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神经肽对生殖的影响和影响

几种神经肽对生殖的影响和影响

一、几种神经肽对生殖的影响和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郭雪莹,丁奎,王天明,吕志猛,张立斌[1](2021)在《棘皮动物神经肽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神经肽作为一种古老的信号分子,在动物的行为和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神经肽得以发掘和揭示,其中海洋生物(棘皮动物)神经肽信号系统及其功能研究亦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棘皮动物神经肽相关研究进展成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综述了主要神经肽结构、信号系统、功能及进化地位,并对其今后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杨晶[2](2021)在《小菜蛾神经肽咽侧体抑制激素基因Allatostatin-A转录分析及功能研究》文中提出昆虫神经肽是由神经系统合成、贮存并释放的多肽类活性物质,是多细胞生物中最多样的信号分子群。成熟肽(通常约5–80 aa)是由无活性的前体肽产生的,具有含量低、活性高、作用广泛且复杂的特点,影响昆虫几乎所有的行为和生理反应。咽侧体抑制激素Alloatostatin-A(AST-A)在昆虫中分布广泛,存在于脑、咽侧体、血淋巴、消化道及神经节中。目前研究发现,昆虫AST-A具有影响昆虫的保幼激素合成、α-淀粉酶的释放、肌肉收缩等方面的功能。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隶属于鳞翅目菜蛾科,其幼虫喜食甘蓝、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是农业重要害虫。由于其发生世代多,繁殖能力强,寄主范围广,抗药性水平高,防治起来十分困难。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vestalis作为其优势内寄生蜂,能够专性寄生小菜蛾幼虫,将Cv BV、毒液、畸形细胞等寄生因子与卵一并注入宿主体内,通过神经系统或其他相关途径,调控宿主生长发育、消化代谢、免疫反应等生理过程。此前,本实验室在小菜蛾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鉴定到了17个神经肽家族的19种神经肽基因,但大部分神经肽在小菜蛾中的功能尚不清楚。因此,本论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小菜蛾AST-A基因(PxAST-A)转录水平和功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鉴定小菜蛾PxAST-A中9条成熟肽,并检测小菜蛾PxAST-A的转录水平:基于小菜蛾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分析和克隆小菜蛾PxAST-A序列。通过与其他昆虫同源PxAST-A多序列比对,从前体肽中鉴定出了共有的保守序列为:Y/FXFGLG的9条成熟肽,且它们的C端Gly酰胺化。对PxAST-A转录水平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xAST-A转录水平在1龄幼虫表达量最高,在蛹期表达量最低;在两性成虫中,雄成虫中PxAST-A转录水平显着高于雌成虫;同时,PxAST-A组织分布存在一定偏好性,其在CNS和中肠中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2.研究了小菜蛾PxAST-A的功能,结果显示其能够影响小菜蛾的生长发育和消化代谢:根据PxAST-A前体肽序列,合成得到的9个C端酰胺化的成熟多肽,并均等混合进行体外显微注射。(1)在生长发育方面:能使小菜蛾Ec R基因在4龄末下调,并且能够延长其发育历期;(2)在消化方面:能够增加小菜蛾中肠淀粉酶活性;(3)在摄食方面:能够延长小菜蛾取食间歇时长。3.菜蛾盘绒茧蜂寄生能够上调PxAST-A转录表达,延长发育历期:菜蛾盘绒茧蜂寄生能够引起4龄中后期小菜蛾幼虫及其中肠中PxAST-A的显着性上调,并能够显着性抑制中肠淀粉酶活力。此外,Cv BV注射能引起4龄中后期小菜蛾幼虫及其中肠中PxAST-A的显着性上调,并下调Ec R、E75转录表达。由此可知,菜蛾盘绒茧蜂通过其携带的Cv BV调控寄主PxAST-A的表达,并影响小菜蛾的生长发育及中肠淀粉酶活性。本论文通过研究PxAST-A在菜蛾盘绒茧蜂-小菜蛾寄生体系内的转录调控及其在小菜蛾中的功能,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陈洁[3](2021)在《神经肽Leucokinin调控雌性果蝇接受行为的神经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神经科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研究动物行为是如何产生并受基因和神经环路调控的。本能行为是一类不需要后天学习获得的行为,在发育过程中已经构建于神经系统中。在本能行为的分子与神经机制研究中,雄性果蝇的求偶行为和雌性果蝇的接受行为均是研究的最为透彻的模型,解析这些本能行为调控的分子与神经机制将深化我们对于行为调控的神经机制的理解。本研究以雌性果蝇的接受行为为研究模型,发现神经肽Leucokinin(LK)及其表达的神经环路调控该本能行为的神经机制。我们发现,当人工激活Lk神经元后,雌蝇的接受行为显着降低,而雄蝇的求偶行为几乎不受影响。在Lk突变体的背景下激活Lk神经元,雌蝇的接受行为不受影响,说明激活Lk神经元抑制雌蝇的接受行为依赖神经肽LK的释放。我们进一步发现,雌蝇接受行为主要受到位于腹神经节的Lk神经元(ABLKs)的调控,仅激活雌蝇的ABLKs神经元就足以引起雌蝇接受行为的降低。通过对ABLKs神经元钙信号的检测,我们发现这些神经元响应雌蝇的交配状态,即交尾后的ABLKs神经元的活性显着增加。我们进一步研究了ABLKs神经元与前人报道的响应交配状态的ppk神经元的功能关系,发现Lk神经元是ppk神经元的功能性下游。与ppk神经元同时调控交尾后接受行为和产卵行为不同的是,Lk神经元仅影响雌蝇的接受行为,不调控雌蝇的产卵行为。这些结果首次发现神经肽LK调控雌性果蝇生殖行为,同时揭示了Lk神经元如何响应生理状态并调节特定生殖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本研究同时以雄性果蝇求偶行为为研究模型,发现了fruitless(fru)基因对雄蝇求偶环路功能多样性的调控。在雄蝇中特异表达的fruitless(fru M)被认为是调控雄蝇求偶行为的“开关”分子,但是fru M如何调控求偶行为并不清楚。我们发现,fru M在特定发育时期的正常表达对雄蝇羽化后向雌蝇的本能求偶行为至关重要,而fru M在成年期则起到抑制雄性之间求偶的作用。我们进一步发现,fru M表达的不同强度和模式,可以使雄蝇产生先天性的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或没有先天性求偶行为但可通过后天习得求偶行为。这些结果表明fru M并非传统认为的求偶行为的“开关”分子,而是通过其在关键发育时期的表达决定了求偶环路功能的多样性。这些发现深化了我们对于一个基因如何赋予神经环路多样性的功能并调控行为的理解。

陈慕雁,郑颖秋,丛潇[4](2021)在《棘皮动物神经肽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神经肽是神经系统最大、最多样化的一类信息分子,可调节动物的各种生理过程和行为。相较于脊椎动物和原口无脊椎动物,棘皮动物神经肽的研究起步较晚,而棘皮动物关键的分类地位和独特的生物学特征为其神经肽信号系统功能的研究提供了特殊背景。本文从神经肽分子的自身特性出发,对棘皮动物神经肽的作用方式、鉴定方法、功能调节及受体发掘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进一步解析神经肽在棘皮动物特殊生理行为调控中的作用机制,为棘皮动物中经济物种的高效绿色增养殖提供理论支撑。

柴毅[5](2020)在《左归丸调控NPY干预软骨-软骨下骨信号交互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效应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析左归丸“益精填髓”壮(软骨下骨、软骨)骨防治骨关节炎的基础,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与绝经后骨关节炎共病模型,揭示其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效应与机制,为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提供新思路。方法1.理论研究:系统整理与总结中医“肾藏精,主骨生髓”等理论以及现代软骨下骨/软骨研究的成果,分析软骨下骨重建及其与软骨的信号交互和肾生髓充骨在绝经后骨关节炎中的机理,从软骨—软骨下骨信号交互的角度探究左归丸益精填髓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机制。2.实验研究:(1)以去卵巢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与绝经后骨关节炎共病模型。研究分为左归丸药物组(分低、高剂量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阿伦磷酸钠)、阴性对照组(假手术组)。药物干预3月后,取左侧股骨行HE、番红—固绿染色观察软骨下骨与软骨组织病理形态,并使用Micro-CT对软骨—软骨下骨进行骨微结构观察与测量。(2)用Corrplot包和主成分分析对骨关节炎基因数据集GSE82107进行质量评估。使用GEO2R分析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初步筛选与OA相关的神经肽受体。再经WGCNA计算获得基因共表达网络,并与神经肽受体建立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核心集簇。用比较毒理基因组数据库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神经肽受体与OA疾病的关系并评估、识别其在骨关节炎病变中的效力。(3)Western blot检测右侧胫骨软骨下骨组织NPY、NPY1R、NPY2R蛋白以及RANKL、OPG、RUNX2蛋白表达情况。(4)Western blot检测右侧胫骨软骨组织NPY、NPY1R、NPY2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理论研究:肾虚精亏髓枯是绝经后骨关节炎的基本病机,补肾益精填髓是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基本大法,左归丸是干预软骨—软骨下骨信号交互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方剂。2.实验研究(1)HE染色示模型组大鼠股骨骨小梁排列稀疏,紊乱且不连续,结构缺如;关节软骨层次紊乱,厚度减少,潮线模糊甚至消失。阳性对照组、左归丸低剂量组、左归丸高剂量组大鼠股骨骨小梁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软骨细胞排列较整齐,潮线较为完整。番红—固绿染色示模型组大鼠股骨关节软骨表面粗糙,有剥脱,软骨基质染色减少。阳性对照组、左归丸低剂量组、左归丸高剂量组大鼠股骨关节软骨结构较为完整,细胞排列较为有序,软骨基质染色良好。Micro-CT示模型组大鼠股骨骨小梁数明显减少,分布稀疏,结构缺失,纹理变细,且软骨厚度变薄。阳性对照组、左归丸低剂量组、左归丸高剂量组大鼠股骨骨小梁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多,骨密度与软骨厚度增加。(2)基因表达矩阵GSE82107具有较高的数据质量。本研究从中鉴定出1676个差异基因,包括218个上调差异基因和1458个下调差异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包括“激素调节”、“骨重建”、“骨生长”、“软骨发育”等与骨关节炎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具有统计学意义。经筛选,发现NPY1R与NPY2R均涉及肌肉骨骼等生理病理过程。而MEgreen模块与骨关节炎有较高的相关性,且NPY]R、NPY2R与MEgreen基因模块亦具有更为紧密的互作关系。此外,NPY1R、NPY2R均与骨质疏松症,骨骼疾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关节疼痛、软骨病以及骨吸收等疾病或病理过程关系密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表明,NPY1R与NPY2R在骨关节炎病变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且具有可靠性。(3)Western blot结果发现,模型组大鼠软骨下骨组织中RUNX2、OPG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同时RANKL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而阳性对照组和左归丸高剂量组的RUNX2、OPG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RANKL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但左归丸低剂量组上述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此外,模型组大鼠软骨下骨组织中NPY、NPY1R、NPY2R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和左归丸高剂量组上述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左归丸低剂量组上述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4)模型组大鼠软骨组织中NPY、NPY1R、NPY2R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和左归丸高剂量组上述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左归丸低剂量组NPY、NPY2R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NPY1R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1.“补肾—益精填髓—壮骨”的左归丸是干预软骨—软骨下骨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有效方剂。左归丸可改善去卵巢绝经后骨质疏松与绝经后骨关节炎共病模型大鼠软骨下骨、软骨病变,提高骨密度,增加软骨厚度,具有修复软骨下骨及软骨的作用。2.神经肽受体NPY1R、NPY2R与骨关节炎病理密切相关,且NPY1R、NPY2R对评估及识别骨关节炎病变具有较强的效力。3.NPY及其受体NPY1R与NPY2R参与了绝经后骨关节炎的病变。左归丸可提高软骨下骨中三者的蛋白表达,并通过对RANKL/OPG通路的调控,促进软骨下骨形成(增加RUNX2蛋白表达),抑制骨吸收,有助于恢复骨重建平衡,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软骨下骨质疏松。4.左归丸可促进软骨组织NPY及其受体NPY1R与NPY2R蛋白表达,阻止软骨退化,促进软骨修复,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软骨病变。

叶城[6](2020)在《草鱼大脑和垂体中神经肽挖掘及速激肽功能鉴定》文中研究指明在脊椎动物中,大脑和垂体是机体内极其重要的器官。大脑可以通过合成与释放神经肽调节垂体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进而参与机体生长、生殖、应激和免疫等生理过程的调控。与哺乳动物不同,鱼类的下丘脑-垂体轴缺失了门脉系统,因此调控垂体激素合成与分泌的上游神经肽变得更为庞大和复杂。基于此,本研究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组织切片技术分析草鱼不同大脑亚区及垂体的形态和显微结构,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初步探究草鱼各脑区和垂体的功能及各脑区间的相互关系。接着,基于草鱼基因组数据库和草鱼大脑各亚区和垂体的转录组数据,挖掘草鱼大脑和垂体中的神经肽编码基因及其相关受体信息,并对它们在草鱼大脑不同亚区和垂体内的分布进行分析。最后,以挖掘出的速激肽家族的神经肽为切入点,分别研究了TAC3编码产物NKB和NKBRP以及TAC4编码产物HK1和HK2在草鱼垂体内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草鱼大脑和垂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H.E染色切片结果显示,草鱼大脑主要由6个亚区构成,包括嗅球、端脑、视顶盖、下丘脑、小脑和延脑。与软骨鱼类和哺乳类不同,草鱼大脑和垂体间无下丘脑-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的神经元直接伸入并终止于前腺垂体内。通过分析草鱼不同脑区和垂体的转录组测序数据,本研究发现嗅球可能与生殖和免疫有关;端脑可能参与食欲和生殖的调控;视顶盖不仅在视觉系统中发挥重要功能,并可能涉及摄食行为的调控;下丘脑在摄食和生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延脑与听觉系统有关;垂体在能量代谢、器官发育和生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下丘脑和端脑不仅在结构上高度相关,其功能也存在重叠性,表明端脑和下丘脑可能是硬骨鱼类摄食和生殖的调控中心。2、结合草鱼基因组数据库和草鱼大脑各亚区及垂体的转录组数据,本研究系统地挖掘了来自23个家族共计91个神经肽前体编码基因,以及上述神经肽相对应的112个受体基因。基于RNA-seq数据,对上述基因在草鱼6个不同大脑亚区和垂体内的转录本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已有研究和本研究的结果,对神经肽及其受体在草鱼大脑和垂体的主要合成区域和功能行使位置进行了预测。3、以草鱼垂体细胞为研究对象,转录组分析表明NKB能够诱导垂体内729个基因的差异表达,这些基因涉及了激素活性、食物摄入、信号转导和代谢等。体外细胞培养和RT-q PCR结果显示,NKB在草鱼垂体细胞中可以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四种厌食肽(UTS1、CART、POMCb和NMB)m RNA的表达。受体选择性和受体后信号通路实验结果显示,NKB对草鱼垂体中UTS1、CART、POMCb和NMB表达的刺激作用均能由NK3R介导。这些反应激活了腺苷酸环化酶/蛋白激酶A(c AMP/PKA)通路、磷脂酶C/肌醇1,3,5-三磷酸/蛋白激酶C(PLC/IP3/PKC)通路和Ca2+/钙调蛋白/Ca M-依赖性蛋白激酶II(Ca2+/Ca M/Ca MK-II)通路。此外,腹腔注射NKBa能够显着诱导草鱼垂体内这四种厌食肽m RNA表达。此外,摄食实验结果显示,草鱼进食后下丘脑内的TAC3a和TAC3b m RNA表达显着提高。这些结果表明,NKB是一个饱感因子,它能够通过调节垂体中厌食肽的表达参与硬骨鱼类摄食调节。4、以草鱼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从草鱼大脑和垂体中克隆得到TAC4基因及其受体NK1Rb和NK3Ra1。序列分析显示草鱼TAC4能够编码HK1和HK2成熟肽。组织表达分析表明TAC4在下丘脑、嗅球和延脑中高表达,受体NK1Rb、NK3Ra2和NK3Rb等均在垂体中有较高的表达,预示TAC4在草鱼垂体中可能发挥重要功能。通过在HEK293T细胞膜上表达NKRs,HK2对6个NKRs均有较高的激活效率,其中对NK2R应是HK2的特异性受体;而HK1仅能微弱激活NK2R、NK3Ra2和NK3Rb。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HK2能够诱导垂体细胞内1051个基因差异表达,这些基因主要涉及食欲的负调节、激素活性、受体配体结合和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等。在草鱼垂体原代细胞中,HK2能够以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促进PRL、SLα、UTS1、NMB1、CART2和SN2 m RNA表达,而HK1对上述基因均无显着反应。为了解析HK1在草鱼垂体内的失活原因,本研究将含VFGLM基序的HK1修改为FFGLM基序的HK1突变体(HK1-M)。受体-配体反应表明,不同于HK1,HK1-M对6个NKRs展现了很高的激活效率。同时,HK1-M能够显着诱导草鱼垂体细胞内UTS1、PRL和SLαm RNA表达。此外,HK1和HK2共处理垂体细胞实验显示,HK1不能有效阻断HK2在垂体中的功能,表明HK1不是HK2的内源性拮抗剂。综上结果表明,HK2可以直接作用于草鱼垂体细胞,通过受体NKRs的介导,促进垂体内PRL、SLα、UTS1、CART2、NMB1和SN2的m RNA表达;而HK1因其FXGLM序列突变致使其功能丢失。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了草鱼不同大脑亚区和垂体的解剖学和转录组数据库,对草鱼不同脑区以及垂体的结构和功能做出了初步分析,深入挖掘了草鱼大脑和垂体内的神经肽前体及其受体基因,并以速激肽家族为切入点,研究了TAC3编码产物和TAC4编码产物在垂体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本研究有助于丰富我们对鱼类大脑不同亚区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鱼类神经肽的功能提供了基础。

刘建业[7](2020)在《Gpr173介导Phoenixin调控的金钱鱼生殖功能的研究》文中指出G蛋白偶联受体173(orpha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r173)是一种在哺乳动物脑中表达的并高度保守的受体。Phoenixin(Pnx)是一种新发现的神经肽,在小鼠中已证实Gpr173是Pnx的受体,两者都参与了生殖调控。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发现,金钱鱼Pnx可以提高脑垂体中Gn RHR,LH和fsh等生殖相关基因的表达。但其受体Gpr173在金钱鱼生殖调控中的作用及作用机理并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克隆了金钱鱼Gpr173基因;分析了Gpr173基因的序列特征和在组织、性腺发育中的时空表达特征;雌二醇(E2)和金钱鱼Pnx以及DHA、EPA和油酸对Gpr173表达的影响、Gpr173对Pnx介导的基因表达和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本文拟阐明金钱鱼Gpr173与Pnx间相互关系以及Gpr173在Pnx信号途径中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神经肽对鱼类生殖系统调控的机理,丰富和完善鱼类乃至脊椎动物的生殖内分泌调控网络。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金钱鱼Gpr173基因克隆及时空表达分析通过基因克隆获得了两种基因亚型(Gpr173-1和Gpr173-2)并分析了其序列特征。q PCR检测组织分布发现:Gpr173-1和Gpr173-2主要在下丘脑和垂体表达。QPCR检测发现:在卵巢发育过程中,下丘脑中Gpr173-1主要在Ⅱ和Ⅴ期有高的表达,Gpr173-2也在Ⅴ期有高表达,垂体中Gpr173-1和Gpr173-2都在Ⅲ期表达量最高;在精巢发育过程中,下丘脑中Gpr173-1和Gpr173-2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在Ⅴ期达到最高;脑垂体中Gpr173-1和Gpr173-2的表达无显着差异。WB检测发现Gpr173在全脑和精巢中有蛋白信号条带,而卵巢中没有。2.Pnx、E2、DHA、EPA和油酸对金钱鱼Gpr173表达的影响Pnx在体注射6h后,q PCR结果表明,Pnx-14显着促进下丘脑Gpr173-1表达,而且显着抑制Gpr173-2的表达;而Pnx-20也能显着促进Gpr173-1的表达。10ng/gbw组Pnx-20抑制Gpr173-2的表达。Pnx-14处理下丘脑原代细胞6h后表明,Pnx-14显着促进Gpr173-1的表达;但对Gpr173-2没有影响。金钱鱼雌鱼E2在体注射6h后,E2显着提高下丘脑Gpr173-1的表达,但Gpr173-2的表达受到显着抑制;而在脑垂体中,Gpr173-1和Gpr173-2 m RNA水平都显着降低。在E2处理金钱鱼下丘脑原代细胞12h后,E2显着促进Gpr173-1和Gpr173-2的表达。DHA、EPA和油酸处理金钱鱼下丘脑原代细胞,q PCR结果表明,DHA和EPA都显着提高Gpr173-1的表达,而油酸对Gpr173-1的表达无显着影响;EPA会显着抑制Gpr173-2的表达,DHA和油酸对Gpr173-2的表达无显着影响。油酸可显着促进Pnx表达,但DHA和EPA对Pnx的表达无显着影响。3.Gpr173介导Pnx调控的基因表达和信号途径首先采用双荧光报告系统分析Pnx激活其受体Gpr173下游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然后使用抑制剂阻断调节通路加以验证。具体结果为,在Pnx激活其受体Gpr173-1下游信号通路的检测中,Pnx-14可以显着增强CRE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的活性,而且抑制c-fos和SRE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的活性;Pnx-20能够显着增强c-fos和SRE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的活性,对CRE启动子没有影响。在Pnx激活其受体Gpr173-2下游信号通路的检测中,Pnx-14可以显着增强c-fos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的活性,对CRE和SRE启动子没有影响;Pnx-20可以显着增强SRE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的活性,对c-fos和CRE启动子没有影响。q PCR结果表明,Pnx-14处理下丘脑原代细胞3h后,Gpr173-1无显着变化;处理6h后,Pnx-14能够显着促进Gpr173-1表达,而在加入PKA抑制剂H89后,Pnx-14促进Gpr173-1的表达受到抑制。Pnx-14处理下丘脑原代细胞3h后,Gpr173-2无显着变化,但加入抑制剂H89后,显着抑制Gpr173-2的表达;处理6h后,各组间无显着变化。并且Pnx-14处理3h后可以显着抑制sb Gn RH和Gn RHR表达,在加入抑制剂H89后,Pnx-14抑制的sb Gn RH和Gn RHR的表达被阻断,sb Gn RH和Gn RHR的表达量显着升高;处理6h后,各组间无显着性变化。综合上述结果,在金钱鱼中,Pnx-14可通过c AMP/PKA途径激活Gpr173-1,调控下游sb Gn RH和Gn RHR等生殖相关基因,参与金钱鱼的生殖调控。另外Pnx和Gpr173会受到DHA、EPA和油酸等潜在因子的调节,表明这两者与营养水平对生殖的调控有关。

袁望鼎[8](2020)在《一种在海兔神经元外源性表达的神经肽受体的功能鉴定》文中提出在动物体内,神经肽是一种种类最多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神经肽的受体大多数为G蛋白偶联受体,它们在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中至关重要。但目前为止,关于神经肽受体的功能研究相对较少。Jing等在2010年鉴定出了海兔促咽侧体素相关神经肽(Aplysia allatotropin-related peptide,ap ATRP)的前体,ap ATRP广泛分布于海兔的摄食环路,它的一种主要作用是增强位于口神经节的运动神经元B61/B62的兴奋性。最近,我们的合作者James W.Checco博士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并克隆了海兔神经肽ap ATRP的受体ap ATRPR,并在全L型氨基酸组成的ap ATRP(L-ap ATRP)外鉴定出了一种含D型氨基酸的ap ATRP(D2-ap ATRP),随后他在细胞系水平表达ap ATRPR并证明了Lap ATRP和D2-ap ATRP可以激活ap ATRPR,我们的目标是在海兔体内进一步证明ap ATRPR是ap ATRP的受体。由此,我们希望鉴定海兔神经元中ap ATRPR的功能。首先,我们发现Lap ATRP和D2-ap ATRP都可以增强B61/B62的兴奋性,这与细胞系的实验结果一致,我们由此猜想ap ATRPR可能介导L-ap ATRP和D2-ap ATRP的生理功能。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先要将ap ATRPR在本不表达ap ATRPR的神经元上表达且证明此神经元表达ap ATRPR后对L-ap ATRP的兴奋性反应增强。我们发现B1/B2神经元对L-ap ATRP无兴奋性增强反应。接着我们需要一种可以在海兔B1/B2神经元中表达外源基因ap ATRPR的质粒载体,我们的另一位合作者Bong-Kiun Kaang教授向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的质粒载体p NEX3,我们由此构建质粒p NEX3-ap ATRPR和p NEX3-EGFP并扩增。随后,我们将B1/B2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注射p NEX3-EGFP溶液,实验组注射p NEX3-ap ATRPR和p NEX3-EGFP溶液,培养1-3天后,若产生绿色荧光,则表明EGFP的表达,这提示在实验组中ap ATRPR的共表达。我们对产生绿色荧光的B1/B2神经元进行L-ap ATRP兴奋性实验。兴奋性实验发现实验组的B1/B2神经元对L-ap ATRP兴奋性反应增强,而对照组无兴奋性增强反应。因此,我们在海兔体内直接证明了ap ATRPR对L-ap ATRP的兴奋性增强反应的充分性。将来我们计划通过抑制神经元B61/B62中内源性表达的ap ATRPR的表达来验证兴奋性增强反应的必要性。

谢佳[9](2020)在《甲状旁腺激素类似受体(iPTHRs)及其配体对昆虫发育与表皮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神经肽类激素是一类进化上古老的内源性活性物质,其主要受体类型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细胞膜上最大的蛋白质超家族。它们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不仅广泛参与动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各种生命活动,而且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密切相关。因此,神经肽及GPCRs可作为重要的药物靶标,其相应的研究也一直位于医学新药研发、农业杀虫剂潜在靶标探索的前沿。由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分泌的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家族成员及其受体(parathyroid hormone receptors,PTHRs)在脊椎动物的钙和磷的调节、肾脏和骨骼的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人工合成的PTH也已在市面上获批用于骨质疏松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疾病的治疗。而在无脊椎动物中,对该信号系统的研究较少。本课题组和日本Tanaka课题组分别率先、相继在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等代表性昆虫中发现了PTHRs的类似受体,命名为i PTHRs。然而,在昆虫等无脊椎动物中是否存在i PTHRs的内源性配体一直未见报道,i PTHRs仍以孤儿受体的形式存在。另外,本课题组早期对赤拟谷盗i PTHRs的功能研究发现,其干扰之后严重影响了昆虫蛹至成虫的蜕皮羽化过程及表皮形态建成,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主要以完全变态昆虫赤拟谷盗为实验材料,对其适应性进化机制进行分析,筛选鉴定其潜在的内源性配体并进行功能研究,同时利用组学测序对该信号系统的作用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另外,也在不完全变态昆虫褐飞虱中开展了对i PTHRs进行初步的结构和功能验证。通过上述实验,本研究试图为全面了解PTHRs/i PTHRs的进化、生理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线索,可望为害虫生物学防治中绿色杀虫剂的开发提供候选作用靶标,甚至为PTH信号系统影响人类钙磷代谢失调与骨质疏松、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提供参考。首先,本研究通过筛选更多类别无脊椎动物的i PTHR(含节肢动物蛛形纲、软体动物等类群)联合脊椎动物各纲代表性物种的PTHRs进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并利用PAML(Phylogenetic Analysis by Maximum Likelihood)软件包中的Code ML程序对无脊椎动物的i PTHRs进行适应性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PTHRs/i PTHRs中发生了独立的复制和丢失事件,且无脊椎动物i PTHRs数目更多样化;无脊椎动物i PTHRs经历了选择压力,筛选出21个多位于胞外近膜端及跨膜结构域的正选择位点。由于正选择位点富集的部位为配体和受体结合的关键区域,暗示无脊椎动物中配体在序列上可能存在较大变异;其次,通过广泛搜集比对信息和利用Blast搜索筛选出昆虫i PTHRs的候选配体PXXXamide。赤拟谷盗的PXXXamide的蛋白质编码区域编码109个氨基酸,与脊椎动物PTH没有显着的序列同源性,但在节肢动物中比较保守;利用GPCR受配体鉴定系统对其与i PTHRs的关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候选配体PXXXamide能显着激活i PTHRs表达细胞中钙离子关联的荧光信号,证明了PXXXamide的确是i PTHRs的内源性配体,命名为i PTH。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对其进行时空表达分析,发现其在晚期蛹、中枢神经系统、肠呈现高表达,其中组织表达模式与受体i PTHRs一致。然而,利用RNA干扰技术对其进行功能分析,结果却表明i PTH干扰后对赤拟谷盗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这与受体造成的畸形表型不一致;原因之一是可能在昆虫体内还存在另外的配体发挥作用,原因之二是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可知,干扰i PTH之后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组织中的大部分神经投射的阳性荧光信号已消失,但在一些神经肠内分泌细胞依旧保持着免疫阳性,可能这些仅存的i PTH即可保证机体的需要;再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该系统干扰后蜕皮激素合成与代谢、保幼激素合成与代谢及调控羽化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i PTH信号系统在干扰之后,蜕皮激素合成通路中的关键酶基因CYP307A1、转录因子E74、Broad complex(Br-C)、FTZ-F1的表达量在i PTHRs干扰后均未发生改变;即使合成通路中的CYP315A1和CYP314A1表达量呈现轻微下调,并未造成干扰组3天蛹和5天蛹蜕皮激素含量的改变;保幼激素合成关键酶CYP15A1和JHAMT的表达量在i PTHRs干扰后显着上调;羽化相关神经肽CCAP、bursicon的受体CCAPRs、Rickets表达未受影响。这些结果表明了i PTHRs造成的蜕皮羽化失败并不是通过影响蜕皮激素合成与代谢、羽化相关调控基因造成的,而保幼激素的合成受到影响则可能是原因之一;另外,通过差异转录组学和相对定量蛋白质组学对i PTHRs干扰之后的下游调控网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转录层面上,IB组与dsi PTHR1组、dsi PTHR2组分别鉴定出1231个、1683个差异表达基因,而dsi PTHR1组与dsi PTHR2组仅鉴定出1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i PTHRs在干扰后主要引起了能量与营养代谢(如异柠檬酸脱氢酶、ATP结合盒蛋白、果糖1,6-二磷酸酶)、表皮结构成分(几丁质合酶1、几丁质脱乙酰基酶、表皮蛋白若干家族成员)相关基因表达量改变,同时保幼激素代谢相关的保幼激素酯酶、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表达量也明显上调;在蛋白层面上,IB组与dsi PTHR1组、dsi PTHR2组分别鉴定出34个、39个差异表达蛋白,而dsi PTHR1组与dsi PTHR2组鉴定出41个表达蛋白(主要由于dsi PTHR1组异常表达所致)。与转录组学测序一致的是,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的差异表达蛋白也集中在能量与营养代谢、表皮结构成分上,其中多个基因(如ATP合成酶亚基delta、肌钙蛋白亚基T、CPR18、CPAP1-H等)在转录、蛋白水平上均显示出下调趋势,表明了i PTHRs可能通过影响能量代谢影响赤拟谷盗的羽化行为,并造成表皮成分的合成异常;最后,通过对不完全变态昆虫褐飞虱i PTHRs的序列分析及RNA干扰功能验证,我们发现,其两个i PTHRs为物种内复制,序列相似性高达53.06%,这两个受体与赤拟谷盗i PTHR2更为接近,结合其它物种的i PTHRs多序列比对分析,表明i PTHR2可能是昆虫中的祖先基因;RNA干扰结果显示四龄若虫干扰i PTHR1和i PTHR2后部分个体蜕皮羽化失败,存活率分别降低至26.7%和55.5%,表明了i PTHRs在不完全变态昆虫褐飞虱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也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晓[10](2019)在《花生蚜神经肽及其G蛋白偶联受体的鉴定和神经肽F对蚜虫取食行为的调控》文中指出神经肽是昆虫体内最多样化的一类信号分子,作为神经激素和神经调质全面调控昆虫的生理和行为。绝大多数神经肽通过与细胞表面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结合并启动下游信号通路以行使其功能。神经肽GPCR作为新型可替代杀虫剂的靶标,为害虫防治提供了新的可能途径。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对昆虫神经肽系统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取食是对昆虫个体生存和种群存续具有重要意义的行为,果蝇中已经证实神经肽F(Neuropeptide F,NPF)信号系统对调控该行为至关重要。然而该信号系统在蚜虫中的功能却知之甚少。为了加深对蚜虫神经肽系统的了解,本文选择了农业害虫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作为蚜虫的代表,利用RNA-seq技术和tBlastn程序对可能编码神经肽前体及其GPCR的基因进行了全面挖掘。在此基础上对假定神经肽前体的结构和翻译后加工方式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对神经肽GPCR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及配体预测。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明确了候选基因在花生蚜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谱。本文进一步分析了NPF信号系统在蚜虫中的生物学功能;鉴于该信号系统在蚜虫中高度保守,从易操作性考虑选择了体型更大的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孤雌生殖无翅蚜)作为研究对象。利用qRT-PCR分析了NPF基因及其受体基因NPFR的时空表达模式及对取食和营养状态的响应。并利用RNAi及刺吸电位图谱(EPG)技术来探究NPF信号系统和蚜虫刺探取食行为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了豌豆蚜NPF与其受体NPFR可能的结合位点。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从花生蚜转录组数据中共鉴定得到抑咽侧体激素(allatostatin,Ast)、抑肌肽(myosuppressin,MS)、胰岛素样肽(insulin-like peptide,ILP)、蜚蠊激肽(leucokinin,LK)、速激肽(tachykinin,TK)、短神经肽F(short neuropeptide F,sNPF)等32个神经肽家族共计40条神经肽前体的编码基因,与已报道其它昆虫的神经肽基因数目基本相当。在此基础上通过软件分析同时参考已报道同源神经肽,对候选神经肽前体的信号肽序列以及酰胺化、焦磷酸化等修饰位点进行了分析,共预测得到164个成熟肽,其中可能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成熟神经肽超过60个。通过表达谱分析明确了各神经肽基因在不同龄期和不同翅型中的表达模式,重点关注了与昆虫取食调控相关的几种神经肽基因:成蚜期和若蚜期呈现明显差异表达的有LK、NPF和sNPF,在无翅蚜和有翅蚜中呈现差异表达的有AstA、AstB、AstCC、LK、MS、NPF和sNPF。共鉴定获得46条神经肽GPCR的编码基因,其中40条编码A家族GPCR,包括21种神经肽的受体,以及7条孤儿受体;6条编码B家族GPCR,包括利尿激素31(diuretic hormone 31,DH31)受体、DH44受体和色素分散因子(pigment-dispersing factor,PDF)受体。与果蝇等完全变态昆虫相比,花生蚜中没有发现硫激肽(sulfakinin,SK)、黑化诱导激素(corazonin,Crz)、精氨酸加压素样肽(arginine-vasopressin-like peptide,AVLP)和trissin肽以及这些神经肽相应受体的编码基因,推测花生蚜中很可能缺失上述神经肽通路,这一特点与豌豆蚜一致。此外,确定了花生蚜中各神经肽GPCR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谱。与取食调控有关的几种受体基因,在无翅蚜或有翅蚜的不同龄期都呈明显差异表达;在同一龄期的不同翅型中也呈差异表达。NPF基因主要在无翅成蚜头部表达,但在肠道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的转录;而NPFR基因主要在蚜虫肠道和头部表达且前者表达量大约是后者的2倍。两个基因的表达水平还随发育阶段而不同,暗示该信号系统与蚜虫发育相关。取食和营养状况对NPF表达水平有明显影响,而对其受体基因基本无影响;饥饿导致NPF转录水平上调,而恢复饲喂导致该基因表达量回调至最初水平。注射dsRNA能有效沉默无翅成蚜的NPF基因(干扰效率达到50%),但对NPFR效果甚微。NPF沉默后无翅成蚜的蜜露分泌量显着减少,表明取食量的下降。进一步利用EPG技术检测干扰组蚜虫对蚕豆苗刺探取食行为的改变,发现韧皮部取食的总时间缩短是取食量减少的直接原因。韧皮部取食的减少和第一次韧皮部取食发生延后,表明蚜虫对韧皮部汁液的偏好性下降;首次口针刺探行为的延后以及刺探取食的总时间缩短也同样表明干扰组蚜虫的取食意愿减弱。同时发现,NPF沉默会导致成蚜繁殖力下降,但不会降低其存活率。此外,利用同源建模技术分别构建了豌豆蚜NPFR受体蛋白及其内源性多肽配体NPF的三维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可视化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结果显示NPF与NPFR的主要结合位点可能是Phe45-Leu5、Arg44-Asp6、Ser41-Phe194和His1-Thr295之间形成的4个氢键,这为设计靶向蚜虫NPF信号系统的激动剂或拮抗剂提供了参考信息。综上所述,RNA-seq可以作为挖掘昆虫神经肽及其GPCR基因的有效技术手段。花生蚜神经肽及其受体的鉴定工作为下一步这些神经通路的功能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开发蚜虫防治的新靶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发现NPF信号系统参与到了蚜虫取食行为的调节中,起正向调控作用。本研究首次揭示了NPF信号系统与蚜虫取食行为之间的关系。

二、几种神经肽对生殖的影响和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几种神经肽对生殖的影响和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棘皮动物神经肽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棘皮动物神经肽鉴定
    1.1 神经肽种类鉴定
    1.2 神经肽序列及结构鉴定
        1.2.1 SALMFamide神经肽
        1.2.2 GnRH型神经肽
        1.2.3 NG肽
        1.2.4 Pedal肽型神经肽
        1.2.5 Luqin型神经肽
        1.2.6 Kisspeptin神经肽
        1.2.7 降钙素样肽
        1.2.8 松弛素样肽
        1.2.9 VP/OT型神经肽
        1.2.1 0 其他神经肽
2 棘皮动物神经肽信号系统鉴定
    2.1 SALMFamide神经肽
    2.2 GnRH型神经肽
    2.3 NG肽
    2.4 Pedal肽型神经肽
    2.5 Kisspeptin神经肽
    2.6 降钙素样肽
    2.7 松弛素样肽
    2.8 VP/OT型神经肽
    2.9 其他神经肽
3 棘皮动物神经肽功能研究
    3.1 调节肌肉运动
    3.2 调节消化系统
    3.3 生殖调控
    3.4 其他功能
4 棘皮动物神经肽信号系统的进化
5 展望
    5.1 海百合纲动物神经肽鉴定亟待补充
    5.2 神经肽结构需进一步鉴定
    5.3 神经肽信号系统及其功能研究仍需完善
    5.4 神经肽的产业应用及其前景

(2)小菜蛾神经肽咽侧体抑制激素基因Allatostatin-A转录分析及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昆虫神经肽的研究概况
        1.1.1 神经肽的发现
        1.1.2 神经肽的起源
        1.1.3 神经肽的分布与合成
        1.1.4 神经肽的种类
        1.1.5 神经肽的功能
    1.2 Alloatostatin-A研究进展
        1.2.1 Allatostatin的发现及其前体肽
        1.2.2 Allatostatin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1.2.3 AST-A的分布
        1.2.4 AST-A的功能
    1.3 寄生蜂调控寄主研究进展
        1.3.1 PDV对寄主神经肽调控研究
        1.3.2 毒液对寄主神经肽调控研究
        1.3.3 畸形细胞对寄主神经肽调控研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基本材料
        2.1.1 供试昆虫
        2.1.2 养虫工具及材料
        2.1.3 小菜蛾的繁育
        2.1.4 菜蛾盘绒茧蜂的繁育
    2.2 实验仪器及软件系统
        2.2.1 主要实验仪器
        2.2.2 软件系统
    2.3 常用实验室试剂及耗材
    2.4 常规实验方法
        2.4.1 TRIzol法提RNA
        2.4.2 RNA用于克隆全长cDNA反转录
        2.4.3 RNA用于qPCR定量cDNA反转录
        2.4.4 PCR反应
        2.4.5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回收纯化
        2.4.6 一步连接
        2.4.7 重组质粒的转化
        2.4.8 质粒提取
        2.4.9 SYBR qPCR 荧光定量反应
        2.4.10 dsRNA的合成及干扰
        2.4.11 显微注射
3 小菜蛾PxAST-A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3.1 材料方法
        3.1.1 基因序列获得
        3.1.2 生物信息学分析
        3.1.3 小菜蛾样品准备
        3.1.4 小菜蛾PxAST-A转录检测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小菜蛾PxAST-A序列克隆及分析
        3.2.2 小菜蛾PxAST-A转录水平表达
    3.3 小结与讨论
4 小菜蛾PxAST-A功能研究
    4.1 材料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小菜蛾生长发育相关基因序列获得
        4.1.3 小菜蛾PxAST-A成熟肽的合成
        4.1.4 小菜蛾生长发育相关数据的测定
        4.1.5 小菜蛾中肠淀粉酶相关数据的测定
        4.1.6 小菜蛾取食行为数据收集
        4.1.7 寄生后小菜蛾材料的获取
        4.1.8 PDV的收集
        4.1.9 小菜蛾寄生及注射Cv BV后 PxAST-A转录检测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小菜蛾PxAST-A的 RNAi
        4.2.2 注射PxAST-A多肽对小菜蛾的影响
        4.2.3 菜蛾盘绒茧蜂寄生对小菜蛾PxAST-A转录调控
    4.3 小结与讨论
5 总讨论
    5.1 讨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5.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5.4 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3)神经肽Leucokinin调控雌性果蝇接受行为的神经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神经肽的研究进展
        1.1.1 神经肽及其受体
        1.1.2 神经肽与行为
        1.1.3 神经肽Leucokinin的研究现状
    1.2 果蝇生殖行为的研究进展
        1.2.1 雄蝇求偶行为的机制研究
        1.2.2 雌蝇接受行为的调控机制
        1.2.3 雌蝇交尾后行为的研究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果蝇品系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1.4 实验耗材
    2.2 实验方法
        2.2.1 基于UAS/GAL4系统的各类遗传靶向系统原理
        2.2.2 果蝇解剖及免疫组化
        2.2.3 RNA提取与实时荧光定量PCR
        2.2.4 Attp位点插入转基因果蝇构建方法
        2.2.5 CRISPR-Cas9技术制备KO/KI果蝇
        2.2.6 果蝇离体钙成像实验方法
        2.2.7 CaLexA系统检测神经元活性
        2.2.8 果蝇求偶行为和接受行为的检测方法
        2.2.9 雄蝇链式求偶行为的检测方法
        2.2.10 果蝇运动行为的检测方法
        2.2.11 果蝇生存时间的检测方法
        2.2.12 处女蝇产卵行为的检测方法
        2.2.13 果蝇回交方案
        2.2.14 果蝇光遗传学实验方法
        2.2.15 数据处理分析软件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LkGAL4神经元参与调控雌蝇接受行为
        3.1.1 引言
        3.1.2 激活LkGAL4神经元抑制雌蝇的接受行为
        3.1.3 激活LkGAL4神经元不影响果蝇的运动
        3.1.4 LkGAL4在中央神经系统的表达模式
        3.1.5 雌蝇Abg的LkGAL4神经元参与调控雌蝇接受行为
    3.2 神经肽LK抑制雌蝇的接受行为
        3.2.1 引言
        3.2.2 构建Lk突变体
        3.2.3 神经肽LK抑制雌蝇的接受行为
    3.3 Lk神经元响应雌蝇交尾状态但不调控产卵
        3.3.1 引言
        3.3.2 ABLKs神经元响应雌蝇的交尾状态
        3.3.3 激活Lk神经元不影响处女蝇的产卵
    3.4 ppk神经元通过Lk神经元调控雌蝇的接受行为
        3.4.1 引言
        3.4.2 Lk神经元是ppk神经元的功能性下游神经元
        3.4.3 激活ppk神经元使处女蝇产生交尾后行为
        3.4.4 ppk神经元抑制雌蝇的接受行为部分依赖神经肽LK
    3.5 LK通过其受体LKR抑制雌蝇的接受行为
        3.5.1 引言
        3.5.2 构建Lkr突变体
        3.5.3 LK通过其受体LKR抑制雌蝇的接受行为
        3.5.4 LKR的表达模式
    3.6 LK参与调控果蝇饥饿相关的应激反应
        3.6.1 引言
        3.6.2 Lk突变体果蝇的饥饿生存率降低
        3.6.3 过表达Lk和Lkr增加果蝇在饥饿等不良环境的生存率
    3.7 总结与讨论
    3.8 fruitless在发育阶段对求偶环路的多重调控
        3.8.1 引言
        3.8.2 发育阶段fru~M对雄蝇求偶的影响
        3.8.3 成蝇阶段fru~M对雄蝇求偶的影响
        3.8.4 fru~M神经环路的功能多样性
        3.8.5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棘皮动物神经肽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神经肽介绍
    1.1 神经肽的功能特征
    1.2 神经肽的作用方式
2 棘皮动物神经肽功能研究的意义
3 棘皮动物神经肽研究方法进展
    3.1 结构鉴定研究方法
    3.2 神经肽及其前体定位特征研究方法
    3.3 神经肽及其前体定量分析技术研究
    3.4 神经肽功能测定研究方法
4 参与调节棘皮动物生理功能的神经肽
    4.1 调控肌肉刚度的神经肽研究进展
    4.2 调节繁殖行为的神经肽研究进展
    4.3 参与生长过程的(摄食、变态前附着)神经肽研究进展
    4.4 同时调控多种生理进程的神经肽研究进展
    4.5 棘皮动物神经肽受体的研究进展
5 同一神经肽在不同棘皮动物物种中的功能比较
6 研究展望
    6.1 KPP型神经肽(Kisspeptin-type neuropeptide)
    6.2 PDF型神经肽(Pigment-dispersing factor-type neuropeptide)

(5)左归丸调控NPY干预软骨-软骨下骨信号交互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效应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骨重建与软骨—软骨下骨信号交互是绝经后骨关节炎发病基础
    (一) 软骨下骨重建失衡是引发绝经后骨关节炎的启动因素
        1. 软骨下骨重建是维系软骨功能的重要保障
        2. 神经肽干预骨重建影响软骨
    (二) 绝经后软骨下骨质疏松是影响软骨的关键环节
        1. 软骨下骨质疏松是骨重建失衡的结果
        2. 软骨—软骨下骨信号交互是绝经后骨关节炎发生的基础
    (三) 软骨退化是绝经后骨关节炎的最终效应
        1. 软骨细胞病变是绝经后骨关节炎发病的主矮原因
        2. 绝经后骨关节炎主要机制的探讨
二 左归丸是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常用方剂
    (一) 肾虚精亏髓减是绝经后骨关节炎的发病之本
        1. 肾精充盛则骨骼强劲
        2. 肾虚精亏则髓减骨枯
    (二) 补肾填精益髓是绝经后骨关节炎的治疗大法
        1. 补肾填精以化髓养骨
        2. 填精益髓是治疗大法
    (三) 左归丸是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常用方剂
        1. 左归丸是补肾填精法的代表方剂
        2. 左归丸系肾虚精亏证的常用方剂
三 左归丸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一) 左归丸对绝经后骨关节炎软骨下骨及软骨形态学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二) 与骨关节炎相关神经肽NPY受体的鉴定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三) 左归丸对软骨下骨NPY及其受体与骨重建通路蛋白水平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四) 左归丸对软骨NPY及其受体蛋白水平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五) 讨论
        1. 动物模型的选择
        2. 绝经后骨关节炎的中医防治思路
        3. 左归丸防治骨关节炎的主要机制
结语
    1. 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2 骨重建与绝经后骨关节炎软骨下骨质疏松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草鱼大脑和垂体中神经肽挖掘及速激肽功能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脊椎动物大脑和垂体研究概况
    2 大脑和垂体中调节机体功能的重要调控因子
    3 速激肽家族研究进展
    4 研究主要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草鱼大脑与垂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初步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1 主要实验仪器
        2.2.2 主要试剂
        2.3 草鱼脑和垂体组织样品获得
        2.4 石蜡组织切片的制作
        2.4.1 常规石蜡切片制作过程
        2.4.2 H.E染色
        2.5 总RNA提取
        2.6 RNA-seq测序、质控、参考序列比对和基因注释
        2.7 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分析和组织间关系分析
        2.8 RT-q PCR验证及数据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草鱼大脑和垂体的整体结构
        3.2 草鱼大脑各亚区和垂体的转录组数据总览
        3.3 草鱼嗅球的显微结构和转录组分析
        3.4 草鱼端脑的显微结构和转录组分析
        3.5 草鱼视顶盖的显微结构和转录组分析
        3.6 草鱼下丘脑的显微结构和转录组分析
        3.7 草鱼小脑的显微结构和转录组分析
        3.8 草鱼延脑的显微结构和转录组分析
        3.9 草鱼垂体的显微结构和转录组分析
        3.10 草鱼各脑区和垂体的关联分析
    4 讨论
        4.1 嗅球可能在免疫响应中起重要作用
        4.2 端脑参与食欲和生殖调节
        4.3 视顶盖在视觉系统和摄食中的重要性
        4.4 下丘脑作为潜在的摄食和生殖的调节中枢
        4.5 草鱼小脑未解之谜
        4.6 延脑在听觉系统中的潜在作用
        4.7 垂体在机体生长、生殖、能量代谢以及器官发育中的重要功能
        4.8 端脑和下丘脑—可能的摄食和生殖调控中枢
第三章 草鱼大脑和垂体内神经肽及其受体的挖掘和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3 草鱼各脑亚区及垂体总RNA提取
        2.4 转录组测序
        2.5 草鱼大脑和垂体内神经肽及其受体的挖掘和转录本表达分布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Apelin家族
        3.2 NMB/GRP家族
        3.3 Calcitonin家族
        3.4 CART家族
        3.5 CRH家族
        3.6 CCK/Gastrin家族
        3.7 GRL/MLN家族
        3.8 Glucagon家族
        3.9 GnRH家族
        3.10 INS/IGF家族
        3.11 MCH家族
        3.12 NPP家族
        3.13 NPB/NPW家族
        3.14 NTS家族
        3.15 Neuromedin家族
        3.16 NPY家族
        3.17 Opioid家族
        3.18 HCRT家族
        3.19 PTH家族
        3.20 RFamide家族
        3.21 SST家族
        3.22 TAC家族
        3.23 TRH家族
第四章 TAC3编码产物在草鱼垂体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1 主要实验仪器
        2.2.2 主要试剂
        2.3 转录组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2.4 NKBa在草鱼垂体细胞中的功能分析
        2.5 NKBa促进垂体摄食因子表达的受体选择性和信号通路分析
        2.6 草鱼NKBa在体功能验证
        2.6.1 草鱼腹腔注射NKBa
        2.6.2 草鱼摄食实验
        2.7 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NKBa诱导草鱼垂体细胞的转录组分析
        3.2 NKBa对草鱼垂体细胞中CART、UTS1、NMB和 POMCb的调节
        3.3 NKBa诱导草鱼垂体细胞中CART、UTS1、NMB和 POMCb合成的受体选择性实验
        3.4 NKBa诱导CART、UTS1、NMB和 POMCb m RNA表达的受体后信号通路.
        3.5 在体实验验证NKBa对草鱼垂体内CART、UTS1、NMB和 POMCb合成的调控作用
        3.6 摄食实验验证NKB与摄食调控的关系
    4 讨论
第五章 TAC4编码产物对草鱼垂体中摄食肽的调控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1 主要实验仪器
        2.2.2 主要试剂
        2.3 草鱼TAC4和NKRs的分子克隆和组织表达分析
        2.3.1 总RNA提取与逆转录
        2.3.2 引物设计与PCR扩增
        2.3.3 草鱼TAC4和NKRs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
        2.3.4 草鱼TAC4和NKRs的组织表达分布
        2.4 转录组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2.5 HKs在草鱼垂体细胞中的功能分析
        2.6 草鱼NKRs在 HEK293T细胞中的功能表达
        2.7 HK1在草鱼垂体中的功能失活分析
        2.8 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草鱼TAC4和NKRs的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3.2 草鱼TAC4和NKRs的组织表达分析
        3.3 草鱼HKs和 NKRs的受体配体选择性实验
        3.4 HK2诱导草鱼垂体细胞的转录组分析
        3.5 HK1和HK2 对草鱼垂体细胞中关键DEGs mRNA表达的调节
        3.6 HK1突变体在草鱼垂体中的功能分析及受体配体验证
    4 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1 研究总结
    2 创新性
    3 存在问题
    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Gpr173介导Phoenixin调控的金钱鱼生殖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
1 前言
    1.1 受体Gpr173的发现和结构特征
    1.2 受体Gpr173 与其配体Pnx在生殖中的作用
    1.3 Gpr173 参与Pnx介导的生殖相关基因和信号通路的调控
    1.4 配体Pnx和受体Gpr173 影响因子的研究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金钱鱼Gpr173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药品与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总RNA的提取
        2.2.2 cDNA模板制备
        2.2.3 引物设计
        2.2.4 金钱鱼Gpr173基因克隆
        2.2.5 金钱鱼Gpr173基因序列分析
    2.3 结果
        2.3.1 金钱鱼Gpr173序列和结构分析
        2.3.2 金钱鱼Gpr173同源比对及进化树分析
    2.4 讨论
3 金钱鱼Gpr173的组织分布和性腺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
    3.1 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3.2 方法
        3.2.1 石蜡切片
        3.2.2 荧光定量PCR
        3.2.3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
        3.3.1 组织分布
        3.3.2 Gpr173在不同性腺发育时期下丘脑和脑垂体中的表达
        3.3.3 金钱鱼Gpr173蛋白水平表达分析
    3.4 讨论
        3.4.1 金钱鱼Gpr173和Pnx组织分布的相关性
        3.4.2 Gpr173和Pnx性腺发育过程表达模式的相关性
        3.4.3 Gpr173在蛋白水平表达分析
4 Gpr173 介导Pnx调控生殖相关基因的表达
    4.1 材料
        4.1.1 实验动物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2 方法
        4.2.1 下丘脑和脑垂体总RNA提取和反转录c DNA
        4.2.2 金钱鱼Pnx在体和离体实验
        4.2.3 E_2在体和离体实验
        4.2.4 DHA、EPA和油酸处理下丘脑原代细胞
    4.3 结果
        4.3.1 Pnx在体注射
        4.3.2 Pnx-14离体孵育
        4.3.3 E_2在体和离体实验
        4.3.4 DHA、EPA和油酸处理对下丘脑Gpr173 表达的影响
        4.3.5 DHA、EPA和油酸处理对下丘脑Pnx-14 表达的影响
    4.4 讨论
5 Pnx与 Gpr173 的信号通路检测及信号途径分析
    5.1 材料
        5.1.1 实验动物
        5.1.2 实验试剂、仪器和耗材
        5.1.3 双荧光报告质粒
    5.2 方法
        5.2.1 报告质粒制备
        5.2.2 293T细胞培养
        5.2.3 293T细胞转染
        5.2.4 激素处理及荧光素酶的活性测定
        5.2.5 金钱鱼下丘脑原代培养
        5.2.6 H89+Pnx离体孵育
    5.3 结果
        5.3.1 Pnx激活其受体Gpr173 下游信号通路的检测
        5.3.2 抑制剂H89 对下丘脑Gpr173、sbGnRH和 GnRHR表达的影响
    5.4 讨论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8)一种在海兔神经元外源性表达的神经肽受体的功能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综述
    1.1 神经肽及其受体功能研究的重要性
        1.1.1 神经肽的多样性
        1.1.2 神经肽的受体
        1.1.3 神经肽的研究方法
        1.1.3.1 神经肽的预测与鉴定
        1.1.3.2 神经肽的功能研究
    1.2 模式动物:海兔
        1.2.1 海兔概述
        1.2.2 海兔的摄食运动程序
        1.2.3 海兔的摄食环路
        1.2.4 海兔神经肽的研究进展
    1.3 海兔神经肽ap ATRP及其受体ap ATRPR的研究进展
        1.3.1 ap ATRP的发现和研究进展
        1.3.2 含D型氨基酸神经肽(DAACP)及受体研究进展
        1.3.3 D2-ap ATRP及 ap ATRP受体的发现与科学问题
    1.4 pNEX:一种用于海兔在体细胞中蛋白表达的质粒载体
    1.5 总结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与实验器材概述
    2.2 电生理实验
    2.3 质粒构建
        2.3.1 质粒的转化与保存
        2.3.2 质粒的提取
        2.3.3 在ap ATRPR引入酶切位点Bam HⅠ和 KpnⅠ
        2.3.4 双酶切并将产物连接构建p NEX3-ap ATRPR
    2.4 质粒注射与观察
        2.4.1 质粒注射液的配制与注射
        2.4.2 神经节培养与观察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D2-ap ATRP能增强B61/B62 的兴奋性
    3.2 质粒的构建结果
        3.2.1 甘油菌质粒的提取
        3.2.2 ap ATRPR引入酶切位点
        3.2.3 双酶切产物电泳鉴定
        3.2.4 连接产物的电泳确认
    3.3 质粒注射实验
        3.3.1 对L-ap ATRP无兴奋性反应的神经元
        3.3.2 质粒注射与观察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
    4.1 结论与创新性
    4.2 ap ATRPR可能的下游通路
    4.3 后续实验
        4.3.1 注射方法的优化
        4.3.2 数据补充
        4.3.3 必要性研究
        4.3.4 其它相关研究
    4.4 总结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9)甲状旁腺激素类似受体(iPTHRs)及其配体对昆虫发育与表皮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简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神经肽及其受体
        1.2.1 神经肽的概念
        1.2.2 神经肽受体
        1.2.3 昆虫等无脊椎动物的神经肽与受体
    1.3 甲状旁腺激素信号系统
        1.3.1 脊椎动物的甲状旁腺激素信号系统
        1.3.2 昆虫等无脊椎动物的甲状旁腺激素信号系统
    1.4 昆虫的蜕皮羽化行为及表皮发育
        1.4.1 昆虫的蜕皮与羽化行为
        1.4.2 神经肽对昆虫蜕皮与羽化行为的调控及其它影响因素
        1.4.3 昆虫的表皮形成与发育
    1.5 多组学分析及其在昆虫学中的研究应用
        1.5.1 转录组学分析及其在昆虫学中的应用
        1.5.2 蛋白质组学分析及其在昆虫学中的应用
    1.6 本实验的研究内容和目的意义
第二章 PTHRs/i PTHRs的适应性进化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方法
        2.2.1 目的基因序列的获取
        2.2.2 序列整理
        2.2.3 系统进化关系的构建
        2.2.4 选择压力的分析
        2.2.5 将正选择位点定位到蛋白质结构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代表性的后生动物PTHRs/i PTHRs的系统发生关系分析
        2.3.2 枝位点模型检测到的无脊椎动物类群的正选择位点
        2.3.3 正选择位点在蛋白质结构中的分布
    2.4 讨论
第三章 i PTHRs的内源性配体i PTH的鉴定及其功能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筛选赤拟谷盗i PTHRs的潜在配体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3.3.2 候选配体PXXXamide的 c DNA全长克隆及序列比对
        3.3.3 建立赤拟谷盗i PTHRs的细胞表达系
        3.3.4 候选配体PXXXamide与 i PTHRs的结合实验
        3.3.5 赤拟谷盗内源性配体iPTH的表达模式分析
        3.3.6 赤拟谷盗内源性配体iPTH的功能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内源性配体的筛选与鉴定
        3.4.2 PXXXamide在赤拟谷盗及代表性节肢动物中的序列比对
        3.4.3 PXXXamide与赤拟谷盗i PTHRs的的配体-受体关系验证
        3.4.4 赤拟谷盗i PTH的表达模式分析及其与i PTHR1 的共定位关系
        3.4.5 赤拟谷盗内源性配体i PTH的 RNAi结果及原因分析
    3.5 讨论
第四章 赤拟谷盗iPTH系统影响蜕皮及羽化的作用机制分析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赤拟谷盗iPTH系统对蜕皮激素合成通路的影响
        4.3.2 赤拟谷盗iPTH系统对保幼激素合成通路的影响
        4.3.3 赤拟谷盗iPTH系统对羽化相关基因的影响
    4.4 结果与分析
        4.4.1 赤拟谷盗iPTH系统对蜕皮激素合成通路的影响
        4.4.2 赤拟谷盗iPTH系统对保幼激素合成通路的影响
        4.4.3 赤拟谷盗iPTH系统对羽化行为调控关键基因的影响
    4.5 讨论
第五章 差异转录组学分析赤拟谷盗i PTHRs的下游信号通路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2.3 实验试剂
    5.3 实验方法
        5.3.1 转录组学测序样品准备
        5.3.2 转录组学测序的上机流程及后期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转录组学测序样品质量分析
        5.4.2 转录组学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5.4.3 Clean Reads回帖参考基因组分析
        5.4.4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5.4.5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5.4.6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5.4.7 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
    5.5 讨论
第六章 相对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赤拟谷盗i PTHRs的下游信号通路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仪器
        6.2.3 实验试剂
    6.3 实验方法
        6.3.1 蛋白质组学测序样品准备
        6.3.2 蛋白质组学测序样品的上机流程及后期分析
    6.4 结果与分析
        6.4.1 蛋白质组学测序样品质量分析
        6.4.2 蛋白质鉴定结果
        6.4.3 差异表达蛋白质筛选
        6.4.4 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6.4.5 差异表达蛋白的GO功能富集分析
        6.4.6 差异表达蛋白的KEGG分析
        6.4.7 基于GO与 KEGG富集的差异表达蛋白功能分析
        6.4.8 差异表达蛋白的干扰表型分析
        6.4.9 共同的差异表达蛋白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6.5 讨论
第七章 i PTHRs在不完全变态昆虫褐飞虱中的功能初探
    7.1 引言
    7.2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7.2.1 实验材料
        7.2.2 实验仪器
        7.2.3 实验试剂
    7.3 实验方法
        7.3.1 褐飞虱i PTHRs的结构分析及序列比对
        7.3.2 褐飞虱i PTHRs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7.4 结果与分析
        7.4.1 褐飞虱i PTHRs的基因结构分析
        7.4.2 褐飞虱i PTHRs与赤拟谷盗的i PTHRs的序列比对分析
        7.4.3 褐飞虱i PTHRs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7.5 讨论
第八章 结论
附录
    附录 A:Gene Bank数据库搜索中获取的i PTH序列Fasta文件
    附录 B:转录组学分析中基于GO与 KEGG富集的差异表达基因分类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已/待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已/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科研项目
致谢

(10)花生蚜神经肽及其G蛋白偶联受体的鉴定和神经肽F对蚜虫取食行为的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Abbreviations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昆虫神经肽
        1.1.1 昆虫神经肽的种类、命名及分布
        1.1.2 神经肽的起源
        1.1.3 昆虫神经肽的鉴定
    1.2 昆虫神经肽受体及结构特征
    1.3 昆虫取食行为的神经肽调节机制
    1.4 昆虫NPF信号系统
        1.4.1 昆虫NPF及其受体概述
        1.4.2 NPF及其受体在昆虫体内的分布
        1.4.3 昆虫NPF信号系统对取食和代谢的调节功能
        1.4.4 昆虫NPF信号系统的其它调控功能
    1.5 本研究涉及的蚜虫
        1.5.1 花生蚜
        1.5.2 豌豆蚜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花生蚜神经肽基因的鉴定和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虫源
        2.2.2 主要试剂及仪器
        2.2.3 花生蚜组织样品的收集
        2.2.4 花生蚜样品总RNA的提取
        2.2.5 转录组测序、拼装及注释
        2.2.6 神经肽基因的鉴定
        2.2.7 神经肽前体的分析及成熟肽预测
        2.2.8 基于转录组数据的神经肽基因表达谱分析
        2.2.9 神经肽基因在不同龄期的表达谱分析
    2.3 结果
        2.3.1 转录组测序组装及功能注释
        2.3.2 花生蚜神经肽前体的鉴定及分析
        2.3.3 花生蚜神经肽基因的表达谱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花生蚜神经肽GPCR基因的鉴定和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虫源
        3.2.2 主要试剂及仪器
        3.2.3 转录组数据
        3.2.4 神经肽GPCR基因的鉴定
        3.2.5 神经肽GPCR的结构分析
        3.2.6 神经肽GPCR基因的RT-PCR扩增
        3.2.7 神经肽GPCR的系统发育分析
        3.2.8 基于转录组数据的神经肽GPCR基因表达谱分析
        3.2.9 神经肽GPCR基因在不同龄期的表达谱分析
    3.3 结果
        3.3.1 花生蚜神经肽GPCR的鉴定及分析
        3.3.2 花生蚜神经肽GPCR基因的表达谱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NPF信号系统在蚜虫取食中的功能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虫源
        4.2.2 主要试剂及仪器
        4.2.3 豌豆蚜NPF及 NPFR基因
        4.2.4 NPF和 NPFR基因在不同龄期及不同部位表达水平的检测
        4.2.5 饥饿和重新饲喂
        4.2.6 豌豆蚜NPF及 NPFR基因的RNA干扰
        4.2.7 RNA干扰效率检测
        4.2.8 蜜露分泌量测定
        4.2.9 沉默NPF基因对豌豆蚜在蚕豆上刺探取食行为的影响
        4.2.10 NPF基因沉默对蚜虫生存和繁殖的影响
    4.3 结果
        4.3.1 NPF和 NPFR基因在豌豆蚜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水平
        4.3.2 NPF和 NPFR基因在豌豆蚜不同部位的表达水平
        4.3.3 饥饿胁迫与再饲喂对NPF和 NPFR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4.3.4 RNAi干扰效率的检测
        4.3.5 沉默NPF基因对豌豆蚜蜜露分泌量的影响
        4.3.6 沉默NPF基因对豌豆蚜取食行为的影响
        4.3.7 沉默NPF基因对豌豆蚜生存和繁殖的影响
    4.4 讨论
第五章 豌豆蚜NPF与其受体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
    5.1 前言
    5.2 软件与方法
        5.2.1 主要软件
        5.2.2 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方法
    5.3 结果
        5.3.1 模板序列的搜索
        5.3.2 NPFR蛋白及NPF多肽三维结构模型的构建和优化
        5.3.3 NPFR蛋白及NPF多肽三维结构模型的质量评价
        5.3.4 NPFR蛋白及NPF多肽的分子对接
    5.4 讨论
第六章 总结
    6.1 结论与展望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几种神经肽对生殖的影响和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棘皮动物神经肽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J]. 郭雪莹,丁奎,王天明,吕志猛,张立斌. 海洋科学, 2021(06)
  • [2]小菜蛾神经肽咽侧体抑制激素基因Allatostatin-A转录分析及功能研究[D]. 杨晶. 浙江大学, 2021(01)
  • [3]神经肽Leucokinin调控雌性果蝇接受行为的神经机制研究[D]. 陈洁. 东南大学, 2021
  • [4]棘皮动物神经肽的研究进展[J]. 陈慕雁,郑颖秋,丛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4)
  • [5]左归丸调控NPY干预软骨-软骨下骨信号交互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效应机制研究[D]. 柴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草鱼大脑和垂体中神经肽挖掘及速激肽功能鉴定[D]. 叶城.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7]Gpr173介导Phoenixin调控的金钱鱼生殖功能的研究[D]. 刘建业. 广东海洋大学, 2020(02)
  • [8]一种在海兔神经元外源性表达的神经肽受体的功能鉴定[D]. 袁望鼎. 南京大学, 2020(02)
  • [9]甲状旁腺激素类似受体(iPTHRs)及其配体对昆虫发育与表皮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 谢佳.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10]花生蚜神经肽及其G蛋白偶联受体的鉴定和神经肽F对蚜虫取食行为的调控[D]. 李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标签:;  ;  ;  ;  ;  

几种神经肽对生殖的影响和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