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种质资源对黄曲霉的抗性鉴定

花生种质资源对黄曲霉的抗性鉴定

一、花生种质资源对黄曲霉菌的抗性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姜慧芳,任小平,王圣玉[1](2005)在《花生种质资源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抗性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不同种子成分的花生种质资源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高含油量、高蛋白质含量和高油酸含量资源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抗性较差。通过对抗黄曲霉侵染和产毒能力不同的花生种质资源的种子成分的分析表明,高抗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资源的亚油酸含量较高。相关分析表明,不同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的侵染抗性与种子大小和油酸含量呈显着负相关,与出仁率和亚油酸含量呈显着正相关;不同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产毒的抗性与含油量呈显着负相关。通过鉴定和筛选,发掘出2份优质抗病资源。

陈宇华[2](2016)在《花生SNP遗传图谱构建和种仁黄曲霉抗性相关QTL定位》文中指出花生是一种高蛋白高脂肪的经济作物,是我国重要油料作物之一。在生产和贮存期间,花生极易受到黄曲霉污染而引起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解决黄曲霉毒素污染迫在眉睫。已知培育抗黄曲霉花生品种是解决该问题的最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由于花生-黄曲霉-环境三者互作机制尚不深入、抗性种质仍然不够丰富,还没有发现可以完全杜绝黄曲霉的花生品种和基因。本研究以来自本实验室构建的花生RIL群体210个家系和两个亲本的花生种仁为材料,进行花生种仁黄曲霉抗性试验。经过统计分析得到各个家系的黄曲霉感染指数和侵染率,数据显示二者在各家系之间变异范围广且连续分布,符合数量性状遗传规律。根据各家系抗性表现,从中筛选出了8个超亲抗性家系和4个超亲感病家系。提取花生RIL群体和亲本共316份全基因组DNA,得到371638个SNP标签,其中符合亲本深度要求和RIL群体分型标准的有4561个。再排除完整度低于70%和严重偏分离的标记,得到1975个上图标签。将这些标签通过HighMap软件分析,构建了一个含有1975个SNP标记,涵盖20个连锁群,总图距979.91cM,平均图距0.5cM的遗传连锁图。最后结合花生种仁抗性鉴定结果和花生遗传连锁图,运用RQTL软件进行花生种仁黄曲霉抗性QTL定位,获得了 2个花生种仁黄曲霉抗性相关QTL,其中qR4F-3-1的影响率高达17.17%,为抗黄曲霉育种工作提供帮助。

姜慧芳,任小平,王圣玉,廖伯寿[3](2006)在《花生黄曲霉侵染抗性持久性及种皮完整性对产毒的影响》文中指出花生种子及制品极易受黄曲霉菌侵染。利用不同的抗病种质为材料,对黄曲霉菌侵染抗性的持久性以及种皮完整性对产毒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抗黄曲霉侵染的花生种子至少可以安全贮藏7个月,其与新鲜种子受黄曲霉菌侵染后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差异不显着。但是,贮藏9个月的花生种子其抗病能力明显降低。完整种皮对黄曲霉菌产毒能力的影响在抗侵染与感病种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抗黄曲霉侵染种质,受黄曲霉菌侵染后,具备完整种皮的种子比破损种皮种子的毒素含量低;对于感病种质,受黄曲霉菌侵染后,具备完整种皮的种子比破损种皮种子的毒素含量高。有关成分分析表明,高含油量、高蛋白质含量和高油酸资源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抗性较差。相关分析表明,不同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的侵染抗性与油酸含量呈显着负相关,与亚油酸含量呈显着正相关;不同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产毒的抗性与含油量呈显着负相关。通过鉴定和筛选,发掘出2份优质抗病资源G845和G8。

张晓杰[4](2009)在《利用花生核心种质发掘重要抗病资源及鉴定》文中研究说明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之一,其总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青枯病和黄曲霉毒素污染是限制我国花生生产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花生育种和生产中迫切需要抗黄曲霉毒素污染和青枯病种质。核心种质能以最小样本数最大限度地代表一个物种或基础收集品的遗传变异,简化了种质资源的评价并可提高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效率。但是国内外尚未开展过利用核心种质发掘花生抗黄曲霉和抗青枯病种质的系统研究。本研究以中国花生核心种质和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为材料,首次进行了黄曲霉和青枯病抗性的系统鉴定,发掘出一批重要的抗病种质,并对这些抗病资源从植物学形态性状和DNA分子标记方面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中国花生核心种质561份和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155份为材料,首次研究证明,利用核心种质发掘抗黄曲霉和青枯病资源是有效的。发掘出抗黄曲霉侵染种质15份,包括中国花生资源4份,ICRISAT花生资源11份;抗黄曲霉产毒种质8份,包括中国花生资源和ICRISAT花生资源各4份,其中,普通型的龙溪晚和珍珠豆型的ICG6375和ICG2019等3份种质不仅抗黄曲霉菌产毒,而且对黄曲霉菌侵染也具有一定的抗性;抗青枯病种质16份,其中中国花生资源11份,ICRISAT花生资源5份。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中抗黄曲霉侵染和产毒种质的频率显着高于中国花生核心种质。普通型花生资源中抗黄曲霉侵染种质的频率较高,多粒型资源中抗黄曲霉产毒种质的频率较高,龙生型资源中抗青枯病种质的频率较高。2、从形态性状方面分析了花生抗病种质的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花生资源与ICRISAT花生资源之间的重复较少,基本上以来源于中国花生资源的抗病种质聚为一组,来源于ICRISAT花生资源的抗病种质聚为另一组。抗黄曲霉侵染和产毒种质的荚果和种子较小,抗青枯病种质的出仁率相对较高。发掘出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抗青枯病种质嵊县小红毛以及抗黄曲霉菌产毒种质51002-6和ICG2019。3、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花生抗病种质的遗传分化。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于中国花生资源的抗病种质和来源于ICRISAT花生资源的抗病种质分别聚在一起,SSR分析结果与植物学分类更为吻合。珍珠豆型的抗黄曲霉产毒种质ICG6375与龙生型的抗青枯病种质富川大花生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63。鉴定出与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优良品种中花5号、中花6号和中花12遗传距离较远的抗黄曲霉侵染种质ICGV87281和ICG4749,扩大了我国花生品种改良的遗传基础。4、首次根据抗病基因产物的NBS类型保守域设计的简并引物对抗黄曲霉种质的DNA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和分析,获得1条可能与黄曲霉抗性相关的RGA片段。通过cDNA-AFLP技术,首次获得了可能与青枯病抗性相关的7条cDNA片段。

邱西克,康彦平,郭建斌,喻博伦,陈伟刚,姜慧芳,黄莉,李威涛,罗怀勇,雷永,廖伯寿[5](2019)在《花生荚壳抗黄曲霉菌侵染的鉴定方法研究及抗性种质发掘》文中认为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花生食用安全性和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荚壳是花生抵御黄曲霉菌侵染的第一道防线,为建立花生荚壳抗黄曲霉侵染的鉴定方法,本研究利用强侵染黄曲霉菌AF2202接种花生荚果,通过对不同接种菌浓度和培养时间的比较分析,发现接种浓度为2×106孢子/mL、培养7d的组合方案可以有效区分花生荚壳对黄曲霉菌侵染的抗性。利用所建立的鉴定方法对276份遗传变异丰富的花生核心种质材料进行接种鉴定,进一步证明了这一方法鉴定花生荚壳抗性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初步发掘出2份具有荚壳抗性的特异花生种质。

邱西克[6](2019)在《花生荚壳抗黄曲霉菌侵染种质发掘及抗性关联分析》文中认为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植物油脂和蛋白质来源,近三十年来中国花生总产量和消费量稳居世界首位,在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中作用不可替代。然而,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花生食品安全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花生品种抗性是降低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的迫切需要。花生荚壳是抵御黄曲霉菌侵染的第一道防线,但国内外尚未有效开展花生荚壳对黄曲霉菌侵染抗性的研究,限制了这一抗性的改良与应用。本研究通过对不同花生品种在实验室条件下接种黄曲霉菌,首次建立了花生荚壳对黄曲霉菌侵染抗性的鉴定方法,进而对中国、国际半干旱研究所(ICRISAT)和美国花生微核心种质进行了荚壳抗性的鉴定,发掘出了抗性种质。同时,利用新开发的SSR和SNP分子标记对中国花生微微核心种质进行了荚壳抗性的关联分析,获得了与抗性显着关联的位点。1.通过花生荚果接种对比试验观察,首次将花生荚果(壳)受黄曲霉菌侵染程度划分为19级,并确立了荚果感染指数的计算方法。选取代表性花生品种J11、徐花13、中花6号和中花12进行实验室接种黄曲霉菌,比较品种间病情动态变化及差异,经综合分析确立了荚壳抗性鉴定的最合适接种浓度为2×106孢子/mL、最合适培养时间为7天。经遗传多样性丰富的花生材料接种验证,该方法可有效区分不同花生品种的抗性差异,为花生荚壳黄曲霉侵染抗性研究提供了技术手段。2.利用所建立的荚壳抗性鉴定方法,对99份中国花生微微核心种质进行了三轮抗性鉴定。根据鉴定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Zh.h1837、Zh.h2339、Zh.h2359、Zh.h4712和Zh.h6180等5份种质材料的荚壳抗性相对较强,而且稳定。以相同方法对ICRISAT和美国花生微核心种质进行接种鉴定,发现8份稳定表现为中抗以上的材料,分别为PI196635、PI494034、PI476432、PI494034、PI337406、PI268586、PI259851和PI296550。本研究是国际上对花生这一特殊性状的首次系统评价,所发掘出的13份稳定抗性种质为花生黄曲霉抗性遗传改良和荚壳抗性机理研究提供了特异材料。3.通过群体结构分析,利用SNP数据将群体分为2个亚群,并通过UPGMA进化树和主成分(PCA)分析得到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37152个SNP标记与抗性进行关联分析,检测到9个与荚壳抗性显着相关的SNP位点,表型变异解释率为8.60%31.95%,其中7个位点位于A03染色体上,在染色体片段上分布较为集中,表明该片段对荚壳抗性的表型分化具有显着影响。此外,A04和B02染色体上各检测到1个与抗性显着关联的位点,表型变异解释率分别为23.71%和22.51%。此外,通过554个SSR标记与3个环境下抗性鉴定数据的平均值进行关联分析,共检测到3个与荚壳抗性显着关联的标记位点,其中SSR标记AGGS1483和Ai124P23标记位点表型变异解释率较高,分别为6.54%和6.82%,且都位于A03染色体上。SNP和SSR关联位点的发现对于花生荚壳黄曲霉菌侵染抗性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黎穗临[7](2006)在《广东花生抗黄曲霉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对广东花生抗黄曲霉研究工作进行了概述,广东自1989年起开展花生对黄曲霉菌的抗原鉴定筛选、抗病育种、遗传分析和抗性机理研究工作,利用鉴定筛选出来的抗原、通过抗病育种已经选育出抗黄曲霉菌侵染力强的高产花生品种粤油9号、粤油20,遗传分析和抗性机理研究也取得了成绩;同时指出花生品种资源及抗性鉴定为抗黄曲霉育种、遗传分析和抗性机理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雷永[8](2004)在《花生对黄曲霉菌侵染抗性的分子标记》文中研究指明花生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是众多发展中国家重要的油脂、蛋白质来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生产、消费和出口国,花生对我国农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是世界上公认的强致癌生物毒素,其对花生及加工产品的污染已成为全球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通过遗传改良途径培育抗黄曲霉花生品种对于解决污染问题己取得一定成效,但抗性育种进展仍较缓慢,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黄曲霉抗性的表现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而且抗性鉴定费用高。因此有必要建立快速可靠的花生黄曲霉抗性的分子标记及辅助选择手段。本研究利用抗黄曲霉侵染和感病品种杂交,通过优化抗性评价技术体系,应用BSA分析方法,在国内外首次获得了与花生黄曲霉侵染抗性紧密连锁的AFLP标记。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选择抗黄曲霉侵染的花生基因型“J11”和感病基因型“中花5号”为材料配制杂交组合,以繁殖产生的F2分离群体为研究材料,根据抗性鉴定结果,选择极端抗感的个体组成抗池和感池,通过AFLP分子标记方法,获得了与花生黄曲霉侵染抗性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E44M53-520、E45M53-440。根据F2群体抗性鉴定结果,结合AFLP分析数据,经两点测验,标记与抗病性基因间的交换值分别为14.6%和9.0%,换算成遗传距离分别为12.6cM和9.1cM。 2)在获得标记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国内外报道的20个抗黄曲霉侵染的花生基因型鉴定了这两个分子标记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20个抗性种质中的16个存在标记E45M53-440,存在标记E44M53-520的有13个资源材料,而两标记在感病品种中均不存在,证实了两标记应用于黄曲霉侵染抗性辅助选择的潜力和价值。

郭静佩[9](2012)在《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的抗性鉴定和抗侵染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花生是我国重要的高蛋白油料作物,同时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明显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创汇作物。其含油量高达50%,蛋白质含量可高达30%左右,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营养价值可与动物性食品鸡蛋、牛奶、瘦肉等媲美,且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然而,花生极易受到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黄曲霉毒素污染已经成为花生质量和食用安全中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培育抗黄曲霉品种是解决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最有效、最经济和最安全的方法,而明确抗性品种的抗性机制是培育抗黄曲霉品种所必需的前提条件之一。本文研究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的抗性和抗侵染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土壤中和发霉的花生上分离菌株,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颜色及分生孢子的形态结构,鉴定出产毒黄曲霉菌株。(2)经人工接种对20个花生品种的黄曲霉侵染抗性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具有抗性的花生品种为中花6号和抗黄一号,占供试品种的10%;表现为中抗的花生品种有开农37、开农41、豫花4号、白粒花生以及开农3号,占供试花生品种的25%;易感品种有6份,分别为:豫花7号、周花2号、新花1号、濮花17、白沙4号、红花350,占供试品种的30%;高感花生品种有七份(W9813、W9742、W9846、豫花6号、Gz414、Gz392、Gz427),占供试品种的35%。花生对黄曲霉表现感病的品种占65%,其中对黄曲霉菌株表现抗性的花生籽仁与其花生荚果表现抗性的结果无显着相关。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鉴别花生品种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抗性的花生品种间有差异,但不能准确鉴定抗、中抗、中感和高感品种。(3)受黄曲霉菌株侵染后,抗性、敏感品种的花生种子内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发生显着的变化。根据活性变化的趋势、活性达到峰值的时间及其与抗性的关系,可以明显地鉴定出抗感品种。本文鉴定出的抗黄曲霉花生品种为花生抗黄曲霉育种提供亲本,揭示出的花生种子酶活性的变化与抗黄曲霉的关系为花生抗黄曲霉育种和抗病基因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曾细华,程春明,胡金和[10](2015)在《我国花生抗青枯病和黄曲霉病种质鉴定与利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花生抗青枯病和黄曲霉病的遗传和抗性机制,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抗青枯病和黄曲霉病种质的鉴定、品种的选育,以及相关分子标记和抗性基因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及成就,旨在对相关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指导。

二、花生种质资源对黄曲霉菌的抗性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花生种质资源对黄曲霉菌的抗性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花生种质资源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抗性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子大小及成分的花生资源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抗性
        2.1.1 不同种子大小和出仁率的资源对黄曲霉的抗性
        2.1.2 不同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资源对黄曲霉的抗性
        2.1.3 不同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资源对黄曲霉的抗性
    2.2 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抵抗能力不同的花生资源的种子大小和种子成分
        2.2.1 对黄曲霉菌侵染具有不同抗性的花生种质的种子大小和种子成份
        2.2.2 对黄曲霉菌产毒能力具有不同抗性的花生种质资源的种子大小和种子成份
        2.2.2 花生资源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抗性与种子成份相关分析及优质抗病资源发掘
3 讨论

(2)花生SNP遗传图谱构建和种仁黄曲霉抗性相关QTL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危害及原因
        1.1 黄曲霉和黄曲霉毒素及其危害
        1.2 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原因
    2 花生抗黄曲霉研究
        2.1 花生黄曲霉抗性鉴定方法
        2.2 花生抗黄曲霉种质资源研究
        2.3 花生抗黄曲霉机制的研究
    3 花生性状基因定位的研究
        3.1 DNA分子标记在花生上的应用
        3.2 花生作图群体
        3.3 栽培花生遗传连锁图与QTL定位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花生种仁抗黄曲霉室内鉴定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3 结果与分析
        3.1 花生RIL群体种仁抗黄曲霉鉴定
        3.2 花生种仁抗感黄曲霉家系筛选
    4 讨论
        4.1 构建了符合要求的花生抗、感黄曲霉RIL群体
        4.2 花生种仁抗黄曲霉鉴定获得抗感黄曲霉新材料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花生SNP遗传图谱构建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花生RIL群体及其亲本标记开发
        3.2 SNP标签分离类型筛选
        3.3 上图SNP标签筛选
        3.4 花生遗传连锁图
        3.5 连锁图基本信息统计
        3.6 单体来源评估
        3.7 连锁关系评估
    4 讨论
        4.1 改进CTAB法提取获得了较纯净花生叶片DNA
        4.2 SLAF测序技术可有效用于SNP标记开发和检测
        4.3 SNP标记技术可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花生种仁抗黄曲霉QTL定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利用花生核心种质发掘重要抗病资源及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花生产业发展现状
    1.2 青枯病和黄曲霉对花生生产的危害
        1.2.1 细菌性青枯病
        1.2.2 黄曲霉毒素污染
    1.3 解决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和青枯病危害的有效途径是应用抗病品种
        1.3.1 花生抗青枯病品种的培育与应用
        1.3.2 花生抗黄曲霉品种的培育与应用
    1.4 发掘重要抗病资源的有效途径是利用核心种质
    1.5 研究和鉴定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前提和基础
        1.5.1 花生抗病种质资源在植物学形态特性方面的遗传分化
        1.5.2 花生抗病资源在DNA分子方面的遗传分化
    1.6 本研究的必要性与意义
        1.6.1 必要性
        1.6.2 意义
第二章 利用核心种质发掘抗黄曲霉和青枯病等重要抗病资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核心种质对黄曲霉菌侵染的反应及抗侵染种质的发掘
        2.2.2 核心种质对黄曲霉菌产毒的反应及抗产毒种质的发掘
        2.2.3 核心种质对青枯病的抗性反应及抗病种质的发掘
第三章 花生抗黄曲霉和青枯病等重要种质的特性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抗病种质的主要植物学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多态性
        3.2.2 抗病种质的SSR遗传多样性
        3.2.3 抗黄曲霉种质的RGA分析
        3.2.4 抗青枯病种质的cDNA-AFLP分析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利用核心种质发掘抗黄曲霉和抗青枯病资源的有效性
        4.1.2 抗黄曲霉和青枯病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在育种中的利用潜力
        4.1.3 抗黄曲霉和青枯病种质的分子特性及其利用基础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花生荚壳抗黄曲霉菌侵染的鉴定方法研究及抗性种质发掘(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花生种质材料
        1.1.2 供试菌株
    1.2 方法
        1.2.1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1.2.2 接菌方法
        1.2.3 侵染情况调查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生荚壳受黄曲霉菌侵染程度的分级
    2.2 花生荚壳抗黄曲霉菌侵染鉴定方法的建立
    2.3 花生荚壳抗黄曲霉菌侵染鉴定方法的验证与抗性种质的发掘
3 讨论与结论

(6)花生荚壳抗黄曲霉菌侵染种质发掘及抗性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花生产业发展现状
        1.1.1 花生及其利用价值
        1.1.2 花生产业发展现状
    1.2 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及其防控措施
        1.2.1 黄曲霉菌与黄曲霉毒素
        1.2.2 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及其防控措施
    1.3 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抗性研究及遗传改良
        1.3.1 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抗性机制
        1.3.2 花生对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抗性遗传研究
        1.3.3 花生抗黄曲霉种质的发掘与研究进展
    1.4 关联分析原理及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1.4.1 关联分析和连锁不平衡
        1.4.2 关联分析的主要方法
        1.4.3 关联分析在花生上的应用
    1.5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花生荚壳抗黄曲霉菌侵染鉴定方法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花生荚壳受黄曲霉菌侵染程度的分级
        2.2.2 花生荚壳受黄曲霉菌侵染程度鉴定试验方法的比较
        2.2.3 花生荚壳抗黄曲霉菌侵染鉴定方法的验证
    2.3 讨论
第三章 花生荚壳抗黄曲霉菌侵染种质资源筛选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中国花生微微核心种质荚壳抗性鉴定结果分析
        3.2.2 ICRISAT和美国花生微核心种质荚壳对黄曲霉菌侵染抗性种质的发掘
    3.3 讨论
第四章 花生荚壳黄曲霉菌侵染抗性的关联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中国花生微微核心种质荚壳对黄曲霉菌侵染抗性的表型分析
        4.2.2 群体结构分析
        4.2.3 中国花生微微核心种质荚壳黄曲霉菌侵染抗性与SNP标记关联分析
        4.2.4 中国花生微微核心种质荚壳黄曲霉菌侵染抗性与SSR标记关联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7)广东花生抗黄曲霉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花生抗黄曲霉菌品种的鉴定
2 花生抗黄曲霉育种研究
3 花生抗黄曲霉菌侵染的遗传分析
4 花生对黄曲霉菌侵染的抗性机理
5 花生资源及抗性鉴定对抗黄曲霉研究的基础作用
6 展望

(8)花生对黄曲霉菌侵染抗性的分子标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花生产业发展现状
        1.2 黄曲霉菌及黄曲霉毒素
        1.3 影响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因素
        1.4 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控制技术研究
        1.5 花生抗黄曲霉抗性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1.6 分子标记及其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花生对黄曲霉侵染抗性分子标记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及仪器
        1.3 方法
    2 试验设计
        2.1 亲本材料一致性的检验
        2.2 亲本材料的黄曲霉侵染抗性检验
        2.3 显示亲本间多态性的AFLP引物
        2.4 侵染抗性鉴定实验体系的优化
        2.5 F2群体侵染抗性检测及毒素含量测定
        2.6 侵染抗性的分子标记检测
        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亲本材料的一致性
        3.2 亲本材料的黄曲霉侵染抗性鉴定结果
        3.3 显示亲本多态性的AFL引物
        3.4 抗性鉴定实验体系的优化
        3.5 F2群体抗性检测及毒素测定结果
        3.6 花生抗黄曲霉侵染分子标记的获得
第三章 花生黄曲霉侵染抗性标记的验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性分子标记在花生抗性资源材料中的分布
        2.2 抗性分子标记在后代群体中的验证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1 关于花生黄曲霉菌侵染抗性的评价标准关
    2 关于花生对黄曲霉菌侵染抗性的遗传属性
    3 关于花生黄曲霉菌侵染抗性的分子标记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的抗性鉴定和抗侵染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
        1.1.1 黄曲霉菌的简介
        1.1.2 黄曲霉毒素的概述
    1.2 花生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3 黄曲霉对花生的影响
        1.3.1 花生受黄曲霉毒素侵染的因素
        1.3.2 花生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控制技术研究
    1.4 花生黄曲霉侵染抗性研究进展
        1.4.1 抗侵染类型
        1.4.2 花生品种抗性资源
        1.4.3 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侵染抗性鉴定
        1.4.4 花生抗黄曲霉侵染的遗传分析
    1.5 花生与抗性相关的研究
        1.5.1 花生种子及荚果受黄曲霉侵染的变化与抗性关系的研究
        1.5.2 花生种子生理生化成分的变化与抗性的关系研究
        1.5.3 AFLP 标记在花生抗性方面的分析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主要药品与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黄曲霉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2.2.2 花生品种受黄曲霉侵染的抗性差异
        2.2.3 花生种子生理生化成分的变化与抗性的关系
        2.2.4 AFLP 抗性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黄曲霉菌株的筛选
        3.1.1 从土壤中分离菌株
        3.1.2 从发霉的花生上分离菌株
    3.2 菌株鉴定
        3.2.1 肉眼观察鉴定
        3.2.2 显微镜观察鉴定
    3.3 花生品种的抗性差异
    3.4 花生种子后黄曲霉侵染后生理生化成分的变化与抗性的关系
        3.4.1 多酚氧化物(PP0)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性的关系
        3.4.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性的关系
        3.4.3 过氧化氢酶(CAL)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性的关系
        3.4.4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性的关系
    3.5 花生品种 AFLP 的抗性分析
        3.5.1 花生幼苗的培育
        3.5.2 花生基因组 DNA 的提取与检测
        3.5.3 预酶切
        3.5.4 酶切-连接反应
        3.5.5 预扩增
        3.5.6 选择性扩增
        3.5.7 数据分析
4 讨论
    4.1 黄曲霉菌株的筛选鉴定
    4.2 供试花生品种抗黄曲霉的筛选鉴定
    4.3 花生种子内各种酶的变化与抗性的关系
    4.4 抗感花生品种的 AFLP 抗性分析
        4.4.1 实验材料对 DNA 质量的影响
        4.4.2 抗、感品种与抗性的关系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我国花生抗青枯病和黄曲霉病种质鉴定与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花生青枯病
    1. 1 抗青枯病侵染的遗传分析和抗性机制
    1. 2 分子标记和抗性基因研究
    1. 3 抗青枯病种质的鉴定和品种选育
2 花生黄曲霉病
    2. 1 抗黄曲霉侵染的遗传分析和抗性机制
    2. 2 分子标记和抗性基因研究
    2. 3 黄曲霉抗性种质的鉴定和品种选育
3 小结

四、花生种质资源对黄曲霉菌的抗性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 [1]花生种质资源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抗性鉴定[J]. 姜慧芳,任小平,王圣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5(03)
  • [2]花生SNP遗传图谱构建和种仁黄曲霉抗性相关QTL定位[D]. 陈宇华. 福建农林大学, 2016(04)
  • [3]花生黄曲霉侵染抗性持久性及种皮完整性对产毒的影响[J]. 姜慧芳,任小平,王圣玉,廖伯寿. 作物学报, 2006(06)
  • [4]利用花生核心种质发掘重要抗病资源及鉴定[D]. 张晓杰.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10)
  • [5]花生荚壳抗黄曲霉菌侵染的鉴定方法研究及抗性种质发掘[J]. 邱西克,康彦平,郭建斌,喻博伦,陈伟刚,姜慧芳,黄莉,李威涛,罗怀勇,雷永,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9(01)
  • [6]花生荚壳抗黄曲霉菌侵染种质发掘及抗性关联分析[D]. 邱西克.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09)
  • [7]广东花生抗黄曲霉研究进展[J]. 黎穗临. 广东农业科学, 2006(10)
  • [8]花生对黄曲霉菌侵染抗性的分子标记[D]. 雷永.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4(04)
  • [9]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的抗性鉴定和抗侵染机制研究[D]. 郭静佩. 河南师范大学, 2012(11)
  • [10]我国花生抗青枯病和黄曲霉病种质鉴定与利用研究进展[J]. 曾细华,程春明,胡金和. 作物杂志, 2015(03)

标签:;  ;  ;  

花生种质资源对黄曲霉的抗性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