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热,盗汗,心包积液──思考病例(83)讨论部分(论文文献综述)
郭小乐[1](2020)在《国医大师张磊辨治肺系疾病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课题借助张磊名医工作室的学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选择肺系疾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该领域内其学术特点、临证经验、组方用药规律。通过这些研究,客观公正的总结张老的学术成就,为未来传承、发扬张磊先生学术经验提供借鉴与启示。研究方法: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方法,通过搜集和整理张磊教授的学术着作、发表的学术论文、往年的门诊病例以及历代医家治疗肺系疾病的相关着作和论文,对多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并通过数据挖掘,力求系统地总结和提炼张磊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研究结果:病因病机方面,总结出风、痰浊、热三个特点;诊断辨证方面,首先重视脏腑关系,其次重视辨证与辨病的结合;治法治则方面,总结出张老治肺十法,分别是:宣肺去壅、清肺泻热、涤肺祛浊、降肺下气、补肺益气、滋阴润肺、清肝肃肺、肺胃同治、肺肠同治、解毒通络;用药特点方面,总结出用药轻灵、量小力专,动静结合、以动为主,亦润亦燥、相济相随,加减用药,随症而转四个特点。研究结论:本论文首次系统地总结了张磊教授辨治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由浅到深,从纵向方面,较为全面的、系统的整理和凝练了张磊教授的学术思想,将其理论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展现出来,从而有效的指导临床实际应用。
徐成[2](2019)在《千金苇茎汤合生脉散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对千金苇茎汤合生脉散对痰瘀互结、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7年02月至2019年3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及心胸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61例患者,治疗组30例和对照31例。对照组:肺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千金苇茎汤合生脉散免煎中药。从KPS评分、体重变化、咳嗽症状积分、中医症候变化、白细胞变化及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结果:1、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K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体重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日间积分、夜间积分、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较对照组的中医症侯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尤其在咳嗽、咯痰、气急、胸痛、神疲乏力、口干咽燥、自汗盗汗单症。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白细胞变化,两组指标均下降,组间比较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6、安全性指标结果显示,仅有少许患者有腹泻症状,数据比较不具有可比性(P>0.05),安全性较好。研究结论:千金苇茎汤合生脉散能改善术后KPS评分、咳嗽症状积分及中医症侯、能增加体重、降低白细胞水平,对促进痰瘀互结、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康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李燕琼[3](2013)在《重庆及周边地区儿童肺吸虫病681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重庆及周边地区肺吸虫病病例进行分析,总结肺吸虫病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肺吸虫病误诊的原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近12年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诊断或确诊的681例肺吸虫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1例儿童肺吸虫病患儿中,男性占72.6%;2-8岁占62.5%;有明确生吃或吃未煮熟的螃蟹史的占71.1%。潜伏期20天5年,平均12.6月。58.8%的患儿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混合型57.4%,肺外型26.4%,胸肺型16.2%。最常受累的是胸肺,其次是皮下组织、心包、中枢和腹部。87.0%的患儿以皮下包块、咳嗽、腹痛、头痛、呕吐、抽搐、偏瘫或/和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13.0%的患儿因反复发热、浮肿、纳差、消瘦、胸痛、气促、腹部膨隆等不典型症状或体检发现异常入院。16.9%的患儿有发热,以中热为主,发热时间<1周占36.1%。49%的患儿肝脏肿大,8.5%的患儿脾脏肿大。外周血检测,71.6%的患儿白细胞增高,92.5%的患儿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93.6%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440/681例(64.6%)的患儿有浆膜腔积液,其中多腔积液190/440例(43.2%),多为渗出液,86.4%以上浆膜腔积液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升高。82.0%的胸片、98.0%胸部CT异常。脑型中,43.3%的头颅CT、30.8%的头颅MRI提示颅内出血。44.8%的患儿无胸肺临床表现而胸部影像学异常。86.6%的患儿免疫学检查阳性(肺吸虫抗体IgG、免疫电泳、肺吸虫皮试)。43/257例包块、88例心包、12/135例脑组织、15例胸膜活检绝大部分具特异性,提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部分可见嗜酸性脓肿及坏死隧道形成。院外88.6%的患儿被误诊,85.9%的患儿入院1周内确诊,平均确诊时间3.9天,我院误诊率为8.4%,易被误诊为结核。吡喹酮治疗有效。结论:1.重庆及周边地区儿童肺吸虫病患儿多见于男孩、2-8岁的患儿,流行病学资料非常重要;2.肺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混合型为主,其中胸肺最常受累,其次是包块型、心包型、脑型和腹型;3.肺吸虫脑病以颅内出血为主要特点,伴组织水肿,部分患儿可见强化;4.部分患儿胸肺或中枢受累而无系统相应临床表现;5.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需警惕肺吸虫感染;6.肺吸虫病易并发浆膜腔积液,大部分浆膜腔积液为渗出液表现;7肺吸虫免疫学检查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如有条件,尽可能行病理检查;8.肺吸虫病极易误诊,需提高警惕;吡喹酮治疗疗效肯定。
何美莹[4](2019)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文献和临床回顾性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SLE疾病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将网络分析结果同现行标准进行比较,为SLE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指导。方法:1、文献系统评价:通过计算机检索的方式搜索CNKI、VIP、Wan Fang Data以及PubMed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SLE的文献,筛选出合格文献134篇进行文献系统评价。2、临床回顾性调查:在2011年1月-2017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案室筛选合格SLE患者病历资料322份。3、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别对SLE病历资料和文献资料构建网络,计算网络节点度、紧密度、特征向量中心度、边的权重等拓扑性质参数,分析SLE疾病各证候的核心症状、舌象、脉象及方药的配伍规律。结果:一、SLE文献系统评价的一般资料结果及网络分析结果概况(一)本研究共纳入了 134篇合格研究文献,SLE疾病常见临床表现频数分析,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舌红、关节痛、疲乏、低热、腰膝酸软、脱发、脉细数等149种临床表现,其中舌红出现频数最高,比例为55.34%;SLE的中医证候频数分析,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热毒炽盛证、阴虚内热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以及气阴两伤证等19种证候,前5种证候共占总证候数的80.24%,其中热毒炽盛证所占比重最大,为28.46%。(二)SLE文献系统评价资料的网络分析结果1、SLE疾病临床表现特征的网络分析结果:临床特征性症状:关节痛、脱发、头晕、肌肉痛、皮肤红斑、下肢浮肿、口舌生疮、发热、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烦躁、心悸;核心中药:生地黄、甘草、牡丹皮、赤芍、茯苓、丹参、黄芪、当归、秦艽、白芍、泽泻、白术、玄参、紫草、白花蛇舌草。2、SLE文献资料各主要证候证方药对应规律网络分析结果(1)热毒炽盛证:①临床核心表现有高热、舌红、尿黄、口渴喜冷饮、便结、面部鲜红蝶形红斑、舌红绛、关节痛、疲乏、神昏谵语、口舌生疮、苔黄、四肢抽搐、烦躁、皮肤红斑;②常用方剂为犀角地黄汤;③核心中药有生地黄、牡丹皮、赤芍、金银花、甘草、水牛角、紫草、玄参、青蒿、白花蛇舌草、知母、连翘、白芍、黄芩、石膏、丹参。(2)阴虚内热证:①临床核心表现有舌红、脉细数、低热、盗汗、口渴、五心烦热、苔少、疲乏、口渴喜冷饮、咽干、便结、皮肤鲜红斑疹;②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二至丸、青蒿鳖甲汤;③核心中药有生地黄、牡丹皮、女贞子、甘草、秦艽、知母、赤芍、丹参、玄参、青蒿、白花蛇舌草、黄柏、鳖甲。(3)脾肾阳虚证:①临床核心表现有四肢浮肿、脉沉细、尿少、腹胀、形寒肢冷、疲乏、舌淡胖齿痕、苔薄白、便溏、纳差、气促、颜面浮肿、腰酸;②常用方剂为真武汤、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附子理中汤、肾气丸;③核心中药有茯苓、黄芪、白术、甘草、党参、泽泻、附子、山药、淫羊藿、牡丹皮、丹参、车前子、山茱萸、太子参、生地黄。(4)肝肾阴虚证:①临床核心表现有脉细数、腰膝酸软、舌红、低热、脱发、头晕、五心烦热、苔少、耳鸣、盗汗、口渴、斑疹暗红、目眩;②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③核心中药有生地黄、牡丹皮、女贞子、枸杞子、甘草、山茱萸、紫草、白芍、山药、秦艽、何首乌、泽泻。(5)气阴两伤证:①临床核心表现有疲乏、舌红、低热、苔薄白、自汗、脉细数、气短、苔少、口渴、腰膝酸软、盗汗、脱发、五心烦热;②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生脉散;③核心中药有黄芪、麦冬、白术、甘草、牡丹皮、茯苓、秦艽、生地黄、当归、太子参、五味子、女贞子、丹参。二、SLE临床回顾性调查研究的一般资料结果及网络分析结果概况(一)SLE临床患者一般情况分析结果平均年龄为33.52±13.03岁;女性患者293例(90.99%),男性患者29例(9.01%);平均病程40.23±50.29个月;平均住院天数11.25±7.18天;四季中冬季发病患者最多,共 103 例(31.99%)。(二)SLE患者疾病临床表现和证候频数分析结果SLE临床患者临床表现频数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舌红、疲乏、关节痛、口渴、眠差、红斑等178种临床表现,其中舌红出现频数最高,比例为35.09%。证候频数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热毒炽盛证、风湿热痹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以及脾肾阳虚证,其中热毒炽盛证所占比重最大,为28.88%。(三)SLE临床回顾性调查网络分析结果1、SLE患者临床特征性症状:关节痛、脱发、头晕、肌肉痛、皮肤红斑、下肢浮肿、口舌生疮、发热、胸闷、关节肿痛、红色皮疹、头痛、雷诺现象、气促、口苦、腹痛、肌肉酸痛;核心中药:甘草、茯苓、薏苡仁、牡丹皮、赤芍、生地黄、白术、白芍、半夏、黄芩、丹参、陈皮、党参。2、SLE临床病历资料各主要证候证方药对应规律网络分析结果(1)热毒炽盛证:①临床核心表现有舌红、关节痛、口渴、脱发、四肢红斑、苔黄、脉滑数、疲乏、眠差、神昏、纳差、咳嗽、红色皮疹、脉弦数、口舌生疮;②常用方剂为犀角地黄汤、四妙勇安汤;③核心中药有甘草、牡丹皮、赤芍、生地黄、薏苡仁、茯苓、水牛角、黄芩、连翘、金银花、半夏、陈皮、知母、青蒿、玄参、鳖甲。(2)脾肾阳虚证:①临床核心表现有疲乏、脱发、下肢浮肿、咳嗽、关节痛、胸闷、苔薄白、舌淡红、纳差、皮肤红斑、气促、眠差、红色皮疹、苔白腻、头晕;②常用方剂为金匮肾气丸、五苓散、参苓白术散;③核心中药有甘草、茯苓、牡丹皮、白术、山药、泽泻、山茱萸、桂枝、黄芪、附子、丹参、白芍、熟地黄、薏苡仁、砂仁。(3)肝肾阴虚证:①临床核心表现有口渴、疲乏、舌红、皮肤红斑、脱发、眠差、红色皮疹、面部鲜红蝶形红斑、纳差、头痛、发热、心悸;②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青蒿鳖甲汤;③核心中药有甘草、茯苓、生地黄、牡丹皮、薏苡仁、半夏、青蒿、山药、赤芍、鳖甲、黄芩、白芍、丹参、泽泻、知母、酸枣仁。(4)风湿热痹证:①临床核心表现有关节痛、眠差、疲乏、口渴、舌红、舌淡红、纳差、发热、红色皮疹、关节肿痛、苔黄腻、咳嗽、下肢浮肿、头晕;②常用方剂为四妙散、桂枝芍药知母汤、小柴胡汤;③核心中药有甘草、薏苡仁、茯苓、白芍、白术、半夏、黄芩、苍术、黄柏、桂枝、柴胡、姜黄、赤芍。(5)气血两虚证:①临床核心表现有疲乏、关节痛、头晕、舌淡红、眠差、咳嗽、咽痛、口渴、苔薄白、舌淡、咯痰、头痛、胸闷、脱发、纳差;②常用方剂为归脾汤;③核心中药有甘草、茯苓、白术、黄芪、党参、薏苡仁、白芍、当归、陈皮、丹参、半夏、酸枣仁、麦冬、黄芩。三、文献系统评价及临床回顾性调查研究网络分析结果与标准比较(一)SLE疾病的文献与临床病历资料网络结果比较SLE文献系统评价和临床回顾性调查二者所得SLE疾病临床表现特征基本一致,二者共同的临床特征性表现有8个;共同的核心中药有8个。(二)SLE疾病文献与临床病历资料共同证候的网络结果比较文献与临床病历资料有3个共同的证候,即热毒炽盛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这3个核心证候的临床表现特征基本一致,热毒炽盛证:二者共同的临床核心表现有20个;常用方剂为犀角地黄汤;核心中药有18个。脾肾阳虚证:二者共同的临床核心表现有14个;常用方剂为金匮肾气丸;核心中药有17个。肝肾阴虚证:二者共同的临床核心表现有15个;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核心中药有15个。(三)SLE各个证候的网络分析结果与现行SLE标准的对比1、热毒炽盛证相同:①面部鲜红蝶形红斑、高热、口渴、头晕、关节痛等9个临床表现;②方剂:犀角地黄汤;③中药: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黄芩、青蒿等8味中药。不同:网络分析结果与标准比另有疲乏、脱发、口舌生疮、口苦、红色皮疹等21种临床表现。网络分析结果没有标准所列的皮肤紫斑;黄连解毒汤;黄连、泽泻。2、脾肾阳虚证相同:①临床表现:下肢浮肿、脉沉细;②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苳等7味中药。不同:网络分析结果与标准比另有疲乏、便溏、纳差、气促、脱发等10种临床表现;黄芪、甘草、白术、桂枝、丹参等10味中药。网络分析结果没有标准所列的面热、小便清长。3、肝肾阴虚证相同:脱发、头晕、低热、乏力、口干等8种临床表现。不同:网络分析结果与标准比另有疲乏、气促、脱发、关节痛、皮肤红斑等10种临床表现。4、阴虚内热证相同:①发热、低热、五心烦热、盗汗、面浮红等10种临床表现;②方剂:六味地黄丸、二至丸;③中药:生地黄、青蒿、紫草、知母、黄柏等11味中药。不同:网络分析结果与标准比另有口渴、苔少、疲乏、咽干、皮肤鲜红斑疹等22种临床表现;青蒿鳖甲汤、知柏地黄丸;甘草、秦艽、赤芍、丹参、玄参等19味中药。网络分析结果没有标准所列的斑疹暗红、足跟痛、苔薄;大补阴丸、清骨散;鱼腥草、益母草。5、风湿热痹证相同:关节痛、关节肿胀、皮疹、肌肉酸痛、发热等7种临床表现。不同:网络分析结果与标准比另有眠差、疲乏、口渴、纳差、苔黄腻等24种临床表现。网络分析结果没有标准所列的双手指漫肿、四肢关节痛无定处、恶风、关节重着僵硬、脉滑数、脉细数。6、气血两虚证相同:疲乏、汗出、心悸、气短、头晕等7种临床表现。不同:网络分析结果与标准比另有关节痛、舌淡红、眠差、咳嗽、咽痛等21种临床表现。网络分析结果没有标准所列面色苍白、耳鸣、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脉细无力。7、气阴两伤证相同:低热、五心烦热、烦躁、乏力、自汗、盗汗、关节痛等13种临床表现。不同:网络分析结果与标准比另有气短、苔少、口渴、腰膝酸软、脱发、心悸、眠差等18种临床核心表现。网络分析结果没有标准所列的斑疹暗红、面浮红。结论:1、SLE文献系统评价和临床回顾性调查的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提示,二者所得SLE疾病临床表现特征及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所用方药基本一致。2、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揭示,SLE的核心证候有3个为热毒炽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其辨证论治规律为:(1)热毒炽盛证:①临床核心表现:关节痛、口渴、脱发、四肢红斑、疲乏、眠差、神昏等20种;②核心中药:生地黄、甘草、牡丹皮、赤芍、茯苓、水牛角、黄零等18味;③核心方剂:犀角地黄汤;④核心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肝经。(2)肝肾阴虚证:①临床核心表现:口渴、疲乏、皮肤红斑、脱发、皮肤鲜红斑疹、纳差、发热等15种;②核心中药:甘草、茯苓、生地黄、牡丹皮、青蒿、山药、白芍等15味;③核心方剂:六味地黄丸;④核心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肾经。(3)脾肾阳虚证:①临床核心表现:疲乏、脱发、下肢浮肿、关节痛、纳差、皮肤红斑、气促等14种;②核心中药:甘草、茯苓、牡丹皮、白术、山药、泽泻、山茱萸等17味;③核心方剂:金匮肾气丸;④核心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肾经。3、将SLE各个证候的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与现行SLE辨证论治标准对比,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如网络分析结果中常见证候风湿热痹证、气阴两伤证等,需要进一步做前瞻性研究证实,为标准修订提供参考。
徐婷[5](2020)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厄洛替尼靶向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分布及演变特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厄洛替尼靶向治疗前后临床表现、体征、舌苔、脉象等各方面变化,归纳总结靶向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病因病机的演变规律,为中医药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切入点,创造中西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理论基础平台,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于江苏省中医院、南京胸科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等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EGFR敏感突变的患者50例。通过以调查问卷形式收集患者口服厄洛替尼治疗的d0、d15、d30三个时间点的中医证候,并进行辨证分型。用SPSS22.0建立数据库,分析厄洛替尼前后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及演变规律。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50例肺腺癌患者,其中男性31例(62.0%),女性19例(38.0%);有吸烟史的患者29例,占58.0%;有遗传史的患者为17例,占比34.0%;EGFR敏感突变类型集中在外显子19缺失突变(44.0%)和外显子21点突变(56.0%);患者病理分期以IVA为主,31例,占比62.0%。患者年龄范围在46~82岁,平均年龄为63.87±9.15岁。(2)厄洛替尼治疗前d0(入组时)多以咳嗽痰多、痰白而黏、呕恶纳呆、胸脘痞闷等症状为主,咳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气短声低、自汗等症状出现的频次也较多;舌象以淡红舌(54.0%)和齿痕舌(44.0%)为主;舌苔以薄白苔(50.0%)和少苔(30.0%)为主;脉象以细脉(44.0%)、滑脉(26.0%)为主;单一证型以痰湿证为主,有26例,占总例数的52.0%,其次为气虚证19例(38.0%)、痰热证16例(32.0%)、气滞证14例(28.0%)和阴虚证12例(24.0%);中医证型以脾虚痰湿证多见,有22例,占比44.0%,其次为气阴两虚证和阴虚内热证,分别有11例、10例,占比22.0%和20.0%。(3)疗后d15主要以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咽干口燥、两颧潮红、食欲不振等症状频数增加,而咳嗽痰多、痰白而黏、干咳、胸脘痞闷等症状频数减少,但治疗后出现了皮肤瘙痒(38.0%)、皮肤斑疹(38.0%)等症状,占比较大;舌象中红舌占比增加,至40.0%,齿痕舌和淡红舌的比例减少,分别为24.0%、28.0%,紫暗舌的比例有上升,为22.0%;舌苔仍以薄白苔(30.0%)和少苔(54.0%)为主,但少苔比例明显增加,薄白苔相对减少;脉象中细数脉较前增加明显,占48%,细脉、滑脉比例分别下降至20.0%和16.0%;单一证型以阴虚证(46.0%)和气虚证(32.0%)为主,痰湿证(20%)和痰热证(22%)相对减少,血热证占比明显增高,为20%,血瘀证的比例也有所增加,至(18%);中医证型分布为阴虚内热证(42.0%)和气阴两虚证(28.0%)为主,其次为脾虚痰湿证(16.0%)。(4)疗后d30可见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咽干口燥、两颧潮红、食欲不振、皮肤瘙痒、皮肤斑疹等症状频数显着增加,而同时咳嗽痰多、痰白而黏、干咳、胸脘痞闷等症状频数进一步减少;舌象与疗后d15相比变化不大;脉象构成比与治疗后d15相比改变不大,细数脉略有上升(52.0%);疗后d30患者和疗后d15的单一证型分布基本一致,阴虚证(52.0%)略有上升;d30与疗后d15的中医辨证证型分布基本一致,阴虚内热证(44.0%)略有上升,脾虚痰湿证(14.0%)略有下降。(5)疗前d0和疗后d30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具体证型改变的分析,得出中医证型较倾向于阴虚内热证和气阴两虚证的演变。疗前d0和疗后d30的中医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厄洛替尼靶向治疗前后中医证型有规律可循。治疗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痰湿证和气虚证单一证型为主;疗后以阴虚证和气虚证为主,且新增了血热证;在中医辨证分型中疗前以脾虚痰湿证多见,其次为气阴两虚证和阴虚内热证;治疗后阴虚内热证和气阴两虚证占比明显升高,脾虚痰湿证明显减少。因此表明厄洛替尼在靶向治疗的同时,亦可耗损阴液,损伤脾胃,加重机体阴虚内热之象,故可实施中医药早期干预措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林尖兵[6](2020)在《江苏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病学及灭活疫苗的初步研制》文中研究说明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liusparasuis,HPs)属于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成员,主要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HPs为猪的共生菌,健康猪只中也存在。当猪只受到环境刺激、饲养管理条件差或者感染免疫抑制性病原后,会引起猪只的免疫力低下,从而造成HPs病的继发感染。当前暴发该疾病的猪场主要依赖抗生素来控制该病,长期使用抗生素,往往会产生细菌的耐药性。因此,开发切实有效的HPs疫苗对该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江苏是我国的养殖大省,HPs病流行情况比较复杂。到目前为止,江苏省HPs病流行情况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江苏省部分地区的规模化养猪场和散养猪场的病死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筛选流行菌株作为疫苗候选株,并制备灭活疫苗进行免疫保护效力的研究。将为江苏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提供流行病学数据,同时为HPs病的控制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江苏省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2013年~2015年间,江苏的盐城、泰州、连云港、徐州、宿迁、扬州、苏州、南通、淮安等地区,发生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规模化猪场13个,散户猪场97个。从这些猪场共采集317份病料,发病猪只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消瘦、被毛杂乱、精神沉郁,关节肿胀、跛行、颤抖、共济失调、咳嗽、声哑、呼吸困难、高烧不退等;剖检典型特征:关节炎,关节腔内积黄色浊液;心包炎,心脏有纤维蛋白渗出物呈绒毛心;胸膜可见纤维蛋白渗出物、胸腔积液、胸腹腔心包积黄色浊液;腹膜炎、心、肝、肺、肠表面可见黄色纤维素覆盖;脑部血管扩张充血、猪死后尸体不僵硬。采用间接血凝试验,对317份病料进行了检测,副猪嗜血杆菌病感染率为11.54%~27.55%,平均感染率为20.50%,说明江苏各地存在HPs病不同程度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在猪的各个年龄段均有感染:断奶猪感染率为16.05%、保育猪为23.56%,育肥猪的感染率为10.53%,其它猪为11.11%,感染最严重的是断奶猪与保育猪,不同生长阶段猪的感染率存在显着差异。对患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阳性病猪进行常规病毒的检测,结果显示,在江苏受检地区存在HPs病与猪圆环病毒(PCV2)、猪伪狂犬病毒(PRV)混合感染现象,混合感染率高达30.77%:尤其是与猪圆环病毒(PCV2)混合感染情况严重,混合感染率为26.15%,为江苏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制提供了流行病学数据。2.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为了解江苏地区猪场的HPs血清型,对来自江苏地区的13个规模化养猪场、97个散户猪场及扬州大学动物医院门诊病死猪采集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除此之外,还从扬州某屠宰场采集健康猪的鼻拭子进行细菌分离。将收集样品接种巧克力培养基培养,通过PCR对HPs的16 sRNA进行鉴定。并将阳性菌株进行纯化保存。对所有分离株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的血清学分型显示:江苏地区流行的HPs主要是血清4型、血清5型和血清12型,所占比例分别为14.29%、12.98%、和36.36%;另外,未定型菌株18株,占总分离菌株的23.38%,分型菌株占所有菌株的76.62%。表明目前江苏地区广泛流行的HPs血清型为4型、5型、12型,为该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及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我们对部分发病严重的猪场病料所分离的病原菌进行了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恩诺沙星、先锋霉素V、复方新诺明、阿奇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将敏感药物应用于患病猪场,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3.副猪嗜血杆菌三价灭活疫苗的制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江苏地区HPs优势血清型为4型、5型及12型。分别以当地分离的血清4型、血清5型及血清12型菌株作为候选疫苗菌株。通过体外大量培养,收获后使用浓度为0.3%甲醛于37℃灭活18h。三种菌按1:1:1的比例混合后制备成三价灭活疫苗,其中每种菌的终浓度为2.0×109CFU/mL。三价苗制备完成后,经灭活检测、质量检验(包括性状检验,内毒素检测以及甲醛残留量检测)确定细菌的灭活效果和安全性。最后,将灭活的HPs与高压灭菌的206佐剂按1:1的比例混合后进行乳化,制成三价灭活苗。4.副猪嗜血杆菌三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对制备的三价灭活苗进行免疫效力评价。50头健康易感仔猪进行如下处理:HPs三价灭活疫苗免疫组(15头仔猪);HPs商品灭活疫苗免疫组(15头仔猪);攻毒对照组(15头仔猪);健康对照组5头仔猪。免疫组通过颈部皮下注射进行免疫,并于首免1个月后加强免疫;二次免疫后2周攻毒,攻毒后持续观察14天。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二免后仔猪血清中抗体效价平均在1:16以上,4型菌株的免疫保护率,三价灭活疫苗免疫组与商品疫苗免疫组相当为40%:对5型和12型菌株的免疫保护率,三价灭活疫苗免疫组均为60%;而商品疫苗对5型菌株的保护率为40%,对12型菌株的保护率仅为20%。本研究初步研制的HPs三价灭活疫苗的保护效果优于商品疫苗,对HPs的血清4型、血清5型及血清12型均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能力,对江苏地区相关猪场防制副猪嗜血杆菌病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对江苏地区规模化猪场和散养猪场进行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HPs病在江苏省内广泛存在,其优势流行菌株的血清型分别为4型,5型和12型。应用血清4型、血清5型和血清12型菌株成功制备了三价灭活疫苗。对三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评价结果表明,本实验研制的三价灭活疫苗免疫保护效果明显高于市售商品疫苗,能为免疫猪只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为江苏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为该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疫苗的研发和疫病的预防提供参考。
加倩[7](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黄维本,文革生[8](1996)在《发热,盗汗,心包积液──思考病例(83)讨论部分》文中研究说明发热,盗汗,心包积液──思考病例(83)讨论部分湖北利川市人民医院儿科黄维本,文革生病历摘要见1995年第10期549页。临床讨论第1次讨论(9月4日)实习医师:本例有如下特点:①男,3岁,本市人;②症状主要为发热、盗汗、咳嗽、胸痛、腹痛1月余,气促...
周铁成[9](2015)在《原发性肺癌热证分级量化及分层级诊断模式的探索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初步建立原发性肺癌热证分级量化诊断标准及分层级诊断模式体系。方法:第一部分:1.以《原发性肺癌诊断标准(2010年版)》为西医诊断标准,选取27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为中医辨证参考标准,将收录的27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分为热证组和非热证组;2.从270例患者中随机选取216例患者,对这216例患者进行分析,从性别、年龄、吸烟史、生活史、TNM分期、病理类型、原发部位、转移部位、胸水、心包积液、治疗方式等角度研究肺癌热证患者临床特点;3.制定临床观察表,全面收录原发性肺癌患者四诊信息,选取国家标准及学者研究标准中出现热证临床表现作为热证研究指标,根据热证组和非热证组中候选指标出现的频率,运用卡方检验排除热证组和非热证组无显着差异的四诊指标,运用条件概率换算法建立指标赋分表,运用最大似然判别法确定热证量化诊断阈值,运用四分位法制定程度分级标准;运用聚类分析对热证分级诊断模式进行初探讨;4.选取剩余的54例患者,分别用本研究制定的热证诊断标准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热证诊断标准进行诊断,通过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似然比对新制订的量化诊断标准进行前瞻性检验,同时对2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检验。从而确定最终可行的量化分级诊断标准。第二部分:1.采用综合检索的方法,以“肺癌”、“原发性肺癌”、“支气管肺癌“、“辨证分型”、“辨证论治”、“中医”等名词进行检索,检索范围为近二十年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k)》、《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中收录涉及肺癌辨证的文章。2.根据检索条目及纳入排除标准,收录适合文献36篇,逐篇阅读文献全文,运用Excel记录每篇文献中研究病例数、辨证标准来源、涉及的热证类型、每型病例数目,建立肺癌热证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分析数据库中出现的热证相关证型,记录36篇文献中涉及的热证证候名称和频率。3.利用国家层次诊断标准对270例收集的肺癌患者中122例热证患者进行二次辨证,分析122例肺癌热证患者二级、三级、四级层次上出现的证候。根据文献和临床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临床上可能出现的不同层级肺癌热证证型,初步建立肺癌热证多层级诊断体系。结论:第一部分:1.吸烟、嗜食辛辣油腻食物、放疗、靶向治疗等因素对热证的产生未见明显作用,热证对胸水、心包积液的产生没有影响,热证与非热证患者之间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热证不会导致肿瘤原发部位、转移部位、疾病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等因素产生差异。2.通过对诊断标准指标的筛选,量化诊断标准相关指标的赋分以及诊断阈值的确定,最终初步确定的肺癌热证量化诊断标准为:舌红(23分),脉数(19分),喜冷(17分),发热(15分),尿黄(12分),苔黄(11分),脉滑(9分),口臭(8分),面红(7分),五心烦热(7分),咽痛(7分),口舌溃疡(7分),牙龈肿痛(6分),咳血(6分),痰黄(4分),失眠(4分),口干(4分),咽干(4分),烦躁(3分),易怒(3分),口苦(3分),眼干(3分),便秘(3分);以上症状体征相加大于60分即可诊断为热证,60分≤指标积分<91分为轻度热证,91≤分指标积分≤121分为中度热证,指标积分>121分为重度热证。3.量化诊断标准的检验:对量化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检验,结果为:敏感度96.97%,特异度93.16%,准确度94.91%,阳性似然比10.15,阴性似然比3.25%。对量化诊断标准进行前瞻性检验,结果为敏感度95.65%,特异度93.55%,准确度94.44%,阳性似然比8.16,阴性似然比4.65%。通过回顾性以及前瞻性检验,新制订的原发性肺癌分级量化诊断标准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似然比均比较高,阴性似然比较小,根据诊断性试验的评价原则,这是一个可行且具有实用价值的诊断标准。4.诊断热证患者,如有咳血、痰黄、咽干、咽痛,可考虑诊断为肺热证;如有口舌溃疡、失眠,可考虑诊断为心热证;如有牙龈肿痛、口臭,可考虑诊断为胃热证;如有烦躁、易怒、口苦、面红,可考虑诊断为肝热证;如有口干、喜冷、舌红、苔黄、脉数、发热、尿黄、便秘、脉滑,可考虑诊断为实热证。第二部分:1.文献研究中有热证三级及四级层次证型23种,临床研究共有相关证型22种。较文献研究中出现的证型相比,临床研究中没有风热证、湿热扰心证2种证型,但新出现了胃阴虚热证,两种研究方式结合共出现证型24种。2.依据本研究及文献研究结果制订了如下热证分层级证候诊断模式。一级层次:热证;二级层次:实热证和虚热证;三级层次:虚热证包括:阴虚热证;实热证包括:痰热证、火热证、湿热证、毒热证、血热证、瘀热证、风热证;四级层次:虚热证四级诊断:心阴虚热证、胃阴虚热证、肝阴虚热证、肺阴虚热证、肾阴虚热证,实热证四级诊断:痰热壅肺证、心热证、胃热证、肝热证、肺热证、膀胱湿热证、肝经湿热证、大肠湿热证、湿热蕴脾证、胞宫湿热证、湿热扰心证。
范瑞[10](2019)在《金复康口服液联合辅助化疗治疗术后Ⅰb-Ⅱ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RCT研究观察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证的完全切除术后Ⅰb-Ⅱ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两种治疗方案(中西医综合治疗对比单纯化疗)的疗效有无差别。这是首次将循环肿瘤细胞引入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体系。其次,通过评价循环肿瘤细胞在肺癌术后患者病程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应用于中医药干预疗效评价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的RCT研究方法,研究人群为2017年6月-2019年3月收集的来自4个分中心共122例完全切除术后Ⅰb-Ⅱ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期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分别按照分中心随机分组方案分配到两组。其中治疗组59例、对照组63例。两组受试者都采用术后辅助含铂标准双药化疗。金复康加化疗组治疗方案稍有不同:在与对照组采用相同的辅助化疗治疗之外,按照研究方案规律口服金复康口服液治疗。计划完成4周期治疗及后续随访。本研究由于观察及随访病例时间有限,数据分析时按照治疗周期完成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完成2周期化疗组(n=83),完成4周期治疗组(n=54)。主要观察指标是循环肿瘤细胞,次要观察指标是生活质量、中医症状改善情况、肿瘤指标、免疫指标、6-12个月的无病生存率、无病生存期等。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观察指标按照其数据分布特点选择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得出结论。结果1.化疗2周期后循环肿瘤细胞计数治疗后治疗组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略增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可一定程度降低循环肿瘤细胞(P>0.05);化疗4周期后治疗组循环肿瘤细胞略低于对照组(P>0.05)。2.CTC与CEA水平呈正相关(r=0.179、P<0.05);与Cyfra211水平呈正相关(r=0.181,P<0.05);与Scc Ag水平呈正相关(r=0.239,P<0.05);与CD3+水平呈负相关(r=-0.385,P<0.05);CTC计数在TNM分期、T分期、N分期、病理类型因素之间尚无明显相关性(p>0.05)。3.在生活质量方面,功能领域中,治疗后治疗组改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领域中,治疗后治疗组气促、呼吸困难、食欲下降症状改善(P<0.05);对照组疲乏、气促、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症状加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疲乏、气促、食欲不振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显着提升总健康水平(P<0.01)。4.在体力状况评分方面,化疗4周期后治疗组ZPS评分治疗中上升,治疗后下降,对照组连续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中医症候积分方面,神疲乏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疗效更显着(P<0.01)。6.在肿瘤指标方面,治疗组治疗后Scc A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P<0.05P<0.01),同时治疗后Scc A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9,P<0.05)。7.在免疫功能方面,治疗后CD3+、CD4+、CD8+、CD4+/CD8+较治疗前略升高,其中CD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在近期疗效评价中,治疗组6、12个月的无病生存率为98%、93%,对照组6、12个月的无病生存率为90%、84%(p=0.301,p>0.05)。9.在化疗毒副反应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本前瞻性临床试验发现化疗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数量,金复康口服液可能可以辅助化疗进一步降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数量。2.本前瞻性临床试验证实了CEA、Cyfra211、Scc Ag水平越高,CTC计数越高;CD3+水平越高,CTC计数越低;一定程度上支持CTC可以参与到早期肺癌预后判断的相关研究中的提议。3.金复康口服液能改善术后Ⅰb-Ⅱb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金复康口服液联合化疗改善疲乏症状,显着改善呼吸困难、气促、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症状,显着改善总体健康状况。4.金复康口服液可以降低术后Ⅰb-Ⅱb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ZPS评分,但对KPS评分无明显影响。5.金复康口服液显着改善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症候,改善神疲乏力症候。6.金复康口服液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Scc Ag水平。7.金复康口服液能调节术后Ⅰb-Ⅱ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8.金复康口服液联合化疗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治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很可能提高Ⅰb-Ⅱb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6、12个月的无病生存率。9.金复康口服液不会增加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二、发热,盗汗,心包积液──思考病例(83)讨论部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热,盗汗,心包积液──思考病例(83)讨论部分(论文提纲范文)
(1)国医大师张磊辨治肺系疾病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张磊教授生平与治学 |
1 简介 |
2 学医经历与治学思想 |
2.1 基牢根深,取法有源 |
2.2 入学深造,初露峥嵘 |
2.3 以人为本,仁心济世 |
2.4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
2.5 苍生大医,医德至上 |
2.6 慈心不尽,心系中医 |
第二部分 张磊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临证经验 |
第一章 数据挖掘步骤 |
1 研究目的 |
2 技术类型 |
3 技术路线 |
4 资料和方法 |
第二章 张磊教授治疗感冒的临证经验 |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论治 |
3 特色分型 |
4 组方用药规律 |
5 医案 |
第三章 张磊教授治疗鼻鼽的临证经验 |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论治 |
3 特色分型 |
4 组方用药规律 |
5 医案 |
第四章 张磊教授治疗咳嗽的临证经验 |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论治 |
3 特色分型 |
4 组方用药规律 |
5 医案 |
第五章 张磊教授治疗哮病和喘证的临证经验 |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论治 |
3 特色分型 |
4 组方用药规律 |
5 医案 |
第六章 张磊教授治疗肺癌的临证经验 |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论治 |
3 特色分型 |
4 组方用药规律 |
5 医案 |
第七章 张磊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
1 中药频次统计 |
2 药物性味归经统计 |
3 基于关联规则的用药规律分析 |
4 基于无监督熵聚类的新方分析 |
第八章 张磊教授临床常用对药及角药分析 |
1 麻黄与杏仁 |
2 桑叶与杏仁 |
3 麻黄与苏子 |
4 苏子与当归 |
5 半夏与陈皮 |
6 白前与前胡 |
7 沙参与麦冬 |
8 桑白皮与地骨皮 |
9 白僵蚕与蝉蜕 |
10 苍耳子与辛夷 |
11 党参与黄芪 |
12 桔梗与木蝴蝶 |
13 干姜、细辛与五味子 |
14 桑叶、竹茹与丝瓜络 |
第三部分 张磊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 |
1 病因病机学思想 |
1.1 六淫邪气为患,风邪为首 |
1.2 肺病多痰浊 |
1.3 肺病多热 |
2 诊断辨证学思想 |
2.1 重视脏腑关系 |
2.2 注重辨证与辨病结合 |
2.3 注重辨主症与次症 |
3 治疗学思想 |
3.1 扶正祛邪,邪去正安 |
3.2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
3.3 十法灵动,法随证施 |
3.4 组方用药特点 |
3.4.1 用药轻灵,量小力专 |
3.4.2 动静结合,以动为主 |
3.4.3 亦润亦燥,相济相随 |
3.4.4 加减变化,药随症转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中医药治疗肺系疾病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2)千金苇茎汤合生脉散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临床分期标准 |
2.3 中医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脱落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基线资料收集 |
4.2 治疗方案 |
4.3 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标准 |
4.4 研究数据分析方法 |
研究结果 |
1 基线资料分析 |
1.1 性别、年龄、病理分期、临床分期 |
1.2 体重、KPS评分、咳嗽症状积分、中医症候 |
2 疗效性指标比较 |
2.1 体重对比 |
2.2 KPS评分对比 |
2.3 咳嗽症状积分对比 |
2.4 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
2.5 白细胞计数对比 |
3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选题依据 |
2 治则确立依据 |
2.1 肺癌的中医认识 |
2.2 肺癌手术的中医认识 |
2.3 法则的确立 |
3 组方选药 |
3.1 方药组成 |
3.2 方药配伍特点 |
3.3 药味的中西医研究 |
4 研究结果分析 |
4.1 基线资料可比性分析 |
4.2 KPS评分结果分析 |
4.3 体重变化分析 |
4.4 咳嗽症状变化分析 |
4.5 中医症候变化分析 |
4.6 白细胞变化分析 |
4.7 安全性分析 |
5 体会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非小细胞肺癌西医诊断标准 |
附录二:肺癌 TNM 分期标准 |
附录三:KPS 评分 |
附录四:中医症候评分标准 |
附录五:WHO《急性和亚急性毒副反应分度标准》 |
附录六:临床研究观察表 |
附录七 知情同意书 |
附录八: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3)重庆及周边地区儿童肺吸虫病681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4)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中西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 |
一、古今病名释义及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研究 |
三、现代学者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研究 |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
第二节 网络药理学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
一、网络药理学概况 |
二、网络药理学的理论基础 |
三、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
四、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
第三节 小结 |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文献资料的网络分析 |
第一节 文献检索与整理 |
第二节 文献资料一般分析结果 |
第三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文献资料网络分析结果 |
一、文献资料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临床表现网络分析结果 |
二、文献资料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用中药治疗网络分析结果 |
三、文献资料系统性红斑狼疮证候网络分析结果 |
第四节 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回顾性调查网络分析 |
第一节 临床回顾性调查材料与方法 |
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回顾性调查一般资料分析结果 |
第三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回顾性调查病历资料的网络分析结果 |
一、病历资料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临床表现网络分析结果 |
二、病历资料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用中药治疗网络分析结果 |
三、病历资料系统性红斑狼疮证候网络分析结果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证候网络分析结果与标准比较 |
第一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证候网络分析结果与标准异同分析结果 |
第二节 小结 |
第六章 讨论 |
一、文献资料与临床回顾性调查病历资料网络分析异同分析 |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证候网络分析结果与标准对比异同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5)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厄洛替尼靶向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分布及演变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肺癌的中医学认识 |
1.1 病名溯源 |
1.2 病因病机 |
1.3 治则治法 |
1.4 辨证分型 |
1.5 中药研究 |
2. 现代医学对晚期NSCLC的治疗进展 |
2.1 化疗 |
2.2 分子靶向药物 |
2.3 免疫治疗 |
2.4 联合方案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治疗方法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步骤 |
2.2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患者基本特征 |
3.2 中医证型的基线情况分析 |
3.3 症状频次分析 |
3.4 舌苔脉象治疗前后对比 |
3.5 疗后中医证型分析 |
4. 讨论 |
4.1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2 早期干预治疗的思路 |
4.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厄洛替尼靶向治疗前后中医单一证候记录表 |
附录二 中医肺癌证候诊断标准 |
附录三 西医诊断标准 |
附录四 肺癌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附录五 肺癌中医单证诊断标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江苏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病学及灭活疫苗的初步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1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3.1 研究内容 |
3.2 技术路线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副猪嗜血杆菌病研究进展 |
1.1.1 病原学 |
1.1.2 血清型及毒力研究 |
1.1.3 流行病学 |
1.1.4 致病机理 |
1.1.5 临床症状 |
1.1.6 病理变化 |
1.1.7 治疗与防治 |
1.2 副猪嗜血杆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
1.2.1 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 |
1.2.2 副猪嗜血杆菌菌影疫苗 |
1.2.3 减毒副猪嗜血杆菌基因工程疫苗 |
1.2.4 亚单位疫苗 |
1.3 小结 |
第2章 江苏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
2.1 材料 |
2.1.1 试剂与器材 |
2.1.2 病料的来源 |
2.1.3 分子生物学软件 |
2.2 方法 |
2.2.1 普通流行病学调查 |
2.2.2 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 |
2.2.3 混合感染的调查 |
2.2.4 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
2.3.2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
2.3.3 混合感染调查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 |
3.1 材料 |
3.1.1 仪器设备 |
3.1.2 主要培养基和试剂 |
3.1.3 细菌菌种的参考菌株 |
3.1.4 培养基及各种溶液的配制 |
3.1.5 病料的来源 |
3.2 方法 |
3.2.1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
3.2.2 细菌生长特性的分析 |
3.2.3 细菌16 sRNA的PCR扩增 |
3.2.4 细菌血清型的鉴定 |
3.2.5 统计分析 |
3.3 结果分析 |
3.3.1 病原菌的分离结果 |
3.3.2 病原菌的体外生长特性 |
3.3.3 16 sRNA基因的鉴定与分离 |
3.3.4 病原菌的血清型 |
3.3.5 分离菌的药敏实验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4章 副猪嗜血杆菌三价灭活疫苗的制备 |
4.1 材料 |
4.1.1 仪器设备 |
4.1.2 试剂与培养基 |
4.1.3 菌株的来源 |
4.1.4 培养基及各种溶液的配制 |
4.1.5 HPs菌株的培养条件的优化 |
4.2 方法 |
4.2.1 HPs菌液的制备、灭活条件的优化和洗涤 |
4.2.2 206佐剂的使用 |
4.2.3 HPs三价灭活疫苗的制备 |
4.2.4 HPs三价灭活苗的质量检测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适宜培养基 |
4.3.2 适宜血清 |
4.3.3 适宜血清浓度 |
4.3.4 适宜NAD浓度 |
4.3.5 细菌计数及纯度 |
4.3.6 灭活剂适宜浓度和最佳灭活时间 |
4.3.7 副猪嗜血杆菌抗原液的制备 |
4.3.8 半成品检验 |
4.3.9 疫苗的制备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5章 副猪嗜血杆菌三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分析 |
5.1 试验材料 |
5.1.1 实验动物 |
5.1.2 试验用灭活疫苗 |
5.2 试验方法 |
5.2.1 副猪嗜血杆菌对仔猪的致病性试验 |
5.2.2 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对猪的免疫保护试验 |
5.2.3 免疫后仔猪间接血凝测定抗体效价 |
5.2.4 免疫仔猪的攻毒 |
5.2.5 病理切片的制备 |
5.2.6 统计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副猪嗜血杆菌对仔猪的致病性试验结果 |
5.3.2 免疫保护试验结果与分析 |
5.3.3 免疫仔猪血清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
5.3.4 实验猪病理切片结果 |
5.4 讨论 |
5.5 小结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规模化猪场病料的详细背景资料 |
附录二 散户猪场病料的详细背景资料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7)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
1. 经文解读 |
2. 天文历法溯源 |
3. 气象数据分析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
前言 |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
3 研究意义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
简历 |
(9)原发性肺癌热证分级量化及分层级诊断模式的探索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肺癌热证近十年研究进展探讨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热证诊断标准的研究概述 |
参考文献 |
临床研究 |
第一部分 原发性肺癌热证分级量化诊断标准的建立 |
第二部分 肺癌热证多层级诊断模式的初探讨 |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附录一:临床观察表 |
附录二:肺癌的TNM分期(UICC第七版) |
附录三:Karnofskv(Kps)评分标准 |
(10)金复康口服液联合辅助化疗治疗术后Ⅰb-Ⅱ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研究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治疗方案 |
1.4 观察及测定指标 |
1.5 分治疗阶段疗效指标 |
1.6 研究主要技术路线 |
1.7 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
2.临床资料及结果 |
2.1 受试者入组情况 |
2.2 受试者基线资料的均衡性分析 |
2.3 统计结果 |
3.讨论与分析 |
3.1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 |
3.2 干预因素(金复康口服液)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
3.3 主要疗效指标(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应用现状 |
3.4 结果分析 |
4.不足与展望 |
5.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诊断标准 |
附录2 第8版肺癌TNM分期标准 |
附录3 文献综述 |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
附录4 已发表文章 |
附录5 受试者入组知情同意书 |
附录6 本研究病例观察表 |
四、发热,盗汗,心包积液──思考病例(83)讨论部分(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医大师张磊辨治肺系疾病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D]. 郭小乐.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千金苇茎汤合生脉散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D]. 徐成.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重庆及周边地区儿童肺吸虫病681例临床分析[D]. 李燕琼. 重庆医科大学, 2013(03)
- [4]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D]. 何美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5]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厄洛替尼靶向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分布及演变特征[D]. 徐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江苏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病学及灭活疫苗的初步研制[D]. 林尖兵. 扬州大学, 2020
- [7]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发热,盗汗,心包积液──思考病例(83)讨论部分[J]. 黄维本,文革生. 新医学, 1996(01)
- [9]原发性肺癌热证分级量化及分层级诊断模式的探索性研究[D]. 周铁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12)
- [10]金复康口服液联合辅助化疗治疗术后Ⅰb-Ⅱ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D]. 范瑞.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