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北方农业经验”的目的是破坏教育革命

推广“北方农业经验”的目的是破坏教育革命

一、推行“朝农经验”的目的是破坏教育革命(论文文献综述)

李剑萍,傅海伦,张学强,瀚青,王国新,张平海,张国霖,岳龙,邓小泉,刘静,杨旭[1](2000)在《世纪回眸1900-1999中国教育人物志 1900-1999中国教育大事志》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中国教育史是一部除旧布新的历史。沧海桑田,地覆天翻。在几千年封建教育的废墟上构建现代教育大厦,一切从零开始,谈何容易!凭着自己的热血、汗水和才智,现代教育的先驱们作出了无愧于时代的贡献。历史因此而记住了他们的名字,我们因此而对他们满怀崇高的敬意。

陈学飞,展立新[2](2009)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的反思》文中认为高等教育发展观是人们对于高等教育问题的总体性和一般性看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以某种独特的方式再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经历了建国初期17年、"文化大革命"10年、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初期、深化改革开放时期四个基本阶段。高等教育本质问题是高等教育发展观所不容规避的核心问题。从本质上看,高等教育普遍地具有知识的批判反思性、教学与科研活动的社会代理性、组织结构的高度分工性、精神生活的超越性与一致性等传统特征。

郑琴霞[3](1977)在《向谁反击?——批判我院反动电影文学剧本《反击》》文中指出 一九七六年六月下旬,我院中文系两个学员在临汾地区某些人操纵、指使和我院某些人组织、批准下,在短短的时间内,三易其稿,炮制出了反动电影文学剧本《反击》。迅即铅印成册,散发全国,并直寄“四人帮”的死党于会咏,邀功请赏。这个反动剧本《反击》,是以艺术形象推行“四人帮”的反革命政治纲领的产物,它打着所谓“反复辟”、“反回潮”的旗号,把矛头指向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向党中

刘征[4](1978)在《“四人帮”兜售“朝农经验”的罪行必须清算》文中研究表明 “朝农经验”是“四人邦”向党进攻的一块大石头。这是他们在教育战线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黑典型和推行反革命政治纲领的产物。其罪恶目的是妄图把学校变为他们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工具。天津市的某些负责人兜售“朝农经验”是非常卖力的,它给我市的教育事业造成严重后果,这笔帐必须彻底清算。

本刊编辑部[5](1977)在《目的是篡党夺权——揭发批判“四人帮”和省委前主要领导人破坏教育革命的祸心》文中研究指明多年来,王张江姚反党集团死抓住教育战线不放,兴风作浪,横行霸道,妄图从教育战线打开缺口,达到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英明领袖华主席、敬爱的叶副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解决安徽省委领导问题的重要指示中指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四人帮”对安徽是插了手的,他们对安徽革命和生产的干扰和破坏是严重的。教育战线当然也不例外。省委前主要领导人,紧跟“四人帮”行事,听命于“四人帮”指挥。他按照

周全华[6](1997)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文中研究指明“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毛泽东认为是一场“政治大革命”,中共11届6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定性为一场内乱。“文革”中的“教育革命”是什么性质呢?决议没有讲。有人认为是教育的大破坏,有人认为是失败的教育改革。要弄清它的性质,先要弄清“文革”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实际做法又如何。方针与执行,有时一致,有时并不一致。如1957年提出的培养目标和1958年提出的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两条方针几十年不变,但执行中的变化很大。所以研究者既要注意方针政策本身更应注重其实际执行,并从实际做法中归纳出这一时期实际执行的方针。而不为表面宣称的方针所惑。 “文革”中没有废弃1957—1958年教育方针,但是宣称这个由党的领袖提出的方针没有得到执行,各级领导执行的是一条刘少奇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于是从左的方面重新解释教育方针,从培养“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导出大学生“与工农兵划等号”。从“为政治服务”导出“专政工具”论。这样,“文革”期间的教育方针实际发生重大变化。 一般认为“教育革命”方针由三个文件构成,这就是五·七指示、七·二一指示和七·三0指示。其中以五·七指示为思想指导。五·七指示提出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教育革命”的对象,(后来张春桥提为“全面专政”的对象)。“革命”的方式是由工农兵对之“改造”“再教育”。虽说人人皆须改造,但不言而明:知识分子改造与工农的自我改造有性质上的区别。本世纪初,以资本主义新学堂取代封建读经应试教育,以现代教育取代旧式教育,是一场真正的教育革命,但这场革命却是渐进的,洋学堂与旧私塾并存,新派教员与老先生和平共处,并未将私塾和塾师作革命斗争对象。 五·七指示明确说所提不是“新鲜意见”,“多年以来……已经是这样做了,不过还没有普及”,现在是要将过去的经验、即农村军事共产主义条件下不正规教育经验,来匡正社会主义现代正规教育之“偏”。革命年代突出政治、突出阶级斗争、突出生产、突出实际应用是合理的,而以此指责社会主义时期教育“脱离政治、脱离生产、脱离工农、脱离实际”则是偏颇的。时代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城市领导乡村,重视科学文化教育、重视知识分子是必然的。斯大林适时地完成了这一转变,提出“技术决定一切”“(技术)干部决定一切”,纠正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一些做法。中国由阶级斗争向和平建设的转变则较为艰难。这不能不影响到教育。“教育革命”实质是“革”现代教育的“命”,它从属于那条阻碍滞现代化进程的错误政治路线。 书稿以开首部分论述“教育革命”的缘起和真实含义,阐述它与“文化大革命”的关系,它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为指导,又有自己的分支理论。中间几章分述:“教育革命”随“文化大革命”而发动,是其最要组成部分;分析解剖“教育革命”建立的新体制,指出这是一个对知识文化和知识分子“全面专政”、分裂知识分子与其他劳动人民关系的体制;叙述

霍东娇[7](2011)在《新中国农村教育制度嬗变历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重要时期,梳理新中国六十年来农村教育制度发展脉络,探寻六十年来农村教育发展轨迹,为当代农村教育快速发展,稳固提高提供借鉴。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恢复与发展,也经历了破坏和摧残。收获了辉煌与成就,积累了经验与智慧,从历史的视角回看农村教育制度这六十年的变迁历程,梳理历史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为今后我国农村教育制度的发展提供启示,成为本文行文的中心目的所在。本文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等方法,结合相关理论,对新中国六十年来农村教育制度的变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全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明本研究的选题缘由和研究价值,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明确了本文的核心概念。第二部分详细描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教育制度的恢复与改造,探索与改革。第三部分阐述文化大革命时期,农村教育体系的破坏殆尽,农村教育活动的混乱开展。第四部分对全面恢复与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村教育制度进行史实梳理,从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提出,八、九十年代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改革开放后农村教育面临的机遇与困惑这三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五部分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将农村教育制度的发展置于新的背景之下,描绘农村教育的新面貌以及这一时期农村教育制度的成就与不足。第六部分结合各个时期农村教育的发展状况,从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价值取向的变迁、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变化为依据,对农村教育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第七部分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农村教育制度的发展状况,分析问题,提出对我国农村教育制度发展的启示。

霍山县教育局[8](1977)在《推行“朝农经验”的目的是破坏教育革命》文中认为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近几年来,如何实现对资产阶级专政提供了有益的启王张江姚反党集团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 示.要各地“学朝农经验坚定不移,推锯要,在教育阵地安插亲信,竭力推行一条 广朝农经验坚定不移。”

王彦飞,宋婷[9](2015)在《“文革”期间海南高等教育的异化与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革时期,政治性获惠的海南高校被强行"调、并、迁、改、撤销",并沦为政治经济制度附庸。违背规律的"教育革命"致使高等教育本质和人的发展发生异化,高等教育事业受到严重摧残。还原史实,吸取教训,方能对当代海南高教事业健康发展寻求历史借鉴。

袁丁[10](1977)在《一个“斗走资派专业”的活标本——揭开“朝农经验”的真相》文中研究指明 王张江姚反党集团,从根本上篡改了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抛出了“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革命政治纲领,并且把它推行到政治、军事、文化、思想、经济等各个领域中去,专政机关要“镇压走资派”,军队“要揪军内走资派”,文艺“要写同走资派作斗争的作品”,教育呢,也要办“同走资派作斗争的专业”……。

二、推行“朝农经验”的目的是破坏教育革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行“朝农经验”的目的是破坏教育革命(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的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革命”与“建设”矛盾的凸显:建国初期17年高等教育发展观的反思
二、“革命”过程中的折中与妥协:
三、“两个中心”与两种发展策略:
四、经济学理论的“越位”:深化改革开放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的反思
五、反思与建构:关于高等教育本质问题的理论思考
    1.知识的高深性
    2.大学的代理机构属性
    3.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分工
    4.大学精神
        第一, 批判反思精神。
        第二, 追求真理的精神。
        第三, 学术共同体精神。
        第四, 社会正义精神。

(6)“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前言
第一章 "教育革命"的由来与含义
    第一节 建国初期教育改革的回顾
    第二节 "教育革命"的再提出
        一、八届十中全会后全面开展"阶级斗争"
        二、毛泽东早年对传统教育的激烈批判
        三、毛泽东频频指责教育工作
        四、提出新的解决方法--"教育革命"
    第三节 "教育革命"的根据与内涵
        一、"教育革命"的理论根据
        二、"教育革命"理论从属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
        三、"教育革命"内涵--五七指示分析
第二章 "教育革命"全面展开
    第一节 "教育革命"的发动--"砸烂旧学校"
        一、停课闹革命
        二、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
        三、形形色色的教改方案
    第二节 向新体制过渡--"搞好斗批改"
        一、工宣队进驻学校
        二、"斗批改"总述
        三、清队整党
        四、精简下放
        五、大批判与改革教育体制
第三章 "教育革命"新体制确立
    第一节 三结合的新领导体制--所谓"无产阶级领导权"的解决
        一、叠床架屋突出"阶级斗争"的领导机构
        二、工宣队状况
        三、贫管会状况
        四、解决所谓"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的种种措施
        1、在批判改造中使用
        2、"掺砂"--三结合办法
        3、劳动改造、工教对换、取消教师
    第二节 开门办学的新教学体制--两个突出一个削弱
        一、"三结合"之称名实不符
        二、突出"阶级斗争主课"
        三、突出生产劳动课
        1、厂、社、校挂勾办"学工""学农"基地
        2、校办厂场
        3、临时任务劳动
        四、削弱"主学"文化课
        1、开门办学
        2、不考试、开卷考试、开门考试
        3、突出政治、突出实用的课程与教材
    第三节 平均主义的新学制
        一、单一结构的中等教育
        二、自发转向职业劳动教育的普通中学
        三、废除重点学校制度
        四、盲目求短的大中小学学制
        五、大学分散农村办学
        六、政治夜校模式的群众业余教育
第四章 "教育革命"的种种"新生事物"
    第一节 工农兵大学生
        一、概况
        二、文化学习状况
        三、生产劳动与专业实践
        四、政治活动与专业实践
        五、"上管改"状况
        六、质量评估
    第二节 "结合典型产品教学"与"结合战斗任务教学"
        一、"打破老三段,火烧三层楼"
        二、打破传统教学组织形式
        三、"边干边学"
        四、政治需要出"经验"
        五、文科"结合战斗任务教学"
    第三节 七·二一大学与五七学校
        一、七·二一大学概况
        二、七·二一大学学习状况
        三、五七学校
    第四节 "朝农经验"--向政训班与生产队看齐
        一、朝阳农学院概况
        二、对朝农的政治宣传
        三、集左之大成的经验
        1、办成政治大学
        2、办成农场
        3、"大学就是大家来学"
        4、"社来社去"与"划等号"
        5、"三上三下"
        6、"对着干"
    第五节 其他"新生事物"综述
        一、下放农村小学公办教师
        二、城市中小学下放工厂、街道办
        三、同济大学"五七公社"
        四、中学"结合典型产品与战斗任务教学"
第五章 围绕"教育革命"的斗争
    第一节 1972年调整与教育的复苏
        一、周恩来发动教育调整
        二、教育悄悄复苏
        1、文化考查旋风
        2、重整学校秩序
        3、抓文化学习
        4、调减生产劳动课
    第二节 从批陈批林到批林批孔的转折
        一、纠左与批右之争
        二、"反潮流"与"反复辟回潮"
        三、批孔与批儒评法
        四、批林批孔
    第三节 插手教育做政治文章的一系列事件
        一、张铁生答卷(1973.7.19.)
        二、考教授事件(1973.12)
        三、清华园三个月运动(1973.10)
        四、刘丽华谈话(1973.11.21.)
        五、黄帅来信和日记(1973.12.12.)
        六、马振抚中学事件(1974.1.25.)
        七、永乐中学事件(1974.3.)
        八、批判湘剧《园丁之歌》(1974.8.4.)
第六章 围绕"教育革命"的再次较量
    第一节 1975年再次整顿教育
        一、1975年的政治转机
        二、教育的整顿
    第二节 教育又成战场
        一、风云突变
        二、"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发动
        三、"反击"的两次升级
        四、教育界的"反击"
    第三节 "教育革命"的严重后果
第七章 "教育革命"的终结与教育拨乱反正
    第一节 推倒"两个估计"
    第二节 1977年恢复高考
        一、恢复高考决策经过
        二、12届考生同赴考堂盛况
        三、招生录取情况
        四、考后风波
    第三节 教育的整顿与复兴
        一、恢复招考研究生
        二、1978年大学招生高峰
        三、稳定与建设师资队伍
        1、平反冤假错案
        2、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3、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四、建设与改革学校各项制度
        五、复兴高等教育
        1、收回被占校舍
        2、增加基本建设投资
        3、恢复与增设高校
        六、复办重点学校
        七、创办大学少年班
        八、整顿与发展各类成人教育
        九、清算左的教育思想
第八章 "教育革命"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第一节 关于农村军事共产主义条件下的不正规教育经验
    第二节 从狭隘经验主义到实用主义、蒙昧主义
        一、近世学风一变
        二、狭隘经验主义的抬头与盛行
        三、滑向实用主义与蒙昧主义
    第三节 关于文化平均主义
        一、解决现代教育问题的历史回顾
        1、革命时期的两种方案:改良与革命
        (1) 改良--普及平民教育的努力
        (2) 革命--争取劳动者受教育权的斗争
        2、革命后普及工农教育的努力
        3、普及教育的两种方案:承认差别发展经济与文化平均主义
        二、文化平均主义的源流与实践
        1、认为脑体分工不是社会进步,而是不公正
        2、幻想立即消灭脑体分工和脑体差别
        3、消灭差别、造就"全面发展新人"、超阶段过渡的实验
        4、用拉平的方法消灭脑体差别
        5、大学不培养知识分子
        6、取消考试竞争、文化学习大锅饭
结语
参考文献

(7)新中国农村教育制度嬗变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价值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拂晓之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教育制度(1949-1965)
    一、整装待发——农村教育制度的恢复与改造
        (一) 农村教育方针的提出
        (二) 建立新的各项农村教育制度
        (三) 全面仿苏与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上下求索——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道路
        (一) 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提出
        (二) “两种教育制度”的实施
        (三) 五、六十年代的学制改革
第二章 乌云密布——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农村教育制度(1966—1977)
    一、全盘否定——农村教育事业的停顿
        (一) “左”倾冒险主义精神误导下的农村教育方针
        (二) 混乱停滞的农村教育活动
    二、满目苍夷——农村教育体系破坏殆尽
        (一) “朝农模式”的宣扬
        (二) 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三) 文化大革命对农村教育事业的严重破坏
第三章 拨云见日——全面恢复与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村教育制度(1978—2000)
    一、曙光初现——农村教育全面恢复发展
        (一) 教育的“拨乱反正”
        (二) 新时期教育指导方针的提出
    二、焕然一新——从解放思想到科教兴国的层层深入
        (一) 20 世纪80 年代我国农村教育的综合改革
        (二) 20 世纪90 年代我国农村教育的综合改革
    三、蒸蒸日上——改革开放时期农村教育生机勃勃
        (一) 农村教育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二) 改革开放为农村教育带来的困惑与挑战
第四章 喷薄发展——税费改革时期的农村教育制度(2001——2009)
    一、淘旧铸新——税费改革下农村教育制度的新面貌
    二、瑕瑜互见——税费改革下的农村教育制度现状
        (一) 农民经济负担缓解,“普九”成果巩固
        (二) 经费渠道转变,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喜忧参半
第五章 按果索因——新中国农村教育制度发展嬗变的影响因素
    一、农村社会经济体制的变迁
        (一) 人民公社制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型
        (二) 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到全面面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转轨
        (三) 农村税费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社会价值取向的变迁
        (一) 由尊崇模式化转向自主探究为主
        (二) 由就教育论教育转向将教育置于全局化的视角中
        (三) 由偏重伦理道德到转向法制建设
        (四) 由关注集体到关注集体中的“个体”的转变
    三、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变迁
第六章 承前启后——新中国农村教育制度发展嬗变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一、新中国农村教育制度嬗变的历史经验
        (一) 坚持农村教育制度体制与经济体制相适应
        (二) 充分支持农村教育制度发展
        (三) 及时调整农村教育制度发展政策
        (四) 探索农村本土化的教育发展模式
    二、新中国农村教育制度嬗变的启示
        (一) 适应农村经济体制,落实农村教育制度投入
        (二) 统筹城乡发展,兼顾二元差异
        (三) 立足农村实际,统筹全局发展
        (四) 注重科教结合,做好宣传动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文革”期间海南高等教育的异化与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化大革命”在海南高校的发端
二“文革”期间政治性获惠的海南高校
    (一) 高等学校的停办与复办
    (二) “政治建校”与管理体制改革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海南高校办学形式
    (一) “七·二一”大学和“朝农经验”
    (二) “社来社去”与高校分散办学
四“文化大革命”对海南高教事业影响与教训
    (一) 必须遵从高等教育规律, 正确处理政治、经济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二) 对教育平均主义的再认识
    (三) 必须坚持依法治教

四、推行“朝农经验”的目的是破坏教育革命(论文参考文献)

  • [1]世纪回眸1900-1999中国教育人物志 1900-1999中国教育大事志[J]. 李剑萍,傅海伦,张学强,瀚青,王国新,张平海,张国霖,岳龙,邓小泉,刘静,杨旭. 山东教育, 2000(Z2)
  • [2]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的反思[J]. 陈学飞,展立新. 高等教育研究, 2009(08)
  • [3]向谁反击?——批判我院反动电影文学剧本《反击》[J]. 郑琴霞. 山西师院, 1977(04)
  • [4]“四人帮”兜售“朝农经验”的罪行必须清算[J]. 刘征. 天津教育, 1978(08)
  • [5]目的是篡党夺权——揭发批判“四人帮”和省委前主要领导人破坏教育革命的祸心[J]. 本刊编辑部. 安徽教育, 1977(08)
  • [6]“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D]. 周全华. 中共中央党校, 1997(01)
  • [7]新中国农村教育制度嬗变历程研究[D]. 霍东娇.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 [8]推行“朝农经验”的目的是破坏教育革命[J]. 霍山县教育局. 安徽教育, 1977(09)
  • [9]“文革”期间海南高等教育的异化与影响[J]. 王彦飞,宋婷.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02)
  • [10]一个“斗走资派专业”的活标本——揭开“朝农经验”的真相[J]. 袁丁. 人民教育, 1977(02)

标签:;  ;  ;  ;  ;  

推广“北方农业经验”的目的是破坏教育革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