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市场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程雪军,李心荷[1](2021)在《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发展嬗变及规制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生具有可支配收入低、消费需求强等特点,但这一群体长期被传统金融所忽视。大学生经济来源单一,可支配收入低;消费结构多元化,消费贷款需求增高;消费无计划性且超前消费意愿强烈;消费贷款授信额度小且还款能力有限。因此,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存在供求失衡和申请方式缺乏规范性、容易陷入高利率的贷款泥潭、被骗受害现象频发且非法催收问题严重、征信市场尚属空白等问题。通过采用调研问卷方法,深度剖析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发展嬗变与衍生问题,对我国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市场提出规制进路。
申子宇[2](2021)在《商业银行线上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过程中,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线上消费贷款作为商业银行不可或缺的贷款业务,概莫能外。在"双循环"背景下促进消费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线上消费贷款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是摆在各商业银行面前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线上消费贷款发展现状,以及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贷前调查不充分、外部欺诈风险识别不足、贷款用途难以监管、贷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祖佳[3](2021)在《疫情与金融科技叠加背景下北京地区汽车消费金融情况分析——基于问卷与访谈的调研》文中研究说明疫情的发生和金融科技的发展,对包括汽车消费金融在内的各类金融业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对北京地区汽车消费金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疫情加快了汽车消费金融由线下向线上的转变;这种方式受消费群体的年轻化正在得到广泛应用;疫情常态化下对居民使用汽车消费金融的意愿没有造成较大影响;汽车消费金融企业承担的风险较大。研究结论可以为北京市汽车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范曙琛[4](2021)在《A银行合肥分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党莹莹[5](2021)在《C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黄子轩[6](2021)在《RZ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杨瑶瑶[7](2021)在《共享出行背景下Z银行个人营运车辆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谭惠文[8](2021)在《互联网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 ——基于H场景贷产品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消费是我国需求侧管理的重要内容,合理引导消费不仅能拉动内需持续增长,也能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质。然而我国居民消费存在长期不足的问题,居民消费率指标明显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经济体。同时,以京东、蚂蚁集团为首的大科技企业争先进入消费金融市场,通过支付、社交、电商等服务沉淀的数据,基于新型数字化风控模型推出了小额互联网消费贷款和信用分期服务。互联网消费信贷能否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是学界和业界共同关心的重要议题。本文综合使用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本文以我国具有代表性的M互联网金融平台及其推出的典型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H作为样本进行案例研究,在定性研究部分分析了该产品的运作模式和产品特点,总结了以H产品为代表的互联网消费信贷在营销获客、简化流程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因授信过高、审核较宽松、征信信息未共享等问题而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隐患;在定量研究部分,本文运用38191份居民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抑制消费与消费信贷间的因果内生性问题,估算出居民在使用H产品后平均消费倾向的增加值,并依据居民年龄将样本分为高年龄段与低年龄段两组进行异质性分析,进一步探究H产品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基于案例研究与实证研究,本文发现以H产品为代表的互联网消费信贷对于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且这一促进作用对流动性约束较强的年轻群体更为显着。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从政府、企业、个人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监管方面,需发挥互联网消费贷款对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但需将互联网消费信贷纳入征信体系统一监管以把控信用风险;互联网消费信贷平台方面,应严格控制信用评分体系,避免向年轻群体过度授信;消费者方面,应加强对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过度消费与过度借贷。
封雷[9](2021)在《CCCB银行消费贷款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大力提倡信贷金融业务的趋势,人们的消费意识也随之改变,不再是一成不变挣多少花多少的老思想,而是先消费,后还款的“预支消费”的消费思想。加上,我国各大银行和信用社已经开启拓展居民个人消费信贷的业务板块,开发了住房信贷、汽车信贷、消费信贷等多元化的金融产产品,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信贷需求。本文主要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以CCCB银行为研究对象,研究该银行消费贷款产品的营销策略和实施。首先,对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再通过搜集和整理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与银行消费贷款的概念及种类、银行消费贷款市场的特征及内涵和营销组合策略的理论概述,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紧接着,从市场环境、市场需求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目前CCCB银行外部环境,从银行发展情况、组织结构配置和财务情况分析其内部环境,从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来进行CCNS商业银行消费贷款业务分析,并总结出CCCB消费贷款的总体战略。进而通过问卷调查法,总结整理出CCCB商业银行消费贷款业务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所在。最后,主要利用4P组合营销理论,提出CCCB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市场营销优化策略,包括研发线上消费贷款新产品、以客户等级差异定价、线上线下组合营销和“私人订制”促销方式,同时提出以市场调研为基础制定消费贷款市场营销计划和实施消费贷款市场营销控制的方案,从而为实现该银行新的消费贷款业务营销策略采取一定的保障与控制措施。
镇童洁[10](2021)在《驻保高校大学生消费信贷需求调查》文中研究指明截止到2019年年末,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比2010年扩大了近两倍的规模,为消费金融提供了较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市场支撑,国民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借贷意愿也明显增强。大学生作为成为我国社会上比较庞大、接受新兴文化最快的消费群体,已经达到了年度3000亿元以上的消费规模。在消费需求旺盛和月生活费有限的冲突下,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不断发展起来,同时也滋生出贷款平台的一些不良信贷问题,严重危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合法利益。继2017年整治校园贷后,国家在2021年3月17日发布的文件中再次对大学生消费贷款市场进行了规范,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监管方向。本文旨在对保定市大学生的消费信贷需求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目前的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让需求端和供给端达到协调平衡,使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良性发展。本文首先对大学生消费信贷的概念进行界定,梳理了本文与大学生消费信贷行为相关的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大学生消费信贷发展的现状,给问卷调查大学生消费信贷需求奠定基础。其次,通过分层抽样方式对保定市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近68%的大学生有消费信贷需求,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到的分析结果如下:(1)大学生消费信贷需求与消费观念、消费行为、金融知识及家庭因素密切相关。(2)大学生更倾向于享乐型信贷消费。(3)大学生的信贷知识匮乏。(4)正规金融服务缺失,平台安全性存在问题。(5)大学生信用意识有待加强。最后,根据对大学生消费信贷需求调查分析的结果,本文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首先从外部监管来说要完善大学生个人征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处罚力度;从产品供给端(主要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要合理开发产品,严格风险管理;从高校和家长角度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最后从大学生角度来说,要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自我约束力。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维护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
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市场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市场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发展嬗变及规制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发展嬗变 |
(一)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发展现状 |
(二)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发展特点 |
1. 经济来源单一,可支配收入低 |
2. 贷款用途多元化,消费贷款需求增高 |
3. 消费无计划性且超前消费意愿强烈 |
4. 消费贷款授信额度小且还款能力有限 |
二、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供求失衡与问题衍生 |
(一)互联网消费贷款供求失衡,劣币可能驱逐良币 |
(二)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衍生问题 |
1. 申请方式缺乏规范性,贷款流向难以监管 |
2. 容易陷入高利率的贷款泥潭与恶性循环 |
3. 被骗受害的现象频发且非法催收问题严重 |
4. 大学生征信市场尚属空白致使风险问题骤升 |
三、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市场的规制进路 |
(一)保持“竞争中性”,推进互联网消费贷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二)完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法律,构建个人破产制度 |
(三)防范非法催收问题,保护大学生消费者合法权益 |
(四)推进金融科技在互联网消费贷款的应用,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
四、结语 |
(2)商业银行线上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线上消费贷款发展现状 |
三、风险管理的具体路径 |
四、线上消费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贷前调查不充分 |
(二)外部欺诈风险识别不足 |
(三)贷款用途难以监管 |
(四)贷后管理机制不完善 |
五、改善线上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的建议 |
(一)优选目标客群,优化产品设计 |
(二)加强贷前调查,增加人工核验环节 |
(三)构建外部欺诈风控体系,提升整体风控水平 |
(四)拓展下游消费场景,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
(五)集中贷后管理,压实主体责任 |
(六)加快推广数字人民币,探索消费支付新模式 |
六、结论 |
(3)疫情与金融科技叠加背景下北京地区汽车消费金融情况分析——基于问卷与访谈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问卷与访谈数据分析 |
1.1 市场现状 |
1.1.1 疫情对购车意愿影响有限 |
1.1.2 汽车消费贷款正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
1.1.3 中青年人群是汽车消费贷款的主要群体 |
1.1.4 资金是汽车消费贷款的重要影响因素 |
1.1.5 线上贷款是汽车消费贷款的重要方式 |
1.1.6 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公司是汽车消费贷款的重要渠道 |
1.2 存在问题 |
1.2.1 汽车消费贷款的宣传途径单一 |
1.2.2 汽车消费贷款企业风险较大 |
(1)低首付带来的资金流动风险。 |
(2)低利率、短期限带来的盈利风险。 |
1.2.3 公众对市场的信心不足 |
2 结论与建议 |
2.1 拓宽产品宣传渠道 |
2.2 增强产品风险管控 |
2.3 健全市场相关法律法规 |
2.4 加强个人征信体系建设 |
2.5 提高产品个性化程度 |
(8)互联网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 ——基于H场景贷产品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3.1 研究的创新点 |
1.3.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消费信用贷款相关研究 |
2.1.1 消费金融研究现状 |
2.1.2 消费信贷研究现状 |
2.1.3 消费信贷选择 |
2.2 互联网消费信贷相关研究 |
2.2.1 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参与主体 |
2.2.2 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实证研究 |
2.3 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
2.3.1 居民消费与平均消费倾向 |
2.3.2 消费信贷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机制 |
2.3.3 消费信贷影响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 |
2.4 文献小结及评述 |
3 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发展现状与问题 |
3.1 互联网消费信贷发展现状 |
3.1.1 互联网消费信贷发展历程 |
3.1.2 互联网消费信贷服务供应方 |
3.1.3 互联网消费信贷业务模式 |
3.2 互联网消费信贷的主要问题 |
3.2.1 互联网消费信贷的信用风险 |
3.2.2 互联网消费信贷的行业问题 |
3.3 互联网消费信贷监管现状 |
4 H场景贷产品案例分析 |
4.1 M公司及H产品基本情况 |
4.1.1 M公司及其消费贷款发展历程 |
4.1.2 H产品简述 |
4.2 H产品的商业模式 |
4.2.1 H产品运作模式 |
4.2.2 H产品风控模式 |
4.2.3 H产品基于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模式 |
4.3 H产品的优势与挑战分析 |
4.3.1 H产品的比较优势 |
4.3.2 H产品的问题与风险 |
5 H产品对居民消费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 |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5.1.1 理论分析 |
5.1.2 研究假设 |
5.2 实证分析方法及样本 |
5.2.1 倾向得分匹配法 |
5.2.2 数据来源 |
5.2.3 样本数据描述 |
5.3 变量描述 |
5.3.1 变量及指标选取 |
5.3.2 变量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 |
5.4 倾向得分匹配的实证分析 |
5.4.1 倾向得分匹配回归结果 |
5.4.2 匹配的效果检验 |
5.4.3 异质性分析 |
5.4.4 与不同类型消费信贷产品的对比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2.1 针对监管部门的政策建议 |
6.2.2 针对互联网消费信贷平台的建议 |
6.2.3 针对互联网消费信贷用户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9)CCCB银行消费贷款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际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银行消费贷款的基本概念与种类 |
2.1.1 银行消费贷款的基本概念 |
2.1.2 银行消费贷款的主要种类 |
2.2 银行消费贷款市场的基本特征和内涵 |
2.2.1 增长速度较快,贷款规模逐步扩大 |
2.2.2 贷款产品种类丰富,结构体系日趋完善 |
2.2.3 地区间发展缺乏平衡性,城乡差异较大 |
2.3 4P营销组合策略 |
2.3.1 产品策略 |
2.3.2 定价策略 |
2.3.3 渠道策略 |
2.3.4 促销策略 |
2.4 SWOT分析 |
第3章 CCCB商业银行消费贷款业务分析 |
3.1 外部环境分析 |
3.1.1 市场环境分析(PEST) |
3.1.2 市场需求分析 |
3.1.3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3.2 内部条件分析 |
3.2.1 银行发展概况 |
3.2.2 银行组织结构及人员配置情况 |
3.2.3 银行整体财务状况 |
3.3 CCCB银行消费贷款业务的SWOT分析 |
3.3.1 CCCB商业银行消费贷款市场的优势分析 |
3.3.2 CCCB商业银行消费贷款市场的劣势分析 |
3.3.3 CCCB商业银行消费贷款市场的发展机遇分析 |
3.3.4 CCCB商业银行消费贷款市场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分析 |
3.3.5 CCCB商业银行消费贷款SWOT战略选择 |
第4章 CCCB商业银行消费贷款业务现行营销策略问题分析 |
4.1 产品策略 |
4.2 价格策略 |
4.3 渠道策略 |
4.4 促销策略 |
第5章 CCCB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市场营销优化策略 |
5.1 产品营销策略—研发线上消费贷款新产品 |
5.2 价格营销策略—以客户等级差异定价 |
5.3 渠道营销策略—线上线下组合营销 |
5.4 促销营销策略—“私人订制”促销方式 |
第6章 CCCB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营销策略的实施与控制 |
6.1 以市场调研为基础制定消费贷款市场营销计划 |
6.2 实施消费贷款市场营销控制 |
第7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10)驻保高校大学生消费信贷需求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相关研究 |
1.2.2 大学生消费信贷情况的相关研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大学生消费信贷发展概述 |
2.1 大学生消费信贷的概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
2.2.2 消费者购买决策理论 |
2.3 大学生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 |
第3章 保定市大学生消费信贷需求调研情况 |
3.1 问卷的设计与调研 |
3.1.1 问卷变量设计 |
3.1.2 调研样本选择 |
3.1.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2 保定市大学生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
3.3 保定市大学生的消费信贷需求分析 |
3.3.1 消费信贷产品使用情况分析 |
3.3.2 消费信贷产品了解渠道分析 |
3.3.3 对消费信贷产品的种类需求分析 |
3.3.4 对消费信贷产品的服务需求分析 |
3.3.5 对消费信贷产品的还款偏好分析 |
3.4 保定市大学生信用风险分析 |
3.4.1 还款来源及意愿分析 |
3.4.2 大学生潜在的信用风险分析 |
3.5 影响大学生使用消费信贷产品的因素分析 |
3.5.1 驱动因素分析 |
3.5.2 阻碍因素分析 |
第4章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4.1 Logistic回归模型的原理 |
4.2 Logistic需求回归模型的构建 |
4.2.1 回归模型的研究假设 |
4.2.2 回归模型变量设定 |
4.2.3 回归模型的构建 |
4.3 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 |
4.3.1 多重共线性检验 |
4.3.2 模型显着性检验 |
4.3.3 回归结果分析 |
4.3.4 小结 |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2.1 完善大学生个人征信体系 |
5.2.2 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处罚力度 |
5.2.3 合理开发产品,严格风险管理 |
5.2.4 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与引导 |
5.2.5 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自我约束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保定市大学生消费信贷需求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四、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市场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发展嬗变及规制策略[J]. 程雪军,李心荷. 征信, 2021
- [2]商业银行线上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研究[J]. 申子宇. 时代金融, 2021(21)
- [3]疫情与金融科技叠加背景下北京地区汽车消费金融情况分析——基于问卷与访谈的调研[J]. 祖佳. 科技经济市场, 2021(07)
- [4]A银行合肥分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范曙琛.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5]C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党莹莹. 西北大学, 2021
- [6]RZ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 黄子轩.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7]共享出行背景下Z银行个人营运车辆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杨瑶瑶. 青岛大学, 2021
- [8]互联网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 ——基于H场景贷产品的案例研究[D]. 谭惠文. 浙江大学, 2021(09)
- [9]CCCB银行消费贷款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封雷.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10]驻保高校大学生消费信贷需求调查[D]. 镇童洁. 河北金融学院, 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