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技英语中“介词+which”引出的定语从句(论文文献综述)
朱垲[1](1983)在《科技英语中“介词+which”引出的定语从句》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探索了科技英语的特点之一——“介词+which”引出的定语从句的四种句型:1、“介词+which”引出的定语从句,2、“名词(代词)+介词+which”引出的定语从句,3、“介词+which(whose)+名词”引出的定语从句,4、“介词+which”引出的混合型定语从句.本文着重探索了这四种句型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
高艳[2](2020)在《《人工智能第一课》(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自然语言处理作为人工智能应用最广泛的部分,已经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深度结合。但目前学界对于人工智能领域专业文本汉译的研究较少,主要探讨人工智能领域专业术语、缩略语的翻译策略等,有关句子和篇章的汉译策略研究有待加强。本翻译实践项目的源语文本为马拉迪斯大学迪帕克教授编撰的A First Course in AI第16章,这是一本关于自然语言处理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和消除歧义的任务及其具体应用的着作。在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指导下,本文将从词汇、句子和篇章删减及图表翻译方面通过案例分析来讨论相应的汉译策略。在词汇层面,根据科技英语术语翻译原则,对原文本中的专业术语进行一元化处理并采用词义转化、抽象化引申及具体化引申的翻译技巧使普通词汇词义专业化;在句子层面,运用多种翻译技巧的有机结合对文中的隐性逻辑关系进行显性化处理:采用增译词项法和改换译法来将隐性因果关系显性化,采用合译法、倒译法来处理隐性条件关系。隐性对照关系的显性化则通过重复法、分译法来实现;母体规范的指导则运用于对原文进行篇章删减并翻译图表公式。本文结果可为国内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对自然语言处理理论文本的翻译也可提供借鉴。
王唤[3](2020)在《《人工智能的优势:如何实现人工智能变革》(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此次翻译实践选取了《人工智能的优势:如何实现人工智能变革》一书的第一章,内容涉及几类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大型企业当中的应用实例。对该文本的翻译旨在介绍人工智能领域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以便为国内信息科技类企业的发展决策和技术选择提供借鉴。原文为典型的信息型文本,文本的语言功能为传递信息。笔者选取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并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进行翻译,力图在不影响译文可读性的前提下,确保译文的忠实性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在译例分析中,笔者首先从翻译实践中遇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翻译入手,介绍了词汇翻译中遇到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难题以及使用到的音译、意译、增译和词性转变等翻译方法;其次,笔者结合文本的句法特征,分别分析了被动句、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和长难句的翻译方式和处理方案;最后,笔者从衔接和连贯这两个角度讨论了如何在语篇翻译中完善代词的处理方法和理清句子的逻辑关系。在此次翻译实践中,笔者不仅巩固了翻译理论知识,增强了翻译实践能力,而且对翻译活动本身以及译者应具备的综合素养有了更深的体会。
孙晓珞[4](2019)在《变译理论视角下Trade Diplomacy Transformed汉译定语从句结构变通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定语从句是翻译实践中的难点。定语从句结构复杂、形式多样、变化丰富,而且中英语言结构差异很大,如果直译或是顺译某些定语从句就会造成词不达意,无法传递源语想要表达的内容。这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译者需要针对不同定语从句的句法结构和句型特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最大限度的还原源语想要传达的中心思想。具体而言,在翻译定语从句时,要理清句子主干,根据语法和逻辑合理地进行拆分,并佐以适当的翻译手段,或是将定语从句根据其主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加以转换,形成符合汉语语言特点的译文,以利于译入语读者理解。英语经济类学术专着中的定语从句非常突出,在翻译时会有一定困难,探索这些翻译困难的解决途径有利于为英语定语从句汉译增加新的视角和理据。经济类学术专着中的定语从句的翻译可以采用变译理论之下的变通手段、方法和技巧。特别在汉译定语从句的结构变通时,变译理论提供了有效的视角和解析方式。基于此,笔者选取杰弗里·艾伦·皮格曼(Geoffrey Allen Pigman)的Trade Diplomacy Transformed作为翻译实践文本,以黄忠廉的变译理论为视角,分析并解决定语从句汉译的问题。Trade Diplomacy Transformed一书中定语从句较多,种类繁杂,极具代表性,因此在翻译实践中应该仔细分析主从句间的结构关系,做出适当调整。在翻译过程中,笔者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定语从句中从句结构多变、定语从句中主从句间蕴含多样状语关系、定语从句中先行词与从句位置分离的问题。通过进行大量实例翻译,笔者依据变译理论的编译、改译、并缩等变通手段,进一步总结出移位、拆分、转译、融合、合并、省译以及将定语从句译成其他关系分句等方法,有效解决了定语从句翻译中的困难。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翻译方法,希望可对其他经济类文本中定语从句的汉译提供一些借鉴。
项庆阳[5](2020)在《《船舶技术百科全书》中词汇省略的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翻译实践报告以纽马克交际翻译为视角,对词汇省略进行翻译和研究,其原材料选自《船舶技术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Ship Technology)。《船舶技术百科全书》是一部网络词典,内容包括船舶技术专业术语及相关知识拓展,属于科技文本。因此译文须具有专业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以符合科技文本的特点。英汉语言在句法结构上存在差异,不能按照形式对应原则进行词对词的翻译,所以在翻译实践中,通过总结材料中不同词汇的省略情况,探讨原文中结构性省译问题。本报告主要从实词省略和功能词省略两方面进行翻译分析,其中实词省略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代词的省略;功能词省略包括介词、连词和冠词的省略。词汇省略的运用可使译文更加准确专业,符合海事文本的特点。
李建明[6](1995)在《定语从句在科技英语中的运用》文中认为 科技英语中的定语从句用得很广泛,几乎处处可见,定语从句使用得当,可避免写一连串的简单句,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可以把主要的内容放在主句中表达,次要的内容用从句来表达,句子显得主次分明。例如:
甘理[7](2013)在《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看科技英语中定语从句的翻译》文中指出定语从句是科技英语中最常见的语法修饰成分。科技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常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包含繁多的意义,像一般定语从句一样,置于所修饰或限定的词语后面。汉语中的定语一般是前置,因此不宜太长,结构也相对简单。如何将科技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忠实、完整、通顺地翻译成汉语,使译文读者对其传递的信息的理解与把握跟原文读者对其信息的理解与把握能够基本一致,实现功能对等,是每一个科技工作翻译者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科技英语中定语从句的翻译进行分析探讨。除了引言和结语之外,本文由三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对功能对等理论进行简介,阐述其对定语从句翻译的指导意义;第二章概述科技英语中定语从句的结构特点和语义特点;第三章通过实例分析,探讨科技英语定语从句的一些翻译方法。笔者认为,通过运用前置法、分译法和合译法等翻译方法,译者可以忠实有效地表达出原文中定语从句所包含的意义,使译文表达自然通顺、严谨富有逻辑性,很好地为译文读者接受。
刘莉[8](2018)在《目的论指导下的食品科技英语文献中长句的汉译 ——以Food Chemistry期刊中两篇食品科技文献为例》文中指出科技英语作为当代世界各国间科技信息交流互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当时世界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技文本的核心就在于传递科学技术的信息内容,本次科技英语文献的翻译实践是在功能派目的论的指导下进行,以翻译目的为核心的目的论能够帮助译者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从而实现科技文本的文本功能。本次翻译实践文本是选自权威外文期刊Food Chemistry中的《季节变化和超高温加工对瑞典牛奶血脂和脂肪球结构的影响》和《人体空肠中乳蛋白的蛋白质降解和肽释放》,两篇文献分别介绍了超高温灭菌牛奶与生奶相比的季节性模式以及体外消化方案与乳蛋白质的生理胃肠消化相似的实验发现。在此次翻译实践中,笔者重点对两篇食品科技文献中的长句翻译方法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和总结长句特点,将翻译文本中的长句类型分成简单长句、主从复合长句和并列复合长句,并概括了翻译长句时需遵循的基本步骤。在翻译过程中,基于功能目的论三原则的指导,笔者总结归纳了食品科技类文献长句的翻译方法,主要采用了顺序译法、变序译法、分句译法和综合运用四种方法对文中长句进行分析处理,并归纳了每种方法适用的长句类型。笔者希望通过此次翻译实践报告,对食品科技文献长句的汉译和目的论翻译理论的具体实践提出比较有意义的翻译思路和解决方法,希望对日后同类型文本的翻译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许明武[9](2006)在《科技英语句层信息传递功能研究》文中指出科技文章句式选择有其自身的特点。因为科技文章主要目的为传达信息,不使用或不常使用包括疑问、否定、倒装等句式。科技文章中是否经常使用这些不同的句型结构、使用的目何在以及它们对整个文章的信息传递和推进有什么样的作用?本文将在大量语料基础上分析研究。研究具体将覆盖以下七种主要句型:分隔句、倒装句、省略句、否定句、被动句、虚拟句、疑问句。分隔修饰是修饰语与其修饰的中心语被其他句子成分分隔的语法现象。在科技英语这种注重信息性,准确性的文体中,这一语法现象主要表现出在信息推进中的功能。对分隔修饰的语料分析显示,分隔修饰按其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强制性分隔修饰和非强制性分隔修饰两种,强制性分隔修饰主要有保持信息推进的连贯性等四种功能,而非强制性分隔主要有突出某一部分信息等五种功能。倒装句是通过调节句子中各成分的位置,使各个成分的信息状态合理分布。以往对倒装句的研究多是在文学文体中讨论倒装句的用法分类,以及倒装句的修辞功能和语篇功能。科技英语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在科技英语中,为了使信息突出,常使用倒装句以达到句子平衡。省略现象在科技英语信息推进中的功能亦不容忽视。文中以信息理论为基础,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概括出省略句式的信息功能,即:语篇简洁、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凸显焦点和对比焦点的可能性以及这四种功能的分布特点,并讨论了这种特点出现的原因。被动句作为科技英语中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它的存在必定在科技英语信息传递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归纳前人研究结果,从维持信息的连贯性和客观性、话题确立、信息强调、信息对比和信息的戏剧性等方面着手,本文在语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找出这些功能体现的情况并作具体分析。虚拟语气不仅广泛存在于各种文学作品之中,科技英语文章中也能找到虚拟语气的踪影。文中尽力揭示虚拟语气在科技英语文章中所起的信息功能,即科技英语是如何运用虚拟语气来传递各种信息的,从而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新的知识背景,能够对各种国际科技读物理解得更透彻,更游刃有余。研究方法为理论和实证相结合,通过语料分析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研究所收集的语料全部来源于《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从该杂志2005年的1月到10月共10期中按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各种句式的完整句子各500例左右。将这些英语句子组建成一个小型的语料库,然后再对他们进行信息分类研究,得出数据结果。再通过对结果的科学讨论分析而得到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句式在科技英语中比较常见。其对篇章信息传递的贡献为:信息导入、信息确立、信息转换、信息推进、信息焦点凸显、信息衔接、信息平衡、信息预示、信息限定、信息概括、信息终结等。不同的句式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
张敏[10](2020)在《《高分子绿色阻燃剂》(第一章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阻燃剂广泛应用于建筑、纺织和运输等行业,能提高聚合材料的防火性能,降低火灾风险,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以推广阻燃剂学科领域研究和发展的科技翻译显得尤为重要。本报告撰写基于节选Polymer Green Flame Retardants(第一章)翻译实践,该部分源于希腊两位学者完成的研究成果——“可燃聚合物”。源语文本具有专业术语和长难句较多、结构复杂等科技英语的典型特征。笔者在翻译过程中,以目的论为指导,以达到译入语文本和源语文本之间充分而非等值的翻译评价标准,实现科技英语信息传播的预期目标及功能。本报告以目的论三原则为指导,从词法、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探讨了科技文本翻译采用的方法和技巧。词法层面,从专业术语和动词名词化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专业术语翻译遵循目的和忠实原则,采用零翻译、逐词翻译等翻译技巧;动词名词化结构的翻译遵循目的和连贯原则,运用词类转换技巧。句法层面,重点讨论无从句(单纯多重修饰成分叠加)长难句和含从句长难句的翻译,综合运用目的论三原则,采用顺译、逆译、拆译、合译和重组等方法。语篇层面,以目的原则为统领,在忠实的基础上再现源文本的语义、逻辑和文体连贯,采用顺译、拆译、合译、重组和意义重构等方法。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对翻译目的论和科技翻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对翻译技巧和方法的合理运用有了更直接的认识,这对今后从事该类文本的翻译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科技英语中“介词+which”引出的定语从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技英语中“介词+which”引出的定语从句(论文提纲范文)
(2)《人工智能第一课》(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翻译任务介绍 |
1.1 翻译项目背景 |
1.2 翻译项目意义 |
第二章 原文文本分析 |
2.1 原文文本内容 |
2.2 原文文本特点 |
2.2.1 专业术语复杂 |
2.2.2 逻辑关系隐性 |
2.2.3 图表公式繁陈 |
第三章 翻译过程描述 |
3.1 译前准备 |
3.2 翻译过程 |
3.3 译后审校 |
第四章 翻译规范指导下具体案例分析 |
4.1 图里翻译规范论 |
4.2 专业术语词义确定 |
4.2.1 纯科技词汇词义的一元化 |
4.2.2 普通词汇词义的专业化 |
4.3 隐性逻辑关系显性化 |
4.3.1 隐性因果关系显性化 |
4.3.2 隐性条件关系显性化 |
4.3.3 隐性对照关系显性化 |
4.4 篇章删减及图表翻译 |
4.4.1 篇章删减 |
4.4.2 图表翻译 |
第五章 翻译实践总结 |
5.1 收获与心得 |
5.2 不足之处及今后努力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翻译任务的原文文本与译文文本 |
附录 B 术语表 |
(3)《人工智能的优势:如何实现人工智能变革》(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翻译任务描述 |
1.1 材料来源 |
1.2 作者简介 |
1.3 作品简介 |
1.4 选题意义 |
2 翻译过程描述 |
2.1 译前准备 |
2.1.1 翻译实践规划 |
2.1.2 文本分析 |
2.1.3 翻译辅助工具 |
2.2 翻译难点 |
2.3 翻译理论与翻译策略 |
2.4 审校和优化 |
3 译例分析 |
3.1 词汇翻译 |
3.1.1 名词 |
3.1.2 动词 |
3.1.3 形容词 |
3.2 句子翻译 |
3.2.1 被动句 |
3.2.2 定语从句 |
3.2.3 名词性从句 |
3.2.4 长难句 |
3.3 语篇翻译 |
3.3.1 衔接 |
3.3.2 连贯 |
4 翻译实践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英语原文 |
附录 B 汉语译文 |
附录 C 术语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变译理论视角下Trade Diplomacy Transformed汉译定语从句结构变通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二、翻译任务与翻译过程 |
2.1 任务来源与任务描述 |
2.2 翻译工具和相关资源 |
2.3 翻译过程 |
三、变译理论综述及其在句子翻译中的应用 |
3.1 变译理论描述 |
3.1.1 背景与核心内容 |
3.1.2 理论范畴与关键术语 |
3.2 变译理论应用于句子翻译研究综述 |
3.2.1 句子层面的翻译研究 |
3.2.2 句群层面的翻译研究 |
四、翻译问题及变译理论指导下的解决方案 |
4.1 翻译问题 |
4.1.1 定语从句中从句结构多变 |
4.1.1.1 单一型定语从句中从句部分冗长 |
4.1.1.2 多联型定语从句中多个从句叠加 |
4.1.2 定语从句中主从句间蕴含多样状语关系 |
4.1.2.1 蕴含因果类状语关系 |
4.1.2.2 蕴含假设类状语关系 |
4.1.3 定语从句中先行词与从句位置分离 |
4.1.3.1 分离型定语从句中先行词和从句分开 |
4.1.3.2 前位型定语从句中先行词位于从句之后 |
4.2 变译理论指导下的解决方案 |
4.2.1 编译变通:定语从句语序重组 |
4.2.1.1 移位法 |
4.2.1.2 拆分法 |
4.2.1.3 转译法 |
4.2.2 改译变通:定语从句内隐逻辑显化 |
4.2.2.1 改为条件分句 |
4.2.2.2 改为让步分句 |
4.2.2.3 改为目的分句 |
4.2.2.4 改为因果分句 |
4.2.3 并缩变通:定语从句结构简化 |
4.2.3.1 融合法 |
4.2.3.2 合并法 |
4.2.3.3 省译法 |
五、翻译实践总结 |
5.1 翻译实践中的收获与经验 |
5.2 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参考文献 |
术语表 |
附录 |
致谢 |
(5)《船舶技术百科全书》中词汇省略的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翻译任务介绍 |
1.1 文本介绍 |
1.2 翻译任务简介 |
第2章 翻译过程 |
2.1 译前准备 |
2.2 翻译过程描述 |
2.3 译后事项 |
第3章 案例分析 |
3.1 省略概述 |
3.1.1 省略的定义 |
3.1.2 英汉语言省略成分的比较 |
3.1.3 理论依据 |
3.2 实词省略 |
3.2.1 名词省略 |
3.2.2 动词省略 |
3.2.3 形容词和副词省略 |
3.2.4 代词省略 |
3.3 功能词省略 |
3.3.1 介词省略 |
3.3.2 连词省略 |
3.3.3 冠词省略 |
第4章 实践总结 |
4.1 翻译总结 |
4.2 翻译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原文与译文 |
附录B 专业术语对照表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看科技英语中定语从句的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1. 功能对等理论与定语从句的翻译 |
1.1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
1.2 功能对等理论对定语从句翻译的指导作用 |
2. 科技英语中定语从句的特点 |
2.1 结构特征 |
2.1.1 间位型 |
2.1.2 后位型 |
2.1.3 前位型 |
2.1.4 分离型 |
2.2 语义特征 |
2.2.1 对先行词的修饰或限定 |
2.2.2 对先行词的补充或说明 |
2.2.3 总括修饰整个主句 |
2.2.4 与主句存在逻辑上的状语关系 |
3. 科技英语中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 |
3.1 前置法 |
3.2 分译法 |
3.3 合译法 |
3.4 转译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翻译资料 |
致谢词 |
(8)目的论指导下的食品科技英语文献中长句的汉译 ——以Food Chemistry期刊中两篇食品科技文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 |
二、科技英语长句翻译的研究现状 |
三、理论阐述 |
3.1 目的论概述 |
3.2 目的论对科技英语翻译的理论指导 |
四、目的论指导下科技英语长句英汉翻译方法及案例分析 |
4.1 科技英语的长句特点和分类 |
4.1.1 科技英语长句特点 |
4.1.2 科技英语长句分类 |
4.2 目的论指导下的长句英汉翻译方法及案例分析 |
4.2.1 顺序译法 |
4.2.2 变序译法 |
4.2.3 分句译法 |
4.2.4 综合运用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原语/译语对照语篇 |
致谢 |
(9)科技英语句层信息传递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0.1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0.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0.3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
0.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0.5 论文结构 |
1 近十年话语信息研究述评 |
1.1 引言 |
1.2 语言学中信息的概念及其分类 |
1.3 话语及信息研究成果回顾 |
1.4 几点看法 |
2 科技英语信息传递方式研究综览 |
2.1 信息传递中的句法学 |
2.2 信息传递中的语义研究 |
2.3 信息传递中的语用研究(邻近配对) |
2.4 信息传递中的功能语言学 |
2.5 信息传递中的体裁分析 |
2.6 信息传递中的话语修辞过程和层次分析(RHETORICAL AND DISCOURSE ANALYSES) |
2.7 信息传递中的科技语体结构分析 |
3 分隔句在科技英语中的信息功能 |
3.1 引言 |
3.2 分隔修饰 |
3.3 研究途径与结果统计 |
3.4 数据分析及讨论 |
3.5 小结 |
4 被动句在科技英语中的信息功能 |
4.1 引言 |
4.2 被动句式与信息传递 |
4.3 数据收集及结果分析 |
4.4 小结 |
5 疑问句在科技英语中的信息功能 |
5.1 引言 |
5.2 疑问句式与信息推进 |
5.3 数据收集与结果分析 |
5.4 小结 |
6 倒装句在科技英语中的信息功能 |
6.1 引言 |
6.2 倒装句式与信息功能 |
6.3 研究途径 |
6.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6.5 小结 |
7 虚拟句在科技英语中的信息功能 |
7.1 引言 |
7.2 虚拟语气 |
7.3 研究途径 |
7.4 数据分析 |
7.5 讨论 |
7.6 小结 |
8 否定句在科技英语中的信息功能 |
8.1 引言 |
8.2 否定结构与信息传递 |
8.3 研究途径与结果统计 |
8.4 分析与讨论 |
8.5 小结 |
9 省略句在科技英语中的信息功能 |
9.1 引言 |
9.2 省略句式与信息传递 |
9.3 研究途径 |
9.4 分析讨论 |
9.5 小结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学位申请人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2 各类语料 |
分隔 |
被动语料 |
疑问语料 |
倒装语料 |
虚拟语料 |
否定语料 |
省略语料 |
(10)《高分子绿色阻燃剂》(第一章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任务描述 |
1.1 任务简介 |
1.2 任务分析 |
1.3 任务要求 |
1.4 实践意义 |
2 任务流程 |
2.1 译前准备 |
2.1.1 项目分工与计划安排 |
2.1.2 文本阅读和文献查询 |
2.1.3 术语表和翻译辅助工具 |
2.1.4 理论选择 |
2.2 翻译过程 |
2.3 译后校审 |
3 案例分析 |
3.1 词法层面 |
3.1.1 术语、表达式和外来词 |
3.1.2 动词名词化结构 |
3.2 句法层面 |
3.2.1 无从句长难句 |
3.2.2 含从句长难句 |
3.3 语篇层面 |
3.3.1 语义连贯 |
3.3.2 逻辑连贯 |
3.3.3 文体连贯 |
4 实践总结 |
4.1 技巧和方法 |
4.2 译后心得 |
4.3 前景规划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翻译材料原文 |
附录二 翻译材料译文 |
附录三 术语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科技英语中“介词+which”引出的定语从句(论文参考文献)
- [1]科技英语中“介词+which”引出的定语从句[J]. 朱垲. 大连海运学院学报, 1983(S1)
- [2]《人工智能第一课》(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高艳. 湘潭大学, 2020(02)
- [3]《人工智能的优势:如何实现人工智能变革》(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D]. 王唤. 郑州大学, 2020(02)
- [4]变译理论视角下Trade Diplomacy Transformed汉译定语从句结构变通实践报告[D]. 孙晓珞. 辽宁师范大学, 2019(01)
- [5]《船舶技术百科全书》中词汇省略的汉译实践报告[D]. 项庆阳.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6]定语从句在科技英语中的运用[J]. 李建明. 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5(02)
- [7]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看科技英语中定语从句的翻译[D]. 甘理. 湖南师范大学, 2013(S1)
- [8]目的论指导下的食品科技英语文献中长句的汉译 ——以Food Chemistry期刊中两篇食品科技文献为例[D]. 刘莉.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9]科技英语句层信息传递功能研究[D]. 许明武.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4)
- [10]《高分子绿色阻燃剂》(第一章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张敏.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