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人才强国

百年大计,人才强国

一、百年大计 人才立国(论文文献综述)

崔春爱,李莉,延光海,宋艺兰[1](2022)在《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人体的奥秘》教学模式探析》文中指出高校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民族复兴、时代进步和人民幸福的时代重任,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通识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是我国地方综合性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次重大的举措。在健康中国背景下,本文通过探讨综合性地方高等院校通识选修课程《人体的奥秘》教学模式的发展过程,对提升高校通识教育教学效率及对我国"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塑造自主自律健康行为"的宗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张惠元[2](2021)在《办好新时代师范教育》文中研究说明核心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面向“十四五”,要坚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方向,坚持服

谢跃雷,杨海燕,陈小毛[3](2021)在《《数字逻辑》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文中指出以《数字逻辑》课程为例,文章全面探索了工科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包括对课程大纲、课程教案、课程课件等内容进行实施方案的阐述,分析《数字逻辑》与思政元素在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德育培养等方面的切合点,探索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科学精神和爱国精神,在授课过程中传授了专业知识给学生,并通过将《数字逻辑》课程中的知识结合思政元素,能够让学生在大学过程中树立形成完善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实践表明:深度剖析《数字逻辑》课程思政的建设意义,推动《数字逻辑》专业课知识与思政元素结合,更好地实现《数字逻辑》的课程思政建设,有效推动高校三全育人的建设机制。

安雯[4](2021)在《新时代年轻干部要清而不浊》文中研究说明"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关乎党的命运、国家命运、民族命运、人民福祉的百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一支忠实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力量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概括来讲,就是要培养一批对党绝对忠诚、有能力本领、是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的优秀年轻干部,这一系列要求贯穿着对"清""浊"的深刻思考与追求。一、坚守矢志不渝之清,避免迷失方向之浊

贾宏宝[5](2021)在《立德树人视角下影视艺术教育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文中认为影视艺术教育是以影视艺术作品为教育媒介,以学生素质能力提高为目标的教学活动,是艺术教育的重要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影视艺术作品传播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弘扬优秀文化,倡导真、善、美,歌颂时代精神,具有显着的思想政治价值和教育功能,对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的根本任务具有积极意义。

任锋,马猛猛[6](2021)在《“建国于大地之上”:钱穆的首都论、立国形态观与文化地理学》文中研究表明钱穆从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发表数篇涉及新中国首都问题的政论文章,这不仅是对风行一时之政治议题的讨论,也关涉对战后中国政治地理格局、立国形态和文明发展道路的深刻省思。从国家建构的视角来看,定都不仅要考虑国防军事的战略形势,更要顾及中国内部发展不平衡及其可能导致的民族分离和阶级分化问题。钱穆在其文化地理学论述中基于中国文明的地理变迁大势,勾画出由中国历代人文基点所汇集成的"中国弧"。位于弧形边缘的云南地区在战后有望成为中国文化新生的托命。钱穆提出"大陆农国"的设想,认为战后新中国应当通过吸收调剂农业文明和大陆空间形态所赋予的精神特质,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中国文明道路。

栾培中[7](2019)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的再认识》文中研究指明乡村教育运动兴起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一场旨在发展乡村教育、培养“为农”人才、推动乡村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社会运动。其产生原因为:乡村教育先驱们深感中国的教育体制过分“仪型西方”,与国家实际需求不相契合,更不适配于当时饱受天灾人祸、经济破产、农民绝对贫困、乡村文化荒芜、乡村教育贫瘠的中国农村,因此亟待整改。面对如此困局,教育学人们提倡“到民间去”,形成了一系列乡村教育思想的同时,以理论指导实践,实地开展了近二百场乡村教育试验。此后,关于“建设乡村”、“重塑乡村教育”的呼声就逐渐在中华大地上蔓延开来,形成了乡村教育运动这一思潮。同时,乡村教育运动是我国农村教育迈向现代化的第一次尝试,更是推动中国农村迈向现代化的第一步。在乡村教育运动中,陶行知、梁漱溟、黄炎培、晏阳初等人以“教育救国”为根本目标,试图从农村教育着手,提升农民素质,振兴乡村经济,谋求中国农村的现代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在重塑农村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中,乡村教育先驱们触及到了诸多深层次的农村发展问题,如农业现代化、乡村合作自治、农村教育如何回归乡村生活、知识分子如何“化农人”等等,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这对于当时解决农民生活困难问题、推动农村发展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对现今中国振兴乡村,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给予了一定的启示。因此,本文以“再认识”为题,力求以理性、客观的态度重新审视近代乡村教育先驱们的改革与实践,反思这一运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得出经验、教训,进而总结出中国农村教育改革的规律性认识,再与现今乡村振兴的大背景进行链接,以史为鉴,为振兴乡村,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智慧支持。第一章为引言,首先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其次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最后阐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章主要探讨乡村教育运动的缘起,从其产生背景及形成与兴盛的过程两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首先,从国家国情(国内局势混乱,民族危机深重)、农村与农民(农村经济破产,农民绝对贫困)、乡村文化与教育(乡村文化荒芜,乡村教育贫瘠)三个维度逐层分析,力求深度剖析、全面展现乡村教育运动的产生背景。其次,以时间节点及乡村教育先驱的实践为线索,简要阐述乡村教育运动勃兴的过程。第三章在分析乡村教育运动产生背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体化的再认识,进而总结其历史贡献与经验教训。本章以乡村教育先驱们在教育价值与教育理念、实施主体与教育对象、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四个维度的创新与发展为切入点,提炼出乡村教育运动带来的“四大变化”,并从先驱们的阶级属性与时势国情等方面入手,总结运动的局限性及经验教训。第四章力图将乡村教育运动与现今的乡村振兴战略进行链接。首先,阐述新时代、新战略对农村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其次,将乡村教育运动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进行对比性研究。最后,在阐释农村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与乡村教育运动进行时空链接,回眸历史,得出启示。

刘桂萍[8](2017)在《日本首相施政报告中相关教育内容的主题词分析》文中提出通过对日本历任首相施政报告中相关教育内容的分析,可从"教育、原动力、百年大计、要务、青少年、国民性、变革"七个高频率出现的语词看出,自1885年第1任首相起至今已130余年,重视教育的施政理念贯穿始终。尤其是二战后,日本历任首相都将教育问题作为施政要务及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予以关注,并将目光置于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上,特别值得瞩目的是日本的教育政策始终为适应时代潮流而处于不断的变革和修缮中。

刘桂萍,张富国[9](2013)在《日本国家教育理念中的五个“不变”因素》文中研究说明日本历任首相在教育政策问题上,作为国家教育理念,始终坚持五个"不变"因素,即教育立国思想、教育变革思想、以人为本思想、重视青少年教育思想、产官学合作思想。日本教育政策理念中的"不变"因素保证了日本综合国力稳步快速地发展。从日本历任首相国会施政报告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着手,可以对日本国家教育理念中的不变因素进行考察和分析。

刘桂萍[10](2013)在《日本科教战略与自然辩证法思想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27年,德波林的论文《唯物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由大山彦一翻译出版后,日本便开始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的研究。自然辩证法是由恩格斯所开创的研究领域,是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出哲学概括。本论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日本文化视域下自然辩证法思想的传播与发展,其中所彰显的重分量、深渗透和广流通、大幅度、高密度、丰富多样性之特点,看到了作为人类思想的瑰宝--自然辩证法思想的价值和影响在日本是深远和永久的,已然融入日本文化之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本论文由绪论和四章及附录构成:绪论总结和概括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目前为止关于自然辩证法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并对论文的研究重点、难点及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同时,概说日本文化的特异性--“摄取”及“吸收”性格。另外也介绍了日本词典中《自然辩证法》在收录分布、释义内容构成、释义遣词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章对日本科学家与自然辩证法思想的渊源进行考察。涉及的人物是坂田昌一与七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坂田昌一的学术研究理念和他所创立的“坂田模型”给予日本理论物理学发展以巨大影响。第二章考察日本国家科学技术战略。从日本历代首相政府施政报告中所折射的科学技术战略着手,通过对历代首相至今为止留下的278篇原文资料的统计和梳理,对日本国家科技战略思想进行分析。施政报告中的科技战略显现科学技术为生产力思想、自主创新思想、科技·人·自然之和谐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第三章考察日本国家教育理念。论文从日本历代首相政府施政报告中所折射的教育理念着手,分析研究日本国家教育理念。日本国家教育理念呈现坚持“教育立国”、坚持“教育变革”、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产官学一体”的四个思想特点。重视人格教育、青少年教育和教育改革以及坚守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日本国家教育施策中四个“不变”元素。第四章是本论文的结语部分,总结日本文化背景下自然辩证法思想的发展和传播呈现独特的性格,论述其自传入后在日本的影响力和价值,并探讨日本科教战略给予我们的启示。附录由两个部分构成,分别为2008年日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益川敏英的日文原文文章《自然科学と自然弁证法》(=自然科学与自然辩证法)和本人的全文翻译。

二、百年大计 人才立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百年大计 人才立国(论文提纲范文)

(1)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人体的奥秘》教学模式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健康中国背景对综合性高校开设多元文化特色课程的必要性
二、健康中国背景下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发展
    (一)理论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提升知识的趣味性
    (二)基础知识与临床病例的相结合,提升知识的实用性
    (三)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提升知识的吸收力
三、健康中国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四、健康中国背景下今后的使命和挑战

(2)办好新时代师范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核心阅读
坚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方向
坚持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
坚持把办好新时代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

(3)《数字逻辑》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数字逻辑》课程建设目标
    1.1 知识目标
    1.2 能力目标
    1.3 德育目标
2 课程的思政融合点
    2.1 思想引领与价值观塑造
    2.2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3 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
3 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探索
    3.1 情景式教学
    3.2 多元式教学
    3.3 立身式教学
4 课程评价与教学反思
5 结束语

(4)新时代年轻干部要清而不浊(论文提纲范文)

一、坚守矢志不渝之清,避免迷失方向之浊
    (一)信仰指引前进方向
    (二)信仰贵在坚持恒久
    (三)信仰重于以人民为中心
二、坚守深学笃行之清,避免学浅怠惰之浊
    (一)学好理论武装头脑
    (二)深入基层真抓实干
三、坚守淡名泊利之清,避免贪腐迷惘之浊
    (一)淡名泊利清白做人
    (二)敬权爱民敢于作为
    (三)政德为本利益是末

(5)立德树人视角下影视艺术教育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立德树人的时代呼唤
    (一)以德筑梦: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二)立德树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二、影视艺术教育和思政的融合与新生
    (一)影视艺术与思政教育的内在关联
    (二)影视艺术对于思政教育的优势
        1. 影视作品:思政内容的艺术载体
        2. 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
        3. 视听光影:让人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
        4. 情感共鸣:审美活动的心灵洗涤
三、影视艺术教育立德树人策略与路径
    (一)影视艺术课程教学目标的修订
    (二)影视艺术课程思政内涵的挖掘
        1. 涵养影视艺术课程思政资源
        2. 宣传爱国主义影视作品思想
    (三)影视艺术课程教学方法的转变
        1. 课程关联:建构全面育人影视艺术课程体系
        2. 重心迁移:从“讲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

(6)“建国于大地之上”:钱穆的首都论、立国形态观与文化地理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的“心脏地带”:定都西安与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
二、进退之势与立国规模:钱穆论首都地理与民族精神之关系
三、兼具海陆的大陆农国:文明比较视野下的中国道路选择

(7)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的再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缘由
        1.1.1 时代背景:乡村振兴战略下党和国家对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期许
        1.1.2 以史为鉴:对乡村教育运动中教育思想与实践模式的再认识意义深远
        1.1.3 自身兴趣:对近代乡村教育先驱教育思想发展轨迹的求知欲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乡村教育运动研究阶段的综述
        1.3.2 乡村教育运动研究类型的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比较法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农村(乡村)教育
        1.5.2 乡村教育运动
        1.5.3 农村教育现代化
第2章 乡村教育运动的缘起
    2.1 乡村教育运动的产生背景
        2.1.1 国内局势混乱,民族危机深重
        2.1.2 农村经济破产,农民绝对贫困
        2.1.3 乡村文化荒芜,乡村教育贫瘠
    2.2 乡村教育运动的勃兴
第3章 乡村教育运动的再认识---经验、教训及历史贡献
    3.1 乡村教育运动的成功经验与历史贡献
        3.1.1 教育价值与教育理念之“变”:深入剖析旧教育弊病,深度变革旧教育理念
        3.1.2 实施主体与教育对象之“变”:“从民间来,到民间去”
        3.1.3 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之“变”:培养建设乡村之才,向民主化、科学化迈进
        3.1.4 教育模式之“变”:形成四大乡村教育模式
    3.2 乡村教育运动的局限与教训
        3.2.1 深陷“教育救国”的囹圄,未能明晰解救中国的根本出路
        3.2.2 忽略“国之非国”的关键,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3.2.3 各试验区自发且分散形成,缺乏统一性及政策保障
第4章 乡村教育运动对新时代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启示
    4.1 乡村振兴对农村教育现代化提出新要求
    4.2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教育现代化与乡村教育运动之比较
        4.2.1 相同点:以发展农村教育为先导性途径,实现振兴乡村的目标
        4.2.2 不同点:时代背景不同,主导阶级不同,农民的实际需求不同
    4.3 农村教育现代化面临的现实困难
        4.3.1 振兴乡村的主导人--政府面临的困难
        4.3.2 振兴乡村的主战场--农村学校面临的困难
        4.3.3 振兴乡村“梦之队”的培养者--农村教师面临的困难
        4.3.4 振兴乡村的主力军--农民面临的困难
    4.4 乡村教育运动对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启示
        4.4.1 以教育优先发展为战略选择,以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为战略目标,实现乡村振兴
        4.4.2 发挥农村教育优势,贴近农民生活,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农村本土化教育的有机融合
        4.4.3 发挥政府与知识精英的共同作用,深入“民间”,走与农民相结合的道路
        4.4.4 以点带面,优势互补,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实验
        4.4.5 打造农村“好老师”队伍,切实解决“引才”、“留才”困难
        4.4.6 建设乡村微型学校,实施小班化教学,实现二者的合理链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4.4.7 传播终身教育理念,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互动融合,助力学习型农村社会的形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9)日本国家教育理念中的五个“不变”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一、坚持教育立国思想
二、坚持教育变革思想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四、坚持重视青少年教育的思想
五、坚持产官学一体思想

(10)日本科教战略与自然辩证法思想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及研究意义
    二、先行研究成果回顾
    三、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日本科学家与自然辩证法思想
    一、汤川秀树、坂田昌一、朝永振一郎及其研究
    二、小林诚、益川敏英及其研究
    三、南部阳一郎、小柴昌俊、江崎玲於奈及其研究
    四、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对日本科学家理论指导
第二章 日本国家科学技术战略与自然辩证法思想
    一、日本首相国会施政报告概述
    二、日本历代首相施政报告中科学技术战略思想
    三、日本国家科学技术战略阶段划分与阶段特征
        (一) 第1阶段(伊藤博文~铃木贯太郎)
        (二) 第2阶段(东久迩宫稔彦~吉田茂)
        (三) 第3阶段(鸠山一郎~田中角荣(第2次执政))
        (四) 第4阶段(田中角荣(第2次执政)~铃木善幸)
        (五) 第5阶段(中曾根康弘~安倍晋三)
    四、日本国家科学技术战略思想解读
        (一)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二) 坚持自主创新思想
        (三) 坚持科学技术·人·自然的“和谐”思想
        (四) 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
    五、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对日本国家科学技术战略制定的影响
第三章 日本国家教育理念与自然辩证法思想
    一、日本历代首相施政报告中教育理念
    二、日本国家教育理念解读
        (一) 坚持教育立国思想
        (二) 坚持教育变革思想
        (三) 坚持以人为本思想
        (四) 坚持产官学一体思想
    三、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对日本国家教育理念确立的作用
第四章 日本科教战略与自然辩证法思想发展对中国启示
    一、自然辩证法思想在日本的影响和价值
    二、日本科教战略给予中国的启示
        (一) 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给予中国的启示
        (二) 日本科教战略给予中国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四、百年大计 人才立国(论文参考文献)

  • [1]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人体的奥秘》教学模式探析[J]. 崔春爱,李莉,延光海,宋艺兰. 科技风, 2022(01)
  • [2]办好新时代师范教育[N]. 张惠元. 山西日报, 2021
  • [3]《数字逻辑》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J]. 谢跃雷,杨海燕,陈小毛. 大众科技, 2021(11)
  • [4]新时代年轻干部要清而不浊[J]. 安雯. 支部建设, 2021(30)
  • [5]立德树人视角下影视艺术教育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J]. 贾宏宝. 视听, 2021(10)
  • [6]“建国于大地之上”:钱穆的首都论、立国形态观与文化地理学[J]. 任锋,马猛猛. 思想战线, 2021(02)
  • [7]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的再认识[D]. 栾培中.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7)
  • [8]日本首相施政报告中相关教育内容的主题词分析[J]. 刘桂萍. 外国问题研究, 2017(04)
  • [9]日本国家教育理念中的五个“不变”因素[J]. 刘桂萍,张富国. 外国教育研究, 2013(12)
  • [10]日本科教战略与自然辩证法思想发展研究[D]. 刘桂萍. 东北师范大学, 2013(06)

标签:;  ;  ;  ;  ;  

百年大计,人才强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