城镇化率的数字“陷阱”
        13.3.3 中部地区乡村不能复制东部的发展模式
        13.3.4 应尊重特有的农村生活方式和习俗
        13.3.5 兼顾乡村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的特殊性
        13.3.6 新农村建设的社区重建
        13.4 小结
    第14章 结语
        14.1 差异性变迁路径和多元化发展目标的提出
        14.2 政府—市场—社会视野下的乡村空间重构
        14.3 未来村镇聚落空间重构过程中有待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A 案例小城镇统计调查资料
附录 B 与本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基层地税部门纳税评估问题研究 ——以景德镇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简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纳税评估的相关概念
    2.1 纳税评估的定义和程序
        2.1.1 纳税评估的定义
        2.1.2 纳税评估的程序
    2.2 纳税评估的作用
    2.3 国外纳税评估的趋势
3 景德镇地税纳税评估现状分析
    3.1 景德镇地税系统纳税评估体系建设现状
    3.2 景德镇地税部门纳税评估的主要成就
        3.2.1 税收风险管理体系基本建立
        3.2.2 税收风险监控体系初步形成
        3.2.3 信息传递的操作规程不断完善
    3.3 景德镇地税部门纳税评估存在的问题
        3.3.1 纳税评估主体整体素质偏低
        3.3.2 纳税评估范围确定不合理
        3.3.3 纳税评估方法不科学
        3.3.4 纳税评估手段过于传统
4 优化基层地税部门纳税评估的路径
    4.1 加强主体建设,提高评估主体的整体素质
        4.1.1 加大专业评估人员的选拔
        4.1.2 加大专业评估人员培训力度
    4.2 确定合理的评估范围
    4.3 完善纳税评估方法
        4.3.1 推行综合性的纳税申报制度
        4.3.2 增加科技含量,增强评估效能
    4.4 优化评估手段
        4.4.1 拓宽评估信息渠道,强化第三方信息采集
        4.4.2 实行分类管理,优化评估手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营改增”后转变地税征管方式研究 ——以景德镇市地税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2 理论概述
    2.1“营改增”诠释
    2.2 税收征管方式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
        2.2.1 税收征管方式的概念
        2.2.2 现代税收征管方式的特点
    2.3“营改增”对税收征管方式的影响
        2.3.1 对税源登记的影响
        2.3.2 地方税收征管薄弱环节显现
        2.3.3 控税手段和措施上,地税对国税依赖程度高
        2.3.4 原有的税收征管格局与新的税收征管环境不匹配
        2.3.5 地方税收征管面临“五个转变”新形势
3“营改增”背景下景德镇地税局税收征管剖析
    3.1“营改增”背景下景德镇地税局税收征管的现状
        3.1.1“营改增”工作在景德镇地税税收征管推进情况
        3.1.2“营改增”后景德镇地税征管收入状况
    3.2“营改增”背景下景德镇地税局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3.2.1 地方主体税源缺失,组织税收收入下降
        3.2.2 地税征管手段弱化,以票控税抓手失效
        3.2.3 征管格局发生变革,职能效用发挥减速
        3.2.4 干部队伍盲从,地税事业发展迷航
        3.2.5 执法风险进一步加大
4“营改增”背景下景德镇地税局税收征管存在问题的原因
    4.1 征管主体因素
        4.1.1 干部管理方式相对老旧
        4.1.2 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
    4.2 征管外部因素
        4.2.1 税收信息化水平原因
        4.2.2 征管手段受限
5 转变地税部门“营改增”税收征管方式的对策建议
    5.1“管户制”向“管事制”转变
    5.2 做好基础税源,信息管税
    5.3 强化综合治税
    5.4 依托国税、地税合作,加强地税征管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景德镇市工业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航空房地产建筑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信息安全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景德镇市航空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二、工作职责
    三、重点任务
    四、工作安排
景德镇市房地产建筑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目标
    三、工作体系
    四、重点任务
    五、主要措施
    六、工作要求
景德镇市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二、工作目标
    三、重点任务
    四、工作要求
景德镇市信息安全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二、工作目标
    三、重点任务
    四、实施路径
    五、工作要求

(6)景德镇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与现代服务业概述
    2.1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涵义与特点
        2.1.1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涵义
        2.1.2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类型
        2.1.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点
    2.2 现代服务业的一般概述
        2.2.1 现代服务业的涵义与类型
        2.2.2 现代服务业特点
        2.2.3 现代服务业的功能与作用
        2.2.4 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关系
    2.3 资源型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与现代服务业的关系
        2.3.1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3.2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价值高端化的方略
        2.3.3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接续产业的取向
第3章 景德镇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3.1 现代服务业在景德镇市经济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
        3.1.1 景德镇市经济转型概述
        3.1.2 景德镇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意义
    3.2 景德镇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
        3.2.1 景德镇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
        3.2.2 景德镇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条件
    3.3 景德镇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3.3.1 现代服务业总体规模偏小
        3.3.2 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3.3.3 吸纳就业能力待提高
        3.3.4 社会负担沉重
        3.3.5 生态环境污染
    3.4 景德镇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4.1 政府管理体制不完善
        3.4.2 地方财政规模小
        3.4.3 对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力度不足
        3.4.4 居民总体消费水平不高
        3.4.5 现代服务业高素质人才匮乏
第4章 国内外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做法
        4.1.1 日本九州模式
        4.1.2 德国鲁尔模式
        4.1.3 法国洛林模式
    4.2 国内代表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做法
        4.2.1 辽宁阜新模式
        4.2.2 陕西白银模式
        4.2.3 吉林白山模式
    4.3 国内外相关经验对景德镇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启示
        4.3.1 产业转型政策法规的制定
        4.3.2 接续产业的选择
        4.3.3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4.3.4 再就业人员的安置培训
第5章 景德镇市现代服务业接续产业的选择与分析
    5.1 接续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
        5.1.1 经济规模
        5.1.2 增长速度
        5.1.3 经济效益
        5.1.4 专门化程度
        5.1.5 社会效应
    5.2 景德镇市服务业接续产业选择分析
        5.2.1 现代服务业接续产业备选空间
        5.2.2 现代服务业备选产业数据准备
        5.2.3 现代服务业接续产业的分析与选择
    5.3 景德镇市服务业目标定位与发展布局
        5.3.1 打造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5.3.2 建设区域旅游中心城市
第6章 景德镇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措施
    6.1 创新政府管理体制
        6.1.1 宏观经济管理间接化
        6.1.2 行政审批高效化
    6.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6.2.1 申请国家及省级政府资金扶持
        6.2.2 返还陶瓷基地财政贡献
    6.3 健全税收优惠措施
        6.3.1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准备金制度
        6.3.2 充分利用服务业税强扣除政策
        6.3.3 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
        6.3.4 规范陶瓷行业税收征管
        6.3.5 抓住营业税改征值税的政策机遇
    6.4 多方位拓宽投融资渠道
        6.4.1 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6.4.2 充分开发民间资金
        6.4.3 加速发展地方金融机构
        6.4.4 完善融资信用担保体系
    6.5 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
        6.5.1 共建培养行业专业人才
        6.5.2 加快瓷都人才市场建设
        6.5.3 建立后备高级人才库
    6.6 构建激励与补偿机制
        6.6.1 产业技术激励机制
        6.6.2 资源开发补偿机制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7)税收优惠对江西省小微企业的税负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税收优惠研究现状
        1.3.2 小微企业发展研究现状
        1.3.3 税收政策对小微企业影响研究现状
        1.3.4 文献总结与评述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理论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小微企业的概念及特征
        2.1.2 税收优惠政策概念及特征
    2.2 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2.2.1 税收激励理论
        2.2.2 社会集中分配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4 准公共产品理论
3.江西省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现状的现实分析
    3.1 江西省小微企业总体发展概况
    3.2 江西省小微企业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梳理
    3.3 江西省小微企业税负变化
        3.3.1 流转税税负变化
        3.3.2 企业所得税税负变化
        3.3.3 其他税种税负变化
    3.4 江西省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
        3.4.1 税收优惠政策的局限性
        3.4.2 政策未解决小微企业困境
        3.4.3 政策未发挥小微企业作用
        3.4.4 税收征管措施的漏洞
        3.4.5 纳税服务不全面不及时
        3.4.6 小微企业自身管理不到位
4.江西省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应的实证分析
    4.1 税种对税负变化影响的因子分析及相关性检验
        4.1.1 样本选取
        4.1.2 模型设计
        4.1.3 KMO和 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
        4.1.4 主成份分析与因子分析
        4.1.5 税负变动因子分析结论
    4.2 地区对税负变化影响的聚类分析
    4.3 产业对税负变化影响的聚类分析
    4.4 税负变化影响因素分析及结论
5.改善江西省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
    5.1 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层面
    5.2 税收政策帮助小微企业解决问题及发挥功能层面
    5.3 税务机关征收管理层面
    5.4 纳税服务层面
    5.5 小微企业自身管理层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构建景德镇市陶瓷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本文选题背景
    1.2 研究景德镇市电子商务税收实践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研究机构及部分专家的理论
        2.1.1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观点
        2.1.2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理论
        2.1.3 托宾税的理论
        2.1.4 比特税的理论
        2.1.5 我国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3 景德镇市陶瓷电子商务及税收征管现状
    3.1 景德镇市陶瓷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3.1.1 景德镇市陶瓷电子商务发展历史
        3.1.2 景德镇市陶瓷电子商务发展规模
    3.2 景德镇市陶瓷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现状
        3.2.1 景德镇市税务部门陶瓷电子商务征管力量薄弱
        3.2.2 电子商务经营者纳税意识不高
        3.2.3 景德镇市陶瓷电子商务户税务登记率低
        3.2.4 景德镇市陶瓷电子商务企业登记信息不规范
        3.2.5 景德镇市陶瓷电子商务户税收贡献率低
4 景德镇市电子商务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难点及原因分析
    4.1 景德镇市陶瓷电子商务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
        4.1.1 景德镇市陶瓷电子商务发展基础薄弱
        4.1.2 景德镇市陶瓷电子商务行业缺乏专业人才
        4.1.3 景德镇市陶瓷电子商务行业缺乏资金
        4.1.4 景德镇市陶瓷电子商务经营成本大
        4.1.5 景德镇市陶瓷电子商务经营者稳定性差
    4.2 电子商务特性造成现行税制难以执行
        4.2.1 难以确认电子商务纳税主体
        4.2.2 难以确定电子商务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4.2.3 难以确定计税依据
        4.2.4 难以税务稽查
5 国外电子商务税收征收管理经验借鉴
    5.1 美国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情况
    5.2 欧盟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情况
    5.3 日本、韩国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情况
6 加强景德镇市陶瓷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建议
    6.1 完善陶瓷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体系
        6.1.1 建立专业化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队伍
        6.1.2 建立综合涉税工作平台
        6.1.3 完善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制度
        6.1.4 实现全方位动态监控
        6.1.5 加强与第三方平台合作
    6.2 引导电子商务经营者主动纳税意识
        6.2.1 积极宣传税收优惠政策
        6.2.2 政府加大产业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致谢

(10)宜春市税源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税源
        2.1.2 新兴税源
        2.1.3 税源结构
        2.1.4 税源质量
        2.1.5 税源培育
    2.2 理论基础
        2.2.1 财政分权理论视角下地方政府税源培育的应然性
        2.2.2 税源的作用与影响因素
3 宜春市税源现状分析
    3.1 总体税源情况分析
        3.1.1 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呈现赶超态势,转入中高速增长
        3.1.2 税收总量稳定增长,增速前高后低
    3.2 税源结构分析
        3.2.1 产业结构分析
        3.2.2 县域结构分析
    3.3 重点税源产业分析
    3.4 新兴税源分析
4 当前宜春市税源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存在问题
        4.1.1 税源规模不足
        4.1.2 税源结构不合理
        4.1.3 县域税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4.2 原因分析
        4.2.1 区域公共资源属性限制
        4.2.2 政策环境影响
        4.2.3 财政收入需求驱动下地方政府决策偏好及对税源管理的干预
        4.2.4 当前税源管理模式不适应现实发展需要
5 宜春市税源培育对策
    5.1 助力经济增长,壮大税源规模
    5.2 优化产业结构,保持健康发展
    5.3 优化营商环境,增强资本吸引力
    5.4 提升监管效率,加强税源管控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景德镇市税务局积极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 [1]艺术陶瓷税收征管研究 ——以景德镇市为例[D]. 张浩煜. 南昌大学, 2020(01)
  • [2]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 ——对中部地区五镇变迁的调查与探析[D]. 郁枫. 清华大学, 2006(06)
  • [3]基层地税部门纳税评估问题研究 ——以景德镇市为例[D]. 刘斌. 江西财经大学, 2016(07)
  • [4]“营改增”后转变地税征管方式研究 ——以景德镇市地税局为例[D]. 付艳君. 江西财经大学, 2017(06)
  • [5]景德镇市工业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航空房地产建筑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信息安全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J]. 景德镇市工业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0(09)
  • [6]景德镇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研究[D]. 丁瑜. 南昌大学, 2012(05)
  • [7]税收优惠对江西省小微企业的税负影响研究[D]. 吴靖青.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8]构建景德镇市陶瓷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体系[D]. 王俊. 江西财经大学, 2016(07)
  • [9]景德镇市税务局积极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生产[J]. 钟小华,李长寿. 中国税务, 1992(01)
  • [10]宜春市税源培育研究[D]. 哈雪丰.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景德镇市税务局积极推动乡镇企业生产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