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碱性伟晶岩型透辉石宝石矿床

中国碱性伟晶岩型透辉石宝石矿床

一、中国碱性伟晶岩型透辉石宝石矿床(论文文献综述)

李建康,邹天人,王登红,丁欣[1](2017)在《中国铍矿成矿规律》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铍资源大国,本次工作统计到中国铍资源产地241处。铍矿床可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根据岩浆系统的碱铝属性,内生铍矿床可分属于过铝性、偏铝性、过碱性成矿系统;根据流体演化阶段,再分为岩浆型、伟晶岩型、岩浆热液型等3个类型;然后根据赋矿环境进一步分为伟晶岩型、花岗岩型、石英脉型、矽卡岩型、云英岩型等多个矿化形式。过铝性系统的矿石矿物主要为绿柱石;偏铝性系统的矿石矿物主要为硅铍石、羟硅铍石、日光榴石等;碱性系统的矿石矿物主要为硅铍钠石、斜方板晶石、硅钡铍矿、硅铍石、羟硅铍石、硅铍钇矿等。不同赋矿环境产生不同类型的铍矿床,对应不同的矿物组合、矿化分带、矿石结构。统计结果表明,中国铍矿床主要产于过铝性的成矿系统,偏铝性、碱性成矿系统的铍矿床较少。多数铍矿床形成于中生代,主要产于新疆阿尔泰、川西、南岭等成矿带。碱性成矿系统的铍矿床多分布在板块边缘的深断裂或裂谷,过铝性成矿系统的铍矿床主要形成于褶皱造山带,具有一定的定向分布特征。过铝性-偏铝性成矿系统的铍成矿作用可用表示不同岩浆演化阶段和成矿环境的成矿模型描述。笔者建议:在阿尔泰和川西成矿带,重点考虑花岗伟晶岩型锂铍铌钽资源的综合找矿工作;在华南地区,注意与钨锡共(伴)生的铍资源的综合利用;着重在地质找矿和科研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包括在东南沿海、大兴安岭地区寻找火山岩型和岩浆热液型铍矿床;加大西部铍资源空白区的找矿工作。

李建康[2](2006)在《川西典型伟晶岩型矿床的形成机理及其大陆动力学背景》文中研究指明川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伟晶岩成矿省,产有国内锂储量最大的甲基卡超大型锂矿床、可尔因大型锂铍矿床和丹巴大型白云母矿床等着名伟晶岩型矿床。这三个典型矿床同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均形成于中生代,且矿种、规模各不相同,是研究伟晶岩型矿床的成矿作用及其与大陆动力学背景关系的理想对象。但是,该地区位置偏僻,交通极为不偏,地质研究程度很低。因此,本人所在项目组先后两次到川西开展野外考察,采集了大量的岩石样品。在室内也做了大量测试和研究工作:①由于区域缺乏精确的定年结果,论文做了7件白云母40Ar/39Ar定年;②针对伟晶岩熔体(流体)演化过程,本人亲自做了约50天的包裹体测温工作,并测定了流体的成分和碳氢氧同位素;③对各矿区的伟晶岩及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化学分析,由其推断成岩成矿的地质过程;④对各矿区的白云母进行了全面的岩石化学分析,从单矿物的角度分析了成岩成矿的地质过程;⑤搜集了大量的地质资料。通过这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新认识:1.系统地研究了甲基卡矿床、可尔因矿床和丹巴矿床,认为三者的成因分别属于“岩浆液态不混溶”、“岩浆结晶分异”和“岩浆+变质混合型”。2.岩浆演化过程的不同是造成甲基卡和可尔因矿床矿种相同,规模不等的主要原因。相对于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分离出的高度富挥发分的熔体对稀有金属具有很高的富集作用,更易于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3.在松潘-甘孜造山带,造山过程、岩浆活动、成矿作用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甲基卡矿床形成于造山带主体的外围,主要受到单向构造应力影响,构造运动期次较少,构造环境相对封闭,表现为岩浆的一次性侵位,为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可尔因矿床位于造山带主体内部,受到自西向东和自北向南的构造应力的影响,遭受多期构造运动,易于发生多期多阶段的岩浆结晶分异作用;丹巴位于造山带主体的东缘中心部位,是自西向东和西北向南双向构造应力在晚期汇聚的中心,该地区的地壳厚度大,构造应力较弱,深部岩浆难以上升侵位,因此,变质作用对伟晶岩矿化具有很大的贡献。

董连慧,刘德权,唐延龄,李凤鸣,冯京[3](2017)在《新疆矿床类型分级划分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矿床类型划分系统研究现状和总结新疆矿床类型研究基础上,对新疆矿床类型分级划分进行了探讨。新疆矿床类型分级划分,一级分为3大成因矿床,二级分为5大成矿作用矿床,三级分为18个矿床类型,四级分为44个矿床类型。重点论述了新疆矿床四级类型划分的原则和44个矿床类型基本特征,并列举出有代表性的128个矿床实例。

邹天人[4](1996)在《中国伟晶岩型宝石玉石矿床》文中研究表明目前世界各国已发现的天然宝石中,要数伟晶岩中产出的宝石种类最多。质量较好,而且是几种宝石同时产出。伟晶岩还常伴有玉石类矿物或岩石产出,可综合利用。因此,伟晶岩型宝石矿床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伟晶岩型可分为花岗伟晶岩型宝石矿床和碱性伟晶岩型两大类。两者形成于完全不同的

邹天人[5](1996)在《中国伟晶岩型宝石玉石矿床》文中研究指明

吴建杰,吕士英,张岩,王海莉,李艳梅[6](2011)在《河北省宝石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方向》文中认为文章通过查阅前人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了河北省内10余种宝石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宝石特征、分布规律,指出多种宝石重要的成矿线索和成矿远景区。

姚德贤[7](1994)在《中国宝石矿床类型》文中研究指明宝石矿床类型有岩浆岩型:金刚石、蓝宝石、锆石、尖晶石、橄榄石和红宝石等矿床;伟晶岩型:海蓝宝石、彩色碧玺、绿碧玺、水晶、祖母绿、黄玉、红宝石、蓝宝石和紫牙乌等矿床;热液型:紫牙乌、水晶、紫晶、方柱石和金红石等矿床;变质岩型:红宝石、蓝宝石、紫牙乌、水晶和尖晶石等矿床;砂矿型:金刚石、蓝宝石、红锆石、紫牙乌、黄玉、水晶和玛瑙等矿床

Л.П.Россовский,曹俊臣[8](1981)在《阿富汗的宝石矿床》文中研究说明 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在阿富汗有宝石(红宝石、尖晶石、青金石)矿床。阿富汗的青金石四千年以来在一些国家应用,享有较高的声誉。库希拉尔的贵尖晶石矿床在公元八世纪已有开采。有趣的是,在伊斯坦布尔的土耳其苏丹博物馆中,至今还有一个0.6×0.4×0.3米的玻璃柜,陈列着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伟晶岩中的草绿色透明电气石。不久前,又在阿富汗发现

倪艳华[9](2018)在《三个产地绿色透辉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对比研究 ——俄罗斯、巴基斯坦与中国邯郸》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宝石学常规测试方法,结合现代测试手段,对三个产地透辉石(巴基斯坦、俄罗斯、中国河北邯郸)的常规宝石学特征、谱学特征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测试分析,探讨了三个产地透辉石的颜色成因、并结合样品产出的地质背景与共生矿物组合信息对其成矿作用类型做出初步判断。三个不同产地的透辉石样品在手标本的晶体形态与颜色上有所差异,但在常规宝石学特征上没有较大区别,折射率(1.681.69)与密度(3.033.30g/cm3)都和透辉石的理论值相当,摩氏硬度为5.767.04;除了俄罗斯的透辉石在分光镜下可见Cr3+的红区吸收带以外,巴基斯坦和河北邯郸的透辉石均只见Fe2+/Fe3+或Fe2++Fe3+的组合吸收谱带。三个产地透辉石的XRD物相鉴定结果、红外吸收谱带与主要拉曼散射峰峰位基本相同,微量元素的种类及其在透辉石晶体结构中的替代,对透辉石的XRD、红外与拉曼光谱影响不大。巴基斯坦产出的透辉石有区别于其他两个产地的微观形貌特征——清晰明显的晶体生长纹路痕迹,河北邯郸与俄罗斯的透辉石则以微观的贝壳状端口为典型特征。所有研究样品在辉石Q-J图和Wo-En-Fs三元系分类图中属于Ca-Mg-Fe辉石组和透辉石种。俄罗斯产出的透辉石可定名为铬透辉石,巴基斯坦和河北邯郸产出的透辉石可被定名为铁质/亚铁质透辉石。巴基斯坦样品的包裹体与矿物共生组合特征较为明显:与方解石、葡萄石共生,且含有石英、金云母、绿泥石/蛇纹石、滑石与黝帘石的包裹体。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测试表明巴基斯坦与河北邯郸透辉石的颜色成因主要为Fe2+→Fe3+的电荷转移,且色调易受到Fe2+-Ti4+与Fe3+-O的荷移影响;俄罗斯透辉石的颜色成因以六次配位Cr3+电子能级跃迁为主。俄罗斯产出的透辉石属于岩浆结晶与热液交代作用兼容的伟晶岩成矿模式,巴基斯坦透辉石的产出矿区大体是酸性岩或碳酸盐岩经过区域-接触交代复合类型变质作用后热液蚀变围岩形成,但7块样品可能产自矿区中的不同岩体或不同相带,或是成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河北邯郸的样品产在矽卡岩或闪长岩中,为原岩经过接触交代作用形成,其产出伴随着富Fe矿床的出现。

何国琦,刘德权,李茂松,唐延龄,周汝洪[10](1995)在《新疆主要造山带地壳发展的五阶段模式及成矿系列》文中认为按汉尼克(1981)提出的简单剪切模式,大陆解离是沿一条缓倾斜的拆离带发生移离。随着拆离的发展,上地慢软流圈隆起追随拆离面下降的一侧迁移,而始终处于解离大陆一侧边缘的下方(而不是在拉伸洋盆的中线上)。因此,在有上地幔软流圈隆起对应的陆缘一侧,会产生大量火山—深成岩浆作用(主要是上地幔物质的渗入),称为“岩浆型被动陆缘”(旧称“火山型被动陆缘”);而另一侧,则仅表现为地壳表层的构造破坏和陆源碎屑堆积作用,即经典意义上的大西洋型被动陆缘,称为“非岩浆型被动陆缘”。裂谷一般地可看成是上述解离过程初期阶段的产物。上述过程的几种构造环境下的地壳,都具有厚度减小、地壳渗透性增加、成熟度降低的特点,称为“拉张型过渡壳”。拉张型过渡壳阶段是陆同型造山带地壳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阶段。它的标志性建造是双峰式火山岩建造(岩浆型被动陆缘)和巨厚陆源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建造(非岩浆型被动陆缘),建造序列由稳定性类型向非稳定性类型演化,地球化学表现出成熟度不断降低的趋势。当基底陆壳拉伸减薄至零时,出现洋壳,洋壳阶段的产物为蛇绿岩建造。当扩张终止,洋盆开始消减,两侧陆缘演化即进入“汇聚型过渡壳阶段”。在汇聚阶段中,前两阶段形成的产物被强烈堆挤

二、中国碱性伟晶岩型透辉石宝石矿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碱性伟晶岩型透辉石宝石矿床(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铍矿成矿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铍资源概况
2 铍矿资源分类
3 铍矿床的地质特征
    3.1 过铝性铍成矿系统
        (1) 花岗伟晶岩型
        (2) 岩浆型铍矿床
        (3) 岩浆热液型铍矿床
    3.2 偏铝性铍成矿系统
    3.3 碱性成矿系统
        (1) 碱性伟晶岩型铍矿床
        (2) 岩浆型铍矿床
        (3) 岩浆热液型铍矿床
    3.4 外生铍矿床
4 中国铍矿资源空间分布
    4.1 新疆阿尔泰及邻区铍成矿带
    4.2 川西铍成矿带
    4.3 南岭铍成矿带
    4.4 闽浙沿海火山岩成矿带
    4.5 幕阜山-武功山成矿带
    4.6 大兴安岭铍成矿带
    4.7 滇西南和滇东南成矿带
5 中国铍矿资源时间分布特征
6 构造控矿规律
    6.1 过铝性成矿系统
    6.2 偏铝性成矿系统
    6.3 碱性成矿系统
7 讨论
    7.1 铍矿床的成矿模式
    7.2 中国铍矿床的分类结构
    7.3 中国铍矿床的找矿方向
8 结论

(2)川西典型伟晶岩型矿床的形成机理及其大陆动力学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与伟晶岩有关的稀有金属矿产的供需现状
        1.1.1 锂
        1.1.2 铍
        1.1.3 铌、钽
    1.1 伟晶岩研究的现状
        1.2.1 伟晶岩的分类
        1.2.2 伟晶岩的成因类型
        1.2.3 伟晶岩形成与造山过程的耦合关系
    1.3 川西伟晶岩型矿床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1.3.1 伟晶岩成因模式研究
        1.3.2 川西伟晶岩对松潘-甘孜造山带造山过程的示踪作用
        1.3.3 造山过程、岩浆活动、伟晶岩成矿作用间的内在联系
    1.4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2 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变质作用、岩浆活动
        2.2.1 区域地层
        2.2.2 区域变质作用
        2.2.3 区域岩浆活动
    2.3 松潘-甘孜造山带与伟晶岩有关的矿产资源概况
3 可尔因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3.1 可尔因矿区的地质特征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可尔因复式岩体
        3.1.4 变质作用
    3.2 可尔因矿床的地质特征
    3.3 可尔因复式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3.3.1 主量元素
        3.3.2 微量元素
        3.3.4 稀土元素
        3.3.5 小结
    3.4 可尔因矿床的白云母地球化学特征
        3.4.1 白云母的主要化学组分特征
        3.4.2 白云母的微量元素特征
        3.4.3 白云母的稀土元素特征
        3.4.4 小结及讨论
    3.5 可尔因矿床的成岩成矿流体特征
        3.5.1 流体包裹体特征
        3.5.2 均一温度
        3.5.3 盐度
        3.5.4 捕获压力与捕获温度
        3.5.5 流体成分
        3.5.6 碳、氢、氧同位素组成
        3.5.7 成岩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
    3.6 可尔因矿床的形成机理
        3.6.1 可尔因复式岩体的成因
        3.6.2 可尔因复式岩体与伟晶岩的关系
        3.6.3 白云母钠长花岗岩与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脉的关系
        3.6.4 成矿模式
4 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4.1 甲基卡矿区的地质特征
        4.1.1 地层
        4.1.2 构造
        4.1.3 二云母花岗岩
        4.1.4 变质作用
    4.2 甲基卡矿床的地质特征
        4.2.1 伟晶岩的类型及产出形态
        4.2.2 伟晶岩的内部结构
        4.2.3 稀有金属的赋存状态
        4.2.4 典型矿脉——No.134 伟晶岩地质特征
    4.3 甲基卡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
        4.3.1 主量元素
        4.3.2 微量元素
        4.3.3 稀土元素
        4.3.4 同位素
        4.3.5 小结
    4.4 甲基卡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4.4.1 流体包裹体的类型及特征
        4.4.2 测温结果
    4.5 NO.134 锂辉石型伟晶岩脉的流体特征
        4.5.1 No.134 脉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4.5.2 含硅酸盐子矿物包裹体的特征
        4.5.3 No.134 伟晶岩脉的流体演化过程
    4.6 甲基卡矿床的流体特征
        4.6.1 均一温度
        4.6.2 盐度、组分特征
        4.6.3 捕获压力
        4.6.4 流体成分
        4.6.5 碳、氢、氧同位素组成
        4.6.6 小结
    4.7 甲基卡矿床的形成机理
        4.7.1 与结晶分异型伟晶岩的不同点
        4.7.2 富Li-F 花岗岩浆的液态不混溶现象
        4.7.3 甲基卡矿床发生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依据
        4.7.4 成矿模式
5 丹巴伟晶岩型白云母矿床
    5.1 丹巴矿区的地质特征
        5.1.1 地层
        5.1.2 构造
        5.1.3 变质作用
        5.1.4 岩浆活动
    5.2 丹巴矿床的地质特征
        5.2.1 矿脉的形态、产状及规模
        5.2.2 矿脉的物质成分及伟晶岩分类
        5.2.3 矿脉的结构构造
        5.2.4 围岩
        5.2.5 丹巴布依沟白云母伟晶岩的特点
    5.3 丹巴矿床的白云母地球化学特征
        5.3.1 主量元素
        5.3.2 微量元素
        5.3.3 小结
    5.4 丹巴矿床的成岩成矿流体特征
        5.4.1 流体包裹体的类型
        5.4.2 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
        5.4.3 流体包裹体的盐度
        5.4.4 流体成分
        5.4.5 碳、氢、氧同位素组成
        5.4.6 小结
    5.5 丹巴矿床的形成机理
        5.5.1 矿区主要地质体的形成时代
        5.5.2 构造-变质-伟晶岩
        5.5.3 成矿模式
6 川西伟晶岩型矿床的大陆动力学背景
    6.1 川西典型伟晶岩型矿床的形成时代
        6.1.1 可尔因稀有金属矿床的年代学研究
        6.1.2 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床的年代学研究
        6.1.3 丹巴白云母矿床的年代学研究
        6.1.4 雪宝顶钨锡铍矿床的年代研究
    6.2 川西伟晶岩型矿床对松潘-甘孜造山带的示踪作用
        6.2.1 伟晶岩对大陆活动示踪的依据
        6.2.2 川西伟晶岩的示踪结果
    6.3 其他方面的信息对伟晶岩示踪结果的证明
        6.3.1 区域花岗岩的化学组成
        6.3.2 区域地层厚度
    6.4 总结
7 构造-岩浆-成矿作用
    7.1 大陆动力学背景对川西伟晶岩矿化类型的制约
    7.2 川西伟晶岩型矿床的LI-F 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
        7.2.1 富Li-F 花岗岩浆的形成环境
        7.2.2 富Li-F 花岗岩浆的稀有金属矿化过程
        7.2.3 构造环境对F-Li 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制约
        7.2.4 化学组分对Li-F 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制约
    7.3 LI-F 花岗岩浆对稀有金属的富集作用
        7.3.1 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对稀有金属的富集
        7.3.2 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对稀有金属的富集作用
        7.3.3 其他影响稀有金属富集的因素
        7.3.4 小结
    7.4 川西伟晶岩型矿床形成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模式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1
    附表 2
    附图 1
    图版说明和图版
    个人简历

(3)新疆矿床类型分级划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矿床类型划分系统研究现状
2 新疆四级矿床类型划分原则和基本特征
    2.1 新疆矿床类型研究简要回顾
    2.2 新疆四级矿床类型划分原则
    2.3 新疆四级矿床类型的划分和基本特征
        2.3.1 岩浆成矿作用矿床类型
        岩浆型矿床
        伟晶岩型矿床
        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矿床
        岩浆热液型矿床
        陆相火山岩型矿床
        海相火山岩型矿床
        2.3.2 变质作用矿床类型
        受变质型矿床
        变成矿床
        2.3.3 含矿流体作用矿床(非岩浆-非变质作用矿床)
        2.3.4 表生作用矿床类型
        2.3.5 沉积作用矿床类型
        砂矿型矿床
        机械沉积型矿床
        化学沉积型矿床
        蒸发沉积型矿床
        生物化学沉积型矿床
        2.3.6 叠加(复合/改造)矿床类型
3 新疆矿床类型分级划分
4 结论

(9)三个产地绿色透辉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对比研究 ——俄罗斯、巴基斯坦与中国邯郸(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绿色透辉石概述及研究现状
        1.2.1 透辉石晶体结构与成分概述
        1.2.2 透辉石晶体物理化学与成因产状的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1.4 论文工作量统计
2 三个产地透辉石研究区的地质背景与宝石学特征研究
    2.1 样品的形态及外观描述
    2.2 三个样品产地研究区的自然地理及地质背景简述
        2.2.1 巴基斯坦Gilgit-Baltistan-Skardu地区地质背景
        2.2.2 俄罗斯雅库特区Inagli矿区地质背景
        2.2.3 中国河北邯郸透辉石产出地质背景
    2.3 样品的常规宝石学参数特征
        2.3.1 物理性质测试结果
        2.3.2 内外部显微特征观察
3 三个产地透辉石样品的谱学特征
    3.1 红外光谱测试
    3.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
    3.3 拉曼光谱测试
4 三个产地透辉石的矿物学特征
    4.1 化学成分与物相的鉴定结果
        4.1.1 三个产地透辉石的物相鉴定测试
        4.1.2 光学薄片观察结果
        4.1.3 主要化学组成与种属定名
        4.1.4 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
        4.1.5 巴基斯坦样品的共生矿物组合特征
    4.2 透辉石扫描电镜下的微观形貌特征
    4.3 样品的共生矿物组合与微量元素特征的岩矿学指示意义
        4.3.1 微量元素在岩矿学中的研究应用背景
        4.3.2 样品的共生矿物组合与主微量元素的岩矿学指示意义
    4.4 样品的微量元素对颜色成因的指示意义
5 结论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中国碱性伟晶岩型透辉石宝石矿床(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铍矿成矿规律[J]. 李建康,邹天人,王登红,丁欣. 矿床地质, 2017(04)
  • [2]川西典型伟晶岩型矿床的形成机理及其大陆动力学背景[D]. 李建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08)
  • [3]新疆矿床类型分级划分探讨[J]. 董连慧,刘德权,唐延龄,李凤鸣,冯京. 新疆地质, 2017(01)
  • [4]中国伟晶岩型宝石玉石矿床[J]. 邹天人. 矿床地质, 1996(S1)
  • [5]中国伟晶岩型宝石玉石矿床[J]. 邹天人. 矿床地质, 1996(S2)
  • [6]河北省宝石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方向[J]. 吴建杰,吕士英,张岩,王海莉,李艳梅. 矿产与地质, 2011(06)
  • [7]中国宝石矿床类型[J]. 姚德贤. 矿产与地质, 1994(06)
  • [8]阿富汗的宝石矿床[J]. Л.П.Россовский,曹俊臣. 地质地球化学, 1981(01)
  • [9]三个产地绿色透辉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对比研究 ——俄罗斯、巴基斯坦与中国邯郸[D]. 倪艳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8)
  • [10]新疆主要造山带地壳发展的五阶段模式及成矿系列[J]. 何国琦,刘德权,李茂松,唐延龄,周汝洪. 新疆地质, 1995(02)

标签:;  ;  ;  

中国碱性伟晶岩型透辉石宝石矿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