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边三角高程测量电磁波测距精度的探讨

短边三角高程测量电磁波测距精度的探讨

一、电磁波测距短边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杨铨曾[1](1983)在《电磁波测距短边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探讨》文中指出本文就电磁波测距短边三角高程测量时单向观测和对向观测的精度比较,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推求三角高程测量对向观测往返较差Δ与边长S的回归方程,以及线路闭合差f与线路长度L的回归方程,两个回归方程的显着性检验通过后,以此回归方程进行质量控制,从而得出两项限差的公式;并且对三角高程网平差时几种定权方法的比较等问题进行研究。

王鸿飞[2](2017)在《精密短边测边测角技术及其在FAST基准控制网中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喀斯特洼地中,其高精度的基准控制网是天线运行和控制的基础。本文针对FAST精密基准控制网中的高精度、短边这一关键问题,对精密短边测边、测角技术,及其在基准控制网测量方案设计与实施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1)根据短边三角网的实测数据,对外界因素在短边水平角观测中的影响比重、及其呈现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分别对仪器与照准标志的对中误差、望远镜调焦误差、垂直轴倾斜改正误差及水平折光进行了相应的分析;针对往往被人们忽视的仪器、照准觇板结构误差,提出了在水平角观测中,每半数测回仪器、照准觇板基座整体旋转180?的测量方法,并设计了双面通透觇板和可旋转观测云台,实验充分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2)对电磁波测距中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来源及其改正或减弱措施进行了梳理;针对精密短边测距中观测时段选择、仪器和棱镜结构误差及量高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减弱其影响的具体措施或方法。3)针对FAST基准短边控制网测量需求,设计了平面与高程相结合的测量方案;依据FAST工程实地情况和现有的测量技术与能力,对测量方案的设计、实施以及短边测边、测角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其最终实测结果满足了FAST基准控制网的精度要求;针对平面坐标的测量结果,对测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4)考虑到FAST工程后期基准控制网复测和稳定性监测的需要,因FAST场区后期无法进行精密水准测量,设计了在点间较为平坦的内圈实施平高测量、中外圈构建精密三维测边网的测量方案,该方案可以替代精密水准测量,并能有效的回避FAST场区垂线偏差和高程异常变化的影响,从而直接获得基准控制点的三维几何坐标,通过三维建模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汤进九[3](2012)在《精密方位与高程传递方法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每一种测量技术方法的实现都是与测量仪器密不可分的,无论是测量仪器的改进提高还是技术创新的实现,都是围绕着如何减弱仪器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展开的。但是不管仪器制造的如何精密,在测量的实施过程中,其制造误差和外界条件产生的误差仍是不可避免的。分析研究这些测量误差的来源,提出消除或减弱其影响的解决方法,保证测量精度,是测量工作者所注重并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关键。本文结合多年来的实际工作和最新的测绘仪器装备,提出在精密方位与高程传递中如何采用测量技术方法消除和减弱各种误差的影响,以获得高精度的方位和高程数据。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各种误差对精密测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精密方位测量和精密高程传递的技术方法。具体内容如下:⒈研究了全站仪测角和测距误差产生的原因、性质及其量值标准,提出误差修正的方法。⒉研究探讨了精密工程测量中,外界条件导致的测量误差对短距离方位传递的影响,提出消除或减弱其影响的测量方法和技术手段。⒊研究探讨数字水准仪测量系统误差范围,并根据仪器测量精度试验及水准测量实例的数据分析研究,提出数字水准仪的作业方法、作业原则及其高程传递技术途径。⒋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经纬仪对瞄法”解决了短边精密方位基准的传递;“经纬仪交会对中法”解决短边条件下的仪器强制对中问题;“差分测距的方法”在短距离测量中有效提高测距的精度等问题。

伍廷良[4](2019)在《CORS及PDA技术在重庆涪陵滨江大道管线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已经成为城市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城市地下管线数据的测量工作,也成为工程测量专业探讨的热点之一。城市地下管线的测量方法技术中,单纯使用GNSS RTK方法及全站仪方法,有着其自身的不足之处。而新兴的CORS技术及PDA技术,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些不足。本论文通过对常规测量技术的简要介绍,有侧重的介绍了CORS、All Station及PDA发展历史及现状,并描述了其应用于城市地下管线测量的技术方法,从理论上阐述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可行性及相对于常规的其它方法的优势。并以重庆涪陵滨江大道管线普查项目为例,对该项目进行简介,详细介绍CORS及All Station+PDA方法在该项目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在实际应用时的效果及其对项目成果的精度等分析,从实践的角度论证了该方式在城市地下管线测量应用的可行性,适用性及先进性。从测绘工程角度出发,本论文主要研究讨论新技术应用于实际工程的效果及优缺点。经过实例讨论,该方法使用CORS技术进行控制测量,使用All Station加PDA内外业一体化技术进行管线点测量,可以规避常规测量方法的缺点和不足,能够很好地完成对城市地下管线的测量工作。在现阶段,这是地下管线测量项目最良好的测量技术方法。

曾稀琪[5](2014)在《CPⅢ三角高程测量精度统计分析》文中认为尽管《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规定CPⅢ高程控制网可采用基于CPⅢ控制网自由测站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施测,但实际普遍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施测。CPⅢ控制网自由测站三角高程测量模式的精度如何,其实测精度指标能否满足CPⅢ高程控制测量的要求,这些是值得探究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依据一千多公里高铁线路的CPⅢ水准测量及CPⅢ控制网自由测站三角高程测量的实测数据,统计分析CPⅢ三角高程测量的实际精度指标。首先,分析CPⅢ三角高程计算的平差模型,为后续数据计算提供理论基础。其次,将CPⅢ水准测量中所有与线路水准基点联测的CPⅢ点作为CPⅢ三角高程测量的控制基准,删除CPⅢ三角高程测量中CPI及CPⅡ点的观测值以避免其棱镜高变化影响CPⅢ三角高程精度。针对三角高差观测值含系统误差影响的问题,提出天顶距改正方法,从而计算CPⅢ三角高程测量的实际精度指标并对其作统计分析,包括天顶距改正前、后的CPⅢ点水准高程与三角高程的较差、相邻CPⅢ点间水准高差与三角高差的较差以及CPⅢ三角高程的中误差。最后,为得到CPⅢ三角高程测量附合路线高差闭合差的唯一值提出了CPⅢ水准闭合环平差方法,进而分别依据约束平差及CPⅢ水准闭合环平差得到的间隔一公里及两公里CPⅢ点间水准高差与三角高差,统计分析CPⅢ水准测量与三角高程测量的每公里高差中误差及附合路线的高差闭合差。通过以上统计分析结果得到以下结论:第一,CPⅢ三角高程测量受系统误差影响,天顶距改正后CPⅢ三角高程精度提高,天顶距改正值的大小、符号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第二,CPⅢ水准高程与三角高程的较差及纵横向CPⅢ相邻点高差较差基本满足相关限差要求,但CPⅢ三角高程的中误差不能满足;第三,CPⅢ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较CP Ⅲ水准测量的低;最后一点,CPⅢ三角高程测量的附合路线高差闭合差及每公里高差中误差能达到精密水准测量等级要求但不符合二等水准要求。这些结论为基于CPⅢ自由测站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的应用可能有参考价值。

钟德堂[6](1984)在《电磁波测距短边三角高程测量的误差分析与精度估计》文中研究表明 前言随着电磁波测距仪的发展和广泛使用,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几何水准测量,从而建立三维控制导线的方法愈来愈引起广大测绘工作者的注意。近年来,国内外广大测绘工作者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诸如电磁波测距短边三角高程测量的布设方案,精度估计和作业限差等问题仍然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本文试图根据电磁波测距短边三角高程测量试验的观测结果,对电磁波测距短边三

黄满太[7](2008)在《全站仪中间法在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用水准测量方法确定地面点的高程其精度高,普遍用于建立测量高程控制网。而对于地面高低起伏较大或不便于作水准测量的地区,用水准仪测量方法则进程缓慢,甚至不可能做到。这种情况下,常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高程。三角高程测量是目前工程控制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随着高精度测距仪的普及应用,用三角高程测量代替水准测量建立高程控制网,可以大大加快野外测量的速度。本文在分析三角高程测量误差来源及测量精度分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全站仪中间法作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推导了全站仪中间法高程测量的计算公式,并运用误差传播定律导出了高程测量精度计算公式,分析了有关误差影响对高程测量精度的影响。本文用LAICATCA2003精密全站仪,采用全站仪中间法作三角高程测量,用于地形复杂的困难条件下代替四等水准测量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通过实验证明,在一定范围内可用全站仪代替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可达到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最后介绍了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在古田天宝技改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冯浩鉴,梁卫鸣[8](1985)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的精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根据国内、外不同地区所作的三角高程、高程导线资料,通过分析说明,当竖角观测精度mα≤±2.0″,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高程导线在2公里范围内完全可以代替四等水准测量,在700米范围内可代替三等水准测量;如果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坚角观测精度,当mα≤±1.5″,则在3.5公里范围内可能代替四等水准测量,在1.2公里范围内可代替三等水准测量。

王海东[9](2020)在《融合前后视三角高程/陀螺定向的倾斜巷道贯通测量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受矿山内部地形、煤层地质结构、开采方案及进度控制、煤炭运输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很多地区的矿山巷道设计成倾斜巷道。不同于典型的垂直和水平类型的巷道,倾斜巷道主要用于矿井水平间煤炭、矸石、材料、设备和人员的提升运输。斜巷运输系统由绞车、轨道、提升钢丝绳、串车组、斜巷安全设施及信号系统等组成。斜巷运输过程中出现的连接装置断裂、矿车和皮带运输设备的频繁磨损等“跑车”事故都与前期倾斜巷道坡度设计以及贯通测量的精度和工艺有着必然的联系。倾斜巷道的精密、准确、高质量的贯通测量对矿区的安全、高效、节能等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山西省朔州市平朔矿区安太堡露天矿开采过程中倾斜巷道的贯通测量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研究高精度GNSS控制网构建方法、井下陀螺精准定向方法和特殊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探讨主要的误差来源于改正方法,采取分布平差与整体平差相结合的方法,减弱误差对导线边最弱点的影响,最终达到巷道贯通测量的精度规范。进而提高该矿区的倾斜巷道贯通的精度水平,保障矿区生产的安全性,提高矿区后续建设及维护的可持续性及能源利用节约性。针对山西中煤集团安太堡露天矿倾斜巷道贯通测量与开采的特殊情况,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有:(1)地面控制点与国家坐标系不统一,以及前期开采地表沉陷引起的破坏问题。(2)井下倾斜巷道距离较长,遇到特殊类型的倾斜巷道,比如急倾斜巷道,依靠传统的全站仪联系测量手段难以保障最终的贯通精度。与传统井下贯通测量相比,本课题的主要创新之处主要在于:(1)在地表GNSS控制网建设过程中,提出基于穷举法和投票法的矿山控制点粗差探测方法,快速准确地探测出被移动或者被破坏的地面控制点,并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纠正。(2)在井下三角高程测量过程中的急倾斜和阶梯形地段,提出一种前后视的三角高程测量模式,可以有效消除全站仪测距的固定误差,同时还可以消除全站仪仪器高i的量取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3)在井下导线测量过程中,引入陀螺定向方案提高井下长导线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在安太堡煤矿二号井运输巷道开展了基于陀螺定向提高井下导线控制精度的实验项目。在此项目中,除了计划中的陀螺定向技术之外,尝试利用本文研究的地面控制点粗差探测方法、前后视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一步提升井下巷道贯通测量的精度。验证过程主要采用三种方法:○1全站仪+水准仪;○2全站仪+水准仪+前后视三角高程测量;○3全站仪+水准仪+前后视三角高程测量+陀螺仪定向。在贯通点的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的全站仪+水准仪的测量方法,巷道贯通点存在超出限差的风险。应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平面和高程贯通精度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达到国家规范的要求。

刘麦喜[10](2007)在《阵地基础大地控制网布设的若干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阵地基础大地控制网的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又是弹道导弹测绘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提高阵地基础大地控制网的精度和高质量保障弹道导弹发射需要,本论文针对弹道导弹阵地控制网布设过程中的特殊问题及新的测量技术手段的引入,展开了较详细的研究和分析。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概括如下;1、在建网方面,从理论上讨论了GPS测量的特点和优化设计的内容,给出了各基准设计方案及GPS网图形结构强度优化设计的各项指标。2、介绍了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分析了影响其精度的大气折光的变化原因和变化特征,介绍了不同条件下削弱其影响的具体方法,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在特定环境下处理折光影响的改进的平差模型。3、采用GPS方法测定垂线偏差和大地方位角,同样受折光影响。论文推导了利用实测气象元素计算折光系数的理论计算模型,从理论上解决了高效、高精度测定垂线偏差和大地方位角的问题。4、分析了发射点高程误差对导弹射击精度的影响,介绍了目前建立测区高程异常计算模型的方法,阐明了利用统计模型修正函数模型方法建立综合模型的原理,并推导了六种综合模型的具体形式,最后用实例对各综合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5、对RTK测量技术的原理及阵地控制网的布设特点进行了讨论,并对RTK技术加密阵地控制网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二、电磁波测距短边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磁波测距短边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精密短边测边测角技术及其在FAST基准控制网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常见的精密测边、测角技术
        1.2.1 电子经纬仪
        1.2.2 全站仪
        1.2.3 激光跟踪仪
        1.2.4 激光测距仪
        1.2.5 iGPS
    1.3 FAST工程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精密短边测角技术研究
    2.1 外界因素对短边水平角观测精度的影响
        2.1.1 外界因素的基本特性分析
        2.1.2 测回数的分析
    2.2 短边水平角观测中仪器、照准标志的对中问题
        2.2.1 仪器对中误差
        2.2.2 照准标志对中误差
        2.2.3 常用的对中方法
    2.3 经纬仪望远镜调焦对观测的影响
        2.3.1 望远镜调焦误差的来源
        2.3.2 望远镜调焦误差模型
        2.3.3 消除望远镜调焦误差的方法
    2.4 经纬仪垂直轴倾斜改正与水平折光的影响
        2.4.1 经纬仪垂直轴倾斜改正的系统误差
        2.4.2 关于水平折光的影响
    2.5 仪器、照准觇板结构误差
        2.5.1 误差改正及减弱措施
        2.5.2 通透照准觇板和观测云台设计
        2.5.3 实验验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精密短边测距技术研究
    3.1 测距系统误差改正
        3.1.1 大气折射率改正
        3.1.2 波道弯曲改正
        3.1.3 频率改正
        3.1.4 归算改正
    3.2 测距偶然误差分析
        3.2.1 测距偶然误差主要来源
        3.2.2 固定误差
        3.2.3 比例误差
    3.3 精密短边测距技术研究
        3.3.1 观测时段与数据差分
        3.3.2 仪器、棱镜结构误差
        3.3.3 量高误差
        3.3.4 FAST短边测量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精密短边测边测角技术在FAST基准控制网中的应用
    4.1 FAST基准控制网概况
        4.1.1 点位设计
        4.1.2 精度指标
    4.2 FAST基准控制网测量方案设计
        4.2.1 GNSS测量
        4.2.2 天文测量
        4.2.3 高程测量
        4.2.4 平面控制网测量
        4.2.5 重力测量
    4.3 FAST基准网测量实施
        4.3.1 天文测量实施
        4.3.2 水准测量实施
        4.3.3 平面控制网测量实施
        4.3.4 气象元素测定
    4.4 数据处理及精度评定
        4.4.1 天文测量成果
        4.4.2 高程测量成果
        4.4.3 平面坐标测量成果
        4.4.4 总结
    4.5 FAST三维测边网的构建
        4.5.1 可行性分析
        4.5.2 测边解算模型
        4.5.3 仿真实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5.2 下一步工作计划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精密方位与高程传递方法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精密方位与高程传递的技术方法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全站仪的测量原理与误差修正技术
    2.1 全站仪测角基本原理
        2.1.1 光栅度盘测角原理
        2.1.2 编码度盘测角原理
        2.1.3 动态度盘测角原理
    2.2 全站仪测距基本原理
        2.2.1 电磁波测距基本原理
        2.2.2 脉冲法测距原理
        2.2.3 相位法测距原理
    2.3 全站仪角度测量的电子补偿误差修正技术
        2.3.1 轴系误差对水平方向观测值的影响
        2.3.2 轴系误差对垂直角观测值的影响
        2.3.3 垂直轴倾斜误差补偿技术
        2.3.4 “三轴误差”对角度测量的影响
        2.3.5 全站仪角度测量的补偿与改正方式选择
    2.4 全站仪测距观测值改正
        2.4.1 仪器系统误差改正
        2.4.2 倾斜改正
        2.4.3 归算改正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精密方位传递的误差分析与技术方法
    3.1 短边方位传递主要误差分析
        3.1.1 常规角度测量误差分析
        3.1.2 短边角度测量的误差分析
        3.1.3 距离测量的误差分析
        3.1.4 比例误差
        3.1.5 固定误差
    3.2 短边方位传递的技术方法
        3.2.1 短边测角常用的对中措施
        3.2.2 短边角度传递常用方法
        3.2.3 短边测距的技术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短边精密方位传递的应用
    4.1 短边基准方位角的传递应用
        4.1.1 短边方位传递方案误差分析
        4.1.2 惯性平台基准方位角标定
        4.1.3 局部相关点位方位角传递
    4.2 微边网精密方位传递
        4.2.1 微边网组成与精度要求
        4.2.2 微边网作业技术要点
        4.2.3 微边网观测结果统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精密高程传递的技术方法及误差分析
    5.1 数字水准仪高程测量系统组成
        5.1.1 数字水准仪及其特点
        5.1.2 数字水准仪测量系统组成
    5.2 数字水准仪测量误差分析
        5.2.1 数字水准仪测量系统本身存在的误差
        5.2.2 外部因素对测量信号干扰引起的误差
        5.2.3 观测误差
        5.2.4 减弱误差的措施
    5.3 钢卷尺高程引渡的作业方法
        5.3.1 数字水准仪钢卷尺高程传递作业方法
        5.3.2 数字水准仪钢卷尺高程传递改正项目及计算
        5.3.3 数字水准仪钢卷尺高程传递作业注意事项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数字水准仪精度评定与测量应用
    6.1 数字水准仪精度试验与分析
        6.1.1 水准测量线路选择与观测
        6.1.2 水准测量数据分析
        6.1.3 测量速度与外业条件影响分析
    6.2 陆态网络基准网精密水准联测应用
        6.2.1 陆态网络基准网精密水准联测方法与精度要求
        6.2.2 水准联测精度统计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结论
    7.2 展望与改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4)CORS及PDA技术在重庆涪陵滨江大道管线测量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历史背景及研究现状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研究已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管线测绘技术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2.1 卫星定位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2.2 全站仪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2.3 PDA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2.4 测图方法历史及发展现状
第三章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简述
    3.1 城市地下管线综述
    3.2 城市地下管线探查
    3.3 城市地下管线测量
    3.4 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处理及成果提交
第四章 CORS及 All Station+PDA技术原理
    4.1 卫星定位原理
    4.2 All Station+PDA技术
第五章 CORS和 PDA在重庆涪陵滨江大道管线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5.1 研究区概况
    5.2 测区地理地形条件分析及研究区选定
    5.3 研究区测量技术选定分析
    5.4 研究区测量方案设计
    5.5 研究区测量实施及其问题分析
    5.6 研究区测量成果及分析研究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CPⅢ三角高程测量精度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CPⅢ高程测量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目标及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CPⅢ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及平差模型
    2.1 CPⅢ控制网布网特点及技术要求
    2.2 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误差源及精度分析
        2.2.1 三角高程测量公式
        2.2.2 大气垂直折光系数K
        2.2.3 三角高程测量的中误差
    2.3 CPⅢ数据整理
    2.4 CPⅢ三角高程平差模型
        2.4.1 未知参数近似值计算
        2.4.2 高差观测值定权
        2.4.3 高差改正数及待定参数求解
        2.4.4 精度评定
第3章 约束平差的CPⅢ三角高程精度分析
    3.1 统计项限差分析
        3.1.1 高程较差及相邻点高差较差
        3.1.2 CPⅢ三角高差观测值的改正数
        3.1.3 CPⅢ三角高程精度的统计项分析
    3.2 CPⅢ三角高程计算及误差改正
        3.2.1 CPⅢ三角高程测量高差检核
        3.2.2 CPⅢ三角高程测量误差改正
    3.3 CPⅢ三角高程精度统计流程
    3.4 CPⅢ三角高程测量实测精度指标统计
        3.4.1 CPⅢ水准高程与三角高程的高程较差
        3.4.2 相邻点CPⅢ点间水准高差与三角高差的较差
        3.4.3 CPⅢ三角高程的中误差
        3.4.4 CPⅢ三角高差观测值的改正数
第4章 测站平差的CPⅢ三角高程精度分析
    4.1 观测数据及控制基准整理
    4.2 整合段观测高差较差计算每公里高差中误差分析
    4.3 统计项分析
        4.3.1 统计项计算方法与限差
        4.3.2 统计项综述
    4.4 统计结果及分析
        4.4.1 整合段三角高差观测值的改正数
        4.4.2 整合段CPⅢ纵向及横向相邻点高差较差统计
        4.4.3 整合段观测高差较差及每公里高差中误差
        4.4.4 三角高差平差值与观测值之差及每公里高差中误差
        4.4.5 CPⅢ高程测量附合路线的高差闭合差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7)全站仪中间法在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的现状及评述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及方法
    2.1 高程测量的几种方法简介
        2.1.1 水准测量(Direct leveling)
        2.1.2 三角高程测量(Trigonometric leveling)
        2.1.3 视距高程测量(Stadia leveling)
        2.1.4 气压计高程测量(Barometric leveling)
        2.1.5 液体静力水准测量
        2.1.6 GPS高程测量
    2.2 三角高程测量
        2.2.1 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
        2.2.2 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
        2.2.3 单向观测计算高差的基本公式
        2.2.4 距离归算
        2.2.5 用高斯平面上边长d计算单向观测高差的公式
        2.2.6 对向观测计算高差的公式
        2.2.7 电磁波(光电)测距三角高程的计算公式
    2.3 垂直角的观测方法
        2.3.1 中丝法
        2.3.2 三丝法
    2.4 球气差系数C值和大气折光系数K值的测定
        2.4.1 在水准点上进行三角高程观测反求C值
        2.4.2 同时对向观测解算C值
    2.5 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
        2.5.1 观测高差中误差
        2.5.2 对向观测高差闭合差的限差
        2.5.3 三角高程高差闭合差
第三章 三角高程测量垂线偏差改正及正高归算
    3.1 垂线偏差改正公式
    3.2 正高归算公式
    3.3 距离改化计算公式
第四章 全站仪中间法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的研究
    4.1 全站仪中间法高程测量原理
    4.2 全站仪中间法测量高差的精度分析
        4.2.1 全站仪中间法高程测量中误差
        4.2.2 全站仪中间法高程测量的极限误差
        4.2.3 全站仪中间法高程测量的精度分析
第五章 精密三角高程测量在古田天宝技改项目工程中的应用
    5.1 测区概况
    5.2 测量工作依据
    5.3 技改工程的主要测量工作
        5.3.1 测区首级控制
        5.3.2 测区高程加密控制点布设
        5.3.3 测区加密控制测量操作过程
    5.4 测区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成果分析
    5.5 全站仪中间法测量高程在古田天宝技改工程项目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5.5.1 795主开拓平巷工程
        5.5.2 排洪洞工程
第六章 论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与的工程项目
致谢

(9)融合前后视三角高程/陀螺定向的倾斜巷道贯通测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概述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目标
    1.5 研究方法与流程
2 高精度地面控制网的构建方法
    2.1 地面高精度平面控制网的构建方法
    2.2 基于穷举法和投票法的矿山控制点粗差探测
    2.3 矿区地表高水准高程控制网的构建方法
3 倾斜巷道贯通测量的方法
    3.1 平面导线控制网布设
    3.2 陀螺定向
    3.3 井下三角高程测量
    3.4 前后视三角高程测量法
4 安太堡煤矿倾斜巷道贯通测量案例
    4.1 巷道贯通测量技术路线
    4.2 地表GNSS控制网
    4.3 地表高程控制网
    4.4 井下导线及高程测量
    4.5 贯通测量精度
    4.6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阵地基础大地控制网布设的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阵地基础大地控制网布设的任务及精度要求
    1.2 布设现状及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1 布设现状
        1.2.2 选题背景和意义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GPS网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
    2.1 GPS测量的特点以及优化设计的内容
        2.1.1 GPS测量的特点
        2.1.2 GPS网优化设计的内容
    2.2 GPS网基准的优化设计
        2.2.1 GPS网位置基准的优化设计
        2.2.2 GPS网尺度基准的优化设计
    2.3 GPS网图形结构强度的优化设计
        2.3.1 GPS网的精度设计
        2.3.2 GPS网的可靠性设计
        2.3.3 顾及可靠性标准的GPS网的设计
第三章 特殊环境下三角高程测量中折光影响及质量控制
    3.1 对向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及精度分析
        3.1.1 对向测距三角高程原理
        3.1.2 对向测距三角高程精度估算公式
    3.2 大气垂直折光系数的定义及变化特征分析
        3.2.1 大气垂直折光系数的定义
        3.2.2 折光系数变化原因分析
        3.2.3 折光系数变化特征分析
    3.3 处理大气折光的方法
        3.3.1 三角高程测量的误差方程式
        3.3.2 处理折光误差的几种传统方法
        3.3.3 用改进的平差模型处理折光
        3.3.4 算例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PS测定大地方位角和垂线偏差
    4.1 GPS点对测定大地方位角
        4.1.1 GPS测定大地方位角原理
        4.1.2 GPS测定大地方位角的精度分析
    4.2 GPS测定垂线偏差原理
        4.2.1 GPS测定垂线偏差的原理
        4.2.2 GPS测定垂线偏差的方法
    4.3 大气折光的影响及处理
        4.3.1 水准折光影响的处理及精度分析
        4.3.2 天顶距测量中的折光影响及处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GPS水准拟合高程异常综合模型的研究
    5.1 函数模型逼近高程异常
        5.1.1 函数模型逼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1.2 函数模型逼近的统一表示
        5.1.3 算例分析
    5.2 统计模型逼近高程异常
        5.2.1 统计模型逼近的基本原理
        5.2.2 协方差函数模型确定的基本方法
    5.3 综合模型逼近高程异常的原理
        5.3.1 综合模型逼近高程异常的原理
        5.3.2 算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利用RTK技术加密阵地控制网的研究
    6.1 RTK定位的基本原理
        6.1.1 RTK定位方法
        6.1.2 整周模糊度的求解
        6.1.3 动态相对定位中的坐标转换
    6.2 RTK用于控制测量的误差分析及对策
        6.2.1 与卫星和仪器有关的误差
        6.2.2 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
        6.2.3 与操作人员有关的误差
    6.3 RTK用于加密阵地控制网的探讨
        6.3.1 阵地控制网的特点
        6.3.2 RTK定位实践及可靠性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进一步工作及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四、电磁波测距短边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电磁波测距短边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探讨[J]. 杨铨曾. 测绘学报, 1983(04)
  • [2]精密短边测边测角技术及其在FAST基准控制网中应用研究[D]. 王鸿飞.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7(06)
  • [3]精密方位与高程传递方法应用研究[D]. 汤进九.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2(06)
  • [4]CORS及PDA技术在重庆涪陵滨江大道管线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 伍廷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3)
  • [5]CPⅢ三角高程测量精度统计分析[D]. 曾稀琪. 西南交通大学, 2014(10)
  • [6]电磁波测距短边三角高程测量的误差分析与精度估计[J]. 钟德堂. 工程勘察, 1984(04)
  • [7]全站仪中间法在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的应用研究[D]. 黄满太. 中南大学, 2008(12)
  • [8]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的精度分析[J]. 冯浩鉴,梁卫鸣. 测绘通报, 1985(01)
  • [9]融合前后视三角高程/陀螺定向的倾斜巷道贯通测量技术研究[D]. 王海东.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10]阵地基础大地控制网布设的若干问题研究[D]. 刘麦喜.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7(08)

标签:;  ;  ;  ;  ;  

短边三角高程测量电磁波测距精度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