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黄牛副结核超微结构变化观察

延边黄牛副结核超微结构变化观察

一、延边黄牛副结核病超微结构变化的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吕强[1](2013)在《犬新孢子虫宿主细胞结合蛋白筛选及其免疫原性分析》文中认为新孢子虫病是一种新发现的,由新孢子虫引起的胞内寄生性原虫病,主要引起孕畜流产或产死胎,以及新幼畜的运动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危害严重,给养殖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但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新孢子虫病的疫苗。本研究在构建新孢子虫速殖子T7噬菌体展示文库基础上,利用Vero细胞对文库进行筛选后获得了宿主细胞结合蛋白,并利用筛选后的蛋白制备了新孢子虫重组蛋白苗和核酸疫苗,并确定了单独免疫和联合免疫的保护效果,为新孢子虫病的预防奠定了基础。利用T7select10-3b载体构建了新孢子虫速殖子T7噬菌体展示文库,扩增后文库滴度为5.24×1012pfu/mL,库容量为8.38×1012个重组子,文库重组率为100%。利用Vero细胞对构建的展示文库进行筛选,经过5轮亲和筛选后获得了9个阳性克隆,经测序后Blast分析,包括一个致密颗粒GRA7基因、5个核糖体基因和3个假定蛋白基因。本研究选取了其中一个假定蛋白和GRA7蛋白作为疫苗候选,以研究它们的保护效果。选择的假定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弓形虫酰基甘油脂酶同源性为80%,暂根据其编码的蛋白大小命名为NcP78。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和pET-28a分别表达NcP78和GRA7重组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该蛋白均得到了表达。利用真核表达载体pVAX1分别制备了NcP78和GRA7基因的核酸疫苗,经Western-Blot和IFA鉴定该蛋白均得到了表达。用新孢子虫NcP78、GRA7重组蛋白和核酸疫苗分别免疫及核酸/蛋白联合免疫母鼠后,测定IgG、IgG1、IgG2a、IL-4和IFN-γ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免疫小鼠IgG抗体水平升高,且IgG2a抗体和IFN-γ表达水平升高,表明重组蛋白可激发机体产生Th1型免疫反应,IgG1抗体和IL-4表达水平升高,表明可激发机体产生Th2型免疫反应,综上结果表明,NcP78疫苗和GRA7疫苗可激发小鼠机体产生Th1/Th2型免疫反应。免疫血清体外侵入抑制试验表明,NcP78重组蛋白免疫血清和GRA7重组蛋白免疫血清体外抑制率分别为40%和55%;NcP78核酸疫苗免疫血清和GRA7核酸疫苗免疫血清体外抑制率分别为40%和50%;NcP78核酸/蛋白联合免疫血清和GRA7核酸/蛋白联合免疫血清体外抑制率分别为45%和70%,表明免疫血清可抑制新孢子虫对宿主细胞的侵入,并且NcP78和GRA7为新孢子虫宿主细胞结合蛋白。免疫母鼠怀孕10天后感染新孢子虫,通过母鼠和后代仔鼠的存活率、脑组织中虫体数量等评价重组疫苗对新孢子虫保护效果。(1)新孢子虫NcP78、GRA7重组蛋白免疫保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NcP78和GRA7重组蛋白免疫后可显着提高小鼠的存活率(NcP78组、GRA7组和空白感染组的存活率在母鼠中分别为60%,70%和40%,在仔鼠中分别为68.4%,73.7%和42%)。荧光定量Realtime-PCR表明,2个重组蛋白均可减轻脑部新孢子虫的感染(计数每20ng脑组织中新孢子虫的数量,NcP78疫苗组、GRA7疫苗组和空白感染组在母鼠中分别为356.66±14.94,259.59±19.02和521.6±7.1,而在仔鼠中分别为64.53±4.47,48.83±2.76和106.78±7.67)。此外,两个重组蛋白免疫可改善小鼠体重减轻、产仔数减少和流产等新孢子虫病症状。以上结果表明,GRA7和NcP78重组蛋白对新孢子虫具有一定保护效果,且GRA7重组蛋白的保护效果好于NcP78重组蛋白。(2)新孢子虫核酸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NcP78和GRA7核酸疫苗可显着提高小鼠的存活率(NcP78组、GRA7组和空白感染组在母鼠中的存活率分别为60%、60%和40%,在仔鼠中分别为:53.8%,58.3%和42%)。荧光定量试验表明,两种核酸疫苗可减轻脑部新孢子虫的感染(计数每20ng脑组织中新孢子虫的数量,NcP78组、NcP78组和空白感染组在母鼠脑组织中数量分别为378.8±27.95,287.17±32.51和521.6±7.1,在仔鼠中其数量分别为58.37±5.77,45.39±6.73和106.78±7.67)。表明NcP78和GRA7核酸疫苗对新孢子虫感染具有一定保护效果,GRA7重组核酸疫苗的保护效果好于NcP78重组核酸疫苗。(3)核酸/蛋白联合免疫保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NcP78的核酸/蛋白联合免疫和GRA7的核酸/蛋白联合可显着提高小鼠的存活率(NcP78联合免疫组、GRA7联合免疫组和空白感染组在母鼠中的存活率分别为60%,70%和40%;而在仔鼠中分别为61.1%,66.7%和42%)。两种联合免疫可减轻脑部新孢子虫的感染(计数每20ng脑组织中新孢子虫的数量,NcP78联合免疫组、GRA7联合免疫组和空白感染组在母鼠脑组织中分别为:338.8.45±10.09,308.99±53.47和521.6±7.1;在仔鼠中分别为69.39±4.82,52.27±3.74和106.78±7.67)。表明NcP78的核酸/蛋白联合免疫和GRA7的核酸/蛋白联合对新孢子虫具有一定保护效果,且GRA7的联合免疫保护效果好于NcP78联合免疫保护效果。但这两种联合免疫所取得的保护效果与单独的蛋白疫苗或核酸疫苗相比,并没有显着加强。

郭旭东[2](2011)在《芦丁对奶牛泌乳性能、瘤胃消化代谢和对大鼠乳腺发育的影响》文中提出芦丁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黄酮类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现有研究证明,对于人类来说芦丁既可以作为治疗药物,又能够作为保健品使用。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从消化生理和泌乳生理角度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瘤胃内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和泌乳器官乳腺的发育。本研究以泌乳奶牛和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和试验动物,就芦丁对奶牛泌乳性能、瘤胃内环境和消化代谢以及动物乳腺发育及泌乳维持的作用展开试验研究,从营养学和生理学方面探索芦丁对奶牛生理营养作用及其调控乳腺发育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十个部分:试验一、芦丁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研究芦丁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探索芦丁在日粮中的适宜添加剂量,为芦丁在奶牛营养与饲料中的科学使用提供依据。选用生理阶段相近的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20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5头。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每日每头添加芦丁0.0(对照组)、1.5、3.0、4.5mg/kg。试验期11周,其中预饲期1周,正试期10周。隔日记录试验牛的产奶量,并于试验第5、35、65日采集乳样进行乳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0mg/kg·BW和4.5mg/kg·BW芦丁处理组都显着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P<0.05),而1.5 mg/kg·BW芦丁处理组与对照组奶牛产奶量差异不显着(P>0.05);1.5 mg/kg·BW芦丁处理和3.0mg/kg·BW处理乳脂率虽低于对照组(P<0.05),但仍在正常值范围内,4.5mg/kg·BW芦丁处理乳脂率同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各处理组间牛乳乳蛋白、乳糖、非脂固形物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表明:芦丁能够提高奶牛泌乳性能,同时保持主要乳成分不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芦丁适宜添加量为3.0mg/kg·BW。试验二、芦丁在奶牛胃肠道不同部位出现的峰值研究研究芦丁在奶牛胃肠道不同部位出现的峰值及其特点。利用4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和十二指肠瘘的成年奶牛,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对照期饲喂基础全混合日粮(TMR),试验期每日每头在基础日粮中一次性投喂芦丁3.0mg/kg·BW,在投喂后1 8 h每小时采集瘤胃液、十二指肠液和血液,检测其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结果显示,芦丁和槲皮素在奶牛瘤胃液中分别于饲喂后1 h和2 h达到峰值3.017±0.153μg/ml和1.148±0.153μg/ml;十二指肠液中在6 h出现峰值2.133±0.057μg/ml和0.214±0.004μg/ml;在血液中芦丁和槲皮素均出现两个峰值,芦丁的峰值出现在1 h(0.180±0.029μg/ml)和8 h(0.229±0.014μg/ml),槲皮素的峰值在1h(0.064±0.002μg/ml)和8h(0.089±0.007μg/ml)。试验表明:芦丁及其代谢产物槲皮素在奶牛胃肠道中出现的峰值因饲喂时间和消化部位不同而有差异。试验三、芦丁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水平的影响在奶牛日粮中添加芦丁,测定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和激素水平的变化,旨在探索芦丁对奶牛血清学指标和泌乳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选用生理状态等相近的经产中国荷斯坦泌乳牛10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5头。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每日每头添加芦丁0.0 mg/kg·BW(对照组)和3.0 mg/kg·BW(试验组)。试验期11周,其中预饲期1周,正试期10周,在试验第5、35、65日采集血样,检测其生化、免疫和激素指标。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水平差异不显着(P>0.05),芦丁可以显着降低奶牛血液中尿素氮的含量(P<0.05);Ig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皮质醇(Cort)含量两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溶菌酶(LZM)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奶牛血液中雌激素(E2)、孕激素(P)和催乳素(PRL)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催乳素水平由试验第5日12.19 ng/ml至第65日提高到13.94 ng/ml呈现上升趋势。试验显示:芦丁能够降低奶牛血液中尿素氮水平,提高溶菌酶含量。试验四、芦丁对奶牛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研究芦丁对奶牛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旨在为探讨芦丁对奶牛瘤胃发酵的调控作用提供数据与参考。利用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和十二指肠瘘的4头成年奶牛,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对照期饲喂TMR ,试验期每日每头在TMR中一次性投喂芦丁3.0mg.kg·BW,在投喂后1 h 8 h每小时采集瘤胃液,检测瘤胃液中pH值、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瘤胃原虫数量、微生物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试验期瘤胃液pH值5.92低于对照期6.16(P<0.05),NH3-N浓度11.03 mg/100ml低于对照期20.07 mg/100ml(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试验期96.72 mmol/L高于对照期83.12 mmol/L(P<0.05),乙酸浓度61.00 mmol/L高于对照期51.47 mmol/L(P<0.05),丙酸浓度36.35 mmol/L高于对照期19.95 mmol/L(P<0.05),乙酸/丙酸的比例试验期与对照期差异不显着(P>0.05),乙酸、丙酸在TVFA中所占的比例试验期与对照期差异也不显着,试验期中瘤胃原虫数12.54(×105个/ml)低于对照期16.37(×105个/ml)(P<0.05),原虫蛋白含量试验期3.71 mg/ml低于对照期5.14 mg/m(lP<0.05),菌体蛋白含量试验期1.50 mg/ml高于对照期0.86 mg/ml(P<0.05)。试验表明:芦丁具有以下作用,降低瘤胃中NH3-N浓度,增加挥发性脂肪酸的总量,增加乙酸、丙酸的浓度,降低瘤胃pH值,抑制瘤胃原虫数量,降低原虫蛋白含量,增加瘤胃液中菌体蛋白的浓度。试验五、体外法研究芦丁对奶牛瘤胃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芦丁对奶牛瘤胃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重600 kg左右,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5头,采集瘤胃内容物制取固相和液相酶液,分别添加芦丁0.00 mg/ml(对照组)、0.02 mg/ml、0.04 mg/ml、0.06 mg/ml,混匀后检测其中淀粉酶、滤纸酶、β-葡萄糖苷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微晶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的活性。结果显示,添加芦丁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奶牛瘤胃内容物固相和液相总脱氢酶、滤纸酶、β-葡萄糖苷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微晶纤维素酶的活性均有显着差异(P<0.05),蛋白酶活性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而淀粉酶、果胶酶与木聚糖酶与对照组相比较其酶活性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表明:芦丁能够提高奶牛瘤胃内容物固相和液相中总脱氢酶、滤纸酶、β-葡萄糖苷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微晶纤维素酶的活性。试验六、体外法研究芦丁对牛初乳酶活的影响利用奶牛分泌到初乳中的生物活性物质——酶作为指标,来分析和评价芦丁对奶牛乳腺细胞的作用。采集5头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分娩后第二天的初乳,向初乳样品中添加5个芦丁浓度剂量梯度0 mol/L(对照)、10-7 mol/L、10-6 mol/L、10-5 mol/L、10-4 mol/L,混匀后检测初乳中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碱性磷酸酶(ALP)、乳过氧化物酶(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活性。检测结果显示10-6 mol/L、10-5 mol/L、10-4 mol/L剂量组NAG酶比活力分别为7.61、6.92、6.43(U/L)显着低于对照组9.74(U/L)(P<0.05),10-7 mol/L剂量组NAG酶比活力为8.17 U/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各剂量组ALP酶活性差异不显着;10-7 mol/L、10-6 mol/L、10-5 mol/L、10-4 mol/L各剂量组LP酶比活力分别为58.30、65.00、72.94、77.03(U/ml)显着高于对照组48.89(U/ml)(P<0.05);10-7 mol/L、10-6 mol/L剂量组γ-GT酶比活力分别为11613.49、11371.1(6U/L),显着高于对照组10248.84(U/L)(P<0.05),10-5 mol/L、10-4 mol/L剂量组γ-GT酶比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室条件下,芦丁能够提高奶牛初乳中LP和γ-GT酶活性,抑制NAG酶活性,对ALP影响差异不显着。试验七芦丁对大鼠泌乳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芦丁对大鼠泌乳性能、内分泌激素、乳腺器官指数的影响,考察芦丁调节大鼠乳腺泌乳和维持泌乳的作用。试验选择18只Wistar受孕母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每日每只灌胃生理盐水2ml)、芦丁组(每日每只灌服芦丁60 mg/kg·BW)、雌二醇组(每周每只肌注雌二醇60ug/kg·BW),从哺乳第4天开始连续给药2周,基础日粮相同。测定指标包括:大鼠泌乳量,仔鼠平均体增重,乳腺器官指数,血浆与乳腺组织中雌激素(E2)、孕激素(P)、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的含量。试验结果显示,芦丁组大鼠泌乳量7.35(g/h)显着高于对照组5.73(g/h)(P<0.05),与雌二醇组8.22(g/h)差异不显着(P>0.05);芦丁组与雌二醇组相比,仔鼠体增重差异不显着(P>0.05),但芦丁组与雌二醇组仔鼠体增重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芦丁组大鼠血浆与乳腺组织中E2、PRL、GH的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低于雌二醇组(P<0.05),P水平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雌二醇组和芦丁组大鼠乳腺器官指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芦丁能够促进乳腺分泌乳汁,显着提高雌性大鼠泌乳量,对促进大鼠乳腺器官的发育有一定作用,能发挥类雌二醇样作用。试验八芦丁对雌性青春期大鼠乳腺发育及相关激素与受体水平的影响通过研究芦丁对雌性青春期大鼠内分泌激素水平、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和乳腺组织形态学变化的观察,探讨芦丁对乳腺发育的作用。选取24只雌性青春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每日每只灌胃生理盐水2 ml;芦丁组(Rut):每日每只灌服芦丁60 mg/kg·BW;雌二醇组(Est):每周每只肌注雌二醇60μg/kg·BW。试验期2周,结束时检测大鼠血浆和乳腺组织中雌激素(E2)、孕激素(P)、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含量及其受体表达,并进行乳腺组织形态学观察。研究结果显示,Est组、Rut组、Con组大鼠血浆与乳腺组织中E2、PRL水平分别依次降低,差异显着(P<0.05);Rut组P水平显着高于Con组(P<0.05),与Est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Est组GH水平高于Rut组,Rut组GH水平高于Con组,差异均不显着(P>0.05)。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催乳素受体(PRLR)、生长激素受体(GHR)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量依次为Est组>Rut组>Con组(P<0.05)。Rut组大鼠乳腺组织切片腺泡管腔直径大于Con组(P<0.05),小于Est组(P>0.05)。试验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芦丁能够提高雌性青春期大鼠E2、P水平,促进PRL分泌,上调乳腺组织中ER、PR、PRLR、GHR的表达量,促进乳腺发育,发挥类雌二醇样作用。试验九芦丁对去卵巢处女大鼠乳腺发育作用的影响研究芦丁对去卵巢处女大鼠内分泌激素水平、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以及乳腺组织形态变化,旨在了解和认识芦丁促进乳腺发育的类雌激素样作用功效。试验选择32只去卵巢处女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个处理组,假手术组(Sham),每日每只灌胃2 mL生理盐水;卵巢切除组(Ova),每日每只灌胃2 mL生理盐水;去卵巢芦丁组(Ova+Rut),每日每只按60 mg/kg·BW剂量灌服芦丁;去卵巢雌二醇组(Ova+Est),每周每只肌注雌二醇(60 ug/kg·BW)一次。试验为期两周,试验结束后采集大鼠血液样品、乳腺组织样品进行测定分析。试验结果显示,Ova+Rut组和Ova+Est组大鼠血浆中雌激素(E2)的水平高于Ova组(P<0.05),该两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Ova+Rut组水平低于Sham组(P<0.05),Ova+Est组与Sham组差异不显着(P>0.05),各处理组间乳腺组织中E2含量呈现相同规律;各处理组血浆与乳腺组织中催乳素(PRL)的含量变化趋势为Ova组<Ova+Rut组<Ova+Est组<Sham组(P<0.05),各处理组血浆中生长激素(GH)的含量变化趋势为Ova组<Ova+Rut组<Ova+Est组<Sham组(P<0.05),各处理组乳腺组织中GH含量变化趋势为,Ova组低于Ova+Rut组和Ova+Est组(P<0.05),Ova+Rut组低于Sham组(P<0.05),Ova+Rut组和Ova+Est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Ova+Est组与Sham组差异不显着(P>0.05);Ova组、Ova+Rut组、Ova+Est组、Sham组各组间大鼠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催乳素受体(PRLR)、生长激素受体(GHR)表达量依次增大(P<0.05),呈现相同变化趋势;乳腺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Ova+Rut组、Ova+Est组、Sham组乳腺组织的发育显着好于Ova组(P<0.05)。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芦丁能够提高去卵巢处女大鼠E2水平,促进垂体分泌PRL、GH,上调乳腺组织中ER、PRLR、GHR的表达量。试验十芦丁对哺乳大鼠乳腺激素受体表达量的影响本试验目的是研究芦丁对哺乳期大鼠泌乳相关激素受体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选择18只Wistar哺乳母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Lac-Con组)每日每只灌胃生理盐水(2 mL)一次、芦丁组(Lac-Rut组)每日每只灌服芦丁(60 mg/kg·BW)一次、雌二醇组(Lac-Est组)每周每只肌注雌二醇(60μg/kg·BW)一次,从哺乳第4天开始连续给药2周,基础日粮相同。检测哺乳大鼠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催乳素受体(PRLR)、生长激素受体(GHR)的表达量,并对乳腺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试验显示,ER、PR、PRLR、GHR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量Lac-Est组>Lac-Rut组>Lac-Con组(P<0.05);乳腺腺泡/管腔直径统计显示Lac-Est组和Lac-Rut组高于Lac-Con组(P<0.05),Lac-Est组与Lac-Rut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芦丁具有诱导ER、PR、PRLR和GHR表达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芦丁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对瘤胃消化代谢的调节作用,及对乳腺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了芦丁对乳腺发育和维持泌乳的影响及相关内分泌作用。根据试验结果与分析讨论,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芦丁及其代谢物槲皮素在瘤胃液中出现峰值的时间为饲喂后1 h和2 h,在十二指肠液中出峰时间为6 h,在血液中出双峰时间均为1 h和8 h。日粮中按3.0 mg/kg添加芦丁,可以显着提高奶牛产奶量;日粮中添加芦丁可以改善瘤胃发酵和氮代谢,促进氮的代谢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瘤胃原虫数量,降低原虫蛋白含量,增加瘤胃液中菌体蛋白的浓度。日粮中添加芦丁能够提高奶牛瘤胃内容物固相和液相中总脱氢酶、滤纸酶、β-葡萄糖苷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微晶纤维素酶活性,对奶牛免疫功能和激素水平无调节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浓度,降低血液中尿素氮水平。芦丁能够提高奶牛初乳中LP和γ-GT酶活性,抑制NAG酶活性,对ALP影响差异不显着。在Wistar大鼠试验中,芦丁能够促进哺乳大鼠乳腺分泌乳汁,对大鼠乳腺器官的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发挥类雌二醇样作用;能够提高雌性青春期大鼠E2、P水平,促进PRL分泌,上调乳腺组织中ER、PR、PRLR、GHR的表达量,促进乳腺发育,有类雌二醇样作用的功效;能够提高去卵巢处女大鼠E2水平,促进垂体分泌PRL、GH,上调乳腺组织中ER、PRLR、GHR的表达量;具有诱导ER、PR、PRLR和GHR表达的作用。

许保花[3](2010)在《鸡传染性鼻炎的防控技术》文中研究指明质量是铸就品牌的基石。华都峪口禽业作为中国蛋种鸡领域中的领袖企业,长期致力于解决"产不出"、"卖不出"两大难题,凭借自身长期积累的蛋鸡及种鸡饲养管理经验,在推出健康养殖理念的同时,不断创新,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A级雏鸡质量生产体系为推动我国蛋鸡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视为行业典范。我们推出的峪口禽业"4A级雏鸡质量管理"技术顾问专栏,邀请来自峪口禽业的专家们与您一起分享其4A级雏鸡质量管理精髓。

李锦军,张守发,李义模[4](1992)在《延边黄牛副结核分枝杆菌和几种寄生虫混合感染的病理形态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一头副结核分枝杆菌、几种寄生虫混合感染的延边黄牛的病理变化进行了描述。观察结果发现,该患牛不仅有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而且有几种寄生虫(肝片吸虫、前后盘吸虫、捻转胃虫、住肉孢子虫)的部分病变及其综合性病变,另外整个腹腔浆膜上均有大小不等的弥漫性纤维肉瘤结节,是一个罕见病例。

李义模,林万优,李锦军[5](1990)在《延边黄牛副结核病超微结构变化的观察》文中研究表明 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国内外对该病的病理学研究报道不少,但对副结核病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日本久保等人(1983)对副结核病奶牛肠的变化进行了电镜观察。国内尚无这方面的报道。本文旨在描述延边黄牛副结核病的肠管及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微病变。(一)材料和方法 对副结核病临床症状及粪便检菌阳性的2头延边黄牛用2%静松灵以0.6

李义模,林万优,李锦军[6](1989)在《延边黄牛副结核病超微结构变化的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2例有副结核症状及粪便检菌阳性的副结核病牛肠管粘膜固有层和肠系膜淋巴结皮质层超微结构变化。其结果:病牛肠管粘膜固有层的巨噬细胞浆内有数量不等的副结核分技杆菌存在,大多数细菌直接位于细胞浆内,而且形态结构完整,有些分枝杆菌存在于次级溶酶体内,菌体所在的巨噬细胞的细胞器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吞噬菌体的巨噬细胞内的游离核糖体增多,粗面内质网扩张。病变部位肠管粘膜的微绒毛基本正常。肠系膜淋巴结皮质层巨噬细胞内的大多数细菌处于被破坏溶解的状态。肠粘膜固有层和肠系膜淋巴结内均有聚集增生的浆细胞。

黄占良,张志鸿[7](1988)在《牛副结核病的病理形态学研究——Ⅰ.自然感染病例的病理学变化》文中认为 我们从1977年开始,对来自七个农牧场副结核病自然感染牛401例进行了病理形态学观察。

二、延边黄牛副结核病超微结构变化的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延边黄牛副结核病超微结构变化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犬新孢子虫宿主细胞结合蛋白筛选及其免疫原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新孢子虫病概述
        1 新孢子虫病原学特征:
        2 新孢子虫生活史
        3 新孢子虫动物模型及体外培养模型
        4 新孢子虫对宿主细胞的侵入机制
        5 新孢子虫病引起的繁殖障碍的机制
        6 新孢子虫的危害
        7 新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
        8 新孢子虫病的诊断
        9 新孢子虫的预防及控制
        10 新孢子虫研究展望
    第二章 新孢子虫病疫苗研究进展
        1 新孢子虫病的免疫学研究
        2 新孢子虫疫苗研究进展
        3 疫苗佐剂及免疫途径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新孢子虫速殖子 T7 噬菌体展示文库的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新孢子虫宿主细胞结合蛋白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新孢子虫 NcP78、GRA7 重组蛋白制备及其诱导小鼠免疫应答及保护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新孢子虫 NcP78、GRA7 核酸疫苗制备及其诱导小鼠免疫应答及保护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新孢子虫 NcP78 核酸/蛋白、GRA7 核酸/蛋白诱导小鼠免疫应答及保护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及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2)芦丁对奶牛泌乳性能、瘤胃消化代谢和对大鼠乳腺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第一节 我国奶牛养殖现状
        1.1.1 目前我国奶牛养殖现状
        1.1.2 我国目前奶牛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第二节 奶牛瘤胃消化代谢与调控
        1.2.1 奶牛瘤胃代谢的特点
        1.2.2 奶牛瘤胃内的发酵过程
        1.2.3 奶牛瘤胃发酵调控原理
        1.2.4 奶牛瘤胃发酵的神经内分泌调控
    1.3 第三节 雌激素在乳腺发育和泌乳中的作用
        1.3.1 乳腺的发育
        1.3.2 乳腺发育的调控
        1.3.3 乳腺分泌的激素调节
        1.3.4 雌激素及其受体与乳腺发育
        1.3.5 孕激素及其受体与乳腺发育
        1.3.6 催乳素及其受体与乳腺发育
        1.3.7 生长激素及其受体与乳腺发育
    1.4 第四节 植物雌激素的研究进展
        1.4.1 植物雌激素的发展简况
        1.4.2 植物雌激素的分类
        1.4.3 植物雌激素的生物活性
        1.4.4 植物雌激素的代谢
        1.4.5 植物雌激素在人类医药上的应用
        1.4.6 植物雌激素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1.4.7 植物雌激素的潜在副作用
        1.4.8 植物雌激素的开发前景
    1.5 第五节 芦丁的研究进展
        1.5.1 芦丁的分布与结构
        1.5.2 芦丁的结构与植物雌激素的关系
        1.5.3 芦丁的提取与纯化
        1.5.4 芦丁的药理作用
        1.5.5 芦丁的毒性
        1.5.6 芦丁的临床应用
        1.5.7 芦丁在体内的吸收
第二章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2.1 第一节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2 第二节 论文思路
    2.3 第三节 研究内容
    2.4 第四节 技术路线
第三章 芦丁对奶牛泌乳性能和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3.1 第一节 (试验一)芦丁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3.1.1 材料与方法
        3.1.1.1 试验地点
        3.1.1.2 试验动物
        3.1.1.3 试验材料
        3.1.1.4 试验设计
        3.1.1.5 饲养管理
        3.1.1.6 样品采集
        3.1.1.7 数据记录与指标测定
        3.1.1.8 数据处理
        3.1.2 结果
        3.1.2.1 芦丁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3.1.2.2 芦丁对奶成分的影响
        3.1.3 讨论
        3.1.3.1 芦丁对奶牛泌乳性能的作用
        3.1.3.2 芦丁对牛乳品质的作用
        3.1.4 小结
    3.2 第二节 (试验二)芦丁在奶牛胃肠道不同部位出现峰值的研究
        3.2.1 材料与方法
        3.2.1.1 试验动物和地点
        3.2.1.2 试验材料
        3.2.1.3 主要仪器设备
        3.2.1.4 试验设计
        3.2.1.5 瘤胃液的萃取与浓缩
        3.2.1.6 十二指肠液的萃取与浓缩
        3.2.1.7 血液萃取与浓缩
        3.2.1.8 色谱条件
        3.2.1.9 检测指标及方法
        3.2.1.10 数据处理
        3.2.2 结果
        3.2.2.1 瘤胃液中芦丁、槲皮素的含量
        3.2.2.2 十二指肠液中芦丁、槲皮素的含量
        3.2.2.3 血液中芦丁、槲皮素的含量
        3.2.3 讨论
        3.2.4 小结
    3.3 第三节 (试验三)芦丁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水平的影响
        3.3.1 材料与方法
        3.3.1.1 试验动物和地点
        3.3.1.2 试验材料
        3.3.1.3 主要仪器
        3.3.1.4 试验设计
        3.3.1.5 饲养管理
        3.3.1.6 样品采集
        3.3.1.7 检测指标及方法
        3.3.1.8 数据处理
        3.3.2 结果
        3.3.2.1 芦丁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3.2.2 芦丁对奶牛免疫指标的影响
        3.3.2.3 芦丁对奶牛血液激素水平的影响
        3.3.3 讨论
        3.3.3.1 芦丁对奶牛血液中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尿素氮的作用
        3.3.3.2 芦丁对奶牛血液部分免疫指标的作用
        3.3.3.3 芦丁对奶牛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的作用
        3.3.4 小结
    3.4 第四节 (试验四)芦丁对奶牛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3.4.1 材料与方法
        3.4.1.1 试验动物、地点
        3.4.1.2 试验材料
        3.4.1.3 主要仪器
        3.4.1.4 试验设计
        3.4.1.5 瘤胃液的采集与处理
        3.4.1.6 检测指标与方法
        3.4.1.7 数据处理
        3.4.2 结果
        3.4.2.1 芦丁对奶牛瘤胃液pH 值动态变化的影响
        3.4.2.2 芦丁对奶牛瘤胃液氨态氮含量的影响
        3.4.2.3 芦丁对奶牛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动态变化的影响
        3.4.2.4 芦丁对奶牛瘤胃液中原虫数量的影响
        3.4.2.5 芦丁对奶牛瘤胃液中微生物蛋白(MCP)的影响
        3.4.3 讨论
        3.4.3.1 芦丁对奶牛瘤胃液pH 值的调节 作用
        3.4.3.2 芦丁对奶牛瘤胃氨态氮(NH3-N)含量的调节 作用
        3.4.3.3 芦丁对奶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变化的调节 作用
        3.4.3.4 芦丁对奶牛瘤胃液原虫数量的作用
        3.4.3.5 芦丁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的作用
        3.4.4 小结
    3.5 第五节 (试验五)体外法研究芦丁对奶牛瘤胃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3.5.1 材料与方法
        3.5.1.1 试验地点
        3.5.1.2 试验动物及基础日粮
        3.5.1.3 试验设计
        3.5.1.4 试验材料
        3.5.1.5 样品采集
        3.5.1.6 检测指标
        3.5.1.7 主要试剂配制
        3.5.1.8 标准曲线绘制
        3.5.1.9 酶液的制备
        3.5.1.10 酶活测定与计算
        3.5.1.11 数据统计分析
        3.5.2 结果
        3.5.2.1 芦丁对奶牛瘤胃固、液相中蛋白酶、淀粉酶比活力的影响
        3.5.2.2 芦丁对奶牛瘤胃固、液相总脱氢酶比活力的影响
        3.5.2.3 芦丁对奶牛瘤胃纤维素降解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5.3 讨论
        3.5.3.1 芦丁对奶牛瘤胃内容物液相、固相蛋白酶、淀粉酶的作用
        3.5.3.2 芦丁对奶牛瘤胃内容物液相、固相总脱氢酶的作用
        3.5.3.3 芦丁对奶牛瘤胃纤维素降解相关酶活力的作用
        3.5.3.4 奶牛瘤胃固相酶活与液相酶活的比较
        3.5.4 小结
    3.6 第六节 (试验六)体外法研究芦丁对牛初乳酶活性的影响
        3.6.1 材料与方法
        3.6.1.1 试验动物、地点
        3.6.1.2 试验材料
        3.6.1.3 主要仪器
        3.6.1.4 试验设计
        3.6.1.5 样品采集与处理
        3.6.1.6 检测指标与方法
        3.6.1.7 统计方法
        3.6.2 结果
        3.6.2.1 芦丁对奶牛初乳中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活性的影响
        3.6.2.2 芦丁对奶牛初乳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
        3.6.2.3 芦丁对奶牛初乳中过氧化物酶(LP)活性的影响
        3.6.2.4 芦丁对奶牛初乳中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的影响
        3.6.3 讨论
        3.6.4 小结
第四章 芦丁对乳腺发育和泌乳性能的影响
    4.1 第一节 (试验七)芦丁对大鼠泌乳性能的影响
        4.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1 试验地点
        4.1.1.2 试验材料与动物
        4.1.1.3 试验设计
        4.1.1.4 样品采集与处理
        4.1.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4.1.1.6 主要仪器
        4.1.1.7 数据统计分析
        4.1.2 结果
        4.1.2.1 泌乳大鼠平均泌乳量的变化
        4.1.2.2 仔鼠平均体增重
        4.1.2.3 大鼠乳腺器官指数
        4.1.2.4 血浆和乳腺组织中E_2、P、PRL、GH 的水平
        4.1.3 讨论
        4.1.3.1 芦丁对大鼠泌乳性能的影响
        4.1.3.2 芦丁对大鼠内分泌的影响
        4.1.4 小结
    4.2 第二节 (试验八)芦丁对雌性青春期大鼠乳腺发育及相关激素与受体水平的影响
        4.2.1 材料与方法
        4.2.1.1 试验地点
        4.2.1.2 实验动物及基础日粮
        4.2.1.3 实验设计
        4.2.1.4 试验材料
        4.2.1.5 仪器和试剂
        4.2.1.6 样品采集与处理
        4.2.1.7 测定指标及方法
        4.2.1.8 数据统计分析
        4.2.2 结果
        4.2.2.1 血浆和乳腺组织中E2、P、PRL、GH 的水平
        4.2.2.2 大鼠乳腺组织中ERα、PR、PRLR、GHR mRNA 的转录水平分析
        4.2.2.3 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学观察
        4.2.3 讨论
        4.2.3.1 芦丁对雌性青春期大鼠乳腺发育的作用
        4.2.3.2 芦丁对泌乳大鼠乳腺组织形态的影响
        4.2.4 小结
    4.3 第三节 (试验九)芦丁对去卵巢处女大鼠乳腺发育作用的影响
        4.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3.1.1 试验地点
        4.3.1.2 试验动物
        4.3.1.3 试验材料
        4.3.1.4 试验设计
        4.3.1.5 仪器和试剂
        4.3.1.6 样品采集与处理
        4.3.1.7 测定指标及方法
        4.3.1.8 数据统计分析
        4.3.2 结果
        4.3.2.1 大鼠阴户开张情况
        4.3.2.2 血浆和乳腺组织中E_2、PRL、GH 的水平
        4.3.2.3 大鼠乳腺组织中ERα、PRLR、GHR mRNA 的转录水平分析
        4.3.2.4 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学观察
        4.3.3 讨论
        4.3.3.1 芦丁对大鼠乳腺发育的作用
        4.3.3.2 芦丁对泌乳大鼠乳腺组织形态的影响
        4.3.4 小结
    4.4 第四节 (试验十)芦丁对哺乳大鼠乳腺激素受体表达量的影响
        4.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4.1.1 试验地点
        4.4.1.2 试验动物
        4.4.1.3 试验材料
        4.4.1.4 试验设计
        4.4.1.5 样品采集与处理
        4.4.1.6 测定指标及方法
        4.4.1.7 主要仪器
        4.4.1.8 数据统计分析
        4.4.2 结果
        4.4.2.1 哺乳大鼠乳腺组织中ERα、PR、PRLR 和GHR mRNA 的转录水平分析
        4.4.2.2 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学观察
        4.4.3 讨论
        4.4.3.1 芦丁对哺乳大鼠乳腺激素受体的影响
        4.4.3.2 芦丁对哺乳大鼠乳腺组织形态的影响
        4.4.4 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
    5.1 第一节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5.2 第二节 创新点
    5.3 第三节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鸡传染性鼻炎的防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严抓环境控制
2 加强饲养管理
3 落实综合防疫
4 高效免疫+投药

四、延边黄牛副结核病超微结构变化的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犬新孢子虫宿主细胞结合蛋白筛选及其免疫原性分析[D]. 吕强. 吉林大学, 2013(08)
  • [2]芦丁对奶牛泌乳性能、瘤胃消化代谢和对大鼠乳腺发育的影响[D]. 郭旭东.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1)
  • [3]鸡传染性鼻炎的防控技术[J]. 许保花. 中国畜牧杂志, 2010(24)
  • [4]延边黄牛副结核分枝杆菌和几种寄生虫混合感染的病理形态观察[J]. 李锦军,张守发,李义模. 延边农学院学报, 1992(03)
  • [5]延边黄牛副结核病超微结构变化的观察[J]. 李义模,林万优,李锦军. 中国兽医科技, 1990(01)
  • [6]延边黄牛副结核病超微结构变化的观察[J]. 李义模,林万优,李锦军. 延边农学院学报, 1989(01)
  • [7]牛副结核病的病理形态学研究——Ⅰ.自然感染病例的病理学变化[J]. 黄占良,张志鸿. 中国兽医杂志, 1988(02)

标签:;  ;  ;  ;  ;  

延边黄牛副结核超微结构变化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