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弥漫增生型狼疮性肾炎肾组织中细胞凋亡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魏玉娇[1](2021)在《Sirt6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文中指出目的:研究Sirt6与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足细胞损伤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机制,为LN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并行肾穿刺活检术诊断为LN的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LN活动性及慢性病变的半定量评分≥12分,分为非活动组37例、活动组43例;另纳入20例由于外伤行肾脏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全部研究对象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病理染色(HE、PAS、Masson)、电镜观察肾组织及足细胞的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足细胞特异性标记物Nephrin、肾组织Sirt6蛋白表达水平及巨噬细胞CD68的浸润程度;免疫荧光法测定肾组织Sirt6蛋白、不同表型巨噬细胞(CD206/CD68、i NOS/CD68)的浸润情况,并计算其相关性。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LN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尿素氮、尿酸、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补体C3、补体C4、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降低,且LN活动组上述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LN患者足细胞Nephrin蛋白表达降低,巨噬细胞CD68浸润增加,且足细胞Nephrin表达水平与巨噬细胞CD68浸润程度成负相关(r=-0.961,P<0.01)。(3)LN患者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以M2型为主,其浸润程度与足细胞Nephrin表达水平成负相关(r=-0.853,P<0.01)。(4)LN患者肾组织Sirt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且LN-IV型较LN-III型、LN-V型、LN-V+III型降低更明显(P<0.05)。肾组织Sirt6蛋白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性有关,主要表现在Sirt6蛋白表达水平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r=-0.648,P<0.01)成负相关,与血清白蛋白(r=0.653,P<0.01)、补体C3(r=0.513,P<0.01)成正相关。(5)肾组织Sirt6蛋白表达水平与足细胞Nephrin表达水平成正相关(r=0.908,P<0.01),与巨噬细胞浸润程度成负相关(r=-0.961,P<0.01)。(6)肾组织Sirt6蛋白表达水平与巨噬细胞M1浸润程度成负相关(r=-0.607,P<0.01),与M2浸润程度成负相关(r=-0.904,P<0.01)。结论:本研究发现,狼疮性肾炎患者存在足细胞损伤,且Sirt6蛋白表达降低与足细胞损伤有关,其机制可能是Sirt6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表型的变化参与足细胞的损伤。
牛琦妍[2](202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伴肾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首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伴或不伴肾损害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以探讨狼疮患者发生肾损害的发病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并记录2013年3月20日至2021年1月20日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和二部肾病科住院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的1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13例为首次行肾脏穿刺活检术确诊的狼疮肾炎患者。根据是否有肾脏受累分为两组:单纯SLE组(83例)、SLE肾损害组即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组(113例),在113例LN患者中根据有无肾功能异常分为两组:LN肾功能正常组(67例)、LN肾功能异常组(46例)。对196例患者起病时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113例肾活检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收集统计,利用统计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比较各组间的临床及病理,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识别狼疮肾损害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96例SLE患者入选本次分析研究,其中83例为不伴有肾脏损害的SLE患者,113例为行肾穿刺活检诊断为LN的患者。113例LN患者中,67例为肾功能正常的LN患者,46例为肾功能异常的LN患者。(1)LN组患者中浆膜炎、贫血、血尿、白细胞尿的发生率较高,总胆固醇、甘油三酯、SLEDAI评分分值较高,与SL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球蛋白、血白蛋白、血白细胞减少、C3、C4、Ig G水平降低,与SL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去掉LN组SLEDAI评分中肾脏受累情况所占分值再次做统计分析与SLE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2)LN肾功能异常组患者中浆膜炎发生率、贫血、病理中新月体形成的发生率较高,NLR、甘油三酯、AI、CI值较高,与LN肾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白蛋白较低,与LN肾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男性狼疮患者更容易发生肾损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将SLE组和LN组间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出血白蛋白、血清球蛋白、总胆固醇、SLEDAI评分是狼疮患者并发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独立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其中血白蛋白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78(P<0.001),其预测敏感度为90.4%,特异度为76.1%;血清球蛋白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其预测敏感度为91.6%,特异度为47.8%;总胆固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其预测敏感度为70.8%特异度为83.1%;SLEDAI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其预测敏感度为81.4%,特异度为88.0%。将LN肾功能正常组和LN肾功能异常组间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到男性患者、AI、CI是LN患者发生肾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独立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其中A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3,其预测敏感度为39.1%,特异度为88.1%;C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0,其预测敏感度为65.2%,特异度为68.7%。结论:(1)LN患者更容易出现浆膜炎、贫血、血尿、白细胞尿以及高血脂、高SLEDAI评分,而血清球蛋白、血白蛋白、血白细胞、C3、C4、Ig G相对较低,其中血清球蛋白、血白蛋白、总胆固醇、SLEDAI评分是SLE患者发生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2)LN肾功能异常患者更容易出现男性、浆膜炎、贫血、新月体形成以及高NLR值、高血脂、高AI值、高CI值,而血白蛋白相对较低,其中男性、AI、CI是LN患者发生肾功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余圣俨[3](2021)在《狼疮性肾炎合并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认为背景: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诊断SLE患者是否合并肾脏病变,尤其是了解影响LN预后的危险因素必定可以促进SLE预后的改善。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Ls)作为SLE诊断标准之一已纳入国际指南。但关于aPLs与SLE肾脏病变的关系,国内外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aPLs阳性和阴性LN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相关共存疾病,以期探讨aPLs对LN患者肾脏病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到2020年3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风湿免疫科或肾内科住院治疗的195例LN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共存疾病、血栓形成、疾病活动度、肾组织病理分型和活动指数等。根据aPLs检测结果,将LN患者分为aPLs阴性组和aPLs阳性组。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连续性矫正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结果:(1)一般资料:共纳入195例LN患者,其中63例检测aPLs阳性,aPLs阳性率为32.3%。aPLs阳性组中女性占93.7%,男性占6.3%,中位年龄为30(26,37)岁;aPLs阴性组中女性占91.2%,男性占8.3%,中位年龄为32(27,3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aPLs阴性组患者从出现首发症状到确诊时间为5(0.75,9.62)年,aPLs阳性组为2(0.01,7.1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表现:aPLs阳性组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P=0.037)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发热(P=0.616)、雷诺现象(P=0.487)、关节炎(P=0.226)等临床表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3)实验室检查:aPLs阳性组抗双链DNA抗体水平(P=0.043)、肌酐水平(P=0.004)、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P=0.01)、血清Ig M水平(P=0.001)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P=0.01)、血清C3水平(P=0.023)、血清CH50水平(P=0.019)上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血清Ig A水平(P=0.399)、血清Ig G水平(P=0.16)、血清C4(P=0.066)水平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肾组织活检:有38例LN患者行肾活检,其中aPLs阳性组19例,阴性组19例。aPLs阳性组的LN患者肾脏慢性指数要高于阴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两组患者在肾脏病理分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与aPLs阴性者相比,aPLs阳性组LN患者从出现首发症状到确诊时间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率显着升高,肾脏病变重且慢性指数高。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对LN患者常规实施aPLs检测并对aPLs阳性患者积极治疗和密切随访观察,以期改善预后。
吕丽[4](2021)在《基于代谢组学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FSGS小鼠干预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是最易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kidney disease,ESKD)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FSGS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攀高,而免疫抑制治疗只能使40-60%的病例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且受剂量、毒性限制,目前治疗方法面临着困境和挑战。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来预防或阻止FSGS进展是医疗保健的首要任务。间充质干细胞(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抗炎、旁分泌和再生等特性有助于肾损伤的修复,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肾移植、糖尿病肾病及狼疮性肾炎等领域已经突显其治疗潜力,目前是肾脏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MSCs有望成为治疗难治性FSGS的一种新策略。而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来源丰富,容易获得,较强的抗炎能力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有治疗潜力的间充质干细胞。代谢组学是反映生物体发生的实时事件,同时能捕捉饮食和肠道菌群等外部影响因素,反映生物整体表型,在肾脏疾病的标志物和机制研究中具独特优势,目前代谢组学已渗透到多种肾脏疾病领域,但是FSGS的血清代谢谱未被全面、系统的研究,迄今为止也并未发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对阿霉素诱导的 FSGS小鼠模型干预作用后血清代谢谱变化的研究。研究目的该研究我们利用阿霉素在Balb/c雄性小鼠品系中建立FSGS模型,观察HUMSCs对FSGS小鼠的疗效,利用基于UPLC-MS/MS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HUMSCs对ADR诱导的FSGS小鼠干预治疗后血清代谢谱的变化,探讨参与FSGS发病的可能代谢机制,及从代谢组学的角度,分析HUMSCs对FSGS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第一部分,我们首先利用阿霉素在Balb/c雄性小鼠品系中建立FSGS模型,30只Balb/c雄性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12)和FSGS模型组(N=18)。FSGS模型组的每只小鼠按照10.5 mg/kg的ADR(浓度为2 mg/mL)剂量给药,经尾静脉一次性缓慢注射入小鼠体内;正常对照组每只小鼠在相同时间点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等剂量的0.9%生理盐水。构建FSGS小鼠模型成功后处死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各6只,采用ELISA检测两组小鼠第28天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以及第0、8、15、21、28天小鼠的尿蛋白。肾组织病理切片进行HE、PAS、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随后,将FSGS模型组12只小鼠随机分成FSGS+DiR-HUMSCs 组(N=6)和 FSGS+Siane 组(N=6)两组用于观察 HUMSCs在FSGS小鼠体内的示踪分布。正常对照组(N=6)和FSGS+DiR-HUMSCs组分别在第29、30、31天经尾静脉缓慢注射2×106cell/mL剂量的细胞膜荧光探针DiR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DiR-HUMSCs)到小鼠体内;FSGS+Siane组小鼠分别在第29、30、31天经尾静脉缓慢注入等剂量的0.9%生理盐水。6小时后处死所有小鼠,取出心脏、肺脏、肾脏、脾脏、肝脏,DiR-HUMSCs在阿霉素诱导的FSGS小鼠体内的示踪利用动物成像系统观察。肾组织冰冻切片行DAPI染色,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此外,Normal+DiR-HUMSCs、FSGS+DiR-HUMSCs及FSGS+Saline三组小鼠肾组织进行人源性和鼠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抗体CD90、CD44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UMSCs在FSGS小鼠肾组织中的定位。本研究第二部分,将18只Balb/c雄性小鼠,分成三组,即 Normal+Saline组(N=6),FSGS+Saline 组(N=6),FSGS+HUMSCs 组(N=6)。FSGS+HUMSCs组:FSGS小鼠造模成功后,分别在29、32、35天,经尾静脉缓慢注射移植HUMSCs(2× 106cells/mL)入小鼠体内。FSGS+Saline组:FSGS小鼠造模成功后,分别在29、32、35天,经尾静脉缓慢注射等剂量的0.9%生理盐水。Normal+Saline组:在相同时间点,经尾静脉缓慢注射等剂量的0.9%生理盐水入小鼠体内。第43天处死所有小鼠,血清离心后-80℃冰箱保存,用于代谢组学研究。肾组织行HE、PAS、Masson染色。利用ELISA方法检测三组小鼠尿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以及TNF-α的水平;RT-PCR方法检测肾组织BMP-7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GF-β1和FN在肾组织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光镜下观察结果。本研究第三部分,对第二部分研究中的三组小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小鼠血清经甲醇沉淀蛋白法处理后,制备用于代谢组学研究的血清样本,我们采用基于UPLC-MS/MS检测平台和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分析三组小鼠血清代谢谱的差异研究结果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阿霉素诱导的FSGS小鼠体内示踪的研究发现:(1)第28天,FSGS模型组小鼠较正常组小鼠尿蛋白增加,体重下降,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且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光镜下观察FSGS小鼠肾组织HE、PAS、Masson染色结果,显示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重度增生,可见局灶节段性硬化,部分球囊黏连。肾小管上皮细胞刷毛缘脱落,官腔扩张并伴有多数蛋白管型形成。证实在第28天阿霉素诱导的FSGS小鼠模型造模成功。(2)动物成像系统下观察FSGS+DiR-HUMSCs组小鼠肾脏,共聚焦显微镜下DAPI染色的肾组织,可见较强的红色荧光分布,提示DiR-HUMSCs能够迁移至FSGS小鼠受损肾组织。(3)光镜下观察,FSGS+DiR-HUMSCs组小鼠肾组织可见人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抗体CD90+、CD44+细胞的表达。然而,在FSGS+Siane组和Normal+DiR-HUMSCs小鼠肾组织未见到人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抗体CD90+、CD44+表达的细胞;与 FSGS+Siane 组小鼠比较,FSGS+DiR-HUMSCs组小鼠肾组织中鼠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抗体CD90+细胞轻度增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FSGS小鼠的效果及机制的研究发现:(1)与FSGS模型组比较,第43天时,FSGS+HUMSCs组小鼠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显着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2)肾组织行HE、PAS、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FSGS+Saline组比较,HUMSCs能明显改善FSGS+HUMSCs组小鼠肾组织病理损伤。(3)FSGS+Saline组小鼠肾组织BMP-7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GF-β1和FN的表达显着增强,且血清TNF-α水平显着升高,与Normal+Saline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4)HUMSCs干预治疗后,FSGS小鼠肾组织BMP-7水平明显增加、TGF-β1、FN的表达下降,且血清TNF-α水平显着降低,与FSGS+Saline组小鼠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FSGS小鼠后血清代谢谱变化的研究发现:(1)Normal+Saline,FSGS+Saline和FSGS+HUMSCs三组小鼠的血清样本明显分离。(2)与Normal+Saline组比较,ADR诱导的FSGS小鼠血清代谢物氧化三甲胺、3’-唾液乳糖、N-乙酰缬氨酸、3-氯-L-酪氨酸水平显着被上调,而胆汁酸代谢产物、棕榈油酸、L-甲状腺素的水平显着被下调。(3)与FSGS+Saline组比较,HUMSCs移植FSGS小鼠后,小鼠血清代谢物L-甲状腺素和棕榈油酸水平显着被上调,而3’-唾液乳糖水平显着被下调,使异常的血清代谢物向正常水平恢复。(4)支链氨基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甲状腺激素代谢及胆汁代谢途径参与ADR诱导的FSGS发生发展;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甲状腺激素代谢可能介导HUMSCs对FSGS小鼠肾组织修复过程。(5)FSGS小鼠血清炎性因子TNF-a水平与代谢物氧化三甲胺和3’-唾液乳糖与呈显着性正相关(p均<005)。(6)血清代谢物3’-唾液乳糖对水平与尿蛋白和尿素氮水平呈显着性正相关(p均<005)。结论和意义(1)HUMSCs可以归巢到阿霉素诱导的FSGS小鼠损伤的肾组织中。(2)HUMSCs可以通过调节促炎症因子TNF-α、促纤维化因子TGF-β1及抗纤维化因子BMP-7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肾组织免疫炎症反应和细胞外基质沉积,达到改善FSGS小鼠肾脏功能和结构,发挥HUMSCs对FSGS的保护作用(3)基于UPLC-MS/MS的代谢组学研究,一组血清差异性代谢物氧化三甲胺,N-乙酰缬氨酸,3-氯-L-酪氨酸,胆汁酸代谢产物,棕榈油酸,L-甲状腺素,3’-唾液乳糖参与阿霉素诱导的FSGS的发生发展。支链氨基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甲状腺激素代谢及胆汁代谢和合成是参与FSGS发生发展重要的代谢途径。HUMSCs可能通过抑制FSGS小鼠的炎性反应,逆转或改善循环中L-甲状腺素、棕榈油酸、3’-唾液乳糖和氧化三甲胺的水平,进而改善小鼠尿蛋白和尿素氮的水平,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我们的发现可能为HUMSCs治疗FSGS提供了新的代谢机制和临床前数据。
古贤君[5](2020)在《miR-155调控线粒体自噬致足细胞凋亡及其在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微小RNA-155(micro RNA-155,mi R-155)对足细胞中FOXO1/PIN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的调控机制以及对ROS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分析mi R-155对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1)采集LN患者静脉血及尿液,通过定量PCR研究该病患者体内mi R-155的转录水平。(2)ELISA和比色法检测LN患者尿液中肾功能损伤指标和足细胞特异性蛋白的含量。(3)建立瞬时转染过表达mi R-155和抑表达mi R-155足细胞模型(经H2O2预处理),分别使用线粒体自噬诱导剂和抑制剂干预,采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 R-155对足细胞线粒体自噬蛋白FOXO1、PINK1、Parkin、LC3、Beclin1、p62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Bcl-2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4)通过JC-1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免疫荧光观察LC3Ⅱ的表达情况,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内ROS含量变化,考察mi R-155对足细胞线粒体自噬的作用。(5)使用流式细胞术、CCK8试剂盒检测mi R-155对足细胞状态、细胞活性及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1)较正常人群,LN患者尿液和血液中的mi R-155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5)。(2)较正常人群,LN患者尿液中肾功能损伤指标尿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和尿肌酐水平以及足细胞特异性蛋白Nephrin、podocalyxin、podocin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且mi R-155与肾功能损伤指标及足细胞特异性蛋白浓度成正相关。(3)相对于对照组,mi R-155抑表达组的FOXO1、PINK1、Parkin、LC3Ⅱ、Beclin1、Bcl-2表达明显升高,细胞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增加(p<0.05),p62、Caspase-3和Bax的表达明显降低,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显着下降(p<0.05);mi R-155过表达组FOXO1、PINK1、Parkin、LC3Ⅱ、Beclin1、Bcl-2的表达明显下调,细胞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5),p62、Caspase-3和Bax表达,细胞内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显着升高(p<0.05)。(4)过表达mi R-155可明显抑制由线粒体自噬激活剂诱导的PINK1、Parkin、LC3、Beclin1的表达水平,增加p62、Caspase-3、Bax的表达水平以及足细胞ROS含量及凋亡数(p<0.05),降低Bcl-2表达和足细胞活性(p<0.05),而抑表达mi R-155可明显上调由线粒体自噬抑制剂下调的PINK1、Parkin、LC3Ⅱ、Beclin1的表达水平,减少p62、Caspase-3、Bax的表达水平以及足细胞ROS含量及凋亡数(p<0.05),提高Bcl-2表达和足细胞活性(p<0.05)。结论:(1)LN患者尿液中mi R-155表达量与肾功能损伤指标尿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和尿肌酐水平以及足细胞特异性蛋白Nephrin、podocalyxin、podocin浓度呈正相关。(2)上调mi R-155的表达,可通过靶向FOXO1抑制PINK1/Parkin线粒体自噬通路,进而增加足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凋亡发生。(3)mi R-155可作为LN诊断及治疗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胡晓燕[6](2020)在《肾脏不同表型巨噬细胞浸润与狼疮性肾炎患者足细胞损伤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狼疮性肾炎(LN)患者肾组织不同表型巨噬细胞的浸润情况并探讨其在LN患者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为LN患者提供活动性及评估药物治疗反应性的无创性及可重复性指标。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及风湿免疫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经肾活检确诊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LN患者和10例正常人。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和血清、尿液标本进行相关分析及实验。应用光镜观察LN患者肾脏病理变化,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肾脏足细胞等超微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肾脏巨噬细胞(CD68+)的浸润情况,通过免疫荧光化学双重染色方法观察肾组织中巨噬细胞表型(M1:iNOS+/CD68+;M2:CD206+/CD68+)的变化和分布。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测定肾组织足细胞特异性蛋白Nephrin的表达情况。收集血清及尿液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方法测定尿足细胞数量,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尿液巨噬细胞相关免疫指标(IL-10、IL-12、TNF-α及OPN)和各项活动指标。结果:60例LN患者肾脏病理显示Ⅲ型LN12例、Ⅳ型LN18例、Ⅴ型LN 16例、Ⅴ+Ⅳ型LN组14例,其中活动组34例及非活动组26例(根据SLEDAI≥12分的标准定义为SLE疾病活动)[1]。LN患者肾组织足细胞特异性蛋白Nephrin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且Ⅳ型LN比Ⅲ型、Ⅴ型及Ⅴ+Ⅳ型LN降低更加显着(P均<0.05)。LN肾组织巨噬细胞表现出异常激活和表型调控异常,巨噬细胞分型检测结果提示LN患者肾组织内巨噬细胞M1及M2浸润均增加且主要以M2型为主,且Ⅳ型LN患者巨噬细胞浸润情况比Ⅲ型、Ⅴ型及Ⅴ+Ⅳ型LN患者严重,其与LN患者临床指标、病理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与LN患者肾脏病理活动指数呈正相关(P<0.05),与足细胞Nephrin蛋白表达情况呈负相关(P<0.05)。实验得出正常人尿中无足细胞脱落情况,而LN患者尿液中出现足细胞脱落且足细胞阳性率大约为85.2%。尿足细胞数量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P均<0.05),其与肾小球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实验结果提示足细胞特异性蛋白Nephrin与巨噬细胞(M1及M2)浸润和疾病病理活动指数及尿足细胞数量均呈负相关(P均<0.05)。LN血尿液中巨噬细胞相关免疫指标(IL-10、IL-12、TNF-α及OPN)较正常对照组均升高并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LN患者肾脏不同表型巨噬细胞浸润可能与其足细胞损伤相关并可能与疾病病理活动情况相关。LN患者疾病发病过程中巨噬细胞的局部浸润与多种免疫因子相关,这可能是LN患者发病的潜在机制并且可能预测疾病的活动情况。
钟苗[7](2020)在《TRAF6对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特征是自身抗体的产生和全身性炎症,可导致多器官损害,包括肾脏、皮肤、心脏、肺和中枢神经系统。其并发症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狼疮性肾炎(LN)、神经精神狼疮、心血管疾病等。作为SLE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狼疮性肾炎,即使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在肾脏病理活检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随着病程的进展,导致肾功能不全,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是导致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的基石用药,然而药物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如易感染、胃肠道反应、肝肾损害等。那么了解LN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至关重要。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T细胞功能已被详尽研究了几十年,并证实了其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增殖或调节功能的缺陷或变化。CD4+T细胞被认为是狼疮发生必需的,他们的基本作用是为B细胞分化和自身抗体分泌提供辅助信号,是B细胞分化最有效的驱动剂。新近TLRs的发现,阐明了天然免疫系统激活在调节适用性免疫反应、炎症和组织修复的中枢作用。导致IFN调节因子家族的成员的激活,NF-κB、MAP激酶家族成员的激活。然而非TLRs依赖的天然免疫激活是由胞浆内核酸感受器RIG-1和MDA5等分子,使得不同的伴侣分子通过IRFs和NF-κB途径来触发信号传导。核酸反应性TLRs和非TLRs质粒的核酸可以导致IFNs和其他类型促炎介质的产生,这也明确了核酸和含核酸的免疫复合物具有直接致病作用,参与了狼疮免疫功能的紊乱。其中TLRs依赖性免疫信号通路的激活控制狼疮的重要免疫应答,TLRs依赖通路转接蛋白TRAF6起重要作用。TNF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是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相关因子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广泛表达,在维持免疫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TRAF6作为重要的适配器,介导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传导,并通过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激活NF-κB信号通路。此外,有报道称,TRAF6在LN患者中上调,加速了终末期肾病(ESRD)的进展。揭示TRAF6的调控机制不仅为炎症和感染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LN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目的:本试验研究TRAF6对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影响及外周血细胞因子的表达,同时进行了临床指标及相关分析。为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部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患者及相关资料。对照组为我院体检中心健康正常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Real-time PCR检测TRAF6的表达。2.随机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SLE患者,分离血清检测炎性因子及淋巴细胞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3.购买MRL/lpr狼疮小鼠(3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免疫组化检测狼疮鼠肾组织TRAF6的表达。4.购买肾小球系膜细胞株,建立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系膜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LPS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检测TRAF6、IL-1β、IL-6、IFN-γ、TNF-α的表达和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影响。5.敲除TRAF6,检测细胞因子表达及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所有数据均来自至少三个独立实验,两个独立组均以两样本t检验,多个独立组均以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被认为是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使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SLE无LN患者、LN患者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收集20例SLE无LN患者,20例LN患者,对照组选取30例本院体检中心健康正常人,三组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RAF6 mRNA在SLE患者、LN患者外周血PBMC中高表达,在LN表达更高。3.LN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高表达及淋巴细胞下降。4.建立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系膜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LPS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随着LPS浓度的升高,系膜细胞的活力逐渐下降,细胞凋亡比率升高,TRAF6 mRNA及炎性因子在LN系膜细胞中的高表达,揭示了TRAF6及细胞因子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性肾炎。5.敲除TRAF6,减轻了LPS诱导的HRMCs炎症损伤,炎性因子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从而提示TRAF6参与LN的发病机制。6.免疫组化显示,TRAF6蛋白在狼疮鼠(MRL/Ipr)肾组织表达较小鼠(C57BL/6)肾组织明显升高。结论:1.TRAF6可能通过影响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及炎症因子的分泌,参与LN的发病。2.炎症因子的高表达及淋巴细胞的下降是狼疮性肾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田月新[8](2020)在《中间丝蛋白nestin在狼疮性肾炎足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长期重度蛋白尿是狼疮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也是预后不良的标志。在蛋白尿形成的各种机制中,足细胞功能障碍或损伤是重要的原因。因此探明狼疮性肾炎足细胞损伤的具体机制,预防或改善蛋白尿,缓解患者肾损伤是临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狼疮性肾炎患者、狼疮性肾炎MRL/lpr模型小鼠和体外培养永生化小鼠足细胞为研究对象,探明nestin在狼疮性肾炎足细胞损伤及蛋白尿产生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进一步阐明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及其靶向治疗提供依据。具体实验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Nestin通过调节足细胞nephrin表达参与狼疮性肾炎蛋白尿的形成目的:探讨nestin蛋白在狼疮性肾炎足细胞损伤及蛋白尿产生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收集狼疮性肾炎活检肾组织和因肾肿瘤手术切除的远端正常肾组织,根据平均蛋白尿水平将LN患者分为轻度蛋白尿组(LN-MP)和重度蛋白尿组(LN-SP),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足细胞nestin、synaptopodin和nephrin的表达。2.30周龄雌性MRL/lpr小鼠依据平均蛋白尿水平随机分为轻度蛋白尿组(MRL/lpr-MP)和重度蛋白尿组(MRL/lpr-SP),同周龄、同性别MRL/MPJ小鼠作为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留取血、尿标本后处死小鼠,收集双侧肾脏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尿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肾皮质nestin、nephrin和p-nephrin(Y1217)的表达。3.以分化成熟小鼠足细胞为研究对象,检测狼疮性肾炎环境下nestin蛋白的表达及其对nephrin蛋白表达及磷酸化的影响:⑴观察狼疮性肾炎患者置换血浆(LN plasma)对足细胞nestin、nephrin和p-nephrin(Y1217)蛋白表达的影响:10%LN plasma刺激足细胞0、12、24、36、48 h后收集细胞,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estin、nephrin以及p-nephrin(Y1217)蛋白的表达。⑵观察nestin对足细胞nephrin蛋白表达及磷酸化的影响:敲低或过表达足细胞nestin后,给予健康人或狼疮性肾炎患者置换血浆刺激24 h,收集细胞,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estin、nephrin以及p-nephrin(Y1217)蛋白的表达。结果:1.狼疮性肾炎时肾小球足细胞中nestin与nephr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且二者均与蛋白尿呈负相关⑴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LN-MP组患者肾小球足细胞nestin表达增多;而与LN-MP组相比,LN-SP组患者肾小球足细胞中nestin表达明显降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nestin与nephrin蛋白在LNⅣ与LNⅤ型患者肾组织连续切片同一肾小球足细胞中均表达减少,检测二者在同一肾小球表达呈正相关,同时与蛋白尿水平均呈负相关。⑵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RL/lpr小鼠肾组织连续切片,同一肾小球中足细胞nestin与nephr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并且二者均与小鼠24 h蛋白尿水平呈负相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MRL/MPJ组相比,MRL/lpr-MP组小鼠肾皮质nestin、nephrin与p-nephrin(Y1217)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与MRL/lpr-MP组相比,MRL/lpr-SP组小鼠肾皮质nestin、nephrin与p-nephrin(Y1217)蛋白表达明显降低。2.足细胞nestin可调控nephrin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⑴LN plasma可上调足细胞nestin、nephrin与p-nephrin(Y1217)蛋白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N plasma刺激小鼠足细胞24 h时nestin、nephrin与p-nephrin(Y1217)蛋白表达明显上调。⑵Nestin可调控足细胞nephrin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 plasma组相比,LN plasma组nestin、nephrin与p-nephrin(Y1217)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nephrin与p-nephrin(Y1217)蛋白在敲低nestin表达后表达明显降低,过表达nestin后表达上调更为明显。结论:Nestin通过调控nephrin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参与了狼疮性肾炎足细胞损伤,介导蛋白尿形成。第二部分Nestin通过改变狼疮性肾炎足细胞内线粒体自噬水平调节nephrin的表达目的:分析nestin与线粒体自噬的关系,探讨nestin与线粒体自噬在狼疮性肾炎足细胞损伤以及蛋白尿形成中的作用。方法:1.收集第一部分临床与动物实验标本,免疫荧光双染方法检测足细胞nestin与LC3、p62蛋白的表达及共定位;透射电镜检测小鼠肾小球足细胞超微结构。2.以分化成熟小鼠足细胞为研究对象,检测狼疮性肾炎环境下nestin与线粒体自噬的关系,及二者对足细胞损伤的影响:⑴观察LN plasma对足细胞自噬的影响:10%LN plasma刺激足细胞0、12、24、36、48 h后,m RFP-GFP-LC3质粒观察自噬流,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tg5、atg12、atg16、LC3、p62以及PINK1蛋白的表达。⑵检测抑制自噬对狼疮性肾炎足细胞nestin蛋白表达以及nephrin表达及磷酸化的影响:将已分化足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 plasma组、LN plasma组、LN plasma+3-MA组、LN plasma+si PINK1组和LN plasma+si NC组,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tg5、atg12、atg16、LC3、p62和PINK1等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nestin、nephrin、p-nephrin(Y1217)蛋白的表达。⑶检测nestin对狼疮性肾炎足细胞自噬的影响:细胞分组同第一部分,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敲低或过表达nestin后足细胞atg5、atg12、atg16、LC3、p62以及PINK1蛋白的表达。结果:1.狼疮性肾炎轻度蛋白尿时足细胞自噬水平升高⑴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在MRL/lpr-MP组小鼠足细胞内有大量自噬小体,足突有轻微融合;而在MRL/lpr-SP组小鼠足细胞中自噬小体数量减少,足突融合严重。⑵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MRL/MPJ组相比,MRL/lpr-MP组小鼠肾小球nestin、LC3表达增加,p62表达减少,同时nestin与LC3共定位增加;而与MRL/lpr-MP组相比,MRL/lpr-SP组小鼠肾小球nestin与LC3表达下调,p62表达增加,同时nestin与LC3共定位减少。同样,与control组相比,LN-MP组患者肾小球nestin与LC3表达增加,并且共定位增加;而与LN-MP组相比,LN-SP组患者肾小球nestin与LC3表达显着降低,二者共定位减少。2.Nestin可通过调节狼疮性肾炎足细胞自噬水平来影响nephrin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⑴LN plasma可上调足细胞自噬水平:足细胞转染m RFP-GFP-LC3质粒,LN plasma刺激足细胞24 h时自噬流增强;且细胞免疫荧光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N plasma刺激足细胞24 h时atg5、atg12、atg16、LC3与PINK1表达明显升高,p62蛋白表达显着下降。⑵抑制足细胞自噬可下调nephrin蛋白表达及磷酸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使用3-MA抑制自噬后nephrin和p-nephrin(Y1217)表达明显下调,而nestin表达没有改变;敲低PINK1表达后,nephrin和p-nephrin(Y1217)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但不影响nestin蛋白表达。⑶Nestin可调控足细胞自噬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 plasma组相比,LN plasma组nestin、atg5、atg12、atg16、PINK1和LC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6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敲低nestin表达后atg5、atg12、atg16、PINK1和LC3蛋白表达下调,p62表达有所恢复;而过表达nestin后,atg5、atg12、atg16、PINK1和LC3表达明显上调,p62表达下降。结论:狼疮性肾炎时nestin可通过调控足细胞自噬水平来影响nephrin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第三部分Nestin通过改变狼疮性肾炎足细胞氧化应激水平调节nephrin的表达目的:分析nestin、nephrin、线粒体自噬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探讨氧化应激在狼疮性肾炎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分化成熟小鼠足细胞为研究对象,检测氧化应激与nestin、自噬、nephrin的关系,分析其对狼疮性肾炎足细胞损伤的影响:⑴观察LN plasma对足细胞氧化应激及PTP1B、fyn蛋白表达的影响:10%LN plasma刺激足细胞0、12、24、36、48 h后,Mito SOX Red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足细胞内ROS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TP1B、fyn蛋白的表达。⑵检测抗氧化剂NAC以及Mito-TEMPO对LN plasma诱导足细胞nestin、nephrin、PTP1B蛋白表达及自噬的影响:将分化成熟足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 plasma组、LN plasma组、LN plasma+NAC组、LN plasma+Mito-TEMPO组和LN plasma+DMSO组,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estin、nephrin、p-nephrin、LC3、p62、PINK1以及PTP1B蛋白的表达。⑶检测抑制自噬对LN plasma诱导的足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及PTP1B表达的影响:细胞分组同第二部分,采用Mito SOX Red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足细胞内RO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TP1B蛋白的表达。⑷检测nestin对LN plasma诱导足细胞氧化应激水平以及PTP1B、fyn蛋白表达的影响:细胞分组同第一部分,Mito SOX Red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足细胞内ROS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TP1B和fyn蛋白的表达。⑸检测PTP1B inhibitor以及SU6656对LN plasma诱导足细胞nephrin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将已分化足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 plasma组、LN plasma组、LN plasma+PTP1B inhibitor组,LN plasma+SU6656组和LN plasma+DMSO组,Western blot检测PTP1B、fyn、nephrin和p-nephrin蛋白的表达。结果:1.狼疮性肾炎足细胞氧化应激与自噬可相互影响,并且受nestin调控⑴LN plasma可调节足细胞ROS水平:流式细胞术与Mito SOX染色结果显示,LN plasma刺激足细胞12、24、36 h后ROS表达水平减少,48 h后ROS水平增加。⑵抗氧化剂可下调LN plasma诱导的足细胞自噬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抗氧化剂NAC与Mito-TEMPO可明显下调LC3、PINK1蛋白表达,恢复p62表达,而对nestin表达没有影响。⑶抑制自噬可下调LN plasma诱导的足细胞ROS产生:流式细胞术与Mito SOX染色结果显示,与control plasma组相比,LN plasma组足细胞ROS产生减少,3-MA抑制足细胞自噬后ROS产生减少更明显。⑷Nestin可调节LN plasma诱导足细胞ROS的产生:流式细胞术与Mito SOX染色结果显示,与control plasma组相比,LN plasma组足细胞ROS产生减少,敲低nestin表达后足细胞ROS产生减少更为明显,而过表达nestin后ROS产生增加。2.Nestin可通过调节狼疮性肾炎足细胞氧化应激水平来介导PTP1B/fyn平衡,从而影响nephrin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⑴LN plasma可上调足细胞PTP1B和fyn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N plasma刺激足细胞24 h时PTP1B和fyn表达均明显升高。⑵抑制PTP1B或fyn表达会上调或下调LN plasma诱导的足细胞nephrin蛋白磷酸化及表达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 plasma组相比,LN plasma组PTP1B、fyn、nephrin和p-nephrin(Y1217)蛋白表达明显升高,抑制PTP1B表达后nephrin和p-nephrin(Y1217)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使用抑制剂SU6656抑制fyn表达后,nephrin和p-nephrin(Y1217)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⑶抗氧化剂可上调LN plasma诱导的足细胞PTP1B蛋白表达,并下调nephrin、p-nephrin(Y1217)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 plasma组相比,LNplasma组PTP1B、nephrin、p-nephrin(Y1217)蛋白表达升高,而抗氧化剂NAC与Mito-TEMPO预处理足细胞后PTP1B表达升高更明显,nephrin和p-nephrin(Y1217)表达下调。⑷抑制自噬可上调LN plasma诱导的足细胞PTP1B蛋白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 plasma组相比,LN plasma组PTP1B表达上调,而3-MA抑制足细胞自噬或si PINK1抑制线粒体自噬后PTP1B蛋白上调更为明显。⑸敲低nestin表达可下调LN plasma诱导的足细胞fyn蛋白的表达,并上调PTP1B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 plasma组相比,LN plasma组nestin、PTP1B、fy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敲低nestin表达后fy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TP1B表达升高。结论:狼疮性肾炎时nestin可通过调控足细胞氧化应激水平来打破PTP1B/fyn的平衡,从而影响nephrin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第四部分敲低nestin表达加重MRL/lpr小鼠足细胞损伤及蛋白尿水平目的:本研究拟以狼疮性肾炎模型MRL/lpr小鼠为研究对象,活体感染病毒技术沉默肾脏nestin基因表达,观察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及蛋白尿水平,同时检测足细胞nephrin蛋白磷酸化及表达水平,探讨nestin在狼疮性肾炎蛋白尿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8只27周龄雌性MRL/lpr小鼠随机分为MRL/lpr组,MRL/lpr-sh NC-Ad组和MRL/lpr-sh Nestin-Ad组,双侧肾脏原位注射腺病毒;并选取6只同周龄、同性别MRL/MPJ小鼠作为对照组,双侧肾脏原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周后留取血、尿标本后处死小鼠,收集双侧肾脏组织。免疫荧光、real-time PCR观察质粒转染效率及沉默效果,ELISA方法检测小鼠尿蛋白,HE、PAS染色及透射电镜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肾皮质nestin、nephrin、p-nephrin(Y1217)、LC3和p62蛋白的表达。结果:1.腺病毒感染技术可有效敲低MRL/lpr小鼠肾皮质nestin的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冰冻切片显示,MRL/lpr小鼠肾脏原位注射腺病毒3周后,每只小鼠肾皮质均有荧光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MRL/MPJ组小鼠相比,MRL/lpr组小鼠肾皮质nestin m 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原位注射腺病毒小鼠肾皮质nestin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2.敲低肾组织中nestin表达会加重MRL/lpr小鼠蛋白尿水平,加重肾损伤⑴ELISA检测显示,与MRL/MPJ组小鼠相比,MRL/lpr组小鼠24 h蛋白尿水平明显增加;而与MRL/lpr+sh NC组相比,MRL/lpr+sh Nestin组小鼠24 h蛋白尿水平显着增加。⑵HE与PAS染色显示,与MRL/MPJ组小鼠相比,MRL/lpr组小鼠肾小球体积增大,并且系膜区增宽,细胞数增多,基质沉积明显;与MRL/lpr+sh NC组小鼠相比,MRL/lpr+sh Nestin组小鼠肾小球病理改变更为明显,系膜区基质沉积增多。⑶透射电镜观察可见,MRL/MPJ组小鼠足细胞结构正常,足突呈拉链样,在MRL/lpr组小鼠足突轻微融合,而MRL/lpr+sh Nestin组小鼠足突融合严重,基底膜呈不规则增厚。3.敲低MRL/lpr小鼠肾组织中nestin表达会下调nephrin、p-nephrin(Y1217)表达及自噬水平⑴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MRL/lpr组小鼠相比,MRL/lpr组小鼠肾小球足细胞nestin、nephrin、LC3蛋白表达增加,p62蛋白表达减少,而MRL/lpr+sh Nestin组小鼠肾小球足细胞nestin、nephrin、LC3蛋白表达减少,p62蛋白表达有所恢复。⑵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MRL/MPJ组小鼠相比,MRL/lpr组小鼠肾皮质nestin、nephrin与p-nephrin(Y1217)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MRL/lpr+sh Nestin组小鼠肾皮质nestin、nephrin与p-nephrin(Y1217)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敲低MRL/lpr小鼠足细胞nestin蛋白表达,可下调足细胞nephrin表达及磷酸化水平以及自噬水平,加重小鼠蛋白尿水平。
迪丽尼戈尔·艾克拜(Dilniger Ekbai)[9](2019)在《血清VCAM-1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肾脏损伤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水平,分析探讨其与SLE及其狼疮肾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明确诊断SLE的患者107例,其中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60例为病情活动,47例为病情稳定。根据尿蛋白>0.5g/24小时和(或)肾脏病理明确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78例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伤为LN组,29例无肾脏受累表现的为非LN组。LN组中,根据2003年国际肾脏病协会/肾脏病理学会修订的LN病理分型,22例为LN非增殖型(I、II、V型),15例为增殖型(III、IV型)。采用ELISA方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VCAM-1水平,同时收集患者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24小时尿蛋白定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补体C3、补体C4、补体C1q以及抗核抗体等生化指标。使用SPSS20.0软件处理分析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SLE患者中,男性占9%,女性占91%,平均年龄40.8±12.5岁;平均病程88.71±77.86月。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2)SLE病情活动时血清VCAM-1水平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红细胞沉降率、抗ds-DNA抗体、抗补体C1q抗体均高于病情稳定组,而补体C3、补体C4低于病情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N组血清VCAM-1水平高于非LN组(71.61 vs 41.55,Z=-2.854,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LN组血清VCAM-1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rs=0.266)、抗补体C1q抗体(rs=0.279)呈正相关,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5)增殖型LN组(III型、IV型)血清VCAM-1水平(125.71 vs 55.5,Z=-2.258,P=0.013)以及24小时尿蛋白(1.1 vs 0.16,Z=-2.491,P=0.024)高于非增殖L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VCAM-1在SLE疾病活动及肾脏损伤时升高,尤其在III型、IV型狼疮性肾炎。血清VCAM-1升高可能可以作为提示SLE肾脏活动性病变的血清学指标。
刘艳[10](2016)在《狼疮性肾炎小管间质病变对预后影响及抗P-选择素单抗的干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各器官系统,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最为常见和严重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近年来不少学者指出肾小管间质病变(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TIL)的严重程度是影响LN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基底膜及间质沉积进而导致的炎性反应是LN肾损害,尤其肾小管间质损伤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而肾小管间质缺氧性损伤是各种慢性肾脏病进展至ESRD的共同途径。P-选择素作为细胞粘附分子中选择素家族成员之一,可介导白细胞与血小板、内皮细胞的滚动及初始粘附聚集,是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的重要分子。本课题组前期工作发现P-选择素在LN患者血浆及肾组织均高度表达,P-选择素及其介导的树突状细胞可在肾间质浸润聚集,可能参与启动肾小管间质炎性反应和缺血缺氧性损伤。本研究旨在探讨LN患者TIL的特点及其与临床、其他病理指标和预后的相关性,并拟在狼疮模型小鼠中观察抗P-选择素单抗对LN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期待为LN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研究的第一部分,我们回顾性研究了2005年1月至2015年8月上海瑞金医院肾脏科350例经肾活检确诊的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对肾小管间质病变,包括肾间质炎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进行半定量评分,分析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情况,比较不同严重程度肾小管间质病变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病理特点,并探讨影响狼疮性肾炎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显示350例LN患者中298例(85.14%)存在TIL,其中中重度病变73例(20.86%),肾间质炎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分别约81.71%、58.86%及60.29%。随着TIL程度加重,LN患者病情亦逐渐加重,表现为患者血压升高,肾功能减退,血尿酸水平、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管性尿蛋白升高,血红蛋白下降等,而LN的疾病活动指标如抗ds-DNA抗体及补体C3、C4水平未随之改变。中重度TIL多见于IV型LN患者,其活动性及慢性指数均较高,肾间质炎细胞浸润、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之间相互影响,其中肾间质炎细胞浸润又与肾小球活动性病变,包括毛细血管内增生、白细胞浸润、核碎裂/坏死、细胞性新月体有关,而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与肾小球慢性病变,如纤维性新月体、肾小球硬化高度相关。但部分TIL可独立于肾小球病变发生,有14.3%的LN患者存在中重度肾小管间质病变而无或仅有轻度肾小球病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间质炎细胞浸润是狼疮性肾炎患者发生基线肾功能不全(OR=3.075;95%CI=2.112-4.479,P<0.001)及急性肾损伤(OR=2.954,95%CI,1.945-4.484;P<0.001)的危险因素。稳定随访的251例LN患者平均随访49.35±28.36个月,12例患者死亡,19例患者达肌酐翻倍或进入ESRD,中重度TIL狼疮患者较无或轻度病变者肾脏生存率降低,Cox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男性(HR=3.272,95%CI=1.500-7.140,P=0.003)、随访期间无缓解(HR=19.631,95%CI=9.346-41.236,P<0.001)和肾小管间质慢性评分(HR=1.638,95%CI=1.328-2.021,P<0.001)是肾脏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关注LN的肾小球病变情况,也要重视其小管间质病变,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制定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阻止病变的慢性化发展,改善患者预后。研究的第二部分,我们以雌性MRL/lpr自发性狼疮性肾炎模型小鼠为研究对象,拟在LN小鼠中观察抗P选择素单抗对肾脏损害,尤其是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干预作用,初步探讨LN肾脏病变的病理机制。我们发现MRL/lpr小鼠肾组织中P-选择素广泛表达,主要分布在肾小管间质,给予抗P-选择素单抗干预后,狼疮小鼠肾组织P-选择素表达下降,前期研究结果显示单抗干预组狼疮小鼠24h尿蛋白、尿白蛋白比肌酐比值(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及血肌酐均显着低于同周龄生理盐水对照组,两组间血清抗ds-DNA抗体和C3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进一步发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单抗干预组小鼠肾间质及小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少见,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减轻。单抗干预组小鼠肾组织CD31标记的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数目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HIF-1α的表达及肾组织NADPH氧化酶亚单位gp91phox和p22phox的表达均减少。血氧水平依赖的磁共振成像显示,单抗干预后狼疮小鼠肾脏皮、髓质R2*值均较同周龄生理盐水对照组升高。上述实验结果提示抑制P选择素对狼疮性肾炎小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狼疮小鼠肾小管间质损害,肾脏缺氧状态及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丢失,但具体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L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发现LN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小管间质病变,尤其肾小管萎缩是LN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采用抗P-选择素单抗干预MRL/lpr小鼠,发现抑制P选择素可减轻其肾小管间质损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可能为LN治疗提供新思路。
二、弥漫增生型狼疮性肾炎肾组织中细胞凋亡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弥漫增生型狼疮性肾炎肾组织中细胞凋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Sirt6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与材料 |
1.1 实验流程图 |
1.2 研究对象 |
1.3 临床资料收集 |
1.4 肾脏病理标本采集 |
1.5 主要仪器设备 |
1.6 主要试剂 |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2.1 病理染色 |
2.2 透射电镜检查 |
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2.4 免疫荧光染色 |
3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临床资料比较 |
2 肾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析 |
3 肾组织电镜检查结果分析 |
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分析 |
4.1 LN患者足细胞Nephrin表达降低 |
4.2 LN患者肾组织CD68表达升高 |
4.3 LN患者肾组织巨噬细胞分型的变化 |
4.4 LN患者肾组织Sirt6 蛋白表达降低 |
5 相关性分析 |
5.1 足细胞Nephrin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5.2 不同表型巨噬细胞浸润与足细胞Nephrin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5.3 肾组织 Sirt6 蛋白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5.4 不同患者肾组织 Sirt6 蛋白表达水平与足细胞 Nephrin 表达水平、巨噬细胞(CD68)浸润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
5.5 肾组织 Sirt6 蛋白表达水平与不同表型巨噬细胞浸润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实验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Sirt6在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
1 sirtuins蛋白家族概述 |
2 Sirt6 的结构 |
3 Sirt6 的肾脏分布及功能 |
4 Sirt6 与肾脏疾病 |
4.1 Sirt6 与糖尿病肾病 |
4.2 Sirt6 与急性肾损伤 |
4.3 Sirt6 与高血压肾病 |
4.4 Sirt6 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
4.5 Sirt6 与肾细胞癌 |
5 总结与展望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伴肾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综述 |
2.1 流行病学 |
2.2 发病机制 |
2.2.1 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
2.2.2 补体系统的异常 |
2.2.3 细胞免疫反应 |
2.2.4 基因调控 |
2.3 治疗 |
2.3.1 药物治疗 |
2.3.2 非药物治疗 |
2.4 小结 |
第3章 资料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3 定义 |
3.4 诊断标准 |
3.5 病例分组 |
3.6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情况 |
4.2 临床表现 |
4.3 实验室指标 |
4.4 免疫学指标 |
4.5 自身抗体 |
4.6 疾病活动度 |
4.7 113 例患者肾活检病理特征比较 |
4.8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 |
第5章 讨论 |
5.1 一般情况和临床表现 |
5.1.1 性别 |
5.1.2 浆膜炎 |
5.2 实验室指标 |
5.2.1 血白蛋白、血清球蛋白 |
5.2.2 血脂 |
5.2.3 C3、C4、Ig G |
5.2.4 血液系统 |
5.2.5 NLP |
5.2.6 白细胞尿 |
5.3 疾病活动度 |
5.4 病理特征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 年修订的SLE分类诊断标准 |
附录2 美国风湿病协会(ARA)SLEDAI评分表 |
附录3 国际肾脏病学会/肾活检病理学会(ISN/RPS)狼疮性肾炎分型(2003) |
附录4 狼疮性肾炎肾活检病理活动性指数和慢性指数评分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狼疮性肾炎合并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方法与材料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抗磷脂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中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4)基于代谢组学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FSGS小鼠干预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部分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阿霉素诱导的FSGS小鼠体内示踪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FSGS小鼠的疗效及机制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FSGS小鼠后血清代谢组变化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课题的创新性 |
课题的不足之处 |
综述 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及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图表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奖励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外文论文一 |
外文论文二 |
(5)miR-155调控线粒体自噬致足细胞凋亡及其在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尿液中miR-155含量与LN患者肾功能及足细胞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对象与方法 |
1.2 试剂和仪器 |
1.3 主要试剂配制 |
1.4 实验方法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miR-155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致足细胞凋亡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细胞株及重组质粒 |
1.2 试剂及仪器 |
1.3 主要试剂配制 |
1.4 实验方法 |
1.5 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狼疮足细胞病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6)肾脏不同表型巨噬细胞浸润与狼疮性肾炎患者足细胞损伤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与材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肾组织标本采集 |
1.3 临床资料的采集 |
1.4 主要仪器设备 |
1.5 主要试剂与耗材 |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2.1 肾活检标本处理 |
2.2 肾脏病理形态学观察 |
2.3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检测 |
2.4 尿液标本的采集与存放 |
2.5 免疫荧光化学染色 |
2.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情况 |
2.7 免疫荧光化学双重染色检测肾组织内iNOS细胞计数 |
2.8 酶联免疫吸附试检测外周血及尿液免疫指标及细胞因子 |
2.9 尿足细胞计数 |
3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实验分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
1.1 根据病理类型将LN患者分为4组 |
1.2 根据肾脏病理及临床活动指标将LN患者分为2组 |
2 肾组织病理结果 |
2.1 光镜下观察HE、PAS、PASM及 Masson等染色结果 |
2.2 电镜下观察LN肾组织 |
3 免疫荧光化学结果 |
3.1 肾组织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 |
3.2 肾小球足细胞特异性胞膜蛋白Nephrin的分布情况 |
3.3 尿足细胞定量计数 |
4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
5 免疫荧光化学双重染色结果 |
6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 |
7 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实验局限性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7)TRAF6对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材料 |
2.3 方法 |
2.4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SLE无 LN、LN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 |
3.2 各组外周血PBMC中 TRAF6 及血清中炎性因子与淋巴细胞表达 |
3.3 建立LN肾小球系膜细胞模型,检测TRAF6 及炎性因子表达 |
3.4 敲除TRAF6,观察细胞活力、凋亡细胞比率及炎性因子表达 |
3.5 免疫组化分析TRAF6在狼疮鼠肾组织中的表达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缩略语对照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主要科研成果及参与课题 |
致谢 |
(8)中间丝蛋白nestin在狼疮性肾炎足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Nestin通过调节足细胞nephrin表达参与狼疮性肾炎蛋白尿的形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Nestin通过改变狼疮性肾炎足细胞内线粒体自噬水平调节nephrin的表达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Nestin通过改变狼疮性肾炎足细胞氧化应激水平调节nephrin的表达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敲低nestin表达加重MRL/lpr小鼠足细胞损伤及蛋白尿水平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足细胞损伤与狼疮性肾炎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血清VCAM-1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肾脏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标本收集 |
2.3 实验试剂 |
2.4 实验过程 |
2.4.1 样本处理 |
2.4.2 检测前准备工作 |
2.4.3 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
2.5 其他实验室检查 |
3 统计方法 |
4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狼疮性肾炎小管间质病变对预后影响及抗P-选择素单抗的干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绪论 |
第一部分 狼疮性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及预后分析 |
1.引言 |
2.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回顾性采集患者资料 |
2.2.2 疗效判定 |
2.2.3 随访资料 |
2.2.4 临床指标定义 |
2.2.5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LN患者基线一般资料 |
3.2 LN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生情况 |
3.3 各病理类型及亚型LN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特点 |
3.4 不同肾小管间质病变LN患者临床、实验室及病理资料比较 |
3.5 肾小管间质病变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分析 |
3.6 肾小管间质病变与基线肾功能不全 |
3.7 肾小管间质病变与LN合并急性肾损伤 |
3.8 重复肾活检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特点 |
3.9 肾小管间质病变与肾脏预后 |
4.讨论 |
第二部分 抗P-选择素单抗对狼疮性肾炎小鼠模型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干预作用 |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仪器 |
2.4 实验方法 |
2.4.1 动物模型制作及干预 |
2.4.2 小鼠肾组织病理检查 |
2.4.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2.4.4 免疫印迹 |
2.4.5 小鼠肾脏BOLD-MRI检查 |
2.4.6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小鼠肾组织P-选择素的表达情况 |
3.2 小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 |
3.3 小鼠肾组织HIF-1α及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计数的变化 |
3.4 小鼠肾组织NADPH氧化酶亚单位的表达情况 |
3.5 小鼠肾脏BOLD-MRI检查 |
4.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及会议投稿 |
致谢 |
四、弥漫增生型狼疮性肾炎肾组织中细胞凋亡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Sirt6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D]. 魏玉娇. 青岛大学, 2021(02)
- [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伴肾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D]. 牛琦妍. 吉林大学, 2021(01)
- [3]狼疮性肾炎合并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D]. 余圣俨.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基于代谢组学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FSGS小鼠干预作用的研究[D]. 吕丽. 山东大学, 2021(10)
- [5]miR-155调控线粒体自噬致足细胞凋亡及其在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意义[D]. 古贤君.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04)
- [6]肾脏不同表型巨噬细胞浸润与狼疮性肾炎患者足细胞损伤关系的研究[D]. 胡晓燕. 青岛大学, 2020(01)
- [7]TRAF6对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临床分析[D]. 钟苗.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中间丝蛋白nestin在狼疮性肾炎足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田月新.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1)
- [9]血清VCAM-1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肾脏损伤的相关性研究[D]. 迪丽尼戈尔·艾克拜(Dilniger Ekbai).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4)
- [10]狼疮性肾炎小管间质病变对预后影响及抗P-选择素单抗的干预作用研究[D]. 刘艳. 上海交通大学, 2016