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Fisher综合征(附1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王哲雅,张真稳[1](2021)在《不同疾病组成的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Ⅱ型3例》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APS)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对符合APSⅡ型标准的3例患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构成、主要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文3例患者发病时分别表现出皮质功能减退,胰岛功能衰竭,甲状腺机能减退伴低钙血症等不同症状,病程中先后累及多个不同内分泌腺和非内分泌器官。结论 APS发病隐匿,从一个腺体疾病发展到另一个或多个腺体疾病的时间存在不确定性,易被漏诊而耽误治疗。在诊断时,需常规筛查相关抗体并长期随访,以及早诊断及治疗。
袁心仪,郭虎,张刚,郑帼[2](2021)在《皮肤、面部行为特征在儿童癫痫病因识别中的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皮肤、面部行为特征在癫痫病因识别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或病房具有皮肤、面部、行为特征的53例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3例患儿均诊断为癫痫, 以色素脱失斑为线索诊断结节性硬化症28例, 以面部鲜红斑痣为线索诊断脑面血管瘤病5例, 以躯体多毛、消瘦为线索诊断线粒体脑疾病伴乳酸酸中毒及卒中样发作5例, 以毛发稀疏蜷曲、皮肤白为线索诊断Menkes病5例, 以头围大为线索诊断亚历山大病、伴皮质下囊肿的巨脑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戊二酸血症Ⅰ型各1例, 以快乐面容、智力低下诊断Angelman综合征2例, 以刻板手部行为为线索诊断Rett综合征2例, 以皮肤色素沉着和脱失斑为线索诊断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1例, 以眼距宽、牙缺失为线索诊断1号染色体微缺失1例, 以咖啡牛奶斑为线索诊断神经纤维瘤病1例, 上述病例在上述特征提示下, 经影像学或遗传学检测, 均明确诊断。结论皮肤、面部行为特征在癫痫病因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熟练掌握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皮肤、面部行为特征有利于癫痫病因学诊断。
李嘉雯,张弛,吴朝,代丽华,赵鸿[3](2021)在《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患者111例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的临床特征,以降低疾病的漏诊、误诊率。方法检索首篇文献发表时间(1987年5月)至2020年8月29日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数据库收录的CAEBV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CAEBV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转归和死亡原因等。统计学分析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纳入文献46篇,共111例患者,年龄为22.0(10.0, 39.0)岁。年龄≥18岁组64例(57.7%),年龄<18岁组47例(42.3%)。发热、脾大、肝大、淋巴结肿大为常见临床表现,发生率分别为95.5%(106/111)、84.7%(94/111)、57.7%(64/111)、56.8%(63/111)。年龄≥18岁组患者的皮疹和肝大的发生率分别为3.1%(2/64)和45.3%(29/64),均低于年龄<18岁患者的27.7%(13/47)和74.5%(35/47),其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异常的发生率则高于年龄<18岁患者[45.3%(29/64)比23.4%(11/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957、9.436、5.643,均P<0.05)。70例随访结局可知的患者中,死亡38例(54.3%),存活32例(45.7%),死亡原因包括消化道出血、重症感染、呼吸衰竭、肝衰竭等,死亡组和存活组的脾大发生率分别为92.1%(35/38)和68.8%(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6,P<0.05)。年龄<18岁组患者的21例死亡和17例存活病例中合并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者分别为15例(71.4%)和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7,P<0.01)。90例可获得HLH相关资料的患者中,合并HLH组38例,无HLH组52例,男性所占比例分别为36.8%(14/38)和65.4%(34/52),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7,P=0.007)。111例患者在病程中治疗方案多样,但缺乏详细资料。结论 CAEBV临床表现多变,可有致死性并发症,缺乏有效治疗,且预后不佳,需要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有效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
丁铭宣[4](2021)在《纤维素醚TC-5RW对朊病毒播种活性及蛋白酶抗性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和目的:朊病毒病作为能在人与哺乳动物间传播的感染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潜伏期很长,且患上朊病毒病的患者无一例外地在发病数月至数年内去世。朊病毒有致命的神经毒性,其机理仍未完全明确地为人们所知,并且因为其疾病过程的快速进展,使得干预及治疗变得特别困难。尽管世界各地的学者都在竭尽所能地进行着相关的基础实验与临床试验,试图找到应对朊病毒的策略,但目前为止依然收效甚微。由于缺乏成熟的针对朊病毒病的有效疗法,甚至没有成功的临床试验,目前对于朊病毒病患者所能给予的干预手段基本以支持性和姑息性治疗为主。故找到对于人类朊病毒有效的药物或防治方法是近年来对于朊病毒方向的研究热点,也是人类探索朊病毒病的最终目的。多项研究报道,CEs在毒株接种前后对于朊病毒感染的动物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治疗受朊病毒感染的细胞,表现出了令人惊喜的防治潜力,但其对朊病毒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故本研究设计实验,选用在前人的研究中,对于患朊病毒病的动物防治效果较为优秀的一种CE——TC-5RW作为试验药物,在体内及体外,分别研究了TC-5RW对于动物及人类朊病毒的作用,试图进一步探究CEs防治朊病毒病的机制,推动包括TC-5RW在内的CEs作为临床试验新药造福朊病毒病患者的研究进程。研究方法:本研究利用表达仓鼠朊蛋白的转基因小鼠进行动物实验。在感染仓鼠263K朊病毒的当天,向小鼠腹腔内一次性注射TC-5RW进行给药处理,随即对动物生存期及病理征象进行观察、对脑Pr P进行二维蛋白质电泳、以及通过检测其皮肤组织内是否存在朊病毒播种活性,来探究TC-5RW体内注射对动物朊病毒病的作用。其中,对于皮肤组织内可能存在的微量朊病毒的播种活性,是利用s PMCA与RT-Qu IC两种新兴的、灵敏度极高的手段来进行检测的。同时本研究也应用了这两种检测手段,在检测体系中直接加入TC-5RW,通过体外实验探究该药物对感染动物或人类组织中的朊病毒播种活性的影响。此外,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究TC-5RW是否对朊病毒PrPSc存在直接作用,将TC-5RW与朊病毒感染的人或动物的脑匀浆共同温育一定时间,随后以蛋白酶K(proteinase K,PK)处理,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来观察处理后存在蛋白酶抗性的PrPSc,又称蛋白酶抗性朊蛋白(proteinase K resistant prion protein,Pr Pres)水平变化。本研究通过以上实验方法,探寻TC-5RW在体内及体外对朊病毒播种活性的影响,及该药物直接作用对朊病毒蛋白酶抗性的影响,来分析其防治朊病毒病的可能机制。研究结果:本研究发现,TC-5RW的体内作用可使263K感染的转基因小鼠病症减轻,具体表现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小鼠生存期显着延长,且脑组织神经病理征象不明显。二维蛋白质电泳结果表明,治疗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脑PrP的分子量与电荷均无明显区别,说明该化合物不通过影响朊蛋白翻译后修饰的途径抑制朊病毒形成与累积。在体外实验中,首先以动物源朊病毒作为种子,发现向s PMCA检测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C-5RW,可以抑制朊病毒的扩增;向RT-Qu IC体系加入TC-5RW,可延长RT-QuIC荧光值曲线的起峰时间,并使ThT荧光峰值降低,说明该药物的加入降低了重组蛋白被朊病毒种子转化为淀粉样构象的效率,即降低了朊病毒的播种活性。在以上实验中仅2μg/m L的TC-5RW存在就能明显抑制朊病毒的播种活性,且这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与TC-5RW浓度成正比。本研究还将TC-5RW与患病动物的脑匀浆直接共温育后以PK处理,发现Pr Pres水平明显降低,这种作用亦在一定程度上与TC-5RW浓度成正比。本研究还发现TC-5RW在体外对包括s CJD MM1、s CJD MV2、s CJD VV2、g CJD E200K、gCJD V180I、FFI在内的多种人类朊病毒亚型都具有相似的作用,可直接降低抗蛋白酶消化的Pr Pres水平,且终浓度为250μg/m L的TC-5RW存在于检测体系内可降低朊病毒播种活性,尤其对gCJD V180I及FFI的作用最为显着,药物浓度50μg/m L时甚至能完全抑制这两种亚型的RT-Qu IC反应。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TC-5RW不仅能够使朊病毒感染动物的潜伏期延长,病理征象减轻,还可降低其皮肤组织内PrPSc的播种活性。在体外实验中,向PMCA与RT-Qu IC体系中直接加入TC-5RW可以抑制人或动物PrPSc的播种活性。TC-5RW与PrPSc温育后,可促进其转化为容易被PK降解的结构,这可能暗示了其抑制朊病毒的作用机制。
林国中,张嘉,吴超,司雨,于涛,杨辰龙,谢京城,杨军[5](2021)在《显微切除联合硬膜囊末端松解拴系治疗成人椎管内畸胎瘤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成人椎管内畸胎瘤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显微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20年12月31例成人椎管内畸胎瘤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肿瘤长径1~3.8 cm,平均2.2 cm。临床症状包括腰背痛21例,下肢及鞍区感觉障碍(麻木)10例,下肢力弱14例,大小便功能障碍15例。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内膜和肿瘤实体,于硬膜囊末端切断终丝。结果肿瘤9例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肿瘤内膜27例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手术时间110~155 min,平均127 min。术后病理均为成熟囊性畸胎瘤。术后无感染,无死亡。新发神经功能障碍6例,包括节段性感觉减退3例(3个月恢复正常),排尿困难5例(6个月恢复正常);其余25例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术后随访5~36个月,中位数24个月。1例内膜次全切除者术后1年畸胎瘤复发再次手术,其他30例未见复发,未见再拴系。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显着降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和JOA括约肌功能评分显着升高(P<0.05)。结论椎管内畸胎瘤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时,需要尽可能切除畸胎瘤内膜,降低复发概率,松解粘连并于硬膜囊末端切断终丝,缓解神经受压和牵拉症状。
王志超[6](2021)在《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颈椎椎管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究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合并颈椎椎管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为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合并颈椎椎管狭窄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纳入自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因神经源性跛行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就诊并收治的134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76例,年龄为54岁至76岁,平均年龄为(65±7)岁。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包括颈椎、胸椎和腰椎核磁共振成像,并根据颈椎椎管狭窄指数分为无或轻度颈椎椎管狭窄组和中度或重度颈椎椎管狭窄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症状持续时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史、神经源性跛行严重程度、颈椎椎管率、腰椎椎管率、腰椎椎管狭窄类型和腰椎椎管狭窄节段数(多节段/单节段)。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以上临床资料有无差异;同时将两组间具有显着差异的变量,进行与结局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对单因素回归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调整。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相关影响因素对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中度或重度颈椎椎管狭窄的潜在诊断能力,结合灵敏度和特异度,将约登指数(Youden index)最大点确定为最佳临界诊断值。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合并颈椎椎管狭窄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颈椎椎管狭窄和腰椎椎管狭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无或轻度颈椎椎管狭窄组纳入98例患者(73.1%,98/134),中度或重度颈椎椎管狭窄组纳入36例患者(26.9%,36/134)。在中度或重度颈椎椎管狭窄组患者中,13例患者出现非典型的颈部不适,4例患者存在Hoffmann征阳性,其余患者均未见明显与颈椎椎管狭窄相关临床症状。两组患者在症状持续时间、体重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史、神经源性跛行严重程度、腰椎椎管率、腰椎椎管狭窄类型方面比较,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颈椎椎管率和腰椎椎管狭窄节段数(多节段/单节段)方面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性别、年龄、颈椎椎管率和腰椎椎管狭窄节段数(多节段/单节段)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7,95%CI=1.012-1.167,P=0.022)和颈椎椎管率(OR=0.873,95%CI=0.786-0.916,P<0.001)是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合并中度或重度颈椎椎管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的最佳临界诊断值为67.5岁(AUC=0.684;P=0.001),颈椎椎管率的最佳临界诊断值为76.5%(AUC=0.765;P<0.001)。此外,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椎椎管狭窄指数和年龄之间呈正相关趋势(r=0.307;P<0.001);颈椎椎管狭窄指数和颈椎椎管率之间呈负相关趋势(r=-0.348;P<0.001);颈椎椎管狭窄指数和腰椎椎管狭窄指数之间呈正相关趋势(r=0.513;P<0.001)。结论:男性、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合并中度或重度颈椎椎管狭窄的风险较高。年龄、颈椎椎管率为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合并中度或重度颈椎椎管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以为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合并颈椎椎管狭窄提供早期诊断依据。
邓佳心[7](2021)在《自身免疫病相关自身抗体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邓名良[8](2021)在《58例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
余洲[9](2021)在《Step-up模式与直接开腹手术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疗效对比及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step-up模式与直接开腹手术两种治疗方式之间的疗效差异,为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的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术后并发肠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多参考意见。方法:搜集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IP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按治疗方式分为step-up治疗模式(PCD+CNPI/+OPN)组及直接开腹手术(open pancreatic necrosectomy,OPN)组,分别比较PCD+CNPI/+OPN组与OPN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因、并存症及个人史、APACHEⅡ评分、CT严重程度评分、RANSON评分、术前术后相关实验室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带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的差异。(2)并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肠瘘将患者分为肠瘘组及非肠瘘组,新增相关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可能影响术后发生肠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step-up治疗模式组与直接开腹手术组相比,step-up治疗模式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更为显着(除血糖值(P=0.279)及C反应蛋白(P=0.905)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其余临床指标(白细胞总数、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钙、降钙素原)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p-up治疗模式组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41(33-50)d vs 69.5(62-87)d)及住院费用(229869(195866-362139)元vs 384943(288694-468987元)),且在术后并发症方面,step-up治疗模式组可降低术后并发残余脓肿(1(2%)例vs 9(21.4%)例)、肠瘘(5(10.2%)例vs 14(33.3%)例)及胰瘘(0(0%)例vs 4(9.5%)例)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并发胰周出血方面无显着差异(4(8.2%)vs 7(16.7%),P=0.215)。step-up模式组能降低IPN患者的死亡率(3(6.1%)vs 9(21.4%)),治疗IPN患者更为有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IPN患者术后并发肠瘘的危险因素为术前合并SOF(OR=22.64,95%CI 1.007-508.745,P<0.05)、术前低蛋白血症(OR=19.469,95%CI 2.066-183.436,P<0.05)、手术干预时机(OR=1.024,95%CI 1.005-1.044,P<0.05)及CT气泡征(OR=3.481,95%CI 1.367-8.866,P<0.05)。结论:(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step-up治疗模式可显着缓解IPN患者的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减少IPN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就本研究结果而言,step-up治疗模式治疗IPN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优于直接OPN(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未来会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Step-up模式相比于直接OPN的优越性)。(2)术前合并SOF、术前低蛋白血症、手术干预的时机及CT气泡征是IPN患者术后并发肠瘘的危险因素。因此术前积极监测临床指标,合理的内科管理、恰当的手术时机选择和及时、有效、仔细的影像学检查可防止IPN患者术后肠瘘的发生。
宁超群[10](2021)在《芽囊原虫在其感染者家庭成员和家养动物中的流行情况及基因多态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了解芽囊原虫在小学生及其家庭成员和家养动物中的感染情况与基因多态性,探索芽囊原虫在家庭成员之间、家庭成员与家养动物之间传播的可能性。为当地人群和动物芽囊原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6月,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重庆市江津区某小学三至五年级在校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小学生芽囊原虫感染的影响因素,统计分析使用SPSS25.0软件。采集小学生新鲜粪便样本,提取粪便样本基因组DNA,应用PCR方法进行核酸检测,同时获取扩增序列,对序列进行拼接和对比,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序列的拼接使用DNAStar软件的SeqMan程序,使用MEGA5.0软件进行序列的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确认小学生芽囊原虫感染现状及基因型分布。2020年6月至2020年8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横断面调查中小学生芽囊原虫阳性者作为病例组,在小学生中随机选取相应的芽囊原虫阴性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家庭成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两组家庭成员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和卫生习惯等。采集病例组和对照组家庭成员和家养动物的粪便样本,提取粪便样本基因组DNA,应用PCR方法进行核酸检测,同时获取扩增序列,对序列进行拼接和对比,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了解两组家庭成员和家养动物芽囊原虫感染现状及基因型分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家庭成员、家养动物芽囊原虫感染情况。统计分析使用SPSS 25.0软件。结果:共调查427名小学生,男生214人,女生213,平均年龄(10.42±0.97)岁。芽囊原虫感染率为7.49%(32/427)。男生感染率为7.9%(17/214),女生为7.0%(15/213),男女生芽囊原虫感染率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125,P=0.723)。居住在农村的小学生芽囊原虫感染率为7.2%,城镇小学生感染率为8.8%,两组学生感染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224,P=0.636)。不同年级(χ2=1.438,P=0.487)和不同民族(χ2=0.001,P=1.000)小学生芽囊原虫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水冲厕所[OR=2.256,95%CI:(1.007,5.053)]是小学生芽囊原虫感染的影响因素。腹泻、恶心、呕吐、腹胀、发热、食欲不振及乏力等临床症状在芽囊原虫感染者与非感染者中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小学生感染基因型包括四种:ST1、ST3、ST4 和 ST6,其中以 ST3 为最多 71.9%(23/32),其次为 ST1(18.8%,6/32),ST4 和 ST6 分别为 1(3.1%)和 2(6.2%)例。本研究调查32个病例组家庭中家庭成员92人,与病例组为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及其他关系的家庭成员分别有26、29、28、10人;32个对照组家庭中家庭成员82人,与对照组为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及其他关系的家庭成员分别有32、26、23、1人。病例组中家庭成员芽囊原虫感染率为10.87%(10/92);在对照组家庭成员中未发现芽囊原虫感染者,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家庭成员中兄弟姐妹感染率最高17.9%(5/28),其次是父母15.4%(4/26),不同家庭成员感染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80,P=0.196)。家庭成员芽囊原虫感染者的基因型包括三种:10%为ST1(1)、70%为ST3(7),20%为ST4(2),ST3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与临床症状之间未发现相关性。小学生和家庭成员中感染者来自32个家庭,出现2例及以上感染者的家庭有8个,其中,5个家庭中所有感染者基因型一致。本研究在32个病例组家庭采集家养动物(包括家畜、家禽和宠物)粪便样本85份,包括鸡、鸭、猪、鹅、狗和猫6种动物,粪便样本分别为24、28、11、16、5、1份;32个对照组家庭中采集家养动物粪便样本60份,包括鸡、鸭、猪、鹅、狗和猫6种动物,粪便样本分别为29、13、5、3、9、1份。病例组和对照组家养动物芽囊原虫检出率率分别为8.2%(7/85)和8.3%(5/60),两组检出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中鸡的检出率分别为12.5%(3/24)和10.3%(3/29);病例组中鸭的检出率为3.6%(1/28),对照组15份鸭粪便样本中未发现感染;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猪的检出率分别为27.3%(3/11)和40.0%(2/5)。鸡、鸭和猪三种动物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检出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鹅、狗和猫的粪便样本中均未检测出芽囊原虫。病例组鸡感染基因型为:ST6(2),ST7(1);对照组为:ST6(1),ST7(2)。病例组鸭感染基因型为:ST7(1)。病例组猪感染基因型为:ST5(3);对照组为:ST5(2)。两组家养动物感染的基因型包括ST5(41.7%;5/12),ST6(25.0%;3/12)和ST7(33.3%;4/12),这三种基因型均为人兽共患基因型。其中,ST5为主要基因型,仅在猪的粪便样本中检出;感染鸡的基因型主要为ST6(50%;3/6)和ST7(50%;3/6);鸭中仅检出1例为阳性,基因型为ST7。感染芽囊原虫的动物粪便样本来自10个家庭,与该10个家庭中家庭成员基因型进行比较,未发现家庭成员与家养动物基因型一致的情况。结论:重庆市江津地区小学生芽囊原虫感染率相对较高(7.49%),基因型包括ST1、ST3、ST4和ST6,其中以ST3为最多71.9%(23/32),非水冲厕所是影响当地小学生芽囊原虫感染的主要因素。病例组家庭成员芽囊原虫感染率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同一家庭中所有感染者出现相同基因型,提示芽囊原虫在家庭成员之间存在传播的可能。在本次调查中仅ST6在人群和家养动物同时存在,但同一家庭中未发现家庭成员和家养动物基因型一致的情况,表明芽囊原虫在家庭成员与家养动物之间传播的可能性较小。本次研究结果可为对当地人群和动物芽囊原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二、Fisher综合征(附1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Fisher综合征(附1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疾病组成的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Ⅱ型3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简介 |
2 讨 论 |
2.1 APS的分型 |
2.2 病例回顾 |
2.3 防治 |
(4)纤维素醚TC-5RW对朊病毒播种活性及蛋白酶抗性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朊蛋白、朊病毒与朊病毒病 |
1.2 朊病毒的检测 |
1.2.1 传统检测手段及临床诊断标准 |
1.2.2 新兴的检测技术 |
1.3 朊病毒病的治疗方法与进展 |
1.3.1 临床治疗手段及探索 |
1.3.2 针对朊病毒防治的科研进展 |
1.3.3 纤维素醚及其在朊病毒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
第2章 材料、仪器与试剂的配制 |
2.1 材料、试剂与抗体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2.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3.1 脑匀浆裂解缓冲液 |
2.3.2 皮肤匀浆裂解缓冲液 |
2.3.3 TC-5RW生理盐水溶液 |
2.3.4 TC-5RW水溶液 |
2.3.5 肌氨酸溶液 |
2.3.6 PK溶液 |
2.3.7 PMSF溶液 |
2.3.8 LB液体培养基 |
2.3.9 0.1×BBMM |
2.3.10 8M盐酸胍 |
2.3.11 0.2M磷酸氢二钠溶液 |
2.3.12 0.2M磷酸二氢钠溶液 |
2.3.13 变性缓冲液 |
2.3.14 复性缓冲液 |
2.3.15 洗脱缓冲液 |
2.3.16 透析液 |
2.3.17 0.1 M磷酸钠缓冲液 |
2.3.18 PMCA转换缓冲液 |
2.3.19 Western blot电泳缓冲液 |
2.3.20 Western blot转膜缓冲液 |
2.3.21 Western blot洗膜缓冲液TBST |
2.3.22 Western blot封闭牛奶缓冲液 |
2.3.23 Western blot上样缓冲液 |
2.3.24 2D脱水缓冲液 |
2.3.25 2D再水化缓冲液 |
2.3.26 2D平衡缓冲液A |
2.3.27 2D平衡缓冲液B |
2.3.28 10mM ThT溶液 |
第3章 实验方法 |
3.1 研究路线 |
3.2 实验伦理与安全 |
3.3 动物实验 |
3.4 大脑与皮肤样本的制备 |
3.5 组织病理实验方法 |
3.5.1 组织的石蜡包埋与切片 |
3.5.2 Pet blot染色流程 |
3.5.3 H&E染色流程 |
3.6 重组蛋白的纯化 |
3.6.1 表达仓鼠重组蛋白细菌的培养与表达 |
3.6.2 包涵体的制备 |
3.6.3 蛋白纯化 |
3.6.4 蛋白分装 |
3.7 RT-QUIC流程 |
3.7.1 样本稀释 |
3.7.2 制备反应体系 |
3.7.3 上样 |
3.7.4 开始及结束程序 |
3.8 SPMCA流程 |
3.9 TC-5RW与脑匀浆共温育实验 |
3.10 二维蛋白质印迹 |
3.11 蛋白质印迹 |
3.12 统计分析 |
第4章 实验结果 |
4.1 纤维素醚TC-5RW体内注射对朊病毒感染转基因小鼠的作用 |
4.1.1 TC-5RW治疗使朊病毒感染小鼠症状减轻 |
4.1.1.1 TC-5RW治疗组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 |
4.1.1.2 TC-5RW治疗组小鼠脑内PrPSc沉积和海绵状变性减轻 |
4.1.2 TC-5RW治疗组小鼠脑内PrP的 2D结构无明显变化 |
4.1.3 TC-5RW治疗组小鼠皮肤组织中无法检测到朊病毒播种活性 |
4.1.4 小结 |
4.2 纤维素醚TC-5RW在体外对动物朊病毒的作用研究 |
4.2.1 TC-5RW加入PMCA体系抑制患病仓鼠脑PrPSc的播种活性 |
4.2.2 TC-5RW加入RT-QuIC体系影响了动物脑与皮肤PrPSc的播种活性 |
4.2.3 TC-5RW在体外与动物朊病毒共同孵育可促进其被蛋白酶降解 |
4.3 纤维素醚TC-5RW在体外对不同亚型人类朊病毒的作用研究 |
4.3.1 TC-5RW加入PMCA体系抑制人类PrPSc的播种活性 |
4.3.2 TC-5RW在体外与人类朊病毒共同孵育可促进其被蛋白酶降解 |
4.3.3 TC-5RW加入RT-QuIC体系抑制各种人类朊病毒病PrPSc的扩增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显微切除联合硬膜囊末端松解拴系治疗成人椎管内畸胎瘤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6)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颈椎椎管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1.1 受试对象 |
1.2 仪器设备 |
1.3 分析软件 |
2 相关资料收集 |
2.1 一般资料 |
2.2 影像学资料 |
3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1.1 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 |
1.2 计量资料正态性检测 |
1.3 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 |
2.单因素回归分析 |
3 多因素回归分析 |
4 ROC曲线分析独立影响因素对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中度或重度颈椎椎管狭窄的预测价值 |
4.1 年龄的预测价值 |
4.2 颈椎椎管率的预测价值 |
4.3 年龄和颈椎椎管率联合的预测价值 |
5 约登指数确定最佳临界诊断值 |
6 相关性分析 |
6.1 CSI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
6.2 CSI与颈椎椎管率的相关性分析 |
6.3 CSI和 LSI的相关性分析 |
7 典型病例 |
7.1 病例一 |
7.2 病例二 |
讨论 |
1 腰椎椎管狭窄合并颈椎椎管狭窄的比例 |
2 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颈椎椎管狭窄的潜在风险 |
3 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颈椎椎管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 |
4 本研究不足之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颈腰综合征及其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9)Step-up模式与直接开腹手术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疗效对比及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的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芽囊原虫在其感染者家庭成员和家养动物中的流行情况及基因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3 研究内容 |
4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重庆市江津区小学生中芽囊原虫的流行现状、基因型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分析方法 |
1.4 伦理学问题 |
1.5 质量控制 |
1.6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 |
2 结果 |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
2.2 临床表现 |
2.3 小学生芽囊原虫感染情况及单因素分析 |
2.4 小学生芽囊原虫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5 芽囊原虫SSU rRNA基因PCR扩增结果 |
2.6 小学生中芽囊原虫感染者基因型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芽囊原虫在家庭成员中的感染情况及基因多态性分析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分析方法 |
1.4 伦理学问题 |
1.5 质量控制 |
1.6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 |
2 结果 |
2.1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基本特征 |
2.2 病例组和对照组家庭成员的基本特征 |
2.3 病例组与对照组中不同家庭成员芽囊原虫感染情况 |
2.4 家庭成员芽囊原虫PCR扩增结果 |
2.5 家庭成员中芽囊原虫感染者基因型 |
2.6 芽囊原虫感染者基因型与临床症状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芽囊原虫在家养动物中的流行现状和基因多态性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分析方法 |
1.4 伦理学问题 |
1.5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 |
2 结果 |
2.1 家养动物基本情况 |
2.2 病例组和对照组家养动物芽囊原虫的感染情况 |
2.3 家养动物芽囊原虫的PCR扩增结果 |
2.4 病例组和对照组家养动物芽囊原虫感染的基因型分布 |
3 讨论 |
4 结论 |
全文总结 |
1.主要结果 |
2.创新点 |
3.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附件 |
四、Fisher综合征(附1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疾病组成的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Ⅱ型3例[J]. 王哲雅,张真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21)
- [2]皮肤、面部行为特征在儿童癫痫病因识别中的意义[J]. 袁心仪,郭虎,张刚,郑帼.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20)
- [3]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患者111例的临床特征分析[J]. 李嘉雯,张弛,吴朝,代丽华,赵鸿.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1(09)
- [4]纤维素醚TC-5RW对朊病毒播种活性及蛋白酶抗性的作用研究[D]. 丁铭宣. 吉林大学, 2021(01)
- [5]显微切除联合硬膜囊末端松解拴系治疗成人椎管内畸胎瘤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J]. 林国中,张嘉,吴超,司雨,于涛,杨辰龙,谢京城,杨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1(07)
- [6]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颈椎椎管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 王志超. 青岛大学, 2021
- [7]自身免疫病相关自身抗体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临床特征分析[D]. 邓佳心. 南华大学, 2021
- [8]58例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分析[D]. 邓名良. 南华大学, 2021
- [9]Step-up模式与直接开腹手术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疗效对比及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D]. 余洲.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10]芽囊原虫在其感染者家庭成员和家养动物中的流行情况及基因多态性研究[D]. 宁超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