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磁头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前景

音频磁头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前景

一、音频磁头的发展经过、现状和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高田玮[1](2019)在《光纤电流互感器取电电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电网的概念应运而生。供电可靠性需要大量在线监测设备提供的实时数据来保证,主要在线监测设备有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分布式行波测距监测及输电线路风偏监测等,其中利用光纤传输信号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成为研究热点。光纤电流互感器除了用于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还用于架空线的测量和保护。架空线处于野外环境中,常规电源难以向设备供电。因此在这种环境下,设备供电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在目前供电方式中,利用电流互感器从母线直接感应取能,由于电流互感器的体积较小、成本较低、可靠性高而成为实用化程度最高的方式。该类电源工作时其母线电流的工作范围从几安直至上千安,若为了满足设备的最小启动电流要求,则在大母线电流下工作时,常伴随铁芯饱和及深度饱和的现象。饱和时铁芯的励磁电流不仅会导致铁芯发热,产生的铁磁谐振还将影响电源的寿命。更重要的是,铁芯的功率输出会受到严重影响。现有电流互感器取能电源的设计中,对铁芯在饱和状态下输出功率的计算及分析只能通过外接电源电路及负载实测的方法来实现,该方法不利于铁芯及电源的设计。本文运用有限元仿真分析的方法,分析铁芯磁路模型,指导电源设计。该模型不仅可以用于指导光纤电流互感器取电电源设计,还可以用于其他在线监测设备的电源设计。首先在对电流互感器感应取电的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电路模型,分析了铁芯尺寸、负载阻值等参数对铁芯输出功率、饱和程度的影响;建立了磁路模型,分析了在含气隙铁芯中,气隙尺寸对铁芯输出功率及饱和的影响,并推导出含气隙参数的功率计算公式。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 EM建立了闭合铁芯和带气隙铁芯的模型。通过变换模型的原边电流、负载阻值、铁芯尺寸和气隙大小,仿真得到了二次侧电压大小及波形,并验证了各参数对铁芯功率及饱和程度的影响,对加气隙方法可有效的减轻铁芯饱和程度进行了验证。通过实测与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因此可由该模型确定铁芯及电源设计时的最终参数。论文的最后提出了一种取能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路设计方案,使电源在一次电流波动于20A至1000A时稳定供能,无明显发热。实验表明,利用本文所建立的电流互感器取能电源模型可以有效地指导实际的电源设计。

李蓓[2](2017)在《铁基非晶磁粉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磁粉芯作为一种功能材料具有存储和电磁转换的作用,被广泛应用在变压器、电感、滤波器、开关电源等电子器件中。由于电子元器件逐步向高精度、高灵敏度、大容量以及小型化方向发展,因此就要求磁粉芯具有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高磁导率、低损耗等优异的性能。FeSiB非晶磁粉芯的饱和磁感应强度较高、损耗较低、直流偏置性能好以及耐腐蚀性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FeSi B非晶磁粉芯的磁导率低,不能满足电子产品高精度、小型化等发展要求。本论文首先通过对FeSiB非晶磁粉芯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来提高非晶磁粉芯的性能;然后以较小粒径的坡莫合金(FeNi50)粉末作填充材料,制备FeSiB/FeNi50复合磁粉芯进一步提升磁粉芯的磁导率。本论文研究了包覆剂种类与含量、成型压力与成型方式、退火温度对FeSiB非晶磁粉芯密度、磁导率、损耗、品质因数等性能的影响;然后在对FeSiB非晶磁粉芯制备工艺研究的基础上,考察坡莫合金粒径与含量、包覆剂含量、退火方式对FeSiB/FeNi50复合磁粉芯性能的影响。通过对FeSiB制备工艺条件的逐步优化得出非晶磁粉芯的最佳制备工艺:用4wt.%的DC805作包覆剂、在1400MPa条件下压制成型、在400℃温度条件下退火1h。在50mT外加磁场和10100kHz频率范围内,此最佳工艺制备的非晶磁粉芯的磁导率达到32.63,磁粉芯的损耗降低至70.53W/kg。基于对FeSiB非晶磁粉芯制备工艺的探究,实验选取DC805作包覆剂、压制条件为1400MPa、退火温度为400℃等工艺参数来制备FeSiB/FeNi50复合磁粉芯。添加坡莫合金粉末后,混合粉末的饱和磁感应强度最高为1.493T。与FeSiB非晶粉末的饱和磁感应强度相比,混合粉末的饱和磁感应强度最高提升了60.7%。当坡莫合金含量为10wt.%时,混合粉末的饱和磁感应强度最高。含有-800目坡莫合金粉末的复合磁粉芯的磁性能比含有-200+400目、-600+800目坡莫合金的复合磁粉芯好。此时,复合磁粉芯的磁导率为38.02,损耗为40.69W/kg,品质因数Q高达110.6。与FeSiB非晶磁粉芯的最佳性能相比,复合磁粉芯的磁导率升高了将近20%,损耗也降低了将近二分之一,且复合磁粉芯的品质因数高。-800目坡莫合金含量为15wt.%时,复合磁粉芯的磁导率最高,为43.5。与FeSiB非晶磁粉芯的磁导率相比,复合磁粉芯的磁导率升高了33.3%。随着包覆剂含量的增加,FeSiB/FeNi50复合磁粉芯的磁导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合适的包覆剂含量为3wt.%。此时复合磁粉芯的磁导率为46.27,比FeSiB非晶磁粉芯的磁导率升高了41.8%;复合磁粉芯的损耗为34.16W/kg,比FeSiB非晶磁粉芯的损耗低了51.6%。制备FeSiB/FeNi50复合磁粉芯的最佳工艺为:选用15wt.%的-800目坡莫合金、以3wt.%的DC805做包覆剂、在1400MPa压力下压制成型并在400℃的温度条件下退火1h,退火时的升温速率为10℃/min,随炉冷却至室温。

黄心怡[3](2017)在《高性能电流互感器及其取电电源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电流互感器广泛应用于在线检测系统中,为在线自动检测设备提供了有效的电源,但是由于目前的电流互感器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进行分析并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几种供能电源的方式,激光、太阳能以及感应供电方式的工作原理,并且分析了其优缺点,最终综合考虑选择了感应取电方式作为本文的研究方向。之后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对取电电源的结构以及其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对取电电源进行了模型的搭建。研究了气隙、磁性材料以及磁芯尺寸等因素对于磁芯输出功率的影响。之后对取电电源的设计需求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取电电源的结构,重点对取电电源结构中的转换电路进行了主要分析和设计。在几种基本的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中选择了较为适合本文的电路模型,之后根据计算得到的元件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试验。介绍了无线数据终端的RF性能的测试。包括了无线通信、无线数据终端、射频性能极其指标。搭建了RF性能测试的环境,介绍了RF性能四个指标:参考灵敏度、最大输出功率、载波频率误差以及载波相位误差的测试目的、测试原理,以及分GSM900/DCS1800和LTE两个频段介绍了其测试步骤和测试技术要求。之后对某厂家进行了GSM900/DCS1800和LTE两个频段的射频性能四个指标的实测,得出结果进行分析,与测试技术要求比较分析其射频性能是否合格。

高建波[4](2016)在《FeSiAl磁粉芯的制备工艺与软磁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FeSiAl磁粉芯具有价格低廉,软磁性能优异的特点,在电力行业中特别是开关电源技术上、滤波器、扼流器等电子元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电子元器件向高频化、小型化、高功率化发展,对FeSiAl磁粉芯软磁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FeSiAl磁粉芯高频下损耗高,易发热,限制了其在高频宽频下应用。FeSiAl磁粉芯的性能与粉末的状态,绝缘粘接,压制成型以及退火工艺密切相关,本论文针对FeSiAl磁粉芯存在的问题开展工作,通过探究粉末形貌和粒径配比,获取损耗最低的配比,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的包覆粘接材料,探究包覆粘接工艺对磁粉芯性能的影响;探究合适的成型和热处理工艺,获取最优的工艺参数,制备出低损耗、高磁导率、高品质因数的FeSiAl磁粉芯,并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软磁交流测量仪、PPMS等手段分析磁粉芯的性能,深入探究影响磁粉芯性能的机理。选取扁平状粉末与絮状粉末以及1:1混合粉末制备磁粉芯,研究表明扁平状粉末制备的磁粉芯具有较好的软磁性能,絮状粉末性能最差,两者混合粉末制备的磁粉芯性能处于两者之间;选取两种形貌的颗粒比值为1:2、1:1、2:1、3:1比例开展实验,发现随着扁平状粉末含量的增加,损耗降低,磁导率升高,磁粉芯软磁性能提升。利用扁平化粉末制备磁粉芯,选取120目、200目、300目、400目等单一粒径的扁平状粉末制备磁粉芯,研究发现粉末粒径越大,磁导率越高,损耗越高,500℃保温0.5h,粒径为120目的磁粉芯在f=65kHz,Bm=50mT条件下,损耗为80W/kg,磁导率为42.4,品质因数为8.7;选取120目和200目的粉末混合,在两者的比例为1:2时,磁粉芯具有最佳的软磁性能;选取120目、200目、300目粉末混合,在120目与200目两者的比例为1:2的基础上,添加300目粉末,研究发现磁粉芯损耗增加,磁导率下降,但是品质因数升高。粘接剂对磁粉芯的性能有很大影响,选取有机硅树脂、水玻璃、DC-805抗高温硅酮树脂作为粘接剂,研究发现DC-805抗高温硅酮树脂制备的磁粉芯,具有最佳的软磁性能,随着粘接剂含量的增加,磁粉芯损耗降低,品质因数升高,磁导率减小,粘接剂的含量为7%时,磁粉芯的品质因数较高。探究压制压力、保压时间和升压速度对磁粉芯的影响,在1200MPa压制压力下,磁粉芯的磁导率最高,损耗最低,磁粉芯磁导率随着压制压力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磁粉芯的损耗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保压时间对磁粉芯性能没有较大影响。退火是磁粉芯获得优良软磁性能的有效手段,本论文通过选取300℃到800℃之间进行热处理,随着温度升高,磁导率增加趋势变大,在700℃左右退火时,磁粉芯磁导率达到最高,退火温度继续升高,磁导率下降;磁粉芯的损耗同时在下降,矫顽力在降低,磁粉芯在700℃退火后,f=65kHz,Bm=50mT条件下工作,损耗为14.6W/kg,品质因数为65,磁导率为90。研究发现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磁粉芯的磁导率会降低,但变化幅度较小,表明FeSiAl磁粉芯具有恒磁导率。

张晋辉,姚国强[5](2016)在《传承与创新——新时期中国电影声音发展剖析》文中提出中国电影有声时代的到来及声音在电影中的推广应用,其进程与世界电影发展进程基本同步。因中国电影受国情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较之别国尤为深重,且观众接受习惯、市场因素及影片制作的科技水平都对电影声音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其中,带给中国电影声音创作影响最深远的因素,与中国电影发展进程中的因素基本一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政治运动和评价标准,特别在经历了"文革"的颠沛顿挫后,中国电影重新焕发了青春,而中国电影声音的发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新时期,创作观念、声音理论、艺术教育等方面,电影声音都作出了努力并取得了不凡成绩,这给声音研究打下了学理基础。

赵定武[6](2015)在《FeSiAl磁粉Cr/Mn合金化及其表面处理工艺和磁粉芯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硅铝粉及其磁粉芯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低损耗,优良的高频性能及高性价比,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主要分两部分来研究铁硅铝合金粉及其磁粉芯,一方面采用市面购买的铁硅铝合金粉作原材料,重点研究磁粉表面绝缘处理工艺;另一方面用真空电弧熔铸及球磨法自制铁硅铝合金粉,并掺入Cr、Mn。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粉末形貌,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粉末的晶体结构、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粉末的饱和磁化强度。采用软磁交流测试仪检测铁硅铝磁粉芯的损耗,用LCR测试仪测试磁粉芯的电感和品质因数,用软磁直流测试仪测试有效截面积和有效长度,从而算得磁粉芯的有效磁导率。研究结果表明:1、对购买的铁硅铝粉进行20h、40h、60h的球磨后,发现经40h球磨后的粉扁平化程度较20h好,粉的粒径也得到充分细化,且团聚现象不明显。经60h球磨后的粉虽然扁平化程度较大,但出现了大量的团聚片状粉。2、用双氧水对购买的铁硅铝粉进行氧化。分别选用浓度为10%和30%的双氧水,结果表明浓度为30%时损耗较小,有效磁导率较小,品质因数较大,饱和磁化强度较小。采用浓度为30%的双氧水,处理时间分别为3min到5h,功率损耗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5h时达到57.33 W/kg,有效磁导率随氧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品质因数随氧化时间延长而升高,饱和磁化强度随反应时间延长而降低,但下降幅度不大。3、成型压力对磁粉芯磁性能有影响。当成型压力在1850MPa时,功率损耗最小,磁粉芯磁导率随成型压力的增大而增大,磁粉芯的品质因数随成型压力的增加而不断增大。4、在300℃到900℃的温度下对购买的铁硅铝磁粉进行10min的硼化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磁粉芯损耗基本呈下降趋势,磁粉芯磁导率随着硼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品质因数基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饱和磁化强度随硼化时间的延长基本呈现下降趋势。在900℃条件下,以不同浓度的硼酸处理,当浓度小于4%时,功率损耗随浓度升高而降低,当浓度大于4%时,功率损耗随浓度升高而升高,当硼酸浓度达到4%时,损耗可降低到40.82 W/kg,随着硼酸浓度增加磁导率逐渐降低,品质因数在浓度为4%时达到最大值56,饱和磁化强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硼化时间的延长,磁粉芯的功率损耗降低,磁导率减小,品质因数上升,饱和磁化强度随着硼化时间的延长而呈现降低的趋势。5、将质量分数分别为0.5%到6%的Cr掺入标准成分的FeSiAl合金中,随着Cr含量的增加,磁粉芯损耗呈下降趋势,当Cr含量达到6%时,磁粉芯损耗降到24.38 W/kg。磁导率随Cr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磁粉芯的品质因数随着Cr含量的提高而上升。6、将质量分数分别为0.5%到2%的Mn掺入标准成分的FeSiAl合金中,结果表明,随着Mn含量的提高,磁粉芯的损耗先降低后升高,在Mn含量为1.5%时达到最低35.2 W/kg,磁导率随Mn含量升高而升高,品质因数随Mn含量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李来利[7](2015)在《二维电磁镊装置的设计和仿真》文中研究说明磁镊是通过施加外部梯度磁场来操控场中的可磁化微粒,进而操纵与之相连的生物样品。与其他显微操控技术如原子力显微镜、玻璃微针、光镊等相比,磁镊拥有很好的测量和操纵能力、装置较简单以及无机械接触、无光损伤等优势,已经成功的应用到了许多生物领域。此外,典型的生物材料对磁场不敏感,磁力仅作用于导磁性微粒,不会发生不必要的捕获。这些特点使得磁镊在生物学领域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文主要做了如下研究:首先,概述了磁镊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工作过程、操控特点以及理论原理并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磁镊系统核心部分磁路,给出了两种磁场产生方案,并分析了各自特点,选定以电磁磁路为核心的磁镊装置设计。其次,设计了一个四极子电磁镊系统,能够在垂直平面内的对磁性微粒施加任意的2D方向上磁力,用于操控及测量生物样品的实验研究。基于Solidworks的三维建模和电磁铁的基础对电磁驱动系统装置进行了结构设计并介绍了其选材加工。基于大电流功率放大器0PA548设计了四路压控恒流源用于驱动四个线圈。分别分析了系统的磁场、磁路和磁力,基于磁单极子近似和矢量叠加原理建立了描述系统产生的磁场和磁球所受磁力的理论模型,并进一步对该分析力模型进行了简化推导。最后,以电磁场有限元分析为基础,采用ANSYS软件定量对四极子电磁驱动系统工作区域内的三维静态电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基于ANSYS仿真计算:分析了系统磁阻与磁场强度的关系,并对系统结构进行了优化,减小了线圈产热问题,提高了系统性能,演示了梯度磁场的产生以及控制。并在已有力学模型基础上,采用ANSYS仿真计算对驱动电流与磁球受力平衡位置的关系进行了修正,以准确描述我们设计的装置。仿真结果证明,控制施加的标准化线圈电流该系统装置能够在XZ平面内产生2D方向的磁力,且能够在工作中心附近区域内线性的移动磁阱平衡点,将磁球稳定到所期望的位置。

付碧高[8](2014)在《SAE公司硬盘磁头新产品开发项目进度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脑制造业产品更新换代变得非常快速,为了提高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和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对产品开发的周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硬盘工业中,存在着投资大,变化大,不确定因素多的特点。项目管理作为一种高效的管理方式进入到企业的各个行业,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其中项目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SAE公司硬盘磁头新产品开发项目进度管理”为研究课题,全面分析了SAE磁头产品开发项目中所采用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关键链法、WBS、PERT和挣值分析法等。首先介绍了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了SAE新产品开发项目进度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普遍问题,建立WBS,优化工作的先后顺序,制定磁头开发项目进度计划,运用项目进度管理的相关方法和工具制定项目进度网络图、甘特图,进行资源配置优化。在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中,运用WBS方法对项目工作进行有效分解,形成各个相对独立并且易于控制和核算的工作单元,通过对项目时间进行排序和工作单元时间估算,制定初步项目进度计划,结合SAE公司的实际资源,运用关键链与甘特图方法进行优化从而形成最终磁头开发项目进度计划。采用挣值法对项目实际进度进行检查和分析,针对进度偏差进行有效分析与控制,根据项目自身特点制定了项目进度保证措施,形成了对项目进度的科学化管理。本文总结了SAE公司新产品开发在进度管理方面的经验,对进度管理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改善措施与建议,本文对于项目进度管理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可为SAE公司的类似项目的进度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意义。

王兴华[9](2014)在《块体铁基非晶纳米晶磁性材料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工艺》文中提出软磁材料是一种具有高饱和磁感应强度、高磁导率和低矫顽力的一类磁性材料。其中,铁基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以其优异的软磁性能、力学性能和低廉的成本,在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非晶形成能力的限制,获得的合金成分单一、尺寸较小,严重制约了铁基非晶纳米晶合金的应用。因此,开发新的铁基非晶纳米晶合金体系,探索块体非晶纳米晶合金的制备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Fe-Si-B系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元素替代法进行成分设计。通过机械合金化技术(MA)制备铁基非晶纳米晶合金磁性粉体,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获得块体铁基非晶纳米晶合金磁性材料。研究Si和过渡金属元素M(M=Cu, Zr,Nb, Mo)对合金粉体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和磁性的影响;研究SPS烧结过程中,烧结温度、烧结压力、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等烧结工艺参数对烧结块体的影响;研究M对烧结块体微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磁性等的影响。通过MA技术成功制备了Fe78Si13B9、Fe75M(M=Zr, Nb, Mo)3Si13B9、Fe77Cu1Si13B9和Fe74Cu1M3Si13B9非晶合金粉体。研究结果表明,Si元素对Fe-Si-B系合金的非晶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没有添加Si元素的Fe85Nb6B9和Fe84Cu1Nb6B9采用MA只能获得纳米晶合金;Zr、Nb、Mo和Cu元素的添加可缩短Fe-Si-B系合金在MA过程中形成非晶的时间;其中,Zr和Nb元素可提高非晶合金粉体的热稳定性,而Mo和Cu元素则相反;采用MA技术制备的非晶合金粉体具有软磁材料典型的内禀磁特性,八种非晶合金粉体的矫顽力Hc从下小到大依次为:Fe77Cu1Si13B9<Fe74Cu1Zr3Si13B9<Fe74Cu1Nb3Si13B9<Fe75Zr3Si13B9<Fe75Nb3Si13B9<Fe78Si13B9<Fe74Cu1Mo3Si13B9<Fe75Mo3Si13B9。在SPS烧结过程中,烧结温度、烧结压力、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等烧结工艺参数对烧结块体的组织结构、致密度、力学性能和磁性具有显着影响。其中,烧结温度的升高可显着提高烧结块体的致密度、抗压强度和饱和磁化强度,使烧结块体的矫顽力和电阻率降低,但烧结温度过高会导致烧结块体中析出大量bcc α-Fe(Si)固溶体和六方结构的Fe2B化合物,使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磁性能变差,最佳烧结温度应选择在晶化峰温度Tp附近。烧结压力的增大可显着提高烧结块体的致密度、抗压强度和显微硬度,且能使烧结块体的磁性得到改善,但烧结压力的增大会促进烧结块体中非晶相发生晶化转变。升温速率的提高可抑制非晶相的晶化,使非晶粉体在烧结过程中更容易形成非晶相或尺寸均匀的纳米晶相,且能够使烧结块体的力学性能和磁性能得到改善。保温时间的延长可促进非晶相的晶化,使晶化相的晶粒尺寸增大,过长的保温时间会导致烧结块体的力学性能和磁性严重恶化,Fe77Cu1Si13B9最佳保温时间应为10min。通过SPS技术成功制备了Fe78Si13B9、Fe75M(M=Zr, Nb, Mo)3Si13B9、Fe77Cu1Si13B9和Fe74Cu1M3Si13B9八种块体非晶纳米晶磁性材料。研究结果表明,Zr和Nb元素可显着抑制非晶合金粉体在SPS烧结过程中的晶化转变,Mo和Cu元素则会促进非晶粉体的晶化;Zr、Nb和Mo元素的添加均使烧结块体的软磁性能发生恶化,其中,Mo元素的影响最为显着;Cu元素在烧结过程中可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使烧结块体的致密度、力学性能和软磁性能得到改善。八种烧结块体矫顽力Hc从小到大依次为: Fe77Cu1Si13B9<Fe74Cu1Zr3Si13B9<Fe78Si13B9<Fe74Cu1Nb3Si13B9<Fe74Cu1Mo3Si13B9<Fe75Zr3Si13B9<Fe75Nb3Si13B9<Fe75Mo3Si13B9,其中,Fe77Cu1Si13B9的抗压、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分别为2.3GPa、158.65emu/g和28.34Oe,要明显优于Fe75Mo3Si13B9的1.6GPa、148.42emu/g和47.49Oe。

王京夫[10](2013)在《碳元素掺杂对铝基非晶形成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选择Al88Ni6Y6非晶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机械合金化法成功制备了Al88Ni6Y6+x wt.%石墨/石墨烯(x=0,0.2,0.5和0.8)非晶基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制得的粉末进行了测试分析,探讨不同结构类型的C元素单质对于基体合金物相组成、微观形貌、热稳定性以及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制备块体Al基非晶复合材料,初步对烧结块体的密度、物相组成、微观形貌、热力学性质以及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并探讨掺杂元素和烧结温度对于块体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或石墨烯掺杂均显着提高基体合金的热稳定性和非晶形成能力。掺杂石墨及延长球磨时间均会明显改变合金的晶化模式。x=0.5和0.8wt.%的掺杂量有利于缩短基体合金的非晶化进程,x=0.2wt.%的掺杂量则会延长非晶化进程。掺杂石墨会产生独特的碎屑状微观形貌,有利于微观组织细化,但也会导致团聚现象加剧。石墨掺杂极大地提高了Al基非晶合金的玻璃转变温度(Tg)、初始晶化温度(Tx1)、晶化峰温度(Tp)和过冷液相区(ΔTx)范围。同时适当的掺杂量可以提高晶化激活能(当x=0.8wt.%、球磨时间为200h时,Ex1、Ep1分别为500.6KJ/mol和489.4KJ/mol)。延长球磨时间,激活能普遍减低。另外,石墨可以降低合金的结晶速率常数νT,拓宽ΔTx范围,有利于提高非晶形成能力。但合金的热稳定性和非晶形成能力并不一致变化,它们由不同的机理所决定;掺杂石墨烯会显着改变合金的晶化模式,但延长球磨时间对于晶化模式的影响作用减弱。石墨烯对于缩短基体合金非晶化进程的作用并不明显,当x=0.2和0.5wt.%时非晶化进程与基体合金基本一致,当x=0.8wt.%时会延长非晶形成时间。掺杂石墨烯会产生独特的层片状微观形貌,适当掺杂量有利于微观组织细化,过量掺杂会增大颗粒尺寸,也会导致团聚现象加剧。石墨烯掺杂极大地提高了基体合金的Tg、Tx1、Tp和ΔTx值,但增加掺杂量和延长球磨时间对于热力学特征参数的提升并不明显。初始晶化焓与热力学特征参数间存在良好的负相关性。适当的掺杂量可以提高晶化激活能(当x=0.5wt.%、球磨时间为200h时,Ex1、Ep1分别为672.2KJ/mol和560.1KJ/mol)。延长球磨时间,激活能普遍减低。另外,石墨烯也可以降低合金的结晶速率常数νT,拓宽ΔTx范围(当x=0.8wt.%、球磨时间为200h时,ΔTx=362K),有利于提高非晶形成能力。对Al88Ni6Y6+0.8wt.%石墨/石墨烯非晶基复合粉末在不同烧结温度下制得试样的测试结果显示:烧结块体均完全晶化,未能成功制备出Al基大块非晶基复合材料。块体的相对密度和显微硬度具有类似的变化趋势。无论是掺杂石墨或是石墨烯的试样,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密度和显微硬度均随之增加,掺杂0.8wt.%石墨烯、烧结温度为1200℃的试样,其密度和维氏硬度分别为4.24g/cm3和375HV,但相同烧结温度下掺杂石墨的试样表现出更高的密度和显微硬度。微观形貌分析显示各块体致密程度并不高,微观组织中颗粒间的结合力以机械力为主,较弱的原子间结合力是导致密度和显微硬度相对较低的原因。烧结工艺参数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探索和优化。

二、音频磁头的发展经过、现状和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音频磁头的发展经过、现状和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光纤电流互感器取电电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光纤电流互感器高压侧供能常用方式
    1.3 取能CT设计的关键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取能CT的原理分析
    2.1 电磁学理论
        2.1.1 磁通连续性原理
        2.1.2 安培环路定理
        2.1.3 电磁感应定律
    2.2 取电电源的电路模型
        2.2.1 取电原理
        2.2.2 取电CT输出功率分析
    2.3 取能电源的磁场分析
        2.3.1 铁芯材料特性
        2.3.2 铁芯饱和对感应电动势的影响
        2.3.3 影响铁芯饱和的因素
        2.3.4 开口铁芯的磁路模型及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取能CT的仿真分析
    3.1 Ansys EM简介及仿真过程
        3.1.1 Ansys EM介绍
        3.1.2 电磁场在有限元中的应用
        3.1.3 仿真过程
    3.2 闭合铁芯分析
        3.2.1 建模参数设置
        3.2.2 原边电流对二次电压的影响
        3.2.3 铁芯尺寸对二次电压的影响
        3.2.4 负载对电压的影响
    3.3 含气隙铁芯分析
        3.3.1 建模参数设置
        3.3.2 气隙大小对二次电压的影响
        3.3.3 原边电流对电压的影响
        3.3.4 负载对电压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数据分析
    4.1 铁芯与副边匝数设计
    4.2 实验过程及实测数据
    4.3 仿真数据与实测结果对比
        4.3.1 数据对比图
        4.3.2 波形对比
        4.3.3 磁感应云图对比
        4.3.4 仿真数据三维图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源硬件设计
    5.1 过压保护及开关管控制模块
        5.1.1 过压保护
        5.1.2 开关管控制
    5.2 整流滤波模块
    5.3 直流电压转换模块
    5.4 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2)铁基非晶磁粉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衡量软磁材料的重要指标
    1.3 软磁材料概述
        1.3.1 晶态软磁材料
        1.3.2 非晶态软磁材料
        1.3.3 纳米晶软磁材料
    1.4 非晶软磁材料的制备与分类
        1.4.1 非晶软磁材料制备方法
        1.4.2 非晶软磁材料的分类
    1.5 磁粉芯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1.5.1 铁粉芯
        1.5.2 铁硅铝粉芯
        1.5.3 坡莫合金粉芯与钼坡莫合金粉芯
        1.5.4 非晶纳米晶磁粉芯
    1.6 磁粉芯性能的影响因素
        1.6.1 粉末制备工艺及形貌对磁性能的影响
        1.6.2 粉末粒度对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1.6.3 包覆工艺对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1.6.4 压力对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1.6.5 热处理工艺对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1.7 本课题的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1.7.1 选题背景
        1.7.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FeSiB非晶粉末与坡莫合金粉末
        2.1.2 有机包覆剂
    2.2 制备工艺流程
        2.2.1 FeSiB非晶磁粉芯制备工艺流程
        2.2.2 复合磁粉芯制备工艺流程
    2.3 实验设备
    2.4 样品性能测试与表征方法
第三章 FeSiB非晶磁粉芯工艺优化
    3.1 引言
    3.2 原始材料性能检测
        3.2.1 FeSiB非晶粉末
        3.2.2 Dow Corning RSN-0805 树脂性能表征
    3.3 不同包覆剂种类对FeSiB非晶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3.3.1 试验方法
        3.3.2 包覆剂种类对FeSiB非晶磁粉芯磁性能的影响
        3.3.3 包覆剂种类对FeSiB非晶磁粉芯微观形貌的影响
    3.4 包覆剂含量对非晶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3.4.1 包覆剂含量对密度的影响
        3.4.2 包覆剂含量对磁性能的影响
    3.5 压力对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3.5.1 压力对密度的影响
        3.5.2 压力对磁性能的影响
        3.5.3 压力对磁粉芯微观形貌的影响
    3.6 退火温度对磁粉芯磁性能的影响
        3.6.1 实验方法
        3.6.2 退火温度对磁粉芯磁性能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磁粉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FeNi50合金粉末组织结构与性能
    4.3 FeSiB/FeNi50混合粉末的磁性能
    4.4 FeNi50合金粒径对复合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4.4.1 试验方法
        4.4.2 FeNi50合金粉末粒径对复合磁粉芯密度的影响
        4.4.3 FeNi50合金粉末粒径对复合磁粉芯磁性能的影响
    4.5 FeNi50合金含量对复合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4.5.1 实验方法
        4.5.2 FeNi50合金含量对复合磁粉芯密度的影响
        4.5.3 FeNi50合金含量对复合磁粉芯磁性能的影响
    4.6 包覆剂含量对复合磁粉芯磁性能的影响
    4.7 退火方式对复合磁粉芯磁性能的影响
    4.8 FeSiB/FeNi50复合磁粉芯的温度稳定性
    4.9 本章小结
结论
论文的创新点
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高性能电流互感器及其取电电源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供电电源种类现状
        1.2.1 激光供能
        1.2.2 太阳能供能
        1.2.3 感应取电供能
    1.3 本文所做工作
第二章 影响高性能电流互感器因素
    2.1 取电电源模型搭建
        2.1.1 取电电源的基本原理及模型
        2.1.2 输出功率试验
    2.2 磁芯气隙的影响
        2.2.1 磁芯饱和的影响以及分析
        2.2.2 基本原理分析以及磁芯加入气隙的影响
    2.3 磁芯材料的影响分析
        2.3.1 磁性材料特征
        2.3.2 基本磁化曲线
        2.3.3 铁芯材料的选择
    2.4 铁芯尺寸大小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取电电源线路的设计
    3.1 取电电源设计的要求分析
    3.2 取电电源的结构
    3.3 转换电路的设计
        3.3.1 整流电路的选择与设计
        3.3.2 滤波电路的选择与设计
    3.4 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的仿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线数据终端测试
    4.1 测试环境的搭建
    4.2 测试原理与测试过程
        4.2.1 参考灵敏度
        4.2.2 最大输出功率
        4.2.3 载波频率误差
        4.2.4 载波相位误差
    4.3 测试结果及其分析
        4.3.1 GPRS频段测试结果
        4.3.2 EGPRS(MCS-5)频段测试结果
        4.3.3 LTE频段测试结果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FeSiAl磁粉芯的制备工艺与软磁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软磁材料概述
        1.2.1 金属软磁
        1.2.2 铁氧体软磁
        1.2.3 非晶软磁
        1.2.4 纳米晶软磁
    1.3 磁粉芯材料概述
        1.3.1 磁粉芯的分类
        1.3.2 磁粉芯的制备工艺
        1.3.3 衡量FeSiAl磁粉芯的重要指标
        1.3.4 FeSiAl磁粉芯的前景与展望
    1.4 选题意义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 选题意义、背景与目的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性能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样品与设备
        2.2.1 实验样品
        2.2.2 实验主要设备
    2.3 FeSiAl制备的工艺流程
        2.3.1 粉末分筛
        2.3.2 粉末预处理
        2.3.3 粉末配比
        2.3.4 绝缘包覆
        2.3.5 压制成型
        2.3.6 退火处理
    2.4 FeSiAl磁粉芯的性能表征
        2.4.1 FeSiAl磁粉芯粉末结构表征
        2.4.2 FeSiAl磁粉芯形貌分析
        2.4.3 FeSiAl磁粉芯磁性能测试
        2.4.4 FeSiAl磁粉芯密度的测量
第三章 粉末形态对FeSiAl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粉末微观形貌对FeSiAl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3.2.1 粉末的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表征
        3.2.2 颗粒的微观形貌对FeSiAl磁粉芯磁性能的影响
        3.2.3 不同微观形貌粉末的配比对FeSiAl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3.3 颗粒配比对FeSiAl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3.3.1 粉末的粒径对FeSiAl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3.3.2 两种不同粒径粉末的混合对FeSiAl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3.3.3 三种不同粒径粉末的混合对FeSiAl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绝缘粘接对FeSiAl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粘接剂的种类对FeSiAl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4.3 粘接剂的含量对FeSiAl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成型与热处理工艺对FeSiAl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压制成型工艺对磁粉芯的性能影响
        5.2.1 压制压力对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5.2.2 保压时间对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5.2.3 升压速率对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5.3 退火工艺对磁粉芯的性能影响
    5.4 FeSiAl磁粉芯的最佳成型工艺
    5.5 测试温度对磁粉芯的性能的影响
    5.6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传承与创新——新时期中国电影声音发展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期的电影声音观念: 延伸和拓展
二、新时期的电影录音技术: 吸收和创新
三、新时期的电影声音教育: 相传和勃发
四、结语: 复兴和提升

(6)FeSiAl磁粉Cr/Mn合金化及其表面处理工艺和磁粉芯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软磁材料
        1.2.1 软磁材料的发展过程
        1.2.2 软磁材料的种类
    1.3 铁硅铝粉制备方法
        1.3.1 机械合金化法
        1.3.2 雾化法
    1.4 磁粉芯
        1.4.1 磁粉芯的发展历程
        1.4.2 磁粉芯的种类
        1.4.3 铁硅铝合金磁粉芯
        1.4.4 软磁磁粉芯的现状和展望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铁硅铝合金及其磁粉芯的制备工艺
        2.1.1 工艺流程
        2.1.2 材料的成分配比
        2.1.3 合金的熔炼及破碎
        2.1.4 合金粉的球磨
        2.1.5 合金粉的表面绝缘化
        2.1.6 磁粉芯的冷压成型
        2.1.7 磁粉芯的退火处理
        2.1.8 绕线制环
    2.2 结构分析和性能测试
        2.2.1 合金粉的形貌分析
        2.2.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2.3 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饱和磁化强度
        2.2.4 功率损耗的分析
        2.2.5 磁粉芯有效磁导率及品质因数的研究
第三章 FeSiAl磁粉双氧水氧化工艺及其磁粉芯性能的研究
    3.1 FeSiAl粉经球磨后的形貌分析
    3.2 FeSiAl粉和FeSiAl氧化粉晶体结构分析
    3.3 双氧水浓度对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3.3.1 双氧水浓度对磁粉芯功率损耗的影响
        3.3.2 双氧水浓度对磁粉芯有效磁导率的影响
        3.3.3 双氧水浓度对磁粉芯品质因数的影响
        3.3.4 双氧水浓度对磁粉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
    3.4 双氧水氧化时间对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3.4.1 双氧水氧化时间对磁粉芯功率损耗的影响
        3.4.2 双氧水氧化时间对磁粉芯有效磁导率的影响
        3.4.3 双氧水氧化时间对磁粉芯品质因数的影响
        3.4.4 双氧水氧化时间对磁粉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
    3.5 压强对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3.5.1 压强对磁粉芯损耗的影响
        3.5.2 压强对磁粉芯密度及磁导率的影响
        3.5.3 压强对磁粉芯的品质因数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FeSiAl粉硼化工艺及其磁粉芯性能研究
    4.1 FeSiAl硼化粉晶体结构分析
    4.2 硼化温度对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4.2.1 硼化温度对磁粉芯功率损耗的影响
        4.2.2 硼化温度对磁粉芯有效磁导率的影响
        4.2.3 硼化温度对磁粉芯品质因数的影响
        4.2.4 硼化温度对磁粉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
    4.3 硼酸浓度对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4.3.1 硼酸浓度对磁粉芯损耗的影响
        4.3.2 硼酸浓度对磁粉芯有效磁导率的影响
        4.3.3 硼酸浓度对磁粉芯品质因数的影响
        4.3.4 硼酸浓度对磁粉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
    4.4 硼化时间对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4.4.1 硼化时间对磁粉芯功率损耗的影响
        4.4.2 硼化时间对磁粉芯磁导率的影响
        4.4.3 硼化时间对磁粉芯品质因数的影响
        4.4.4 硼化时间对磁粉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
    4.5 氧化工艺和硼化工艺的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合金元素对铁硅铝磁粉及其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5.1 掺Cr/Mn对磁粉芯功率损耗的影响
    5.2 掺Cr/Mn对磁粉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
    5.3 掺Cr/Mn对磁粉芯有效磁导率的影响
    5.4 掺Cr/Mn对磁粉芯品质因数的影响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本文创新点
有待进一步的开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二维电磁镊装置的设计和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单分子操纵技术简介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磁镊研究现状
        1.3.2 国内磁镊研究现状
        1.3.3 本章小结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论文的主要章节安排
第二章 磁镊的原理
    2.1 磁镊系统概述
        2.1.1 磁镊系统构成及原理
        2.1.2 磁镊理论原理
    2.2 磁路方案
        2.2.1 永磁磁路
        2.2.2 电磁磁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磁镊系统的设计与理论建模
    3.1 电磁驱动系统
        3.1.1 结构设计
        3.1.2 选材与加工
    3.2 线圈驱动系统
        3.2.1 压控恒流源电路的设计
        3.2.2 线圈驱动系统的搭建
    3.3 理论建模
        3.3.1 磁场的分析
        3.3.2 磁路的分析
        3.3.3 磁力的分析
        3.3.4 简化力模型的推导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磁驱动系统的有限元分析
    4.1 电磁场有限元分析概述
        4.1.1 电磁场理论基础
        4.1.2 ANSYS电磁场有限元分析
    4.2 四极子电磁驱动系统有限元建模
    4.3 有限元仿真结果与分析
        4.3.1 系统分析与结构优化
        4.3.2 梯度磁场的产生与控制
        4.3.3 磁力模型的修正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SAE公司硬盘磁头新产品开发项目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1.4.1 研究思路
        1.4.2 结构安排
第二章 SAE 公司 PIH 磁头开发项目现状
    2.1 SAE 公司概况和 PIH 磁头介绍
        2.1.1 SAE 公司概况
        2.1.2 硬盘和磁头介绍
    2.2 PIH 磁头开发项目现状及问题分析
        2.2.1 项目组织结构分析
        2.2.2 磁头开发项目流程分析
        2.2.3 PIH 磁头开发项目进度现状及问题分析
    2.3 PIH 磁头开发项目进度控制的关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编制 PIH 磁头项目开发进度计划
    3.1 PIH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方法分析
    3.2 确定 PIH 项目工作划分
        3.2.1 PIH 项目 WBS 划分
        3.2.2 确定项目工作顺序
        3.2.3 绘制网络图
    3.3 编制 PIH 项目进度计划 Gantt 图
        3.3.1 PIH 项目初步进度计划 Gantt 图
        3.3.2 项目关键路径
    3.4 项目资源配置计划
    3.5 PIH 项目进度计划基于关键链技术优化
        3.5.1 关键链法思想
        3.5.2 项目进度方案优化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IH 磁头开发项目进度控制方案分析
    4.1 PIH 磁头开发项目进度控制分析
    4.2 PIH 项目进度控制方法应用分析
        4.2.1 甘特图比较法分析
        4.2.2 S 型曲线比较法分析
        4.2.3 挣值分析法分析
    4.3 PIH 磁头项目进度方案调整
        4.3.1 项目进度偏差影响分析
        4.3.2 调整项目进度计划
    4.4 总结 PIH 项目进度检查方法
    4.5 实现 PIH 项目进度方案的保证措施
        4.5.1 构建组织保证措施
        4.5.2 项目资源保障
        4.5.3 建立完整的 PIH 项目计划保证体系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块体铁基非晶纳米晶磁性材料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软磁材料的发展
        1.2.1 晶态软磁材料
        1.2.2 非晶态软磁材料
        1.2.3 纳米晶软磁材料
    1.3 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
        1.3.1 非晶态合金的结构与结构转变
        1.3.2 非晶态合金的结构模型
        1.3.3 大块非晶合金的形成条件
        1.3.4 非晶态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判据
        1.3.5 非晶与纳米晶合金的制备
    1.4 铁基非晶与纳米晶合金的软磁性能和磁学理论
        1.4.1 铁基非晶与纳米晶合金的软磁性能
        1.4.2 铁基非晶与纳米合金的磁学理论
    1.5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概述
    1.6 选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6.1 选题的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及制备工艺设计
    2.1 引言
    2.2 材料制备
        2.2.1 非晶合金粉体的制备
        2.2.2 块体非晶纳米晶合金的制备
    2.3 分析与表征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omemtry, XRD)
        2.3.2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2.3.4 投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2.4 性能测试
        2.4.1 样品密度测试
        2.4.2 力学性能测试
        2.4.3 显微硬度测试
        2.4.4 电阻率测试
        2.4.5 磁性能测试
    2.5 成分设计及工艺路线
第3章 FE 基非晶纳米晶合金粉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FE 基非晶纳米晶合金粉体的制备与分析
        3.2.1 Fe‐M‐B系合金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3.2.2 Fe‐M‐Si‐B系合金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3.2.3 球磨过程对 Fe77Cu1Si13B9组织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
        3.2.4 过渡金属元素 M 对 Fe‐Si‐B 系非晶粉体的影响
        3.2.5 非金属元素 Si 对 Fe‐M‐B 系合金粉体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
    3.3 FE 基非晶合金粉体晶化动力学研究
        3.3.1 非晶合金晶化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3.3.2 Fe‐M‐Si‐B系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和表观激活能 Ea
        3.3.3 Fe‐M‐Si‐B系非晶合金的晶化体积分数
        3.3.4 升温速率对 Fe77Cu1Si13B9非晶合金晶化体积分数的影响
        3.3.5 Fe77Cu1Si13B9非晶合金的局域晶化激活能和初晶相的析出机制
    3.4 FE 基非晶合金粉体磁性能研究
        3.4.1 Fe‐M‐Si‐B非晶合金粉体的磁性
        3.4.2 机械合金化过程对 Fe77Cu1Si13B9非晶粉体磁性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SPS 烧结工艺的研究
    4.1 引言
    4.2 烧结温度对烧结块体的影响
        4.2.1 烧结温度对烧结块体组织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
        4.2.2 烧结温度对烧结块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4.2.3 烧结温度对烧结块体磁性的影响
    4.3 烧结压力对烧结块体的影响
        4.3.1 烧结压力对烧结块体组织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
        4.3.2 烧结压力对烧结块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4.3.3 烧结压力对烧结块体磁性的影响
    4.4 升温速率对烧结块体的影响
        4.4.1 升温速率对烧结块体组织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
        4.4.2 升温速率对烧结块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4.4.3 升温速率对烧结块体磁性的影响
    4.5 保温时间对烧结块体的影响
        4.5.1 保温时间对烧结块体组织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
        4.5.2 保温时间对烧结块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4.5.3 保温时间对烧结块体磁性的影响
    4.6 SPS 烧结机理分析及工艺优化
        4.6.1 烧结机理分析
        4.6.2 烧结工艺参数优化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SPS 制备块体铁基非晶纳米晶合金的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FE 基块体非晶纳米晶合金的制备
    5.3 FE 基块体非晶纳米晶合金的组织结构
        5.3.1 Fe‐M‐Si‐B块体合金的 XRD 分析
        5.3.2 Fe‐M‐Si‐B块体合金的 TEM 分析
    5.4 FE 基块体非晶纳米晶合金的致密度与力学性能
        5.4.1 Fe‐M‐Si‐B块体合金的致密度分析
        5.4.2 Fe‐M‐Si‐B块体合金的微观硬度分析
        5.4.3 Fe‐M‐Si‐B块体合金的抗压强度分析
    5.5 FE 基块体非晶纳米晶合金的电阻率与磁性能
        5.5.1 Fe‐M‐Si‐B块体合金的电阻率分析
        5.5.2 Fe‐M‐Si‐B块体合金的磁性分析
    5.6 过渡金属元素 M 的添加对烧结块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5.6.1 M对烧结块体结构和致密度的影响
        5.6.2 M对烧结块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5.6.3 M对烧结块体磁性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结论
    1) 主要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碳元素掺杂对铝基非晶形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非晶合金研究进展
        1.1.1 非晶合金发展历史
        1.1.2 非晶合金的性能研究
        1.1.3 非晶合金的主要制备方法
    1.2 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GFA)研究
        1.2.1 GFA 的判据
        1.2.2 预测 GFA 的方法和参数
    1.3 Al 基非晶合金研究
        1.3.1 Al 基非晶的发展
        1.3.2 Al-TM-RE 系非晶合金研究
    1.4 机械合金化
        1.4.1 机械合金化及其特点介绍
        1.4.2 机械合金化的反应机制
        1.4.3 机械合金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1.5 微量元素掺杂对非晶合金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1.5.1 小原子半径元素掺杂对非晶合金形成的影响
        1.5.2 中间原子半径元素掺杂对非晶合金形成的影响
        1.5.3 大原子半径元素掺杂对非晶合金形成的影响
    1.6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
        1.6.1 SPS 系统的结构
        1.6.2 SPS 烧结机理
    1.7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研究方法及其原理设备
    2.1 实验材料及样品的制备
        2.1.1 合金体系与合金成分的选择
        2.1.2 实验材料
        2.1.3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2.1.4 实验仪器设备
    2.2 样品表征
        2.2.1 X 射线衍射分析
        2.2.2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2.2.3 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
        2.3.4 透射电镜分析
        2.2.5 显微硬度测试
第三章 石墨掺杂对机械合金化 Al_(88)Ni_6Y_6非晶合金形成的影响
    3.1 石墨对基体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3.2 石墨对基体合金显微结构的影响
    3.3 石墨对基体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
    3.4 石墨对基体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石墨烯掺杂对机械合金化 Al_(88)Ni_6Y_6非晶合金形成的影响
    4.1 石墨烯对基体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4.2 石墨烯对基体合金显微结构的影响
    4.3 石墨烯对基体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
    4.4 石墨烯对基体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备块体非晶合金的初步探索
    5.1 引言
    5.2 烧结块体的宏观形貌及密度分析
    5.3 物相分析及显微组织观察
        5.3.1 物相分析
        5.3.2 DSC 热分析
        5.3.3 SEM 形貌分析
        5.3.4 显微硬度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音频磁头的发展经过、现状和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光纤电流互感器取电电源研究[D]. 高田玮. 山东理工大学, 2019(03)
  • [2]铁基非晶磁粉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李蓓.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6)
  • [3]高性能电流互感器及其取电电源设计[D]. 黄心怡.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4]FeSiAl磁粉芯的制备工艺与软磁性能研究[D]. 高建波.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5]传承与创新——新时期中国电影声音发展剖析[J]. 张晋辉,姚国强. 唐都学刊, 2016(01)
  • [6]FeSiAl磁粉Cr/Mn合金化及其表面处理工艺和磁粉芯性能研究[D]. 赵定武. 广东工业大学, 2015(10)
  • [7]二维电磁镊装置的设计和仿真[D]. 李来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09)
  • [8]SAE公司硬盘磁头新产品开发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 付碧高.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5)
  • [9]块体铁基非晶纳米晶磁性材料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工艺[D]. 王兴华. 燕山大学, 2014(05)
  • [10]碳元素掺杂对铝基非晶形成的影响[D]. 王京夫. 济南大学, 2013(06)

标签:;  ;  ;  ;  ;  

音频磁头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