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芪提取物抗亲心肌柯萨奇B_3病毒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许卓[1](2020)在《当归多糖联合黄芪多糖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RAS-MAPK信号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从细胞增殖率,造血因子,细胞信号通路分子,核转录因子等方面探讨当归多糖联合黄芪多糖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材料与方法:(1)购置清洁级C57BL/6小鼠60只作为对象,随机取C57BL/6小鼠10只,设为空白对照组;剩余50只C57BL/6小鼠建立小鼠动物模型,建模完毕后观察小鼠饮食、排泄、精神状态与体重变化情况。分别在建模前、建模后第4d小鼠眶静脉取血1ml,加入冷凝管中,采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完成小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进一步确定小鼠建模成功。动物分组。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组(EPO组)、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及联合用药组清洁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取C57BL/6小鼠10只,设为空白对照组;剩余50只C57BL/6小鼠建立小鼠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EPO组、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小鼠10只;空白对照组腹腔常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80mg/(kg·d),连续完成3d干预。第4d各组小鼠均以断颈方式处死,取股骨、胫骨,并将其放置在浓度为75.0%乙醇中连续完成15min浸泡,将小鼠转移到超净工作台上,在在无菌条件下完成取股骨、胫骨的分离、提取;去皮毛、肌肉及两端软骨,充分暴露红色骨髓腔。采用1m L无菌6号注射器,吸取PBS液1m L,并拧弯无菌针头套管,并插入骨髓腔中,冲洗后获得骨髓,放置在平皿中进行反复冲洗;冲出大部分细胞,利用300目滤网进行过滤,制备单细胞悬液,并向细胞悬液中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等量),10min离心,速度2500rpm,分离完毕后去除上清,并加入红细胞裂解液1m L,3min静置后加入PBS溶液9m L,10min离心,速度2500rpm,去除上清,加入浓度为10.0%IMDM完成2次洗涤,利用10.0%IMDM完成沉淀的重悬,利用计数板调整细胞密度为1×106/m L,并完成细胞的分离、培养,加入96/24孔板中。细胞实验分为六组即空白组,模型对照组、EPO组、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及联合用药组,并配置药物,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药物联合配置。取购置的当归多糖、黄芪多糖,放置在RPMI-1640培养液中,通过预实验配置研究所需的浓度,即:当归多糖200mg/m L、黄芪多糖200mg/m L、联合用药(当归多糖200mg/m L混合黄芪多糖200mg/m L)中,保证实际药物比例为:黄芪:当归=5:1。将上述药物过滤、除菌后放置在4℃冰箱中,备用。其中EPO组、当归多糖、黄芪多糖组及联合用药组均加入等剂量药物干预,并将细胞放置在5%CO2、37℃培养箱中培养;采用MMT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白细胞介素-2(IL-2)、血小板生成素(TPO)、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γ-干扰素(INF-r)水平;(2)当归多糖联合黄芪多糖对信号分子RAS、ERK1、ERK2、p38影响。取各组处理后的细胞,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测定各组细胞中信号分子RASm RNA、ERK1m RNA、ERK2m RNA、p38 m RNA表达水平,分析RAS-MAPK信号通路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关系;进一步确定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其配伍对RAS-MAPK信号转导通路及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影响。(3)当归多糖联合黄芪多糖对核转录因子c-jun、c-fos、JNK影响。取各组处理后的细胞,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测定各组细胞中核转录因子c-junm RNA、c-fosm RNA、JNK m RNA水平,分析细胞周期、核转录因子与细胞增殖的关系,确定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其配伍对核转录因子、细胞周期和造血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结果:1.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增殖和造血因子影响1.1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增殖影响1.1.1造模前后骨髓抑制小鼠体重、外周血细胞及生化指标变化空白对照组未参与建模体重及外周血血细胞、生化指标变化不明显;其余各组较造模前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体重明显下降(P<0.05)。1.1.2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细胞增殖率影响六组细胞随着时间延长细胞均呈增长趋势。正常组细胞由于未参与建模细胞速率较快;1.1.2.1MTT实验24h结果: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细胞增殖率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细胞增殖率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1.1.2.2MTT实验48h结果: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细胞增殖率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细胞增殖率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1.1.2.3MTT实验72h结果: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细胞增殖率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细胞增殖率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1.2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造造血因子影响1.2.1对造血因子TPO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PO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TPO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TPO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1.2.2对造血因子IL-2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2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IL-2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IL-2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1.2.3对造血因子GM-CS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M-CS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GM-CS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GM-CS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1.2.4对细胞因子INF-r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NF-r水平明显下降;同模型组比较其余用药各组INF-r上升;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INF-r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低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INF-r均低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2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MAPK信号分子影响2.1对信号分子RASm RNA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RAS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RAS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RAS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2.2对信号分子ERK1/2m RNA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RK1/2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RK1/2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ERK1/2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2.3对信号分子p38m RNA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38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p38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p38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3.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核转录因子影响3.1对核转录因子JNKm RNA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JNK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JNK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JNK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3.2对核转录因子c-junm RNA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jun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c-jun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c-jun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3.3对核转录因子c-fosm RNA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fos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c-fos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c-fos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结论:1.当归多糖联合黄芪多糖能促进大鼠细胞增殖,能发挥两种药物协同作用,有助于促进IL-2、TPO、GM-CSF水平及下调INF-r水平。2.当归多糖联合黄芪多糖能促进信号分子RAS、ERK1、ERK2、p38m RNA表达,上调核转录因子c-jun、c-fos、JNKm RNA水平,可能通过调控RAS-MAPK信号系统影响细胞增殖、分化。
吴昌鸿[2](2020)在《黄芪提取物对HIV-1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艾滋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导致艾滋病这一具有严重危害的慢性传染病的病原体,艾滋病毒可以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CD4+细胞数目减少,继而引发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目前,HIV感染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同样也是严重威胁我国公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黄芪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药,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延缓衰老等各种药理功效,在中医中应用广泛。随着对黄芪研究的深入,明确了黄芪提取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黄芪主要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皂苷类和多糖类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增强免疫能力等多种作用。其中黄芪提取物的抗病毒作用十分广泛,对以人为宿主的病毒如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禽畜感染病毒如禽流感病毒、猪圆环病毒等也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采用pNL4-3ΔVif/ΔEnv-EGFP和VSVG假病毒包装系统,转染HEK293T细胞制备病毒,研究黄芪组分:毛蕊异黄酮、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Ⅱ、Cyclocanthoside E和异黄芪皂苷Ⅰ五种黄芪提取物对HIV-1病毒的作用。利用Western Blot证实了成功制备了病毒,将病毒感染Magi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病毒感染能力,结果证实黄芪甲苷和异黄芪皂苷Ⅰ能够有效抑制HIV-1病毒的感染,结果显示黄芪甲苷和异黄芪皂苷Ⅰ不能直接杀死病毒。为了进一步探讨黄芪甲苷和异黄芪皂苷Ⅰ抑制HIV-1病毒感染的机制,我提取了经不同药物处理的病毒感染后的宿主细胞总DNA,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HIV-1的复制前期、复制后期和整合期的DNA浓度,发现黄芪提取物对HIV-1病毒的整合产生了抑制作用;但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黄芪甲苷和异黄芪皂苷Ⅰ并没有直接抑制病毒整合酶的产生。综上所述,本论文通过实验证明了中药黄芪的两类提取物黄芪甲苷和异黄芪皂苷Ⅰ对HIV-1的感染能力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初步确定了该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HIV-1的整合从而抑制其感染,但具体作用于哪种病毒因子仍有待进一步探究和验证。
郜艳雪[3](2020)在《芪术舌草复方增强淋巴细胞免疫及其抑制AMDV增殖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貂既是毛皮动物,也是药用动物,貂心、貂鞭、貂肝均可入药,貂心是利心丸的君药,对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具有独特疗效;“定心丹”是以貂心为君药的中药复方制剂,临床用于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症。貂鞭对阳痿有治疗作用;貂肝对夜盲症有治疗作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貂心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因此,保障貂心的充足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水貂阿留申病毒(Aleutian mink disease virus,AMDV)感染是引起水貂死亡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貂心的供应。寻找抗病毒的药物已势在必行,许多中药具有增强免疫、抗病毒的作用,且应用安全。因此,筛选具有免疫增强作用,且能够抑制病毒的纯中药复方,对于貂心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依据中医临床经典方剂玉屏风散、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方剂的组方原则,在其基础上进行药味相加减,选取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的黄芪或党参作为君药,具有甘温补虚、健脾益气功效的白术作为臣药,同时考虑中兽药应价格低廉等因素,分别配伍不同的佐药和使药如白花蛇舌草和杜仲等进行组方配伍,组成三种不同复方,对其体外刺激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作用进行了筛选研究,初步获得了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具有较好刺激作用的复方中药C(芪术舌草复方)。接下来本研究以体外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直接促增殖作用以及协同Con A和LPS促进作用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筛选了芪术舌草复方中黄芪、白术和白花蛇舌草的最佳配比,结果显示芪术舌草复方F4既可以直接促进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又与Con A和LPS有协同促进作用,所以选择F4作为候选方;进一步检测芪术舌草复方F4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及对水貂脾脏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结果表明,芪术舌草复方F4能够显着促进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L-2、IL-4、IL-12和IFN-γ,促进水貂脾脏淋巴细胞增殖。为探讨芪术舌草复方F4是否对AMDV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应用q-PCR方法检测其对体外培养的CrFK细胞上AMDV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当药物浓度为12 mg/m L和6 mg/m L时抑制作用较为明显,与病毒对照组相比AMDV基因拷贝数显着降低(P<0.05),表明芪术舌草复方F4能够抑制AMDV在CrFK细胞上的增殖。进一步将该复方分别以高、中和低3个剂量饲喂给AMDV阳性水貂,并对用药前后血清样品中AMDV基因拷贝数、γ-球蛋白含量和免疫复合物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芪术舌草复方F4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能够极显着降低水貂血清中AMDV基因拷贝数、γ-球蛋白含量以及免疫复合物含量(P<0.01),低剂量组能够降低病毒基因拷贝数和免疫复合物含量(P<0.05),表明芪术舌草复方F4能够抑制AMDV在水貂体内的增殖。以上结果表明,由黄芪、白术、白花蛇舌草组成的芪术舌草复方F4具有较好的免疫增强作用,能够抑制AMDV在CrFK细胞以及在水貂体内的增殖。
董瑞珍[4](2019)在《掌叶大黄质量标准及干燥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为蓼科大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等多种功效。通过对影响掌叶大黄种子、种苗、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主要因素进行测定分析,制定相应的质量分级标准。通过比较传统熏干、晒干、阴干、烘干、冷冻干燥等几种不同干燥方法对大黄品质的影响,以探索大黄最佳的干燥方法,旨为掌叶大黄种子种苗规范化生产和市场流通及大黄质量监控提供科学依据。1.通过对甘肃省不同来源的90份掌叶大黄种子进行质量指标测定和K均值聚类分析,以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含水量、净度、生活力和纯度等质量指标为分级标准的依据,将掌叶大黄种子分为3个等级。即:一级种子发芽率≥82.0%,千粒重≥9.50g,净度≥97.0%;二级种子发芽率≥76.0%,千粒重≥9.10 g,净度≥90.0%;三级种子发芽率≥64.0%,千粒重≥8.70 g,净度≥86.0%;含水量≤10.0%;种子生活力≥80.0%;纯度≥99.0%,其中一、二级种子占种子总份数的45.6%,不合格种子占种子总份数的21.1%。2.通过对甘肃省各产区范围内收集的80份掌叶大黄种苗进行质量指标测定和K均值聚类分析,以根粗、根长、单株重、种苗活力OD485 nm 4项主要指标为依据,并结合侧根情况和健康检查的结果以及生产实际情况。将甘肃省掌叶大黄种苗分为3个等级,即:一级种苗单株重≥31.0 g,根粗≥2.1 cm,根长≥28.0 cm,无基部直径大于3mm的侧根;二级种苗单株重≥25.0 g,根粗≥1.8 cm,根长≥24.0 cm,无基部直径大于4mm的侧根;三级种苗单株重≥19.0 g,根粗≥1.5 cm,根长≥20.0 cm,有少数侧根;种苗活力OD485 nm≥0.700。其中一、二级种苗占全部种苗份数的28.7%;不合格种苗占全部种苗份数的28.8%。3.以重量、形状、色泽、质地及含量指标等因素对大黄药材规格进行评价,将大黄药材分为4个商品规格等级,4个等级的共同点是:干货。呈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无虫蛀霉变。糠心不超过15%。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10.0%、浸出物不得少于25.0%、总蒽醌含量不得少于1.50%、游离蒽醌含量不得少于0.20%;区别点:一等品,每千克6个以内;二等品,每千克710个以内;三等品,每千克1020个以内;统货,不分大小。不同规格等级大黄质检指标测定结果浸出物含量统货>二等品>一等品>三等品,总蒽醌含量二等品>一等品>三等品、统货,游离蒽醌含量一等品>统货>二等品>三等品,各项质检指标均符合药典标准规定,各指标综合分析,大黄质量以一等品最优,二等品次之,然后是统货,三等品最劣。4.通过比较传统熏干、晒干、阴干、烘干(设不同温度、不同方式)、冷冻干燥(-50℃-60℃)等不同方法下干燥大黄,对大黄干燥所需时间、折干率、检查项(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和蒽醌含量综合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大黄干燥以传统的熏干法含量最高,而且熏干的大黄气味清香、质地、色泽最佳。然而传统的熏干法虽耗时长、对树木植被及环境破坏性大,但目前仍未找到对环境破坏小、干燥耗时短、对有效成分破坏最小的大黄干燥方法。所以,目前大黄最适的干燥方法仍是传统的熏干法。
王国华[5](2017)在《mTOR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冬虫夏草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fis,VMC)病程迁延可发展为扩张性心肌病,心肌纤维化是影响病毒性心肌炎预后的关键因素。研究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为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提供理论根据。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是中国传统中药,可以调节免疫、预防肾脏纤维化,是否可以抑制心肌纤维化?是我们选用冬虫夏草作为抑制心肌纤维化药物的最初设想。乳类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调控蛋白质的生成,影响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进程,与细胞生长、增殖密切相关,其靶向抑制剂是雷帕霉素(rapamycin,雷帕霉素),mTOR是否与心肌纤维化相关?本实验构建心肌成纤维细胞和Balb/c小鼠模型,从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上研究mTOR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的表达及作用,以及评价冬虫夏草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及机制。本实验分为2个部分:(1)mTOR在病毒性心肌成纤维细胞的表达及冬虫夏草提取物抗病毒性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研究材料与方法:体外建立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B3,CVB3)感染心肌成纤维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CVB3组、雷帕霉素+CVB3组、冬虫夏草大小不同剂量+CVB3组、冬虫夏草+雷帕霉素+CVB3组,应用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和冬虫夏草干预CVB3感染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RT-PCR检测CVB3-m RNA、mTOR-m RNA、TGF-β1 m RNA、胶原I-m RNA、胶原III-m RNA,western印迹检测mTOR和mTOR下游标志物P-P70S6K、P-4EBP1、以及TGF-β1、Smad蛋白和胶原-I。结果:1)CVB3可以感染心肌成纤维细胞,发生细胞病变。2)RT-PCR,qRT-PCR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mTOR/β-actin光密度值,CVB3组高于对照组,CVB3+雷帕霉素组低于CVB3组,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Western Blot检测mTOR蛋白以及下游蛋白P-P70S6K、P-4EBP1,CVB3组P-P70S6K高于对照组,CVB3+雷帕霉素组P-P70S6K低于CVB3组,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CVB3组P-4EBP1低于对照组,CVB3+雷帕霉素组P-4EBP1高于CVB3组,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3)RT-PCR,qRT-PCR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I型胶原光密度值,CVB3组高于对照组,CVB3+雷帕霉素组低于CVB3组,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Western Blot检测I型胶原灰度值。CVB3组高于对照组,CVB3+雷帕霉素组低于CVB3组,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4)RT-PCR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TGF-β1光密度值,Western Blot检测TGF-β1和Smad3灰度值,CVB3组高于对照组,CVB3+雷帕霉素组低于CVB3组,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5)RT-PCR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细胞CVB3 m RNA光密度值:CVB3组可以检测到CVB3 m RNA表达,冬虫夏草组低于CVB3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6)冬虫夏草提取物和虫草素干预CVB3心肌成纤维细胞,心肌成纤维细胞CVB3、mTOR、TGF-β1、胶原-I和胶原m RNA表达较CVB3组均降低,mTOR下游标志物P-P70S6K较CVB3组降低、P-4EBP1较CVB3组升高、TGF-β1、Smad蛋白和胶原-I和胶原–III较CVB3组均降低,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5)。上述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大剂量冬虫夏草效果更明显。(2)MTOR在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小鼠的表达及冬虫夏草抗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小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研究材料与方法:通过采用CVB3(先后2次从腹腔注射病毒的经典方法制造)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慢性期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冬虫夏草大小剂量组以及卡托普利对照组,通过统计死亡率;实验60天结束时检测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MASSON染色),RT-PCR检测心肌mTOR m RNA,western印迹检测mTOR、及mTOR下游标志物P-P70S6K、P-4EBP1,以及TGF、Smad蛋白和心肌组织中胶原-I。结果:1)CV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慢性期动物模型建立成功。2)统计各组小鼠死亡率,模型组小鼠死亡数目最多,冬虫夏草大剂量组小鼠死亡数目最少,空白对照组没有死亡,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3)心肌病理显示模型组小鼠心肌纤维化较对照组明显,冬虫夏草组小鼠纤维化较模型组减轻,存在量效依赖性。4)心肌组织mTOR m RNA及下游标志物P-P70S6K、P-4EBP1表达:病毒组mTOR m RNA及下游标志物P-P70S6K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4EBP1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1)。卡托普利组和冬虫夏草大剂量组,与病毒模型组相比较MTOR m RNA、P-P70S6K表达明显降低,P-4EBP1表达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1);而冬虫夏草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mTOR m RNA水平相比,剂量依赖性,差异有显着性(P<0.01)。5)心肌组织TGF-β1 m RNA、Smads蛋白表达:病毒模型组的TGF-β1m RNA、Smads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1)。卡托普利组和冬虫夏草大、小剂量组较病毒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5),而冬虫夏草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mTOR m RNA水平相比,剂量依赖性,差异有显着性(P<0.01)。6)心肌组织胶原-1和胶原-3的表达。病毒模型组胶原-1和胶原-3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着性(P<0.01)。卡托普利组和冬虫夏草大、小剂量组与病毒模型组相比胶原-1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冬虫夏草大剂量组胶原-1表达量与冬虫夏草小剂量组相比有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1)心肌成纤维细胞可作为CVB3感染的VMC细胞模型。2)CVB3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小鼠模型可以作为研究VCM心肌纤维化动物模型。3)mTOR信号通路活化是CVB3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机制之一,雷帕霉素是mTOR作用的靶点。4)从细胞和动物水平显示mTOR信号通路参与VCM心肌纤维化,并且可能与TGF-β1、Smad信号通路相互作用。5)冬虫夏草具有抗CVB3作用,具有抑制CVB3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具有抗VMC小鼠心肌纤维化、降低VMC小鼠死亡率作用,上述作用具有量效依赖性,大剂量效果更明显,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并可能和TGF-β1、Smad信号通路相互作用抑制心肌纤维化。因此,本研究从体外CVB3心肌成纤维细胞模型和体内CV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实验表明,mTOR通路参与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冬虫夏草具有抗VMC纤维化作用,且有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之一抑制mTOR通路,并可能和TGF-β、Smads通路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心肌纤维化。以往的研究表明,VMC心肌纤维化实际是多个因素参与的复杂的生物过程。本研究结果从另一个方面提示,雷帕霉素、冬虫夏草具有抑制mTOR通路参与抗心肌纤维化作用,为寻找治疗VMC心肌纤维化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蔺莉霞[6](2016)在《黄芪甲苷对阿霉素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黄芪甲苷对阿霉素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凋亡率、凋亡基因Bax、Bcl-2 mRNA的表达及凋亡因子活性氧自由基(ROS)、线粒体膜电位(△ψm)水平的影响,探讨黄芪甲苷干预阿霉素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H9C2心肌细胞,选用不同浓度阿霉素(100ng/ml、250ng/ml、500ng/ml)作用于心肌细胞,筛查出最佳实验浓度,建立阿霉素诱导细胞凋亡模型:用黄芪甲苷低、中、高剂量组(10ug/ml、25ug/ml、50ug/ml)作用于模型细胞,选出实验用黄芪甲苷浓度;将实验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甲苷组,给药后用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三组细胞的凋亡百分比,RT-PCR法检测心肌细胞Bax、Bcl-2 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9C2心肌细胞中活性氧自由基(ROS)、线粒体膜电位(△ψm)水平。结果:1.心肌细胞的凋亡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39.72%)比较,模型组(91.06%)心肌细胞的凋亡百分比明显增大;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组(60.01%)心肌细胞的凋亡百分比显着减少。2.心肌细胞凋亡基因Bax、Bcl-2 mRNA的表达:Bax mRNA:与正常对照组(1.36±0.31)相比,模型组(3.01±1.43)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组(1.86±0.32)表达明显降低(P<0.05)。Bcl-2 mRNA:与正常组(0.76±0.22)比较,模型组(1.20±0.38)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组(1.81±0.25)表达明显升高(P<0.01)。3.心肌细胞ROS升高的百分比:与正常组(16.09%)比较,模型组(63.35%)ROS升高的百分比显着增加;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组(28.81%)ROS升高的百分比明显减少。4.心肌细胞△ψm降低的百分比:与正常组(26.40%)比较,模型组(51.13%)△ψm降低的百分比显着增加;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组(35.46%)△ψm降低的百分比明显减少。结论:1.黄芪甲苷可以降低阿霉素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的凋亡率;2.黄芪甲苷可以减少阿霉素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Bax mRNA的表达,增加Bcl-2 mRNA的表达水平;3.黄芪甲苷可以降低阿霉素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凋亡因子活性氧自由基的水平,提升线粒体膜电位的水平;4.黄芪甲苷抑制大鼠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与调控凋亡基因Bax、Bcl-2 mRNA的表达与凋亡因子ROS、ΔΨm水平有关。
李纬[7](2016)在《含红、黄芪益气养血汤对SAMP8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含红、黄芪益气养血汤含药血清对SAMP8小鼠脾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研究目的:以含红芪和含黄芪的益气养血汤及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灌胃青龄小鼠后制备含药血清,将含药血清与SAMP8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共培养,检测含药血清对SAMP8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含量,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脾淋巴细胞内p38 m RNA和蛋白的表达的影响,以比较含红、黄芪的益气养血汤含药血清对SAMP8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取清洁级昆明种青龄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以含红芪的益气养血汤,含黄芪的益气养血汤每日6g·Kg-1剂量以及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灌胃14次,末次灌胃两小时后眼球摘除取血,制备含药血清。益气养血红芪组、益气养血黄芪组及空白血清组分别按照最佳含药血清培养浓度和时间与SAMP8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共培养,青龄鼠组和SAMP8组以含10%胎牛血清的完全培养液分别与青龄小鼠脾淋巴细胞及SAMP8小鼠脾淋巴细胞共培养。以MTT法检测各组淋巴细胞在Con A诱导下的体外增殖能力,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和IFN-γ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淋巴细胞内p38 m RNA的表达量,Western-Blot检测各组淋巴细胞内p38蛋白含量。结果:与青龄鼠组相比较SAMP8组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降低;T淋巴细胞中CD8+T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CD4+T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明显升高,CD152+T细胞百分比也明显升高;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和IFN-γ的含量减少;脾淋巴细胞中p38m RNA及蛋白的表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空白血清组相比给药组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增强;T淋巴细胞中CD152+T细胞百分比也明显降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和IFN-γ的含量增多;脾淋巴细胞中p38 m RNA及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益气养血黄芪组相比红芪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较强;T淋巴细胞中CD152+T细胞百分比较低;培养上清液中IL-2含量较多;淋巴细胞内p38m RNA表达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含红芪和含黄芪的益气养血汤含药血清均能促进SAMP8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影响T细胞亚群分化,增加IL-2和IFN-γ的分泌,提高淋巴细胞内p38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改善衰老小鼠免疫功能,且在提高增殖能力、促进IL-2分泌及提高p38m RNA的表达量方面红芪组优于黄芪组。2.含红、黄芪益气养血汤对SAMP8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研究目的:以含红芪和含黄芪的益气养血汤、胸腺肽及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灌胃SAMP8小鼠和青龄小鼠后取血及脾脏,检测含红、黄芪的益气养血汤对SAMP8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脾淋巴细胞内p38 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比较含红、黄芪的益气养血汤对SAMP8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取昆明种青龄小鼠10只为青龄鼠组,SAMP8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胸腺肽组、生理盐水组、益气养血红芪组和益气养血黄芪组。分别以生理盐水,胸腺肽每日4.6mg?Kg-1,含红、黄芪的益气养血汤每日6g?Kg-1剂量灌胃小鼠,每日1次,连续灌胃14次,末次灌胃后两小时眼球摘除取血及脾脏,制成血清和脾淋巴细胞悬液。ELISA检测其血清IL-2、IFN-γ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脾脏淋巴细胞表面CD3、CD4、CD8、CD28及CD152分子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p38 m 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其p38蛋白表达。结果:与青龄鼠组比较生理盐水组SAMP8小鼠血清中IL-2和IFN-γ含量降低;脾脏T淋巴细胞中CD8+T细胞和CD28+T细胞百分比降低,CD4+T细胞百分比增高,CD152+T细胞百分比增高;脾淋巴细胞内p38 m 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胸腺肽组及中药组均能提高SAMP8小鼠血清中IL-2、IFN-γ含量,胸腺肽组含量高于中药组,红芪组IL-2含量高于黄芪组;胸腺肽组及中药组均能提高T淋巴细胞中CD28+T细胞百分比,降低CD152+T细胞百分比,胸腺肽组及黄芪组CD152+T细胞百分比低于红芪组;中药组能提高SAMP8小鼠T淋巴细胞中CD8+T细胞百分比,且黄芪组CD8+T细胞百分比高于红芪组;胸腺肽组及黄芪组能降低CD4+T细胞百分比;胸腺肽组及中药组均能提高p38 m RNA表达,且胸腺肽组m RNA表达高于中药组,黄芪组高于红芪组;胸腺肽组及中药组均能提高p38蛋白含量及蛋白阳性率,且胸腺肽组优于中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含红、黄芪的益气养血汤均能通过提高SAMP8小鼠血清中IL-2和IFN-γ含量,影响脾脏T细胞亚群分化,增加脾淋巴细胞内p38 m RNA及蛋白表达,改善SAMP8小鼠的免疫功能,且在提高CD8+T细胞百分比方面益气养血汤复方作用优于胸腺肽,在提高血清中IL-2含量方面红芪组优于黄芪组。
孙政华,邵晶,郭玫[8](2015)在《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芪作为一味珍贵的中药材,素有"东北小人参"之称,清朝宫内称其为"补气诸药之最",为补中益气要药。近年来,黄芪在保健、养生领域的药用价值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文章就近年来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状况做一整理、总结,为对黄芪形成系统的认识和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陈方圆[9](2015)在《酶解提取-超滤纯化过程中红芪活性成分转移情况及相关预测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酶解提取-超滤纯化过程中红芪总多糖、总皂苷和芒柄花素的转移情况及相关模型的建立为目标,开展了以下内容的研究:通过研究建立了芒柄花素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红芪酶解提取工艺;研究了陶瓷膜(10 nm)在不同料液浓度、运动黏度、PH和温度条件下的临界通量,并采用前馈型BP神经网络建立了临界通量及临界压力预测模型;在临界压力以下通过改变影响成分转移率的超滤运行参数膜孔径、操作压力和料液温度,建立了分别以总多糖、总皂苷和芒柄花素转移率为输出变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黄芪为模型验证药材,进一步考察了所建预测模型的适用性;以纯水通量恢复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超滤膜的化学清洗条件。红芪最佳酶解提取工艺为:复合酶用量280 mg,酶解时间90 min,加水量21倍,提取时间170 min。所建超滤临界通量及临界压力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拓扑结构为4-7-2,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523 L·m-2·h-1和0.003 MPa,平均误差率分别为3.46%和2.50%;总多糖、总皂苷和芒柄花素转移率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拓扑结构均为3-6-1,其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98%、1.10%和1.59%,平均误差率分别为1.55%、1.48%和1.78%,表明所建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以黄芪为模型验证药材,其酶解提取液的临界通量、临界压力及总多糖、总皂苷、芒柄花素转移率的平均误差率分别为3.93%、2.94%、3.24%、2.91%和1.92%,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性较好,提示研究所得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本文研究结果可实现成分相近的纤维性根茎药材红芪、黄芪在采用酶解提取-超滤纯化集成技术时的数学模拟。对酶解条件下临界通量的系统研究可有效防止膜污染,保证该集成技术的顺畅使用。
袁红,张淑芳,贾绍辉,陈宁[10](2014)在《黄芪生物活性及其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黄芪属于传统中药的补虚药,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其化学成分主要含有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因其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抗衰老,保肝,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利尿等作用,被广泛用于养生保健及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本文对黄芪在健康促进方面的生物活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综述与探讨,针对黄芪生物活性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为明确黄芪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为更好地开发黄芪养生保健产品提供相应的指导与理论依据。
二、红芪提取物抗亲心肌柯萨奇B_3病毒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红芪提取物抗亲心肌柯萨奇B_3病毒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当归多糖联合黄芪多糖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RAS-MAPK信号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增殖和造血因子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一 |
小结 |
论文二 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配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干细胞RAS-MAPK信号系统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二 |
小结 |
附图 |
论文三 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核转录因子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三 |
小结 |
附图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黄芪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当归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中医疗法治疗骨髓抑制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2)黄芪提取物对HIV-1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
1.1.1 艾滋病流行现状 |
1.1.2 艾滋病毒简介 |
1.1.3 艾滋病毒检测 |
1.1.4 艾滋病治疗研究进展 |
1.1.5 中医药与艾滋病治疗 |
1.2 中药黄芪的研究进展 |
1.2.1 黄芪主要化学成分 |
1.2.2 黄芪提取物抗病毒作用研究 |
1.2.3 黄芪提取物其他药理作用研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章 黄芪提取物对HIV-1 抑制作用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2.1 实验所用菌种和细胞系 |
2.2.2 常规质粒 |
2.2.3 抗体 |
2.2.4 实验仪器 |
2.2.5 化学试剂 |
2.2.6 相关试剂配制 |
2.3 实验方法 |
2.3.1 细胞培养与传代 |
2.3.2 细胞冻存及复苏 |
2.3.3 药物处理细胞 |
2.3.4 MTT实验 |
2.3.5 贴壁293T细胞PEI转染法 |
2.3.6 病毒收集和保存 |
2.3.7 蛋白质免疫印迹 |
2.3.8 病毒感染实验 |
2.3.9 结果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
2.4 实验结果 |
2.4.1 黄芪提取物细胞毒性检测 |
2.4.2 HIV-1 病毒包装及加药处理 |
2.4.3 不同药物处理后HV-1 病毒感染能力检测 |
2.5 分析与讨论 |
第3章 黄芪提取物对HIV-1 抑制作用的机制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试剂与仪器 |
3.2.1 实验所用细胞系 |
3.2.2 抗体 |
3.2.3 实验仪器 |
3.2.4 化学试剂 |
3.3 实验方法 |
3.3.1 细胞总DNA提取实验 |
3.3.2 实时荧光定量PCR |
3.3.3 蛋白质免疫印迹 |
3.3.4 结果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
3.4 实验结果 |
3.4.1 黄芪甲苷和异黄芪皂苷Ⅰ影响HIV-1 的整合 |
3.4.2 黄芪甲苷和异黄芪皂苷Ⅰ不直接抑制HIV-1 的病毒活性 |
3.4.3 黄芪甲苷和异黄芪皂苷Ⅰ不直接抑制整合酶的合成 |
3.5 分析与讨论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3)芪术舌草复方增强淋巴细胞免疫及其抑制AMDV增殖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中药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
1.1 免疫增强剂简介 |
1.2 中药免疫增强剂研究概况 |
1.3 黄芪免疫增强作用研究概况 |
1.4 党参免疫增强作用研究概况 |
1.5 白术免疫增强作用研究概况 |
1.6 杜仲免疫增强作用研究概况 |
1.7 白花蛇舌草免疫增强作用研究概况 |
1.8 中药复方增强动物机体免疫机能研究概况 |
第二章 中药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
2.1 抗病毒中药概况 |
2.2 中药抗病毒的作用机理 |
第三章 水貂药用价值及AMDV的研究进展 |
3.1 水貂的药用价值 |
3.2 AMD概述 |
3.3 AMDV概述 |
3.4 AMD的防治 |
3.5 AMDV与中草药 |
3.6 组方药物的选取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三种复方中药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比较 |
1.1 材料、试剂及仪器 |
1.2 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二章 均匀设计法筛选芪术舌草复方的最佳组方配比 |
2.1 材料、试剂及仪器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芪术舌草复方对AMDV在 CrFK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研究 |
3.1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3.2 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芪术舌草复方对AMDV在水貂体内增殖的抑制作用研究 |
4.1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4.2 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掌叶大黄质量标准及干燥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Abbreviation)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大黄的研究概况 |
1.1.1 本草古籍考证 |
1.1.2 资源分布 |
1.1.3 药理作用 |
1.2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现状 |
1.2.1 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研究现状 |
1.2.2 药材规格等级标准研究现状 |
1.3 大黄干燥方法研究现状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掌叶大黄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材料与来源 |
2.1.2 仪器 |
2.2 检验方法 |
2.2.1 扦样 |
2.2.2 净度 |
2.2.3 发芽方法 |
2.2.4 重量检验方法 |
2.2.5 水分检验方法 |
2.2.6 生活力检验方法 |
2.2.7 纯度鉴定 |
2.2.8 统计分析及分级标准的划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掌叶大黄不同来源种子质量指标检测结果 |
2.3.2 掌叶大黄种子质量指标相关分析 |
2.3.3 掌叶大黄种子质量指标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
2.3.4 掌叶大黄种子蛋白图谱分析 |
2.4 讨论与结论 |
2.4.1 不同来源掌叶大黄种子质量指标存在明显差异 |
2.4.2 不同来源掌叶大黄种子质量等级划分 |
第三章 掌叶大黄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种苗收集原则 |
3.1.2 种苗收集方法 |
3.1.3 种苗质量检验方法 |
3.1.4 统计分析及分级标准的划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掌叶大黄种苗质量指标测定结果 |
3.2.2 掌叶大黄种苗质量分级结果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掌叶大黄药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与来源 |
4.1.2 仪器与试剂 |
4.1.3 掌叶大黄药材外观形态及性状检测 |
4.1.4 薄层色谱法鉴别 |
4.1.5 土大黄苷、水分、总灰分检查 |
4.1.6 精密度 |
4.1.7 稳定性 |
4.1.8 重复性 |
4.1.9 浸出物 |
4.1.10 蒽醌含量测定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掌叶大黄药材规格指标分级结果 |
4.2.2 掌叶大黄药材常规项检查及含量测定结果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掌叶大黄干燥方法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仪器与材料 |
5.1.2 试验地点 |
5.1.3 试验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同干燥方法下的掌叶大黄干燥时间及折干率 |
5.2.2 不同干燥方法下的掌叶大黄含量测定结果 |
5.2.3 不同干燥方法下的掌叶大黄性状差异 |
5.3 结论与讨论 |
5.3.1 不同干燥方法对掌叶大黄干燥时间和折干率的影响 |
5.3.2 不同干燥方法对掌叶大黄浸出物及蒽醌含量的影响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5)mTOR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冬虫夏草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mTOR与纤维化研究现状 |
2.1.1 mTOR简介及生物学功能 |
2.1.2 mTOR与脏器纤维化 |
2.2 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近况 |
2.2.1 VMC发病机制 |
2.2.2 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发生可能机制 |
2.2.3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 |
2.3 冬虫夏草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
2.3.1 冬虫夏草成分 |
2.3.2 冬虫夏草的药理作用研究和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
2.3.3 冬虫夏草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治疗作用 |
第3章 mTOR在病毒性心肌成纤维细胞中的作用及冬虫夏草抗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研究 |
3.1 心肌成纤维细胞培养及鉴定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1.3 结果 |
3.2 CVB3病毒感染心肌成纤维细胞模型制备、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合适干预剂量的选择 |
3.2.1 材料 |
3.2.2 方法 |
3.2.3 结果 |
3.3 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在病毒性心肌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冬虫夏草提取物抗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 |
3.3.1 仪器、设备及试剂 |
3.3.2 试验方法 |
3.3.3 计数资料 |
3.3.4 实验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mTOR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及冬虫夏草抗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的研究 |
4.1 CVB3病毒感染Balb/c小鼠制备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动物模型 |
4.2 冬虫夏草对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小鼠心肌纤维化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第7章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黄芪甲苷对阿霉素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心肌细胞凋亡 |
2. 现代医学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
3. 祖国医学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细胞培养 |
3. 实验方法 |
3.1 不同浓度阿霉素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情况 |
3.2 不同浓度黄芪甲苷对阿霉素致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 |
3.3 黄芪甲苷对阿霉素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凋亡基因及相关凋亡因子的影响 |
3.4 统计方法 |
4. 实验结果 |
4.1 不同浓度阿霉素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凋亡情况 |
4.2 不同浓度黄芪甲苷对阿霉素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
4.3 黄芪甲苷对阿霉素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Bax、Bcl-2 mRNA表达的影响 |
4.4 黄芪甲苷对阿霉素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
4.5 黄芪甲苷对阿霉素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的影响 |
4.6 黄芪甲苷对阿霉素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ψm)的影响 |
讨论 |
结论 |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含红、黄芪益气养血汤对SAMP8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含红、黄芪益气养血汤含药血清对SAMP8小鼠脾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研究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物与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方法 |
2.1 含药血清制备 |
2.2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悬液的制备 |
2.3 MTT法检测ConA诱导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
2.4 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 |
2.5 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2、IFN-γ 含量 |
2.6 荧光定量PCR检测脾脏淋巴细胞中p38 mRNA的表达量 |
2.7 Western-Blot检测脾脏淋巴细胞中p38蛋白的表达量 |
2.8 统计处理 |
3. 结果 |
3.1 含药血清对ConA诱导的SAMP8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3.2 含药血清对SAMP8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3.3 含药血清对SAMP8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IFN-γ 含量的影响 |
3.4 含药血清对SAMP8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中p38 mRNA表达量的影响 |
3.5 含药血清对SAMP8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中p38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
4. 讨论 |
实验二 含红、黄芪益气养血汤对SAMP8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研究 |
1.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物与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方法 |
2.1 药物制备与分组取材 |
2.2 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2、IFN-γ 含量 |
2.3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悬液的制备 |
2.4 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 |
2.5 荧光定量PCR检测脾脏淋巴细胞中p38 mRNA的表达量 |
2.6 Western-Blot检测p38蛋白含量 |
2.7 免疫组化法染色p38蛋白 |
2.8 统计处理 |
3. 结果 |
3.1 含红、黄芪益气养血汤对SAMP8小鼠血清中IL-2、IFN-γ 含量影响 |
3.2 含红、黄芪的益气养血汤对SAMP8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影响 |
3.3 含红、黄芪益气养血汤对SAMP8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中p38 mRNA表达的影响 |
3.4 含红、黄芪益气养血汤对SAMP8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中p38蛋白含量影响 |
3.5 含红、黄芪益气养血汤对SAMP8小鼠脾脏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8)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黄芪化学成分的研究 |
1.1 黄酮类 |
1.2 多糖类 |
1.3 皂苷类 |
1.4 氨基酸类 |
1.5 其他成分 |
2 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 |
2.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2.2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
2.3 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
2.4 抗肿瘤作用 |
2.5 保肝作用 |
2.6 抗衰老作用 |
2.7 抗菌、抗病毒作用 |
2.8 其他作用 |
3 结语 |
(9)酶解提取-超滤纯化过程中红芪活性成分转移情况及相关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章 立题依据 |
1 红芪的研究进展 |
1.1 红芪药用历史及品种资源 |
1.2 红芪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
1.3 红芪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2 酶解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现状 |
3 超滤技术在中药纯化中的应用现状 |
4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膜分离预测中的应用现状 |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6 创新点 |
第二章 红芪酶解提取模型的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2 红芪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
2.1 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
2.2 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 |
2.3 芒柄花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3 红芪中主要活性成分酶解提取工艺的优化 |
第三章 超滤过程中活性成分转移情况及相关模型的建立 |
1 仪器与试药 |
2 临界通量和临界压力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 |
3 成分转移率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 |
3.1 收集不同超滤条件下的实验数据 |
3.2 总多糖转移率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 |
3.3 总皂苷转移率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 |
3.4 芒柄花素转移率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 |
4 模型的适用性考察 |
4.1 黄芪超滤临界通量测定及预测值计算 |
4.2 黄芪成分转移率测定及预测值计算 |
5 超滤膜清洗条件的考察 |
第四章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10)黄芪生物活性及其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 |
1.1 对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
1.2 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
1.3 其他特殊免疫调节 |
2 黄芪的抗肿瘤作用 |
3 黄芪的抗疲劳和抗缺氧作用 |
4 黄芪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4.1 黄芪的强心作用 |
4.2 黄芪对血压的双向调节作用 |
4.3 黄芪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
4.4 黄芪对血管平滑肌的保护作用 |
5 黄芪的抗衰老作用 |
6 黄芪的护肝作用 |
7 黄芪的抗病毒作用 |
8 黄芪的其他药理作用 |
9 黄芪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
1 0 结语 |
四、红芪提取物抗亲心肌柯萨奇B_3病毒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当归多糖联合黄芪多糖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RAS-MAPK信号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D]. 许卓.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
- [2]黄芪提取物对HIV-1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D]. 吴昌鸿. 天津大学, 2020
- [3]芪术舌草复方增强淋巴细胞免疫及其抑制AMDV增殖作用的研究[D]. 郜艳雪.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2)
- [4]掌叶大黄质量标准及干燥方法研究[D]. 董瑞珍. 甘肃农业大学, 2019
- [5]mTOR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冬虫夏草干预研究[D]. 王国华. 吉林大学, 2017(11)
- [6]黄芪甲苷对阿霉素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D]. 蔺莉霞.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2)
- [7]含红、黄芪益气养血汤对SAMP8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研究[D]. 李纬.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6(08)
- [8]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孙政华,邵晶,郭玫. 中医临床研究, 2015(25)
- [9]酶解提取-超滤纯化过程中红芪活性成分转移情况及相关预测模型研究[D]. 陈方圆. 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 2015(02)
- [10]黄芪生物活性及其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袁红,张淑芳,贾绍辉,陈宁. 食品科学, 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