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料整理工作与专业职务评定——关于把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工作作为评定专业职务条件的笔谈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李南[1](2021)在《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研究》文中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进入新时代并非实现新时代,新时代的达成,“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2),它需要以大学生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大青年勇担时代重任。新时代对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学识,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人格要正”。育人者先育己,高校辅导员作为型塑大学生人格的重要力量,其职业人格状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格发展。虽然绝大多数高校辅导员都以时代新要求为指导在职业人格塑造方面不懈努力,但部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人格存在问题和困境的现实也不容忽视。所以,面对育人育才的实际需要,研究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逻辑和历史相统一、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当前部分辅导员的职业人格现实无法有效满足新时代要求的强烈问题意识为导向,以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新要求为逻辑起点,思考怎样实证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现状,综合把握辅导员职业人格状况实然与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应然之间的差距,全方位探寻差距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始终围绕“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脉络,对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展开系统研究。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人格与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概述,重点回应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是什么的问题。该部分首先对人格进行了概念界定,内涵阐释及特征描述。其次,聚焦高校辅导员这一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学界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研究成果,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借鉴人格心理学、高等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在厘清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结构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一般性内涵、特殊性内涵,以及作用机制。第二部分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新要求,重点回应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结构规范是什么的问题。该回应的前提是明晰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人格结构,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解析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人格结构规范。根据新时代对大学生精神面貌的新要求,结合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特性,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角色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力图对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结构进行建构与验证。确立职业人格结构模型后,将实证研究进行理论升华,总结归纳为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理想、职业能力五大人格结构,阐述了其具体职业人格表象和特性,进而提出了系统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结构规范。第三部分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现状调查,重点回应怎样实证分析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现状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法,通过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测评问卷对14个省市38所高校的525名辅导员和1481名大学生进行了实证调查,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4.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专业处理,分别从辅导员的视角和大学生的视角对辅导员职业人格的总体状况和人口变量学上的特征进行分析,最终分别围绕辅导员群体和大学生群体对辅导员职业人格评价进行了总体情况分析和差异性比较,以此来达到把握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现状的目的。第四部分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重点回应怎样辩证把握职业人格现状与存因的问题。对待现状要辩证地看待,既要肯定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表现好的方面,也要实事求是地展现问题。通过调研发现,虽然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状况主流是好的,但是部分辅导员的职业人格状况跟新时代的要求并不相符,在坚定职业理想、完善职业能力、深化职业认知、培育职业情感和锤炼职业意志等方面仍有一定的进步空间。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剖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国家、社会、高校、个人、家庭、朋辈、学生等与辅导员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七个主要方面分析其原因,从而为精准施策作铺垫。第五部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的策略探析,重点回应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如何塑造的问题。对策的提出总是建立在一定的前期积淀和特定环境之下,通过对新时代为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提供的相关支持梳理,精准问题靶向,从产生问题的七个主要方面更精准、更系统地提出相应的策略,最终回归到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实现五大人格结构规范,确保提出的策略能够落地落实,精准有效。
董梓献[2](2021)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激励机制研究 ——以广西A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龙冠丞[3](2021)在《乡村教师资源配置优化策略研究 ——以R县为例》文中提出
张宇[4](2021)在《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下,教人育才受到重视,而规模不断扩张的高校作为教学的载体,进行的经济活动越来越丰富和复杂,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高校各部门单位的领导干部所掌握的权利逐渐变大,然而,面对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合规性,不仅引发高校内部深思,也受到包括国家和社会公众在内的全方位的关注。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作为高校审计的第一关,也逐步意识到单纯依赖财务收支,以“3E”为目标无法满足现代高校审计工作的需求,也不利于问题的整改,所以,在新发展理念下,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方式亟待改善,需要创新和突破,积极的应对新变化和新要求,让审计方式方法和审计评价与时俱进。本文对国内外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相关理论基础进行研究,通过对SY高校二级学院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参与,了解SY审计处的组织结构、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和审计依据、审计流程等内容;通过向SY高校审计人员发放审计现状调查问卷,并结合我国新形势下相关办法规定,分析其开展二级学院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探析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影响,同时有针对性的阐述成因,找到其中的逻辑关系,提出引入审计评价体系改善现状,实现审计的双重目标;通过调查问卷方式,搜集了陕西省32所高校审计人员的建议,有效确定了30个评价指标,应用Matlab软件运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高校二级学院领导干部审计评价体系。最终,将该评价体系运用到SY高校D院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案例,以实施过程中问题为导向,为日后运用该体系提出几点保障措施,改善当前SY高校院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以达到优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目的,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层次目标。
王静[5](2021)在《安徽省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起点,在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教育现代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农村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的薄弱环节。安徽省是人口大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低。研究安徽省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问题,对于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公平,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和一定的理论意义。文章遵循文献梳理-理论阐述-现状调查-问题梳理-原因剖析-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运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安徽省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取得的成效,剖析了安徽省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有效供给的对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梳理国内外文献资料,界定学前教育、教育资源供给等概念,阐述了教育公平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政府职能理论,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结合调查问卷、访谈内容和官方统计数据,概括安徽省农村学前教育在供给数量、供给质量和普及率方面取得的成就。以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供给为着力点,分析安徽省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经济性、政策性和观念性三个方面分析安徽省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问题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农村学前教育财力资源供给体系和补齐农村学前教育物力资源供给短板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景琦琦[6](2021)在《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调查分析》文中提出云南师范大学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24所试点高校之一,是中国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重点大学,通过积极发挥地缘优势,构建面向东南亚国家汉语教师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熟练的以汉语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然而从实习和就业情况来看,真正能达到这一人才培养标准的学生数量非常少,说明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就是课程及其教学,尤其是课程设置具有非常重要地位,课程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主干课程的学位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因此选择云南师范大学为案例来研究汉语国际教育课程。本文以课程评价理论、CIPP课程评价模式、课堂教学评价理论、有效教学理论来作为理论依据,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包含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在对问卷量表进行信效度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对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进行总体评价和每门课程的详细评价,以发现课程存在问题,并结合师生访谈和课堂观察情况,选取典型课程进行案例分析,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课程改进的建议和策略。希望通过以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为研究案例的分析,一方面能够树立起示范,学习其长处和优点;另一方面达到警策作用,能从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的改进提高提供参考和借鉴。本研究分为六部分:第一章文献综述、第二章课程评价理论依据、第三章课程总体评价调查分析、第四章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各门课程评价调查分析、第五章课程案例分析、第六章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经调查分析目前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着以下问题:教师未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缺失来教学,导致课程内容重复;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类课程偏多,汉语本体类课程偏少,对研究方法类课程重视不足;课程开设顺序不够合理;生源专业背景多样,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缺乏国别和区域特色课程;缺乏与课程相匹配的针对性教材。基于以上问题,提出课程改进建议:一、调整课程比例,增加汉语本体知识类课程;二、优化课程结构,适当增加研究方法类课程课时;三、合理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四、立足学校特色,增加国别和区域特色课程;五、鼓励专家或教师编写适应性教材。本研究将为各培养院校提供改进课程的经验、借鉴和参考;有利于改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将对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于培养更多能够满足海外汉语教学需求的高质量国际汉语教师,产生重要意义。
曹子达[7](2021)在《被“裹挟”的女性意识 ——潘玉良的人生与艺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景[8](2021)在《已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叙事研究 ——以十二位转岗教师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将中小学富余的教育资源补充到农村幼儿园当中,以此来缓解农村幼儿园教育资源不足的局面。如今已有十多年的历程。这些富余的师资进入幼儿园以后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幼儿园师资不足的状况。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依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得知,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不论是在专业理念上还是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上都存在很多的不足。与此同时,学者们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研究也多采取量化研究的方法,且整体集中在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培训策略以及适应能力等方面。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发展困境进行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基于此,本研究确定了以叙事的手法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当中的细微事件进行描述与分析。本研究以S县三所农村幼儿园中的十二位转岗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深入访谈和为期三个月的观察。此外,本研究还对这些教师转岗前所在的中心小学的三位责任校长进行了访谈。目的在于更加全面地了解当前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研究发现,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专业发展困境主要表现在专业发展的环境、理念与知识、能力以及专业发展的支持力这四个方面。在专业发展环境方面,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困境主要表现在生活、工作、学习三个方面。在生活中,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面临着住宿、交通、饮食以及个人闲暇生活等方面的困境;在工作中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面临着考核不完善、晋升不公正、福利待遇跟不上、师资供求不足等方面的困境;在学习中,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面临着学习时间不足、学习机会不够、合作意向欠缺等方面的困境。在专业发展理念与知识方面,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主要面临着专业理念与实际教学行为不符,以及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困境。在专业发展能力方面,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面临着环境创设和利用的能力较低、游戏指导能力匮乏、教育活动组织偏小学化、艺术素养薄弱、教育评价能力不够、一日生活过于偏重教学等方面的困境。在专业发展持力方面,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主要面临着专业发展意识淡薄,缺少规划和指导以及培训机会少,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等方面的困境。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从影响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原因和教师自身的内部原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中,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制度建设不完善、政策保障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管理部门和学校重视不够以及家长与部分幼儿教师认识存在偏差等。内部原因主要包括转岗教师缺乏专业提升的内在动机和学前教育理论和技能欠佳等。要改善当前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专业发展困境,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政府支持;第二,优化资源环境,提供社会支持;第三,坚持人本管理,促进园内发展;第四,提升内在动力,促进自我发展。
王岩[9](2021)在《小学教师集体备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领域逐渐认识到集体备课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许多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集体备课活动,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对哈尔滨市五所小学集体备课活动的调查,旨在了解教师参加集体备课的现状,明确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对教师集体备课的发展有所帮助或提供借鉴意义。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集体备课进行调查分析的,主要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集体备课的研究背景与缘起、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综述国内外集体备课的研究文献,对集体备课概念进行界定并确定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对教师集体备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具体从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集体备课的目的、集体备课的内容、集体备课的形式、集体备课的效果以及集体备课的组织与管理的六个维度来对教师集体备课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并对集体备课教师进行调查访谈,分析调查结果,呈现出小学教师参加集体备课的现状。第三部分,根据小学教师参加集体备课的现状,揭示出小学教师参加集体备课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集体备课形式略单一,专家引领程度不够;集体备课重报告、轻研究;集体备课重知识、轻学情;集体备课教师不够重视同事间的情感交流;集体备课教师的激励、培训制度不够完善。同时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学校对集体备课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主管部门的集体备课管理体系不够科学;集体备课教师自身思想意识水平有待提高;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第四部分,基于小学教师参加集体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制定科学的集体备课管理保障制度包括四方面分别为完善集体备课设施;合理利用集体备课奖惩制度、奖罚分明;完善集体备课师资队伍培训制度;提高集体备课教师专业素质主要以提高教师集体备课思想意识水平、培养集体备课教师自我反思意识、教师积极学习,积累集体备课经验为主;教师要及时更新集体备课理念,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第五部分,进行总结及明白不足之处,理性的分析研究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
武婷瑞[10](2021)在《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研究 ——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文中认为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当前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但学前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为稳定教师队伍,厘清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的真实原因,本研究立足于兰州市,通过六个步骤对研究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探讨,期望在调查与分析、访谈与分析、已有研究结论三方面进行互证。第一步:文献梳理。查阅相关研究的书籍及论文,初步了解教师流动,结合个人兴趣和对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确定选题,并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设置前期访谈提纲和问卷基本维度。第二步:前期访谈。初步了解当前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的基本情况以及影响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的因素,为后续问卷维度的设置做补充。第三步:编制问卷及发放问卷。依据文献结果分析结果,参考以前学者的问卷,设计并编制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旨在调查兰州市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第四步:问卷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包括对现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对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五步:资料综合梳理与策略研究。旨在综合全部对文献、访谈资料和数据检验结果等的分析结果,进行梳理总结,并对结果进行探讨。第六步:结合全面薪酬理论进行最终的策略探讨。关于本文的具体布局如下:第一章详细界定了研究涉及的核心概念,综合梳理并分析了当前关于教师流动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所基于的理论基础,并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及其科学性说明、研究工具科学性检验、数据资料分析和处理方式等做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第二章着重对现状进行探究。首先呈现了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的经历、次数和意向;其次,不同职业群体与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的差异分析。第三章重点在于对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影响因素的分析。影响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其中包含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工资福利与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流动意向呈现负相关,说明工资福利待遇会影响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其工资收入越高、福利待遇越好,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流动意向越低。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家庭因素与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流动意向呈现负相关,说明家庭因素会影响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其家庭支持程度越高,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流动意向越低。管理制度和工作氛围与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流动意向呈现负相关,说明管理制度和工作氛围会影响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其管理制度和工作氛围越好,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流动意向越低。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作压力与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流动意向呈现正相关。说明工作压力越大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流动意向越高;即当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作压力越小时,其稳定性越强。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个人发展与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流动意向呈现负相关。说明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个人发展的需求越高,其流动意向越低。第四章首先结合全面薪酬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梳理了对兰州市17所幼儿园215名非在编幼儿园教师的调查分析与探讨所得出的结论。其次,对促进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合理流动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建议政府部门促进同工同酬,强化激励待遇;完善聘管制度,提升权益保障;提高职业地位,增强职业认同。建议幼儿园和教师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环境;增加在职培训,关注教师发展。建议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树立科学观念,权衡利益冲突。
二、资料整理工作与专业职务评定——关于把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工作作为评定专业职务条件的笔谈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资料整理工作与专业职务评定——关于把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工作作为评定专业职务条件的笔谈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依据和研究目的 |
(一)选题依据 |
(二)研究目的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评价 |
三、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人格与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概述 |
一、人格概述 |
(一)中西方关于人格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
(二)人格的一般性内涵体系 |
(三)人格的特征 |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概述 |
(一)高校辅导员和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概念 |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发展历史研究 |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多维结构状态 |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一般性内涵和特殊性内涵 |
(五)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作用机制 |
三、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
(二)马克思的人格健康化思想及理想人格观 |
四、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的知识借鉴 |
(一)人格心理学 |
(二)高等教育学素质结构理论 |
(三)职业人格理论 |
第二章 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新要求 |
一、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的新要求 |
(一)新时代对大学生精神面貌的新要求 |
(二)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的新要求 |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结构的建构与验证 |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结构的研究成果 |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特征词提取及模型初构 |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结构的实证探索与验证 |
(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结构模型的确立 |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人格结构规范 |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有理性透彻的职业认知 |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有仁爱无私的职业情感 |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有坚韧自律的职业意志 |
(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有坚定崇高的职业理想 |
(五)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有专业扎实的职业能力 |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现状调查 |
一、辅导员群体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自我认知 |
(一)职业人格测评问卷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二)辅导员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总体状况 |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征 |
二、大学生群体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总体评价 |
(一)职业人格测评问卷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二)大学生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总体状况 |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征 |
三、总体情况分析与差异性分析 |
(一)辅导员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评价的总体情况分析 |
(二)辅导员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评价的差异性分析 |
(三)大学生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评价的总体情况分析 |
(四)大学生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评价的差异性分析 |
(五)两群体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评价的差异性比较 |
第四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表现良好的肯定性总结 |
(一)高校辅导员道德品质高尚 |
(二)高校辅导员爱岗敬业尽责 |
(三)高校辅导员关心关爱学生 |
(四)高校辅导员坚定乐观严谨 |
(五)高校辅导员保持乐学态度 |
(六)高校辅导员气质风度优雅 |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存在的突出问题 |
(一)职业认知懵懂,有待进一步深化 |
(二)职业情感弱化,有待进一步培育 |
(三)职业意志消减,有待进一步锤炼 |
(四)职业理想淡漠,有待进一步坚定 |
(五)职业能力欠缺,有待进一步完善 |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国家层面的部分特殊情况 |
(二)社会层面的负面环境影响 |
(三)高校层面的管理培养失衡 |
(四)个人层面的认知认同偏差 |
(五)家庭层面的角色矛盾冲突 |
(六)同辈层面的错位角色期待 |
(七)学生层面的接纳认可弱化 |
第五章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的策略探析 |
一、新时代为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提供的相关支持 |
(一)后盾支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格外重视 |
(二)底气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成就 |
(三)政策支持:相关配套文件的陆续出台 |
(四)手段支持:多方位关怀举措的持续发布 |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的对策建议 |
(一)推动制度改革学科建设 |
(二)优化社会主义价值导向 |
(三)健全职业发展保障系统 |
(四)强化意识自觉行动自觉 |
(五)化解家庭工作矛盾冲突 |
(六)建立共赢有效朋辈支持 |
(七)构建和谐共进师生关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调查初始问卷 |
附录2: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测评正式问卷(辅导员版) |
附录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测评正式问卷(学生版)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经济责任审计 |
2.1.2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
2.1.3 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 |
2.2 相关理论 |
2.2.1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2.2.2 内部控制理论 |
2.2.3 信息传递理论 |
2.2.4 层次分析法概况 |
第三章 SY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
3.1.1 SY高校概况 |
3.1.2 SY高校审计工作组织机构概况 |
3.1.3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和审计依据 |
3.1.4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
3.2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分析 |
3.3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成因 |
3.4 引入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3.4.1 引入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
3.4.2 引入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
第四章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
4.1 构建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4.1.1 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确认原则 |
4.1.2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确认 |
4.1.3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解释 |
4.2 确认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权重 |
4.2.1 层次分析法确认指标权重 |
4.2.2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4.3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分值标准 |
第五章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效果分析 |
5.1 SY高校D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运用 |
5.1.1 SY高校D院基本情况 |
5.1.2 D院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依据 |
5.1.3 D院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过程 |
5.2 D院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审计建议 |
5.3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实施保障措施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调查问卷表——有关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现状的调研问卷 |
附录2 调查问卷表——有关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附录3 民主评议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5)安徽省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一、可能的创新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学前教育 |
二、教育资源供给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教育公平理论 |
二、公共产品理论 |
三、政府职能理论 |
第三章 安徽省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成就与问题 |
第一节 调查概况 |
一、调研基本情况 |
二、问卷发放情况 |
三、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
四、量表质量分析 |
第二节 安徽省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取得的成就 |
一、供给数量大幅提升 |
二、供给质量显着提高 |
三、普及率逐步上涨 |
第三节 安徽省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存在的问题 |
一、国家支持政策满意度较低 |
二、教师供给数量不足 |
三、教师质量水平不高 |
四、教育经费供给总量低 |
五、生均建筑面积尚未达标 |
六、室内外设施配备不齐全 |
第四章 安徽省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问题的经济性原因 |
一、经济性原因衡量指标及其相关性 |
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教育资源供给的影响 |
第二节 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问题的政策性原因 |
一、学前教育政策城市化倾向严重 |
二、农村学前教育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
第三节 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问题的观念性原因 |
一、地方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认识不足 |
二、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
三、农村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作用存在认识偏差 |
第五章 完善安徽省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
一、完善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准入机制 |
二、强化教师培养过程管理 |
三、优化教师激励保障机制 |
第二节 完善农村学前教育财力资源供给体系 |
一、确立地方政府在教育经费供给中的主体地位 |
二、建立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增长机制 |
三、完善教育经费使用监管机制 |
第三节 补齐农村学前教育物力资源供给短板 |
一、优化农村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 |
二、增加设施设备供给总量 |
三、加强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幼儿园园长调查问卷 |
附录B 幼儿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C 幼儿家长调查问卷 |
附录D 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访谈提纲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6)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二章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各门课程评价的理论依据 |
第一节 课程评价理论 |
一、课程评价的含义和主体 |
二、课程评价的功能和目的 |
三、课程评价的方法和过程 |
四、课程评价的模式 |
(一)目标评价模式 |
(二)差距评价模式 |
(三)CIPP评价模式 |
(四)回应性评价模式 |
(五)本研究选择 CIPP 模式进行评价的原因 |
第二节 课堂教学评价理论 |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和目的 |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和方法 |
第三节 有效教学理论 |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
二、有效教学的特征 |
三、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
小结 |
第三章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总体课程评价调查分析 |
第一节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概况 |
第二节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问卷设计 |
二、调查对象与问卷发放回收 |
第三节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总体课程评价调查分析 |
一、问卷信效度判断标准 |
二、量表信度分析 |
三、量表效度分析 |
四、影响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的因素分析 |
小结 |
第四章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各门课程评价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
一、单门课程评价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
二、学位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各门课程评价情况分析 |
(一)第二语习得 |
(二)跨文化交际 |
(三)汉语语言分析 |
(四)汉语课堂设计 |
(五)汉语课堂教学法 |
(六)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
(七)语言要素及其教学 |
(八)汉语教学资源及其利用 |
(九)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 |
(十)中华文化与传播 |
(十一)外语教育心理学 |
(十二)教学调查与分析 |
第二节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各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 |
小结 |
第五章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案例分析 |
一、跨文化交际(研一) |
二、教学调查与分析 |
三、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研一) |
四、汉语课堂教学法 |
五、小结 |
第六章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
第一节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未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教学,导致课程内容重复 |
二、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教学类课程偏多 |
三、忽视汉语本体类课程 |
四、研究方法类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
五、课程开设顺序不合理 |
六、生源专业背景多样,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 |
七、缺乏国别和区域特色课程 |
八、缺乏与课程相匹配的针对性教材 |
第二节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改进建议 |
一、调整课程比例,增加汉语本体知识类课程 |
二、优化课程结构,适当增加研究方法类课程课时 |
三、合理安排课程开设顺序 |
四、立足学校特色,增加国别和区域特色课程 |
五、鼓励专家或教师编写适应性教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8)已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叙事研究 ——以十二位转岗教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
(二)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发展优势与困境并在 |
(三)个人的经历与兴趣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三)对以往研究的述评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一)农村幼儿园 |
(二)转岗教师 |
(三)教师专业发展 |
四、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目的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的方法 |
(六)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五、理论基础 |
(一)职业适应理论 |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三)生态系统理论 |
第一章 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专业发展叙事 |
一、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研究现场 |
(一)进入H镇中心幼儿园 |
(二)进入S县D镇中心幼儿园 |
(三)进入S县W镇中心幼儿园 |
二、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素描 |
(一)丰富的从业经历也是一笔财富 |
(二)从干一行爱一行到爱他人 |
(三)园务工作和带班工作都需要我 |
(四)保育工作和后勤工作都需要我 |
(五)边“看孩子”边等待退休 |
(六)希望有一天能让我重回小学 |
第二章 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 |
一、专业发展的环境 |
(一)生活困境 |
(二)工作困境 |
(三)学习困境 |
二、专业发展的理念与知识 |
(一)专业理念存在偏差 |
(二)专业知识结构不健全 |
三、专业发展的能力 |
(一)环境创设和利用的能力较低 |
(二)游戏指导能力匮乏 |
(三)教育活动组织偏小学化 |
(四)艺术素养薄弱 |
(五)教育评价能力不够 |
(六)一日生活过于偏重教学 |
四、专业发展的支持力 |
(一)专业发展意识淡薄,缺少规划和指导 |
(二)培训机会少,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
第三章 阻碍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原因 |
一、外部原因 |
(一)制度建设不完善 |
(二)政策保障不到位 |
(三)资金投入不足 |
(四)管理部门和学校重视不够 |
(五)家长与部分幼儿园教师的认识偏差 |
二、内部原因 |
(一)转岗教师缺乏专业提升的内在动机 |
(二)转岗教师学前教育理论和技能欠佳 |
第四章 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突破专业发展困境的策略 |
一、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政府支持 |
(一)政府主责,保障权益 |
(二)严格标准,强化专业 |
(三)规范培训,不断成长 |
(四)立法保障,强制落实 |
二、优化资源环境,提供社会支持 |
(一)专家指引,网络推进 |
(二)家长力量,成长伙伴 |
(三)同伴结对,主动寻求 |
(四)农村资源,充分挖掘 |
(五)责任帮扶,彰显价值 |
三、坚持人本管理,促进园内发展 |
(一)精神关怀,创造环境 |
(二)人本管理,制度保障 |
(三)园本教研,文化建设 |
四、提升内在能力,促进自我发展 |
(一)终身学习,开拓视野 |
(二)实践反思,指导行动 |
(三)提升情意,主动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9)小学教师集体备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缘起 |
1.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
2.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集体备课概念的研究 |
2.集体备课作用与意义的研究 |
3.集体备课形式的研究 |
4.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关系的研究 |
5.集体备课组织管理的研究 |
6.集体备课存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
7.已有研究的问题及趋势 |
(四)概念界定 |
1.备课 |
2.集体备课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小学教师集体备课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一)集体备课形式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
1.集体备课的成员构成 |
2.集体备课小组成员数量 |
3.集体备课小组开展频率 |
4.集体备课小组时间安排 |
5.集体备课小组备课场所 |
6.集体备课小组开展形式 |
7.集体备课小组类型 |
(二)集体备课内容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
1.集体备课小组研究内容 |
2.集体备课小组研讨内容的来源 |
(三)集体备课目的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
1.集体备课小组的目的 |
2.就个人而言参加集体备课的目的 |
(四)集体备课效果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
1.集体备课开展效果 |
2.评价集体备课实效的方式 |
3.影响集体备课效果的因素 |
(五)集体备课组织与管理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
1.学校对集体备课的检查途径 |
2.集体备课的保障管理措施情况 |
3.教师参加集体备课的专业系统培训情况 |
4.集体备课的激励方式 |
(六)小学教师对集体备课认识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
1.教师的态度 |
2.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 |
二、小学教师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
(一)小学教师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 |
1.集体备课形式略单一,专家引领程度不够 |
2.集体备课重报告、轻研究 |
3.集体备课重知识、轻学情 |
4.集体备课教师不够重视同事间的情感交流 |
5.集体备课教师的激励、培训制度不够完善 |
(二)小学教师集体备课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
1.学校对集体备课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 |
2.教育主管部门的集体备课管理体系不够科学 |
3.集体备课教师自身思想意识水平有待提高 |
4.传统备课观念制约 |
三、优化小学教师集体备课的策略 |
(一)制定科学的集体备课管理保障制度 |
1.完善集体备课设施,合理利用备课资金 |
2.合理利用集体备课奖惩制度 |
3.完善集体备课师资队伍培训制度 |
(二)提高集体备课教师专业素质 |
1.提高教师集体备课思想意识水平 |
2.培养集体备课教师自我反思意识 |
3.教师积极学习,积累集体备课经验 |
(三)教师及时更新集体备课理念 |
四、研究结论与不足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A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调查问卷 |
附录 B集体备课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10)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研究 ——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1.教师不合理流动影响学前教育质量 |
2. 确保非在编教师队伍稳定至关重要 |
(二)文献综述 |
1.关于教师流动现状方面的研究 |
2. 关于教师流动影响因素的研究 |
3. 关于教师流动对策方面的研究 |
4. 小结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1.公办幼儿园 |
2. “非在编”幼儿园教师 |
3.教师流动 |
(四)理论基础 |
1.需求层次理论 |
2.全面薪酬理论 |
(五)研究意义 |
1.实践意义 |
2.理论价值 |
(六)研究设计 |
1.研究问题 |
2.研究思路 |
3.调查对象 |
4.研究方法 |
5.研究工具 |
二、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的现状 |
(一)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的基本描述 |
1.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流动经历 |
2.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流动次数 |
3.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流动意向 |
(二)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的差异分析 |
1.性别差异 |
2.年龄差异 |
3.婚姻差异 |
4.教龄差异 |
5.职称差异 |
(三)小结 |
三、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的影响因素 |
(一)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
1.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与经济因素 |
2.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与家庭因素 |
3.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与环境因素 |
4.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与工作压力 |
5.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与个人发展 |
(二)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
1.模型设定 |
2.变量界定 |
3.回归结果 |
(三)小结 |
1.经济待遇是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立生之本 |
2.家庭支持是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心之所念 |
3.人文制度是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精神导向 |
4.工作压力是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流动扳手 |
5.发展需求是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成长之源 |
6.年龄特征是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流失动因 |
四、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1.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频繁 |
2.工资收入主导教师流动 |
3.个人发展影响教师流动 |
(二)建议 |
1.促进同工同酬强化激励待遇 |
2.完善聘管制度提升权益保障 |
3.树立科学观念权衡利益冲突 |
4.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环境 |
5.提高职业地位增强职业认同 |
6.增加在职培训关注教师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幼儿园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访谈内容编码表 |
致谢 |
四、资料整理工作与专业职务评定——关于把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工作作为评定专业职务条件的笔谈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研究[D]. 李南.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2]《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激励机制研究 ——以广西A县为例[D]. 董梓献. 南宁师范大学, 2021
- [3]乡村教师资源配置优化策略研究 ——以R县为例[D]. 龙冠丞. 南宁师范大学, 2021
- [4]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D]. 张宇.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5]安徽省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问题研究[D]. 王静.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6]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调查分析[D]. 景琦琦.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7]被“裹挟”的女性意识 ——潘玉良的人生与艺术研究[D]. 曹子达. 南京艺术学院, 2021
- [8]已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叙事研究 ——以十二位转岗教师为例[D]. 李景. 喀什大学, 2021(07)
- [9]小学教师集体备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王岩.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10]城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流动研究 ——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D]. 武婷瑞. 东北师范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