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水疱病的二重感染

猪传染性水疱病的二重感染

一、关于猪传染性水泡病的重复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湖北省畜牧特产科学研究所[1](1977)在《关于猪传染性水泡病的重复感染》文中提出 我们在防制猪传染性水泡病的研究实践中,不断遇到临床痊愈的康复猪在短时间内重新出现猪水泡病之典型病症的现象。由此提出了一些值得探索的问题:武汉地区有没有口蹄疫,猪水泡病是否也象其他类似的几种水泡性疾病那样分型多变等。尽快地弄清这些问题,不但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是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鉴于现有血清乳鼠保护试验和血清中和试验等粗放方法,不能分辨出病毒各毒株之间的细微差异,为此,我们在血清学

李树春[2](1977)在《猪传染性水泡病国内科研动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猪传染性水泡病(简称猪水泡病),于1965年春在我国个别地方已有发现。因其临床症状与猪口蹄疫颇为相似,曾一度称之为“猪疑似口蹄疫”。经有关单位多方面的试验证明,本病与口蹄疫、猪水泡疹、水泡性口炎不同。1972年9月农林、外贸、商业、交通四部在北京召开的猪病防治座谈会上定名为猪传染性水泡病。

肖国生[3](2006)在《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肺炎支原体和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芯片检测与分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因芯片技术能在单一检测中从种、亚种、型和亚型水平上同时鉴定多种病原,为多病原联合检测和病原分型提供了一项新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高通量和平行性的优点。本研究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肺炎支原体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检测和分型靶基因进行了设计,以PCR方法扩增出用于三种细菌联合检测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型的靶基因,并建立了检测三种细菌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基因分型的基因芯片。建立的APP-Mhp-PM检测基因芯片和APP分型基因芯片是一种新的检测技术,将对监测、联合诊断和防治这三种猪呼吸道细菌病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16S rDNA、apxⅣA、dsbE、omlA、apx和荚膜多糖(cp)基因,猪肺炎支原体的16S rDNA和P36蛋白基因,多杀性巴氏杆菌的psl和KMT1基因,入噬菌体DNA共设计和选用了23对引物,除选用引物外,其它引物由Arraydesigner 2.0软件设计。用23对引物共扩增出25个不同靶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其中7个检测靶基因:胸膜肺炎放线杆菌3个(apxⅣ、dsbE、A16S),猪肿炎支原体2个(M16S、P36),多杀性巴氏杆菌2个(psl、KMT1);17个用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型的靶基因:omlA1、omlA2、omlA3、omlA4、cps1、cps2、cps6、cps7、cps8、cpx3、cpx6、cpx9、apxⅠA、apxⅠD、apxⅡA、apxⅢA和apxⅢD;一个定位靶基因λDNA。对克隆的25个靶基因质粒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序列比对。结果发现,靶基因A16S与放线杆菌属内所有放线杆菌的16SrRNA的同源性均在95%以上,靶基因M16S与猪肺炎支原体、絮状支原体和猪鼻支原体的16SrRNA的同源性分别为100%、95%和88%;靶基因apxⅣ、dsbE、P36、KMT1和psl与各自不同型或株的相同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2%以上。除分型靶基因apxⅠD和apxⅢD序列间的同源性在75%外,其它分型靶基因序列间的同源性均在67%以下。 用7个检测靶基因制备APP-Mhp-PM检测基因芯片,选用omlA1、omlA2、omlA3、omlA4、cps1、cps2、cps6、cps7、cps8、cpx6、apxⅠA、apxⅠD、apxⅡA、apxⅢA和apxⅢD 15个分型靶基因制备APP分型基因芯片。靶基因A16S、dsbE和apxⅣ联合检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靶基因M16S和36联合检测猪肺炎支原体;靶基因psl和KMT1联合检测多杀性巴氏杆菌。15个分型靶基因的不同组合用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基因分型。用基因芯片点样仪SpotArray 24将异丙醇沉淀法制备的浓度在250~300 ng/μl的

于敏[4](2007)在《猪戊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感染性克隆的构建》文中指出戊型肝炎(Hepatitis 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急性自限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全身疲乏、食欲不振、厌油腻、恶心、呕吐、尿色深黄如浓茶、眼睛和皮肤发黄,肝功能检查出现转氨酶迅速升高到几百甚至几千单位,黄疸较常见,并可持续1周。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发展中国家人群中发生比较普遍,在一些地区可占到急性病毒性肝炎的50%,是导致发病和病死的重要因素,尤其对孕妇可造成有20%的病死率。对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危害性。HEV过去曾被认为是一种经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Balagan等用免疫电镜技术从一名志愿受试者粪便中观察到直径为27~30nm的病毒样颗粒,从而证实该病毒为新型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1989年东京国际会议正式将这一类型的肝炎及其相关病毒分别命名为戊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约7.5kb,具有3个开放读码框(ORF)。病毒基因组的5′端到3′端依次为5′端非编码区(5′-NCR)、ORF1、ORF3、ORF2、3′-NCR及polyA尾。不同地区来源的HEV基因序列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同一地区来源的HEV的基因序列保持相对稳定。随着HEV不断被分离、克隆和鉴定,根据各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的大小以及系统进化树的分析,全球的HEV至少有8个基因型。我国主要为Ⅰ和Ⅳ型,而且散发性戊型肝炎中以Ⅳ型为主。为了确定黑龙江省猪群中流行的HEV的基因型,以便更深入分析猪源HEV与人源HEV的关系,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从猪粪便样品中分离的HEV大庆株(swOQ)的全基因组进行分片段扩增,并对其两个末端采用末端快速扩增法(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测序结果表明swDQ株去除3′端poly(A)尾全长为7234bp,5′-NCR为26bp,3′-NCR为69bp。5′和3′非编码区之间有3个ORF,ORF1从27到5144位核苷酸,全长5118bp,编码1705个氨基酸。ORF2从5141-7165位核苷酸,全长2025bp,编码674个氨基酸。ORF3从5169到5513位核苷酸,全长345bp,编码114个氨基酸,此序列已经登陆GenBank,序列号为DQ279091。通过生物学软件,将swDQ与已报道的4个基因型的29株HEV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swDQ HEV全序列与HEVⅠ、Ⅱ、Ⅲ的同源性在74.7~79.1%之间,而与Ⅳ型HEV的同源性最高,其中ORF1区与Ⅳ型HEV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1.9~83.5%,氨基酸同源性为93.5~94%,ORF2区与Ⅳ型HEV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7.1~88.1%,氨基酸同源性为96.4~97.6%,ORF3区与Ⅳ型HEV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4.4~96.5%,氨基酸同源性为90.3~96.5%。系统进化分析可以看出,核苷酸的进化与Ⅳ型HEV在一个分枝上,表明swDQ为Ⅳ型HEV。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在中国黑龙江省猪体内分离到Ⅳ型HEV的全基因组序列。由于缺乏合适的体外培养系统影响HEV分子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获得HEV的感染性分子克隆后,就可在DNA水平上通过突变、缺失、插入和互补等手段来研究HEV的基因复制和表达、RNA的自发重组和诱导重组、RNA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如病毒在细胞间的传递机制)等,也可进行抗病毒策略研究,还可用于构建新的病毒载体。在国内对猪HEV病毒的拯救尚属空白。本研究在已知猪HEV swDQ株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根据基因组和克隆载体的酶切位点,将猪HEV全基因组分为6个片段进行了RT-PCR扩增,将得到的片段经过一系列的克隆和亚克隆后,分别构建了含有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的pHE和pCHE重组质粒。在pHE中,cDNA克隆的5′端上游引入了T7启动子序列,并选取一个克隆在3′端引入了分子标志NruI位点。进行全序列测序后,发现了7个核苷酸的缺失和一个核苷酸的插入,运用PCR突变修补了突变的碱基,最终获得了含有分子标志NruI的HEV swDQ株基因组全长cDNA的重组质粒pHEa。体外转录后,转染A549细胞和HepG2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RT-PCR初步检测为阳性。在pCHE中cDNA克隆的5′端上游引入了T7启动子序列、锤头状核酶;3′端引入了丁型肝炎病毒核酶,利用载体上的CMV、β-actin启动子,将含有HEV swDQ株基因组全长cDNA的pCHE转染A549细胞和HepG2细胞后,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RT-PCR初步检测为阳性。以上结果证明,含有HEV swDQ株基因组全长cDNA的pHEa和pCHE重组质粒是有感染性的。本研究首次在我国构建出了猪HEV感染性克隆。综上所述,本研究在充分普查黑龙江省猪群中戊型肝炎的流行及分布的基础上,对来源于猪粪便中的swDQ HEV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确定该地区猪群中流行的HEV的基因型,以便更深入分析猪源HEV与人源HEV的关系。而且在获得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构建了分别利用含有CMV、β-actin启动子和T7启动子的两个感染性克隆,获得有感染性的转录本,拯救出猪HEV,为HE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基因工程疫苗研究打下基础,填补了国内空白。

戴琦[5](2008)在《利用胚胎移植及相关技术培育实验用SPF小型猪》文中研究指明小型猪由于其自身特点,作为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生物领域的研究。但由于普通小型猪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没得到很好的控制,严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微生物净化就成了研究热点。传统的培育SPF猪有剖腹取胎和无菌接产等方法;剖腹取胎法效果虽好但是成本较高,无菌接产法虽能起到较好的净化效果,但是难以控制分娩时间及接产人员对母猪造成应激。自猪胚胎移植成功以来,其作为培育净化猪和控制疾病的途径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国外已通过胚胎移植技术成功建立SPF猪群。为培育实验用SPF小型猪,提高我国实验动物等级,本实验采用胚胎移植技术和无菌接产+隔离器人工饲养两种方法探索实验用SPF小型猪的培育方法。在实验中,我们对小型猪胚胎移植技术进行了研究,同时摸索了隔离器人工饲喂小型猪的方法,为大规模培育SPF小型猪奠定了一定基础,并得到以下结论:1.PMSG+HCG法和PG+PMSG+HCG法对五指山近交系小型猪进行超排,超排效率分别达65%和72.5%,差异显着(P<0.05),但头均排卵数和头均回收胚胎数无显着性差异(P>0.05)。2.PMSG以1000IU、1500IU、2000IU和2500IU四个剂量组对五指山近交系小型猪进行超排,以2000IU剂量组超排效果最好,头均排卵数、头均回收胚数和超排效率分别达到26.31枚、20.07枚和85%,与其他剂量组差异极显着(P<0.01);当PMSG为2500IU时供体有卵巢囊肿现象,而其他剂量组未发现此现象。3.手术法冲胚回收率稳定,回收率达72.61%,供体可重复利用;离体冲胚回收率达81.56%,两种回收方法差异极显着(P<0.01),但离体冲胚代价较高。4.本实验中胚胎移植受胎率和胚胎存活率较低仅为30%和7.57%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受体多为4-6月龄的初配母猪,而且头数较少,同步化程度差所致;另外胚胎保存温度控制不严格导致胚胎生存力下降,也可能是原因之一。5.20日龄以前,隔离器人工饲养仔猪与普通饲养仔猪的生长指标无显着性差异,而20日龄出现显着差异,但各日龄各生长指标相关性高,且与普通饲养仔猪相似,说明隔离器饲养仔猪生长发育缓慢,但发育正常,有利于小型猪实验化培育。6.无菌接产隔离器人工饲养可对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猪流感病、弓形虫、布鲁氏菌病、衣原体等病原起到净化效果,虽不能彻底隔离猪细小病毒病病原,但也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净化种猪群的重要途径。无菌接生+隔离饲养净化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后再通过该方法做净化时,应选择病原为阴性的母猪。7.严格按照国际胚胎移植协会操作进行胚胎移植可对口蹄疫、布鲁氏菌病、伪狂犬病、猪瘟、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猪流感、弓形虫、猪细小病毒、衣原体等10种疾病起到较好的净化效果。8.本实验国内首次研究证明,利用胚移技术培育实验用SPF小型猪是可行的。利用胚胎移植技术成功培育出SPF五指山近交系小型猪,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净化种猪群的重要途径。

李成[6](1980)在《兽医常见动物病毒在现代分类学中的位置》文中认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电子显微镜技术的运用,因而发现病毒的种类也就越来越多。仅动物病毒,即多达500种以上,并且新的病毒仍在不断地被发现。从30年代起各国病毒学者就对病毒分类学进行了研究。自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成立后,几经磋商和研究,拟定出了一个较为

夏秀环,吴仙琴[7](2006)在《浅谈猪病防治对策》文中认为

二、关于猪传染性水泡病的重复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猪传染性水泡病的重复感染(论文提纲范文)

(3)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肺炎支原体和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芯片检测与分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文献综述
    一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病原微生物检测和分型中的应用
    二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研究进展
    三 猪肺炎支原体研究进展
    四 多杀性巴氏杆菌诊断和分子生物学
前言
第一章 APP-Mhp-PM检测基因芯片和APP分型基因芯片的靶基因克隆和鉴定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第二章 APP-Mhp-PM检测基因芯片和APP分型基因芯片的构建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第三章 APP-Mhp-PM检测基因芯片和APP分型基因芯片应用研究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彩图
    附件1 试验试剂配置
    附件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猪戊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感染性克隆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戊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1.1.1 戊型肝炎的病原学
        1.1.2 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1.1.3 戊型肝炎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1.4 戊型肝炎的诊断
        1.1.5 戊型肝炎疫苗的研究
        1.1.6 戊型肝炎的预防
    1.2 RNA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研究
        1.2.1 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1.2.2 感染性克隆的产生
        1.2.3 感染性克隆的应用
        1.2.4 RNA病毒感染性克隆构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5 戊型肝炎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的研究
    1.3 戊型肝炎病毒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粪便样品及血清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引物设计与合成
        2.1.5 细胞菌株质粒与载体
    2.2 方法
        2.2.1 猪戊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克隆及序列分析
        2.2.2 重组质粒pHEa的构建
        2.2.3 重组质粒pCHE的构建
        2.2.4 重组质粒pHEa、pCHE的大量制备
        2.2.5 重组质粒pHEa的体外转录
        2.2.6 A549和HepG2细胞的培养
        2.2.7 重组质粒pHEa体外转录本及pCHE质粒的转染
        2.2.8 全基因组感染性克隆cDNA的感染性检测
3 结果
    3.1 猪戊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克隆及序列分析
        3.1.1 猪戊型肝炎病毒阳性样品的选择
        3.1.2 全基因组扩增结果
        3.1.3 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
    3.2 猪HEV重组质粒pHEa构建
        3.2.1 EcoRV酶切位点及T7启动子的引入
        3.2.2 分子标志NruI的引入
        3.2.3 pHE重组质粒构建
        3.2.4 重组质粒pEH的修正
    3.3 重组质粒pCHE的构建
        3.3.1 T7启动子及核酶的引入
        3.3.2 重组质粒pCHE构建
    3.4 基因组全长cDNA感染性的检测
        3.4.1 细胞病变的观察
        3.4.2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培养细胞
        3.4.3 RT-PCR检测
        3.4.4 电镜检测病毒粒子
4 讨论
    4.1 HEV阳性样品的选择
    4.2 猪戊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克隆及序列分析
    4.3 感染性克隆cDNA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4.4 重组质粒感染性较低的可能原因及未来的解决方法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利用胚胎移植及相关技术培育实验用SPF小型猪(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小型猪资源及培育现状
        1.1.1 我国小型猪资源及培育现状
        1.1.2 我国小型猪的基本特点
        1.1.3 国外小型猪资源及培育现状
        1.1.4 国外小型猪的基本特点
        1.1.5 小型猪在生物医学实验中的应用
    1.2 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小型猪培育的研究现状
        1.2.1 SPF 猪定义
        1.2.2 SPF 猪培育方法
        1.2.3 SPF 猪培育意义
        1.2.4 各国及地区SPF 培育情况
    1.3 小型猪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
        1.3.1 超数排卵与同期发情
        1.3.2 早期胚胎的收集
        1.3.3 胚胎质量鉴定
        1.3.4 胚胎体外保存
        1.3.5 胚胎移植技术
    1.4 小型猪胚胎移植技术应用前景
    1.5 胚胎移植技术的意义
        1.5.1 充分利用母畜的繁殖潜力、提高繁殖效率
        1.5.2 加快品种改良和新品种的培育
        1.5.3 保存品种资源
        1.5.4 减少疾病传播
        1.5.5 促进基础理论科学的研究
第二章 小型猪的超数排卵及胚胎移植实验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仪器、试剂及溶液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猪的选择
        2.2.2 供体超数排卵
        2.2.3 受体同期发情
        2.2.4 早期胚胎的回收
        2.2.5 检胚与胚胎的运输、保存
        2.2.6 手术法胚胎移植
        2.2.7 手术冲胚母猪繁殖机能的恢复观察
        2.2.8 数据统计
    2.3 实验结果
        2.3.1 不同超排方法超排效果
        2.3.2 不同PMSG 剂量超排剂量效果
        2.3.3 不同超排方法对手术冲胚回收效果的影响
        2.3.4 不同回收方法回收效果
        2.3.5 胚胎移植效果分析
        2.3.6 繁殖性能恢复观察结果
    2.4 讨论
        2.4.1 超排效果分析
        2.4.2 回收效果分析
        2.4.3 移植效果分析
    2.5 结论
第三章 隔离器人工饲养小型猪的生长发育规律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动物
        3.1.2 仪器与物品
        3.1.3 仔猪人工乳与药品
    3.2 试验方法
        3.2.1 隔离器、运输箱、饲养间及用具的消毒
        3.2.2 仔猪的无菌接产
        3.2.3 隔离器饲养仔猪的饲养管理
        3.2.4 生长发育性能测定
    3.3 实验结果
        3.3.1 隔离器饲养与普通饲养仔猪生长指标的比较分析
        3.3.2 隔离器饲养和普通饲养仔猪各日龄体重与体长、胸围、管围、体高相关系数
        3.3.3 仔猪成活率
    3.4 讨论
        3.4.1 隔离器人工饲养对仔猪生长发育的影响
        3.4.2 隔离器人工饲养仔猪成活率分析
    3.5 结论
第四章 胚胎移植技术与隔离器饲养培育试验用SPF 小型猪效果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动物
        4.1.2 主要仪器、试剂及溶液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胚胎移植所产小型猪亲缘关系确认
        4.2.2 血清的制备
        4.2.3 所需检测疾病项目与采用方法
    4.3 实验结果
        4.3.1 无菌接产+隔离器人工饲养净化效果
        4.3.2 胚胎移植技术净化效果
    4.4 讨论
        4.4.1 无菌接产+隔离器人工饲养净化效果分析
        4.4.2 胚胎移植技术净化效果分析
    4.5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浅谈猪病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强饲养管理
2 坚持自繁自养
3 建立防疫卫生制度
    3.1 饲养场地选择
    3.2 建立“
    3.3 严格检疫制度
    3.4 建立消毒制度
    3.5 合理处理粪便污物
4 定期进行防疫和预防驱虫
5 预防中毒
    5.1 防止亚硝酸盐中毒
    5.2 防止霉饮料中毒
    5.3 防止食盐中毒
6 猪病的诊断
    6.1 临床诊断
    6.2 尸体解剖
7 处理和治疗病猪
8 认真做好消毒工作
    8.1 煮沸消毒
    8.2 畜舍消毒
    8.3 粪便消毒对抵抗力强的病毒,

四、关于猪传染性水泡病的重复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猪传染性水泡病的重复感染[J]. 湖北省畜牧特产科学研究所.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2]猪传染性水泡病国内科研动态[J]. 李树春.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3]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肺炎支原体和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芯片检测与分型研究[D]. 肖国生. 四川农业大学, 2006(12)
  • [4]猪戊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感染性克隆的构建[D]. 于敏. 东北农业大学, 2007(01)
  • [5]利用胚胎移植及相关技术培育实验用SPF小型猪[D]. 戴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 [6]兽医常见动物病毒在现代分类学中的位置[J]. 李成. 家畜传染病, 1980(01)
  • [7]浅谈猪病防治对策[J]. 夏秀环,吴仙琴.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6(06)

标签:;  ;  ;  ;  ;  

猪传染性水疱病的二重感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