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二次带通滤波电路的应用

双二次带通滤波电路的应用

一、双二次型带通滤波电路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叶志伟[1](2021)在《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模拟电路间歇故障检测》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路系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数模混合电路中的大部分故障来源于模拟电路部分。模拟电路由于其连续性,非线性及元件参数的容差性等特点,使得诊断过程十分复杂。通常大家所认为的故障是永久故障,其实还有更为特殊的瞬时故障和间歇故障,其中瞬时故障和间歇故障的表现非常类似,因此它们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在此,可以将两者统称为间歇故障。恶劣的工作条件会导致模拟电路间歇故障经常发生,间歇故障具有难复现、难测试、难诊断等问题。对模拟电路故障和间歇故障的诊断也是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论文分析研究了模拟电路故障诊断中故障的特征提取和模式分类等两方面的关键技术:对于模拟电路故障特征提取的问题,提出两种方法。一种是提出利用时域分析统计量(如样本极差,均值,标准差,偏斜度,峭度和熵等)作为模拟电路故障的特征向量。另一种方法是提出一种小波包变化的时频分析方法来进行故障特征的提取。通过对电路的原始信号进行多层小波包分解,再对分解系数进行重构后求得小波包能量熵,最后使用当前主流的主成分分析方法(PCA)来进行特征选择,进一步降维后得到模拟电路的故障特征向量。对于模拟电路故障识别分类的问题,研究了深度置信网络(DBN)模型的构造方法。DBN作为深度学习中的一种模型,具有很好特征识别和分类能力,同时还具有强大的处理高维非线性数据和自学习的能力,能够有效准确的定位故障。搭建模拟电路模型收集到原始数据集后,对其进行时域特征提取,然后作为DBN网络的输入,经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有良好的故障诊断效果可以达到较高的识别率。为了进一步提高模拟电路的故障识别率并且降低网络模型的迭代次数,对原始数据进行小波包能力熵的提取,然后使用PCA方法进行降维得到特征向量,将其作为模拟电路的特征向量输入到DBN网络模型中,对DBN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学习后完成故障的诊断。最后,将提出的方法与常见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故障识别率。针对模拟电路系统间歇故障发生的时间、频率、概率及故障强度等随机性强,难以建模和检测这一工程实际问题。搭建模拟电路间歇故障的电路模型进行数据的收集,将小波包能量熵与DBN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在更为特殊的模拟电路间歇故障诊断中,该方法通过样本集训练出有效的DBN模型,实现了对间歇故障的诊断。与BP反向传播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DBN方法在模拟电路间歇故障诊断中表现依旧优异。

周翔[2](2020)在《用于单光子GHz门控探测的宽带低通滤波电路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基于门控工作方式的单光子探测技术,作为超高灵敏探测方案,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突光检测、微尺度测距、量子通讯等众多领域中。近年来,随着门控频率的提高,门信号脉冲宽度持续缩短,尖峰噪声信号与雪崩信号在门控可探测窗口内混叠难以避免,为检测带来了很大挑战。基于滤波器方案的检测电路可有效的解决上述困难,将混叠信号从频域角度分离,为了精确检测出微弱的雪崩信号,要求滤波器同时具备宽带宽、高阻带衰减、高线性度及低噪声性能。本文通过搭建GHz门控的电路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其输出的尖峰噪声及雪崩信号的频谱特性,以此为基础确定了滤波器的传输特性及电路架构。以宽带、低噪声、高线性等为目标,通过级联双二次型结构设计了一款10阶Gm-C低通滤波器,给出了具体的电路结构。高阶的宽带低通滤波器难点在于功耗性能的折中及稳定性的保证,因此本中着重对滤波器中的跨导放大器、共模负反馈电路、二次型滤波结构及带隙基准电路模块进行了研究。跨导放大器采用互补型全差分结构提高跨导能效,并加入辅助交叉对管消除非线性项提升跨导的线性度;跨导共用共模负反馈结构,降低了电路的整体功耗和面积,同时针对宽频带设计下电路稳定性问题,在共模负反馈电路中加入频率补偿提高宽频带下电路的稳定性;并使用温度及工艺精度较高的电流模带隙为滤波器提供多基准电压及电流偏置,保证二次型滤波结构多级级联的稳定性。在完成滤波器设计的基础上,将其在版图层面与其余电路拼接整合于单光子探测系统电路中,验证其功能的正确性。基于TSMC 0.18μm标准CMOS工艺,对滤波电路采用Candence Spectre工具进行仿真,得到滤波器带宽为500MHz,1GHz处阻带衰减为-58.8d B,在频率5MHz-1GHz频带内积分噪声为0.51m V,IIP3为5.1d Bm,功耗为41m W。针对GHz窄门控测试条件受限,采用外部信号叠加模拟激励方式对单光子探测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电路具备GHz门控检测能力,证明了本文设计的滤波器具备预期的功能并且性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间接验证了滤波电路达到或接近指标要求。

杨伊琳[3](2020)在《可调谐高Q值四阶Gm-C带通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红外遥控技术的发展速度也十分迅速,并且在不同的领域中都有所应用,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便是红外音频接收系统。在红外音频接收系统中带通滤波器的设计尤为重要,它能有效的滤除外界环境光的干扰及减小电源纹波对电路的影响,确保电路能在有噪声影响的环境中正常工作。而红外音频接收系统通常需满足两个载波频率皆可使用的要求,与此同时当用传统的实现方法时,一般需要两个滤波器,增大了系统的整体面积,于是本文的目标在于研究一种可在两种频率下切换的滤波器,使其功能更加丰富且减小系统整体面积。本文首先对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滤波器的研究现状等进行了阐述;然后概述了不同类型的滤波器以及选择Gm-C滤波器的原因;接着深入钻研学习了Gm-C滤波器的设计综合原理,最终选择了双二阶级联法综合四阶Gm-C滤波器;因为构成Gm-C滤波器的主要部分为跨导运算放大器,因此紧接着对跨导运算放大器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对比了三种典型的线性化跨导器后设计了带共模反馈电路的源极负反馈线性跨导运放;又因为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在工艺、温度等影响下将会产生偏移,于是在对两种频率调谐电路架构的优劣对比后选择并设计了基于电荷泵锁相环的频率调谐电路;由于该滤波器的Q值较高,于是研究及改进了基于最小均方算法的Q值调谐电路。最后基于0.25μm CMOS工艺,本文所提出的滤波器结构中的电路设计和仿真分别使用Cadence软件和Hspice软件,仿真结果由Hspice软件得到且由Origin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中的跨导运算放大器的线性范围为1V,滤波器的带宽约为220KHz,满足中心频率在2.3MHz和3.2MHz之间切换的功能要求,滤波性能优良,频率调谐精度和Q值调谐精度分别约为1%和3.5%。

侯刚[4](2020)在《考虑结构谐振的精密跟踪系统建模与控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精密加工、半导体器件制造业以及集成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精密控制系统,其性能指标越来越高。快速反射镜系统作为精密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性能指标要求也愈发提高了。本文以快速反射镜(FSM)为研究载体,对系统进行建模、分析、控制器设计以及性能提升。具体研究思路为:首先在全运行范围内对被控对象建模;其次设计满足系统期望性能指标的控制器;然后进行控制系统性能分析,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系统精度;最后对控制系统进行了实现。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了能够在全运行范围内描述系统的模型。首先通过理论建模与实测数据辨识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被控对象的线性模型;之后通过机理分析加系统辨识的方式建立了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高阶谐振模型;然后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将系统非线性模型简化为小信号死区模型和大信号饱和限模型;最后通过测试得到系统的噪声模型。2.设计了抑制系统结构谐振的控制器。针对系统性能指标,从频率设计的角度分析设计了积分超前陷波控制器,完全消除一次结构谐振,达到了期望性能指标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精度,分析了高阶谐振对系统精度的影响,约为1.6″,然后设计了抑制高阶谐振的鲁棒性较强的双二阶滤波器以及积分增广状态反馈控制器,减弱了高阶谐振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系统性能指标。3.对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性能分析。从精度指标、鲁棒性、抗外扰能力三个方面对控制系统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文设计的抑制高阶谐振的控制器,系统稳态精度达到了0.4″;检验了高阶谐振频率变化10%情况下控制系统的鲁棒性;检验了系统抗扰动的能力;分析了系统在非线性饱和限限制下线性区和非线性区的划分,得出了系统本身的物理极限是限制系统线性工作范围的主要因素。4.设计了控制器的数字控制算法;对控制器进行了模拟电路实现,并进行闭环系统验证,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综上,本文对快速反射镜系统进行了建模、分析、设计以及实现,深入研究了影响系统性能极限的因素,明显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袁志杰[5](2019)在《子空间学习算法在模拟电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研究课题,资料表明,超过60%的集成电路包括数字和模拟混合信号电路,而混合电子系统中80%以上的故障发生在模拟部分,模拟电路的测试成本可占总测试成本的95%。然而由于模拟电路存在着一些固有的困难,对故障元件和参数的诊断与定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模拟电路故障诊断理论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本文主要围绕着模拟电路故障诊断的关键技术即特征提取方法展开研究,研究了用子空间学习算法进行特征提取时如何提高故障诊断的精度和如何增强算法的抗噪能力两个方面的问题。具体工作如下:(1)针对非线性的子空间学习算法中的核熵成分分析,提出了基于概率密度的熵估计方法,从全带宽矩阵核概率密度函数和高阶核概率密度函数两个角度出发,优化了熵估计。导出了两个更合理、更准确的熵估计式,不仅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个结论,还给出了仿真试验,试验表明一方面改进的估计式对熵的估计更准确,另一方面改进熵估计的核熵成分分析用于提取模拟电路故障信号的非线性特征时,诊断的准确率得到了提高。(2)针对若干流形算法,将对异常点稳健的扩散距离用于度量流形上两点的距离以及确定流形上点的邻域,不仅增强了这些算法的抗噪能力,而且大大减小了原有算法的计算量。试验表明,这样的流形算法既能缩减了计算时间,在数据集混合噪声时也能保留数据集的几何结构。(3)分析了局部线性嵌入法对线性强相关数据集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和扩散映射算法的聚类能力,分析了蒙特卡罗仿真下模拟电路故障数据的统计特征,最后将这两种算法融合用于提取故障数据的几何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完全保留原始故障数据的几何结构,所得的低维特征向量按不同故障类投影到了对应类的聚类中心,即同一类故障数据在可视低维空间中都被映射到了一个点,而不是一个模糊类,这对以往的故障特征提取方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利用所提出的方法提取故障数据特征后,在可视化空间中,故障是完全可分的。(4)讨论了代价函数中的三种常用准则函数,分析了这些准则的适用情况。从理论上证明了基于信息理论学习的准则函数对非高斯噪声不敏感的特性,分析了这些准则之间的关系,并就非高斯噪声的不同情况,推导了相关公式,根据这些公式具体分析了三种准则函数的表现。(5)将信息理论学习准则函数用于局部线性嵌入算法,实验表明在按(2)的邻域确定方式的基础上,局部线性嵌入算法对含非高斯噪声的人工数据集能够消除噪声的影响,在低维空间中保留数据集的原有几何结构。对于混合了非高斯噪声的模拟电路故障信号,用基于信息理论准则的局部线性嵌入算法和多维尺度分析,可以进行故障特征提取,算法同时具有高精度的诊断能力。

林晨峰[6](2019)在《高阶双频Gm-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集成电路工艺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传统信号处理领域的需求日渐复杂,各种工作在较高频率段的信号处理使得传统有源滤波器在精度、线性度和调谐要求等方面无法满足,Gm-C滤波器因其高工作频率、较低功耗的特点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场合。本课题是为了设计用于多普勒接收机前端信号处理的双频Gm-C带通滤波器。本设计首先在系统级层面按照指标要求设计出滤波器的整体结构和元件参数,并且决定采用六级十二阶的双二次型结构的子滤波器级联构成整体的滤波器;然后再设计滤波器中需要的子模块,主要包括带共模反馈电路的差分跨导放大器以及电流基准模块,并按照带通滤波器的级联法来搭建整体电路,再进行相应的仿真验证;最后在华虹0.35um CMOS工艺下进行电路搭建和相应仿真。并且在版图功能模块完成后,为其添加了输入输出端口、bonding-pad、Sealring等部分,构成完整的版图,然后通过了设计规则检查(DRC,Design Rule Check)和版图电路一致性检查(LVS,Layout Versus Schematic),并给出后仿真结果验证滤波器功能。本课题设计的6MHz中心频率的整体版图面积为4200μm×2320μm,12MHz中心频率的整体版图面积同样为4200μm×2320μm。通过后仿真得出,设计的滤波器达到了预期的指标要求,滤波器通带宽度满足±500KHz的要求,并且在距离中心频率1MHz处的衰减超过30dB,通带纹波小于0.3dB,插入损耗小于3dB。

田腾[7](2019)在《随钻电磁波接力传输模拟电路系统研究》文中指出电磁波随钻测量EM-MWD技术,是由井下传感器对测量到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然后用信号发射器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地面发射信号,电磁波沿着钻杆穿过地层到达地面,地面接收系统检测接收到的信号,通过解码获得井下测量数据。电磁波传输方式具有传输速度快、实现简单、成本低等优点,该种传输方式弥补了钻井泥浆脉冲传输方式的诸多不足,成为天然气钻井和欠平衡钻井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近些年来,电磁波随钻测量技术渐渐应用在石油天然气勘探中。先进的电磁波随钻测量技术一直被国外封锁,而我国的EM-MWD技术仍然处在试验阶段,这就要求我们要自主克服困难,研制我们自己的随钻电磁测量技术。因此,基于中继转发的随钻电磁波接力传输技术被提出。本课题以随钻电磁波接力传输技术的现有成果为背景,分析了该技术目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随钻电磁波接力传输的模拟电路系统进行研究。根据实际的工程需要,本课题提出了随钻电磁波接力传输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针对多中继之间的协同传输和干扰问题,设计了两种中继转发方案,来实现电磁波井下接力传输的功能,并对具体的井下发射系统、中继转发系统和地面接收系统进行详细设计。为了保证系统能够在高速率下达到长距离稳定传输的性能指标,在EM-MWD电磁通信信道下,对比几种调制方式的误码率和功率谱密度曲线,选择更适用于地下传输环境的准MSK调制方式。由于随钻系统井下空间大小受限而且完全密封,发射天线端的输入阻抗不断变化,采用D类功放和发射电流检测电路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发射系统功率的稳定输出。从井下传输的电磁信号非常微弱,且受到噪声干扰,本课题从接收机设计的角度,设计了低噪声接收系统电路,并利用噪声分析软件LTspice对接收系统电路的噪声进行分析和优化,实现微弱信号的有效接收。由于井下电磁信号强度变化较大,设计了60dB动态范围的基于PID算法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保证接收信号的稳定输出。最后,根据系统电路的一系列现场测试表明,随钻电磁波接力传输系统可以长时间稳定可靠地工作,能够实现100bit/s的码元传输速率,小于0.1%的误码率,满足了设计的要求,为后续进一步的研究提供良好基础。

阮能海(Nguyen Nang Hai)[8](2019)在《基于节点导纳矩阵扩展的滤波器系统综合方法》文中研究指明在滤波器电路的设计中,对设计新型滤波器电路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有利于电路开发的综合设计。网络变换是一种较为方便的系统方法,从现有的电路获得新的功能设计方案,因为每一种转换技术都可以应用于许多电路,可以获得想要的功能或特性。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新的合成电压模式通用滤波器系统综合方法,即节点导纳矩阵扩展方法。获取节点导纳矩阵是一种系统方法,从传递函数综合有源滤波器电路,而在这之前不需要了解有关电路形式的任何详细信息。本文介绍一系列基于节点导纳矩阵扩展技术的系统方法,并推导出他们对应的特定传递函数的新型滤波器电路,诸如通用滤波器有多输入/输出端和第二代电流传输器、差动差分电流传输器和差动电压式电流传输器。该滤波器可以在不改变极点频率的情况下对品质因子进行灵活调整,同时可以在不需要大电阻或大电容的情况下进行设计及实现。在电压模式下,通过使用最少有源元件,综合通用双二阶滤波器可以实现低通、带通、高通和陷波四种性能。本文设计的电路优点包括:使用不同有源元件、简单电路的组态、极点频率与品质因子之间可以调整正交。最后,通过电路仿真软件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得到电路的正确性,进而说明了所介绍方法的可行性。

宋亮[9](2018)在《LRCS系统中选频放大器中心频率的自动跟踪技术》文中研究表明在测量隐身装备的激光雷达散射截面(LRCS,Laser Radar Cross Section)时,系统回波信号十分微弱,且LRCS测量系统易受外界环境、背景噪声和接收系统噪声影响,使得LRCS测量难度增大。为了尽可能地抑制杂散光及背景光干扰,接收系统应当选用高Q值选频放大器。但高Q值选频放大器的阻容元件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变化,探测结果将产生很大误差,严重影响LRCS测量设备精度。此外,高Q值选频放大器对光源调制频率起伏也十分敏感。选频放大器中心频率通常不是一个可直接测量的量,如何去表示它,并与激光调制频率进行比较有较大困难。因此,既要保证选频放大器有高Q值,又不能因环境变化或光源调制频率起伏造成测量误差,就成为LRCS测量中一个突出技术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方法,来有效地解决选频放大器中心频率漂移以及发射激光调制频率起伏对测量系统的影响。本文介绍了激光雷达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和相关应用,重点讨论了激光雷达散射截面的定义和测量原理。同时,详细介绍了对比法测量激光雷达散射截面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回波功率进行了估算。通过比较几种滤波器性能,根据本文研究方向,选择使用稳定性好、易调节的双二次有源带通滤波器作为选频放大器。对该滤波器中心频率变化特性,频响特性和稳定性进行了重点分析。针对LRCS测量课题应用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中心频率可自动跟踪的双二次有源带通滤波器方案。首先,根据双二次有源带通滤波器中心频率调整原理,进行了电路仿真,验证控制方案的可行性。通过性能对比,选择使用MSP430G2553单片机和程控AD8400数字电位器来实现自动跟踪方案,对单片机MSP430G2553和数字电位器AD8400的性能和工作原理进行了简单地介绍。采用Protel99se设计了中心频率可自动调节的双二次有源滤波电路,并制作出测试电路板。通过人为产生输入信号频率抖动和环境温度变化引起滤波器中心频率变化的方式,重点验证了输入信号频率抖动或滤波器中心频率因环境影响产生变化时,本双二次有源带通滤波器的自动跟踪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光源抖动还是环境引起中心频率变化,由于控制系统补偿作用,输出稳定性都能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效果十分理想。

张晓洁[10](2018)在《跨导电容低通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在信号处理的过程中,滤波技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低通滤波器是能够使某个频率以下的信号通过,而衰减该频率以上信号的电子装置。滤波器的种类繁多,跨导电容滤波器是其中的一种。它由跨导运算放大器(OTA Operational Trans-conductance Amplifier,Gm)和电容(Capacitor)组成,故也可称为Gm-C滤波器。Gm-C滤波器由于OTA工作在开环状态,受到运放的带宽限制较小,故适合在中频到高频很宽的范围内工作,从而广泛应用于射频收发系统中,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切比雪夫I型滤波器为原型,设计了一款通带宽度大于100MHz、带内纹波小于1d B、阻带衰减不小于40d B的六阶Gm-C低通滤波器。本文首先对滤波器的设计基础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套低通滤波器标准化设计流程。据此针对设计要求计算出了本设计中Gm-C低通滤波器的归一化传输函数,并用三个通用的双二阶电路级联模型对函数进行了建模。在建模过程中采用了一套能优化滤波器线性度、噪声和功耗的双二阶参数值设计策略。同时对Gm-C滤波器的核心模块——跨导放大器的线性化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个带动态源极负反馈的跨导放大器,其最小跨导值单元的线性范围达到±350m V,最大跨导值单元的线性范围达到±200m V。基于Cadence软件,搭建了一个具有开关控制单元、片内恒定跨导自偏置、片外供给可调电流源、三级级联滤波器和输出缓冲级的完整滤波器电路系统。为了增加系统的可调谐性以及减小跨导值随外界环境因素变化所导致的误差,除了采用片内恒定跨导的自偏置电流源提供主要的电流偏置外,还提供了一套由片外可调电压控制的恒定电流源作备用电流。本设计基于TSMC 90nm CMOS工艺,完成了电路及版图设计,版图核心面积为385um×398um,带输出缓冲级面积为385um×647um。在电源电压1.2V、典型温度50℃环境下,Gm-C低通滤波器系统消耗电流3.2m A,带内波纹0.75d B,-3d B带宽为109MHz,200MHz处衰减49d B,三阶交调点IIP3为8.7d Bm。仿真结果显示,在恒定跨导自偏置加之以片外可调电流偏置的调谐下,系统带内波纹、截止频率和阻带衰减等性能在不同温度下均能满足设计指标。

二、双二次型带通滤波电路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二次型带通滤波电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模拟电路间歇故障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模拟电路故障诊断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法
        1.3.1 传统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法
        1.3.2 现代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法
    1.4 间歇故障
        1.4.1 间歇故障研究背景及意义
        1.4.2 间歇故障研究综述
    1.5 文章研究内容及安排
第二章 信号特征提取及模拟电路模型搭建
    2.1 引言
    2.2 传统的信号分析法
        2.2.1 时域信号分析
        2.2.2 频域分析
    2.3 小波分析法
    2.4 小波包分析法
        2.4.1 小波包分解
        2.4.2 小波包基函数选取
        2.4.3 小波包能量熵的特征提取
    2.5 主成分分析法
    2.6 模拟电路模型
        2.6.1 Sallen-key带通滤波器模型
        2.6.2 四运放双二次高通滤波器模型
        2.6.3 模拟电路间歇故障的电路模型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
    3.1 引言
    3.2 DBN模型
        3.2.1 RBM框架
        3.2.2 训练RBM
        3.2.3 DBN模型框架
        3.2.4 DBN模型参数的选取
    3.3 实例
        3.3.1 诊断步骤
        3.3.2 诊断实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小波包能量熵和PCA-DBN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
    4.1 引言
    4.2 PCA降维
    4.3 诊断步骤
    4.4 Sallen-key带通滤波电路诊断实例
        4.4.1 特征提取
        4.4.2 实验验证
    4.5 四运放双二次高通滤波器诊断实例
        4.5.1 特征提取
        4.5.2 实验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小波包能量熵和DBN的模拟电路间歇故障诊断
    5.1 引言
    5.2 模拟电路间歇故障实例
        5.2.1 诊断步骤
        5.2.2 诊断实例
    5.3 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5.3.1 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原理
        5.3.2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计算过程
        5.3.3 实验分析和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用于单光子GHz门控探测的宽带低通滤波电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指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设计指标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滤波器设计相关理论及架构约束
    2.1 滤波器设计相关理论
        2.1.1 基本结构及性能参数
        2.1.2 传输函数逼近方式
    2.2 GHz门控偏置电路模型及信号分析
        2.2.1 GHz门控偏置仿真模型
        2.2.2 雪崩信号及尖峰噪声分析
    2.3 滤波器类型及架构设计
        2.3.1 滤波器类型及逼近方式选取
        2.3.2 滤波器架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连续时间Gm-C滤波系统设计
    3.1 高能效线性跨导电路设计
        3.1.1 OTA的原理与应用需求
        3.1.2 OTA主体结构设计
        3.1.3 OTA仿真
    3.2 滤波器内核电路设计
        3.2.1 Tow Thomas双二次型结构
        3.2.2 共模负反馈电路
        3.2.3 二次型滤波电路的噪声
    3.3 带隙基准
        3.3.1 基准核心电路
        3.3.2 基准启动电路设计
        3.3.3 基准中运放的设计
        3.3.4 带隙基准的仿真
    3.4 高阶滤波器的综合与仿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版图设计与系统仿真验证
    4.1 滤波系统版图设计
        4.1.1 版图布局
        4.1.2 关键模块版图设计
        4.1.3 系统版图
    4.2 滤波电路后仿真验证
        4.2.1 Band Gap后仿真
        4.2.2 滤波电路后仿真
    4.3 单光子探测系统功能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芯片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案
    5.2 芯片测试与验证
        5.2.1 滤波器时域性能测试
        5.2.2 单光子系统测试
    5.3 测试问题分析
    5.4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可调谐高Q值四阶Gm-C带通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Gm-C滤波器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论文主要工作
第2章 滤波器的相关理论与设计
    2.1 滤波器的逼近和特性
    2.2 Gm-C滤波器的设计与综合
        2.2.1 等效模拟
        2.2.2 梯形级联法
        2.2.3 信号流程图法
        2.2.4 双二阶级联法
    2.3 四阶Gm-C带通滤波器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Gm-C带通滤波器中的电路设计
    3.1 可调谐高Q值四阶Gm-C带通滤波器的总体架构及指标
    3.2 跨导运算放大器的设计
        3.2.1 交叉耦合差分结构
        3.2.2 源极负反馈结构
        3.2.3 有源偏置结构
        3.2.4 线性跨导运放总体电路
    3.3 频率调谐电路的设计
        3.3.1 延迟锁相环型调谐电路
        3.3.2 电荷泵锁相环型调谐电路
        3.3.3 频率调谐电路具体模块的设计
    3.4 Q值调谐电路的设计
        3.4.1 基于锁幅环的Q值调谐电路
        3.4.2 基于最小均方算法的Q值调谐电路
        3.4.3 改进的总体结构
        3.4.4 Q值调谐电路具体模块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Gm-C带通滤波器的仿真与分析
    4.1 跨导运算放大器的仿真与分析
    4.2 频率调谐电路的仿真与分析
    4.3 Q值调谐电路的仿真与分析
    4.4 Gm-C带通滤波器整体电路的仿真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考虑结构谐振的精密跟踪系统建模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3.3 本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系统建模
    2.1 本文研究对象介绍
    2.2 FSM系统线性模型
        2.2.2 理论建模
        2.2.3 理论模型参数校正
        2.2.4 人工辨识建模
    2.3 系统高阶谐振模型
        2.3.1 并联结构的高阶谐振模型
        2.3.2 串联结构的模型
        2.3.3 两种高阶谐振模型对比
    2.4 系统非线性模型
        2.4.1 饱和限模型
        2.4.2 死区饱和限
        2.4.3 线性度测试
    2.5 噪声模型
    2.6 单位换算与精度分析
        2.6.1 信号幅值与偏摆角度之间的单位换算
        2.6.2 高阶谐振对系统的影响
        2.6.3 死区、噪声、线性度对精度的影响
    2.7 本章小节
第三章 系统控制器设计
    3.1 期望性能指标及难度分析
    3.2 古典控制器设计
        3.2.1 古典控制器设计难点分析
        3.2.2 积分超前陷波控制器
        3.2.3 针对高阶谐振的古典控制器
        3.2.4 小结
    3.3 积分增广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
        3.3.1 状态反馈
        3.3.2 积分增广的状态反馈
        3.3.3 快速反射镜系统积分增广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
        3.3.4 小结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4.1 两种高阶谐振模型替代性分析
        4.1.1 开闭环频率特性对比
        4.1.2 动态性能与稳态精度对比
        4.1.3 跟踪性能对比
        4.1.4 小结
    4.2 控制系统精度指标分析
        4.2.1 稳态精度分析
        4.2.2 跟踪精度分析
        4.2.3 系统饱和限出现顺序
    4.3 控制系统灵敏度分析
        4.3.1 灵敏度函数定义
        4.3.2 灵敏度分析
    4.4 控制器鲁棒性分析
        4.4.1 双二阶滤波系统鲁棒性分析
        4.4.2 鲁棒积分超前陷波系统鲁棒性分析
        4.4.3 积分增广状态反馈系统鲁棒性分析
    4.5 控制器抗外扰能力分析
        4.5.1 鲁棒积分超前陷波系统抗外扰能力分析
        4.5.2 积分增广状态反馈系统抗外扰能力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控制器的实现
    5.1 控制器的数字实现
        5.1.1 零阶保持器
        5.1.2 一阶保持器
    5.2 控制器的模型实现
        5.2.1 陷波控制器环节
        5.2.2 积分超前环节
        5.2.3 鲁棒双二阶滤波器环节
        5.2.4 鲁棒积分超前陷波控制器模拟电路
    5.3 闭环系统线性部分实验验证
        5.3.1 闭环频域验证
        5.3.2 闭环时域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子空间学习算法在模拟电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统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法
        1.2.2 现代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法
        1.2.3 模拟电路故障特征提取方法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安排
        1.3.1 本文的主要内容
        1.3.2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子空间学习算法相关理论
    2.1 子空间学习算法综述
    2.2 线性子空间学习算法
        2.2.1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2.2.2 线性判别法(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
        2.2.3 随机投影(Random Projection,RP)
    2.3 基于核方法的子空间学习算法
        2.3.1 核方法
        2.3.2 核主成分分析(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KPCA)
        2.3.3 核熵成分分析(Kernel Entropy Component Analysis,KECA)
    2.4 流形学习概述
        2.4.1 关于流形的一些定义
        2.4.2 流形学习的一般模式
        2.4.3 流形学习方法的分类
        2.4.4 试验数据集介绍
    2.5 基于距离保持的流形学习算法
        2.5.1 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
        2.5.2 等距映射算法(Isometric Mapping,ISOMAP)
        2.5.3 极大方差展开(Maximum Variance Unfolding,MVU)
        2.5.4 随机近邻嵌入(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SNE)
    2.6 基于拓扑保持的流形学习算法
        2.6.1 局部线性嵌入算法(Locally Linear Embedding,LLE)
        2.6.2 邻域保持嵌入算法(Neighborhood Preserving Embedding,NPE)
        2.6.3 拉普拉斯特征映射(Laplacian Eigenmaps,LE)
        2.6.4 局部保持投影(Locality Preserving Proj ection,LPP)
        2.6.5 局部切空间排列(Local Tangent Space Alignment,LTSA)
        2.6.6 Hessian特征映射(Hessian-LLE,HLLE)
        2.6.7 局部样条嵌入(Local Spline Embedding, LSE)
    2.7 流形学习算法图嵌入框架
        2.7.1 框架介绍
        2.7.2 流形算法的图嵌入
    2.8 仿真实例
        2.8.1 Swiss Roll数据集
        2.8.2 Swiss Hole数据集
        2.8.3 Corner Planes数据集
        2.8.4 Punctured Sphere数据集
        2.8.5 3D Clusters数据集
        2.8.6 Toroidal Helix数据集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核方法的子空间学习算法的模拟电路特征提取与故障诊断
    3.1 核概率密度估计
        3.1.1 —维随机变量核概率密度估计
        3.1.2 多维随机变量核概率密度估计
        3.1.3 高阶核概率密度估计
    3.2 基于全带宽矩阵的核概率密度估计Renyi熵
        3.2.1 Renyi熵的一个新估计
        3.2.2 估计的无偏性
        3.2.3 全带宽矩阵的选取
        3.2.4 仿真试验
    3.3 基于高阶核的核概率密度估计在KECA中的应用
        3.3.1 Renyi熵的偏差校正
        3.3.2 核特征空间中统计量的分析
    3.4 改进的KECA在模拟电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3.4.1 故障特征提取
        3.4.2 故障模式识别
        3.4.3 故障诊断流程
    3.5 诊断实例
        3.5.1 诊断电路和故障设置
        3.5.2 诊断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流形算法的子空间学习算法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
    4.1 理论背景
        4.1.1 图的数学描述
        4.1.2 图上的随机游走(Random Walk)
        4.1.3 图上的扩散过程
    4.2 扩散映射
        4.2.1 扩散映射(Diffusion Maps)
        4.2.2 扩散距离
    4.3 基于扩散距离的若干流形算法
        4.3.1 ISOMAP—DD算法
        4.3.2 基于扩散距离的其它流形算法
    4.4 基于两阶段的流形算法在模拟电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4.4.1 故障特征提取
        4.4.2 故障诊断流程
    4.5 诊断实例
        4.5.1 诊断电路
        4.5.2 故障设置
    4.6 诊断结果
        4.6.1 单个流形学习算法提取故障特征
        4.6.2 其它子空间算法提取故障特征
        4.6.3 两阶段流形算法提取故障特征
        4.6.4 算法的分类性能比较
    4.7 算法有效性分析
        4.7.1 原始故障数据
        4.7.2 中级特征故障数据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信息理论学习准则的子空间学习算法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
    5.1 半二次正则化方法
    5.2 代价函数中的准则函数
        5.2.1 最小均方误差准则(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
        5.2.2 最大相关熵准则(Maximum Correntropy Criterion,MCC)
        5.2.3 最小误差熵准则(Minimum Error Entropy,MEE)
    5.3 不同准则关系
        5.3.1 MMSE与MCC
        5.3.2 MEE与MCC
        5.3.3 仿真试验
    5.4 基于MCC和扩散距离的LLE算法
        5.4.1 基于MCC的局部线性嵌入(LEE-MCC, LEE based on MCC)
        5.4.2 基于MCC和DD的LLE算法(LEE-DD-MCC, LEE based onDiffusion Distance and MCC)
    5.5 基于MCC和扩散距离的LLE算法的仿真实例
        5.5.1 试验数据集及噪声
        5.5.2 试验结果
    5.6 基于MCC的LLE算法在模拟电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5.6.1 故障特征提取
        5.6.2 故障诊断流程
    5.7 基于LLE-MCC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实例
        5.7.1 诊断电路
        5.7.2 诊断结果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6)高阶双频Gm-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分析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以及结构安排
第2章 Gm-C带通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2.1 滤波器的基本性质
        2.1.1 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2.1.2 滤波器的技术指标
        2.1.3 滤波器的传输函数模型
    2.2 Gm-C带通滤波器的基本元件
        2.2.1 跨导放大器模拟电阻
        2.2.2 跨导放大器实现电压放大器
        2.2.3 跨导放大器模拟电感
        2.2.4 跨导放大器实现积分器
    2.3 Gm-C带通滤波器的单级结构设计
    2.4 Gm-C带通滤波器的多级结构设计
        2.4.1 多级滤波器常用综合方法
        2.4.2 多级滤波器级联顺序和增益分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阶Gm-C带通滤波器的系统级设计
    3.1 Gm-C带通滤波器设计指标
    3.2 Gm-C带通滤波器的选型
    3.3 Gm-C带通滤波器的综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阶Gm-C带通滤波器的电路设计
    4.1 线性跨导放大器设计
        4.1.1 非平衡差分对结构
        4.1.2 有源偏置的线性跨导放大器
        4.1.3 带源极负反馈型跨导放大器
        4.1.4 动态源极负反馈跨导器的仿真结果
    4.2 电流基准电路的设计
    4.3 滤波器整体电路的设计和仿真结果
        4.3.1 滤波器整体电路结构设计
        4.3.2 滤波器前仿真
        4.3.3 滤波器工艺角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阶Gm-C带通滤波器的版图设计
    5.1 滤波器子模块版图设计
        5.1.1 差分跨导放大器的版图设计
        5.1.2 双二次型子滤波器版图设计
        5.1.3 基准电流模块版图设计
    5.2 滤波器整体版图设计
        5.2.1 滤波器整体版图设计
        5.2.2 带IO端口的滤波器整体版图设计
    5.3 滤波器整体后仿真验证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7)随钻电磁波接力传输模拟电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随钻电磁波接力传输原理和系统方案设计
    2.1 随钻电磁波传输的基本原理
        2.1.1 电磁波传播理论
        2.1.2 电磁波在地层中的传输特性
    2.2 随钻电磁波接力传输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和技术指标
        2.2.1 系统实现总体方案
        2.2.2 中继转发方案设计
        2.2.3 系统电路的技术指标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设计方案和指标
    3.2 信号调制方式的选择
    3.3 信号调制电路
    3.4 功率放大电路
    3.5 发射电流检测电路
    3.6 电源管理电路
    3.7 发射系统电路PCB设计
        3.7.1 PCB布局布线规范
        3.7.2 PCB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接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设计方案和指标
    4.2 接收系统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4.2.1 噪声分析
        4.2.2 前置低噪声放大电路
        4.2.3 带通滤波电路
        4.2.4 工频陷波电路
        4.2.5 第二级放大电路
        4.2.6 前级低噪声放大滤波电路噪声分析
        4.2.7 电源管理电路
        4.2.8 信号调理电路PCB设计
    4.3 接收系统信号采集处理电路的设计
        4.3.1 数据采集电路
        4.3.2 FPGA信号处理电路
        4.3.3 通信接口电路
        4.3.4 电源管理电路
        4.3.5 信号采集处理电路PCB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调试与试验结果分析
    5.1 试验测试准备条件
    5.2 系统电路单板测试
        5.2.1 发射系统测试
        5.2.2 接收系统测试
        5.2.3 中继转发系统测试
    5.3 收发系统测试
    5.4 随钻电磁波接力传输系统联调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8)基于节点导纳矩阵扩展的滤波器系统综合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础理论
    2.1 引言
    2.2 综合有源电阻-电容电路使用节点导纳矩阵扩展
    2.3 主元扩展
第3章 基于第二代电流传输器滤波器的新型综合方法
    3.1 采用节点导纳矩阵扩展对基于第二代电流传输器的电压模式进行综合的方法
    3.2 电压模式多功能双二阶滤波器综合的应用
        3.2.1 A类型电压模式多功能双二阶滤波器电路的综合
        3.2.2 B类型电压模式多功能双二阶滤波器电路的综合
        3.2.3 C类型电压模式多功能双二阶滤波器电路的综合
        3.2.4 D类型电压模式多功能双二阶滤波器电路的综合
    3.3 基于第二代电流传输器电压模式的多功能双二阶滤波器的仿真结果
    3.4 结语
第4章 基于差动差分电流传输器滤波器的新型综合方法
    4.1 基于节点导纳矩阵扩展的差动差分电流传输器的电压模式综合分析
    4.2 基于差动差分电流传输器电压模式的通用滤波器综合应用
        4.2.1 A型通用滤波器的综合
        4.2.2 B型通用滤波器的综合
    4.3 基于差动差分电流传输器电压模式的通用滤波器的仿真结果
    4.4 结语
第5章 基于差动电压式电流传输器滤波器的新型综合方法
    5.1 基于节点导纳矩阵扩展对差动电压式电流传输器的电压模式进行综合的方法
    5.2 基于差动电压式电流传输器电压模式的通用双二阶滤波器综合应用
        5.2.1 A型通用滤波器的综合
        5.2.2 B型通用滤波器的综合
    5.3 基于差动电压式电流传输器电压模式的通用滤波器的仿真结果
    5.4 结语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9)LRCS系统中选频放大器中心频率的自动跟踪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激光雷达及工作原理
    1.2 激光雷达应用
    1.3 LRCS和BRDF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 国外研究状况
        1.3.2 国内研究状况
    1.4 本文研究方向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激光雷达散射截面测量系统
    2.1 目标激光散射特性
        2.1.1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2.1.2 反射率
    2.2 激光雷达散射截面定义及原理
    2.3 对比法测量激光雷达散射截面及散射回波估算
        2.3.1 激光雷达散射截面测量
        2.3.2 对比法测量激光雷达散射截面
        2.3.3 估算LRCS测量系统散射回波功率
    2.4 LRCS测量系统误差分析
        2.4.1 光源远场发散角影响
        2.4.2 光斑强度不均匀影响
        2.4.3 激光瞄准误差
        2.4.4 探测器影响
        2.4.5 前置放大器影响
        2.4.6 背景散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选频放大电路
    3.1 选频放大电路选择
    3.2 双二次有源滤波电路分析
        3.2.1 双二次有源带通滤波电路及工作原理
        3.2.2 双二次有源带通滤波器稳定性
    3.3 双二次有源滤波电路仿真
        3.3.1 电路参数计算
        3.3.2 滤波电路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心频率可自动跟踪双二次有源滤波器
    4.1 双二次有源带通滤波器中心频率自动跟踪方案
        4.1.1 常见可变电阻器
        4.1.2 中心频率自动跟踪实施策略
    4.2 硬件电路设计
        4.2.1 单片机MSP430G2553
        4.2.2 单片机MSP430G2553外围电路
        4.2.3 数字电位器AD8400
        4.2.4 稳压器AMS1117-3.3
        4.2.5 运算放大器TL082CD
        4.2.6 整流电路
    4.3 实验电路
    4.4 电路测试及数据分析
        4.4.1 双二次有源带通滤波器性能测试
        4.4.2 控制系统跟踪性能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全文总结
    5.2 本文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A

(10)跨导电容低通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滤波器的概述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跨导电容滤波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滤波器的设计基础
    2.1 滤波器的幅频曲线
    2.2 滤波器的传输函数
    2.3 滤波器的性能参数
        2.3.1 基础技术指标
        2.3.2 动态范围
        2.3.3 线性度
    2.4 函数逼近曲线
        2.4.1 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
        2.4.2 切比雪夫低通滤波器
        2.4.3 椭圆低通滤波器
        2.4.4 逼近函数小结
    2.5 基于频率变换的各种类型滤波器的导出
    2.6 滤波器的综合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跨导电容低通滤波器的建模
    3.1 设计思路
    3.2 双二阶电路模型
        3.2.1 双二阶的传输函数
        3.2.2 跨导放大器的理想模型
        3.2.3 跨导放大器的等效器件
        3.2.4 通用双二阶电路结构
        3.2.5 双二阶电路的参数设计策略
    3.3 六阶跨导电容低通滤波器的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跨导放大器的研究与设计
    4.1 两种工作状态下的CMOS OTA
        4.1.1 输入MOS管工作在线性区的OTA
        4.1.2 输入MOS管工作在饱和区的OTA
    4.2 简单的源极耦合差分对理论
    4.3 跨导放大器线性化技术研究
        4.3.1 交叉耦合结构跨导放大器
        4.3.2 非平衡差分对
        4.3.3 带源极负反馈电阻的跨导放大器
        4.3.4 有源偏置跨导放大器
        4.3.5 伪差分结构跨导放大器
        4.3.6 线性化技术小结
    4.4 跨导放大器的电路设计
        4.4.1 电路结构
        4.4.2 共模负反馈电路
        4.4.3 瞬态和交流仿真
        4.4.4 线性范围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六阶跨导电容低通滤波器的电路设计
    5.1 整体框架
    5.2 开关控制模块
    5.3 片外供给恒定电流源
    5.4 片内恒定跨导自偏置
    5.5 输出缓冲级
    5.6 电路仿真验证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跨导电容低通滤波器的版图设计
    6.1 版图设计基础
    6.2 设计技巧
        6.2.1 MOS管的共质心匹配
        6.2.2 电容的匹配
        6.2.3 电阻的叉指匹配
        6.2.4 Dummy器件的使用
        6.2.5 保护环
    6.3 整体布局
    6.4 版图仿真验证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四、双二次型带通滤波电路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模拟电路间歇故障检测[D]. 叶志伟.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1)
  • [2]用于单光子GHz门控探测的宽带低通滤波电路设计[D]. 周翔. 东南大学, 2020
  • [3]可调谐高Q值四阶Gm-C带通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D]. 杨伊琳.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4]考虑结构谐振的精密跟踪系统建模与控制[D]. 侯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5]子空间学习算法在模拟电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D]. 袁志杰.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6]高阶双频Gm-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D]. 林晨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7]随钻电磁波接力传输模拟电路系统研究[D]. 田腾.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8]基于节点导纳矩阵扩展的滤波器系统综合方法[D]. 阮能海(Nguyen Nang Hai).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9]LRCS系统中选频放大器中心频率的自动跟踪技术[D]. 宋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08)
  • [10]跨导电容低通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D]. 张晓洁.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标签:;  ;  ;  ;  ;  

双二次带通滤波电路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