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绍治疗骨质增生病的中药——骨质增生丸(论文文献综述)
张旭[1](2021)在《中药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系统地评价中药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制定检索词和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 CTR)、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linical Trials.gov),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0年11月14日。由两名研究人员根据本研究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使用Note Express3.2软件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如遇争议,由第3位研究人员协助裁决是否纳入。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从纳入文献中提取出本研究结局指标(1)总有效率、(2)WOMAC评分、(3)VAS疼痛评分、(4)Lequesne功能评分、(5)中医证候评分、(6)健康调查简表SF-36、(7)炎症指标(血液中的IL-1、IL-6、TNF-α、hs-CRP)、(8)安全性指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Review Manager5.3和Stata15.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合临床对meta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结果:(1)总有效率:中药或中西药合用优于西药,RR=1.16,95%CI[1.11,1.21],并且RR(中西药VS西药)>RR(中药VS西药),RR(1-4周)=1.13,RR(5-8周)=1.19,RR(8周以上)=1.15;(2)WOMAC评分:中药或中西药合用优于西药,MD=1.16,MD(中药VS西药)=-6.38,MD(中西药VS西药)=-6.33,MD(1-4周)>MD(5-8周)>MD(8周以上);(3)VAS评分:中药或中西药合用优于西药,MD=-1.04,MD(中西药VS西药)<MD(中药VS西药),MD(8周以上)>MD(1-4周)>MD(5-8周);(4)Lequesne功能评分:中药或中西药合用与西药疗效相似;(5)中医证候评分:中药或中西药合用优于西药,SMD=-1.18,SMD(中西药VS西药)<SMD(中药VS西药),SMD(8周以上)>SMD(1-4周)>SMD(5-8周);(6)SF-36评分:中药对比非甾体抗炎药的2项研究中,在生理功能、一般健康、活力及角色情感4方面,其效应量MD分别为2.48、5.60、4.54、4.77,均有统计学意义,剩余4个方面评分无统计学意义;(7)炎症指标:中药或中西药合用在降低IL-1、TNF-α水平方面优于西药,其SMD分别为-0.61和-1.05,并且在降低KOA患者血TNF-α含量方面,SMD(4-6周)<SMD(8-12周),另外,中西药合用在降低血IL-6、hs-CRP水平方面优于西药,其SMD分别为-0.90和-0.85;(8)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中药优于西药,RR=0.28,其中RR(1-4周)=0.74,无统计学意义,RR(8周以上)<RR(5-8周),有统计学意义,而中西药的药物安全性与西药相似,RR=0.73;(9)本次研究汇总的中药分补肝肾、益气血、健脾化痰疏肝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祛风散寒清热除湿5大类,刚好对应中医KOA的病因病机—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本,痰湿、气郁、血瘀、风寒湿热外邪等为标,其中藤类、虫类药也常用。结论:中药内服或联合西药治疗KOA患者,其总有效率、WOMAC评分、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SF-36(生理功能、一般健康、活力及角色情感)及降低炎症指标方面的疗效均优于西药,而在改善Lequesne评分、SF-36(角色体力、身体疼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的效果与西药相似。在药物安全性方面,与西药相比,中西药合用无差异,但随着疗程增加,中药的药物安全性越高。说明中药内服或联合西药治疗KOA患者的疗效及药物安全性普遍高于西药,中药内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不高、样本量较小、试验设计与实施的方法学等方面可能存在问题,该结论尚需纳入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论证。
肖思莹[2](2019)在《建构新型诊疗思维:骨科门诊医患沟通的叙事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采用参与式观察法调查某三甲医院骨科门诊的医患沟通过程。首先,本文通过全面梳理中、西方叙事医学和骨科门诊医患沟通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提出以叙事医学理论研究医患沟通的进路。第二,通过在广东省某三甲医院骨科门诊进行的实证研究,本文通过案例形式展示了各种医患矛盾,从叙事医学的理论视角剖析了导致各种医患矛盾的原因。从患者角度得到的结论是:除了寻求解决疾痛,了解疾病来由外,骨科门诊患者还寻求医生的安慰和支持,但也存在由商业保险和个人纠纷等因素导致的不合理目的。此外,来诊的患者有些是沉默的患者,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病情以及治疗意愿,也缺乏应有的健康素养。从医生角度得到的结论是:比起病房,骨科医生在门诊中的诊疗过程较为简化,主要是跟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关,总体呈现出“治疗为主,检查为辅,有时帮助,极少安慰”的诊疗模式,这种模式充分体现出现有的医患沟通模式的缺陷所在,无论是在沟通中模式患者的情绪需求,还是使用专业术语而不予以解释,亦或是在尊重患者的决定的大旗下采用命令式口吻继续实行父权主义的诊疗方式,骨科门诊医生并没有完全领会尊重患者意愿的本质,也难以赋予患者自主选择和决定的权利。第三,在理论层面,本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叙事分析,揭示了骨科门诊医患沟通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诊疗中重视沟通,沟通中关注叙事”的新型诊疗思维,对临床医生和医学生乃至医院和医学教育提供者在今后对叙事医学的理论研究提供建议,并为今后探索叙事医学在我国临床实践的落地生根之路提出可能的方法。在实践层面,由于患者的需求和医生提供的诊疗服务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需要医患之间转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因此对提高患者健康素养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期促成更和谐的医患沟通,使医生有力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患者达到满意的临床结局。本论文包括八个部分。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问题的背景信息,提出基于叙事医学理论对医患沟通进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本研究中的医患沟通和叙事医学概念进行界定,归纳国内外有关此类问题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并总结相关的研究文献;介绍本研究的方法论,说明论文的基本结构,最后指出文章的创新点。第二章对叙事医学的三要素——关注、再现与归属进行阐释,提出叙事医学的理论分析框架,为后续章节的叙事分析作理论铺垫。第三章通过对三个案例的展示,分析了农村患者就诊骨科的目的与特点。第四章通过对三个案例的展示,分析了城市居民就诊骨科的目的与特点。第五章结合第三、第四章的内容,对比了城乡患者就诊骨科的目的与特点。第六章通过对三个案例的展示,分析了目前骨科临床医生的门诊诊疗特点,从而归纳出当前骨科医生以“治疗为主,检查为辅,有时帮助,极少安慰”的门诊诊疗模式。第七章针对医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诊疗重视沟通,沟通中关注叙事”的新型诊疗思维,并对此进行了系统介绍。重点指出临床医学生和临床医生在分析病情和做医疗决策时,要建立诊断、治疗和沟通三位一体的思考模式,系统地考虑诊断和治疗,也重视沟通,关注患者的疾病叙事,培养人文素质与医学专业技术知识高度融合的医生。第八章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并结合患方存在的问题,对提高患者健康素养给出了可行建议。
孙清廉[3](2016)在《中医药治疗骨质增生症有优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骨质增生症是老年人中常见的退行性病变。人过40岁以后,骨关节由于长年累月的活动,关节面不断地磨损,再加上软骨和脊椎骨等处发生退行性改变,失去了原有的弹性,因此这些不光滑、甚至磨损坏的骨面和韧带的附着点,就容易产生钙化而促进骨刺的生长,导致老年人的颈椎、脊柱(特别是腰椎)以及四肢骨关节骨质增生性炎症,主要症状表现为颈肩腰腿疼痛、手臂麻木、四肢活动受限、关节变形等,但多无局部红肿或疼痛游走症
林宣佑[4](2015)在《刘柏龄教授临床治疗骨关节病经验探析》文中研究说明老师刘柏龄教授行医五十余载,通读历代经典中医古籍,对骨病的诊疗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临床上尤其擅长运用经典方及自己研究方,治疗各种骨科疾病及疑难杂症,每每临证时,信手拈来,屡获佳效,受到广大同行及患者的一致赞许。
胡延华[5](2013)在《针刺结合整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此病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颈部疼痛、僵硬、上肢疼痛麻木无力,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等。颈椎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年龄及慢性劳损等有关,一般其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同时也常见于长期姿势不正确影响慢性劳损的人群中。有研究表明,目前颈椎病更趋于年轻化,其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成为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常见疾病之一。因此加强对颈椎病的研究,探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颈椎病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等。本研究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对象,观察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卧位理筋拔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X线、TCD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卧位理筋拔伸法治疗组与单纯针刺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其治疗前后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积分、体征、X线、血液流变学、TCD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疗程结束后并随访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5%,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能有效的改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缓解肌肉痉挛和关节的肿痛),纠正颈椎的失稳,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均<0.01),且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远期疗效稳定。结论:针刺结合卧位理筋拔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有效、安全、设计合理的方案。其作用机理是通过缓解肌痉挛,调整颈椎骨性关节结构,恢复颈椎的内外力学平衡,降低对交感神经和椎动脉的刺激或压迫,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状态,达到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了规范、科学的技术操作方法,可以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朱静,舒青龙,左爱仁,肖颖[6](2012)在《中医药防治骨质增生病概况》文中认为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临床上采用的防治骨质增生病的多种中医药治疗方法。比如:以针灸为主,以药物穴位注射为主,以物理疗法为主,以中药外敷为主,以中药离子导入为主等治疗方法。
张绍峰[7](2011)在《名老中医段富津教授治疗痹证经验的研究》文中提出通过回顾性的临床研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观察法、比较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名老中医段富津教授治疗痹证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首先,对痹证进行了古代文献学研究,总结不同时期医家、医籍对痹证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的认识,纵向对痹证的认识有一个整体把握。其次,对痹证进行了现代文献学研究,总结现代对痹证的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及少数民族医学研究情况,横向对痹证的现代研究进展有一个整体了解。以上两个方面为整理和总结段富津教授治疗痹证的辨治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分析489例痹证患者医案的辨证论治方法,以及对段富津教授治疗各证型痹证基础方加减药物的频次进行统计分析讨论,概括总结了段富津教授诊治痹证的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1.风湿痹证用羌活胜湿汤加减。2.风湿血瘀证用身痛逐瘀汤加减。3.风湿表虚证用防己黄芪汤加减。4.风湿久痹证中的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气虚证用升阳益胃汤加减。5.风寒湿痹证用蠲痹汤加减。6.气血虚痹证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7.寒湿痹证用白术附子汤加减。8.湿热痹证用四妙丸或宣痹汤加减。9.风湿热痹证用当归拈痛汤加减。10.血虚痹证用趁痛散加减。
陈永光[8](2010)在《中医诊治痹证学术源流探讨及文献整理与资料查询系统建立》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痹证为现代中医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它是一种以皮肤、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等处酸麻重着、疼痛,麻木、肿胀、甚至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为主症,关节僵硬、畸形等病证的总称。相当于西医学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增生等骨关节病。多为结缔组织和自身免疫有关,病程呈慢性,反复发作,进行性,该类疾病病因不明,可引起相当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对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类药物治疗有一定反应,西医缺乏特异性治疗。中医对本病的诊疗,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前人对痹证的论述留下的丰富内容,值得我们研究效法与发扬光大。中医药治疗以整体出发,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具有综合作用的优势,现代临床研究也证明使用中药治疗痹证有良好的疗效,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痹证证治不仅为古代医家所重视,亦是近代医家和研究者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所以总结整理历代医家对痹证的学术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及临床实用价值。近十年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从多个角度对该病进行剖析和阐发,内容相对集中在痹证经典文献整理、痹证与西医相关疾病研究、痹证病因病机探讨、痹证论治四个方面。痹证与西医相关疾病研究方面,寻找痹证相关联的西医疾病,概括起来,西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原发性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病等,可归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此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肌炎、硬皮病、布氏杆菌病、结节性红斑、硬结性红斑、结节性脉管炎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出现与痹证相似症状的,也可归于中医“脉痹、肌痹、虚痹、皮痹”等范畴予以论治。痹证病因病机,学者多从外邪侵袭、脏腑失调、痰瘀致病、邪气、痰瘀与脏气失调并存四方面探讨。痹证论治有从脏腑论治、从气血阴阳论治、从络病论治、从痰瘀论治、从寒热论治及分期论治六个方面。基于以上研究现状得出,尽管在痹证的诊治研究中,中医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现代学者关于痹证证治研究重点仍然在临床,对古文献的整理研究在数量上比较少,而资料也多是围绕《内经》《金匮》等经典着作而作的零散报道,故当前学界关于痹证的研究,亟待对其学术源流进行系统梳理研究,以朝代为主轴,对痹证证治文献进行探析,从学术发展纵向的角度,对自汉墓马王堆出土医学文物到内难伤寒金匮等经典着作,从晋唐、宋金元到明清时期,以承先启后的精神,对痹证的历史沿革及历代医家学术成就进行探讨。此外,大量收集近现代学者关于痹证及相关病证的研究文献,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汇编,从横向的角度,探讨当代医家痹证论治特点,为今天的临床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基础工作包括资料调研收集,资料归类汇编,分析评述,采用传统医史文献研究方法,重视原创一手资料的发掘、收集,整理。传统医史文献研究必须与现代文献研究整理相结合,在充分占有资料基础上,注重理论学说以及学术观点的凝练,并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大量资料信息进行处理。研究方法强调阅读中医诊治痹证相关古籍原着,查阅核准近现代文献资料的出处。古籍原着资料截取,充分利用汇辑近人点校出版的中医古籍,如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中医古籍出版社之《中医古籍珍本提要》、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之《近代中医珍本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之《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收载明代13位、清代17位医家全书)、《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共4个朝代22位医学家着作)均列入探查范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年出版,张文康主编之《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对近代着名中医专家对痹证证治的学术思想以及临床经验进行分析整理。依据的文献除中医古籍原着外,主要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手工检索等方式,收集近十年来有关痹证的论文。共计搜索到中医诊治痹证文献2175篇,其中理论探讨326篇占15.0%,临床研究1051篇占48.4%,治验医案报道316篇占14.5%,专方专药治疗175篇占8.0%,实验研究185篇占8.5%,文献综述69篇占3.2%,其他53篇占2.4%。取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发掘。基于以上研究方法,论文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痹证病名及证治学术沿革,以朝代为纲,按照年代沿革之先后,先秦两汉晋唐宋金元明清,及至近代百年,对历代医家之论述,从流溯源,知其由来,审其变迁,从纵向进行研究。第二部分中医诊治痹证文献整理,着重于中医诊治痹证的理论学说内涵研究,从横向探讨痹证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特点、方药治疗等方面进行分类,取其中有代表性的着述资料归类整理中医痹证含义。第三部分作为附篇,把读研期间获取的50万多字关于中医诊治痹证的文献以及临床资料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后保存,方便日后查询检索。研究结果论文通过对痹证古代中医原着及近现代中医药文献的发掘收集整理,分别从纵向、横向两方面进行研究,展现中医学对痹证的认识。第一部分从纵向的角度阐述自秦汉到明清二千多年来历代主要医家诊治痹证的学术主张,按照历史时期划分大体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中医诊治痹证学术渊源于《内经》时代。②魏晋隋唐临证实践与理论深化认识,痹证既指风寒湿邪侵袭经络、痹阻气血,引起以关节、肌肉疫痛、拘急为主症的一类疾病;也泛指病邪痹阻肢体、经络、脏腑所致的各种疾病。③宋金元医学理论创新,发展中医诊治痹证的学说。以金元四大家为代表的医家在诊治痹证理论上有新的突破,如朱震亨“痛风”主血热主有痰说,这一新的学说对后世活血化瘀法、除痰化浊之法以治疗痹证产生深远影响。④明清时期中医诊治痹证理论与实践日臻成熟,在对痹证锁定在以肢体关节痹阻疼痛为主要症状,而之前的脏腑痹、气血痹、官窍痹等病证则归入其所属的内科病证中。对痹证诊治基调上有一定的学派聚集现象,如明代温补学派多从脏腑气血上求索,薛己治痹平调气血,张介宾治痹峻补真阴,李中梓治痹理血行痹;清代温病学派多责于热,叶桂、吴瑭从湿热中求,王孟英认为痹久化热,王清任突出论述了因瘀血致痹的理论与治疗方法。上述关于中医诊治痹证学术源流四个时期的划分研究分类方法,以及各个时期学术特点理论凝练,与对原创中医古籍着作的引用,目前未见有更为全面者,这是本论文创新点之一。第二部分对中医诊治痹证的学术内涵从横向进行文献整理研究。痹证的概念,虽有广义痹证与狭义痹证之分,但当代学者在认识上逐渐形成痹证是指风寒湿邪侵袭经络、痹阻气血,引起以关节、肌肉疫痛、拘急为主症的一类疾病,即以狭义痹证为主。痹证的病因病机,其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内因是痹证发生的基础,外邪侵袭是痹证形成的因素。痹证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容易瘀血痰浊阻痹经络,从而出现关节周围结节、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甚至肌肤瘀斑。痹证病久可见骨节肿大而肌肉萎缩。痹证的主要证候,有关节疼痛、肢体重着、肌肤麻木、屈伸不利、关节肿胀变形、皮肤顽厚变色等。痹证的辨证论治,当代比较一致认同的是:首先应辨清风寒湿痹与热痹的不同,其次要注意病程久者可能出现有气血损伤及内舍脏腑的证候。针对不同的证型,治疗以不同的方药。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经通络为治疗痹证的基本原则,后期还应适当配伍益气养血之剂。痹证迁延不愈,应考虑痰瘀阻于经络,变为痰瘀痹阻之证,治疗佐以除痰化瘀药物。第三部分作为附篇,是笔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收集50万字关于中医诊治痹证的文献以及整理临床资料数据,通过计算机技术处理后保存,方便日后查询检索,这也是古人治学资料长编的现代延续。痹证文献整理研究突出学术内涵,从痹证定义概念、病因病机、证候特点、辨证论治等方面,并以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为重点内容加以贯穿贯,最后通过计算机技术处理50万字文献临床资料,成为查询检索系统,传承古人治学资料长编优良传统,这一研究过去未见有更为详尽者。这是本论文创新点之二。结论本论文的第一部份以朝代为主轴,对历代主要医家及论着的观点进行剖析,总结其成果,分析其医学思想,重点阐述自秦汉到明清二千多年来历代主要医家诊治痹证的学术主张。第二部分对中医诊治痹证的学术内涵从横向进行文献整理研究。当代学者认为痹证是指风寒湿邪侵袭经络、痹阻气血,引起以关节、肌肉酸痛、拘急为主症的一类疾病。第三部分中医诊治痹证资料查询系统,延续前人治学资料长编的传统,显突中医医史文献专业研究生特色。中医诊治痹证的理法方药,饱含了从秦汉到明清二千多年的时间长河里历代医家经验,也饱含了民国至现代百余年来学者们的努力,内容丰富宏阔。论文在掌握资料的时间跨度、检索文献的标目细度上努力探讨,条分缕析,凝练相关学术观点,力图给学界关于痹证在概念、学术源流、历代医家代表观点、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冀望通过对中医古籍原着以及近现代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当代学者对痹证研究成果整理,能够对未来痹证证治的临床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及更充分的理论基础。
李志伟[9](2008)在《椎管灵方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寒湿痹阻证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椎管灵方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寒湿痹阻证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通过实验来观察椎管灵方的抗炎、镇痛作用以及对微循环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单中心试验的设计方法,选择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服用椎管灵方治疗;对照组20例,服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扶他林”治疗,连续服药4周为1个疗程,每周随访1次并记录,观察时间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临床症状与体征分别用VAS和JOA评分系统记录,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主要指标的差异,进行疗效评估。实验通过椎管灵颗粒的小鼠经门LD50测定及最大给药量试验,作出安全性评价;通过观察其对小鼠耳廓肿胀度及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来观察其抗炎作用;通过“扭体法”与“热板法”来观察对小鼠的镇痛作用;通过观察其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来判断对微循环的作用。结果:共完成观察病例40例,治疗组显效率75%,对照组为6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和JO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着(P<0.01),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周后患者腰痛、腿痛、步态、生活能力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腰痛、腿痛等指标改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态、生活能力等指标改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3、4周两组上述指标改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显示,椎管灵颗粒给小鼠经口给药未能测出LD50,小鼠经口最大给药量试验结果表明,小鼠给药后无明显毒性反应,2周内无死亡;其能减轻小鼠耳廓肿胀度及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与空白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明显减少小鼠腹痛扭体次数,提高小鼠痛阈值,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可使小鼠耳廓细动脉血管口径增大,A/V口径比降低,惺笪⒀苎魉俣让飨约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结论:椎管灵方能够改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寒湿痹阻证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与扶他林比较,两组总体疗效相当。椎管灵治疗后患者疼痛、跛行、生活能力等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的持续性的改善,与扶他林组相比,两组数据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椎管灵对疼痛的缓解虽起效较慢,但至治疗第2周以后对疼痛的缓解与扶他林治疗效果相似。安全性方面的观察结果表明,椎管灵组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扶他林组,提示该方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同时实验结果表明:椎管灵方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有显着的扩张小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且安全性高。
任芳[10](2008)在《雪莲注射液防治骨关节炎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鉴于目前中成药物防治膝OA,尤其是在“延缓关节软骨退变和促进透明软骨再生”的层面上,研究较少的情况,故而,本课题将结合现代医学试验的理论与方法,运用Hulth造模法制作兔OA动物模型,运用雪莲注射液对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进行干预,通过对软骨和滑膜标本大体观察、对软骨细胞成分、基质的光镜和电镜下观测,以及从细胞因子、透明质酸、氧自由基代谢等多方面指标的改变,来探索中医药——雪莲注射液防治OA的作用机理,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1.体内实验:动物随机编为4组,A组、B组、C组和D组,A、B、C组建立骨关节炎动物模型,D组正常喂养。A、B组分别注射雪莲注射液和生理盐水,C组不用药。按设计术后六周,C组、D组随机抽取实验动物两只,拍摄右侧后肢膝关节侧位X线片。术后6、12、24周各组动物采血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Nitric oxide)含量后,处死动物,右膝关节注入无菌生理盐水1.0ml,混匀后抽取关节液,检测白介素-1β(IL-1β)和透明质酸水平,然后取关节软骨标本,常规石蜡切片,HE/SOFC双染色,Mankin评分比较各组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各组关节软骨基质Ⅰ、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透射电镜(TEM)观察各组关节软骨超微结构变化。测定12周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uperoxide dismutase)活性及丙二醛(MDA,Malondialdehyde)含量。2.体外试验:分离培养软骨细胞,传代细胞分Ⅰ、Ⅱ组,Ⅰ组给予不同浓度雪莲注射液刺激,Ⅱa组予不同浓度雪莲注射液干预24小时再予脂多糖(LPS,Lipopolysaccharide)刺激,Ⅱb组先予脂多糖(LPS)刺激24小时再予不同浓度雪莲注射液干预,72小时后收集上清液检测IL-1β水平。结果:1.X片观察:C组与D组相比,关节内侧间隙明显变窄,关节面粗糙变形,关节边缘有明显骨赘,软骨下骨骨密度明显增高,说明造模成功。2.光镜、电镜观察发现,A组动物在各个时间点的软骨结构、细胞排列和形态、软骨基质对Safranin-0异染性均优于B、C组。3.雪莲注射液能够降低骨关节炎模型动物关节液与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分泌IL-1β的水平。4A组在各时点Ⅰ型胶原阳染面积低于B组和C组,Ⅱ型胶原阳染面积高于B组和C组。D组在各时点关节软骨仅在表层存在少量Ⅰ型胶原阳性染色表达。4.A组在各时段的HA水平与D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A组与B、C组各时段的HA水平有显着(P<0.05),B、C组和D组的HA水平有显着性差异(P<0.05),B、C组间没有显着性差异。5.除D组以外,各组12周时血清中NO含量均高于6周时;24周时血清中NO含量均高于12周时。NO的表达均逐渐升高,说明NO是参与膝OA发病进程的重要介质,病变的程度越重则含量越高;A组在各时点血清中NO含量均低于B组和C组(P<0.05),说明雪莲注射液能有效抑制骨性关节炎发病病理过程中的一氧化氮的产生;试验显示A组动物滑膜组织中SOD活性显着高于B、C组(P<0.05),而MDA含量显着低于B、C组(P<0.05),B组与C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雪莲注射液能对软骨细胞蛋白多糖PG表型的表达具有维持和保护作用,使破坏的胶原纤维与弹力纤维得到修复,使软骨细胞的代谢恢复正常,进而维持其结构的完整性,廷缓关节软骨退变;有效抑制IL-1、NO的生物活性,增强SOD的生物活性,改善微循环,降低骨内压,从而达到保护关节软骨的目的;促进滑膜细胞产生透明质酸和调节关节液中微量元素,恢复关节滑液和关节组织基质的流变学特性,缓解滑膜炎症,减轻软骨破坏,改善关节功能;其主要成分黄酮总甙具有抗炎、镇痛、消肿的作用,直接对抗炎性介质,改善关节的内环境,改善微血管状态,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消除滑膜及周围组织炎症,降低细胞因子、金属蛋白酶水平,使组织代谢恢复正常,延缓关节软骨的退变过程。目的:探讨雪莲注射液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动物软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试图从形态学角度阐明雪莲注射液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健康日本大耳兔60只,随机编为4组即雪莲注射液实验组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和正常组(D组),每组15只。参考Hulth造模方法,将A、B、C三组动物用3%戊巴比妥钠40mg/kg的剂量进行腹腔注射麻醉。仰卧绑于手术台上固定,取右侧后肢膝关节内侧纵切口长约4cm,探查关节腔无原发病变后仔细切断前后交叉韧带,切断内侧副韧带,完整切除内侧半月板,逐层缝合伤口,无菌敷料包扎,术侧肢体不固定,分笼饲养。术后第二天起A组动物每日肌肉注射雪莲注射液0.4ml,B组动物每日肌肉注射生理盐水0.4ml,连续4周。C组动物不用药。术后六周,C组、D组随机抽取实验动物两只,拍摄患膝侧位X线片。术后6、12、24周每组随机取5只兔,过量麻醉法处死,以A06、A12、A24代表A组6、12和24周;B组、C组、D组类推。切取右膝负重关节面全层软骨,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紫-伊红(HE)染色、番红O/固绿(Safranin’O/FastGreen)组织化学染色,中性树脂封片,光镜观察,按Mankin评分标准评分。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关节软骨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X片观察:C组与D组相比,关节内侧间隙明显变窄,关节面粗糙变形,关节边缘有明显骨赘,软骨下骨骨密度明显增高,说明造模成功。(2)光镜、电镜观察发现,A组动物在各个时间点的软骨结构、细胞排列和形态、软骨基质对Safranin-O异染性均优于B、C组。结论:(1)从CR平片和光镜、电镜观察比较可以判断,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建立成功。(2)雪莲注射液能够促进软骨细胞合成代谢,促进软骨基质蛋白多糖(PG)的合成,对关节软骨具有保护作用。目的:探讨雪莲注射液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动物关节液中白介素1水平的影响,从而探讨雪莲注射液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1)体内试验:健康日本大耳兔60只,随机编为4组即雪莲注射液实验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和正常组(D组),每组15只。参考Hulth造模方法,将A、B、C三组动物用3%戊巴比妥钠40mg/kg的剂量进行腹腔注射麻醉。仰卧绑于手术台上固定,取右侧后肢膝关节内侧纵切口长约4cm,探查关节腔无原发病变后仔细切断前后交叉韧带,切断内侧副韧带,完整切除内侧半月板(勿损伤关节软骨面),逐层缝合伤口,无菌敷料包扎,术侧肢体不固定,分笼饲养。术后第二天起A组动物每日肌肉注射雪莲注射液0.4ml,B组动物每日肌肉注射生理盐水0.4ml,连续4周。C组动物不用药。分别于术后6、12、24周每组随机取5只兔,过量麻醉法处死,以A06、A12、A24代表A组6、12和24周;B组、C组、D组类推。右膝关节注入无菌生理盐水1.0ml,混匀后抽取关节液,检测IL-Iβ。(2)体外试验:4周龄新西兰白兔4只,无菌条件下切取股骨髁和胫骨平台关节软骨,经漂洗、消化、过滤、离心、接种和培养等,分离培养出软骨细胞,传代细胞分Ⅰ、Ⅱ组,Ⅰ组给予不同浓度雪莲注射液刺激,Ⅱa组予不同浓度雪莲注射液干预24小时再予脂多糖(LPS,Lipopolysaccharide)刺激,Ⅱb组先予脂多糖(LPS)刺激24小时再予不同浓度雪莲注射液干预,72小时后收集上清液检测IL-1β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Radio Immunity Analyse),结果以pg/ml表示。各组数据均采用x±s表示,结果由SPS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雪莲注射液能够降低骨关节炎模型动物关节液与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分泌IL-1β的水平。结论:雪莲注射液可以通过抑制白介素-1β的水平对骨关节炎起防治作用。目的:探讨雪莲注射液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动物软骨组织胶原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雪莲注射液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健康日本大耳兔60只,随机编为4组即雪莲注射液实验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和正常组(D组),每组15只。参考Hulth造模方法,将A、B、C三组动物用3%戊巴比妥钠40mg/kg的剂量进行腹腔注射麻醉。仰卧绑于手术台上固定,取右侧后肢膝关节内侧纵切口长约4cm,探查关节腔无原发病变后仔细切断前后交叉韧带,切断内侧副韧带,完整切除内侧半月板(勿损伤关节软骨面),逐层缝合伤口,无菌敷料包扎,术侧肢体不固定,分笼饲养。术后第二天起A组动物每日肌肉注射雪莲注射液0.4ml,B组动物每日肌肉注射生理盐水0.4ml,连续4周。C组动物不用药。术后6、12、24周每组随机取5只兔,过量麻醉法处死,以A06、A12、A24代表A组6、12和24周;B组、C组、D组类推。切取右膝负重关节面全层软骨,石蜡包埋切片,脱蜡至水后,3%过氧化氢室温下10min,抗原修复液37℃2min,山羊血清封闭液10min。依次加入一抗(oncogene)37℃22h;二抗(生物素标记IgG)37℃20min;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溶液37℃30min;DAB显色,甲基绿复染,中性树脂封片。Olympus BH—2光镜观察,LeicaQw 550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分析,结果以阳性染色面积比例(PAR)表示,PAR=(阳性染色面积/总面积)×100%。结果:A组在各时点Ⅰ型胶原阳染面积低于B组和C组,Ⅱ型胶原阳染面积高于B组和C组。D组在各时点关节软骨仅在表层存在少量Ⅰ型胶原阳性染色表达。结论:应用雪莲注射液早期干预在翻译水平能有效缓解基质胶原降解破坏的程度,延缓OA的发生发展。目的:探讨雪莲注射液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动物关节液中透明质酸含量的影响,从而探讨雪莲注射液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健康日本大耳兔60只,随机编为4组即雪莲注射液实验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和正常组(D组),每组15只。参考Hulth造模方法,将A、B、C三组动物用3%戊巴比妥钠40mg/kg的剂量进行腹腔注射麻醉。仰卧绑于手术台上固定,取右侧后肢膝关节内侧纵切口长约4cm,探查关节腔无原发病变后仔细切断前后交叉韧带,切断内侧副韧带,完整切除内侧半月板(勿损伤关节软骨面),逐层缝合伤口,无菌敷料包扎,术侧肢体不固定,分笼饲养。术后第二天起A组动物每日肌肉注射雪莲注射液0.4ml,B组动物每日肌肉注射生理盐水0.4ml,连续4周。C组动物不用药。术后6、12、24周每组随机取5只兔,过量麻醉法处死,以A06、A12、A24代表A组6、12和24周;B组、C组、D组类推。右膝关节抽取关节液,检测透明质酸含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结果以mg/ml表示。各组数据均采用x±s表示,结果由SPS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雪莲注射液能够促进骨关节炎模型动物关节液中透明质酸含量的提高。结论:雪莲注射液可以通过提高关节液中透明质酸的水平对骨关节炎起防治作用。目的:探讨中药雪莲注射液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动物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从而探讨雪莲注射液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健康日本大耳兔60只,随机编为4组即雪莲注射液实验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和正常组(D组),每组15只。参考Hulth造模方法,将A、B、C三组动物用3%戊巴比妥钠40mg/kg的剂量进行腹腔注射麻醉。仰卧绑于手术台上固定,取右侧后肢膝关节内侧纵切口长约4cm,探查关节腔无原发病变后仔细切断前后交叉韧带,切断内侧副韧带,完整切除内侧半月板(勿损伤关节软骨面),逐层缝合伤口,无菌敷料包扎,术侧肢体不固定,分笼饲养。术后第二天起A组动物每日肌肉注射雪莲注射液0.4ml,B组动物每日肌肉注射生理盐水0.4ml,连续4周。C组动物不用药。分别于术后6、12、24周每组随机取5只兔,采血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Nitric oxide)含量(硝酸还原酶法),然后用过量麻醉法处死,打开右膝关节腔,取出滑膜,测定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uperoxide dismutase)活性及丙二醛(MDA,Malondialdehyde)含量。各组数据均采用x±s表示,结果由SPS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1)除D组以外,各组12周时血清中NO含量均高于6周时;24周时血清中NO含量均高于12周时。NO的表达均逐渐升高,说明NO是参与膝OA发病进程的重要介质,病变的程度越重则含量越高。(2)A组在各时点血清中NO含量均低于B组和C组(P<0.05),说明雪莲注射液能有效抑制骨性关节炎发病病理过程中的一氧化氮的产生。(3)试验显示A组动物滑膜组织中SOD活性显着高于B、C组(P<0.05),而MDA含量显着低于B、C组(P<0.05),B组与C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雪莲注射液可有效抑制骨性关节炎发病病理过程中的一氧化氮的产生,显着提高SOD的活性,降低MDA含量,从而起到延缓关节软骨的退变,促进软骨修复的作用。
二、介绍治疗骨质增生病的中药——骨质增生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介绍治疗骨质增生病的中药——骨质增生丸(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宄 |
1 西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
1.1 KOA的流行病学 |
1.2 KOA的发病机制 |
1.3 西医治疗现状 |
2 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
2.1 中医病名沿革 |
2.2 中医病因病机 |
2.3 中医辨证分型 |
2.4 中药内服的治疗现状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3.1 文献纳入标准(根据PICOS原则制定) |
3.2 文献排除标准 |
3.3 文献检索 |
3.4 文献筛选及原始文献制表 |
3.5 数据提取 |
3.6 文献质量评价 |
3.7 数据分析 |
3.8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三章 结果 |
4.1 文献检索与筛选结果 |
4.2 纳入研究总体描述 |
4.3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
4.4 疗效评价与安全性分析 |
4.4.1 总有效率 |
4.4.2 WOMAC评分 |
4.4.3 VAS疼痛评分 |
4.4.4 Lequesne功能评分 |
4.4.5 中医证候评分 |
4.4.6 健康调查简表(SF-36) |
4.4.7 炎症指标 |
4.4.8 安全性指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
4.5 敏感性分析 |
4.6 发表偏倚 |
4.7 纳入研究的用药频次统计 |
第四章 讨论 |
5.1 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
5.2 中医辨证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用药分析 |
5.3 本研宄的局限性 |
5.3.1 本研究自身不足 |
5.3.2 纳入文献存在的问题 |
5.4 对今后研宄的启示 |
5.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综述 中医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2)建构新型诊疗思维:骨科门诊医患沟通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叙事医学的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
1.2.2 门诊医患沟通的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
1.2.3 叙事医学与骨科门诊医患沟通的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
1.2.4 小结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
1.5 论文框架 |
1.6 论文的创新点 |
2 叙事医学的理论分析框架 |
2.1 关注 |
2.2 再现 |
2.3 归属 |
3 叙事医学视角下农村患者就诊骨科的目的与特点分析 |
3.1 案例引入一:当患者沉默 |
3.1.1 关注:当问诊被迫中断 |
3.1.2 再现:当言语出现隔阂 |
3.1.3 归属:矛盾的激化与缓和 |
3.1.4 分析 |
3.2 案例引入二:数顾诊室只为官司 |
3.2.1 关注:初顾诊室——开药 |
3.2.2 再现:再顾诊室——退药 |
3.2.3 归属:三顾诊室——要一纸证明 |
3.2.4 分析 |
3.3 案例引入三:当患者“好问”而不“好学” |
3.3.1 关注:一答一问与一答多问 |
3.3.2 再现:盲目求片,自找麻烦 |
3.3.3 归属:反复确认 |
3.3.4 分析 |
4 叙事医学视角下城市居民就诊骨科的目的与特点分析 |
4.1 案例引入一:几度复诊为哪般 |
4.1.1 关注:患者“又来照片” |
4.1.2 再现:开门见山,只为“取证” |
4.1.3 归属:为索赔“不屈不挠” |
4.1.4 分析 |
4.2 案例引入二:商业保险的诱惑 |
4.2.1 关注:要求“私人订制”病史 |
4.2.2 再现:引导失败,真实目的被揭穿 |
4.2.3 归属:一番教育后仍“执迷不悟” |
4.2.4 分析 |
4.3 案例引入三:心病还须心药医 |
4.3.1 关注:要求“马上住院”的患者 |
4.3.2 再现:坚称病重 |
4.3.3 归属:转心身医学科 |
4.3.4 分析 |
5 叙事医学视角下城乡居民就诊骨科的目的及特点比较 |
5.1 叙事医学视角下城乡居民就诊骨科的目的对比 |
5.2 叙事医学视角下城乡居民就诊骨科的特点对比 |
6 叙事医学视角下骨科医生的门诊诊疗特点分析 |
6.1 案例引入一:专业术语的藩篱 |
6.1.1 关注:令人一头雾水的回应 |
6.1.2 再现:“骨质增生”是病吗? |
6.1.3 归属:风马不接的对话 |
6.1.4 分析 |
6.2 案例引入二:专注“治病”,忘了“关心” |
6.2.1 关注:一看就知是骨折 |
6.2.2 再现:只给两个选择——住院还是复位 |
6.2.3 归属:两个都不选 |
6.2.4 分析 |
6.3 案例引入三:在错的时间给予建议 |
6.3.1 关注:过早给予选择 |
6.3.2 再现:住院报销与门诊自费优劣谈 |
6.3.3 归属:始料未及——半路杀出个“拦路虎” |
6.3.4 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建构新型诊疗思维:诊疗中重视沟通,沟通中关注叙事 |
7.1 传统诊疗思维评析 |
7.2 “诊疗中重视沟通,沟通中关注叙事”的新型诊疗思维 |
7.2.1 沟通视角的两个层面:沟通对象与沟通效果 |
7.2.2 诊断视角的两个层面:主观印象与客观信息 |
7.2.3 治疗视角的两个层面:患者需求与治疗方式 |
7.3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讨论 |
8.1 研究总结 |
8.2 对策(建议) |
8.3 研究的局限性 |
8.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针刺结合整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一) 诊断标准 |
(二) 病例纳入标准 |
(三) 病例排除和剔除标准 |
(四) 病例脱落标准 |
(五) 中止试验的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 随机分组 |
(二) 治疗方法 |
(三) 各种针刺意外情况之处理 |
(四) 观测指标 |
(五) 总体疗效评定标准 |
(六) 不良反应记录 |
(七) 统计学处理 |
三、病例一般资料 |
(一) 病例来源 |
(二) 病例完成情况 |
(三) 治疗前两组基线情况比较 |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 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积分比较 |
(二) 两组治疗后体征改善率比较 |
(三) 两组治疗后X线片各征象变化比较 |
(四)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 |
(五) 两组治疗前后TCD变化比较 |
(六) 治疗后两组中医辨证分型比较 |
(七) 治疗后两组疗效分析比较 |
(八) 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
(九) 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 |
(十) 治疗后随访情况见表 |
讨论 |
一、有关现代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
(一) 椎动脉的解剖结构 |
(二)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 |
二、有关祖国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
(一)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
(二)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
(三)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
三、疗效评价指标选择 |
(一)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 |
(二) 颈椎X线片 |
(三)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 |
四、临床疗效总结与评价 |
(一) 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积分比较 |
(二) 治疗后体征改善率比较 |
(三) 治疗后X线片比较 |
(四) 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
(五) 治疗后TCD变化比较 |
(六) 治疗后两组总疗效比较 |
五、针刺结合整脊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机理探讨 |
(一)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 |
(二) 整脊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机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查新报告 |
(6)中医药防治骨质增生病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骨质增生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
1.1 骨质增生的病因 |
1.2 骨质增生的临床表现 |
2 骨质增生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
2.1 以针灸为主的治疗方法 |
2.2 以药物穴位注射为主的治疗方法 |
3 以物理疗法为主的治疗方法 |
4 以中药外敷为主的治疗方法 |
5 以中药离子导入为主的治疗方法 |
6 其他中药治疗方法 |
(7)名老中医段富津教授治疗痹证经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古代文献综述 |
1. 隋唐以前医家、书籍对痹证的论述 |
1.1 《黄帝内经素问》对痹证的论述 |
1.2 《灵枢经》对痹证的论述 |
1.3 《神农本草经》对痹证的论述 |
1.4 《伤寒杂病论》对痹证的论述 |
1.5 《中藏经》对痹证的论述 |
1.6 《针灸甲乙经》对痹证的论述 |
1.7 总结 |
2. 隋唐时期医家、书籍对痹证的论述 |
2.1 《诸病源候论》对痹证的论述 |
2.2 《备急干金要方》对痹证的论述 |
2.3 《外台秘要》对痹证的论述 |
2.4 总结 |
3. 宋代医家、书籍对痹证的论述 |
3.1 《太平圣惠方》对痹证的论述 |
3.2 《圣济总录》对痹证的论述 |
3.3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痹证的论述 |
3.4 总结 |
4. 金元时期医家、书籍对痹证的论述 |
4.1 《儒门事亲》对痹证的论述 |
4.2 李东垣对痹证的论述 |
4.3 朱丹溪对痹证的论述 |
4.4 总结 |
5. 明清时期医家、书籍对痹证的论述 |
5.1 《医宗必读》对痹证的论述 |
5.2 《医门法律》对痹证的论述 |
5.3 《证治汇补》对痹证的论述 |
5.4 《医学心悟》对痹证的论述 |
5.5 《临证指南医案》对痹证的论述 |
5.6 《温病条辨》对痹证的论述 |
5.7 《医林改错》对痹证的论述 |
5.8 《血证论》对痹证的论述 |
5.9 总结 |
第二部分 现代文献综述 |
1. 理论研究 |
1.1 对痹证病因病机的研究 |
1.1.1 伏邪致痹 |
1.1.2 因痰致痹 |
1.1.3 瘀血致痹 |
1.1.4 因虚致痹 |
1.1.5 络脉与痹 |
1.1.6 多种因素 |
1.2 对各种治法的理论研究 |
1.2.1 从湿论治 |
1.2.2 从痰论治 |
1.2.3 从气血论治 |
1.2.4 从虚论治 |
1.2.5 从经络论治 |
1.2.6 从脏腑论治 |
1.2.6.1 从肺论治 |
1.2.6.2 从肝论治 |
1.2.6.3 从脾论治 |
1.2.6.4 从肾论治 |
1.2.7 外治法的理论研究 |
2. 临床研究 |
2.1 对痹证辨证论治的临床研究 |
2.2 对老中医治疗痹证经验的研究 |
2.3 用方药治疗痹证的临床研究 |
2.3.1 运用经方、验方、自拟方等方剂治疗痹证的临床研究 |
2.3.2 以某药为主治疗痹证的临床研究 |
2.3.3 药酒治疗痹证的临床研究 |
2.4 针灸推拿火罐治疗痹证的临床研究 |
2.5 蜂针疗法对痹证治疗的临床研究 |
2.6 膏药熏洗等外治法对痹证治疗的临床研究 |
2.7 现代发明治疗方法对痹证治疗的临床研究 |
2.8 综合疗法对痹证治疗的临床研究 |
2.9 对痹证护理的临床研究 |
3. 实验研究 |
4. 少数民族医学研究 |
第三部分 对段富津教授治疗痹证病例的分析与讨论 |
1. 风湿痹证 |
2. 风湿血瘀证 |
3. 风湿表虚证 |
4. 风湿久痹证 |
4.1 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
4.2 气虚证 |
5. 风寒湿痹证 |
6. 气血虚痹证 |
7. 寒湿痹证 |
8. 湿热痹证 |
8.1 四妙丸证 |
8.2 宣痹汤证 |
9. 风湿热痹证 |
10. 血虚痹证 |
第四部分 对段富津教授治痹思想渊源的初步总结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8)中医诊治痹证学术源流探讨及文献整理与资料查询系统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份 中医诊治痹证学术源流探讨 |
一、先秦两汉时期 |
(一) 马王堆出土医书关于"痹"的记载凡三 |
(二) 《黄帝内经》奠定诊治痹证理论基础 |
(三) 《伤寒杂病论》发展了痹病的辨证论治理论 |
二、晋唐时期 |
(一) 华佗《中藏经》关于"痹"概念及痹病分类 |
(二) 皇甫谧发挥针灸治痹 |
(三) 巢元方系统总结痹证病因病机 |
三、宋金元时期 |
(一) 北宋官修方书论治痹证 |
(二) 私修方书论治痹证 |
(三) 金元四大家对痹证的认识 |
(四) 其他各科医家论痹 |
四、明清时期 |
(一) 温补学派医家对痹证的认识 |
(二) 温病学派医家对痹证的认识 |
(三) 伤寒学派医家对痹证的认识 |
(四) 其他医家对痹证的认识 |
(五) 痹证瘀血论及痹证外治法 |
五、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中医诊治痹证文献整理研究 |
一、痹的含义及相关病证名研究 |
(一) "痹"的含义 |
(二) 狭义痹证的相关病名 |
(三) 痹病的相关西医疾病 |
二、痹证的病因病机分析 |
(一) 外因风、寒、湿、热、燥、毒发病说 |
(二) 内因脏腑气血失调发病说 |
(三) 病理产物说,辨痰浊、瘀血 |
三、痹证的主要证候及辨证特点 |
(一) 痹证主症分析 |
(二) 痹证之新久虚实、主次转化辨证特点 |
四、痹证的辨证治疗原则 |
(一) 从外邪论治 |
(二) 从脏腑论治 |
(三) 从气血阴阳论治 |
(四) 从痰瘀论治 |
(五) 综合论治 |
五、痹证的治疗方药 |
(一) 古代治痹名方 |
(二) 当代医家自拟痹证验方 |
(三) 南方常用治疗痹证草药 |
(四) 其他中医疗法 |
六、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中医诊治痹证资料查询系统建立 |
结语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图 |
致谢 |
(9)椎管灵方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寒湿痹阻证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文献研究 |
一 祖国医学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认识 |
1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
2 病因病机研究 |
3 辨证论治研究 |
二 中医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进展 |
1 中药内治 |
2 中药外治 |
3 针灸治疗 |
4 手法治疗 |
5 物理疗法 |
6 牵引疗法 |
7 综合治疗 |
8 中西医结合治疗 |
三 中医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机理研究 |
1 中药治疗机理 |
2 针刺治疗机理 |
3 手法治疗机理 |
4 综合及练功疗法治疗机理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现代理论研究 |
一 概念与历史 |
二 正常解剖与生理 |
三 分类 |
四 病理解剖 |
五 病理生理机制 |
六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 |
七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 |
1 非手术治疗 |
2 手术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一 急性毒性试验 |
二 抗炎试验 |
三 镇痛试验 |
四 椎管灵颗粒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临床研究 |
一 研究目的 |
二 试验设计 |
三 病例选择 |
1 西医诊断标准 |
2 中医辨证标准 |
3 试验病例标准 |
四 治疗方案 |
五 观察方案及指标 |
六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
七 结果 |
八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讨论 |
一 发病因素探讨 |
二 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
三 椎管灵方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机理探讨 |
四 疗效分析 |
五 关于临床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
六 中医药治疗DLSS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雪莲注射液防治骨关节炎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第一部分:雪莲注射液对兔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动物模型软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摘要) |
第二部分:雪莲注射液对兔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关节液与关节软骨内细胞白介素1水平的影响(摘要) |
第三部分:雪莲注射液对兔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动物模型软骨组织胶原表达的影响(摘要) |
第四部分:雪莲注射液对兔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关节液中透明质酸含量的影响(摘要) |
第五部分:雪莲注射液对兔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动物模型血清NO和滑膜组织SOD、MDA的影响(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简表 |
前言 |
研究内容 |
第一部分:雪莲注射液对兔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动物模型软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雪莲注射液对兔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关节液与关节软骨内细胞白介素1水平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雪莲注射液对兔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动物模型软骨组织胶原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IHC检测结果 |
3 讨论 |
第四部分:雪莲注射液对兔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关节液中透明质酸含量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五部分:雪莲注射液对兔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动物模型血清NO和滑膜组织SOD、MDA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果 |
讨论 |
1 动物模型的可靠性 |
2 关节内环境与实验检测指标的合理性 |
3 从中医观点来探讨OA的发病机制 |
4 从西医的角度来探讨0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5 雪莲注射液治疗OA的机制研究 |
6 雪莲注射液防治0A的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致谢 |
附录 |
四、介绍治疗骨质增生病的中药——骨质增生丸(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D]. 张旭.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2]建构新型诊疗思维:骨科门诊医患沟通的叙事研究[D]. 肖思莹. 山西医科大学, 2019(09)
- [3]中医药治疗骨质增生症有优势[J]. 孙清廉. 健康生活, 2016(02)
- [4]刘柏龄教授临床治疗骨关节病经验探析[J]. 林宣佑.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25)
- [5]针刺结合整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 胡延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10)
- [6]中医药防治骨质增生病概况[J]. 朱静,舒青龙,左爱仁,肖颖.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06)
- [7]名老中医段富津教授治疗痹证经验的研究[D]. 张绍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02)
- [8]中医诊治痹证学术源流探讨及文献整理与资料查询系统建立[D]. 陈永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9]椎管灵方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寒湿痹阻证临床与实验研究[D]. 李志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8(05)
- [10]雪莲注射液防治骨关节炎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 任芳. 湖北中医学院,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