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航天飞机——无人航天的“出租车”

未来的航天飞机——无人航天的“出租车”

一、未来航天飞机—无人驾驶太空的“的士”(论文文献综述)

田思雨[1](2019)在《内地与澳门汉语差异词语研究 ——以《全球华语大词典》为中心》文中认为差异词语是两地语言差异的缩影。华语社区的差异词语研究一直是近年来词语研究的热点,内地与澳门汉语差异词语的研究作为其分支,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论文以最新出版的《全球华语大词典》(2016)为语料主要来源,筛选出内地与澳门的汉语差异词语并对其进行分析与归纳。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选题意义的介绍。对内地与澳门汉语差异词语的概念及分类标准进行界定,并对内地与港澳台汉语差异词语的研究进行简要论述。通过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后发现,目前关于内地与澳门汉语差异词语的研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分别为内地与港澳台新闻语体及公文语体的词语差异研究、华人地区各自特有词语的研究、澳门语言政策研究、内地与港澳台词语的相互影响研究。关于对内地与澳门汉语差异词语的对比研究以及两地词语吸收融合状况的研究还很不够。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论述。第二章为内地与澳门汉语差异词语的表现。按照差异词语的分类标准,将两地汉语差异词语分为同实异名词语、同名异实词语、一方特有词语三类,统计它们在《全球华语大词典》中的数量,并探寻其内在规律。第三章为内地与澳门汉语差异词语的成因分析。按照差异词语的类型划分,探究两地同实异名词语、同名异实词语以及一方特有词语产生的原因。第四章为内地与澳门汉语差异词语的相互吸收情况。论文将《全球华语大词典》中筛选出的两地汉语差异词语分别放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及《澳门时报》、《现代澳门日报》的图文语料库中进行检索,探究两地汉语差异词语的相互吸收情况。

刘济西[2](2016)在《虚拟现实技术与新军事变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虚拟现实(VR)技术从诞生起就与军事应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由于相关技术发展的不足,其并未成为军事活动中的主角,而是以一个“辅助性”的角色延续至今。近年来,随着VR技术的突破和发展,VR产业在这一年井喷式出现并迅速在全球市场产生极大反响,Facebook、谷歌、微软、索尼等世界型企业都在VR领域中投入巨大。VR技术的发展不是一个个体的爆发,而是一个体系的爆发,如AR(增强现实)技术与MR(混合现实)技术,都与VR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在具体应用上又各有所长,三者都是虚拟现实领域中的主力军。这种发展势必会带动VR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是:VR技术会对我军新军事变革产生怎样的影响?文章系统地梳理了VR技术的发展脉络以及应用历史,尤其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史,并通过研究其技术特性及发展前景,从武器装备、作战样式、军事训练、军事管理等军事变革的要素入手,分析VR技术将对未来新军事变革造成怎样的影响、起到怎样的作用、带来怎样的改变;探讨了VR技术发展对武器装备信息化的影响。VR技术不仅可以在现有武器装备基础上构建一个新的虚拟化的武器装备及平台体系,还可以使现有的武器装备研发模式、实验模式、实战检验模式等产生根本性的变革,同时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战斗力;揭示了VR技术与军事理论创新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虚拟战场环境构建达到指挥-行动-评估的临境化。使军事理论创新从过去战争中学习战争转变到实验室设计战争,提出战争预实践对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理论牵引作用;分析了VR技术通过设置不同的战场环境、战争状况来训练作战人员的实战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累积实战经验,有效的提升战斗力,同时对应用VR技术实现军事管理集约高效提出对策措施。通过上述分析,本文认为未来我军新军事变革的方向应该是通过发展VR技术,将诸如军事训练、武器装备研发、军事人才培养等军事实践活动向虚拟化转移,通过低成本高效率可操控的虚拟军事实践更高效的生成战斗力。同时通过大力发展VR技术,在该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在未来以VR空间为核心的信息战中占取先机。

艾朝阳[3](2016)在《语言边界论》文中指出21世纪科技高度发达,但语言到底是什么的老问题还没有解决。不仅老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而且新问题也在亟待解决。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语言在哪里的问题,或语言与存在的问题,也即语言的边界问题。本文企图通过回答语言在哪里的问题来寻求找到语言是什么的问题的新视角,以此促成语言存在的边界转向。因此其主要贡献在于(1)明确提出语言是边界。(2)发现语言有边界。(3)建立了语言边界运动体系。(4)提出并实施哲学的“whereis”范式。(5)提出并初步建立了语言边界方法论。(6)回答了语言在哪里的问题。总之,某个意义上找到了语言的本质:语言是边界。也即是回答了语言是什么的根本问题。思想史上还少有提出过语言在哪里的问题,更没有科学地回答过语言在哪里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回答语言在哪里的问题来接近对语言是什么的问题的回答。我们的回答是:语言在边界。本文围绕语言在哪里的问题探索了三个方面、回答了三个基本问题。本文探索了(1)边界的属性及语言边界思想的源头(2)语言边界的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层面(3)语言边界方法论。本文根据语言的边界属性也就是语言的边界性回答了语言是什么、在哪里、语言能力是什么、语法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本文提出边界是语言、知识和主体性三位一体的存在,所以,语言是边界的基本属性之一,由此提出建立新语言观、新知识观和新主体性观。文章把语言纳入整个宇宙的考虑中,认为语言是有层级性的存在,不是人类所独有的,指出人类语言(HL)的普遍语法受制于宇宙(世界)普遍语法,而人类语言的语法与语言能力也是有层级性的,各自有各自的边界条件。该研究为语法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划界,发现现代有关的语言理论各有自己的正确性,而语言边界思想有利于消解有关语言的一些冲突进而达到统一。本文通过对人类语言的中观和微观的边界运动,探索了边界语法,揭示了人类语言的边界性,并运用语言边界方法对语言的历时与共时的本质、词与句的边界问题、外语教育问题、语言的感知与产出问题、人-机翻译的边界问题进行了具体的探索。通过该研究的实施,本文超越传统的“whatis”范式,开启了“whereis”的哲学范式,建立了语言学的语言边界理论,提供了另一种解决语言问题的途径。如果说海德格尔为存在找到了家——语言,那么我们为语言找到了“家”——边界,进而说明存在的循环本质。最终回答了语言是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语言是边界。

韩建昌[4](2016)在《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对于梦想的追求,源于内心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动力。文化的发展,文明的创造,都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延伸。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应该是人类发展的指南,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标准,以自由飞行为特征的通用航空既是人的自由发展的生动体现,也是促进自由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当代通用航空事业之所以不够发达,航空文化缺失是一个重要原因。通用航空文化在当代中国刚刚兴起,通用航空发展正在成为热点。通用航空文化是通用航空的灵魂,与通用航空产业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是软件与硬件、精神与物质的关系。自由飞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愿望,不仅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也应该是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重要标志。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构建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探索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规律,寻找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方法路径,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就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目的、内涵以及方法和途径等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导论。对选题的缘起、选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创新点作了一个概要的说明。第二章,通用航空文化研究与建设的理论基础。结合通用航空文化的特点,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及文化与实践的关系的一些重要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平台是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石,是本文后续理论架构形成的重要基础。第二章还界定了通用航空文化的基本概念,论述了通用航空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外在表现,并从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以及价值观文化层面对通用航空文化的层次结构进行分析。第三章,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回顾了通用航空文化的历史演进,对航空文化的起源以及通用航空文化的发展行了考察;分析了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对通用航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进行了论述。第四章,通用航空文化的精神特征及价值构建。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绎出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应该具有的精神特征,并将其概括为自由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人本精神、开放精神、服务精神、法治精神。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通用航空文化的社会价值,分析了交通变革、科技发展以及飞行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论述了自由飞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当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作用。考察了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在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强化国民航空意识、建设航空强国方面的积极意义。第五章,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建设通用航空文化。论述了文化与产业的关系,分析了通用航空产业的文化气质、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对文化建设的促进以及文化资源对产业发展的作用,考察了通用航空制造产业和通用航空服务产业的文化建设的重点,通过产业发展促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第六章,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多种途径。通用航空文化建设需要从政府、公民、企业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全面构建和系统推进。提出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强化国民的航空意识、建设先进航空文化的系列途径。构建了通过开展通用航空活动和开发航空文化产品,加强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第七章,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实践研究,以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从企业文化建设和通用航空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分析了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考察了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以及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实践的特点等。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初步建构起通用航空文化及其建设的基本理论体系,从而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研究内容。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出发,在先进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下,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视域,进行通用航空文化理论体系研究和实践探索,拓展了当代先进文化的研究范围。二是提出了通用航空文化与通用航空产业及人的生活改变互动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为航空文化建设找到了基本的路径依据。研究通用航空文化的目的是通过文化建设,促进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实现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人的现代化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是对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入的个案分析,从而提供了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生动案例。本文以上述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为分析框架,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经验和第一手资料,总结了实践层面的经验,比较系统地提出了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并对其进行了反馈验证。

鲍烨童[5](2016)在《哈佛教授谈未来经济的十个重要领域》文中指出十个领域引领着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它们分别是:共享经济、万物互联、数据、基因、人工智能、未来货币、可穿戴设备、纳米技术、太空探险、新兴制造业。2015年底,哈佛大学客座教授皮埃罗·斯加鲁菲预言,未来有十个领域是需要创业者重视的,它们引领着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这十个领域包括:共享经济、万物互联、大数据、基因、人工智能、未来货币、可穿戴设

沈汝源[6](2015)在《美国航天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航天产业发展仅用了短短不到60年的时间便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然而,一方面,随着我国航天产业的不断发展,过去计划式、集权式的发展方式逐渐不能适应新常态以及国际航天产业市场发展的需要,在很多方面都亟需改革;另一方面,美国航天产业在技术水平、产业容量、企业规模等各方面均远远领先于世界水平,其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因此,本文从产业经济学框架以及产业竞争理论出发,根据美国航天产业发展特点,重点从产业组织、产业管理、产业政策、产业竞争优势及劣势等方面对美国航天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结合我国航天发展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亟需改革的地方,为我国航天产业的未来发展、布局和改革提供了相关思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组织,全文共分为6章内容进行研究。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从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对目前航天产业相关研究方向、研究重点以及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从而确定了以美国航天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以产业经济学分析框架以及产业竞争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的研究思路,并提出了全面分析美国航天产业所应涉及的几大模块和分析内容。第二章为美国航天产业组织分析。产业组织是产业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在某些学者的观点里,产业组织是等同于产业经济学的。因此,本章对于产业组织理论和哈佛、芝加哥两大学派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从S-C-P范式以及可竞争市场两种不同角度对于美国航天产业组织情况进行了分析。第三章为美国航天产业管理、政策及机制分析。由于航天产业是一个受政策及管制影响非常明显的行业,即使在市场经济非常发达的美国也不例外。为了给我国航天产业发展提供较为完整的建议,本章介绍了美国航天产业管理、产业政策、产业运行机制以及产业相关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为美国航天产业竞争力研究。本章以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框架为分析和研究的理论基础,在对于竞争力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后,对于美国航天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与同业竞争、政府和机会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于美国航天产业竞争优势、劣势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第五章为美国航天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分析美国航天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最终还是为了对我国航天产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本章在对我国航天产业发展中相关基本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后,针对我国航天产业发展中的不足,结合美国相关发展经验提出了几点改革和发展的建议。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本文研究主要有五方面创新点。第一,本文从产业经济学及产业竞争力理论出发,对于美国航天产业发展相关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往研究片面性的缺点;第二,本文在应用产业经济学框架进行分析时,兼顾了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学术观点进行不同角度的综合分析,克服了以往研究较为不重视芝加哥学派的缺点,对于美国航天产业可竞争市场特点进行了分析;第三,本文在对于美国航天产业管理、产业政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于美国航天产业运行机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不仅全面研究了美国航天产业的管理体系、政策理论特点、发展规律,还对技术研发、知识形成和扩散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为航天产业的分析视角和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第四,本文应用产业竞争力理论,对于美国航天产业竞争力来源和优劣势进行了全面分析,为我国航天产业的对标发展提供了完整的借鉴;第五,本文对于我国航天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剖析,重点对于我国航天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定位并提出了改革的思路。本文对于理论性和实用性进行了兼顾,对于航天产业的研究和改革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陈文[7](2014)在《未来,飞行无限可能》文中提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先进材料、能源及动力装置、电子技术等方面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飞行构想的实现都成为可能。从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真正意义上的飞机以来,人类在天空的飞行活动已持续了一百多年。从最初的木质低速小飞机到现今的复合材料大型民用客机,在跨越航空发展的百年历程中,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与辛勤劳动,无数的奇思妙想以及渴望自由翱翔的愿望纷纷得以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先进材

卫思[8](2013)在《航天器带你去旅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展航天事业耗资巨大,但这丝毫没有阻止人类对太空技术的探索与创新。太空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仅是要将宇航员送上天搞科研,而且要将普通人送上天去旅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胸怀航天梦的科学家与实干家们一直在努力,设计和制造了一系列针对太空旅行的航天器与运载火箭。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飞向太空,感受太空旅行的美妙。

王宇[9](2013)在《新加坡华语特有词汇研究 ——以《全球华语词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全球华语词典》中新加坡华语使用而汉语普通话不用的词汇进行了梳理,以这些新加坡特有词汇作为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据实描写的研究方法,以新加坡华语和中国普通话的具体语言事实为依据,对此做出客观的深入细致的分析、归纳和整合,以概括描述新加坡特有华语词汇的语义特点。本文以新加坡华语词语为研究主体,与中国普通话词语进行对比研究,分为新加坡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同形异义词语和新加坡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异形同义词语两部分进行探讨,以分析新加坡华语词汇与汉语普通话词汇的差异。本文还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结合研究方法,将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相关问题的理论阐述与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中的量化统计数据相结合来对新加坡华语词语进行探究,借此总结分析新加坡特有华语词汇的构词特点。根据新加坡话语特有词语的特点,本文还对新加坡特有词汇的来源进行了探析,并对新加坡话语特有词汇提出了展望,希望本文能对新加坡华语词汇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对新加坡华语词汇的规范和教学献微薄之力。全文主要内容有:第一章绪论,明确“华语”定义,对前人对华语的界定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加坡华语进行定位,归纳总结了前人对新加坡华语词汇的研究成果。本章还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明确了语料来源。第二章首先对新加坡特有词语进行了界定,并从语义方面对新加坡特有词汇进行了探析,共分为:司法系统;房屋地产;交通运输;政治体系;机构组织;植物、食物;福利、文化;旅游景点和节日、纪念日九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计量的分析。第三章从新中同形完全异义词语和新中同形部分异义词语两部分对新加坡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同形异义词语进行了研究。本文共选取45个新中同形完全异义词语,并从音节数和词性两方面进行了数据统计,得出双音节词语占大多数,新加坡华语词汇和汉语普通话词汇大多数词性相同。新中同形部分异义词语则分为六种异义方式进行研究:(1)词义的扩大;(2)义项的选择;(3)比喻和指代义;(4)词义的缩小;(5)口语用词;(6)感情色彩的差异词。第四章从新中构词语素完全不同的异形同义词语和新中构词语素部分不同的异形同义词语研究两方面对新加坡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异形同义词语进行了分析研究。这两类词语分别又从名词类同义词、动词类同义词及形容词、副词、量词类同义词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其进行了计量分析。第五章对新加坡特有词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来源包括:用汉语语素作为构词语素、方言借词的影响、近代华语甚至古代华语词汇的保留、英语词汇的影响、马来语词汇的渗透、港澳台三地词语的借入及其他语言影响。第六章对新加坡华语特有词汇的特点进行概括总结,以期对新加坡华语的词汇研究尽绵薄之力。

闫巍[10](2011)在《军事技术伦理研究》文中提出军事技术伦理何以可能?二战中由于核技术在军事和战争中的应用而引发的人和人之间,以及关涉人和社会之间、人和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突现。从近现代开始,特别是20世纪后随着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军事技术应用对人、社会和环境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不可逆的破坏性影响,进入了人们的伦理视野。作为军事技术、军事伦理、技术伦理共同的研究领域,军事技术引起的伦理问题,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变迁日益凸显。军事技术伦理有其存在的基础。战争工具受制于伦理是人类进化的结果。“暴力不是单纯的意志行为,它要求促使意志行为实现的非常现实的前提,特别是工具”[1]。作为战争手段,军事技术以物质和思维形式存在于战争全过程,是实现战争和解决利益矛盾的形式和重要手段,处理一部分人与另一部分人之间关系的极端手段,内在地蕴含着复杂多样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对军事技术、技术伦理、军事伦理的概念界定和相关分析,确认了三者之间存在着一个跨学科的军事技术伦理领域。军事技术伦理本质上是满足战争实现政治目的的需要所采用的武器及其技术手段而形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伦理行为规范的总和。比起一般伦理、军事伦理、技术伦理,它具有更加鲜明的政治性、非强制的制度性、价值观上的特征。人类社会约束军事技术的研制和使用的伦理观念、原则和规范,就是军事技术伦理。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军事技术伦理不断规范完善。考察常规战、核战、信息战等不同战争样式,探索人类军事技术道德生活的特殊现象,分析现代军事技术引发的伦理现实的复杂性与传统伦理价值的规范性之间的矛盾,强调创新伦理与底线伦理相统一的行为规范对军事技术的制约和调节作用。提出建立对话协商,开展军事技术伦理教育,发挥国际公约的、联合国组织的、社会公众监督的作用,为军事技术伦理的实现提供依据。

二、未来航天飞机—无人驾驶太空的“的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未来航天飞机—无人驾驶太空的“的士”(论文提纲范文)

(1)内地与澳门汉语差异词语研究 ——以《全球华语大词典》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1.1 有助于了解内地与澳门汉语词语的差异情况
        1.1.2 有助于了解内地与澳门汉语差异词语的相互吸收情况
    1.2 差异词语的界定及其分类标准
    1.3 语料来源
        1.3.1 《全球华语大词典》
        1.3.2 相关报刊及语料库
    1.4 研究综述
        1.4.1 内地与港澳台新闻语体及公文语体的词语差异研究
        1.4.2 华人地区各自特有词语研究
        1.4.3 澳门语言政策研究
        1.4.4 内地与港澳台词语的相互影响研究
        1.4.5 现有研究成果中的不足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内地与澳门汉语差异词语的表现
    2.1 差异词语的分类统计
    2.2 同实异名词语
        2.2.1 同实异名词语对应关系
        2.2.2 同实异名词语的类型分析
    2.3 同名异实词语
        2.3.1 同名异实词语的基本面貌
        2.3.2 同名异实词语的差异表现
    2.4 一方特有词语
        2.4.1 内地特有词语
        2.4.2 澳门特有汉语词语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地与澳门汉语差异词语的成因分析
    3.1 同实异名词语的成因
        3.1.1 方言的影响
        3.1.2 外来词语的影响
        3.1.3 古语成分的沿用
        3.1.4 造词方法的差异
        3.1.5 认知角度的差异影响
    3.2 同名异实词语的成因
        3.2.1 方言的影响
        3.2.2 外来词语的影响
        3.2.3 认知角度差异的影响
    3.3 一方特有词语的成因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地与澳门汉语差异词语的相互吸收情况及原因分析
    4.1 内地报刊对澳门特有汉语词语的吸收情况
    4.2 内地报刊对澳门特有义项词语的吸收情况
    4.3 澳门报刊对内地特有词语的吸收情况
    4.4 澳门报刊对内地特有义项词语的吸收情况
    4.5 内地与澳门汉语差异词语相互吸收的原因简析
        4.5.1 内地吸收澳门特有汉语词语及其义项的原因
        4.5.2 澳门吸收内地特有词语及其义项的原因
    4.6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一 :内地与澳门同实异名词语对照表
附录二 :内地与澳门同名异实词语对照总表
附录三 :内地与澳门同名异实词语中词义完全不同的词语对照表
附录四 :内地与澳门同名异实词语中部分义项存在差异的词语对照表
附录五 :内地特有词语总表
附录六 :澳门特有汉语词语总表

(2)虚拟现实技术与新军事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
    1.4 文章创新点
第二章 VR技术发展的特点规律
    2.1 VR技术的发展历程
        2.1.1 VR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2.1.2 国外VR技术发展现状
    2.2 VR技术的应用及主要特点
        2.2.1 VR技术的基本特征
        2.2.2 VR技术的民用应用领域
        2.2.3 VR技术的军事应用
    2.3 需求牵引:VR技术的发展动力
        2.3.1 虚拟实践的需求
        2.3.2 生活方式的需求
        2.3.3 军事需求
第三章 VR技术与武器装备信息化
    3.1 虚拟化的武器装备和平台
        3.1.1 VR头盔
        3.1.2 人机交互设备
        3.1.3 虚拟作战平台
        3.1.4 无人化作战平台
        3.1.5 网络军训系统
    3.2 创新武器装备研发模式
        3.2.1 按照实战需求研发新装备
        3.2.2 打造个性化模块式新装备
        3.2.3 人与武器装备的并重发展
    3.3 武器装备检验的虚拟化
        3.3.1 新旧武器的虚拟对抗
        3.3.2 武器的针对性虚拟试验
        3.3.3 新概念武器的虚拟检验
第四章 VR技术与战争预实践
    4.1 从学习战争到设计战争
        4.1.1 从经验中学习战争
        4.1.2 通过作战计划筹备战争
        4.1.3 在实验室中设计战争
    4.2 虚拟战场环境构建
        4.2.1 真实战场环境的模拟和投射
        4.2.2 数据库和综合处理模拟系统
        4.2.3 作战要素在虚拟中的有机融合
    4.3 作战指挥-行动-评估临境化
        4.3.1 指挥作战实时化
        4.3.2 作战行动直观化
        4.3.3 侦察打击评估一体化
第五章 VR技术与军事训练创新
    5.1 丰富军事训练内容
        5.1.1 虚拟战场环境构建
        5.1.2 单兵训练
        5.1.3 战术训练
        5.1.4 指挥员训练
    5.2 变革军事训练手段
        5.2.1 VR与陆军训练
        5.2.2 VR与海军训练
        5.2.3 VR与空军训练
    5.3 突破军事训练短板
        5.3.1 降低军事训练成本
        5.3.2 降低军事训练风险
        5.3.3 提升训练效率
第六章 VR技术与军事管理科学化
    6.1 思维理念更新
        6.1.1 虚实交融思维
        6.1.2 互联网思维
        6.1.3 大数据思维
    6.2 集约高效的军事管理
        6.2.1 军事管理标准化
        6.2.2 军事管理规范化
        6.2.3 军事管理精细化
    6.3 晓于实战的人才培养
        6.3.1 军事人才的新结构
        6.3.2 对军事人才个体素质的新要求
        6.3.3 VR技术应用在军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3)语言边界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面临的问题
        1.2.1 界线困境
        1.2.2 连续性与突变性困境
        1.2.3 语言变异性的困境
        1.2.4 历时与共时的关系
        1.2.5 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差异性的困境
        1.2.6 言语感知与产出的非对应性困境
        1.2.7 有关语法和语言能力的困境
        1.2.8 机器翻译的困境
    1.3 语言边界的提出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意义
    1.5 研究设计与布局
    1.6 小结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语言边界论的哲学基础:语言与存在问题
        2.1.1 存在与存在主义思想简评
        2.1.2 存在的有(理)与无(理)
        2.1.3 存在的虚实
        2.1.4 存在的语言转向
    2.2 语言边界性思想溯源
        2.2.1 老子与《道德经》
        2.2.2 孔子与《周易》
        2.2.3 威廉?洪堡特
        2.2.4 海德格尔
        2.2.5 维特根斯坦
        2.2.6 索绪尔
        2.2.7 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边界思想
        2.2.8 乔姆斯基与生成语言学
        2.2.9 兰盖克、沈家煊与认知语言学边界
        2.2.10 徐盛桓、刘辰诞的句法边界
    2.3 语言边界论的科学基础
    2.4 此前语言与存在观的局限性述评
    2.5 既有边界观念的局限性述评
    2.6 小结
第3章 语言边界论的理论体系构建
    3.1 新边界观
        3.1.1 什么是新边界观?
        3.1.2 边界的基本属性
        3.1.3 边界的分类
        3.1.4 新边界观的建立
        3.1.5 小结
    3.2 语言存在的边界层级与边界条件
        3.2.1 语言介质的边界性
        3.2.2 语言起源的边界运动
        3.2.3 传统语言定义反思与语言层级
        3.2.4 语言的边界条件
        3.2.5 人类语言内部边界条件
        3.2.6 小结
    3.3 语言存在的边界结构与结构边界
        3.3.1 存在的结构
        3.3.2 语言存在的结构与语法结构的边界性
        3.3.3 语言边界结构模型
        3.3.4 小结
    3.4 语言存在的内容:意义与范畴边界
        3.4.1 范畴是语义的家
        3.4.2 范畴边界:个体的身份识别与身份认同
        3.4.3 “有”“无”的范畴化与非范畴化
        3.4.4 小结
    3.5 语言存在的方式:边界运动
        3.5.1 边界离合
        3.5.2 语音边界运动:音的离合
        3.5.3 词边界运动:词的离合
        3.5.4 句边界运动
        3.5.5 边界离合的规律
        3.5.6 小结
    3.6 语言边界方法论
        3.6.1 语言边界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3.6.2 语言边界方法论体系
    3.7 小结
第4章 语言边界论的应用
    4.1 儿童言误映射律的发现
        4.1.1 儿童言误律的发现
        4.1.2 儿童言误律和成人言误律的发现
        4.1.3 儿童言误律对方言变异的映射
    4.2 解决索绪尔困境的初步方案
        4.2.1 词波粒二象性的理论假设
        4.2.2 对“索绪尔困境”的解释
    4.3 解决汉语字词困境的边界方法
    4.4 尝试对认知语法与生成语法的矛盾消解
        4.4.1 传统二元对立语言能力划分的缺陷
        4.4.2 合语法性问题
        4.4.3 语言能力的边界层级
        4.4.4 边界存有句法
    4.5 边界的通道性与外语导育法
        4.5.1 语言感知与产出的通道性
        4.5.2 外语导育论
        4.5.3 外语实践教育和外语导育论
        4.5.4 外语导育论基本理论体系
    4.6 导译法与栏杆边界定律
        4.6.1 栏杆边界定律
        4.6.2 “的地得”英译中的导译分析
    4.7 小结
结论
摘要(详细)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B 海德格尔对is的论述
附录C “的”圈定名词的边界
附录D “的”字边界圈定“小句”边界
附录E “的”字边界结构作谓语
附录F “的”字边界结构的其它情况
附录G “地”边界结构
附录H “得”连接程度、结果补语
附录I “得”边界结构的语法语用功能
附录J“得”作可能补语
附录K 综合语境“的”边界导译对照
附录L “没有” 调查

(4)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1.1.1 问题的缘起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析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3.2 研究的基本思路
        1.3.3 研究的基本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通用航空文化研究与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2.1.1 文化的本质和内涵
        2.1.2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基本精神
        2.1.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2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
        2.2.1 人的本质
        2.2.2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2.3 文化与自由的关系
    2.3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文化与实践的关系
        2.3.1 文化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3.2 社会生活决定社会文化
        2.3.3 通用航空实践与文化生产力
        2.3.4 文化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4 通用航空文化的基本概念
        2.4.1 航空文化、民用航空文化与通用航空文化的关系
        2.4.2 通用航空文化的基本内涵
        2.4.3 通用航空文化的外在表现
        2.4.4 通用航空文化的层次结构
第3章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3.1 通用航空文化的历史演进
        3.1.1 航空文化的最早起源——古代人类的飞行向往
        3.1.2 西方近代航空文化的实践探索
        3.1.3 现代航空文化的形成
        3.1.4 世界通用航空文化的发展繁荣
    3.2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的发展和机遇
        3.2.1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的发展回顾
        3.2.2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发展的机遇
    3.3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通用航空产业难以为文化繁荣提供物质基础
        3.3.2 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力量薄弱
    3.4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3.4.1 建设通用航空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3.4.2 建设通用航空文化是实现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需要
        3.4.3 建设通用航空文化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第4章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的精神特征和价值构建
    4.1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应具有的精神特征
        4.1.1 自由精神
        4.1.2 探索精神
        4.1.3 创新精神
        4.1.4 人本精神
        4.1.5 开放精神
        4.1.6 公共服务精神
        4.1.7 法治精神
    4.2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的价值构建
        4.2.1 通用航空文化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4.2.2 通用航空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2.3 建设通用航空文化共享中国梦
        4.2.4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国民航空意识
第5章 以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为依托建设通用航空文化
    5.1 产业与文化的关系
        5.1.1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5.1.2 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现实要求
        5.1.3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形态
    5.2 通用航空产业体现航空文化的精神内涵
        5.2.1 通用航空产业具有天然的文化气质
        5.2.2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培育航空文化
        5.2.3 以通用航空为手段,发挥文化资源的作用
    5.3 通用航空企业文化促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
        5.3.1 企业文化建设要突出通用航空特性
        5.3.2 通过社会责任文化促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
        5.3.3 通过品牌文化促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
    5.4 两种类型通用航空产业的文化建设重点
        5.4.1 通用航空制造产业的文化建设重点
        5.4.2 通用航空服务产业的文化建设重点
第6章 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多种途径
    6.1 协同推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
        6.1.1 强化政府的航空意识及服务观念
        6.1.2 激发国民的航空意识及参与热情
        6.1.3 发挥通用航空企业的能动作用
        6.1.4 发挥航空学会的桥梁作用
        6.1.5 发挥媒体的传播作用
        6.1.6 发挥硬件与软件的协同效应
        6.1.7 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
    6.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
        6.2.1 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价值观念
        6.2.2 以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国民的航空意识
    6.3 开展通用航空活动,开发航空文化产品
        6.3.1 举办航展
        6.3.2 开展主题飞行活动
        6.3.3 举办知识讲座
        6.3.4 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6.3.5 运用新闻事件及名人效应
        6.3.6 开发航空文化创意产品
        6.3.7 制作书籍、影视及网络产品
第7章 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实践研究——以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7.1 企业文化建设实践
        7.1.1 构建价值理念,塑造发展通用航空的灵魂
        7.1.2 实现知行合一,用发展通用航空的理念引导员工行为
        7.1.3 融入企业管理,建设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子文化
        7.1.4 建设文化阵地,打牢文化建设的基础
    7.2 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实践
        7.2.1 举办通用航空活动,普及通用航空文化
        7.2.2 发挥新闻媒介传播作用,强化国民航空意识
        7.2.3 发展航空文化创意产业,以产业链延伸传播航空文化
        7.2.4 开发航空文化产品,拓宽通用航空文化传播途径
    7.3 文化建设实践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美国航天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结构及主要论点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美国航天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特点
    2.1 美国航天产业发展历程
    2.2 美国航天产业发展现状
    2.3 美国航天产业发展特点
第3章 美国航天产业组织分析
    3.1 哈佛学派理论特点及分析框架
        3.1.1 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发展
        3.1.2 市场结构决定因素及研究思路
        3.1.3 市场行为决定因素及研究思路
        3.1.4 市场绩效决定因素及研究思路
    3.2 哈佛学派观点下美国航天产业组织分析
        3.2.1 美国航天产业市场结构
        3.2.2 美国航天产业市场行为
        3.2.3 美国航天产业市场绩效
    3.3 产业组织芝加哥学派理论特点及分析框架
        3.3.1 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发展
        3.3.2 可竞争市场理论
        3.3.3 竞争中的企业理论
        3.3.4 芝加哥学派产业理论分析和应用的特点
    3.4 芝加哥学派观点下美国航天产业组织分析
        3.4.1 美国航天产业并购情况
        3.4.2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
        3.4.3 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理论
        3.4.4 美国航天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
第4章 美国航天产业管理体制、机制与政策分析
    4.1 美国航天产业管理体制分析
        4.1.1 美国航天产业管理组织体系
        4.1.2 美国航天产业管理理念
        4.1.3 美国航天产业管理原则、目标与内容
        4.1.4 美国航天产业管理体制评价
    4.2 美国航天产业运行机制分析
        4.2.1 美国航天产业技术研发机制
        4.2.2 美国航天产业知识形成和扩散机制
        4.2.3 美国航天产业市场运行机制
    4.3 美国航天产业管理及产业政策效应分析
        4.3.1 美国军用航天产业管理及效应
        4.3.2 美国民用航天产业管理及效应
第5章 美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5.1 竞争力相关理论分析及研究
        5.1.1 航天产业竞争力的经济学原理
        5.1.2 产业竞争力分析的理论基础
        5.1.3 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理论
    5.2 美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5.2.1 美国航天产业生产要素
        5.2.2 美国航天产业需求条件
        5.2.3 美国航天产业相关和支持性产业
        5.2.4 美国航天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与同业竞争
        5.2.5 美国航天产业政府与机会因素
    5.3 美国航天产业竞争优势与劣势
第6章 美国航天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6.1 中国航天产业发展现状
        6.1.1 中国航天业发展基本情况
        6.1.2 中国航天业管理基本情况
        6.1.3 中国航天文化发展基本情况
    6.2 中国航天产业发展不足之处
        6.2.1 中国航天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6.2.2 中国航天技术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6.2.3 中国航天产业化水平还有待加强
        6.2.4 中国航天产业资本水平有待提高
        6.2.5 中国航天产业资源配套能力有待提高
        6.2.6 中国航天产业管理能力和市场意识有待提高
    6.3 美国航天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6.3.1 航天产业发展必须重视配套技术和配套产业的投入与同步协调发展
        6.3.2 航天产业发展必须更加重视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6.3.3 航天产业发展亟需总结和提炼适应市场化发展的企业文化
        6.3.4 航天产业发展必须更加重视管理能力的建设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及致谢
参考文献

(7)未来,飞行无限可能(论文提纲范文)

未来飞行时代
    1 未来, 高空高速飞行时代
        1.1 未来空天飞机
        1.2 超音速公务机及大型客机
    2 未来, 绿色飞行时代
        2.1 电动飞机及太阳能飞机
        2.2 绿色高效的未来民机
    3 未来, 智能飞行时代
        3.1 智能化飞行汽车
        3.2 智能变形飞行器
    4 未来, 自由飞行时代
        4.1 智能化驾驶飞行
        4.2 意念飞行触手可及
        4.3 飞行楼阁将变成现实
    5 未来, 灵活飞行时代
结束语

(9)新加坡华语特有词汇研究 ——以《全球华语词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新加坡华语的定义和定位
        1.1.1 华语的定义
        1.1.2 新加坡华语的定义和定位
    1.2 研究的方法
    1.3 语料的来源
        1.3.1 《全球华语词典》
        1.3.2. 《联合早报》
        1.3.3. 《现代汉语词典》
2 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语义研究
    2.1 华语社区词的概念
    2.2 新加坡特有词语的定义
    2.3 新加坡特有词语语义分析
        2.3.1 司法系统类词语
        2.3.2 房屋地产类词语
        2.3.3 交通运输类词语
        2.3.4 政治体系类词语
        2.3.5 机构组织类词语
        2.3.6 学校教育类词语
        2.3.7 植物、食物类词语
        2.3.8 福利、文化类词语
        2.3.9 旅游景点类词语
        2.3.10 节日、纪念日类词语
    2.4 小结
3 新加坡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同形异义词语研究
    3.1 新中同形异义词语的研究
        3.1.1 新中同形完全异义词语研究
        3.1.2 新中同形部分异义词语研究
    3.2 新中同形异义词语差异分析
    3.3 小结
4 新加坡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异形同义词语研究
    4.1 新中构词语素完全不同的异形同义词语研究
        4.1.1 新中构词语素完全不同的异形名词类同义词语
        4.1.2 新中构词语素完全不同的异形动词类同义词语
        4.1.3 新中构词语素完全不同的异形形容词、副词、量词类同义词语
        4.1.4 新中构词语素完全不同的异形同义词语的计量分析
    4.2 新中构词语素部分相同的异形同义词语研究
        4.2.1 新中构词语素部分不同的异形名词类同义词语
        4.2.2 新中构词语素部分不同的异形动词类同义词语
        4.2.3 新中构词语素部分不同的异形形容词、副词类同义词语
        4.2.4 新中构词语素部分不同的异形同义词语的计量分析
    4.3 小结
5 新加坡特有词语的来源分析
    5.1 用汉语语素作为构词语素
        5.1.1 新加坡特有词汇
        5.1.2 新中同形异义词
        5.1.3 新中异形同义词
    5.2 方言借词的影响
        5.2.1 闽南方言
        5.2.2 粤方言
        5.2.3 其他方言
    5.3 近代华语甚至古代华语词汇的保留
    5.4 英语词汇的影响
        5.4.1 音译
        5.4.2 意译
        5.4.3 音译还是意译的选择不同
        5.4.4 音译兼意译
        5.4.5 半音译半意译
        5.4.6 字母词
    5.5 马来语词汇的渗透
    5.6 港澳台三地词语的借入
    5.7 其他语言影响
    5.8 小结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军事技术伦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现实背景
        1.2.1 世界军事技术伦理现状
        1.2.2 我国军事技术伦理现状
    1.3 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3.3 军事技术伦理维度研究趋势
    1.4 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4.2 研究的方法
        1.4.3 主要创新点
2 军事技术伦理研究范式
    2.1 军事技术、军事伦理与技术伦理
        2.1.1 军事技术的界定
        2.1.2 军事伦理的界定
        2.1.3 技术伦理的界定
    2.2 军事技术伦理的涵义
        2.2.1 军事技术伦理的形成
        2.2.2 军事技术伦理的内涵
        2.2.3 军事技术伦理的特征
    2.3 基于多层面的军事技术伦理框架结构
        2.3.1 军事技术伦理的理论框架概述
        2.3.2 政治层面上的军事技术伦理
        2.3.3 制度层面上的军事技术伦理
        2.3.4 价值层面上的军事技术伦理
    2.4 基于多层面军事技术伦理原则
3 近代以来军事技术伦理发展的演进历程
    3.1 常规武器战争时期的军事技术伦理发展
    3.2 二战后核武器时期的军事技术伦理发展
    3.3 当代高技术武器时期的军事技术伦理发展
4 多重战争样式的伦理制约分析
    4.1 常规战的伦理制约分析
    4.2 核威慑的伦理制约分析
    4.3 信息战的伦理制约分析
        4.3.1 军事信息技术发展引起的人权问题
        4.3.2 网络战的伦理问题
        4.3.3 心战引起的伦理问题
    4.4 潜在性军事技术危险的伦理制约分析
        4.4.1 潜在毁灭性军事技术
        4.4.2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问题
        4.4.3 机器人技术在军事领域的使用及其伦理问题
5 军事技术悖论分析与伦理规范
    5.1 军事技术悖论及其化解
        5.1.1 军事技术悖论与伦理规范制定
        5.1.2 化解军事技术悖论的体制伦理建设
    5.2 对话协商达成军事技术伦理的共识
        5.2.1 对话协商的作用
        5.2.2 创造对话协商的条件
    5.3 军事技术伦理作用机制与实现途径
        5.3.1 军事技术伦理的作用机制
        5.3.2 开展军事技术伦理宣传
        5.3.3 全球公约的建立与监督:以现有公约为例
        5.3.4 联合国的作用
        5.3.5 公众的作用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未来航天飞机—无人驾驶太空的“的士”(论文参考文献)

  • [1]内地与澳门汉语差异词语研究 ——以《全球华语大词典》为中心[D]. 田思雨. 西北大学, 2019(12)
  • [2]虚拟现实技术与新军事变革[D]. 刘济西.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6(01)
  • [3]语言边界论[D]. 艾朝阳. 湖南大学, 2016(06)
  • [4]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研究[D]. 韩建昌. 西北工业大学, 2016(08)
  • [5]哈佛教授谈未来经济的十个重要领域[J]. 鲍烨童. 中关村, 2016(02)
  • [6]美国航天产业发展研究[D]. 沈汝源. 吉林大学, 2015(08)
  • [7]未来,飞行无限可能[J]. 陈文. 航空制造技术, 2014(Z2)
  • [8]航天器带你去旅行[J]. 卫思. 新东方英语(大学版), 2013(08)
  • [9]新加坡华语特有词汇研究 ——以《全球华语词典》为例[D]. 王宇. 辽宁师范大学, 2013(05)
  • [10]军事技术伦理研究[D]. 闫巍. 大连理工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未来的航天飞机——无人航天的“出租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