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渐进改革模式的三大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余红艳,沈坤荣[1](2021)在《财政制度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全景视野的绩效评估》文中指出在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财政制度创新面临"两翼一主线"改革权衡。文章立足全景视野,基于财政制度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有效测度财政制度改革的综合评价指标,实证评估"两翼一主线"改革的高质量绩效,研究发现:财政制度改革促进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顺应经济发展阶段转换的需要,全景制度改革的力度亟待增强;财政制度改革通过创新驱动和人力资本提升路径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资本配置路径不畅;2013年后,财政制度改革的加速推进强化了高质量发展的正向绩效。鉴于此,我国应逐步深化"两翼一主线"改革,完善现代财政制度,增强创新驱动和人力资本提升路径的正向绩效,疏通资本配置路径,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先海,宋学印[2](2021)在《赋能型政府——新一代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理论建构》文中研究表明政府和市场的分工及交互关系研究,是整个经济学理论发展的主题与主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已形成广泛共识,但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仍处于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前沿与争议焦点。本文基于对工业革命起始至今250余年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中出现的守夜型政府、规制型政府以及发展型政府的理论成果与政策经验吸收基础上,提出赋能型政府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框架下,对市场主体资源配置和动态竞争能力进行中立赋能,实现市场增进、分配优化与整体可持续增长的政府行为理论。赋能型政府具有三大特征:(1)规避知识约束和俘获困境,提升政府介入效率;(2)增进市场主体的资源横向配置能力与代际更新能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3)在跨期福利最大化条件下提高社会加总技术进步率,提升动态增长效率。赋能型政府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政府和市场关系理论与实践的贯通与升华,形成立足中国特色、兼容世界共性的新一代政府和市场关系理论框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与理论创新。
姜大源[3](2021)在《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当务》文中指出改革开放40多年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建成,成为培养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础。作为一种"跨界"教育,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同步关注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必须站在国家层面来思考、研究、制定、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身处两个大局,面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新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应继续紧密联系国家对未来发展的整体部署,承接历史使命并付诸行动,做实当务。
卢长智[4](2021)在《胡适自由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嘉白[5](2021)在《协助决定对监护制度的矫变与重塑》文中认为与传统的替代决定相比,协助决定对残疾人的保护机制更为积极有效,其社会效果更加善意和谐。协助决定的制度化不仅是以积极方式充分保障和有效实现残疾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也是以自觉方式更新健全人和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及相关法律制度。协助决定模式的制度化过程,是社会法与民法、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互动发展过程。在我国民事行为能力制度与监护制度中,替代决定模式仍是法律规范体系的底层结构,但《民法典》中对协助决定理念的肯定使社会能够渐进式容纳协助决定模式并可渐强式发挥其社会价值。为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有必要在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化保障机制的前提下,通过对《民法典》的深刻理解和诠释,在实践中选择更优的协助决定模式。
毛恩荣,周志波[6](2021)在《数字经济全球税收治理内卷化:表征、根源与破局》文中提出自2015年OECD提出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BEPS)行动计划以来,应对数字经济的挑战成为国际税收治理的主题与焦点,各国就如何应对数字经济挑战、重塑国际税收秩序提出了多种建议和方案,部分国家甚至采取了单边行动,率先对数字经济开征了某种形式的数字税收,让数字经济全球税收治理表现出显着的内卷化特征。本文在提出数字经济全球税收治理内卷化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一问题的现象表征和深层根源,并基于数字经济国际征税的哲学基础,提出未来数字经济全球税收治理的方向。本文认为,数字经济全球税收治理的破局之道在于去内卷化,而构建数字经济税收共识性秩序则是根本的选择和长期的战略目标,推动建立包容性数字经济税收制度、修订完善国内数字经济法律法规则是中国数字经济税收治理的当下选择。
陈思羽[7](2021)在《城市群公共服务一体化因何难以实现——一个基于行政割据分析框架的解释》文中研究说明城市群已经成为当前区域发展基本格局的核心和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作为城市群进一步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公共服务一体化仍面临重重阻碍。从行政割据的分析框架出发,理解城市群公共服务一体化困境的核心就是要把握行政割据现象,研究总结出其具有三重属性:一是普遍性,来源于城市群概念不明和空间范畴盲目扩大;二是破坏性,来源于公共服务对政府的过度依赖;三是复杂性,来源于职能性割据、地域性割据和层级性割据等多种行政割据现象的共现和相互加强。为了降低和消除行政割据的负面影响,有必要从国家层面构建城市群准入与扩容机制,构建公共服务的多元主体供给结构,以及促成地方政府良性竞合关系的形成。
霍圣录[8](2021)在《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行体育彩票是我国基于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1994至今,中国体育彩票已历经了27年。据统计,我国体育彩票销售量总计达到了2.15万亿元,筹集体育彩票公益金超过5600亿元,为公益事业、养老事业、民政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有效地促进了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建设。随着体育彩票公益金募集大幅增长、公民参政议政意识的不断提升、绩效评价理论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以及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存在乱象等新形势,加强体育彩票公益金的管理迫在眉睫。因此,进行体育彩票公益金绩效评价就显得尤为必要。开展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可以促进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促进体育彩票公益金更好地规范管理,促进体育事业更好地健康发展。相关研究有利于丰富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理论体系,有利于建立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的理论意义,有利于强化绩效的理念,有利于建立绩效评价制度,有利于提高体育彩票公益金的配置效率,有利于提高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效率等实践意义。本研究以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绩效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调查与社会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梳理了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与使用现状。运用文献综述法和对比分析法,从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的管理体系、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筹集情况、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分配情况、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情况、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成效评析等五个方面进行一一分析。自1994年体育彩票发行以来,主要贡献体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体育事业发展、助推公益事业发展等三个方面。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范围呈现出以下的特点:全民健身全面化、公共服务体系化、赛事活动多元化、体育扶贫常态化。(2)规划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体系的系统构建。围绕绩效评价体系的框架结构、构建的指导原则、绩效评价体系的目标、绩效评价体系的制度体系、方法体系、组织体系、标准体系及其结果应用分析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系统构建。遵循整体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可行性与可比性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从目标的含义、重要性、目标管理的意义进行目标的设置,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分为四个层级,界定了主客体、工作范围及工作程序,通过建立标准体系,选择了德尔菲法、文本分析法、系统综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机器学习法进行本文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体系的系统构建。(3)构建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对相关政策、报告和文献的分析,归纳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预评价指标表。在此框架基础上,根据指标相关绩效评价理论、评估目的与原则,通过两轮专家咨询评议,利用德尔菲法构建了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估的综合评价层次模型并计算了每个指标相应的权重。构建的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投入指标、过程指标、产出指标、影响指标);17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4)确定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各级指标权重。研究发现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四项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较为均衡,其中,产出指标的权重系数最高(0.2611),过程指标和投入指标次之,分别为0.2512和0.2497,影响指标最低,为0.2380。为此,在针对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绩效的实际评估中,需更加重视产出方面的几个因素及相应的评估结果。(5)评估了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在采集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建立的体育彩票公益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使用全国和江浙沪皖的体育事业年鉴的公开统计数据,对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进行的实证评价研究验证了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是可行的,指标数据采集方式是合理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和推广性。首先,对全国31个省区市2014-2017年四年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部分指标进行了绩效评价。其次,对数据较为全面的长三角地区江、浙、沪、皖四个省市2018年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进行了全指标体系的绩效评价,排名依次为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6)探索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科学评价延展性。运用机器学习中的经典模型进行了验证和探索分析。首先,使用了非监督学习情形下的k均值聚类算法模型,对全国31个省区市2014-2017四年使用情况数据进行了建模分析,得出分类结果。其次,监督学习下的经典回归分析模型运用了线性岭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的决策树回归模型,进行了建模分析,得出各模型的20018年预测结果。其中,随机森林算法回归模型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通过该模型预测的结果与2018年长三角地区江浙沪皖三省一市的全指标评价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完全一致,验证了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研究提出了五个对策与建议:一是政策制度层面:完善顶层设计、形成法制体系。在国家层面立法:健全宏观层面顶层法律法规。在部级层面立规:订立中观层面部局管理规定。在省级层面立制:建立微观层面省级实操制度。二是意识认识层面: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共同认识。在社会层面:建立社会公益的意识。在管理层面:树立绩效管理的意识。三是资金管理层面:明确责权分工、形成科学机制。工作机制上:建立沟通协调机制。预算管理上:实施预算管理制度。过程管理上:加强经费使用监管。审计管理上:开展事后经费审计。四是资金分配层面:合理使用资金、科学分配方式。在领域分配要统筹兼顾、合理分配。项目分配要优化分配、引入竞争。平衡分配要注重绩效、奖罚分明。五是绩效评价层面:健全评价体系、完善指标体系。系统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发布公益金绩效评价报告、合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寻求智力支持数据支撑。
张培,夏海鹰[9](2021)在《1+X证书制度的价值取向、生成机制与实践进路》文中研究说明已实施近两年的1+X证书制度被认为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路径,而厘清其中书证融通的生成机制则尤为关键。文章在现有文献回顾及工作总结的基础上,从产教融合、技能养成、终身学习三个维度剖析了1+X证书制度的价值取向、书证融通的实现逻辑,并以此为引领建构了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三教"改革为驱动、以"个性定制"为手段的有效融通机制,提出在实践上应强化类型特色并着力践行面向市场的办学理念,深化产教融合并着力重构多元协同的育人机制,突出全面发展并着力推动技能养成的转型升级,紧扣职业发展并重点推进制度建设的系统设计等。
袁香香[10](2021)在《我国新高考渐进式改革的SWOT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中国渐进改革模式的三大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渐进改革模式的三大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财政制度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全景视野的绩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与文献评述 |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一)财政制度改革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影响 |
1.政府间关系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
2.税制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
3.预算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
(二)财政制度改革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路径 |
1.创新驱动路径 |
2.人力资本提升路径 |
3.资本配置路径 |
三、实证设计 |
(一)模型构建 |
(二)重要变量与指标说明 |
1.被解释变量 |
2.核心解释变量 |
3.中介变量 |
4.控制变量 |
(三)财政制度改革的综合指标测度 |
(四)数据来源与统计特征 |
四、实证结果分析 |
(一)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
(二)稳健性检验 |
(三)作用路径分析 |
第一,表5显示了创新驱动中介效应模型(3)的估计结果。 |
第二,表6显示了人力资本提升中介效应模型(3)的估计结果。 |
第三,表7显示了资本配置中介效应模型(3)的估计结果。 |
(四)进一步讨论 |
五、结论和启示 |
(3)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当务(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状:成就斐然 |
二、历程:行稳致远 |
三、探索:循之有道 |
四、当务:使命担当 |
(一)职业教育在实体经济领域里不能缺位 |
(二)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领域里不能缺位 |
(三)职业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能缺位 |
(5)协助决定对监护制度的矫变与重塑(论文提纲范文)
目次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协助决定概念的社会基础与学理解说 |
三、协助决定在法律形成机制互动中充实扩展 |
四、我国法引入协助决定模式的时代必然与现实可能 |
五、结论 |
(6)数字经济全球税收治理内卷化:表征、根源与破局(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字经济全球税收治理内卷化概述 |
(一)治理概念界定 |
(二)全球税收治理内涵 |
(三)内卷化概念辨析 |
(四)数字经济全球税收治理内卷化概述 |
二、数字经济全球税收治理内卷化:现象表征 |
(一)各国政府间内卷化现象 |
(二)国际组织层面内卷化现象 |
(三)数字巨头层面内卷化现象 |
三、数字经济全球税收治理内卷化:追根溯源 |
(一)数字经济带来的大量经济价值和社会财富外溢在全球税收治理的“公共领域” |
(二)数字经济创造的新兴商业模式和经济业态打破了全球税收治理的“既有秩序” |
(三)数字经济引致的政治权威式微和税权竞争增加了全球税收治理的“交易成本” |
(四)数字经济叠加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逆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税收治理的“焦虑情绪” |
四、数字经济全球税收治理内卷化:破局之道 |
(一)哲学理论基础:“惩恶”与“罚善” |
(二)根本路径:去内卷化 |
(三)中国的世纪选择:包容性发展 |
(7)城市群公共服务一体化因何难以实现——一个基于行政割据分析框架的解释(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行政割据:一个综合性的解释框架 |
(一)行政割据的概念与理论类型 |
1. 行政割据的概念 |
2. 行政割据的类型 |
(二)城市群中的行政割据现象与实际类型 |
(三)行政割据视角的城市群公共服务一体化研究 |
三、城市群公共服务一体化中的行政割据现象 |
(一)行政割据现象的普遍性 |
(二)行政割据现象的破坏性 |
(三)行政割据现象的复杂性 |
1. 职能性割据导致的碎片化结构 |
2. 地域性割据导致的无序竞争 |
3. 层级性割据导致的城市话语权失衡 |
四、推进城市群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政策构想 |
(一)构建城市群的准入与扩容机制 |
1. 从国家层面开展城市群界定工作,为城市群构建“准入机制” |
2. 构建稳健的城市群扩容机制 |
(二)构建公共服务的多元主体供给结构 |
1. 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作用发挥的恰当性和效率 |
2. 强化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 |
3. 加快培育社会组织 |
(三)构建政府间的良性竞合关系 |
1. 构建权威的区域性协调机构 |
2. 推进城市去行政等级化与去特殊化 |
3. 建立顺畅、多元的需求表达机制与信息沟通机制 |
4. 改革财政供给机制,实行共享共担、利益分摊的利益补偿机制 |
五、结论与讨论 |
(8)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对象 |
1.2.3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的研究 |
2.1.1 关于绩效管理的研究 |
2.1.2 关于绩效评价的研究 |
2.2 关于绩效评价体系与方法的研究 |
2.2.1 关于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
2.2.2 关于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
2.3 关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
2.3.1 关于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的研究 |
2.3.2 关于评价指标体系方法的研究 |
2.4 关于彩票公益金的研究 |
2.4.1 关于彩票公益金管理的研究 |
2.4.2 关于彩票公益金制度的研究 |
2.4.3 关于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研究 |
2.4.4 关于彩票公益金审计的研究 |
2.4.5 关于彩票公益金绩效评价的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3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3.1.1 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的一般分析 |
3.1.2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一般分析 |
3.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3.2.2 公共财政绩效管理理论 |
3.2.3 “5E”理论 |
3.2.4 成本效益分析理论 |
3.2.5 程序理论评价 |
3.3 本章小结 |
4 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与使用现状 |
4.1 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体系 |
4.1.1 管理政策 |
4.1.2 管理体制 |
4.2 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筹集情况 |
4.2.1 销售情况 |
4.2.2 筹集情况 |
4.3 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分配情况 |
4.3.1 分配政策 |
4.3.2 中央分配 |
4.3.3 地方分配 |
4.4 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情况 |
4.4.1 中央集中使用 |
4.4.2 体育总局使用 |
4.4.3 地方部门使用 |
4.5 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成效评析 |
4.5.1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贡献 |
4.5.2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特点 |
4.5.3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存在的问题 |
4.6 本章小结 |
5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系统构建 |
5.1 绩效评价体系的框架结构 |
5.1.1 绩效评价体系的系统分析 |
5.1.2 绩效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 |
5.2 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指导原则 |
5.3 绩效评价体系的目标 |
5.3.1 目标的含义 |
5.3.2 目标的重要性 |
5.3.3 目标管理的意义 |
5.4 绩效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 |
5.5 绩效评价体系的制度体系 |
5.5.1 绩效评价的法律规范 |
5.5.2 绩效评价的制度规范 |
5.6 绩效评价体系的组织体系 |
5.6.1 绩效评价的主客体界定 |
5.6.2 绩效评价的工作范围 |
5.6.3 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 |
5.7 绩效评价体系的标准体系 |
5.7.1 评价标准分类 |
5.7.2 评价等级划分 |
5.8 绩效评价体系的方法体系 |
5.8.1 绩效评价方法概述 |
5.8.2 德尔菲法 |
5.8.3 文本分析法 |
5.8.4 系统综述法 |
5.8.5 模糊综合评价法 |
5.8.6 机器学习法 |
5.9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
5.10 本章小结 |
6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6.1 预选评价指标集的构建 |
6.1.1 文本的纳入 |
6.1.2 文本分析步骤 |
6.1.3 结果分析 |
6.2 第一轮专家调研 |
6.2.1 调查问卷形成 |
6.2.2 专家团队选择 |
6.2.3 专家咨询结果 |
6.2.4 专家意见汇总 |
6.3 第二轮专家调研 |
6.3.1 调查问卷修改 |
6.3.2 专家咨询结果 |
6.3.3 专家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 |
6.4 指标权重确认 |
6.5 本章小结 |
7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7.1 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7.2 长三角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7.3 本章小结 |
8 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实证分析 |
8.1 机器学习概述及使用意义 |
8.2 实证数据概览 |
8.3 非监督学习下的聚类算法及实证分析 |
8.4 监督学习下相关回归模型与实证分析 |
8.4.1 线性岭回归模型 |
8.4.2 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 |
8.4.3 决策树回归及树相关的模型 |
8.5 本章小结 |
9 结论与建议 |
9.1 论文主要结论 |
9.1.1 梳理了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与使用现状 |
9.1.2 规划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系统构建 |
9.1.3 构建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9.1.4 确定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各级指标权重 |
9.1.5 评估了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 |
9.1.6 探索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科学评价延展性 |
9.2 对策与建议 |
9.2.1 政策制度层面:完善顶层设计、形成法制体系 |
9.2.2 意识认识层面: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共同认识 |
9.2.3 资金管理层面:明确责权分工、形成科学机制 |
9.2.4 资金分配层面:合理使用资金、科学分配方式 |
9.2.5 绩效评价层面:健全评价体系、完善指标体系 |
10 创新、局限与展望 |
10.1 创新之处 |
10.1.1 研究选题与视角的创新 |
10.1.2 框架系统和指标体系的创新 |
10.1.3 发展预测的创新 |
10.2 研究的局限性 |
10.2.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性 |
10.2.2 绩效评价数据获取的全面性 |
10.3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1:专家咨询评议表(第一轮) |
附件2:专家咨询评议表(第二轮) |
附件3:专家访谈提纲 |
附件4:机器学习与建模相关代码 |
附件5:学习经历与科研经历 |
(9)1+X证书制度的价值取向、生成机制与实践进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书证融通的实现逻辑:1+X证书制度的价值取向 |
(一)以产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 |
(二)以技能养成引领技术技能人才全面发展 |
(三)以终身学习催生国家资历框架体系建设 |
二、书证融通的实现模式:1+X证书制度的生成机制 |
(一)以价值取向为引领,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逻辑重塑 |
(二)以“三教”改革为驱动,实现职业教育书证融通的内在变革 |
(三)以个性定制为手段,实现职业能力层次结构的动态匹配 |
三、书证融通的实现框架:1+X证书制度的实践进路 |
(一)强化类型特色,着力践行面向市场的办学理念 |
(二)深化产教融合,着力重构多元协同的育人机制 |
(三)突出全面发展,着力推动技能养成的转型升级 |
(四)紧扣职业发展,重点推进制度建设的系统设计 |
四、中国渐进改革模式的三大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财政制度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全景视野的绩效评估[J]. 余红艳,沈坤荣. 财政研究, 2021
- [2]赋能型政府——新一代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理论建构[J]. 黄先海,宋学印. 管理世界, 2021(11)
- [3]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当务[J]. 姜大源. 神州学人, 2021(11)
- [4]胡适自由主义教育思想研究[D]. 卢长智. 上海师范大学, 2021
- [5]协助决定对监护制度的矫变与重塑[J]. 陈嘉白.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21(05)
- [6]数字经济全球税收治理内卷化:表征、根源与破局[J]. 毛恩荣,周志波. 宏观经济研究, 2021(08)
- [7]城市群公共服务一体化因何难以实现——一个基于行政割据分析框架的解释[J]. 陈思羽.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4)
- [8]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研究[D]. 霍圣录.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9]1+X证书制度的价值取向、生成机制与实践进路[J]. 张培,夏海鹰. 教育与职业, 2021(13)
- [10]我国新高考渐进式改革的SWOT分析[D]. 袁香香. 华中师范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