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Edie(论文文献综述)
雷冬铭[1](2021)在《《冰雪奇缘》电影主题曲《Let it go》与音乐剧唱段《Let it go》演唱分析与对比》文中研究指明《Let it go》作为电影《冰雪奇缘》的主题曲为大众所熟知并红极一时。2018年2月,音乐剧《冰雪奇缘》在百老汇上映,《Let it go》在剧中以旋律反复再现形式来作为展示女主人公艾莎不同时期情绪变化的重要唱段。通过电影《冰雪奇缘》和音乐剧《冰雪奇缘》中女主人公艾莎的角色分析和演唱对比研究,以流行演唱和音乐剧演唱为出发点,结合自身的演唱训练,对电影主题曲和音乐剧唱段的演唱进行实例分析。本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个章节是对《冰雪奇缘》这部作品的概述,包括其创作背景、获奖情况以及剧情简介;第二个章节将结合剧情与《Let it go》的歌词分别对电影和音乐剧中“艾莎”的人物形象与情绪的转变进行分析;第三部分直接从电影主题曲和音乐剧唱段入手,通过谱例,结合女主角艾莎在剧中情绪变化的声音设计,着重分析其演唱和处理,并比较电影和音乐剧两个版本的演绎效果。
秦淑仪[2](2021)在《论伊迪丝·华顿“老纽约”小说中女性困境的呈现、原因与应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伊迪丝·华顿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风俗小说家之一。以纽约上流社会为题材的“老纽约”小说是其代表作。虽然今日的美国评论界将她纳入经典作家的行列,但华顿生前却因女性身份遭遇了极大歧视,并长期处于困境中。她在“老纽约”小说中同样注意书写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女性困境。从此前学界的研究来看,对“老纽约”小说中女性困境的讨论可进一步深入。本文选取华顿最负盛名的两部小说《欢乐之家》和《纯真年代》为主要研究对象,并结合其部分中短篇小说佳作,分析当时社会女性困境的呈现内容、形成原因与应对方式,以期能对华顿“老纽约”小说的研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拓展。正文共分为三章。首章对“老纽约”小说中女性困境的呈现进行多维度分析。第一,女性一方面成为男性炫耀性消费的代理者和受害者,另一方面自身也被商品化。第二,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受到全方位的监督和束缚,在男性的规训下被迫成为完美“天使”。第三,当时的婚姻是利益结合的产物,男性掌握了婚姻绝对的话语权,在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中女性只能默默忍耐。次章对“老纽约”小说中女性困境的形成原因进行论述。部分女性将男权社会的规训内化,成为男权社会的代言人。女性在男性的“凝视”中生活,同时要谨防自己成为男性陷阱中的猎物。女性自身的精神世界迷茫无助,作为“人”的思想感情被无视,萌发的女性意识使她们陷入两难境地。末章通过分析三个女性人物解读“老纽约”小说中女性面对困境时的不同应对方式。她们分别是在消极抵抗中走向悲剧必然的莉莉·巴特,主动反抗却黯然离场的埃伦·奥兰斯卡和在积极调试中获得最终胜利的梅·韦兰。华顿的“老纽约”小说记录了当时女性所遭遇的困境。“老纽约”社会中的男性与部分女性共同编织的巨大牢笼使女性无处可逃。面对社会的规训和压迫,女性应该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最大程度调动和发挥自身优势,获得一个相对美满的结局。
王晶晶[3](2021)在《伊迪斯·华顿《国家风俗》中的“时尚之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伊迪斯·华顿(Edith Wharton,1862-1937)是20世纪美国杰出的作家之一。她出生在纽约一个富裕的家庭,富裕的上层阶级家庭背景为她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她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老纽约上流社会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成功的社会风俗小说,如《欢乐之家》(The House of Mirth,1905)、《国家风俗》(The Custom of the Country,1913)、《纯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1920)等。现有研究多从消费主义、女性批评、叙事视角展开。有研究关注到其时尚物品的书写特色,但较少集中探讨关于其作品所涉及的时尚文化与物质文化。本文借助消费主义、社会历史批评以及物质文化等理论,聚焦于《国家风俗》中的众多时尚物品以及其背后的物质文化意义,以期发掘作品的深层主题内涵。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分为三章:绪论部分主要定义时尚之物的概念以及阐述伊迪斯·华顿书写时尚之物的缘由和特色;梳理关于伊迪斯·华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指出选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重点与难点以及价值与意义。第一章分析《国家风俗》中的时尚之物作用。时尚之物对人的建构发挥作用,一方面时尚服饰能标榜身份与地位,因此主人公厄丁不断追求时尚服饰;另一方面时尚家居装饰暗示人的品味,新富斯普拉格、老纽约贵族拉尔夫以及暴发户范德根与纽约名媛克莱尔结合后注重家居装饰风格,也传达出不同的审美品位。第二章分析时尚之物包围下人的困境。沉迷时尚物品以及物欲膨胀导致了一系列危害,对人的精神造成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女性在物欲中迷失自我;男性在物欲中意志被摧毁;人追求时尚物品而导致内在审美趋向庸俗。同时,人在父权社会失去自由逐渐沦为“时尚之物”。更为重要的是,物欲损害人际关系,家庭与友情被物欲侵蚀。第三章从华顿书写时尚之物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反思追求时尚之物涉及的意义。一方面受时尚之物的冲击,人变得动荡不安,物的价值意义也被简单符号化处理,人最终丧失文化之根;另一方面在物欲的冲击下,社会变革导致人们生存的诸多问题。作家对美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地批判,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旧贵族保守死板的礼仪文化和市场价值观念的变化等对人们的生存带来的影响。结论部分通过分析时尚所折射的物质文化,揭示华顿对当时社会变化所进行的深刻反思,和她希望平衡精神与物质、传统与现代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意图。
杨静[4](2021)在《《唐顿庄园》英国礼仪文化符号学研究》文中提出英国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因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世界礼仪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英国电视剧《唐顿庄园》是英国礼仪文化较好诠释的代表作之一,其精美的礼仪文化场景、丰富的礼仪文化元素、跌宕起伏的剧情等为该剧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本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对《唐顿庄园》涉及英国礼仪文化的内容进行具体分类及分析。本文将英国礼仪文化划分为英国宴会礼仪文化、英国社交礼仪文化、英国言语礼仪文化以及英国绅士礼仪文化四个维度进行符号学分析。本论文对英国礼仪文化的研究,从批判性的研究视角出发,探求《唐顿庄园》中建构的英国文化形象以及英国礼仪文化背后的深刻内涵,希望借此为中国礼仪文化的传播尽绵薄之力。本文共有五个章节:第一章在对于英国礼仪文化这一关键概念进行界定后,将英国礼仪文化的形成与历史发展按照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第二章通过对于英剧《唐顿庄园》进行概述以及将六季《唐顿庄园》中所出现的英国礼仪文化进行统计分析后,将《唐顿庄园》中的英国礼仪文化分类为英国宴会礼仪文化、英国社交礼仪文化、英国言语礼仪文化以及英国绅士礼仪文化四个维度。第三章主要以将其中所呈现的英国礼仪文化进行符号学分析。第四章主要对于《唐顿庄园》中英国礼仪文化形象进行建构分析。最后是《唐顿庄园》英国礼仪文化研究的启示与反思。
庹亚茹[5](2021)在《吉尔莫·德尔·托罗导演艺术风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墨西哥当代最负盛名的导演之一,吉尔莫·德尔·托罗在墨西哥电影史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被誉为“墨西哥三杰”之一,与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阿方索·卡隆共同竭诚将墨西哥电影推向全球。自1993年处女作恐怖片《魔鬼银爪》包揽墨西哥电影节九大奖项后,他就开始备受好莱坞关注,1997年受邀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好莱坞电影《变种DNA》。在至今执导的十部电影中,不论是取得较好票房成绩的《刀锋战士2》《地狱男爵》《环太平洋》,还是问鼎奥斯卡奖的《潘神的迷宫》《水形物语》,吉尔莫·德尔·托罗都极力诠释着商业与艺术兼容并蓄的宏景。他热衷于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徘徊在现实和幻想之间。他的电影直面存在的恐惧,将奇幻与恐怖完美融合,在展现流行文化的同时,也注重对人类境遇的思考,为观众呈现出鲜明的、独具个人风格的生活信念与美学追求。本文将结合吉尔莫·德尔·托罗导演的私人笔记、访谈以及电影作品等资料,从创作主题、人物形象、叙事策略与视听语言这四个衡量导演艺术风格的主要因素出发,试图探析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价值所在。本文共由六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基于对吉尔莫·德尔·托罗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与总结,讨论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创新点。其后,论文第一章主要对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创作背景和他的导演作品进行概述,分析其导演艺术风格的成因;论文第二章分析他电影中所呈现的多元主题,分别从童年、情感、恐怖、政治议题四个不同类别属性的侧重点展开叙述他影片中所呈现的纯真与暴力下的童年印记、温情与贪婪后的人性矛盾、现实与奇幻里的敬畏表达以及死亡与压迫中的政治反思;第三章着重分析他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善恶分明的男性形象、传统和现代女性形象、被动孤独的儿童形象以及亦正亦邪的怪物形象;第四章通过分析叙事策略与视听语言两方面展开对吉尔莫·德尔·托罗电影艺术风格的探究,其中叙事策略包括多元的叙事视角、高度凝练的符号化镜语修辞以及超现实时空的线性纬度,视听语言包括他电影中运用的表现蒙太奇、诡谲的声音、奇幻鲜明的色彩基调以及实现电影真实的数字特效;第五章结合上述分析梳理总结吉尔莫·德尔·托罗电影的艺术价值以及对中国电影的启示。综上,本文通过探究吉尔莫·德尔·托罗导演的艺术风格,全面挖掘他的创作经历与创作表达,深刻认识导演在作品中所传递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内核,旨在更加完整的解读该导演的电影作品。以期在电影历史的长河中,为中国本土电影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高佳佳[6](2020)在《门罗短篇小说《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中的叙事策略探析》文中认为艾丽斯·门罗通过对小镇中女性之间的微妙关系及命运变化进行书写,展现了女性意识觉醒和小镇保守文化之间的复杂张力。本文以其短篇小说集《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中的第一篇同名短篇进行叙述视角和叙述声音两个方面的分析,来探索其作品中所蕴含的女性意识以及当时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对其叙事策略的影响。
杨傲霜[7](2020)在《伊迪丝·华顿传记书写述评》文中提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部伊迪丝·华顿传记获得普利策奖等重量级奖项;近十年来,伊迪丝·华顿传记更是接连涌现。伊迪丝·华顿传记书写已经成为伊迪丝·华顿研究的一个突出部分,对伊迪丝·华顿的接受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对伊迪丝·华顿传记的厘清有助于总览、预判伊迪丝·华顿研究的进程和走向。本文系统梳理了自伊迪丝·华顿逝世后至2018年的相关传记,发现不同时期的伊迪丝·华顿传记书写有其自身的特点,并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在理论视角上经历了从女性主义到文化研究的转变,在书写方式上经历了从以语言叙事为主到图文并重的转变,在书写范围上经历了从全景式书写到特定时空范围的局部书写的转变。
李慧慧[8](2020)在《原生家庭的影响——波恩理论视域下的《杜兰葛山庄》》文中研究说明安妮塔·布鲁克纳的小说《杜兰葛山庄》描写了几位大龄女性在各自的情感婚姻上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在人生的道路上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不容小觑,从波恩家庭系统理论对《杜兰葛山庄》进行分析,剖析小说中原生家庭对人物"自我分化"水平、性格、情绪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重要影响。本文希望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等的分析,让人们关注到现代女性的心理状况以及原生家庭对个人影响的重要性。
赵雪晨[9](2020)在《目的论指导下《小朋友》(节选)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材料为美国当代女作家唐纳·塔特所着的《小朋友》的第一章,英文词数约为12000。该书讲述了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小镇上,名为哈莉特的一位女孩追寻十二年前她的哥哥罗宾死亡真相的故事。该书为其第二本长篇畅销小说,于2002年出版,目前尚无中文译本。本翻译实践报告中,译者以目的论为指导理论,从词汇、句法、篇章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采取具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解决人物性格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以及文化负载词等主要翻译问题,以期译文能够忠实地呈现出小说内容,具有可读性、吸引力。本英汉翻译实践报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小朋友》,唐纳·塔特,以及阐述了此次翻译实践的意义;第二部分为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描述了译者此次翻译实践的整个过程,分为译前准备、翻译过程、译后修改;第四部分为本实践报告的主要内容,从词汇、句子、篇章的翻译三个方面进行案例分析;第五部分总结了在此次翻译实践中的收获以及不足。本翻译实践旨在为大家展现部分唐纳·塔特笔下这个发生在美国密西西比小镇的有关童年与犯罪的故事,同时希望能为畅销小说的翻译发展有所帮助,也为自身关于畅销小说方面的翻译积累了经验。
陈宏[10](2020)在《伊迪丝·希特维尔的诗与诗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伊迪丝·希特维尔(Edith Louisa Sitwell,1887—1964)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着名的先锋女诗人,曾在英美文坛名噪一时。但作为诗人,她的知名度和讨论度却更多来自她浮夸奇特的个人形象与离经叛道的言行举止,其诗歌作品与诗歌理论鲜有人问津。事实上,伊迪丝一生皆醉心于诗歌创作,她的诗歌作品技巧纯熟,极富声色之美,艺术成就颇高;她的诗歌理论强调声音元素及诗韵技巧,注重形式美,更兼备法国象征主义与英国现实主义之精粹,虽零碎离散,却不乏清醒独到的思考,具有一定价值;她的诗歌批评以强烈的主观色彩与象征的诗化语言自成一派,是对当时盛行的新批评流派之反思和补白。此外,伊迪丝更将其细腻的女性思维浸入作品和理论,在充满混乱与冲突的20世纪,她并未执着于新秩序的建立,反从容拥抱碎片化,使得思想中饱含前瞻性与现代性。伊迪丝的创作生涯几乎见证了整个20世纪,她的诗与诗论在吸取各家之长中逐渐成熟丰满,同时亦保留鲜明的个人特色。可以说,伊迪丝的艺术作品不仅是英国诗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还可成为窥探彼时诗坛状况的全新视角,因此,对她诗与诗论的介绍与整合就有了价值和意义。故本文欲从伊迪丝的学术背景、诗歌作品与相关批评文章入手,系统整理与分析她的诗歌理念,还原其诗人和批评家身份,并重新讨论她的诗歌地位。
二、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Edi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Edie(论文提纲范文)
(1)《冰雪奇缘》电影主题曲《Let it go》与音乐剧唱段《Let it go》演唱分析与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冰雪奇缘》概述 |
2.1 创作背景及成就 |
2.2 剧情简介 |
3 对“艾莎”人物形象的理解及情绪变化的分析 |
4 电影主题曲《Let it go》与音乐剧唱段《Let it go》演唱分析与对比 |
4.1 音色运用的分析 |
4.2 演唱方式的对比 |
4.2.1 咬字与语气运用的对比 |
4.2.2 发声方式的对比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论伊迪丝·华顿“老纽约”小说中女性困境的呈现、原因与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二)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二、选题缘由和研究内容 |
(一) 选题缘由 |
(二)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老纽约”社会女性困境的呈现 |
第一节 物质困境 |
一、炫耀性消费的代理者和受害者 |
二、女性的商品和装饰属性 |
第二节 社会困境 |
一、被压迫和束缚的女性 |
二、男性眼中的完美“天使” |
第三节 婚恋困境 |
一、男性掌控下的不平等关系 |
二、家庭利益和社会地位的结合 |
三、婚姻中的隔阂和忍耐 |
第二章 “老纽约”社会女性困境的形成原因 |
第一节 男性的陷阱与同盟者的支持 |
一、同盟者无法摆脱的“凝视” |
二、男性同盟者的软弱和迷茫 |
三、家庭之外的重重陷阱 |
第二节 同性的压迫与审判 |
一、“老纽约”社会生存法则的代言人和审判者 |
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
第三节 精神世界的迷茫和无助 |
一、亦步亦趋中的迷茫 |
二、女性意识的萌芽与挣扎 |
三、精神世界的孤立无援 |
第三章 应对女性困境——忍受、反抗与调适 |
第一节 消极抵抗与悲剧必然——《欢乐之家》之莉莉 |
一、金钱力量操纵下的牺牲品 |
二、逃避倾向和消极抵抗 |
第二节 主动反抗与黯然离场——《纯真年代》之埃伦 |
一、对男权社会的叛逆和抵抗 |
二、“阴谋”背后的黯然离场 |
第三节 积极调适与最终胜利——《纯真年代》之梅 |
一、被遮蔽的梅·韦兰 |
二、果断、勇敢的狄安娜女神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伊迪斯·华顿《国家风俗》中的“时尚之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时尚之物的概念 |
二 伊迪斯·华顿与时尚之物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重点和难点、价值和意义 |
第一章 时尚物品对人的建构 |
第一节 厄丁的时尚女装:社会地位和身份的标榜 |
第二节 时尚家居装饰:品味的暗示 |
第二章 时尚之物包围下人的生存困境 |
第一节 时尚物品使人精神麻木 |
一、女性在物欲中迷失自我 |
二、男性在物欲中意志被摧毁 |
三、内在审美趋向庸俗 |
第二节 人沦为时尚之“物” |
第三节 为物伤情 |
一、家庭关系被物欲侵蚀 |
二、友情被时尚左右 |
第三章 对追求时尚物品的反思 |
第一节 时尚追求:反思人的无根性 |
第二节 物欲的冲击:社会变革中生存问题的讨论 |
第三节 物欲的泛滥:反思经济制度的局限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唐顿庄园》英国礼仪文化符号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关于礼仪文化的研究 |
(二)国内外关于英国礼仪文化的研究 |
(三)国内外关于英国礼仪文化符号学研究 |
(四)国内外关于《唐顿庄园》的研究 |
五、理论基础 |
符号学理论 |
六、文本选择 |
七、创新点与难点 |
第一章 英国礼仪文化的形成及历史发展 |
一、英国礼仪文化概念界定 |
二、英国礼仪文化的形成和历史发展 |
第二章 《唐顿庄园》概述及英国礼仪文化的呈现统计分析 |
一、《唐顿庄园》概述 |
(一)故事背景 |
(二)叙事内容 |
二、《唐顿庄园》中英国礼仪文化呈现统计分析 |
(一)英国礼仪文化呈现分布不均 |
(二)英国礼仪文化呈现分类集中 |
三、《唐顿庄园》中英国礼仪文化分类分析 |
(一)英国宴会礼仪文化 |
(二)英国社交礼仪文化 |
(三)英国言语礼仪文化 |
(四)英国绅士礼仪文化 |
第三章 《唐顿庄园》中英国礼仪文化符号学分析 |
一、《唐顿庄园》中英国宴会礼仪文化符号学分析 |
(一)用餐身份规定严格 |
(二)宴会准备细致入微 |
(三)上菜礼仪合乎规范 |
二、《唐顿庄园》中英国社交礼仪文化符号学分析 |
(一)婚礼礼仪凸显细节 |
(二)迎送方式恰当合理 |
三、《唐顿庄园》中英国言语礼仪文化符号学分析 |
(一)问候方式谦逊礼貌 |
(二)招待场合热情周到 |
(三)交际场景言语得体 |
四、《唐顿庄园》中英国绅士礼仪文化符号学分析 |
(一)绅士着装庄重稳健 |
(二)绅士表达幽默风雅 |
(三)绅士行为认真严谨 |
第四章 《唐顿庄园》中英国文化形象建构分析 |
一、“责任担当”框架 |
二、“规则意识”框架 |
三、“细致入微”框架 |
四、“礼貌谦逊”框架 |
第五章 《唐顿庄园》英国礼仪文化研究的启示与反思 |
一、《唐顿庄园》中英国文化形象呈现局限分析 |
(一)呈现内容缺乏全面 |
(二)剧情影响真实建构 |
(三)比较现代存在差别 |
二、英国礼仪文化传播现状 |
(一)本土传播现状 |
(二)国际传播现状 |
三、英国礼仪文化传播对我国礼仪文化传播的启示 |
(一)注重内容典型性 |
(二)保障渠道多元化 |
(三)打造品牌个性化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吉尔莫·德尔·托罗导演艺术风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一章 吉尔莫·德尔·托罗电影概述 |
第一节 吉尔莫·德尔·托罗生平 |
第二节 吉尔莫·德尔·托罗电影作品 |
第三节 吉尔莫·德尔·托罗导演艺术风格的成因 |
第二章 创作主题:吉尔莫·德尔·托罗电影的多元思考 |
第一节 纯真与暴力下的童年印记 |
第二节 温情与贪婪后的人性矛盾 |
第三节 现实与奇幻里的敬畏表达 |
第四节 死亡与压迫中的政治反思 |
第三章 人物形象:吉尔莫·德尔·托罗电影的现实批判 |
第一节 善恶分明的男性形象 |
一、维护正义和平的英雄形象 |
二、受欲望支配的贪婪者形象 |
第二节 传统和现代女性形象 |
一、男权统治下的归顺者形象 |
二、女性意识觉醒的抗争者形象 |
第三节 被动孤独的儿童形象 |
一、灾难中的无辜受害者形象 |
二、悲情意识中的复仇者形象 |
第四节 阴郁恐怖的怪物形象 |
一、亦正亦邪的神灵鬼魅形象 |
二、破坏社会秩序的怪兽形象 |
第四章 影像叙事:吉尔莫·德尔·托罗电影的另类风格 |
第一节 叙事策略探究 |
一、零聚焦与内聚焦并用的叙事视角 |
二、高度凝练的符号化镜语修辞 |
三、超现实空间中的线性纬度 |
第二节 视听语言探究 |
一、创新运用表现蒙太奇 |
二、以诡谲的声音刺激听觉感官 |
三、营造奇幻鲜明的色彩基调 |
四、运用数字特效实现电影真实 |
第五章 吉尔莫·德尔·托罗导演艺术风格的价值与启示 |
第一节 吉尔莫·德尔·托罗电影的艺术价值 |
第二节 吉尔莫·德尔·托罗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吉尔莫·德尔·托罗执导的电影作品一览表 |
(8)原生家庭的影响——波恩理论视域下的《杜兰葛山庄》(论文提纲范文)
一、母女间“未解决的情绪依恋” |
二、相互感染的慢性焦虑 |
三、家庭中焦虑的三角关系 |
四、结语 |
(9)目的论指导下《小朋友》(节选)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Little Friend |
1.2 About the Writer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oundation |
2.1 The Skopos Theory |
2.2 The Three Rules |
Chapter Three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Project |
3.1 Translation Preparations |
3.2 Translation Process |
3.3 Post-translation Modification |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
4.1 At Lexical Level |
4.1.1 Polysemes and Abstract Words |
4.1.2 Idioms and Culture-loaded Words |
4.2 At Syntactic Level |
4.2.1 Amplification and Omission |
4.2.2 Adjustment of Constituent Order |
4.3 At Textual Level |
4.3.1 Coherence and Cohesion |
4.3.2 Environmental Description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Gains in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5.2 Limitations and Improvements |
Acknowledgements |
References |
Appendix |
(10)伊迪丝·希特维尔的诗与诗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节 伊迪丝的创作道路 |
第二节 伊迪丝·希特维尔研究综述 |
一、伊迪丝·希特维尔国外研究综述 |
二、伊迪丝·希特维尔国内研究综述 |
第三节 本选题的意义与研究思路 |
第一章 作为诗人的伊迪丝·希特维尔 |
第一节 重塑诗歌力量——伊迪丝·希特维尔诗中的声音元素 |
一、以诗韵技巧强化诗歌力量 |
二、以大众娱乐讽刺社会现状 |
三、以声音锐化现代感知力 |
四、小结 |
第二节 传承与创新——伊迪丝·希特维尔诗中的象征主义 |
一、丰富奇特的意象 |
二、面向现实的情感诉求 |
三、对现代思想的深刻认知 |
四、小结 |
第三节 拒绝定义——伊迪丝诗中的解构色彩 |
一、消解意义 |
二、打破固有时间观 |
三、审视权威 |
四、小结 |
第二章 作为批评家的伊迪丝·希特维尔 |
第一节 质感——诗歌的评判标准 |
一、以具象阐释抽象 |
二、对主流批评的补白 |
三、与女性身份的重合 |
四、小结 |
第二节 形式——诗歌批评的侧重点 |
一、肌理美 |
二、简洁美 |
三、律动美 |
四、小结 |
结语 |
附录 伊迪丝·希特维尔年谱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Edie(论文参考文献)
- [1]《冰雪奇缘》电影主题曲《Let it go》与音乐剧唱段《Let it go》演唱分析与对比[D]. 雷冬铭.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论伊迪丝·华顿“老纽约”小说中女性困境的呈现、原因与应对[D]. 秦淑仪. 山东大学, 2021(02)
- [3]伊迪斯·华顿《国家风俗》中的“时尚之物”研究[D]. 王晶晶.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4]《唐顿庄园》英国礼仪文化符号学研究[D]. 杨静. 兰州大学, 2021(12)
- [5]吉尔莫·德尔·托罗导演艺术风格研究[D]. 庹亚茹.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6]门罗短篇小说《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中的叙事策略探析[J]. 高佳佳. 名作欣赏, 2020(26)
- [7]伊迪丝·华顿传记书写述评[J]. 杨傲霜. 探索与批评, 2020(01)
- [8]原生家庭的影响——波恩理论视域下的《杜兰葛山庄》[J]. 李慧慧.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6)
- [9]目的论指导下《小朋友》(节选)汉译实践报告[D]. 赵雪晨. 南昌大学, 2020(01)
- [10]伊迪丝·希特维尔的诗与诗论研究[D]. 陈宏.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标签:let it go论文; 唐顿庄园论文; 冰雪奇缘论文; 礼仪规范论文; 小朋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