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教育媒体设计与制作之我见(论文文献综述)
耿晓雯[1](2019)在《基于易班平台的Photoshop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化发展,微课以短小精悍以及使用灵活的优势在国内外迅速崛起。它能够把复杂的教学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提取重难点再重组整合,再以微视频为核心载体形成一种微型优质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重点解释某个知能点或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目前Photoshop教学普遍只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而忽略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尝试应用微课把设计理论知识融合到Photoshop的操作教学中,并利用易班作为微课的应用平台。本研究通过阅读文献梳理微课的定义、特点和国内外开发应用情况,易班平台的功能、优势,并充分研究Photoshop课程现状以及Photoshop微课的研究现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易班平台的微课特点以及微课设计原则,并进行微课的内容设计,包括确立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编写教案脚本等,并制作了20节微课资源,随后进行微课的学习活动设计,在易班平台建立起微课学习空间,把微课资源上传到易班平台。在实际教学中做了实验验证,检验易班平台的Photoshop微课教学能否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详细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提出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思路与方法等;第二章分析了微课和易班平台的相关概念、特点和功能,阐述了微课在国内外的开发和应用情况,分析了Photoshop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Photoshop微课的研究状况。以建构主义理论、微型学习理论、混合学习理论为指导,为微课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第三章详细阐述了Photoshop微课的内容设计,微课资源制作和易班平台的微课学习活动设计,并结合具体案例详细阐述设计制作过程;第四章设计了教学实验方案,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20节课的教学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了实验结果,得出在易班平台应用Photoshop微课进行教学,能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并作了教学经验总结;第五章对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最后对未来的发展作出展望。
赵冬霞[2](2019)在《幼者本位—民国时期的上海儿童玩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民国时期的上海儿童玩具为研究对象,从设计学角度,运用功能学、材料学、色彩学、接受美学、游戏学、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儿童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综合研究。文章重点厘清了民国时期上海儿童玩具的关键性问题,包括:(1)玩具生成的背景和基础;(2)玩具的生态和设计力量;(3)对今天玩具设计的启示。除绪论与结论外,本文以“儿童、理念、生态、设计、追寻”为逻辑指引,构建了研究内容的五个章节。第一章为“民国时期的上海儿童”,重点分析玩具的消费群体——上海儿童及其时代境遇;第二章为“民国时期的‘幼者本位’理念及影响”,重点厘清民国时期玩具观念的转变;第三章为“民国时期上海儿童玩具的生态”,重点研究民国时期玩具设计的生态和多元力量;第四章为“民国时期上海儿童玩具的设计实践”,重点研究民国时期上海儿童玩具的设计实践;第五章为“民国时期上海儿童玩具设计的省思”,重点分析了民国时期上海儿童玩具在特定时空中生成、发展、繁荣、衰落的时代特征与设计启示。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从完美“成品”到完美“部品”。民国时期为儿童设计的玩具多是“起点含混、结果先决”的完美“成品”;今天的玩具更多是“起点清晰、结果多元”的完美“部品”。2.从“玩物丧志”到“寓教于乐”。民国时期的玩具观是建立在教育者立场上的,虽反对“玩物丧志”的玩具观,但仍强调对儿童玩乐的控制、引导和塑造,是有着明显而确定的影响目的的,不凸显“玩”本身的独立价值;今天的玩具观是基于受教育者的立场,重视探索和准备的过程而非结果的强求。3.从技术完善到人文补强。民国时期的上海儿童玩具质朴而清新,令人可轻易感受到自然气息和情感温度;今天的儿童玩具,正被高科技、智能化及数字化所包围,反衬出在质朴和温度方面的不足。吸收民国时期上海儿童玩具设计的人文气息养分,有助于今天的设计力量、设计资源、设计要素的整合。4.从成长“标准”到成长“伴侣”。在过去,尽管儿童是玩具的消费者,但是玩具的服务目标实际是家长,家长通过选配玩具预见孩子的未来,玩具是父母教养孩子类型“标准”的体现;今天的父母不再期望也很难掌控孩子的未来,尤其无力“依靠玩具”精确掌控。他们更倾向于尊重孩子自己的情绪情感与个性发展,以养成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能力。其间,玩具的选择、伴随、更新及组合,无疑能不同程度地显现“成长伴侣”的作用,而这样的作用是父母不能代替的。5.从户外游戏到室内探秘。“户外”曾是上海儿童玩乐的基础场景,符合儿童向往自然、探索自然、融入自然的天性,有助于促进儿童的人际互动;今天的上海儿童虽有专属的游戏空间,但失去了同伴间相互嘻戏的机会,客观上变得越来越“宅”。反思、吸收民国时期上海儿童户外玩乐的经验对今天的玩具设计研发应有启示。
王源[3](2011)在《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文中指出教师传统的知识领域是要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一般称为内容知识)和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一般称为教学法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关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已成为新时期教师知识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21世纪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学科教学知识和相关的教育技术知识共同组成的。为此,各个师范院校都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知识和能力,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公共课开设,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专业素养,有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取得了应有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师主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辨明,主要体现为教师主体的教育理论、教学能力以及教学素养相对缺乏;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反映课程自身的特点;教学内容没有体现出生成性;教学方法更新较慢;教学手段相对滞后;教学形式有些僵化;教学评价不够全面。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观念上没有很好地理解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精神实质,脱离了课程自身的独特性,课程与教学相脱节,教学过程缺乏实效性,致使教学效果不佳。在明确问题、辨明原因的基础上,采取何种对策,以改变这种现状,进而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改革,是本研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上述论证,论文提出了解决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问题的对策,即,“教师主体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目标要把握课程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要结合课程特点,凸显学校自身的特色;教学方法要重视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手段要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教学评价要体现方向性与全面性”,并实际提出了课程标准、教材修订、进行了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设计,在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了积极地效果。
衣学勇[4](2006)在《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程目标和实施策略探讨》文中认为21世纪在其开端的短短几年里,就向我们展现了信息时代的无穷魅力。随着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推行,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作为培养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一段时期以来,顺应时代需要,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所有高师都开设了教育技术课。但因为起步较晚,面对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需求的快速增长,教育技术公共课明显准备不足。表现在理论建设滞后于实践需要、课程内涵建设相对迟缓。这种失调发展,导致过去积存在教育技术课课程建设中的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教学内容繁杂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在此背景下,开展高师教育技术课程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开设状况与存在问题,究其原因,指出重新建构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体系的必要性,并针对问题所在,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根据课程内容排列的指导理论与原则重新构建了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程内容,并且尝试对公共课的实施提出了以下六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1.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2.改变教学方式,丰富课堂行为 3.强化教育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4.加强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 5.创建数字化环境 6.改变课程的评价方法
刘耀贵[5](1998)在《现代教育媒体设计与制作之我见》文中认为现代教育媒体是加快教育过程优化的关键,高质量的教育媒体,明显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教育媒体的设计与制作的科学性、程序化至关重要
许易[6](2021)在《论技术与教育改良》文中研究表明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将"技术可以改良教育"的结论常识化,但这个"常识"是值得深究的。量化的考量:技术多大程度上可以改良教育?手段的考量:技术如何改良教育?由结果向目标的追问:课题和项目真的完成了技术对教育的改良吗?技术哲学的思考:如何才能证明技术真的改良了教育?借讨论这些问题来阐明对于技术使用保持了冷静的态度,既不拒绝任何技术的使用,也不盲目乐观地把新技术随意带到教育实践中去。讨论了研究"技术改良教育"时涉及的研究实践、科学哲学、研究伦理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技术改良教育"亟待强调的一系列行动原则和应用伦理。在教育技术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冷眼观热点,反思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具有一定价值。
赵琰[7](2021)在《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核心素养培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教师不仅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更要关注学生各项素养的成长,以此推动学生能够获得长期适应、发展、生存与成长的品格。文章以高中化学教学为研究方向,首先分析了高中化学课程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原则,进而提出相应的以核心素养发展为教学中心的高效课堂构建策略与措施。
周王振[8](2021)在《新媒体艺术教学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以福建省霞浦七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高亚欣[9](2021)在《视频教学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文中研究说明
李彤[10](2021)在《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以“算法与程序实现”部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二、现代教育媒体设计与制作之我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教育媒体设计与制作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易班平台的Photoshop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2 国内外开发现状研究 |
2.3 国内外应用现状研究 |
2.4 Photoshop课程教学现状研究 |
2.5 Photoshop微课的研究现状 |
2.6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基于易班平台的Photoshop微课设计 |
3.1 易班平台的Photoshop微课特点 |
3.2 易班平台的Photoshop微课设计原则 |
3.3 Photoshop微课的内容设计 |
3.4 Photoshop微课的资源制作 |
3.5 易班平台的微课学习活动设计 |
第四章 基于易班平台的Photoshop微课应用效果 |
4.1 实验设计 |
4.2 实验实施 |
4.3 实验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易班平台微课学习参与度调查问卷 |
附录2:Photoshop期末考试题 |
附录3:易班平台Photoshop微课学习行为后果问卷调查 |
附录4:对照班实验数据 |
附录5:实验班实验数据 |
致谢 |
(2)幼者本位—民国时期的上海儿童玩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五、研究方法 |
六、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上海儿童 |
1.1 上海儿童的人口构成与社会分层 |
1.1.1 上海儿童的人口构成 |
1.1.2 上海儿童的社会分层 |
1.2 涉及儿童成长的多维关系 |
1.2.1 社会与儿童身份 |
1.2.2 政府与儿童权利 |
1.2.3 学者与儿童关怀 |
1.3 “儿童/玩具/游戏”的关系 |
1.3.1 游戏与儿童天性 |
1.3.2 器具与游戏场景 |
1.3.3 玩具与儿童恩物 |
小结 |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幼者本位”理念及影响 |
2.1 “幼者本位”理念的内涵与时代意义 |
2.1.1 “幼者本位”的思想内涵 |
2.1.2 “幼者本位”的时代意义 |
2.2 “幼者本位”对民国上海儿童的影响 |
2.2.1 儿童与养成保育 |
2.2.2 儿童与娱教空间 |
2.2.3 儿童与玩具读物 |
2.2.4 儿童与国货用品 |
2.3 “幼者本位”影响下的玩具观 |
2.3.1 从“消遣器具”到“育儿媒介” |
2.3.2 从“泥车瓦狗”到“益智教具” |
2.3.3 从“小技偏道”到“工业产品” |
小结 |
第三章 民国时期上海儿童玩具的生态 |
3.1 玩具审查机制对上海玩具业的影响 |
3.1.1 关于玩具审查的机制 |
3.1.2 关于玩具审查的内容 |
3.1.3 关于玩具审查的影响 |
3.2 儿童玩具构成的背景 |
3.2.1 幼教理念的达成 |
3.2.2 商业逻辑的推动 |
3.2.3 时政影响的折射 |
3.2.4 亲子互动的需求 |
3.3 儿童玩具系统的构建 |
3.3.1 儿童成长的分期理论 |
3.3.2 儿童分期与玩具序列 |
3.3.3 儿童分期与玩具等级 |
3.4 儿童玩具的“伴随”属性 |
3.4.1 伴随儿童的身体发育 |
3.4.2 伴随儿童的心理养成 |
小结 |
第四章 民国时期上海儿童玩具的设计实践 |
4.1 儿童玩具的材料种类与工艺 |
4.1.1 关于玩具材料种类 |
4.1.2 关于加工工艺 |
4.1.3 关于评价体系 |
4.2 玩具的仿制与自创 |
4.2.1 玩具的造型与设计 |
4.2.2 上海玩具与国外玩具比较 |
4.3 玩具工艺与结构的仿制与改造 |
4.3.1 动力型设计——国外“自动”玩具 |
4.3.2 制约型设计——赛璐珞玩具 |
4.3.3 集约型设计——马口铁玩具 |
4.4 从“西化”到“游戏”的玩具色彩渐进 |
4.4.1 “设色术”与玩具色彩设计 |
4.4.2 色料对玩具色彩设计的影响 |
4.4.3 上海本土的玩具色彩实践 |
小结 |
第五章 民国时期上海儿童玩具设计的省思 |
5.1 西方工业背景下的本土设计力量 |
5.1.1 玩具设计标准的提出与实践 |
5.1.2 玩具设计师与同业公会的建立 |
5.2 民族主义背景下的本土设计生态 |
5.2.1 国货倡议下民族主义走向 |
5.2.2 复制、模仿、改制、自创等设计成长阶段 |
5.3 外侨标准参照下的本土设计走向 |
5.3.1 游戏空间与玩具互动 |
5.3.2 角色偶像与卡通玩具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专着、科研成果 |
致谢 |
(3)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1. 师范院校 |
2. 现代教育技术 |
3.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
(二) 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
1. 研究的目标 |
2. 研究的意义 |
(三) 研究方法 |
1. 文献研究法 |
2. 系统科学研究法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一) 有关《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研究 |
(二) 有关《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 |
(三) 有关《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 |
(四) 有关《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 |
(五) 上述研究成果对本课题的启发 |
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问题与原因 |
(一) 现状概述 |
(二) 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1. 教师主体的问题与原因 |
2. 教学目标的问题与原因 |
3. 教学内容的问题与原因 |
4. 教学方法的问题与原因 |
5. 教学手段的问题与原因 |
6. 教学形式的问题与原因 |
7. 教学评价的问题与原因 |
四、解决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问题的对策 |
(一) 针对教师主体问题的对策 |
1. 运用多种途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
2. 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
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二) 针对教学目标问题的对策 |
1. 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课程特点 |
2. 根据时代要求,科学制定课程标准 |
(三) 针对教学内容问题的对策 |
1. 分析现有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
2. 依托学校特色,积极完善教学资源 |
(四) 针对教学方法问题的对策 |
1. 开展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
2.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
(五) 针对教学手段问题的对策 |
1. 有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 |
2.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 |
(六) 针对教学形式问题的对策 |
1. 采用合理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
2. 多种教学形式科学搭配,提高教学效果 |
(七) 针对教学评价问题的对策 |
1. 方向性与全面性相结合,进行多元评价 |
2. 重视评教,以评促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程目标和实施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背景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历史和现状 |
第一节 高师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历程 |
第二节 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现状分析 |
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程性质 |
第一节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程性质 |
第三节 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相关的几种课程的关系 |
第三章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目标现状分析 |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目标的来源和设置原则 |
第三节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目标 |
第四章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内容的构建 |
第一节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内容的分析 |
第五章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实施策略 |
第一节 教学实施策略概述 |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主要的教学实施策略 |
结语 |
一、取得的成果 |
二、本课题研究的局限 |
三、后续工作 |
附录 |
附录一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情况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现代教育技术》任课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三 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特征描述 |
附录四 作者教学成果获奖证书 |
附录五 作者主编教材封面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论技术与教育改良(论文提纲范文)
1 技术在教育中应用(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是与非 |
1.1 教学中使用技术的益处 |
1.2 教学中使用技术的问题 |
2 技术教育应用研究(教育技术学科领域)的错与对 |
2.1 技术的教育应用缺乏对新知识生产的重视 |
2.2 追逐技术应用的潜在动力:扩大市场和追逐利润 |
3 技术改良教育的坏证明和可证伪 |
3.1 追逐技术应用研究可能的错误起点:假对立和伪问题 |
3.2 技术应用研究的致命缺陷:自圆其说和随意解释 |
3.3 技术应用研究的应然状态:风险假设和可证伪性 |
4 技术教育应用的行动原则 |
4.1 教育领域技术应用的边界 |
4.2 意图伦理的逻辑:预先防范和无用推定 |
4.3 用户满意的原则 |
5 论技术教育应用的伦理重建 |
5.1 教育技术领域的良知 |
5.2 教育技术研究的良质 |
6 结语 |
(7)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
二、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原则 |
(一)坚持素养培养 |
(二)坚持以生为本 |
(三)坚持因材施教 |
(四)坚持体系完整 |
三、 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
(一)完善课前预习,优化微课设计 |
(二)构建生活情境,促进情感体验 |
(三)组织实践活动,让化学融入生活 |
(四)革新实验课程,激发创新思维 |
(五)完善作业形式,优化素养考评 |
四、 结语 |
四、现代教育媒体设计与制作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易班平台的Photoshop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D]. 耿晓雯. 广州大学, 2019(01)
- [2]幼者本位—民国时期的上海儿童玩具研究[D]. 赵冬霞. 上海大学, 2019(02)
- [3]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D]. 王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10)
- [4]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程目标和实施策略探讨[D]. 衣学勇. 华东师范大学, 2006(03)
- [5]现代教育媒体设计与制作之我见[J]. 刘耀贵. 宁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1)
- [6]论技术与教育改良[J]. 许易.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18)
- [7]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究[J]. 赵琰. 考试周刊, 2021(57)
- [8]新媒体艺术教学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以福建省霞浦七中为例[D]. 周王振. 西南大学, 2021
- [9]视频教学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 高亚欣.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10]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以“算法与程序实现”部分为例[D]. 李彤. 山东师范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