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数学竞赛题再宣传

国际数学竞赛题再宣传

一、一道国际数学竞赛题的再推广(论文文献综述)

吕松涛[1](2007)在《高中数学竞赛解题思维与命题研究》文中认为数学竞赛是中学数学教学有益的补充,数学竞赛的解题研究一直是专家和教师研究的重点。高中数学竞赛题自身特点决定了其解题独有的规律。本文在对高中数学竞赛试题的特点分析下,结合具体的一些高中数学竞赛试题实例,以教育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对高中数学竞赛的解题思维过程进行探讨,对常用的解题思维策略做了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如何培养解题思维能力的见解。为了更好地研究高中数学竞赛试题,在解题研究的基础上,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实践对高中数学竞赛试题命制的原则、命题策略作了理论探讨,根据命题理论对科学命题作了一定的思考。通过前面的研究,本文发现在数学竞赛的解题过程中,解题思维引起的知识拓展往往能衍生出新的问题,这说明解题和命题在数学竞赛研究中有着重要的联系。接下来,本文通过案例比较深刻和细致地揭示了解题思维和命题过程,并分析出了高中数学竞赛研究中解题和命题的关系。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和调查,对目前高中数学竞赛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数学竞赛教学培训应以学生的能力为主,教师要多暴露解题思维过程;建立完善的命题制度,提高试题的质量;数学竞赛指导老师应正确认识解题和命题的关系,以加强自身的素养,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

邹宇[2](2007)在《数学奥林匹克中平面几何试题的命题研究》文中提出数学奥林匹克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教育活动。数学奥林匹克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群体智力活动,在发现、选拔和培养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学奥林匹克活动的中心环节是试题的命制,命题对数学奥林匹克活动的开展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平面几何作为奥林匹克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提供各种层次、各种难度的试题,是数学奥林匹克的一个丰富的题源。本文尝试对数学奥林匹克中平面几何试题的命题原则和命题方法进行系统地研究。首先,综述国内外有关数学奥林匹克命题理论的研究成果,针对数学奥林匹克的命题原则和命题方法的种种认识,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指出数学奥林匹克中的平面几何试题的命题研究是数学奥林匹克理论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再结合现实,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思路及创新点。然后,也是本文的主要部分,根据自己积累的资料和初步实践的一些经验,深入总结,结合大量的实例,探讨了数学奥林匹克的命题原则和命题方法。其中命题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原则、新颖性原则、选拔性原则、能力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创造性原则、衔接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深刻性原则、探索性原则和美学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认为合适的原则系统。命题方法主要有深化演绎、陈题推广和引申、改造变形、命题的拼接、几何变换方法、历史名题的再生以及类比移植等,在最后提出了命制平面几何试题的两个基本手段:立足基本图形,深入挖掘性质;基于基本性质,巧妙构造图形。最后指出本文的不足和本研究中仍然存在的重要课题。

何忆捷[3](2017)在《高中数学资优生运用构造法解决数学问题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构造法是一种按固定的方式经有限个步骤能实现的,用来定义概念或证明命题的方法。在中学数学范围内,构造法是一种虽不普遍但十分常见的解题方法,可以用来构造所需的实例或反例,或构造辅助对象使问题得到转化。一般认为,构造法解题具有鲜明的非常规性和创造性的特点,而根据经验认识,中学数学资优生在求解这样的问题时常常能表现出很强的创造力。鉴于国内关于构造法解题的研究主要来自对方法本身的兴趣,缺乏有效的实证工作,而国外对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则不聚焦于构造法这一主题,因此本研究关注高中数学资优生运用构造法求解高难度数学问题的过程,旨在揭示他们思维过程的性质与特点,从实证角度扩充人们对数学资优生以及他们的高层次数学思维过程的认识,并为将来数学资优教育的实践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4名具有不同成长经历与个性特点的高三数学资优生作为个案,考察他们运用构造法解题的过程的性质与特点,其中主要关注的是:(1)解题策略的运用情况如何?(2)元认知监控的表现如何?研究者经多步骤、多渠道的论证,建立了包含“考虑特殊情形”、“联想与关联”、“命题转换”、“间接构造”这4类策略以及下属子策略的“构造法解题策略表”,并选定了考察这些策略的一套测试材料。策略表的提出,是引入构造法解题理论框架的一项尝试。关于元认知监控,本研究主要从解题定向、路线控制、进程监督、结果检验这4方面来考察。对4名个案的实际探测采用出声思考方法,辅以观察与访谈,并全程录音。研究者在完整记录的口语报告材料中鉴别解题情节、策略、元认知这三方面的有关信息,再借助这些信息进行解题过程的质的分析,进而分别归纳出每名个案的解题过程特点。概括地说,4名个案在解题过程中都能以多种方式创造性地运用多项策略,但其中有1名个案未能成功使用两种子策略。他们对一项策略是否运用自如,除了与对该策略的先前体验有关,也受到知识基础与思维广度的影响。他们解题时有丰富的元认知监控行为,包括较多地在不同方向上交替思考、对路线进行反思、对结果作检验等,同时常常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点。各类元认知行为对解题的正面作用及负面影响十分复杂,因人而异。此外,他们的知识基础、情感、信念等诸多因素在解题过程中亦有所反映。对每名个案的具体讨论展开于文中。研究者对本项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尤其论述了将构造法解题用于数学资优教育的潜在价值与潜在可能。本研究可供未来数学资优生鉴别、评价、教学干预等实践项目作为参考。

羊明亮[4](2005)在《奥林匹克数学的问题特征研究》文中指出奥林匹克数学教育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教育活动,随着这种活动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门特殊的数学学科——奥林匹克数学,进而发展成为对青少年数学爱好者具有重大教育意义的一门数学教育学科。在现阶段,奥林匹克数学教育是英才教育的表现形式,是基础数学教育的完善与有益补充,对人才的培养和发现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试图探讨奥林匹克数学的问题特征及其研究的价值。 首先,综述国内外有关奥林匹克数学的体系特征研究、奥林匹克数学教育及其教育价值的研究成果,针对奥林匹克数学的种种认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指出奥林匹克数学问题特征研究是奥林匹克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然后,结合本人的解题和教学的实践,探讨了奥林匹克数学的问题特征的五个方面:背景性和前沿性、新异性和选拔性、开放性、探究性及异趣性和竞技性。 最后,提出了奥林匹克数学的问题特征研究的价值:揭示命题规律,指导教学实践与改革;揭示国内外数学研究的动态;揭示选拔人才的能力性方向;指导研究性学习,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王盛刚,张海河[5](2000)在《用质点系重心法证明不等式的尝试》文中认为本文介绍了质点系重心法,并运用这种方法证明了一系列重要不等式。

彭翕成[6](2020)在《基于点几何的几何定理机器证明与自动发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智能解答是人工智能中的重要研究领域。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要求教育资源智能化,而不是简单的“电子化”。教育软件缺少智能性或智能化程度不高,导致难以满足教学需求。研发高智能的教育软件已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智能解答是其中的核心技术。本文研究的几何自动推理属于智能解答的分支。通过文献梳理和调研,我们发现几何自动推理领域研究成果丰富,但已有推理算法对产生的证明是否足够简短易于理解掌握,其几何意义是否足够丰富易于揭示几何关系、发现新的定理,关注还不够。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推理算法,主要围绕两个目标努力,一是提高机器解答的可读性,实现“明证”(即一目了然的证明);二是更多地发现新的几何定理。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如下:一、提出了点几何恒等式算法。在学习吴方法的基础上,用点几何运算方式简明地表示几何关系,并转化为向量多项式,通过待定系数法解方程,探寻能关联命题条件和结论关系的恒等式。生成的代数恒等式,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在数形之间架构了一座新的桥梁。此方法原理简单,计算简便,给出的证明易于理解,读者需要的基础知识少,基本实现“明证”的目标。多数证明甚至比原题更简短,且清楚展现了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因此既能由一题扩展到多题,还能从低维扩展到高维。二、提出了基于点几何恒等式的混合推理算法。为了更好地利用不同解答方法的优势,结合代数计算和搜索思想,提出两种挖掘隐藏关系的算法,大大扩展了恒等式方法的解题范围。对长期讨论的某些有序几何问题,给出简短的恒等式证明,指出命题成立的充要条件,并将命题多角度扩展;而以往的解决方案需要引入较多的新概念,复杂运算,还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开发了点几何解答系统,针对可构图几何问题,能生成有详细步骤的可读证明,其中的遍历搜索功能与延伸作图功能相结合,可批量发现并证明几何定理,所发现的结论为恒等式算法提供补充。三、提出了向量方程消元算法。基于复数形式的欧拉公式,将几何关系转化成向量方程组,然后利用线性方程组的基础性质消去向量,从而抽取出含有边长和角度关系的系数矩阵,计算行列式并化简,调用消元法消去不感兴趣的变量,得到一些几何意义鲜明的关系式。这是将代数方法和不变量相结合的新思路。应用此方法研究一些经典几何图形,不但能重现经典结论,还能发现图形中蕴藏但前人疏漏的结论。此方法擅长发现和证明多项式形式的边角关系,这是以往研究所欠缺的。特别是对单个三角形的研究,能自动生成或强制生成大量三角恒等式。四、建立了一个几何题库。为检验算法的有效性,我们整理研究了 1000余例有代表性的几何问题。这些典型案例经本文算法处理之后,发现了许多新的结论,使得题目的内涵变得丰富,题目质量大大增强。有助于学生实行变式练习,加强巩固重点难点。为方便一线师生使用,我们基于题库出版了系列文章和着作,其中的题目,大部分来自人工收集,少部分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解答则几乎由机器完成,人只在其中增加少量连词和分析,使得读起来更加顺畅。而这些主要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命题和解答,审稿人和读者都没察觉是机器所为,充分说明能被教育领域理解和接受。同时也表明本文给出的机器解答,从某种程度上可认为通过了图灵测试。本文研究了基于点几何的自动推理方法,并指出它在数学教育上的种种应用,为基础数学教育内容的改进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此外,本文研究也引人思考,人类的解答未必最佳,计算机可能给出让人惊讶的解答。计算机给出解答甚至比题干还短,这看似“有悖”常识,但又引起思考,如何知识表示才能尽量简洁而又方便推理。知识的创新表示,要尽量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可能造成原有知识体系的重新定位。

熊曾润[7](1992)在《一道国际数学竞赛题的再推广》文中研究说明 第2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第二题,给出了一个很优秀的几何命题。文[1]和文[2]曾对该命题作出了初步推广,本文试对该命题作进一步的推广。我们有定理1 设△ABC为锐角三角形,P为BC边上的任意一点,以AP为弦任作一圆与AB、AC分别相交于M、N 自A引一条射线与△ABC的外接圆相交于D,使∠DAC=∠BAP,如图,则四边形AMDN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证明:连结CD、PN、MN,设MN与AD相交于E,依题设有∠BAP=∠DC,又

李超[8](2021)在《“高观点”下高中导数解题及教学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数学教师要理解与高中数学关系密切的高等数学内容,能够从更高的观点理解高中数学知识的本质,这对从事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数是连接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的重要桥梁,且部分导数试题的命制具有一定高等数学的背景.因此,这项研究选取高中导数内容,在“高观点”的指导下重点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揭示部分高考导数试题具有的高等数学背景;(2)如何将高等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渗透到中学数学中去;(3)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如何在“高观点”的指导下进行高中导数内容的解题和教学.这项研究通过对高中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在“高观点”指导下研究高中导数内容的解题和教学,得出了以下两方面的结论:在解题方面,整理分析了近十年(以全国卷为主)具有高等数学背景的高考导数试题,导数试题的命题背景主要有四个方面:以高等数学中的基本定义和性质为命题背景、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定理和公式为命题背景、以着名不等式为命题背景、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为命题背景;总结了用“高观点”解决高考导数试题时常犯的四类错误:知识性错误、逻辑性错误、策略性错误、心理性错误;提出五项解题方法:创设引理破难题、洛氏法则先探路、导数定义避超纲、构造函数显神通、多元偏导先找点.在教学方面,通过对高中学生和高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观点”下高中导数教学的三个特点:衔接性、选择性、引导性;认为“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教学应遵循四项基本的教学原则:严谨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提出相应的五项教学策略:开发例题,拓展升华策略、引入四规则,知识呈现多样化策略、先实践操作,后说理策略、融合信息技术,直观解释策略、引导方向,自主学习策略.

郭璋[9](1992)在《也谈一道IMO竞题的推广》文中提出 IMO—28—2:锐角三角形ABC的顶角A的内角平分线交BC于L,交三角形外接圆于N,过L分别作AB和AC边的垂线LK和LM,垂足为K、M。求证:四边形AKNM的面积等于三角形ABC的面积。文[1]、文[2]都对这个问题作了推广,本文拟把这个命题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况。首先给出这道竞赛题的一种证明,其推广的证明也相类似。一、原竞赛题的证明证明:如图1,连结KM,BN,由已知可得AN⊥KM。在△ABN和△ALC中,

代红军[10](2019)在《基于高考题的数学文化教学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6年10月8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关于2017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强调数学文化作为高考新增部分,将会加大对学生数学文化的考查。数学文化从了解层面提高到考试层面这一做法,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因此,研究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教育价值意义。本学位论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验研究法来开展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其中,文献法主要用于研究高考题中的数学文化研究现状,收集整理研究历年高考试题的数学文化背景;问卷调查法主要用于了解高三和高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数学文化知识水平;访谈法主要用于了解高三数学教师对数学文化教学现状;实验研究法主要用于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背景融入高一课堂教学的效果检测。将部分涉及数学文化背景的高考试题融入课堂教学,选取涉及数学文化的代数、几何的高考试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三个典型教学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实验,量化分析实验前后数据,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虽然一线教师对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比较重视,但是由于教师自身数学文化知识欠缺,无法开展教学。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是同等重要,研究高考题的知识成分也要深入研究文化背景。二、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背景与高中教材数学文化相吻合,因此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背景应该融入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三、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背景融入高一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研究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背景,能够丰富教师的数学文化知识,高考题的数学文化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背景融入课堂教学,是落实《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关于2017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要求的重要途径。

二、一道国际数学竞赛题的再推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道国际数学竞赛题的再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数学竞赛解题思维与命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第二章 高中数学竞赛概述
    2.1 数学竞赛简介
    2.2 高中数学竞赛的目的
    2.3 高中数学竞赛的内容和试题特点
第三章 高中数学竞赛的解题思维
    3.1 高中数学竞赛的解题思维过程
        3.1.1 思维
        3.1.2 数学竞赛的解题思维
        3.1.3 高中数学竞赛的解题思维过程
    3.2 高中数学竞赛的解题思维策略
        3.2.1 局部思维策略
        3.2.2 整体思维策略
        3.2.3 逆向思维策略
        3.2.4 转化思维策略
    3.3 高中数学竞赛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四章 高中数学竞赛的命题
    4.1 高中数学竞赛命题的指导思想
    4.2 数学竞赛命题的原则
    4.3 高中数学竞赛的命题策略
        4.3.1 演绎深化策略
        4.3.2 变换高等问题策略
        4.3.3 借鉴策略
        4.3.4 改造策略
    4.4 高中数学竞赛科学命题的条件
第五章 高中数学竞赛解题与命题的实践探讨
    5.1 高中数学竞赛解题思维过程的案例分析
    5.2 高中数学竞赛命题实例
    5.3 高中数学竞赛研究中解题和命题的关系
第六章 总结和建议
    6.1 总结
    6.2 建议
    6.3 本研究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数学奥林匹克中平面几何试题的命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述评
第二章 本研究的背景、思路及创新点
第三章 数学奥林匹克平面几何试题的命题原则
    3.1 命制平面几何试题的主要原则
    3.2 本文提出的原则体系探析
第四章 数学奥林匹克平面几何试题的命题方法
    4.1 命制平面几何试题的主要方法
        4.1.1 深化演绎
        4.1.2 陈题推广和引申
        4.1.3 改造变形
        4.1.4 命题的拼接组合
        4.1.5 几何变换方法
        4.1.6 历史名题的再生
        4.1.7 类比移植
    4.2 命制平面几何试题的两个基本途径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词

(3)高中数学资优生运用构造法解决数学问题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及研究路线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资优生与数学资优生
        2.1.1 对“资优”概念的理解及其发展
        2.1.2 数学才能的发展模型
        2.1.3 资优生的鉴别与培养
        2.1.4 数学资优生的特点
        2.1.5 本研究对高中数学资优生的界定
    2.2 数学问题解决
        2.2.1 “数学问题”与“数学问题解决”
        2.2.2 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模式
        2.2.3 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2.2.4 解题策略
        2.2.5 元认知
        2.2.6 解题中各因素的相互作用
        2.2.7 成功的解题者的特征
    2.3 构造法
        2.3.1 数学中的构造性方法
        2.3.2 数学解题中的构造法
        2.3.3 构造法解题的思维特点与思维价值
        2.3.4 与构造法有关的解题策略
        2.3.5 关于构造法解题的研究现状
        2.3.6 本研究对构造法内容的界定
    2.4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3章 研究方法与程序
    3.1 试点工作
        3.1.1 前期工作流程
        3.1.2 策略表的确定过程
        3.1.3 测试题的确定过程
        3.1.4 测试题及考察意图
    3.2 个案选取
        3.2.1 资优个案的学校背景
        3.2.2 资优生X1的背景
        3.2.3 资优生X2的背景
        3.2.4 资优生Y1的背景
        3.2.5 资优生Y2的背景
    3.3 探测方法
        3.3.1 测试程序
        3.3.2 探测方法的选择依据
    3.4 数据分析程序
        3.4.1 口语报告的记录
        3.4.2 目标信息的识别
        3.4.3 关于分析者间的一致性程度
        3.4.4 解题过程的分析与呈现
    3.5 研究伦理
第4章 个案研究(一)
    4.1 被试X1求解问题1的过程及分析
    4.2 被试X1求解问题2的过程及分析
    4.3 被试X1求解问题3的过程及分析
    4.4 被试X1求解问题4的过程及分析
    4.5 被试X1求解问题5的过程及分析
    4.6 研究结论(一):X1的解题过程的性质与特点
第5章 个案研究(二)
    5.1 被试X2求解问题1的过程及分析
    5.2 被试X2求解问题2的过程及分析
    5.3 被试X2求解问题3的过程及分析
    5.4 被试X2求解问题4的过程及分析
    5.5 被试X2求解问题5的过程及分析
    5.6 研究结论(二):X2的解题过程的性质与特点
第6章 个案研究(三)
    6.1 被试Y1求解问题1的过程及分析
    6.2 被试Y1求解问题2的过程及分析
    6.3 被试Y1求解问题3的过程及分析
    6.4 被试Y1求解问题4的过程及分析
    6.5 被试Y1求解问题5的过程及分析
    6.6 研究结论(三):Y1的解题过程的性质与特点
第7章 个案研究(四)
    7.1 被试Y2求解问题1的过程及分析
    7.2 被试Y2求解问题2的过程及分析
    7.3 被试Y2求解问题3的过程及分析
    7.4 被试Y2求解问题4的过程及分析
    7.5 被试Y2求解问题5的过程及分析
    7.6 研究结论(四):Y2的解题过程的性质与特点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对个案研究的总结与讨论
        8.1.1 关于解题策略运用情况的总结与探讨
        8.1.2 关于元认知监控表现的总结与探讨
        8.1.3 关于其他方面的发现
    8.2 研究局限与研究建议
        8.2.1 对研究局限性的探讨
        8.2.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8.3 教育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测试题参考解答
    附录2 个案研究知情同意书
    附录3 关于资优生个案的访谈提纲
    附录4 出声思考指导文件
    附录5 解题过程情节划分的方案
    附录6 完整记录的口语报告文字材料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的学术成果
后记

(4)奥林匹克数学的问题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奥林匹克数学研究概述
    1.1 奥林匹克数学的体系特征研究
    1.2 奥林匹克数学教育及教育价值研究
    1.3 奥林匹克数学活动的认识
    1.4 问题特征研究是奥林匹克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章 奥林匹克数学的问题特征研究
    2.1 奥林匹克数学问题的背景性与前沿性
    2.2 奥林匹克数学问题的新异性与选拔性
    2.3 奥林匹克数学问题的开放性
    2.4 奥林匹克数学问题的探究性
    2.5 奥林匹克数学问题的艺趣性和竞技性
第三章 奥林匹克数学的问题特征研究的价值
    3.1 揭示命题规律,指导教学实践与改革
    3.2 揭示国内外数学研究动态
    3.3 揭示人才选拔的能力性方向
    3.4 指导研究性学习,并提供丰富的素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我国参加IMO的一些数据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铭谢词
原创性声明

(6)基于点几何的几何定理机器证明与自动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几何推理的代表性方法
        1.2.2 几何推理的可读性研究
        1.2.3 几何定理自动发现
    1.3 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几何题的题意理解
    2.2 吴方法理论与实例
    2.3 教育数学与点几何
    2.4 实验平台Mathematica
第三章 基于点几何的恒等式算法
    3.1 几何命题代数化
        3.1.1 几何知识的重新表示
        3.1.2 点几何基本几何关系构造
    3.2 基于恒等式的命题证明算法和示例
        3.2.1 点几何恒等式算法
        3.2.2 点几何恒等式算法的补充:引入参数
        3.2.3 点几何恒等式算法的补充:引入复数
        3.2.4 点几何恒等式与向量方法的转换算法
        3.2.5 恒等式的解读和一题多解
    3.3 教育应用案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点几何恒等式的混合推理算法
    4.1 命题真假判定
    4.2 点几何恒等式搜索算法
        4.2.1 搜索条件的恒等式算法
        4.2.2 教育应用案例
    4.3 点几何解答系统
        4.3.1 基本函数
        4.3.2 扩展函数
        4.3.3 教育应用案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向量方程的消元算法
    5.1 研究背景
    5.2 向量方程消元算法
    5.3 教育应用案例
        5.3.1 经典案例再探究
        5.3.2 自动发现多种情况
        5.3.3 自动发现逆命题
        5.3.4 强制法打磨生成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算法测试与比较
    6.2 主要工作和创新
    6.3 教育应用与思考
    6.4 进一步研究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吴方法的实质是恒等式
附录2 访谈提纲和测试案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8)“高观点”下高中导数解题及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需要
        1.1.2 优秀高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1.1.3 导数在高中数学教学及高考中的地位
    1.2 核心名词界定
        1.2.1 高观点
        1.2.2 导数
        1.2.3 数学教学
        1.2.4 解题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计划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搜集
    2.2 高观点下中学数学的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的现状
        2.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2.3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的现状
        2.3.2 国内研究的现状
    2.4 文献述评
    2.5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目的
    3.2 研究的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案例研究法
    3.3 研究工具及研究对象选取
    3.4 研究伦理
    3.5 小结
第4章 调查研究及结果分析
    4.1 教师调查问卷的设计及结果分析
        4.1.1 调查问卷设计
        4.1.2 实施调查
        4.1.3 调查结果分析
        4.1.3.1 问卷的信度分析
        4.1.3.2 问卷的效度分析
        4.1.3.3 问卷的结果分析
    4.2 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及结果分析
        4.2.1 调查问卷设计
        4.2.2 实施调查
        4.2.3 调查结果及分析
    4.3 调查结论
    4.4 小结
第5章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解题研究
    5.1 “高观点”下高考导数试题的命题背景
        5.1.1 以高等数学中的基本定义和性质为命题背景
        5.1.1.1 高斯函数
        5.1.1.2 函数的凹凸性
        5.1.2 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定理或公式为命题背景
        5.1.2.1 洛必达法则
        5.1.2.2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5.1.2.3 拉格朗日乘数法
        5.1.2.4 柯西中值定理
        5.1.2.5 柯西函数方程
        5.1.2.6 泰勒公式与麦克劳林公式
        5.1.2.7 极值的第三充分条件
        5.1.2.8 两个重要极限
        5.1.2.9 欧拉常数
        5.1.3 以着名不等式为命题背景
        5.1.3.1 伯努利不等式
        5.1.3.2 詹森不等式
        5.1.3.3 对数平均不等式
        5.1.3.4 斯外尔不等式
        5.1.3.5 惠更斯不等式
        5.1.3.6 约当不等式
        5.1.4 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为命题背景
        5.1.4.1 极限思想
        5.1.4.2 积分思想
        5.1.4.3 (常微分)方程思想
    5.2 “高观点”下高考导数解题中常见的四类错误
        5.2.1 知识性错误
        5.2.1.1 柯西中值定理的误用
        5.2.1.2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误用
        5.2.1.3 多元函数求最值,不注意边界情况
        5.2.1.4 不注意洛必达法则使用的前提
        5.2.2 逻辑性错误
        5.2.2.1 循环论证
        5.2.2.2 混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逻辑关系
        5.2.3 策略性错误
        5.2.4 心理性错误
    5.3 “高观点”下高考导数解题的方法
        5.3.1 创设引理破难题
        5.3.2 洛氏法则先探路
        5.3.3 导数定义避超纲
        5.3.4 构造函数显神通
        5.3.5 多元偏导先找点
    5.4 “高观点”下高考导数解题研究的案例
        5.4.1 “高观点”视角研究解题方法
        5.4.2 “高观点”视角研究试题的命制
    5.5 小结
第6章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教学研究
    6.1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教学的教学特点
        6.1.1 衔接性
        6.1.2 选择性
        6.1.3 引导性
    6.2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教学的教学原则
        6.2.1 严谨性原则
        6.2.2 直观性原则
        6.2.3 因材施教原则
        6.2.4 量力性原则
    6.3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教学的教学策略
        6.3.1 开发例题,拓展升华策略
        6.3.2 引入四规则,知识呈现多样化策略
        6.3.3 先实践操作,后说理策略
        6.3.4 融合信息技术,直观解释策略
        6.3.5 引导方向,自主学习策略
    6.4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教学案例
        6.4.1 常微分方程视角下的教学案例
        6.4.2 微积分视角下的教学案例
        6.4.3 “泰勒公式”的教学案例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7.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 B 学生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高考题的数学文化教学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1.1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1.1.2 数学文化教学现状
        1.1.3 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文化
    1.2 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1 文化含义
        1.3.2 数学文化含义
        1.3.3 数学文化基本内容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的计划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3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的来源途径
    2.2 高考题数学文化的研究现状
        2.2.1 数学文化在国外研究现状
        2.2.2 高考题数学文化国内研究现状
        2.2.3 高中数学文化教学现状
    2.3 文献评述
第3章 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
    3.1 研究对象选取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问卷法
        3.2.3 访谈法
        3.2.4 实验研究法
    3.3 研究理论
        3.3.1 课程标准需要
        3.3.2 高考考试大纲修订的要求
        3.3.3 数学文化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4章 近几年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背景分类及评析
    4.1 高考题的数学文化统计分析
    4.2 高考代数题的数学文化剖析
        4.2.1 函数
        4.2.2 数列
        4.2.3 三角函数
        4.2.4 不等式
        4.2.5 小结
    4.3 高考几何题的数学文化剖析
        4.3.1 平面向量
        4.3.2 解析几何
        4.3.3 立体几何
        4.3.4 小结
    4.4 高考概率统计题的数学文化剖析
        4.4.1 计数原理
        4.4.2 概率
        4.4.3 统计
        4.4.4 小结
    4.5 高考其他题的数学文化剖析
        4.5.1 推理与证明
        4.5.2 算法
        4.5.3 小结
    4.6 高考题数学文化题的文化背景分析
    4.7 教材中数学文化统计分析
第5章 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背景融入高一教学实验研究
    5.1 教学实验的设计
    5.2 教学实验案例
        5.2.1 案例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5.2.2 案例二:祖暅原理与柱体、锥体、球体的体积
        5.2.3 案例三: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5.3 教学实验研究案例设计小结
第6章 教学实验效果检测与分析
    6.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6.1.1 教学实验前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6.1.2 教学实验后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6.2 教师访谈
    6.3 教学实验数据分析
        6.3.1 量化分析
        6.3.2 小结
    6.4 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背景融入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6.4.1 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背景融入课堂教学的策略
        6.4.2 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背景融入课堂教学的误区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反思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高三学生数学文化问卷
    附录B 高三学生数学文化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附录C 高三数学教师对数学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认识的访谈
    附录D 高三数学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附录E 高一学生数学文化问卷(前测)
    附录F 高一学生数学文化问卷(后测)
    附录G 高三教师对高考题的数学文化背景融入高一课堂教学后的访谈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一道国际数学竞赛题的再推广(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数学竞赛解题思维与命题研究[D]. 吕松涛. 广州大学, 2007(01)
  • [2]数学奥林匹克中平面几何试题的命题研究[D]. 邹宇. 湖南师范大学, 2007(06)
  • [3]高中数学资优生运用构造法解决数学问题的个案研究[D]. 何忆捷.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1)
  • [4]奥林匹克数学的问题特征研究[D]. 羊明亮. 湖南师范大学, 2005(06)
  • [5]用质点系重心法证明不等式的尝试[J]. 王盛刚,张海河.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1)
  • [6]基于点几何的几何定理机器证明与自动发现[D]. 彭翕成.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7]一道国际数学竞赛题的再推广[J]. 熊曾润. 中学教研, 1992(03)
  • [8]“高观点”下高中导数解题及教学研究[D]. 李超.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9]也谈一道IMO竞题的推广[J]. 郭璋. 中学教研, 1992(07)
  • [10]基于高考题的数学文化教学案例研究[D]. 代红军.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国际数学竞赛题再宣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