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嘉绒片对去势大鼠骨代谢及骨诱导的影响

中药嘉绒片对去势大鼠骨代谢及骨诱导的影响

一、中药甲蓉片对卵巢切除大鼠骨代谢及诱导骨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冯欢欢[1](2021)在《基于“肾虚血瘀”理论骨密葆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系统评价中成药和汤剂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龚教授治疗骨质疏松症用药规律及骨密葆方组方意义。(2)观察骨密葆方对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疗效。(3)通过实验研究观察骨密葆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大鼠微观结构,及其对IGF-β/Smad通路影响,探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作用机制。方法:(1)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BSCO、Cochrane Library、MEDLIN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6月,搜索补肾活血中药制剂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文献研究质量,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2)用药规律探讨病历资料收集来自龚正丰教授门诊诊治的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相关数据采用SPSS 25.0进行药物频率、聚类分析,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Gephi进行复杂网络分析。(3)选取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就诊诊断为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50例病例,分为对照组25例,治疗组25例。分别于入组前、3月后测定骨密度,入组前、第1、2、3月测定患者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进行疗效判定。(4)实验研究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甲强龙组、福善美组、骨密葆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观察大鼠基本情况,测定大鼠骨相关血清学指标,测定腰椎骨组织相关mRNA,HE染色下观察骨形态、Western Blot法测定TGF-β 1、p-Smad2/3和Smad4蛋白表达。结果:(1)研究共纳入12项随机对照研究,样本总量为1012例,其中试验组509例,对照组5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与常规治疗的中成药和西药相比,在降低VAS评分分别为[MD=-1.74,95%CI(-2.01,-1.46),P<0.01],[MD=-2.47,95%CI(-2.70,-2.25),P<0.01],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MD=-5.08,95%CI(-6.13,-4.03),P<0.01],[MD=-0.83,95%CI(-1.33,-0.33),P<0.01]方面,补肾活血中药制剂可能优于常规治疗;②在临床疗效有效率分别为[RR=1.24,95%CI(1.12,1.37),P<0.01],[RR=1.03,95%CI(0.97,1.09),P>0.01]方面,以补肾活血为治法治疗骨质疏松的有效率可能优于其它中成药;③在提高腰椎骨密度分别为[MD=0.06,95%CI(-0.01,0.13),P>0.01],[MD=0.09,95%CI(0.05,0.14),P<0.01],以补肾活血为治法可能优于阳性对照为西药的治疗。(2)对龚正丰教授84个处方进行分析,制首乌位于网络中心,内圈为生黄芪、巴戟天、仙灵脾、肉苁蓉、海螵蛸和怀牛膝。健脾、补肾、活血是常见治法。(3)①本次研究纳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绝经时限与骨密度具有相关性(P≤0.01)。②治疗后两组受试者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受试者进行组间比较,经t检验,治疗后第1、2、3月VAS评分P=0.000,P=0.008,P=0.029,均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在经过治疗后试验组的疼痛缓解情况要优于对照组。③试验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69.57%,采用秩和检验,Z=13.286,P=0.000(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4)①与甲强龙组比较,福善美组、低、中、高剂量组体重明显增加。②与甲强龙组比较,福善美组、低、中、高剂量组Ca增加、P减少有统计学差异。福善美组、中、高剂量组BGP增加、TRACP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福善美组、低、中、高剂量组PⅠNP明显增加且均有统计学差异。④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骨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小梁结构破坏及脂肪组织形成。福善美组、高剂量组小鼠股骨骨结构相对完整,高、中剂量组大鼠第4腰椎骨组织结构相对完整。④模型组Smad4、p-Smad2/3和TGF-β1表达上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Smad4、p-Smad2/3和TGF-β1表达明显下调且均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或P<0.001)。结论:(1)以补肾活血为治法在改善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骨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2)骨密葆方可明显减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中医证候,起到良好的控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3)骨密葆方可以调节钙、磷代谢,通过增加BGP、P ⅠNP分泌,降低TRACP,调节骨代谢。通过DKK1 mRNA产生DKK1,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同时激活成骨细胞Runx2mRNA,抑制破骨细胞CTSK mRNA。同时,通过TGF-β/Smads上调TGF-β1,p-Smad2/3和Smad4蛋白表达水平,促进骨形成,改善GIOP大鼠骨代谢失衡状态。骨密葆可以通过多靶点、多因子调节防治骨质疏松。

陈艳婷[2](2021)在《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系统评价针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采用针刺治疗PMOP提供循证医学依据。2.开展临床回顾性研究,对影响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GH/IGF-1轴与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以期为PMOP的防治提供参考,同时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提供思路。3.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比岭南陈氏针法与西药治疗PMOP的疗效,并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的作用机理,为临床采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检索中英文数据库,选取试验组为单纯针刺治疗,对照组为西药治疗PMOP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采用Revman 5.3对各研究指标进行Meta分析,对发表偏倚的评价运用失安全系数(Nfs0.05)。2.开展回顾性研究,收集符合临床研究标准的绝经后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将纳入研究的238例患者按照骨密度检查参数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低下组及骨量正常组,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①临床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BMI、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生育子女个数;②合并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四肢骨折、慢性胃肠炎及恶性肿瘤;③骨密度(BMD):腰椎(L1-4)BMD、左股骨颈BMD、左股骨颈上端BMD;④血清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球比(A/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肌酐(SCr)、胱抑素C(CYS-C)、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钙(Ca)、血磷(P);⑤骨质疏松四项:甲状旁腺激素(PTH)、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N端骨钙素(OC);⑥性激素六项: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泌乳素(PRL)、促卵泡生成素(FSH)、孕激素(P)、睾酮(T);⑦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⑧维生素D。并对GH及IGF-1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同时对研究对象进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以骨量不同水平(1=骨量正常,2=骨量减少,3=骨质疏松)为反应变量,三组间比较有差异的因素为解释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相关的指标,分析GH、IGF-1对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影响程度,为临床客观疗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提供依据。3.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研究标准的PMOP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碳酸钙D3元素片口服,其中针刺组患者给予岭南陈氏针法治疗,针刺处方为:肾俞、脾俞、关元、足三里、悬钟、三阴交。每周治疗3次,4周为一个观察周期,连续治疗12周。对照组患者给予骨化三醇胶丸口服,连续服用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对比治疗前后各部位BMD(腰椎、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的变化、血清PINP、β-CTX、LH、FSH、E2、IGF-1及GH的水平,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的变化进行评估,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1.文献系统评价共纳入10项研究,7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1)单纯针刺治疗在提高PMOP患者临床有效率及改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方面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纯针刺治疗组在提高PMOP患者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及股骨大转子骨矿含量方面,效果优于西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针刺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在改善PMOP患者血清E2、ALP、Ca、P、IGF-1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以临床有效率为效应量的失安全系数(Nfs0.05)检验值为36.8631。2.回顾性研究共收集病例数为238例,按照骨密度T值将纳入的病例分为三组:骨质疏松组63例、骨量低下组108例、正常组67例。(1)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发现:三组间年龄、体重、BMI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质疏松组患者的年龄高于骨量低下组与正常组,体重及BMI低于骨量低下组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间合并疾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血清生化指标比较结果表明:三组间血清ALP、P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骨质疏松组ALP水平高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血P水平低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性激素比较结果表明:三组间E2、FSH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T、PRL、L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正常组E2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及骨量低下组,骨质疏松组FSH高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骨质疏松生化指标比较结果表明:组间比较发现三组间PINP、β-CTX、OC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TH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表明骨质疏松组PINP、β-CTX高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OC显着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对纳入研究人群的GH、IGF-1进行比较,发现三组间GH、IGF-1水平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表明发现正常组GH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及骨量低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IGF-1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对纳入研究人群各部位BMD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组间腰椎(L1~4)、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BMD 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各部位BMD均低于骨量减少组及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对纳入研究对象血清GH、IGF-1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GF-1与腰椎(L1~4)BMD呈正相关(r=0.200,P<0.05),GH与腰椎(L1~4)、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BMD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为 0.372、0.249、0.276,P<0.05);(9)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1.090,95%CI:1.036~1.146,P=0.001)和β-CTX(OR=3.222,95%(CI:1.196~8.680,P=0.021)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BMI(OR=0.851,95%(CI:0.236~0.918,P=0.000)、E2(OR=0.998,95%CI:0.002~0.995,P=0.044)、磷(OR=0.121,95%CI:0.031~0.462,P=0.002)、GH(OR=0.047,95%CI:0.016~0.137,P=0.000)、IGF-1(OR=0.989,95%CI:0.819~0.998,P=0.014)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3.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本研究共收集病例数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过程中共脱落7例。其中针刺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3例,实际完成样本量为针刺组31例,对照组32例。(1)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BMI、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孕次、产次、病程)、各部位BMD(腰椎、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血清PINP、β-CTX、LH、FSH、E2、IGF-1及GH的水平、中医症候量化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有效率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临床有效率比较,针刺组有效率为83.87%,显着高于对照组5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GH、IGF-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患者治疗后血清GH、IGF-1水平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患者血清GH、IGF-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针刺治疗后患者血清GH、IGF-1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E2、FSH、L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清E2水平提高,血清FSH、LH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水平明显升高,FSH、LH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针刺治疗后患者血清E2、FSH、LH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 PINP、β-CTX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血清PINP、β-CTX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PINP、β-CTX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治疗12周后血清PINP、β-CTX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针刺治疗后患者血清PINP、β-CTX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腰椎(L1~4)、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BMD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部位B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治疗12周后针刺组与对照组各部位BMD均有升高趋势,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部位BMD差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中医证候量化评分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进行了 4个不同时间点的观察,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针刺组与对照组在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时,针刺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生活质量(SF-36)评分治疗4周后,针刺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8个方面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7个方面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针刺组在躯体疼痛、情感职能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针刺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患者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5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针刺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6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不良反应针刺组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穴位局部血肿,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1.针刺治疗PMOP安全有效,单纯针刺治疗在提高PMOP患者临床有效率、改善BMD及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方面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较低,单纯针刺治疗PMO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仍需更高质量证据加以验证。2.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与年龄、BMI、血清性激素、骨代谢、GH/IGF-1轴相关,年龄与β-CTX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BMI、E2、P(磷)、GH、IGF-1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GH/IGF-1轴在PMOP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早期发现与治疗PMOP提供了依据及新的思路。3.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疗效确切,可改善PMOP患者的中医症候、生活质量、血清IGF-1、GH、PINP、β-CTX、LH、FSH、E2代谢水平,考虑其治疗作用与针刺对女性生殖内分泌激素、骨代谢及GH/IGF-1轴的调节相关。这为临床推广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提供了客观依据,同时丰富了针刺治疗PMOP的作用机理研究。

石娜[3](2021)在《穴位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约发生在25%-50%的绝经后女性中,患者常可出现全身乏力、骨痛等症状,且伴有较高的骨折发生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穴位埋线可以有效防治PMOP,但尚不清楚穴位埋线治疗PMOP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可以影响人体骨量代谢,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代谢组学可以测量生物样品中所有代谢产物组成及其在内外刺激下的动态变化。我们拟通过观察穴位埋线对PMOP的治疗效果,并通过代谢组学及肠道菌群检测来初步探讨埋线治疗PMOP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一)临床部分将90名年龄在50-65岁之间,已自然绝经2年以上且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查符合OP的女性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药物+埋线组,每组各45例。去除脱落病例,最终药物组纳入统计42例,药物+埋线组纳入40例。药物组口服钙尔奇D,每日1次,每次2片;阿法骨化醇,1粒/次,每天1次,两种药物共同服用6个月。药物+埋线组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对脾俞、肾俞、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位进行埋线治疗,每周1次。脾俞等双侧穴位每次选用单侧治疗,中脘等单穴则交替选择,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进行腰椎及股骨颈BMD检测,检测血清骨保护素(OPG)、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雌二醇(E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肌酐(Cr)及尿素氮(BUN)水平,并采用OP疗效判定、VAS评分、OP证候积分及脾胃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定。(二)实验部分选择32只3月龄雌性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A空白组、B假手术组、C模型组及D埋线组,每组各8只。C组和D组切除双侧卵巢以制造PMOP模型,B组仅切除卵巢周围少量脂肪组织。A组、B组和C组不做任何干预,D组选取大鼠“肾俞”、“后三里”进行埋线治疗,两侧穴位交替进行,每1周埋线1次,连续治疗12周。治疗后检测大鼠股骨及胫骨BMD,血清E2、Ca、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1,25(OH)2D3、OP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RANK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内毒素(LP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p38),基于16S rRNA扩增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大鼠粪便GM的构成及丰度,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组成及含量,使用液质联用(LC-MS)技术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检测粪便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研究结果](一)临床部分两组受试者治疗后腰椎及股骨颈BMD均高于治疗前,且BMD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虽然药物+埋线组较药物组的BMD有明显提高,但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及OP证候积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1),与药物组相比较,药物+埋线组的OP证候积分下降更加明显(P<0.05)。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后,药物+埋线组脾胃功能评分与治疗前对比明显降低(P<0.01),而药物组治疗前后变化并不明显(P>0.05);药物+埋线组脾胃功能评分降低程度与药物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OP显效率差异显着(P<0.01)。药物+埋线组治疗后的血清E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两组E2在治疗6月后对比差异显着(P<0.05),但两组之间E2的增加趋势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OPG较治疗前显着增高(P<0.01);药物+埋线组对OPG增加的趋势优于药物组(P<0.01)。治疗后药物+埋线组RANK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药物组治疗前后RANKL变化不明显(P>0.05),药物+埋线组RANKL的降低程度优于药物组(P<0.01)。ALT、Cr及BUN治疗前后均处于正常水平范围,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后,药物+埋线组TC及T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药物组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药物+埋线组可明显降低TC及TG,效果优于药物组(P<0.01)。(二)实验部分模型组大鼠股骨和胫骨BMD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对比明显降低,埋线组BMD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E2、PTHrP、1,25(OH)2D3、OPG、OPG/RANKL及IGF-1较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明显下降,埋线组较模型组则出现了上升,除IGF-1外,其它指标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模型组RANKL、TNF-α、IL-1、LPS、MAPK/p38较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埋线组较模型组均出现了一定水平的下降,除LPS外,其他指标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GM丰度及物种组成经Alpha多样性分析,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Beta多样性分析,空白组与假手术组、空白组与模型组、空白组与埋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组间Beta多样性指数热图、PCoA分析、PCA分析及UPGMA聚类树中均可以看到,ABD三组物种组成及丰度更为接近,与C组有较大的差异。四组之间的菌群物种组成有一定的差别,对组间的差异物种进行T-test检验,可见OP模型发生变化的菌群主要包括柔膜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及梭杆菌门。D组乳酸杆菌目(科、属)、芽孢杆菌目及链球菌科(属)等益生菌的丰度明显高于C组。埋线干预的菌群主要包括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及梭杆菌门等,还对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及拟杆菌门下的不同分类水平菌群具有显着的干预作用。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对比,模型组各SCFAs含量均出现了显着下降(P<0.01或P<0.05),而埋线组变化并不明显(P>0.05)。埋线组SCFAs含量较模型组均出现了一定的上升,其中乙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及己酸含量与模型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埋线组主要在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皮质醇合成与分泌、库欣综合征、糖酵解和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维生素B6代谢等通路发生了显着变化(P<0.05);粪便中孕烯醇酮、色氨酸、胆红素等物质含量显着上调,而尿皮质醇、黄尿酸、3-hydroxy-5-pregnan-20-one、3-磷酸甘油醛、5-磷酸核酮糖等则出现明显下调(P<0.05)。埋线组与模型组相比,发生显着变化的通路主要包括色氨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血小板活化、亚油酸代谢、5-羟色胺能突触等;埋线组大鼠粪便中的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G2等代谢物含量较模型组均出现显着下调(P<0.05)。[研究结论]穴位埋线可有效改善PMOP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脾胃功能,主要通过提高雌激素、1,25(OH)2D3、PTHrP 及 IGF-1 水平,降低 TNF-α、IL-1、LPS 及 MAPK/p38 水平,调节OPG/RANKL系统以达到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的作用。穴位埋线可以通过提高乳酸杆菌目(科、属)、芽孢杆菌目及链球菌科(属)等益生菌的丰度及SCFAs的含量,降低柔膜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及梭杆菌门等致病菌的丰度,最终达到防治PMOP的目的。色氨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血小板活化、亚油酸代谢、5-羟色胺能突触等通路可能是穴位埋线干预PMOP的主要作用通路。另外,穴位埋线可通过减少花生四烯酸及前列腺素的含量来减少或抑制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埋线治疗PMOP的机制之一。

张文娟[4](2021)在《基于IL-23/IL-17轴探讨丁锷教授强脊舒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影响及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1目的观察丁锷教授强脊舒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临床获效,及其对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IL-23、IL-17、IL-22、TNF-α水平、实验室相关指标及各临床疗效指标的影响。探析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与AS间相互关系,并研究丁锷教授强脊舒对AS患者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理。2方法2.1理论研究依据临床实践及研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AS与免疫炎症、骨破坏、中医病名、病脏、病经络及病因等的关联性,分析丁锷教授对AS发生发展过程的独到见解及创立强脊舒立意由来,为其治疗AS提供有力论据。2.2临床研究2.2.1 AS患者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其关联指标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自安徽省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选取60例风湿科住院及门诊AS患者作为AS组,两组一般资料无显着差异(P>0.05)。健康对照组和AS组患者均检测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IL-23、IL-17、IL-22、TNF-α及ESR、hs-CRP、ASO、IgA等实验室指标。并观察60例AS患者中医证候积分、VAS、BASFI、BASDAI、BAS-G、SAS、SDS、SF-36等指标变化。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分析上述相关数据。2.2.2丁锷教授强脊舒对AS患者相关实验指标、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将自安徽省中医院湿病科住院及门诊所选取的60例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雷公藤多苷片组)与研究组(雷公藤多苷片+强脊舒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清IL-23/IL-17轴相关因子IL-23、IL-17、IL-22、TNF-α及ESR、hs-CRP、ASO、IgA、中医证候积分、VAS、BASFI、BASDAI、BAS-G、SAS、SDS、SF-36等指标变化。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分析上述相关数据。3结果3.1理论探析结果3.1.1 AS的发生发展与免疫炎症及骨破坏密切相关;3.1.2细胞因子IL-23、IL-17、IL-22、TNF-α间相互影响,其水平变化与AS病情演变密切相关;3.1.3 AS病性总属本虚标实,机体因虚而受邪,因衰而发病;3.1.4基于AS正虚邪实这一病机关键,为强脊舒治疗AS提供有力论据。3.2临床研究结果3.2.1 AS组与健康对照组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比较,AS组患者血清IL-23、IL-17、IL-22、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具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2.2 AS组与健康对照组实验室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比较,AS组患者血清ESR、hs-CRP、ASO、Ig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具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2.3 AS组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1)AS组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结果示,AS组患者血清IL-23水平与ESR、hs-CPR、ASO呈正相关(P<0.01);血清IL-17水平与ESR、hs-CPR、ASO呈正相关(P<0.01);血清IL-22水平与ESR、hs-CPR、ASO呈正相关(P<0.01);TNF-α与ESR、hs-CPR呈正相关(P<0.01)。(2)AS组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中医证候积分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结果示,AS患者血清IL-23水平与腰骶脊背疼痛、脊背疼痛、关节肿胀、腰脊活动受限、晨僵、关节发热、关节作冷、乏力、腰膝酸软、刺痛、口干不欲饮、小便黄、肢体困重、畏寒喜暖呈正相关(P<0.01或P<0.05);血清IL-17水平与腰骶脊背疼痛、脊背疼痛、关节肿胀、腰骶脊背活动受限、晨僵、关节发热、乏力、腰膝酸软、刺痛呈正相关(P<0.01);血清IL-22水平与腰骶脊背疼痛、脊背疼痛、关节肿胀、腰脊活动受限、晨僵、关节发热、关节作冷、乏力、腰膝酸软、刺痛、口干不欲饮、小便黄、肢体困重、畏寒喜暖呈正相关(P<0.01或P<0.05);血清TNF-α水平与腰骶脊背疼痛、脊背疼痛、关节肿胀、腰脊活动受限、晨僵、关节发热、关节作冷、乏力、腰膝酸软、刺痛、口干不欲饮、小便黄、肢体困重、畏寒喜暖呈正相关(P<0.01或P<0.05)。(3)AS组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病情评定指标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结果示,AS患者血清IL-23水平与VAS、BASFI、BASDAI、BAS-G呈正相关(P<0.01);血清IL-17水平与VAS、BASFI、BASDAI、BAS-G呈正相关(P<0.01);血清IL-22水平VAS、BASFI、BASDAI、BAS-G呈正相关(P<0.01);血清TNF-α水平与VAS、BASFI、BASDAI、BAS-G呈正相关(P<0.01或P<0.05)。(4)AS组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生活质量评定指标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结果示,AS组患者血清IL-23水平与SAS、SDS呈正相关(P<0.01),与SF-36(GH、PF、RP、RE、BP、VT、MH)呈负相关(P<0.01);IL-17水平与SAS、SDS呈正相关(P<0.01),与SF-36(GH、PF、RP、RE、BP、VT、MH)呈负相关(P<0.01);IL-22水平与SAS、SDS呈正相关(P<0.01),与SF-36(GH、PF、RP、RE、SF、BP、VT、MH)呈负相关(P<0.01或P<0.05);TNF-α水平与SAS、SDS呈正相关(P<0.01),与SF-36(GH、PF、RP、RE、VT、MH)呈负相关(P<0.01)。3.2.4强脊舒治疗AS患者临床疗效两组比较,研究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5强脊舒治疗AS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两组比较,相较于治疗前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无显着差异(P>0.05),但研究组临床显效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2.6强脊舒对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两组比较,相较于治疗前两组血清IL-23、IL-17、IL-22、TNF-α水平均显着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IL-23、IL-17、IL-22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或P<0.05)。3.2.7强脊舒对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影响两组比较,相较于治疗前两组血清ESR、hs-CPR、ASO、IgA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ESR、hs-CPR、IgA下降更明显(P<0.05)。3.2.8强脊舒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两组比较,相较于治疗前两组在改善患者腰骶脊背疼痛、脊背疼痛、关节肿胀、腰脊活动受限、晨僵、关节发热、关节作冷、乏力、腰膝酸软、刺痛、口干不欲饮、小便黄、肢体困重、畏寒喜暖症状方面均发挥疗效(P<0.01或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在改善患者腰骶脊背疼痛、脊背疼痛、关节肿胀、腰脊活动受限、晨僵、关节作冷、腰膝酸软、刺痛症状方面疗效更突出(P<0.01或P<0.05),尤以改善患者晨僵与刺痛症状更为显着(P<0.01)。3.2.9强脊舒对临床疗效相关指标的影响两组比较,相较于治疗前两组AS患者VAS、BASFI、BASDAI、BAS-G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VAS、BASFI、BASDAI、BAS-G评分降低更为显着(P<0.01或P<0.05)。3.2.10强脊舒对生活质量相关指标的影响两组比较,相较于治疗前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SF-36(GH、PF、RP、RE、BP、VT、MH)评分显着上升(P<0.01或P<0.05);研究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SF-36(GH、PF、RP、RE、SF、BP、VT、MH)评分较之明显升高(P<0.01)。4结论4.1 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IL-23、IL-17、IL-22、TNF-α水平变化在AS疾病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2基于AS正虚邪实这一病机关键,强脊舒治疗AS具有重要意义;4.3 AS患者血清IL-23、IL-17、IL-22、TNF-α水平升高;4.4 AS患者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实验室相关指标存在关联性;4.5 AS患者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中医证候积分、VAS、BASFI、BASDAI、BAS-G、SAS、SDS、SF-36存在相关性;4.6强脊舒能够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及临床显效率,提升临床疗效;4.7强脊舒能够下调AS患者血清IL-23、IL-17、IL-22、TNF-α水平,减轻机体免疫炎症及骨破坏进程;4.8强脊舒能够降低AS患者ESR、hs-CRP、ASO、IgA水平,降低疾病活动度,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稳定病情;4.9强脊舒能够降低AS患者中医证候积分、VAS、BASFI、BASDAI、BAS-G评分,减缓AS患者相应症状;4.10强脊舒能够降低SAS、SDS积分,提升SF-36各维度积分,提高AS患者生活质量;

陶柱萍[5](2020)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拟黑多刺蚁干预和MFC荷瘤小鼠机制的代谢组学初步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本课题旨在初步探索拟黑多刺蚁醇提物对双侧卵巢摘除诱导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的保护作用。基于1H NMR代谢组学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双侧卵巢摘除诱导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代谢变化,通过对比分析阐明拟黑多刺蚁醇提物干预双侧卵巢摘除引起的差异代谢物变化及对代谢通路的调控机制,为其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从代谢组学角度初步探究MFC荷瘤小鼠肝脏代谢谱的变化,通过分析差异代谢物和相关代谢通路,了解MFC荷瘤小鼠的病理机制,为胃癌的病理机制和抗癌药物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n=8),分别是正常对照组、双侧卵巢摘除模型组、模型+低剂量拟黑多刺蚁醇提物(100mg/kg)、模型+中剂量拟黑多刺蚁醇提物(200mg/kg)、模型+高剂量拟黑多刺蚁醇提物给药组(400mg/kg)及模型+阳性对照戊酸雌二醇片给药组(0.1mg/kg)。采集各组肝脏组织1H NMR图谱,依次进行傅里叶变换、基线和相位调整、定标及归一化处理,对数据进行PCA、PLS-DA及OPLS-DA多元数据分析,并结合HMDB数据库、相关文献筛选出卵巢摘除诱导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潜在肝脏代谢差异物,对比分析拟黑多刺蚁醇提物干预双侧卵巢摘除引起的差异代谢物变化及对代谢通路的调控作用,探索拟黑多刺蚁醇提物对双侧卵巢摘除大鼠肝脏干预作用的代谢组学初步机制;(2)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FC荷瘤小鼠模型组,采用1H NMR代谢组学方法,结合PCA、PLS-DA和OPLS-DA多元统计分析,分析正常对照小鼠和MFC荷瘤小鼠的肝脏组织提取物中的差异代谢物和相关代谢通路的变化。结果:(1)基于1H NMR代谢组学研究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双侧卵巢摘除模型大鼠肝脏组织中乳酸水平显着升高,谷胱甘肽、谷氨酰胺、谷氨酸、抗坏血酸、腺苷、蛋氨酸、肌醇和精氨酸水平显着降低;拟黑多刺蚁醇提物可以逆转除肌醇外的代谢物变化,这些代谢物参与能量代谢(乳酸)、蛋氨酸代谢(腺苷、蛋氨酸)、氧化应激(谷胱甘肽、谷氨酰胺、谷氨酸、抗坏血酸)和精氨酸代谢(精氨酸)等代谢途径;(2)基于1H NMR代谢组学研究,在肝脏提取物中确定了8个潜在的差异代谢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FC荷瘤小鼠肝脏组织中精氨酸、麦芽糖、牛磺酸水平升高,胆碱、葡萄糖、肌苷、羟脯氨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水平降低。结论:(1)双侧卵巢摘除可引起大鼠肝脏中多个代谢差异物及代谢通路紊乱,拟黑多刺蚁醇提物对卵巢摘除诱导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肝脏代谢组学机制可能与调节能量代谢、蛋氨酸代谢、氧化应激和精氨酸代谢有关;(2)MFC荷瘤小鼠肝脏的糖酵解、精氨酸代谢、胆碱代谢等代谢通路紊乱。

彭聪聪[6](2020)在《铁皮石斛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OPG/RANKL/RANK轴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铁皮石斛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骨保护素(osteoporogeterin,OPG)—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轴细胞信号通路产生的影响,从而探讨铁皮石斛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机制,为开发利用铁皮石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将3月龄无特殊病原体级(Specific-pathogen Free,SPF)级 SD(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 48 只,体重 200±10 g,随机分为造模组36只、假手术组12只,造模组手术去卵巢,假手术组假手术。造模术后,造模组、假手术组分别死亡4只、1只大鼠。8周后假手术组,造模组每组随机选取3只行X线片观察骨结构,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体骨密度;检测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剩余29只随机分为高剂量组10只、低剂量组10只、OVX组(去势大鼠)9只,假手术组9只。(2)以不同剂量(低剂量组1.092g/mL,高剂量组4.368g/mL,给药体积为10ml/kg体重(此剂量相当于成人临床用药的等效剂量))OVX组、假手术组按上法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纯净水。上述各组大鼠灌胃给药,每天1次,每周连续灌胃6天休1天,如此给药8周。每周称体重一次,据此调整灌胃剂量。除灌胃存在区别,所有实验动物都在相同条件下喂养。分别在治疗给药后第4(高剂量组5只、低剂量组5只、OVX组5只,假手术组5只)、8(高剂量组5只、低剂量组5只、OVX组4只,假手术组4只)周时间节点分别在各组随机取大鼠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体骨密度;腹主动脉采血,试剂盒检测Ca、P,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雌二醇(Estradiol,E2)、OPG/RANKL/RANK水平;给药8周后取各组大鼠腰椎体骨组织行电镜观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造模后8周,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组X线片、骨密度指标分析,提示模型建立成功;②骨代谢Ca、P结果显示:与OVX组比较,给药4周、8周低、高剂量组血清Ca、P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腰椎体骨密度结果显示:与OVX组比较,给药4周、8周低、高剂量组腰椎体骨密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清E2、OPG/RANK/RANKL结果显示:与OVX组比较,给药4周、8周低、高剂量组血清OPG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VX组比较,给药4周、8周高剂量组血清RANK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8周低剂量组血清RANK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4周低剂量组血清RANK含量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VX组比较,给药4周、8周低、高剂量组血清RANKL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VX组比较,给药4周、8周低、高剂量组血清E2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8周后电镜观察发现高低剂量组骨细胞形态较正常,周围可见突起延伸至骨质。结论:1.铁皮石斛增强雌二醇的表达改善血清Ca、P的骨代谢情况,达到治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2.铁皮石斛通过调控OPG/RANKL/RANK轴,从而影响抑制破骨细胞分化,起到治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高举会[7](2020)在《左归丸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的表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中医学中的“肾藏精,主骨,生髓”为理论依据,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左归丸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大鼠BMSCs向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同时观察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中的SHH、SMO、GLI1以及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中的BMP2、GPR48等相关因子蛋白表达的变化,探究左归丸防治OP的相关效用机制,为临床治疗OP补充相对新颖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将32只体重约为200-230g(3月龄)SPF级雌性未生育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诱导液组、福善美组、左归丸组4组,每组8只,将大鼠进行适应性饲养3天后,用每组相应的药物对实验大鼠进行连续灌胃,每天一次,连续5天,制备相应的含药血清。5天后将大鼠脱颈处死,进行取材,并留存4组大鼠的含药血清。将购得的Wistar大鼠BMSCs复苏、繁殖、传代,并将细胞分为4组。过滤含药学清,然后用含有对应组药物的含药血清的培养基体外培养大鼠BMSCs,一组加入诱导液,其它3组分别加入制备的含药学清。采用ELISA检测各组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中SHH、SMO、GLI1以及ALP、GPR48、BMP2等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情况,同时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实验数据对比分析,从而比较各组含药血清对对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探究左归丸防治OP的机制及影响程度的差异。结果:1.各实验组对细胞中ALP浓度的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左归丸组、诱导液组、福善美组显着增长(P<0.01);第12天的检测结果对比第9、第15天成骨细胞分化相对较好。2.各实验组对细胞中GPR48浓度的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左归丸组显着增长(P<0.01);与诱导液组、福善美组相比,左归丸组有显着差异(P<0.01)。3.各实验组对细胞中BMP-2浓度的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诱导液组、左归丸组、福善美组BMP2明显提高(P<0.01);其中诱导液组含量最高,左归丸组较正常组有所提高(P<0.01)。4.各组含药血清培养的大鼠BMSCs中SHH浓度的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福善美组、左归丸组、诱导液组SHH明显提高(P<0.01);其中诱导液组含量最高,左归丸组较正常组有所提高(P<0.01)。5.各组含药血清培养的大鼠BMSCs中SMO浓度的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福善美组、左归丸组、诱导液组Smo明显提高(P<0.01);其中诱导液组含量最高,左归丸组较正常组有所提高(P<0.01)。6.各组含药血清培养的大鼠BMSCs中Gl I1浓度的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福善美组、左归丸组、诱导液组Gl I1明显提高(P<0.01);其中诱导液组含量最高,左归丸组较正常组有所提高,甚则高于福善美组(P<0.01)。结论:1.正常大鼠BMSCs中可以表达ALP、GPR48、BMP2、SHH、SMO、GLI1,表明大鼠的细胞中存在GPR48信号通路和Hedgehog信号通路中相关信号因子。2.左归丸可以上调大鼠BMSCs中ALP、GPR48、BMP2、SHH、SMO、GLI1的蛋白浓度含量,表明左归丸可能是通过激活Hedgehog信号通路中的SHH、SMO、GLI1等靶基因,调节信号因子表达水平来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目的。3.左归丸含药血清可以促进大鼠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再次得到证实,充分验证了“肾藏精,主骨,生髓”的肾-髓关系的科学性。

聂士超[8](2020)在《股头康复片促进兔尺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股头康复片对兔尺骨骨缺损是否具有促进作用,以及对血清PINP、TRACP-5b、骨缺损局部BMP-2的表达的影响,初步探究股头康复片促进骨缺损修复的机理。材料与方法:将36只兔编号后制作左侧尺骨中段骨缺损模型,缺损长度15mm,不保留骨膜。造模后选取其中的32只兔使用计算机随机分为四组:中药组(2组)、西药组(3组)、联合用药组(4组)、空白组(1组),每组8只。其中1组给予股头康复片混悬液2ml/kg·d;2组给予骨肽片混悬液2ml/kg·d;3组给予股头康复片混悬液2ml/kg·d+骨肽片混悬液2ml/kg·d;4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2ml/kg·d。在造模前及造模后第6、12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INP、TRACP-5b的表达;在造模后第6、12周各时间节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1组、2组、3组、4组分别抽取4只兔处死后,得到尺骨完整标本,采用Micro-CT检测各组骨缺损愈合情况;采用生物力学仪器进行三点弯曲实验,检测新生骨的最大载荷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采用HE染色观察骨缺损局部修复的微观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骨缺损处BMP-2的表达。结果:1.血清PINP的Elisa结果显示:造模前各组血清PI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可比。造模后6周:联合用药组>中药组>西药组>空白组,药物干预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药有交互作用(p=0.000);造模后12周:联合用药组>中药组>西药组>空白组,联合用药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药无交互作用(p=0.658)。2血清TRACP-5b的Elisa结果显示:造模前各组血清TRACP-5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可比。造模后6周:联合用药组<西药组<中药组<空白组,药物干预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两药有交互作用(p=0.006)。造模后12周:联合用药组<中药组<西药组<空白组,药物干预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两药有交互作用(p=0.018)。3尺桡骨最大载荷/N结果显示:造模后6周:联合用药组>西药组>中药组>空白组,药物干预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药有交互作用(p=0.004)。造模后12周,联合用药组>中药组>西药组>空白组,药物干预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药有交互作用(p=0.000)。4 Micro-CT检测骨缺损愈合情况显示:中药组及西药组在6周时桡侧骨皮质已经相连,尺侧存在缺口,两组基本无差别;12周时两组尺侧缺口进一步缩小,两组间基本无差异。联合用药组在6周时髓腔逐步成形,尺侧骨皮质开始相连;12周髓腔基本再通,尺侧皮质相连,但新形成的骨质密度稍低于周围正常骨质。空白组6周时桡侧有少许骨质生长,但两端并未相连;12周与之前相比桡侧有少许骨质生长,但两端骨质未相连。5 HE染色显示:空白组6周时断端骨小梁排列状态混乱,12周时在断端出现较多纤维组织,有少量软骨细胞生成;中药组和西药组在6周时出现较多骨小梁,12周时骨小梁进一步增多,开始相互连接成片;联合用药组6周时骨小梁开始相互连接,并出现较多的软骨细胞,12周时骨小梁的密度进一步增大。6骨缺损局部BMP-2表达情况:造模后6周BMP-2灰度值:联合用药组>西药组>中药组>空白组,药物干预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药无交互作用(p=0.569)。造模后12周BMP-2灰度值:联合用药组>西药组>中药组>空白组,药物干预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有交互作用(p=0.000)。结论:1股头康复片能够促进骨缺损的修复。2股头康复片能够提高PINP、BMP-2的表达和抑制TRACP-5b的表达来发挥促进骨缺损修复作用。3股头康复片与骨肽片两种药物有协同作用。

张澜川[9](2019)在《基于ER途径探讨左归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分化和破骨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基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肾精亏虚,骨枯髓减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选用补肾滋阴,填精益髓经典方剂左归丸,探讨左归丸含药血清对RANKL诱导小鼠破骨细胞分化和破骨相关炎症因子及ER途径对其影响,揭示其抑制骨吸收的作用机制,为左归丸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SPF级雄性SD大鼠35只(240270 g),适应性饲养7 d后,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左归丸低剂量组、左归丸中剂量组、左归丸高剂量组和补佳乐组,7只/组。按照人与大鼠等剂量换算公式折算大鼠左归丸低、中、高剂量等临床剂量分别为4.84 g·kg-1、9.68 g·kg-1、19.36 g·kg-1,大鼠补佳乐等临床剂量为0.09 mg·kg-1,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服10 ml·kg-1,1次·d-1,连续灌胃7d,取材前2 h进行末次给药,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放置于室温2 h,4℃、2500rpm·min-1,离心20 min,收集同组血清,56℃灭活30 min,制备大鼠含药血清。2.运用不同浓度(25、50、100 ng·ml-1)转录因子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3、5、7 d,分化为破骨细胞。对破骨细胞进行鉴定,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法观察破骨细胞阳性细胞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mRNA表达。3.不同浓度(5、10、15、20%)左归丸含药血清干预RANKL诱导小鼠破骨细胞24、48、72 h后,MTT法检测破骨细胞增殖;TRAP染色法观察破骨细胞阳性细胞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RACP、RANKL、活化T细胞核因子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 cytoplasmic 1,NFATC1)mRNA表达水平观察破骨分化;AO/EB染色法观察破骨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和IL-17含量。4.采用雌激素受体(ER)抑制剂ICI 182780与10%浓度左归丸含药血清共同孵育48 h。TRAP染色法观察破骨细胞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法检测IL-6、IL-10、白细胞介素-10受体A(Interleukin-10 receptor A,IL-10RA)、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 chemokin receptor 1,CX3CR1)、CX3C趋化因子1(CX3C chemokin 1,CX3CL1)蛋白表达。结果:1.破骨细胞诱导与鉴定TRAP染色结果显示,RANKL诱导5 d和7 d时,RANKL干预各组可见TRAP阳性细胞,出现多个细胞核融合现象,细胞质内含有大量紫红色颗粒,且阳性区域面积与RANKL浓度成正比。RANKL诱导5 d,浓度为50 ng·ml-1及100 ng·ml-1,与RANKL诱导7 d,浓度为100 ng·ml-1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以上各组TRACP mRNA表达均显着增加(P<0.01)。2.左归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破骨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MTT结果显示,10%左归丸中、高剂量含药血清干预48 h后,破骨细胞增殖能力显着减弱(P<0.01)。TRAP染色结果显示,左归丸中、高剂量组TRAP阳性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形态多呈现较为规则的单核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左归丸中剂量组可显着下调破骨细胞TRACP、RANKL、NFATC1 mRNA含量(P<0.01)。AO/EB染色结果显示,RANKL组细胞荧光呈绿色和橙红色相间;与RANKL组比较,左归丸中剂量组被溴化乙锭标记的橙红色荧光明显增多。ELISA法结果显示,左归丸低、中、高剂量组可上调破骨细胞上清液中IL-10含量(P<0.05),其中中剂量组效果更显着(P<0.01);中、高剂量组可显着下调IL-17含量,并且两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3.左归丸含药血清通过ER途径调控破骨细胞分化和破骨相关炎症因子TRAP染色结果显示,经ICI 182780处理,与左归丸组比较,左归丸+ICI 182780组TRAP阳性细胞数量增加。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与左归丸组比较,左归丸+ICI182780组IL-6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IL-10蛋白表达减少(P<0.05),IL-10RA蛋白表达增加(P<0.05),CX3CR1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结论:1.左归丸含药血清可抑制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增殖分化,促进破骨细胞凋亡,有效增加抑炎细胞因子和减少促炎细胞因子含量。2.左归丸含药血清可能部分通过ER途径调节破骨相关炎症因子以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进而抑制骨吸收功能。

卢俊锟[10](2019)在《老鹳草素对Wnt3a基因沉默的大鼠BMSCs Wnt/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构建Wnt3a基因沉默的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系,研究 Wnt 通路中 Wnt3a及β-catenin关键分子的表达,并探索老鹳草素干预其表达的作用。[方法]1.分离去卵巢(ovariectomy,OVX)大鼠的BMSCs,分为假手术大鼠组、模型大鼠组、模型组BMSCs给予老鹳草素(10-9mol/L)处理,用茜素红及ALP活性检测验证老鹳草素对BMSCs是否有成骨分化的作用。2.RNA芯片技术检测各组BMSCs基因表达谱差异,对上调差异基因的表达进行筛选。并与模型组作比较,对老鹳草干预后变化的基因,特别是与BMSCs成骨分化相关的关键基因进行cluster聚类、GO分析、以及pathway功能分布。3.确定上述老鹳草素干预组中表达上调的关键基因,采用RNAi沉默技术,针对目的基因设计构建3条干扰序列,并包装慢病毒,以慢病毒作载体携带上述沉默基因转染入BMSCs内,构建稳转BMSCs细胞系,并用RTQ-PCR验证。4.用老鹳草素进行干预稳转BMSCs细胞14d后,采用CCK8法检测BMSCs的存活率,并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Wnt3a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1.茜素红染色法果显示10-9mol/L老鹳草素组钙结节的数量显着增加,ALP活性检测结果与茜素红染色结果一致。进一步验证了老鹳草素具有促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2.分析基因芯片数据,利用KEGG数据库对上调差异基因进行Pathway分析,筛选出老鹳草素明显上调的基因是Wnt3a。3.针对目的基因设计3条干扰序列,测序验证构建质粒的序列正确,Wnt3a慢病毒干扰质粒的构建成功。将构建好的Wnt3a干扰质粒转染BMSCs,可以构建Wnt3a基因沉默稳转细胞系。4.与S-Wnt3a细胞组比较,S-Wnt3a细胞+老鹳草素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cP<0.05);与M-Wnt3a细胞组比较,M-Wnt3a细胞+老鹳草素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dp<0.05)。5.沉默Wnt3a后,BMSCs的Wnt3a与β-catenin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且成正相关。与M-Wnt3a细胞组比较,M-Wnt3a细胞+老鹳草素组的Wnt3a和β-catenin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dp<0.05)。[结论]1.老鹳草素能明显促进骨质疏松大鼠BMSCs的体外成骨分化能力。2.Wnt3a基因沉默抑制BMSCs的增殖、降低Wnt3a和β-catenin的表达。3.老鹳草素促进Wnt3a基因沉默BMSCs的增殖,增加Wnt3a和β-catenin的表达。

二、中药甲蓉片对卵巢切除大鼠骨代谢及诱导骨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甲蓉片对卵巢切除大鼠骨代谢及诱导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肾虚血瘀”理论骨密葆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骨质疏松症理论研究
    第一章 中药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
        1.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 1 文献检索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2.5 不良反应
        2.6 发表偏倚
        3 结论
    第二章 基于药物网络分析挖掘龚正丰教授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用药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数据录入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药物频次
        2.2 药物性味归经
        2.3 关联规则
        2.4 聚类分析
        2.5 复杂网络分析
        3 结论
    第三章 骨密葆组方分析
        1 病因病机
        1.1 肾阴肾阳亏虚为本
        1.2 气虚血瘀为重要因素
        2 治法
        2.1 平补肾阴肾阳
        2.2 益气活血
        3 小结
第二部分 骨密葆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研究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筛选病例
        2.2 分组及治疗
        2.3 一般项目
        2.4 疗效指标
        2.5 不良反应
        2.6 统计学分析
        2.7 安全性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年龄、体重指数、绝经时限、腰围与骨密度相关性
        3.3 VAS评分比较
        3.4 骨密度比较
        3.5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 讨论
第三部分 骨密葆治疗骨质疏松症实验研究
    第一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骨密葆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活性成分筛选及靶点预测
        1.2 骨质疏松症潜在致病靶点筛选
        1.3 药物(化合物)-疾病靶点网络构建及可视化
        1.4 蛋白互作网络分析
        1.5 GO富集及KEGG富集分析
        2 结果
        2.1 骨密葆潜在活性化合物及其作用靶点筛选结果
        2.2 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靶点
        2.3 骨密葆治疗骨质疏松症靶点网络
        2.4 蛋白互作网络
        2.5 GO富集分析
        2.6 KEGG富集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章 骨密葆对GIOP大鼠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材料
        1.2 主要实验仪器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骨密葆煎剂制备
        2.2 造模与分组
        2.3 指标检测
        2.4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血清学检测
        3.3 PCR测定
        3.4 骨组织形态检测
        3.5 Western Blot检测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综述: 中药复方防治GIOP的动物模型和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进行的科研工作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2)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PMOP概述
    1.2 中医对PMOP的认识
        1.2.1 病因病机
        1.2.2 治疗
    1.3 PMOP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3.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3.2 药物治疗
    1.4 GH/IGF-1轴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第二章 针刺治疗PMOP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2.1.2 检索策略
        2.1.3 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价
        2.1.4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文献检索结果
        2.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2.4 Meta分析结果
    2.3 讨论
        2.3.1 临床疗效
        2.3.2 本研究的局限性
        2.3.3 展望
    2.4 结论
第三章 回顾性分析影响绝经后女性骨量的相关因素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3.1.3 研究方法
        3.1.4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三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3.2.2 三组患者合并疾病比较
        3.2.3 三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3.2.4 三组患者性激素指标比较
        3.2.5 三组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比较
        3.2.6 三组患者GH、IGF-1比较
        3.2.7 三组患者各部位BMD (g/cm~2)比较
        3.2.8 GH、IGF-1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分析
        3.2.9 绝经后女性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3.3 讨论
        3.3.1 年龄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3.3.2 BMI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3.3.3 血清ALP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3.3.4 血清P(磷)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3.3.5 血清E2、FSH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3.3.6 血清PINP、β-CTX、OC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3.3.7 血清GH、IGF-1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3.4 结论
第四章 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的随机对照研究
    4.1 对象和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4.1.3 研究方法
        4.1.4 统计学方法
    4.2 结果
        4.2.1 纳入病例数
        4.2.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4.2.3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
        4.2.4 两组患者血清GH、IGF-1比较
        4.2.5 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比较
        4.2.6 两组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比较
        4.2.7 两组患者各部位BMD (g/cm~2)比较
        4.2.8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比较
        4.2.9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4.2.10 不良事件
    4.3 讨论
        4.3.1 针法选择依据
        4.3.2 针刺处方的确立依据
        4.3.3 药物选择依据
        4.3.4 疗效分析
    4.4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穴位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西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1.1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1.2 骨质疏松症的细胞学基础
    2. 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2.1 概述
        2.2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3.1 西医治疗
        3.2 中医药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排除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脱落和剔除标准
        3.4 终止标准
    4. 伦理学
    5. 试验设计
        5.1 样本量估算
        5.2 随机分组及随机隐藏的执行
        5.3 盲法设计
        5.4 知情同意及健康教育
    6. 临床治疗
        6.1 药物组治疗方案
        6.2 药物+埋线组治疗方案
    7. 主要检测指标及检测方法
        7.1 腰椎(L2-4)及股骨颈骨密度检测
        7.2 血清标本的采集及检测
    8. 疗效标准评估
        8.1 骨质疏松症疗效判定标准
        8.2 视觉模拟(VAS)评分
        8.3 骨质疏松症证候积分
        8.4 脾胃功能评估
    9. 统计分析
    10. 结果
        10.1 受试者基本情况对比
        10.2 骨密度对比
        10.3 疗效评估情况对比
        10.4 血清指标结果
    11.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造模与分组
        1.3 干预方法
    2. 主要试剂及仪器
    3. 检测标本的收集
        3.1 血清收集方法
        3.2 粪便收集方法
        3.3 股骨、胫骨收集方法
    4. 实验步骤
        4.1 骨密度的检测
        4.2 血清指标的检测
        4.3 肠道菌群的检测
        4.4 短链脂肪酸的检测
        4.5 代谢组学研究
    5. 统计方法
    6. 实验结果
        6.1 骨密度结果
        6.2 血清指标结果
        6.3 肠道菌群结果
        6.4 短链脂肪酸结果
        6.5 代谢组学结果
        6.6 代谢组学与菌群相关性分析
    7.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二 脾胃功能评估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基于IL-23/IL-17轴探讨丁锷教授强脊舒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影响及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析
    1.细胞因子与AS的相关性
        1.1 IL-17与AS的相关性
        1.2 IL-23与AS的相关性
        1.3 TNF-α与AS的相关性
        1.4 IL-22与AS的相关性
    2.AS的中医认识
    3.强脊舒治疗AS
    4.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一 AS患者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关联指标变化与相关性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1.4 实验室相关指标
        1.5 临床疗效评定指标
        1.6 伦理学要求
        1.7 统计学方法
        2.研究结果
        2.1 AS组与健康对照组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2.2 AS组与健康对照组实验室相关指标比较
        2.3 AS组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2.4 AS组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中医证候积分的相关性
        2.5 AS组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病情评定指标的相关性
        2.6 AS组血清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生活质量评定指标的相关性
    临床研究二 丁锷教授强脊舒对AS患者实验室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1.4 治疗方法及实验分组
        1.5 临床疗效评定指标
        1.6 疗效判定标准
        1.7 观察指标
        1.8 安全性观察
        1.9 伦理学要求
        1.10 统计学方法
        2.研究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5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相关指标比较
        2.6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相关指标比较
        2.7 两组治疗期间病例脱落及副作用发生情况
讨论
    1.AS的中医认识
    2.丁锷教授强脊舒组方立意
    3.强脊舒组成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4.本研究主要观测指标选取依据及意义
        4.1 IL-23
        4.2 IL-17
        4.3 IL-22
        4.4 TNF-α
        4.5 ESR、hs-CRP、ASO、IgA
    5.丁锷教授强脊舒对 AS患者对 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6.丁锷教授强脊舒对AS患者血清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的可能干预机制
小结
    1 理论探析
    2 临床试验研究
    3 强脊舒对AS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防治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介
致谢

(5)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拟黑多刺蚁干预和MFC荷瘤小鼠机制的代谢组学初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拟黑多刺蚁醇提物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肝脏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1.1 引言
    1.2 材料
        1.2.1 药物及试剂
        1.2.2 仪器
        1.2.3 动物
    1.3 方法
        1.3.1 动物分组及造模
        1.3.2 样品收集及处理
        1.3.3 ~1HNMR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1.3.4 ~1HNMR数据分析
    1.4 结果
        1.4.1 大鼠肝脏组织1HNMR图谱
        1.4.2 多元统计分析
        1.4.3 差异代谢物分析
        1.4.4 代谢通路分析
    1.5 讨论
        1.5.1 能量代谢
        1.5.2 蛋氨酸循环
        1.5.3 氧化应激
        1.5.4 精氨酸代谢
    1.6 小结
第2章 MFC荷瘤小鼠的肝脏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
        2.2.1 药物及试剂
        2.2.2 仪器
        2.2.3 动物
    2.3 方法
        2.3.1 动物分组及造模
        2.3.2 样本收集及预处理
        2.3.3 ~1HNMR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2.3.4 ~1HNMR数据分析
    2.4 结果
        2.4.1 小鼠肝脏1HNMR图谱
        2.4.2 多元统计分析
        2.4.3 差异代谢物分析
        2.4.4 代谢通路分析
    2.5 讨论
        2.5.1 糖酵解
        2.5.2 精氨酸代谢
        2.5.3 胆碱代谢
        2.5.4 其他代谢
    2.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卵巢摘除诱导围绝经期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铁皮石斛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OPG/RANKL/RANK轴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第二部分 方法
    2.1 实验动物处理
    2.2 实验动物分组与给药
    2.3 取材
    2.4 检测指标
        2.4.1 X线片
        2.4.2 血清钙、磷的检测
        2.4.3 血清E_2、OPG、RANK和 RANKL检测
        2.4.4 腰椎体骨密度检测
        2.4.5 腰椎体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部分 结果
    3.1 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鉴定
    3.2 铁皮石斛对去卵巢大鼠血清钙Ca水平的影响
    3.3 铁皮石斛对去卵巢大鼠血清磷P的影响
    3.4 铁皮石斛对去卵巢大鼠腰椎体骨密度水平的影响
    3.5 铁皮石斛对去卵巢大鼠血清骨保护素(OPG)的影响
    3.6 铁皮石斛对去卵巢大鼠血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的影响
    3.7 铁皮石斛对去卵巢大鼠血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影响
    3.8 铁皮石斛对去卵巢大鼠血清雌二醇(E_2)的影响
    3.9 铁皮石斛对去卵巢大鼠给药8周后腰椎体骨电镜图
第四部分 讨论
    4.1 中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治疗
        4.1.1 病因病机
        4.1.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脾肾两虚中医理论
        4.1.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肝肾两虚中医理论
        4.1.4 中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4.2 铁皮石斛的选用依据及药理分析
    4.3 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与治疗
    4.4 OPG/RANKL/RANK轴的概述
        4.4.1 OPG/RANKL/RANK轴作用机理
        4.4.2 OPG/RANKL/RANK轴与PMOP的关系
        4.4.3 OPG/RANKL/RANK轴在骨质疏松症方面的应用
    4.5 雌二醇与PMOP的关系
    4.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制备
    4.7 铁皮石斛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分析
        4.7.1 铁皮石斛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骨密度、X线、血清Ca、P、E_2的影响
        4.7.2 铁皮石斛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OPG/RANKL/RANK信号系统的影响
        4.7.3 铁皮石斛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骨组织的影响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基于现代研究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思路与方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左归丸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的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各组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LP、GPR48及BMP2 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1.各组细胞上清液中 ALP 浓度的检测结果
        2.各组细胞中 GPR48 浓度的检测结果
        3 各组细胞上清液中 BMP2 浓度的检测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左归丸含药血清对大鼠BMSCs Hedgehog信号通路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1 各组细胞上清液中 SHH 浓度的检测结果
        2 各组细胞中 SMO 浓度的检测结果
        3 各组细胞中 GLI1 浓度的检测结果
    讨论
        1 中医对OP的认识
        2.对中药治疗OP的认识
        3 中医对左归丸治疗OP的认识
        4 Hedgehog信号通路及相关因子与OP的关系
        5 福善美与OP的关系
        6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
        7 左归丸治疗 OP 的实验研究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骨质疏松症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8)股头康复片促进兔尺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骨缺损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9)基于ER途径探讨左归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分化和破骨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左归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破骨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左归丸含药血清通过ER途径调控破骨细胞分化和破骨相关炎症因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10)老鹳草素对Wnt3a基因沉默的大鼠BMSCs Wnt/β-catenin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中药甲蓉片对卵巢切除大鼠骨代谢及诱导骨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肾虚血瘀”理论骨密葆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冯欢欢.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 陈艳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3]穴位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D]. 石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基于IL-23/IL-17轴探讨丁锷教授强脊舒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影响及临床观察[D]. 张文娟.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拟黑多刺蚁干预和MFC荷瘤小鼠机制的代谢组学初步评价[D]. 陶柱萍. 大理大学, 2020(05)
  • [6]铁皮石斛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OPG/RANKL/RANK轴的初步研究[D]. 彭聪聪.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左归丸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的表达研究[D]. 高举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股头康复片促进兔尺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D]. 聂士超.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基于ER途径探讨左归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分化和破骨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D]. 张澜川.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老鹳草素对Wnt3a基因沉默的大鼠BMSCs Wnt/β-catenin表达的影响[D]. 卢俊锟.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中药嘉绒片对去势大鼠骨代谢及骨诱导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