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贸产品档案的特点及其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高晓林[1](2021)在《纳图电气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文中指出
鞠雯君[2](2021)在《新形势下基于中药文化的广药集团老字号企业文化建设分析》文中提出现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社会、企业和个人在经济基础上面已经有了更多的文化追求。对于发展中的企业而言,已经成为了对于文化很重视的组织形式。随着中医药立法带来的行业新形势,中药老字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财富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代表,其企业文化的管理更是迫在眉睫。本文站在中药文化的角度,对中药老字号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念、理论、基本体现进行阐述。总结中药文化在中药企业的体现,对全国工业制药着名企业广药集团(全称为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及属下12家中华老字号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在管理方面的文化基因和品牌构建,在内容方面的行为、制度、物质等四个文化层面进行案例分析。分析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还需梳理和整合核心理念,提升精神文化;以员工所需的问题导向,人性化管理基础上规范制度;多维度引导,下沉基层文化榜样;打响“白云山”药文化和葫芦文化,整合资源和进行文化营销。中药老字号企业还应结合中药文化精粹,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治未病、济世胸怀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发展。
吴雅璇[3](2020)在《中信银行YZ分行小微信贷贷后管理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张丹[4](2018)在《ERP系统下B公司存货内部控制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存货是其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创造价值的基础物资,其采购成本、流转速度、实物保管等因素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的存货内部控制可以保障存货资产的安全完整,加速存货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存货内部控制是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张,加之制造业企业存货品类繁多、状态多变,存货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也为存货内部控制工作带来了挑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很多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信息化系统,希望通过ERP系统的实施,为企业存货基础管理工作带来便利,为实现全面内控和实时内控提供必要条件。本文在研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内部控制五要素角度分析了 ERP系统对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影响,创新性地从业务流程入手,分析梳理了 ERP系统下存货内部控制的风险点以及风险控制思路;其次,详细分析了案例企业的存货特点及主要业务流程中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以解决现存问题、防范风险为突破口,推行实施ERP信息系统,并分析总结其在存货内部控制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指出其ERP系统下存货内部控制仍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成因并基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以及B公司现状提出改进建议。本文研究目的是为了验证ERP系统的实施可以为制造业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工作提供系统支撑,将控制活动以系统内置流程、授权等方式予以固化,规避人工控制的风险;同时,ERP系统的实施过程也是存货控制流程不断优化改进的过程,可进一步提升企业存货内部控制与管理水平。但实施了 ERP系统,不代表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由于系统开发内容、应用程度、管理要求等不同,企业要持续关注优化完善系统,已达到防控风险的目的。希望本文能给同类企业利用ERP系统实施存货内部控制带来一些启示。
PIPU BOOSABOK(云俊杰)[5](2018)在《1980年代以来泰国华商企业集团的发展及其政治参与研究》文中提出华侨华人移居海外的历史悠久。根据2014年的数据,约有5000万华侨华人移居于海外各国家和地区,而东南亚地区是华侨华人最为集中的聚居地。二战后,东南亚华侨社会发生质的变化。中国政府决定解决“双重国籍”问题,并赞成和鼓励居住在国外的华侨按照自愿原则选择所在国国籍后,多数华侨提出了入籍申请,逐渐融入当地社会,使东南亚华侨社会向华人社会转变。然而,有些国家华侨融入主流社会较为平顺,但也有一些国家在政府实行同化政策的过程中呈现出流血冲突。在东南亚各国家当中,泰国是以对华侨实行温和同化政策而着称。在泰国的中国人,从过去的侨民转变为泰籍华人相当顺利。冷战时期,虽然中泰两国在政治意识形态差异、泰国政府执行亲美反共政策等背景下,华人受到了泰国政府的压制,但也没有遭到任何严重的打击。尽管缓慢一些,但泰国华人社会也仍然得以延续和发展下去。到了 1970年代,特别是1975年中泰正式建交、1978年中国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泰国华人社会逐渐走上复兴之路,泰国华人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都得到迅速发展。1980年代以来,随着泰国经济的发展,泰国华商企业家随着泰国经济的发展而扩展企业,成为泰国大型企业集团发生了变化,开始走上新的发展途径,成为大型企业集团。这篇论文拟定研究和分析1980年代以来泰国华商企业集团如何发展。在这一问题上,不仅注重曼谷大型企业集团,还重视泰国各个地区的华商企业集团,包括中部、东北部、北部和南部四大地区。另外,这篇论文还研究泰国华商企业集团在经济方面成功后如何对待政治方面。从研究发现,1980年代以来,泰国政府实施的经济发展政策有益于泰国华商企业集团扩展企业。农工业、酒业、新兴工业、房地产业及零售业方面的华商企业集团都发展成为国家大型企业集团。同时,泰国各个地区的地方华商企业集团也随着泰国政府对各个地区的发展而扩展相应的企业。值得注意的一个观点是华商企业集团在经济方面成功后基本上都与政治有接触。在政治参与方面,从研究发现,大多数华商企业集团或直接或间接参与政治,成为控制经济政治的一股力量。新世纪以来,泰国华商企业集团一直迅速发展,不少集团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大型企业集团,对泰国经济发展起着很大作用。以目前的情况看,泰国华商企业集团仍然会延续发展,对泰国经济政治发展甚至地区性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刘晓龙[6](2018)在《JS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经济的转型使得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在银行市场中小微企业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小微企业一方面可以扩大城镇人口的就业范围,另一方面也增进了我国市场的繁荣,进而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做出贡献。但是,由于诸如信用条件、规模等限制,小微企业在融资时会遇到更大的阻碍,成为发展路上的绊脚石与瓶颈。鉴于此,国家出于小微企业的发展考虑,号召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行列中。JS银行作为具有高水准的商业大银行,理应起到表率作用,带头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促进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本文选取JS银行为研究对象,在初步了解JS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现状的基础上,选取JS银行不良贷款客户830户为具体研究样本,首先设计专项问卷对样本客户进行了调查,然后对收集的问卷结果进行筛选整理汇总,最后利用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全量数据验证。通过验证分析,得出了有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一是外部环境因素如市场变化、经济不景气导致信贷业务量的下降;二是客户自身因素如法人代表不良行为、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等,这为小微企业存在融资困难问题提供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以JS银行为例提出了调整信贷投放结构,配置专项贷款规模、强化考核激励政策,提高专项人力费用、调整信贷审批授权,下沉转授分支机构权限、鼓励设立特色机构,安排专项财务和人力资源、优化差异化信贷政策,针对性支持小微企业、增强客群意识,加强客户选择、充分发挥网点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的优势、围绕客户需求布局小微企业产品线、加强风险防控,不触碰信贷准入的底线等一系列措施和建议。为商业银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可以参考的实施办法。
孙彦[7](2018)在《近代上海缫丝工业租厂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制度经历了从外包制到层级制的演变过程,并认为内包制是二者间的过渡。本文根据中国近代缫丝租厂的独特案例,论述了租厂制这一企业制度形态。并通过劳动力契约类型和资产契约类型两个维度对企业制度形态进行分类。劳动力契约根据管理指令替代价格信号的程度由弱到强依次是自有投入、计件契约、薪金契约,而资产契约相应分为自有投入、计件契约、租金契约。租厂制的契约特征是劳动力计件契约和资产租金契约。租厂制度是租厂契约双方在企业经营环境的约束条件下进行利益最大化选择的结果。经营环境中的约束条件可以经由企业的资金、采购、销售等方面的经营契约内容条款进行表征。近代上海丝厂的资金抵押借贷契约、原料茧采购契约和丝产品销售契约等经营契约内的具体条款,可以反映企业家的经营决策,也即是反映了企业家在缫丝租厂经营环境的约束条件下最大化的行为选择,而当企业家在该经营契约内做了选择之后,该经营契约本身也就成为了缫丝租厂经营环境的诸多约束条件之一,进而对企业家的其余经营决策形成影响。缫丝工业的租厂制度,就是在诸多约束条件下企业家产生的各种最大化的行为选择之后,进一步在这些最大化选择也互为约束条件下,最终形成的最大化行为选择结果,这也就是达到了制度的均衡。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是契约,企业通过契约配置生产要素资源进行生产活动,以替代市场中价格机制对于这些资源的协调。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认为企业的本质是生产要素契约。在一般经济活动中,生产要素主要分为土地、资本、劳动力三方面。而在近代上海缫丝工业中,由于租厂制的存在,生产要素是以资产、资本、劳动力进行分类的,因而租厂缫丝经营的企业是由这三个方面的要素契约所构成,分别是:专用性资产租金契约、合股租厂经营资本契约和劳动力连续现货契约。其中能凸显租厂经营企业的性质的契约是劳动力连续现货契约和专用性资产租金契约。在劳动力连续现货契约的订立模式下,契约双方连续不断地就劳动力契约进行缔约和解约,此时,随着工人在岗位上专用性技能的增强,企业家会遭遇少数人谈判背景中的机会主义问题。通常抑制该种机会主义问题的方法是实行内部晋升机制。但由于总公所建立的控制劳动力价格的劳动力契约治理机制压低了最高等级工价,而最低等级工价是等同于当地最低生活需求而保持不变的,这使得各技术等级间的工资差距降低,进而使得丝厂晋升机制激励不足,并导致该晋升机制无法有效抑制工人的机会主义问题。此时企业家只有选择降低岗位技术专用性以避免工人的机会主义问题,即采用专用性程度较低但标准化程度更高的生产技术,这样降低了劳动力市场转换成本,也即是降低了工人机会主义行为的收益,从而有效降低了工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虽然在生产效率上会有损失,但企业家却能够因此节约交易成本而获得更多的收益。而选择降低岗位技术专用性的行为的具体表现就是维持原有生产技术不变。专用性资产租金契约中的资产具有较强的资产专用性,而资产专用性则导致存在可被侵占的准租金,进而导致产生机会主义行为。为保障契约的缔约和履约执行,需要有效的治理机制。而缫丝租厂中由于竞争性租厂市场的存在,使得可被侵占的准租金并未因资产专用性的增强而增加,租约中的担保人制度和以半官方的同业公会作为仲裁第三方的三边治理结构,也为租厂的专用性资产租金契约提供了显性和隐性的契约保证。在确定性条件下,专用性资产的租金价格取决于给定收益时的供需均衡点。可以分别构建建厂自营与租厂经营的最优化规划方程,当二者的最优解相等时,也即是选择建厂自营或租厂经营所获得的收益相等,此时也就达到了租厂的供需均衡。因此将两方程联立,就可以求得确定性条件下供需均衡点时的租金价格。按此原理,结合缫丝租厂中的实际参数,我们可以获得资产租金率方程。将历年生丝产品收益数值代入此方程,通过比较发现缫丝租厂的实际资产租金价格取决于长期平均产品收益而并非当期收益。由于租厂经营的企业家并不具备技术革新的主观动力和客观实力,可以认为租厂经营仅存在风险而非真正的不确定性,因此风险抵消的长期平均产品收益可视为租厂市场中的确定性收益。而在此收益条件下的供需均衡点即可决定专用性资产的租金价格,而该价格也即是在竞争性市场下获取专用性资产要素使用权的要素价格,同时也就是该专用性资产要素的报酬。在长周期中,无风险产品收益条件下的各生产要素的报酬将产品的增加值完全分配,因而使租厂经营的企业家获取的剩余积累趋向于零。建厂自营的企业家可以通过资产报酬而获取积累,但当风险波动较大使得资产报酬的积累无法覆盖时,建厂的投资激励便会受损,此时租厂制可以帮助有效配置社会剩余消费品资源,实现效率次优。另外租厂制也可以是一种低成本快速扩张的方式,此时企业家通过交易成本的节约和垄断租值获取利润。
余名[8](2018)在《深圳ZC公司销售业务内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1-2014年,随着移动智能终端行业出现爆炸式增长,移动智能终端配件行业也迎来发展的黄金期。从2015年开始,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显着放缓,平板电脑出货量不断下降,移动智能终端行业进入调整期,伴随着移动智能终端行业的调整,移动智能终端配件行业发展也受到限制。移动智能终端配件行业形成时间较晚,目前行业当中以从事ODM/OEM和品牌运营的中小规模民营企业为主,当前行业内企业销售业务内部控制现状表现为对销售业务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原始落后、未建立全面的销售业务内部控制体系。面对移动智能终端行业的调整,对于竞争激烈的移动智能终端配件企业,研究其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应对移动智能终端行业调整期带来的挑战,具有现实的意义。国外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较早,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成为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工具,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运用。2008年,我国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随后陆续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标志着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正式建立。国内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时,不仅可借助国际权威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这一有效工具,而且有了中国自身内部控制规范的指导。深圳ZC公司作为一家以品牌运营为核心的中小规模移动智能终端配件企业,其销售模式在行业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从深圳ZC公司销售业务内部控制的现实情况出发,参照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内容,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基于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ZC公司销售业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引入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向量,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ZC公司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开展评价。基于销售业务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针对评分较低的指标进行问题分析,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在控制环境方面。公司目前存在董事会治理不健全,人力资源政策不到位的问题;建议完善董事会治理,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在风险评估方面。公司目前存在缺乏风险识别机制,缺乏对风险的分析的问题;建议健全风险识别机制,重视对风险的分析。在控制活动方面。公司目前存在缺乏销售计划,客户信用管理不严格,客户合同管理不到位,绩效考核不公允的问题;建议重视销售计划,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强客户合同管理,重视绩效考核的公允性。在信息与沟通方面。公司目前存在信息获取不全面,沟通机制不顺畅的问题;建议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完善公司沟通机制。在监督活动方面。公司目前存在内部审计缺失,不重视外部审计师对内部控制的建议,内部控制缺陷报告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建议重视内部审计工作,重视外部审计师对内部控制提出的改进建议,健全内部控制缺陷报告机制。本文以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ZC公司销售业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深圳ZC公司销售业务内部控制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首先,鉴于销售业务风险点在移动智能终端配件行业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本文的研究对移动智能终端配件行业其他企业尤其是同样以品牌运营为核心的企业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次,为移动智能终端配件企业基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开展销售业务内部控制评价提供参考;最后,有助于移动智能终端配件企业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应对移动智能终端行业调整带来的挑战。
章昱[9](2018)在《金华市金东区低效用地再开发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低效用地再开发是当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新热点,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土地供需平衡的重构、用地布局的优化、新兴产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的推进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在总结归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聚焦低效用地再开发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及下一步的解决途径,分成三个层次展开研究:首先是低效用地的一般性概念和其产生的原因,将低效用地的内涵、范围及产生原因进行了一个初步分析,以提出低效用地存在的普遍性和问题的严重性。其次是有针对性的对金东区低效用地及再开发的现状及困难进行了分析,通过分类型的分析将金东区低效用地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按现有规划对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潜力进行了分析,并举例介绍了金东区低效用地再开发的现状,从而引申出当前金东区低效用地再开发的诸多问题和困境。最后是通过总结提升,指明金东区低效用地再开发的途径是:“政府为主导、多主体联动、分类型处理”。本文研究的结论主要有:1、低效用地作为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其具有普遍性、动态性的特征,其产生及发展有着主客观原因,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和解决。2、低效用地再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开发中政策操作性弱、既有利益之间的博弈、保障力度的不足、推进工作的缓慢等问题也逐渐呈现,制约了低效用地再开发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3、从实践经验和现实选择来看,低效用地再开发的途径应当是政府为主导、多主体联动、分类型处理,通过建立健全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政府主导模式、引入多种权利主体共同开发、创新历史遗留问题产权的解决途径,以加快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以分类分析法为基础,以土地登记及现有建设用地开发标准为依托,建立了一个低效用地分析的模板和框架。2、通过比较研究,提出了较为系统的低效用地再开发解决途径,为全国各地低效用地再开发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适用模板。
潘洪斌[10](2017)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职能建设主要问题与完善对策 ——以河北局京唐港办事处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设立与频繁的国际贸易息息相关,在我国,不同历史背景下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职能在一直变化着,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席卷,我国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职能更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年来为了促进我国外贸行业的发展,国家质检总局在连续几年减免相关检验费的基础上,联合海关总署发布公告,数次调整法检目录,大幅削减出口工业品的法检目录,法检目录的大幅调整可能不是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职能变革的唯一原因,但确是最直观、最有影响力的原因,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此次变革关系到本机构的前途。本文就是在此大背景下,以河北局京唐港办事处这样的典型口岸局为例,阐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历史变革和发展现状,经过深入分析发现目前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存在的问题和桎梏,探讨未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发展的趋势和变革。本文首先详细介绍研究背景以及目的和意义,紧接着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随后介绍本文所选择的案例—河北局京唐港办事处,以其为例详细叙述检验检测机构的职能以及履行相关职能的意义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京唐港办事处在职能建设上的问题以及深层次的原因和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本文通过以河北局京唐港办事处为例研究检验检测机构职能建设问题以及对策建议,不仅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内容,更为我国适应社会主义特色化道路所做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二、外贸产品档案的特点及其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贸产品档案的特点及其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2)新形势下基于中药文化的广药集团老字号企业文化建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S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性 |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2 中药文化及中药老字号有关文献综述 |
2.3 企业文化有关文献综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广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背景情况 |
3.1 中药老字号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分析 |
3.2 中药老字号的中药文化基本体现 |
3.3 企业简介 |
3.4 企业文化发展历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广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分析 |
4.1 广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管理现状 |
4.2 广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现状 |
4.3 广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4.4 广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
4.5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4.6 改进措施及建议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案例启示 |
5.2 结论 |
5.3 不足之处 |
5.4 还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5.5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广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状况问卷调查 |
附录2 广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状况访谈提纲(内部人员版本) |
附录3 广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状况访谈提纲(外部消费者版本) |
附录4 企业GMP相关管理制度及其他制度 |
致谢 |
(4)ERP系统下B公司存货内部控制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2 ERP系统与存货内部控制概述 |
2.1 ERP系统与存货内控相关概念 |
2.1.1 ERP系统简介 |
2.1.2 存货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
2.1.3 ERP系统与存货内部控制的关系及对其产生的影响 |
2.2 ERP环境下存货业务流程 |
2.3 ERP环境下存货内部控制的基本思路 |
2.3.1 基于业务流程的存货内控风险分析 |
2.3.2 ERP系统对主要业务流程风险点的控制思路 |
3 B公司ERP系统下存货内部控制分析 |
3.1 B公司存货内部控制的基本情况 |
3.1.1 B公司简介 |
3.1.2 B公司存货特点 |
3.1.3 实施ERP系统前存货内部控制情况 |
3.2 B公司通过ERP系统优化存货内控的情况 |
3.2.1 总体情况简介 |
3.2.2 销售环节存货内控的优化情况 |
3.2.3 采购环节存货内控的优化情况 |
3.2.4 库存管理环节存货内控的优化情况 |
3.2.5 ERP系统对存货内控的优化效果 |
3.3 ERP系统下B公司存货内控存在的问题 |
3.3.1 销售环节内控存在的问题 |
3.3.2 采购环节内控存在的问题 |
3.3.3 库存管理环节内控存在的问题 |
3.3.4 多系统运行的效率与风险问题 |
3.4 ERP系统下B公司存货内控问题的成因分析 |
3.4.1 存货内控制度设计不完善 |
3.4.2 ERP系统设置不合理影响存货控制活动 |
3.4.3 系统应用范围存在缺失、应用程度不高 |
3.4.4 系统间数据集成问题影响信息的传递 |
3.4.5 内部审计监督检查职能未能有效发挥 |
4 ERP系统下B公司存货内控问题的改进建议 |
4.1 优化完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 |
4.1.1 建立独立的客户信用管理部门 |
4.1.2 建立订单变化及时索赔制度 |
4.1.3 制定合理的存货盘点周期 |
4.2 加强ERP系统内授权管理 |
4.2.1 设定合理的价格浮动权限 |
4.2.2 设置科学合理的经济批量 |
4.2.3 科学设置库存预警指标 |
4.3 完善系统应用范围、提高应用程度 |
4.3.1 关注高风险业务内控实施情况 |
4.3.2 提高ERP系统信息利用程度 |
4.4 加强信息系统间数据整合力度 |
4.4.1 整合生产系统与ERP系统 |
4.4.2 整合财务系统与ERP系统 |
4.5 运用绩效考核手段提升系统数据质量 |
4.6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与自评价机制 |
4.7 加强系统应用方面的培训工作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1980年代以来泰国华商企业集团的发展及其政治参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1980年代以来的泰国经济状况 |
第一节 1850年代到1970年代的泰国经济 |
第二节 1980年代中期到1997年的泰国经济 |
第三节 1997年经济危机之后的泰国经济 |
第二章 1980年代以来泰国华商企业集团的发展 |
第一节 农工业资本集团的发展 |
第二节 苏氏家族对泰国酒业的独家垄断 |
第三节 1980年代后新兴工业集团的增长 |
第四节 1990年代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 |
第五节 1980年代来零售业集团的迅速发展 |
小结 |
第三章 泰国华商企业集团的政治参与 |
第一节 1970至1998年间泰国华商企业集团的政治参与 |
第二节 新世纪的政商集团:丘他信政府 |
第三节 中部地区的地方华商企业集团的政治参与 |
小结 |
第四章 1980年代以来泰国东北部华商企业集团的发展及其政治参与 |
第一节 1980年代前的泰国东北部华商 |
第二节 1980年代以来泰国东北部的华商企业集团 |
第三节 1980年代泰国东北部华商企业集团的政治参与 |
小结 |
第五章 1980年代以来泰国北部华商集团的发展及其政治参与 |
第一节 1980年代前的泰国北部华商 |
第二节 1980年代以来的泰国北部华商企业集团 |
第三节 泰国北部华商资本集团的政治参与 |
小结 |
第六章 1980年代以来泰国南部福建华商企业集团的发展及其政治参与 |
第一节 1980年代以前泰国南部的福建华商 |
第二节 1980年代以来泰国南部的福建华商企业集团 |
第三节 泰国南部福建华商企业集团的政治参与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JS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
2 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 |
2.1 政府与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
2.2 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
2.3 市场中介机构与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
2.4 小微企业自身原因与融资困境 |
2.5 小微企业融资方式与融资困境 |
3 JS银行小微贷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 小微企业内涵 |
3.1.1 小微企业的界定 |
3.1.2 关于小微企业的银监会标准 |
3.2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现状 |
3.3 JS银行小微企业信贷基本流程 |
3.3.1 受理环节 |
3.3.2 调查评价环节 |
3.3.3 审批环节 |
3.3.4 发放环节 |
3.3.5 贷后管理环节 |
3.4 JS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产品简介 |
3.5 JS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考核评价体系 |
3.6 JS银行小微企业信贷存在的问题分析 |
3.6.1 贷款占比分析 |
3.6.2 贷款不良占比分析 |
3.6.3 贷款分行情况分析 |
3.6.4 贷款行业情况分析 |
3.6.5 贷款产品情况分析 |
3.6.6 贷款金额区间分析 |
3.6.7 贷款担保措施分析 |
3.6.8 贷款营销渠道分析 |
3.6.9 贷款结算情况分析 |
3.7 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
3.7.1 “小额化”转型落实不到位 |
3.7.2 信贷经营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
3.7.3 企业主个人问题 |
3.7.4 企业自身经营问题 |
4 JS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对策与配套措施 |
4.1 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对策 |
4.1.1 准确把握客户定位,持续优化信贷结构 |
4.1.2 强化基础信息收集,把握客户关键风险点 |
4.1.3 加强重点风险领域管理 |
4.1.4 加强风险缓释措施管理 |
4.1.5 加强贷后预警监测 |
4.2 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配套措施 |
4.2.1 调整信贷投放结构,加强客户选择 |
4.2.2 强化考核激励政策,提高专项人力费用 |
4.2.3 鼓励设立特色机构,打造样板行和标杆行 |
4.2.4 优化差异化信贷政策,针对性支持小微企业 |
4.2.5 充分发挥网点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的优势 |
4.2.6 围绕客户需求布局小微企业产品线 |
4.2.7 加强风险防控,不触碰信贷准入的底线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7)近代上海缫丝工业租厂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与创新点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过程与理论工具 |
四、论文结构 |
第一章 近代上海缫丝工业发展概况及租厂制概述 |
一、近代上海缫丝工业的发展概况 |
二、近代上海缫丝工业租厂制概述 |
第二章 缫丝租厂的要素契约与企业构成 |
一、资产要素契约 |
二、资本要素契约 |
三、劳动力要素契约 |
第三章 缫丝租厂的经营契约与制度分析 |
一、资金借贷契约 |
二、原料茧采购契约 |
三、生丝产品销售契约 |
四、约束条件下的制度均衡 |
第四章 缫丝租厂的专用性资产租约 |
一、专用性资产租约的履约治理机制 |
二、专用性资产租约的理论租金率模型 |
三、专用性资产租约的租金价格解析 |
第五章 缫丝租厂的连续现货劳动力契约 |
一、缫丝租厂连续现货劳动力契约解析 |
二、北洋政府时期丝厂劳动力契约治理机制的形成 |
三、南京政府公共制度导致丝厂劳动力契约模式的变化 |
四、连续现货计时劳动力契约模式与技术停滞 |
第六章 租厂制的性质 |
一、租厂制在企业制度中的定位 |
(一) 劳动力契约视角下企业制度形态的演变 |
(二) 劳动力契约、资产契约二维角度下企业制度的分类 |
(三) 劳动力契约、资产契约二维角度下租厂制的定位 |
(四) 在二维契约角度下包机制与租厂制的区别 |
二、租厂制的契约特性与关系治理 |
(一) 连续现货劳动力契约 |
(二) 专用性资产租金契约 |
三、租厂制中租金定价方式与资产要素报酬 |
(一) 确定性条件下资产租金的定价方式 |
(二) 不确定性与资产专用性条件下的资产要素报酬 |
四、租厂制与经济发展 |
(一) 租厂制的契约性质 |
(二) 租厂制与资源配置和剩余分配 |
附录 |
一、缫丝租厂契约 |
(一) 利昌丝厂转租晋元恒公司合同(1914年) |
(二) 德润公司承租永利丝厂合同(1916年) |
(三) 振新丝厂承租瑞仁丝厂合同(1917年) |
(四) 富润公司承租大纶丝厂合同(1920年) |
(五) 源茂公司承租及仁昌公司续租苏经丝厂合同(1927年) |
二、合股租厂经营契约 |
(一) 祥成丝厂合股租厂经营合同(1909年) |
(二) 鸿兴丝厂合股租厂经营合同(1911年) |
(三) 宝顺丝厂合股租厂经营小合同(1912年) |
三、劳动力契约 |
(一) 工厂法(1932年) |
(二) 产量制计工表稿(1933年) |
四、资金抵押借贷契约 |
(一) 振錩泰丝厂借贷资金契约(1920年) |
(二) 锦云丝织厂借贷资金契约(1923年) |
五、原料茧采购契约 |
(一) 收买鲜茧合同(1919年) |
(二) 锦云丝厂承租新盛昶茧行合同(1925年) |
(三) 包烘合同(1926年) |
(四) 包开销收办鲜茧烘成干茧合同(1926年) |
六、丝产品销售契约 |
(一) 售丝合同成单(1924) |
(二) 丝收条章程(1924) |
(三) 法国丝商订货合同(中英文) |
(四) 中国厂丝贸易规则(英文) (1929年) |
(五) 中国厂丝贸易争议处理规则(1929年) |
七、行会章程与行业规则 |
(一) 江浙皖丝厂茧业总公所章程(1915年) |
(二) 江浙皖丝厂茧业总公所丝厂同行营业规则(1924年) |
参考文献 |
一、档案及旧报刊 |
二、专着 |
三、期刊论文 |
四、学位论文 |
五、外文文献及中文译着 |
后记 |
(8)深圳ZC公司销售业务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技术路线和篇章结构 |
1.3.1 技术路线 |
1.3.2 篇章结构 |
1.4 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可能贡献 |
2 文献综述 |
2.1 内部控制 |
2.1.1 内部控制的发展阶段研究 |
2.1.2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 |
2.1.3 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 |
2.1.4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
2.2 销售业务内部控制 |
2.2.1 销售业务整体的内部控制 |
2.2.2 销售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 |
2.3 文献评述 |
3 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分析 |
3.1 内部控制评价制度背景 |
3.2 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基础 |
3.2.1 控制理论 |
3.2.2 风险管理理论 |
3.3 内部控制评价基本框架 |
3.3.1 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 |
3.3.2 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
3.3.3 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 |
3.3.4 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 |
本章小结 |
4 ZC公司销售业务内部控制评价 |
4.1 ZC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
4.2 ZC公司销售业务内部控制现状介绍 |
4.3 ZC公司销售业务内部控制评价 |
4.3.1 问卷调查 |
4.3.2 销售业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选取 |
4.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4 模糊综合评价 |
本章小结 |
5 ZC公司销售业务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
5.1 内部控制环境问题分析 |
5.1.1 董事会治理不健全 |
5.1.2 人力资源政策不到位 |
5.2 风险评估的问题分析 |
5.2.1 缺乏风险识别机制 |
5.2.2 缺乏对风险的分析 |
5.3 控制活动的问题分析 |
5.3.1 缺乏销售计划 |
5.3.2 客户信用管理不严格 |
5.3.3 客户合同管理不到位 |
5.3.4 绩效考核不公允 |
5.4 信息与沟通的问题分析 |
5.4.1 信息获取不全面 |
5.4.2 沟通机制不顺畅 |
5.5 监督活动的问题分析 |
5.5.1 内部审计缺失 |
5.5.2 不重视外部审计师对内部控制问题改善的建议 |
5.5.3 内部控制缺陷报告机制不健全 |
本章小结 |
6 ZC公司销售业务内部控制优化建议 |
6.1 销售业务控制环境的优化建议 |
6.1.1 完善董事会治理 |
6.1.2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
6.2 销售业务风险评估的优化 |
6.2.1 健全风险识别机制 |
6.2.2 重视对风险的分析 |
6.3 销售业务控制活动的优化建议 |
6.3.1 重视销售计划 |
6.3.2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
6.3.3 加强客户合同管理 |
6.3.4 重视绩效考核的公允性 |
6.4 销售业务信息与沟通的优化建议 |
6.4.1 拓宽信息获取渠道 |
6.4.2 完善公司沟通机制 |
6.5 销售业务监督活动的优化建议 |
6.5.1 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
6.5.2 重视外部审计师对内部控制提出的改进建议 |
6.5.3 健全内部控制缺陷报告机制 |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金华市金东区低效用地再开发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境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
第二章 低效用地的概念和理论研究基础 |
2.1 低效用地的内涵和范围 |
2.1.1 低效用地的内涵 |
2.1.2 低效用地的范围 |
2.2 基于理论基础的低效用地成因 |
2.2.1 基于历史发展理论成因 |
2.2.2 基于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理论成因 |
2.2.3 基于政府外部干预理论成因 |
2.3 低效用地再开发的重要性 |
2.3.1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
2.3.2 土地节约利用的重要途径 |
2.3.3 土地市场化配置的重要载体 |
2.3.4 土地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方式 |
第三章 金华市金东区低效用地的现状与产生原因 |
3.1 金华市金东区低效用地的分类分析 |
3.1.1 数量分布 |
3.1.2 土地类型 |
3.1.3 审批情况 |
3.1.4 建筑密度 |
3.1.5 投资强度 |
3.2 金华市金东区低效用地的潜力分析 |
3.2.1 空间布局方面 |
3.2.2 用地结构方面 |
3.2.3 产业结构方面 |
3.2.4 开发强度方面 |
3.3 金东区低效用地产生的原因分析 |
3.3.1 城乡结合部的区域特点 |
3.3.2 供大于求的供需关系 |
3.3.3 政府过度的外部干预 |
3.3.4 不合理的用途结构 |
第四章 金东区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实践与困境分析 |
4.1 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实践和进展 |
4.1.1 “城中村”改造 |
4.1.2 “四破”工作 |
4.1.3 村庄综合整治 |
4.2 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困境分析 |
4.2.1 法律法规的缺陷 |
4.2.2 多元开发主体缺失 |
4.2.3 征地拆迁矛盾突出 |
4.2.4 土地再开发成本过高 |
4.2.5 用地获得途径繁琐 |
4.2.6 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 |
4.2.7 改造开发资金难保障 |
第五章 其他市县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的经验借鉴 |
5.1 杭州特色小镇开发模式 |
5.2 义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发模式 |
5.3 江苏苏州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模式 |
5.4 三种再开发模式的借鉴意义 |
第六章 金东区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方向 |
6.1 建立健全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政府引导模式 |
6.1.1 强化政府组织领导 |
6.1.2 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
6.1.3 科学合理制定规划 |
6.1.4 切实加大要素保障 |
6.1.5 建立动态监管平台 |
6.2 推动建立多主体共同开发的新模式 |
6.2.1 鼓励原土地使用权人自主开发 |
6.2.2 支持集体经济组织自主开发 |
6.2.3 允许市场主体参与再开发 |
6.3 分类型解决低效用地历史遗留问题 |
6.3.1 推动完善违法用地补办手续 |
6.3.2 妥善解决土地改变用途 |
6.3.3 整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 |
6.3.4 有针对性的分类引导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7.2.1 研究不足 |
7.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职能建设主要问题与完善对策 ——以河北局京唐港办事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安排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内容安排 |
1.3.3 创新点 |
1.4 相关理论 |
第2章 河北局京唐港办事处历史变迁和职能简介 |
2.1 河北局京唐港办事处概况 |
2.1.1 河北局京唐港办事处的成立由来和历史发展 |
2.1.2 河北局京唐港办事处的职能概述 |
2.2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履行职能的意义 |
2.2.1 国家主权的扞卫者和执行者 |
2.2.2 国门安全屏障的建立者和坚守者 |
2.2.3 国家质量体系发展的推动者和践行者 |
2.3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职能变革的必要性 |
2.3.1 适应服务型政府建设 |
2.3.2 顺应新时代发展 |
2.3.3 满足全球化市场经济要求 |
第3章 京唐港办事处职能建设问题及其成因 |
3.1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职能建设存在的问题 |
3.1.1 管理体制不健全 |
3.1.2 服务体系不完善 |
3.1.3 管理部门无法有效履行职能 |
3.1.4 检测体系落后 |
3.1.5 专业人才匮乏 |
3.2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职能建设问题成因分析 |
3.2.1 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 |
3.2.2 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 |
3.2.3 监管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
3.2.4 检验检疫工作的特殊化和复杂性 |
第4章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职能完善对策 |
4.1 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完善管理体制 |
4.1.1 从国家战略和国计民生的高度来准确定位自身职能 |
4.1.2 从过分强调管理、监督向建设服务型机构转变 |
4.1.3 树立公平保护国内外消费者的观念与意识 |
4.1.4 积极推进从“事发应急”向“事前预警”观念的转变 |
4.2 树立公务服务意识,建立自身服务体系 |
4.2.1 树立公共服务精神和民主参与意识 |
4.2.2 建立和完善检验检疫系统的公共服务管理机制 |
4.2.3 加强经济结构调节 |
4.2.4 加强市场管理 |
4.3 紧跟时代潮流,积极落实信息化、电子化 |
4.3.1 积极参与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
4.3.2 主动对接跨境电子商务需求 |
4.3.3 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把关成效 |
4.3.4 探索电子商务平台监管方式 |
4.3.5 不断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
4.4 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绩效、考评制度 |
4.4.1 加强内部监管 |
4.4.2 引入绩效评估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
4.5 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大科技投入 |
4.5.1 良好的人员管理机制 |
4.5.2 优化人员队伍建设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外贸产品档案的特点及其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纳图电气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D]. 高晓林. 兰州理工大学, 2021
- [2]新形势下基于中药文化的广药集团老字号企业文化建设分析[D]. 鞠雯君. 中山大学, 2021
- [3]中信银行YZ分行小微信贷贷后管理改进研究[D]. 吴雅璇. 南京理工大学, 2020
- [4]ERP系统下B公司存货内部控制的案例研究[D]. 张丹.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8(01)
- [5]1980年代以来泰国华商企业集团的发展及其政治参与研究[D]. PIPU BOOSABOK(云俊杰). 厦门大学, 2018(07)
- [6]JS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刘晓龙. 西安理工大学, 2018(12)
- [7]近代上海缫丝工业租厂制研究[D]. 孙彦.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8(12)
- [8]深圳ZC公司销售业务内部控制研究[D]. 余名. 西南财经大学, 2018(02)
- [9]金华市金东区低效用地再开发问题研究[D]. 章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02)
- [10]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职能建设主要问题与完善对策 ——以河北局京唐港办事处为例[D]. 潘洪斌. 河北大学, 2017(01)
标签: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企业文化建设; 内控体系建设; 经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