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物资管理体系

构建现代物资管理体系

一、构筑现代化的物资管理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韩勇[1](2003)在《物流园区系统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以物流供应链管理理论和现代物流信息化理论为基础, 从系统分析方法入手,分析了物流系统组成,阐述了物流园区在物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多种数学方法,构造了物流园区选址模型;重点讨论了物流园区系统规划原则、方法和业务流程,设计了基于电子物流的海南省农产品物流园区系统规划方案。第一章,对物流园区的规划的理论作了简要的讨论,阐述了论文立题的背景,目的、意义,提出了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第二章,简要回顾了国内外物流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研究的历史,探讨了现代物流的理论概念;在此基础上,深入讨论了供应链管理理论、物流信息系统与现代物流园区的规划、组织与管理的关系,重点研究了物流园区中电子物流的作用。第三章,从系统科学角度讨论了物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与作用机制;揭示了物流园区规划的精髓在于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去组织、管理和设计物流活动,以构成物流管理的一体化;从定量研究角度讨论了影响物流系统设计的因素,定义了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目标,考察了物流体系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机理。第四章,从网络结构理论的角度考察了物流节点,重点研究了如何建设适应物流企业发展的物流园区。第五章,从重心法模型、线形规划模型、非线形规划模型结构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影响物流园区选址的因素,构建了物流园区选址模型。第六章,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了物流园区功能,建立了物流园区功能规划原则,设计了物流园区物流系统功能。第七章,从讨论物流园区设施布局规划的流程入手,以配送中心为例,探讨了物流园区的设施布局规划,详细地设计了物流园区设施布局规划与作业方案。第八章,从现代物流信息化理论的角度,讨论了现代物流与信息化的关系,探讨了物流园区信息技术应用的问题,提出物流园区信息化的基本原则和方案。利用上述各章节研究成果,对海南省农产品物流园区系统进行实际设计。

王薇[2](2015)在《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畜牧养殖数量最大的国家,畜牧业也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复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国家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村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2012年5月2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发布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指导全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综合性规划,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进入了规划引领、科学防治的新阶段。本论文在此背景下,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依据《规划》的基本理念,研究影响我国动物疫情政府防控能力的基本要素,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防控政策、创新防控组织体系建设、防控技术推广以及促进、社会防控资源整合有着很强的迫切性和现实性。本文在公共管理学、危机管理学、农业推广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下,综合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风险理论、脆弱性分析、动物卫生经济学理论以及系统管理理论对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规划》提出的四个能力建设的基本保障,提出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的四大基础要素:法制规范、组织体制、科技支撑和条件保障。分章对此四大基本要素在我国建设的基本概况、存在的基本问题、问题引发的原因、国外的基本经验及做法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和做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提升我国政府提高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能力。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文献探讨和实证昀方法对动物疫情防控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与结论。首先,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其中需要改变观念,从动物卫生安全的高度看待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立法;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碎片化;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制。其次,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需要从专业性出发设立常规性指挥机构;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合式组织结构;以政府为中心的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再次,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需要做到接轨国际标准,加强科技支撑基础条件建设;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科技支撑沟通平台建设;注重社会需求,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评价机制;重视技术应用,科学研究与防控实践相结合。最后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需要在条件保障上重心前移,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建立多元化的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合理安排重大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及通过案例的实地调查和大量的统计数据来进行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可能在两方面具有创新:一是基本研究思路的创新性。文章突破单纯的从畜牧兽医学的角度来探讨动物疫情防控问题,而是从人类社会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的管理行为如何削弱或消减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发生的风险。二是计量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本项目采用回归分析对现阶段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的基本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找出目前影响防控能力的关键性要素,对我国短期内的防控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成金[3](2005)在《我国物流企业的空间组织研究》文中提出现代物流的发展直接冲击了世界经济运行模式,成为“第三利润源”,并因此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组织者一物流企业。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较低,其重要原因是尚未构筑有效的空间网络,空间组织对物流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物流企业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学和管理学领域,这些领域都未能对其空间组织给予关注;地理学也忽视了该研究。本文从具体地域和案例入手,运用地理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详细探讨我国物流企业的空间组织机理,归纳其空间规律。 具体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方面。(1)结合现代物流理论和我国国情,重新界定了物流企业的概念内涵,并详细分析了其发展现状;(2)设计了物流企业的区位成本模型,详细论述了物流企业在城市区域的布局条件以及所形成的区位指向,并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的空间布局特征。(3)深入论述了我国物流企业的空间集聚机理,包括物流企业集群的类型、形成机理、演化过程、布局条件、布局指向、内部联系和运作机制。(4)剖析了我国物流企业的空间网络的功能分化和区位分离,包括城市内部网络、区域网络、物流企业间网络和物流企业一客户网络,并探讨了物流企业网络的空间组织形式。(5)探讨了我国物流企业的空间运营模式,包括运输专线、物流配送和物流网络,从中以具体企业案例进行实证。

张家浩[4](2018)在《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建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的建构研究;第二部分是基于该体系以全国、天津市和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为案例对体系三个层级的信息采集、信息管理系统和BIM信息模型的建构、以及对相关的分析应用进行实践性研究。本研究是在我国目前工业遗产研究背景下,所进行的探索性研究,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国家层面的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机构和体系的建立。第一部分,首先,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充分总结国内外前人的相关研究,并对我国工业遗产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基于这些现实问题,提出建立“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的必要性。然后,对该体系进行了建构研究,体系包括“国家层级”、“城市层级”和“遗产本体层级”。现阶段“国家层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统筹全国各部门、机构、地区和学者成果,解读我国工业遗产研究全貌;“城市层级”的目的是为了制定标准化的“普查表”和相应的“普查信息管理系统”,为未来我国工业遗产专项普查做好准备;“遗产本体层级”的目的是为了对工业遗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全面信息采集与管理标准的建立,以及GIS、BIM技术在保护中的应用进行探索。第二部分,首先,依据“国家层级”对全国目前工业遗产的研究成果进行信息采集,收集了我国1537项工业遗产,为我国未来工业遗产普查提供第一手的基础资料;建立“全国工业遗产信息管理系统”,并对全国工业遗产的行政区、时空、行业、保护、再利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我国工业遗产的整体面貌。然后,基于“城市层级”对天津市域范围工业遗产进行普查,并建立“天津工业遗产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基于GIS技术对天津市工业遗产的基本情况、再利用潜力以及工业遗产廊道的规划进行了研究。再后,基于“遗产本体层级”,对北洋水师大沽船坞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建立了“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信息管理系统”,并基于GIS技术对大沽船坞的历史格局演变、价值评估等进行研究,并进行了保护规划的编制。最后,基于“遗产本体层级”,由于遗产领域BIM技术处于起步阶段,且数据处理复杂;因此笔者先对其工作流程进行研究,然后基于BIM技术对轮机车间、甲坞和设备的信息采集与信息模型建构进行案例研究;并基于Revit软件、Revit SDK和C++语言开发了“建筑遗产修缮管理软件”,将其应用于轮机车间修缮设计的残损信息管理中。

龙江[5](2004)在《基于竞争优势的物流成长》文中认为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以及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同步发展,成为推动物流业在全球发展的源动力,“联系与流动”也正成为当今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的重要内容——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的主题即为“促进联系”,报告强调,“跨国公司的分布日益广泛、流动性日益加强”,“各种因素和职能越来越自由的流动”以及“日益增强的竞争”使跨国公司“更加依靠与外部伙伴(供方、买方、甚至是竞争者)的联系”。近年来,物流正逐渐成为新经济时代世界各国产业成长与结构调整中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增长点。 竞争优势与物流成长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一表现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在研究如何增强竞争优势时都将物流战略作为其战略选择之一;其二表现为,物流业作为一个产业(综合性服务产业和物质生产部门),其自身成长需要具有竞争优势,其兴盛繁荣也离不开竞争力的增强。物流成长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渠道,竞争优势是物流成长的动力所在。在波特竞争优势分析的战略工具——价值链所包含的五项基础活动中,有两项是与物流有关的活动(即进货物流与出货物流),由此可见,物流与竞争优势之间具有极其重要的内生关系。基于此,本论文选择了两个领域的结合点所存在的问题空白作为研究展开与深化的切入点,即把物流成长与企业和产业竞争优势的提升相结合,尝试对物流业的竞争优势领域进行系统研究,以探索物流业在竞争中成长,在成长中竞争的内在规律与机制。 本论文构建了一个基于竞争优势的“物流成长”系统框架,以研究在物流成长过程中如何增强与创造竞争优势以及如何使物流成长的竞争优势得以可持续成长的相关理论问题。在这个框架中,物流成长是核心,竞争优势是成长的最终目标,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重点从三个角度予以剖析:其一,企业物流、物流企业与物流产业成长变迁过程中的竞争优势分析;物流产业形成后,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变迁(物流联盟)过程中的竞争优势分析;其三,在物流成长过程中,通过创新推动物流可持续成长变迁的竞争优势分析。 在物流成长的系统框架中,首先对“物流成长”的概念与范围进行了界定,以确定后续研究的基调,并从概念成长、阶段成长以及技术成长三方面的维度对物流成长进行了理论综述。其次,通过考察物流成长的内部路径与外部路径以探索物流成长的内在机制,提出其路径成长轨迹遵循着“聚变—裂变—聚变”的变迁过程。不论是在物流成长的聚变阶段还是在其裂变阶段,都体现出增强与创造竞争优势的需求,特别反映在对降低物流成本的追求以及差异化服务的提供方面。然后,论文从物流成长的竞争优势、联盟优势和创新优势三个方面对“物流成长”框架进行了展开研究,其中,“联盟优势”是对物流成长的竞争优势从产业内向产业外的延伸与拓展,而“创新优势”则是对物流成长的竞争优势从传统向现代、从静态向动态的延伸与拓展,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随着物流成长路径从物流产业内部(企业物流的“聚变”直至物流企业的“裂变”)走向物流产业外部(物流联盟直至动态物流联盟),随着物流成长创新程度和创新能力的从低到高增强,带来的是一个竞争优势不断得到获取、创造以及持续的动态成长过程。对于物流成长的联盟而言,其优势创造重点体现在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共生经济效应以及速度经济效应的实现上;对于物流成长的创新而言,思维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则是造就物流成长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与保证。 本论文在竞争优势理论的框架内研究物流成长及其与竞争优势构建之间的内在和外在联系,以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标,分析企业如何适应组织变革的要求,按照物流成长的要求协调和处理复杂的物流和信息流,使物流成长的竞争优势创造得以顺利实现,并探讨物流成长过程中物流理念、物流管理、物流服务以及物流制度的变迁对物流成长的作用,从促进联系的角度分析物流成长的竞争状况,并对物流成长的竞争优势创造战略提出建议。论文共分七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对国、内外有关物流成长以及物流与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相关理论成果进行分析与综述,确定论文的结构框架与研究内容,并指出研究成果中的创新之处以及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提出了物流成长的理论框架。首先对“成长”与“发展”这两个术语进行了对比评析,旨在阐明论文的选题为什么是“物流成长”而不是“物流发展”,并指出物流成长具有竞争性、持续性、创新性和变迁性等特点。该章以理论综述为主,一方面,在概念成长分析中将物流概念成长划分为“前成长期”、“中成长期”和“后成长期”,分析了从“Physiea一nistribution”到“Logisties”的概念成长变迁,以判断物流理念的未来成长方向。在阶段成长分析中对发达国家与中国的物流成长阶段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明确物流成长所处的阶段并能够以正确的方向为指引顺利成长。通过技术成长分析以阐明物流技术是如何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并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来增强竞争优势。另一方

卿菁[6](2020)在《特大城市疫情防控机制:经验、困境与重构——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发展,引发了对特大城市疫情防控机制的一系列思考。特大城市疫情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波及面广、扩散快、防控难度大。通过对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系统分析发现,社会动员能力的强大性、防控手段的超常规性、联防联控机制的畅通性、群防群治的治理特色、分级诊疗的科学化和防控体系的信息化,是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基本经验,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但同时当前特大城市也存在着新生风险预警滞后、疫情防控应急机制被动和治理体系不健全等治理短板。总结经验、直面困境,针对特大城市疫情防控应采取"常态+应急"动态融合发展的机制重构思路,打造涵盖储备模块、触发模块、响应模块、控制模块的全流程疫情防控机制,进行全周期管理,以期提升特大城市疫情防控能力和治理水平。

梁博[7](2009)在《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与实践应用》文中提出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软件系统研究和实践应用相对滞后,阻碍了我国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发展。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专家访谈、文献查阅分析,提炼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完成的几十家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成果,对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的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分析了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问题和难点,并提出施工总承包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概念框架、业务模型和信息化模型、软件系统研究开发和实践应用三方面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是:1)提出了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参考概念框架,包括:a)建立了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用框架模式;b)构建了成本管理为核心、合同管理为主线的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整体框架。2)通过逻辑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施工项目管理的关键业务模型及其信息化系统参考模型,具体包括经营投标管理、合同管理、分包管理、物资管理、成本管理。为开发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业务模型和信息化模型参考。3)构建的成本预测和计划子系统实践应用方案,解决了不同的企业定额模式、不同的预算导入模式、成本计划和资源计划编制模式等实践应用难题,在多个行业不同地区的施工总承包企业进行了实践研究和示范应用。4)构建的成本核算子系统实践应用方案,兼容我国施工总企业不同项目存在的成本核算基础条件差异性,实现了与业务管理系统的应用集成,能实现及时准确收集实际成本信息实现工程成本核算,为整个成本管理体系及时提供实际发生成本信息。

王秀[8](2020)在《HJ铁路供电维修管理段存货管理完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1961年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建成后,我国铁路供电维修管理企业应运而生,并取得了蓬勃发展。随着电气化铁路规模的不断扩张,需要维修管理的线路里程不断增加,相应的维管业务也不断扩张,所需的存货数量也日益增多。做好铁路供电维管企业的存货管理,能够同时实现存货和资金的双重管控目标,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基础和资金运转模式,最终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有序进行。研究铁路供电维修管理企业的存货管理不仅可以丰富铁路供电维修管理企业的粗存货管理理论体系,而且对其实际工作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存货管理的概念、发展、应用方法、内容、结构以及作用等方面的相关基础理论。存货管理在本质上是对存货活动的决策和控制手段,其萌芽可以追溯到我国春秋时期,历经几千年发展至今,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控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存货管理涉及公司生产、经营、销售、采购、财务等多个部门,主要分为采购管理、验收管理、仓储管理等。目前,常见的存货管理应用方法有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和ABC分类管理法。其次,本文以HJ铁路供电维修管理段为案例研究对象,对其基本情况、经营现状和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对HJ铁路供电维修管理段存货的内容和现状进行了梳理,并从采购、验收、仓储管理、信息化管理等环节阐述了其存货管理现状,为后文对其存货管理的问题分析提供现实支持。然后,根据HJ铁路供电维管段存货管理的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HJ铁路供电维管段存货管理存在采购计划不合理;招标过程存在缺陷;验收入库存在缺陷;存货出入库登记不及时,呆滞存货处理不完善,期末盘点工作存在漏洞;以及信息化管理手段缺失等问题。最后,针对HJ铁路供电维管段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给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具体包括:进一步完善维管段存货管理制度,制定合适维管段的细化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的可理解性和执行效果;同时将存货的内部控制贯彻到管理制度中,并强化存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完善存货采购环节的管理,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建立制度化的采购程序,并加强对存货采购的监督管理;提高仓储管理水平,改善铁路供电维管段现有的存货验收流程,完善呆滞物资管理,健全存货盘点的监督和总结机制;加强存货的信息化管理;构建内部的智能物资管理系统,建立存货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存货管理的时效性与准确性等。本文旨在丰富铁路供电维管企业存货管理方面的理论,同时为HJ铁路供电维管段进一步规范其内部存货管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其生产经营提供一个规范、实用且有效的物资基础。

北京市人民政府[9](2005)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文中研究指明科学确定城市性质、目标与规模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本次规划立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方针,并以此作为思想理论基础,认真研究在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北京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矛质与问题,正确认识北京城市发展在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尤其是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在此基砒上明确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求,科学地确定城市性质、目标与规模,为有效配笠城市发展资源、合理规划城乡发展空间、促进北京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协调和稳定发展莫定基础。

刘忠全[10](2019)在《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自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政策以大力推动创新活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强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高创新设计能力,而“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则进一步明确了将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随着我国国家创新战略的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从微观层面看,技术创新是众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是企业立足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成本管理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成本核算、改进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2016年进一步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即“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其中的“降成本”即强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受经济环境变化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近几年来技术创新及成本管理创新越来越为理论界所重视。已有文献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也有众多学者针对成本管理演进历程、影响因素及模式创新等进行了探讨。虽然偶有文献对技术创新与成本管理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考查,如有学者通过对高科技企业的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协同关系,也有学者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提出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是基于二十世纪80年代技术的进步,亦即技术创新推动了成本管理创新,但几乎没有学者对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具体影响路径加以研究。就现实而言,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是重大且深远的,技术的进步必然导致企业内部生产力的变化,从而会对企业内生产关系提出新的要求。从这一点来讲,技术进步必然会通过某种或某几种路径影响或导致成本管理创新。本文主要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Robert K.Yin认为,当研究的问题与其所处内外环境难以区分时,适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技术创新、成本管理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都与企业环境密切相关,且难以区分,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技术创新影响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机制进行研究。本文遵循的案例研究步骤如下:第一,以创新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及组织理论为基础,初步构建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影响机制的理论观点;第二,以理论观点为基础,设计案例研究方案,形成案例研究框架;第三,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为研究案例,通过现场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收集案例证据分析资料,并采用“模式匹配”证据分析技巧对证据资料进行分析,形成案例研究观点;第四,通过理论构建与案例证据分析的不断循环,最终形成本文的理论观点与研究结论。通过案例研究,本文提出了技术创新通过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企业组织结构变化以及会计信息技术进步来影响成本管理创新的理论模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生产技术的进步能对企业生产组织形式产生重大影响,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也推动着成本管理模式创新。本文着重考查了大庆油田因科技进步而导致的生产变化,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对成本管理模式的影响。首先,生产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变革,伴随着生产要素——劳动资料、管理要素与信息要素等的变化,成本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如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其次,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及生产流程的精细化分别促使企业采用成本预算控制及分批法等进行成本管理;最后,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产品质量、种类等变化也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进而推动了成本管理创新。第二,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得组织结构产生相应变化,进而带动了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本文通过梳理大庆油田责任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历程,分别考查了以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为主的两个阶段,发现在不同的创新阶段分别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与其相适应,同时成本管理模式也随着组织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而言,大庆油田为配合模仿创新阶段的生产实际采用了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并实际运用了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相契合的成本管理模式——责任成本管理;在研发模式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阶段,为提高生产效率,案例企业在原有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基础上引入了灵活性更强的职能制组织结构,并运用了相适应的作业成本管理方法。案例研究发现,整个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演进都是基于与新型技术和组织结构变化的匹配,基于产量的生产技术创新催生着组织结构的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又孕育着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与之融合。第三,技术创新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进而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产生影响。通过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两个单位的案例研究发现,由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发展能够直接推动成本管理创新。具体而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能够通过精细预算成本管理、规范成本核算管理、强化运营和管控成本等对成本管理创新产生正向作用;此外,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也能通过减少财务运营成本及提升核算效率等促进成本管理创新。会计信息系统是成本管理的物质基础之一,会计信息系统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成本管理也伴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而得到革新。本文研究的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本文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技术创新是成本管理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初步构建了技术创新影响成本管理创新的分析框架。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的研究文献。理论界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及“成本管理模式”等主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未有学者就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作用及作用路径进行探讨。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多角度地分析、论证了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作用。第二,本文系统揭示了技术创新与成本管理之间的经济联系,并厘清了二者之间完整的传导路径。已有文献大多将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两者孤立起来进行研究,很少有学者就两者之间具体的经济联系进行探讨。与以往文献不同,本文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为案例企业,具体验证了生产组织形式、组织结构以及会计信息系统在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从而进一步厘清了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与具体路径。第三,本文重点关注了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了技术创新效应的研究领域。大量学者对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多从生产活动、企业价值以及宏观经济后果等角度入手,很少有学者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技术进步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研究不应局限于其直接的经济后果,还应关注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所带来的间接影响。本文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落脚于企业成本管理创新,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技术创新经济后果和成本管理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对企业管理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构筑现代化的物资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构筑现代化的物资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物流园区系统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物流园区规划背景及论文选题的意义
        1.2.1 论文背景及意义
        1.2.2 海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1.2.3 海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原则及方法
        1.3.1 论文的研究目的
        1.3.2 论文采用的规划原则
        1.3.3 规划采用的方法
    1.4 物流园区规划的程序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现代物流与物流现代化管理
    2.1 引言
        2.1.1 物流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2.1.2 我国对物流的认识
        2.1.3 供应链管理含义
        2.1.4 国外物流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2.1.5 德国实例
    2.2 国内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2.2.2 我国物流市场的供需环境分析
        2.2.3 我国物流运作的表现形式
        2.2.4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2.3 电子商务与物流
        2.3.1 物流与电子商务关系
        2.3.2 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
        2.3.3 电子商务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2.3.4 现代物流技术及应用
    2.4 电子商务物流模式
    2.5 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
        2.5.1 电子商务对传统物流配送的冲击和影响
        2.5.2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
        2.5.3 物流配送中心的运作类型
    2.6 物流信息平台
第三章 物流系统分析
    3.1 物流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制约关系
    3.2 物流系统的模式
    3.3 物流系统的组成
        3.3.1 物流系统的构成原则
        3.3.2 物流系统的组成要素
    3.4 物流系统分析
        3.4.1 物流系统分析的概念
        3.4.2 物流系统分析的特点
        3.4.3 物流系统分析的过程
    3.5 影响物流系统设计的因素
    3.6 物流系统的活动
    3.7 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
第四章 物流节点研究
    4.1 物流节点的分类
        4.1.1 物流节点的概念
        4.1.2 物流节点的功能及作用
        4.1.3 物流节点的分类
    4.2 物流系统与物流节点
        4.2.1 市域物流系统的组织模式分析
        4.2.2 区域物流系统的组织模式分析
        4.2.3 国际物流系统的组织模式分析
    4.3 世界各国物流园区的发展
        4.3.1 世界各国发展物流园区的原因
        4.3.2 世界主要国家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
第五章 物流园区选址研究
    5.1 选址的问题的早期研究
    5.2 物流园区选址原则
        5.2.1 物流园区布置的基本原则
        5.2.2 物流系统空间布局的基本框架
    5.3 物流园区选址模型
        5.3.1 影响物流园区选址的因素
        5.3.2 物流园区选址的程序和步骤
    5.4 物流节点的选址模型
        5.4.1 重心法模型(CENTERMETHOD)
        5.4.2 对重心法--单设选址的讨论
        5.4.3 线形规划模型(LINEARPROGRAMMING)
        5.4.4 非线形规划模型
        5.4.5 动态仓库选址
    5.5 应用例证
    5.6 小结
第六章 物流园区功能研究
    6.1 物流园区功能规划原则
    6.2 物流园区物流系统功能设计
        6.2.1 系统功能规划的基本目标
        6.2.2 系统功能组成
    6.3 物流园区功能组合
        6.3.1 仓储中心区
        6.3.2 加工中心
        6.3.3 转运中心
        6.3.4 配送中心
        6.3.5 公路货运集散中心
        6.3.6 现代化物流中心
        6.3.7 公铁联运物流中心
        6.3.8 港铁联运中心
        6.3.9 公港联运中心
    6.4 小结
第七章 物流园区设施布局规划与作业方案设计
    7.1 物流园区设施布局规划的流程
        7.1.1 基础规划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7.1.2 物流系统基本设计原则
        7.1.3 物流园区各功能分区的内部布局设计流程
    7.2 配送中心设施布局规划
        7.2.1 配送中心功能分析
        7.2.2 配送中心基本设施
        7.2.3 配送中心作业流程设计
        7.2.4 配送中心设施规划
    7.3 配送中心作业方案设计
        7.3.1 配送中心作业设计
        7.3.2 配送路线的确定方案及其优化
第八章 海南省农产品物流园区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
    8.1 现代物流信息化发展概述
    8.2 数字经济与物流现代化
    8.3 物流园区供应链网链结构
    8.4 物流园区信息化的要求
        8.4.1 物流园区信息系统构筑的目标
        8.4.2 物流园区信息化的要求
    8.5 物流园区信息化的原则
    8.6 海南省农产品物流园区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8.6.1 海南省农产品物流园区系统设计概述
        8.6.2 海南省农产品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理念
        8.6.3 物流园区信息化方案
        8.6.4 海南省农产品物流系统设计
        8.6.4.1 总体目标
        8.6.4.2 需求分析与对策
        8.6.5 海南省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设计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获得的重要结论
    9.2 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1. 发表的论文与专着
    2. 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2)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危机防控能力研究
        1.2.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研究
        1.2.3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研究
        1.2.4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1.4 本文研究框架与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公共危机
        2.1.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
        2.1.3 危机防控能力
        2.1.4 能力建设及其基础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2.2.2 风险管理与脆弱性研究
        2.2.3 动物卫生经济学
        2.2.4 系统管理理论
第3章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能力建设基础及其形成
    3.1 能力基础之一:法制体系建设情况
    3.2 能力基础之二:管理体制建设情况
    3.3 能力基础之三:科技研发支持情况
    3.4 能力基础之四:条件保障建设情况
    3.5 综合能力形成:应急响应实施情况
第4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4.1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4.1.1 我国动物卫生法律体系建设概况
        4.1.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法规建设情况
    4.2 我国动物疫情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4.2.1 立法文本及内容自身存在的问题
        4.2.2 法律文本与实践工作存在脱节
        4.2.3 应急法律体系的操作性存在欠缺
    4.3 其他国家动物疫情防疫法律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4.3.1 美国:1+N系统化动物卫生法律体系
        4.3.2 澳大利亚:风险监控为主的动物疫情防控立法
        4.3.3 加拿大:体系健全覆盖面广的疫情防控立法
        4.3.4 欧盟:规范化、人性化的动物卫生立法体系
    4.4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的改进方向
        4.4.1 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立法碎片零散
        4.4.2 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4.4.3 改变动物疫病防控观念,做好系统规范立法
第5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制建设
    5.1 构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理论基础
        5.1.1 应急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5.1.2 公共危机组织结构的特点
    5.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现状
    5.3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的问题及原因
        5.3.1 动物疫情常态应急机构尚未建立
        5.3.2 危机管理指挥联动系统尚且缺乏
        5.3.3 官方组织缺乏与社会力量的整合
        5.3.4 重大动物疫情区域合作机制缺乏
    5.4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系的改进
        5.4.1 专业性、常规性指挥机构的设立
        5.4.2 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式组织结构
        5.4.3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相协调
第6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6.1 动物疫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
        6.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科研机构发展现状
        6.1.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研发情况
        6.1.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运用情况
    6.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问题
        6.2.1 防控科技人力资本待遇较低、队伍不稳
        6.2.2 防控技术研究投资不足、应用水平偏低
        6.2.3 防控科研项目立项及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6.2.4 科技成果鉴定评价机制忽视了实践需求
        6.2.5 科研成果推广缓慢,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6.3 制约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
        6.3.1 缺乏与时俱进的科学劳动价值评价机制
        6.3.2 缺乏全面、完整、连续的经费资助机制
        6.3.3 缺乏国家层面统一的科技管理服务平台
        6.3.4 缺乏科技需求方主导的制度化评价机制
        6.3.5 缺乏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成果转化机制
    6.4 我国动物疫情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途径
        6.4.1 优化薪酬结构,尊重科技人才价值
        6.4.2 改善投资机制,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6.4.3 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管理平台建设
        6.4.4 注重社会需求,完善鉴定评价机制
        6.4.5 重视技术应用,科研与防控相结合
第7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条件保障建设
    7.1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政策概述
        7.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的历史演变
        7.1.2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基本理念的形成
    7.2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的问题
        7.2.1 财政支持总量尚显不足
        7.2.2 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
        7.2.3 财政支持的持续性不够
    7.3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7.3.1 财政投入理念存在差距
        7.3.2 财政分摊机制并未健全
        7.3.3 财政支出方式过于单一
    7.4 美国和澳大利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的基本经验
        7.4.1 财政支持总量充足力度较大
        7.4.2 财政支出结构动态均衡变化
        7.4.3 多元主体共同平衡分摊费用
        7.4.4 疫病消灭计划占据较大比重
    7.5 改进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的建议
        7.5.1 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危机防控财政支持
        7.5.2 建立多元化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
        7.5.3 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
        7.5.4 合理安排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
第8章 政府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
    8.1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应急响应的理论框架
    8.2 Matlab回归分析理论模型
    8.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的实证研究
    8.4 提升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的路径选择
第9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
    9.2 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
    9.3 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
    9.4 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
第10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10.1 防控能力建设基础的综合性研究
    10.2 防控能力基础条件的精细化研究
    10.3 防控能力建设效果的全面性评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3)我国物流企业的空间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选题由来
        2 研究背景
        3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实践发展和理论研究的综述
        1 国外实践和研究的过程、成果及趋向
        2 国内实践和研究的过程、成果及趋向
        3 具体领域的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 研究思路和框架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物流企业概念辨析和发展概况
    第一节 物流市场
        1 物流市场的构成
        2 我国物流市场的基本评价
    第二节 物流企业的概念界定
        1 物流研究客体
        2 相关概念阐述
        3 物流企业的概念界定
        4 利润源理论和物流社会化
    第三节 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1 国际物流企业的发展概况
        2 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概况
        3 我国不同类型物流企业的发展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物流企业空间组织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企业空间组织的研究框架
        1 企业研究的理论框架
        2 企业空间组织的研究框架
    第二节 物流企业的相关特性分析
        1 物流企业要素结构
        2 物流要素学说
        3 物流要素的运动规律
        4 物流企业要素流动
        5 企业运营空间
    第三节 物流企业空间组织的理论框架
        1 物流企业空间区位
        2 物流企业集聚与集群
        3 物流企业空间网络
        4 物流企业空间运营
第四章 物流企业的空间布局
    第一节 物流企业的区位因子
        1 物流企业的成本因素
        2 物流企业的区位因子分析
    第二节 物流企业的区位指向
        1 物流企业的市域分布
        2 物流企业的区位决策模型
        3 物流企业的布局指向
    第三节 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布局
        1 企业类型和空间区位
        2 不同物流功能的物流企业布局
        3 不同资产属性的物流企业布局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物流企业的空间集聚
    第一节 物流企业集群类型及发展概况
        1 物流企业集群
        2 物流企业集群的类型
        3 物流企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
    第二节 物流企业集群的空间布局
        1 物流企业集群的区位成本
        2 物流企业集群的空间布局
        3 物流企业集群的布局条件
        4 物流企业集群的空间指向
    第三节 物流企业集群的产生机理及演化
        1 相关概念与理论
        2 物流企业集群的产生机理
        3 物流企业集群的发展演化
    第四节 物流企业集群的内在联系及运作机制
        1 物流企业集群的内在联系
        2 物流企业集群的运行机制
        3 案例实证: 上海西北物流园区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物流企业的空间网络
    第一节 企业空间网络
        1 企业网络
        2 物流企业的空间网络
    第二节 物流企业的城市网络
        1 企业城市网络
        2 城市网络的功能分异和空间分离
        3 城市网络联系
        4 空间演化
        5 案例实证: 大连远征物流
    第三节 物流企业的区域网络
        1 企业区域网络
        2 区域网络的功能分异和空间分离
        3 区域网络联系
        4 案例实证: 顶通物流
    第四节 物流企业外部网络
        1 研究说明
        2 物流企业间网络
        3 物流企业-客户网络
    第五节 跨国物流企业在中国
        1 研究说明
        2 跨国物流企业进入中国的市场驱动
        3 我国物流行业的市场准入
        4 跨国物流企业对我国的态度
        5 跨国物流企业进入我国的模式
        6 跨国物流企业在中国的区位选择
        7 跨国物流企业在我国的发展态势
    第六节 物流企业网络的空间组织
        1 企业网络组织形式
        2 企业网络组织原则
        3 企业网络组织模式
    第七节 小结
第七章 物流企业的空间运营
    第一节 物流企业的业务
        1 货物分类
        2 物流业务
    第二节 运输专线
        1 运输专线
        2 运作机理
        3 运输专线的类型
        4 运输专线演进
        5 运输专线的经济机理
    第三节 物流配送
        1 物流配送的发展背景和历程
        2 物流配送的空间结构
        3 物流配送的流程
        4 配送时域圈
    第四节 物流网络
        1 物流网络概念内涵
        2 物流网络的形成机理
        3 物流网络形态演化
        4 物流网络的经济机理
        5 物流网络的运行机制
        6 案例—上海新兄弟物流
    第五节 小结
第八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主要科研工作与成果
后记

(4)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国工业遗产的整体情况仍未可知
        1.1.2 城市化高速发展与工业遗产保护的矛盾
        1.1.3 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研究的缺失
    1.2 研究对象
        1.2.1 中国工业遗产
        1.2.2 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
    1.3 国内外既往研究综述
        1.3.1 国外综述
        1.3.2 国内综述
        1.3.3 既往研究的经验与问题
    1.4 研究问题及解决途径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及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1.7 研究创新及未尽事宜
        1.7.1 研究创新之处
        1.7.2 研究未尽事宜
第二章 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建构研究
    2.1 体系结构总述
        2.1.1 体系建立依据
        2.1.2 体系的总体结构
        2.1.3 体系应用技术介绍
        2.1.4 对我国未来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工作实施的讨论
    2.2 国家层级标准研究
        2.2.1 信息采集标准
        2.2.2 信息管理系统标准
    2.3 城市层级标准研究
        2.3.1 信息采集标准
        2.3.2 信息管理系统标准
    2.4 遗产本体层级标准研究
        2.4.1 信息采集标准
        2.4.2 信息管理系统标准
        2.4.3 信息模型标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家层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及应用研究--全国工业遗产为例
    3.1 全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的实施
        3.1.1 信息采集标准
        3.1.2 信息采集的实施及成果
    3.2 “全国工业遗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研究
        3.2.1 全国工业遗产GIS数据库建构
        3.2.2 全国工业遗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研究
    3.3 基于GIS的我国工业遗产现状分析研究
        3.3.1 全国工业遗产总体情况分析研究
        3.3.2 我国行政区层面的工业遗产分布研究
        3.3.3 基于我国工业发展史的时空分布研究
        3.3.4 基于行业类型的空间分布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层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及应用研究--天津工业遗产普查为例
    4.1 天津市工业遗产普查的实施
    4.2 天津工业遗产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建构研究
        4.2.1 天津工业遗产普查GIS数据库建构
        4.2.2 天津工业遗产普查文件数据库建构
        4.2.3 天津工业遗产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建构
    4.3 基于GIS的天津工业遗产分析及廊道规划研究
        4.3.1 天津工业遗产总体分析研究
        4.3.2 天津工业遗产廊道规划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遗产本体层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及应用研究--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为例
    5.1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信息采集的实施
        5.1.1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简介
        5.1.2 信息采集的实施
    5.2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产本体信息管理系统建构研究
        5.2.1 GIS数据库框架建构
        5.2.2 文件数据库的建构
        5.2.3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产本体信息管理系统的建构
    5.3 GIS在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保护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5.3.1 基于时态GIS的大沽船坞历史沿革探究
        5.3.2 基于GIS技术的价值评估研究
        5.3.3 GIS技术指导下的保护规划编制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遗产本体层级BIM信息模型建构及应用研究--轮机车间、甲坞及设备为例
    6.1 工业遗产领域BIM技术工作流程研究
    6.2 轮机车间、甲坞及设备的信息采集与处理
    6.3 BIM信息模型建构研究
        6.3.1 轮机车间BIM信息模型的建构研究
        6.3.2 甲坞BIM信息模型的建构研究
        6.3.3 BIM在工业设备遗产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6.4 建筑遗产修缮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6.4.1 Revit自带功能在工业遗产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与弊端
        6.4.2 建筑遗产修缮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
        6.4.3 轮机车间残损信息管理研究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未来展望
    7.1 本研究内容总结
    7.2 本研究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参考文献
本人学术成果
鸣谢
附录A 中国工业遗产名录(笔者编制,截至2018年6月1 日)
附录B 国内外工业(文化)遗产普查表汇编
    附录B-1《世界遗产名录》遗产申报材料
    附录B-2 英国IRIS调查表
    附录B-3 美国HABS调查表
    附录B-4 美国HAER调查表
    附录B-5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
    附录B-6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消失文物登记表
    附录B-7 北京工业遗产普查表
    附录B-8 上海工业遗产普查表
    附录B-9 天津工业遗产普查表
    附录B-10 济南工业遗产普查表
    附录B-11 南京工业遗产普查表
附录C 中国工业遗产普查表(笔者编制)
    附录C-1《中国工业遗产普查表(2018 年试行版)》
    附录C-2 普查表填写规范
        (1)封面
        (2)基本信息
        (3)生产工业流程
        (4)重要建构筑物遗产
        (5)重要设备遗产
        (6)测绘图
        (7)照片
        (8)参考文献和其他信息
    附录C-3 中国工业遗产编号索引
    附录C-4 《中国工业遗产行业名称及代码表(2018 版)》
附录D 工业遗产本体层级信息采集表(笔者编制)
    附录D-1 《工业遗产历史环境调查表》
    附录D-2 《工业建构筑物残损信息调查表》
    附录D-3 《工业遗产设备信息调查表》
    附录D-4 《三维激光扫描站位记录表》
    附录D-5 《工业遗产本体层级文献资料登记表》
    附录D-6 《生产工艺流程登记表》
附录E 工业遗产相关行业类型列表翻译及整理
    附录E-1 英国IRIS工业遗产普查表附录I工业行业类型
    附录E-2 1936 年中华民国《实业部月刊》工业分类[105]
    附录E-3 1982 年版《中国统计年鉴》中工业分类
    附录E-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3-1984》
附录F 各层级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框架标准(笔者编制)
    附录F-1 国家层级GIS数据库框架
    附录F-2 城市层级GIS数据库框架
    附录F-3 遗产本体层级GIS数据库框架
    附录F-4 遗产本体层级文件数据库框架
附录G 工业遗产BIM信息模型标准化族库(笔者编制)
附录H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保护规划成果展示(笔者参与)
附录J 轮机车间主要残存信息汇总(笔者编制)

(5)基于竞争优势的物流成长(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1.1 全球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稳定发展
        1.1.1.2 WTO新一轮服务贸易谈判关注物流服务
        1.1.1.3 物流服务竞争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新焦点
        1.1.1.4 中国正逐步开放物流服务市场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关于物流成长研究的现状
        1.2.2 国内关于物流成长研究的现状
    1.3 研究的结构与内容
        1.3.1 研究的结构框架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5 文献资料检索汇总
第2章 物流成长概念:理论框架
    2.1 物流成长的概念分析
        2.1.1 成长与发展:概念比较
        2.1.2 物流成长:概念的界定与解析
        2.1.2.1 物流成长的概念
        2.1.2.2 物流成长的对象:“点”与“面”的关系集合
        2.1.2.3 物流成长的内涵
    2.2 物流成长的相关理论综述
        2.2.1 物流成长之概念成长
        2.2.1.1 物流概念的“萌芽期”
        2.2.1.2 物流概念的“前成长期”
        2.2.1.3 物流概念的“中成长期”
        2.2.1.4 物流概念的“后成长期”
        2.2.1.5 物流概念成长之比较
        2.2.2 物流成长阶段
        2.2.3 物流成长之技术成长
        2.2.3.1 从MRP到MRPⅢ
        2.2.3.2 DRP与DRPⅡ
        2.2.3.3 JIT
        2.2.3.4 ERP
        2.2.3.5 CRM
        2.2.3.6 ERM
    2.3 物流成长:一个理论框架
        2.3.1 物流成长的理论框架
        2.3.2 物流成长研究的理论基础
        2.3.2.1 成长的起源:竞争
        2.3.2.2 成长与进化理论
        2.3.2.3 生命周期理论
        2.3.2.4 竞争优势理论:从竞争战略到国家竞争优势
        2.3.2.5 资源基础理论:从资源到能力
第3章 物流成长的路径
    3.1 聚变与裂变:基本概念与延伸
    3.2 物流成长的内生路径:聚变
        3.2.1 联系:物流成长聚变的基本条件
        3.2.2 物流成长的功能聚变
        3.2.3 物流成长的“聚变式管理”
        3.2.4 物流成长的技术聚变
        3.2.4.1 物流技术聚变:与功能聚变相辅相成
        3.2.4.2 物流技术聚变:过程技术的变迁
        3.2.5 企业物流:物流聚变的结果
        3.2.5.1 物流聚变导致企业物流
        3.2.5.2 跨国公司:基于能力的企业物流聚变
        3.2.6 物流聚变的阻力
    3.3 物流成长的外生路径Ⅰ:裂变
        3.3.1 物流成长裂变的外部力量
        3.3.2 物流子公司:组织内部的物流成长裂变
        3.3.3 第三方物流:组织外部的物流成长裂变
        3.3.3.1 第三方物流:裂变与成长
        3.3.3.2 服务外包:裂变的内部驱动力
        3.3.3.3 第三方物流:组织裂变中的服务聚变
        3.3.3.4 跨国公司: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成长
    3.4 物流成长的外生路径Ⅱ:裂变后的聚变
        3.4.1 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再聚变
        3.4.2 物流园区:物流成长的布局“聚变”与产业集群
        3.4.2.1 物流产业集群的“聚变效应”
        3.4.2.2 物流园区:物流空间布局的“聚变”
        3.4.2.3 跨国公司:物流园区成长的助推剂
第4章 物流成长的竞争优势
    4.1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理论比较
    4.2 物流成长的比较优势逻辑
        4.2.1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下的物流成长
        4.2.2 考虑物流成本的比较优势原则
        4.2.3 国际贸易新理论下物流成长对福利的影响
    4.3 物流成长: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4.3.1 第三方物流生成:比较优势下专业分工的产物
        4.3.2 第三方物流成长: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4.4 物流成长的竞争优势:服务成长的竞争优势
        4.4.1 服务是物流的核心使命
        4.4.2 价值链:物流活动的竞争优势分析
        4.4.3 跨国公司:基于价值链全球化的物流成长
        4.4.4 服务利润链:物流服务的竞争优势分析
        4.4.4.1 服务利润链:服务业的价值链
        4.4.4.2 物流成长的服务利润链
        4.4.4.3 物流成长:基于客户服务的物流服务成长
        4.4.4.4 物流成长:基于生命周期的物流服务成长
第5章 物流成长的联盟优势
    5.1 物流成长的联盟优势效应
        5.1.1 物流联盟成长的交易费用机理
        5.1.1.1 物流联盟:物流关系的成长变迁
        5.1.1.2 物流联盟:交易费用理论基础
        5.1.1.3 物流联盟:交易费用的节约
        5.1.1.4 物流联盟:混合规制结构的产物
        5.1.2 物流联盟的竞争优势效应
        5.1.2.1 物流联盟:资源共享与核心能力互补的优势效应
        5.1.2.2 物流联盟:动态联盟的优势效应
        5.1.2.3 物流联盟:竞争优势效应评价
    5.2 物流成长的联盟优势创造
        5.2.1 物流成长的联盟静态优势创造
        5.2.2 物流成长的联盟动态优势创造
        5.2.2.1 物流联盟的规模经济效应
        5.2.2.2 物流联盟的范围经济效应
        5.2.2.3 物流联盟的共生经济效应
        5.2.2.4 物流联盟的速度经济效应
第6章 物流成长的创新优势
    6.1 物流成长创新的优势特征
        6.1.1 创新概念的成长解析
        6.1.2 物流成长创新的特征
    6.2 物流成长优势创新的必要性
        6.2.1 物流成长优势创新:范围视角
        6.2.1.1 物流成长优势创新:全球视角
        6.2.1.2 物流成长优势创新:国内视角
        6.2.2 物流成长优势创新:技术视角
        6.2.3 物流成长优势创新:风险视角
    6.3 基于竞争优势的物流成长创新
        6.3.1 以思维创新造就物流成长的竞争优势
        6.3.2 以制度创新造就物流成长的竞争优势
        6.3.2.1 物流制度创新: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
        6.3.2.2 价值链创新:物流制度创新的突破口
        6.3.2.3 价值链创新的优势路径选择
        6.3.3 以技术创新造就物流成长的竞争优势
        6.3.3.1 信息技术创新促进价值链重构
        6.3.3.2 信息技术滞后制约现代物流成长
        6.3.3.3 信息技术创新促进物流成长的高级化
        6.3.4 以服务创新造就物流成长的竞争优势
        6.3.4.1 物流成长的服务创新原则
        6.3.4.2 物流成长的服务创新思路
第7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特大城市疫情防控机制:经验、困境与重构——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特大城市的公共危机与疫情防控
二、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机制的演进过程
    (一)疫情防控初始阶段
    (二)疫情防控升级阶段
    (三)疫情防控控制阶段
三、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机制的经验与困境
    (一)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机制的经验
        1.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2.超常规的防控举措,最大限度抑制疫情传播。
        3.畅通的联防联控机制,彰显群防群治特色。
        4.科学的分级诊疗体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效率。
        5.信息化的防控体系,提升疫情防控实效。
    (二)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机制遭遇的困境
        1.防控初始阶段:
        2.防控升级阶段:
        3.防控控制阶段:
四、特大城市疫情防控机制的重构:“常态+应急”的动态融合发展
    (一)优化储备机制,夯实疫情防控常态能力
    (二)重构预警触发机制,提升疫情防控精准度
    (三)完善响应机制,增强疫情防控应急管理能力
    (四)强化引领控制机制,统领精准防控与善后

(7)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与实践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1.1.2 信息化在建筑业中的重要性
        1.1.3 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在建筑业信息化的主导地位
        1.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基本概念
        1.2.1 信息化相关基本概念
        1.2.2 施工总承包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
    1.3 国内外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现状
        1.3.1 国外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现状
        1.3.2 国内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1 论文的选题来源
        1.4.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和问题总结
    2.1 施工总承包企业的行业环境现状分析
        2.1.1 施工总承包为主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2.1.2 项目法施工为主的施工总承包方项目管理模式
        2.1.3 多种施工总承包企业管理层的项目管控模式共存
        2.1.4 不同类型项目特点及管理模式迥异
        2.1.5 各地存在多样的地方标准
        2.1.6 施工总承包企业存在不同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层次
    2.2 施工总承包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和难点分析
        2.2.1 施工总承包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2.2.2 施工总承包企业管理信息化要突破的难点
    2.3 施工总承包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2.3.1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2.3.2 企业信息化的软环境建设现状
        2.3.3 应用系统建设现状
        2.3.4 施工总承包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总结
    2.4 施工总承包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2.4.1 建立指导性的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概念框架
        2.4.2 建立业务模型和信息化模型
        2.4.3 开发适用性强的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实践研究
第3章 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概念框架
    3.1 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概念框架的引入
        3.1.1 基本概念
        3.1.2 本章研究目的
    3.2 ERP与施工总承包企业管理信息化概念框架
        3.2.1 以ERP为代表的思想构成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的概念框架
        3.2.2 建筑业与制造业的企业生产与管理模式比较
        3.2.3 制造业ERP不能作为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框架
    3.3 国内外建筑业信息化概念框架研究现状
        3.3.1 国外建筑业信息化概念框架的研究现状
        3.3.2 国内建筑业信息化概念框架的研究现状
        3.3.3 国内外建筑业信息化概念框架的研究现状总结
    3.4 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概念框架
        3.4.1 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用框架模式
        3.4.2 施工总承包企业的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整体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施工项目管理的关键业务模型及其信息化系统参考模型
    4.1 经营投标管理
        4.1.1 经营投标管理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4.1.2 经营投标管理的主要业务参考模型
        4.1.3 传统管理模式下的经营投标管理分析
        4.1.4 信息化模式下的经营投标管理模型
        4.1.5 经营投标管理信息化总结
    4.2 合同管理
        4.2.1 合同管理是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的主线
        4.2.2 施工总承包企业合同管理的主要业务参考模型
        4.2.3 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合同管理分析
        4.2.4 信息化模式下的合同管理参考模型
    4.3 分包管理
        4.3.1 分包管理在施工总承包企业中的地位
        4.3.2 分包管理的主要业务模型
        4.3.3 分包管理信息化管理参考模型
        4.3.4 分包管理信息化总结
    4.4 物资管理
        4.4.1 物资管理是实现施工项目管理目标的物质基础
        4.4.2 物资管理的主要业务参考模型
        4.4.3 传统管理模式下的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4.4.4 信息化模式下的物资管理参考模型
        4.4.5 物资管理信息化参考模型总结
    4.5 成本管理
        4.5.1 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
        4.5.2 传统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4.5.3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参考模型
        4.5.4 成本预测和计划子系统模型
        4.5.5 施工成本核算子系统模型
        4.5.6 施工成本动态分析子系统模型
        4.5.7 施工成本控制子系统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成本管理为核心的集成化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实践研究
    5.1 成本管理为核心的集成化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方案
        5.1.1 构建成本管理为核心的集成化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5.1.2 构建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5.1.3 成本管理为核心的集成化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方案
    5.2 成本预测和计划子系统的实践研究
        5.2.1 施工总承包企业成本预测和计划实践模式的多样性
        5.2.2 成本预测和计划子系统实践应用方案
        5.2.3 企业定额的制订和管理
        5.2.4 成本预测和计划中的预算导入管理
        5.2.5 成本计划的编制管理
        5.2.6 资源计划的编制管理
    5.3 成本核算子系统实践研究
        5.3.1 成本核算子系统实践应用方案
        5.3.2 实现与业务系统集成的成本核算子系统实践研究
        5.3.3 费用登记方式的成本核算子系统实践应用
    5.4 工程收支管理子系统实践研究
        5.4.1 工程收支管理子系统实践应用方案
        5.4.2 实现与业务系统集成的工程收支管理子系统实践研究
        5.4.3 联合经营模式下通过工程收支子系统进行成本控制实践应用
    5.5 成本动态分析子系统实践研究
        5.5.1 成本动态分析子系统的作用
        5.5.2 北京某建工集团的成本动态分析子系统实践应用
        5.5.3 天津某市政施工企业的成本动态分析子系统实践应用
        5.5.4 上海某建筑安装施工企业的成本动态分析子系统实践应用
        5.5.5 北京某建筑装饰施工企业的成本动态分析子系统实践应用
    5.6 成本控制子系统实践研究
        5.6.1 成本控制子系统实践应用方案
        5.6.2 成本事前控制的实践应用
        5.6.3 成本事中控制实践应用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未来工作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8)HJ铁路供电维修管理段存货管理完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存货管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存货管理的概念和发展
        2.1.1 存货管理的概念
        2.1.2 存货管理的发展
    2.2 存货管理的应用方法
        2.2.1 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2.2.2 ABC分类管理法
    2.3 存货管理的内容与结构
        2.3.1 存货管理的内容
        2.3.2 存货管理的结构
第3章 HJ铁路供电维修管理段存货管理现状
    3.1 HJ铁路供电维管段概况
    3.2 HJ铁路供电维管段存货特征及分类
        3.2.1 铁路供电维管段存货特征
        3.2.2 铁路供电维管段存货分类
    3.3 HJ铁路供电维管段存货管理现状
        3.3.1 采购管理现状
        3.3.2 验收管理现状
        3.3.3 仓储管理现状
        3.3.4 信息化管理现状
第4章 HJ铁路供电维修管理段存货管理的问题及分析
    4.1 存货采购环节不完善
        4.1.1 采购计划不合理
        4.1.2 招标过程存在缺陷
    4.2 存货验收入库存在缺陷
    4.3 存货仓储管理不健全
        4.3.1 存货出入库登记不及时
        4.3.2 呆滞存货处理不完善
        4.3.3 期末盘点工作存在漏洞
    4.4 存货信息化管理手段滞后
    4.5 存货管理制度缺失
第5章 HJ铁路供电维修管理段存货管理改进建议
    5.1 完善存货采购环节的管理
        5.1.1 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
        5.1.2 建立制度化的采购程序
        5.1.3 加强对存货采购的监督
    5.2 改善存货验收入库流程
    5.3 提高仓库管理水平
        5.3.1 完善呆滞物资管理
        5.3.2 健全存货盘点的监督
    5.4 加强存货的信息化管理
        5.4.1 设置存货智能管理系统
        5.4.2 建立大数据管理体系
    5.5 完善企业存货管理制度
        5.5.1 制定适合维管段细化管理制度
        5.5.2 强化存货管理人员培训
第6章 研究结论、建议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框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与内容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
        一、宏观经济后果
        二、微观经济后果
    第二节 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一、生产要素和生产工艺流程的影响因素
        二、生产要素和生产工艺流程的经济后果
    第三节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一、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
        二、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经济后果
    第四节 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后果
    第五节 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
        一、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二、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 技术创新、生产组织形式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建构与观点提出
        一、技术创新、生产要素构成变化与成本管理创新
        二、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流程进步与成本管理创新
        三、技术创新、产出产品升级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一、案例选择说明
        二、证据资料收集与处理
    第四节 生产组织形式案例分析
        一、技术创新、生产要素及成本管理创新
        二、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流程及成本管理创新
        三、技术创新促进成本管理创新—基于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视角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完善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建构与观点提出
        一、技术创新结果、组织结构特征变化与成本管理创新
        二、技术创新方式、组织结构形式选择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一、案例选择说明
        二、证据资料收集与处理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大庆油田技术创新历程回顾
        二、技术创新对组织结构形式的影响
        三、技术创新对组织结构特征的影响
        四、技术创新通过组织结构影响成本管理创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息技术创新、会计信息系统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构建与观点提出
        一、信息技术的创新历程
        二、信息技术创新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三、会计信息系统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
        四、信息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路径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一、案例选择说明
        二、案例证据资料收集与分析
        三、案例研究思路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采油二厂会计信息化案例分析
        二、中国石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总结
    本章小结
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
    三、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
    四、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四、构筑现代化的物资管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物流园区系统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D]. 韩勇. 天津大学, 2003(01)
  • [2]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D]. 王薇.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 [3]我国物流企业的空间组织研究[D]. 王成金. 南京师范大学, 2005(03)
  • [4]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建构研究[D]. 张家浩. 天津大学, 2018(06)
  • [5]基于竞争优势的物流成长[D]. 龙江. 华东师范大学, 2004(04)
  • [6]特大城市疫情防控机制:经验、困境与重构——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J]. 卿菁.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
  • [7]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与实践应用[D]. 梁博.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2009(01)
  • [8]HJ铁路供电维修管理段存货管理完善研究[D]. 王秀. 青岛大学, 2020(02)
  • [9]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J].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规划建设, 2005(02)
  • [10]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D]. 刘忠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构建现代物资管理体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