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流体模型中能级密度公式及其参数的研究

超流体模型中能级密度公式及其参数的研究

一、超流模型能级密度公式及其参数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裴俊琛[1](2020)在《复合核裂变与微观裂变理论进展》文中指出核裂变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大幅度的量子多体动力学过程,对其理论描述一直是一个挑战.为了描述实验上的裂变可观测量,理论上发展了一些半唯象与近似的模型,但这些模型依赖唯象的参数.从有效核力出发发展微观的裂变理论,原则上无需自由参数,但要达到定量计算的阶段还很困难.本文介绍了复合核裂变的理论进展,特别讨论了微观计算复合核存活概率在超重核合成研究中的关键影响.此外比较了绝热和非绝热的微观裂变动力学模型.其中绝热裂变模型对低激发裂变的实验可观测量能较好描述,而非绝热动力学模型对深入研究裂变机制非常有用.本文分析了核裂变理论的问题和挑战,意识到裂变过程极其复杂,并展望了裂变理论的发展方向.

陈宁[2](2015)在《冷镱原子光钟的频率锁定及碰撞频移分析》文中认为光钟作为新一代频标候选之一,因其超低的频率不确定度和不稳定性潜力,已经超越了现行时间频率标准铯喷泉钟,有望成为下一代时间频率标准。精确的时间频率基准不仅可以作为高精度守时与授时基准,同时也将推动精密导航、测地学、基础物理等甚至更深层次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光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将单离子囚禁在四极阱中的离子光钟,其频率不确定度可达10-18数量级;但是因为每次探测过程中,只有一个离子,需要长时间积分才能达到较低量级的不稳定性。另一类是中性原子光钟,在光晶格中同时囚禁大量原子;大量原子同时探测,提高了探测信号的信噪比,因此中性原子光钟的不稳定性要低于离子光钟几个量级。受益于光晶格技术,这些原子被囚禁在Lamb-Dicke区域,并且被分配到不同的晶格格点中,不仅抑制了多普勒频移和反冲频移,同时大大降低了原子间的碰撞频移。目前国际上正在热门研制的是镱原子光钟和锶原子光钟,其中锶原子光钟的频率不确定度和不稳定性均可达到10-18数量级;镱原子光钟的不稳定性也已经达到10-18数量级,而其不确定度仍在10-16数量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两套冷镱原子光晶格钟Yb-1和Yb-2的研制。在我们近些年来的实验中,分别得到了较好的两级冷却结果,成功的将冷原子装载到光晶格中,并且在Yb-2中实现了钟跃迁谱线的精密测量,这些在我们早期的论文中均有介绍。在此基础上,我的主要工作是对Yb-1进行改进,通过对实验参数的优化,得到温度为6μK的冷原子,并且在Yb-1中也得到了线宽较窄的钟跃迁谱线;基于Labview编程软件,编写了频率锁定程序,分别成功应用于Yb-1和Yb-2的频率锁定,并且可以实现Yb-1和Yb-2的时序同步与数据同步传递;理论上对由非均匀激发引入的碰撞频移及其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本文工作首先着重于对Yb-1真空系统的改进,相对于之前由两个离子泵维持真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钛升华泵。真空度的提升,可以减少背景原子与冷原子之间的碰撞,抑制单体碰撞效应,增加磁光阱的寿命,得到更多的冷原子。并且我们对二级冷却进行了细致的优化,实验上测量并分析冷原子温度、原子数和原子密度分别随二级冷却光的失谐量、光强和磁光阱的磁场梯度之间的变化关系。根据实验结果,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可以得到接近其多普勒极限的冷原子温度,并将冷原子装载到光晶格中进行钟跃迁谱线的探测。在两套光钟中,分别得到了得到了线宽为56 Hz和6 Hz的钟跃迁谱线。在对光钟进行系统频移分析时,碰撞频移是系统不确定度进一步降低的主要局限之一。由于泡利不相容原理,全同费米子不可能占据同一状态,不存在碰撞频移。鉴于这一优势,费米子光钟曾广泛受到各研究小组的青睐。但是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费米子光钟中也存在碰撞频移,其产生原因是在钟跃迁谱线探测过程中,钟激光和晶格光的不完全重合而导致的非均匀激发引起的。对于锶原子由非均匀激发引起碰撞频移,通过改变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能来增大虚拟自旋单重态和三重态之间的能量差的方法,可以将碰撞频移限制在10-17数量级。镱原子与锶原子不同,镱原子二级冷却的多普勒极限温度为4.5 μK,而典型的实验冷却结果为几十μK;锶原子二级冷却的多普勒极限温度为0.4μK,其典型的实验冷却结果为几个μK,相比镱原子小一个数量级,因此其非均匀激发引起的碰撞频移要比镱原子小。基于此,本文对171Yb原子由非均匀激发引入的碰撞频移及其不确定度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得出在不同冷原子温度、原子数和光晶格阱深条件下的碰撞频移关系。根据我们理论分析结果,碰撞频移的不确定度在10-19数量级。在此基础上,对两套独立运行的冷镱原子光晶格钟Yb-1和Yb-2分别实现了单峰频率锁定,将本地钟激光锁定在冷原子跃迁谱线上。本地钟激光的短期稳定性好,但是冷原子的长期稳定性优于钟激光系统,因此将钟激光频率锁定在原子跃迁谱线上,可以实现整个光钟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并得到以艾伦偏差表征的稳定性:Yb-1为1.47×10-13(?)τ,长期稳定性7.35×10-15@400s;Yb-2为4.54×10-15(?)τ,长期稳定性1×10-16@1000s;。利用型号DS 345的信号发生器校正两套光钟的6259系列数据采集板卡的采样时钟,可以实现两套光钟同步运行与比对,这有利于消除共模噪声;同步运行以及数据同步传递,可以实现两套光钟系统的拍频和频率比对测量。最后本文还简单的对两套镱原子光钟系统的频移和不确定度进行估算,为后期全面评估两套光钟系统打下基础。

梁月花[3](2013)在《Th-U燃料循环中形变核能级密度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原子核能级密度对原子核结构和核反应理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核反应截面和能谱的统计模型计算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虽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人们对影响能级密度的各种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发展了多种微观的或半经验的计算方法,但是它仍然是核物理中比较困难的问题,其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都不充分。特别是不稳定原子核能级密度的研究由于缺乏实验数据,对大形变核能级密度的研究只依赖于理论模型的计算,或从能级信息相对较多的核外推来获得不稳定原子核的能级密度信息。Th-U燃料循环中的关键核素都是具有较强集体形变的原子核,核内结构比较复杂,而现有的能级密度公式中都没有同时考虑壳修正、氘核对效应及其他修正项的影响,这对能级密度的外推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最新精确度较高的改进宏观-微观质量公式不但体现了通过Skyrme能量密度泛函给出包括β2、β4、β6形变对宏观液滴能的贡献,包含了包括质子壳修正、中子壳修正,镜像核约束和同位旋对称性在内的壳修正项,还包含了包括镜像核约束、残余对修正、高阶形变影响的残余修正项和重核的Wigner修正项。在核素质量、中子分离能、alpha分离能及GK关系等几个方面都有明显的改进,而对U、Pa、Th诸核素的比结合能和壳修正的计算结果也表明其精度和外推结果可靠性都很高。本文通过该质量公式提取出U、Pa、Th诸核素的壳修正,氘核对效应及其残余修正项以应用于上述核素的能级密度中。几十年来,T. von Egidy课题组在能级密度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该课题组利用大量的实验数据定出了从19F到251Cf之间的310个核素在BSFG和CT等简单模型中的能级密度参数,这些参数在15MeV以内都是比较可靠的。本文以T. von Egidy课题组给出的BSFG和CT模型参数(α,E1)和(T,E0)作为我们工作的“准实验数据”,对于缺失的数据,则利用相关的分立能级及其能级累积数进行拟合来获得。同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把壳修正氘核对效应和残余修正项应用到能级密度参数的计算中。最后计算得到U、Pa、Th诸核素的能级密参数精度较高而且具有较可靠的外推能力。在能级密度的核反应模型计算中首先在基态及低激发态取分立能级以能更详细反映低激发能段信息,然后在稍高激发能段取常温模型(CT模型),最后在较高激发能段取改进的费米气体模型(BSFG模型),并在合适的激发态处设置一个使用非常方便的连接点得到光滑的能级密度。为进一步验证本文的能级密度参数的合理性,以n+238U核反应为例,通过修改UNF程序,使新的能级密度公式能重现相关反应道截面、中子能谱及出射中子双微分截面等信息,并使原程序中需人为调节的参数减少了2个,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调参所需的时间。

王飞鹏[4](2012)在《178Hf同核异能态的受激增强跃迁探讨及变形原子核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首先介绍了核结构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和现状、核结构理论模型及变形原子核的描述方法。随后,简要介绍了一种核模型(推转壳模型)以及基于其上的位能面计算理论—TRS方法,讨论了它的优缺点。然后详细的阐述了投影壳模型的理论框架,应用这些理论我们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使用推转的Woods-Saxon壳模型来研究可能的三轴形变,包括形变激发态。为了寻找到核态可能的三轴形状,通过配对形变-频率自洽推转壳模型对锗和硒同位素进行总转动能面计算。在74Ge中发现了基态和集体转动态下γ=30°的三轴形变,这是三轴形变的极限。在我们的TRS计算中,Ge和Se同位素显示出具有γ软性的三轴形状,尤其是74Ge表现出显着的三轴形变。(2)通过投影壳模型和组态限制(绝热阻塞)方法,对178Hf长寿命同核异能态受激γ跃迁可能的门态(gateway state)或称之为中间(触发)态(intermediate(trigger) state)进行了探讨,获得了178Hf能量为2.446MeV的16+同核异能态上与之接近的能级结构数据,以及受激到这些中间态上和其后退激的约化跃迁几率。计算得出有三个能级是比较接近长寿命同核异能态的,并且它们的组态和长寿命同核异能态的组态差别较小,应该有较强的跃迁几率。我们希望这些工作能为同核异能态的受激跃迁研究提供一点理论参考。

马中水[5](2007)在《介观物理基础和近期发展几个方面的简单介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低维和介观物理系统的研究是当前凝聚态理论的一个重要方向.文章将从回顾介观物理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开始,就近年来在量子点、二维电子气和介观物理系统中的电子关联效应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简略地介绍介观物理的新发展和机遇.

苏宗涤,张其欣,龚惠莉,黄忠甫,朱耀银,李志文,王书暧,戴能雄,王豫生,刘建峰,左义欣,周建明,杨晓青,王斌,史淑梅,马功桂,万鸿声[6](2003)在《更新的中国评价核参数库(CENPL-2)》文中研究指明发展了为核反应模型计算用的中国评价核参数库(CENPL)。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国际合作组装了一个为核反应数据模型计算用的推荐输入参数库(RIPL),CENPL的全部数据文档选作RIPL的起始文档,而由本工作组估算和推荐的主要模型参数选为RIPL的推荐模型参数。目前,正在研制更新的CENPL(CENPL 2),一方面,数据被检验、更新和扩充,特别注重研究适用于更高能区和非稳定核区的核模型理论计算的模型参数;另一方面,发展CENPL的检索软件和网络软件,以实现网络在线服务。

苏宗涤,冯仁发,施义晋,王书暖,黄忠甫,刘建峰,谢文胜,张本爱,朱耀银,李支文,张其欣,杨晓青,龚惠莉,王斌,周建明,史淑梅,马功桂,万鸿声[7](2002)在《在低能核反应模型计算中的核模型参数及中国评价核参数库》文中研究表明为提高核反应模型计算的精度和外推的可信性,估算和推荐了各类常用的模型参数,本组推荐的模型参数由符合较新实验数据获得,能覆盖较广核区。在核模型参数的比对中有较高的精度。在本组推荐的模型参数基础上,广泛收集国际上其它常用的核参数,构连了为核反应模型计算用的“中国评价核参数库(CENPL)”。与此同时,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国际合作组装了一个为核反应数据模型计算用的“推荐输入参数库(RIPL)”。经过国际比对,CENPL的全部数据文档选作RIPL-1(第一版)的起始文档,而由我们组估算和推荐的主要模型参数选为RIPL-1的推荐模型参数。目前正在研制更新的CENPL(即CENPL-2)。一方面,数据被检验、更新和扩充、特别注重研究适用于更高能区和非稳定核区的核模型理论计算的模型参数:另一方面,发展CENPL的检索软件和网络软件,以实现网络在线服务。

王书暖[8](2002)在《核模型方法及其在核数据理论计算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简要介绍国际上发展中的核科学、技术及其应用对微观核数据的需求,核数据理论计算中现有标准程序的基本情况,并做了相应的分析和比对;同时也给出了现有已成熟的核反应模型理论(即广泛意义上的统计模型—综合应用直接反应、预平衡反应和平衡反应(包括裂变)以及光学模型等)的计算与实验微观核数据的比较。从中可以看出现有己成熟的核反应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微观核数据的相符程度,并随即可以看出现有己成熟的核反应模型理论在稳定核素的核数据应用中的成熟程度和可信度。而这些往往是不稳定核反应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最后简要介绍国际上核数据理论计算中模型方法研究的新进展。

苏宗涤,黄忠甫,刘建峰,左义欣,余自强,陈振鹏,马功桂,朱耀银,李支文,张其欣,龚惠莉,周建明,曹小平,卢兆启,史淑梅,戴能雄,王豫生[9](2002)在《中国评价核参数库和IAEA之推荐输入参数库》文中指出概述了为核反应模型计算用的“中国评价核参数库”的发展和结构 ,指出了该数据库在国际核反应数据模型计算的“推荐输入参数库”中的作用和地位 .目前正研制更新的CENPL ,一方面将检验、更新和扩充数据 ,特别注重研究适用于更高能区和非稳定核区的模型参数 ;另一方面发展其检索软件和网络软件 ,实现网络在线服务 .

王书暖[10](2001)在《核数据和核模型方法》文中研究表明简要介绍了国际上发展中的核科学和技术及其应用对微观核数据的需求和核数据理论计算中现有标准程序的基本情况 ,并做了相应的分析和比对 .同时也简要介绍了国际上核数据理论计算中模型方法研究的新进展

二、超流模型能级密度公式及其参数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流模型能级密度公式及其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复合核裂变与微观裂变理论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核裂变理论的进展
2 复合核裂变研究
3 微观核裂变动力学理论
4 裂变理论发展的展望
5 总结

(2)冷镱原子光钟的频率锁定及碰撞频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和附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镱原子光钟国内外现状及挑战
    1.3 碰撞频移
    1.4 镱原子光钟的运行机制
        1.4.1 冷镱原子系统
        1.4.2 超窄线宽578nm钟激光
        1.4.3 探测与反馈系统
    1.5 本论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镱原子光钟系统优化及钟跃迁谱线探测
    2.1 真空改进
    2.2 一级冷却399nm MOT
    2.3 二级冷却556nm MOT
        2.3.1 二级冷却与冷却光失谐量关系
        2.3.2 二级冷却与光强之间关系
        2.3.3 二级冷却与MOT磁场梯度关系
        2.3.4 二级冷却结果
    2.4 光晶格
    2.5 钟跃迁谱线探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光钟碰撞频移分析
    3.1 碰撞产生机理
    3.2 光晶格钟碰撞频移
    3.3 激发非均匀度
    3.4 碰撞频移
        3.4.1 碰撞频移与冷原子温度的关系
        3.4.2 碰撞频移与原子数的关系
        3.4.3 碰撞频移与晶格阱深的关系
        3.4.4 不同横纵温度条件下碰撞频移
    3.5 光缔合
    3.6 势阱光对光缔合能级产生的斯塔克频移
        3.6.1 ~1S_0-~1P_1动态极化率
        3.6.2 ~1S_0-~3P_1动态极化率
        3.6.3 势阱光产生的斯塔克频移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镱原子光钟的频率锁定
    4.1 频率锁定方案
        4.1.1 单峰频率锁定
        4.1.2 双峰频率锁定
    4.2 频率锁定数据反馈及计算方法
    4.3 锁频Labview程序设计
    4.4 锁频结果
        4.4.1 Yb-1频率锁定
        4.4.2 Yb-2频率锁定
    4.5 同步与比对程序
        4.5.1 TTL时序同步
        4.5.2 频率比对Labview程序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镱原子光钟频移分析
    5.1 碰撞频移
    5.2 塞曼频移
    5.3 光频移
        5.3.1 晶格光频移
        5.3.2 超极化率
    5.4 黑体辐射频移
        5.4.1 室温黑体辐射
        5.4.2 高温炉黑体辐射
    5.5 其他频移
        5.5.1 引力红移
        5.5.2 二阶多普勒频移
        5.5.3 伺服误差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博士期间工作总结及创新点
    6.2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Th-U燃料循环中形变核能级密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TMSR简介
    1.2 Th-U燃料循环
第2章 能级密度简介及理论研究现状
    2.1 能级密度简介及其研究意义
    2.2 能级密度研究现状
    2.3 能级密度的微观理论公式
        2.3.1 费米系统能级密度理论
        2.3.2 包含角动量和宇称的能级密度理论
    2.4 参数化的能级密度公式
        2.4.1 常温-费米型Gibert-Cameron公式
        2.4.2 反移费米型(BSFGM)公式
        2.4.3 超流型Ignatyuk费米型公式
        2.4.4 裂变鞍点态能级密度公式
第3章 形变核能级密度
    3.1 Th-U燃料循环相关核素的能级纲图
    3.2 能级密度“实验值”的确定
    3.3 改进的壳修正在能级密度中的应用
        3.3.1 质量公式及其精度
        3.3.2 多元线性回归法在能级密度中的应用
        3.3.3 壳修正、氘核对效应及残余修正的应用及检验
        3.3.4 多元线性回归法在U同位素中的应用
        3.3.5 多元线性回归法在Pa同位素中的应用
        3.3.6 多元线性回归法在Th同位素中的应用
    3.4 能级密度公式在N+~(238)U核反应中的应用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178Hf同核异能态的受激增强跃迁探讨及变形原子核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核结构的研究历史
    1.2 核结构的研究内容及现状
    1.3 本文的工作
第二章 原子核结构理论知识及模型
    2.1 变形核结构理论基础
        2.1.1 原子核形状的描述
        2.1.2 伍兹-萨克森势(Woods-Saxon Potential)
        2.1.3 对关联与对能
        2.1.4 Strutinsky 壳修正
    2.2 原子核模型概述
        2.2.1 壳模型
        2.2.2 变形壳模型
第三章 变形原子核的研究现状
    3.1 本章引言
    3.2 变形原子核的研究进展
        3.2.1 超形变原子核的研究
        3.2.2 原子核的三轴形变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投影壳模型(PSM)理论简介与实现方法
    4.1 TRS 位能面理论
        4.1.1 推转壳模型(CSM)
        4.1.2 TRS 方法
    4.2 投影壳模型(PSM)
        4.2.1 投影壳模型的物理思想
        4.2.2 PSM 模型中哈密顿量的选取
        4.2.3 角动量投影算符
第五章 锗和硒同位素稳定的三轴形变
    5.1 本章引言
    5.2 计算模型
    5.3 计算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178Hf 长寿命同核异能态触发跃迁的理论探讨
    6.1 本章引言
    6.2 研究背景
    6.3 计算选用的模型
    6.4 理论计算和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核结构的研究展望
附录 A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5)介观物理基础和近期发展几个方面的简单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 介观物理中的基本概念
    1.1 介观系统的量子力学属性
    1.2 特征长度
    1.3 能态密度和受限系统中的输运信道
    1.4 介观体系的特征效应
    1.5 局域-非局域相变的随机矩阵理论描述
    1.6 退相干问题
2 介观系统中电输运几个例子
    2.1 量子化电导 (量子点接触)
    2.2库仑阻塞 (Coulomb blockade)
    2.3 介观超导体 (Andreev反射)
3 量子点物理
    3.1 近藤 (Kondo) 效应
    3.2 Aharonov-Bohm干涉仪
    3.3 电子在量子点系统中的Fano共振输运
4 颗粒噪声和全计数统计
    4.1 介观导体中的颗粒噪声 (shot noise)
    4.2 全计数统计 (full counting statistics)
    4.3 固态纠缠电子源的研究
    4.4 基于介观系统局域自旋的量子计算
    4.5 半导体自旋电子学中的干涉仪
    4.6 “非稳定Aharonov-Bohm效应”
5 二维电子气物理
    5.1 量子霍尔效应 (quantum Hall effect)
    5.2 拓扑量子计算
    5.3 零电阻态和磁阻振荡
    5.4 单层石墨片中的电子无质量特征
6 后记

(9)中国评价核参数库和IAEA之推荐输入参数库(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中国评价核参数库 (CENPL)
3 CENPL的7个子库和RIPL的推荐
4 更新的CENPL
5 结束语

(10)核数据和核模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中的核数据需求
2 核模型方法
    2.1 量子多步复合 (MSC) 和多步直接 (MSD) 研究进展
    2.2 能级密度问题
    2.3 散裂反应模型 (200 MeV-GeV)
    2.4 放射性束物理及相应模型参数的研究

四、超流模型能级密度公式及其参数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复合核裂变与微观裂变理论进展[J]. 裴俊琛.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20(05)
  • [2]冷镱原子光钟的频率锁定及碰撞频移分析[D]. 陈宁. 华东师范大学, 2015(12)
  • [3]Th-U燃料循环中形变核能级密度的研究[D]. 梁月花. 广西师范大学, 2013(S1)
  • [4]178Hf同核异能态的受激增强跃迁探讨及变形原子核的研究[D]. 王飞鹏. 东华理工大学, 2012(10)
  • [5]介观物理基础和近期发展几个方面的简单介绍[J]. 马中水. 物理, 2007(02)
  • [6]更新的中国评价核参数库(CENPL-2)[J]. 苏宗涤,张其欣,龚惠莉,黄忠甫,朱耀银,李志文,王书暧,戴能雄,王豫生,刘建峰,左义欣,周建明,杨晓青,王斌,史淑梅,马功桂,万鸿声.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03(02)
  • [7]在低能核反应模型计算中的核模型参数及中国评价核参数库[A]. 苏宗涤,冯仁发,施义晋,王书暖,黄忠甫,刘建峰,谢文胜,张本爱,朱耀银,李支文,张其欣,杨晓青,龚惠莉,王斌,周建明,史淑梅,马功桂,万鸿声. The Reaction of Unstable Nuclei--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 2002
  • [8]核模型方法及其在核数据理论计算中的应用[A]. 王书暖. The Reaction of Unstable Nuclei--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 2002
  • [9]中国评价核参数库和IAEA之推荐输入参数库[J]. 苏宗涤,黄忠甫,刘建峰,左义欣,余自强,陈振鹏,马功桂,朱耀银,李支文,张其欣,龚惠莉,周建明,曹小平,卢兆启,史淑梅,戴能雄,王豫生.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2(01)
  • [10]核数据和核模型方法[J]. 王书暖.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1(03)

标签:;  ;  ;  ;  ;  

超流体模型中能级密度公式及其参数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