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膜弹性纤维增生症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研究

心内膜弹性纤维增生症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研究

一、心内膜纤维弹性组织增生症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华鹏[1](2021)在《《临床实践中的心力衰竭》第2章汉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学是人类共同的瑰宝,守护着人类的健康。基于当下新冠疫情的进展,了解医学知识可以引发公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医学的进步离不开各国之间的交流,在此过程中,医学文献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报告通过翻译医学英文书籍《临床实践中的心力衰竭》(第2章),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归纳了医学英语的翻译方法,供相关领域的译者参考,并为中国医务人员提供国外心力衰竭的治疗研究结果。此报告描述了翻译实践的整个过程,包括项目介绍、翻译过程描述、理论框架、案例分析与总结。此翻译实践为医学翻译,专业性强,在医学词汇、缩略词、名词化、被动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语篇衔接与连贯等方面均有所体现。医学翻译应遵循忠实的原则,译文的语言应尽量专业、凝练,符合医学汉语的表达。报告以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为指导,结合实例探讨适合医学英语翻译的策略及方法,如词性转换、句子切分与合并、句式重组等,使译文语义恰当,易于让译入语读者接受。此实践报告总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试图探索解决医学翻译难点的方法,加深了笔者对医学翻译的理解;并由此总结出医学英语汉译的经验,包括参考平行文本,建立医学术语及缩略词库,长难句解析等。报告旨在向其他其他从事医学翻译的译者们学习和交流,共同寻找应对医学翻译困难的方法,从而产出高质量的译文。

张贤[2](2021)在《左心室系统相关先天性心脏病胎儿颅脑发育的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心脏血管先天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或功能异常,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1%,是胎儿所有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畸形。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存活率较前明显提高,人们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解剖、病理、生理学认识逐步加深,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发育相对迟缓,相较正常人容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而这些异常似乎可以追溯到胎儿时期。在中晚孕期,部分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畸形如:永存动脉干(Persistent truncus arteriosus,PTA)、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ypoplastic left heart syndrome,HLHS)、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TGA)、法洛氏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等的胎儿头围小于正常孕周。这些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解剖及血流动力学表现左心室流出道及主动脉的异常。这些异常归属于左心室系统,于是本文提出了左心室系统相关先天性心脏病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由先天性因素引起的左心室、主动脉弓及其血液流通通路上相关的解剖学或功能的异常的先天性心脏病,它包含法洛氏四联症、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ulmonary atresia with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A/VSD)、永存动脉干、心内膜垫缺损(Endocardialcushion defect,EC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左心室双出口(Double outlet of left ventricle,DOLV)、单心室(Single ventricle,SV)、先天性主动脉狭窄(Congenital aortic stenosis,CAS)、主动脉弓离断(Interruption of aortic arch,IAA)、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Congenital steno-sis of aortic valve,CSAV)及累及左心室-主动脉弓的各种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如Taussing Bing综合症、HLHS等。但并不包含单纯右旋心、右位主动脉弓伴或不伴镜面分枝、迷走锁骨下动脉等不影响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先天变异。头围(Head circumference,HC)和双顶径(Biparietal diameter,BPD)是反应胎儿大脑发育的指标之一。也是孕中晚期孕妇超声(Ultrasonography,US)检查项目之一,测量简单易行,所以本研究选择头围和双顶径作为左心室系统相关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观察点,进行分析。目的:对126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双顶径、额枕径、头围及大脑体积的研究,间接分析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是否异常于正常胎儿。方法:连续性纳入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126例左心室系统相关先天性心脏病胎儿(A组)及126例同孕周正常胎儿(B组),收集左心室系统相关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和同孕周正常胎儿双顶径、额枕径、头围及大脑体积数据。应用Hadlock表计算左心室系统相关先天性心脏病胎儿(A组)头围对应超声孕周。应用配对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胎儿双顶径、额枕径、头围、大脑体积及左心室系统相关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超声孕周与临床孕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左心室系统相关先天性心脏病胎儿(A组)双顶径、头围、额枕径及大脑体积中位数小于正常胎儿(B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左心室系统相关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中位分别为:5.7cm,24.0cm,8.7cm,187.6cm3;正常组中位数分别为:6.9cm,26.1cm,9.4cm,236.5cm3;Z=-3.601,Z=-3.710,Z=-3.721,Z=-3.451;P值均<0.001]。(2)Hadlock表计算左心室系统相关先天性心脏病胎儿(A组)双顶径对应超声孕周中位数小于胎儿临床孕周,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孕周中位数:26.5(23.3,29.4)周;临床孕周中位数:27.0(24.0,29.3)周;Z=-4.70;P<0.001]。结论:左心室系统相关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双顶径、头围、额枕径及大脑体积小于相应孕周正常胎儿,头围对应超声孕周也小于胎儿临床孕周。左心室系统相关先天性心脏病胎儿颅脑在胎儿时期发育迟于正常胎儿。

陈芳芳[3](2021)在《脂肪细胞来源外泌体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糖尿病是21世纪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总数最多的国家。与未患糖尿病的成年人相比,大约75%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研究表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受累程度高且弥漫病变较多、狭窄程度较重,临床治疗困难明显增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是目前用于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有效手段。但是在PCI日臻完善的今天,糖尿病一直是PCI术中并发症和术后近、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显着升高,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支架内再狭窄(Int-stentrestenosis,ISR)是涉及多种机制的复杂疾病过程,是恶化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患者预后的核心问题。现有观点认为以平滑肌细胞增殖为核心的血管内膜增生是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病理过程和关键环节。以此为靶点开发的雷帕霉素、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但存在“晚期追赶现象”,且晚期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仍高达10%。由此推测平滑肌细胞增殖可能只是血管内膜增生的主要中间过程而非启动因素,而糖尿病导致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显着增高的关键机制也尚未阐明。因此,探索糖尿病条件下血管内膜增生的启动环节,寻找以此为靶点的干预方法,才能从源头上阻断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发展。对于血管结构而言,内皮细胞作为管壁组织与血液中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天然屏障,是保护平滑肌细胞免受刺激因素干扰的关键,在血管内膜增生过程中可能是先于平滑肌细胞发挥作用的核心角色。支架的植入过程中存在内皮细胞受损,内皮细胞损伤是启动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步骤。围手术期药物的规范应用已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内皮细胞的完整性,而平滑肌细胞仍能不断受到刺激而增殖。近期关于内皮细胞在刺激因素下向间质细胞转变即内皮间质转化(Endo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的研究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EndMT 是指在某些特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内皮细胞失去其自身特异性抗原,而获得间质细胞抗原,同时其生物学特性明显改变,获得较强的增殖、迁移、收缩能力。EndMT在冠状动脉和肺动脉的发育过程中可使内皮细胞向平滑肌细胞进行转化,对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发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EndMT参与了诸多与血管内膜增生相关疾病的发生过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但未涉及PCI术后再狭窄防治的研究。因此,EndMT可能是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关键步骤。近来研究证实,多种外界刺激因素在内皮细胞发生EndMT中起重要作用,包括高糖、炎症、低氧、脂代谢异常、氧化应激、机械牵张力、吸烟等,但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上述多种机制的协同作用。外泌体(Exosomes)能够携带大量蛋白质、核酸及脂质成分,整合来源细胞的有效刺激信息,有效实现信号的级联放大和远距离传输。Exosomes所携带、传递的信息成分多与其来源细胞/组织密切相关。糖尿病状态下,脂肪细胞来源外泌体(Adipocyte-derived exosomes,AdExos)含有脂肪组织炎症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蛋白及核酸成分,能够通过作用于靶细胞诱发多种生物学功能,可能是链接胰岛素抵抗的脂肪组织与糖尿病动脉血管之间的重要桥梁,是整合机体多种刺激因素,诱发EndMT的关键载体。Sonic hedgehog(Shh)作为Hedgehog蛋白三种同源形式之一,表达最广泛,活性最高,是参与胚胎发育的关键蛋白。在肿瘤领域的研究发现,Shh具有激活Snail信号通路促进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而EndMT是EMT的一种特殊类型。进一步研究证实,Snail信号通路亦是调节EndMT形成的关键信号通路。综上,我们提出研究假说:糖尿病状态下,携带Shh的AdExos增多,被内皮细胞摄取,AdExos通过其表面携带的Shh激活Snail依赖的EndMT过程,导致内皮细胞发生表型转换,逐渐向间质细胞转化,促进血管内膜增生,最终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鉴于以上假说,我们将进行体内及体外实验,在整体和细胞水平研究脂肪细胞来源外泌体在血管再狭窄中的作用及具体机制。研究目的1.在整体动物水平证实AdExos通过其携带的Shh促进内皮间质转化,加剧血管内膜增生,进而影响糖尿病血管再狭窄的发生;2.从细胞水平探索AdExos促内皮间质转化的特性,验证AdExos通过其携带的Shh激活内皮细胞Snail信号通路并促进EndMT,为2型糖尿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研究方法1.培养、诱导分化3T3-L1前脂肪细胞并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首先,我们通过胰岛素、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与地塞米松联合诱导的方法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再通过高糖联合高胰岛素的方法建立胰岛素抵抗的脂肪细胞模型,采用无exosomes血清培养并收集细胞上清,获取对照组(Control,Ctrl)及胰岛素抵抗组(Insulin resistance,IR)脂肪细胞上清。2.Shh腺病毒转染3T3-L1脂肪细胞在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再将Shh干扰及过表达的腺病毒转染入成熟脂肪细胞中,采用无exosomes血清培养后,收集细胞上清,获取胰岛素抵抗组、Shh干扰的胰岛素抵抗组、Shh过表达的胰岛素抵抗组及空载体胰岛素抵抗组的脂肪细胞上清。3.AdExos的分离提取及特征鉴定将前文中获得的多种脂肪细胞上清通过超速差速离心法,分离提取上清中的外泌体,由此获得对照组外泌体(Ctrl-AdExos)、胰岛素抵抗组外泌体(IR-AdExos)、Shh干扰的胰岛素抵抗组外泌体(IR-AdExosshh-)、Shh过表达的胰岛素抵抗组外泌体(IR-AdExosshh+)及空载体胰岛素抵抗组外泌体(IR-AdExosvector);再采用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粒度仪、流式细胞仪及Western blot等方法进行AdExos的特征鉴定。4.2型糖尿病血管再狭窄ApoE-/-小鼠模型的构建4周龄的雄性ApoE-/-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禁食处理12~14小时,进行腹腔糖耐量试验(Intraperitone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IPGTT)后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和普通饮食组,高脂饮食组予以高脂饲料喂养,普通饮食组予以普通生长繁殖饲料喂养;6周后再次进行IPGTT试验,出现胰岛素抵抗的高脂饮食组小鼠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剂量标准为75mg/kg),普通饮食组小鼠给予同等剂量的枸橼酸钠缓冲液进行腹腔注射;继续以原饲料喂养2周后,再次进行IPGTT试验和随机血糖检测,如果小鼠的随机血糖水平≥11.1mmol/L,且有多饮、多尿、多食等现象,则纳入2型糖尿病组。对2型糖尿病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通过植入股动脉袖套的方法构建血管再狭窄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IR-AdExos及IR-AdExosshh-经尾静脉注射,最后得到动物分组分别为普通饮食再狭窄组(Chow)、普通饮食+IR-AdExos再狭窄组(Chow+IR-AdExos)、普通饮食+IR-AdExosshh-再狭窄组(Chow+IR-AdExosshh)、糖尿病再狭窄组(DM)、糖尿病+IR-AdExos再狭窄组(DM+IR-AdExos)及糖尿病+IR-AdExosshh-再狭窄组(DM+IR-AdExosshh-)。5.小鼠体内血管对AdExos的摄取为了验证小鼠血管能够摄取AdExos,我们采用PKH26染料标记AdExos,经尾静脉注射入再狭窄模型小鼠,制作血管标本切片,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AdExos在体内的摄取情况。6.病理组织学染色观察血管再狭窄情况对股动脉再狭窄部位组织标本切片进行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Verhoeffs Van Gieson弹性纤维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再狭窄情况。7.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再狭窄部位EndMT发生情况通过进行 CD31 和 SM22α、CD31 和 Vimentin、Ve-Cadherin 和 SM22α、Ve-Cadherin和Vimentin免疫荧光共定位染色的方法检测血管再狭窄部位EndMT的发生情况。8.分离提取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验证内皮细胞对AdExos的摄取为了进一步研究AdExos对内皮细胞发生内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体外细胞实验,通过酶消法提取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给予PKH26标记的AdExos,采用鬼笔环肽标记细胞骨架蛋白,显微镜下观察内皮细胞对AdExos的摄取。9.AdExos刺激孵育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检测细胞中EndMT发生情况再将所获取的Ctrl-AdExos、IR-AdExos、IR-AdExosshh-、IR-AdExosshh+、IR-AdExosvector等不同培养条件来源的AdExos及TGF-β、SHH重组蛋白用以刺激孵育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的方法评价内皮标记物和间质标记物的表达变化及EndMT的发生情况。10.Western blot 检测分子机制方面,取AdExos及重组蛋白刺激孵育后的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提取蛋白质,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hh、内皮细胞及间质细胞标记物的表达及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建立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至成熟脂肪细胞后,细胞质内出现较多、较大的脂滴;高糖高胰岛素条件培养成熟脂肪细胞24h后,脂肪细胞总蛋白中总IRS1表达量显着减少,磷酸化Ser307位点的IRS1表达量显着增高,Akt的磷酸化水平降低;脂肪细胞细胞膜蛋白Glut4表达减少而细胞浆蛋白Glut4表达增加,提示胰岛素抵抗状态下Glut4细胞膜转位减少;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脂肪细胞脂质沉积增多。上述结果表明我们成功建立了 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2.AdExos的分离提取及特征鉴定透射电镜观察下发现AdExos呈膜包被的囊泡状,直径在30~100nm范围内;动态光散射粒度仪结果表明AdExos直径范围分布于30~100nm;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学结果表明AdExos阳性表达CD63、TSG101及CD81,而不表达GRP94和Calnexin。3.构建2型糖尿病血管再狭窄ApoE-/-小鼠模型ApoE-/-小鼠通过高脂饮食饲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一次性注射的方法构建2型糖尿病模型,糖尿病小鼠随机血糖≥11.1 mmol/L,且有多饮、多尿、多食等现象。在此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股动脉袖套植入的方式构建再狭窄模型。4.糖尿病脂肪组织来源外泌体富集Shh分子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小鼠脂肪组织来源外泌体蛋白中Shh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糖尿病组小鼠脂肪组织来源外泌体中Shh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证明糖尿病脂肪组织来源外泌体富集Shh分子。5.小鼠体内血管对AdExos的摄取在免疫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发现PKH26标记的AdExos呈红色荧光,分布于小鼠血管范围内,证明小鼠血管能够成功摄取AdExos。6.IR-AdExos通过携带的Shh分子促进血管再狭窄高分辨率显微超声技术检测股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HE染色分析血管再狭窄,综合二者结果确定血管再狭窄情况。结果表明,糖尿病组小鼠股动脉再狭窄情况与普通饮食组相比明显加重;与普通饮食组或糖尿病组相比,普通饮食+IR-AdExos组或糖尿病+IR-AdExos组的再狭窄情况进一步加重;而Shh蛋白敲减后的IR-AdExos,其促血管再狭窄的能力有所下降,即普通饮食+IR-AdExosshh-组小鼠股动脉再狭窄较普通饮食+IR-AdExos组小鼠更轻,糖尿病+IR-AdExosshh-组小鼠股动脉再狭窄程度比糖尿病+IR-AdExos组小鼠更轻。7.IR-AdExos通过携带的Shh分子促进股动脉再狭窄部位EndMT的发生通过免疫荧光共定位的方法检测血管再狭窄部位发生EndMT的情况,免疫荧光共定位时,如果内皮细胞同时表达内皮细胞特征性标志物(CD31、Ve-Cadherin)和间充质细胞特征性标志物(SM22α、Vimentin)则记为发生内皮细间质转化的细胞。结果表明糖尿病状态下,内皮细胞标志物减少,间质细胞标志物增加,提示发生EndMT;尾静脉注射IR-AdExos能够进一步促进EndMT的发生,而敲减Shh的IR-AdExos其促EndMT作用减弱,证明IR-AdExos表面的Shh分子是IR-AdExos发挥促EndMT作用的主要分子靶点。8.成功提取原代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能够摄取AdExos我们采用酶消法成功提取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经免疫荧光染色证明所提取的内皮细胞阳性表达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证明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提取成功。将PKH26标记的AdExos与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共同孵育,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浆内有红色荧光,即为被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摄取的AdExos,证明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能够摄取AdExos。9.AdExos促进内皮细胞发生EndMT将 Ctrl-AdExos、IR-AdExos、IR-AdExosshh-、IR-AdExosshh+、IR-AdExosvector等不同培养条件来源的AdExos及TGF-β、SHH重组蛋白刺激孵育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后,通过免疫荧光共定位的方法检测内皮细胞EndMT的发生。免疫荧光共定位时,如果内皮细胞同时表达内皮细胞特征性标志物(CD31、Ve-Cadherin)和间充质细胞特征性标志物(α-SMA、FAP、FSP-1)则记为发生内皮细间质转化的细胞。与Ctrl组相比,IR-AdExos组内皮细胞发生EndMT增多;与IR-AdExos组相比,IR-AdExosshh-组发生EndMT的内皮细胞数量并无显着增加,而IR-AdExosshh+组中发生EndMT的内皮细胞数量进一步增加;TGF-β作为阳性对照,在其刺激下,发生EndMT的内皮细胞数量显着增加;SHH重组蛋白刺激组中,发生EndMT的内皮细胞数量也有显着增加。上述结果表明,IR-AdExos能够促进内皮细胞发生EndMT,且该作用是经由其携带的Shh分子发挥的。另,TGF-β及SHH也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发生EndMT的作用。10.IR-AdExos促进血管再狭窄EndMT的分子机制与Ctrl组相比,IR-AdExos组内皮细胞中Snail和Slug表达显着升高。证明IR-AdExos的促EndMT作用是通过其表面的Shh作用于下游的Snail和Slug分子发挥作用。研究结论1.胰岛素抵抗条件下,脂肪细胞中脂质含量增多,脂肪细胞来源外泌体富集Shh分子;2.IR-AdExos能够通过携带的Shh分子,经由Shh/Snail/Slug信号通路促进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发生EndMT;3.富集Shh的IR-AdExos能够明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发生间质转化,进而加剧糖尿病小鼠血管再狭窄的发生,可能是糖尿病脂肪组织促进血管再狭窄的重要机制之一,IR-AdExos有望成为进一步防治糖尿病ISR的新靶点。研究背景糖尿病已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增长迅速,中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最多的国家。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粥样斑块破裂导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是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但是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易损斑块发生率高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循证医学证据表明,积极控制血糖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但强化降糖治疗能否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尚未得到证实。这提示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仅能反映代谢水平,而不是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易损斑块发生率高的根本原因。因此,亟需深入探讨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增加的深层次机制。既往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常出现病理性新生血管,且在易损斑块和斑块易损部位尤为明显,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病理性新生血管是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的关键环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动脉损伤部位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与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有关,这些斑块脆性较大且易发生破裂,进而导致血管阻塞。除了斑块内出血机制以外,病理性新生血管还通过白细胞征募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同属慢性炎症性疾病,在2型糖尿病状态下,脂质在脂肪细胞中不断存储,随着脂肪细胞逐渐增大,导致脂肪细胞功能失调,脂肪因子分泌紊乱,大量促炎因子合成释放,引发全身代谢性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从而加速斑块进展,促进易损斑块的形成。此外,有研究发现,脂肪细胞能够分泌内皮特异性丝裂原和促血管生长因子,参与新生血管的形成。但功能失调的脂肪组织如何促进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促进斑块发生发展的确切机制至今尚未见报道。近期,有学者认为外泌体(Exosomes)是脂肪组织与血管间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Exosomes是由多种细胞(如血小板、内皮细胞、单核细胞等)产生的,携带大量与其细胞/组织来源和功能密切相关的蛋白质、核酸和脂质成分。可实现信号的级联放大和远距离传输。在人体内所有exosomes中,脂肪细胞来源的exosomes(Adipocyte-derived exosomes,AdExos)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Hulsmans等认为,AdExos是将脂肪组织产生的炎症及氧化应激信息传递到血管的重要使者,从而引起内皮损伤、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但是,AdExos对于斑块稳定性变化及斑块内病理性新生血管的形成有无影响尚未见报道。研究发现AdExos富含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有利于循环中的AdExos粘附、迁移、浸润于内皮细胞。糖尿病慢性低度炎症状态下,受损的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且炎症因子(IL-6、IL-8)、趋化因子(MCP-1)、粘附因子(VCAM-1、E-selectin)表达上调,为循环中的AdExos粘附、浸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此外,AdExos携带丰富的促血管生成miRNA,如miR221、miR27b、miR21、miR17~92等。脂肪组织作为内分泌器官,是多器官间相互联系的纽带。Hedgehog 蛋白在哺乳动物中有 Sonichedgehog(Shh)、Indianhedgehog(Ihh)及Desert hedgehog(Dhh)三种同源形式,其中Shh表达最广泛,活性最高。Hedgehog在斑马鱼胚胎发育中通过VEGF促进主动脉生成。Shh缺失的小鼠发育中的肺缺乏正常血管化的能力。Hedgehog信号可通过控制众多促血管生成因子包括VEGF-a,VEGF-b,VEGF-c及AngII的表达而调控新生血管的生成。Hedgehog蛋白促血管生成功能的发挥是通过连接到一种12次跨膜受体蛋白--Patched实现的。在正常情况下,Patched受体与另一种7次跨膜受体蛋白——Smoothened(Smo)相结合且抑制Smo的作用。当Hedgehog蛋白与Patched受体结合后,解除了对Smo的抑制作用,进而启动信号转导。Smo是Hedgehog信号通路的信息转换器,把细胞外的Hedgehog蛋白信号向细胞内传递,激活胶质瘤相关原癌基因(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Gli)转录因子。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如下假说:糖尿病状态下,功能失调的脂肪组织释放入循环血液中的AdExos数量增多,其通过其表面的Hedgehog蛋白与内皮细胞上的Patched受体结合,促进病理性新生血管的形成,加速斑块进展及易损斑块的形成。研究目的1.从细胞水平分析AdExos促血管生成的特性;2.体外验证AdExos是否通过启动Hedgehog信号通路,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研究方法1.培养、诱导分化3T3-L1前脂肪细胞并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通过胰岛素、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与地塞米松联合诱导的方法将3T3-LI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再通过高糖+高胰岛素的方法建立胰岛素抵抗的脂肪细胞模型。采用无exosomes血清培养并收集细胞上清,获取对照组(Control,Ctrl)及胰岛素抵抗组(Insulin resistance,IR)脂肪细胞上清。2.Shh腺病毒转染3T3-L1脂肪细胞在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再将Shh干扰及过表达的腺病毒转染入成熟脂肪细胞中,采用无exosomes血清培养后,收集细胞上清,获取胰岛素抵抗组、Shh干扰的胰岛素抵抗组、Shh过表达的胰岛素抵抗组及空载体胰岛素抵抗组的脂肪细胞上清。3.AdExos的分离提取将前文中获得的多种脂肪细胞上清通过超速差速离心法,分离提取上清中的外泌体,由此获得对照组外泌体(Ctrl-AdExos)、胰岛素抵抗组外泌体(IR-AdExos)、Shh干扰的胰岛素抵抗组外泌体(IR-AdExosshh-)、Shh过表达的胰岛素抵抗组外泌体(IR-AdExosshh+)及空载体胰岛素抵抗组外泌体(IR-AdExosvector)。4.分离提取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验证内皮细胞对AdExos的摄取为了进一步研究AdExos对内皮细胞血管新生能力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体外细胞实验,通过酶消法提取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给予PKH26标记的AdExos,显微镜下观察内皮细胞对AdExos的摄取。5.AdExos刺激孵育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检测内皮细胞功能的改变将所获取的 Ctrl-AdExos、IR-AdExos、IR-AdExosshh-、IR-AdExosshh+、IR-AdExosvector等不同培养条件来源的AdExos及VEGF、SHH重组蛋白用以刺激孵育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通过PCNA/KI67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内皮细胞增殖功能,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迁移功能。6.小管形成实验检测AdExos促血管新生的特性将 Ctrl-AdExos、IR-AdExos、IR-AdExosshh-、IR-AdExosshh+、IR-AdExosvector等不同培养条件来源的AdExos及VEGF、SHH重组蛋白用以刺激孵育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通过小管形成实验观察小管形成的数量及分支长度,评价AdExos的促血管新生的能力。7.Hedgehog信号通路在AdExos促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分子机制方面,给予Hedgehog蛋白阻断剂——环巴胺阻断Hedgehog信号通路,通过小管形成实验观察小管形成的数量及分支长度,检测内皮细胞的小管形成功能。给予Hedgehog蛋白阻断剂——环巴胺和Gli抑制剂——Gant61刺激孵育,提取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蛋白质,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成功提取原代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能够摄取AdExos我们采用酶消法成功提取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经免疫荧光染色证明所提取的内皮细胞阳性表达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证明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提取成功。将PKH26标记的AdExos与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共同孵育,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浆内有红色荧光,即为被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摄取的AdExos,证明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能够摄取AdExos。2.IR-AdExos改变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功能用Ctrl-AdExos、IR-AdExos、VEGF及SHH重组蛋白刺激孵育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首先进行PCNA和KI67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trl-AdExos刺激组的PCNA和KI67的表达量有所增加,IR-AdExos刺激组的PCNA和KI67的表达量显着增加,以VEGF作为促血管新生的阳性对照用以刺激内皮细胞,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VEGF刺激组中内皮细胞的PCNA及KI67表达量均显着增加。表明IR-AdExos、VEGF能够显着增强内皮细胞的增殖功能。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trl-AdExos刺激组的细胞迁移率有增加,IR-AdExos细胞迁移率显着增加,VEGF刺激组细胞迁移率明显增加。表明IR-AdExos、VEGF能够显着增强内皮细胞的迁移功能。3.AdExos促进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小管形成功能用Ctrl-AdExos、IR-AdExos、VEGF及SHH重组蛋白刺激孵育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进行小管形成实验,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Ctrl-AdExos刺激组细胞小管形成数量、分支长度增加,IR-AdExos刺激组细胞小管形成数量、分支长度显着增加,VEGF阳性对照组内皮细胞小管形成数量、分支长度显着增加。表明IR-AdExos、VEGF能够明显增强内皮细胞的小管形成功能。4.Shh基因干预的IR-AdExos影响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功能用 IR-AdExos、IR-AdExosshh-、IR-AdExosshh+、IR-AdExosvector 等不同培养条件来源的AdExos及VEGF、SHH重组蛋白刺激孵育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进行PCNA和KI67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IR-AdExos组相比,IR-AdExosshh-组中内皮细胞PCNA、KI67的表达量有所降低,IR-AdExosshh+组内皮细胞中PCNA、KI67的表达量显着增加。表明Shh是IR-AdExos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功能的重要分子。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IR-AdExos组相比,IR-AdExosshh-组中细胞迁移率降低,IR-AdExosshh+组内皮细胞细胞迁移率显着增加。表明Shh是IR-AdExos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功能的重要分子。5.Shh基因干预的IR-AdExos影响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小管形成功能用 IR-AdExos、IR-AdExosshh-、IR-AdExosshh+、IR-AdExosvector 等不同培养条件来源的AdExos及VEGF、SHH重组蛋白刺激孵育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进行小管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IR-AdExos组相比,IR-AdExosshh-组中内皮细胞小管形成数量、分支长度降低,IR-AdExosshh+组内皮细胞小管形成数量、分支长度显着增加。表明Shh是IR-AdExos促进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重要分子。6.Hedgehog信号通路在AdExos促血管新生中的作用给予 Hedgehog 抑制剂环巴胺和 IR-AdExos、IR-AdExosshh-、IR-AdExosshh+、IR-AdExosvector等不同培养条件来源的AdExos以及VEGF重组蛋白刺激孵育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检测内皮细胞小管形成功能,结果表明IR-AdExos+环巴胺组的小管形成数量、分支长度显着降低,证明Hedgehog是AdExos促血管新生的关键分子。7.AdExos促血管新生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情况给予Hedgehog抑制剂环巴胺、Gli抑制剂Gant61及IR-AdExosshh+刺激孵育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R-AdExosshh+刺激条件下,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中Gli表达量显着升高;给予环巴胺和Gant61(Gli抑制剂)后,Gli表达量显着降低,证明AdExos通过Patched/Gli信号通路促进血管新生。研究结论1.IR-AdExos能够增强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功能,促进血管新生;2.Shh是IR-AdExos促进内皮细胞功能改变的关键分子;3.IR-AdExos通过Patched/Gli信号通路促进血管新生。

赵玉玺[4](2021)在《升主动脉扩张合并瓣膜疾病腔内微创治疗的新器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由于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以退行性病变为主要原因的升主动脉扩张(Ascending aortic dilation,AAD)合并瓣膜功能不全复合病变在人群中的患病率越来越高。AAD和瓣膜疾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促使病程进一步恶化,最终造成心功能失代偿、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破裂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的发生。随着微创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已成为主动脉及主动脉瓣(Aortic valve,AV)疾病微创治疗的主要方法,也为外科高危手术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但针对AAD合并瓣膜疾病一体化腔内治疗的研究数据仍然不足,也尚无腔内治疗的指南建议。因此,针对此复合病变人群的腔内治疗需求就尤为迫切。如何采用微创的治疗方法一体化解决AAD合并AV疾病,以及如何采用微创的治疗方法同期解决AAD合并多瓣膜疾病等问题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和方向。研究目的:(1)获取AAD合并瓣膜疾病患者的临床分布特点及手术治疗结果;(2)探究AAD合并AV疾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3)分析AAD合并AV疾病的影像学形态特点,提出新型移植物及输送系统的设计方案;(4)通过体外与体内实验,探究新型主动脉瓣窗型腔内移植物系统的早期可行性及安全性;(5)通过体外实验,初步探索经导管同期治疗升主动脉瘤(Ascending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ATAA)合并主动脉瓣返流(Aortic regurgitation,AR)及二尖瓣返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的可行性。研究方法:(1)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AAD入院接受外科手术患者的治疗情况,分析不同病变类型的分布特点和手术预后情况。(2)血流动力学研究:基于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数据建立AAD模型,通过流固耦合的数值仿真方法,对相关参数进行分析,探讨其血流动力学特点。(3)基于影像学分析的移植物研发:对AAD合并AV疾病的38例患者与按照年龄、性别匹配同期行CTA检查且升主动脉形态正常的患者进行影像学解剖形态对比。依据解剖学数据设计并研发符合病变形态并达到同期腔内治疗目的移植物装置。(4)移植物体外及体内实验:通过20例猪心-主动脉标本体外模拟实验,经心尖导入新型主动脉瓣窗型腔内移植物系统,进一步规范移植物系统的操作流程,探索该新型移植物系统的效能和可操作性;在6头成年健康家猪中完成新型移植物系统的体内释放,并通过CTA、心脏彩超、心电图、大体标本以及病理学检查,评估该新型移植物系统的早期安全性和可行性。(5)经导管同期腔内修复ATAA合并AR及MR疾病模型的体外研究:在10例猪心-主动脉标本中建立ATAA合并AR及MR疾病模型,通过体外模拟系统经心尖导入主动脉瓣窗型腔内移植物和二尖瓣(Mitral valve,MV)腔内移植物,探索同期治疗ATAA合并AR及MR理念的可行性。结果:(1)在纳入的342例患者中,退行性病变(162/342,48.8%)仍然为主要发病原因。在疾病分布方面,单纯AAD的占比最小(12/342,3.5%)。AAD合并AV疾病占比最高(129/342,37.7%),其中AR最为常见(51/342,14.9%)。AAD合并双瓣膜疾病中,AR合并MR的占比最高(67/342,19.6%)。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1%(7/342)。单因素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P=0.012),术前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40%(P=0.007)和手术治疗(P=0.040)三个因素与手术死亡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HD和术前EF值<40%是手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HD,(OR=8.657,95CI=1.73-43.09,P=0.008);EF值<40%(OR=0.075,95CI=0.01-0.04,P=0.002)】。术后并发症较为常见(115/342,33.6%)。有17例晚期死亡。术后2、4、6年生存率分别为93.9%、93.0%、93.0%。随访期共有40例并发症发生,术后2、4、6年无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8.8%、58.2%、58.2%。(2)在血流动力学参数方面,正常组、AAD+AS+AR组和ATAA+AR组模型AV的有效开口面积(Effective orifice areas,EOA)为2.67 cm2、2.17 cm2和4.13 cm2,最大跨瓣压差为14.65 mm Hg、18.63 mm Hg和13.82 mm Hg。正常组和AAD+AS+AR组模型的峰值流速均出现在AV处。ATAA+AR组模型中峰值流速出现在升主动脉末端处。在舒张期流场分布方面,AAD+AS+AR组模型AV处存在小片高流速区域,提示轻度至中度反流。ATAA+AR组模型AV处发现了大片高流速区域,提示存在严重反流。对于AV形态而言,正常组模型AV的开口边缘在收缩期呈近似圆形,舒张期无反流。在AAD+AS+AR组模型中,AV的开口边缘在收缩期呈三角形,EOA偏小,舒张期表现为明显返流。对于ATAA+AR组模型,AV的开口边缘在收缩期呈三角形,EOA增大,舒张期表现为严重反流。三组模型的峰值应力均出现在舒张期。高应力区域分别集中在瓣膜的联合边缘、瓣膜自由边钙化区域与联合边缘和无冠状动脉瓣上。(3)AAD组相比正常组在主动脉瓣环平面、瓦氏窦平面、窦管交界(Sinotubular junction,STJ)平面、升主动脉中段平面、升主动脉远心端平面、左颈总动脉(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LCCA)近心端主动脉平面以及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近心端主动脉平面扩张明显(P<0.05)。双侧冠状动脉开口的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239;P=0.066)。双侧冠状动脉开口在周向角度的测量中,AAD组大于正常组(127.3±26.8°vs 115.8±13.5°,P=0.031)。在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LCA)开口、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开口和STJ至瓣环中心线距离的测量中,两组无统计学差异(12.8±4.5mm vs 13.4±3.1mm,P=0.663;20.0±4.2mm vs 19.5±2.0mm,P=0.501;26.9±5.0mm vs 27.8±3.3mm,P=0.492)。而在升主动脉长度的测量中,AAD组在STJ至升主动脉远心端大弯侧、小弯侧以及中心线距离均大于正常组(P<0.05)。根据解剖学测量结果完成了新型移植物和输送系统的研制。(4)在20例猪心-主动脉标本,通过经心尖入路模拟了新型主动脉瓣窗型腔内移植物系统的体外释放。技术成功率为100%,平均释放时间为37.3±8.2 min(25-59min)。开窗高度和直径均为1.25 cm时,双侧冠状动脉的流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RCA流量的减少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4),而开窗高度1.25 cm+直径1.5 cm,开窗高度1.5 cm+直径1.25 cm,以及开窗高度1.5 cm+直径1.5 cm三组中,双侧冠状动脉的流量均无明显减少。内窥镜观察提示人工AV启闭正常,MV前叶活动无明显受限。大体解剖结果显示移植物均释放完全且形态良好,冠状动脉开窗对位准确。在6头动物体内成功植入腔内移植物,术中造影显示双侧冠状动脉显影良好,人工AV功能正常。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了体外实验所得到的开窗最适参数。5头动物在随访期存活,1头因感染在术后第12天死亡。超声心动图显示人工瓣膜启闭功能正常,未见明显狭窄、返流及瓣周漏(Perivalvular leakage,PVL)。CTA及心电图未见异常。大体解剖结果提示:移植物在位,无冠状动脉梗阻及组织损伤。(5)在10例猪心-主动脉标本中成功建立了ATAA+AR+MR疾病模型,并成功模拟了主动瓣窗型腔内移植物和MV腔内移植物经心尖入路释放,技术成功率为100%(10/10)。术后造影提示瘤体隔绝完全,移植物位置及形态良好。术后双侧冠状动脉血流均无明显减少(LCA:289.4±10.2 ml/min vs 330.4±12.1 ml/min,P<0.001;RCA:350.0±14.5 ml/min vs 376.8±10.5 ml/min,P<0.001)。内窥镜显示人工瓣膜启闭功能良好。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返流及瓣周漏。AV和MV的跨瓣压差无明显增加(6.0±0.6 mm Hg vs 5.5±0.9 mm Hg,P=0.076;5.4±1.0 mm Hg vs 4.9±1.0 mm Hg,P=0.094)。左心室流出道(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LOVT)的梯度压差也无明显增加(2.0±0.5 mm Hg vs 1.9±0.5 mm Hg,P=0.154)。术后大体解剖结果提示移植物均在位良好,冠状动脉开口位置对位准确,无梗阻现象。结论:AAD合并瓣膜疾病人群已成为AAD患者中的主要人群。经过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的探索,初步验证了新型主动脉瓣窗型腔内移植物系统的可行性及安全性。通过体外实验初步探索了经导管同期治疗ATAA合并AR及MR的可行性。以上研究将为AAD合并瓣膜疾病提供新的微创治疗思路和科学数据。

杨泽光[5](2021)在《心肌致密化不全预后影响因素meta分析和22例患者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心肌致密化不全预后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目的:左心室致密化不全(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LVNC)是一种罕见病,预后较差,虽然目前不少研究报道了各种因素对LVNC预后的影响,结果仍然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拟通过meta分析进一步评估各种影响因素对心肌致密化不全预后的作用。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获取2021年1月之前发表的所有与LVNC预后因素的文献。提取文献的基本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如患者一般特征、合并其它疾病、生化指标及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相关指标。纳入研究由两位作者依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完成质量评价。使用STATA 15.0软件对各预后因素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使用风险比(hazard ratio,HR),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来评估各因素与LVNC预后的关系,敏感性分析来评估汇总结果的稳健性,使用Egger’s检验评价发表偏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项队列研究,总计:1910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如下:1.患者的纽约心脏功能分级为三级或四级(NYHA Ⅲ/Ⅳ)、N末端脑钠素前体肽(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直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在LVNC的预后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NYHA Ⅲ/Ⅳ级(HR=3.93,95%Cl:1.66-9.29),(NT-proBNP)升高(HR=1.98,95%CI:1.10-3.58),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HR=1.04,95%CI:1.03-1.06),LVEDD增大(HR=1.03,95%CI:1.01-1.06)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BMI(HR=0.80,95%CI:0.64-0.98)为独立的保护因素。合并房颤(HR=1.71,95%CI:1.22-2.41)和左房直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HR=1.06,95%CI:1.02-1.11)在LVNC的预后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患者的年龄(HR=1.03,95%CI:0.99-1.07)、性别(HR=1.20,95%CI:0.87-1.67)、合并高血压(HR=1.05,95%CI:0.46-2.39)、合并冠心病(HR=1.01,95%CI:0.64-1.62)、合并糖尿病(HR=1.59,95%CI:0.69-3.04)、肌酐水平(HR=1.09,95%CI:0.95-1.25)、延迟钆增强成像(late gadolinium-enhanced,LGE)(HR=3.1,95%CI:0.85-11.31)均在LVNC的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LVNC患者中,NYHA Ⅲ/Ⅳ级、NT-proBNP水平升高、LVEF降低、LVEDD增大可能导致不良的预后,BMI增加可能改善LVNC的预后。第二部分22例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分析目的:收集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影像学特征及回顾性分析部分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2014年至2020年期间所诊断为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22例。统计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时症状、NYHA心功能分级、心电图、N端脑钠前体肽、肌酐水平,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如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房直径、致密层厚度、非致密层厚度与致密层厚度比值及非致密心肌受累心室节段数量。按纽约心脏协会(AHA)左室节段划分法,根据患者受累节段数量分为3组,运用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22例患者,其中男性17例(77.3%),女性5例(22.7%),平均年龄:50.05±20.61岁(19-86岁)。7例反复住院患者均以胸闷、胸痛为主诉入院,其中3例患者末次与初次就诊时左房直径增大,4例患者末次与初次就诊时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增大,6例患者就诊时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18例患者纳入统计学分析结果如下:1.左室射血分数与致密层厚度、非致密层厚度与致密层厚度比值均没有相关性,P>0.05;2.受累节段数对左房直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的影响,每两组之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3.受累节段数对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每两组之间比较,假设受累节段数对左室射血分数无影响,检验结果显示P>0.05,保留原假设。4.年龄>50岁的患者合并两种以上心电图改变较多,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以男性较多见,临床表现以心衰症状为主,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是患者反复入院的原因。

黄梦洁[6](2021)在《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心脏结构、功能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因心力衰竭症状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一病区患者398名,根据标准将纳入患者分为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组(n=169)和对照组(n=229),测量包括超声心动图、血常规、血生化、N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和动脉脉搏波传播速度(PWV)等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等方式评估脉搏波传播速度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以及加入脉搏波传播速度指标以及能否改善对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效率。结果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组脉搏波传播速度明显快于正常对照组,脉搏波传播速度与心血管事件发生显着相关。经相关性分析,颈-股动脉脉搏波传播速度(CF-PWV)、颈-足背动脉脉搏波传播速度(CD-PWV)分别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室间隔部最大速度(E’S)、舒张早期二尖瓣环侧壁最大速度(E’L)、右心室内径(RV)、右心房内径(RA)显着负相关,且在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中更为明显。经二元Logistic分析,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E’)(敏感性65.6%,特异性98.3%)、NT-Pro BNP(敏感性96.1%,特异性94.7%)、CF-PWV(敏感性78.1%,特异性69.4%)和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敏感性78.7%,特异性63.8%)对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有独立预测价值。CF-PWV与E/E’、NT-Pro BNP、LAVi四个指标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单一指标(P<0.05)。将CF-PWV加入2019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共识后,可以提高该标准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诊断效率。结论PWV增高影响左心室舒张功能及右心室、右心房容积,CF-PWV结合现有的诊断指标及标准,能改善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诊断效率。

任明月,任立红[7](2020)在《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研究的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是一种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在心内膜内异常沉积的病理状态。本文就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预后作一综述,从而对该疾病作个全面了解。

廖莹,高阳旭,张清友,刘雪芹,姚勇,杜军保[8](2020)在《以心力衰竭起病的婴幼儿肾血管性高血压3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肾动脉狭窄导致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是儿童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病因,约占儿童高血压病因的5%~10%[1],具有起病隐匿、血压升高显着、靶器官损害明显的特点。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常无明显症状或以肾外表现(如高血压脑病、心力衰竭)起病,加之目前对儿童血压监测的重视程度不一,常导致误诊或诊断延迟[2]。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治疗选择也较成人艰难。这种诊断和治疗的困难在婴幼儿病例中显得尤为突出,延误治疗可导致不可逆的严重靶器官损害,

刘徐妹,刘特长,虢艳,王莉,李健茹,陈欣欣[9](2020)在《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儿的超声诊断13例病例系列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13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5%的ALCAP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和临床资料。结果 13例ALCAPA患儿均可见右冠状动脉增宽,其他超声征象包括左冠状动脉血流逆灌12例、左冠状动脉直接开口于肺动脉9例、肺动脉内逆灌血流7例、心肌侧枝血流8例、左室明显增大8例、二尖瓣功能不全7例、左室心内膜纤维化5例。<1岁ALCAPA患儿的心肌侧枝血流信号不明显,左心室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且二尖瓣功能良好;≥1岁患儿可见丰富侧枝血管、左室明显扩大以及二尖瓣功能不全。4例误诊的ALCAPA左冠状动脉均起源于肺动脉右后方。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诊断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ALCAPA,如果超声科医生在怀疑该诊断时能全面探查冠状动脉的起源和血流方向,可减少漏诊和误诊。

周冀玮[10](2020)在《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疗效及中长期随访》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行介入封堵治疗的PDA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其封堵前后及1年随访的变化。结果:共收集1408例患儿,中位数月龄27.0(2.0215.0)月,男482例、女926例,介入成功封堵1 404例(99.72%),PDA直径术前超声测值为3.3(0.118)mm,主动脉造影测值2.2(0.118)mm,所用封堵器直径大小为(8.47±2.52)mm,术后24小时内超声心动图提示残余分流125例(8.88%),血小板(PLT)减少21例(1.49%),心律失常31例(2.20%),溶血2例(0.14%),动脉血栓3例(0.21%),假性动脉瘤4例(0.28%),右髂总动脉破裂1例(0.07%),右肾挫裂伤1例0.07%),封堵器移位4例(0.28%),降主动脉狭窄1例(0.07%),肺动脉狭窄1例(0.07%),三尖瓣前瓣腱索断裂1例(0.07%)。术后1、3、6、12月随访病例情况:78例术后发生残余分流病例完成12月期随访,12月期随访时2例仍有微量残余分流,其余病例残余分流消失;20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病例随访中,2例失访,1例I°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仍为P-R高值,其余病例均在12月期内恢复正常;1例三尖瓣前瓣腱索断裂伴中-重度反流,12月期随访时,三尖瓣反流减轻,心功能正常。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性、肺动脉收缩压(PASP)、封堵器直径为术后发生残余分流的独立危险因素;PASP高、存在残余分流为术后发生PLT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PDA介入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较好,PDA内径较大、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PAH)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尽早行介入治疗。

二、心内膜纤维弹性组织增生症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内膜纤维弹性组织增生症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实践中的心力衰竭》第2章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Project Introduction
    1.1 Origin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1.2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1.3 Layout of the Report
Chapter 2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s
        2.1.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1.2 Parallel Texts and Other Relevant Texts
        2.1.3 Building Terminology Glossary
        2.1.4 Teamwork
    2.2 While-Translation Work
        2.2.1 The Aid of Auxiliary Means
        2.2.2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2.3 Post-Translation Quality Control
        2.3.1 Proofreading by the Translator
        2.3.2 Proofreading by Others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An Overview of Translation Theories of Peter Newmark
        3.1.1 Semantic Translation Theory
        3.1.2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3.1.3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Theories
    3.2 Application of Peter Newmark’s Translation Theory to the Translation
Chapter 4 Case Analysis
    4.1 Translation at the Lexical Level
        4.1.1 Translation of Nouns
        4.1.2 Translation of Adjectives
        4.1.3 Translation of Adverbs
    4.2 Translation at the Syntactic Level
        4.2.1 Translation of Passive Sentences
        4.2.2 Translation of Relative Clauses
        4.2.3 Translation of Adverbial Clauses
        4.2.4 Translation of Long and Complicated Sentences
    4.3 Translation at the Textual Level
        4.3.1 Cohesion
        4.3.2 Coherence
    4.4 Translation at the Stylistic Level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Main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and Prospects on Translation
References
Appendix1 Source Text& Target Text
Appendix2 Glossary of Medical Terminology
Appendix3 Glossary of Medical Initialisms
Acknowledgements

(2)左心室系统相关先天性心脏病胎儿颅脑发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一、引言
二、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左心室系统相关先天性心脏病概念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资料收集
    3.研究方法
        3.1 影像学仪器
        3.2 检查方法
        3.3 双顶径(BPD)的测量
        3.4 头围(HC)的测量
        3.5 数学模型建立
        3.6 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六、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影像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已发表论文
致谢

(3)脂肪细胞来源外泌体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Ⅰ 脂肪细胞来源外泌体介导的内皮间质转化在糖尿病血管再狭窄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创新点
    限制性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论文Ⅱ 脂肪细胞来源外泌体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创新点
    限制性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SCI论文Ⅰ
SCI论文Ⅱ
SCI论文Ⅲ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升主动脉扩张合并瓣膜疾病腔内微创治疗的新器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升主动脉扩张合并瓣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一、患者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不足
    五、结论
第二部分:升主动脉扩张合并主动脉瓣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一、资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不足
    五、结论
第三部分:升主动脉扩张合并主动脉瓣病变腔内微创治疗的新器具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不足
    五、结论
第四部分:升主动脉扩张合并主动脉瓣病变腔内微创治疗的体外及体内实验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不足
    五、结论
第五部分:经导管同期治疗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返流的体外实验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不足
    五、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升主动脉扩张合并主动脉瓣疾病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5)心肌致密化不全预后影响因素meta分析和22例患者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心肌致密化不全预后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前言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的检索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文献筛选
        1.4 数据提取
        1.5 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的检索与筛选
        2.2 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
        2.3 一般特征对LVNC预后的影响
        2.4 合并其他疾病对LVNC预后的影响
        2.5 实验室生化指标对LVNC预后的影响
        2.6 超声心动图和心脏核磁相关指标对LVNC预后的影响
        2.7 敏感性分析
        2.8 发表偏倚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22 例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分析
    前言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7 例NVM患者反复住院的临床重要数据资料总结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心肌致密化不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6)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心脏结构、功能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动脉硬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1.2 动脉硬化与HFpEF的关系
        1.2.1 动脉硬化的定义、形成、检查及治疗
        1.2.2 HFpEF的病因及诊断
    1.3 动脉硬化与心脏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1.4 动脉硬化与HFpEF相关疾病的关系
        1.4.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4.2 心房颤动
        1.4.3 高血压
        1.4.4 糖尿病
        1.4.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1.4.6 脑血管疾病
第二章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基本资料
        2.2.2 实验室检查
        2.2.3 动脉硬化检测
        2.2.4 心脏彩超及心功能检查
第三章 结果
    3.1 基本特征
    3.2 资料分析
        3.2.1 基本资料的分析
        3.2.2 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
        3.2.3 左心结构、功能的分析
        3.2.4 右心结构功能、肺动脉压的分析
    3.3 相关性分析
        3.3.1 PWV与临床基本资料的相关性分析
        3.3.2 PWV与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分析
        3.3.3 PWV与左心结构和功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3.4 PWV与右心结构和功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4 相关诊断指标敏感性与特异性分析
    3.5 PWV对 HFpEF的诊断价值
第四章 讨论
    4.1 HFpEF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
    4.2 PWV与危险因素
    4.3 PWV与心脏结构、功能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6.1 PWV局限性
    6.2 研究的局限性
    6.3 展望
第七章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在校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7)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研究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机制
2 病理生理
3 病 因
4 临床表现
5 辅助检查
6 诊 断
7 治 疗
8 预 后
9 总 结

(8)以心力衰竭起病的婴幼儿肾血管性高血压3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2 讨 论
    2.1 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病因
    2.2 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心脏表现
    2.3 婴幼儿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
    2.4 婴幼儿肾血管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选择
    2.5 单侧肾切除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安全性及预后

(9)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儿的超声诊断13例病例系列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超声心动图检查
    1.3 临床资料采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临床表现和体征
    2.3 影像学检查结果
        2.3.1 胸部X线片
        2.3.2 心电图
        2.3.3 超声心动图
    2.4 误诊和漏诊情况
3 讨论

(10)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疗效及中长期随访(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3 讨论
    3.1 残余分流
    3.2 血小板减少
    3.3 心律失常
    3.4 封堵器脱落、移位
    3.5 溶血
    3.6 三尖瓣腱索断裂
    3.7 降主动脉及肺动脉狭窄
    3.8 血管损伤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心内膜纤维弹性组织增生症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临床实践中的心力衰竭》第2章汉译实践报告[D]. 王华鹏.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左心室系统相关先天性心脏病胎儿颅脑发育的研究[D]. 张贤.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1)
  • [3]脂肪细胞来源外泌体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陈芳芳. 山东大学, 2021(10)
  • [4]升主动脉扩张合并瓣膜疾病腔内微创治疗的新器具研究[D]. 赵玉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5]心肌致密化不全预后影响因素meta分析和22例患者临床分析[D]. 杨泽光. 石河子大学, 2021
  • [6]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心脏结构、功能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D]. 黄梦洁. 兰州大学, 2021(12)
  • [7]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研究的进展[J]. 任明月,任立红.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20(06)
  • [8]以心力衰竭起病的婴幼儿肾血管性高血压3例并文献复习[J]. 廖莹,高阳旭,张清友,刘雪芹,姚勇,杜军保. 中华全科医学, 2020(11)
  • [9]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儿的超声诊断13例病例系列报告[J]. 刘徐妹,刘特长,虢艳,王莉,李健茹,陈欣欣.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20(03)
  • [10]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疗效及中长期随访[D]. 周冀玮.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心内膜弹性纤维增生症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