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投影概念编写立体几何教材的尝试

用投影概念编写立体几何教材的尝试

一、用投影概念编篡立体几何教材的尝试(论文文献综述)

姚晶,张秉义[1](1985)在《用投影概念编篡立体几何教材的尝试》文中指出 把近代数学的基本观点,渗透到中学数学教材之中,改造原有教材的知识结构,从而缩短经典数学与应用数学的距离,是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中学几何教材基本上是根据欧几里得的公理体系来编写的,学生初学几何时,用静止的观点去剖析空间图形的几何性质,这从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来说,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当学生已经有了相当数量的感性知识积累之后,应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观察、把握空间图形的变换规律,把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引入“动的世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尝试把投影的概念、方法和应用,与点、线、面的几何性质相结合,目的就在此。

史亮[2](2011)在《高中归纳课程教学研究》文中提出自2004年9月实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来,针对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研究,成为高中数学教育教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出现的“归纳”,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首次列入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在我国高中数学领域具有改革尝试的意义,同样也成为数学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在世界各国普遍实施改革发展的今天,如何在国际视野下正确分析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归纳”,如何在高中数学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切实落实“归纳”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归纳思维和归纳的思想方法的培养),一直是我国高中数学领域尚未回答的问题,更是修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亟待解决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合情推理”是(广义的)归纳推理的一部分,本研究所指的“归纳”是基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合情推理”内容,是指(广义的)归纳推理,归纳的思维方式。文中所出现的“归纳”均指(广义的)归纳推理。本研究立足国际视野,采取静态分析与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思路,针对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归纳”内容,展开国际比较研究;同时,对我国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归纳”的课程内容及其相关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既包括作为显性的“归纳”内容出现的“合情推理”,也包括作为渗透内容出现的隐性的“归纳”内容)。在此基础上,对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归纳思维进行典型案例分析,结合高考实际对“归纳”内容的评价特点进行理性分析,试图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高中“归纳”课程内容、教学实施与评价中的真实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改进对策。其中,国际比较采取文本分析和比较法,范围涉及美国、俄罗斯、英国、韩国、印度,现状分析采取问卷调查、文本分析与课堂实践等方式方法。而对策分析采取理论分析为主的方法。研究表明:(一)从国际视野下分析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归纳”内容,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对“归纳”特别关注。通过对美国、俄罗斯、韩国、印度国家的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及其与我国现行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虽然尚未将归纳思维和归纳的思想方法的培养渗透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每个领域,但是,从单独设立“归纳”的课程内容、将归纳思维和归纳的思想方法的培养,明确作为高中数学的课程教学目标等角度分析,我国比美国、俄罗斯、韩国、印度都有显著优势。(二)关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归纳”实施现状有喜有忧,亟待实质性改进,而总体上是喜大于忧:1.对于课程教学,最大的难题是教师缺少进行思维方法教学的经验和经历(而仅仅习惯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即,习惯于进行结果性内容的教学,而缺少开展过程性内容教学的成功案例和恰当模式。关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归纳”实施状况的调查表明:被调查的高中数学教师普遍认同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归纳”设置的必要性,而对于是否将“归纳”课程教学内容独立地设计成“合情推理”内容,存在明显差异;被访者普遍认为,应该将归纳思维和归纳的思想方法的培养渗透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每个领域,而不是仅仅体现在“合情推理”中。有必要将归纳思维和归纳的思想方法渗透在数学课程的其他领域,并注重联系与归纳相关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2.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归纳”内容的评价严重滞后于,集中表现为,缺乏相应的评价技术与评价人才。研究表明,无论是高考试卷中还是日常的教学评价中,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和很好重视。这些问题不仅涉及评价内容,更涉及评价的方式方法,而评价技术确实是其核心难题。特别地,针对归纳思维的评价,缺少合适的评价工具(核心是相关的测试题)与相应的评价方式方法,以及缺少能够研制评价归纳思维的相关专业评价人士,是制约我国高中“归纳”课程教学实施的难题。而适当采取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方法(诸如情境测试、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等),可以有效地评价高中生的归纳思维水平。(三)归纳推理是形成创造能力的根本,而具体工作必须在日常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加以切实落实。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归纳”可以从广义上进行理解和实施,这样可以有利于教师在数学最基本的原理中联系与归纳相关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归纳思维,必须真正体现归纳推理的全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一次归纳的过程,体验一个规律的归纳过程、提炼过程,只要他深刻感受到其中的方法魅力,对于今后的发展将是终生受益。而这个过程的一般形态(即理想的模式)是:个案1、…、个案n→归纳出一个规律,猜测共性规律→逻辑证明自己的猜测→得出一般的结论。即问题一般化→问题特殊化→归纳抽象,找出规律→证明规律,找出结论。(四)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将包括归纳思维在内的“基本思想”,作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列出现的“四基”目标,列入高中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之中。本研究对于修改我国现行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具有直接的参考,对于深化高中归纳思维和归纳的思想方法培养的课堂教学研究,以及高中归纳的评价研究,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周琳[3](2009)在《对高中数学教材的情感维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教育思想的进步和教学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并投入“情感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然而,尽管上海二期课改已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列为高中教学三大课程目标之一,但“情感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现状却并不乐观。笔者认为,教师忽视了从情感维度研究教材,是造成数学情感教学现状流于形式的主要归因之一。为改变目前数学情感教学的这种状态,笔者采用文献法和实证研究法,从分析上海二期课改高中数学新教材入手,通过新老教材的对比分析,着力于从情感维度挖掘和运用新教材中所蕴含的理智感、审美感、道德感等三种重要情感因素,并通过三个单课案分析进行了应用的实践尝试;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也表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心研究分析教材,体验情感、运用情感、传递情感、培育情感,有助于学生情感与认知的同步提高。期望本研究能为提高教师对深入分析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在“情感教学”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进而使教师增加对“情感教学”的投入;也企望能成为新一轮教改、课改的助推力。

崔翠华[4](2019)在《基于课堂探究高一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困难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8]。本次课程改革把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8]。立体几何初步这部分内容是高中数学必修课程的一部分,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平面几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的课程。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有助于提升学生直观想象、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等方面的数学学科素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行为是发生在课堂上的,包括正课、自习课、讨论课等。本文基于正课、自习课和讨论课来研究学生学习立体几何初步内容的困难,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学校层面分析课堂,通过观察、访谈、问卷、实验的方式寻找解决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困难的有效方法。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立体几何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学生对概念、公理、定理的理解不到位;学生不能灵活进行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转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表述和书写不规范;涉及基础知识的疑难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问题积少成多;对于一些用文字语言表述的定语较多的题目,学生就很难理解题目的含义。而要解决这些困难,就需要从根本上出发,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数学正课一直以来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但是自习课也占据着同样重要的位置,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价值,比如开设生涯规划课。学生正课和自习课产生的疑问需要得到及时的解决,而教师的时间有限,所以,学校可以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如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大胆的,语言是易于理解的。他们可以解决一些基础知识产生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进而,改善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通过这个途径去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爱上学习。

张海妮[5](2019)在《五年制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立体几何教学研究 ——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之一,五年制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五年制高职又称“3+2”高职,学生前三年在中职学校学习,后两年进入对口高职学校学习。数学是五年制高职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类工程造价专业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立体几何在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绘图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中高职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工程造价专业为例,主要研究工程造价(三二分段)班级的立体几何教学。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数学专任教师在了解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对学生特点、中高职立体几何教材内容衔接等方面的研究,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应结合工程造价专业特点,转变教学理念,改进立体几何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材或开发校本教材,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立体几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图形绘制能力等,为学生工程造价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几何基础,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将立体几何知识应用于专业课的学习中。本文编者主要从教材、学生、教师、工程造价专业特点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对五年制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入学摸底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立体几何学习的态度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课堂学习情况;对2018级五年制工程造价A、B班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立体几何教学,用期末测试来对比改变教法前后的教学效果;对工程造价教研室和数学教研室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访谈等方式,探索改善五年制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立体几何教学的策略,让教师学会将其应用在立体几何实际教学中,例如培养学生的非认知能力、选择合适的教材或开发立体几何校本教材、合理安排立体几何教学课时、改进教师的立体几何教学方法和多维度考核等。

杨朝丽[6](2009)在《基于儿童空间概念理论下的“视图与投影”的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视图与投影”内容是第八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新加入的知识。安排在九年级学习是因为学生对几何的知识的学习已经告一段落,对于二维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后继学习中立体几何,现代美学、工程应用、房屋设计等方面的内容都与视图与投影知识息息相关。让学生由物得图,由图想物,实现一维、二维和三维的转换,这一知识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从教学的需要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考虑,选择昆明第十六中学的师生作为调查的对象进行“视图与投影”教学的研究。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展开:第一,在昆明第十六中学进行“视图与投影”教学现状调查;第二,对“视图与投影”内容进行教材对比分析及教学设计研究。开展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一、进入新课程,昆明市第十六中学的“视图与投影”内容教学情况如何?二、“视图与投影”内容安排在九年级学习(北师大版安排在九年级上册第四章,人教版安排在九年级下册二十九章,也就是最后一章)是否合理及可行?三、中学“视图与投影”教学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实现这一目的?研究在检索、分析有关文献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新教材等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和访谈,通过课堂观摩和实践教学收集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案例,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中根据数学教学设计的理念提出了进行“视图与投影”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四条教学设计原则,并最终得出了三条结论:第一,昆明市第十六中学“视图与投影”教学的实施总体情况一般,应加强昆十六中学对“视图与投影”教学的重视,特别应加强对该知识板块的教师研讨和培训。第二,“视图与投影”知识安排在九年级学习,学生既有几何知识为基础又可以为后继学习搭桥梁,这样安排合理,可行。第三,“视图与投影”知识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知识的特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论文的写作,期望能够对初中“视图与投影”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施瑛[7](2014)在《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历程研究(1932-1966)》文中指出华南地区建筑的发展,因远离政治中心而又毗邻港澳的独特地理区位、以及对外交流频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既“得风气之先”,也“开风气之先”,形成独特的地域风格。华南地区建筑教育的主线是自1932年由林克明先生在广东省立工专创办建筑工程学系开始,历经勷勤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学系、国立中山大学建筑工程学系、华南工学院(文革期间曾改名“广东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成熟的、有鲜明华南地域特色的、重建筑技术、重工程实践的建筑专业教育体系,为华南地区乃至全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人才。华南的现代建筑教育是中国整体现代建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其研究逐渐增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华南理工大学的建筑教育为主线的华南建筑教育发展历程研究的课题,正是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基础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定位于华南建筑教育从1932年创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的这段早期发展历程,是华南建筑教育的创立与探索、定位与起步的重要时期,为华南建筑教育逐渐走向成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通过大量史料的收集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分析对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产生必然影响的中外建筑教育早期状况,结合社会历史发展的整体背景,从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的角度,厘清华南建筑教育早期经历的创立与探索、定位与起步的历史脉络,力求展示准确、客观的历史进程,填补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史整体研究的空白;另一方面通过对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历程的研究,总结在林克明、夏昌世、陈伯齐、龙庆忠等老一辈华南建筑教育家的带领下,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所取得的教育成就,归纳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的特点,探寻其发展的内在动因,以期为现在的华南建筑教育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开放、融合、务实、创新是岭南文化的基本特点,也是老一辈华南建筑教育家们共同的内在学术品质。在他们的教学和科研及建筑创作中,这种文化特质得以充分体现。华南建筑教育在早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基于华南亚热带气候特点、强调基础训练、注重理性分析、重视功能和建造技术以及工程实践的教学思想,初步建立起以学为主,学、研、产“三结合”的建筑人才培养模式,为华南建筑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胡扬[8](2020)在《数学文化融入高中艺术生数学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推进,以及《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的要求,数学文化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数学文化从实质上来说也是文化的一种,它具有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功能。数学文化主要包含数学知识、数学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史、数学美。随着对数学文化的不断深入研究,数学文化的育人价值日益显现。本文针对高中艺术生普遍存在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数学兴趣不浓厚等现状,尝试将数学文化融入高中艺术生数学教学实践中去,借此研究数学文化对促进艺术生学习的作用。本文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第一章和第二章分别是绪论和文献综述,概述了研究的背景、方法、意义以及国内外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现状。第三章是对高中艺术生的数学学情分析,通过问卷、访谈、教学观察等方法找到造成艺术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同时分析艺术生具有的优势。第四章是从教科书和教学内容两大方向入手,充分挖掘可应用于教学的相关数学文化素材。第五章是融入数学文化的教学设计,结合前面对艺术生的学情分析以及挖掘的数学文化材料,合理地设计教学并组织实施。第六章是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总结和教学启示。完成教学后,主要针对艺术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听课效率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反馈。最后发现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艺术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提高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对改善课堂听课效率也起到了积极地作用,所以总的来说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对艺术生来说是有着积极作用的。作为教学者今后要更深入地研究数学文化,不断地摸索改进教学方法,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艺术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魏忠华[9](2008)在《数学教学工具研究》文中提出数学教学工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要素。随着数学教学工具的不断更新和丰富,对数学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及数学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等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数学教学中,各种数学教学工具的优势如何?数学教师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数学教学工具?数学教师又该如何将各种数学教学工具的优势综合起来?本文在对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这几个问题展开了论述。全文主体共分五部分:1.常规数学教学工具。该部分对数学教学中的常规数学教学工具进行了介绍,并对其中常用的几种数学教学工具:算盘、尺、规、黑板、实物和模型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其内容包括:几种数学教学工具的由来、数学教学作用及教学案例等。2.现代数学教学工具。该部分对数学教学中的现代数学教学工具进行了介绍,并对其中常用的几种数学教学工具:幻灯机、投影仪、绘图计算器和计算机多媒体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其内容包括:几种数学教学工具的由来、数学教学作用及教学案例等。3.数学教学中的软件。该部分对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教育软件和数学软件进行了介绍,并对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比较多的几何画板、“Z+Z”智能教育平台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其内容包括:两种软件的由来、一般功能、数学教学作用及教学案例等。4.自制数学教学工具。该部分对自制数学教学工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其内容包括:自制数学教学工具的含义、数学教学作用、自制数学教学工具的要求以及一些自制数学教学工具的案例。5.数学教学工具的应用指导。该部分对常规数学教学工具与现代数学教学工具的关系,影响教师选择数学教学工具的因素,数学教学工具选择的模型以及数学教学工具选择的原则进行了介绍。

乔琦花[10](2018)在《《直棱柱的三视图》动态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记录了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五章投影与视图的第二课时,直棱柱的三视图的教学研究过程,在教学中,我发现直棱柱的三视图十分需要动态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而这样的课件很少人进行研究设计,所以我比较了众多的几何作图软件,如几何画板,几何图霸,Math3D,超级画板等,最后选择了 CAD进行三视图的动态课件的设计开发,本文主要论述了进行这节课动态课件设计开发的意义和方法,针对如何利用制作的动态课件帮助学生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进行了重点分析,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了多次的实验打磨,这篇论文就是把我教授这节课的一些经验记录下来,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教学中保持这样的探究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本文介绍了这节课的研究背景,由于中考对于三视图的考查要求相对简单,所以国内对于初中阶段三视图的教学研究非常少。为数不多的几篇主要是从理论上上说明初中阶段重视三视图教学的重要性。基于这样的研究现状,我针对这节课进行多次的教学设计修改,最终确定了运用动态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主要方法,选定了 Auto CAD来进行动态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展开了这节课的课件设计的研究过程。首先我记录了学习CAD制作简单几何体的过程,阐述了 CAD在制作立体图形上的优势,详细记录了运用这个软件制作动态课件的每一个步骤;其次,我在经过多次上课实践,修改教学设计后,形成了自己上这节课的一个明确的过程,给出了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并且记录了我在实践后的教学反思;最后,在经过这次研究过程后,我决定更进一步推广这次研究中收获的知识方法。例如,将自己制作的Auto CAD文件演示三视图形成的动态过程录制成一节微课,使更多人能对这节课的教学引起重视,让更多的学生能在学习这节课的时候可以看到更直观的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突破这节课的学习难点。后期我将把自己运用CAD制作简单几何体三视图的基本方法录制成一个视频,供其他人学习,让更多的老师在进行这节课的教学时,可以把各种不同形状的几何体的三视图运用CAD制作出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大的便利。直棱柱的三视图这一节的中考大纲要求虽然简单,但是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学生高中时期学习立体几何奠定基础,我们在教学上还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学习的地方。希望我能以这次的研究作为一个起点,更多的研究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如何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中渗透培养学生的空间向能力的目的,如何将实物模型,动态课件的设计开发等直观教学模式更好地运用在平时的教学中。

二、用投影概念编篡立体几何教材的尝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投影概念编篡立体几何教材的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归纳课程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 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 问题及其研究价值
    一、背景
    二、问题阐述
        (一) 核心概念界定
        (二) 研究问题
        (三) 研究内容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内外研究归纳推理的现状分析
        (二) 归纳推理的模式
    四、研究意义与价值
        (一) 归纳推理在数学自身发展中的意义
        (二) 归纳推理在我国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三) 归纳推理在发展思维水平中的意义
        (四) 在转变学习方式中的意义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三、研究方法
        (一) 比较研究法
        (二) 文献研究法
        (三) 调查研究法
        (四) 因素分析法
第三章 高中归纳课程教学的国际比较分析
    一、美国共同核心课程标准(高中数学)归纳推理部分的内容特点
        (一) 归纳推理的定义、特点和主要模式
        (二) 共同核心课程标准(高中数学)中的归纳推理
    二、俄罗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归纳内容分析
        (一) 课程标准中涉及的行为动词及水平
        (二) 标准中关于归纳内容的课程目标及要求
        (三) 教材编写体制及编写思想 表
        (四)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归纳的课程内容与要求
        (五) 教学注意事项
    三、韩国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归纳"及其呈现方式分析
        (一) 性质方面
        (二) 目标方面
        (三) 内容方面
        (四) 教学方法方面
        (五) 评价方面
    四、印度高中数学课程目标中"归纳"的部分及印中比较
        (一) 印度高中数学课程大纲中教材编写中关于归纳的部分
        (二) 人教A版与印度M版归纳部分的知识点比较
        (三) 人教A版与印度M版数学逻辑用语的比较
        (四) 印度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建模
    五、国际比较的基本结论
        (一) 我国对于"归纳"的课程教学要求关注了世界上的发展趋势
        (二) 我国高中"归纳"课程的实施不尽人意,但已经有很好的发展意识
第四章 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归纳"内容分析
    一、归纳推理的定义、特点和主要模式
    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归纳推理及其典型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一) "前言"中的"归纳"内容
        (二) "课程性质"中的"归纳"内容
        (三) "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的"归纳"内容
        (四) "课程设计思路"中的"归纳"内容
        (五) "课程目标"中的"归纳"要求
        (六) "内容标准"中涉及归纳的内容及其课堂教学形式
        (七) "实施建议"中的"归纳"内容
    三、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归纳推理的有关特点分析
        (一) 主张从数学科学发展的历史高度看待归纳推理的独特作用
        (二) 主张将归纳推理作为高中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必需的学习方式方法
        (三) 主张将数学思维全过程的学习与显性结果放置于同等重要位置
        (四) 主张培养"大胆地猜测、小心地论证"的综合能力
    四、高中"归纳推理"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初步分析
        (一) 调查目的
        (二) 调查过程
        (三) 调查的初步结果
第五章 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归纳思维的案例分析
    一、基本思路
    二、典型案例分析:数学归纳法
        (一)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内涵
        (二) 数学归纳法学习要点
        (三) 数学归纳法的其他变式
    三、典型案例分析: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
    四、高中数学课程的几乎每个领域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
    五、基本结论
第六章 针对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归纳"的评价特点分析
    一、基本思路
    二、高考中的归纳思维考察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 渗透归纳思维
        (二) 类比法
        (三) 不完全归纳法
        (四) 数学归纳法(完全归纳法)
        (五) 概率中的分类方法
    三、在高考中考察"归纳"思维的成败分析及其对策建议
        (一) 以渗透"归纳思维"为主
        (二) 评价"归纳思维"举步维艰
        (三) 难在恰当地考察"归纳思维"的试题很难命制
        (四) 几点改进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一、基本结论
        (一) 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教学重视"归纳"在国际中比较显著
        (二) 高中归纳内容的评价严重滞后而且缺乏相应的评价技术与评价人才
        (三) 培养高中生的归纳思维必须而且可以在课堂中加以很好地落实
    二、关于改进我国高中归纳课程教学的若干建议若干建议
        (一) 对课程的建议——将归纳思维培养明确列入过程与方法目标之中
        (二) 对评价的建议——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要方式考察归纳思维
        (三) 对教师培训的建议——切实提高高中数学教师的归纳思维水平
        (四) 对教师本身的建议——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学专业功底
    三、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3)对高中数学教材的情感维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综述
    1.问题的提出
        1.1 时代背景
        1.2 高中数学"情感教学"的现状
        1.3 研究课题的确定
    2.研究目的与意义
    3.主要研究任务与方法
    4.重要概念界定
        4.1 情感
        4.2 教育、教学及情感教学
        4.2.1 教育
        4.2.2 教学
        4.2.3 情感教学
        4.3 数学、教材、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及数学情感教学
        4.3.1 数学
        4.3.2 教材
        4.3.3 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4.3.4 数学情感教学
二、高中数学新教材中情感因素的分析
    1.新教材精心培育学生的理智感
        1.1 生动新颖的版面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感
        1.2 应用数学的渗透,引发学生对科学的亲近感
        1.3 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内容设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感
        1.4 模块式知识螺旋上升的梯度设计,缓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感
        1.5 发散性思维的设计,激活学生的探究感
        1.6 教材内容创新性设置,让学生体验自主获取新知的成就感
    2.新教材用心提升学生的审美感
        2.1 简洁、直观、有效——数学中的简洁美
        2.2 和谐与统一——数学中的和谐美
        2.3 数学美的一个基本形式——数学中的对称美
        2.4 简单符号中的"大智慧"——数学中的符号美
        2.5 采撷数学中的新奇美
    3.新教材倾心打造学生的道德感
        3.1 教材内容体现对学生道德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3.2 数学文化的引入体现人文精神
    4.新教材媒体资料的合理运用再添育情作用
三、单课案教材分析及其教学设计
0)性质及应用的探究(拓展课)'>1.课案:函数.f(x)=x+p/x(p>0)性质及应用的探究(拓展课)
        1.1 教材分析
        1.1.1 教材内容的地位
        1.1.2 教材中情感因素的分析
        1.1.3 教学目标分析
        1.2 教学设计
        1.2.1 教学流程
        1.2.2 教学步骤及设计意图
    2.课案:用纸折圆锥曲线(实践研究课)
        2.1 教材分析
        2.1.1 教材内容的地位
        2.1.2 教材中情感因素的分析
        2.1.3 教学目标分析
        2.2 教学设计
        2.2.1 教学流程
        2.2.2 教学步骤及设计意图
    3.课案:走向空间(立体几何入门课)
        3.1 教材分析
        3.1.1 教材内容的地位
        3.1.2 教材中情感因素的分析
        3.1.3 教学目标分析
        3.2 教学设计
        3.2.1 教学流程
        3.2.2 教学步骤及设计意图
四、实证研究
    1.实验目的
    2.实验被试
    3.实验变量
        3.1 自变量
        3.2 因变量
    4.测试材料
        4.1 教学材料
        4.2 情感测试材料
        4.3 专项认知测试卷
    5.实验过程
    6.实验结果与分析
        6.1 被试基础状况分析
        6.2 实验结果分析
        6.2.1 《解斜三角形》情感后测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与分析
        6.2.2 《解斜三角形》专项认知测试统计结果与分析
    7.小结
五、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后记

(4)基于课堂探究高一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困难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1.1 立体几何的价值和地位
        1.1.2 我国的高中课程改革
        1.1.3 国内立体几何课程设置
        1.1.4 国外立体几何课程设置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关于学习
    2.2 关于数学学习困难
    2.3 关于立体几何学习困难
第三章 相关资料研读及文献综述
    3.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中立体几何内容的研读
    3.2 2018年高考理科和文科考试大纲对立体几何内容的要求
    3.3 河南省2017级学业水平测试考试大纲对立体几何内容的要求
    3.4 国内立体几何教学研究现状
第四章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内容分析
    4.1 人教A版和北师大版教材对比分析
    4.2 课堂教学实录及分析
        4.2.1 课堂教学实录
        4.2.2 对课堂实录的分析
        4.2.3 课堂练习题测验情况分析
    4.3 学生自习课及练习作业分析
第五章 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困难及对策
    5.1 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困难
    5.2 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对策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5)五年制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立体几何教学研究 ——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五年制工程造价专业有关立体几何内容的研究
    2.1 五年制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现状和人才培养标准
    2.2 中职数学教材立体几何章节内容研究
    2.3 高职立体几何教材内容研究
    2.4 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制图课程与立体几何相关内容的探索与分析
第三章 工程造价专业立体几何教学情况调查
    3.1 调查基本过程
    3.2 调查结果
    3.3 访谈内容与结果分析
第四章 改善五年制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立体几何教学的策略
    4.1 培养学生的非认知能力
    4.2 教材的选取
    4.3 改进立体几何教学方法
    4.4 合理安排立体几何教学课时
    4.5 基于多维度考核指标的策略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数学(基础模块)下册
    附录二: 基础数学(第3册)
    附录三: 五年制工程造价专业立体几何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附录四: 《立体几何》摸底测试
    附录五: 《立体几何》期末测试题
致谢

(6)基于儿童空间概念理论下的“视图与投影”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术语及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对视图和投影的研究概述
        1.2.1 核心名词界定
        1.2.2 与视图和投影有关的研究
        1.2.3 国内外关于中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的研究
        1.2.4 几何课程设置中的视图
    1.3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方案设计
        1.4.1 研究的方法
        1.4.2 研究的思路
    1.5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视图与投影的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2.2 调查的过程
        2.2.1 被试取样
        2.2.2 测试题目的设计及确定
        2.2.3 测试的实施
    2.3 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2.3.1 对学生问卷的结果统计和分析
        2.3.2 对教师问卷调查的统计和分析
        2.3.3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皮亚杰和英海尔德关于儿童的空间概念的理论
    3.2 范·希尔关于学生几何思维水平的研究
    3.3 建构主义
        3.3.1 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
        3.3.2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
    3.4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思想
        3.4.1 现实的数学(Realistic mathematics)
        3.4.2 数学化(Mathematization)
        3.4.3 再创造(Recreation)
    3.5 小结
第4章 视图与投影的教材分析及教学研究
    4.1 视图与投影课标要求与教材的分析
        4.1.1 视图与投影课标要求
        4.1.2 新人教版投影与视图教材分析及内容要求
        4.1.3 北师大版视图与投影教材分析及内容要求
    4.2 两种教材比较分析的结论
    4.3 视图与投影的教学设计
        4.3.1 “视图与投影”教学设计的理念
        4.3.2 “视图与投影”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4.3.3 在“视图与投影”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4 视图与投影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思考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结论对视图与投影教学的启示
    5.3 有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5.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B: 视图与投影教学情况教师调查测试卷
附录C: 中学视图与投影教学情况学生调查测试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历程研究(1932-196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2.1 建筑教育本体研究
        1.2.2 建筑教育发展历程
    1.3 研究范围
        1.3.1 本课题研究的空间范围---华南地区
        1.3.2 研究的客体对象范围---华南理工大学
        1.3.3 研究的时间范围---(1932 年-1966 年)
    1.4 华南建筑教育研究现状
        1.4.1 相关著作及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
        1.4.2 期刊文章研究
        1.4.3 其他研究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6 研究技术路线与架构
    1.7 研究的关键性问题
    1.8 研究价值
    1.9 研究成果
    1.10 研究创新之处
        1.10.1 研究对象的创新
        1.10.2 研究方法的创新
        1.10.3 研究成果的创新
    1.11 文章结构
    1.12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外早期现代建筑教育发展历程概要
    2.1 学院派
        2.1.1 布杂学院(巴黎美术学院)
        2.1.2 宾夕法尼亚建筑学系
        2.1.3 苏联的学院派建筑教育
    2.2 现代主义设计教育
        2.2.1 德意志制造联盟 (Deutscher Werkbund)
        2.2.2 包豪斯
    2.3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2.4 TEAM X-反思国际现代主义建筑
    2.5 日本早期的现代建筑教育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早期现代建筑教育发展历程概要
    3.1 《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
    3.2 《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3.3 农工商部高等实业学堂开设建筑课程
    3.4 中华民国教育部大学令
    3.5 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
    3.6 国立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
    3.7 东北大学建筑系
    3.8 勷勤大学建筑工程学系、国立中山大学建筑工程学系
    3.9 私立沪江大学商学院建筑系
    3.10 国立重庆大学建筑工程系
    3.11 私立之江大学建筑系
    3.12 圣约翰大学建筑系
    3.13 香港早期现代建筑教育的发展
    3.14 解放后的中国建筑院校早期“老八校”
        3.14.1 清华大学建筑系
        3.14.2 同济大学建筑学系
        3.14.3 南京工学院建筑系
        3.14.4 天津大学建筑系
        3.14.5 华南工学院建筑工程学系
        3.14.6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3.14.7 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3.14.8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3.1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华南建筑教育创立与探索时期
    4.1 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建筑工程学系(1932-1933)
        4.1.1 背景与历史沿革
        4.1.2 教学体系
        4.1.2.1 教学思想
        4.1.2.2 教学计划
        4.1.2.3 师资情况
        4.1.2.4 学生情况
        4.1.3 学术及科学研究
        4.1.3.1 开启华南现代主义建筑的学术研究
        4.1.3.2 广东全省教育展览会
    4.2 勷勤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学系(1933-1938)
        4.2.1 背景与历史沿革
        4.2.2 教学体系
        4.2.2.1 教学思想
        4.2.2.2 教学计划
        4.2.2.3 教材建设
        4.2.2.4 教学方法
        4.2.2.5 教学条件
        4.2.2.6 师资情况
        4.2.2.7 学生情况
        4.2.3 学术科学研究
        4.2.3.1 科研论文与著作
        4.2.3.2 教授演讲
        4.2.3.3 对外交流
        4.2.4 建筑工程实践
        4.2.4.1 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校园建筑设计
        4.2.4.2 勷勤大学石榴岗校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4.2.4.3 其他建筑实践
    4.3 国立中山大学建筑工程学系--抗战时期(1938-1945)
        4.3.1 背景与历史沿革
        4.3.2 教学体系
        4.3.2.1 教学思想
        4.3.2.2 教学计划与教材建设
        4.3.2.3 教学方法
        4.3.2.4 师资情况
        4.3.2.5 学生情况
        4.3.3 学术及科学研究
        4.3.3.1 举办展览
        4.3.3.2 中英文论文竞赛
        4.3.4 建筑工程实践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华南建筑教育定位与起步时期
    5.1 国立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建筑工程学系广州复课(1945-1952)
        5.1.1 背景与历史沿革
        5.1.2 教学体系
        5.1.2.1 教学思想
        5.1.2.2 教学计划
        5.1.2.3 教材建设
        5.1.2.4 教学方法
        5.1.2.5 教学设施建设
        5.1.2.6 师资情况
        5.1.2.7 学生情况
        5.1.3 学术科学研究
        5.1.3.1 论文著作
        5.1.3.2 举办、参与展览
        5.1.3.3 访问交流
        5.1.4 建筑工程实践
        5.1.4.1 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
        5.1.4.2 中山大学图书馆(华南工学院图书馆)
    5.2 华南工学院建筑工程学系(建筑学系)(1952-1966)
        5.2.1 背景与历史沿革
        5.2.2 教学体系
        5.2.2.1 教学思想
        5.2.2.2 教学计划
        5.2.2.3 教材建设
        5.2.2.4 教学方法
        5.2.2.5 师资情况
        5.2.2.6 学生情况
        5.2.3 学术科学研究
        5.2.3.1 科研机构
        5.2.3.2 展览会
        5.2.3.3 调查测绘
        5.2.3.4 民居调查与研究
        5.2.3.5 举办校内座谈会与学术讨论会
        5.2.3.6 科学报告会
        5.2.3.7 学术论文与著作
        5.2.3.8 设计竞赛
        5.2.3.9 对外学术互访和交流
        5.2.4 建筑工程实践
        5.2.4.1 生产实践的机构
        5.2.4.2 人民公社规划与建筑设计
        5.2.4.3 典型工程实践
    5.3 本章小结
结论
    一、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历程的成就和特色
        (一) “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华南建筑教育理念
        (二) 教学成就与特色
        (1)创立华南地区第一个大学级别的现代建筑教育体系
        (2)建立起以“全面型”建筑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标准
        (3)建立了注重基础训练、重视建造技术、知识结构完备的课程体系
        (4)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的建筑专业人才
        (5)为华南建筑教育的后续发展积蓄了重要的人才基础
        (三) 学术研究成就与特色
        (1)开启了华南建筑教育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学术研究
        (2)树立了注重调查,理性分析的学术研究传统
        (3)确立了基于华南亚热带气候特点的建筑学术研究方向
        (4)取得了基于华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建筑降温措施研究的丰硕成果
        (四) 建筑实践成就与特色
        (1)坚持功能实用、合理经济的现代主义建筑实践
        (2)广泛运用适应华南地区亚热带气候特点的建筑降温措施
        (五) 建立起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的文化特质
        (一) 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呈现的开放多样性
        (1)师资的开放性
        (2)对外交流的开放性
        (3)学科建设的多样性、全面性
        (二) 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的包容并蓄性
        (1)教学思想的包容性
        (2)教学内容的兼容性
        (三) 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的务实性
        (1)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务实性
        (2)对社会发展变化的敏锐性
        (四) 华南建筑教育的锐意创新性
        (1)“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
        (2)基于地域特色的学术科研创新性研究
    三、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教育历史沿革
    附录.2 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历程大事记
    附录.3 林克明、夏昌世、陈伯齐、龙庆忠、谭天宋生平
    附录.4 调研访谈录
        附 4.1 金振声访谈
        附 4.2 陆元鼎、魏彦钧访谈
        附 4.2.1 第一次访谈
        附 4.2.2 第二次访谈
        附 4.3 何镜堂访谈
        附 4.4 蔡德道访谈
        附 4.5 邓其生访谈
    附录.5 华南建筑教育发展历程之历届系主任、院长
    附录.6 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历程之历届毕业生名单
    附录.7 教师担任历界中国建筑学会及各专业委员会名单(1993 年以前)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数学文化融入高中艺术生数学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数学文化的含义及组成
    2.2 数学文化的具体内容
    2.3 数学文化的育人价值
    2.4 国内数学文化融入教学实践的情况
    2.5 国外对数学文化融入教学的情况
第三章 高中艺术生数学学情分析
    3.1 艺术生数学基础
    3.2 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
    3.3 对数学的兴趣
    3.4 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学习数学的态度
    3.5 艺术生具有的优势
    3.6 总结
第四章 挖掘渗透数学文化教学的素材
    4.1 探讨教材中含有的数学文化因素
        4.1.1 教材中的阅读与思考
        4.1.2 教材中的习题
    4.2 从高中立体几何内容中挖掘数学文化因素
        4.2.1 立体几何的数学史
        4.2.2 立体几何的应用
        4.2.3 立体几何教学中可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4.2.4 立体几何的美学
第五章 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设计
    5.1 渗透数学文化教学的策略
    5.2 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渗透数学史
    5.3 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渗透数学美
    5.4 在立体几何教学中融入数学应用
    5.5 赏析蕴含数学文化的立体几何数学题
第六章 教学效果反馈总结与启示
    6.1 学生的综合反馈情况
    6.2 笔者的教学感受
    6.3 总结
    6.4 教学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数学教学工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意义和目的
    (二)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三) 数学教学工具的定义
    (四) 数学教学工具分类
    (五) 相关研究综述
一、常规数学教学工具
    (一) 算盘
        1. 珠算的起源
        2. 算盘的种类
        3. 算盘的构造
        4. 珠算的意义
    (二) 尺、规
        1. 尺、规的由来
        2. 尺规作图
    (三) 黑板
        1. 黑板的由来
        2. 数学教学板书的类型
        3. 数学教学板书的作用
        4. 数学教学板书“规范化”情况调查与原因分析
        5. 数学教学板书艺术
    (四) 实物、模型
        1. 实物、模型的含义
        2.实物、模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3. 数学教师运用实物、模型的要求
        4. 教师运用实物、模型进行教学的案例
二、现代数学教学工具
    (一) 幻灯机、投影仪
        1. 幻灯机、投影仪简介
        2. 幻灯机、投影仪的优点
        3. 幻灯机、投影仪数学教学常见的方法
        4.幻灯、投影数学教学案例
    (二) 计算器
        1. 图形计算器的简介
        2. TI 图形计算器的功能
        3. TI 图形计算器的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4. TI 图形计算器教学案例
        5. 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 多媒体
        1. 多媒体教学的内涵
        2. 多媒体情境下的数学教学的优势
        3. 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一些误区
        4. 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误区的应对策略
        5. 应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的案例
三、数学教学中的软件
    (一) 几何画板
        1. 几何画板简介
        2. 几何画板的功能
        3. 几何画板的特点
        4. 几何画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二) Z + Z智能教育平台
        1. “Z+Z”智能教育平台简介
        2. “Z+Z”智能教育平台的功能
        3. “Z+Z”智能教育平台的优势
        4. 关于“Z+Z”智能教育软件平台的一些看法
    (三) 其他几个重要的数学软件
        1. Mathematica
        2. Matlab
        3. Mathcad
        4. Derive
    (四) 数学软件及其使用的总结和思考
        1. 要对在数学教学中使用数学教育软件抱有积极的态度
        2. 不能为使用软件而使用软件
        3. 要合理地使用数学教育软件
        4. 数学教育软件的使用应该是数学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四、自制数学教学工具
    (一) 自制数学教学工具的含义
    (二) 自制数学教学工具的意义
        1. 填补教具空缺,确保新课程的实施效果
        2. 利用自制数学教学工具,变抽象枯燥为形象直观
        3. 利用自制数学教学工具,突破教学难点
        4. 利用自制数学教学工具,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5. 利用自制数学教学工具,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6. 培养教师职业情感,提高教师职业技能
    (三) 自制数学教学工具的基本要求
        1. 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自制数学教学工具
        2. 自制数学教学工具的设计要结构筒单、易做
        3. 自制数学教学工具要体现感知的规律和一定的科学性
        4. 自制数学教学工具要力求准确,体现有关教学内容
        5. 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自制数学教学工具的活动
    (四) 一些自制数学教学工具的例子
        1. 平面几何自制教具
        2. 代数自制教具
        3. 立体几何自制教具
五、数学教学工具的应用指导
    (一) 常规与现代数学教学工具的关系
        1. 常规与现代数学教学工具的异同
        2. 常规与现代数学教学工具的关系
    (二) 数学教学工具的选择
        1. 影响数学教学工具选择的因素
        2.数学教学工具的选择模式
        3. 数学教学工具选择的原则
    (三)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指算
附录2:☉(O,r ) 的内接正十边形的作法
附录3:计算器的发明
致谢

(10)《直棱柱的三视图》动态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教学大纲及课标分析
    1.2 教学内容及教学现状分析
    1.3 学情分析
    1.4 教学目标分析
    1.5 教学难点分析
    1.6 难点突破的方法
    1.7 研究现状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相关教育理论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CAD三维制图的主要应用
    3.1 CAD简介
    3.2 CAD三维制图介绍
    3.3 CAD三维制图的应用
第四章 CAD三维建模与三视图教学内容的结合
    4.1 课前准备
    4.2 教学设计
    4.3 教学反思
第五章 模式的推广
    5.1 Auto CAD三维建模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的可持续性
    5.2 对学生职业选择兴趣的长远影响
    5.3 制作相关微课
    5.4 对学科教学模式及研究精神的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用投影概念编篡立体几何教材的尝试(论文参考文献)

  • [1]用投影概念编篡立体几何教材的尝试[J]. 姚晶,张秉义. 数学教学, 1985(01)
  • [2]高中归纳课程教学研究[D]. 史亮.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 [3]对高中数学教材的情感维度研究[D]. 周琳. 上海师范大学, 2009(07)
  • [4]基于课堂探究高一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困难及对策分析[D]. 崔翠华.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5]五年制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立体几何教学研究 ——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张海妮. 广州大学, 2019(12)
  • [6]基于儿童空间概念理论下的“视图与投影”的教学研究[D]. 杨朝丽. 云南师范大学, 2009(S1)
  • [7]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历程研究(1932-1966)[D]. 施瑛.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 [8]数学文化融入高中艺术生数学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D]. 胡扬. 安庆师范大学, 2020(12)
  • [9]数学教学工具研究[D]. 魏忠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12)
  • [10]《直棱柱的三视图》动态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D]. 乔琦花.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用投影概念编写立体几何教材的尝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