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初探

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初探

一、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问题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路[1](2015)在《新形势下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政府积极推动中外自贸区谈判,并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进一步推进我国对外经济交流,加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我国银行业“走出去”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而银行业“走出去”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走到哪里去”,银行业国际化经营所选择的区位是否合适,将对银行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究竟是哪些因素决定和影响着我国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区位选择,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本文紧紧结合当前国内外新形势,就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回顾了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历程,并对当前我国银行业海外分支机构的数量、区位分布状况以及分支机构采取的组织形式等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出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区位分布特征。然后针对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现状,通过定性分析,从东道国的引力因素、我国的推力因素以及银行自身的因素三个方面,分析可能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区位选择产生影响的因素,并选取可衡量或描述这些影响因素指标,建立指标体系。进而选取我国具有国际化经营代表性五大银行在19个样本国分支机构的数量作为被解释变量,所选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将相关变量代入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出影响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区位选择的相关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定性及定量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创新性地提出新形势下适合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区位选择调整和规划策略。

李咏梅[2](2007)在《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银行国际化是银行参与开放世界竞争的前提,也是参与世界竞争的必然归宿,银行国际化经营已是当今世界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高度开放并与国际市场连为一体,表现为资源配置、生产经营与贸易以及资金流动、人才流动和技术转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而金融全球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主要指一国金融活动跨出国界,日益与各国金融活动融合在一起,资金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动员、筹集、运用和流动,它建立在全球贸易、跨国投资和科技进步等实体经济的基础之上,并表现出了资本流动全球化、货币体系全球化、金融市场全球化、金融机构全球化,以及金融协调和金融监管全球化的特征。金融全球化导致一国甚至全球金融系统内部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使得各国银行业加快了国际化发展的步伐。我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金融业已进一步融入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之中。随着2006年12月11日我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金融机构与国内银行已经在完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时代已经到来。面对全球金融服务市场开放的竞争格局和外资银行的咄咄逼人之势,我们不能总是被动地迎战,更应该主动地进攻。“十六大”报告和“十一五”提出的“走出去”发展战略,以及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实施要求,促使我国银行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合作。因此,对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研究,是一个历史意义极强的经济理论命题,也是一个现实意义极强的经济实践命题。银行国际化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指一国银行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本国银行的向外发展,另一方面是对外国银行的开放。本国银行的跨国经营与外国银行进入本国市场的结合,构成了银行国际化的全部内容。论文将研究的内容界定在是我国银行的向外发展问题。目前,我国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以下称国有商业银行、国有银行或商业银行),在金融结构中占有绝对主体地位,理所当然地应承担起国际化经营的重任,可以说,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基本上代表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因此,研究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重点在于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在界定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的基础上,论文建立了如下的论证主线:对银行国际化动因进行理论和微观经济学分析,比较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和大型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历程和原因;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现实水平,通过构建银行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进而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探讨;最后结合当今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新趋势和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化发展中的表现,提出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对策和路径选择。论文提出并回答了以下问题:(1)怎样从理论上解释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动因?作为一个微观经济主体,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动力又在哪里?(2)银行国际化发展是否有规律可循,世界各国大银行的国际化轨迹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又带来什么样的借鉴和启迪?(3)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究竟如何?其国际化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主要是在哪些方面?(4)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现状,采取什么样的推进策略和路径选择,来提高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在具体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问题时,论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首先对论文研究对象界定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研究的内容上则着重于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的海外经营和发展问题;同时总结了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问题,对于适应我国银行进一步开放、适应我国银行自身发展和有效提高银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现实意义。第二,借鉴跨国公司理论,对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动因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这些理论在解释银行国际化发展动因方面存在的优缺点。论文借鉴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建立银行国际化微观经济学分析模型,得出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动力在于存在比较利益的结论;同时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背景进行了进一步阐释。第三,总结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和大型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可以求得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性结论和有益启迪。在归纳总结别国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代银行业国际化发展新趋势和特点,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借鉴,即银行国际化必须是适应国情的渐进式发展、必须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必须实施适时的金融改革的三点启示。第四,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现实水平和竞争力现状进行评估分析是研究发展对策的基础。论文回顾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历程,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四大商业银行的海外机构和主要业务指标占比分析,对四大国有银行的国际化水平进行了初步评估;借鉴国内外对银行国际竞争力理论和评价指标的研究成果,构建了适合我国现实国情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同世界主要大银行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分析了重组改制上市对提升国有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第五,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问题,最终要解决银行在哪里以及主要采取何种有效措施进行国际化经营的问题。按照我国商业银行现实发展状况,依据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步骤和目标,论文提出了目标市场的渐进式扩展、境内外业务的有机联动以及因地制宜的本土化经营的推进策略。第六,银行国际化可以采取多种组织形式,而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当今银行集约化和多元化发展藉以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方式。论文在对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两种主要境外扩张途径的分析基础上,深入阐释了银行跨国并购的宏观背景和微观动因,通过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现状,总结并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内外部条件和相应的战略决策。第七,与国际银行业的监管接轨,是控制银行风险,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论文通过对国际监管动因和内容的分析,着重研究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对我国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影响,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通过深入探究世界主要国家和大型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历程和原因,得出银行国际化必须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的结论,同时,提出了政府搭建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平台的三点思路。第二,借鉴国内外银行的竞争力理论及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现实国情,构建了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在资料的获取上,直接占有了第一手的最新世界1000家银行数据,保证了数据间的可比性和真实性。第三,在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对策时,提出了境内外机构应实行一体经营的联动机制观点,并创新性地提出了联动营销和联动创新的思路。第四,在我国商业银行本土化经营研究方面,提出了海外机构的设置和发展应遵循产品导向原则的见解,并据此提出对海外机构与海外业务进行重整的观点。第五,借鉴国际银行业跨国并购历史经验,依据我国银行业跨国并购现实状况,提出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应分“三步走”的战略发展方式,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第六,应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的监管格局,从正反两方面深入分析了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带来的沉重压力和良好机遇。

贾昆[3](2014)在《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研究》文中提出从商业银行数百年的发展历史来看,当前银行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巨大。全球性金融危机几乎都是从银行的危机蔓延开来,经济社会的稳定与银行的稳定密切相关。当前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世界,银行跨国经营是世界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在我国正在逐步开放金融市场的背景下,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实现全球化经营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中国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经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中国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经营是迅速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第三,中国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经营有利于满足国际和国内跨国公司的金融需求。第四,中国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经营,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是增加利润的重要方式。本文从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理论分析入手,借鉴发达国家跨国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成功经验,在总结和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策略和改革建议。文章共分五个章节,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是在当前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从宏观上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甚至主权利益的重要手段;从微观上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可以打开国际金融市场,不断提高银行绩效水平和竞争力。第二章回顾了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动因的相关基础理论和动因模型。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基础理论来自于跨国经营理论,主要包括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理论、内部化理论、区位优势理论以及产业组织理论。最后运用动因模型分析了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动因。第三章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跨国银行国际化经营模式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分析。通过对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总结,分析得出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有益的经验和教训。第四章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本章在回顾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五章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策略和改革建议。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目标市场选择策略、市场进入策略以及竞争力提升和监管的相关建议。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跨国银行相比,经营体制、经营理念以及市场竞争力都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本文立足于优化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研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提出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发展的策略。

陈鹿[4](2020)在《银行业开放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基于我国上市银行(2008-2018)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扩大金融开放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的开放逐步深入,现今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与此同时,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步伐也在加快。而历史上频频出现的银行危机使得人们愈加关注银行的系统性风险,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便指出要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在这一背景下,银行业开放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关系便成为意义重大且亟待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银行业开放为研究视角,重点分析银行业开放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首先,本文阅读了大量银行业开放和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文献,明确了二者之间的可能关系;其次,通过对我国银行业开放历程回顾、现状研究等了解我国银行业的开放特征;再次,本文分析了主要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开放政策和发展中国家银行业开放的典型案例,探讨这些案例对我国银行业开放的启示;而后,根据已有研究和相关案例梳理出银行业开放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作用机理;最后,基于我国银行业2008年至2018年的数据,测度了我国银行业开放水平和银行系统性风险水平,并构建基准模型和交互项模型检验了银行业开放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随着我国银行业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在我国稳步扩张,发展态势总体较好;我国银行业对内开放水平偏低,中资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2)美国、日本和英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政策比较完善,美国和日本对外资银行的限制比较多,英国银行业开放程度相对更高;阿根廷、墨西哥和泰国在银行业开放过程中忽略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盲目引进外资,对外资入侵采取放任态度,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3)银行业对外开放会通过竞争机制、风险溢出机制、监管缺失机制和金融安全机制影响银行的系统性风险;银行业对内开放会通过固有风险机制和资产分散机制影响银行的系统性风险。(4)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会增加我国银行的系统性风险,银行业对内开放水平的提升会降低我国银行的系统性风险,银行业对外开放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会依赖于资本充足率等银行微观特征。文章最后从政府角度、监管机构角度、银行业内部角度三个层面为我国银行业开放和银行体系稳定提供政策建议。

蒋宏娟[5](2014)在《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决定因素》文中研究指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下降,银行业遭受重创,客观上为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国际化经营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量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军海外,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和监管要求国际化等一系列发展趋势都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加快国际化步伐,提供更好的跨境金融服务。然而,与世界知名跨国银行相比,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程度还很低,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决定因素,并为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建议。本文首先对银行国际化的相关概念和经典理论进行归纳,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然后分别介绍了世界银行业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历程及现状并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直观地揭示我国商业银行所处的国际化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决定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我国经济体制和政策环境变迁、金融危机带来历史机遇、银行规模、国际化经营经验和经营绩效等自身因素、我国与东道国的贸易投资往来及东道国的区位因素等;而后根据银行国际化理论和以往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实际情况,选取了七个主要因素,建立了两个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从银行自身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决定因素进行研究。实证研究结果如下:在银行自身因素中,国际化经营的经验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银行的规模和经营绩效尚不能解释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但可以预期随着银行国际化经验的积累,这两个因素在未来国际化发展中会逐渐扮演重要角色。在外部环境因素中,我国对东道国(地区)的FDI和双边贸易额同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机构数量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贸易投资引导理论适用于我国实际情况。东道国(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东道国(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没有通过检验,这与指标选取有一定关系。从实际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倾向于进入经济发展水平高且较为开放的国家和地区。最后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分析,联系实际情况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国际化经营提出相应的建议。

程雨璐[6](2017)在《中外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全球金融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不仅为各国商业银行带来了更多市场机遇,也使其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竞争。在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全面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为了面对来自国际银行业的挑战,满足国内企业日益增长的海外投资需求,充分利用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海外业务空间,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与西方商业银行尚存不小的差距。因而,通过对中外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进行比较研究,总结我国商业银行与大型跨国银行的差距并发现问题,对我国商业银行提高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中外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进行了比较研究:第一,对中外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历程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从国际化现状、国际化起步时间、国际化动因等方面对中外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得出有益于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启示。第二,在分析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中外商业银行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二者展开国际化经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银行自身跨国经营经验、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银行母国与东道国的经贸关系密切程度。结合“走出去”的中国银行和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银行的实际情况,对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第三,选取了我国商业银行中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银行与全球领先的跨国巨头花旗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从国际化指数、国际化路径选择、国际化扩张的区域选择和业务多元化程度四个方面,对花旗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国际化程度进行具体的比较研究,并探索了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在对中外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性建议。

王刚[7](2011)在《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研究》文中指出任何事物向前发展的过程中,路径的选择决定事物的成败。路径的选择受事物本身以及影响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诸多因素影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实证研究的成果,可以对事物发展的路径进行正确的选择,从而决定事物的前进方向。伴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的国际化和贸易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国际间资金和资本的流动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与之相配套发展的,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也越来越普遍。一百多年间,特别是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政府放松对金融系统的管制和采取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政策,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和实行资本输出过程中,先后出现了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美洲银行、三菱银行等一大批跨国经营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遍布全球各地,经营范围涉及各国经济领域,形成一个跨国的经营网络,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已成为金融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和内容。中国加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加紧密融合,将推动以我国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活动跨越国界,由局部地区性的传统业务活动发展为全球性的、创新性的业务活动。同时,根据世贸组织对等互惠,政策信息透明的原则,许多外资商业银行也开始涉足我国经济领域,开展各项经营业务,我国金融市场实际上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为了抵御风险和提高盈利,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始走向国际化的经营,符合当前时代潮流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可以说,商业银行的国际化问题已经刻不容缓的摆在我们的面前。因此,有必要对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路径选择进行深入的研究。中国的商业银行要打造成为世界一流银行,在国际化发展中必须拥有清晰的国际化整体发展战略并有效地将其分解和具体化,要保持成长必须选择审慎缜密的发展路径而不是机会主义式抽签儿的方式和方法。根据银行国际化的内涵,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可以分解为机构国际化路径、业务国际化路径、管理国际化路径,机构国际化路径可以进一步具体分解为股权边界选择和区域市场选择,业务国际化可以进一步具体分解为业务选择和行业选择,管理国际化较为复杂,涵盖了融资、公司治理结构、风险控制、人才培养等多方而内容,考虑到本文研究商业银行在国际化决策时面临的现实选择,这一部分多属于后续工作,不再做阐述。因此,本文根据商业银行国际化内容提取了银行家在进行国际化决策时不可回避必须考虑的4个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具体来说,本文的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是指商业银行在总体国际化发展战略引导下,选择不同的方式和策略完成跨国银行全球布局,从地理区域、行业选择、业务路径、股权边界14个维度进行考察。本文首先说明了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基本内涵,包括概念,内容,形式和标准等,对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基础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具体将可能对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产生影响的理论基础按分析角度不同分为四类,一类是国际化动因理论,这类理论主要回答为什么商业银行要国际化的问题,但是其中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同样可为本文所研究的路径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一类是并购学理论,从企业扩张方式的角度进行的路径选择分析;一类是商业银行发展阶段理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总结归纳;最后一类是以战略经营的角度看待路径选择问题,即出于银行各种战略需要,以长期的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进行了国际化路径选择。其次从当前国际金融体制和全球金融市场出发,分析了我国政府对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态度、发展水平和金融环境,考察了在巴塞尔协议约束下各国对金融的监管和市场准入控制,进而从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出发,重点分析了我国这样一个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商业银行在进行国际化路径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各种影响因素。银行国际化并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要受到政治、对外经济交往、国际金融监管等诸多宏观因素影响,我们有必要将之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对全球金融体制和金融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我国金融产业发展和国家金融战略有一个全而的了解,从而立足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寻找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有效道路。同时,本文对花旗集团、美国银行、摩根大通、汇丰集团、三菱日联、瑞银集团、富国银行、美联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德意志银行、渣打银行这11个大型金融集团的跨国发展之路,并通过与我国商业银行所处历史阶段、金融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对比,寻找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有中国特色的跨国发展之路。通过比较上述11家金融集团的国际化过程,这种研究在国内的比较研究中,也尚属首次。最后,本文总结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应遵循“本土化、市场化和阶段化”的原则,在业务,行业,地域和股权边界四个维度分别采用不同的路径。在业务选择方面,分析了人民币区域化带来的机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充分把握这一良机,重点发展自身所特有的优势业务—人民币业务,并推荐了科技发展和业务创新在推动国际化业务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行业选择方面,考虑现阶段商业银行的多余资本和盈利模式压力,如果发展业务多元化仍然在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曲线临界点内,则应当采取多元化拓展战略,反之,随着业务和规模扩张,如果出现了妨碍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情况,如盈利能力不行,或是阻碍核心业务发展等情况,那么也要进行果断的剥离,商业银行应在不断地扩张和剥离中达到自身的平衡;在地域方面,根据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程度,借鉴国际金融集团的发展经验,本分提出了“整合港澳资源,拓展亚太地区,进军非洲南美市场,最后挺进欧美发达市场”的区域路径目标;在股权边界选择方面,本文以Dunning的OLI模型为基础,加入了市场环境(M)这一层面,形成了OLIM分析模型,以此分析了我国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银行规模、国际化经验、地理距离、文化差异、银行业管制、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双边贸易额,东道国国际化程度及市场规模等,通过以上影响因素分析来决定选择哪种方式。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对这4个维度作出抉择,有计划、有组织、有序地实施国际化战略,推动海外扩张具体项目的实施。而且这些路径的选择具有内在的联动性,互相施加影响,互相制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整体战略,推动商业银行向着跨国银行的目标得以逐步实现。

许乐生[8](2012)在《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风险分析及防范》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国际化,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成为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趋势。欧美银行巨头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挫,中资银行迅速跻身于世界大行之列。然而,对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的转型经济大国,全面开放银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将更加复杂,为了选择出适合自身的国际化道路,就需要对国际范围内的银行业国际化实践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从中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和相关的经验教训,并用以指导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实践,从而达到少走弯路,获取最大收益之效果。对比分析发现,虽然我国银行业的经营能力相对稳定,且近年来的国际化水平大幅提高,但与国外大银行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资本充足率低、不良贷款率偏高、创新能力不足、当前的国际化水平仍然偏低等。中国银行业应当充分利用国内丰富资源,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同时要注重国际性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其国际化经营能力。全文共分7章。首先提出问题并做文献综述,接着对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历程进行回顾、对现状进行评价并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法来对各银行的国际化经营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再对银行业国际化的两条路径进行比较,指出银行国际化经营的风险及如何防范。最后是结论与展望。

周立[9](2013)在《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文中提出目前,中国银行业正处于战略转型和快速国际化发展阶段。中国银行业需优化资产质量,提供优质产品和金融服务,改造业务流程,完善银行治理机制,提高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效益,进一步降低成本投入和资本消耗,转外延粗放式增长为内涵集约化增长,将规模与增长、风险与收益、稳健与创新、本土化与国际化等方面全盘结合起来,从银行治理机制上引导和规范中国银行业基于长期优质增长而非规模粗放扩张,真正做到经营方式的转变。中国银行业全球化布局需加快,在全球范围内要敢于直面与各国大型商业银行开展全面的业务竞争,进一步提高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国银行业从“大”到“强”的转变。对国际银行业来说,改革、兼并、重组一直是其主要的发展旋律,更是一流大型商业银行阶梯式成长的基本路径。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后,欧美诸国或对危机银行部分股权国有化,或注资银行业,或大银团之间业务重组,或资金充沛、经营尚可的银行收购濒临倒闭的银行,以此来推动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则抓住经济强势增长的机遇,不断深化和推进银行业改革,以此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并加速拓展海外业务和机构布局,如中国、巴西、南非、俄罗斯等国商业银行业。面对金融全球化及国际银行业的深刻变革,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要转变依靠国家金融政策保护和外延粗放式的发展思路,深切地认识到提高银行经营水平、国际化经营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迫切性。随着中国银行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脱媒发展的态势、资本和货币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体制其他方面的深化改革,在竞争性的国际银行业市场中,中国商业银行需要能够持续地比外资银行更有效率地向金融市场提供现代金融产品和服务,并获得持续的盈利和自我发展的综合能力。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中国银行业的资金效率和资本充足率、改善银行治理机制、坚持市场主导和创新发展的经营原则,建立起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国际一流大型商业银行是中国商业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对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工程,不仅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全面整合和补充,更能够为商业银行业国际竞争力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指明路径;不仅为大型商业银行制定异质性的竞争策略、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也能够为政府部门(央行、银监部门等)的宏观决策、政策制定和监督管理提供综合性的评价标准和理论依据。构建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各因子要素进行实证检验,能够较为明晰地了解决定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面对一流国际大型商业银行强有力的外部竞争时,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做出理性的应对措施,巩固和发展自有市场、客户和业务,并逐步迈入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队列。同时,能够为中国大型企业走出去和海外投资战略服务,有利于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全球影响力提升。科学而全面地评价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选取英国《The Banker》以一级资本排名全球前50强大型商业银行(剔除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两家投资银行)和另外5家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特别是商业银行)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的大量文献、资料及研究方法,进而较为全面而准确地界定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和评价体系。整个研究分为8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选题的意义、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文章主要创新点及不足;第二部分,介绍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对研究的基础概念予以说明,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评述;第三部分,介绍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实践和构成要素;第四部分,介绍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历史沿革、国际化进程、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第五部分,介绍各国商业银行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国际化经营现状及其国际竞争力强弱;第六部分,介绍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并对国际银行业绩效与混业经营、竞争环境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混业经营和国际化发展对于提升中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是有益的结论,重点探讨了大型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模式的类型和其国际化发展的经验借鉴:第七部分,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从理论框架出发、介绍研究样本和评价指标选取、指标标准化及模型的建立。介绍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排名、各具体指标细项得分,并为提高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理论上分析。第八部分,介绍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建议。通过理论的演绎和实证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为:首先,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国际银行业重要的参与者;其次,中国大型商业银行优势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其高盈利性和规模增长优势明显,包括总资产收益率较高、资本收益率较高和经营成本较低等三个方面的优势明显;再次,中国银行业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通过国家注资国有商业银行、组建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大力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IPO募资和扩股再融资、政策保护下的高额盈利、内生性跨越式发展和行业内并购整合等手段并举,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实力迅速增强;另外,中国银行业的整体风险管理能力需要加强,经营的稳健性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最后,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品牌竞争力不强,在国际银行业市场难以俘获国外客户的信心。进一步提高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在参与国际银行业的竞争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全球意识,全面参与国际竞争;(2)坚持创新发展,保证稳定盈利水平;(3)加强基础设施,提升管理体系效率;(4)实现综合经营,提供全能银行服务;(5)整合业务流程,打造强大银行品牌。另外,在国际银行业的排名中,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得分逐年上升,竞争实力逐步提升,但竞争实力上升趋势能不能持久,还得看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进程的进和自身业务发展模式的转变。

张军[10](2013)在《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全球联动性增强,在全球银行业格局发生变化调整之际,中国商业银行纷纷顺应形势要求,实施跨国发展战略,打造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未来蓝图。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5年过渡期的结束,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获准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大量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设立分支机构或参股中国商业银行经营,市场竞争加剧。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加快国际化战略转型,加大国际化拓展步伐,增强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实力。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危机后海外金融机构市值被低估等因素也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因此,对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银行国际化既是指单个商业银行的跨国发展,又包括整个金融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既是指本国银行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也包括外资银行进入本国金融市场。本文以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模式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模式选择、业务选择及区域选择等问题。本文的研究注重从理论到实证、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思维方式,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模式效率模型,通过比较分析银行国际化模式对其成本效益的相关性来归纳和演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模式选择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模式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明确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尚处在起步阶段,主要是通过新建投资模式进入东道国市场。通过对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银行业国际化发展模式的对比分析,结合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国际大型银行跨国发展之路的经验借鉴,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模式选择。从设立成本、机构形式、业务范围、准入限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新建投资、跨国并购和合资经营等模式的差异和影响因素。本文综合运用跨国并购理论、引导效应学说、国际投资理论等作为解释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成本收益的理论基础,根据研究对象选取指标变量,构建了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模式效率的数理模型,分别通过DEA模型、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分析了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国际化前后效率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比较了不同模式下效率的显着性差异,借此分析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模式的相关要素,探寻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效率模式。结果显示,目标银行的资金盈利能力、国际化双方经贸水平和相似度、东道国市场的金融监管环境、国际化时机的选择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成本利润率显着相关,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实施的主要决定因素。近年来国内大多学者对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效率问题进行研究,但很少从国际化模式选择的角度分析银行国际化成本收益问题。本文通过对效率模型的修正,基于银行国际化模式选择视角,分别在新建投资与跨国并购模式下分析银行国际化效率变动情况,比较两种模式对银行成本收益的相关性,寻求最优的效率模式。结果显示,虽然我国主要通过新建投资模式进入目标市场,但是跨国并购模式凭借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和协同效应有效地降低了准入成本,加速了对东道国市场的本土化经营,是当前国际银行业跨国发展的主流模式。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金融市场陷入低迷,大型国际金融机构市值缩水,而亚太新兴市场经济持续增长,金融市场开放程度逐渐加强。本文在实证分析基础上,结合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态势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程度,提出了以跨国并购模式为主、以新建投资为辅、实时地选择合资经营模式的国际化发展路径;提出了“壮大亚洲、巩固欧洲、突破美洲”梯次推进的地域拓展策略;提出了通过混业并购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业务拓展模式。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施的发展战略和拓展模式也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总结前文所述,本文提出了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对策选择:一是要根据区位优势确立地域实施支点,充分利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机遇,合理地进行战略布局;二是通过加强与国际银行的合作,引进先进理念和人才,加强产品创新,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转型;三是加强与监管当局的合作,注重风险的全面管理;四是加强国家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引导和政策支持。

二、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问题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新形势下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区位理论
        2.1.2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2 国内外有关银行国际化经营区位选择的相关文献
        2.2.1 国外有关银行国际化经营区位选择的相关文献
        2.2.2 国内对银行国际化经营区位选择研究
        2.2.3 研究评述
3 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发展历程及现状
    3.1 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发展历程
        3.1.1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之前
        3.1.2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后至加入世贸组织
        3.1.3 第三阶段:加入世贸组织后至金融危机爆发前
        3.1.4 第四阶段:金融危机爆发至今
    3.2 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现状
        3.2.1 我国银行业海外分支机构区位选择概况
        3.2.2 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
        3.2.3 我国银行国际化程度
    3.3 本章小结
4 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4.1 定性分析
        4.1.1 东道国的引力因素
        4.1.2 我国的推力因素
        4.1.3 商业银行自身因素
    4.2 定量分析
        4.2.1 研究方法和样本的选取
        4.2.2 变量的选取
        4.2.3 建立回归模型
        4.2.4 回归结果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促进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政策建议和路径选择
    5.1 政府层面
        5.1.1 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我国银行业创造和争取有利条件
        5.1.2 加强监管合规指导,保障我国银行业在海外的正当权益
        5.1.3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扩大银行业海外区位选择范围
    5.2 银行层面
        5.2.1 增强自身实力
        5.2.2 制定明确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5.2.3 针对不同的区位选择合适的进入模式
    5.3 对新形势下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发展路径的建议
        5.3.1 立足香港布局亚太
        5.3.2 第二阶段:扎根国际金融中心进军新兴市场国家
        5.3.3 第三阶段:发达国家市场拓展阶段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需界定的相关概念:商业银行与银行国际化
    1.3 论文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创新之处
2.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动因分析
    2.1 银行国际化经营的一般理论
    2.2 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经济学分析
    2.3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背景
3. 国外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比较与借鉴
    3.1 世界主要国家的银行国际化经营
    3.2 大型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实践
    3.3 当代银行业国际化发展新趋势和特点
    3.4 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启迪与借鉴
4.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
    4.1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历史沿革
    4.2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优势分析
    4.3 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主要难点和问题
5.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评价
    5.1 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内涵界定
    5.2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现实评估
    5.3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6.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推进策略
    6.1 目标市场的渐进式扩展
    6.2 境内外业务的有机联动
    6.3 因地制宜的本土化经营
7.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路径选择—跨国并购
    7.1 银行国际化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
    7.2 银行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7.3 跨国并购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
    7.4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策略选择
8. 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监管
    8.1 银行国际化监管的基础分析
    8.2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及影响
    8.3 银行国际监管发展趋势
    8.4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监管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3)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银行国际化的相关概念
    1.3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动因分析
    2.1 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动因理论
        2.1.1 内部化理论
        2.1.2 产业组织理论及区位优势理论
        2.1.3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理论
    2.2 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动因模型
3 国外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比较与借鉴
    3.1 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发展历程
    3.2 世界主要国家的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模式
        3.2.1 美国银行的国际化经营
        3.2.2 欧洲银行的国际化经营
        3.2.3 日本银行的国际化经营
    3.3 当代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3.3.1 实行全能银行向混业经营发展
        3.3.2 运用信息技术向电子化和网络化发展
        3.3.3 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3.3.4 加强银行国际化进程风险管理和监管的要求日益增强
    3.4 国外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启迪与借鉴
        3.4.1 银行国际化是渐进式发展
        3.4.2 银行国际化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
        3.4.3 银行国际化应实施适时的金融改革
        3.4.4 准确的市场定位
4 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和问题
    4.1 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经验
    4.2 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策略和建议
    5.1 准确的市场定位
    5.2 完善产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5.3 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再造
    5.4 全球统一技术支持系统发展
    5.5 全面风险管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4)银行业开放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基于我国上市银行(2008-2018)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概念界定
        1.2.2 银行业开放的相关研究
        1.2.3 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相关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2 我国银行业开放历程和现状
    2.1 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历程和现状
        2.1.1 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历程
        2.1.2 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现状
    2.2 我国银行业对内开放历程和现状
        2.2.1 我国银行业对内开放历程
        2.2.2 我国银行业对内开放现状
3 银行业开放的国际案例与经验教训
    3.1 发达国家银行业开放的国际案例
        3.1.1 美国
        3.1.2 日本
        3.1.3 英国
    3.2 发展中国家银行业开放的国际案例
        3.2.1 墨西哥
        3.2.2 泰国
        3.2.3 阿根廷
    3.3 银行业开放的国际经验与教训
4 银行业开放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机理分析
    4.1 银行业对外开放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机理分析
        4.1.1 竞争机制
        4.1.2 风险溢出机制
        4.1.3 监管缺失机制
        4.1.4 金融安全机制
    4.2 银行业对内开放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机理分析
        4.2.1 固有风险机制
        4.2.2 资产分散机制
5 银行业开放水平和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测度
    5.1 银行业开放水平的测度
        5.1.1 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测度
        5.1.2 银行业对内开放水平的测度
    5.2 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测度
        5.2.1 CoVaR相关理论概述
        5.2.2 CoVaR的估计方法
        5.2.3 银行系统性风险CoVaR指标测度结果
6 银行业开放影响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实证研究
    6.1 数据说明与变量选取
        6.1.1 样本与数据收集
        6.1.2 变量选取与度量
    6.2 模型设计和方法选择
    6.3 回归结果及分析
        6.3.1 银行业开放水平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回归结果分析
        6.3.2 考虑银行特征变量的回归结果分析
    6.4 稳健性检验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政府部门:坚持国家金融安全至上,遵循对等开放原则
        7.2.2 监管机构:加强对外资银行的风险监管,有序推动银行业开放
        7.2.3 银行业内部:提升金融创新力和竞争力,积极进行国际化探索
参考文献

(5)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决定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基本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2章 银行国际化的相关理论研究
    2.1 银行国际化的相关概念界定
    2.2 银行国际化的动因分析
    2.3 银行国际化动因理论的进一步拓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决定因素分析
    3.1 世界银行业的国际化历程及现状
    3.2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与世界银行业国际化的对比分析
    3.3 影响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主要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4.1 银行内部因素的实证研究
    4.2 外部环境因素的实证研究
    4.3 实证研究结论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政策建议
    5.1 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审慎选择是否国际化
    5.2 通过“干中学”逐步积累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经验
    5.3 规划并实施合理的国际化区位布局
    5.4 选择合适的国际化扩张方式
    5.5 本章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6)中外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商业银行国际化概念的界定
        二、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一、研究的创新点
        二、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中外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历程与特征比较
    第一节 外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历程
        一、美国银行业国际化起步阶段
        二、美国银行业国际化拓展阶段
        三、欧洲银行业与日本银行业兴起
        四、全球并购浪潮兴起
    第二节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历程
        一、初期阶段
        二、起步阶段
        三、发展阶段
        四、加速阶段
    第三节 中外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特征比较
        一、国际化现状
        二、国际化起步时间
        三、国际化动因
        四、国际化扩张区域和国际化路径的选择
第三章 中外商业银行国际化影响因素比较
    第一节 商业银行国际化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所有权优势要素
        二、内部化优势要素
        三、区位优势要素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一、内部因素的实证研究
        二、外部因素的实证研究
    第三节 外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以进入中国市场为例
        一、内部因素的实证研究
        二、外部因素的实证研究
    第四节 中外商业银行国际化影响因素的比较
        一、内部因素的比较
        二、外部因素的比较
第四章 中外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指标比较
    第一节 中外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指标比较:以中国银行与花旗银行为例
        一、国际化指数的比较
        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比较
        三、国际化扩张区域选择的比较
        四、业务多元化程度的比较
        五、国际化人才建设的比较
    第二节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化发展方式相当单一
        二、海外机构分布优化度不高
        三、海外业务结构发展不平衡
        四、国际化人才供给不足
第五章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政策建议
        一、结合国际化路径选择,完善海外机构布局
        二、优化业务结构,加强业务创新
        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
        四、把握国际化发展机遇
        五、加强与外资银行的合作,推动自身国际化进程
        六、规范银行经营管理,推动银行混业经营
    第二节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7)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际化理论研究
        1.2.2 企业国际化发展进程研究
        1.2.3 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及影响因素
        1.2.4 国际化方式
        1.2.5 国际化经营战略
        1.2.6 商业银行国际化研究
        1.2.7 国内关于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本文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商业银行国际化
    2.1 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概念
    2.2 跨国公司与跨国银行
    2.3 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内容
    2.4 银行国际化的组织形式
    2.5 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度量标准
    2.6 本章小结
3 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3.1 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范畴
    3.2 国际化动因理论
        3.2.1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3.2.2 垄断优势理论
        3.2.3 内部化理论
        3.2.4 客户追随理论
        3.2.5 引导效应假说
        3.2.6 并购学理论
    3.3 发展阶段理论
        3.3.1 盖迪商业银行国际化三阶段理论
        3.3.2 英国迪肯教授Dicken的四个阶段
        3.3.3 范洵服务银行业导向五阶段理论
    3.4 经营战略理论
        3.4.1 长期战略理论
        3.4.2 参与银行体系重整假说
        3.4.3 银行经营效益假说(分散风险说)
        3.4.4 交易成本理论
        3.4.5 风险偏好理论
        3.4.6 学习型对外投资理论
        3.4.7 金融博弈理论
    3.5 本章小结
4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环境与体制
    4.1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研究
        4.1.1 现代国际金融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4.1.2 金融监管与多边协调机制
    4.2 各国金融体制与监管概述
        4.2.1 了解各国金融监管环境对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必要性
        4.2.2 金融监管理论对银行国际化方式选择的影响
        4.2.3 东道国的金融监管内容
    4.3 我国金融体制及"走出去"战略约束
        4.3.1 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发展
        4.3.2 走出去初现端倪
        4.3.3 我国金融市场特征
    4.4 国内外宏观环境发展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
        4.4.1 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为国际化扩张夯实了基础
        4.4.2 国际金融一体化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
        4.4.3 客户对于商业银行综合化金融服务的需求提升
        4.4.4 全球金融市场震荡为金融机构组织模式调整提供了契机
        4.4.5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和人民币区域化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提供了契机
    4.5 本章小结
5 国外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的经验借鉴
    5.1 全球金融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5.1.1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5.1.2 全球金融行业发展态势
    5.2 国际大银行的跨国发展之路
        5.2.1 业务国际化路径分析
        5.2.2 行业路径分析
        5.2.3 地理区域和目标市场分析
        5.2.4 进入方式分析
    5.3 案例分析
        5.3.1 汇丰银行的国际化成长
        5.3.2 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并购荷兰银行的教训
    5.4 经验与启示
        5.4.1 国际大银行的成功经验
        5.4.2 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大银行的不同之处
        5.4.3 走有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国际化道路
    5.5 本章小结
6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竞争力与影响因素
    6.1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国际化水平
        6.1.1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格局
        6.1.2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经营总体情况
        6.1.3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衡量标准
    6.2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综合能力评述
        6.2.1 国内经济发展提供了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扩张战略推进的初始条件
        6.2.2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实力不断增强
    6.3 培育并拓展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6.3.1 世界领先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6.3.2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6.3.3 培育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6.4 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几大因素
        6.4.1 外部因素
        6.4.2 内部因素
    6.5 本章小结
7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
    7.1 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原则
        7.1.1 确定适合自己的国际化战略
        7.1.2 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7.2 区域选择路径
        7.2.1 根据区位优势,实施合理的区位发展战略
        7.2.2 分步骤、分阶段确立阶段性国际化重点区域
    7.3 行业路径选择
        7.3.1 我国金融机构实施综合化经营情况
        7.3.2 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特色,有选择性的配置行业结构
    7.4 业务发展路径
        7.4.1 业务类型
        7.4.2 业务国际化选择原则
        7.4.3 充分利用人民币区域化带来的发展机遇
        7.4.4 科技提升海外业务竞争力
        7.4.5 通过业务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7.5 进入方式路径选择
        7.5.1 银行国际化的三种进入方式
        7.5.2 三种进入方式优缺点分析
        7.5.3 基于OLIM理论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数据集

(8)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风险分析及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框架
    1.3 研究创新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综述
    2.2 国内研究综述
3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分析
    3.1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回顾
    3.2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现状评价
    3.3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有利因素
    3.4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问题
    3.5 小结
4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实证分析
    4.1 国际化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4.2 国际化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4.3 银行业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实证分析
    4.4 我国银行业 2010 年国际经营能力评价
    4.5 2006-2010 年我国银行业国际经营能力的综合比较分析
    4.6 小结
5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5.1 银行国际化途径——跨国新建和跨国并购
    5.2 跨国新建和跨国并购的比较分析
    5.3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5.4 小结
6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及风险防范
    6.1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
    6.2 中国银行业防范风险和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的政策建议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主要创新点及研究不足
2.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和说明
        2.1.1 商业银行
        2.1.2 企业竞争力
        2.1.3 商业银行竞争力
        2.1.4 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
    2.2 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
        2.2.1 国外学者研究成果
        2.2.2 国内学者研究成果
        2.2.3 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评述
3. 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与构成要素
    3.1 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实践
        3.1.1 WEF和IMD设立的评价标准
        3.1.2 骆驼评价体系(CAMELS)
        3.1.3 国外专业评级和研究机构评价体系
        3.1.4 国内专业评级和研究机构评价体系
    3.2 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3.2.1 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基础性要素
        3.2.2 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资源性要素
        3.2.3 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业务性要素
4. 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与国际竞争力变迁
    4.1 国际化对于中国银行业的意义
        4.1.1 银行国际化是中国银行业“走出去”战略的必然要求
        4.1.2 银行国际化是提高中国银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4.1.3 银行国际化是中国银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机遇
    4.2 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化
        4.2.1 改革开放前中国银行业
        4.2.2 改革开放后至加入WTO前中国银行业
        4.2.3 入世后中国银行业
        4.2.4 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化案例
        4.2.5 中国大型商业银行正处于快速国际化发展阶段
    4.3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4.3.1 外资银行初入期
        4.3.2 外资银行成长期
        4.3.3 外资银行收缩期
        4.3.4 外资银行大发展期
5. 国外大型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与国际竞争力变迁
    5.1 发达国家大型商业银行综合经营与国际竞争力
        5.1.1 美国大型商业银行
        5.1.2 欧洲大型商业银行
        5.1.3 日本大型商业银行
        5.1.4 澳洲大型商业银行
    5.2 新兴市场国家大型商业银行改革与国际竞争力
        5.2.1 “金砖国家”大型商业银行
        5.2.2 其他国家和地区大型商业银行
    5.3 离岸金融中心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
6. 大型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与国际竞争力:经验借鉴
    6.1 大型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一般模式
        6.1.1 大型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模式的类型
        6.1.2 大型商业银行国际化目标市场选择的标准
        6.1.3 大型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新特点及其趋势
    6.2 混业经营、银行绩效与竞争环境:国际经验
        6.2.1 研究样本与模型设定
        6.2.2 回归结果及简要结论
    6.3 大型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经验借鉴
        6.3.1 发达国家大型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经验
        6.3.2 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选择
7. 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国际比较
    7.1 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理论依据与经济模型
        7.1.1 银行国际化的经济行为分析
        7.1.2 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理论
        7.1.3 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的“五因子”模型
    7.2 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7.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7.2.2 研究假设
        7.2.3 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7.2.4 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
        7.2.5 研究样本的选取、数据来源与相关说明
    7.3 实证结果
        7.3.1 基于数理统计法的样本银行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7.3.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样本银行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7.4 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变迁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建议
        8.1.1 主要结论
        8.1.2 提高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8.2 进一步展望
        8.2.1 加快国际化步伐
        8.2.2 转变发展模式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10)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第2章 银行国际化概述
    2.1 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2.1.1 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概念
        2.1.2 跨国公司与跨国银行
        2.1.3 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内容
    2.2 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理论文献综述
        2.2.1 国际化动因理论
        2.2.2 跨国并购理论
        2.2.3 跨国经营理论
        2.2.4 发展阶段理论
第3章 国外银行国际化发展模式分析与比较
    3.1 全球金融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3.1.1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
        3.1.2 全球金融业发展态势
    3.2 发达国家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模式
        3.2.1 美国银行业的全球化经营
        3.2.2 欧盟一体化与欧洲银行业国际化
        3.2.3 以政府为主导的日本银行业国际化
    3.3 案例分析
        3.3.1 汇丰银行
        3.3.2 花旗银行
        3.3.3 经验与启示
第4章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模式分析
    4.1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
        4.1.1 适应金融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4.1.2 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的需要
        4.1.3 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需要
    4.2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原因
        4.2.1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4.2.2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
        4.2.3 “贸易引导”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
        4.2.4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
    4.3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现存模式分析
        4.3.1 新建投资
        4.3.2 跨国并购
        4.3.3 新建投资与跨国并购的主要区别
        4.3.4 新建投资与跨国并购的影响因素
    4.4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现存模式存在的问题
        4.4.1 国际化程度偏低,模式单一化
        4.4.2 国际化模式结构不合理,经营层次不高
        4.4.3 国际化模式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国际化专业人才
        4.4.4 国际化模式经验不足,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4.4.5 国际化模式选择受到自身因素的制约
第5章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成本效益分析
    5.1 影响银行国际化效率的因素
        5.1.1 银行国际化的成本
        5.1.2 银行国际化的收益
        5.1.3 影响银行国际化的其他因素
    5.2 指标模型的选取与量化
        5.2.1 效率模型的选取
        5.2.2 投入产出指标的界定
    5.3 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5.3.1 数理模型的构建
        5.3.2 成本效率分析
        5.3.3 利润效率分析
        5.3.4 对不同目标行为的对比分析
    5.4 实证分析的启示
        5.4.1 根据双方的相似度选择目标市场
        5.4.2 评估目标银行的资金盈利能力
        5.4.3 关注东道国的宏观经济因素
        5.4.4 时机选择是银行国际化成功的重要因素
第6章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模式选择
    6.1 对回归模型的进一步讨论:基于模式选择的视角
        6.1.1 数理模型的修正
        6.1.2 实证结果的分析
        6.1.3 研究结论和启示
    6.2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模式选择
        6.2.1 以跨国并购为主要模式
        6.2.2 以新建投资为辅助模式
        6.2.3 适时选择合资经营模式
    6.3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区位选择
        6.3.1 欧盟银行业区域拓展对我国的启示
        6.3.2 我国银行国际化地域拓展策略
        6.3.3 我国银行国际化地域拓展的实施支点
    6.4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业务选择
        6.4.1 银行国际化的业务种类
        6.4.2 我国银行国际化的业务选择
        6.4.3 通过混业并购实现综合化经营
第7章 推进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对策选择
    7.1 合理进行战略布局
        7.1.1 根据区位优势,逐步确立国际化重点拓展区域
        7.1.2 充分利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机遇
    7.2 引进先进理念,加快银行国际化转型
        7.2.1 加强与国际银行的合作
        7.2.2 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7.2.3 加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7.3 注重风险管理,加强与监管当局合作
        7.3.1 根据《巴塞尔协议Ⅲ》要求,完善风险的量化管理
        7.3.2 加强与监管当局合作,注重风险的全面管理
    7.4 国家提供政策支持
        7.4.1 银行国际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7.4.2 银行国际化的政策支持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四、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问题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形势下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 张路. 青岛科技大学, 2015(08)
  • [2]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研究[D]. 李咏梅. 西南财经大学, 2007(04)
  • [3]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研究[D]. 贾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09)
  • [4]银行业开放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基于我国上市银行(2008-2018)的实证研究[D]. 陈鹿. 浙江大学, 2020(02)
  • [5]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决定因素[D]. 蒋宏娟.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4(02)
  • [6]中外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比较研究[D]. 程雨璐.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7(03)
  • [7]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研究[D]. 王刚. 北京交通大学, 2011(10)
  • [8]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风险分析及防范[D]. 许乐生. 暨南大学, 2012(10)
  • [9]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研究[D]. 周立. 西南财经大学, 2013(01)
  • [10]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模式研究[D]. 张军. 辽宁大学, 2013(11)

标签:;  ;  ;  ;  ;  

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