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贯彻少少启发式原则的一些尝试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贯彻少少启发式原则的一些尝试

一、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贯彻少而精和启发式的原则的一些尝试(论文文献综述)

张心怡[1](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研究》文中认为进入新时代,国家对人才培养具有更高要求。对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的高中思政学科来说,培养既有一定学科知识储备,又具备逻辑思维和问题意识的人才是其重要任务。“问题链”具有逻辑性,且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层深入思考问题的特点,这与高中思政学科育人目标相契合,所以就有必要将“问题链”引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目前已有“问题链”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但由于决定“问题链”质量的关键环节是设计环节,且该方面研究还较为薄弱,基于此研究现状就有必要将研究聚焦在设计环节,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中“问题链”设计研究。除绪论外,正文共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概述。主要包含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内涵界定、理论基础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现状分析。此次研究采用问卷对高中思政课中“问题链”设计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目前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取得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问题链”设计缺乏逻辑关联、“问题链”设计缺乏难度梯度、“问题链”设计缺乏“生成”追问、“问题链”设计缺乏情境连贯的问题。第三部分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策略思考。根据整体性与逻辑性相结合、适度性原则与启发性相结合、情境有效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设计原则,针对前一部分之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设置核心问题,明确教学内容、细化子“问题链”,引发深入思考、优化情境,培育学科核心素养、适时追问,培养问题意识的对策。第四部分主要是基于“问题链”设计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课例,按照“问题链”的设计原则及对策,以必修三《文化生活》中《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一课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并对设计出的教学案例进行实施再评估其效果。

张筱[2](2021)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研究 ——以甘肃省两当县某两所初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姬雯婷[3](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学历案设计与实施研究》文中指出

孙成蕾[4](2021)在《中学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学习进阶研究 ——以“细胞代谢及其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这是一个知识不断发展、信息不断增速的时代,各学科不能完全覆盖知识信息,要求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这必定依赖于教师对于学科知识的有效教学,因而基于学科的重要概念的教学至关重要,并以此实现学生对生物学重要概念体系的学习进阶,完善学生对于生物学的科学概念的建构。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1“细胞代谢”主题为例,对本主题中的重要概念以及学习进阶进行研究,并且设计出有关重要概念的学习进阶的具体教学设计,进行实际的案例教学研究。2017年版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通过对本学科的持续学习,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拥有正确的自身品格,发展必要的关键能力,注重并加强学生的发展与实践社会的联系。由于初中生到高中生身份的转变,高中生物学知识的增多,以及高中生物学专业名词更加抽象,生物学概念与原理难以深刻理解与应用等问题,对学生进行重要概念的有效教学迫在眉睫。而学习进阶又是学生在学习同一知识主题时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由认知过程到实践过程的转变,由实践过程到生命观念的升华。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学习往往呈现出循环发展的特征。通过对重要概念的进阶研究,探索出有关重要概念的学习进阶的进阶路径。通过实际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案例的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选择“细胞代谢”主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相关的文献比较与研究,对高中生物学重要概念进行了划分与界定,共划分出32条生物学事实,12个重要的概念;(2)选取“酶”和“细胞呼吸”两个重要概念进行问卷调查,与高中一线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得到了学生对这两个重要概念存在的前科学概念或迷思概念,在“酶”这一知识上学生存在8个迷思概念、9个前概念,在“细胞呼吸”这一知识上学生存在7个迷思概念、15个前概念;(3)编制出体现“酶”和“细胞呼吸”两个重要概念的二段式生物测验卷,运用二段式生物测验卷对高一年级两个平行班进行前测,统计学生的作答情况,对学生在每道题目上的正确率以及达到的学习水平层次进行了分析,发现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认知经验水平对相关的生物试题进行解答;(4)依据行为动词和借助新课标对“酶”和“细胞呼吸”两个重要概念的学习水平层次进行划分,划分出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共四个阶层的学习水平表现,即分别对应学生所应达到的四个学习进阶层次;(5)设计出针对学生的有关实际课堂教学的问卷,借助Cronbach’s Alpha系数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结果呈现为Cronbach’s Alpha系数是0.731,并且依据KMO和Bartlett的检验数据以及旋转成分矩阵分析显示KMO为0.809,高于0.6,显着性(Sig)是0.000,低于0.05,适用探索因子分析考查效度,并且仅仅在单个维度上的载荷高于0.5,表明每个题目都是有效的;(6)编制“细胞代谢”的生物试卷,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后测检验,并对两个班级在“酶”和“细胞呼吸”上的总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通过数据t值为4.760,P值为0.000,小于0.05,直接显示两个班级存在差异性。并且实验班的学生在“酶”的测验卷(总分30分)取得的成绩均分为26.32分,对照班为23.00分,实验班比对照班高3.32分。在“细胞呼吸”的测验卷(总分30分)上,实验班取得的成绩均分为25.16分,对照班为22.48分,实验班比对照班高2.68分。通过数据直接表明实验班的总成绩显着高于对照班,说明通过重要概念的教学体现了良好的效果;(7)对试卷的每一道题目进行考查内容、实验班和对照班答题的正确人数以及达到的学习水平进行逐一分析,发现实验班答题的正确率高于对照班,并且也达到了相应的学习进阶的层次。

李建楠[5](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变与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其实一直为党、国家和教育界所关注,并且不断有相关政策出台。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相关政策的实施尚未完全改变人们对劳动的错误认识和态度,尚未彻底改变人们对劳动教育的错误认知。在一些教育场合,劳动教育甚至被当作惩罚学生的手段,这也背离了劳动教育的应有之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还是《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在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的出台,都体现了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劳动是创造人类社会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教育则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这其实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教育是伴随着人类劳动而出现的。我国的劳动教育,一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为基础,同时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理念,并根据我国国情合理采纳中外教育学者的相关理论和各国实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关于劳动和劳动教育的论述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相关思想,不断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思想,为我国劳动教育事业提供了更丰富的理论支撑。因此,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劳动教育思想演变历程的梳理和挖掘,有助于厘清劳动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发展脉络,在理论层面推进对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研究。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劳动教育思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发展历程中已经出现诸多变化,这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而劳动教育对社会的改造作用也应加以考量,这样从整体上以历史视角分析劳动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劳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理论上跟上时代步伐。围绕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演变与发展,本研究在论证中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重点介绍本研究的背景,阐明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对国内外大量关于劳动教育思想及实践的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并说明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同时对研究中存在的创新点和现有不足进行总结。第二部分为研究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其一是对劳动及劳动教育的概念梳理,通过古今中外对二者的认识做综合分析和界定;其二是通过分析劳动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劳动能力提升、劳动形态变化、劳动范围扩展,阐明影响劳动教育相关主要概念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三是从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精神、提升劳动素养的角度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劳动教育的特征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为本研究的理论来源,着重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劳动教育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观念和耕读教育理念,并对近现代中外学者对劳动教育的思考和探索进行概述。第四部分为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党的劳动教育思想的确立与曲折发展探析,通过对该时期党的劳动教育思想从确立到探索实践,再到“文革”期间的曲折探索的梳理,从劳动教育目的和实践效果进行剖析。第五部分是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之前,党对劳动教育思想的重塑与革新。改革开放带来的生产力快速发展,使得劳动教育思想在发展中添加了“技术”的元素,无论是从劳动素养还是综合实践出发,这时期的劳动教育思想开始强调综合技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第六部分是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全面构建。中国共产党明确了这一时期劳动教育思想的理论出发点和创新动力,在劳动教育思想中强调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塑造良好社会风气、培育人才创新能力,这些是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培育时代新人、破解人才培养问题的需要,同时将劳动教育延伸到社会不同主体,体现了新时代党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全面性。第七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进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指出劳动教育思想演进与社会主要矛盾紧密相关,在劳动教育思想发展中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把握理论实际相结合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拓展实践平台,完善制度保障体系,使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更好发挥作用。

李培宇[6](2021)在《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文中认为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是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是高中物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是发挥高中物理课程应有育人效力的不二法门,也是提升物理教师思政育人工作能力和高中生思政素质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式的高中物理教学就是充分依循教育政策指引,充分发掘物理课程内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将物理教学打造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浑然天成的有机整体。要实现物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除了需要对课程本身进行思政内容的开发设计,还要进一步盐融于汤般浸润到物理教学全过程。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展开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首先在搜集、整理与分析相关课程思政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建构,尝试梳理归纳出课程思政的内涵、原则、必要性等。其次,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的理论探讨,进一步依据杜威的道德教育论、社会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为基础构建出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的“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和“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三条路径。并对三条路径进行具体解释,绘制具有可操作性的流程图。再次,以路径一和路径二为辅助,以路径三为教学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并将教学设计实施于实际的教学中。最后,通过结合李克特量表设计出测量学生在政治认同、道德品质和物理兴趣的提升情况的问卷,并布置习题检测知识掌握和问题解决的程度。利用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反思不足,提出优化路径的教学建议。实验研究表明,本课题提出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对学生思政素质和物理兴趣的提升具有积极效果,并且在知识掌握以及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结果。由于该路径尚未成熟,在教学中存在一些欠佳之处,针对这些欠缺提出教学建议有三。其一,增强思政情景创设环节的描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其二,鼓励展示思维环节的主动表达,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其三,加深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本质联系,发挥升华环节的思政效用。同时,在整体研究过程在也发现出了不足和遗憾。第一,研究样本不足。第二,研究时间较短。第三,实践应用不足。这也为后继课程思政深入研究的学者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穆阳[7](2021)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运用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编写方式灵活。“助读系统”由多个要素组成,每个要素都有自身特点;作为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方面为教师有序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方法革新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为学生自学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进行研究,旨在引起师生对助读系统的重视,从而使助读系统更好的发挥其引导作用。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助读系统的多元类别为切入点,结合现阶段语文教材,探寻编者意图,着重研究助读系统的运用策略。正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对“助读系统”的概念与嬗变进行概述。先阐述助读系统的概念,助读系统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最终实现自学的各种形式材料的统称。再借助五个时间段所使用的不同教材,对助读系统的嬗变进行梳理。认为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转变都推动着教材的变化,助读系统的发展变化与教材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第二章,分析助读系统的编写体例与功能。教材编写离不开其内部逻辑,为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助读系统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按照“由浅入深”“由简驭繁”的特点编写。再对助读系统的各要素进行分类,分出教学提示类、图像注解类、练习探究类和资料补充四大类别,总结出助读系统有先行组织、知识唤醒和思维引路三个功能。第三章,助读系统的运用与优化方略。力求在呈现助读系统编排特点的基础上,将编辑理念、教学设计与自主阅读相结合。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层次,探析助读系统的使用方法。并针对助读系统的设计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促使助读系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姚静宜[8](2021)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生物学高考实验试题分析及启示》文中研究说明新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于生物学专业课程目标和教学宗旨提出明确规定:要大力培养全体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更加密切注重探索使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生物学高考实验试题可以有效测评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水平,其总体设计常常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来展开,通过结合实际生产生活,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对考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进行考查。首先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生物学高考方面及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对“生物学高考实验试题”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其次,以2016~2020年生物学高考全国卷三套卷及实行新高考地区天津、山东和浙江实验试题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文本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整体分值及考查内容进行概况分析,再分别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出发,对试题的素养考查情况、素养体现及典型试题进行分析;最后,基于对生物学高考实验试题的统计分析情况,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本文结论为:第一,生物学高考实验试题分值在生物学高考试卷中占比较大,考查内容有所侧重,关于“细胞能量的供应和利用”、“遗传因子的发现”、“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考查较频繁。第二,关于核心素养的考查,对于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考查较多,社会责任相对较少,且往往综合起来进行考查。第三,针对核心素养的四个构成要素提出了创设真实情境、运用生物学史等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李益萍[9](2021)在《D市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主学习贯穿人的一生,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从小抓起。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育的关键所在。学生在初中阶段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从数学学科出发,研究初中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能加深教师对初中生学习情况的认识,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D市初中生自主学习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主要研究以下内容:通过改编的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量表和影响因素量表,对D市669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随后对2名初中数学教师和9名学生进行访谈,从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得到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最后基于调查结果,提出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从整体上看,D市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城镇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强于乡镇学生,且差异较大,不同生源地初中生在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7个维度均存在显着差异;不同民族初中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及7个维度均不存在显着差异;女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显着强于男生,在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环境5个维度女生显着强于男生;城区学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7个维度显着强于乡镇学校学生;从年级的角度分析初中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乡镇学校学生中八年级显着高于七年级和九年级,七年级与九年级不存在显着差异,城区学校学生七年级显着高于八年级;数学学优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于潜能生。(2)对自主学习与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目标设置、学习策略、学校环境、自我效能感、师生关系5个因素对数学自主学习具有显着预测力。基于调查结果,提出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的4条建议:(1)培养学生主动意识;(2)指导学生学习方法;(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4)创设优质学习环境。

袁花香[10](202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关注和重视美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美,体验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数学美是理性思维和想象的结合,也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其主要包括简洁美、对称美、严谨美、和谐美、奇异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出数学教材中的数学美,提升教师自身的美育素养,引导学生感受和欣赏数学美,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本文首先对数学美育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对数学美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从数学美育的理论、课程、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从已有的研究中发现教师和学生没有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确立本文的研究问题:(1)高中生对数学美的认识程度如何?(2)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否融入美育?(3)如何把美育有机地融入数学教学中?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现状。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缺乏美育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尚未树立审美化的教学理念,教师和学生的审美修养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改进策略。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端正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次,要引导学生感受和欣赏数学美;最后,要优化美育的评价机制,从而促进数学教学融入美育的目标的实现。经过本课题的研究,对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有了比之前更加深刻的认识,本文只要是希望提高一线教学工作者对在教学中融入美育的重视度,让数学教师树立审美化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贯彻少而精和启发式的原则的一些尝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贯彻少而精和启发式的原则的一些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创新与不足
        1.3.1 创新之处
        1.3.2 不足之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概述
    2.1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的内涵
        2.1.1 问题与“问题链”
        2.1.2 问题设计与“问题链”设计
        2.1.3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
    2.2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的理论基础
        2.2.1 问题教学理论
        2.2.2 奥苏伯尔问题解决模式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4 “问题链教学”
    2.3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的必要性
        2.3.1 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3.2 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3.3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现状调查及分析
    3.1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现状调查
        3.1.1 学生问卷调查设计及说明
        3.1.2 教师问卷调查设计及说明
    3.2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现状分析
        3.2.1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取得的成效
        3.2.2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存在的问题
4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策略思考
    4.1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原则
        4.1.1 整体性与逻辑性相结合
        4.1.2 适度性原则与启发性相结合
        4.1.3 情境有效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4.2 高中思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对策
        4.2.1 设置核心问题,明确教学内容
        4.2.2 细化“子问题链”,引发深入思考
        4.2.3 优化问题情境,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4.2.4 适时追问,培养问题意识
5.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的运用——以《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一课为例
    5.1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设计
    5.2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实施
    5.3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评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中学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学习进阶研究 ——以“细胞代谢及其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背景
        1.2.1 国际教育的趋势
        1.2.2 新课改和新课标的要求
        1.2.3 实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 重要概念
    2.2 前概念
    2.3 迷思概念
    2.4 学习进阶
        2.4.1 学习进阶的定义
        2.4.2 学习进阶的组成要素
        2.4.3 学习进阶的呈现方式
        2.4.4 学习进阶的研究框架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分布式认知理论
    3.2 学习迁移理论
    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4 认知学习理论
    3.5 概念转变教学理论
第四章 研究方法
    4.1 文献研究法
    4.2 案例研究法
    4.3 问卷调查法
    4.4 访谈法
    4.5 比较分析法
第五章 重要概念的学习进阶构建
    5.1 重要概念的学习进阶的模型设计
    5.2 基于学习进阶的学情分析
        5.2.1 明确教学目标
        5.2.2 确定进阶变量
        5.2.3 划分进阶水平
        5.2.4 描述学习表现
        5.2.5 明确学生基本学情
    5.3 学习过程的设计
    5.4 教学开发
        5.4.1 问卷调查
        5.4.2 信度和效度检验
        5.4.3 问卷结果分析
        5.4.4 教学设计
第六章 高中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学习进阶教学案例
    6.1 “酶”的教学案例(教学活动节选)
    6.2 “细胞呼吸”的教学案例(教学活动节选)
    6.3 教学反馈
        6.3.1 试卷测验
        6.3.2 酶的成绩T检验
        6.3.3 细胞呼吸的成绩T检验
        6.3.4 试卷测验分析
        6.3.5 教学建议
        6.3.6 自我反思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二段式生物测验卷
    附录2 调查问卷
    附录3 生物试卷(后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变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劳动教育的一般解释
    2.1 劳动与劳动教育的概念诠释
        2.1.1 劳动
        2.1.2 劳动教育
    2.2 社会发展中导致劳动教育相关概念变化的主要因素
        2.2.1 劳动能力提升
        2.2.2 劳动形态变化
        2.2.3 劳动范围拓展
    2.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劳动教育特征
        2.3.1 树立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观念
        2.3.2 培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劳动精神
        2.3.3 提升面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劳动素养
第3章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
    3.1 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劳动教育观
        3.1.1 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1.2 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主要途径
        3.1.3 劳动精神是社会主义社会以及个体发展的需要
    3.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近现代教育学者的劳动教育理念
        3.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观念
        3.2.2 符合农业社会发展需要的“耕读”劳动教育理念
        3.2.3 中国近现代教育学者对传统劳动教育的反思
    3.3 国外学者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3.3.1 近代欧洲学者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探索
        3.3.2 苏联教育学者在劳动教育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第4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确立与曲折发展
    4.1 新中国成立后劳动教育思想的初步确立
        4.1.1 以“为工农服务”作为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
        4.1.2 以解决毕业生就业和人才紧缺为劳动教育契机
        4.1.3 “以俄为师”的劳动教育政策取向
    4.2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十年探索与实践
        4.2.1 劳动教育向“本土探索”的思想转变
        4.2.2 摆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
        4.2.3 以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为劳动教育目的
        4.2.4 通过课堂教学和勤工俭学进行劳动教育实践
    4.3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曲折探索
        4.3.1 以世界观改造为劳动教育重点
        4.3.2 以“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劳动教育目的
        4.3.3 “开门办学,上山下乡”的劳动教育实践
第5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探索革新
    5.1 强调“技术”的劳动教育恢复与探索
        5.1.1 劳动与技术“合成”下的劳动教育
        5.1.2 以“为四化培养建设人才”为劳动教育目的
        5.1.3 通过开设劳动技术课进行劳动教育实践
    5.2 立足“素养”的劳动教育改革与深化
        5.2.1 劳动教育中“人”的回归
        5.2.2 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为劳动教育目的
        5.2.3 劳动教育列入综合实践活动
第6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全面构建
    6.1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审视
        6.1.1 劳动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基本前提
        6.1.2 劳动教育是培养现代化强国建设人才的重要支撑
        6.1.3 劳动教育是破解人才培养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
    6.2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
        6.2.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理论出发点
        6.2.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创新动力
    6.3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思想建设的要点
        6.3.1 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6.3.2 塑造诚实劳动的良好社会风气
        6.3.3 培育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能力
    6.4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
        6.4.1 重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6.4.2 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体制机制
        6.4.3 强化党员干部劳动教育,筑牢拒腐防变底线
第7章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进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7.1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进的历史经验
        7.1.1 劳动教育思想演进与社会主要矛盾紧密相关
        7.1.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党的劳动教育思想的根本遵循
    7.2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发展的主要原则
        7.2.1 坚持理论实际相结合,在发展中丰富党的劳动教育思想
        7.2.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实践创新为社会提供合格建设者
    7.3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实践的机制构建
        7.3.1 探索立德树人中劳动教育的合理路径
        7.3.2 拓展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实践平台
        7.3.3 不断完善劳动教育制度保障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6)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实施课程思政有助于深化物理课程改革
        1.1.2 实施课程思政有利于提升物理教师思政工作水平
        1.1.3 实施课程思政有效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综述
        1.4.1 关于课程思政内涵的研究
        1.4.2 关于课程思政价值的研究
        1.4.3 关于课程思政必要性的研究
        1.4.4 关于课程思政原则的研究
        1.4.5 关于课程思政路径的研究
        1.4.6 研究述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课程思政
    2.2 理论基础
        2.2.1 杜威的道德教育论
        2.2.2 社会学习理论
        2.2.3 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理性审视
    3.1 课程思政的内涵
        3.1.1 课程思政的概念界定
        3.1.2 课程思政的基本特征
    3.2 高中物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析
        3.2.1 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看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
        3.2.2 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看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
        3.2.3 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看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
        3.2.4 高中物理课程思政元素结构图谱
    3.3 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3.3.1 课程思政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3.3.2 课程思政在物理概念教学和物理规律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3.3.3 课程思政在物理问题解决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3.4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影响因素
        3.4.1 实施对象的感知价值
        3.4.2 课程内容的呈现质量
        3.4.3 授课方式的推陈出新
        3.4.4 社会环境的榜样影响
        3.4.5 实施主体的传道素养
第四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
    4.1 高中物理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的原则
        4.1.1 内容开发特色性原则
        4.1.2 元素融入有机性原则
        4.1.3 教学过程以人为本原则
    4.2 路径一“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的路径设置
        4.2.1 “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路径的理论支撑
        4.2.2 “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路径的基本设置
        4.2.3 典型案例设计:以“运动的描述”一章为例
    4.3 路径二“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的路径设置
        4.3.1 “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路径的理论支撑
        4.3.2 “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路径的基本设置
        4.3.3 典型习题设计:以“相互作用”为例
    4.4 路径三“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的路径设置
        4.4.1 “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路径的理论支撑
        4.4.2 “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路径的基本设置
        4.4.3 典型案例设计:《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第五章 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路径实践研究
    5.1 实验研究设计
        5.1.1 路径选取及应用说明
        5.1.2 研究目的
        5.1.3 研究假设
        5.1.4 研究变量
        5.1.5 研究对象及内容
        5.1.6 实验测量工具
    5.2 问卷的编制
        5.2.1 问卷编制的依据
        5.2.2 《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思政素质问卷》的编制
        5.2.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5.3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5.3.1 实验过程
        5.3.2 实验结果分析
        5.3.3 实验结论与反思
    5.4 教学建议
        5.4.1 增强思政情景创设环节的描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5.4.2 鼓励展示思维环节的主动表达,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
        5.4.3 加深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本质联系,发挥升华环节的思政效用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思政素质问卷
    附录二 后测习题作业
作者简介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7)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运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概念与嬗变
    第一节 “助读系统”的定义
    第二节 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嬗变
        一、明清以前
        二、清末及民国时期
        三、改革开放前(1949 年—1978 年)
        四、改革开放后(1978 年—1999 年)
        五、新世纪(2001 年起至今)
第二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编写体例与功能
    第一节 “助读系统”的编写特色
        一、依学生认知发展,由浅入深
        二、依文体教学特性,由简驭繁
    第二节 “助读系统”的多元类别
        一、教学提示类
        二、图像注解类
        三、练习探究类
        四、资料补充类
    第三节 “助读系统”的基本功能
        一、先行组织:呈现旧知,启迪新知
        二、知识唤醒:联结知识,形成体系
        三、思维引路:依据文类,助解提示
第三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运用与优化
    第一节 “助读系统”的使用观
        一、教师使用观
        二、学生习用观
        三、情境资源的使用
    第二节 “助读系统”的运用方略
        一、运用图式理论,彰明编写理念
        二、借助选文系统,做好教学设计
        三、重视文道结合,探索自主阅读
    第三节 “助读系统”的优化建议
        一、引言提示注重情境创设
        二、图像插入重视兴趣激发
        三、注释补充遵循简明准确
        四、练习探究渗透启发意蕴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生物学高考实验试题分析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一)生物学高考实验试题相关研究文献分析
        (二)生物学高考实验试题分析
        (三)提出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启示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对象
第二章 理论概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生物学高考实验试题
        (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理论依据
        (一)探究性学习理论
        (二)多元智能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生物学高考实验试题分析
    一、生物学高考实验试题概况
        (一)分值比重统计分析
        (二)考查内容统计分析
    二、基于核心素养对高考实验典型试题分析
        (一)考查生命观念素养的试题分析
        (二)考查科学思维素养的试题分析
        (三)考查科学探究素养的试题分析
        (四)考查社会责任素养的试题分析
        (五)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试题分析
第四章 教学启示
    一、培养生命观念的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
        (二)利用直观感受
    二、培养科学思维的教学策略
        (一)运用生物学史
        (二)重视“设疑”
    三、培养科学探究的教学策略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
        (二)重视实验结果的交流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D市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发展需要自主学习
        1.1.2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自主
        1.1.3 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为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1.2 核心概念界定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的思路
        1.5.1 研究计划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收集的途径
    2.2 自主学习的相关研究
        2.2.1 自主学习的起源与发展
        2.2.2 自主学习的内涵研究
        2.2.3 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研究
        2.2.4 自主学习的培养研究
        2.2.5 针对数学自主学习的研究
    2.3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2.3.1 操作主义理论
        2.3.2 社会认知理论
        2.3.3 人本主义理论
    2.4 文献述评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2.1 预测对象
        3.2.2 正式测试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问卷调查法
        3.3.3 访谈法
    3.4 研究工具
        3.4.1 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量表
        3.4.2 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影响因素量表
        3.4.3 访谈研究设计
        3.4.4 问卷的前测
    3.5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5.1 数据的收集
        3.5.2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3.6 研究的伦理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D市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量表结果分析
    4.1 数学自主学习整体情况分析
    4.2 数学自主学习各维度具体分析
        4.2.1 学习动机维度
        4.2.2 学习内容维度
        4.2.3 学习时间维度
        4.2.4 学习方法维度
        4.2.5 学习过程维度
        4.2.6 学习结果维度
        4.2.7 学习环境维度
    4.3 不同维度下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差异性分析
        4.3.1 生源地维度
        4.3.2 民族维度
        4.3.3 性别维度
        4.3.4 学校类型维度
        4.3.5 年级维度
        4.3.6 数学成绩维度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D市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5.1 数学自主学习影响因素量表结果分析
        5.1.1 整体得分情况
        5.1.2 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5.1.3 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与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5.2 访谈结果分析
        5.2.1 访谈目的
        5.2.2 访谈对象
        5.2.3 访谈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的培养建议
    6.1 培养初中生主动意识
    6.2 指导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
    6.3 关注初中生个体差异
    6.4 创设优质学校环境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反思和展望
    7.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调查问卷(预测)
    附录 B 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调查问卷(正式问卷)
    附录 C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 D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E 现状量表极端组比较结果
    附录 F 现状量表题项与总分相关系数矩阵
    附录 G 现状量表项目整体统计量
    附录 H 影响因素量表极端组比较结果
    附录 I 影响因素量表题项与总分相关系数矩阵
    附录 J 影响因素量表项目整体统计量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第2 章 数学美的概念、特征
    2.1 概念的界定
    2.2 数学美的内容与层次
    2.3 数学美育的功能
第3 章 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调查与分析
    3.1 问卷调查
        3.1.1 研究对象
        3.1.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1.3 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3.1.4 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3.2 访谈分析
        3.2.1 访谈的目的和意义
        3.2.2 访谈提纲的设计
        3.2.3 访谈内容及分析
    3.3 调查结果
        3.3.1 教师尚未树立审美化教学理念
        3.3.2 学生审美能力不强
        3.3.3 现行的教学体系制约美育的实施
第4 章 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策略
    4.1 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
    4.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3 引导学生感受和欣赏数学美
第5 章 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教学案例
    5.1 圆锥曲线的教学设计
    5.2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教学设计
第6 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不足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高中数学中美育渗透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贯彻少而精和启发式的原则的一些尝试(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研究[D]. 张心怡.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研究 ——以甘肃省两当县某两所初中为例[D]. 张筱.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3]高中思想政治课学历案设计与实施研究[D]. 姬雯婷.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4]中学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学习进阶研究 ——以“细胞代谢及其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为例[D]. 孙成蕾. 淮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变与发展研究[D]. 李建楠. 吉林大学, 2021(01)
  • [6]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D]. 李培宇.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 [7]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运用策略研究[D]. 穆阳.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8]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生物学高考实验试题分析及启示[D]. 姚静宜.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9)
  • [9]D市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调查研究[D]. 李益萍.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10]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调查研究[D]. 袁花香.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标签:;  ;  ;  ;  ;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贯彻少少启发式原则的一些尝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