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生态渔业模式初探

江西省生态渔业模式初探

一、江西省生态渔业模式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本刊讯[1](2021)在《2021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文中研究说明本刊讯为进一步促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10月15日~16日,2021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此次会议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指导,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主办,四川省裕丰投资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于秀娟,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大水面生态渔业分会会长汪建敏,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付洪,成都东部新区党工委委员、总经济师王正丹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副秘书长陈丽纯主持会议。

何妤如[2](2021)在《渔业伦理视角下的现代渔业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渔业经过数年发展,先后解决了“捕鱼难”、“养鱼难”及“吃鱼难”等问题,奠定了渔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经济基础,相关治理手段也不断完善。渔业领域主要矛盾已从基本温饱和生计问题,转向更高层次的生境、人权、产权和公平等维度。然而,作为上层建筑的渔业伦理研究并尚未得到应有重视。我国现代渔业治理体系中更强调管理和法律等“硬”手段,忽视了伦理道德的“软法”作用。当前政府和民间推行的多项渔业活动已呈现出鲜明的伦理特征,现代多目标治理场景需要引入价值判断加以权衡。如果说关涉伦理的讨论在中国过去的渔业治理中只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那么到了新时代,伦理研究就好比是万事俱备下的那股“东风”。传统渔业管理关注政策和法律层面的制度突破。政策和法律固然重要,但不能包治百病,尤其是充满不确定性的“现代病”。它可以将电鱼、毒鱼、偷渔者绳之以法,却无法强制要求渔民必须善待生态环境、关心鱼类福祉。它可以明示、预防、规范和校正渔业的行为和后果,却无法指导渔业利益相关方的道德行为选择。它可以为失海渔民提供各类政策保障,却无法弥合渔民海洋纽带被切断后的心理创伤。它可以依照科学模型和数据制定总可捕量(TAC)目标,却无法对渔家妇女在职业、情感和生活上的遭遇加以同情和关心。正如决定技术的往往是非技术因素,涉渔法律和政策不应被指望能解决所有问题。倘若文化、伦理不能发挥价值规训作用,那么政策和法律也终将失范。当前,养护渔业资源、维护渔业公正已为时代大势所趋,现代渔业治理不仅要务实,也要务虚,以便从战略全局高度推进治理措施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实际上,人们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影响会渗透到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可持续、负责任渔业的发展依赖于一个具有明确性的规则指引,在治理中开展价值性分析显得十分重要。国内外渔业资源的衰退趋势,以及不断涌现的现代性社会问题,让形而上学的价值回溯变得更为必要而迫切:渔业行为的善恶是非是什么?伦理判断有哪些原则和标准?何种治理才是伦理意义上具备正当性和合法性的治理?如何破解渔业治理中存在的伦理困境?中国怎样利用已有道德资源和智慧应对渔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风险?基于此种认识,本文从伦理视角出发,反思当前出现渔业生态和社会危机的根本原因,尝试建构渔业伦理的理论体系,详述渔业伦理的由来、定义、主要原则和类别。将抽象的伦理考量运用于对治理问题的具体分析,提出符合渔业价值的治理范式,从渔业治理的“元层次”,谈到相关现代治理理论,再到针对治理实践的分析评估。现代渔业治理在追求各类目标时,容易陷入价值冲突的困境。本文针对治理实践中的普遍问题,提出“应然”层面的解决方案。伦理分析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我国现代渔业治理。因此,文章结合中国本土的涉渔道德资源和渔业实际状况,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渔业治理路径,以渔业领域的价值尺度和伦理基础为导向,为推动渔业的“天人合一”和协调发展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新理念和新思路。伦理学是哲学中关于道德的价值系统。生态伦理学的兴起从根本上触及了“为什么要对鱼谈伦理?”这一问题。“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论辩突破了传统伦理学的“人伦”语境,让“渔业”和“伦理”的结合有了学理上的支撑。道德共同体得到拓展,将包括渔业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纳入道德考量范畴。但完全以生态为中心又会减损人类福祉,人与自然应当被视作一个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整体。“为己利TA”的价值取向既能为己谋福,也能在此基础上考虑利TA(既有属人的“他/她”,又有属自然的“它”)因素,因而是渔业伦理所追求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善。渔业资源是渔业存在的基础,具有不确定性、波动性、竞争性、整体性、多样性等五大特性。从价值构成上看,它在使用、生态和选择等层面具有功效价值,在政治、社会、哲学、宗教、伦理、文化等层面具有非功效的内在价值。对渔业资源价值的充分认识是现代文明进步的标志,而鱼类为人类所提供的多元价值是人类养护渔业资源的基础。养护伦理强调的是如何科学人道地利用水生动植物资源。鱼类是否能够成为道德主体、权利主体甚至是诉讼主体成为环境伦理学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鱼的道德地位与福利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渔业的伦理维度涉及“渔业”和“伦理”的互动关系。鱼类依次满足了人类基本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类在享受水生动物开发权利的同时,理应履行与之对等的责任和义务。为了人类自身和生态系统的长期福祉,须建立一套指导渔业行为、受到大众认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渔业伦理规范。渔业伦理以渔业现象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为研究对象,是指导渔业行为的规范和原则的总和。涉渔法律和伦理可共同为基于价值的渔业治理策略提供依据。渔业伦理学主要任务是通过得到普遍认可并经过实践检验的道德原则,对渔业行为的善恶是非开展事前指导和事后评判。在渔业伦理中,渔业正义是最高原则;渔业福祉、渔业自由和渔业公平是三大基本原则;而以《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为代表的伦理性国际文书,以及符合国家/地区具体渔况的纲要构成了具体原则。根据渔业伦理学研究对象的关系属性和所涉问题的不同特征,可将其分为生态伦理、社会伦理、产业伦理和科技伦理四大类别,这四大类在伦理要求上存在差异、各具特色,但都应服从上述伦理原则。将伦理原则和要求融合进现代渔业战略管理过程,可能会产生“为善者诸事顺”的良心效应,从而实现治理的最终目的——“善治”。为克服多元价值冲突带来的治理障碍,元治理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研究治理现象背后的治理逻辑,寻求协同发展科层、市场和网络治理组合的最优解:当参与式治理导致监管过于复杂、进入无休止协商状态时,就启动科层模式;当科层模式无法触及所有渔业问题或获得渔业利益相关方广泛接受时,就开启市场或参与式模式;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当承担起作出最终决策的元治理者的角色。可持续渔业治理研究中涌现出诸多符合伦理的现代渔业治理理论,其中基于“生态整体主义”的管理和基于“价值平衡原则”的管理成为研究热点,前者主要聚焦渔业生态系统方法、预防性原则等整体思维,而后者主要涉及管理策略评估,正当性理论,系统治理等理念工具。在构建起理念框架的基础上,根据新生物技术的实践伦理发展出的伦理分析矩阵,以及Rapfish评估工具,促进了对伦理原则遵守情况的考察,有助于为负责任渔业实践提供“良善之策”。现代渔业治理时常陷入一种伦理意义上的权利困境,众渔业利益相关方不得不在多项行动方针之间艰难行使选择权。遵循特定伦理原则选择其中任何一项,都可能涉及违反其他某项伦理原则。可持续渔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出现在追求“天时”、“地利”、“人和”三大目标的决策选择过程之中。如何平衡现代人和未来人的资源利益是最首要、最核心的议题;渔业所涉水陆空间差异和相关社会生态问题构成了空间正义研究的一个典型样本;而人际关系中整体、长远利益与个体、短期利益的冲突影响到资源的公平分配,渔家妇女和小型渔业等弱势参与方应当得到更多的道德注意力。导致上述困境的原因既有人与人因抢夺野生资源所导致的公地悲剧或囚徒困境,又有在人与鱼道德地位孰高孰低的辩难中掉入的激进环保主义陷阱,还有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执行障碍。上述困境的破解之道不仅具有制度属性,也深刻地蕴含着价值属性。从制定目标,到开展决策,再到执行、监督和评估,伦理视角可渗透至治理的全部流程。治理者和被治理者可从制定伦理目标和开展伦理决策着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增进民生福祉。我国的渔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离不开丰富道德资源的支持。生态方面,我国渔业治理史就是一部鱼类资源养护史,古今实践中折射出关怀鱼类福利、师法自然等生态感悟。社会方面,我国传统乡土社会文化里蕴含着包括群体意识和互助伦理、涉渔组织的参与式伦理在内的道德及礼俗规范。“三渔”问题是中国渔业发展面临的伦理性挑战,其本质是渔业的过密化,渔民的过溺化,以及渔村的过疏化。为解决渔业渔民渔村的问题,新中国开展了各项改革措施。新中国绿色渔业治理制度体系构建历程大体上可分为萌芽探索、改革攻坚与走向成熟三大阶段。在气候变化、疫情冲击、渔业资源衰退、全球不确定性风险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我国渔业治理者迎难而上,实现生计型治理→发展型治理→可持续治理的价值飞跃,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伦理的中国特色可持续渔业发展道路,培育出政府元治理者主导下,科层、市场和参与式治理协同开合的多元治理形态,形成了顺应自然、生态优先、以养为主、立体复合、科技导向、体系健全、应兜尽兜的发展模式。随着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不断提升,中国渔业发展在收获伟大果实的同时,也为未来可持续、负责任渔业发展积累了大量可贵的实践经验。在今后的渔业治理中,我国各渔业利益相关方应本着福祉、自由和公正的原则,进一步促进渔业的绿色转型发展。

Fisheries and Fisheries Administr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3](2019)在《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文中指出近年来,小龙虾产业迅速增长,消费市场异常"火爆",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备菜。小龙虾产业逐步形成了集苗种繁育、健康养殖、加工流通、餐饮和节庆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在当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作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之一,小龙虾稻田养殖成为部分地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实施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在推进农(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渔)业增效和农(渔)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马跃[4](2019)在《中国循环渔业发展研究综述》文中提出发展循环渔业是保护渔业生态环境、提升水产品食品安全的必然选择。通对我国循环渔业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总结前人对循环渔业的内涵和特征的描述,对国内循环渔业在发展模式、评价体系及保障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吴传东[5](2019)在《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10部门印发意见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通过"人放天养",实行鱼类生态养殖,每年可产"生态鱼"1000万斤以上,既保护了水质,又增加了村民收入。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10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发挥水产养殖的生态属性,开展以渔净水、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修复水域生态环境。今后,我国将大力优化

杨华,张坤[6](2017)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打造江西渔业样板》文中认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是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赞叹江西的名句。江西省地处我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河网密集,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广阔且水质优良。江西省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还?

王显明,朱周林,张艳庆[7](2016)在《万安水库生态渔业奏新曲》文中提出万安水库渔业开发利用历时二十多年,走过了从捕捞渔业到养捕兼容,从粗放经营到粗精结合再到现在的生态渔业。水库渔业发展历程万安县地处江西省中南部,吉安市南端,赣江中上游,总人口30万,是个典型的丘陵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定贫困县。全县共有水面26.8万亩,可养水面17.8万亩,其中池塘水面2.2万亩(精养塘5000亩),中小型水库(含山塘水库)水面2.1万亩,大型水库

喻建房[8](2016)在《江西省各地市生态农业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基于加权马氏距离的VIKOR评价方法》文中指出生态农业的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农业的发展进行评价研究,对不同地区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采用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证分析等方法,对江西省各地市生态农业发展进行评价。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第一,归纳总结了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理论。生态农业的理论是由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系统理论等组成的农业发展体系。在江西省内,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有:以沼气为基础的生态模式、"农林牧"结合发展的生态模式、休闲观光生态模式、农作物生态种植模式等。第二,在借鉴相关文献、理论分析、结合江西省实际省情的基础上,构建了江西省各地市生态农业发展指标评价体系。指标体系的整体结构包含三个部分,顶层为生态农业综合评价,第二层为准则层,包含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效率等四个方面,第三层为指标层,指标层是由具体的15个指标构成。第三,对江西省各地市的生态农业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评价结果表明,江西省各地市的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类别:高水平发展区域、中水平发展区域和低水平发展区域。对不同区域的发展进行比较发现,高水平发展区域(譬如赣州、南昌等)较低水平发展区域资源利用及再利用的效率高,在积极发展建设经济的同时,兼顾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其指标数据例如农民人均收支、农林牧渔产值及植被覆盖率等方面较高,人民生活水平高。第四,在生态农业领域当中存在着众多综合评价的问题,而在众多的综合评价理论当中,理论的研究还很不完善,许多指标权重赋值大小不一,不具备可参考性,需要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在本文的研究当中,主要针对一种取折衷解的VIKOR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探讨:1)针对VIKOR方法采用的Lpj聚合函数,将其与其它衡量距离的概念进行探讨,分析其主要的优点与缺点,针对缺陷提出一种指标权重信息未知的VIKOR方法,建立了求取指标权重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对VIKOR方法的应用范围进行了拓展。最后根据R软件和LINGO软件进行实例计算和分析。2)在前面的探讨结论基础上,运用SPASS和MATLAB软件分析比较了改进的VIKOR法与因子分析法、熵值法的排序结果,并检验了该方法的优劣。

邓勇辉,李钟杰,陈文静,张爱芳,丁立云,邓国平,余泽溪[9](2014)在《青岚湖生态渔业养殖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大水面水产养殖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养殖模式有投肥、投饵、网栏、网围、网箱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江河湖库已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性、叠加性环境污染的阶段,通过大水面养殖环境修复与调控关键技术,在发展渔业的同时达到保护水环境的目的。现将2013-2014年在江西省青岚湖实施鄱阳湖生态渔业调整与水环境保护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王晶[10](2013)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我国区域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针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生态化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共同的目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于2009年12月获国务院批复,其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目的是走出一条经济和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国家区域性发展战略,未来一段时间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作者长期从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工作,在实践中对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希望能通过对经济区产业生态化进行科学严谨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而后提出一系列对实际工作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产业生态化是把作为物质生产过程主要内容的产业活动纳入生态系统的循环中,把产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置于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总交换过程中,实现产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在此形势下,产业生态化建设实质上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构建产业生态化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产业生态化既是一种产业发展模式,也是一种技术范式,其中存在产业生态化运行效率、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及技术效率等问题。效率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无论哪个层面上的效率概念,最终表示指标都是投入产出关系。本文在梳理基础理论和介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概况及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了产业生态化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引入BBC模型,计算出经济区2009年和2010年综合技术效率值(CRSTE)、纯技术效率值(VRSTE)和规模效率值(SE)三个方面的运行情况。结果表明,综合技术效率高的地方主要集中于鄱阳湖周围地区,尤其是沿湖岸线较长的南昌市、鄱阳县和九江部分沿湖地区;从两年的对比数据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过两年的建设,辐射作用已开始慢慢显现,综合技术效率大于1的新增了6个县(市、区),部分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平均变化值来看,从2009年到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综合技术效率有较大提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相比上一年度有所上升,但总生产要素生产率、技术的进步相比上一年度有所下降;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9年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2010年均反超全国平均水平。而后,论文用投入导向和产出导向的CCR模型进行了效率改进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发展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数、综合能源消耗、用水总量均存在一定数量的冗余,能源要素粗放利用现象尤其突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以及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合意性产出均存在一定数量的不足,并且比例达样本总量的50%左右;除部分处于效率前沿面的县(市、区)外,其余较大部分数量的县(市、区)废水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量等非合意性产出存在相当数量的冗余。产业生态化的核心是建立合理的、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产业生态化能否真正实现在于是否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以实现环境污染减小、废弃物循环利用、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目标。论文对产业生态化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从传统产业线性发展模式到产业生态共生系统;二是从线性产业到循环型产业。在对国内外产业生态化经验启发分析中发现,一个地区的产业需要满足生态化的几个特征:(1)区域范围内产业链条必须能形成理论上的闭合回路;(2)具备各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的生态循环链条;(3)具备产业生态化的微观载体如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生态旅游产品或其他模式;(4)各产业产生的废弃物可以综合利用;(5)有相对先进的科技支撑做保障。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生态化效率分析结果与这些特征进行对照,发现该区域构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推进循环型产业建设遇到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大多以粗放型为主;产业生态链条并没有完全形成;工业“三废”严重,废弃物回收利用效率不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创造性地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建设应该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区一带”分区详细规划》(湖体核心保护区、滨湖控制开发带和高效集约发展区)紧密结合,依据每个区域的功能定位和特点,结合目前存在的困难,有的放矢地利用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生态化发展格局。即湖体核心保护区适度发展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湖滨控制开发带重点发展循环型产业;高效集约开发区重点构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其中高效集约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在构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中,工业生态共生系统应重点推进改造型、全新型、虚拟性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农业生态发展模式应针对优势产业区、二元优势产业区和一元优势产业区的不同特征进行设计;现代服务业应突出生态旅游业、环保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一旦确定后,需要构建科学有效的保障体系加以推进。论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的效率水平和推进路径,较为全面地提出了五大支撑体系,涉及市场体系、政策法规体系、科技创新体系、行政管理体系、生态环保体系。其中,市场体系包括生态税收机制、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产业一体化机制、排污权交易机制、差别化价格机制;政策体系包括明确产业重点、生态补偿政策、财政支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金融创新和法规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包括自主创新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行政管理体系包括高层协调组织机制、区域协调机制、政绩考核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生态保护体系包括监测预警机制、生态核算机制、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和社会舆论支撑等。

二、江西省生态渔业模式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西省生态渔业模式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2)渔业伦理视角下的现代渔业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
第二章 渔业伦理的理论建构
    2.1 渔业伦理的立论基础
        2.1.1 逻辑起点
        2.1.2 资源养护
        2.1.3 可持续利用
    2.2 渔业伦理的概念、地位和原则
        2.2.1 概念溯源及研判
        2.2.2 学科关联
        2.2.3 相关原则
    2.3 基本分类
        2.3.1 渔业生态伦理
        2.3.2 渔业社会伦理
        2.3.3 渔业产业伦理
        2.3.4 渔业科技伦理
第三章 基于伦理的渔业治理范式分析
    3.1 渔业治理的元层次
        3.1.1 合法性与正当性
        3.1.2 渔业元治理
    3.2 符合伦理的现代渔业治理理论
        3.2.1 基于“生态整体主义”的治理理论
        3.2.2 基于“价值平衡原则”的治理理论
    3.3 渔业伦理分析和评估
        3.3.1 伦理分析矩阵
        3.3.2 伦理评估工具
第四章 现代渔业治理的伦理进程
    4.1 可持续渔业中的维度指向
        4.1.1 时间维度
        4.1.2 空间维度
        4.1.3 人际维度
    4.2 渔业治理之伦理难题
        4.2.1 人与人的博弈
        4.2.2 人与鱼的博弈
        4.2.3 知与行的脱节
    4.3 渔业治理之伦理突围
        4.3.1 制定渔业伦理目标
        4.3.2 开展渔业伦理决策
第五章 中国渔业治理的伦理议题
    5.1 中国渔业道德基础与现代问题
        5.1.1 中国传统智慧中的渔业伦理元素
        5.1.2 中国现代渔业问题的伦理之维
    5.2 中国现代渔业治理的绿色转型
        5.2.1 发展阶段与模式进化
        5.2.2 基于伦理的转型实践
        5.2.3 未来发展的伦理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缩略语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养殖生产情况
    (一)养殖产量
    (二)养殖面积
二、加工流通情况
    (一)加工
    (二)流通
三、市场运行和消费分析
    (一)消费动向
    (二)品牌与市场建设
    (三)市场分布
    (四)市场价格
四、国际贸易情况
五、扶持政策解读
六、中长期发展趋势展望
    (一)政策环境
    (二)养殖生产
    (三)加工流通
    (四)市场消费和价格
    (五)国际贸易

(4)中国循环渔业发展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循环渔业的内涵及特征研究
2 循环渔业区域发展模式研究
3 循环渔业生产模式评价体系研究
4 循环渔业发展保障体系研究
    4.1 战略层面
    4.2 经济层面
    4.3 行政层面
    4.4 技术层面
    4.5 法律层面
5 已有研究成果评价

(5)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10部门印发意见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从产地到餐桌生态渔业模式走俏
有禁养区有可养区科学划定空间布局
从放水养鱼到放鱼养水修复水域生态环境

(6)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打造江西渔业样板(论文提纲范文)

大力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布局
推进渔业生产方式转变
促进可持续发展
唱响“鄱阳湖”水产品牌
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基础投入
完善管理措施

(8)江西省各地市生态农业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基于加权马氏距离的VIKOR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1.1.2 理论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1.2.1 理论及现实意义
        1.2.2 研究的目的
    1.3 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的研究综述
        1.3.1 国外生态农业发展研究综述
        1.3.2 国内生态农业发展研究综述
        1.3.3 近代综合评价方法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本文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生态农业发展相关理论
    2.1 生态农业的基本思想
        2.1.1 我国传统农业当中的生态思想
        2.1.2 我国近代生态农业的思想
        2.1.3 生态农业的基本理念与原理
    2.2 我国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
        2.2.1 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原理
        2.2.2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
    2.3 我国生态农业的特征
3 江西省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江西省生态农业现有的几种发展模式
        3.1.1 以沼气为基础的"猪沼果"生态模式
        3.1.2 "农牧林"结合发展的生态模式
        3.1.3 休闲观光生态模式
        3.1.4 农作物生态种植模式
    3.2 江西省生态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地理气候特征和社会环境情况
        3.2.2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情况
        3.2.3 生态农业经济产出情况
        3.2.4 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4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生态农业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2 评价指标的选取思路方法
        4.2.1 选取思路
        4.2.2 相关文献指标体系建立的借鉴
    4.3 指标体系的确定
5 江西省各地市生态农业发展综合VIKOR评价方法
    5.1 VIKOR评价方法的基本理论
        5.1.1 VIKOR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
        5.1.2 VIKOR评价方法的计算步骤
    5.2 Lp-metric聚合函数与几种常见距离定义
        5.2.1 明氏(Minkorwski)距离
        5.2.2 兰氏(Canberra)距离
        5.2.3 马氏(Mahalanobis)距离[52]
        5.2.4 Lp-metric聚合函数与几种距离的比较分析
    5.3 基于马氏距离与指标权重完全已知的VIKOR评价方法基本原理
    5.4 基于马氏距离与指标权重完全未知的VIKOR评价方法基本原理
6 江西省各地市生态农业发展综合评价方法及实证分析
    6.1 江西省各地市生态农业发展综合评价方法的确定
        6.1.1 因子分析法
        6.1.2 熵值法
    6.2 江西省各地市生态农业发展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
        6.2.1 数据的获取及数据的预处理
        6.2.2 基于马氏距离与指标权重完全未知的VIKOR方法的实证分析
        6.2.3 因子分析法在江西省各地市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实证分析
        6.2.4 熵值法在江西省各地市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实证分析
        6.2.5 各种评价方法排序结果的比较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青岚湖生态渔业养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方法
二、结果
三、分析与讨论
    1.生态养殖模式确定
    2.青岚湖放养和增殖情况
    3.青岚湖生态环境和水质情况
    4.疾病防控

(10)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研究难点及不足
    1.5 本章小结
2. 产业生态化建设应用的基础理论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1.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生态化
    2.2 循环经济理论
        2.2.1 循环经济的概念
        2.2.2 循环经济的原则及特征
        2.2.3 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化
    2.3 清洁生产理论
        2.3.1 清洁生产理论的形成和内涵
        2.3.2 清洁生产理论的特征
        2.3.3 清洁生产与产业生态化
    2.4 生态经济理论
        2.4.1 生态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4.2 生态经济学的内涵和特征
        2.4.3 生态经济与产业生态化
    2.5 本章小结
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发展现状
    3.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概况
    3.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现状
        3.2.1 工业
        3.2.2 农业
        3.2.3 第三产业
        3.2.4 已出台的产业生态化政策
    3.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效率测算
        3.3.1 产业生态化效率的概念和测算意义
        3.3.2 产业生态化效率指标的选取及相关性分析
        3.3.3 产业生态化效率评价模型构建
        3.3.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效率测算
        3.3.5 测算结果分析
    3.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产出不足和投入冗余的原因
        3.4.1 缺乏生态化的观念和政策体系
        3.4.2 产业结构雷同,产业关联度低
        3.4.3 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3.4.4 工业园区功能定位不明确,规模效益较难形成
        3.4.5 产业配套能力较弱,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滞后
        3.4.6 体制机制尚不健全
    3.5 本章小结
4. 国内外实践经验及启发
    4.1 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化的关系
        4.1.1 循环经济是推动产业生态化的充分条件
        4.1.2 产业生态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结果
    4.2 国内外产业生态化主要模式
        4.2.1 国外产业生态化主要模式
        4.2.2 国内产业生态化主要模式
    4.3 国内外在推进产业生态化发展中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4.3.1 加强立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4.3.2 制定和完善政策,形成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4.3.3 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舆论作用,形成产业生态化发展的信息网络和社会氛围
        4.3.4 分层次推进,构建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基本模式
    4.4 国内外经验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建设的借鉴与启迪
        4.4.1 立足实际,合理确定推进重点
        4.4.2 鼓励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4.4.3 加强循环经济立法保障,促进产业生态化建设
        4.4.4 依托循环经济,探索产业多层次生态化推进模式
        4.4.5 创新财税、金融政策,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4.4.6 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增强全社会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4.5 本章小结
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
    5.1 区域产业路径依赖分析
        5.1.1 路径依赖原理的提出
        5.1.2 产业系统路径依赖的影响因素
    5.2 产业生态化路径优化动力分析
        5.2.1 政治经济发展要求
        5.2.2 资源约束突破要求
        5.2.3 科技发展要求
        5.2.4 结构性污染解决要求
    5.3 产业生态化路径突破分析
        5.3.1 产业生态化的内在演化过程
        5.3.2 产业生态化的路径突破
    5.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路径
        5.4.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特征分析
        5.4.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路径选择
    5.5 本章小结
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6.1 构建产业生态化市场体系
        6.1.1 建立生态税收机制
        6.1.2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6.1.3 建立产业一体化机制
        6.1.4 建立排污权交易机制
        6.1.5 建立差别化价格机制
    6.2 建立健全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
        6.2.1 明确产业发展重点
        6.2.2 制定生态补偿政策
        6.2.3 制定财政支持政策
        6.2.4 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6.2.5 创新金融投资政策
        6.2.6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6.3 建立健全产业生态化科技创新体系
        6.3.1 建立自主创新机制
        6.3.2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6.3.3 建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
        6.3.4 构筑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6.4 建立产业生态化的行政管理体系
        6.4.1 建立高层协调组织结构
        6.4.2 建立区域协调机制
        6.4.3 建立统计考核机制
        6.4.4 创新监督管理机制
    6.5 构建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生态保护体系
        6.5.1 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6.5.2 建立生态核算机制
        6.5.3 建立环境信息披露机制
        6.5.4 营造生态环保的社会舆论氛围
    6.6 本章小结
7. 结语
    7.1 本文的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四、江西省生态渔业模式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2021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研讨会在成都召开[J]. 本刊讯. 中国水产, 2021(11)
  • [2]渔业伦理视角下的现代渔业治理研究[D]. 何妤如.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
  • [3]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J]. Fisheries and Fisheries Administr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中国渔业经济, 2019(05)
  • [4]中国循环渔业发展研究综述[J]. 马跃.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09)
  • [5]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10部门印发意见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J]. 吴传东. 食品安全导刊, 2019(11)
  • [6]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打造江西渔业样板[N]. 杨华,张坤. 中国食品安全报, 2017
  • [7]万安水库生态渔业奏新曲[J]. 王显明,朱周林,张艳庆. 江西农业, 2016(12)
  • [8]江西省各地市生态农业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基于加权马氏距离的VIKOR评价方法[D]. 喻建房. 江西财经大学, 2016(06)
  • [9]青岚湖生态渔业养殖技术研究[J]. 邓勇辉,李钟杰,陈文静,张爱芳,丁立云,邓国平,余泽溪. 科学养鱼, 2014(10)
  • [10]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研究[D]. 王晶. 江西财经大学, 2013(10)

标签:;  ;  ;  ;  ;  

江西省生态渔业模式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