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媒体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卓婧[1](2021)在《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改革 ——以3D打印技术为载体的课程开发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制造业高端升级与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制造企业亟需聚焦内循环,走双轮驱动的新型发展道路,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创新发展必须依靠劳动者综合能力素养与专业技能的提升,因此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更应突出“解决实际综合性问题”这一核心。同时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要求机械专业领域知识和技能跨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为机械类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传统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挑战,同时为新型教学模式的提出提供了机遇与可能。课题从具体课程的开发实施入手,研究技术融合及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策略,选取《机械基础》课程为例,针对传统课堂“学科固化、内容呆板、理实脱离、方法单一”的现状,将3D打印技术引入课堂应用,开展项目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解决课程实施“高消耗、低收益,能力培养不突出”的实际问题。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基础分析: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已有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理论基础。2.课程实施现状分析:通过对岗位需求、教法学法、学生体验等方面的调研,总结课程目标定位、课程结构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课程实施途径等方面存在的切实问题。3.课程设计与开发: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修订、以3D打印为载体的教学项目开发、评价方式优化。课程标准修订以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为出发点,对标1+X证书要求,确定知识、能力、素质、评价四个维度标准;教学项目开发以3D打印为实施手段,整合教学内容,将原有的知识体系整合为四个项目15个任务,实现知识、技能、能力同步提高;教学评价通过对教学标准、项目、任务、评价要素的内在关系梳理,构建正向梯度分解、逆向逐层反馈的闭环评价体系。4.实施效果分析:通过实施过程记录、课堂数据整理、学生成果凝练,对课堂参与度、能力发展曲线、目标达成度等展开分析,总结实施效果,同时反思对其他机械类课程改革的推动意义。5.产教融合探索:通过课程改革的延伸探索产教融合的新思路,并与企业合作完成创新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本课题以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为目标,研究和探索《机械基础》课程改革,结合3D打印技术,解决课程实际问题,为中职学校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提供解决方案。
王本寰[2](2020)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随着产业转型结构的升级,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的方向快速发展。加工制造产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给中职学校工科类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中职学校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进一步贴近现代企业岗位能力实际需求,培养满足企业岗位用人标准的新型高技能型人才。《机械制图》作为加工制造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核心地位。《机械制图》通过图样准确表达工程零件、机械设备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重要技术手段,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但是,由于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在教学实施中存在教学内容更新缓慢,脱离企业实际需要,忽视学生心智认知与实践经验,过分强调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忽视工程实践的训练操作,教师照本宣读、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空间想象力得不到有效激发、实践能力缺乏有效训练,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满足不了新时代智能制造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满足新时代智能制造对机械设计加工类人才能力的新需求,本文提出将三维CAD技术融入机械制图课程中的新型融合式教学方法。该方法是将原有基于二维设计思想的传统《机械制图》课程与三维CAD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进行有机融合重组及优化创新,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满足新时代智能制造需求的新型高技能型人才。本论文从中职学生的心智规律和经验水平入手,改变先从画法几何到三视图,由二维图形到三维立体图的传统学科教学模式,通过引入学生经验世界的生活案例,顺应中职学生从具象到抽象的认知心理过程,同时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研究如何有效地将三维CAD融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通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构建工作过程,帮助学生容易实现“由物得图”、“由图想物”的思维转换,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改变学生不愿思考、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逐步成长为满足企业需求的具备读图、制图能力的新型技能人才。
魏文净[3](2020)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也朝着更加多元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迎来了更多期许的目光。作为现代职教的中坚力量,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责任重大。当前,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有自学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是大势所趋,而当前中职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针对培养适应当今时代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我们需要对当前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作为一门在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综合性课程,《机械基础》在前后学习内容的衔接上起着重要作用,能够灵活运用本课程内容对学生后续学习其他内容将大有裨益。通过广泛的调研,对中职《机械基础》教学现状进行了解,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将问题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实际应用对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研究中,将行动导向教学法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进行详细阐述,将理论方法融入实践教学。经过一学期的实践研究发现,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和各方面能力上具有诸多优势,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态度的培养上也多有助益。
吴雪艳[4](2020)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虚拟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以其沉浸感、交互性、构象性、多感知性的特点,为传统课堂教学提供多种可能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对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现有《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并通过教材分析、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的方式了解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现状,发现《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直观教学理论进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课堂教学设计。依据授课进度和教学实际,选择“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虚拟现实教学案例开发,运用Photoshop、solid works、Unity3D等软件,选用手机虚拟现实眼镜为教学工具,完成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资源开发。依据上述组合体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实施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课堂教学。并从课堂学习风气、两个班成绩差异和教学效果调查问卷三方面的情况,分析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课堂教学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本文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的“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的教学资源,可以明显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提高学生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研究发现,虚拟现实教学内容的开发和硬件设备具有重要的价值,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虚拟现实技术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向苡心[5](2020)在《仿真教学法在《液压传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液压传动技术》作为机电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一直是中职学校机电类专业教学的难点。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利用专业仿真软件能实现在计算机上模拟液压传动的执行过程与控制分析。为了提升中职学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本研究将仿真技术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将仿真教学法应用于教学实践,探索本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教学效果。本研究主要以贵州某中职学校机电系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法、问卷法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了相关调查,并且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职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实际,确定以AMESim仿真软件作为教学平台,对部分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的仿真教学设计,继而开展了教学实验研究。教学实验是以该学校机电系2018级工业机器人1班为实验班,机器人2班为对照班,两个班级的人数相近,且为同一年级学生,知识基础大致一致。在进行了一学期的对照教学实验后采用调查问卷与试卷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理论成绩变化进行了分析对比,验证了仿真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将仿真教学法引入中职《液压传动技术》的教学中是合理而有效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等,为仿真法应用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仿真教学法对提升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作用不显着。因此,关于仿真教学法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与拓展。
翟忆文[6](2020)在《基于多模态理论的汉语初级词汇教学设计 ——以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为例》文中指出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模态教学方式在汉语教学中日渐常见。多模态PPT演示教学模式是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中主要采用的一种多模态教学方式,但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主要与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中教学方法与模态选用不当、PPT课件构建中的设计不当有关。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立足“设计”的相关理念,本文以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初级汉语综合课中词汇部分的教学设计为例来探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汉语教学设计领域中的具体实践和应用。本文首先梳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理论基础及框架、多模态外语课堂教学的设计框架以及多模态PPT演示教学的教学模式三方面的相关概念。接着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总结出笔者任教孔院汉语初级综合课堂词汇教学环节中与模态使用和教学方法相关的问题:课堂选用模态多呈交叠冗余或排斥抵消关系;教学方法单一;忽视汉字认读和书写练习等。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多模态理论应用于笔者所任教孔院汉语初级词汇教学的可行性与用好多模态教学方式的必要性。接着通过对相关问卷结果分析总结出摩洛哥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视觉型、活跃型、感悟型和序列型,其中以视觉型最为突出。随后针对摩洛哥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与词汇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围绕笔者任教孔院现用教材《HSK标准教程2》展开教学设计并给出教学建议。教学设计以两种形式呈现:依据不同教学环节中教学方法及模态选用与组合的整体设计;针对第12课《你穿得太少了》中词汇部分的教学设计实例。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本研究以笔者一学年较为成功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全面总结了教学中受到学生和同事肯定的教学方法与模态组合,最后以一篇教学实例展现。希望能为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的初级汉语词汇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途径,为新手教师的课前设计提供一些帮助。
缪菊霞[7](2020)在《机械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效果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机械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手段。由于机械化专业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进一步夯实了学生机械专业知识,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本文主要研究在机械专业课程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实践效果,给机械专业课程提供参考。
陈清松[8](2020)在《中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制造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之一。为打破传统的机械制图理论知识与CAD实践绘图知识割裂的教学现状,提升培养学生绘制零部件及简单分系统图纸的职业能力,本文在进行机械制图与CAD一体化教学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制图理论知识与CAD绘图实践一体化、多媒体与三维模型展示一体化、手绘绘图与CAD软件绘图一体化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本研究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以及实验法对教育实习的中职学校《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在对机械制图与CAD一体化教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将《机械制图与CAD》课程内容融合为“基础绘图、投影原理、图样表达和综合提高”四个模块,并进行了一体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中,每一模块再针对性设置典型任务,以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模块化教学。在兼顾机械制图理论知识、CAD绘图技能、和学生平时成绩等因素基础上设计了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以“组合体视图的绘制”为典型任务,进行了一体化教学实验研究。教学实验以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2019级机制(1)班和机制(2)班学生作为教学实验对象,剔除无关变量,一个班作为实验班进行一体化教学,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级进行传统教学,最后收集考试成绩和后置问卷调查数据,把考试成绩导入SPS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了教学效果分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机械制图与CAD》课程实行一体化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课后也会进行复习巩固,完成课堂布置的作业。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法,一体化教学能够显着提高学生的成绩。
刘奕[9](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10](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二、多媒体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媒体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改革 ——以3D打印技术为载体的课程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法 |
1.5.2 访谈法 |
1.5.3 案例法 |
1.5.4 实验法 |
1.6 研究理论基础 |
1.6.1 建构主义理论 |
1.6.2 碎片学习理论 |
1.6.3 非正式学习理论 |
1.6.4 OBE教学理念 |
第2章 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
2.1 现阶段《机械基础》课程的需求调研 |
2.2 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调研 |
2.2.1 《机械基础》课程学情及教学情况调研 |
2.2.2 《机械基础》课程现状调研总结 |
第3章 以3D打印为载体的《机械基础》课程设计 |
3.1 以3D打印为载体的项目化课程开发 |
3.1.1 课程标准的修订 |
3.1.2 教学项目开发 |
3.2 以3D打印为载体的评价体系的建立 |
3.3 以3D打印为载体的《机械基础》课程案例设计 |
3.3.1 教学设计 |
3.3.2 项目指导书的开发 |
第4章 以3D打印为载体的《机械基础》课程实施和效果分析 |
4.1 以3D打印为载体的《机械基础》课程实施 |
4.2 以3D打印为载体的《机械基础》课外应用及拓展——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
4.2.1 《机械基础》融合3D打印的创新实践设计 |
4.2.2 《机械基础》融合3D打印的创新设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
4.3 以3D打印为载体的《机械基础》课程实施效果分析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Ⅰ任务指导书样例 |
(2)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机械制图 |
二、三维CAD |
三、融合式教学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4MAT教学模式 |
第三章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作用与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一节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作用 |
一、培养机械类人才技能的支撑作用 |
二、在课程体系中发挥桥梁的作用 |
第二节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
一、教材选用缺乏针对性与适用性 |
二、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 |
三、教学过程欠缺对抽象知识的具体化 |
四、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
五、教学评价忽视学生的差异发展 |
第四章 《机械制图》融入三维CAD教学的意义与可行性 |
第一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意义 |
一、助推教学模式创新 |
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
三、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
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高 |
第二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可行性 |
一、三维CAD软件简洁、高效、易学 |
二、融入三维CAD技术符合学科知识逻辑性 |
三、融入三维CAD技术可实现知识结构转换 |
第五章 《机械制图》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原则与方法 |
第一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原则 |
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
二、机械制图为主,三维CAD为辅 |
第二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方法 |
一、调整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
二、丰富教学手段——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
三、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直观演示法 |
四、转变教学思维——引入三维建模思维 |
五、创新教学评价——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
第六章 《机械制图》课程与三维 CAD 技术融合教学的实践 |
第一节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教学实践 |
一、教学准备 |
二、教学实施 |
三、教学效果 |
四、教学反思 |
第二节 “球阀装配体测绘”教学实施 |
一、教学准备 |
二、教学实施 |
三、教学效果 |
四、教学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问卷提纲 |
附录三 “组合体三视图画法”教学设计 |
附录四 “球阀装配体测绘”教学设计 |
附录五 “组合体三视图画法”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
附录六 “球阀装配体测绘”教学效果访谈提纲 |
致谢 |
(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研究 |
2.国内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研究 |
3.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现状 |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
1.研究目标 |
2.研究内容 |
(四)研究重点、难点 |
(五)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
1.研究方法 |
2.实施步骤 |
二、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
(一)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
1.课程调查 |
2.《机械基础》课程实施现状问卷设计 |
3.课程分析 |
(二)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教学目标针对性不强 |
2.教学内容单一且陈旧 |
3.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
4.教学评价形式单一且缺少发展性 |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可行性分析 |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
1.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中的设计原则与具体实施过程 |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设计原则 |
1.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
2.以教师为主导原则 |
3.以实践为基础原则 |
4.以任务为驱动原则 |
5.资源最大化原则 |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
1.引入新课项目 |
2.制定课程项目 |
3.课程项目的资料收集和筛选 |
4.课程项目的实施 |
5.课程项目的实施和评价 |
6.评估应用 |
五、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案例 |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验设计 |
1.成立行动导向教学法实验研究小组 |
2.确定实验研究对象 |
3.实验过程设计 |
(二)应用案例 |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
1.学生成绩分析 |
2.学习态度分析 |
3.学生综合素质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二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课程现行教学现状访谈提纲(教师) |
附录三 针对《机械基础》课程学生的学习态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4)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 |
1.1.2 《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 |
2.1.2 虚拟现实技术 |
2.1.3 基于手机VR眼镜的虚拟现实技术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多元智力理论 |
2.2.3 直观教学 |
2.3 虚拟现实系统分类与课堂教学优势 |
2.3.1 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 |
2.3.2 虚拟现实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
3 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
3.1 《机械制图》课程教材分析 |
3.2 调查实施 |
3.3 教师访谈提纲 |
3.4 学生调查问卷 |
3.5 结果分析 |
3.5.1 访谈结果分析 |
3.5.2 问卷结果分析 |
3.5.3 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
4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设计 |
4.1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课堂教学目标分析 |
4.2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定 |
4.3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课堂教学流程 |
4.4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案例设计 |
4.4.1 教学案例一: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 |
4.4.2 教学案例二:识读零件图 |
5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案例开发 |
5.1 虚拟教学案例开发的总体框架 |
5.2 虚拟教学案例开发的条件 |
5.2.1 虚拟教学案例开发的软件工具 |
5.2.2 虚拟教学案例开发的硬件设备 |
5.2.3 虚拟教学案例开发的实践条件 |
5.3 虚拟教学案例开发的实现过程 |
5.3.1 组合体模型创建 |
5.3.2 组合体图纸绘制 |
5.3.3 贴图选择和场景设计 |
5.3.4 虚拟现实手机APK的制作和打包 |
5.3.5 制作组合体3D互动展示模型 |
5.4 虚拟教学案例开发的成果 |
6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实践与结果分析 |
6.1 教学实践的前期准备 |
6.2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教学实践 |
6.2.1 教学实验的设计 |
6.2.2 教学效果评估方法 |
6.2.3 教学辅助用具 |
6.2.4 “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教学实践的具体过程 |
6.3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教学结果 |
6.3.1 课堂学习风气的统计与分析 |
6.3.2 学生学习成绩的统计与分析 |
6.3.3 教学效果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6.4 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仿真教学法在《液压传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
1.1.2 《液压传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亟需改革 |
1.1.3 《液压传动技术》课程教学亟需引入仿真教学法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创新点 |
2 理论概述与仿真教学平台分析 |
2.1 概念界定 |
2.1.1 仿真 |
2.1.2 仿真教学法 |
2.1.3 《液压传动技术》课程 |
2.2 学习理论基础 |
2.2.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4 戴尔经验之塔理论 |
2.3 仿真教学平台分析 |
2.3.1 AMESim辅助《液压传动技术》教学的功能分析 |
2.3.2 AMESim辅助《液压传动技术》教学的优势分析 |
3 实验学校《液压传动技术》教学现状调查 |
3.1 教师访谈调查 |
3.1.1 访谈目的与对象 |
3.1.2 访谈方式与提纲 |
3.1.3 访谈结果分析 |
3.2 学生问卷调查 |
3.2.1 调查目的与对象 |
3.2.2 问卷设计 |
3.2.3 问卷数据分析 |
3.2.4 问卷调查结论 |
4 《液压传动技术》课程的仿真教学设计研究 |
4.1 《液压传动技术》课程的仿真教学设计理念 |
4.1.1 “学生主体性”教学理念 |
4.1.2 “知识可视化”教学理念 |
4.1.3 “学会学习”教学理念 |
4.1.4 “知识问题化”教学理念 |
4.1.5 “信息化”教学理念 |
4.2 《液压传动技术》仿真教学设计要素分析 |
4.2.1 教材分析 |
4.2.2 学习者分析 |
4.2.3 教学目标分析 |
4.2.4 教学策略分析 |
4.2.5 教学评价分析 |
4.3 《液压传动技术》课程仿真辅助教学的案例确定 |
4.3.1 液压千斤顶 |
4.3.2 三位四通换向阀 |
4.3.3 溢流阀 |
4.3.4 调速阀 |
4.3.5 简单的液压系统实例分析 |
4.4 典型案例所对应仿真教学目标与步骤的初步设计 |
4.5 《液压传动技术》典型案例的仿真教学设计 |
4.5.1 “溢流阀”仿真教学设计方案 |
4.5.2 “调速阀”仿真教学设计方案 |
4.5.3 “液压千斤顶”仿真教学设计方案 |
5 仿真教学法应用于《液压传动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
5.1 实验设计 |
5.1.1 实验目的 |
5.1.2 实验对象 |
5.1.3 实验假设 |
5.1.4 实验处理 |
5.1.5 条件控制 |
5.1.6 因变量测定 |
5.2 实验实施 |
5.2.1 仿真教学实施要求 |
5.2.2 仿真教学实施过程 |
5.3 教学实验实施结果分析 |
5.3.1 教学实验实施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5.3.2 教学成绩的统计与分析 |
6 主要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基于多模态理论的汉语初级词汇教学设计 ——以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综述 |
1.2.1 多模态相关理论的研究综述 |
1.2.2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应用于语言教学的相关研究 |
1.2.3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以及国际汉语教学的相关研究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多模态外语教学相关理论概述 |
2.1 多模态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多模态的概念 |
2.1.2 多模态与多媒体 |
2.2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理论基础及理论框架 |
2.2.1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理论基础 |
2.2.2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综合框架 |
2.3 多模态外语课堂教学设计框架 |
2.3.1 模态的类型与搭配 |
2.3.2 多模态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 |
2.3.3 多模态外语教学设计中模态之间的关系 |
2.3.4 多模态外语教学设计中模态选择的原则 |
2.3.5 多模态PPT演示教学模式 |
第三章 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汉语初级词汇教学相关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
3.1 模态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及分析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设计 |
3.1.4 调查结果及分析 |
3.2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基于多模态理论的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汉语初级词汇教学设计 |
4.1 多模态理论应用于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汉语初级词汇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4.1.1 教学条件的可行性 |
4.1.2 教学内容的可行性 |
4.1.3 教学对象的可行性 |
4.2 多模态理论应用于摩洛哥哈桑二世孔院汉语初级词汇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
4.2.1 孔子学院发展角度 |
4.2.2 教师角度 |
4.2.3 学生角度 |
4.3 多模态理论指导下摩洛哥哈桑二世孔院汉语初级词汇教学的整体设计 |
4.3.1 前期分析 |
4.3.2 教学目标阐述 |
4.3.3 教学环节设计 |
4.4 第12课《你穿得太少了》词汇教学设计实例 |
4.4.1 教学内容 |
4.4.2 教学目标 |
4.4.3 教学程序 |
4.4.4 教学步骤 |
4.5 教学建议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所罗门学习风格自测问卷表(阿语版) |
附录二: 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教师词汇教学的模态使用及课堂反馈调查问卷(中文版) |
附录三: 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教师词汇教学的模态使用及课堂反馈调查问卷(法语版) |
附录四:针对二年级三班学习者的多模态词汇教学方式的访谈大纲(中文版) |
附录五: 《HSK标准教程2》词汇分类统计表 |
附录六: 《HSK标准教程2》词汇教学内容分析表 |
附录七: 《HSK标准教程2》词汇教学目标编排表 |
(7)机械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机械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重要性 |
1.1 提高教学质量 |
1.2 重实践训练 |
1.3 实现教学目标 |
2 机械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
2.1 不重视信息化教学手段 |
2.2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缺乏关联性 |
2.3 教学评估方式落后 |
3 机械化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 |
3.1 教学前信息化 |
3.2 教学中信息化 |
3.3 教学后信息化 |
4 结语 |
(8)中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以往研究的不足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2 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
2.1 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
2.1.1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涵义 |
2.1.2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涵义 |
2.2 一体化教学的特征 |
2.3 一体化教学理论基础 |
2.3.1 杜威“从做中学”教育理论 |
2.3.2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
2.3.3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 |
2.3.4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
3 中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背景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意义 |
3.2 调查方法 |
3.2.1 访谈调查 |
3.2.2 问卷调查 |
3.3 调查对象 |
3.4 调查设计 |
3.5 调查结果 |
3.5.1 教师访谈结果 |
3.5.2 学生调查结果 |
3.6 调查结果分析 |
3.6.1 教学方法 |
3.6.2 学习态度 |
3.6.3 师资情况 |
3.6.4 教学环境与资源 |
3.6.5 教学效果和考核 |
4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 |
4.1 一体化教学分析 |
4.1.1 课程目标分析 |
4.1.2 课程标准分析 |
4.1.3 学生学情分析 |
4.2 机械制图与CAD一体化教学设计 |
4.2.1 一体化教学思路与流程 |
4.2.2 教学目标一体化 |
4.2.3 教学资源一体化 |
4.2.4 教学空间一体化 |
4.2.5 师资队伍建设 |
4.2.6 机械制图与CAD一体化教学内容 |
4.3 一体化教学考核评价 |
4.3.1 小组综合考核 |
4.3.2 教师、学生的考核评价 |
4.4 机械制图与CAD一体化教学案例 |
5 机械制图与CAD一体化教学实验研究 |
5.1 一体化教学实验研究 |
5.1.1 实验目的 |
5.1.2 实验的对象 |
5.1.3 实验的假设 |
5.1.4 变量的控制 |
5.1.5 实验的实施 |
5.2 实验结果分析 |
5.2.1 学习成绩情况 |
5.2.2 学习态度情况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10)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四、多媒体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改革 ——以3D打印技术为载体的课程开发与研究[D]. 李卓婧.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2]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研究[D]. 王本寰.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4)
- [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魏文净.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4]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 吴雪艳.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5]仿真教学法在《液压传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向苡心.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6]基于多模态理论的汉语初级词汇教学设计 ——以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为例[D]. 翟忆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7]机械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效果研究[J]. 缪菊霞. 湖北农机化, 2020(08)
- [8]中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D]. 陈清松.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9]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10]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