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高校膳食管理调查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曾佳[1](2021)在《竞技运动员营养误区及改善途径》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目前运动员饮食主要存在的营养物质比例失衡、营养物质热量分配不合理、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缺乏营养搭配意识等主要问题,提出科学进行营养搭配、合理分配三餐热量、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入与分配、加强对运动员的营养教育等措施,是维持竞技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健康基础。
张迅捷[2](2021)在《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以福州市金洲社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糖尿病与人们的生活行为关系密切,要有效预防和控制社区糖尿病发生和发展,必须从社区健康管理入手,努力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与行为。该文探讨建立和实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校—健康管理企业协同合作的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新模式,以健康教育为重点,以中医药技术应用为特色,鼓励开发健康管理适宜技术,从而促进糖尿病个人、群体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减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提高社区糖尿病及糖尿病高危人群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陈丹丹[3](2021)在《小学家长委员会运行现状及有效管理研究 ——以青岛市S区为例》文中认为
田丽[4](2021)在《“儿为虚寒”理论探索及其指导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古今文献研究,对许尤佳教授“儿为虚寒”理论进行学术思想总结和理论探讨,论述该理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2.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分析儿童中医体质研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尝试总结健康儿童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并为“儿为虚寒”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研方向和思路。3.通过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评价“儿为虚寒”理论指导制定的儿童变应性鼻炎健康管理方案的有效性,初步验证“儿为虚寒”理论在岭南地区以外儿童人群的适用性。4.建立“儿为虚寒”理论指导的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案,为变应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采用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小儿体质认识的古籍文献资料,梳理、总结“儿为虚寒”体质观的学术理论渊源、学术理论特点,通过与传统小儿体质认识进行对比,分析其创新性。2.以“许尤佳、儿为虚寒”为关键词、主题词,网络检索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儿为虚寒”理论相关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汇总、梳理、分析,总结“儿为虚寒”理论目前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情况,并进一步探讨许师“儿为虚寒”理论的学术思想内涵。3.检索中国知网、万方、重庆维普等数据库,纳入1978年1月至2020年5月间所有以健康儿童为调查对象的中医体质分布研究文献,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从各文献中提取文献基本特征、研究结果、方法学等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采用Stata15.0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健康儿童人群主要体质比例数据进行单组率的meta分析及图形绘制,按年龄分段、性别、研究人群所在地域进行亚组分析,用Q检验来评价异质性,用倒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4.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以2018年2月-2019年6月期间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家长治疗意愿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标准治疗,观察组A采用中药颗粒剂口服,观察组B采用中药颗粒剂联合中医健康管理方案。观察周期为24周,每4周随访一次,并于入组时、第12周、第24周记录患儿鼻炎症状评分、中医日常表现积分等,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中,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儿为虚寒”体质观以内经“重阳”思想为根基,是对小儿体质传统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与传统小儿体质理论并无矛盾。2.通过检索,共获得37篇“儿为虚寒”理论相关研究文献,包括理论综述、文献研究共18篇,临床研究19篇,实验研究1篇;研究内容包括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相关研究13篇,儿童体质及保育研究3篇,小儿脾胃疾病诊治7篇,其他小儿肺系疾病7篇,小儿肾系疾病4篇,涉及到疾病种类10种,取得了临床良好疗效,并进行了研究验证。3.纳入41篇文献进行健康儿童中医体质研究的系统评价,包括横断面研究24篇,病例对照研究15篇,队列研究2篇。发表类型主要为期刊文献(58.5%)和学位论文(41.5%),研究设计类型主要为横断面研究(58.5%),其次为病例对照研究(36.6%);2009年之后发表文献数量呈迅速上升趋势,研究地域以华南地域最多(29.3%);高校和医院是开展健康儿童体质分布研究的主体。方法学方面:中医体质分型标准多直接使用王琦体质九分法标准或改良标准,并采用量表测评法为主进行儿童体质测量与判定,方法质量学评价总体属于中等,存在一定偏倚风险。纳入26项研究进行健康儿童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meta分析,包括16项横断面研究,9项病例对照研究,1项为队列研究,涉及总样本量为15080例。结果显示:健康儿童人群中比例最高的中医体质类型为平和质,占41%(30%-53%),其余根据比例高低依次为阴虚质(15.76%)、气虚质(14.18%)、阳盛质(11.13%)、痰湿质(9.61%)、特禀质(7.35%)、阳虚质(7.03%)等。年龄亚组分析结果:0-6岁年龄段儿童中气虚质(21.93%)、阳虚质(10.93%)、阳盛质(17.84%)的比例均分别高于7-14岁年龄段气虚质(6.83%)、阳虚质(2.75%)、阳盛质(3.4%)的比例,而7-14岁年龄段儿童中平和质的比例(52.34%)高于0-6岁年龄段平和质的比例(26.96%);地域亚组分析结果:南方平和质、阳虚质的比例低于北方,阴虚质、气虚质、阳盛质、痰湿质的比例高于北方,南方湿热质的比例高于北方。方法质量学评价:16项横断面研究方法的质量学评价属于中等,存在一定偏倚风险。9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总体偏低,存在较高偏倚风险。4.临床研究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病例105例,其中对照组35例,观察A组35例,观察B组35例。研究中脱落8人,剔除9人,最终88例患儿完成研究,其中对照组29例,观察A组31例,观察B组28例。三组患儿数据的人口学资料、试验分析资料基线均具有可比性(P>0.05)。(1)中医体质分布情况88例纳入患儿中,各体质类型分布人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阳盛质、阴虚质、平和质,其中以气虚质最多,其次为痰湿质、阳虚质。(2)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第12周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显示3组患儿12周时的鼻炎症状总评分及4项具体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显示(12周与入组前前后差值)在症状总评分方面、每日擤鼻次数方面,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多重比较结果为观察组B、观察组A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B与观察组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与第12周:组内比较显示观察组B在各项症状评分以及总评分方面,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鼻炎症状总评分、连续喷嚏个数、鼻塞次数方面,观察组A在鼻炎症状总评分、每日擤鼻次数、鼻塞方面,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第24周与第12周前后差值)显示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与入组前:组内比较显示对照组在连续喷嚏个数、鼻痒方面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擤鼻次数、鼻塞及总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观察组B的鼻炎症状总评分以及4项具体评分,与入组前相比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第24周与入组前后差值)显示观察组B在总评分、连续喷嚏个数、每日擤鼻次数、鼻塞方面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评分、每日擤鼻次数方面与治疗组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仅在鼻塞方面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变应性鼻炎总体疗效评价12周时,三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周时,观察组A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与观察组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日常生理表现积分24周与入组前的组内比较显示:对照组在日常生理总积分、除精力以外其他11个具体评分方面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在日常生理积分总分以及除皮肤以外11个具体评分方面,观察组B在日常生理积分总分以及全部12个具体评分方面,均较入组前提高,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周与入组前的组间比较显示:3组患儿在日常生理总积分以及除舌苔以外的11项具体评分方面的前后差值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多重比较显示观察组B在总积分以及除舌苔外的11项具体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在总积分以及面色、排便、口气、患病情况方面优于观察组A(P<0.05)。(5)中医体质改善效果总评价中医体质改善结果的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B与对照组、观察组A与对照组、观察组B与观察组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儿为虚寒”体质学说是许尤佳教授提出的关于小儿体质生理、病理特点的创新理论,是对小儿体质传统学说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已被应用于儿科各类疾病诊治、中医体质研究、儿童保健研究中,取得了显着临床效果,并得到了研究验证。2.健康儿童体质分布研究目前仍然处于早中期发展阶段,缺乏大样本、高质量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如何界定年龄阶段、确定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质划分类型,中医儿童体质量表的编制,量表或调查问卷的制定及科学性评价等,目前都存在较大争议,是小儿体质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小儿体质研究仍亟需进一步发展。meta分析结果显示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是健康儿童人群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且随着年龄增长,健康儿童人群中气虚质、阳虚质、阳盛质、阴虚质的比例下降,而平和质的比例则升高;健康儿童人群中阳盛质、阴虚质的比例南方要高于北方,而平和质、气虚质,则北方高于南方。但受原始文献研究质量及其他等因素所限,本次研究结果可能具有明显偏倚性,有待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健康儿童中医体质调查研究进一步验证。3.临床研究初步验证了以“儿为虚寒”体质观指导郑州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其中以该理论指导建立的变应性鼻炎中医健康管理方案在中药停止后,仍可一定程度有效缓解变应性鼻炎病情,减少复发,提高中药方案疗效的持续性。同时,该方案尚可有效调节改善患儿脾胃功能,继而改善体质,并可能通过体质的改善,最终达到减少疾病发作的目的,为构建儿童变应性鼻炎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提供了思路,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但由于样本量少等因素,部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毕欣[5](2020)在《太原金色阳光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幼儿学前教育事业呈现出不断优化的趋势,但是大部分幼儿园在组织运营过程中依然或多或少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园所的长景发展都产生着消极影响。精细化管理的特点和方法比较符合幼儿园管理的特点和原则,可以帮助改善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园所管理水准,因此幼儿园可以积极探索和尝试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本文以“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幼儿教育事业”为背景,以太原金色阳光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查找文献、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泰勒原理”、全面质量管理等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从介绍幼儿园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概念出发,对太原金色阳光幼儿园的管理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其管理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结合太原金色阳光幼儿园的运营情况和组织架构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方案设计,并指出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应规避的误区和保障措施。本文主要划分为六个章节。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综述。第二部分明确了幼儿园管理、精细化管理及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内涵,阐述了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及其对幼儿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启示作用。前两部分的工作共同为论文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三部分综合介绍了太原金色阳光幼儿园的管理现状,并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对幼儿园现状进行评价。第四部分在第三章的基础上分析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精细化管理的特点来论证其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第五部分针对该幼儿园的具体管理工作,从教师教学、保育工作、后勤总务、财务资产、行政办公方面,对幼儿园精细化管理进行方案设计和流程解析,为其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第六部分提出了精细化管理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应的保障措施,为精细化管理的真正落地、持续实施保驾护航。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科学的管理工程而不是简单的公式应用,故而在幼儿园管理中尝试运用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和方法还需要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论文的研究有助于太原金色阳光幼儿园实施精细化管理,从而推动幼儿园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幼儿园的收益效率,同时其研究成果也能够为其他幼儿园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付晓萌[6](2020)在《增能视角下养老机构老年领袖研究 ——以D养老机构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机构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在新的时期如何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加速养老机构的改革与发展,成为社会工作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提出老年领袖这一概念,从养老机构的服务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探讨通过老年领袖建立养老机构与老年人良好的互动关系,提升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的路径。本研究以D养老机构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在梳理机构养老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D养老机构传统管理下的服务问题,以及通过发展老年领袖的方式搭建机构与老年人沟通的平台的解决问题思路。本研究以增能理论为研究视角,探究了老年领袖的发现、选择过程,老年领袖的能力培育的过程和效果,以及老年领袖作用的发挥对养老机构、老年人以及社会工作者带来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社会工作者在老年领袖的能力培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老年领袖影响力的提升与维护是养老机构与老年人建立和保持良好关系的关键,老年领袖专业能力的提升是提高老年人与养老机构沟通质量与效率的关键,老年领袖的培育与发展有助于养老机构的改革。并对增能理论在优势群体中的运用与老年领袖的代表性进行讨论。最后提出了若干建议。首先,应鼓励养老机构采取发展老年领袖的方式与老年人建立良好互动关系,采用老年领袖协助社会工作者的方法提升社会工作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推动养老机构改革与发展。其次,在发展老年领袖的同时应推进老年领袖的制度化,规范老年领袖的选择与退出机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能力考核。最后,应加强社会工作者对老年领袖的能力培育的力度,对拥有不同能力倾向的老年领袖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得老年领袖的能力都能够在社会工作中进行获得充分运用。
田家珍[7](2019)在《基于五行理论的糖尿病饮食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最基础的治疗手段。我国目前普遍使用以食物交换份法为主的饮食治疗方法,专业性较强,多数患者离开医务人员的面对面指导后,难于长期坚持。为了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执行饮食治疗,我们在中医五行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营养管理,运用成熟的手机应用程序技术,设计开发了中医五色饮食管理APP平台。该平台包括糖友五色饮食管理APP和一种符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定量餐盒。该平台的功能实现,旨在让我国糖尿病患者可以更便捷地获得中医特色的个性化营养指导,更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实现和维持健康的饮食行为,有效控制糖尿病病程的发展。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分析现有糖尿病饮食教育方法的差异与医患双方需求,开展糖尿病饮食治疗的中医文献搜集和整理。以“五行学说”为指导,以“五谷为养”的传统膳食结构和“天人相应”的四时节气特点,设计糖尿病饮食的食物构成。以“四时节气”为特色板块,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和《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2017)》的要求,运用食物分类法、热量控制法、GI值和GL值等,设计糖尿病中西医融合的营养治疗食谱和相关流程,使用Version1.3.0作为后台管理系统,完成了一个界面操作简单、医患互动的糖尿病中医五色饮食管理APP。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常用蔬菜类食物30种,进行生熟前后重量和体积变化范围的实验研究,以确定不同的蔬菜的生重熟体积比值,并据此规定了餐盒五个分格的容量,设计并生产了将烹饪好的熟食定量分装、快速判断膳食平衡的一种健康餐盒,在线下搭配APP使用。结果:基于中医、西医对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理论和实践,设计并完成了一个操作简单、医患互动的糖尿病中医五色饮食管理APP,设计并生产了一种将熟食定量、并快速判断膳食平衡定量餐盒。结论:糖尿病中医五色饮食管理APP平台的设计和功能实现,将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依从性,实现和维持健康的饮食行为。为我国糖尿病饮食治疗提供可行的便捷方式。
张密[8](2019)在《民国时期高校家政教育发展历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家政教育具有较强实用价值与民生情怀,通过传授家政知识技能和传递科学家政理念,以达到营造和谐美满家庭的目的。民国时期,高校家政教育经历了从学习模仿西方到自我发展的过程,不仅延续贴近家庭、实用有效等家政教育传统,还结合实际需要,融合科学家政教育理念。同时,开展家政教育的高校逐步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开展丰富多样的家政实践活动,充实家政师资队伍,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高校家政教育发展积累经验。因此,研究民国时期高校家政教育有助于为当今高校开展家政教育提供借鉴。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在掌握民国时期高校家政教育的基本史实基础上理清高校家政教育发展脉络,对比分析各高校家政教育的异同,并且选择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燕京大学等高校为案例,具体详细地展示家政教育发展面貌。本文主要从以下部分对民国时期高校家政教育展开研究。首先,分析民国时期家政教育发展的背景,主要从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教育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其次,以开展家政教育的高校数量以及教学活动特点为依据,分为三阶段梳理分析民国时期高校家政教育发展过程。在兴起阶段(1912—1927),开展家政教育的高校数量仅有三所,在校学生数量较少,通过聘用国外家政教师解决师资困难,教学主要模仿日美,课程在延续传统家政科目基础上纳入现代化内容;在初步发展阶段(1928—1937),设置家政系的高校增多,并逐步结合中国实际,课程、目标等融入我国需求,本国教师增多且萌生出自我发展的意识;在蓬勃发展阶段(1938—1949),设置家政系的高校数量达到有史之最。同时,根据战时需要,开展家政教育的高校转变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更多融入社会教化的成分。再次,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比分析高校家政教育以归纳其特点,主要有:高校家政教育发展历程由模仿到自我发展;家政课程内容丰富,包容性强;各高校具有自身特点,相互合作;教学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师生重视科学研究等。最后,总结和分析民国时期高校家政教育存在不足,并且结合当前高校家政教育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以期望对当前高校开展家政教育提供一定借鉴。
李佳颖[9](2019)在《平顶山市高校学生体育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健康素养是高知人群必备的重要素养之一,是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体育与佳健康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掌握健康相关体育知识、运动技术与技能、自身对待体育与健康的品质。本研究将河南省平顶山市四所高校学生确定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德尔菲法、模糊模型法、熵值法及因子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体育健康素养评价体系,并对河南省平顶山市四所高校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将体育健康素养划分为基础知识、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基本技能和体育品德4个维度,最终确定4项一级指标,17项二级指标,38项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基本知识(A1)结合权重为0.297,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A2)结合权重为0.274,基本技能(A3)结合权重为0.193,体育品德(A4)结合权重为0.236。2.平顶山市高校学生体育健康素养学生问卷题项共有35项,其中包含基本知识A部分有12项,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B部分有7项,基本技能C部分有8项,体育品德D部分有8项。3.平顶山市4所高校的学生在体育健康素养基础知识部分有待深入了解,每道题目回答正确率均不足总数的50%;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方面应得到较大幅度改善,占总数40.2%的高校学生关注饮食摄取,仅占总数的36.4%的学生选择以体育锻炼的方式释放压力等;基本技能部分应重视全面发展,多数学生认为运动锻炼不是生活中自身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而在体育品德方面相对较好,都能具有较好的个人品质,尤其是在爱护自己身体健康、尊重帮助他人、遵守秩序以及自身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方面。4.平顶山市高校学生体育健康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源于学生自身健康观念、运动意识以及兴趣、体验、自我激励等内部因素。5.平顶山市高校学生体育健康素养培养策略共有4个方面:第一,学生应培养自身观念和意识;第二,学校应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体育健康素养通识课内容,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管理;第三,建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动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四,加强体育健康素养知识的实施方式、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互联网+体育健康素养强力建设。
唐静萍[10](2018)在《翻转课堂在专科幼儿园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以《幼儿园后勤保障管理》课程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幼教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社会各界对高质量幼儿园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幼儿园后勤作为幼儿园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其科学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此大背景下,幼儿园管理专业的学生的教育应该得到重视。可是纵观各高校的幼儿园管理专业的理论课的课堂,尤其是专科生的课堂,教学效果都不太理想,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态度不踏实等问题普遍存在。翻转课堂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大量的研究证明了翻转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本研究拟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用的课堂互动平台是UMU互动学习平台,选取的实验对象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环境与资源管理系2015级专科幼儿园管理专业1班、2班、3班的学生,其中1班、3班为实验班,2班为对照班,针对《幼儿园后勤保障管理》课程设计并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将翻转课堂教学与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思想结合起来,1班实行第一轮实验,3班实行第二轮实验。整个研究分为四个阶段:①准备阶段主要通过与导师的沟通和对文献的分析来确定研究问题,厘清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②计划阶段主要是对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以及对教学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的设计;③实施阶段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准实验研究法、访谈法;④总结阶段主要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从综合素质、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以及实验班学生的满意度分析,来验证教学效果。最后,本研究认为:基于UMU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合作意识,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但在提高学习能力方面没有明显的效果。总体来看,两个实验班的情况都比对照班好,而3班比1班更加优秀,这说明翻转课堂教学结合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思想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北京高校膳食管理调查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高校膳食管理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竞技运动员营养误区及改善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 竞技运动员的营养需求特点 |
(1) 更高的训练能量需求: |
(2) 更精确的营养搭配: |
(3) 更严格的体重控制: |
2 当前竞技运动员的营养误区 |
2.1 营养物质比例失衡 |
2.2 营养物质热量分配不合理 |
2.3 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
2.4 缺乏营养搭配意识 |
3 竞技运动员营养误区的改善途径 |
3.1 厘清不同运动营养模式 |
3.2 科学进行营养膳食搭配 |
3.3 合理分配三餐热量 |
3.4 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入与分配 |
3.5 加强对运动员的营养教育 |
(2)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以福州市金洲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开展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的重要意义 |
1.1 健康管理的起源与概念 |
1.2 社区健康管理是糖尿病防控的重要手段 |
1.3 我国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现状 |
2 福州市金洲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实践 |
2.1 互联网平台实现糖尿病人个人信息、血糖监测、健康评估综合管理 |
2.2 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三级防控实践 |
2.3 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突出多技术、综合化和中医药特色 |
3 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经验 |
3.1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高校—健康管理企业协同糖尿病健康管理新模式 |
3.2 探索以健康教育为重点、中医调养为特色的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综合防控体系 |
3.3 糖尿病健康管理急需开发更新、更好的适宜技术 |
4 结束语 |
(4)“儿为虚寒”理论探索及其指导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许尤佳教授“儿为虚寒”体质观的理论探索 |
1.1 “儿为虚寒”体质观的理论内涵 |
1.1.1 “儿为虚寒”为生理特点,非病理“虚寒”之证 |
1.1.2 小儿体质的基础特征为“气虚质” |
1.1.3 重视“脾胃之气”,时刻以顾护脾胃之气为首要 |
1.1.4 “儿为虚寒”体质观与传统小儿体质学说并无矛盾 |
1.2 “儿为虚寒”体质观的理论背景 |
1.2.1 基于岭南地区儿童体质特点 |
1.2.2 针对现代社会育儿、医疗时弊提出 |
1.3 “儿为虚寒”体质观的理论溯源 |
1.3.1 “儿为虚寒”创新理论的根基---内经“重阳”思想 |
1.3.2 “儿为虚寒”理论是对小儿体质传统学说的继承与创新 |
1.3.3 “儿为虚寒”理论是岭南小儿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 |
第二章 许尤佳教授“儿为虚寒”体质观的临床应用文献研究 |
2.1 “儿为虚寒”体质观临床应用文献检索结果 |
2.2 “儿为虚寒”体质观临床应用文献分析与讨论 |
2.2.1 建立“儿为虚寒”理论指导的小儿体质保健方案 |
2.2.2 将“儿为虚寒”理论与现代小儿体质研究结合 |
2.2.3 “儿为虚寒”体质观贯穿小儿常见疾病“理法方药”始终 |
2.3 小结 |
第三章 小儿中医体质特点的现代文献研究 |
3.1 小儿中医体质特点现代研究综述 |
3.1.1 体质可分---小儿体质分类研究 |
3.1.2 体病相关---小儿体质与疾病关系研究 |
3.1.3 体质可调---小儿体质干预研究 |
3.2 健康儿童中医体质分布研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
3.2.1 资料与方法 |
3.2.2 研究结果 |
3.2.3 讨论 |
3.3 现代小儿体质学研究对“儿为虚寒”体质理论研究的启示 |
第四章 “儿为虚寒”理论指导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
4.1 研究对象 |
4.1.1 病例来源 |
4.1.2 临床研究标准 |
4.2 研究方案 |
4.2.1 方案设计 |
4.2.2 样本含量估算 |
4.2.3 治疗方案 |
4.2.4 观察指标 |
4.2.5 随访 |
4.2.6 质量控制方法 |
4.2.7 技术路线图 |
4.2.8 伦理学信息 |
4.3 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
4.4 结果 |
4.4.1 一般情况 |
4.4.2 脱落、剔除情况 |
4.4.3 基线资料 |
4.4.4 临床疗效比较 |
4.5 讨论 |
4.5.1 “儿为虚寒”理论指导小儿变应性鼻炎治疗的理论基础 |
4.5.2 小儿变应性鼻炎中医健康管理方案的制定依据 |
4.5.3 研究结果分析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5)太原金色阳光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幼儿园管理的研究 |
1.2.2 关于精细化管理的研究 |
1.2.3 关于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的研究 |
1.2.4 小结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幼儿园管理 |
2.1.1 幼儿园管理的含义 |
2.1.2 幼儿园管理的特征 |
2.1.3 幼儿园管理的基本原则 |
2.1.4 幼儿园管理的相关理论 |
2.2 精细化管理 |
2.2.1 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
2.2.2 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
2.2.3 精细化管理的内容 |
2.2.4 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
2.2.5 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 |
2.3 幼儿园精细化管理 |
2.3.1 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
2.3.2 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的内容 |
第3章 太原金色阳光幼儿园运营管理现状 |
3.1 太原金色阳光幼儿园简介 |
3.2 金色阳光幼儿园管理情况 |
3.2.1 管理队伍情况 |
3.2.2 组织机构 |
3.2.3 管理制度情况 |
3.3 金色阳光幼儿园管理现状评价 |
3.3.1 调查设计 |
3.3.2 调查分析 |
3.3.3 调查总结 |
第4章 太原金色阳光幼儿园管理问题及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
4.1 金色阳光幼儿园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1 管理仍处于“经验型”的水平 |
4.1.2 管理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 |
4.1.3 管理目标与实际工作脱节 |
4.1.4 缺乏评价管理效果和质量的可靠标准和方法 |
4.1.5 缺乏适宜、科学、具体的制度 |
4.2 金色阳光幼儿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
4.2.1 精细化管理的科学性特点促使幼儿园管理的不断改进 |
4.2.2 精细化管理的系统化特点有助于提高幼儿园管理的系统性 |
4.2.3 精细化管理的专业化有助于提升管理队伍素质 |
4.2.4 精细化管理的全员性特点有助于促进教师、家长的参与 |
4.2.5 增加单位面积的盈利效率 |
第5章 太原金色阳光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的方案设计 |
5.1 幼儿园精细化管理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及需要规避的误区 |
5.1.1 幼儿园精细化管理中遵循的原则 |
5.1.2 精细化管理的误区规避分析 |
5.2 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的框架体系 |
5.3 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的过程监督机制 |
5.4 幼儿园精细化管理方案 |
5.4.1 幼儿园精细化管理方案和流程设计的意义 |
5.4.2 教师教学管理及评价精细化 |
5.4.3 保育工作精细化 |
5.4.4 后勤管理精细化 |
5.4.5 财务管理精细化 |
5.4.6 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 |
5.4.7 小结 |
5.4.8 借鉴与推广 |
第6章 太原金色阳光幼儿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
6.1 加强组织领导 |
6.2 从思想上加以保障 |
6.3 在“过程管理”中加以保障 |
6.4 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数据管理加以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太原金色阳光幼儿园管理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B:太原金色阳光幼儿园管理调查问卷(家长卷) |
(6)增能视角下养老机构老年领袖研究 ——以D养老机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文献述评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核心概念与理论 |
一、老年领袖概念的界定 |
二、理论基础:增能理论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点 |
第四节 研究案例 |
一、D养老机构基本情况 |
二、D养老机构老年领袖组织概况 |
第三章 D养老机构老年领袖的需要与培育 |
第一节 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需要老年领袖 |
一、传统管理的服务问题 |
二、D养老机构发展老年领袖的可行性 |
第二节 老年领袖的培育 |
一、老年领袖的发现与选择 |
二、老年领袖的能力培育 |
第三节 老年领袖培育的成效 |
一、激发了老年领袖的参与热情 |
二、提升了老年领袖的专业能力 |
三、扩大了老年领袖的影响力 |
第四章 老年领袖的作用与问题 |
第一节 老年领袖的作用 |
一、协助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 |
二、帮助了养老机构 |
三、帮助老年人得到更好的服务 |
第二节 老年领袖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选人不当无法发挥老年领袖作用 |
二、老年人对老年领袖的信任出现危机 |
三、老年领袖能力未得到全面施展 |
第三节 原因分析 |
一、社会工作者与老年人对老年领袖选择失误 |
二、缺乏老年领袖的选择与退出机制 |
三、忽视老年领袖影响力的维护 |
第四节 进一步培育和发挥老年领袖作用的建议 |
一、建立完善老年领袖的选择与退出机制 |
二、重视维护老年领袖影响力 |
三、拓展老年领袖的工作能力 |
第五章 结论、讨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简要的结论 |
一、社会工作者在老年领袖的培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二、提升和维护老年领袖的影响力是重点 |
三、专业能力的提升是培育老年领袖的关键 |
四、发展老年领袖有利于养老机构的改革 |
第二节 若干讨论 |
一、对增能理论在老年人优势群体中应用的讨论 |
二、对老年领袖代表性的讨论 |
第三节 若干建议 |
一、发展老年领袖推动养老机构的改革 |
二、推进养老机构老年领袖的制度化 |
三、强化社会工作者对老年领袖的能力培育 |
第四节 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访谈提纲 |
附录2 :D养老机构膳食管理委员会工作安排表 |
附录3 :D养老机构食材配送验收监督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基于五行理论的糖尿病饮食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部分 |
1 五行学说与食疗 |
1.1 五行学说是中医食疗的理论基础 |
1.2 食疗理论的发展概况 |
2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食疗实践 |
2.1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
2.1.1 病名 |
2.1.2 病因病机 |
2.1.3 中医对糖尿病发展规律的认识 |
2.2 历代医家对糖尿病食疗的实践举隅 |
3 糖尿病饮食管理的现代营养学研究及应用 |
4 中西医融合糖尿病饮食管理的优势 |
4.1 疾病未生阶段 |
4.2 既病未盛阶段 |
4.3 既病防变阶段 |
5 移动医疗背景下糖尿病的饮食管理 |
第二部分 基于五行理论的糖尿病饮食管理平台的设计 |
1 糖尿病中医五色饮食管理APP的设计 |
1.1 糖尿病中医五色饮食管理APP的设计原则 |
1.2 糖尿病中医五色饮食管理APP的平台构成 |
1.3 糖尿病中医五色饮食管理APP的 Logo |
1.3.1 图示 |
1.3.2 含义 |
1.4 糖尿病中医五色饮食管理APP的版块功能 |
1.4.1 入库食物的筛选 |
1.4.2 个性化的推荐 |
1.4.3 数据的记录与回顾 |
1.4.4 线上互动 |
1.4.5 线下定量餐具的配合度 |
2 糖友五色定量餐盒的设计 |
2.1 定量餐盒结构设计的依据 |
2.2 定量餐盒的容量设计 |
3 食材生熟前后的重量与体积变化的实验 |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3.2 样品处理及过程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 结论 |
第三部分 基于五行理论的糖尿病饮食管理平台的实现 |
1 糖尿病中医五色饮食管理APP用户端各模块功能实现 |
1.1 用户信息模块 |
1.1.1 注册与登陆界面 |
1.1.2 个人信息录入 |
1.2 首页模块 |
1.2.1 低GI食物搜索区 |
1.2.2 推送区 |
1.2.3 用户信息区 |
1.2.4 食谱推荐区 |
1.3 其它功能栏目区 |
1.3.1 个人中心-我的 |
1.3.2 记录回顾区 |
1.3.3 门诊预约区 |
1.3.4 食谱记录添加区 |
1.3.5 商城区 |
2 糖尿病中医五色饮食管理APP的操作流程 |
3 糖尿病中医五色饮食管理APP管理端的管理功能实现 |
3.1 首页 |
3.2 用户的总数 |
3.3 食物数量 |
3.4 轮播推送区管理 |
3.4.1 轮播图数量 |
3.4.2 会员短消息推送 |
3.5 门诊数量 |
3.5.1 医师信息管理 |
3.5.2 用户门诊预约管理 |
3.6 意见反馈 |
3.7 食谱库数量 |
3.7.1 录入 |
3.7.2 更新 |
3.7.3 搜寻 |
4 定量餐盒的成品图与功能实现 |
4.1 800ml食谱组成与装盒呈现 |
4.2 600ml食谱组成与装盒呈现 |
4.3 取得成果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文献综述 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协助下2型糖尿病饮食治疗研究的进展 |
附录2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
附录3《中国 2 型糖尿病膳食指南》核心推荐 |
(8)民国时期高校家政教育发展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1.培养高校学生治家之术的需求 |
2.民国时期的高校家政教育发展具有独特性 |
3.当代高校家政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1.家政 |
2.家政教育 |
3.高校家政教育 |
(三)相关文献综述 |
1.关于民国时期家政教育的研究 |
2.关于民国时期高校家政教育发展的研究 |
(四)研究价值 |
1.理论价值 |
2.现实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历史研究法 |
3.比较研究法 |
4.案例研究法 |
一、民国时期高校家政教育发展的背景 |
(一)动荡更迭的政治环境 |
(二)跌宕起伏的经济发展 |
(三)蓬勃兴起的新思潮 |
1.实用主义思潮 |
2.职业思潮 |
3.妇女解放思潮 |
(四)浓厚的中外家政教育氛围 |
1.中国家政教育基础深厚 |
2.西方家政教育的传入 |
二、民国时期高校家政教育兴起与西式化阶段(1912—1927) |
(一)女学和师资需求的推动与新思潮的冲击下兴起 |
1.女子教育层次提高,家政师资需求增大 |
2.新思潮与妇女运动兴起,家政教育受到冲击 |
3.初设家政专修科与家政系,高校家政教育诞生 |
(二)模仿西方,移植日美高校家政教育 |
1.转变传统治家观念,培养高级家政人才 |
2.传统与现代家政课程交织,模仿西式课程 |
3.师资缺乏,聘用国外家政教师 |
4.招生困难,学生数量较少 |
三、民国时期高校家政教育初步发展与本土化阶段(1928—1936) |
(一)政府与社会双重推崇下初步发展 |
1.母性主义提出,家政教育受重视 |
2.广泛讨论,宣传推广家政教育 |
3.家政科系增多,家政教育初具规模 |
(二)结合本土实情,形成自我发展意识 |
1.融合中国实际因素,解决中国实际问题 |
2.视社会需求,构建家政课程 |
3.汇集人才,建立本国家政教师队伍 |
4.精选设施,营造本土化家政教育氛围 |
四、民国时期高校家政教育蓬勃发展与社会化阶段(1937—1949) |
(一)政府要求与战时需要下蓬勃发展 |
1.母性主义升华,重视女子家政职责 |
2.战时动员妇女,发挥高校家政教育作用 |
3.家政系合办或增设,家政教育持续发展 |
(二)适应战时需求,凸显社会教化 |
1.目标转变,承担妇女训练和儿童保育 |
2.课程增设,偏重卫生营养与社会教育 |
3.设施简陋,教学取材于当地 |
4.师资增强,引导家政社会化发展 |
5.化民成俗,开展社会教育活动 |
6.生动有趣,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 |
五、民国时期高校家政教育的特征 |
(一)萌发迟缓,由依赖模仿到自我发展 |
(二)以自主开展为主,开设原因呈现多样性 |
(三)高校各具特点,相互合作 |
(四)课程包容性强,具有实用性 |
(五)学做结合,突出实践性 |
(六)重视家政研究,开展丰富科研活动 |
六、民国时期高校家政教育的问题及当代启示 |
(一)民国时期高校家政教育的问题 |
1.课程繁杂琐碎,学业负担沉重 |
2.家政师资薄弱,高级教师依赖国外培养 |
3.偏重女子,教育主体具有局限性 |
4.教学参照西方,存在过度西化现象 |
(二)民国时期高校家政教育的当代启示 |
1.重视家政教育,推动家政教育本土化 |
2.遵循多项原则,构建系统课程体系 |
3.结合社会需求,培养不同层次家政人才 |
4.校际合作,共享家政教育资源 |
5.面向社会,发挥社会教育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9)平顶山市高校学生体育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全民健康素养的发展国家战略的需要 |
1.1.2 重视健康素养是培养高校学生的必要前提 |
1.1.3 不同信息的获取是影响健康素养的关键因素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第2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
2.1.1 素养 |
2.1.2 健康素养 |
2.1.3 体育素养 |
2.1.4 体育健康素养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外健康素养测评研究 |
2.2.2 国内健康素养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调查对象 |
3.2.1 样本量的确定与分配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资料法 |
3.3.2 德尔菲法(Delphi) |
3.3.3 问卷调查法 |
3.3.4 模糊综合评价法 |
3.3.5 熵值法 |
3.3.6 数理统计法 |
3.4 研究创新点 |
3.4.1 研究视角创新 |
3.4.2 研究内容呈现较强的系统性和应用性 |
3.4.3 综合运用研究方法 |
3.5 研究步骤与技术路线 |
第4章 体育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健康素养测评量表现状研究 |
4.1.1 国外健康素养测评经典量表及其测评方式汇总 |
4.1.2 国内健康素养测评工具——《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 |
4.1.3 国内外健康素养测评工具比较 |
4.2 体育健康素养测量工具构建的理论分析 |
4.2.1 体育健康素养构建结构依据 |
4.2.2 体育健康素养构建结构关系 |
4.2.3 高校学生体育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4.3 体育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确立 |
4.3.1 形成体育健康素养指标的初始框架 |
4.3.2 咨询专家基本情况统计 |
4.3.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过程 |
4.4 体育健康素养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量与赋值 |
4.4.1 体育健康素养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量确立 |
4.4.2 主观权重的确定 |
4.4.3 客观权重的确定 |
4.4.4 结合权重的确立 |
4.4.5 体育健康素养评价指标的权重赋值 |
4.4.6 小结 |
第5章 高校学生体育健康素养评价问卷的研制 |
5.1 高校学生体育健康素养评价问卷条目的筛选 |
5.1.1 评价问卷条目的来源 |
5.1.2 高校学生评价问卷的信度检验 |
5.1.3 高校学生评价问卷条目的确立 |
5.2 高校学生体育健康素养评价问卷条目的归类 |
5.2.1 问卷条目归类的目的 |
5.2.2 因子分析法的运用 |
5.2.3 各条目对公因子的相关性检验 |
5.3 小结 |
第6章 平顶山市高校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现状分析 |
6.1 平顶山市各高校调查对象问卷填写情况分布统计 |
6.2 平顶山市高校学生基本信息调查结果统计 |
6.2.1 调查对象专业、年级状况统计 |
6.2.2 调查对象性别、年龄、生源地统计 |
6.2.3 调查对象健康状态与运动员运动等级分统计 |
6.3 平顶山市高校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现状统计 |
6.3.1 调查对象体育健康素养基础知识模块的调查 |
6.3.2 调查对象体育健康素养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模块的调查 |
6.3.3 调查对象体育健康素养基本技能模块的调查 |
6.3.4 调查对象体育健康素养体育品德模块的调查 |
6.4 小结 |
6.5 平顶山市高校学生体育健康素养存在问题调查 |
6.5.1 调查对象参与体育锻炼动机统计 |
6.5.2 影响调查对象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调查 |
6.5.3 影响调查对象养成坚持锻炼习惯的因素调查 |
6.6 关于平顶山市高校学生体育健康素养培养策略分析 |
6.6.1 关于学生自身的体育健康素养培养策略 |
6.6.2 关于学校的体育健康素养培养策略 |
6.6.3 关于家庭的体育健康素养培养策略 |
6.6.4 关于媒体宣传的体育健康素养培养策略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翻转课堂在专科幼儿园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以《幼儿园后勤保障管理》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专科教育面临诸多问题 |
1.1.2 翻转课堂为专科教育提供了出路 |
1.1.3 UMU平台用于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现状 |
1.3.1 翻转课堂国外研究现状 |
1.3.2 翻转课堂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基于UMU平台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思路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2.1 理论基础 |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1.2 掌握学习理论 |
2.2 概念界定 |
2.2.1 翻转课堂 |
2.2.2 互动教学 |
2.2.3 UMU平台简介 |
第3章 基于UMU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
3.1 学习分析 |
3.1.1 学习者分析 |
3.1.2 学习目标分析 |
3.1.3 学习内容分析 |
3.2 基于UMU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
3.3 基于UMU平台的翻转课堂学习资源设计 |
3.3.1 微视频的设计 |
3.3.2 电子文稿的设计 |
3.3.3 检测题与作业的设计 |
3.4 评价设计 |
第4章 基于UMU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实施 |
4.1 实验准备 |
4.1.1 实验教学目标分析 |
4.1.2 实验教学内容分析 |
4.1.3 实验环境分析 |
4.1.4 问卷与访谈提纲设计 |
4.2 实验方案 |
4.2.1 实验目的 |
4.2.2 实验对象 |
4.2.3 实验材料 |
4.2.4 实验变量 |
4.2.5 实验假设 |
4.2.6 实验设备与实验安排 |
4.3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
4.3.1 第一轮研究 |
4.3.2 第二轮研究 |
第5章 基于UMU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
5.1 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比分析 |
5.2 实验班对基于UMU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分析 |
5.3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5.4 研究结果分析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创新之处 |
6.3 研究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成果 |
四、北京高校膳食管理调查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竞技运动员营养误区及改善途径[J]. 曾佳. 食品与机械, 2021(09)
- [2]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以福州市金洲社区为例[J]. 张迅捷. 海峡科学, 2021(07)
- [3]小学家长委员会运行现状及有效管理研究 ——以青岛市S区为例[D]. 陈丹丹. 青岛大学, 2021
- [4]“儿为虚寒”理论探索及其指导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D]. 田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5]太原金色阳光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研究[D]. 毕欣.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1)
- [6]增能视角下养老机构老年领袖研究 ——以D养老机构为例[D]. 付晓萌.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7]基于五行理论的糖尿病饮食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D]. 田家珍.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民国时期高校家政教育发展历程研究[D]. 张密.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
- [9]平顶山市高校学生体育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 李佳颖.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10]翻转课堂在专科幼儿园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以《幼儿园后勤保障管理》课程为例[D]. 唐静萍. 陕西师范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