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豹皮樟总黄酮抗炎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宇航[1](2021)在《老鹰黑茶发酵工艺优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老鹰茶,又称老荫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四川老鹰茶为原料,分离不同地区茶类的生物活性物质,分析了其抑菌性和抗氧化性。研发了以石棉老鹰茶为原料发酵的黑茶产品并优化了生产工艺,并研究产品的降血糖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老鹰茶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和测量。选用四川3个不同产地老鹰茶、老鹰茶新鲜植物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分离提取了富含多酚、黄酮的粗提物,测定了其含量。实验结果表明6个样品总多酚的含量在16.24%~22.1%之间,总黄酮含量在13.84%~16.77%之间。6个样品中石棉老鹰茶新鲜植物叶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最高。2.老鹰茶主要活性物质抑菌性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提取3个不同产地老鹰茶、老鹰茶新鲜植物叶的粗提物,测量了对4种细菌的抑菌作用,DPPH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的强弱。实验结果表明6种样品的抑菌圈直径为0.85-2.56cm之间,对4种细菌的生长均显示出抑制作用,且提取物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强。、6种样品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均高于对照品BHT(2,6-二叔丁基对甲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石棉老鹰茶鲜叶>叙州老鹰茶鲜叶>青川老鹰茶鲜叶>石棉老鹰茶>叙州老鹰茶>青川老鹰茶。3.发酵黑茶工艺优化。选取石棉老鹰茶新鲜植物叶为原料,采用黑茶工艺方式加工,通过研究黑茶在发酵过程中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和香气成分的差异,分析黑茶工艺对老鹰茶品质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黑曲霉菌悬液接种量为1.5 m L(1×107个/m L),含水量为40%,发酵温度选取30℃,发酵天数为18 d时,老鹰黑茶的品质风味最佳,水浸出物的含量降低了7.64%,总多酚的含量降低了9.25%,总黄酮的含量增加了3.6%,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了1.47%,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分别下降了0.85%和1.85%,茶褐素的含量增加了6.32%。根据香气分析实验结果,老鹰茶香气方面表现出樟科植物特有的香气,刺激性较强,风味欠佳,老鹰黑茶风味品质良好,特征刺激性气味减弱,新鲜花香、果香、松脂香等增加,整体香气有所改善。4.发酵黑茶降血糖作用的研究。通过STZ(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观察了老鹰茶和黑茶提取物对大鼠体重、血糖、糖耐量和胰腺组织病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老鹰茶和黑茶对于由糖尿病引起的体重下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老鹰茶组、黑茶组的血糖值分别降低了8.46%和10.54%,说明对大鼠的血糖有明显降低作用;糖尿病大鼠的耐糖量水平提高,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提高。黑茶的降血糖作用相对老鹰茶较好。
王雨鑫,邓燕莉,姚松林,王莹,王济红[2](2021)在《贵州4个县域豹皮樟老鹰茶的理化品质比较》文中研究表明为比较贵州4个县域豹皮樟老鹰茶的理化品质,对来自贵州4个县域的用传统铁锅杀青、慢火烘干工艺加工的豹皮樟老鹰茶成品进行生化成分和矿质元素测定。结果表明:江口老鹰茶的各生化成分含量都较高,总黄酮含量最高,品质较好;但其重金属铅含量超标,不符合规定。息烽样品的各生化成分含量也都较高,总黄酮含量仅次于江口样品,且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最高,微量元素锌、镁和硒含量也较高,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品质较好。江口老鹰茶的氨基酸组分种类最多,湄潭样品的氨基酸组分种类最少;赤水老鹰茶的微量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含有咖啡因,且呈鲜爽味的氨基酸含量较高,具有特异性。综上,贵州4个县域的豹皮樟老鹰茶在理化品质上各有特色。
秦昭,冯堃,王文蜀[3](2019)在《中国传统民族老鹰茶黄酮类成分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老鹰茶是由毛豹皮樟(Litsea coreana Levl. var. lanuginosa)叶片制成的保健饮品,其黄酮类成分含量丰富,主要包括山奈酚、槲皮素、儿茶素、乔松素和松脂素5类,具有抗氧化、抗紫外、抗炎、保肝、降血糖和抗菌等活性,是一种理想的天然食品添加剂来源。通过对老鹰茶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工艺、化合物结构及主要生物活性进行综述,提出将黄酮作为老鹰茶质量鉴定标准、加深老鹰茶黄酮抗菌活性研究的建议,以期对老鹰茶在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涂云飞[4](2018)在《老鹰茶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老鹰茶为樟科(Lauraceae),木姜子属(Litsea)植物毛豹皮樟(Litsea coreana Levl.var.lanuginosa(Migo)Yang et.P.H.Huang),具有止咳、平喘、醒酒、解毒、消暑解渴之功效。本文对近年来"老鹰茶"产品的加工工艺、"老鹰茶"中活性成分及药理功效作了简要综述,以期能够引发"老鹰茶"加工工艺及产品开发升级。
张蕾[5](2018)在《老鹰茶加工及其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抗炎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旨在开发创新出具有品质保证、风味特色更为丰富又具有保健功效的老鹰茶饮品,通过重庆巫溪老鹰茶品质研究、不同加工方式、不同成熟度对老鹰茶品质的影响、老鹰茶对急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炎治疗效果评价4个方面,较为全面的对老鹰茶的滋味、香气等感官风味特点,生化成分和香气成分,抗炎功效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为老鹰茶这一野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选取17个供试老鹰茶作为试验原料,对其主要滋味成分(黄酮、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单体等)和香气成分分别进行检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17个供试老鹰茶中总黄酮含量在1.52%2.51%,总多酚含量6.27%11.79%,儿茶素含量在3.99%9.54%,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范围为4.92%9.26%,可溶性蛋白含量0.72%2.40%,氨基酸总量在0.99%4.01%间,氨基酸单体中以缬氨酸、半胱氨酸、苏氨酸等含量为最高,呈鲜爽味的氨基酸含量较低。(2)老鹰茶特征樟香的贡献成分主要有斯巴醇、α-波旁烯、石竹烯、去氢白菖烯、α-二去氢菖蒲烯、β-榄香烯、α-瑟林烯、β-瑟林烯、衣兰烯、α-古巴烯、绿花白千层醇、莰烯12种;月桂醛、α-蒎烯、3-蒈烯、β-紫罗兰酮等共17种成分为老鹰茶增添了花果香、松脂香;α-檀香醇、α-古芸烯、愈创木烯等9个成分呈现了老鹰茶的木香、檀香、草药香。2.分别采用炒青绿茶、晒青绿茶和红茶三种加工方式对老鹰茶全展成熟鲜叶进行加工,通过研究三种加工方式加工的老鹰茶在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和香气成分的差异,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对老鹰茶品质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老鹰红茶风味品质最优,苦涩味的黄酮类、多酚类、黄酮醇苷等物质含量较低,滋味甜醇回甘,特征刺激性香气成分下降,而具有花果甜香、清香、橙花油气息、香脂气等特征的成分有所增加,对其整体香气有所改善;晒青老鹰茶风味品质次之,虽滋味阈值较低、呈现苦涩味的黄酮醇苷含量较高,但贡献茶汤鲜爽度的氨基酸含量也较高,苦涩味比炒青老鹰茶要弱,刺激性气味也较弱;炒青老鹰茶黄酮类、多酚类、儿茶素类等大多生化成分的含量均最高,滋味偏苦涩,缺乏鲜爽度,表现出最典型的樟科植物特有香气,刺激性强,风味品质欠佳。3.选取芽苞、初展、半展、全展成熟四个不同成熟度鲜叶为原料,按照绿茶加工方式加工,研究四种不同成熟度老鹰茶在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和香气成分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随鲜叶成熟度增加,四种老鹰茶感官评价总分逐渐降低,氨基酸、多糖、皂甙含量逐渐降低,而总黄酮、总酚、可溶性糖、儿茶素总量、黄酮醇与黄酮醇苷总量逐渐升高,刺激性香气成分含量也逐渐增加,因此老鹰茶风味品质逐渐降低。芽苞老鹰茶风味品质最优,苦涩味的黄酮类、多酚类、黄酮醇苷等物质含量最低,滋味甜醇回甘,特征刺激性香气成分含量也最低,对整体香气有所改善;半展、初展老鹰茶风味品质次之,呈现苦涩味的黄酮类、多酚类、黄酮醇苷含量升高,但贡献茶汤鲜爽度的氨基酸含量下降,苦涩味比芽苞老鹰茶增强,刺激性气味也逐渐增强;全展老鹰茶黄酮类、多酚类、儿茶素类等大多生化成分的含量均最高,而氨基酸含量最低,滋味苦涩,缺乏鲜爽度,香气方面表现出最为典型的樟科植物特有香气,刺激性较强,相比其他三种老鹰茶,风味品质不佳,但其功效成分,如黄酮、多酚等含量较高。4.以芽苞、初展、半展、全展成熟四个成熟度老鹰茶水提物来治疗DSS诱导的急性UC小鼠,通过一般情况观察(饮水饮食、体重、DAI)、小鼠结肠组织形态研究(结肠长度、脾脏重量、结肠H&E染色病理形态、组织学评分)、血浆促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IL-12)检测,探讨老鹰茶对急性UC小鼠的治疗作用。试验结果表明:(1)造模第3天开始DSS处理组出现粪便潜血阳性,第56天出现肉眼可见血便或稀便,同时伴随小鼠体重下降、饮食饮水量减少,疾病活动指数显着升高,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症状逐渐加重,美达拉嗪和芽苞、初展、半展、全展老鹰茶对小鼠结肠炎症状有所恢复和缓解,与DSS模型组相比,体重、饮食量下降与DAI指数达到极显着差异,全展老鹰茶治疗效果最好,与阳性对照药品效果相当,仅次于正常组。(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明显缩短,脾脏明显变重,组织损伤严重,肠腺结构大量消失,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并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局部固有层水肿,组织学评分高达7.67,美达拉嗪与四个成熟度老鹰茶水提物可以恢复结肠长度、缓解脾脏膨胀变重、明显恢复组织形态,与模型组小鼠相比,杯状细胞数量相对增多,黏膜肌层未见组织水肿和充血,组织学评分下降极显着,全展老鹰茶改善效果最佳,可达到药物治疗水平。(3)DSS模型小鼠血浆中的TNF-α、IL-1β、IL-6和IL-12含量远高于正常组,而各治疗组能显着降低UC小鼠血浆中促炎症因子的含量,治疗效果美达拉嗪>全展>半展>初展>芽苞。(4)根据4个不同成熟度老鹰茶中检测得到的主要功效成分含量与其抗结肠炎各项检测指标进行的Pearson分析结果,确定老鹰茶抗结肠炎的主要作用成分是:总黄酮、总多酚、C、EGCG、NGC和TC,以总黄酮为主,而多糖、皂甙、EC、EGC可协助总黄酮、总多酚等成分共同作用于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
余保[6](2017)在《不同基源老鹰茶黄酮类和挥发油的成分分析及活性比较》文中指出老鹰茶,一种食药同源的草本茶,在中国西南地区有长达上千年的饮用历史。老鹰茶汤金黄色带红,带有樟科特异的香味,具有解毒消肿,提高视力,抗氧化,降血糖血脂等药理作用。老鹰茶主要来源于樟科植物毛豹皮樟的嫩梢或叶片,然而在四川贵州等地区,民间亦多采用川黔润楠、红果黄肉楠、狭叶润楠、木姜子、香叶树等作为老鹰茶的植物来源。这种不同植物的使用会导致老鹰茶使用基源的混乱,使得无法为老鹰茶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也不利于后续老鹰茶相关产品的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因此有必要对六种老鹰茶的化学成分及与功效紧密相关的生物活性进行比较研究,以确定老鹰茶较好的品种来源,为这种特色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一、六种老鹰茶黄酮类组成及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本章将对六种不用植物来源的老鹰茶的黄酮类化学组成、含量及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以筛选老鹰茶较好的品种。我们采用液质联用鉴定了老鹰茶主要品种毛豹皮樟中的黄酮类成分,并对六种老鹰茶中主要的黄酮化合物(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奈酚)进行了定量研究,同时采用体外抗氧化的方法对老鹰茶提取物潜在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评价。最后,我们应用主成分分析对以上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红果黄肉楠与毛豹皮樟均位于主成分F1、F2的正方向,表明它们含有较高的黄酮含量及更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暂定为老鹰茶优良的品种来源。二、六种老鹰茶挥发油组成及抗氧化、抑菌活性比较研究本章将研究六种老鹰茶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抗氧化及抑菌能力以进一步对老鹰茶优良品种进行筛选。我们在六种老鹰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2种化合物,其中主要的化合物有α-蒎烯,莰烯,柠檬烯,1,8-桉叶素,芳樟醇,cis-橙花叔醇,大根香叶烯B。随后我们也对六种老鹰茶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及抑菌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的老鹰茶挥发油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及抑菌能力,暗示老鹰茶挥发油有望成为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及防腐剂的天然替代品而应用于食品及医疗领域。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老鹰茶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合物可能与其抗氧化及抑菌活性关系密切。主成分分析结果中毛豹皮樟与木姜子的挥发油均位于前两个主成分的正方向,表明它们含有较高含量的活性成分及较好的抗氧化、抑菌能力,可以作为老鹰茶较好的品种来源。
张杰[7](2016)在《豹皮樟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及颗粒剂制备》文中指出1.豹皮樟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研究豹皮樟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设计,通过乙醇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2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豹皮樟总黄酮较好的提取方法为回流提取法,提取条件为:温度为80℃,乙醇体积分为70%,料液比为1:30,提取时间为1.5 h。在此工艺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可达到约14.76%。2.豹皮樟总黄酮纯化工艺研究利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的方法对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豹皮樟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以得到较高纯度的豹皮樟总黄酮。结果表明:以总黄酮吸附量和洗脱率为指标,AB-8树脂对豹皮樟总黄酮有较高的吸附和解析效果,最佳工艺条件为:豹皮樟总黄酮样品溶液的质量浓度约为1.00 mg/m L,样品液流速约为2 mL/min,洗脱剂乙醇浓度为60.0%,洗脱剂用量5BV,最大吸附量在0.0583 g-0.0612 g之间,在此条件下得到豹皮樟总黄酮的纯度为73.19%-79.43%。3豹皮樟总黄酮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优选豹皮樟总黄酮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将豹皮樟在最佳提取方法下得到其水溶液,再通过大孔树脂纯化得到总黄酮粉末,通过考察不同辅料对颗粒剂成型性、堆密度、休止角、吸湿性的影响筛选出制备颗粒剂的最优辅料和处方组成。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豹皮樟总黄酮进行定性,通过分光光度法对豹皮樟总黄酮颗粒剂进行含量测定及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最佳处方为总黄酮粉末30 g,甘露醇20 g,乳糖10 g。最佳工艺条件为原辅料比1:1,润湿剂为90%乙醇,烘干温度为60℃。颗粒剂的水分、溶化性、粒度均符合要求。颗粒剂总黄酮含量为23%-25%,加样回收率100.31%。结论:豹皮樟总黄酮颗粒剂制备工艺简单、可行、质量稳定可控。4豹皮樟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研究将豹皮樟在最佳提取方法下得到其水溶液,并通过AB-8树脂进行纯化得到豹皮樟总黄酮粉末,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研究豹皮樟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豹皮樟总黄酮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其总抗氧化能力与溶液浓度成正向相关性,即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强。
夏欢[8](2016)在《老鹰茶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研究》文中提出老鹰茶由于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而在民间具有悠久的饮用历史,目前关于老鹰茶清热解毒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仍不明确。有研究表明,中药材的清热解毒是通过抗氧化、抗病毒、抗炎症等发挥作用。本课题以老鹰茶为研究对象,从天然产物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方面入手,采用体外实验和活体实验模型相结合,结合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筛选老鹰茶实现抗氧化功能的有效作用靶位和作用成分,探讨老鹰茶实现清热解毒的抗氧化物质基础。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测定老鹰茶清除DPPH自由基、铁还原力、OH-·清除率等抗氧化指标,比较宣城、湄潭、道真、雅安四种产地老鹰茶的三种溶剂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与黄酮、酚类物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黄酮、酚类物质与体外抗氧化活性具有较高的正相关,其中道真、雅安产地的老鹰茶的醇提物中含有较高的黄酮总酚含量,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能力。HPLC结合LC/MS分析结果表明四种产地老鹰茶提取物含有的主要活性成分都有儿茶素、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差异主要体现在含量上。其中道真、雅安产地老鹰茶中含有较高的儿茶素、紫云英苷。2)以雅安产地老鹰茶为研究对象,70%的醇粗提后,再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步萃取。采用大孔树脂分离技术,对具有较高体外抗氧化活性的乙酸乙酯相与正丁醇相物质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并采用上述方法评价各组分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的10%醇洗脱物(E1)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活性。HPLC检测表明E1中的主要物质是儿茶素,含量为70.10%。对主要的活性成分的体外抗氧化分析表明,儿茶素抗氧化活性最强。3)采用CCL4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雅安产地老鹰茶不同极性提取物的保肝护肝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老鹰茶各极性提取物组小鼠体内的SOD、GSH活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MDA含量都有所降低,除儿茶素标准品外,其中乙酸乙酯相萃取物抗氧化效果最好。4)采用D-半乳糖衰老模型,研究雅安产地老鹰茶不同极性提取物延缓小鼠衰老的作用,综合考察了小鼠肝、心、脑、肾、肺器官中SOD、GSH、MDA水平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老鹰茶提取物对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衰老有一定的延缓作用,除儿茶素标准品组外,其中EEF样品组的效果最为明显,可能是儿茶素发挥了主要的抗氧化作用。综上所述,老鹰茶提取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与体内抗氧化能力,其中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具有最强的抗氧化能力,相关性分析与HPLC检测结果表明,儿茶素可能是发挥体外与体内抗氧化作用的主要物质。
席培宇,王济红,姚松林[9](2015)在《老鹰茶特色茶饮资源研究利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老鹰茶是西南地区特色古茶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老鹰茶中的总黄酮具有显着降血糖、血脂,抗菌、消炎等作用,对治疗2型糖尿病、酒精性肝损伤有独特疗效。本文通过对老鹰茶的原料植物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老鹰茶特色茶饮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肖璇[10](2015)在《老鹰茶的综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老鹰茶系由樟科木姜子属植物毛豹皮樟(Litsea coreana Levl.var.lanuginosa(Migo)YangetP.H.Huang)的芽苞、嫩芽、叶或枝叶加工制作而成。在我国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十分普遍且饮用历史悠久。西南地区的老百姓把老鹰茶作为盛夏的祛暑佳品,特别是在四川的农村有自采自制自饮老鹰茶的习惯。老鹰茶不只是民间饮品,又是一味民间草药,具有生津止渴、明目健胃、解毒消肿、止咳祛痰、止泻止嗝等功效,且无毒副作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老鹰茶具有抗氧化,抑菌,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免疫,预防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脂肪肝、肝纤维化等作用。随着人民保健意识的增强,对老鹰茶这种药食同源民间饮品的需求量正逐年增加,各地不仅采集利用野生资源,同时也在进行规模化种植。现在市场上流通的老鹰茶产品因产地、采收时间、制作方法的不同而品质不一。为了进一步探索老鹰茶的质量评价方法,为合理地利用资源提供依据,本论文通过实地调查、分子鉴定、化学分析和药理等方面研究工作有机结合,系统研究了老鹰茶的真伪、化学成分表征、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不同特征老鹰茶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差异、老鹰茶及虫茶活性比较,为老鹰茶及其虫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对老鹰茶的原植物的植物学特性及分布、应用情况、饮用历史及名称由来进行了文献调研总结,并对老鹰茶的人工种植、野生毛豹皮樟现状、老鹰茶及其虫茶的制作工艺及销售市场进行了实地调查,为老鹰茶资源的合理有效应用和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本研究从分子水平应用核基因片段ITS2序列对不同产地的老鹰茶样品和易混伪品红果黄肉楠进行DNA的分子鉴定研究,并应用BLAST、NJ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来区分老鹰茶(毛豹皮樟)和红果黄肉楠,证实ITS2序列能够鉴别老鹰茶基原植物毛豹皮樟,并且老鹰茶种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地域差异。应用UPLC-DAD法采集了 74份老鹰茶样品的特征图谱,建立了老鹰茶芽苞茶、老鹰茶嫩芽茶、老鹰茶枝叶茶、老鹰茶成熟叶和峨眉山老鹰茶等5类老鹰茶样品的指纹图谱。运用UPLC-Q-TOF-MS技术对老鹰茶中的主要成分进行了鉴定,发现老鹰茶中的化合物主要属于黄酮类成分,推测其中黄烷醇及其低聚体类化合物11个、黄酮苷类化合物16个,绿原酸类化合物2个,尚有4个未知化合物。通过与对照品比对,确定老鹰茶中含有儿茶素(catechin)、表儿茶素(epicatechin)、金丝桃苦(hyperoside)、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和紫云英苦(astragalin)等五个化合物。检测了不同特征老鹰茶样品中3个主要成分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和紫云英苷的含量。采用UPLC-Q-TOF-MS技术采集了 53份老鹰茶样品的基峰离子流色谱图,采用无监督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PCA)法对样品进行细致区分,并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找出了不同特征老鹰茶样品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差异,反映了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间及茶的芽苞、嫩芽和成熟叶等不同特征的老鹰茶样品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老鹰茶和虫茶的甲醇总提物及各提取部位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和老鹰茶相比较,虫茶的甲醇提取物、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均低于对应的老鹰茶提取物。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计算了老鹰茶各色谱峰与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EC50值之间的谱效关系,研究表明,原花青素类化合物(proanthocyanidin dimer,4.62min)和黄酮苦类化合物(kaempferol-glycosides,16.12min)与老鹰茶的抗氧化活性具有显着的相关性。微量二倍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的研究显示,老鹰茶对革兰氏阳性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的生长均显示出抑制作用,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其中,嫩芽茶的抑菌作用最显着。与老鹰茶相比,虫茶对上述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抑制作用要低于老鹰茶的抑菌作用。老鹰茶和虫茶的甲醇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来降低小鼠的餐后血糖水平,其中虫茶对α-葡萄糖苷酶和餐后血糖的抑制作用均小于老鹰茶。
二、豹皮樟总黄酮抗炎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豹皮樟总黄酮抗炎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老鹰黑茶发酵工艺优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老鹰茶概述 |
1.1.1 历史渊源 |
1.1.2 植物学特征 |
1.2 老鹰茶的活性成分概述 |
1.2.1 多酚类化合物 |
1.2.2 黄酮类化合物 |
1.2.3 蛋白质和氨基酸 |
1.2.4 挥发油 |
1.2.5 其它有效成分 |
1.3 加工工艺研究现状 |
1.4 降血糖研究现状 |
1.4.1 糖尿病概述 |
1.4.2 茶叶降血糖研究进展 |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5.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2 老鹰茶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试剂 |
2.1.3 仪器与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总多酚含量测定 |
2.2.2 总黄酮含量测定 |
2.2.3 抑菌活性研究 |
2.2.4 抗氧化活性研究 |
2.2.5 数据分析 |
2.3 结果和讨论 |
2.3.1 总多酚含量比较 |
2.3.2 总黄酮含量比较 |
2.3.3 抑菌活性比较 |
2.3.4 抗氧化活性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3 老鹰茶发酵工艺研究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试剂 |
3.1.3 仪器与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黑曲霉的分离活化及悬浮液的制备 |
3.2.2 黑茶工艺流程 |
3.2.3 黑茶单因素实验 |
3.2.4 生化成分测定 |
3.2.5 香气成分检测分析 |
3.2.6 数据分析 |
3.3 结果和讨论 |
3.3.1 不同因素对黑茶品质的影响 |
3.3.2 香气成分分析 |
3.3.3 部分样品展示 |
3.4 本章小结 |
4 老鹰茶降血糖活性研究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试剂 |
4.1.3 仪器与设备 |
4.1.4 实验动物 |
4.2 实验方法 |
4.2.1 药物配制 |
4.2.2 动物造模 |
4.2.3 动物分组及给药 |
4.2.4 大鼠体重的测定 |
4.2.5 大鼠血糖的测定 |
4.2.6 大鼠糖耐量的测定 |
4.2.7 胰岛细胞形态学观察 |
4.2.8 统计学方法 |
4.3 结果和讨论 |
4.3.1 提取物对高血糖大鼠生长的影响 |
4.3.2 提取物对高血糖大鼠血糖的影响 |
4.3.3 提取物对高血糖大鼠糖耐量的影响 |
4.3.4 胰岛细胞形态学观察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2)贵州4个县域豹皮樟老鹰茶的理化品质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理化成分检测方法 |
1.2.2 矿质元素检测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老鹰茶的生化成分 |
2.2 矿物质成分 |
2.2.1 微量元素 |
2.2.2 重金属元素 |
3 结论与讨论 |
(3)中国传统民族老鹰茶黄酮类成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老鹰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
2 老鹰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
3 老鹰茶黄酮的生物活性 |
3.1 抗氧化活性 |
3.2 抗紫外线作用 |
3.3 抗炎免疫作用 |
3.4 保肝作用 |
3.5 降血糖作用 |
3.6 抗菌活性 |
4 存在问题 |
5 结论 |
(4)老鹰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老鹰茶”的加工工艺 |
2“老鹰茶”中活性成分 |
3“老鹰茶”的药理功效 |
(5)老鹰茶加工及其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抗炎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老鹰茶基本情况 |
1.1.1 植物学分类、特征 |
1.1.2 老鹰茶资源分布、饮用历史 |
1.2 加工工艺 |
1.2.1 初加工方式 |
1.2.2 再加工和深加工技术 |
1.3 主要生化成分 |
1.4 挥发性物质 |
1.5 功效作用 |
1.6 结肠炎 |
1.7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
1.7.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7.2 研究内容 |
第2章 重庆巫溪老鹰茶品质特性研究 |
2.1 仪器与设备 |
2.2 材料与试剂 |
2.2.1 材料 |
2.2.2 试剂 |
2.3 方法 |
2.3.1 主要生化成分测定 |
2.3.2 香气成分检测分析 |
2.3.3 数据分析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老鹰茶生化成分分析 |
2.4.2 老鹰茶特征性香气成分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不同加工方式老鹰茶品质特性研究 |
3.1 仪器与设备 |
3.2 材料与试剂 |
3.2.1 材料 |
3.2.2 试剂 |
3.3 方法 |
3.3.1 创新加工方式 |
3.3.2 感官审评 |
3.3.3 主要生化成分测定 |
3.3.4 香气成分检测分析 |
3.3.5 数据分析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感官评价 |
3.4.2 主要生化成分分析比较 |
3.4.3 儿茶素各组分含量 |
3.4.4 氨基酸单体含量 |
3.4.5 黄酮醇与黄酮醇苷含量比较 |
3.4.6 香气成分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不同成熟度老鹰茶品质特性研究 |
4.1 仪器与设备 |
4.2 材料与试剂 |
4.2.1 材料 |
4.2.2 试剂 |
4.3 方法 |
4.3.1 原料加工 |
4.3.2 感官审评 |
4.3.3 主要生化成分测定 |
4.3.4 香气成分检测分析 |
4.3.5 数据分析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感官评价 |
4.4.2 主要生化成分 |
4.4.3 儿茶素各组分含量 |
4.4.4 氨基酸单体 |
4.4.5 黄酮醇及其黄酮苷类 |
4.4.6 香气成分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老鹰茶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效果研究 |
5.1 仪器与设备 |
5.2 材料与试剂 |
5.2.1 药品与试剂 |
5.2.2 实验动物 |
5.3 方法 |
5.3.1 药品准备 |
5.3.2 DSS诱导的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建立与分组 |
5.3.3 一般情况观察 |
5.3.4 小鼠结肠组织形态研究 |
5.3.5 小鼠血浆促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IL-12检测 |
5.3.6 数据分析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UC小鼠一般情况观察结果 |
5.4.2 小鼠结肠组织形态研究 |
5.4.3 UC小鼠血浆促炎症因子检测结果 |
5.4.4 不同成熟度老鹰茶中功效成分与其抗结肠炎各项指标的Pearson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 |
(6)不同基源老鹰茶黄酮类和挥发油的成分分析及活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六种老鹰茶黄酮类组成及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3 结果与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六种老鹰茶挥发油组成及抗氧化、抑菌活性比较研究 |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3 结果与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老鹰茶中黄酮类成分研究进展 |
1 提取纯化 |
2 含量测定 |
3 药理作用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7)豹皮樟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及颗粒剂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豹皮樟的研究进展 |
1.1 豹皮樟的化学成分 |
1.1.1 黄酮类化合物 |
1.1.2 微量元素 |
1.1.3 氨基酸 |
1.1.4 水溶性维生素 |
1.1.5 挥发油 |
1.2 豹皮樟总黄酮的药理作用 |
1.2.1 抗炎作用 |
1.2.2 免疫调节作用 |
1.2.3 抗氧化作用 |
1.2.4 降血糖作用 |
1.2.5 肝保护作用 |
1.2.6 降血脂作用 |
1.2.7 其他药理作用 |
1.3 豹皮樟总黄酮的提取和含量测定方法 |
1.4 总黄酮的纯化方法 |
1.5 颗粒剂的研究进展 |
1.5.1 颗粒剂的制备过程 |
1.5.2 颗粒剂的辅料 |
1.5.3 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内容和方法 |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1.6.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豹皮樟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
2.1 仪器与试药 |
2.1.1 主要仪器 |
2.1.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2 实验与方法 |
2.2.1 对照品溶液制备 |
2.2.2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2.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2.4 总黄酮含量测定 |
2.2.5 乙醇回流提取法 |
2.2.6 超声提取法 |
2.2.7 总黄酮乙醇提取液的稳定性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2.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3.3 乙醇回流提取法的结果分析 |
2.3.4 超声提取法结果分析 |
2.3.5 乙醇提取液总黄酮溶液稳定性结果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三章 豹皮樟总黄酮纯化工艺研究 |
3.1 仪器与试药 |
3.1.1 主要仪器 |
3.1.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3.2 实验与方法 |
3.2.1 总黄酮样品溶液的制备 |
3.2.2 总黄酮含量测定 |
3.2.3 总黄酮纯度测定 |
3.2.4 树脂预处理 |
3.2.5 树脂的筛选 |
3.2.6 静态吸附曲线 |
3.2.7 AB-8 树脂吸附和解析工艺条件优化 |
3.2.8 工艺验证实验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静态吸附率及解析率结果 |
3.3.2 静态吸附过程结果 |
3.3.3 样品液浓度的影响结果 |
3.3.4 样品液流速的影响结果 |
3.3.5 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的影响结果 |
3.3.6 洗脱剂用量的影响结果 |
3.3.7 工艺验证实验结果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四章 豹皮樟总黄酮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 |
4.1 仪器与试药 |
4.1.1 主要仪器 |
4.1.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4.2 实验与方法 |
4.2.1 颗粒剂制备 |
4.2.2 质量控制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处方工艺结果 |
4.3.2 制粒工艺结果 |
4.3.3 质量控制结果 |
4.4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豹皮樟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
5.1 仪器与试药 |
5.1.1 主要仪器 |
5.1.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5.2 实验与方法 |
5.2.1 样品制备 |
5.2.2 总黄酮抗氧化活性测定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
5.3.2 总黄酮的还原力 |
5.3.3 总黄酮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5.3.4 总黄酮的抗超氧阴离子能力 |
5.3.5 总黄酮的总抗氧化能力 |
5.4 结论与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老鹰茶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老鹰茶简介 |
1.1 老鹰茶主要分布地区 |
1.2 老鹰茶的主要化学成分 |
1.2.1 黄酮类化合物 |
1.2.2 酚类化合物 |
1.2.3 皂苷 |
1.2.4 多糖 |
1.2.5 挥发油 |
1.3 生物活性 |
1.3.1 抗氧化作用 |
1.3.2 抗炎免疫作用 |
1.3.3 护肝作用 |
1.3.4 抗菌抗病毒作用 |
1.3.5 抗突变抗癌作用 |
1.3.6 降糖降血脂作用 |
1.4 小结 |
第二章 不同产地老鹰茶抗氧化活性评价 |
引言 |
1.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设备 |
1.4 实验方法 |
1.4.1 样品制备 |
1.4.2 黄酮含量测定 |
1.4.3 总酚含量测定 |
1.4.4 总糖含量测定 |
1.4.5 DPPH清除力测定 |
1.4.6 FARP铁还原力测定 |
1.4.7 羟基自由基清除力测定 |
1.4.8 脂质过氧化 |
1.4.9 HPLC/LC-MS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
2.2 抗氧化活性分析 |
2.2.1 DPPH |
2.2.2 FRAP |
2.2.3 羟基自由基清除率 |
2.2.4 MDA |
2.3 Pearson相关性分析 |
2.4 HPLC/LC-MS |
2.4.1 HPLC分析 |
2.4.2 LC/MS分析 |
3.讨论 |
第三章 老鹰茶不同极性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性评价 |
引言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样品制备 |
1.3.1 老鹰茶不同极性提取物的制备 |
1.3.2 有效提取物分离纯化 |
1.4 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
1.4.1 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1.4.2 还原力的评价 |
1.4.3 FRAP |
1.4.4 铁离子螯合能力测定 |
1.4.5 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测定 |
1.4.6 红细胞溶血实验 |
1.5 化学成分分析 |
1.5.1 总黄酮含量测定 |
1.5.2 总酚含量测定 |
1.6 老鹰茶组分的HPLC分析 |
1.8 统计学分析 |
2.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组分中黄酮总份含量 |
2.2 老鹰茶的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 |
2.2.1 DPPH清除率 |
2.2.2 总还原力 |
2.2.3 FRAP |
2.2.4 铁离子螯合能力 |
2.2.5 老鹰茶提取物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和溶血效果 |
2.3 有效萃取物分离组分的抗氧化 |
2.4 HPLC/LC-MS检测酚类物质 |
2.4.1 定性分析 |
2.4.2 定量分析 |
2.4.3 几种主要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分析 |
3.讨论与结论 |
第四章 老鹰茶提取物拮抗四氯化碳诱导肝损伤研究 |
引言 |
1.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1.4 方法 |
1.4.1 老鹰茶提取物的制备 |
1.4.2 老鹰茶提取物CCl4诱导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 |
1.4.3 血清样和肝匀浆样制备 |
1.4.4 肝组织中蛋白含量的测定 |
1.4.5 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测定 |
1.4.6 小鼠肝匀浆中丙二醛含量测定 |
1.4.7 小鼠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 |
1.4.8 小鼠肝脏中谷胱甘肽测定 |
1.4.9 肝组织病理学检测 |
1.4.10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小鼠血清中转氨酶变化 |
2.2 小鼠肝匀浆中各项生化指标变化 |
2.3 老鹰茶提取物对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损失保护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老鹰茶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保护作用 |
引言 |
1 材料与试剂 |
1.1 试验动物 |
1.2 仪器与试剂 |
1.2.1 主要试剂 |
1.2.3 主要仪器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老鹰茶提取物的制备 |
2.2 实验动物分组与D-半乳糖模型建立 |
2.3 小鼠脏器指数记录 |
2.4 匀浆样制备 |
2.5 脏器组织中蛋白含量的测定 |
2.6 脏器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测定 |
2.7 脏器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 |
2.8 脏器组织中谷胱甘肽测定 |
2.9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小鼠脏器指数 |
3.2 小鼠肝脏中各项生化指标变化 |
4 讨论 |
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老鹰茶特色茶饮资源研究利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原料植物资源 |
1. 1 原料植物种类及资源现状 |
1. 2 原料植物的遗传性状 |
1. 3 种苗繁殖技术 |
1. 3. 1 种子繁殖 |
1. 3. 2 高枝压条繁殖 |
1. 3. 3 扦插繁殖 |
1. 3. 4 组培繁殖 |
1. 4 栽培技术研究 |
2 化学成分 |
3 药理功效 |
4 毒理研究 |
5 加工利用 |
5. 1 传统开发利用 |
5. 1. 1 民间利用历史悠久 |
5. 1. 2 饮用地域广 |
5. 1. 3 利用方式多样化 |
5. 2 现代加工利用 |
6 展望 |
6. 1 具有打造有机产品的生态习性 |
6. 2 药用价值的深入研究是新产品研发的源泉 |
6. 2. 1微量元素药用、保健价值的发掘 |
6. 2. 2 天然色素、保鲜产品的开发 |
6. 3 加快老鹰茶特色茶饮资源产业化利用的途径 |
6. 3. 1迅速提高种苗的年供应能力 |
6. 3. 2 品种分类鉴定、选育利用刻不容缓 |
6. 3. 3 建立高端茶产品加工技术体系 |
6. 3. 4 建立传统凉茶标准化加工技术体系 |
7 结语 |
(10)老鹰茶的综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及术语简表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老鹰茶的概况 |
1 老鹰茶的饮用历史 |
2 原植物考证 |
第二节 老鹰茶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三节 老鹰茶的药理活性研究 |
1 抗氧化活性 |
2 抑菌活性及对肠道菌群失衡的调节作用 |
3 抗病毒活性 |
4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作用 |
4.1 降血糖活性 |
4.2 老鹰茶对糖尿病肾病的改善作用 |
4.3 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
5 抗炎免疫作用 |
5.1 免疫增强作用 |
5.2 抗炎活性 |
5.3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6 对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6.1 老鹰茶总黄酮对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保护作用 |
6.2 老鹰茶总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 |
6.3 老鹰茶总黄酮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
7 减毒作用 |
8 防紫外线作用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四川雅安地区老鹰茶及其虫茶的调查研究 |
1 调查方法 |
1.1 文献调研 |
1.2 实地调查 |
2 调查时间及路线 |
3 调查内容 |
3.1 文献调研 |
3.2 实地调查 |
4 调查结果 |
4.1 老鹰茶原植物的植物学特性及分布 |
4.2 毛豹皮樟的应用情况、老鹰茶的饮用历史及名称由来 |
4.3 老鹰茶人工种植的现状 |
4.4 野生毛豹皮樟现状 |
4.5 老鹰茶及其虫茶的制作工艺 |
4.6 老鹰茶及其虫茶的市场调查 |
5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老鹰茶的指纹图谱、含量测定及分子鉴定研究 |
第一节 老鹰茶的指纹图谱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提取条件优化 |
2.2 色谱条件优化 |
2.3 方法学考察 |
2.4 样品测定 |
2.5 主成分分析 |
2.6 老鹰茶特征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相似度评价 |
3 讨论与小结 |
第二节 老鹰茶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检测限、定量限、标准曲线及回收率实验结果 |
2.2 混合标准品的液相色谱图 |
2.3 三种黄酮在老鹰茶样品中的含量 |
3 讨论与小结 |
第三节 老鹰茶的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的收集 |
1.2 DNA提取及检测 |
1.3 序列PCR扩增、PCR产物检测及测序 |
1.4 主要仪器 |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实验结果 |
2.1 ITS2扩增后的检测结果 |
2.2 基于Blast法鉴别样品 |
2.3 老鹰茶及其易混伪品的系统发育树 |
3 讨论与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应用UPLC-Q-TOF-MS技术研究老鹰茶中的化学成分及不同特征的老鹰茶中化学成分差异 |
第一节 基于UPLC-Q-TOF-MS技术探究老鹰茶中的化学成分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UPLC-Q-TOF-MS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不同老鹰茶样品的负离子模式分析 |
2.2 老鹰茶中的化学成分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节 不同特征的老鹰茶中化学成分差异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不同特征样品的PCA分析 |
2.2 不同特征老鹰茶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老鹰茶的活性研究 |
第一节 老鹰茶的抗氧化活性及其谱效关系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抗氧化活性测定 |
2.2 谱效关系推测老鹰茶中的抗氧化成分 |
3 讨论与小结 |
第二节 老鹰茶的抑菌活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不同老鹰茶样品的最小抑菌浓度 |
2.2 不同老鹰茶样品的抑菌圈大小 |
3 讨论与小结 |
第三节 老鹰茶及其虫茶的活性比较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老鹰茶与虫茶的抗氧化活性 |
2.2 老鹰茶与虫茶的抑菌活性 |
2.3 老鹰茶与虫茶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
2.4 老鹰茶与虫茶对小鼠餐后血糖的抑制作用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豹皮樟总黄酮抗炎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老鹰黑茶发酵工艺优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李宇航. 西华大学, 2021(02)
- [2]贵州4个县域豹皮樟老鹰茶的理化品质比较[J]. 王雨鑫,邓燕莉,姚松林,王莹,王济红. 浙江农业学报, 2021(01)
- [3]中国传统民族老鹰茶黄酮类成分研究进展[J]. 秦昭,冯堃,王文蜀.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02)
- [4]老鹰茶研究进展[J]. 涂云飞. 浙江化工, 2018(06)
- [5]老鹰茶加工及其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抗炎效果评价[D]. 张蕾. 西南大学, 2018(01)
- [6]不同基源老鹰茶黄酮类和挥发油的成分分析及活性比较[D]. 余保. 重庆医科大学, 2017(01)
- [7]豹皮樟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及颗粒剂制备[D]. 张杰. 贵州大学, 2016(03)
- [8]老鹰茶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研究[D]. 夏欢. 华中农业大学, 2016(02)
- [9]老鹰茶特色茶饮资源研究利用进展[J]. 席培宇,王济红,姚松林. 贵州科学, 2015(03)
- [10]老鹰茶的综合研究[D]. 肖璇.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