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程控电话自动计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吴穹[1](2016)在《基于eSpace程控电话交换机的计费系统二次开发》文中研究说明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的信息化进程加快,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程控电话交换机信息管理系统如何高质量完成电信业务,为企业的发展助力,已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核心问题,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以华为、中兴等通讯厂商为代表,其在程控交换机领域占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巨大份额,技术力量雄厚。华为的eSpace程控电话交换机的电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强大,基本涵盖了大中型企业所需的所有功能模块,但对于大中型企业的核心业务,尤其是计费系统来说,其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计费系统是程控电话交换机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不同的企业对计费系统有着各自的需求,我们必须从灵活性的角度出发,解决上述问题,以确保程控交换机更好的发挥其功能性、稳定性,确保计费系统在整个电信运营行业发挥其强大的支持支撑作用。本论文主要以当今的市场竞争为出发点,满足客户和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出发,结合目前国内外先进的编程思想,设计并开发出基于eSpace程控电话交换机的独立计费系统,此系统属于系统的二次开发范畴。本文设计的计费系统可以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并且确保各类电信业务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本文参考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对计费系统的自身问题及边缘问题进行调研,对企业级的程控电话交换机计费系统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设计。课题设计与实现的程控电话交换机计费系统从模式和架构上都做出了合理的选择,实现了计费系统独立功能单元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本文基于eSpace程控电话交换机计费系统的二次开发主要采用J2EE开发平台,以实现系统的跨平台特点,并且确保系统的可移植性。系统在MVC框架的基础上,集成使用了SSH框架,同时采用B/S(Browser/Server)设计模式以及前台的JSP页面,确保系统的无缝连接。针对计费系统的整体功能,系统以各个相对独立的子模块进行设计,实现了计费系统的权限管理功能、管理员的管理功能、用户管理功能、资费管理功能以及账务管理与统计功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可以满足大中型企业对电信计费业务的基本需求,同时可以为相关的计费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陈巍[2](2005)在《用户程控电话交换机通用计费程序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在宾馆、企业等电信业务一般都是采用用户交换机接中继线的方式,中继线的计费由电信部门完成,但是宾馆、企业其内部的电话计费一般都是自己完成。宾馆、企业等话务繁忙,电话计费要求及时、准确,并且要有详细的报表查询功能。计费系统针对用户程控电话交换机,采集话单并进行计费。本文讨论了程控电话交换机的计费工作原理,计费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话单的采集与处理以及计费方法等,着重阐述了系统开发实现过程,从系统的需求分析、方案论证、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到详细设计。本系统采用delphi作为开发平台,SQL SER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针对多数型号交换机,设计用户电话电话机通用计费系统。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实时接收话单、计算话费,通话清单的存储和管理、数据维护、报表查询等。针对市面上程控电话交换机种类繁多,通信方式和话单格式各不相同的情况,计费系统在设计时必须考虑通用性和灵活性,本文对提高计费系统的通用性也作了探讨,针对计费系统可能随时变化,在设计程序时也增加了灵活性。
金永明[3](2003)在《基于CORBA技术的网络计费系统模型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Internet网的快速普及与应用,对网络用户和网络资源需要进行高效地管理,网络计费系统在网络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论文将从网络应用协议和计费系统架构两个方面,提出网络计费系统设计和实现的方法。首先根据网络用户对网络资源的不同服务质量需求,分析了Internet的QoS机制,给出了网络计费系统中应用QoS机制的计费方法。针对网络用户使用网络资源的实际情况,对网络用户采用不同的计费依据,利用RS232协议、RADIUS协议,SNMP协议采集程控电话用户、拨号用户、路由用户的计费数据。其次,考虑到网络计费系统分布式应用的趋势,将计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集成到CORBA软总线上,使计费系统功能模块架构具有开放型和扩展性。最后,在应用平台上对计费系统应用模块进行了功能描述,同时阐述了实现思路。通过上述的解决方案,能够设计和实现强有力的网络计费系统。 在计费系统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利用分布式对象接口方法来支持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实践表明分布对象接口技术给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黄文明,王渝,卢浩[4](1994)在《用户程控交换机计费系统》文中研究说明利用微机工作站对用户程控交换机电话通信进行自动计费和监视,同时使交换机开通用户分机直拨电话,方便了用户,并加强了收费管理。其中软件设计采用的数据库与汇编语言的接口技术和中断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具有实时性的网络MIS系统的技术难点。
赵雪[5](2019)在《基于软交换的地铁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伴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语音通信的交换方式已经从最初的空分交换方式发展到了现下的分组交换方式。科技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滞不前,在下一代的语音通信系统中,基于计算机网络的IP数据包软交换方式将会逐步缩减现有其它电话交换技术的应用范围和空间。本文对当前使用的各类语音通信交换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对国内地铁行业内应用比较成熟的数字程控交换进行了应用案例分析。重点针对软件换技术进行了相关技术及应用探讨,对该系统的结构组成、应用特点、软件交换能够提供的新功能和具体性能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根据成都地铁未来的线网规划要求,考虑未来用户规模和业务的规划,对后期地铁线路形成网络后的公务电话系统维护和扩展方面进行探讨。在分析数字程控交换技术和软交换技术在系统建设、维护成本等方面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地铁语音电话网络设计方案。本文中的软交换设计紧密结合了成都地铁未来的建设发展趋势,以成都地铁7、10号线的环形地铁线路工程与COCC控制中心工程为实际案例背景,结合语音设备的地域分布和用户数量分布的具体情况,对基于软交换的7、10号线公务电话系统COCC专用电话系统进行需求分析,设计了系统的网络架构,对如何进行电话系统组网进行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研究。通过对未来地铁内网用户规模的预估,确定了具体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作为一个功能强大的开放式数据通信平台,计算机网络自诞生以来不是那么安全的。因此,针对软交换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则,文中结合已有的地铁软交换应用案例,对如何保障安全这一重要因素和原则做了详细的阐述。在地铁通信新技术采用以前,有必要进行相关应急灾备倒切的研究工作,为后续地铁软交换维保工作提供应急情况下的设备保障,提高维保效率。通过对基于软交换的地铁通信技术进行的详细论述和研究,充分展现了软交换技术在地铁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和优势。特别是在设计未来地铁通信系统建设的新方案后,不仅给后期地铁运营期间的通信系统维护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方向,也进一步增强了地铁专业人员对软交换技术的掌握力度。
任勤生,阎南生,吴东峥,石允中,陈黎震[6](1997)在《SSU-12 型程控电话交换机自动计费系统的设计》文中提出给出了SSU-12型程控电话交换机自动计费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软件系统采用TURBOCV2.0和FOXBASE2.1混合编程技术,具有数据采集、数据转换和数据处理等功能.
祝贵军[7](2003)在《局用交换机计费系统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局用交换机计费系统(Billing System)是整个电信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准确、可靠、安全的电话计费系统是国家电信资费政策得到落实的保证。长期以来,由于电信自然垄断环境,电信行业始终处于卖方市场,中国电信从市场方面感受到的压力很小,对于计费系统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和改造的紧迫感不强,而对计费系统进行大规模投入后,直接经济效益并不很明显。在这种形势下,计费系统严重滞后于网络建设,形成了对用户服务长期被动的局面,计费系统多计或少计费现象时有发生,由于计费不准引起的投诉已经成为当前投诉热点之一。如何保证计费系统的准确、可靠、安全已经成为国内外监督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电信运营商和电信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电信运营商必须对计费系统性能高度重视,加大计费系统的改造投入,二是技术监督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尽快出台局用交换机计费系统检测规范。 目前,国内对交换机计费系统的检测尚属空白,美、英等发达国家也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着手研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检测方法,并且许多还尚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之中。 本文在调查和分析国内外局用交换机计费系统工作原理、检测方法和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对计费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产生计费错误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适合国情的能够客观评价计费系统计量性能的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有些指标和检测方法在国内相关资料中属首次提出,如通话计时误差和时刻误差和对移动交换机计费系统的一些检测方法; 本文通过对电信基础业务和各类增值业务的计费方式、计费用户、计费点和计费方法的分析,利用国内外最新检测仪器、现代检测技术、通信技术和概率统计方法,提出了较科学、有效和利于实施的检测方法,并对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 本文所研究的检测方法可作为技术监督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制定检测规范的参考,也可供电信运营商和消费者自查之用。
张丽萍[8](2008)在《石嘴山电网电量计费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电力市场化方面的改革,电量计费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成为热门话题。电量计费自动化系统,是电力运营管理部门(如:用电处、生计处、调度所等)进行电量计量和电费核算、用电分析、统计网损线损电量以及在电力市场情况下制定电量计划、发布实时电价信息、提供系统优化基础数据的自动化工具。本文是从我国电能数据测量和采集的现状入手,结合电量计费自动化系统的国内外研发状况,阐述了电量计费系统的设计原则及电量计费系统功能的技术要求。本文简要说明了建立石嘴山电网电量计费系统的必要性,从总体上提出了石嘴山电网电量计费系统的设计目标、设计思想和框架模型,并把系统划分成九个应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档案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自动计算服务模块、数据业务模块、报表模块、WEB服务模块、系统集成模块。并对各应用模块的功能作详细设计。对石嘴山电网电量计费系统的总体实现技术进行了讨论,指出系统实现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并介绍了系统中相当重要的数据采集模块和自动计算服务模块电量统计功能的技术实现细节。提出在系统集成的基础上,建设电能数据应用平台,从而实现各自动化系统电能数据的互连互通。到目前为止,石嘴山电网电量计费系统运行稳定并在石嘴山电网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钱军平[9](2011)在《建筑智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这四个基本要素进行最优化的组合。智能建筑是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现代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在建筑中形成的一种崭新形式的建筑弱电系统,它利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通讯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办公自动化,与建筑环境共同构成。我国在智能建筑技术应用上参差不齐,盲目追求高技术或炒作概念,加上业主“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所以建筑智能系统无论在技术设计层面还是应用管理层面都没达到项目本身的实际要求,因此选此题进行研究。本课题分析建筑智能系统的关键技术现状及应用研究,发现,在CAS方面,关键技术就是综合布线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它是其它通信子系统和智能建筑建立的基础,其应用的难度主要是既需考虑现有的结构和应用,同时也要考虑以后的应用和发展;BAS方面,关键技术就是楼宇自控系统控制方式的选择及与传感器的质量和精准度的配合,所以设计时既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又要考虑传感器的精准度与之的完美组合;OAS方面,编制该系统的信息流程图,并归类与识别流程中各种信息载体的数据库是其关键技术,信息的载体形式很多,除数据信息有明确结构外,其他信息的结构都是不明确的,这也是其实施的难点。通过综合的案例研究,证明,建筑智能化三大系统下的好多子系统都是相互依存的。从宏观技术上讲,CAS是智能建筑系统的关键,而其中的综合布线系统则又是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关键,它是所有智能化楼宇的建设重点和必建系统之一。在智能系统的实现上,其难点好多都体现在既要考虑现有的结构和应用,也要考虑以后可能的应用和发展。在经济上,对比重较大的系统要注意控制成本。抓好材料的搭配选择、路由的计算和施工,统筹规划,能更好地控制成本,更有效地实现建筑的智能化。通过本文的论述,智能建筑要在应用与管理理念上“与人为本”,要与业主的经济效益相连,与节能环保相连,要摆脱唯技术为上的想法,规划符合实际需要,摆脱“重建设,轻管理”的状态,两手一起抓,使我国的建筑智能化真正达到良性的高水平的建设与发展,确保建筑智能化系统更加有效地推行。
金新颜,费林渊,赵不渝[10](2001)在《地区电网电能量自动计费系统建设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以金华电网电能量自动计费系统的建设为例 ,探讨了地区电网电能量自动计费系统建设的若干问题。
二、程控电话自动计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程控电话自动计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eSpace程控电话交换机的计费系统二次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2 需求分析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1.1 计费系统的架构分析 |
2.1.2 计费系统的各功能模块分析 |
2.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2.2.1 计费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2.2.2 数据库性能需求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相关技术原理 |
3.1 系统的框架结构 |
3.1.1 C/S架构模式 |
3.1.2 B/S架构模式 |
3.2 J2EE开发平台 |
3.2.1 J2EE技术 |
3.2.2 J2EE核心组件 |
3.3 SSH三大框架的研究 |
3.3.1 Struts框架 |
3.3.2 Spring框架 |
3.3.3 Hibernate框架 |
3.4 本章小结 |
4 计费系统的设计 |
4.1 系统特点 |
4.2 系统的安全设计 |
4.3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的逻辑架构设计 |
4.3.2 数据库的表结构设计 |
4.4 系统设计思路 |
4.5 系统的软件设计 |
4.5.1 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
4.5.2 计费系统数据流设计 |
4.6 系统接口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5 计费系统的实现与展示 |
5.1 系统的开发环境与服务器部署 |
5.2 系统主要功能单元的展示 |
5.2.1 系统管理员菜单 |
5.2.2 计费管理单元 |
5.2.3 用户管理单元 |
5.2.4 账务管理 |
5.2.5 系统的查询与统计 |
5.3 系统性能测试 |
5.3.1 浏览器链接访问测试 |
5.3.2 各个业务功能模块测试 |
5.3.3 表单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用户程控电话交换机通用计费程序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电话计费系统的现状 |
1.3 本课题的关键技术 |
1.4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程控电话交换机计费原理 |
2.1 程控电话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
2.1.1 电话交换机的发展过程和分类 |
2.1.2 程控交换机的特点 |
2.1.3 程控用户交换机的类型与功能 |
2.2 程控交换机计费系统原理 |
2.3 计费系统同交换机的硬件连接 |
2.3.1 不同话单输出口的交换机的与计费系统的连接 |
2.3.2 常见串口程控交换机与计算机接口的连接 |
第三章 串行通信技术 |
3.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
3.2 串行通信的概念 |
3.3 串口通信的传输速率 |
3.3.1 波特率 |
3.4 异步串行通信协议 |
3.4.1 异步串行通信协议的概念 |
3.4.2 握手协议 |
第四章 计费系统分析及总体设计 |
4.1 软件工程和软件开发方法 |
4.1.1 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
4.1.2 软件开发模型 |
4.2 需求分析 |
4.2.1 电话计费系统的需求分析 |
4.2.2 系统分析及数据流程图 |
4.3 系统总体设计 |
4.3.1 模块设计 |
4.4 后台数据库系统的选择 |
4.4.1 数据库选择的原则 |
4.4.2 本系统数据库的选择 |
4.5 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 |
第五章 计费系统数据库设计 |
5.1 数据库系统与数据库设计 |
5.1.1 数据库系统的发展概况 |
5.1.2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
5.2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2.1 系统需求分析 |
5.2.2 系统数据库概念设计 |
5.2.3 系统数据库逻辑设计 |
5.2.4 系统数据库物理设计 |
5.3 数据库访问技术 |
5.3.1 常用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
5.3.2 本系统采用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
第六章 系统实现 |
6.1 系统界面设计 |
6.2 系统实现 |
6.2.1 计费处理过程模块分析 |
6.2.2 话单接收模块实现 |
6.2.3 话单处理模块实现 |
6.2.4 参数设置模块 |
6.2.5 模拟话单发送程序的设计 |
6.2.6 系统安全性设计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基于CORBA技术的网络计费系统模型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工作量评估 |
第二章 网络计费系统设计参考 |
2.1 电话网管理模型-TMN管理模型 |
2.2 计算机数据网管理模型—TCP/IP体系结构 |
2.3 QoS计费机制 |
2.3.1 QoS模型 |
2.3.2 基于DiffServ的QoS网络计费 |
2.3.3 基于网络用量的计费方式 |
2.4 目前网络计费系统的新特点 |
第三章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 |
3.1 对象管理体系结构OMA |
3.2 CORBA结构基础 |
3.3 对象请求代理ORB |
3.4 接口定义语言IDL |
3.5 接口库 |
3.6 上下文对象 |
3.7 CORBA体系结构特点 |
3.8 CORBA服务和设施 |
第四章 网络计费系统总体设计 |
4.1 网络计费系统的拓扑结构 |
4.2 网络计费系统的平台结构 |
4.2.1 HP Open View网络管理平台 |
4.2.2 SUN Net Manager网络管理平台 |
4.2.3 IBM Net View网络管理平台 |
4.2.4 基于CORBA技术的网络计费系统模型 |
4.3 网络计费系统应用平台分析 |
第五章 网络计费系统功能模型设计 |
5.1 程控用户计费数据采集子系统分析与设计 |
5.1.1 程控用户计费数据采集子系统结构 |
5.1.2 程控用户话单输出格式 |
5.2 拨号用户计费数据采集子系统分析与设计 |
5.2.1 RADIUS协议对拨号用户访问的支持 |
5.2.2 RADIUS协议在计费采集中的应用 |
5.3 路由用户计费数据采集子系统分析与设计 |
5.3.1 SNMP协议概述与模型 |
5.3.2 MIB库访问方式及其属性值 |
5.3.3 路由用户计费数据采集方法 |
5.4 计费数据处理子系统分析与设计 |
5.4.1 计费数据处理流程描述 |
5.4.2 费用查询功能模块分析与设计 |
第六章 网络计费系统应用功能实现 |
6.1 程控电话用户计费数据采集模块的实现 |
6.1.1 串行通信编程实现方法 |
6.1.2 程控交换机数据采集模块的实现 |
6.2 拨号用户计费数据采集模块的实现 |
6.2.1 sockets编程实现方法 |
6.2.2 基于“侦听-转发”技术的计费数据采集模块的实现 |
6.3 路由用户计费数据采集模块的实现 |
6.3.1 SNMP/CORBA网关模型 |
6.3.2 SNMP/CORBA网关的实现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基于软交换的地铁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1.2.1 软交换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
1.2.2 地铁电话通信系统发展现状介绍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地铁电话通信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2.1 成都地铁通信系统概述 |
2.2 成都地铁电话系统需求分析 |
2.2.1 公务电话系统现状及需求分析 |
2.2.2 专用电话系统现状及需求分析 |
2.3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成都地铁电话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3.1 设计原则 |
2.3.2 常用的地铁电话通信系统交换技术 |
2.3.2.1 程控交换的特点和功能 |
2.3.2.2 软交换技术特点和功能 |
2.3.3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成都公务地铁电话系统总体构架设计 |
2.3.4 与其它系统接口方案设计 |
2.4 软交换技术应用故障情况对比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软交换的成都地铁公务电话系统详细设计与容灾测试 |
3.1 成都地铁7号线公务电话系统详细设计 |
3.1.1 系统构成及方案说明 |
3.1.2 业务功能 |
3.1.3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
3.2 成都地铁10号线公务电话系统详细设计 |
3.2.1 系统结构及方案说明 |
3.2.2 业务功能 |
3.2.3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
3.3 成都地铁公务电话系统容灾测试 |
3.3.1 测试目的 |
3.3.2 容灾方式 |
3.3.3 容灾演练前准备 |
3.3.4 演练实施方案 |
3.3.5 容灾测试内容及测试结果 |
3.3.6 容灾演练影响 |
3.4 成都地铁7号线公务电话系统容灾方案选择 |
3.4.1 1:1配置模式 |
3.4.2 1:0配置模式 |
3.4.3 两种容灾方式对比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软交换的成都地铁专用电话系统详细设计 |
4.1 软交换在COCC专用电话系统中的应用 |
4.2 成都地铁COCC线网专用电话系统方案设计 |
4.2.1 组网规划 |
4.2.2 业务功能 |
4.2.3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
4.2.4 互联互通接口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1.总结 |
2.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局用交换机计费系统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局用交换机计费系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 计费系统工作原理 |
1.3 计费系统常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
1.4 国内计费系统检测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1.5 国外计费系统检测现状 |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目标 |
2 时间频率检测技术 |
2.1 时间频率的定义 |
2.2 时间频率检测 |
2.2.1 时刻检测方法 |
2.2.2 频率检测方法 |
2.2.3 常用时间频率检测仪器 |
2.2.4 计费系统专用检测仪器 |
3 检测方法中的数学应用 |
3.1 x2检验在计费差错率检测中的应用 |
3.2 测量不确定度理论的应用 |
4 计费系统检测的实现 |
4.1 计费系统功能 |
4.2 计费系统技术要求 |
4.3 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 |
4.3.1 传统的固定用户间的电话呼叫检测 |
4.3.2 各种补充业务的费率和收费金额正确性检测 |
4.3.3 各种特种服务费率和收费金额正确性检测 |
4.3.4 各种信息台的呼叫业务费率和收费金额正确性检测 |
4.3.5 IP电话业务费率和收费金额正确性检测 |
4.3.6 用户上网业务费率和收费金额正确性检测 |
4.3.7 移动电话计费系统检测 |
4.3.8 计费系统时钟和当前时刻误差的检测 |
5 检测方法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
6 检测方法验证 |
7 总结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石嘴山电网电量计费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量计费系统设计原则 |
1.2.2 电量计费系统功能的技术要求 |
1.2.3 主站系统功能技术要求 |
1.2.4 电量采集装置功能技术要求 |
1.2.5 通讯网络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2 石嘴山电网电量计费系统总体设计 |
2.1 建立石嘴山电网电量计费系统的必要性 |
2.2 系统设计目标 |
2.3 系统设计思想 |
2.4 系统硬件结构 |
2.5 系统软件结构 |
2.6 系统应用模块及模块间流程 |
2.7 本章小结 |
3 石嘴山电网电量计费系统应用模块功能设计 |
3.1 数据采集模块功能设计 |
3.2 档案管理模块功能设计 |
3.2.1 采集系统档案的建立 |
3.2.2 设备档案和统计对象的构建 |
3.3 系统管理模块功能设计 |
3.3.1 系统管理模块结构设计 |
3.3.2 系统管理模块常用功能设计 |
3.4 数据库管理模块功能设计 |
3.4.1 历史数据库 |
3.4.2 实时数据库 |
3.5 自动计算服务模块功能设计 |
3.6 数据业务模块功能设计 |
3.6.1 抄表数据浏览 |
3.6.2 统计分析结果数据查询 |
3.6.3 计量业务 |
3.7 报表模块功能设计 |
3.8 WEB服务模块功能设计 |
3.9 系统集成模块功能设计 |
3.10 本章小结 |
4 石嘴山电网电量计费系统的实现 |
4.1 系统实现综述 |
4.1.1 系统硬件实现 |
4.1.2 关键技术 |
4.2 采集模块编程实现技术 |
4.3 自动计算服务模块电量统计实现技术 |
4.3.1 电量统计实现综述 |
4.3.2 电量统计的旁路实现原理 |
4.3.3 电量统计的旁路实现实例分析 |
4.3.4 面向对象的电量统计实现 |
4.4 电能数据应用平台的实现 |
4.4.1 电能数据综合应用平台建设思想 |
4.4.2 电能数据综合应用平台的功能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及建议 |
5.1 本文总结 |
5.2 下一步工作及建议 |
5.2.1 和其它系统的通信 |
5.2.2 通道的完善 |
5.2.3 加强对电量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建筑智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论文选题背景 |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现状 |
1.2.3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趋势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论文结构 |
1.3.1 论文研究的范围及思路 |
1.3.2 论文研究的方法 |
1.3.3 论文的结构 |
第二章 建筑智能系统理论与构成 |
2.1 智能建筑的起源 |
2.2 智能建筑的定义 |
2.3 智能建筑的构成 |
2.4 智能建筑子系统的细分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分析 |
3.1 通信自动化系统概述 |
3.2 电脑网络系统 |
3.3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
3.3.1 综合布线系统对建筑的必要性 |
3.3.2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
3.4 程控电话交换机系统 |
3.4.1 电话程控交换机系统说明及技术概况 |
3.4.2 电话交换机系统技术及功能概况 |
3.5 有线电缆电视系统 |
3.5.1 有线电视系统功能 |
3.5.2 有线电视系统的信号传输 |
3.5.3 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
3.6 公共广播系统 |
3.6.1 公共广播系统组成 |
3.6.2 公共广播系统功能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分析 |
4.1 楼宇自动化系统概述 |
4.2 楼宇自控系统 |
4.3 闭路视频监控系统 |
4.3.1 闭路视频监控应用要点 |
4.3.2 视频监控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
4.4 门禁控制系统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分析 |
5.1 办公自动化系统概述 |
5.2 办公自动化系统 |
5.2.1 办公自动化的概念及发展 |
5.2.2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分类 |
5.2.3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描述 |
5.2.4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建设效益评价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应用实例研究 |
6.1 综合布线系统的应用设计 |
6.1.1 综合布线系统需求分析 |
6.1.2 设计依据 |
6.1.3 系统设计规划 |
6.1.4 材料选择 |
6.1.5 系统线对规划和主干配备 |
6.1.6 系统的应用 |
6.1.7 系统说明 |
6.1.8 布线系统的管线方式建议 |
6.1.9 材料清单 |
6.2 程控电话交换机系统 |
6.2.1 程控电话交换机系统概述 |
6.2.2 电话交换机系统配置说明 |
6.2.3 系统技术及功能概况 |
6.2.4 配置清单预算 |
6.3 计算机网络系统 |
6.3.1 项目需求分析 |
6.3.2 设计目标 |
6.3.3 关于主干设备的选型 |
6.3.4 设计原则 |
6.3.5 层次化的物理层拓扑结构设计 |
6.3.6 网络管理设计 |
6.4 有线电缆电视系统 |
6.4.1 有线电视系统概况 |
6.4.2 系统结构 |
6.4.3 设计应用依据 |
6.4.4 系统设备清单 |
6.5 公共广播系统 |
6.5.1 概述 |
6.5.2 系统组成 |
6.5.3 系统功能 |
6.5.4 系统规划清单 |
6.6 楼宇自控系统应用设计 |
6.6.1 设计依据 |
6.6.2 控制范围 |
6.6.3 系统应用描述 |
6.6.4 系统节能措施 |
6.6.5 调试 |
6.7 闭路视频监控系统 |
6.7.1 需求分析 |
6.7.2 控制范围和功能要求 |
6.7.3 设计依据 |
6.7.4 系统设计原则 |
6.7.5 系统应用设计规划 |
6.7.6 安装调试说明 |
6.8 门禁控制系统 |
6.8.1 系统需求 |
6.8.2 系统设备配置 |
6.8.3 管理软件使用简介 |
6.8.4 系统结构 |
6.8.5 系统设备清单 |
6.9 办公自动化系统 |
6.9.1 系统概述 |
6.9.2 办公OAS-TC2000 功能简介 |
6.9.3 OAS-TC2000 行政办公管理的特点 |
6.9.4 OAS-TC2000 的软硬件配置要求 |
6.10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四、程控电话自动计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eSpace程控电话交换机的计费系统二次开发[D]. 吴穹.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7)
- [2]用户程控电话交换机通用计费程序的设计[D]. 陈巍. 东南大学, 2005(01)
- [3]基于CORBA技术的网络计费系统模型研究与实现[D]. 金永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3(02)
- [4]用户程控交换机计费系统[J]. 黄文明,王渝,卢浩.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1994(01)
- [5]基于软交换的地铁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D]. 赵雪.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6]SSU-12 型程控电话交换机自动计费系统的设计[J]. 任勤生,阎南生,吴东峥,石允中,陈黎震. 集美航海学院学报, 1997(04)
- [7]局用交换机计费系统检测方法的研究[D]. 祝贵军. 重庆大学, 2003(03)
- [8]石嘴山电网电量计费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张丽萍. 重庆大学, 2008(06)
- [9]建筑智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 钱军平.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6)
- [10]地区电网电能量自动计费系统建设的探讨[J]. 金新颜,费林渊,赵不渝. 华东电力, 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