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和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和治疗

一、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孟二艳,徐发林,王志军,程艳超,武田博,尚利宏[1](2022)在《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十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其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结果共收治10例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早产儿, 男女各5例, 胎龄27+2~35+2周, 出生体重940~2 430 g, 起病日龄7~35 d, 10例起病时均有反应差、频繁呼吸暂停, 肤色发灰8例, 发热7例, 感染性休克7例, 惊厥5例, 腹胀4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7例, 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9例病初有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下降, 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明显升高;7例化脓性脑膜炎中5例合并多发脑软化。死亡4例, 存活6例中治愈3例, 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3例。结论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起病急骤, 进展迅速, 易发生化脓性脑膜炎, 病死率高, 即使存活, 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几率大。

温艳,刘军,王凤东,刘海红,杨春光,董志伟,王晓静[2](2021)在《HMGB1 NLR PCT与新生儿败血症危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新生儿败血症危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治疗,最终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患儿76例,根据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NCIS),将患儿分为危重组38例,非危重组38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NLR、PCT及HMGB1水平,分析与新生儿败血症危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败血症危重组的NLR、PCT及HMGB1水平均高于非危重组(t=15.424,6.206,9.994,P<0.001,0.001,0.001)。NLR、PCT、HMGB1水平与新生儿危重症评分呈负相关。对NLR、PCT、HMGB1进行串联、并联实验,结果显示三个指标的并联试验的灵敏度为78.9%,特异度为57.9%,三个方法的串联试验的灵敏度为71.1%,特异度为97.4%。结论:NLR、PCT、HMGB1串联应用对特异度有明显提升,临床上可考虑以上三个指标的串联应用,以减少对新生儿危重症的误诊误判的发生,对危重症的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贺雨,史源[3](2021)在《新生儿败血症:挑战和展望》文中提出新生儿败血症是由细菌或真菌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系统,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从而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的疾病[1]。据统计,新生儿败血症仍是引起新生儿及儿童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因此需早期确诊,提供适宜治疗,以改善患儿预后[2]。目前,新生儿败血症诊疗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缺乏特异性标志物、传统血培养阳性率过低、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病原学依据及耐药率增高等问题,亟待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及应用新的病原检测技术以突破新生儿败血症诊疗瓶颈。

梁汝英,汤华波,许震宇,王艳姣[4](2021)在《孕晚期GBS筛查阳性对婴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究孕晚期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定植对婴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队列研究法,随机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孕晚期产检GBS筛查阳性的孕妇及其所分娩婴儿395例作为观察对象,同时选取同一时期产检GBS筛查阴性的孕妇及其所分娩婴儿8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感染发生情况,分析GBS定植孕妇所生婴儿的临床结局。观察组中,双阳性组121例,阴拭子阳性组136例,肛拭子阳性组138例,比较三组的孕妇所分娩婴儿的临床结局,探讨GBS筛查双阳性及单阳性对婴儿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婴儿临床结局的比较中,胎儿窘迫、窒息、黄疸、早产等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比较阴肛拭子双阳性组、阴拭子阳性组和肛拭子阳性组的新生儿临床结局,三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黄疸、新生儿感染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BS筛查阳性孕妇中,132例实施产时抗生素预防(IAP组),263例未实施产时抗生素预防(无IAP组),两组孕妇所分娩婴儿的临床结局比较,早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疸、窒息、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IAP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孕晚期GBS筛查阳性对新生儿早期感染有很大影响,应实施抗生素预防,其所分娩婴儿均属高危儿,需密切监测,必要时干预治疗,以改善临床结局。

杨芳谊,汤水平[5](2021)在《新生儿医院感染败血症病原菌特点及PCT、WBC和CRP表达的临床意义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患儿CRP(C反应蛋白)、WBC(白细胞计数)、PCT(降钙素原)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病原菌特点。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选取新生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患儿80例为研究组,同期选择未感染新生儿80例为参照组。两个组别将患儿均测定CRP、WBC、PCT等指标,对研究组患儿进行病原菌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两个组别CRP、WBC、PCT等指标水平对比发现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80例患儿共培养分离100株,其中真菌、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等分别为30株、27株、43株。常用抗菌药物使用时,主要病原菌存在一定耐药性;对利福平、青霉素G、红霉素等,表皮及溶血葡萄球菌的耐药率在50%及以上,其中对红霉素、青霉素G耐药率达到100.0%,尚未发现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败血症后,其血清CRP、WBC、PCT等均有过高表达,且可用于患儿疾病诊断;而革兰阳性菌是造成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临床需对抗菌药物予以合理选用,以减少败血症发生率。

寇晨,李兆娜,张亚南,高正平,张拓慧[6](2021)在《应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新生儿革兰阳性球菌晚发型败血症的药敏变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应用蒙特卡罗模拟,监测新生儿革兰阳性球菌晚发型败血症药敏试验中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变化情况,通过计算累计反应分数(cumulative fraction of response, CFR)评价本中心细菌万古霉素耐药性的变化趋势,分析其潜在诱导细菌耐药性的可能,从而在临床工作中降低细菌耐药的发生。方法:本研究回顾性调查2016年至2019年间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新生儿革兰阳性球菌晚发型败血症患儿的基本信息、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按年份分为4组,应用水晶球软件进行蒙特卡罗模拟计算每年敏感抗生素(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CFR。结果:2016年至2019年新生儿革兰阳性球菌晚发型败血症共58例,每年病原菌检出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趋势,每年发病人群无统计学差异;其中检出数量最多的病原菌前三位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31株(53.5%),屎肠球菌9株(15.5%)和粪肠球菌6株(10.3%);药敏试验显示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均为0%;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计算2016年至2019年期间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CFR分别为82%、88.72%、81.73%、78.53%,整体变化呈下降趋势。结论:应用蒙特卡罗模拟法以药敏试验为标准,通过CFR即可反映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同时对目前治疗方案给予评价,临床应予以重视。

王敏,马永彪,李伟阳,易彬[7](2021)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治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感染致病菌,且可培养出多种致病菌而诱发的炎症反应综合征。新生儿人群具有一定特殊性,虽然人们环境卫生、医疗条件逐步改善,此疾病仍然是威胁新生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所以,早期及时准确、有效的诊断并实施治疗非常重要。但目前认为新生儿败血症缺乏特异性,且在诊断此疾病时采用的"金标准"血培养具有阳性率低、耗费时间长等特征,临床诊断难度较大。所以,本文旨在叙述新生儿败血症诊治状况,以期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一定依据。

郭蕾蕾,郭晓霞,曾慧慧[8](2021)在《胎膜早破且胎盘组织学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母婴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且胎盘组织病理学绒毛膜毛膜羊膜炎(IAI)的孕母及其新生儿围产期的临床特点,对围产诊疗方案的优化提供信息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62例胎膜早破病例的胎盘组织病理学资料和母婴临床资料。对比分析胎盘病理结果为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病例(羊膜炎组)和无绒毛膜羊膜炎的病例(对照组)孕母及新生儿围产期临床资料,并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组织学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和常见围产期孕母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 262例PROM病例中,经病理检出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103例,其中Ⅰ期88例,Ⅱ期9例,Ⅲ期6例;胎盘病理检出无羊膜炎的病例共159例。胎盘病理组织学AIAI孕母的临床AIAI症状不典型:围产期症状性发热发生率仅22.3%;胎儿心律增快胎儿窘迫发生率7.0%;1例(1.0%)AIAI母亲出现子宫触痛阳性;5.8%IAI母亲羊水污染。母亲各种病原总检出率为27.9%,组间无差异(P>0.05)。相比较对照组,AIAI组母亲平均胎膜早破时间更长(21 h与14 h,P<0.01)、产时症状性发热更多(22.3%与6.9%,P<0.01)、血白细胞计数[(12±5)×109/L与(10±3)×109/L,P<0.01]和中性粒细胞比率[(77±12)%与(72±13)%,P=0.002]更高。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18 h的长时程PROM并发AIAI的危险度升高2.219倍(OR=2.129,P=0.033)。262例PROM病例中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NS发生率24.8%;其中35%羊膜炎组病例发生败血症,高于对照组的18.2%发生率(P=0.002)。262例PROM病例中,早产儿比例为21.8%。结论组织学AIAI孕母的围产期临床羊膜炎症状多不典型。AIAI母亲新生儿宫内感染临床早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在35%左右;建议加强对PROM>18 h可能存在AIAI高风险的病例的产前早期干预。

张红,吴敏,李玮弼[9](2021)在《早产儿医院获得性晚发败血症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早产儿医院获得性晚发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 LOS)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大理州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2例医院获得性LOS早产儿(观察组)的临床资料, 并选取同期未发生败血症的118例早产儿为对照组。分析医院获得性LOS早产儿的病原菌分布, 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医院获得性LOS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82例患儿共检出89株病原菌, 其中革兰阳性菌42株(47.19%), 革兰阴性菌39株(43.82%), 真菌8株(8.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小于胎龄儿、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肠外营养时间≥7 d、使用广谱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时间≥7 d为早产儿医院获得性L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医院获得性LOS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常见, 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低胎龄低出生体重、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肠外营养时间及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等可增加早产儿医院获得性LOS的发生风险。

杨春光,刘海红,王凤东,刘军[10](2021)在《NLR、HMGB1、PCT在预测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临床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粒细胞/淋巴细胞(NLR)、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降钙素原(PCT)在预测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承德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9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281例新生儿败血症一般临床资料(败血症组),另选取103例同期住院的非败血症的一般感染患儿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NLR、HMGB1、PCT水平。依据预后情况将败血症患儿纳入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并探讨NLR、HMGB1、PCT在新生儿败血症预后中的预测效能。结果败血症组NLR、HMGB1、PCT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81例新生儿败血症中有245例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组)、36例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NLR、HMGB1、PCT是影响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联合NLR、HMGB1、PCT预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不良预后AUC为0.921,显着高于单一指标预测效能(P<0.05)。结论 NLR、HMGB1、PCT是影响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以上指标对预测新生儿败血症不良预后有重要价值。

二、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与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2)HMGB1 NLR PCT与新生儿败血症危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选例标准
        1.2.1 入组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NLR检测:
        1.3.2 PCT、HMGB1检测:
        1.3.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HMGB1、NLR、PCT结果比较:
    2.2 新生儿危重评分与HMGB1、NLR、PCT的相关性:
    2.3 ROC曲线分析:
    2.4 NLR、PCT、HMGB1并联实验和串联实验结果:
3 讨论

(3)新生儿败血症:挑战和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的病原检测技术的应用
2 生物标志物的挖掘
3 区域性病原谱的建立与抗菌药物的应用

(4)孕晚期GBS筛查阳性对婴儿临床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分组
    1.4 方法
        1.4.1 GBS检测方法
        1.4.2 诊断及判断标准
        1.4.3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孕妇情况比较
    2.2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
    2.3 三组不同拭子阳性孕妇产前情况比较
    2.4 三组不同拭子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临床结局比较
    2.5 三组不同拭子阳性孕妇的住院婴儿感染部位情况比较
    2.6 IAP组与无IAP组孕妇所分娩婴儿临床结局比较
3 讨 论

(5)新生儿医院感染败血症病原菌特点及PCT、WBC和CRP表达的临床意义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相关指标测定结果观察对比
    2.2 医院感染败血症患儿病原菌特点
    2.3 主要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情况
3 讨 论

(6)应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新生儿革兰阳性球菌晚发型败血症的药敏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
        1.2.2 蒙特卡洛模拟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4年间革兰阳性球菌的检出情况
    2.3 4年间检出的前三位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情况
    2.4 万古霉素MIC分布
    2.5 蒙特卡罗模拟法计算
3 讨论

(7)新生儿败血症诊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特征
2 诊断标准
3 实验室指标
    3.1 微生物培养
    3.2 外周血细胞计数
    3.3 CRP
4 治疗
    4.1 抗生素治疗
    4.2 增强患儿免疫力

(8)胎膜早破且胎盘组织学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母婴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胎盘病理检查:
        1.2.2 新生儿管理及诊疗: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胎盘病理:
    2.2 胎膜早破且组织学AIAI和非AIAI产前孕母情况比较:
    2.3 常见产前因素和组织学AIAI多因素回归分析:
    2.4 胎膜早破且组织学AIAI新生儿临床特点:
3 讨论

(10)NLR、HMGB1、PCT在预测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检测方法
    1.4 预后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NLR、HMGB1、PCT水平比较
    2.2 不同预后败血症患儿基线资料比较
    2.3 影响败血症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2.4 治疗前NLR、HMGB1、PCT水平对预后预测价值
3 讨论

四、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与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十例临床分析[J]. 孟二艳,徐发林,王志军,程艳超,武田博,尚利宏.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2022(01)
  • [2]HMGB1 NLR PCT与新生儿败血症危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 温艳,刘军,王凤东,刘海红,杨春光,董志伟,王晓静. 河北医学, 2021(12)
  • [3]新生儿败血症:挑战和展望[J]. 贺雨,史源. 儿科药学杂志, 2021(S1)
  • [4]孕晚期GBS筛查阳性对婴儿临床结局的影响[J]. 梁汝英,汤华波,许震宇,王艳姣. 右江医学, 2021(12)
  • [5]新生儿医院感染败血症病原菌特点及PCT、WBC和CRP表达的临床意义探讨[J]. 杨芳谊,汤水平. 贵州医药, 2021(12)
  • [6]应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新生儿革兰阳性球菌晚发型败血症的药敏变迁[J]. 寇晨,李兆娜,张亚南,高正平,张拓慧.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12)
  • [7]新生儿败血症诊治的研究进展[J]. 王敏,马永彪,李伟阳,易彬.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36)
  • [8]胎膜早破且胎盘组织学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母婴临床观察[J]. 郭蕾蕾,郭晓霞,曾慧慧. 山西医药杂志, 2021(24)
  • [9]早产儿医院获得性晚发败血症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分析[J]. 张红,吴敏,李玮弼.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1(12)
  • [10]NLR、HMGB1、PCT在预测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临床价值[J]. 杨春光,刘海红,王凤东,刘军.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12)

标签:;  ;  ;  ;  ;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和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