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证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干扰素活性变化的研究

脾虚证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干扰素活性变化的研究

一、脾虚证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干扰素活性变化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郭彬[1](2021)在《中药治疗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为探讨中药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治疗以腹泻为首发症状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疗效,以此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中医治疗依据。方法:选择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60例,分别来自江西省儿童医院消化科门诊和住院部。采用简单随机法将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分为中药组和常规组,各30例。另外选取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儿保科体检正常婴幼儿30例为正常组。常规组:予以母乳(母亲回避过敏食物)或配方奶粉(氨基酸奶粉:恩敏舒)喂养以及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菌素片等)治疗。中药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石榴皮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黄芪白术)。正常组:继续原喂养方式喂养。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样本症状及体征、过敏相关指标。结果:1.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中药组和常规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无差异(P>0.05),采用不同方法治疗4周后与同组治疗前在症状总积分方面分别进行组内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均可改善临床症状如腹泻、食欲不振、哭闹不安、神疲乏力表现的情况。中药组患儿与常规组患儿治疗4周后在症状总积分方面分别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症状总积分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提示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在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的基础上加服中药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改善症状的疗效更佳。2.实验室指标比较:与过敏相关指标IL-6、IL-17、EOS、EOS%比较:治疗前,与正常组相比,牛奶蛋白过敏患儿IL-6、IL-17、EOS、E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5);两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治疗前相比,IL-6、IL-17、EOS、EOS%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均能下调IL-6、IL-17、EOS、EOS%的表达水平;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药组在降低IL-6、IL-17、EOS、EOS%的表达水平上明显优于常规组。3.治疗疗效等级比较:中药组显效人数为18人,有效人数为10人,无效人数2人,总有效率为93.33%;常规组显效人数10人,有效人数13人,无效7人,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对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较常规治疗(饮食回避)总体治疗效果更佳。结论:1.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存在EOS、EOS%、IL-6、IL-17的表达异常增高。2.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联合常规治疗能够使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CMPA患儿临床症状更好的得到缓解。3.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更明显改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免疫相关指标EOS、EOS%、IL-6、IL-17的表达水平。4.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联合常规治疗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优于单纯饮食回避联合益生菌治疗。

郝健亨[2](2021)在《刀豆蛋白A诱导小鼠肝损伤差异表达miRNAs的筛查及功能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采用微阵列芯片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小鼠模型肝脏内差异表达的微小RNA(micro RNA,mi RNA)进行筛选,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i RNAs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和功能分析,以期探讨mi RNAs在AIH发病中的潜在作用,为临床AIH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1.雄性SPF级C57BL/6小鼠(鼠龄6周)16只,体质量为(20±2)g,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小鼠给予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小鼠按15 mg·kg-1体重的剂量经尾静脉注射Con A溶液以建立AIH小鼠模型,造模8h后处死全部小鼠,低温无菌条件下收集小鼠静脉血及肝脏总蛋白、总RNA,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白介素(IL)-10、IL-17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蛋白的表达量,q RT-PCR技术检测IL-10、IL-17和CTLA-4 m RNA表达量,以验证模型的稳定性。2.将雄性SPF级C57BL/6小鼠的8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4只。模型组按15 mg·kg-1的剂量给予尾静脉注射ConA,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造模8h后,麻醉处死全部小鼠,低温无菌条件下取出肝脏组织。提取小鼠肝组织总RNA,按照芯片标准流程进行样本总RNA的定量、完整性检测、标记、芯片的杂交、洗脱以及数据的扫描、收集、整理等步骤。采用Feature Extraction软件处理原始图像,提取原始数据,用Gene Spring GX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Quantile”标准化。过滤标准化后的数据,且用于比较的每组样本中至少有1组75%的样本标记为“Detected”的探针留存,进行后续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 RNAs,并且对部分差异表达mi RNAs进行q RT-PCR验证,通过mi RWalk和mi RDB数据库对差异表达mi RNAs靶基因预测,进而通过GO富集、KEGG富集通路分析以及mi RNA-m RNA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探讨其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1.正常组小鼠肝细胞正常,肝小叶结构完整清晰,肝索排列有序整齐;模型组可见到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出现典型的界面性坏死,并伴有大量炎细胞浸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ALT和AST显着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IL-17m RNA表达量升高,IL-10 m RNA和CTLA-4 m RNA表达量降低;血清IL-17含量升高,血清IL-10含量降低,肝组织CTLA-4蛋白表达量降低,提示AIH模型的成功建立。上述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检测到31个上调和18个下调表达的mi RNAs,与959个(601个上调,358个下调)靶基因存在调控关系。qRT-PCR验证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内mmu-mi R-21a-3p(20.69倍)、mmu-mi R-1934-3p(16.40倍)与mmu-mi R-188-5p(19.54倍)m RNA的表达升高(P值均<0.01),而mmu-mi R-22-5p(3.49倍)、mmu-mi R-7055-3p(2.61倍)与mmu-mi R-126a-5p(4.34倍)的表达下调(P值均<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与芯片筛选结果一致。GO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表达上调mi RNAs的靶基因主要具备“DNA binding”等分子功能,参与“transcription,DNA-templated”等生物学过程,并主要富集在“neuronal cell body”等细胞组分。表达下调mi RNAs的靶基因主要具备“RNA polymerase II proximal promoter sequence-specific DNA binding”等分子功能,参与“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DNA-templated”等生物过程,并主要富集在“nucleoplasm”等细胞组分。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mi RNAs的靶基因主要富集于“Endocytosis”等,mi RNAs的靶基因主要富集于“Hippo信号通路”等。上述功能分析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小鼠尾静脉注射ConA制备小鼠肝损伤模型,可作为研究AIH免疫紊乱机制的一种理想模型。2.Th17和Treg的平衡可能与AIH发病有关,其中CTLA-4、IL-10和IL-17表达的变化在AIH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3.AIH的发病过程中存在miRNA的差异表达,这些差异表达mi RNAs可以在AIH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期为AIH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靶点。

王梅[3](2021)在《炒制用米对党参化学成分和药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党参是传统补益类中药,米炒党参是其常用的炮制品,对于治疗脾气虚疗效显着,并被历版《中国药典》收载。为了明确米炒党参炮制用米种类,阐明各自特点,本研究以党参及不同米炒党参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建立指纹图谱及对脾虚大鼠药效与肠道菌群影响进行比较、分析,阐明不同米制党参成分及药效异同,进而为丰富米炒党参炮制内涵和完善炮制规范奠定基础。方法1.党参和不同米炒制党参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比较采用热浸法测定醇溶性浸出物含量,HPLC法测定5-羟甲基糠醛(5-HMF)和党参炔苷含量,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党参多糖含量,进而对不同米炒党参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比较。2.党参和不同米炒制党参指纹图谱研究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SB-C 18,流动相为乙腈-0.15%冰醋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 L/min,检测波长为267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μL。以党参炔苷为参照,建立党参、小米炒党参、大米炒党参(各9批)的UPLC指纹图谱,运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基于上述色谱条件,采用UPLC-Q-Exactive-MS/MS液质联用技术,质谱采用正、负离子模式、全扫描及自动触发二级质谱扫描功能,对党参及不同米炒党参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离和鉴定。3.党参与不同米炒制品对脾虚大鼠的药效研究采用大黄苦寒泻下、劳倦过度、饥饱失常等三因素联合诱导SD大鼠造成脾虚模型。分别灌胃党参、小米炒党参和大米炒党参煎液,对脾虚大鼠体质量增重,最后一次游泳时长、肌酸激酶(CK)含量,D-木糖排泄率、小肠推进率、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等胃肠道功能相关指标,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白细胞总数、CD4+/CD8+比值、免疫球蛋白G(Ig 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含量等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通道蛋白3(AQP 3)和Na+-K+-ATP酶含量等水液代谢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比较不同米炒党参功效的异同。4.党参和不同米炒党参肠道菌群差异分析实验动物造模及给药方法同上述药效比较,给药最后一天,采集各组大鼠粪便样本,提取粪便样本总DNA,根据细菌16 S r RNA V 3~V 4可变区设计引物进行扩增,应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对细菌群落组成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党参和不同米炒制党参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比较(1)醇溶性浸出物潞党参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依次为大米炒党参>小米炒党参>党参;经不同基源验证,素花党参、川党参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依次均为小米炒党参>大米炒党参>党参,变化趋势不一致。(2)5-HMF潞党参5-HMF含量依次为大米炒党参>小米炒党参>党参;经不同基源验证,素花党参5-HMF含量变化趋势与潞党参一致,而川党参5-HMF含量依次为小米炒党参≈大米炒党参>党参,变化趋势不一致。(3)党参多糖潞党参多糖含量依次为大米炒党参>党参>小米炒党参;经不同基源验证变化趋势一致。(4)党参炔苷潞党参炔苷含量依次为党参>小米炒党参>大米炒党参;经不同基源验证,素花党参、川党参炔苷含量依次均为小米炒党参>大米炒党参>党参,变化趋势不一致。2.党参和不同米炒制党参指纹图谱研究通过对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及色谱条件的优化,建立党参、小米炒党参、大米炒党参的UPLC特征图谱,并进行方法学考察,表明方法稳定可行。9批党参生品的UPLC指纹图谱有6个共有峰,小米炒党参和大米炒党参分别均有10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0;指认了5-HMF、党参炔苷2个共有峰,党参“米”炒后U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特征明显,色谱峰3、5、6、7的峰面积显着增加;与小米炒党参指纹图谱对比,大米炒党参指纹图谱中除色谱峰6、7峰面积基本一致外,其余色谱峰峰面积均相对较大。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9批党参生品聚为1类,而小米炒党参和大米炒党参聚为1类。采用UPLC-Q-Exactive-MS/MS技术,并结合数据库和文献共鉴定出41种化学成分,其中15种为首次在该植物中报道。化学成分主要以内酯类、有机酸类和苯丙素类化合物为主,其中脱落酸、丁香醛、木犀草素和咖啡酸是党参中特有的成分;乳糖、6-姜酚是小米炒党参中特有的成分;(+)-松脂素-β-D-吡喃葡萄糖苷、栎樱酸、腺嘌呤、木犀草苷只存在于党参和大米炒党参中;5-羟甲基糠醛存在于小米炒党参和大米炒党参中。3.党参与不同米炒制对脾虚大鼠的药效研究各给药组均能增加脾虚大鼠的体质量,改善胃肠道功能、免疫功能、水液代谢指标,对脾虚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与模型组相比,不同米炒党参组最后一次游泳时长、CK含量、D-木糖排泄率、小肠推进率、GAS、MTL、VIP、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白细胞总数、AQP 3和Na+-K+-ATP酶的含量均不同程度上升;SS、Ig G、TNF-α含量和CD4+/CD8+比值均不同程度降低,说明不同米炒党参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大鼠脾虚症状。在调节胃肠道功能方面,与小米炒党参组相比,大米炒党参组GAS含量更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对体质量增重、小肠推进率和尿D-木糖排泄率、MTL、VIP、SS比较虽无显着性差异,但小米炒党参组大鼠增重更加明显,MTL、VIP含量更高;而大米炒党参组小肠推进率和尿D-木糖排泄率更高,SS含量较低。在调节免疫功能方面,与小米炒党参组相比,大米炒党参组胸腺指数较高、IL-6含量较低(P<0.05),脾脏指数和TNF-α含量较低,白细胞总数、CD4+/CD8+比值和Ig G含量较高,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调节水液代谢方面,与小米炒党参组相比,大米炒党参组Na+-K+-ATP酶含量较低(P<0.05),AQP 3含量较高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4.党参和不同米炒党参肠道菌群差异分析五个组总计30个样本,共获得1800324条有效序列,48232个OTU。经主成分分析(PCA)、主坐标分析(PCo A)和基于β多样性距离的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结果显示空白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与3个给药组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在门水平上,5个组的优势菌群均为厚壁菌门,次优势菌群为拟杆菌门;在属水平上,5个组的优势菌群均为乳杆菌属,次优势菌群为鼠杆菌属,小米炒党参组与大米炒党参组两者间菌群结构和相对丰度无较大差异。结论大小米炒制对党参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和指纹图谱展现的整体化学成分有一定差异。大小米炒党参对脾虚大鼠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然两者在调节指标方面各有优势,其中,大米炒党参更有助于调节消化道功能并维持消化道结构的完整性,也更有助于增强脾虚大鼠免疫功能;小米炒党参则更有助于调节脾虚大鼠水液代谢功能,同时,党参和及米炒制党参可调节脾虚大鼠的肠道菌群。

李祎楠[4](2021)在《基于“神形统一观”探讨逍遥散加味治疗桥本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包括临床研究、动物实验和理论探讨三个部分。临床研究是辽宁省中医药临床学(专)科能力建设项目课题——经方逍遥散加味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亚临床期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一部分,基于张兰教授研制的具有疏肝健脾功效的中药复方——逍遥散加味,从主客观评价该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亚临床期患者的疗效,并通过动物实验建立EAT肝郁脾虚模型,从mi RNA326调控Th17细胞分化角度探讨逍遥散加味的疗效机制。理论部分以神形统一观为基础,提出神形失和即肝郁脾虚是桥本甲状腺炎亚临期的病机核心,以疏肝健脾为法通过调神养形达到神形统一。为桥本病亚临床期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及治疗药物,丰富了中医既病防变理论在临床应用的指导作用。方法:1临床研究:本课题临床研究采用随机、阳性药对照方法,针对HT亚临床期、辨证为肝郁脾虚证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限制含碘食物摄入,戒烟、限制饮酒、增加运动量、调整饮食结构、控制体重生活干预的基础上,治疗组予逍遥散加味颗粒剂,一次二袋(一袋约15g),一日3次开水冲服;对照组予金水宝片,一次4片,一日3次口服。两组的疗程均为12周。首先,通过两组临床试验数据,观察逍遥散加味对HT亚临床期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下降率和中医症状指数等判定标准的影响,评价逍遥散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疗效;其次,研究110例患者治疗前TGAb滴度值(应变量),与年龄、BMI、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血细胞簇分化抗原及中医症状积分等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回归关系,分析其相关性;最后,研究根据甲状腺双抗体滴度下降率的疗效判定标准,将TGAB或TPOAB滴度下降率≥30%的患者视为有效病例,划入有效病例组,TGAB或TPOAB滴度下降率<30%的患者则为无效病例,划入无效病例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各个指标的差异。为了进一步检验有差异的观察指标与是否有效之间的相关性,寻求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选择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将是否有效作为因变量(赋值无效为1,有效为0),将有差异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分析影响逍遥散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HT疗效的因素,初步明晰其作用靶点。2动物实验:以SPF级大鼠为载体,通过高碘诱发结合异源性甲状腺抗原免疫法诱导EAT大鼠模型,在EAT大鼠模型基础上,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的方法复制出类中医肝郁脾虚证的大鼠模型,建立EAT肝郁脾虚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模型组、逍遥散组及金水宝片组,并与正常SPF级大鼠(正常组)比较,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FT3、FT4、TSH、TGAb、TPOAb,采用RT-PCR检测法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mi R326、IL-4m RNA、IL-17m RNA、IFN-γm RNA基因表达,采用Wes法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中蛋白Ets-1的表达水平,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大鼠脾组织中的CD4+IFN-γT细胞、CD4+IL-4 T细胞、CD4+IL-17 T细胞的分泌情况。所有实验数据用SPSS.22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3理论探讨:根据HT亚临床期肝郁脾虚的病机核心,试从“神形统一观”为切入点,结合现代医学阐述从肝脾肾论治桥本病亚临床期的理论内涵,为临床防治HT提供新思路。结果1临床试验结果:(1)治疗前两组一般性资料比较,性别、年龄、BMI等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基线资料一致,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前后外周血FT3、FT4和TSH的比较: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后血清FT3、FT4、TSH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示,治疗组患者血清TGAb、TPOAb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前后外周血TGAB、TPOAb及下降幅度的比较: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后血清TGAb、TPOAb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组间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示,治疗组患者血清TGAb、TPOAb较对照组下降显着(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血清TGAb下降幅度显着(P<0.01),而其血清TPOAb下降幅度与对照组相当(P>0.05)。(4)治疗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前后单项中医症状积分及中医症状积分统计比较:治疗前两组受患者的单项中医症状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后两组内比较,治疗组在甲状腺肿大、周身乏力、胸胁胀满、情绪不宁、便溏、舌象、脉象等临床症状方面和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着改善(P<0.01);对照组单项症状在除周身乏力以外均有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单项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程度及中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具有统计分析上的意义。(5)TGAB、TPOAb滴度下降率疗效判定结果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55%,对照组总有效率52.73%,治疗组疾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两组单项中医症状疗效评定结果的比较由表3-2可知,治疗组在改善肝郁脾虚主症“便溏”和“舌象”的疗效与对照组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改善甲状腺肿大、周身乏力、胸胁胀满、情绪不宁、脉象等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81.82%、89.09%、78.18%、87.27%和8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52.17%、50.00%、64.71%、64.00%和71.4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两组中医症状综合疗效评定结果的比较:表3-3示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93.36%,对照组总体有效率30.91%,经卡方检验,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P<0.01)对照组。提示逍遥散加味改善中医症状的疗效优于金水宝片。(8)110例患者治疗前血清TGAb与各指标的多重线性回归:治疗前110例患者血清TGAb滴度值与Th17、CD4+T细胞百分比、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CD19+B细胞百分比、中医症状积分5个指标与血清TGAB滴度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其中Th17、CD4+T细胞百分比、CD19+B细胞百分比、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TGAb间呈正相关(r>0,P<0.05),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与治疗前TGAb间存在负相关(r<0,P<0.05),其余指标与治疗前TGAb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9)治疗组55例患者不同疗效组别间治疗前各指标比较:治疗组55例患者不同疗效组别间各指标比较,有效病例和无效病例两组间Th17、CD19+B细胞百分比、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中医症状积分4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效组Th17、CD4+T细胞百分比、中医症状积分显着高于有效组,无效组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显着低于有效组。其余指标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血清Th17表达水平与无疗效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与有无疗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二者均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1),即血清Th17水平越高、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越低,患者治疗后无效的概率越高。而CD19+B细胞百分比和中医症状积分与疗效之间无显着相关性(P>0.05)。(10)不良反应事件: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观察中,治疗前后心电图、血尿常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肌酐等肝肾功能指标均未出现异常,两组均无不良事件的发生。2动物实验结果(1)成功构建EAT模型:造模8周时测定大鼠血清甲功五项,与正常组相比,造模组大鼠TSH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提示大鼠处于亚临床甲亢期;TGAb、TPOAb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且升高水平大于正常组均值的2倍,提示EAT造模成功。36只大鼠中有3只鼠的甲状腺自身抗体小于正常组抗体均值的2倍,遂予剔除。造模组与正常组FT3、FT4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2)成功构建脾虚模型大鼠:与正常组比较,造模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率显着下降(P<0.01)。摄食量显着降低(P<0.01),粪便含水率显着升高(P<0.01),提示大鼠存在脾虚症状。(3)成功构建肝郁模型大鼠:造模8周后,与正常组相比,造模组大鼠5min运动总距离和中央穿格数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造模组大鼠中央区运动总距离、中央区停留时间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鼠中央区运动总距离较正常组降低,停留时间较正常组延长,提示大鼠肝郁模型成功。(4)以上结果表明有33只大鼠成功构建成EAT肝郁脾虚模型,成模率达91.67%。进一步对33只EAT肝郁脾虚模型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逍遥散组和金水宝组进行药物干预。药物干预阶段5只大鼠死亡,其中逍遥散加味组死亡3只,金水宝片组死亡2只。对死亡大鼠进行尸检发现除肺部有残留药物,其余组织未见明显异常。8周后进行后续药效与机制的实验研究。(5)对实验各组大鼠一般行为观察发现,正常组进食饮水正常,大鼠毛色亮泽,精神状态良好,行动灵敏,大便色深量多且颗粒饱满,外观行为未见异常;模型组大鼠造模前束缚时性情暴躁、易怒,挣扎反抗并伴有嘶叫声,束缚解除后迅速躲避、背毛竖立。模型组大鼠造模后期出现外界刺激反应迟缓表现,挣扎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喜扎堆聚集,同时伴并懒动、眯眼倦怠等症状,毛色无光泽,食少,大便色浅质软,颗粒变小,甚至便溏。灌胃治疗后,逍遥散加味组和金水宝组大鼠一般状况较模型组大鼠进食情况,情绪、毛色等一系列外观行为明显改善。(6)通过8周治疗,各组大鼠血清FT3、FT4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经检测模型组血清TSH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显着降低(P<0.01),给予药物治疗后,逍遥散组大鼠血清TSH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金水宝组大鼠血清TSH表达水平却无显着变化,且逍遥散组大鼠血清TSH的表达明显高于金水宝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GAb和TPOAb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给予逍遥散或金水宝治疗后,血清TGAb和TPOAb表达水平显着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逍遥散组大鼠血清TGAb和TPOAb表达水平与金水宝组相比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有下调的趋势。以上结果均表明逍遥散加味可以显着升高大鼠TSH表达水平,同时可以显着降低TGAb、TPOAb水平,且治疗效果优于金水宝片。(7)通过8周药物治疗后,分别对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mi R326的表达和IL-4、IL-17以及IFN-γm 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发现模型组大鼠mi R326的表达以及IL-17 m 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予逍遥散加味或金水宝片后mi R326的表达和IL-17 m RNA的表达显着下调,且逍遥散组mi R326的表达和IL-17m RNA的表达明显低于金水宝组。而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的IL-4和IFN-γm RNA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以上结果表明逍遥散加味可以显着降低mi R326的表达以及IL-17m RNA的表达水平,且逍遥散加味的药效明显优于金水宝片。(8)T淋巴细胞异常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因之一。自身免疫相关的效应T细胞包括Th1,Th2和Th17细胞,它们分别分泌细胞因子IFN-γ,IL-4和IL-17。为了确定逍遥散加味是否可以对效应T细胞有影响,我们测量了大鼠脾脏Th1,Th2和Th17细胞的比例。CD4+IFN-γ+T细胞,CD4+IL-4+T细胞和CD4+IL-7+T细胞分别代表Th1细胞,Th2细胞和Th17细胞。模型组大鼠脾组织Th1和Th17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也与IL-17 m RNA水平升高一致,而IFN-γm RNA水平各组则没有差异。Th2细胞的比例在各组间也没有差异,这与IL-4 m RNA在各组之间的表达水平一致。以上结果表明了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桥本甲状腺炎疾病的发病机制。经给予金水宝进行治疗后虽然减少了Th1细胞的比例,但没有统计学意义。而给予逍遥散加味药物治疗后,大鼠脾组织Th1和Th17细胞的比例显着下降(P<0.01),且逍遥散组Th17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金水宝组(P<0.01)。以上结果表明逍遥散加味可以通过调节Th17细胞对桥本甲状腺炎有治疗作用,且对Th17细胞的调控作用明显优于金水宝片。(9)采用Wes法检测四组大鼠甲状腺Ets-1蛋白的表达情况,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Ets-1蛋白的表达显着下调,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予逍遥散加味或金水宝片治疗后Ets-1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且与金水宝组相比,逍遥散组对Ets-1蛋白的表达的上调作用更为显着(P<0.01)。以上结果表明逍遥散加味可上调mi R326下游靶蛋白Ets-1表达水平。(10)为了检测逍遥散加味对EAT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甲状腺病理形态的影响,我们对四组大鼠甲状腺组织切片进行了HE染色。正常组大鼠甲状腺结构完整,滤泡大小及形态规则,无明显淋巴浸润;模型组甲状腺组织结构不完整,大量滤泡萎缩,滤泡腔及间质组织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逍遥散加味组大鼠甲状腺组织滤泡腔扩大,部分滤泡结构破坏,滤泡腔内及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较模型组轻;金水宝片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结构不完整,病理形态与逍遥散加味组类似,其淋巴细胞浸润程度重于逍遥散加味组。以上结果表明逍遥散加味可减少EAT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甲状腺组织的炎症反应,并对甲状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3理论探讨:(1)“神形”涵义之源流考;(2)形神失和与肝郁脾虚关系的阐述;(3)以“神形统一观”从肝脾肾论治桥本病的理论内涵。结论:1逍遥散加味可有效降低HT患者甲状腺相关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滴度,减轻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可能参与减轻炎症反应,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外周血中Th17表达水平和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是逍遥散加味早期干预肝郁脾虚HT临床患者的独立疗效预测指标。临床早期应用于辨证干预HT的中药复方—逍遥散加味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逍遥散加味散可通过降低EAT肝郁脾虚大鼠甲状腺组织中mi R326的表达,上调靶蛋白Ets-1的表达,从而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减少IL-17 m RNA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最终对甲状腺组织产生保护作用。3“神”紊乱参与了HT的发病,并且可能是诱发HT患者肝气郁结的潜在病因。脾肾不足导致“形”的损伤,可能是HT发病的基础。最后,从疏肝健脾为主治疗角度诠释“神形统一观”的理论内涵。

李健阳[5](2021)在《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阶段证候分析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分析绝经后妇女在骨量丢失阶段、各年龄段的中医证候特征。2.将绝经后妇女依据中医辨证、骨量丢失阶段、骨折史进行分组,比较CLCF1的表达差异,进一步验证CLCF1与PMOP肾阴虚证的相关性。3.探究调控CLCF1对OPG/RANKL/RANK系统的影响。方法1.通过回顾性研究2007年至2020年收集的2823例骨量丢失阶段的资料,分析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在骨量丢失阶段的症状、证候、兼证特征。2.将骨质疏松诊断与中医辨证结合,对受试者进行分组后,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LCF1的m RNA、蛋白水平,比较CLCF1在各组的表达差异。3.使用过表达技术、CRISPR/Cas9技术敲除THP-1细胞中的CLCF1基因,检测OPG、RANKL、IFNα、IFNγ的表达变化,检测THP-1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变化。结果1.在各阶段,症状比例最高的为健忘,且随骨量丢失的程度加重,发脱齿摇、下肢抽筋、口干咽燥、失眠、倦怠乏力、头晕、耳鸣、多梦、畏寒肢冷、胸闷、目眩的比例呈线性上升趋势(P<0.05);肢体麻木的比例呈线性下降趋势(P<0.05)。在各阶段,虚证比例最高的为肾虚,且随骨量丢失的程度加重,肾虚、心虚、肝虚、脾虚、气虚比例呈线性上升趋势(P<0.05)。在各阶段,肾虚兼证比例最高的为心虚、脾虚,且随骨量丢失的程度加重,肾虚兼心虚、肾虚兼脾虚的比例呈线性上升趋势(P<0.05)。在各阶段,常见证型比例最高的为肾虚血瘀,且随骨量丢失的程度加重,肾虚血瘀的比例呈线性上升趋势(P<0.05)。在各阶段的各年龄段,主要症状、虚证、肾虚兼证、常见证型基本与各阶段整体特征相符。2.在中医证型分组中,PMOP肾阴虚组的CLCF1蛋白水平显着低于无PMOP肾阴虚组、PMOP无肾虚组(P<0.05),且PMOP肾阴虚组的CLCF1蛋白水平具有低于无PMOP对照组的趋势(P>0.05);在骨量丢失分组中,骨质疏松组的CLCF1蛋白水平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在骨折史分组中,骨折组的CLCF1蛋白水平具有低于无骨折组的趋势(P>0.05)。此外,CLCF1蛋白水平与腰椎骨密度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P<0.05),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呈显着负相关关系(r<0,P<0.05),与骨折的发生呈不显着的负相关关系(r<0,P>0.05)。3.CLCF1过表达后,OPG蛋白表达上升(P<0.05),RANKL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OPG/RANKL比值显着上升(P<0.01),IFNα、IFNγ蛋白表达下降(P<0.05),THP-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升高(P<0.05);CLCF1敲除后,OPG蛋白表达下降(P<0.05),RANKL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OPG/RANKL比值具有下降趋势(P>0.05),IFNα、IFNγ的蛋白表达上升(P<0.05),THP-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下降(P<0.05),早期凋亡率上升(P<0.05)。结论1.大多数绝经后妇女在低骨量阶段已表现健忘、腰脊痛、发脱齿摇、腰膝酸软、下肢抽筋等症状,与肾阴虚证相关,且与骨质疏松阶段、严重骨质疏松阶段主要症状相同,其比例随骨量丢失加重而上升,提示临床应尽早干预,缓解症状。2.骨量丢失阶段均表现出肾虚、肝虚为主的虚证,肝肾阴虚、肾虚血瘀为主的临床常见证型,且肾虚的兼证以肝虚、心虚、脾虚为主,提示OP的证型复杂,临床防治应以肝肾为主,同时重视心虚等兼证的治疗。3.CLCF1是PMOP肾阴虚证的关联基因,其蛋白表达与腰椎骨密度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呈显着负相关关系,有望为PMOP肾阴虚证的分子标志物、治疗靶点。4.CLCF1的表达变化会影响OPG/RANKL/RANK系统,从而参与骨代谢,有望成为骨代谢疾病的治疗靶点。

刘寰宇[6](2021)在《芪甲扶正方防治肺癌癌因性疲乏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癌因性疲乏是由肿瘤本身或者肿瘤相关治疗引起的令人不安的、持续的、不可缓解的主观疲乏感或疲惫感。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高达60-90%,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还可能增加患者对肿瘤转移和肿瘤复发的恐惧心理,甚者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存期。目前,癌因性疲乏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致使针对癌因性疲乏的治疗药物开发严重滞后,尚无FDA批准的治疗药物。中医药治疗癌因性疲乏优势明显。芪甲扶正方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用于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肺腺癌的一个院内制剂,具有健脾益肾、固摄扶正的作用,由黄芪、鳖甲、乌梅、仙鹤草、瓦楞子、秦艽、半枝莲、莪术、鼠妇等药物组成,已在临床应用多年。既往临床研究表明,其能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尤其是肺腺癌患者的乏力、气短症状。但芪甲扶正方治疗肺癌癌因性疲乏的疗效尚未明确,其具体的分子作用机制亦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目的1通过临床试验明确芪甲扶正方治疗脾肾亏虚型肺癌癌因性疲乏的有效性。2通过体内实验从免疫、炎症角度探究芪甲扶正方抗肺癌癌因性疲乏的作用机制。方法1设计前后自身对照的观察性临床试验,通过Piper疲乏修订量表和卡氏评分表记录脾肾亏虚型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服用芪甲扶正方治疗前和服用1个周期(28天)后的评分情况,并采用配对t检验的统计方法比较两次评分以明确芪甲扶正方治疗脾肾亏虚型肺癌癌因性疲乏的有效性。2 基于TCMSP、TCMID、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收集芪甲扶正方所含9位中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获取“肺腺癌相关性疲乏”相关的靶基因;将药物作用靶点集合映射到疾病相关靶点集合上,获取交集基因;使用String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筛选重要靶点;通过Cytoscape构建药物-成分-靶点调控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GO、KEGG富集分析;运用Genebank数据库分析交集基因的组织器官定位;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1.1.2分析主要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并使用PYMOL软件将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3通过移植瘤诱导的小鼠疲乏模型观察芪甲扶正方治疗肺癌癌因性疲乏的作用及免疫炎症相关的作用机制:①构建移植瘤诱导的小鼠疲乏模型,设立对照组、荷瘤组、中药组。自植瘤第7日起对照组和荷瘤组均给予蒸馏水灌胃,中药组给予芪甲扶正方煎剂灌胃,药物浓度为3.905 g/mL,给药体积标准为每日0.1 mL/10g,各组均每日干预一次,连续干预14日;通过比较对照组和荷瘤组在植瘤第0天、第7天、第14天、第17天、第21天5个时间点小鼠一般情况、体重、平板跑台实验的电击次数、悬尾实验的悬尾不动时间、骨骼肌ATP含量、血液常规指标,以明确移植瘤小鼠是否存在疲乏样行为以及疲乏样行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中药组和荷瘤组小鼠在植瘤第7天、第14天、第17天、第21天等4个时间点的平板跑台实验的电击次数、悬尾实验的悬尾不动时间、血液常规指标,以明确芪甲扶正方对移植瘤诱导的小鼠疲乏样行为的预防作用。②给药结束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小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比。使用流式微球捕获芯片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中IL-1β、IL-6、IL-17、CD25的表达水平。③在给药第7天、第14天、第17天、第21天等不同时间点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荷瘤组和中药组小鼠瘤体的长径、短径,计算瘤体积以绘制瘤体生长曲线;给药结束后剥离瘤体称取瘤体重量并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荷瘤组和中药组小鼠的瘤体形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比较荷瘤组和中药组小鼠瘤体组织中Ki67蛋白表达水平。④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瘤体组织中Akt、P-Akt、c-Myc等Akt/c-Myc信号轴关键靶点蛋白表达水平,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荷瘤组和对照组瘤体组织中c-My c表达水平。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9例脾肾亏虚型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PFS-R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前疲乏总评分为(7.07±1.36),治疗后总评分为(6.78±1.3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疲乏总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前行为维度评分为(7.05± 1.58)分,治疗后为(6.77±1.50)分,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前情感维度评分为(6.92±1.29)分,治疗后为(6.66±1.21)分,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前感觉维度评分为(7.18±1.47)分,治疗后为(6.83±1.49)分,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前认知维度评分为(7.10±1.54)分,治疗后为(6.85±1.55)分,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前KPS评分为(80.24±10.14),治疗后为(87.83±8.73)(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0.05)。2芪甲扶正方抗肺癌癌因性疲乏的调控网络共含9味中药、108种活性成分、87个药病交集靶点;度值较高的前5个成分和交集靶点分别为槲皮素、山奈酚、黄芩苷、鞣花酸、异鼠李素和CASP3、VEGFA、EGFR、MYC、IL-6;KEGG富集分析涉及PI3K-Akt、P53、TNF、MAPK、ErbB、Ras、FoxO等通路;关键基因主要分布在肺、红细胞、T细胞、B细胞;分子对接结果表明EGFR与木犀草素、IL-6、MAKP3与β-谷甾醇、MAKP8与鞣花酸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3通过移植瘤诱导的小鼠疲乏模型观察芪甲扶正方防治肺癌癌因性疲乏的作用及免疫炎症相关的作用机制结果①与对照比较,荷瘤组小鼠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出现毛发干枯、神疲、抓取反抗减弱、活动度降低等情况、取材前1只死亡;与对照组比较荷瘤组第14天、17天、21天平板跑台电击次数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荷瘤组第7天、14天、17天、21天悬尾不动时间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荷瘤组小鼠骨骼肌ATP含量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荷瘤组小鼠白细胞计数增加、红细胞计数降低、血红蛋白含量降低(P<0.05)。②与荷瘤组比较,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中药组小鼠毛发干枯、神疲、抓取反抗、活动度等方面优于荷瘤组;与荷瘤组比较,中药组小鼠第21天平板跑台电击次数低于荷瘤组(P<0.05)。与荷瘤组比较,中药组小鼠第14、17、21天悬尾不动时间低于荷瘤组(P<0.05);与荷瘤组比较,中药组小鼠骨骼肌ATP含量高于荷瘤组(P<0.05);与荷瘤组比较,中药组小鼠白细胞计数降低、红细胞计数增加、血红蛋白含量高于荷瘤组(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荷瘤组小鼠外周血中的CD3+、CD4+百分比降低、CD4+与CD8+比值降低(P<0.05);与荷瘤组比较,中药组小鼠外周血中的CD3+、CD4+百分比高于荷瘤组、CD4+与CD8+比值高于荷瘤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荷瘤组小鼠外周血中IL-1β、IL-6、IL-17、CD25的表达增加(P<0.05);与荷瘤组比较,中药组小鼠外周血中IL-1β、IL-6、IL-17、CD25的表达降低(P<0.05)。④与荷瘤组比较,干预第7天、10天、14天中药组小鼠瘤体积小于荷瘤组(P<0.05)。与荷瘤组比较,中药组瘤重量低于荷瘤组(P<0.05)。与荷瘤组比较,中药组HE染色肿瘤细胞分裂现象少于荷瘤组,Ki67阳性数量低于荷瘤组。⑤与荷瘤组比较,中药组瘤体P-Akt、Akt/P-Akt均低于荷瘤组(P<0.05)。与荷瘤组比较,中药组c-Myc阳性细胞数量低于荷瘤组。结论1芪甲扶正方是治疗脾肾亏虚型肺癌癌因性疲乏、提升患者生活能力的有效药物。2通过移植瘤诱导的方式可以成功构建小鼠肺癌癌因性疲乏模型;芪甲扶正方能减轻移植瘤诱导的肺癌癌因性疲乏小鼠模型的疲乏程度;芪甲扶正方可以改善小鼠肺癌癌因性疲乏模型的T淋巴细胞相关的免疫功能、降低CD4+T淋巴细胞各亚型释放的IL-1β、IL-6、IL-17、CD25的表达、抑制Akt活化介导的增殖从而发挥抗肺癌癌因性疲乏的作用。

张程斐[7](2021)在《基于转录组测序研究甲炎康泰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的机制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甲炎康泰复方颗粒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基于转录组对大鼠甲状腺组织测序,探讨甲炎康泰对甲状腺组织起保护作用的相关靶点及通路,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高碘饮水诱导和猪甲状腺球蛋白佐剂注射Lewis大鼠建立AIT模型大鼠40只,造模成功后,按血清TPOAb浓度随机分为模型组、甲炎康泰低(0.708g/kg)、中(1.417g/kg)、高(2.834g/kg)剂量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给予1ml/100g的双蒸水,甲炎康泰三剂量组给予中药复方颗粒剂连续灌胃给药8周。药物干预结束后取材,检测大鼠血清中T3、T4、FT3、FT4、TSH、TGAb、TPOAb及TRAb的浓度;超低温取单侧甲状腺组织放入4%多聚甲醛中固定,用于HE染色与免疫组化检测,另一侧甲状腺组织迅速放入液氮中,待提取RNA,行转录组测序与RT-PCR检测;LC/MS检测甲炎康泰组分;RT-PCR检测甲状腺组织内Jak2、STAT3和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甲状腺组织中p-Jak2、p-STAT3和HIF-1α IOD/Area值的变化。细胞实验采用雌性lewis大鼠2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给予双蒸水)和甲炎康泰组(高剂量颗粒剂2.834g/kg),每组10只。连续给药7天后麻醉取血获得含药血清。IFN-γ干预Nthy-ori 3-1细胞24h建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细胞损伤模型,含药血清干预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免疫荧光与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p-Jak2、p-STAT3和HIF-1α的荧光强度以及蛋白表达情况,验证动物实验结果。结果:1.LC/MS检测:甲炎康泰组分结果得到代谢产物10122个,其中负离子数1870个,正离子数8252个。Score评分得到了最高的10个代谢物。2.甲功检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3,T4,FT3,FT4均显着性升高(P<0.01),TSH降低(P<0.01)。经甲炎康泰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T3,T4,FT3,FT4下降及TSH上升但无明显差异;中剂量组T3(P<0.0 5),FT3(P<0.01),FT4(P<0.01)下调明显但TSH上升无统计学差异;高剂量组T3,T4,FT3,FT4下降以及TSH上升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3.抗体检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GAb、TPOAb及TRAb均显着性升高(P<0.01)。经甲炎康泰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低、中剂量组TGAb、TPOAb均明显降低(P<0.01);高剂量组TGAb、TPOAb及TRAb均降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4.形态学检测:正常组可见大量完整甲状腺滤泡,大小适中,腔内红色胶质充盈均匀,滤泡上皮细胞完整;模型组甲状腺滤泡间质呈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大量滤泡腔被破坏或变小,腔内胶质分布不均或减少,滤泡壁变薄、破坏;3个治疗组甲状腺滤泡间质内淋巴细胞浸润较模型组明显减少,滤泡上皮细胞较为完整,胶质含量略减少,但较模型组轻微,滤泡结构完整。高剂量组略好于低、中剂量组。5.转录组检测:通过测序得出甲炎康泰可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产生4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6个下调基因,33个上调基因。GO富集分析中得到两个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Dnase113和JAK3,甲炎康泰可能通过上调Dnase113和下调JAK3在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以缓解了甲状腺组织内的炎症反应以及相关免疫反应。KEGG富集分析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信号通路在甲炎康泰组下调趋势中富集得分最高且具有明显差异。除此之外,Jak-STAT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原发性免疫缺陷以及坏死性凋亡都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6.PT-PCR检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Jak2、STAT3和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皆显着性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甲炎康泰高剂量组Jak2(P<0.05)、STAT3(P<0.01)和 HIF-1α(P<0.05)均下调。7.免疫组化检测:比较各组平均光密度值IOD/Area,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甲状腺组织内有较多p-Jak2、p-STAT3和HIF-1α蛋白表达(P<0.01)。与模型组比较,p-Jak2、p-STAT3和HIF-1α蛋白于甲炎康泰高剂量组表达降低(P<0.05)。8.甲状腺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甲炎康泰组甲状腺细胞活性较模型组显着升高;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Jak2/Jak2,p-STAT3/STAT3以及HIF-1 α/β-actin表达值均显着性上调(P<0.01)以及其对应的荧光强度也有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甲炎康泰组p-Jak2/Jak2,p-STAT3/STAT3以及HIF-1α/β-actin表达值均有下调(P<0.05或P<0.01)以及其对应的荧光强度也有下降(P<0.05 或P<0.01)。结论:1.甲炎康泰可一定程度上纠正甲状腺功能和缓解甲状腺结构损伤,可能与其降低循环TGAb、TPOAb及TRAb浓度有关。2.甲炎康泰可能通过上调Dnase113和下调JAK3 mRNA在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以缓解了甲状腺组织内的炎症反应以及相关免疫反应;同时,甲炎康泰可能下调HIF-1α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原发性免疫缺陷信号通路以及坏死性凋亡信号等通路在甲状腺中的表达,以缓解AIT的发展。3.甲炎康泰可能抑制了甲状腺组织中Jak2/STAT3/HIF-1α通路进而缓解了 AIT的发展。4.甲炎康泰对甲状腺细胞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通过下调p-Jak2/Jak2,p-STAT3/STAT3以及HIF-1α/β-actin的表达及其对应的荧光强度有关,提示甲炎康泰对Jak2/STAT3/HIF-1 α通路有确切的抑制作用。

刘皎皎[8](2021)在《“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方法观察“补肾生髓成肝”法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的疗效机制,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1.采用随机分组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陕西省中医医院肝病科的入选晚期肝癌患者共126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成3组,即西医对照组42例(以下简称西医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案;补肾生髓成肝单独治疗组42例(以下简称中医组),采用地五养肝方、抗毒软坚方、左归丸合方化裁,辨证加减治疗方案;补肾生髓成肝综合治疗组42例(以下简称中西医组),采用西医治疗组方案基础上加上地五养肝方、抗毒软坚方、左归丸合方化裁,辨证加减。入选后有10例患者脱落(中医组6例,3例因失访脱落,3例因不能坚持治疗脱落;西医组4例,2例因异地就医不便退出,2例因不能坚持治疗脱落),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病例资料的共116例,西医对照组(西医组)38例、补肾生髓成肝综合治疗组(中西医组)42组、补肾生髓成肝单独治疗组(中医组)36例。该研究通过湖北省中医院伦理审查,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平台一级注册机构)完成临床试验注册,注册号:Chi CTR-IOR-17011439。参与研究的患者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比三组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的生存率及生存期,对比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血常规、粪常规加潜血、肝功、血糖、血脂、肾功等指标,对比三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并对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依据治疗方案治疗3个月后分别收集中医组、西医组、中西组每组20名患者血清,共60份,正常人群血清18份。收集的血清-80℃冻存于陕西省中医医院肝病实验室。通过悬液芯片系统检测患者血清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Factor,G-CS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6/8/18(Interleukin-6,IL-6,Interleukin-8,IL-8,Interleukin-18,IL-18)、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观察体现“补肾生髓成肝”的中药对这些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率及生存期比较: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88.10%VS72.22%VS52.63%)、(71.43%VS58.33%VS34.21%)(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中西组和西医组患者生存期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23.86±17.55VS20.08±19.86VS15.95±16.44)(P<0.05)。(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大小比较: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组间比较及前后测量时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指标比较:中西医组患者治疗后直接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水平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组治疗后胆碱酯酶水平较治疗前显着升高,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白蛋白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中西医组及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其他生化指标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水平,中西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肌酐水平比较,中西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以时间因素为源的主体内差异及以组别为源的主体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中医组显着低于西医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量表积分比较:三组患者生理机能积分方面治疗后积分均显着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的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三个维度的积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两组间比较后中西医组与中医组、西医组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三个维度的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HGF表达水平比较:西医组明显高于中西医组、中医组及正常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2255.17VS1097.76VS1072.39VS882.67)(P<0.0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或配合西医综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GF的过度表达。(8)IL-6表达水平比较:中医组、中西医组及西医组均低于正常人群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638.03VS5166.45VS12842.5VS24559.34)(P<0.05)。中西医组、中医组IL-6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或配合西医综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L-6的过度表达。(9)IL-18表达水平比较:西医组、中西医组及中医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20.345VS82.61VS78.58)(P>0.05),但均较正常人群组升高(75.16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或配合西医综合治疗同样可以促进IL-18的表达。(10)PDGF-BB表达水平比较:中医组相对中西医组、西医组降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677.18VS6140.6VS5534.885)(P>0.05)。但中医组低于西医组及中西医组,且更接近正常人群组(4401.67)。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可以抑制PDGF-BB的过度表达。(11)TNF-α表达水平比较:西医组、中西医组、中医组及正常人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35.955VS244.93VS573.46VS1037.25)(P>0.05)。中西医组TNF-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可以更好的抑制TNF-α的过度表达。结论:“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晚期肝癌能够显着提高晚期肝癌患者3个月及6个月的生存率及生存期,改善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改善患者各种生化指标。明显降低晚期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晚期肝癌患者HGF、PDGF-BB、TNF-α、IL-6的过度表达,同时升高晚期肝癌患者IL-18的表达,改善肝癌的肝再生微环境及其相关的炎症微环境、免疫微环境、血管新生微环境等。

张旭[9](2021)在《中药治疗对慢性HBV感染者HBsAg定量、HBsAg阴转影响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中药治疗对慢性HBV感染患者HBsAg定量和HBsAg阴转率的情况,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万方(Wan Fang DATA)、维普(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Chi CTR)对2005-2021年文献进行检索。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满足《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2005版、2010年版、2015年版、2019年版任一版本中慢性HBV感染的诊断:HBsAg和(或)HBV DNA阳性6个月以上,可以为符合诊断标准的HBe Ag阳性慢性HBV感染、HBe Ag阳性CHB、HBe Ag阴性慢性HBV感染、HBe Ag阴性CHB中的任一状态。(2)干预措施试验组需使用中药(中草药、中成药、中药制剂或提取物)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如包括中药+一般药物(常规护肝药、维生素等)、中药+NAs或干扰素、中药+NAs或干扰素+一般药药,对照组可为空白对照以及安慰剂、NAs、干扰素、一般药物的单用或联合使用。(3)观察指标必须包括HBsAg定量或HBsAg阴转率任一项。(4)试验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排除标准:(1)研究对象合并有甲、丙、丁、戊肝或艾滋病毒感染等其它病毒感染者;或合并药物性肝损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性肝病等其它肝病者;或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肝癌患者;或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肺、肾、内分泌、造血系统疾病等其它系统疾病者。(2)试验组使用中医外治或针灸等其它中医治疗者。(3)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其它观察性临床研究,非随机对照试验实验研究等其它研究类型以及个案报道、综述等。(4)不满足纳入标准或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逐层筛选,将最终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利用Revman软件对统计量进行合并分析。结果:(1)16篇联合中药组治疗结束时总HBsAg阴转率与未使用中药组相比(RR=1.72,95%CI[1.39,2.12],P<0.00001,I2=0%);其中2篇与非抗病毒药物(RR=5.69,95%CI[0.79,40.91],P=0.08,I2=0%);8篇中药+NAs与NAs相比(RR=1.64,95%CI[1.27,2.12],P=0.0001,I2=0%);6篇中药+IFN与IFN相比(RR=1.70,95%CI[1.17,2.47],P=0.0005,I2=0%)。(2)中药联合抗病毒药(NAs、IFN)治疗24w时(RR=1.55,95%CI[1.21,1.99],P=0.0005)、48w时(RR=2.02,95%CI[1.28,3.17],P=0.002)与未联合中药治疗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3)7篇中药联合抗病毒治疗组在治疗结束时HBsAg定量(两组在治疗前HBsAg无统计学差异)与未使用中药组相比(MD=-0.27,95%CI[-0.44,-0.10],P=0.002),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药联合西药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降低HBsAg定量水平,提高HBsAg阴转率。此结论能够一定程度上为治疗HBV感染、提高HBsAg阴转率提供证据和治疗思路。但由于此次研究提供的证据等级不高,仍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RCT文献支持。

孟静一[10](2021)在《基于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的党参多糖补脾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通过对脾虚动物模型进行摸索,建立脾虚动物模型,探讨脾虚动物生物学指标的变化。在建立模型基础上,研究党参多糖的补脾作用及其机制,为党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以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第一部分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的制备以番泻叶组灌胃0.4 g/d剂量的番泻叶,大黄组灌胃0.4 g/d剂量的大黄,造模5周,摸索苦寒药物的选择;以单因素造模灌胃0.4 g/d剂量的番泻叶,复合因素模型组灌胃0.4 g/d剂量的番泻叶加力竭游泳,造模5周,探索造模方法;以高、低番泻叶剂量(0.8 g/d、0.4 g/d)灌胃,探索成模的最佳剂量;灌胃0.4 g/d剂量的番泻叶复制脾虚动物模型,分别在灌胃的4、5、6周后进行取材,探索成模最佳的灌胃周期。观察小鼠皮毛、腹泻、活动和体重等宏观体征。测定小鼠血清D-木糖、胃泌素(Gastrin,GAS),共同评价动物模型。第二部分苦寒泻下脾虚模型小鼠生物学指标的变化ICR雄性小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组灌胃0.4 g/d剂量的番泻叶,空白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小鼠宏观体征。5周后,摘眼球取血并处死动物,取结肠置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测定血清中D-木糖、GAS、胃动素(Motilin,MTL)、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血清淀粉酶(Amylase,AMS)、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G,Ig G和Immunoglobulin M,Ig M)、白蛋白(Albumin,AL)、总蛋白(Total Protein,TP)、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水平。HE染色观察结肠的病理学改变。第三部分党参多糖对苦寒泻下脾虚小鼠的补脾作用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党参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四君子汤对照组。除空白组外,其他组用番泻叶提取液构建脾虚小鼠模型,分组给药6周观察小鼠一般体征,检测红细胞数和血清中D-木糖、GAS、MTL、SS、VIP、AMS、Ig G、Ig M、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含量;q RT-PCR法测定结肠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occludin m RNA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claudin、occlud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第一部分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的探索及建立在苦寒药物的选择中,造模后,大黄组与番泻叶组均出现脾虚体征,血清D-木糖相比空白组均明显降低。番泻叶组体重显着低于空白组(P<0.05),大黄组体重与空白组无明显差异,番泻叶造模更符合脾虚临床症状。在造模方法选择上,单因素造模与复合因素造模均出现脾虚体征,造模5周,单因素造模组体重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复合因素造模组与空白无明显差异。复合因素造模组小鼠血清D-木糖与空白组无显着性差异,单因素造模组与空白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复合因素造模法相较于单因素造模,操作复杂且出现脾虚症状较慢,因此选择单因素造模法。经灌胃剂量的摸索,高、低剂量组均出现脾虚体征,高剂量组造模后期出现小鼠明显死亡,胃出血和肠道组织粘连现象。低剂量组更为安全、有效,因此选择低剂量作为造模剂量。灌胃周期的摸索中,比较番泻叶灌胃4周,5周和6周血清D-木糖含量,模型组小鼠血木糖含量随造模时间逐渐下降且第5、6周模型组小鼠血清D-木糖与空白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比较番泻叶灌胃4周,5周和6周血清胃泌素含量,第5周模型组小鼠血清胃泌素与空白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故复制脾虚模型灌胃周期确定为5周。综合以上结果,采用番泻叶(0.4 g/d)灌胃5周为制备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的方法。第二部分苦寒泻下脾虚模型小鼠生物学指标的变化造模后,模型组小鼠出现稀便、扎堆、弓背、懒动、肛污,背毛稀疏,无光泽等脾虚症状。相对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体重降低,血清D-木糖、VIP、SS、AMS、Ig G、Ig M含量显着降低(P<0.05),GAS、MTL含量显着增高(P<0.05),结肠组织粘膜出现明显损伤。血清TP、AL和Hb浓度明显升高可能是番泻叶灌胃引起腹泻脱水导致的,与中医中的脾的功能无相关性,不认为是脾虚引起的机体变化。第三部分党参多糖对苦寒泻下脾虚小鼠的补脾作用相对于模型组,党参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及四君子汤组小鼠体重升高,血清D-木糖、VIP、SS、AMS、Ig G、Ig M、红细胞数显着提高(P<0.05),GAS、MTL、LPS明显降低,结肠中claudin和occludin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5)。结论:1.采用番泻叶(0.4 g/d)灌胃5周是较为合适复制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的方法,症状评价、血清D-木糖及血清胃泌素是判断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制备成功的重要依据。2.苦寒泻下脾虚小鼠出现畏寒、扎堆、体重增长缓慢的宏观变化,机体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结肠粘膜损伤、免疫功能下降的客观指标变化,即可判定苦寒泻下脾虚动物模型造模成功。3.党参多糖对苦寒泻下脾虚证小鼠具有显着治疗作用,党参多糖是党参补脾作用的重要活性物质之一,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胃肠激素分泌、增强免疫及保护肠粘膜屏障有关。

二、脾虚证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干扰素活性变化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脾虚证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干扰素活性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治疗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历史回顾
    1 中医文献对泄泻的记载和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病位
        1.3 中医治疗
    2 西医对牛奶蛋白过敏的认识
        2.1 牛奶蛋白过敏机制
        2.2 与牛奶蛋白过敏相关的致病因素
        2.3 牛奶蛋白过敏诊断及相关检查
        2.4 牛奶蛋白过敏的治疗
        2.5 CMPA的预后
    结语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来源
    1.2 西医诊断
    1.3 中医诊断
    1.4 纳入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剔除脱落标准
    1.7 研究方法
2 观察指标
    2.1 临床症状体征观察
    2.2 过敏相关指标观察
    2.3 疗效判定
3 统计方法
    3.1 研究对象年龄和性别
    3.2 三组婴幼儿治疗前IL-6、IL-17、EOS、EOS%比较
    3.3 两组过敏患儿症状积分
研究结果
    1.1 常规组治疗前后IL-6、IL-17、EOS、EOS%比较
    1.2 常规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
    1.3 中药组治疗前后IL-6、IL-17、EOS、EOS%比较
    1.4 中药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
    1.5 两组治疗后IL-6、IL-17、EOS、EOS%比较
    1.6 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
    1.7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讨论
    1 课题设计分析
    2 浅谈导师“治脾胃以止泻”的学术思想
        2.1 牛奶蛋白过敏之腹泻与脾胃之关系
        2.2 CMPA腹泻的中医治法及用药讨论
        2.3 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方药分析
        2.4 方中单味中药的相关阐述
    3 牛奶蛋白过敏与IL-6、IL-17、EOS、EOS%的相关性
    4 石榴健胃散合焦三仙加减的疗效分析
        4.1 临床症状疗效分析
        4.2 免疫相关指标疗效分析
        4.3 疗效等级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牛奶蛋白过敏病例登记表
个人简历

(2)刀豆蛋白A诱导小鼠肝损伤差异表达miRNAs的筛查及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ConA诱导AIH小鼠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第二部分 miRNA参与ConA诱导AIH小鼠肝损伤的机制分析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刀豆蛋白A诱导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炒制用米对党参化学成分和药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Abbreviation)
前言
    1. 立题背景和意义
    2. 米炒党参的研究现状
    3.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技术流程图和研究内容
第一章 党参和不同米炒制党参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比较
    第一节 醇溶性浸出物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5-羟甲基糠醛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党参多糖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四节 党参炔苷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党参和不同米炒制党参指纹图谱研究
    第一节 党参和不同米炒制党参指纹图谱的研究建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基于UPLC-Q-Exactive技术快速分析党参和不同米炒党参的化学成分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党参与不同米炒制党参对脾虚大鼠的药效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党参和不同米炒党参肠道菌群差异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米炒党参的历史沿革及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基于“神形统一观”探讨逍遥散加味治疗桥本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经方逍遥散加味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亚临床期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材料与方法
    试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基于miRNA326调节Th17细胞探讨逍遥散加味干预EAT肝郁脾虚大鼠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基于“神形统一观”从肝脾肾论治桥本甲状腺炎亚临床期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mircoRNA靶向调控相关免疫细胞功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阶段证候分析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阶段证候分析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的来源及选择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
        2.2 骨密度检测
        2.3 中医辨证
        3 统计学方法
        4 质量控制
    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1.1 各阶段一般资料
        1.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一般资料
        1.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一般资料
        1.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一般资料
        2 骨密度比较
        2.1 各阶段骨密度比较
        2.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骨密度比较
        2.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骨密度比较
        2.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骨密度比较
        3 主要症状比较
        3.1 各阶段主要症状比较
        3.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主要症状比较
        3.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主要症状比较
        3.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主要症状比较
        4 虚证比较
        4.1 各阶段虚证比较
        4.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虚证比较
        4.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虚证比较
        4.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虚证比较
        5 肾虚兼证比较
        5.1 各阶段肾虚兼证比较
        5.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肾虚兼证比较
        5.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肾虚兼证比较
        5.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肾虚兼证比较
        6 常见证型比较
        6.1 各阶段常见证型比较
        6.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常见证型比较
        6.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常见证型比较
        6.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常见证型比较
    讨论
        1 一般资料的特征分析
        2 骨密度的特征分析
        3 病证结合模式下,骨量丢失阶段中医证候的特征分析
        4 创新与不足
        4.1 创新
        4.2 不足
        5 小结
第二部分 PMOP肾阴虚证与CLCF1 的关联性分析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主要试剂与耗材
        1.2 实验相关溶液配制
        1.3 主要仪器
        2 研究对象的筛选和资料收集
        2.1 研究对象的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分组依据及说明
        3 研究方法
        3.1 问卷调查
        3.2 骨密度检测
        3.3 血样采集
        3.4 实时荧光定量PCR
        3.5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样本量估算
        6 质量控制
        7 伦理审查
    结果
        1 CLCF1与PMOP肾阴虚证的关联性分析
        1.1 基本情况
        1.2 骨密度比较
        1.3 CLCF1表达水平与证型的关联性分析
        2 CLCF1与骨质疏松症的关联性分析
        2.1 基本情况
        2.2 CLCF1与骨量丢失的关联性分析
        2.3 CLCF1与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关联性分析
        3 CLCF1与骨折发生的关联性分析
        4 CLCF1与生活习惯、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1 PMOP肾阴虚证与CLCF1的关联性分析
        2 CLCF1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的关联性分析
        3 创新与不足
        3.1 创新
        3.2 不足
        4 小结
第三部分 CLCF1对OPG/RANKL/RANK系统及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1 细胞系来源
        2 主要试剂与材料
        2.1 主要试剂与耗材
        2.2 实验相关溶液配制
        2.3 主要仪器
        3 方法
        3.1 细胞培养和细胞传代
        3.2 CLCF1基因的敲除
        3.3 sgRNA活性检测
        3.4 CLCF1基因的过表达
        3.5 实时荧光定量PCR
        3.6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3.7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3.8 细胞增殖实验
        3.9 细胞侵袭实验
        3.10 细胞迁移实验
        3.11 细胞凋亡实验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CLCF1的过表达、敲除结果
        1.1 过表达慢病毒转染效率的检测
        1.2 CAS9 sgRNA活性检测结果
        1.3 CLCF1调控后的mRNA表达变化
        1.4 CLCF1调控后蛋白表达变化
        1.5 CLCF1调控后蛋白含量变化
        2 CLCF1对OPG、RANKL及干扰素 α、干扰素 γ的影响
        2.1 CLCF1对OPG、RANKL及干扰素 α、干扰素 γmRNA表达的影响
        2.2 CLCF1对OPG、RANKL及干扰素 α、干扰素 γ蛋白表达的影响
        2.3 CLCF1对OPG、RANKL蛋白含量的影响
        3 CLCF1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3.1 CLCF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3.2 CLCF1对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3.3 CLCF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讨论
        1 CLCF1对OPG/RANKL/RANK系统的影响
        2 CLCF1对IFNα、IFNγ的影响
        3 慢病毒载体、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及THP-1 细胞系的选择
        4 CLCF1对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影响
        5 创新与不足
        5.1 创新
        5.2 不足
        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芪甲扶正方防治肺癌癌因性疲乏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癌因性疲乏的西医研究进展
        1 癌因性疲乏的诊断
        2 癌因性疲乏的程度评估
        3 癌因性疲乏的治疗
        4 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
        5 癌因性疲乏的发病机制假说
        6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研究现状
        1 古代医籍中关于癌因性疲乏的记载
        2 现代各医家对于癌因性疲乏的认识
        3 癌因性疲乏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4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芪甲扶正方治疗脾肾亏虚型肺癌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试验方案
    3 观察指标
    4 研究工具及流程
    5 统计分析
    6 伦理原则
    7 研究结果
    8 讨论
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芪甲扶正方治疗肺腺癌癌因性疲乏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芪甲扶正方防治肺癌癌因性疲乏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 芪甲扶正方对肺癌本身导致的疲乏的预防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实验二 芪甲扶正方对肺癌癌因性疲乏模型免疫炎症水平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实验三 芪甲扶正方对肺癌癌因性疲乏模型瘤体增殖能力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实验四 芪甲扶正方对肺癌癌因性疲乏模型瘤组织Akt/c-Myc信号轴的调节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基于转录组测序研究甲炎康泰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的机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中医概念
        2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
        3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辨证分型及分期分型
        4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中医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1 发病诱因
        2 发病机制
        3 诊断与治疗
        4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三: STAT3/HIF1α通路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的研究进展
        1 STAT3在免疫细胞中的作用
        2 HIF1α在免疫细胞中的作用
        3 STAT3/HIF1α通路在AIT中的作用
        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参考文献
    实验一: LC/MS分析甲炎康泰成分并对其药效进行观察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转录组分析甲炎康泰对AIT大鼠甲状腺组织的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甲炎康泰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STAT3/HIF1α信号通路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甲炎康泰对Nthy-ori-3-1细胞STAT3/HIF1α信号通路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8)“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名称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剔除标准
        2.4 退出标准
        2.5 中止标准
        2.6 观察指标:包括安全性观察指标和疗效性观察指标
        2.7 疗效判断
    3 治疗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5 结果
        5.1 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5.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率及生存期比较
        5.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大小比较
        5.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5.5 三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5.6 三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5.7 观察指标对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讨论
        1 “补肾生髓成肝”对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率及生存期的影响
        2 肝癌肝再生微环境及“补肾生髓成肝”的改善作用
        3 “补肾生髓成肝”对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4 “补肾生髓成肝”对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机制研究
    1 研究样本及方法
        1.1 材料与方法
        1.2 实验操作流程
    2 统计学处理方法
    3 结果
        3.1 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正态性检验结果
        3.2 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在各组人群中表达的差异性
        3.3 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1 “补肾生髓成肝”疗法相关研究进展
        2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疗效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一 肝癌微环境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中医药影响肝癌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医证候评分量表
    SF-36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9)中药治疗对慢性HBV感染者HBsAg定量、HBsAg阴转影响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1.1 文献来源
        1.1.2 文献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4 分析方法
        1.4.1 文献质量评估
        1.4.2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文献基本特征
        2.2.1 研究对象
        2.2.2 干预措施
        2.2.3 结局指标
        2.2.4 中药使用情况
    2.3 文献质量评价
        2.3.1 改良Jadad评分
        2.3.2 Cochrane偏倚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不同治疗方案HBsAg阴转率
        2.4.2 联合治疗不同时间点HBsAg阴转率
        2.4.3 HBsAg基线相同治疗结束时HBsAg定量
讨论
    1 系统评价结果分析
        1.1 文献质量
        1.2 异质性分析
        1.3 合并统计量结果分析
        1.4 中药使用情况分析
    2 慢性HBV感染西医机制
        2.1 HBV结构及其复制周期
        2.2 HBV慢性感染相关免疫反应
    3 HBsAg与 HBV慢性感染
        3.1 HBsAg形式及其抗原性
        3.2 HBsAg水平与HBsAg清除
    4 HBV西医治疗概况
    5 中医对慢性HBV感染的认识
        5.1 中医学对HBV的认识
        5.2 中医学对CHB病因病机的认识
    6 中药抗HBV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慢性HBV感染中医辨证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的党参多糖补脾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的制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材料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试验仪器
        1.5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苦寒药物的选择
        2.2 造模方法的选择
        2.3 灌胃剂量的确定
        2.4 灌胃周期的确定
    3 讨论
        3.1 脾虚动物模型评价
        3.2 脾虚动物模型优化
    4 结论
第二部分 苦寒泻下脾虚模型小鼠生物学指标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材料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试验仪器
        1.5 方法
    2 结果
        2.1 小鼠宏观表征
        2.2 脾虚小鼠生化指标的变化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党参多糖对苦寒泻下脾虚小鼠的补脾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材料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试验仪器
        1.5 方法
    2 结果
        2.1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体重和行为的影响
        2.2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血清D-木糖的影响
        2.3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红细胞数的影响
        2.4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2.5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血清AMS的影响
        2.6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Ig G、Ig M的影响
        2.7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m RNA表达量的影响
        2.8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肠道紧密连接claudin、occludin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2.9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血清LPS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脾虚证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脾虚证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干扰素活性变化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治疗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疗效[D]. 郭彬.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刀豆蛋白A诱导小鼠肝损伤差异表达miRNAs的筛查及功能分析[D]. 郝健亨.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炒制用米对党参化学成分和药效的影响研究[D]. 王梅.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4]基于“神形统一观”探讨逍遥散加味治疗桥本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D]. 李祎楠.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 [5]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阶段证候分析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的机制研究[D]. 李健阳.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芪甲扶正方防治肺癌癌因性疲乏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研究[D]. 刘寰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基于转录组测序研究甲炎康泰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的机制影响[D]. 张程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D]. 刘皎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
  • [9]中药治疗对慢性HBV感染者HBsAg定量、HBsAg阴转影响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D]. 张旭.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10]基于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的党参多糖补脾作用研究[D]. 孟静一.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脾虚证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干扰素活性变化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