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县发展食品产业的重点

上高县发展食品产业的重点

一、上高县发展食品工业的重点(论文文献综述)

彭波[1](2013)在《上高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县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加速赶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研究通过分析内陆城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剖析内陆城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促进内陆城市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本研究将上高县域经济发展为目标,与上高工业园发展为个案研究对象,运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等多种工具、方法,多方面、多角度地剖析了上高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着忽视了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片面理解梯度转移、弱化了县域经济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进程滞后等问题,分析了上高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上述问题,积极探寻上高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提出实现上高县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整合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夯实县域发展基础;科学定位产业发展方向,突出县域发展重点;坚持不懈抓好招商引资,增强发展支力;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优化县域发展环境;培养专业人才,挖潜拓展劳动力资源;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全民创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第三产业份额。

章伟新[2](2019)在《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的江西县级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以上高县“12.14”自来水异味事件的政府应对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郡县治、天下安”。从危机管理的意义上说,中国2853个县级政府稳定了,整个中国社会也就有了稳定的基础。如何实现稳定,如何让县级政府的稳定更持久、更深化,对于现代社会治理经验比较欠缺的中国县级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7年12月,中共江西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首次提出现代化江西的奋斗目标。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现代化是县级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危机管理能力的强弱是政府治理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阶段,中国县级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既积累一些经验,又面临诸多重大挑战。新世纪以来,江西各县级政府经历了一系列危害程度不一的公共危机,我们看到,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县级政府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理念、意识、手段、方法还囿于传统,这些传统的方法手段显然不适应“花样翻新”的危机样式。与江西欠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应,江西县级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时普遍面临技术、手段、资源、机制、人员等应急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危机应对时更多的是倚重上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援。公共危机管理的效能如何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了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评价。因此,提高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应该成为江西县级政府全力抓经济发展同样重要的目标,惟其如此,才能实现现代化江西的宏伟目标。2000年以来,经过多次公共危机管理实践,我国中央政府提出并实行“地方作为主体”的应急管理工作新思路,强化地方的主体意识、责任和作用。如何实现地方政府高效的公共危机管理,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意义。为此,本文从公共危机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出发,以2016年上高县自来水异味事件为案例,分析当地政府在处理这起公共危机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在借鉴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基层政府在公共危机处理基本经验的基础上,面对中央政府提出的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面对现代化江西的要求,江西县级政府如何更好地应对公共危机的基本对策。本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国内外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并进行评价。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第二部分:研究了公共危机的相关概念及江西省县级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取得的进展,存在的不足。第三部分:阐述了宜春市上高县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及实践评价。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江西省上高县“12.14”自来水异味事件、处置概述、利弊得失等。第五部分:阐述了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外基层政府危机管理的经验,组建国家应急管理部的重大意义和对县级政府的新要求,提出了提升江西省县级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若干建议。

罗奕雯[3](2013)在《江西省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年来,上高县积极创办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在促进农业新科技推广应用、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龙头企业发展及农民增收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在研究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同时借鉴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通过对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查,并以上高县养殖专业合作社、上高农旺种植专业合作社、上高县隆渔业合作社为实例进行分析和探讨,最终提出了促进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策:首先要加强管理,狠抓合作社规范建设;一是要规范操作程序;二是要规范民主管理制度;三是要规范管理制度;四是要规范资料台账。其次是明确重点,搞好合作社优质服务;一是搞好农资服务;二是搞好技术服务;三是搞好收购服务。

哈雪丰[4](2020)在《宜春市税源培育研究》文中提出税源是税收的源泉,反映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必须要大力推进税源培育,使其与经济发展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通过政府决策和各项支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只有通过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和区域优势资源,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引入优质产业提升经济规模,不断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才能保持经济和税收的稳定增长。宜春市是江西省第四大经济体。近年来,该市抢抓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经济和税收持续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但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的改变,该市税源增长缺乏后劲、税源结构不合理、县域税源不均衡、重点税源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2009—2019年十一年间宜春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和税收收入的变化趋势,以及宏观税负和税收弹性的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重点从产业结构、县域经济和重点税源等方面,分析了2016—2019年尤其是近三年宜春市税源变化特点,并与江西省内其它设区市和2018年中部六省前十强城市经济税源情况进行了横向比较。同时,通过聚类分析探索了宜春市的8个新兴税源行业。通过分析,阐明了宜春市税源中存在的规模不足、结构不合理、县域税源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等方面的问题,分析了问题背后存在的区域公共资源属性限制、政策环境影响、财政收入需求驱动下地方政府的决策偏好和对税源管理的干预、税源管理模式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等四个方面的原因。最后,本文针对性地从壮大税源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税收监管效率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宜春市税源培育的对策,以期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设区市级税源培育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叶文浩[5](2010)在《江西省上高县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运行状况调研报告》文中提出众所周之,关系中国未来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是“三农”问题,这也是政府和广大农民迫切关注并且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归根结底,“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农民收入低。与之相关的因素众多,其中很突出的原因之一就是金融服务效率的缺失。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在诸多金融服务方式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非常重要而且适合农村的。孟加拉乡村银行是全球最早成功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金融机构。由于全球金融服务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地域性很明显,有一部分家庭和企业很少甚至不能获得所需的金融服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下简称小额农贷)正是为了弥补这个缺口而应运而生的,它以低收入人群为主要目标客户。小额农贷要运作良好至少有以下特点:小额交易;程序流畅、简单、透明;操作方便;服务持续循环、交易及时可靠。小额农贷不只是一种金融活动,更是一种发展方式。除了提供金融服务,现在大部分小额农贷机构还进行客户财务知识培训、提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将客户分组、进行相关社会活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辐射力量。1998年,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江西省婺源县农村信用社视察工作时,高度评价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主力军、是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对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寄予了厚望。为了解决农民的贷款难和农村信用社效益性发展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把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开始在全国农村信用社普遍推广小额农贷业务。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和总结全国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实践经验教训后,颁布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2000年,《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指导意见》出台;2001年12月,人民银行颁布《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标志着过去主要由非政府组织承担的社会担保扶贫贷款的小额农贷正式纳入正规金融制度的框架内。这种金融制度安排和资金供给方式极大的适应了农村家庭经济分散性和小规模的生产方式,有效配合了农村经济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扩大了农村生产和消费需求,拓展了农村信用社服务群体和空间。因此,通过总结分析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的经验教训,完善政策和制度,能更好的支持新农村建设,能更有效的服务“三农’2000年,江泽民同志到江西婺源考察,针对当地农民生产、生活中的贷款难问题,提出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信贷方式。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包括南昌中支等分支机构)在婺源县随即展开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调查、论证和试点工作。试点过程中,婺源县农村信用社按照“宣传发动、调查摸底、资信评定、核贷发证、贷款发放”的步骤规范操作,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信贷方式,并紧密依靠当地政府支持,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在较短时间内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此基础上,婺源县农村信用社不断探索和规范小额农贷的操作程序,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并率先推出了与农村基层组织互动的农贷协管员制度,小额农贷的运作和管理走向成熟。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小额农贷工作现场会在婺源县召开,会议总结了婺源小额农贷的做法随后在全国农信社推广。这就是所谓的小额农贷的“婺源模式”。8年来,先后为6万多户农户核发了贷款证,贷款农户达4.8万户,累计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23.9亿元,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促进了当地“三农”经济的发展。2008年2月通过IS0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论证,是目前国内唯一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论证的金融产品,具有贷款门槛低、利率优惠、方式灵活、操作方便、管理严密等优势和特点。笔者的家乡江西省上高县离婺源县不到200公里,也深受“婺源模式”的影响,笔者曾经在上高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工作实习和调研,并且跟随乡村信贷员跑遍全县十个乡镇,因此收集的相关数据比较公正客观,具有参考意义。传统理论否定了正规金融机构开展小额农贷业务的可能性。然而国际小额农贷的成功实践表明正规金融机构具备开展小额农贷的诸多优势并且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在我国,最早开展小额农贷业务的正规金融机构就是农村信用社,是小额农贷在我国发展的里程碑。作为正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开办小额农贷业务时在组织结构、业务经营、法律环境、地缘方面都具有其它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作为农村信用社最具特色的金融产品之一,小额农贷在近年来逐渐发展为农信社信贷支农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村信用社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颇具中国特色的小额农贷发展之路,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信社效益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现行的小额农贷模式,自创模式是主流,外来模式势单力薄、影响力有限。同时,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户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包含不少贫困人口,小额农贷有利于农户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其中农村信用社在小额农贷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诸如农户对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的理解误区、贷款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信贷员管理制度和人员配置上的不足、农村信用社推广小额农贷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政策支持不充分、保障制度不健全、制度设计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针对以上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小额农贷利率体系、小额农贷分类发放、优化小额农贷的管理质量、加大政策扶持、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小额农贷风险防范和保障制度等方面着手加以解决。笔者在对江西省上高县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业务进行了充分调研(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采访相结合的调研方式)的基础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江西省上高县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业务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和深入地分析。在具体方法上,主要采用比较和对比、从共性到个性和从个性到共性、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并找出了江西省上高县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并且从法律、政策、市场、服务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这就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本文重点以江西省上高县信用合作联社为例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业务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和深入地分析,发现并找出了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旨在为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找到一条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并且希望能对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和服务三农提出政策性的思考和建议,具备指导实践的意义。本文共有五章:第一章是引言,包括本文选题背景、文献综述、写作目的和意义、创新之处和基本框架。第二章是小额农贷的基本理论,包括小额农贷的概念、可行模式、利率、监管指标和小额农贷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是我国各种小额农贷机构推广小额农贷的总体情况和对其可持续性的思考。第四章是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业务的实践,主要阐述农信社小额农贷的推广优势、农信社小额农贷的基本概念、操作流程和全国各地总体运作情况。第五章重点以江西省上高县信用合作联社为例子,分析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然后针对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运行中的问题,从法律、政策、市场、服务等方面提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完善相关法律、加大政策扶持、制定合理利率推进农村信用生态建设等。总之,小额农贷是一种兼顾政策性、福利性、商业性的重要金融项目,近年来在我国农村地区蓬勃发展,它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使我国农村众多低收入人群从中受益,同时提高了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有效的控制其风险。本文旨在通过对江西省上高县信用合作社小额农贷运作的案例分析,以小见大,为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找到一条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并且希望能对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和服务三农提出政策性的思考和建议,具备指导实践的意义。

漆睿[6](2012)在《江西省上高县耕地地力评价与应用》文中指出“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人类生存要以食物为基础,而生存所需最基本的食物——农产品,又必须从耕地中获取营养。我国人口多、耕地少,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就有人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人”的疑问。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十分有限且仍呈减少趋势的耕地资源及其保护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这更要求我们高度重视耕地质量建设,落实耕地地力评价,实现对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十分有意义。本文以江西省上高县为研究区域,按照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流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CLRMIS)等软件的支持下完成了上高县的耕地地力评价研究,对上高县耕地地力进行相应分级,根据不同级别土壤养分状况,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评价根据耕地地力综合指数(IFI),将上高耕地划分为七个等级。上高县耕地总面积为25661.2公顷,其中一等地面积为2898.55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1.30%。二等地面积为3758.88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4.65%,三等地面积为4790.37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8.67%,四等地面积为5301.24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20.66%,五等地面积为3493.91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3.62%,六等地面积为2980.15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1.60%,七等地面积为2438.11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9.5%。上高县耕地等级中面积最大的为四等地,次之为三等地,耕地面积最小为七等地,按各等级耕地面积可排序为四等地>三等地>二等地>五等地>六等地>一等地>七等地。上高县一、二、三等地主要分布在县域西南部地区的田心镇、翰堂镇、南港镇、蒙山乡、塔下乡、新界埠乡及敖阳街道办的北部等地,该区属高产稳产田,肥力最高、土地平整、灌溉有保障,土体团粒结构合理,孔隙度好,水气协调,土地利用基本没有限制,宜种性广,作物基本都能高产;四、五等地主要分布在锦江镇、芦洲乡、上甘山、墨山垦殖场、镇渡乡、徐家渡等地区,属于中产田,土体存在障碍层次、较强度侵蚀,保肥能力较弱,肥力水平较低,土体结构有待改善;六、七等地分布在敖山乡、泗溪镇、野市乡等地区,属于低产田,对作物有较强的选择性,需要合理的改良措施方能保证产量,存在障碍层次。

余凤[7](2017)在《江西稻米重金属镉污染和农药残留抽样检测结果分析及防控对策》文中指出稻米是超过六成中国人的主要食物,其生产水平直接影响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稻米的要求正逐步从满足“数量”演变到追求“安全”。然而由于重金属镉、农药残留等使得我们的必需品存在安全隐患。本论文以江西省水稻种植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抽样检测、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全省水稻主产区稻米的重金属镉及农药残留情况测定,分析了引起污染和残留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控对策,为我省优质稻米的生产提供参考。研究的结果如下:1、通过对全省各个水稻主产区20132015年稻米重金属镉污染检测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4年江西省稻米样品重金属镉的合格率基本稳定,早稻合格率普遍高于中、晚稻。20132015年部分地区出现较重镉污染的样品。2、通过对全省各个水稻主产区20132015年稻米农药残留情况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4年5种禁用农药残留均未检出。2015年其他农药残留合格率为91.89%,晚稻的检出率和超标率较早、中稻高,个别地区的稻米检出批次和超标批次最多。3、引起稻米镉污染的成因分析:工业及其他废气中含有的重金属离子,经自然沉降或雨水淋降进入稻田;利用不经处理的污水灌溉;肥料污染;土壤重金属含量总体偏高等。根据以上成因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做好稻田重金属污染的普查工作;分别采用物理、化学、生态等方法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进行修复;调整作物结构,建立优良耕制等。4、引起稻米农药残留的成因分析:喷洒农药时形成大量的漂浮物从而污染大气;长期使用除草剂和杀虫剂,致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农民普遍缺乏科学使用农药技术。根据以上成因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加强农药监督管理等。通过加强政府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提高检测实验室的检测技术、加强水稻优质品种的选育改良工作、建立标准化的优质水稻体系等措施,使我省人民吃上安全可靠的稻米。

汤莎[8](2012)在《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差距日益扩大,“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化解“农业落后、农村贫穷、农民辛苦”的三农困局,急待解决农业经营主体多、生产规模小、农民思想观念陈旧、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互助性经济组织,以其特有的民办性、专业性和合作性特点,既能保护农民合法经济利益,又能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是有效破三农难题的重要途径。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使中国农民的合作社第一次有了合法身份,能够作为市场主体之一与其他类型的经济实体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开展经济活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依法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的同时,其存在的问题也在日益凸显,多方面的因素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因此,消除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就显得极为必要。本文选择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学者有关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因素研究进行文献回顾;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分析研究制约和影响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因素;借鉴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功案例的经验,提出提高认识和扩大规模,坚持产业化发展道路;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不断完善机制和培养人才,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整合资源和做大品牌,加快市场化建设进程等若干对策,力求为上高县政府如何促进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方菊芬,彭仙娥[9](2014)在《上高县2009-2012年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宜春市上高县4年期间居民恶性肿瘤的死因情况,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2009-2012年上高县户籍居民死因监测资料中死于恶性肿瘤的1 124例病例资料,对其死亡趋势的变化、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恶性肿瘤死亡信息及各类肿瘤的死亡率排位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法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2009-2012年恶性肿瘤死亡占全部死亡的16.9%(1 124/6 640),死亡率为81.8/10万,粗死亡率4年期间分别为75.2/10万、63.1/10万、85.1/10万和106.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P=0.004;标化死亡率分别为70.9/10万、59.6/10万、73.9/10万、88.9/10万。4年间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为103.8/10万,女性为58.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P=0.001;标化死亡率男性为97.1/10万,女性为48.9/10万。014岁年龄组恶性肿瘤死亡率为2.2/10万,1539岁为15.1/10万,4064岁为102.3/10万,≥65岁为531.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448.7,P<0.001。恶性肿瘤死亡顺位前5位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结肠直肠肛门癌和白血病,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68.6%(771/1 124),消化道肿瘤占前5位肿瘤死亡的51.5%(397/771)。结论: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特别是对≥40岁年龄组人群,减少或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同时肺癌、消化道癌以及白血病防治工作应为今后肿瘤防治的重点。

邹文博[10](2017)在《上高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缓解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冲突,促进社会稳定,保障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本文对上高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成果可以为上高县农业生产服务,同时对当地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起到保障作用。根据基本农田保护的规划要求,结合上级下达指标,首先对耕地需求量进行了预测,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基本农田下达目标调整通知,预测基本农田面积及保护率,最后借助GIS技术,采用Arcgis10.2软件,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数据为基础数据,进行研究区全域基本农田划定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根据研究区人口现状,预测研究区人口,进而预测研究区粮食作物需求量,在此基础上预测耕地需求量与基本农田数量,在2020年年末,在满足上高县自给自足和低增长的情况下,上高县耕地需求量是16723.53hm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应不低于29906.67hm2,全县耕地面积为34669.00hm2,因此保护率应不低于86.26%。(2)在划定数量方面,根据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的方法划定基本农田,划定后的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29925.03hm2,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6.32%;在划定质量方面,上高县基本农田划定的质量较高,划入的水田与水浇地的占比达80.43%,旱地划入比例仅占19.57%。(3)本次划定结果与已有规划基本农田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对基本农田调入调出情况进行了分析,总体而言,划入面积少于划出面积,划入的耕地质量等别与坡度级别均低于划出耕地质量等别与坡度级别,划入基本农田的耕地质量较高。

二、上高县发展食品工业的重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高县发展食品工业的重点(论文提纲范文)

(1)上高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运用的主要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1.5 县域经济发展相关内容及理论综述
        1.5.1 县制的历史沿革
        1.5.2 县域经济的基本内涵
        1.5.3 县域经济的主要特点
        1.5.4 县域经济发展相关理论概述
2 上高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与特征
    2.1 上高县概况
    2.2 上高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与特征
        2.2.1 经济发展方面:经济总量相对偏小,经济发展水平偏低
        2.2.2 资源条件方面:经济人口负荷重
        2.2.3 工业化和城镇化方面:程度低、发展快
        2.2.4 社会就业方面:人口就业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3 上高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SWOT 竞争分析
    3.1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内涵和内容
        3.1.1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3.1.2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3.2 基于 SWOT 法的上高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
        3.2.1 SWOT 分析法
        3.2.1.1 SWOT 分析模型
        3.2.1.2 SWOT 分析方法
        3.2.1.3 SWOT 分析步骤
    3.3 上高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3.3.1 上高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分析
        3.3.2 上高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劣势分析
        3.3.4 上高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和威胁分析
        3.3.4.1 上高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分析
        3.3.4.2 上高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分析
4 上高县经济发展产业概况及个案分析
    4.1 上高县经济发展产业的情况介绍
    4.2 上高县鞋业产业基地发展现状
        4.2.1 鞋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4.3 上高县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4.3.1 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4.3.2 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目标
        4.3.3 绿色产业集群前景分析
        4.3.4 绿色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的措施
    4.4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5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5.1 整合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夯实县域发展基础
    5.2 科学定位产业发展方向,突出县域发展重点
    5.3 坚持不懈抓好招商引资,增强发展支力
    5.4 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优化县域发展环境
    5.5 培养专业人才,挖潜拓展劳动力资源
    5.6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全民创业
    5.7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第三产业份额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的江西县级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以上高县“12.14”自来水异味事件的政府应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成果的综述
        1.3.1 国外主要是西方国家研究成果及评价
        1.3.2 国内研究成果及评价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及不足
第2章 江西省县级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现状
    2.1 公共危机的类型及特征
    2.2 公共危机管理的类型及特征
    2.3 江西县级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2.3.1 江西县级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取得的成效
        2.3.2 江西县级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不足
第3章 上高县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3.1 上高县公共危机管理现状
        3.1.1 上高县基本县情、公共危机的典型性
        3.1.2 上高县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架构
        3.1.3 上高县应对公共危机的一般程序
    3.2 上高县公共危机管理的实践评价
        3.2.1 危机管理预案制定比较充分
        3.2.2 危机应急演练比较主动
        3.2.3 公共危机管理政策制度比较完善
第4章 上高县“12.14”自来水异味事件处置概述及启示
    4.1 上高县“12.14”自来水异味事件处置概述
        4.1.1 事件的概述
        4.1.2 事件的原因分析
        4.1.3 上高县政府对事件的处置过程
    4.2 基于“4R”理论从“12.14”自来水异味事件的处置看上高县政府危机管理
        4.2.1 上高县政府应对自来水异味事件成功之处
        4.2.2 上高县政府应对自来水异味事件不足之处
第5章 可借鉴的经验及建议
    5.1 外国基层政府危机管理共性经验
        5.1.1 美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经验概述
        5.1.2 日本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经验概述
        5.1.3 俄罗斯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经验概述
    5.2 组建国家应急管理部的重大意义及对江西县级政府的新要求
        5.2.1 组建国家应急管理部的现实意义
        5.2.2 组建应急管理专职部门对江西县级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新要求
    5.3 提高江西县级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建议
        5.3.1 加快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职业化步伐
        5.3.2 建立健全完善的应急预案,不断提高检测预警能力
        5.3.3 提高应急管理的科技化水平
        5.3.4 加强全社会的公共危机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5.3.5 完善及时权威公开的新闻回应机制
        5.3.6 高度重视加强未来危机风险的防范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3)江西省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外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现状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合作社的定义
        1.4.2 农民专业合作社
        1.4.3 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
        1.4.4 农民专业技术协会
2.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与发展
    2.1 发展历程
    2.2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条件
        2.2.1 农民具有独立的经营主体的地位
        2.2.2 农村现有社会化服务体系满足不了农民的要求
        2.2.3 农业市场化程度加深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带来契机
        2.2.4 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
    2.3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
        2.3.1 会员制度
        2.3.2 民主选举
        2.3.3 决策机制
        2.3.4 利益机制
        2.3.5 交易原则
    2.4 新形势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现状
3. 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3.1 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
        3.1.1 科学构建规范有序、运行有效的合作社运行机制
        3.1.2 立足产业化经营,增强合作社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3.1.3 强化服务,优化合作社发展环境
        3.1.4 强化扶持,增添合作社发展活力
        3.1.5 强化管理,促进合作社发展水平提升
    3.2 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
    3.3 当前上高县发展农民合作社的主要措施
        3.3.1 扩大宣传,提高群众组织化意识,引导合作社发展
        3.3.2 提高合作社服务质量,促进合作社的发展
        3.3.3 创新合作社发展运营机制,推动合作社的发展
        3.3.4 加大扶持力度,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保障合作社的发展
    3.4 合作社运行机制现状
        3.4.1 创建联社,强强联合
        3.4.2 支持各方各层次能人带领合作社
        3.4.3 鼓励合作社吸收有关企业、经销商入社
        3.4.4 引导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
    3.5 合作社服务现状
        3.5.1 帮助合作社开拓营销市场
        3.5.2 建立合作社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
    3.6 合作社的运行成效
4. 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规模小、经济力量弱
    4.2 组织结构管理不规范
    4.3 资金短缺,自我发展后劲不足
    4.4 组织者和管理人员人才匮乏,且综合素质不高
    4.5 政府领导思想认识滞后,农民合作社意识淡薄
    4.6 各部门都参与管理,职责不清,协调不够
    4.7 政策的覆盖面不够广泛
5. 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案例分析
    5.1 上高县农民合作社概况
    5.2 案例1——上高县养殖业专业合作社
    5.3 案例2——上高县农旺种植专业合作社
    5.4 案例3——上高县隆信渔业专业合作社
6. 上高县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对策及建议
    6.1 加强管理,狠抓合作社规范建设
    6.2 明确重点,搞好合作社优质服务
    6.3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合作社运行
7. 全文小结
    7.1 本研究运用的主要方法
    7.2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4)宜春市税源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税源
        2.1.2 新兴税源
        2.1.3 税源结构
        2.1.4 税源质量
        2.1.5 税源培育
    2.2 理论基础
        2.2.1 财政分权理论视角下地方政府税源培育的应然性
        2.2.2 税源的作用与影响因素
3 宜春市税源现状分析
    3.1 总体税源情况分析
        3.1.1 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呈现赶超态势,转入中高速增长
        3.1.2 税收总量稳定增长,增速前高后低
    3.2 税源结构分析
        3.2.1 产业结构分析
        3.2.2 县域结构分析
    3.3 重点税源产业分析
    3.4 新兴税源分析
4 当前宜春市税源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存在问题
        4.1.1 税源规模不足
        4.1.2 税源结构不合理
        4.1.3 县域税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4.2 原因分析
        4.2.1 区域公共资源属性限制
        4.2.2 政策环境影响
        4.2.3 财政收入需求驱动下地方政府决策偏好及对税源管理的干预
        4.2.4 当前税源管理模式不适应现实发展需要
5 宜春市税源培育对策
    5.1 助力经济增长,壮大税源规模
    5.2 优化产业结构,保持健康发展
    5.3 优化营商环境,增强资本吸引力
    5.4 提升监管效率,加强税源管控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江西省上高县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运行状况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基本概念
        1.2.2 实践经验和教训
        1.2.3 策略和建议
    1.3 写作目的和意义
    1.4 创新之处
    1.5 基本框架
2.小额农贷的基本理论
    2.1 小额农贷的基本概念
    2.2 运行小额农贷的必要性
        2.2.1 小额农贷帮助贫困人口改善自身状况
        2.2.2 小额农贷符合农户的特点
        2.2.3 小额农贷机构必须可持续性发展
        2.2.4 完善小额农贷机构的基层组织
    2.3 小额农贷的可行模式
    2.4 小额农贷的利率
    2.5 小额农贷的监管指标
3.我国小额农贷的实践
    3.1 我国小额农贷的开展状况
    3.2 我国小额农贷的总量和覆盖面
    3.3 我国小额农贷的可持续性
4.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业务的实践
    4.1 农村信用社开展小额农贷业务的优势
    4.2 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总体情况分析
        4.2.1 微观机制
        4.2.2 操作流程
        4.2.3 全国各地总体运作情况
5.江西省上高县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运行情况分析
    5.1 调研方法
    5.2 江西省上高县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业务的外部环境分析
        5.2.1 江西省上高县基本情况
        5.2.2 江西省上高县金融环境
        5.2.3 江西省上高县信用合作联社基本情况
    5.3 江西省上高县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具体操作模式
        5.3.1 基本概念
        5.3.2 管理方式、原则和基本制度
        5.3.3 贷款客户条件与借款用途
        5.3.4 资信评定和信用额度
        5.3.5 贷款期限与利率
        5.3.6 贷款流程
        5.3.7 贷后管理
        5.3.8 小额农贷档案管理
        5.3.9 责任与考核
    5.4 江西省上高县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绩效评价
        5.4.1 支农功能日益强大
        5.4.2 客户数量持续增加
        5.4.3 信贷业务稳定增长
        5.4.4 资产质量稳步提高
        5.4.5 经营收入逐年提高
        5.4.6 资本实力持续增强
    5.5 江西省上高县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实践和运行中的问题
        5.5.1 上高县三乡(泗溪、徐家渡、芦洲)农信社小额农贷运作情况对比分析
        5.5.2 江西省上高县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5.3 江西省上高县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供需现状分析
        5.5.4 江西省上高县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6 主要对策
        5.6.1 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小额农贷利率体系
        5.6.2 小额农贷分类发放
        5.6.3 优化小额农贷的管理质量
        5.6.4 加大政策扶持
        5.6.5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5.6.6 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立相关激励机制
        5.6.7 构建小额农贷风险补偿和保障机制,以助推"三农"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6)江西省上高县耕地地力评价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的技术方法
        1.2.1 软硬件准备
        1.2.2 资料收集处理
        1.2.3 样品采集方法
        1.2.4 样品分析项目与方法
        1.2.5 选择评价指标
        1.2.6 评价单元的确定
        1.2.7 评价单元获取数据
        1.2.8 计算单因素评价评语(模糊评价法)
        1.2.9 计算单因素权重(层次分析法)
        1.2.10 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IFI)
        1.2.11 确定综合指数分级方案,划分评价等级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研究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2 自然资源概况
    2.3 耕地土壤类型
        2.3.1 水稻土
        2.3.2 红壤
        2.3.3 山地黄壤
    2.4 农业生产概况
    2.5 社会经济概况
3 上高县耕地土壤理化性状
    3.1 土壤有机质
        3.1.1 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分级
        3.1.2 土壤有机质的分布特点
        3.1.3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途径
        3.1.4 与第二次土壤普查对比分析
    3.2 土壤有效磷
        3.2.1 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分级
        3.2.2 土壤有效磷的分布特点
        3.2.3 合理施用磷肥,提高磷肥利用率的措施
        3.2.4 与第二次土壤普查对比分析
    3.3 土壤速效钾
        3.3.1 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分级
        3.3.2 土壤速效钾分布特点
        3.3.3 提高钾肥利用率的措施
        3.3.4 与第二次土壤普查对比分析
    3.4 土壤有效硫
        3.4.1 土壤有效硫含量与分级
        3.4.2 土壤有效硫分布特点
        3.4.3 合理施肥,提高硫利用率的措施
    3.5 土壤PH
        3.5.1 土壤pH含量与分级
        3.5.2 土壤pH分布特点
        3.5.3 调节土壤pH的措施
        3.5.4 与第二次土壤普查对比分析
4 耕地地力评价分析与结果
    4.1 耕地地力评价
        4.1.1 导入基本评价单元(图4-1)
        4.1.2 层次分析模型编辑(图4-2)
        4.1.3 隶属函数模型编辑(图4-3、图4-4)
        4.1.4 建立评价模型(图4-5)
        4.1.5 评价结果(图4-6)
    4.2 耕地地力等级的确定
        4.2.1 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
        4.2.2 确定最佳的耕地地力等级数目
    4.3 耕地地力数量及空间分布
        4.3.1 耕地地力等级面积统计
        4.3.2 耕地地力空间分布分析
    4.4 耕地地力等级分述
        4.4.1 一等地
        4.4.2 二等地
        4.4.3 三等地
        4.4.4 四等地
        4.4.5 五等地
        4.4.6 六等地
        4.4.7 七等地
5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应用
    5.1 耕地地力建设及土壤改良
        5.1.1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5.1.2 注意灌排,保证作物丰产
        5.1.3 精耕细作,熟化土壤
        5.1.4 增施肥料,培养地力
        5.1.5 合理轮作,用养结合
        5.1.6 化学改良土壤,消除酸碱危害
    5.2 合理施肥的建议
        5.2.1 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5.2.2 由定性到定量,普遍实行测土施肥
        5.2.3 改进施肥技术,提高施肥经济效益
    5.3 加强耕地质量管理
        5.3.1 完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和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耕地质量的动态监测管理
        5.3.2 加强耕地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依法加强耕地质量监管
        5.3.3 加大耕地质量建设支持力度,建立管理专项基金
        5.3.4 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管理机制,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力度
6 结论与不足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7)江西稻米重金属镉污染和农药残留抽样检测结果分析及防控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稻米的供求安全现状
        1.1.1 稻米生产现状
        1.1.2 稻米消费现状
        1.1.3 世界稻米供求现状及预测
    1.2 稻米的质量安全现状
        1.2.1 国外稻米质量安全现状
        1.2.2 国内稻米质量安全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江西稻米重金属镉污染情况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原料
        2.1.2 设备及试剂
        2.1.3 试验方法
        2.1.4 评价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生产年份镉污染情况分析
        2.2.2 不同生产季节镉污染情况分析
        2.2.3 不同生产地区镉污染情况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江西稻米农药残留情况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原料
        3.1.2 设备及试剂
        3.1.3 试验方法
        3.1.4 评价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五种禁用农药残留情况分析
        3.2.2 其他农药残留情况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影响江西省稻米质量安全的成因和防控对策
    4.1 影响稻米镉污染的成因和防控对策
        4.1.1 影响稻米镉污染的成因
        4.1.2 防控稻米镉污染的对策
    4.2 影响稻米农药残留的成因和防控对策
        4.2.1 影响稻米农药残留的成因
        4.2.2 防控稻米农药残留的对策
    4.3 综合防控措施
        4.3.1 加强政府的监督管理,减少污染
        4.3.2 加强技术指导,提高质量安全意识
        4.3.3 提高检测实验室的检测技术
        4.3.4 加强水稻优质品种的选育、改良工作
        4.3.5 建立标准化水稻体系、规模化生产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农业产业化
        1.3.2 农民专业合作社
    1.4 理论基础
        1.4.1 产业关联理论
        1.4.2 竞争优势理论
        1.4.3 交易成本理论
    1.5 研究综述
        1.5.1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念的界定
        1.5.2 关于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因素
        1.5.3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及其绩效的研究
    1.6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思路
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分析
    2.1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历史沿革
    2.2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分析
3 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研究
    3.1 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历程
    3.2 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分析
        3.2.1 粮食产业
        3.2.2 生猪产业
        3.2.3 渔业
    3.3 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本经验
    3.4 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5 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
        3.5.1 经营规模
        3.5.2 政策偏差
        3.5.3 农民素质
        3.5.4 管理机制
        3.5.6 资金因素
        3.5.7 服务层次
4 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功案例的启示和借鉴
    4.1 国内成功案例的启示和借鉴
    4.2 国外成功案例的启示和借鉴
5 促进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5.1 提高农民素质和认识,坚持产业化发展道路
    5.2 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5.3 不断完善机制和培养人才,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
    5.4 整合资源和做大品牌,加快市场化建设进程
    5.5 道德与法制双管齐下,营造诚信合作氛围
参考文献
致谢

(9)上高县2009-2012年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年份死亡情况
    2.2 不同性别死亡情况
    2.3 不同年龄死亡情况
    2.4 不同类别死亡情况
    2.5 恶性肿瘤死亡的变化情况
3 讨论

(10)上高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2.2.2 灰色系统模型
        2.2.3 对比分析法
    2.3 技术路线
3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3.1 地理位置概况
    3.2 自然环境概况
        3.2.1 气候特征
        3.2.2 地势地貌
        3.2.3 水资源
    3.3 社会经济概况
    3.4 土地利用与分布状况
    3.5 耕地数量与分布状况
    3.6 基本农田现状分析
    3.7 数据来源
4 上高县基本农田数量预测
    4.1 预测方法
        4.1.1 灰色关联度分析
        4.1.2 灰色系统模型
    4.2 构建耕地需求量预测指标体系
        4.2.1 人口因素分析
        4.2.2 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4.2.3 农业因素分析
    4.3 关联度系数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4.4 上高县耕地需求量与基本农田数量预测
        4.4.1 耕地需求量预测
        4.4.2 基本农田数量预测
5 上高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结果分析
    5.1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路线
        5.1.1 划定对象与初步布局确定
        5.1.2 耕地的外业调查与筛选
        5.1.3 基本农田划定的数量与质量要求
    5.2 基本农田划定数量与质量分析
        5.2.1 基本农田划定数量分析
        5.2.2 基本农田划定质量分析
    5.3 与已有规划基本农田对比分析
        5.3.1 调入情况分析
        5.3.2 划出情况分析
    5.4 基本农田保护建议
        5.4.1 政府明确责任主体功能,加强监管
        5.4.2 加强宣传,强化社会保护意识
        5.4.3 调动全县社会监督积极性,形成监督体系
        5.4.4 完善法律法规监管,严格依法保护基本农田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上高县发展食品工业的重点(论文参考文献)

  • [1]上高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 彭波. 江西农业大学, 2013(02)
  • [2]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的江西县级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以上高县“12.14”自来水异味事件的政府应对为例[D]. 章伟新. 南昌大学, 2019(04)
  • [3]江西省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D]. 罗奕雯. 江西农业大学, 2013(02)
  • [4]宜春市税源培育研究[D]. 哈雪丰.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 [5]江西省上高县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运行状况调研报告[D]. 叶文浩.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6)
  • [6]江西省上高县耕地地力评价与应用[D]. 漆睿. 江西农业大学, 2012(06)
  • [7]江西稻米重金属镉污染和农药残留抽样检测结果分析及防控对策[D]. 余凤. 江西农业大学, 2017(01)
  • [8]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研究[D]. 汤莎. 江西农业大学, 2012(05)
  • [9]上高县2009-2012年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分析[J]. 方菊芬,彭仙娥.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4(09)
  • [10]上高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研究[D]. 邹文博. 江西农业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上高县发展食品产业的重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