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97年航空航天日历(论文文献综述)
李旭,刘聪,周堃,张宸,项运良,郭赞洪,贺琼瑶[1](2021)在《机载产品日历寿命定寿方法研究进展及展望》文中认为联系我国飞机飞行现状,分析了机载产品日历寿命控制的必要性。根据文献记载,简要介绍了航空机载产品日历寿命定寿方法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机载产品日历寿命定寿方法研究的现状,归纳了3类主要的机载产品日历寿命传统定寿方法,并讨论了各类方法的优点与不足。针对传统定寿方法存在的问题,整理了近年来发展的机载产品日历寿命定寿方法的代表性成果,介绍了3种近年来才发展的机载产品日历寿命定延寿方法的具体过程。客观地综述了我国机载产品日历寿命研究存在的短板与弱项,以及日历寿命研究亟需发展的方向。为使机载产品日历寿命定寿方法研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经济高效地服务在役飞机寿命控制,对未来机载产品日历寿命研究提出了展望。
王尚[2](2021)在《H公司离子膜烧碱技术升级改造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郭远琴[3](2021)在《基于知识生产模式Ⅱ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培养视角》文中研究指明随着5G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人工智能(AI)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领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原来越重要的影响。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掌握编码知识,更要兼顾默会知识,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学生进入社会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因此,培养这些素养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核心竞争力,是需要多学科协同才能达成的人才培养效果。知识生产模式Ⅱ是当代社会科学和研究的动力学,其“应用情境”、“跨学科性”、知识的“异质性”、质量控制的“多维性”特征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具有高度的适切性。因此,基于知识生产模式Ⅱ理论,从核心素养培养视角研究构建小学的数学教学模式,以“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以“跨学科”、“异质性”为教学内容选择依据,以“从做中学”为学生建构知识的主要途径,采用“多维评价”方式形成基于知识生产模式Ⅱ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整体框架,将是小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研究选取了X小学的公开课《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进行课例分析发现,其教学目标是指向全面发展的人,它不仅注重知识的掌握,更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学内容以跨学科方式整合,体现知识的异质性;教学方法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做中学”教学,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形成;教学评价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将学习过程融入评价体系,关注学生技能、情感态度的体验,以核心素养为评价标准。该课程总体上体现了知识生产模式Ⅱ的知识建构逻辑。为了进一步验证该教学模式效果,研究选择了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板块中的《圆柱的认识》章节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和见习,结果发现该模式有利于学生对几何图形知识的综合思维理解能力的培养,学生听课的满意度也非常高。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实际教学联系现实生活还不够紧密,如应用情境的选择标准、问题解决的具体流程、教学评价维度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同时,还有跨学科整合力度不够强,教学评价还不是很成熟等因素。这些正是未来应进一步研究的议题。
胡聪[4](2021)在《复杂环境与应力场作用下钢桥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钢结构因具备诸多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于桥梁建设中。但由于长期服役于交变荷载下,钢结构易发生疲劳破坏,严重影响桥梁结构安全。对于存在腐蚀介质、火灾高温等的复杂环境中,理论上就更加难以准确预估钢桥的剩余疲劳寿命。焊接接头作为钢桥最主要的连接方式之一,在实际工程中多处于复杂环境和交变荷载的耦合作用中,因而开展复杂环境与应力场作用下钢桥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研究就很有必要。本文以母材为Q420q D高强钢的两种不同连接形式的焊接接头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腐蚀介质和火灾高温对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参照设计尺寸建立两种焊接接头的有限元模型,针对无处理、仅腐蚀处理和腐蚀与火灾处理三种工况,基于S-N曲线法对两种焊接接头疲劳寿命进行估算,并进行了两种焊接接头三种工况下的6组×10根试件的疲劳试验,研究了三种工况下两种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变化规律,为既有钢桥的剩余疲劳寿命评估和待建钢桥的抗疲劳、抗火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主要完成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对钢桥焊接接头疲劳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总结了钢桥焊接结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介绍了钢桥的腐蚀类型、影响因素、预测模型和腐蚀试验,概述了钢桥腐蚀疲劳破坏机理和影响因素,阐述了火灾高温对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分布和大小的影响,并对现有的焊接过程有限元分析方法和理论进行了简要的概括介绍。(2)参照国内外文献和实际试验条件设计两种焊接接头:十字接头和搭接接头。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平台建立了两种焊接接头的三维几何模型,采用热-应力耦合场分析顺序法,应用组合热源,结合生死单元技术,焊后按火灾标准升温曲线对焊接接头施加火灾温度荷载,获得了焊接过程和火灾高温处理过程中的焊接接头瞬态温度场、空间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焊接过程中,十字接头焊缝熔池最高温度接近2500℃,搭接接头焊缝熔池最高温度超过2700℃,均超过了Q420q D钢室温时的熔点,且节点温度离热源越近,温度越高。火灾高温处理后,两种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残余应力大体按位置呈对称分布。(3)建立了单个角焊缝含不等数量腐蚀坑的两种焊接接头静力分析模型,获得了单个角焊缝中腐蚀坑数量与应力集中系数、疲劳寿命之间的变化关系,并基于FE-SAFE软件预测了三种工况模型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搭接接头的应力集中系数要大于十字接头的应力集中系数,两种焊接接头在相同应力荷载下,无处理模型、腐蚀与火灾模型和仅腐蚀模型的疲劳寿命依次递减,且十字接头的疲劳寿命始终高于搭接接头的疲劳寿命。(4)进行了两种焊接接头三种工况下的疲劳试验,获得了相应的S-N曲线,分析了疲劳断口宏观结构、微观结构和疲劳损伤。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和各国规范设计曲线对两种焊接接头的疲劳特性和疲劳寿命给予评价。结果表明,腐蚀介质和火灾高温的确会对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产生影响。三种工况下,十字接头的疲劳强度均大于搭接接头的疲劳强度,且两种焊接接头实际疲劳寿命较好的吻合了数值模拟结果。仅腐蚀处理的两种焊接接头受腐蚀时间和腐蚀程度等影响与各国船级社规范设计曲线公式计算值相差较大;GB规范设计曲线能够较好地评估无处理和腐蚀与火灾处理这两种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
周丽[5](2021)在《深圳市工业部门碳排放及减排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阶段中国不仅处于打好污染防治战的攻坚期,还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转型期。从国家、省到市、区各级党政都号召严格控制碳排放碳强度,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同共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工业作为碳排放量最大的国民经济部门,为如期实现碳减排目标,对工业行业实行碳减排、发展低碳工业已然势在必行。如何实现工业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均衡,以达成工业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共赢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首先,本文分析深圳及其辖区工业发展、行业结构、碳排放强度和能源消耗现状。碳排放测算方法方面,介绍了实测法、物料衡算法、模型法和IPCC测算法等几种方法,选取IPCC测算法测算工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还对碳排放结构分解主要方法STIRPAT模型、LMDI模型、SDA模型等进行比较。其次,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模型)分析深圳市工业行业结构与碳排放动态演进关系。运用stata14.0软件对模型数据先后进行描述性分析、平稳性检验,最优滞后阶数的确定、广义矩估计、稳定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相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析。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分析深圳市工业行业变化对碳排放的门槛效应。先以深圳市为研究对象,分析2010—2019年深圳市业行业变化对碳排放的门槛效应;再以深圳市各辖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深圳市各辖区门槛效应的异质性。基于对工业行业经济发展、碳排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深圳市工业碳排放结构分解分析。先构建碳排放驱动因素时间结构分解模型分析2010—2019年深圳市工业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再选取M-R模型构建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空间结构分解模型,分析深圳市各辖区工业碳排放空间结构的驱动因素。鉴于2010—2019年深圳市工业行业变化与工业碳排放之间具有明显的动态关系,深圳市工业行业变化对碳排放具有门槛效应,在对工业部门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时空分解的基础上,构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10—2019年深圳市工业行业碳排放碳减排潜力。最后结合工业行业碳排放潜力和碳排放时空差异驱动因素分解结果,分析深圳市及不同辖区的工业行业碳减排路径。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近十年来,深圳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同时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同共进的发展道路。深圳市工业碳排放总量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由2010年的154.92万吨下降至2019年的81.81万吨,下降幅度高达73.12万吨,下降比例为47.20%。深圳市各辖区的工业碳排放总量在时间维度上也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在空间维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南山区的工业碳排放高于其他9个区,宝安区、龙华区、福田区和龙岗区的工业碳排放次之,罗湖区、盐田区、光明区、坪山区和大鹏新区的工业碳排放较低。从深圳市工业碳排放强度看,深圳市工业碳排放强度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由2010年的0.03吨/万元下降至2019年的0.01吨/万元,下降幅度高达70.19%。深圳的绿色能源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碳排放减排,同时城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日益增强的环境管制形成了“倒逼”机制,反作用于城市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从2010—2019年深圳市工业碳排放增长驱动因素的结构分解结果看,能源强度效应和行业结构效应在大多数年份对深圳市工业碳排放增长均具有较大程度的负向作用,是深圳市工业碳排放增长较为重要的抑制因素;能源结构效应在大多数年份也具有负向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是深圳市工业碳排放增长的抑制因素;经济产出效应则在大多数年份对深圳市工业碳排放增长具有较大程度的正向作用,所以是拉动深圳市工业碳排放增长最主要的因素。从深圳市工业碳排放潜力看,2010—2019年深圳市工业碳减排潜力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南山区、福田区、宝安区为工业碳减排潜力前三大区。从深圳市工业碳减排路径看,深圳市工业碳减排路径依次为: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减少工业经济产出、改善工业行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耗结构。结合本文主要结论,围绕深圳工业行业低碳发展提出调整工业行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降低碳排放强度、抓紧落实相关配套政策以及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等相关建议,各辖区需根据不同行业的碳排放特征和发展趋势制定针对性的协同减排策略和实施路径。
邓璐[6](2021)在《超声波频差法小管径流量测量研究》文中指出在石油的收采过程中,小管径的流量测量也是提高收采率的重要部分,因此井下小管径的流量测量将作为重点研究方向。测量系统需考虑井下复杂的工况以及被测流体的成分。针对小管径流量测量问题,以超声波频差法井下流量测量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超声波流量检测方法、超声波特点和分类以及传输特性、超声波换能器、流体特性分析、井下硬件电路、软件开发等工作。根据井下的复杂工况和流体分布特性,从理论上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研究,采用ANSYS软件对不同管径尺寸下混合流体的流速分布规律以及不同含固率的混合流体中固液两相体积分布规律进行了模拟仿真,为流量的准确测量提供了技术依据。同时依据测量方法和管径尺寸确定了换能器的基本参数和安装方式。根据井下的复杂工况选择与之契合的电子器件,研制了相关的硬件电路,同时针对超声波回波信号的处理方法,本文基于计算量及测量精度方面的综合考量,采用了Zoom FFT算法并应用于实际信号处理中。设计了一套基于超声波频差法的小管径流量测量系统,硬件系统包括信号产生及放大电路、信号解调电路等,软件系统包括信号发射模块、AD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以及上位机模块等。对以上各部件组合后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测量系统,开展了相关的模拟试验,证实了所述系统的有效性。最后,在螺杆泵不同档位和不同含固率的混合流体对小管径流量测量系统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正常工作,可以为井下小管径流量测量提供理论指导,结合实际生产,可应用于井下的流量测量。
卞德晨[7](2021)在《基于关键链的HN码头及护岸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水路运输能够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加强水运工程建设能够大大提高交通运输的便利性和经济性。水运工程建设大多采用传统的甘特图法或网络图法进行项目进度管理,在制定工期计划时往往考虑了各工序间的逻辑关系和空间布置,但对项目各工序间所使用的各项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考虑不周。为加快施工进度往往采取增加人员、设备的方法,经常出现工期顺延进而导致项目履约风险加大的情况。关键链技术不仅考虑各施工任务间的先后顺序及相互影响,还能够考虑各施工任务间的制约因素,具有降低施工成本,保障工期目标等优势。本文以HN码头及护岸工程为研究对象,在开工时间延期,项目工期极为紧张的情况下,采用关键链技术进行优化。通过文献研究法回顾和研究了国内外关于关键链管理的文献,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关键链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运用实地调研法了解施工进展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等。采用案例分析法,将HN码头及护岸工程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使用关键链技术对项目进度管理进行优化,丰富了关键链技术的应用范围。使用比较研究法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的实施效果,分析关键链技术在水运工程进度管理中的优点。通过用三时法重新估算各工序持续时间消除人为设置的过多的安全时间、绘制网络图确定关键路径、平衡各工序间的制约因素以确定关键链。在基于PERT的三点估算法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特点,考虑各工序的相对位置和各工序本身的工期特点确定缓冲区的大小。采用相对缓冲监控方法对缓冲区消耗进行监控并指定预警和管控方案。最终通过实际工期完成情况同原进度计划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使用关键链技术使HN码头及护岸工程实际减少工期49天,充分证明关键链技术在HN码头及护岸工程中的适用性和优势。为重力式结构的水运工程进行缓冲区大小的计算和设置提供了借鉴。
储雯忻[8](2021)在《《俄罗斯联邦制造业发展综合规划(2020-2035年)》翻译报告》文中提出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组成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制造业涵盖范围很广,包括机械制造业、能源产业、医疗行业等。制造业能够提供很多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而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可谓是“制造业强则国强。”传统行业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优势已不再那么明显,所以创新是当今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很多国家对制造业发展制定了新规划,其中包括俄罗斯。翻译报告的材料选自《俄罗斯联邦制造业发展综合规划(2020-2035年)》(?Своднаястратегияразвитияобрабатывающей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до2024годаинапериоддо2035года?)。俄罗斯经济受世界经济危机、新冠疫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摆脱困境于2020年6月由俄罗斯联邦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京(МихаилВладимировичМишустин)签署发布实施该规划,规划中阐述了各行业的优先发展方向、任务以及预期目标。目标达成分为两个阶段,2024年是一个中间节点。笔者选择的翻译文本主要具有科学语体的特点,兼有部分公文事务语体的特征。按照凯瑟琳娜·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该文本属于信息文本。基于赖斯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笔者主要从词汇和句子方面对文本进行分析,并选取典型案例尝试翻译,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最后,对翻译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总结。经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的翻译能力有所提高,对制造业领域的了解更多一些,也为今后相关文本的翻译提供参考。
陈浩东[9](2021)在《基于PCI的20M 1553B航电总线模块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自MIL-STD-1553B总线协议标准制订以来,1553B总线在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基于该协议标准研制的相关产品大部分只能支持1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这很难满足现阶段的军用系统和民用系统对数据高传输速率的需求。本文结合MIL-STD-1553B总线协议对高速1553B总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其在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同时又能够兼容原有的1553B总线系统。针对高速1553B总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首先详细地分析了MIL-STD-1553B总线协议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其基本结构、冗余设计等方面的要求总结出了高速1553B总线系统的特征。随后,本文在高速1553B总线系统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对高速1553B总线系统的拓扑结构、冗余设计、通信调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PCI的20M 1553B航电总线模块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引入了双冗余的设计结构,并且其拓扑结构采用星型连接方式。这种方式可有效减少系统的响应时间,降低总线上各个节点设备之间的干扰,从而有效提高总线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实时性。该设计方案以FPGA芯片、PCI9054和RS485接口芯片为核心,采用FPGA逻辑电路实现总线系统接口模块协议处理的核心功能,实现BC/RT/BM终端一体化的逻辑设计以及1553B总线接口电路与PCI桥接芯片之间的逻辑控制。这种实现方式的成本低、灵活性高、适用性强。然后,根据设计方案对总线系统各个模块的接口信号、寄存器列表以及状态机进行分析与设计,通过Vivado编程实现总线系统的各个模块,并利用Model Sim对各个模块进行仿真验证。最后,结合总线系统的逻辑设计与资源要求进行元器件的选型,并完成各个模块的接口电路设计和系统硬件设计。搭建高速总线系统的硬件测试平台,并根据1553B总线协议标准对总线系统的通信功能和技术指标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总线系统的通信功能和技术指标均满足高速总线系统的设计要求,总线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达到了20Mbps。
贾辉[10](2021)在《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研究 ——以中国海外投资为视角》文中提出近年来,全球外商投资的金额呈增长趋势,中国对外投资也呈持续增长态势并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然而,中国对外投资近年来也出现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忽视环境问题将成为导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环境问题导致国家责任的风险也在增加。本文包括前言、正文、结论三大部分。正文包括六个章节,分别是第一章(国际投资环境保护问题和国际法律制度)、第二章(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预防责任)、第三章(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及构成要件)、第四章(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国家责任形式、分担机制与免责问题)、第五章(特定领域国际投资环境问题之国家赔偿责任)。关于国际投资环境损害之国家预防义务,本文通过综合性国际环境立法文件和专门性国际环境立法文件探讨了预防原则,包括双边/多边投资协定与预防原则、国际投资项目环境评估与预防原则、绿色金融与预防原则。关于国际投资协定与环境保护,本文围绕国际投资协定中的环境条款,研究了NAFTA、USMCA、CPTPP、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国际投资协定中的环境条款,比较中国投资保护协定中的环境条款,对中国所参与对外投资协定中的环境条款、中国对外投资协定中的环境保护方面的义务和中国对外投资协定中环境事件之纠纷解决机制进行了探讨。之后,该章节介绍了国际投资与环境影响评价,指出环境影响评价是减少投资建设项目对环境不利影响的重要预防措施,结合《埃斯波公约》等多边国际条约和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各国环境影响评价之立法实践,与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之立法实践相比较,对中国对外投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进行了讨论。最后,该章节探讨了国际投资与绿色金融,从绿色金融的定义和重要意义出发,梳理了绿色金融相关之国际法体系,结合美国、巴西、印度、墨西哥、英国、马来西亚等国关于绿色金融的立法实践,比较中国关于绿色金融之立法实践,探讨了绿色金融在中国对外投资环境保护方面的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关于国际投资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构成要件,本文探讨了国际投资环境损害国家责任之构成要件,将国际投资行为区分国际不法行为和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两种情形讨论了国际投资环境损害国家责任之构成要件。其次,该章节探讨了私人境外投资环境损害之国家归责,比较中国投资者境外投资环境损害国家归责之要件分析,讨论了中国投资者境外投资的国家归责问题。本文还从投资国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国家责任的承担形式、分担机制、免责情形等内容。关于特定领域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本文首先讨论了核电领域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从核电领域环境保护之风险出发,梳理了核事故赔偿责任之国际法体系,再结合中国核企业“走出去”之概况和中国国内立法分析,以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英国政府签署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协议参与英国核电项目为例,分析了中国核企业“走出去”发生境外核事故之国家责任。其次,该章节探讨了航天领域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从航天领域环境保护之风险出发,梳理了航天事故赔偿责任之国际法体系,包括《外空条约》、《责任公约》、《登记公约》、《营救协定》、《月球协定》等,结合中国航天企业“走出去”之概况,以假设案例的方式,探讨了“走出去”的中国航天企业一旦发生航天事故,是否会引发中国的国家责任等问题。最后,该章节探讨了石油产业领域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从石油领域环境保护之风险出发,梳理了石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之国际法体系,包括《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及其议定书、《设立油污损害赔偿国际基金国际公约》及其议定书、《勘探、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和其他相关国际公约,再结合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之概况,分析了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发生境外石油污染之潜在风险,并区分事故造成海洋污染和陆地污染分别就国家承担相关赔偿责任进行了分析。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应重视因环境问题导致国家责任的风险。本文分别在中国境外投资环境损害之国家预防义务、中国境外投资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中国特定领域境外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方等方面,分别提出了中国海外投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方面的建议。
二、1997年航空航天日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7年航空航天日历(论文提纲范文)
(1)机载产品日历寿命定寿方法研究进展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机载产品日历寿命定寿方法研究现状 |
2 传统的机载产品日历寿命定寿方法 |
2.1 厂内寿命试验法 |
2.2 外场信息法 |
2.3 工程分析法 |
3 机载产品日历寿命定寿方法的优化与发展 |
3.1 基于可靠性的定寿方法 |
3.2 机载产品延长日历寿命综合分析决策方法 |
3.3 基于数学模型的机载产品日历寿命延长方法 |
4 结语 |
(3)基于知识生产模式Ⅱ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培养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 |
二、课程改革的需要 |
三、个人研究兴趣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核心素养文献综述 |
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 |
第五节 研究的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二章 基于知识生产模式Ⅱ的教学设计框架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知识生产模式Ⅱ的内涵 |
二、知识生产模式Ⅱ的特征 |
第二节 核心素养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
一、由“抽象知识”转向“具体情境” |
二、由“知识中心”转向“素养中心” |
三、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 |
四、由“单一评价”转向“多维评价” |
第三节 知识生产模式Ⅱ之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
一、 “默会应用”兼顾“编码知识” |
二、“异质知识”超过“学科知识” |
三、“自我构建”取代“教师主体” |
四、“多维标准”取代“终结考试” |
第四节 基于知识生产模式Ⅱ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框架 |
一、教学目标设定:突出应用性,指向核心素养 |
二、教学内容模块:侧重异质性,实施跨学科整合 |
三、教学方法选择:自我建构性,遵循“从做中学” |
四、教学评价实施:主张多维性,强调反思性 |
第三章 基于知识生产模式Ⅱ的案例分析 |
第一节 X小学案例介绍 |
一、小学教育理念指向核心素养 |
二、X 小学课程整合指向核心素养 |
第二节 X小学教学流程和课例分析 |
一、教学流程简介 |
二、课例分析 |
第四章 基于知识生产模式Ⅱ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基于知识生产模式Ⅱ的教材分析 |
一、“应用情境”分析 |
二、“跨学科性”分析 |
三、“从做中学”模式分析 |
四、“多维评价”分析 |
第二节 教学设计与实施 |
一、情境引入 |
二、初步感知 |
三、探索特征 |
四、巩固成果 |
五、自主创作 |
六、课堂总结 |
第三节 评价与反思 |
一、学生满意度调查 |
二、教学反思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4)复杂环境与应力场作用下钢桥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钢桥疲劳研究现状 |
1.2.1 钢桥疲劳研究进展 |
1.2.2 疲劳寿命评估方法 |
1.3 钢桥腐蚀研究现状 |
1.3.1 腐蚀破坏类型 |
1.3.2 腐蚀影响因素 |
1.3.3 腐蚀预测模型 |
1.3.4 腐蚀试验研究 |
1.4 钢桥腐蚀疲劳研究现状 |
1.4.1 腐蚀疲劳定义 |
1.4.2 腐蚀疲劳破坏机理 |
1.4.3 腐蚀疲劳影响因素 |
1.5 火灾高温后残余应力研究现状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焊接过程有限元分析理论 |
2.1 焊接过程有限元分析的特点 |
2.2 焊接有限元模型的简化 |
2.3 焊接温度场分析计算的基本理论 |
2.3.1 传热学经典理论 |
2.3.2 焊接温度场的基本方程 |
2.3.3 非线性瞬态温度场热传导的有限元求解 |
2.4 焊接应力与变形场分析的基本理论 |
2.4.1 屈服准则 |
2.4.2 流动准则 |
2.4.3 强化准则 |
2.4.4 热弹塑性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焊接接头温度场与应力场数值分析 |
3.1 概述 |
3.2 试件设计 |
3.3 有限元模型建立 |
3.3.1 建立三维几何模型 |
3.3.2 给定材料性能参数 |
3.3.3 单元选择与网格划分 |
3.3.4 移动热源选取与施加 |
3.3.5 采用生死单元技术 |
3.4 焊接热-应力耦合场有限元分析 |
3.4.1 瞬态温度场分析 |
3.4.2 焊接应力场分析 |
3.5 焊后火灾高温处理对焊接热-应力耦合场的影响 |
3.5.1 焊后火灾高温荷载施加 |
3.5.2 焊后火灾高温处理对温度场的影响 |
3.5.3 焊后火灾高温处理对应力场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焊接接头疲劳寿命有限元分析 |
4.1 概述 |
4.2 腐蚀坑模型静力有限元分析 |
4.2.1 腐蚀坑的形成机理及其形貌探究 |
4.2.2 腐蚀坑有限元模型建立 |
4.2.3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4.3 FE-SAFE疲劳寿命分析 |
4.3.1 FE-SAFE软件介绍 |
4.3.2 FE-SAFE疲劳分析过程 |
4.3.3 不同工况下的疲劳寿命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复杂环境与应力场作用下焊接接头疲劳试验研究 |
5.1 概述 |
5.2 试验概况 |
5.2.1 材性拉伸试验 |
5.2.2 加速腐蚀试验 |
5.2.3 火灾高温试验 |
5.3 疲劳试验 |
5.3.1 试验设备及加载方案 |
5.3.2 试验现象及结果 |
5.4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5.4.1 S-N曲线拟合 |
5.4.2 疲劳断口分析 |
5.4.3 疲劳损伤分析 |
5.4.4 对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深圳市工业部门碳排放及减排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以及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1.3.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1.3.5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 |
2.1 相关理论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1.2 库兹涅茨理论 |
2.1.3 低碳经济理论 |
2.1.4 路径依赖理论 |
2.2 研究方法 |
2.2.1 碳排放测算方法 |
2.2.2 碳排放结构分解分析方法 |
第3章 深圳市工业行业发展和碳排放现状 |
3.1 深圳市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1 深圳市工业主要指标分析 |
3.1.2 深圳市各辖区工业增加值总量分析 |
3.1.3 深圳市工业行业结构分析 |
3.1.4 深圳市各辖区工业行业结构分析 |
3.2 深圳市工业碳排放现状分析 |
3.2.1 深圳市工业碳排放总量分析 |
3.2.2 深圳市工业碳排放强度分析 |
3.2.3 深圳市工业碳排放能源结构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深圳市工业行业结构与碳排放动态演进关系分析 |
4.1 PVAR模型的构建 |
4.2 实证结果分析 |
4.2.1 描述性分析 |
4.2.2 平稳性检验 |
4.2.3 最优滞后阶数的确定 |
4.2.4 广义矩估计(GMM)结果 |
4.2.5 稳定性检验 |
4.2.6 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 |
4.2.7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4.2.8 方差分解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深圳市工业行业变化对碳排放的门槛效应分析 |
5.1 面板门槛模型的构建 |
5.2 工业碳排放门槛效应实证分析 |
5.2.1 模型变量描述性分析 |
5.2.2 平稳性检验 |
5.2.3 门槛效应检验 |
5.2.4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
5.3 深圳市各辖区门槛效应的异质性分析 |
5.3.1 门槛效应检验 |
5.3.2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深圳市工业碳排放结构分解 |
6.1 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理论分析 |
6.2 深圳市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时序结构分析 |
6.2.1 碳排放时间结构驱动因素分解模型构建 |
6.2.2 深圳市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时序结构分解 |
6.2.3 深圳市各工业行业碳排放驱动因素时序结构分解 |
6.3 深圳市各辖区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空间结构分解 |
6.3.1 空间结构分解模型的比较与构建 |
6.3.2 深圳市各辖区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空间结构分解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深圳市工业部门碳减排潜力及路径分析 |
7.1 深圳市工业行业碳减排潜力分析 |
7.1.1 超效率SBM模型的构建 |
7.1.2 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选取 |
7.1.3 深圳市工业行业碳减排潜力分析 |
7.2 深圳市工业行业碳减排路径分析 |
7.2.1 深圳市工业碳减排路径分析 |
7.2.2 深圳市各辖区工业碳减排路径分析 |
7.2.3 深圳市各工业行业碳减排路径分析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
8.1 实证研究主要结论 |
8.2 相关对策建议 |
8.2.1 调整工业产业结构 |
8.2.2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 |
8.2.3 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开发,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 |
8.2.4 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 |
8.2.5 抓紧落实相关配套政策 |
8.2.6 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 |
附录 |
附表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目录 |
致谢 |
(6)超声波频差法小管径流量测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超声波流量计的分类和特点 |
1.3.1 超声波流量计的分类 |
1.3.2 超声波流量计的特点 |
1.3.3 多普勒法流量测量的特点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
第二章 超声波测量方法及理论模型分析 |
2.1 超声波的测量方法 |
2.1.1 时间差法 |
2.1.2 相位差法 |
2.1.3 波束偏移法 |
2.1.4 噪声法与相关法 |
2.1.5 多普勒法 |
2.2 超声波的特点 |
2.3 超声波的分类 |
2.3.1 以介质质点的振动为依据 |
2.3.2 依据波形分类 |
2.3.3 以波源振动的时间为依据 |
2.4 传输介质引起的超声波信号散射和衰减 |
2.4.1 扩散衰减 |
2.4.2 吸收衰减 |
2.4.3 散射衰减 |
2.5 超声波换能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参数选择 |
2.5.1 超声波换能器的工作原理 |
2.5.2 超声波的参数选择与安装方式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固液两相流测量技术研究 |
3.1 固液两相流流场数值模拟分析 |
3.1.1 建立模型 |
3.1.2 问题描述 |
3.1.3 两相流模型选择 |
3.1.4 网格划分 |
3.1.5 模型建立及计算设置 |
3.2 不同管径尺寸流体的流速分布规律 |
3.3 不同管径尺寸对固液各相体积分布的影响 |
3.4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小管径流量测量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4.1 小管径流量测量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4.2 信号发射电路设计 |
4.2.1 信号发生电路 |
4.2.2 信号放大电路 |
4.3 信号解调电路 |
4.4 数字电路设计 |
4.4.1 数据通信电路 |
4.4.2 存储电路 |
4.4.3 实时时钟日历模块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小管径流量测量系统软件设计 |
5.1 芯片以及开发环境介绍 |
5.2 测量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5.3 信号发射模块程序设计 |
5.4 AD采集子程序设计 |
5.5 超声波频差信号计算方法 |
5.6 上位机软件设计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试验平台的搭建 |
6.2 实验流程 |
6.3 实验数据与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7.1 完成的工作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对后续工作的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7)基于关键链的HN码头及护岸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
1.2.1 关键链理论与基本思想 |
1.2.2 关键链识别研究 |
1.2.3 缓冲区设置研究 |
1.2.4 缓冲区监控研究 |
1.2.5 关键链技术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 |
1.2.6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1.4 创新点 |
第2章 项目进度管理理论及相关技术 |
2.1 项目进度管理理论概述 |
2.1.1 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 |
2.1.2 项目进度计划的控制 |
2.2 项目进度管理相关技术方法 |
2.2.1 工作结构分解 |
2.2.2 工作持续时间的确定 |
2.2.3 项目进度计划的表达方式 |
2.3 关键链技术 |
2.3.1 关键链技术基本思想 |
2.3.2 关键链技术主要步骤 |
2.3.3 关键链技术优势 |
第3章 HN码头及护岸工程进度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HN码头及护岸工程概况 |
3.1.1 工程简介 |
3.1.2 主要工程内容及数量 |
3.1.3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防控策略 |
3.1.4 进度风险分析 |
3.2 HN码头及护岸工程进度管理现状 |
3.2.1 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 |
3.2.2 进度控制措施 |
3.3 HN码头及护岸工程进度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1 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2 原因分析 |
3.4 HN码头及护岸工程应用关键链技术可行性分析 |
3.4.1 关键链技术的主要优势 |
3.4.2 应用关键链技术的步骤 |
第4章 基于关键链技术的HN码头及护岸工程进度管理优化 |
4.1 识别关键链 |
4.1.1 工作结构分解 |
4.1.2 任务工期估算 |
4.1.3 确定关键路径 |
4.1.4 平衡资源冲突 |
4.1.5 确定初始关键链 |
4.2 缓冲区设置与计算 |
4.2.1 缓冲区设置 |
4.2.2 缓冲区计算 |
4.2.3 加入缓冲区的关键链 |
4.3 缓冲区监控 |
4.3.1 确定缓冲区监控方法 |
4.3.2 缓冲区预警机制 |
第5章 HN码头及护岸工程进度管理保障措施及实施效果 |
5.1 进度管理保障措施 |
5.1.1 施工准备阶段 |
5.1.2 项目实施阶段 |
5.1.3 项目收尾阶段 |
5.2 管理效果评价 |
5.2.1 节省工期情况 |
5.2.2 缓冲区消耗情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俄罗斯联邦制造业发展综合规划(2020-2035年)》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АННОТАЦИЯ |
前言 |
第一章 译前准备 |
1.1 文本特点 |
1.1.1 语体特点 |
1.1.2 词汇特点 |
1.1.3 句子特点 |
1.2 工具的使用 |
1.3 时间规划 |
第二章 《俄罗斯联邦制造业发展综合规划(2020—2035年)》的翻译策略 |
2.1 词汇的翻译 |
2.1.1 动名词的翻译 |
2.1.2 形动词的翻译 |
2.2 句子的翻译 |
2.2.1 被动句的翻译 |
2.2.2 带限定从属句的主从复合句的翻译 |
第三章 翻译实践总结 |
3.1 笔译实践心得 |
3.2 经验与教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原文/译文 |
致谢 |
(9)基于PCI的20M 1553B航电总线模块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1553B总线及高速1553B总线系统概述 |
2.1 MIL-STD-1553B总线 |
2.1.1 总线基本结构 |
2.1.2 总线字格式 |
2.1.3 总线消息通信控制方式 |
2.1.4 编码方式 |
2.2 高速1553B总线系统 |
2.2.1 总线系统需求分析 |
2.2.2 总线系统设计思路 |
2.2.3 总线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速总线系统逻辑设计与实现 |
3.1 总线系统逻辑设计方案 |
3.2 总线系统通信调度设计 |
3.2.1 总线系统通信调度控制设计 |
3.2.2 总线系统通信调度控制实现 |
3.3 编解码模块设计及实现 |
3.3.1 编码模块 |
3.3.2 解码模块 |
3.4 BC控制模块设计及实现 |
3.4.1 BC模块结构设计 |
3.4.2 BC调度控制过程 |
3.4.3 BC消息缓存设计及实现 |
3.5 RT控制模块设计及实现 |
3.5.1 RT模块结构设计 |
3.5.2 RT消息处理流程 |
3.5.3 RT消息缓存设计及实现 |
3.6 BM控制模块设计及实现 |
3.7 PCI接口设计及实现 |
3.7.1 PCI接口芯片PCI9054 简介 |
3.7.2 PCI9054 逻辑设计及实现 |
3.7.3 PCI中断控制设计及实现 |
3.8 采样整形模块设计及实现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速总线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
4.1 总线系统硬件设计整体方案 |
4.2 器件选型 |
4.2.1 FPGA芯片 |
4.2.2 PCI接口芯片 |
4.2.3 RS485 接口芯片 |
4.3 电路设计 |
4.3.1 FPGA模块 |
4.3.2 PCI接口模块 |
4.3.3 RS485 接口模块 |
4.3.4 电源模块 |
4.4 总线系统测试与验证 |
4.4.1 系统测试环境 |
4.4.2 系统功能测试与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研究 ——以中国海外投资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前言 |
第一章 国际投资环境保护问题和国际法律制度 |
第一节 国际投资之环境保护问题 |
一、国际投资与其环境效应问题 |
二、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问题 |
三、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的法律逻辑分析 |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保护相关国际法律制度 |
一、国际投资环境保护相关国际法和案例 |
二、投资国关于境外投资环境保护之立法 |
三、东道国关于外商投资环境保护之立法 |
四、投资国与东道国双边投资协定之法律协调 |
第三节 中国境外投资环境保护现有法律体系及其问题 |
一、中国境外投资环境保护现有法律体系介绍 |
二、中国境外投资环境保护现有法律体系的问题 |
第二章 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预防责任 |
第一节 国际投资之环境保护与预防原则 |
一、预防原则之概述 |
二、国际投资环境保护国家预防责任之体现 |
三、中国境外投资中预防责任之体现 |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国家预防责任 |
一、国际投资与环境影响评价 |
二、各国环境影响评价之立法实践 |
三、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之立法实践 |
四、中国境外投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之完善 |
第三节 国际投资与绿色金融相关之国家预防责任 |
一、国际投资与绿色金融 |
二、各国关于绿色金融之立法实践 |
三、中国关于绿色金融之立法实践 |
四、中国境外投资绿色金融法律制度之完善 |
第四节 国际投资协定环境条款中国家预防责任 |
一、国际投资协定之环境条款 |
二、中国投资保护协定中环境条款之现状 |
三、中国投资保护协定中环境条款之完善 |
第三章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及构成要件 |
第一节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 |
一、传统国家责任理论 |
二、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所致国家责任 |
三、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的国家责任之具体构成要件分析 |
四、中国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的国家责任分析和完善建议 |
第二节 私人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归责 |
一、域外私人行为之国家归责 |
二、中国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归责 |
第四章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形式、分担机制与免责问题 |
第一节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形式 |
一、国家责任的主要形式 |
二、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相关国家责任的形式 |
第二节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损失分担机制 |
一、跨界损害之损失分担机制 |
二、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损失分担机制 |
三、中国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的损失分担机制之完善 |
第三节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的国家赔偿责任之免责情形 |
一、同意或重大过错 |
二、不可抗力 |
三、危难和危急情形 |
四、已经采取了一切必要和适当措施 |
第五章 特定领域国际投资环境问题之国家赔偿责任 |
第一节 核领域国际投资所致环境问题之国家赔偿责任 |
一、核领域环境损害之国家赔偿责任 |
二、中国核领域境外投资所致环境问题之国家责任分析 |
三、中国核领域境外投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之完善 |
第二节 航天领域国际投资所致环境问题之国家赔偿责任 |
一、航天领域事故损害之国家赔偿责任 |
二、中国航天领域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 |
三、中国航天领域境外投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之完善 |
第三节 石油产业领域国际投资所致环境问题之国家赔偿责任 |
一、石油产业领域环境损害之国家赔偿责任 |
二、中国石油领域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赔偿责任分析 |
三、中国石油领域境外投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之完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1997年航空航天日历(论文参考文献)
- [1]机载产品日历寿命定寿方法研究进展及展望[J]. 李旭,刘聪,周堃,张宸,项运良,郭赞洪,贺琼瑶. 装备环境工程, 2021(10)
- [2]H公司离子膜烧碱技术升级改造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王尚. 青岛科技大学, 2021
- [3]基于知识生产模式Ⅱ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培养视角[D]. 郭远琴.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8)
- [4]复杂环境与应力场作用下钢桥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研究[D]. 胡聪.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5]深圳市工业部门碳排放及减排路径研究[D]. 周丽. 江西财经大学, 2021(09)
- [6]超声波频差法小管径流量测量研究[D]. 邓璐.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7]基于关键链的HN码头及护岸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 卞德晨. 山东大学, 2021(12)
- [8]《俄罗斯联邦制造业发展综合规划(2020-2035年)》翻译报告[D]. 储雯忻.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9]基于PCI的20M 1553B航电总线模块设计与实现[D]. 陈浩东.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10]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研究 ——以中国海外投资为视角[D]. 贾辉. 中国政法大学, 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